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6】被呼叫
养大爷是为了有事能用上。
铃铃铃,电话响。
“喂。”任哲伦接起自己手机。
“说你到我们医院了?”对面是张大佬的声音了。
“什么事?”毒舌第二和自己的老师说话也不讲废话的。
“你带的人,给我看看。”张大佬说。
看来上面是有什么机会让任哲伦的学生亮下医学手艺。
“不带婉婉吗?”
哎呦,婉婉叫上了。张大佬在对面连咳两声,给受到些惊吓呛的。
收了收咳嗽声,张华耀道:“她不是在值班吗?”
“你知道是什么病人。”任哲伦干脆点转过身问她。
被任师兄问到,谢婉莹答:“是之前我们会议上讨论的那个沉默性低氧血症病人。”
任哲伦想起来了,想起来她说的要做的进一步检查。看来是被她预测到了。
“考虑到病人昨天已经用上了抗生素,有可能是病毒感染。”谢婉莹进一步补充,“接下来可能给病人上呼吸机和支气管镜吸痰。”
这些全是内科活。张大佬叫他们外科上去做什么。
谢婉莹继续推测:“患者本身心脏不是很好,可能心脏出问题了。”
呼吸道病毒感染,其中一心脏并发症不算少见,是有名的心肌炎了。患者心肺都出了问题,让人能想到的是除呼吸机以外,或许应用上其它生命支持手段了,即刚讲过不久的ecmo。但既然讲过ecmo,知道ecmo有许多并发症对高龄老年人来说太苛刻,用上反而可能容易致死。所以新闻报道经常讲的抢救成功例子发生在岁数不是很大的患者。临床上医生也比较喜欢用在抢救成功机会大的年轻人身上。
对高龄老人来说,其它的抢救手段剩下的有心脏起搏器。这同样是内科的活儿?
以前讲过的,心脏起搏器安装可以是介入导管技术把电极安装在心内膜,也可以是通过外科手术把电极安装在心外膜。自从有血管介入以后,介入手术以它创伤小的独特优势很快把这个市场给占了,将外科给挤兑了。但是,不能说就此临床上完全用不上外科技术了。
这点和心梗处理是一样的。外科是给内科兜底。
心内膜安装电极有失败率的,这个机率去谈论高不高没意义,放在个体身上一旦失败,无论怎样都是百分百。
张大佬必须跑回原因的原因明确了。
病人的病情需要上临时起搏器,然而在抢救情况下,病人是去不了介入室做这个手术的。内科医生只能尝试给病人做盲插,不靠仪器透视经血管放入导线和电极意图装到心内膜上,最终可能屡次尝试没能成功而失败,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没成功,反正没成功。
这一刻,急需外科医生出马补救。
被呼叫回医院的张华耀,恰好听说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带人回来,想想让弟子上来会个诊。弟子年轻,动手能力应是比他强了。他顺便可以看看弟子离开国陟后能力涨到何种程度。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3647】她也快了
张大佬要让徒弟露一手。若是平常的亮招,说实话其他徒儿一样能做到,喊谁一个样。由此可知,张大佬要任徒儿露的不是普通手段。
搞明白是什么个病人,任哲伦回转身,对手机里的张老师说:“我这机器没到,要看明后天能不能运到医院。他们人先飞过来。”
两小的,不管不顾机器,把机器抛了先跑过来玩,这是张老师您要的真相。
带学生带徒弟是这样,尤其带不一般的徒弟,老师想管也怕管死,管死学生活力没了反而不好。带过诸多徒弟的张华耀是秒懂,但作为张老妖比起任哲伦肯定是手段更高一级,听完甩甩胡子眉毛不介意地说:“上来嘛。我看长个什么样也行,看看未来有
没有合适的人选给他们介绍媳妇。”
任哲伦:老师您是拐着弯儿想说我长得不怎样,给我介绍媳妇没意思是不是?
张华耀慰抚下徒弟了:“我给你介绍不下十位,什么职业都有,比我媳妇漂亮上百倍的也有。你没一个能看入眼的。”大外科医生,张大佬的得意弟子,光这几项顶分加成,面貌即便不出众也足够吸引女性目光。况且花瓶看久了谁都厌烦,吸引对象最重要的因素是魅力和缘
分。
只要有病人需要,不管怎样,医生是要往需要医生的病人身边走。任哲伦一边通电话,一面招呼两小的上楼去。
石磊医生走在前面给他们三个带路,这样不用七拐八拐可以径直去到指定病房。
被叫去的左医生,爆出和任哲伦一样的话,转头望着谁说:“她不去吗?”
