【976】争宠的师兄们
“谁说的,她买家里去的只有苹果。”住在鲁老师的楼上,于学贤自认是最了解老师的那个人。
“那是她平日里图省钱。”陶智杰道,说的话貌似比他更懂得鲁老师的心思。
买完板栗,高钊诚走回来插上嘴:“鲁老师喜欢吃西瓜。有一次我们去她家,她买西瓜招待我们。”
一个两个只会反驳他的话,于学贤眼镜上划过一抹不悦,转头对准高钊诚拎的板栗:“你买给你媳妇吃?”
“她用得着我买这个回家给她吗?买给老师的。”
“老师不吃这个。”于学贤一脸嫌弃他买的。
“她吃的!我见过她吃的!”高钊诚激动到脸都红了。
顾不上这两人吵嘴,陶智杰挑好杨梅去挑哈密瓜了。
“买什么哈密瓜,买黑美人好。”于学贤决定和他分道扬镳去抱黑美人。
师兄们一个个争着当鲁老师的心腹。谢婉莹看着完全不敢插进去。手机嘟一响,是谁来电话了。
“莹莹。”对面是曹勇的问话声,“你要去鲁老师家了吗?”
“是,师兄,我们在买东西。你想买点什么给鲁老师吗?我帮你带,我在超市。”谢婉莹道。
“你去了超市?”曹勇听出了不对头的地方。
“陶师兄开车带我们来的。高师兄于师兄也在。”
“哦。”
听见曹师兄这句,谢婉莹估计曹师兄猜到这边争执的状况了。只听曹师兄好心给她说道:“他们说他们自己的,你不用听他们说鲁老师喜欢什么。”
等于说,这三人其实摸不准鲁老师喜欢吃什么吗?谢婉莹放在内心里琢磨。
“莹莹,你帮我带包话梅糖给鲁老师。”曹勇知道她聪明,笑笑,交代她。
听见这话,谢婉莹立马转身去找话梅糖:“曹师兄,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说。”平常麻烦曹师兄太多了,现在有机会补偿必须牢牢抓住。
“有,你帮我买糖,回头我请你吃饭你不要拒绝。”
这?!谢婉莹突然发现自己真是枚小笨蛋了。
“今晚好好和鲁老师吃饭,不用有压力,鲁老师人很好的。”曹勇轻声细语和她说着,总之是,谁给她这个学生附加不该学生做的任务都是错的。
曹师兄人真好。谢婉莹见师兄们买完东西去结账了,跟过去收银台。
由于宋学霖先排好队,几个人不用再等,东西全摆放在了收银台上。
收银员拿着扫描枪嘀嘀嘀,边刷边屏幕上跳出商品金额,计算总数。谢婉莹和宋学霖帮装东西进购物袋里。几个师兄好像各自有事要忙。
陶智杰是突然接到一通电话。
高钊诚突发奇想,老师需要补充营养,冲回去拎牛奶过来。
“一共是一百零七块。”收银员说。
谢婉莹趁所有人不注意快速摸出了自己的钱包,掏出两百块钱给收银员。
“加上这个!”于学贤抱着黑美人冲上来了。
高钊诚拎的牛奶放到了收银台上。
“再加这两个,合计是一百二十七块八毛整。”收银员边说边找两百块的零钱。
【977】都没有她机灵
其他人一听,察觉到了异常。
“你给的钱吗?”于学贤问高钊诚。
“不是我!”高钊诚否认。
宋学霖突然记起来刚是谁掏出钱包,看向了谢婉莹:“谢医生你——”
陶智杰拿着手机返回来了,几个师兄反应过来后齐齐拉住了给钱的人:“你做什么!”
“是我去鲁老师家吃饭,肯定是我出钱。”谢婉莹对师兄们说。她早预备好了,鲁老师和张老师资助医学院贫困生,九成九她是被资助的对象之一,她需要好好报答老师的。
“你给我退下去!”高钊诚宛如生气了,推开她。
不怕,钱人家收走了。谢婉莹心里算计到师兄们肯定来不及。
“你把那两百块还给她,我这里有。”于学贤拿出钱包,摸出两百给收银员。
收银员不收,找回的零钱塞到他手里:“同志,我们每一笔出入要登记的,不能乱了。后面好多人排着队。你们自己内部要分账麻烦你们出去自己算。”说着,催促他们一行人赶紧走。
抓住机遇不等师兄们回神,谢婉莹拎起装好商品的购物袋转身就走,给身边的宋医生使眼神:快帮忙。
惊诧于她这一连串的神速动作,宋学霖一手拎起牛奶箱一只手抱起黑美人,匆匆跟上她说:“钱我来给。我也要去鲁老师家里吃饭的。”
宋医生是好心,大概知道她是一枚贫困生没钱的所以这样说。谢婉莹摇头:“不用,是我拉着你去老师家里的,我都不好意思。”
几个师兄追上他们两人了。
“谢婉莹你!”高钊诚的手这回指到了她鼻头上,是真气了,“我们给鲁老师买的东西,你凭什么帮我们出钱?你信不信,回头我找你谭老师告状去。”
高师兄口不择言,搬出谭老师准备吓唬她。谢婉莹镇定自若回应道:“师兄,我说过了我不会撒谎。你要我撒谎你买的东西硬说是我们买的,我办不到,现在我出钱,刚好难题解决了。”
“你解决了你的难题,我的难题怎么办?”小师妹这个一根筋的,高钊诚怒喊,“找你曹师兄来!”
