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不认可实力也在那
有钱人会在一些事上更抠门的。
赵文宗讲述:“我和她说,阿姨不可能不知道莹莹在国协医学院读书。”
“对,她和张薇以前是同桌,怎么可能不知道?”庄老师也怀疑起来这人怎回事。
“结果,她妈妈说你在读书是学生,不像我出来工作了。我听了更觉得搞笑了。我哪怕出来工作了,是搞计算机的不是医生圈子里的,哪里能认得医生。认识大医生的只有你莹莹。”赵文宗扶了扶眼镜框对张薇妈妈很无奈,“找莹莹你不是最直接吗?莹莹你在医学院读书,肯定能认识医院的医生不是吗?”
“那肯定的。”庄老师指着谢婉莹,“她的老师很多都是医院的医生,是不是?”
“嗯。”谢婉莹点头。
“她反正只叫我帮她找医院的人脉。”赵文宗快没辙了。毕竟是高中同学的妈妈,以他不算差的为人,是做不出很残忍直接装消失的事。
说穿了,张薇妈妈不想找她谢婉莹。大概率是不认可她谢婉莹能在国协读书,更不认可她谢婉莹未来可能在国协当医生了。
不来找她更好。她不可能叫老师帮开后门。谢婉莹心想。
庄老师同样想法,直截了当道:“最好不要来找莹莹。莹莹少点麻烦事。”
赵文宗想想是的,哈哈大笑。
中午在老师这里吃完饭,拿到了德语课程表。
午后老师要休息。
赵文宗接到通知有事要回一趟工作单位需要先走了,和她道别:“以后你来外国语大学上课,可以来找我的。我请你去我们学校饭堂吃饭。”
“嗯嗯。”谢婉莹笑着点点头。
赵文宗走了以后,谢婉莹想起了曹师兄交代的话,拿起手机。
“你之前坐车来的?”庄老师问起她交通问题了。
“有个师兄开车送我过来。”谢婉莹说。
庄老师冲她狡猾地眯眯眼:“什么师兄?”
“神经外科的师兄,人很好。”谢婉莹和老师坦言,“他出来有事的,说我回去可以顺路载我一程。”
“赶紧给他打电话。”庄老师爽快地对她说。
老师不会和师姐一样误会了什么吧?谢婉莹想。
午后雨停了。拿起收起的伞,谢婉莹离开老师家,走到小区门口等曹师兄的车来。
没会儿曹勇把车开到了,等她上了车问她:“怎样?”
“遇到了高中的同学,聊的很开心。”谢婉莹答。
“高中同学吗?男生女生,或是好几个人一块?”
“是个男生,以前坐我后面的同学。”
小师妹百分百的耿直女,让他想猜忌下都难。曹勇心头笑了。
“帅吗?”把着方向盘,曹勇随口再问问。
师兄好像大哥哥一样亲切,谢婉莹宛如和师姐家人那样聊天说:“以前没觉得他有多帅,今天一看,好像帅了不少。”
说来恋爱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因而,刚谈恋爱时人的大脑功能会相应调节,刺激分泌多种人体激素,脸红心跳少不了,甚至因为专注对象而盲目。他这个神经外科专家一听小师妹像谈八卦说这话,都知道小师妹的恋爱脑子没开花。
【317】同学来她科室见习了
回到宿舍,晚上谢婉莹给师姐们简单几笔画了曹师兄的车外轮廓。
两个师姐围着她说:“顺便画画曹师兄嘛。”
画帅帅的曹师兄?师姐是不是误会了?她只会画解剖图,叫她画人,怕是把帅哥画成丑男了。谢婉莹断然拒绝。
*
过完周末,要回科室了。
早上去学校食堂吃早餐遇到了赵兆伟和李启安。
三人一块啃肉包子。赵兆伟对她说:“吃完早饭,我们和你一块去普外二,今天起我们去见习了。”
谢婉莹很高兴,自己不是孤独一个人了。
“我们一组四个人去普外二。除了我和他,另两个是外科生。”赵兆伟给她介绍情况,“有班长和林昊。”
林昊?有点儿熟耳。
读外科的同学和她并不亲近,不像赵兆伟他们这样。导致几年下来除了班长的名字,她记不太清楚其他人的名字也对不上人脸。
“他常拿第三。”赵兆伟和李启安知道她和那群人是怎么回事,给她提供记忆线索。
班里考试,经常她拿第一,班长拿第二,原来第三是叫做林昊。谢婉莹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挺拔的男生影子,和班长一样没戴眼镜,剪的刘海比班长长。
三个同学匆匆吃完早饭赶去医院了。
来到普外二,今天谭老师组里热闹起来,多了两名回来的本院医生。人手多,孙玉波兴致勃勃站在护士站边和护士们吹嘘:“我可以休假了。”
一帮护士姐姐听了哈哈大乐。
“孙医生,来多几个帮你跑腿的?”护士长顺便开起他的玩笑说。
“是说要来四个见习生,每天来半天,不知道能干什么活。而且谭医生可能把他们分给其他人带。”孙玉波答。
“听说是谢医生的同学。谢医生你们很满意,她的同学你们不要?”