站在原地的谢婉莹目送他们几个:坚守急诊岗位。
在左晋茂眼里,她这是淡定地跟他们说拜拜了,不由有些惋惜:“可以让她跟着来的。我相信她会再做出胆大包天的事情。”
俨然左医生是嫌弃看她的热闹不够大。
紧接着,左晋茂是记起来曹勇是谁了,喊道:“是他。”
刚好听听曹师兄在国外年轻医生群里面是什么个风评。
左晋茂摇头晃脑下,不排除是为了故意膈应人,道:“他没有我们任教授帅。”
这话不意外,引得任哲伦回头的目光是要拿手术刀往这小的脖子上一抹了。
左晋茂小心翼翼地补充下自己的证据证词:“往我们大学课堂上一站,任教授站上去是底下鸦雀无声,曹医生应该是站上去之后底下一片乌鸦声。”这样听来,曹师兄是去过国外大学医学院上开讲座。以前她没听师兄讲过。可能师兄认为太寻常没什么好夸耀的。但实实在在地说,这透露出曹师兄很牛,
名声响到国际上。谢婉莹心里想着。
不知道是不是扫见她的表情,任哲伦补上一刀:“她也快了,是根老油条。”
谢婉莹:……
急诊科暂时没病人来,趁交班之前再去休息室里头眯会儿眼。走去休息室途中接到通来电。“谢医生。我是齐云峰。”
【3648】大名鼎鼎
病人家属给她来电话了,可以想见现在病房外等待的人心头有多焦虑有多纠结。
“我知道现在打电话给你并不太合适。”齐云峰说。
领导来医院,专家在场,医生医院竭尽全力救病人。家属不应感到不满意。
“我是暂时没见到申医生从病房里走出来,有些担心。”齐云峰随之吐出自己的担忧点。
病人家属有这个反馈不奇怪。家属能感觉到病房里病人出问题,不见医生出来说明,脑子里难免各种胡乱猜想了。
医生在病房里头抢救病人,病人没有缓过来前走出去给家属说没什么用,医生是人,抢救不回病人心里一样怕。站在病房里的申友焕是手叉腰,双眼在病人身上和仪器上的数值猛瞪猛扫,心里想:小师妹的眼睛该有多毒,比张大佬毒多了,仪器没扫出来前先用眼给预
测出来了。
昨天,不,是前天讨论时,所有人除了她均没有感觉到这病人情况会突然变得多严峻。
可以说,幸好听了小师妹的警示,事前把难听的情况先跟家属预警了,这会儿肯定对家属解释不清了。
据此,谢婉莹说:“齐先生,你读过医学在医院里工作过的话应该比较了解这些状况的。”
是。齐云峰承认自己不该苛责医生,事实上他没有想过批评医生,纯粹心里不安而已。
如今他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痛感,让他幻想如果他当初不脱掉白大褂,此时可以站在病房里而不是在外面爱莫能助。
于对方这个想法,谢婉莹要说明白:“哪怕是我家里老人家生病,一般情况下老师不主张让我进去参与抢救。”
这话一早陶师兄他们对她表态过了。
“我是不是不该打电话给你?”齐云峰话带苦涩了。家属的心理脆弱是人之常情,谢婉莹说:“不。齐先生打给我是我的荣幸。”说明家属信赖她这个医生的专业性才会来打电话给她。作为医生她非常明白家属
此刻要的是什么。
“我来给你解释下现有的病人情况,齐先生。”平日里老师师兄帮她很多,是时候她力所能及地帮师兄老师们做点额外的工作。
齐云峰抬起头侧耳倾听,电话中她的声线平静中富裕的专业话语无疑是最安定人心的医学力量,想着她真就太懂病人和家属需要什么了。
“老人家高龄,免疫力较年轻人低,一旦被病魔突破,很可能产生突然一面倒大溃败的局面。好在现在医学上支持病人生命的手段越来越丰富。”
“是的,我之前听申医生说了,可能需要给病人上临时起搏器。”“有可能盲插失败。但没有关系,张主任在,会组织外科医生给病人继续上电极。据我所知,任教授已经被张主任喊去病房了。你再耐心等等,他等会儿应该
会到。”
“任教授?”“任哲伦教授。我相信以齐先生渊博的信息渠道,应该曾听说过任教授的大名。他曾经出现在u***医学中心实验室宣传海报上。“
【3649】惊人信息量
经过她的提醒,一些相关的消息印象浮现出在齐云峰的脑海里了。
伴随的是,电梯“叮咚”开门,从电梯里走出来一群人,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象征着她说的话应验了。
救兵到了?
齐云峰转过身,面对走来的这群医生。
领头带人走在队伍前面的任哲伦,是一眼扫见了他的身影。
“他是——”后面的石磊刚想帮他介绍下,很快刹住嘴巴,心想应该无需解说的。金主爸爸在医学慈善圈很出名的,国能集团资助国内也资助国外,任哲伦是不可能不知。不说他是在国陟的时候知道齐云峰的身份,或是在国外的时候因有
科研资金需求接触过大金主。
“我想,我对他的工作可能有听谁讲过。”齐云峰锁锁眉,努力回忆有效信息。
没办法,身为大金主,投资的项目过多,没法把自己花钱的事儿全给一个个记住的。有钱人的烦恼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奇特。
不管对面的人有没有钱,谢婉莹只记得这是个家属,需要专业慰抚,继续给提示牌:“任哲伦教授最有名的研究领域应该是外科手术机器人。”
噢。齐云峰的手拍了拍额头,想起来了,再回头望下身边的秘书。
秘书在老板找记忆的时候已经拼命搜寻随身笔记和打电话给同事了解相关信息,最终向齐云峰点下头:应该是如她所说的没错了。
带人走来的任哲伦,先不和大金主打招呼,双眼聚焦在大金主手里的电话机上。
大金主事多繁杂不记得他,蛮正常的。让他该感到惊讶的是刚刚听见的电话内容,她和大金主述说的有关他的事儿。要知道,石磊他们哪怕早知道他名字他的身份,都需要一再问他在做什么。只有婉婉师妹这根老油条,不用问他,今晚得知他的名字后可以马上猜到他的工
作内容了?
若是真的,足以说明她对医学信息的广泛猎取量太惊人,大幅度超越诸多前辈,也超乎他对她的想象了。
同在后面听见的石磊,当场是汗颜了。不看任哲伦自己意外表情的话,他快误以为任哲伦没跟其他人说但偷偷跟她提过。
左晋茂一声直接惊叫起来:“她原来知道我们是谁吗?”