为什么高师兄搬完谭老师要搬出曹师兄?谢婉莹没能想明白,她帮曹师兄带东西曹师兄没说要给她钱呢。
“你曹师兄请你吃饭是不是?”这个曹勇,高钊诚愤怒地想着这些师弟一个比一个老奸巨猾的。
鲁老师打电话来催了。谢婉莹走到边上去听:“老师,我和宋医生给你买好水果了,现在去你家吃饭。”
“你们买了什么?”鲁老师有点担心他们买了些啥。
“杨梅,哈密瓜,黑美人。老师你不用担心,是我们找借口买给自己吃的。”
听到她这句聪明的回应,鲁老师哈哈大乐:“我先给你们炒菜,你们赶紧过来。”
时间紧,一帮人上车。
只看于学贤想方设法要给谢婉莹口袋里塞回两百块大钞,结果她身体灵活没给他机会塞,把他急得满头大汗,隔着车窗向她放狠话:“我找你姜师姐说你!”
【978】在老师家吃顿热菜
师兄们搬完她的老师不够搬出她的师姐来唬她了。谢婉莹听着身边的宋医生一反常态不停哧的一声,宛如偷笑个不停。
开车前,陶智杰从公文包里拿出个信封给她。
“是什么?”接过信封谢婉莹问。
“你上次去下乡义诊医院分发的额外奖金,每个人都有的。你是医学生没有工资卡,所以医院让我单独给你。”
“师兄,里面不会是两百块钱吧?”谢婉莹小心翼翼地问,生怕陶师兄是找借口还她那两百。
坐在副驾座上的高钊诚发出了大笑声。
“你可以拆开看看里头有多少。”陶智杰弯弯的眼对着车前镜,冲她眯眯宛如笑了笑。
谢婉莹当即拆开信封数了数,共十张百元大钞。这笔数于她而言绝对是笔大款了。据说国协的工资奖金高福利好,真就是高了。不然不会说给她一个实习生这么多的义诊奖金。
见到她脸上那抹欣喜的表情,坐在前面的两位师兄看来很满意,嘴角挂上了笑意。
车开回到了医学院职工宿舍楼。谢婉莹和宋学霖下车四只手拎了大袋小袋,走去鲁老师家。
降下车窗,陶智杰和高钊诚不忘给他们两人叮嘱:“有事打电话。”
走在楼梯都能闻到饭香。
按了门铃。
门打开,见到他们手里拿的一大堆东西,鲁老师被吓得不轻:“你们买这么多东西干嘛!?”
“老师,不多的。你家里常来客人,每个人吃一口很快吃完了。”谢婉莹有过去庄老师家做客的经验,对程序熟悉得很,不等老师回话,水果拎进屋后找到冰箱全塞冰箱里了。
宋学霖只能给她打下手。
眼见拦不住他们两个了,鲁老师关上门,再望到宋学霖:“他是?”
“他是宋医生,老师,是北都医学院毕业的。”谢婉莹答。
传闻中那位北都奇才啊。鲁老师笑眯眯的,向房间里喊人:“书平,你大学里的师兄来了。”
看来鲁老师的孙子是回家了。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很快从房间里走出来,鼻子眼睛和鲁老师一个模子,气质斯斯文文的。见到北都出名的师兄,张书平很意外很惊喜:“是外科的宋师兄吗?”
宋学霖点头。
孙子高兴,鲁老师也高兴,招呼所有人:“先吃饭,我们吃饭边聊。”
家常菜摆了一桌:豆荚腊肉,玉米猪骨汤,香炸煎鱼,蘑菇豆腐肉末煲,香椿炒鸡蛋,凉菜有个松花蛋拌辣椒油。
为了招待好他们,估计鲁老师准备了一天。年轻人大口吃着米饭和菜,不敢让老师白费厨艺。
“你李师姐怎样?”鲁老师问谢婉莹。
“师姐在心胸外科留观两天,今天没什么事应该明天早上回家了。”谢婉莹告诉老师。
“你朱师兄给她治吗?”
“不,是傅老师。师姐要求的。”
听见这个信息,鲁老师和其他人想的一样,认为这样安排是可以的。
“希望年底能看到孩子出世。”鲁老师估算那孩子的预产期说道。
“可以的,没问题。”谢婉莹说。
【979】大佬不容易糊弄的
听她说话的口气信心满满,鲁老师挑个眉:“你怎么知道没问题?”
“早发现的问题。”
疾病是这样的,早发现早治疗,预期肯定是最好的。
“你也不简单,跟我们出去一趟,立马察觉到你李师姐身体有毛病。”鲁老师夸起她说。
谢婉莹的筷子在嘴里犹豫了下,想鲁老师信不信她也看出了老师身体内的毛病。
“你在电话里说是哪个病例?”鲁老师好像察觉到她要说什么,先把话题转开。
大佬警惕性超强的。谢婉莹按照原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说:“是一个肝硬化病人。心脏有点毛病,不排除是心源性腹水,有可能是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暂不支持,也可能都不是。由于前期没有察觉,失去了先期最佳的治疗时机。请心内科过来会诊过了,在利尿剂的基础上加了地高辛片和阿司匹林,效果有了些加强。心血管药物大多数有降血压作用,而患者本身血压偏低,不少药物需要排除掉。同时,再次做了造影检查诊断加上了布加综合症的怀疑,布加综合征可能有隐形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相当于在用药方面有了不少的限制。”
听她说了一堆,只让人感到这个病人病情复杂十分辣手。
坐在对面仅读完医学院第一年的张书平是完全听懵了,望着她的目光吃惊得差点儿掉下巴,想她是怎么做到对病人的情况了然于胸说出口时如数家珍,完全不卡顿。
她貌似和他一样只是个医学生。
鲁老师一只手端着碗,一只手拿着筷子,眉头蹙着,听刚才谢婉莹说话的语速非常之快,害她这个大佬的脑子压根儿不敢怠慢半分。
这孩子聪明绝顶啊。鲁老师在心里头叹。应该是平日里靠这个顶呱呱的脑子是能压着一堆人了。莫怪傅昕恒那家伙在急救现场时对她不敢发话,需要回来后想了半天憋出了那句让她写检讨。
传说中的机器人对着她都只能这样了。想想,鲁老师心头有些虚了。这孩子说了老半天,估计是逼她说那句话:病人病情到了一定阶段,吃药物无效的,只能做手术。
这孩子是大致猜到她有病先自己开处方吃药了。
作为药学院的大佬,自己有病完全可以给自己先开点药吃吃看。谢婉莹用这种通常的逻辑来推断一般来说没错。所以说,师兄们遇上鲁老师没有她脑子冷静。
“吃完饭,给我看看那病人的病历。病历你拿来了对吧。”鲁老师说,口气端的很大佬。
“是,老师,到时候麻烦您帮我们看一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药可以给患者用一用。”谢婉莹顺着老师的话说,宛如个乖乖女。
鲁老师故意问她:“这个病人只想吃药吗?她住在内科?”