“不一样,她是实习,他们是见习。”孙玉波分的很清楚。
可见谭老师那组对学生是挑剔。
从很远的地方听到孙医生的话,赵兆伟和李启安的脸瞬间沮丧。进临床见习的兴奋劲儿被老师浇了冷水。
没有临床老师会喜欢菜鸟的。
“没关系。”谢婉莹鼓励两同学说,“我刚来那会儿老师们认为我什么都干不了呢。”
“莹莹,你以为我们是你吗?”李启安有自知之明冲她摇头。光胆量她有他没有,真亏了他是男生。
三同学走到孙玉波面前。
“带你两同学来了?”孙玉波瞅瞅她两同学长什么样。
赵兆伟和李启安哈腰向老师鞠躬:“孙老师。”
“谢医生。”罗燕芬也到了,好奇地瞧瞧谢婉莹的同学,直言,“没你厉害。”
老资格目光准,一扫眼立马发现这两人与谢婉莹明显不同。
“你当时走路昂首挺胸,他们俩——”罗燕芬额一下,见赵兆伟和李启安小心翼翼瞄四周的形态,生怕这两人等会儿会被谭克林先瞪死了。
谭医生?是谁?赵兆伟和李启安眼里冒出问号。
谢婉莹也为同学担忧,不是所有人都抵得住谭老师形如手术刀的单眼皮眼,问孙老师:“他们在我们组吗?”
【318】被谭老师点名跟班
“我不知道。谭医生去了主任办公室,可能在讨论你同学见习的问题了。”孙玉波说。
主任要亲自安排他们?赵兆伟和李启安心头吃紧了。
几个人说话间,紧闭的主任办公室门打开了,走出来几位本院医生。最后出来的那两个年轻人影,让赵兆伟大叫一声:“你们!”
怎回事?班长和林昊怎么在主任办公室里了?
见到他们两个人,岳文同让林昊走过来和他们说。
“我们比你们早来,被主任看见就被叫进去问话了。”林昊说。
“你们说了什么?”赵兆伟和李启安越听越紧张,“你们不会乱说话吧?”
“怎么可能。”林昊瞪他们两眼。
“安排我们跟谁了吗?”李启安打听消息。
“主任说开完会公布。”
开会了,所有人走进办公室。
谢婉莹同孙老师站在自己组里,她四个同学被叫去主任前头站着了,等分配。
同往常一样,先交班。交完班,主任安排事。
沈景晖说:“今天来了四个见习的,因为谢医生在我们科室表现的不错,这回安排她班里四个同学到我们科见习。”
普外二不喜欢带学生出了名的,因此,普外二从不主动去和医教科打招呼说想带哪个班哪个学生。今天不同了,主任开了这个口。
赵兆伟他们四个心头砰砰砰:显然沈主任的话是说给他们四个听的。
“四位同学分别进我们科四个组。”沈景晖做好了最终决定说。
所以,她四个同学没一个分到她的组,因为谭克林的组里有她了。沈主任要公平分配她班上的同学们。
岳文同被分到了沈主任直管底下高钊诚师兄负责的三组,即是说,那一组既有高师兄又有沈主任坐镇。
班长果然厉害。几个同学心里想。
林昊同样为外科生,被分到了刘副主任手下的四组。
另外两个内科生的安排一般了。赵兆伟和李启安对此说不出好还是不好。
会议开完,谭克林同组内的人说:“查完房我要去门诊。你们自己的事自己安排。”
“是。”其他人应声。
“你和我去门诊。”谭克林转头,目光指落到谢婉莹的脸上。
被老师点名跟门诊了。
*
门诊说是早上八点钟开诊。但是部分门诊医生是住院部的医生,早上要在住院部查完房才可能出门诊。
马不停蹄忙完上面的活,医生下去门诊时要八点半后了,再晚点怕被病人投诉。
前面谭老师走路飞快,谢婉莹在后面跟着小跑。
“小谢同学。”后面追来的孙老师喊她。
谢婉莹刹住脚。
跑上来的孙玉波把个公文包塞到她手里说:“谭医生的,你抱着。其它注意事项等会儿我打电话告诉你。”
没时间,抱上老师的公文包谢婉莹撒腿继续追老师。
一路跑到门诊部,走廊里挤满了要看病的人。
到了外科诊室,护士在办公桌上帮忙叠放挂号排就诊的病人病历,一叠如同小山高。
今天来门诊工作量暴增。
【319】出门诊有多可怕
“医生来了,全出去!”护士大吼。
没法,现场太嘈杂了,不吼压不住比菜市场更恐怖的现场。
“为什么要我们出去?”有病人家属问。
“医生一个个看的。你们不出去,等会儿有病人检查你们要看他脱衣服吗?”护士气得急得说话直白通俗。
这下病人和家属全懂了,走出去到走廊里头等,排队等看病。
跟随老师走进诊室,谢婉莹手脚麻利先把老师的包锁起来。放眼四周这气氛比起手术间毫不逊色,让医生更紧张。手术间至少安静。这里吵吵闹闹,什么人都有,医生要在这情况下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清醒的脑袋,更不容易了。
没办法,谭老师是顶流三甲医院副高,是名医,不是小医院的医生,慕名而来的患者太多了。
“你先看看病历。”护士看出她是医学生可能头一次来门诊,教教她。
先数数今早上有多少病人要看。谢婉莹快速数了下病历数,约有五六十个号。门诊三个小时半看五六十个病人,这是什么速度?平均一个病人看病不到四分钟时间。
谭克林早坐到了办公桌后头,习以为常,脸上毫无表情。
“这些是要谭医生加号的,因为是来复诊的,挂不到号。”护士帮谢婉莹分出一些特殊的病人。
铃铃铃,孙老师的注意电话来了。
谢婉莹一边脖子夹手机听电话,一边按照护士教的先给些病人写加号纸,让这些病人赶紧去门诊补挂号费再过来。
“小谢同学,记得先帮谭老师看好门。”孙玉波教着她说,“等会儿第一个病人开始看病,你把门锁上。谁来敲先问清楚再开门。护士不在的了。有事要找护士要跑的,跑到最后那间治疗室有护士在那里。一般来说,有你在,谭老师给女病人看病不用找护士来了。”
谢婉莹把孙老师的话记在心里。
“跟谭老师出门诊,不要问,谭老师说什么你做什么。不是在病房最好不要讨论。谭老师的病人太多,没时间,也怕病人及病人家属误解。”孙老师知道她耿直的性格赶紧把要害给她点明白了。
谢婉莹直点头。
“不是挂到号来看病的,不要给开门。特殊情况请教谭老师。后门也不给开。真熟悉的人会带病人直接来科室找谭老师看病了。所以这些人属于陌生的,叫他们去挂周四下午刘医生的号。”
孙老师说这话间,真有个没见过面的医院内部职工找过来了。
是个本院的女药剂师,进来直接面对谭克林说:“谭医生,这是我亲戚,您能不能给他加个号?”