姚致远的双眼眨了下,吐出:“以前我们没见过她。”
不公平,哪有她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来到这里都不知道她是谁的。
“任医生研究机器人的话——”见有人在看着和她接通的电话,齐云峰不知觉中用手捂了下手机,是不太想让旁人听见她说话的样子。
谁让她说的话很劲爆。
在对面的谢婉莹能猜到家属的疑问,继续给予些专业解释:“外科手术机器人,其实发展是很快的,研究的日子不算短的了。”
“你说他们想用手术机器人给我爷爷做这个手术?”“可能不是。我猜机器人未运送到医院。”这情况,是她刚听任师兄和左医生一来一往的对话做出的合理推测。
【3650】是不是坑
说到这里,齐云峰深感自己的脑子是跟不上她的医学思维逻辑了,虚心求教:“谢医生,你给我说说,我爷爷的手术和任教授研究的领域有什么相关的联系。”
“任教授的科研课题,我所理解的是目的为解决临床上的两大痛点。一个是,不是每个外科医学生都能成为外科手术专家。”这个问题以前早讲过了,医学工具的研发能最大限度降低从业门槛。让更多的普通医生不说能变成天才,但至少可以达到更高的技术水平为病人服务,极大
缓解优质医学资源紧缺与患者多的供需矛盾。
这第一个目标放到目前是和他爷爷的治疗暂无关系。
接下来是重点了,谢婉莹道:“追求更小的手术创伤。”机器干活最大的优势在能做到比普通人类高出一大截水平线的高精确度高稳定性。这两点刚好是外科手术的难点,一般外科医生难以做到,外科大佬们所极
致追求的。
精确度越高,稳定性越高,手术创伤必然越小。
于是有了:“外科手术机器人目标之一是做到切口小,尽可能的小。”是和外行人预想的手术机器人不太一样了。外行人想象中的手术机器人,大概率和科幻小说插画差不多,人型的,主要代替手术医生的手,给手术医生节省
劳动力。其实不是的。涉及人命关天的事情,外科手术机器人不可能自己主宰,只能是重要的手术辅助工具,要解决的是外科医生的痛点,怎么可能做简单代替劳动
力的事儿。齐云峰听她说,骤然发现自己可能以前听过类似的话,但没有她讲的通俗易懂,没给记住在脑子里所以没记得住任哲伦的研究课题,感慨声:“谢医生,要多
听听你说,容易懂。”投资人拿到投资项目,研究那些枯燥无味的文件很头疼的。听项目负责人自己说的话,投资人很怕项目负责人自己胡乱吹水。所有投资人都是巴不得有个第
三者在旁帮忙解说和评价。这样的第三者,无疑非常难找,需要非常高度的专业性。
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他爷爷遇到她之后会一眼看中她。
谢婉莹适时夸夸家属:“齐先生你是懂的,能快速理解我话里的医学信息。”
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切口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者本身肯定擅长做小切口手术,否则怎么教导机器人做切口小手术。目前在这个病人身上,内科盲插不行失败之后若外科介入,最怕的无非是需要开胸。开胸风险过大,失败率高。这应该是无论主治医生或是家属最担忧的点
有个能做小切口手术的外科厉害专家抵达,一切变样了。
“谢医生,你认为这个切口能做到多小?”齐云峰小声问她一句。
走过去的任哲伦等人听到这话,立马竖起耳朵。
“针孔差不多吧。”
针孔?石磊回头望向任哲伦:是这样吗?任哲伦:针孔也是个坑。
【3651】强大
不要问为什么是个坑,人家家属和秘书听完惊了下。
学过医的大老板或许能把讶异声稍微收敛点,没学过医的秘书尾随老板发出的信息继而表达出巨大的惊讶,这个声音控制不住了叫得比较大,传遍地了。
预估是,病房里的人能听见。
瞧,病房门本在等他们来打开条缝,这下被惊到的人钻出个脑袋张望他们几个:发生什么大事了?
“来人了是吗?”病房里大领导喊话道。
在外头的几个人听令加快脚步步入病房。
齐云峰拿着手机,回个头,确定这里的医生们应该全听见她的话了。这同样是为什么他最终没和任哲伦打招呼的缘故:别给这里的医生压力。
再怎么说他曾经也是个医生,有医学的知识和医学的直觉,分外能感受到她在电话里好似轻描淡写的医学操作,具体实施起来具备相当的高难度。
“谢医生。”为此,齐云峰在电话里叹出声一言难尽。
谢婉莹:嗯?
在这个节骨眼上齐云峰突然想笑,发自肺腑的笑。只有一个强大的医生能让家属在生死关头笑得出来。说明,她真的很强大。
任哲伦他们一行进入病房内后,触目所及,病房里毫无意外呈现出来的是片如焦土的焦灼状态。
申友焕带着自己的团队在病床边团团转。他本人,一面观察病人情况,一面时而拍拍自己脑袋,一面快踱步到墙角里头画壁角去了。
向来意气飞扬的申医生变成枚愁眉的苦瓜,让申医生身边的人更如惊弓之鸟。
床头不远处被推到墙边上的那辆治疗车,上下层摆的一堆手术医疗器械和垃圾没来得及收拾,充分显示出之前尝试过的医疗措施告终失败的结果。
张华耀是比任哲伦他们提前到没多久,在了解病人的病情,手里翻着病人病历。身为大领导,无论什么时候,姿态必然端的相对沉着。
“给。”见外科的弟子到了,张华耀把病历递出去。
任哲伦接过病历。
由于前天听过讨论会,他对病人的情况多少知情些,只徒手翻到最新的检验报告和医嘱,扫一扫眼,紧接把病历传递给后面两个小的去研究。大佬,对心中有点数的病人,看病历看检查报告通常会抓重点。无需边看边想,而是在来的路上先想好了,预计了,看检查数值是为了应证自己推测的对不
对。
重申,所有检查目的是为了如何开展医疗措施。
“什么意见?”张华耀问他。
时间紧,赶紧想出救命措施。
任哲伦再望一眼宣告内科盲插失败的那辆治疗车。想想这个病人是以前做过介入手术的,放过支架的,而且是申友焕亲自给做的介入支架。按理说,申友焕对这个病人的血管做介入术是有经验感觉的,所以
紧急情况下尝试盲插是有医生经验在做支撑的,不是胡来莽撞的选择。让人不禁猜疑,会是什么情况导致这次介入手术变失败了?