“不,她住在肝胆外科。老师们说她只能等肝移植,但是肝移植对她来说是等不到的了。”
“嗯。这样她是没有机会做手术了。”
“我觉得手术可以做,而且,想给她争取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交流会的演示手术。”
【980】两个狂徒学生调侃老师
鲁老师听到她这话吃了一惊:“她要上演示手术吗?”
“要申请。一个她这个病比较特别。另外一个她本人经济条件比较差,不知道做医院演示手术病人的话,医院能不能帮她解决部分医药费问题。”谢婉莹说出自己的打算。
鲁老师的眼里对她带上了抹笑了:这孩子对病人是很好。
“演示手术是怎样的?”作为医学生听到学术交流会的张书平兴致勃勃,问自己奶奶和师兄师姐们。
见孙子对这事情有兴趣,鲁老师说:“到时候如果你有假,我看能不能带你过去看看。”
药学界的大佬想去观摩的话,哪个学术交流会会不欢迎。
饭后,戴上老花眼镜,鲁老师一个字一个字认真阅读病人的病历。
谢婉莹和宋学霖在厨房里帮老师洗碗了。
外头突然传来鲁老师的一声问:“谁给买的话梅糖?”
鲁老师在他们带来的礼物中发现她帮曹师兄代买的那两包话梅糖了。
“曹师兄给鲁老师买的。”谢婉莹如实回答,想着鲁老师肯定是平日里喜欢吃这个零嘴因此叫她给老师买。
错了。
只听外面客厅里一片安静。
刷着碗的谢婉莹顿时发现不是她所想的这回事了。曹师兄买话梅和其他师兄买水果牛奶给老师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个曹勇。”鲁老师皱着眉头,撕开话梅糖的袋子口,掏出其中一颗扔进自己嘴巴里头,用牙齿嚼起来了。
眼见奶奶生了闷气,站在一边的张书平直咽口水。
“你想吃是不是?”转头见孙子看到话梅糖吞口水了,鲁老师再次皱了眉头。紧接着,她看见了杨梅想着又会是谁买的杨梅。这下说不好买杨梅的人是因为杨梅此时最好吃应季,或是和买话梅的人一样对着她另有一番含义。
不要望梅止渴。这句话,她和她老公常对学生们提过。做医生要实事求是,不能画饼充饥,拿不切实际的空想来安慰自己和病人。
作为老师却被学生拿老师的话来警训了。鲁老师气粗着,用牙齿使劲儿嚼话梅糖。
洗好碗出来的谢婉莹和宋学霖,见到老师这个表情,心里只能说:曹师兄牛逼极了,似乎买袋话梅糖立马让老师要破防了。
“吃哈密瓜。”鲁老师叫他们两人切甜甜的哈密瓜吃。杨梅和话梅糖她自己留着了。
张书平奉奶奶的命令抱着哈密瓜进入厨房里切成片招待客人。
门铃响。谢婉莹走去门口帮老师开门。
上门来的是戴荣红和夏东贤。
“你们两个来做什么?”鲁老师警惕地问。
“刚吃完饭,来老师您家里串串门。”戴荣红说,眼睛瞧瞧在老师家里坐着的两名后辈,目光里写着:和老师沟通得怎样了?
鲁老师大概是气不打一处来,忽然对这两个新来的说:“你们想吃话梅还是杨梅?”
戴荣红和夏东贤缩了下脖子:是谁这么大胆调侃老师?!
归之,鲁老师的问题确实是一块很难啃下的硬骨头。
【981】好消息是有的
有了他们那晚上的刺探,老师们师兄们前辈们通通好像是不急也不敢急了。
“你说那两个白痴,一个买话梅一个买杨梅,是想老师不够嫌弃我们吗?”
中午在医院饭堂吃饭时,于学贤说着这话时一只手在饭桌上拍。
姜明珠担心地瞧他一眼,说:“行了,全知道了。”
“对,全医院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家伙干出来的蠢事了。”于学贤的心头是被气到想哭了。
朱会苍问他:“听说他们买杨梅和话梅时,你和高钊诚和他们一起在超市的,你们没发现异样吗?”
没有,他和高钊诚是没有。意味着他和高钊诚比这两人更蠢是吧?连这两人办蠢事都没能看出来。
于学贤低下头,一只手撑到额角上,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所以,他们两人或许不是故意买这个东西去送鲁老师的。”朱会苍说。
“那不可能。这两人肚子里都装着深水池。”于学贤道,很清楚这买杨梅和买话梅的向来都是心思很深的人。
姜明珠眼瞧四周的人可能在看笑话了,转移下他们两人的注意力问:“李师姐怎样了?听说她不用再住院回家了?”
