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同学,别当老师眼睛瞎的
女高中生看着他。别看赵兆伟同学有点点胖,但是白大褂相当于厉害的形象加分。现在这小妹妹望着穿白大褂的赵兆伟同学,真觉得是望着个帅哥,脸蛋也微微地红。
女护士帮着先给病人拉开衣服,露出做检查的胸部。
赵兆伟尽量让自己眼睛不去看病人的胸。可是,等要开始放胸部电极的吸球时,他脑子里是知道定位在第4肋间,但是要摸,不然怎么知道胸骨在哪,肋骨在哪,第几肋骨又在哪里。
不摸怎么确定位置?赵兆伟脑门上一滴滴汗往下流了。
有了亲身体验后,他一点都不再认为谢婉莹刚才很快速地给病人做心电图很容易了。
“赵医生。”站在床对面的护士提醒他时间。
病人等了有一阵了,他第一个吸球一直放不下去。病人对此有些怀疑是怎么回事了。还有,病人的爸爸妈妈站在床帘外面等女儿的检查结果呢。
压力越来越大,赵兆伟感觉自己的心跳估计现在比病人更快。
“能做不?”林医生发话了。
赵兆伟硬着头皮:“能。”紧接着,他咬咬牙,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先把球放下去吧,只能用目测了。好在女孩子偏瘦,能依稀看见肋骨的迹象的。
放好球,打开心电图机。
嘀嘀嘀,奇怪了,怎么心电图机比他心急,刚开机马上嘟嘟嘟吐纸了。
赵兆伟眼懵。
这玩意儿是坏了吗?
再看不止吐纸,这纸上面的图形是直线的根本不像心电图。
慌了,他真的慌了:怎么回事?他做错哪儿了?
没错,他明明记得很清楚电极要放在哪几个地方的。哪怕离准确位置有偏差,只会差一点的,出来的图形应该也不是直线。
眼看这个心电图纸吐到地上去的长度了,站在赵兆伟身后的谢婉莹眼疾手快先帮同学把心电图机关上。
“莹莹,你知道怎么回事吗?”不敢看林医生的眼神,赵兆伟回过头小声问起她。
“没事没事。”谢婉莹告诉他,“你重新消毒下电极下面的皮肤,可能是接触不良。再开机,按下F2键,那是复位键。按了复位键应该会恢复正常了。”
“谢谢你,莹莹。”赵兆伟回过身,马上按照她说的步骤去做。
原来是没有消毒好造成的。赵兆伟松口气。这回拿酒精棉球仔仔细细给病人重新消毒一遍皮肤。
女高中生的身体紧绷成了直板。
终于心电图机正常吐纸了,心电图做好了。赵兆伟擦着自己额头上的汗。护士见到,直接帮他取下电极,给女病人拉好衣服和被子免得病人着凉。
“老师,您看看。”赵兆伟给林医生递上病人做好的心电图纸。此时,他的口气里很心虚了,一开始的信心十足已经被刚才的小意外打没了。
林医生望望他,说:“你作弊。”
当着老师的面说自己会,转头去问自己同学,当老师眼睛瞎的是不是?
在旁的护士听到这话,差点笑出声。
【152】医学只讲究科学证据
赵兆伟的脸红成了西红柿:“对不起,老师。”
“不会就不会,逞什么能?这里是医学,是最不可以自己逞能的地方。大方承认自己不会没什么错。如果逞能才会造成大错!”林医生私下严厉地批评学生。
“是,老师。”赵兆伟低下头。
“你看过心电图纸了,你觉得怎样?”林医生问。
赵兆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哇塞,临床老师不一样。批评你后,不像你在课堂上学习时,被老师批评了,老师会照顾你情绪给你时间自己冷静反省的。临床老师直接是再问你下个问题去了。
临床医学就是这样,可能前面挨批了,下一秒钟必须继续去救人。临床医生从来没有时间好好安抚自己的,尤其在紧急情况下,病人等着救,没任何时间悠闲悠闲的。
这是现实中的医学,要求医生无论什么时候保持一颗最清醒的脑子。
“是——”赵兆伟努力调整回自己的情绪,“心律好像不齐。”
“好像?”