【3652】两个字
这里要说到一个问题了,应付人体同一个器官,介入手术的路径多种多样。尤其心脏这个器官很特别。心脏的特别在于,它本身内在的结构负责了人体的血液循环中枢,另一方面,它自己本人需要血液系统的营养和支持。因此它的结构内部连接身体大血管供
给全身血液,它的心肌外面布置的血管系统是给予它自身支持。医生依照心脏的解剖特点(再次点名医学万事解剖为基础)根据需要规划出各类介入路径。上次介入手术给这个病人安装支架,介入路径是走去心脏表面的
冠脉系统,走的是相对的心脏“外部”血管路径。
这次安装临时起搏器的介入手术走的是心脏“内部”路径,要走到心脏内部结构里放电极。
为什么两者路径不同呢?
要明确,治疗的路径奔的是治疗的目的。
上次走“外部”血管系统是要解决上次“外部”血管系统“堵了”的问题。
这次放电极是为了刺激心肌。在这个治疗目的之下,走“外部”系统没优势。
打个比方来说,走“外部”系统相当于是走错综复杂的巷道(血管)隔着巷壁(血管壁)去敲墙(刺激心肌),敲点显而易见很受拘束。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走“内部”路径好比走到墙(心肌)所在的房间(心室心房),四面都能敲。我医生可以随处挑,挑个最好的地方来打墙。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再问,走心脏外面的路径“敲墙”一定不可以吗?可以的,外科手术在心外膜放电极,正是在心脏表面放开手脚随处挑来“敲墙”。
这样说,安装起搏器的介入完全不走“外部”路径吗?也不是。
起搏器分单腔双腔三腔起搏。
单腔起搏,是只有一个电极,把电极放到右心房或是右心室。
为什么是右心房或是右心室?再回到解剖学了,安装起搏器走的是体静脉,如锁骨下静脉等,体静脉通心脏的路径上下腔静脉回收到心脏的右心房。
双腔起搏的话,是把两根电极一根放右心房一根放右心室。
到了三腔起搏,别忘了左右心房心室不相通的,再来一根导线想去心脏左边是需要走“外部”系统了,走冠状静脉窦去到左心室侧壁进行刺激。
上述可以简单理解为,患者整个心脏心肌可能都不太行,医生为了调动起整个心脏干活尽可能对心脏进行多方位刺激。
多点放电极的手术最复杂,因而三腔起搏通常用在永久起搏器手术。
目前这个病例属抢救状态,要做的是临时起搏器手术。从中可以窥探出临时起搏器和永久起搏器的区别了。
临时起搏器可以简单理解为临时搭个棚子,可以只做临时急用完成任务后拆了,也可以是一个过渡性措施,即撤出后要再给患者放永久起搏器。
说到这里能明白,这次介入失败恐怕和“外部”冠脉系统没什么关联性。接到任哲伦的眼神,刚才的主刀申友焕走上来说明下情况:“脱落。”
【3653】太难
两个字,内行人只要听到关键字,无需任何多言,秒懂。
想想也是,对这种介入手术来说,如何做内部固定向来是个大问题。
通过细小的血管,想如外科放入钳子针线等去做缝合?需要等物理学材料学等基础性学科有所突破再来幻想吧。
不缝合如何固定?
医生借鉴生活上的小常识了。
举个例子,发大水救人时,消防人员抛根绳子在水流中如何如何固定住绳子另一头?
法子有的,如把绳子打个圈圈,抛到水流中有石头等固定物的地方绑住。
有时候抛失败了绳子不漂回来是怎么回事,原来绳子另一头落在对面的拐角漩涡里头,绳子另一头会被漩涡搅拌住,你不强行拉它,它也回不来。
这些生活小常识全被医生利用来做介入手术了。
通过两种方法的描述会发现,无论是哪一种想做好固定的基础都是得有能让绳子容易被勾住的点。
说来说去,消防人员是借用地形地利。医生需要借用患者自身心脏结构的地形地利。
有的患者这个地形地利和常人不同,不太行的话,手术自然完蛋。
申友焕就此得再解释两句了,为自己的失败详细说明下:“上次病人来做心脏体检时是有给病人做过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也好,心电图也好,介入冠脉支架手术也好,在针对心脏心肌结构的细致检查这方面,均不是强项。是要像首儿的病例那样,应该给患者做心脏
的磁共振检查。由于之前这个患者并没有心肌病之类的症状出现,医生并未把关注点放在这方面因此没有开这样的检查出来。
刚好,这次手术放电极,若把电极放在右心室内的话医生需采用上面说的主动固定法。
右心室的解剖特点是,本身内部表面有丰富的脊小梁这样的结构,如多个小桩桩,钢丝头做个类圆形套,非常容易固定。
如上所述,要检查清楚脊小梁的毛病需要心脏磁共振,所以申友焕他们术前并不知道患者可能右心室内部表面结构有变化了。
极有可能是患者高龄身体各项指标退化厉害,右心室心尖部脊小梁萎缩,电活动减少,这样医生怎么套电极套不住也刺激不上,导致手术失败告终。
放右心室放不了,可以放右心房的。
右心房同样不行。右心房不像右心室有脊小梁,但是它有右心耳。一般人的话,钢丝把电极送去右心耳让右心耳来勾住电极。问题今天是盲插,没有透视情况下,医生要想把导线精确送到右心耳让右心耳钩住,得是撞大运了。不利用右心耳的话,常规手术下,医生是可以用另一种方法,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来做主动固定在右心房壁上。这种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特点是上面有螺丝,放到选择好的心房壁上旋转着拧拧拧,把电极拧上去。同样道理,今天做的盲插,敢在没透视情况下乱拧吗?