提起自己媳妇,朱会苍想到了以后要和那个机器人讨论自己媳妇的病,一口气长叹息。
周围的师兄师姐们突然间一个个烦心事多了起来。
谢婉莹能感觉到的是,跟着她的两个学生先愁眉苦脸了。
老师心情不好,学生跟着遭殃是必然的。
肝胆外科这两天的低气压到了极点。谢婉莹承认自己当时一样没有发觉到陶师兄买杨梅送老师的心思。否则,那会儿她可能会不会阻止师兄们这么做也不好说。
可能陶师兄和曹师兄一样,想的是如何刺一下老师的脑子,让老师早点醒悟过来。
结果是,鲁老师读到两个学生的意图了,生气了,没回应。
除去坏消息,好消息是有的。李亚希要出院了,她发小是同天出院。殷医生终于不用整天在医院里值班了,在她发小出院那天休假了。
“莹莹,他说带我去吃饭,你要不要一块来。”吴丽璇给发小打电话说,“之前说好的,我请他吃的饭。”
怎能去当电灯泡,谢婉莹赶紧拒绝:“你和殷医生去吃吧。他这些天很辛苦的,你陪他好好吃一顿。别叫他总是担心你了。”
吴丽璇回过头,看见他把车开过来了。
与此同时,李家夫妇带着女儿李亚希走出医院,在门口遇到了她。
“吴小姐。”亚希妈妈主动走过去,道歉道,“对不起。今后有什么事你打电话给我们,我们随叫随到。”
“没事没事。”吴丽璇转回身,看看李亚希,“她病好了吗?”
“医生说了,她完全康复的希望很大的,我们也希望她如此。”亚希妈妈代替女儿说。
李亚希面对救命恩人是稍显局促,低着脸。
“她要好好读书,既然康复了,可以好好生活和工作了。”吴丽璇语重心长地说了句。
【982】她只听发小的
“我们对她一样是这么说的。她自己说了,说会从回学校那一刻起,不止要努力学习了,还准备参加慈善活动,希望能像你这样,给这个社会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帮助。所以,她在考虑要去读心理学的研究生。”
“这个是好事。”听到这个消息,吴丽璇确实感到高兴。
救命恩人夸奖她了,李亚希抬起头,露出了笑脸。
殷奉春下了车,走过来,目光尖锐地扫视着和她说话的李家人,转过头对吴丽璇说:“走吧,上车。”
感觉到他情绪里有一丝不满,随他上车的吴丽璇不明所以,问:“你怎么了?”
“你以后少和他们接触,最好不要接触。”殷奉春踩下油门,速度离开这里说道。
“为什么?”吴丽璇观察到他脸上那抹奇怪的面色问。
转个头看了她一眼,一抹深沉落在殷奉春的眼底:“医生的话你得听,不会害你的。”
“我知道你们医生不会害人。主要你这话说的无头无尾的,我听不明白你的意思。”
“意思就是我刚说的话,不要和他们接触了。”
作为医生,他很清楚这些病人是什么个状况。说不好以后她要被李家人给缠上了。不希望她今后被这家人缠上帮他们解决家庭问题。她都帮这家人女儿挨过一刀了。
吴丽璇听他这个只言片语好比打谜语似的,感觉他这人实在难猜。有时候觉得他这人有点冷,同时能看见他对自己的病人很尽心。叫她搞不清楚他是个冷人或是个热心的?
“我想吃牛排。”殷奉春对她笑了下,不想和她谈讨厌的话题了,此刻他只想和她一起好好吃顿饭。
“不是说好了吗?你想吃什么,我陪你吃什么。”
殷奉春的一只手伸过去,在她的手背握了下。
被他突然握住手,心跳有些快,吴丽璇转过身去,望着正前方不敢对着他的脸。
“回去后好好休息,不要工作劳累,我会盯着你的。”殷奉春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给她念清楚了,好像早想到了她这人出院后会怎样。
吴丽璇心头咯噔下,想着是谁给他透露的消息。她是准备好出院后马上去出远门的了,因为之前计划好要去茶园看茶树的情况,被受伤这事耽搁了,时间上不能再拖延了。
“怎么,你想去哪里?”意识到了她的默然,殷奉春再转头,双眸里划出道锋利。
“没有。”反正她不敢对着他的眼睛,望向车窗外吐气。
本想再说两句吓唬吓唬她的话让她听话,后一想,殷奉春眯了眯眼,改变了话式和她说:“你不要让你的朋友为你担心。”
说的对,不能让莹莹担心她,莹莹要在大医院里当大医生的。吴丽璇立马改变主意先去问问发小的意见。
谢婉莹当然不支持她现在出远门了,要她休息满一个月等复查后有结果再说。
只见她情愿听她那个实习生朋友的话,也不太能听进去他这个正式大医生的话。殷奉春心里考虑着,或许该加入黄志磊的红娘队伍,赶紧把曹勇和谢婉莹撮合了吧。
【983】科室内部会议召开
下午,肝胆外科内部进行了一次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准备在全国肝胆胰脾外科学术交流会上的手术演示。
各组拿出了适合的病例来进行筛选。
病例需要仔细挑选,因为到了交流会上,手术演示是属于直播。直播手术是不允许失败的,尤其在全国同行面前演示这个手术是为了教学和交流,展现医院和科室的专业技术力量。如果手术中出现失败的风险,是丢脸丢到全国去了。
医教科的杨科长亲自到场了,率人参与他们肝胆外科的讨论,事关医院的名声,是要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这个病人,最好是身体基础较好,这样的话,手术风险可以降到最低。可同时,太简单的手术的话,放到同行面前去演示,会被私下取笑为无能。
医生们是有些左右为难了。
五六个病人的病历,放在汤主任的面前。汤主任翻翻这个,翻翻那个。
杨科长问:“你们没有比较确定的一个方向吗?”