谭克林眉头紧一下,没吭声。
谢婉莹立即走过去把这人拉到角落里,说:“谭老师今天病人太多了,加号也不可能给他看仔细的。你帮他去挂周四下去刘老师的号,到时候,刘老师把他的情况告诉谭老师,能看更仔细点。如果需要住院的话,你知道的,所有病人手术谭老师是要跟的。”
听到她的话,对方理解了,带亲戚走出去了。
谢婉莹没放松,先把诊室的门关了锁了,避免谭老师真生气了。
【320】其它医院不做的手术怎么办
真就局面混乱,堪比急诊手术了。谢婉莹迅速动起脑子,整理做事思路。
眼看她搬椅子过来,先整理好桌上物品。谭克林看了看她冷静如常的动作,心想之前那事儿她好像翻篇了,他都没。
谢婉莹的脑海里只有任务,跟老师出门诊是对医学生的一种训练了。做医生不容易的,除了学技术,要心态,把控患者诊疗程序按照医生的思路走,都要自己领会了。
“叫第一个病人进来。”时间紧,谭克林下令。
拿起病历小山上的第一本,谢婉莹走到门口念病人的名字:“刘亚珍。”
“在!”两个病人家属夹着一个老太太走过来。
病人和病人家属进诊室,谢婉莹锁上门,把病历放回老师面前。
啪啦,谭克林的手翻开病历页扫视,边看边问病人及病人家属:“在其它医院看过病?”
“对。先在市六,后来去了总空,再到宣伍。宣伍的医生说要做这个手术的话,来谭医生你这里问问最好。前面的医生说只有谭医生你能给我妈做。”病人的两个儿子讲述病人的求医历程,“我妈今年九十几高龄了。医生说她活够久了,不要到手术台上去折腾。”
前面医院的医生说的清楚明白,病人和病人家属想干嘛?
“我妈和我们想看到五代同堂。”病人的儿子说,“不做手术,我妈可能活不过这两个月。做了手术,你们医生说医学都有发展,有高科技出来。到时候,或许我妈能活的时间更长。”
患者体内的肠道肿瘤巨大,不做手术可能要堵塞肠管,肠管全堵是活不了。然而做手术的话,前面医院的医生顾虑的是对的。
患者高龄,首先麻醉科那一关可能过不去。再有,这样的患者心肺功能不怎样。
谢婉莹一眼瞅过去:老太太嘴唇微青紫,属有点缺氧状态,说不好是肿瘤所致或是本身心肺不太好了。
前面医院医生劝的没错,这样的老人何必再上手术台去折腾。动手术疼的,刀子切下去,都是伤痕累累。
老百姓不懂,以为切除掉肿瘤后没事了。不知高龄患者伤口愈合是个大问题,本身年纪大细胞衰老新陈代谢慢,伤口愈合慢,会出很多岔子的。
这样的病人收了,手术难做,做完也难搞。一般医生真不想收。收下来是医生自己折腾。
病人和病人家属却很想要病人活久一点,哪怕只再活长一点时间,愿望强烈。医生怎么办?这不变成了基层医院往上级医院推病人。同等级医院则推荐病人去找圈内名医。
医生是要承担无数风险的。尤其当名医,当国协这种全国老百姓救命稻草的名医,别的医院医生不肯扛,国协医生能不能扛呢?
老太太的眼里流光闪烁,是泪花儿或是其它。反正只要是这里的医生都说不行不给她做,她真只能等死了。
年岁大的病人没资格继续活了吗?
“医生,求求你给我妈做这个手术好不好?”病人两个儿子嗓子里哽咽着道。
【321】触诊
病人的哀求叫人动容。
谢婉莹想想:医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很为难的。
眼角瞅瞅看看谭老师会怎么决定。
她这一眼望过去老师那儿,似乎不经意撞到了老师眼皮下睨回给她的余光。
老师这个眼神儿,叫她心头突然有点儿心虚地打鼓。
“躺检查床上。”谭克林手指盖回病历页,对病人说。
听令,谢婉莹拉开了检查床边的白色隔帘。
两个儿子扶着老太太躺到了检查床上。
“你先给她查。”谭克林下令学生。
接到老师的指示,谢婉莹转身来到检查床边,掏出口袋里的听诊器,先放到病人的心肺和腹部上听听。听完,戴上手套做触诊。
由于患者在其它医院做过相关检查,主要是触摸患病部位求节省时间。
先浅部触诊,右手并拢平展,用指腹来轻轻触摸病人患侧。这里是左半结肠区域。由于左半结肠肠腔内较窄,发生肿瘤容易形成急慢性肠梗阻,恰符合这位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
老龄患者,年轻时遇上饥荒年代没得吃,老了经济好了,孩子孝顺了,吃得高脂肪比以前多很多。老人没守住嘴,孩子没学医也不懂,只以为给老人吃得多是孝顺,却不知道高脂肪是左半结肠癌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
等发现老人越吃怎么越瘦,排便困难,甚至呕吐,才知道不对劲,赶紧送医院来。一查,中晚期。
临床上常见这样的事情,家属好心办了坏事儿。说明国民健康教育和日益发展的经济生活条件完全不匹配。
谢婉莹的手指尖寻找病人腹腔内的包块。
这个肿瘤别看在其它医院照的ct不小个儿,但是左半结肠肿瘤本身难摸,老太太身瘦却腹部不瘦平仰时隆起,要摸到这个患者体内深部肿瘤不容易。
浅部触诊不行改为深部触诊,右手二三四指并拢,末端往患者腹部深处压下去,终于可以摸到一包块,位置很深。手指轻轻在包块左右上下滑动,感觉包块周围的情况。
位置太深了。谢婉莹想:莫怪病人求医时前几次在家附近小医院被误诊,医生以为只是普通肠胃病没叫病人继续做检查。甚至病人呕吐,一度二甲医院急诊医生以为是胃炎。直到变成肠梗阻了,才知道事儿大了转三甲医院。