【3654】柳暗花明
以上说的这些只是解释了申友焕失败的问题吗?
只听,在后面听着的两年轻医生,好说话的左晋茂医生贴在姚致远医生的耳朵边窃窃私语了:“她是不知道,还是在想我们这个针孔要打哪儿去?”
老油条婉婉师妹,说了他们可以打针孔放电极。
是不是有这样的手术方案?
真有。以前介入血管手术未出现,外科医生用的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用穿刺针一针打到心脏里头,通过针管内渠道送电极进入心脏内部,同样是在心内膜上放电
极。
问题现在内科医生说了,介入手术失败不是血管问题而是患者的心脏内部问题。电极脱落放不上这个难点,放到上面说的方法一样行不通的。
你说,这是不是她说的针孔,实则也是个坑。
“莹莹她说什么了?”申友焕刚在病房里愁到要死,真不知道发生的是什么事,现在听他们一说,必然赶紧问问看。
小师妹是厉害的,他申师兄知道,她应是有什么妙招。
任哲伦先不吱声。
左晋茂在后面喊:“我们早就说了,让她上来嘛。”
其他人望着任哲伦带来的这个年轻的,可以看出这一样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
石磊摇摇头叹叹气,想他这样一个石头人如何在这群魔物里头呆的下去。
现在看来,那个谢婉莹绝对是个最奇葩的,固然不是魔王但能跟这群魔王相处如常。
再让不让人上来,需要大领导做指示。只记得张大佬一开始言称不用不用她上来的。这会儿打自己脸不太合适的。
张华耀从白大褂口袋里摸下,在掏不掏出手机时,问弟子:“你要不问问她,她说什么了?”
不知张大佬是不是故作糊涂,居然刚没听见外头的惊炸声。
“我来打。”申友焕急得要死了,急忙给小师妹去个电话问问。
刚躺下要睡觉的谢婉莹接起申师兄打来的电话。
“师兄,怎么说?”
“你跟你任师兄说怎么给病人做手术了吗?”
“没有啊。”
她哪敢指导任师兄。
“你说针孔是怎么回事?”
他们听见她给家属说的话了。谢婉莹吃一惊,紧接说:“就是穿刺针。”
她可能真不清楚状况。
申友焕一声叹气踌躇。
没想到对面的小师妹先主动开口。
“这个病人现在应该是心率过缓,用经食道起搏和经胸壁起搏都是不行的。”临时起搏方式有好几种,经食道起搏和经胸壁起搏均是其中之一。经食道起搏是把电极放到食道,利用食道和心脏解剖上紧密相连的关系做刺激,经胸壁起
搏是把电极放到胸壁上有点儿类似电除颤的原理。所以上面两种方式解决的是快速心律失常的问题,对心率过缓没什么用。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医生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探索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方案。
谢婉莹道:“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不是脊小梁而是三尖瓣。我相信申师兄你在把导丝过三尖瓣的时候能感觉到有危险,对钢丝不太敢打圈。”哦!全场听完她这一分析,突然眼前现出种柳暗花明感。
【3655】降维打击
说是盲插,不可能完全的盲插。患者难以搬动去介入室做介入手术,但不意味没其它医疗资源能利用。参考以前神经外科手术病例,利用超声的便利性来定位是种可取的策略。
见病房内,果然有超声心动图机存在。
这里说到一个问题,多条导线可以选择刺激的话,抢救时应首选心室刺激。因为学过心脏生理知道心室活动更重要。
另一方面,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右心耳同样是难以观察到的,需要特殊体位。
利用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可以帮助医生把电极送过三尖瓣。
申友焕想说这小师妹隔着老远没到病房能一说命中学术重点,分明是有神通广大的医学千里眼或是摸他申师兄的脑子。
问题是,她说的患者三尖瓣不好,是哪儿不好,超声心动图看不出来吗?
所有人回头查找病历资料,病人现有的心脏检查结果里头,貌似没列上这条。
“他三尖瓣下移了。”谢婉莹再道出。
“他三尖瓣下移了吗?”所有人再找找,疑问重重,“你从哪张检查报告里头读到的?”
“胸片。”
胸片?!高级降维打击吗?