大致上参与交流会的医生想做什么样的演示手术,确定了这个方向再来挑这个病人肯定会相对容易些,不会茫然。
肝胆外科无非这样几类病人,肝肿瘤手术,胆道结石手术,胰腺癌手术,肝移植手术,脾脏手术。
如今全国的技术主流倾向于腹腔镜而非传统开腹。来参与会议的同行想必是想见到最精妙的腹腔镜肝胆胰脾手术。
“以前我们医院参与过不止一次这样的活动的。”杨科长同在座的同事们交流,“普外二在前年参与过这样的活动,其中谭医生的手术演示博得了与会嘉宾的满堂彩。请谭医生他们过来给你们科室提点参考意见怎样?”
实际上国协肝胆外科作为全国最知名的科室,科室医生参与国内国际上的学术交流活动是常有的。只是近些年确实没有去参与过手术演示这样的事,经验在这方面是少。因为手术演示直播这样的活动,是近些年才开始在交流会上逐渐流行。以前压根没有这样的软硬件条件。
想想,全国的层流手术室改造在九十年代末才在大城市大医院里扩展。至今有很多基层医院手术室根本做不到这样的改造,没有财政资金支持。
能听听有过经历的人提供实践经验是好事。
“谭医生有空吗?”汤主任问。
“这样,我叫人去请他过来。”说到的杨主任望到谢婉莹,灵机一动,叫她,“你去吧,谢医生,你和你谭老师熟悉。”
陶师兄和组内前辈听见科长这话,那表情貌似是没什么好事情。
坐在她旁边的何前辈甚至是故意回头给了她一记目光:去了老科室别和旧人唧唧我我的。
她哪敢?姜师姐告诫的话她一直谨记在心头上的。
谢婉莹小心站起来,领导的指示得听,走出会议室后快步走去普外二了。
离开普外二有一段日子了,回来时遇到了玲玲姐,心情挺激动的。
“你回来做什么?”热情地抓住她的手,玲玲姐问她。
【984】邀请谭老师
“我来找谭老师。”
“你谭老师在病房里。”
普外二病房里刚好如同那天在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谢婉莹进去时见到几位熟悉的老师站在病床边观摩,场面好像是在进行出科操作考。
小孙老师拿着打分板记记记。
在场旁观的一群学生可能是今年暑假刚进来实习的,发现她的到来纷纷对她投以注目礼:“她是谁?”
人群的骚动让几个老师转过了脸,见到她均表示出了意外惊喜。
“来请谭老师会诊的吗?”刘程然想着她来这里的第一可能性,笑吟吟问她。
忙碌的小孙老师悄悄给她眼神:回来多聊会儿再走呗。
几个老师对这个新出现的人笑脸欢迎,在场的医学生们望到了谢婉莹挂的实习牌子,更加意外了:不是和他们一样只是个实习生吗?
不敢耽误老师们的时间,谢婉莹长话短说说明来由:“杨科长让我来的。听说谭老师做过手术演示,在这方面经验老道。肝胆外科的老师们希望谭老师能给一些意见给他们做参考。叫我来特别邀请谭老师过去传授经验。”
听完她说的话,施旭咦的一声,发出了质疑:“问杨科长本人不是最清楚这种事情吗?”
谢婉莹纳闷,疑惑,自己确实是杨科长派过来的。
在场所有医生望向谭克林。人家请的谭克林。再说这种事情也只有谭克林能拍板。
谭克林的表情一如既往冷冷清清的,薄冷的单眼皮眼里似乎是沉淀了一抹思索。
对此谢婉莹只能耐心等待着。
其他人见她在那里等,想的是,那个派她来的人真是有点儿算计的,清楚谭克林很难拒绝得了她。如果是叫其他人来请的话,肯定谭克林随便打发个人过去肝胆外科了事。因为这压根不是什么大事,谭克林何必专门走这一趟。他底下其他医生过去讲一样的。
考试进行的差不多了,谭克林转身要走,对底下几个人发出了安排的指示:“你,随我去下肝胆外科。其他人在这里看他做完吧。”
“是。”其他医生留下来,只有施旭跟随谭克林走。
谢婉莹让开门口等两位老师走出病房再跟上。
一路三个人大步流星。普外二的老师们老样子,走路如风。谢婉莹紧紧跟上老师的步伐。
爬楼梯的时候,谭克林故意放慢了脚步,问后面的人:“你去过鲁老师家里了?”
俨然谭老师知情了她和鲁老师之间那点事,谢婉莹嗯了声。
“鲁老师给自己开药吃了吗?”
谭老师这句话问的很突然。谢婉莹确信自己有些猝不及防。
到了鲁老师家里刺探后,她是对此有所察觉,但是这问题在她预估里没想过会是谭老师第一个来问她。论亲近关系,鲁老师和陶师兄他们关系更亲密,陶师兄他们应该更先有所察觉。
为什么是谭老师先问她了?
谭克林伫立在了楼梯的拐角,居高临下的单眼皮眼,审视了她一遍。
【985】她又是大胆的提议了
接到谭老师这记悠长的目光,谢婉莹登时回想起了那一次谭老师和曹师兄教育她不能给自己开药。当时她感觉到了好像有什么故事。现在看来这个故事可能与鲁老师张老师有关系了。
“这个问题你不好回答吗?”谭克林冲她睨了睨眼,应该是听说过她帮患者捂盖子的消息了。
“不是的。”谢婉莹想着怎么回复老师这个问题。
“你有所察觉,是因为有过类似的思维模式,比谁更快察觉到这方面的问题。”从她的脸上,谭克林已经读到答案了,说。
谭老师是想借助此事再鞭打下她。谢婉莹受教了,不敢说不是,因为老师说的事实如此。
施旭在旁边听着一阵乐,见她不说话是有所反省不敢再犯是放心了。
转回身,谭克林继续走,一边继续问她:“你对鲁老师的事有计划是不是?”