说到这,病人的两个儿子无奈表示:“不知道前面医生怎么看的病,要早知道是肿瘤马上找人切了。结果误了大半年。”
半年事大,早期肿瘤和中晚期肿瘤完全不可一概而论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和口口相传,老百姓现在全喜欢往三甲跑了。
有些病是在临床很容易误诊的,像老太太这种就是。医生叫病人检查多了,又得被病人骂。像这种高龄患者一点胃疼呕吐叫去做胃肠镜,老太太想那管子插在嘴里肛门里可怕估计也不肯。
老百姓不理解,认为是医生水平不行。其实医生早说了,与其等病了再来治,不如固定去做健康体检。什么病都给你早期查出来了。早查早治,皆大欢喜。
【322】努力劝说老师
人对生病带有天生的恐惧的。医生说体检,很多人不愿意。怕一查出来就是要死了。这种思想,在人群里头是非常多的。
医生对这类患者也没法。只能等发病了再来治,能不能治,医生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听着家属的牢骚,谢婉莹记得孙老师的提点,半个字都没应,一切听从谭老师的指示。
见她查完,谭克林走过来,给患者摸下包块。
老师比起她这学生的动作不用说,老练的很,直接手指一压,触到包块立马放手,秒结束查体,结尾来一句:“起来。”
谭老师是高年资医师,肯定是摸一下感觉怎回事行了,不像她这个学生在珍惜练手机会。反正,最终什么结果,手术后才知道。
两个病人儿子扶起老母亲,给老母亲拉拉衣服和裤子,确实显得十分孝顺。
时间紧迫,第一个病人已经去掉十分钟了。于是谢婉莹再次接到了老师眼角的余光:你怎说?
谭老师是要考她吧。趁病人和家属在检查床边磨蹭的时候,谢婉莹低声回答老师:“我觉得还行。外院做的检查暂时没有转移。我摸着也不像有转移了。而且,不做的话,患者如果因为肠梗阻去世会很痛苦的。”
有时候,医生做手术,是要为病人临死前的痛苦考虑考虑的。说高龄患者做手术或许是折腾,可学医的也知道因肠梗阻死的病患有多痛苦。肚子像被大石块堵住了一样,只能在床上辗转而痛死。
这个患者其实最阻碍医生动手术的原因,不是肿瘤,而是心肺功能差抵不住手术时间长而怕下不了手术台。需要手术医生非常快的速度来做这个手术。所以外院推荐患者来找她的谭老师了。
“我们医院心脏科很厉害,可以请来会诊。”谢婉莹继续说道,“但是,这个患者我个人认为还不是心肺器质性功能问题,术前术后调整身体状况可以做的。先和家属说清楚,她这种情况花销多。不过我看她儿子孝顺应该会给。”
说完,谢婉莹等老师的决定,她是实习生没权力收病人的。
一边若是听她的话,一边谭克林的手翻翻病历又把病历盖上了,谁也看不清他刘海下半遮的眼里考虑了些什么。
两儿子扶着老妈子坐回椅子上请问医生:“谭医生,我妈这情况怎样?”
谭克林抬起眼,眼神带点儿日常的薄冷,语气温声而专业:“我和你们先说清楚。她很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下了手术台也可能熬不过去术后两个星期。”
“这些我们知道,全知道。前面医院的医生给我们说过了。”病人的两个儿子担心他不答应急着强调,“没关系,医生,风险我们自负。”
“到时候签手术同意书时,你们自己要看清楚了再签。”谭克林可没有因对方这些话改变自己的态度。
“当然当然。”病人和病人家属直点头,“你放心,医生,我们绝不会给医生添麻烦的。”
“你打电话问问病区什么时候有空床?”
【323】门诊病人千奇百怪
突然接到老师这句首肯,谢婉莹赶紧拨打孙老师的电话安排床位收病人。
病人两儿子更是惊喜万分,当场要给他们俩医生跪下了:“谢谢医生,谢谢,谢谢——妈,你有救了——”
“你们先出去在外面等等。”知道性情冷静的谭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场面,谢婉莹做好老师的小跟班,温和地对病人病人家属说。
“明白,你们医生忙。”反正医生答应收病人,两儿子扶着老妈子先出去了。
“你写病历。”谭克林把病历顺手扔给了学生练习。
谢婉莹双手接过病历。
“让下个病人进来。”
老师不可能等她写完病历再看病。
谢婉莹迅速走到门口喊下一位病人:“方伟。”
等病人听见喊号进来,她快速兜回办公桌后给第一个病人开住院单,病历放后面等会儿再写。因为病人家属去办理入院手续要排队的。
住院单开好了,拿去外面给病人家属交代:“拿这个过去找护士,护士会告诉你怎么做。护士在走廊最后那间治疗室里头。病床要明天才有,你今天先办手续。回头记得来我这里拿病历。”
“谢谢你医生。”病人家属扶着病人赶紧去办手续了。
关上门,见2号病人坐在了椅子上,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职业是某计算机网站编辑。首都这样的编辑岗位很吃香的,看小伙子西装革履皮鞋都知道收入不菲。所以,这样的病人不可能是正常排队挂到号,九成九买的黄牛号。
医生是没法抓到黄牛的证据也没法去管这些事情,这是医院管理的问题,医生只负责给挂到号的病人看病。
年轻病人,面色红润,和第一个病人相差太大,不像是什么重病大病需要开刀动手术的。非要买个贵贵的黄牛号来找外科副高,是想看什么病?