“她这人医学联想力太丰富。”太好说话的左晋茂医生忍不住再发布高谈阔论。
是不是她在胡思乱想呢?谁都知道,普通胸片是指胸部的x光片,只能大致拍出心脏的外轮廓,肯定是拍不出里头心脏里面的结构包括三尖瓣。
不如说看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可以观察三尖瓣位置的,利用对照。根据三尖瓣在三尖瓣环上的附着点与二尖瓣附着点做对比,有无超出正常差距范围来判断三尖瓣是否畸形下移了。同时三尖瓣下移严重的话会产生三尖瓣闭合问题带出心脏内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这些在超声心动图上做心脏内部血流检测一样有所体现。
“这个患者我个人认为,不是我们平常临床上所讲的三尖瓣下移畸形,而是整体上心脏的结构导致这样的结果。”谢婉莹说。
手术失败的原因有一点和疾病因素无关,有的是患者自身器官长得异常,哪怕是微妙的异常都可能会打医生个措手不及。医生学解剖学学手术案例的人体是基于大多数人的数据。小众类个案医生遇不到不知的,无从下手。
众人听懂了,她说的“下移”是指相对大部分人群这患者的三尖瓣可能附着点和二尖瓣一块低了,相当于三尖瓣长了,因而导丝电极过三尖瓣开合关口的路径变长,过程难免艰难。这样的特殊个案对没做过这样案例没相关经验的医生来说非常棘手。
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介入高手申师兄不是不厉害。厉害的申师兄能感觉到危险性,不敢盘太大的圈过三尖瓣是对的。
盘圈要度过三尖瓣这个关卡有什么危险呢?一旦不小心不成功,最怕会把三尖瓣套住撕裂,会是妥妥的医疗事故,救命不成变危害人命。
【3656】奋力一搏
不盘圈行不行?
患者心脏的脊小梁等结构退化了,要提高电极落地成功率,方法是盘大点圈或是多盘圈做尝试,好比渔夫广撒网。
内科介入手术走“内部”路径必须经过三尖瓣这个关口,现在看是过不了。用穿刺针直接把导丝和电极送入右心室,则不存在要度过三尖瓣关口的难题。
学术辩论到这里,显而易见:婉婉师妹完胜。
“这里有个问题。她怎么看胸片能发现到的患者是这个毛病?”左晋茂问。
这个任师兄带来爱说话的小机灵鬼,不要以为他是在故意刁难和质疑谁,是在套话呢。
现场病房内全是油条精,一帮大佬心里全明白,个个不想答话他。
这里涉及到婉婉师妹的研究课题。
应说搞博士论文研究的这大半年里,她谢婉莹得益于攀附了不少专科大佬,在首都心肺研究所和国陟的心血管研究所混到了国内最全面的心脏标本数据。有这些数据给她的基础数据库添砖加瓦,足以把她的专业目光锻炼到更毒辣。使得她能靠胸片再结合介入手术失败结果,做出以上结论的。
她做的推测对不对,要靠临床来验证。
实践出真理。现在患者的情况对医生来说也没有其它选择,唯有奋力一搏。
“任医生。”申友焕转过身,慎重委托任哲伦,“麻烦你了。”
婉婉师妹是不是给他设坑?是绝对的坑了。
任哲伦用脑子想象着老油条婉婉师妹在心里嘀咕他的话:请君入瓮。
任师兄,快点入坑,给我演示下你本事,让我看看你是选哪条路径给这个病人做心脏穿刺。相信你这个搞手术机器人研究的专家,对这些路径早就研究过千万遍了,做出的选择应是与众不同的。
别说,谢婉莹躺在急诊科医生休息室的床上,是脑子里真有在转悠任师兄可能会选择哪个位置做穿刺点。
剑突下偏左为一种常规选择,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外两厘米是另一种选择。
病房内是在紧锣密鼓做穿刺准备。
由于是贵宾客户,任哲伦亲自穿上一次性手术衣,戴上手套。两个年轻的左晋茂和姚致远给他打下手。
张大佬是站在边上老神在在地观望。
大伙儿的关注点全在这一针下去,究竟能不能如她说的不再发生电极脱落的现象。
申友焕拿着手机没有断掉电话线,和小师妹继续保持着联系,边小声做现场直播:“他们要穿刺了,莹莹,你认为大概率会在哪点穿?”
主刀医生在干活,无关人士要信任主刀,不要随便事事问主刀医生给予压力,只好问问小师妹了除心中焦虑。说明主治医师心头的焦急上火和外面的家属没区别的,恨不得有人给专业抚慰。
给家属点专业抚慰是可以的,给申师兄不是叫专业抚慰了,是和师兄进行专业探讨。谢婉莹琢磨着,小心说道:“任师兄应该对患者的心脏结构有一定了解了。会选择的穿刺点一个因素,应该是比常规点往下一点的方向。”
【3657】胜败在此
下移了,医生穿刺时根据下移的解剖位往下一点是理所当然。
“另一点,我想应该是往外一点。”
“往外?”
“对,这个患者心脏摆位相对大部分人是外旋些。”
是不是这样呢?
申友焕迅速掉头看主刀下手的方向。
这会儿全神贯注的任哲伦是顾不上偷听他们对话了,消毒完,穿刺针一下子下去。
对外科大佬来说,这种穿刺的工作实在太容易了。
申友焕他们都怀疑,任哲伦亲自穿,不一定是因为客户身份而是纯粹想亲手亲自验证下某人说的是不是对的。
穿刺针准确进入心肌,心电图上发生相应的心电图改变一般是室早,所以说这是个有风险的医学操作。边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边再进针进入心室,盘状导丝贴在右心室内膜上,助手一直开着起搏器起搏。
所有人关注患者的心电图,胜败在此一刻。
嘀嘀,嘀嘀,嘀嘀——
持久的,患者心率起来了,电极没脱落。
这结果和刚屡次尝试失败的介入手术完全不同:是对了!