谭老师真能看穿她,恰好她内心是有个计划应付鲁老师的,或许可以帮她审视下这个计划,于是谢婉莹跟上老师的步伐说道:“我打算拿个病例做手术演示,给鲁老师展示现在最先进的医学手段,以及老师们越来越精湛的手术技术操作,给鲁老师增加信心。”
“什么病例?”谭克林问。
谢婉莹埋头走路,道:“想做个全腹腔镜下的下腔静脉取瘤。”
两个老师齐齐刹住脚,回头,两束目光锁在了她脸上。
施旭唠叨:“她在肝胆外一个月以上了,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手术腹腔镜不可能做。”
“我知道,需要心胸外科的胸腔镜配合。”谢婉莹补充自己之前说半截的话。
两个科室合作?这个心外科能同意吗?不是心外的学术交流会。心外的人干嘛吃苦耐劳地帮肝胆外的人给肝胆外长脸。
不同科室之间讲究合作也讲究竞争的。心外的傅昕恒打定主意要把自己科室打造到超越肝胆外的名声呢。
“等等,你说的这个病例有点复杂。”施旭指住她,让她先慢点来。
前面是肝胆外的多媒体会议室了。几个人只好先打住嘴。
听见他们到达的脚步声,有人给他们开门,向里头传话道:“谭医生来了。”
会议室内的人是有些意外的,没想到叫了个人去请之后谭克林真的亲自来了。
杨科长扶了扶眼镜笑了笑:看来自己指派去请的人没指错。
何光佑他们想翻白眼球。
陶智杰手里的钢笔杆放在掌心里里头敲打。
等谭克林进了会议室,汤主任起身,作为科室领导表达出对嘉宾的热情欢迎:“感谢谭医生来我们科室分享经验。”
毕竟是有求于人家。
“我只是参与过一次这样的活动。杨科长应该比我们更了解这个流程是怎么走的。”谭克林对肝胆外科的人说,沉闷的声调算是开门见山了。
“谭医生请坐。”汤主任让在场的人赶紧给普外二贵宾挪出两把椅子来,招待入座。
谭克林和施旭坐在了会议桌边上。
谢婉莹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在陶师兄身后,和宋医生以及各位前辈挤在一起。
【986】传授经验
“杨科长。”没忘记谭克林刚说的话,汤主任问起院领导,“谭医生说您对流程很了解。”
“工作流程的话。”杨科长说,“我们医教科和设备科要给予你们技术支持的。比如说摄像机镜头进入手术室怎么安排,摄像人员如何配置,这些是我们的工作。你们放心。具体到手术项目,谁做手术,谁去交流会上演讲,这个是你们科室份内的事。这些才是重点。谭医生他们在这方面比我清楚多了。”
总之,领导不背锅,只会甩锅。
与会的医生们脸上一把苦笑,早知如此了。
谭克林坐在座位上,先保持了默然。
跟他来的施旭是来帮他做声的。谁让谭克林说话他自己都知道,偶尔能飙出一两句刻薄的,不太适宜公众场合特别是这种科室间无关紧要的交流。
何光佑他们在看到是施旭讲话时,心里明白谭克林是为谁来的了,可绝对不是为了帮他们肝胆外科来的。
算了,施旭发言一样的。大家也清楚施旭是谭克林底下的一把手了。
“请施医生给我们讲讲吧。”肝胆外科的人说,有求于人必须低姿态。
眼看肝胆外的人不在意,施旭说:“我们普外二经验不多,只在前年经历过一次。过程艰辛,不能说讲座举行得很成功,只能说保底成功。要说我们医院做这个事情最成功的要数心内科。他们去年在他们在心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上做的手术演示那场讲座,全场爆满。”
肝胆外科科室里的人似乎想起这则新闻了,一个个拧着眉毛回想。
“他们心内科做这个成功,会不会跟他们心内科本身的手术有什么特点有关?”汤主任问。
领导就是领导,专家就是专家,说话能很快指出要害的。
“心内科做手术演示做的是介入。介入现在最主流的手术是做心脏支架。支架的话,一个手术做下来时长是较短的。因此,他们当时一共组织了五场手术,在讲座上轮流直播,吸引了众多同行围观。对比之下,他们隔壁的心外科也做的手术演示效果比较惨了。”
“不是我们医院的心外吧?”
“不是。”
“怎么个惨法?”肝胆外科的人听到惨这个字是比较害怕的,因为同是外科。
“那家医院在讲座上只安排了一场手术直播。来参加交流会的人全是同行,手术除了关键步骤以外,其它的工作漫长和无聊。演讲的人讲不到其它有趣的东西吸引到观众留下。再说了,既然安排了手术演示,大家想要看的是手术,对演讲的人讲其它的不感兴趣。他们那场讲座据说最终是一个观众都没有能留下,演讲的人自己撤了。”
学术交流会,参加的人当然大多数是同行了。医生是个做到老学到老的职业。经常在工作之余需要学习,其中跟最先进的同行交流学习,是很有用的的学习手段。
参加交流会的医生,要么是自己单位出钱委派过来学习,要么需要自己掏腰包。
【987】深受启发
医生很忙,向来时间很紧凑的。每一分学习时间可以说是挤出来的。
没人想来交流会上看人磨洋工。
平日里外科医生们站手术台上一站几个小时以上,站久了谁都烦。见到长时间手术演示,同行在心理上也超级不舒服。
可以想见,那场讲座一个观众都没有留下,是演讲方咎由自取的结果了,完全没有考虑到同行的心情。
施旭这段故事讲完。肝胆外科的人心头有些戚戚然了。
原先他们想着,找台手术直播完事,现在看来敷衍一下后果都不堪设想。
“陶医生,你怎么想的?”汤主任转头问起手下主力干将的想法。
陶智杰一路边听普外二说话的同时,清秀的眉宇是时而蹙一蹙的,可见这事情超出了他原来的预估,说:“之前我们科室同事有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他们说的现象是有。有的学术讲座和报告是观众爆满,有的是很少人去听。施医生有一点说的对,来参加交流会的全是同行,太一般的东西,同行没兴趣。”
“是,总不能说我们医院的医生和其他后勤人员劳累了半天,没任何效果。”杨科长发话了。
在场的人一听,知道领导这话是在告诫他们了:在交流会上必须好好干,一是别丢了医院的名声,二是别让医院白费钱财和人力物力。
肝胆外科的人显而易见地更为紧张,搞不好要挨医院领导批,再糟糕点的话会加上挨罚丢奖金。
作为把这个事带回科室的人,陶智杰深觉此事重大,再仔细问起施旭和谭克林:“你们当时普外二是怎么策划这个讲座主题的?”