你说好像也需要摆证据的。医学只讲究科学证据。
赵兆伟内心里有点想哭了。他刚来临床见习两天啊,这是第三天。
此时此刻他体会到了班长第一天被拉进手术室然后被射了脸血的感受了。只能说,因为他们班女学霸的关系,很多老师包括面前的林医生,全把他们班的同学水平估计到了和谢婉莹差不多的级别上了。
要怎么给老师摆证据,要怎么回答才符合林医生的要求,他不懂的。说起来,之前两天他在神经外科真是闲着的。毕竟都知道他只是见习生,先只让他看看呗。
俨然林医生是经历过谢婉莹的对答如流后,以为他们班教过,他应该也能回答的。
“老师,我不会。”这回赵兆伟不敢逞能了。
“你不会然后你说病人好像心律不齐?”林医生对于他这个回答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因为现在是属于老师和学生可以讨论的时间,学生大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他不会说逞能了。
初到临床几天的赵兆伟哪懂这些道道,他不像谢婉莹是重生的。
“你说说看,你说病人好像心律不齐总是看到了些什么才会这么说是不是?”本质上林医生是个好老师好前辈,很有耐心地继续引导学生回答。哪怕眼前这个学生好像水平有些问题,比起谢婉莹差了不少,却是和谢婉莹是一个班的,因此出乎他意料了。
老师提点两句后,赵兆伟想了起来,说:“心电图曲线不规整。波形间隔有问题。”
“知道一个完整的心电图图形是什么样的吗?”林医生接下去提问。
赵兆伟又是一个紧张,一个懵,下意识中转头看向谢婉莹。
谢婉莹给他使眼色。
见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林医生无语了,这次对谢婉莹说:“你也喜欢帮人作弊吗?”
“没有,她没有。”赵兆伟急忙否认,再怎样怎么能把自己班的同学拖下水,道,“我记起来,有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u波。”
【153】有时候病人家属比病人紧张
“好,你说她心律不齐,是心电图里头哪个地方显示出问题了?”
赵兆伟拧紧眉头使劲儿回想刚自己看过的病人心电图:“是,是出现了不止一个p波,这是——”
“是什么?”
“窦性心律不齐?”
“你认为她窦性心律不齐是不是?确定一下。”
赵兆伟又想哭了。这个哪怕是诊断学课本内科学课本,好像都没有这么仔细讲解心电图。
“老师,我不会。”赵兆伟再次认输了。
“做出来读不出心电图里的问题,你觉得是什么情况?”
“是我不对。”赵兆伟第三次主动投降。
林医生转头问谢婉莹:“你觉得呢?”
“做了心电图但是读不出心电图里头的问题,很常见,因为很多心脏病有隐匿性,想要得出结论,光靠一个心电图是没法确定的。再有,心电图本身会受到不少客观因素的影响。譬如患者的情绪。像这个女病人,明显是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属于青少年很常见的一种表现,表现为pp间期大于0.12秒。刚才她做检查的时候也很紧张。但是要知道病人的主诉是因为心慌头晕到晕倒而送来急诊的,不可以轻易就此排除其它疾病。”
听了谢婉莹的话,赵兆伟记了起来:“对,不是不止一个p波,是pp间期延长了。“
林医生当然知道窦性心律不齐是对的,否则不会追问学生了,他关注的是谢婉莹后面那句话:“你认为有什么其它可能性导致她晕倒?”