申友焕赶紧几步走过去再张望主刀的下针点,位置是如小师妹说的往外了点扎呢。
“她说的和我做的一样吗?”做完手术任哲伦有空注意周围其它事物了,瞄见他表情说。
“是——”申友焕嘴里有点点不甘不愿的口气。
“她想的和我们差不多。之前急诊抢救病人时,她想的和姚致远想的一块去的。”爱唠叨的左晋茂医生再次马不停蹄抢跑开口,“莫非,她和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听到这话,申友焕想一口血吐到这新来的人脑袋上。
“嗯嗯。”隔岸观火坐壁上观的张大佬,嘴巴里发出两声重磅级的嗯。
大领导是最大的那个大魔王,发嗯嗯两声是表示同意吗?
申友焕感觉瞬间回血。左医生是不知道,张大佬早拟好计划如何折磨新人,怎可能让你们轻而易举心有灵犀一点通。
领导的策略向来是下面的人不可以搞大团结,之间要充分竞争,让领导看戏。
场中,唯一那位与现场魔王们格格不入的石磊医生,宛如沉浸在自己的石头世界里自顾自发出悠叹:“她是很厉害。”
其他人对他的这句评价在内心里高度赞同。
若不是她一口气说中要害,现场的医生团队不可能果断做出正确选择。救命的医疗措施不知要拖多久能正确出炉。
申友焕松出口气,转身,以轻快的脚步去外面向家属报告喜讯。
耳听申师兄挂了电话,谢婉莹知道手术成功了,心情一样难以平静。
可以说,今晚任师兄和左医生他们的出现是给她带来另一种紧迫感。
外科手术机器人属于最前沿的外科研究领域之一。师兄他们走在世界外科领域的潮流前端。她在后面垫着脚尖观望着呢。
什么是最大佬的医学大佬?不是靠自己单纯把手术做的多漂亮,而是要创新技术普济天下。
这点从张大佬第一次带她上手术台时用特殊方式教育过她。
师兄他们在前面给她做示范,她是需要把医学目光放到最广大。
【3658】各奔前程
早上按照排班表,要与潘医生接班。
接班前按照惯例巡视完急诊科病区,谢婉莹走回到医生办公室,见里头不止潘世华一个医生在。
“莹莹。”坐在椅子上冲她扬起手的是同期新晋的冯一聪医生。
冯一聪医生没穿白大褂,肯定不是来上班。
再看冯一聪身边坐着赵兆伟医生。
谢婉莹想起医院的公告栏通知,问:“你们来面试的吗?”
“莹莹最聪明了。”冯一聪竖起大拇指。
为此今天不用上班的林昊特意过来和两个同学会面,顺便听下国陟的招聘考试情况。
拉开椅子坐下来,谢婉莹望向两位为了面试特意穿西装打领带的男同学,眼睛眯眯:人要衣装,不穿白大褂穿个好看的精英白领衣服,人一样显得特别帅起来。
冯一聪他们早就立志要来国陟就业的,今闯荡进了国陟面试并不奇怪。
医院招聘看各医院安排,统招的话有的医院一年一次,有的一年两三次都有,具体是要看医院对人才的需要度。比如医院扩张,人员招的多,一年多轮招聘是有的,直到人员补充完毕。
国陟去年有过秋招,今年二三月份是春招。按理说去年冯一聪他们可以争取进入秋招。不过她所在班级是史上最强八年班,已拿到执业医资格证的优秀学生不着急。
踏踏实实完成实习期再进入毕业博士论文阶段。她的这帮同学是越来越显成熟稳重,越来越踌躇满志自信满满。
要冯一聪和赵兆伟他们说,是被谢同学给“带歪”远离了毕业季焦虑大部队。眼瞧谢同学在学术上步步稳进,大家骤然发现,想要做个好医生,急功近利是不行的。学术先完成好,大有单位想要你。
国协的春招是差不多同期进行中。所以今天在国协进行第一轮招聘笔试的同学有,冯一聪说:“张德胜李启安去了,还有班长、永哲他们。”
岳班长和张德胜耿永哲的志向众所周知,李启安是想去心内科吗?
“不是,他要去消化内,想跟于师兄混。”
回想起来,李启安同学应该是始终对普外科那位阿姨的去世意难平吧,最终选择了消化内。谢婉莹心思。
“世华和莹莹你们两个和林昊尚未决定好想去哪里是吗?”冯一聪问。
“他们三个不需着急的,全等着医院上门来找的,属于特招。”赵兆伟先帮他们把答案答了。
另外两人怎想谢婉莹不知道,她要先澄清下自己:“我没有的。”
哪有医院上门找她。
没有吗?赵兆伟他们几个互相传递眼神:看来那个小道消息是真的了。
据说各大医院大佬们暗地里彼此打好招呼,等谢同学自己选完专科再出招抢人。依据来源于曹师兄与某位大领导一早订好君子之约。大佬们珍惜谢同学,决定按照曹师兄说的办。
差不多到面试和交班时间,几个人纷纷起身走出医生办公室,迎面见急诊科大门口进来个不速之客,把他们几个人吓了跳。
“机器人怎么来了?”
谢谢亲们的支持!!!新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养好身体。晚安亲们~
【3659】走马上任
老师的外号不能乱喊乱叫的。冯一聪立马用双手把自己的嘴巴捂上。
走来的傅昕恒非一个人,后面跟着来的人仔细瞧一瞧,是国协心外科有名的狐狸公子爷周俊鹏。
“他们俩来国陟开会?来参加会诊看病人?”赵兆伟对着捂嘴的冯一聪叽叽咕咕起来。两位新晋内科医生按照以前的习性八卦精神没改掉。三位外科新医生站在边上没参与他们讨论,也可能是心存忌惮,当着国协外科前辈讨论外科老师是想找
打。
“国陟需要请国协心外科来会诊吗?”冯一聪要锤室友的脑袋了。
国陟自己搞心脏专科全国第一,去找其他人来会诊心脏病病人,是自找屈辱,不可能的事儿!