“讲座主题是科室讨论后决定的。当时争议蛮大。后来决定了组织三场手术。这个手术时间需要和手术室沟通好,让他们帮我们特别安排。让几个手术的关键显示画面,在演讲会上能依次顺利形成衔接的内容。这个杨科长可以帮忙协调的。”施旭说。
普外二的人算是毫无保留把最宝贵的经验拿出来讲了。估计心内科去年一样接受过普外二的经验之谈才有了巨大成功。
杨科长帮他们请人来传授下经验是对的。
“组织三场不是两场四场的原因是?”
“时间。”施旭说,“主办方给我们订好的演讲场次在早上,一共给了我们三个多钟头的演讲时间。三个多钟头的时间,如果只有一场手术演示肯定中间有很无聊的部分,三场的话内容会紧凑些。像另一家医院演讲是安排在下午,时长不长,只有一个钟头出一点,他们仅安排了一场手术演示,效果也不错。事实上这个演讲的最终效果,不要高标准要求座无虚席,中途离开的人少了可以算是成功了。”
原来如此。肝胆外的人深受启发。
一般来说,交流会上的全部演讲项目场次和主题确定后,主办方提前印发成小单,发给来参加交流活动的人。来的医学同行们肯定是会从单子上先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内容,找个时间去瞄瞄。
【988】她一点都没变
听到这里可能有些人有疑问了,演讲不是一场接着一场在同个会议室里给同行们讲课吗?不是的。那种属于小型的学术交流。
大型学术交流会,是包场子的。会包下一个大场地,选择在大酒店进行居多。这样的话,能提供多个会议室同时在短时间内进行多场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为适配医生们的时间,交流会举办时长通常压缩在两到三天左右。
主办方会邀请很多知名人士来开讲座,相当于各医院的技术骨干在同一场所同场竞技。
手术演示向来是重头戏,叫做成王败寇。好的如施旭说的,客流会爆满,惊艳四座。差的话,一个观众也没有了。
如果要保证演讲的客流量效果,找行业圈内的最大佬去讲课最好不过,好比明星效应。大家都很感兴趣看看这个人,至于这个人是不是传说中的厉害反而是次要了。
“这样说,陶医生你得上台演讲了。”汤主任搞明白了这回事后,对陶智杰说。
陶智杰在行业内有这个名声在,青年医生翘楚,自带了些明星光环。大家只奔着要看他长啥样,至少可以保留下讲座初期的上座率。
听见领导的这声指示,陶智杰只能点了头。
手术直播中的手术医生,只能是指派科里其他医生来进行了。这样对科里其他医生一样是个露脸名扬四海的机会。
会议上,肝胆外科几个组的医生从各自的兴致缺缺,到现在一个个争先恐后希望争取自己的病例和手术能上直播了。
坐在后面的谢婉莹,能听见组内前辈们的一片叹息声。陶师兄不能来参加手术,这个影响对他们组太大了。
怎么办?陶智杰不上手术台,手术直播的话他们组准备派谁上场。眼看,科里其他组高年资医生都为自己组争取机会,绝对没人愿意代替陶智杰带他们组了。
露脸不露脸,名声不名声,谢婉莹满脑子想的不是这些,而是要帮阳阳妈妈尽可能解决一点手术费用的问题,以及看能不能在这个手术上去触动下鲁老师的心。
“还有没有其他人推荐合适的手术病例?”汤主任问,是要准备收场了,各组递交上来的病例选择足够多了,需要之后科室里几位领导自己讨论下。
谢婉莹举高起手,生怕没人看到,她把手觉得高高的。
施旭一眼瞧见她的动作,不禁笑了起来:想着她从普外二到了肝胆外以后,一点都没有变。
谭克林的唇角也莞尔了。
其他人是见到普外二的人脸上表情才知道她举手了。
“你举手做什么?”回头,龚翔斌紧张地问起谢婉莹。
“主任不是问还有没有病例推荐吗?”谢婉莹说。
这次推荐病例是医生各自推荐的,并没有经过各组讨论再每组推荐,等于说科里每个医生都可以推荐主管自己的病人。
“你想推荐20床是不是?”龚翔斌清楚她心里想的什么,道,“这个等散会后,我们自己讨论下再说。”
【989】引起主任的兴趣了
“没关系的,先推给主任。别人没组内讨论的病例也推了。”谢婉莹给前辈讲讲,“推多一点病例上去,被选出来的机率大。”
龚翔斌要挠头了,现在他们组最大的问题是没医生,不是没病例。他们要手术直播,至少需要有个副高在现场指导的。
“陶老师都没说话了。”郭宜平小声提醒下她。事实上,他们组应该是要放弃了。陶智杰去现场做演讲,基本上断绝了他们组参与的可能性了。所以刚其它组争先恐后,他们组没激情了没动静了。
谢婉莹给前辈们打打气:“如果推荐上去的病例十分合适,主任和副主任或许可以代替陶老师来做我们的手术指导。”
你哪来的这个底气?一帮前辈们全回过头瞪着她一个了。
其他在场的医生们笑声一个接一个,均是听见他们组狼狈的对话声了,忍俊不禁。
汤主任想了想,可能是见他们组是有点可怜,转头对他们组说:“病历带来了吗?交上来吧。”
什么,主任赞成她刚才的说法吗?一群人惊讶地看看汤主任这个表态。
陶智杰笑了一声,回头对自己组的医生说:“给主任查阅。”
这个谢婉莹早准备好了,将阳阳妈妈的病历以及自己做的病例总结申请整理好成了一叠,用夹子夹好了,送到会议桌上。
女医生是不太一样,做事总是这样整洁。
“我和宋医生一块准备的。”谢婉莹说,万不敢把所有功劳自己全揽了。
其他人才发现,宋学霖一直坐在那里神情自若地等着。
邱瑞云不满地推下师弟:你让她出头你躲着?你是男人吗?