谢婉莹脑子里不禁打起个问号了,记得孙老师在电话里说:门诊病人千奇百怪,遇到什么样的人都别觉得奇怪。
再看谭老师,更是佛性一样了,薄冷薄冷的脸可能连叹气也不会有的。
谭克林的手照常翻了几下病人的病历后推到了学生手边。
谢婉莹心领神会,老师要她写病历。于是她找张椅子坐下,先翻开前个病人的病历下笔唰唰唰。老太太不用开药,写个病人主诉和查体体征,加个医嘱叫住院,完事。
写的时候,一边要听2号病人的主诉,不然不清楚写不了2号的病历要被谭老师按脑袋的。
“我肚子疼,之前拉过黑便,做了胃镜。”小伙子说,“医生说可能只有少量的胃出血,胃镜检查结果是有点儿胃炎。”
“在我们医院门诊做的胃镜。”谭克林冷静专业的目光落在病人病历夹的胃镜检查报告单上,下面医生签名顶端抬头行,印了国协的没错。真是本院内科门诊看的。
“检查说没事,医生叫我别紧张,回头吃点胃药。但是,近期肚子又疼了。”说着,患者摸自己的肚皮。
两医生看过去,用目光初步判定他摸的位置是在哪,不是下腹部,是中上腹部,左右中间摸。
【324】难以捉摸的病
临床病人常这样的,自己哪儿疼都摸不准。
一说腿疼整条腿摸,一说腰疼整个腰全摸甚至摸到前腹,一说肚子疼更夸张了,恨不得把自己体内消化道器官全摸个遍。
遇到这种病人,医生第一步肯定是要确定病人究竟是哪个部位疼。人体消化器官好多个的,不知道是哪一个的问题怎么治。问题这种喜欢摸全肚的病人,你给他触诊,可能他哪儿都觉得你按的疼。
患者说胃疼,做胃镜没事,拉黑便?
“做过大便潜血?只有一个加。”
“对对对,所以那医生说不重。”
病人的回答肯定不懂医生话里的深意。谢婉莹知道谭老师说口里一个加,是指大便潜血弱阳性,可不一定是胃出血,也有可能是痔疮或是肠道小出血。
“你平常喜欢吃什么?”
饮食习惯是消化道疾病的最大致病因素,要问清楚。
“我平常在公司上班,吃的饭盒。”
“喝酒吗?”
男性少不了喝酒抽烟。喝酒抽烟一样是致病高发因素。
“我很少喝酒也很少抽烟的。”病人否认。
看病人回答问题的表情不像有撒谎。闻气味,没有闻到病人身上有很重的烟味或酒味。
问到这,医生停住了。室内的气氛登时微妙的安静。
小伙子看看面前两位医生,不清楚发生什么,眼里冒出纳闷的小眼神。明明他刚没说什么错话吧。
谢婉莹拿着的笔头顿在病历纸上。
身边的谭老师在沉思,她也在紧张思索。
照前面的问诊来看,这病人看似没什么大问题。胃镜本院内科医生也做了,没大问题。
难道是病人精神有问题了?过于紧张自己的身体了?不然怎么一点黑便后来也没拉黑便了,做了胃镜查了没事,居然再来挂外科副高的号。
有些年轻人是比老年人更怕死,一点小病大惊小怪的,非得找到专家问诊安心。这种病人在门诊不少见的。
见医生不说话,小伙子担心,解释道:“我朋友说内科医生看不了,不行找外科看看。”
原来是这原因让病人突然来找外科了。
内科不行是可以找外科,但是找外科有指征的,是要手术指征。
内行的医生听了这话能怎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谢婉莹不用看身边谭老师的表情都知道:谭老师彻底佛了。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总得和病人说清楚。
不如再开点什么助消化的药?
“肚子上面胀吗?”谢婉莹问,开完口她才意识到自己忘了孙老师的叮嘱,没有老师指示她不该主动插嘴。
瞄眼谭老师。谭老师没给她不说话的眼神。
“胀。”病人答。
肚子胀胃胀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症状,一个问题确定不了什么。病人答完耸耸肩,认为医生这问题白问,未想,对面这位年纪轻轻的女医生突然来这一句:“你是不是经常吃火锅?”
“我,我没经常吃。”小伙子的口气里有些忐忑了,好像他自己也知道喜欢吃火锅不是很好。
【325】名医就是名医
“有吃对不对?你前两天有没有吃过火锅?”谢婉莹快速尖锐地抓住病人逃避的脸。
“有。”病人翘着嘴角不服气,“我的病和吃火锅有关系吗?”
“你早餐有吃吗?”
“我早上上班前喝牛奶吃包子的。”小伙子强调自己很养生的。
“你吃火锅有没有喝啤酒?”
“吃火锅不是经常配啤酒吗?大家都是这么吃的。”小伙子说到这老生气了。
怎么了,他没经常喝酒抽烟,好男人一个了,偶尔和朋友助兴吃点火锅喝两杯啤酒也要被医生批评教育?