“也是,说是请曹师兄来会诊差不多。”赵兆伟想起,国陟的人包括张大佬爱找曹师兄来会诊是有可能,其余不太可能。
奇怪了。如果是来开会的,来急诊科做什么。直接去国陟会议室。急诊科大楼没有会议室的。
“他们是来找张华耀吗?”赵兆伟他们再猜猜。
有这个可能性,受邀来找张大佬谈什么公事因此直奔急诊科来了。
“我觉得不是。”
几个人唰一下目光掉过去,齐盯住谢婉莹医生的脸。
“莹莹昨晚在这里值班。”福尔摩斯潘医生迅速做出合理大胆的推测。
昨晚他们不在,出他们不知道的大事。
谢婉莹来不及和他们几位解说。
国协心外科前辈走近,几个人先不敢说话。傅昕恒和周俊鹏均穿的衬衫西裤,提个公文包,显得挺正式的。没穿白大褂,好比公司白领,不表露身份,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药代或是保险推销员这两大类
在医院里较为常见的外面公司群体。说明医生确实是百分之百的社会精英群体。
都说国协和国陟是兄弟医院,表现在国陟老员工对这些两家医院常来往的医生是很熟悉的。快要下班的杨护士一眼认出他们两位,催促下后辈小郭:“去,给傅主任他们倒杯水。”接着招待傅昕恒他们:“傅主任你们是先去张主任办公室里坐吗?张
主任未到。”
这话表明傅昕恒走马上任国协心外科领导位置。大家听着并不惊讶,众人早就耳闻他要做心外科领导的。
“我们不是来找张主任的。”傅昕恒道。
被谢婉莹医生道中。林昊他们几位再次在她脸上唰目光。
“来找人任哲伦医生。听说他回来国陟上班了。”傅昕恒说。
有时候消息貌似传的实在太快,快到叫人惊掉舌头。
杨护士诧异:“昨晚半夜任医生来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他要来。他提前通知傅医生你们吗?”
谁是任医生?谢婉莹接到各位同学的问号,无疑,一时间难以把任师兄这号大佬解释清楚的。
记起来,潘世华和林昊低低的“啊”声。
“什么事?”冯一聪问他们俩奇奇怪怪的表情。“他喊莹莹婉婉。”潘世华道出那天众人讨论的焦点:谢医生的小名归属。
【3660】谁家优势
医学圈太卷了。
傅老师来找任师兄是为了什么,谢婉莹据此想象。
领导的思维和一般医生思维是不太一样的。领导用人,清楚这个世界上能人太少。在能人的招聘上,领导想的是最好能一人当多少倍人用。
如何一人当多少人用?一个人精力必然有限,再怎样都不可能真的有分身术。最好的方式是,给普通员工有利的工具,让普通员工尽可能及得上水平线。
医院如工厂公司而不是学校可以只培养出尖子生,只有一个员工能干活不如全部员工能干活儿。
在这样的条件下,你说傅老师想聘用她谢婉莹或是任师兄底下的人呢?她谢婉莹再厉害也不可能说代替所有人干活。然而任师兄的人不一样,教会其他人用手术机器人,以后其他普通医生用手术机器人干活,技术水平拉高,整体心外科水平拉高,是领导想要的一人可以当多人用的正确方式。
所以说,她昨晚感受到的紧迫感是有来头的。
心情不知觉地有些紧张。
杨护士询问:“需要我帮忙你们通知任医生吗?”
傅昕恒道:“我自己来。”说完走去边上给任哲伦去电话。
趁这个空隙,周俊鹏走来与后辈们搭讪:“谢婉莹,你在这里值班吗?”
“是,周老师,我昨晚值夜班。”
“你见过任医生了吗?”
周前辈的眼睛很尖的。谢婉莹点个头。
“任医生昨晚在这里做什么?”
周前辈想问的应是她有无看到任师兄的手术机器人。
摇摇头。
其他在场的林昊他们终于知道手术机器人这事,一个个惊喜若狂。
“我的天。”冯一聪兴奋地拉赵兆伟说,“我们来国陟是对的。”
如果国陟引入外科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例。
“有钱只专注地干一件事是不一样。”冯一聪很能理解张大佬申师兄他们当叛徒的心境了,因为他现在和赵兆伟此刻的心情正是如此。
国协太多科室,多到医院领导想全部照顾到太难。好比一个大家庭,让父母特别关注一个孩子的话,只怕其他孩子造反。
偏偏医学太烧钱,没有院领导大笔投资支持,科室想靠自己单独发展起来不可能。国协的科室倒霉在除了跟其他医院卷,自己人先要卷起来当卷王。
林昊默了。
前两天他骂死张大佬后悔来国陟,现在爆炸消息出来,发现被张大佬折磨下真不算事儿。在国协,老师们苦于领导没钱投资他们是叫真的苦无对策。
周俊鹏扫见他们几个表情,赶紧为国协说好话:“傅老师有紧盯这方面消息的,听说后马上过来看机器。再说,吴院长拍板引入ecmo了。”
小的们放心好了,国陟有的,国协一定跟着会有的。至于多久能有,快的话如ecmo,大半年后。
这话听得几个年轻人:???这能叫国协的优势?
由于这里没人见过机器,傅昕恒和任哲伦通过电话之后,没问他们直接带人上去找任哲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