宋学霖转头回答师兄一记深沉稳重的目光:他这个是绅士行为。让给她机会露脸不是更好吗?
师兄师弟的思路南辕北辙。邱瑞云投降了,侧过脸去。
病历拿到手,汤主任第一眼看到了最上面放的那张申请书,眼睛瞬时眯了起来。
轮到其它组的医生有些紧张了。
汤主任边翻看谢婉莹他们写的申请书,边另一只手翻着桌上送上来的其它病例,喉咙里发出一阵阵嗯嗯嗯的声音。
办公室内全都安静下来了。
施旭望向谭克林:莫非谢婉莹刚在路上提的那个病例真就把肝胆外的领导吸引住了?
这不是很显然的吗?谭克林的眸中透出抹锐利的光。他这个学生,向来最喜欢那种被医生铁定常规要抛弃的病例,能想出非常规的手术方式。做人家没做过的事情,能不吸引眼球吗?
最最可怕的一点是,她不是凭天真想出来的手术方案,是凭一大串数据去想出来的,很能说服人。他们普外二的人被她说服过,相信肝胆外的人包括汤主任也逃不了。
果然,汤主任的手指敲打起20床病历,说道:“陶医生,这个病例有点儿意思。”
“是,诊断过程颇为曲折。”陶智杰点头。
听见陶智杰这话,龚翔斌匆忙推了下谢婉莹:“你什么时候和陶老师私下讨论过了?”
【990】一波三折
“不是我,是宋医生,上次跟随陶老师去开会,可能在路上和陶老师讨论的。”谢婉莹实话说道。
宋学霖不管20床,为什么故意和陶智杰讨论20床?其他前辈一听她这个话,冲宋学霖眯起了眼:好你的,私下打算拉拢她是不是?
宋学霖老神在在地保持静谧的状态,不用回应。
前辈们有本事也学他这么做呗。
嘛的,有的要在心里头骂了。
其它组医生听了汤主任的话,顾着想知道这个20床是怎么回事了,为什么之前没听说相关的新闻。
“病人入院后初步诊断为肝硬化引起的腹水,治疗后病人本想出院了,是治疗效果一般的情况下。这时候,突然转为怀疑有可能是心源性腹水,心内科过来看后开了一些药有点儿效果。”见大家有兴趣了,汤主任帮陶智杰那组给大家介绍这个病例。
“等于说是心源性腹水了?需要找心胸外科解决问题了?”
“心脏彩超结果怎样?”
“这个时候,又有新的进展。”汤主任像讲侦探故事一样继续讲这个病例的进展,“做下腔静脉造影后,发现是布加综合征。”
“那是肝癌了?”
“没有肝占位。”
“下腔静脉肿瘤吗?”其他组医生恍然大悟。
“这个很少见了。”
“如果是下腔静脉肿瘤的话,恶性的话,预后很差的。”
“它这个肿瘤有多大?”
“腔内长还是腔外长?”
“延长到心脏了吗?”
一个医生跟着一个七嘴八舌地问。可见对于罕见病例,所有医生的兴趣是非常高昂的。
见到大家参与讨论的激情,汤主任感觉得到,这个病例是很不错。自己科室的医生很感兴趣,更不用谈其它医院的医生了。
如果这个病例做成传统手术室意思不大,像申请的医生说的那样做成腹腔镜手术,意义重大了。可能是全国首例腹腔镜下下腔静脉内肿瘤摘除术,并且手术直播,上头条新闻没问题。
缓过神来后,其他医生发现了陶智杰那组和汤主任的野心,被吓了一大跳,纷纷表态:
“主任,这个手术必须三思而后行。”
“没人做过,我们医院医生也没有做过,风险非常之高。”
“下腔静脉连通右心房,一旦意外发生,病人死在手术台上的。”
“因此如果这个手术要做,是需要和心外科那边的医生沟通的。”汤主任对这点不是没有考虑到,转头和陶智杰商量。
“首先我们科室自己要讨论好,我才能和心外科那边的人去说。”陶智杰道出自己的打算。
接到他这话,汤主任对了对他眼神,似乎读出了他的话里蕴含的另一层意思。片刻思索之后,汤主任的目光迅速扫到了谢婉莹那里,是想起了上次她来他办公室时说起要拿病历上鲁老师家。
啪。汤主任的手掌在办公桌上拍下算是一锤定音了:“好,这么决定。”
在场其他医生意识到了不是交流会演示手术问题,没再提交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