小伙子此刻的生气,好比三好学生突然被老师家长抓包,现场暴露出不太好的生活陋习,所以叫起来仿佛要吓唬医生似的。
谢婉莹看着很淡定:不奇怪,这种病人也常见。
接下来要查体了,谢婉莹等老师指示。
“你坐过来。”谭克林指示病人。
谭老师是直男。谢婉莹预知到老师要做什么,赶紧让位。
小伙子的椅子挪近医生,上身衣服被面前的男医生忽的拉上去,他愣了下,更别说忽然一只手在听肚子上方肋骨下咚咚咚按过去,速度快得他不明就里,让他只能被按哪儿哪儿疼就叫了声:“对,对,是这里疼。”
谭老师按了个病人措手不及。毕竟有些地方触诊患者如果心理有准备反而反应不准了。谢婉莹旁观着这会儿向老师虚心学习了。
没再等病人反应过来,医生的手在病人中腹下腹再按两把,病人没叫疼。最终快如闪电按下病人的左腰,病人又叫了声疼。
“行,坐下。”
名医是名医,诊查速度秒速完成,病人没回过神来。小伙子歪歪头,脑子估计混混沌沌的,不清楚发生什么了,老半天才说:“之前那医生说是胃。”
这哪里按的是胃?两个医生心照不宣,不说。说了这病人大概没确诊前要胡思乱想,先开检查确诊再说。
“抽个血再做个b超。”谭克林下达指示。
已写完患者病历,谢婉莹唰唰唰开医嘱加检查单,给老师审阅签名。
“我的情况严重吗?”小伙子担忧中。
“门诊先做检查,看完检查结果再说。”谭克林道。
“我这是怎么回事?”小伙子追问。
谭克林这回没说话。在旁的谢婉莹知道老师不想和病人纠缠了,越纠缠这病人越纠结。轮到她这个老师的助手插嘴了,转移病人对固定目标的注意力,给老师减压。
盖上笔盖,谢婉莹对患者说:“做完检查才能确诊你是什么病。”
“你们医生总这么说的。”小伙子不太高兴地叫了叫。天天说做检查,检查到他要烦了。就不能先说个大概让他心理有准备吗?
看出病人的心思,谢婉莹的笔在桌面上敲了敲,好像老师给这病人下点提前作业:“无论有没有检查,你这个情况自己需要注意点事项了。火锅不能吃,啤酒不能喝,不可以吃大肥大肉,先喝点清粥,吃点青菜为主。抽血今天可以做不用空腹。b超需要约到明天早上空腹的时候再做。”
【326】最后一个病人
小伙子怔怔地望着她严肃的脸:这女医生年轻得像个学生似的,说话却好比老医生,镇得他一阵阵发呆了。
谢婉莹将病历和检查单交到病人手里。
“医生,我这情况严重吗?”小伙子纠结不放。
“严重不严重,取决于你从现在起是不是听医生的话。”谢婉莹用铁定的语气和病人说这句话。
她这话效果斐然,小伙子被吓得有点儿手抖,匆匆忙忙跑出去交钱抽血了。
眼见那病人咚咚咚跑了,谢婉莹回头意识自己又多嘴了。还好,谭老师的刀子眼睨了她下而已:好像没打算批评她。
接下来的看诊比较顺利。来了不少复诊病人,主要来开药的,很容易看完。其余来看病的初诊患者,大多和1号老太太一样在外院检查过,但是没有老太太严重。医生翻了外院的检查单大体知道什么事。这些病人和老太太一样都是来求国协名医做手术的。
国协的病床向来紧俏,不紧急情况的病人只能排队,让医生处理更急更危重的病人。好比病房1床那晚急诊收进来的患者,本来那床位是第二天留给其他病人的,在那样的情况下只能先收急诊了。有些病人一想可能需要排长队,被国协医生劝说后愿意回床位相对宽松的基层医院做手术。
实际上有些小手术真没有必要找名医来做,手术效果差不多的,在这里排长龙不如到基层做完以免夜长梦多。可有些病人不听,非要名医做,医生对此是没法的。谢婉莹明白为什么谭老师干脆出门诊的时候佛了。
终于看到了最后一个病人,时间到了中午十二点半。
“江雅智。”谢婉莹走到门口念病人名字。
一个爸爸抱着六岁的小女孩站起身:“你好,医生。”
江雅智是个六岁的小病患,被爸爸抱进了诊室。刚和爸爸一块坐下,小脑袋转头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叔叔,吓得在爸爸怀里躲躲。
小朋友对白大褂有种天生的畏惧感。
护士过来清场,见到小病患说:“我们医院不是有小儿外科吗?你们怎么不去那里看?”
雅智爸爸应道:“我找人问过了,说得来找谭医生。”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现阶段来国协看病需要动手术的儿童婴儿大部分送成人外科科室去了。国协的小儿外科刚组建,据说病区在小楼里,十几张病床而已,尚未能开展复杂手术,很多人员和技术没到位。重病患儿没法到那里看。
像儿童患者,首都有全国最知名的首都儿童医院。一般重病患儿会去那边求医。儿童医院儿科专家齐全。莫非这患者没去儿童医院看过病?
“去了,儿童医院的医生说做不了。”雅智爸爸说这话时心情沉重。
又一个说做不了手术的病人?而且是首都儿童医院的医生说做不了?
“什么情况?”护士听完打个大问号了,不相信。
病人病历上写着:小儿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为多发。
患者初步ct的检查显示胃、肠均有肿瘤。
【327】医生只讨论病
由于多发瘤,消化肯定不好,营养不行,小雅智的脸只有巴掌大,肚子却因有肿瘤而增大,只能穿盖得住肚子的宽敞裙子,躲在爸爸怀里害羞害羞的。
哪怕生了重病,扎了两条小羊角辫的小雅智如小精灵般,小眼神儿活灵活现活泼可爱,叫人疼惜。当爸爸的哪舍得这样的女儿离世,雅智爸爸无论如何都要挽留自己女儿的命,和医生掏心掏肺地说:“谭医生,请你务必给我女儿做这个手术。我听说了做手术后她不一定能活很久,但是我查过,有的可以活到成人还没去世。”
“那是很罕见的病人,不能放在医学上讲的。”谭克林冰冷的语气给病人家属脑袋浇冷水。
医学奇迹,医生科学家都搞不明白,哪能和病人家属说你家的病人有这个可能性。更多的病人命不好,只遵循医学统计学上的概率走完人生的路。
雅智爸爸见面前医生纹丝不动的冷冻面孔,霎时嘴巴苍白,能支撑他继续坐在这里的是:“我知道谭医生你是个非常好的医生。之前那位老太太在其它医院不给做手术,到你这里你说给她做了。”
听到对方这话,谭克林皱个眉:没想对方在这里守株待兔许久,连前面的病人什么情况都看见了。他自己不是很想收那老太太的,要不是他身边这个学生太过一腔热血,因为要和麻醉科那边磨嘴皮子也不清楚麻醉科给不给放行。
“我这几天带我女儿来挂号,今天一大早来等医生看病,所以看见了。”雅智爸爸强调自己为亲眼目睹。同时说明了一件事,孩子爸爸为给孩子治病没钱了,没能买黄牛票,真就自己带孩子打地铺排到的挂号纸,拿了最后一个号。
人间悲喜剧和真情全在医院里头了。真正想要治病的患者和患者家属压根没钱,不得不说黄牛是很坏没错。
这种患儿和家属是让人同情。可谭克林冰冷的眼神里没丝毫晃动的迹象:“首都儿童医院是最好的儿童专科医院。他们那边专家的意见你需要听。”
医生不会讨论孩子可爱不可爱,是不是年纪小必须救,医生只讨论病。
能不能医,是医学决定的,不由孩子是否可爱可怜所决定的。
听起来够残酷。
小雅智从爸爸怀中抬起小脑瓜,小眼珠子里对医生叔叔流露出了惊呀的神色,恐惧很快写满了她的小眼瞳。
六岁的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懂了,懂怕医生,怕疼怕打针吃药,但是不懂死亡。小孩子哪里懂死亡,估计觉得死亡和生病差不多,不能玩了,哪里知道生命有多宝贵。
现在,雅智可能从医生叔叔的口气里获得什么是死亡了,小脸蛋煞白煞白,小眼泪掉下来,小脑袋嗖的靠在爸爸怀里汲取温暖:她好怕。
摸摸女儿的小脑勺,雅智爸爸哀求:“谭医生,你能不能再考虑下。我要求不高,和那老太太一样,只要能做手术。我愿意和我女儿赌一把,绝对不为难你们医生。”
【328】学术不能夹带私人感情
“你这肿瘤生长的速度太快了。别看现在她不像其她病童肚子没那么大,但是,其他人是晚发现,她不能算发现的晚。这是高度恶性。不如先做做化疗。”
“化疗要做,也得手术切了后,我查过,说这种病必须手术先切干净,不然没用。”
“问题很难切干净。是多发瘤。儿童医院那边的医生应该也是这样建议你的,先化疗看看情况,能否手术再说。你心急没有用。”
雅智爸爸说到这,发现求也没用,跪估计也没用了,面前这位男医生像块冰,撼动不了的,只给他说医学问题不谈人的感情。
像这种病人谈什么感情?谈可怜没用,医学现阶段是没有这个能力可以救,只能是按照诊疗程序一步步慢慢来。
谭老师这是心头明镜似的清冷,谢婉莹知道:像这种病患,不能给病人家属太多期待值的,否则病人一死家属一样得崩。
只是,雅智爸爸的目光忽然转到她脸上来了,望向她胸前挂的实习医生牌子双眼朦胧,宛如是做梦中随便抓救命稻草了:是谁,哪怕是个实习生都好,只要帮到他和他女儿。
被病人望住的谢婉莹怔了下,脑子里突然心生一计,转头和老师商量:“谭老师,要不病历我们先拿着,回科室讨论再给他们答复。”
拖下时间,给病人家属一个缓冲的心理过程。
“对,你们医生先拿病历看看!”媛媛爸爸立马抓住她这话。
他这学生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哪能逃得过他的眼睛。谭克林勾了下唇,一想,之前的教育没用要不拿这现成的试试?
其他人均在等他开口,等到雅致爸爸猛吞口水。
“雅智,先谢谢医生叔叔!”雅智爸爸教女儿先斩后奏。
谭克林立马道:“不需要。”
他是医生负责的工作就是给人治病,不用动不动说谢谢。
“谭医生——”那瞬间,雅智爸爸要哭了。
“谢谢叔叔。”雅智突然懂得爸爸教的了,小嘴巴开了口。
面前这个小姑娘却是够机灵的,谭克林的眸子里闪了下,和病人家属说:“你女儿的病历先留在这,我们拿回我们科室去讨论,但是结果可能不如你所想的。”
见医生松口了,雅智爸爸抱起女儿连声道谢。
谢婉莹拿笔记下他们父女俩的联系方式。
总算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了。
抓起桌上听诊器放进兜里,谭克林眼角扫视着学生低头认真写病历的模样,交代:“周五下午有科室讨论,五点钟开始。这是你想收的病人,你可以先做好准备,在会议上发表你的观点。”
老师居然给了她这么难得的机会,谢婉莹高兴地点头:“是,老师。”
她真就“是”了,很显然周末一顿教育没让她怕一下暂停接触高风险病人。谭克林眉头紧锁,烟雨朦胧的黑眸子里只差真要下雨了。唇里像叹出丝冷气,严肃地说:“到时候在会议上你发表观点时,要记住你是个医生,学术讨论不能夹带私人感情。”
“知道了,老师。”谢婉莹谨记老师的话。
【329】同桌的妈妈
两人说话间,门口拐进来一个人,见是孙玉波。
“你带她把东西整理好。”下级医生来,谭克林吩咐完先走。
之后谢婉莹打开谭老师的公文包取出台笔记本电脑,录入早上复诊的病人资料。
谭老师的笔记本是ibm,一万多块,必须小心翼翼地操作。
在旁盯她操作,孙玉波拿起桌上雅智的病历读几眼,瞅瞅她:“你让谭老师收的?”
以他对谭克林的理解,压根不可能收这种病人。不,放眼整个医院肯定没有一个外科医生敢收。
“没说收。”谢婉莹解释,“只是说把病历拿回科室讨论下能不能收。”
能收才怪了!孙玉波举起病历佯装要在她脑袋上拍:“你这个女金刚是准备把我们组打造升级成金刚组是不是?”
什么时候任辅导员给她安的女金刚外号不胫而走了?
“这里是谭医生的诊室吗?”
门口来了个人。
谢婉莹和孙玉波两个人回头。
走来的中年女性穿的好看,脖子耳朵佩戴首饰,气质礼貌的样子对他们医生说:“我是——”
“你是谁?”孙玉波却不高兴陌生人直接进来找,“现在医生门诊下班了。你挂号了吗?”
肯定没挂到号,不然不会到这个时候来找医生。这人手里没拿病历没拿挂号纸,是想等医生要下班来找后门的。
谢婉莹佩服小孙老师的明察秋毫。
接到医生的训斥,对面的女人有些慌,突然一双眼看到谢婉莹的脸上时两颗眼珠子仿佛冻住了。
察觉到这女人眼神不对,孙玉波回头问学生:“你认识她?”
“不认识!”中年妇女猛地说出这三个字,转身就走,仿佛见了鬼似的,脚下的鞋踩得飞快逃也似的跑。
这张面孔,谢婉莹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同桌妈妈:是张薇的妈妈?
若不是之前赵文宗有给她漏过信儿,她一样会意外。
“你没回答我问题。”
孙老师再问,谢婉莹摇头:“不认识。”
对方不希望是认识她,她干嘛要承认自己认识对方。
小谢同学睁眼说瞎话,以为老师看不见吗?孙玉波拧眉头双手叉腰,但是没再问下去。
学生有权利因为个人隐私不向老师报告。
干完活,孙老板抱走了电脑。谢婉莹一个人去吃饭。下午她要进孙老师的手术间帮忙拉勾吸引。孙老师特意来告诉她这个的。
以后她会有很多机会当孙老师的二助了,再努力点,或许可以升任一助?
那样的话,谭老师和刘老师需要退到二助的位置上去了?
想想是很美好的画面感。
整天忙下来,和同班同学只在早上见过。等第二天吃早餐,和赵兆伟他们再遇上。
“说是今天如果有机会会让我们进手术间观摩。”李启安扶扶眼镜框报告新消息。
赵兆伟没有他兴奋,只知道班长和林昊昨天进手术间了,而且班长早在过年期间进过手术间了。
“你现在每天进手术间吗?”两个同学问她。
谢婉莹点头。
“你进去后能做什么?”
“拉钩,拿吸引器。昨天再帮孙老师缝了皮肤层。”
【330】诊断对了
李启安的高兴劲儿没了,只剩下叹气:自己和班里女学霸差距太大。
去医院的路上,同学对她的拉钩缝合等活很好奇,一个劲儿地问。
走到科室刚要去听交班会,一个护士跑来拉住谢婉莹说:“谢医生,有病人找你。”
怕是自己负责的病人找,谢婉莹迅速转身跟护士走。护士带她来到病区门口:“他说是你昨天开检查单让他做检查的病人,你看看认识不认识?”
门推开,昨天来门诊的2号小伙子站在那,拿着检查单报告向她冲过来:“谢医生,你快帮我瞧瞧,这结果是怎么了?”
让护士先走,谢婉莹冷静地先接过检查单报告给病人看看。结果和她及谭老师预料的差不多一致,于是和病人说:“你这个是胰腺炎,好在数值没有飙升太高。但是要很注意了。你这里有胆结石,不排除堵塞了部分胆管和胰管。”
小伙子问:“要怎么办?需要开刀吗?”
“开刀暂时不用。要开刀也不是在我们普外二,我们医院有专门的肝胆胰脾外科,是普外三。”谢婉莹告诉病人,“你这个情况有炎症了,最好打点针,做一下综合内科治疗。可以去挂内科的号。”
“我不找内科了!”小伙子怕了,说,“之前他们说我是胃炎,把我的病弄错了。”
“你上次拉的黑便,可能真有点儿胃炎的情况。而且你没有告诉医生你爱吃火锅配啤酒,我估计你吃火锅很爱唰肉。你这结石有点小,上次做b超没查出来,这次能查出来和你再次暴饮暴食有关。现在最担心的是你胰管有扩张,所以需要住院住几天。”
吃火锅唰肉不是很正常吗?一个个都这么吃怎么就他出问题了?
“每个人身体体质不同的。你可能这方面消化功能差些,所以不行。具体需要再住院做更仔细的检查。”
“谢医生,我在这你这里住院好不好?我知道,第一个看出我什么毛病的人是你。”小伙子抓住她白大褂袖口。
她只是个实习生,患者貌似不太懂这个。谢婉莹哭笑不得,耐心解释:“我只是学生收不了病人的。你现在这病最好去内科治。每个科医生擅长的不同。”
“我反正只信你。”小伙子只知道上次检查吃药没治好显然有问题,说明找医生要找对路的,拉住她袖管不放了。
病区门口,几颗脑袋向外伸着偷偷摸摸张望这一幕。
谢婉莹脑子里迅速想了个方案出来,对病人说:“我师姐是内五的消化科医生。我帮你联系她。她是我师姐,是我老师,你应该可以信任她了。”
“是你老师比你厉害?”
“对,是她教的我!”谢婉莹对病人用力点头。
“那——行吧。”病人总算松了口。
谢婉莹转身走到角落给姜明珠师姐打电话。
对面姜明珠接到她电话问:“莹莹,什么事?”
“师姐,有个病人他昨天挂到我们外科的门诊——”谢婉莹给师姐说了个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