“除了可以进一步做其它心脏方面的检查以外,先做血液检查,排除下甲状腺功能异常,排除下血钾问题,排除下是不是她自己有吃过什么药物影响到了身体,做个全面检查吧。”说着,谢婉莹看向病人,真感觉也看不出这个女学生有特别大的问题。非要说有问题,可能外头站的女学生父母更有些身体健康问题,因为年纪大了。
林医生看她的表情都知道,微微一笑走开了。基本上,谢婉莹和他的判断一致。
高三生,从来是父母比学生更紧张。所以,谢婉莹说的没错,帮患者做完全面检查,也是对过于紧张的家长负责。
见老师走了,赵兆伟和谢婉莹走到边上去,擦着汗:“莹莹,你以后——”
“要不,我以后避开别和你在一起。”谢婉莹也知道,自己重生的比赵兆伟有优势,是对赵兆伟他们不公平。
哪里想到,她这话一出来,赵兆伟使劲儿拉住她的手求道:“不不不。你千万别这样做。你要知道,我这两天在神经内科,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也根本不会知道自己错哪。因为老师见到我提不起劲来。”
临床上的老师哪里像课堂上讲课的,大多数平日里看病人忙到要死,也没有接受过教育学训练没有讲课口才。给学生讲两句发现学生听不懂肯定不再讲了,讲了等于是废话,鸡同鸭讲。要让临床上的老师多开口,至少要像谢婉莹这样的水平。
林医生愿意多讲,是因为谢婉莹让他感受到了和同事一样讨论学术的氛围,感觉很好。
【154】随急救车出车
同学这么要求,谢婉莹想想,只要同学喜欢就好。
“莹莹,私下我们可以多讨论的。”赵兆伟拿出笔记本记录刚才的病例了。
谢婉莹笑着点点头,几年同班下来,感觉得到班上的人可好了,虽然除她以外全是男生。
突然,他们两人旁边的帘布被人一拉,露出了江医生的脸。
“我要出车,是车祸伤者,你们跟不?”江医生问他们俩。
“跟!”赵兆伟抢先喊。
江医生大笑:“走吧。我和林医生说过了。”
两只临床小菜鸟急急忙忙跟在江医生身后,一块走出了急诊楼。停在院子里的急救车早就准备好了。护士姐姐坐在了车里。江医生见后面人多,坐到前面驾驶室里的副驾座。
谢婉莹和赵兆伟钻进了急救车。
刚关上急救车的门,急救车拉起警笛呜呜呜,冲出了医院急诊大门。
120派遣急救车是就近原则,即离患者近的医院派车。但是,如果一旦就近的医院刚好急救车出车去了没车,只得再依次往远点的医院派遣。所以,有时候遇到后面这种情况,急救车一出去,会比大家想象中的远。
这次就是这样的情况了。
一路急救车开着开着,赵兆伟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马路发现不对劲。他是本地人不像谢婉莹是外地来不懂市里的交通要道,说:“可能要上高速,要去市外?”
去不去市外不知道,谢婉莹只看得见对面马路一排长龙显然是堵车了。
伴随国民经济的提升,买车的人越来越多。首都比较豪,是最先上演经常堵车的大城市。所以,哪怕今天继续放年假,出去近郊玩的傍晚回来都在堵车的路上了。
回程路上堵,好在急救车现在要去的路上没堵。即便如此,急救车一直开好像路没有尽头。
大概是被赵兆伟说中了。
谢婉莹请教护士姐姐:“姐姐,那个是监护仪吗?”
这两天,急诊护士姐姐们和她熟悉了,全要她叫姐姐。谢婉莹也乐于和呼护士老师们拉近关系。
国协急诊科的护士们是精英,从住院部里头高年资的护士里头选拔出来的。而且国协的护理学科是全国最有名的,毕业的护士从大专生起步,全部自留自家医院。大专生出来后只能去做护理员,本科生才能开始做护士。所以急诊科护士绝对是年纪比谢婉莹他们大,叫姐姐没错。
“对。”知道她这人向来虚心求教的,护士姐姐立马告诉她,指导她救护车上有些什么急救设备和物品。像国协的急救车上,光是急救药箱都预备了两个以防万一。
谢婉莹和赵兆伟拿出笔仔细记录,努力学习。
一个小时的路程,急救车终于行驶到事发地点。
不远处是车祸现场了,交警在周围拉起了警戒线。见到救护车来到,立马拉开了黄线让救护车经过。此时的救护车好比冲向了最前方的勇士,只是带的不是剑而是药。
“来了来了,救护车来了!医生来了,快点让开!”警察大喊开路。
【155】车祸现场
救护车刚刹停,车上的人陆续往下跳。
夜幕下,黑漆漆的,周围看不清楚。
北风寒冰三尺,公路如同冰窖。
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是一个受伤的患者,会有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光是低温条件,可以拉近任何伤者与死亡的直线距离。
事不宜迟。
江医生率领众人迅速加快脚步。
“这边!”交警带他们走到了第一个伤者旁边。
躺在地上的中年男人,面色发白,如同冷风中随时熄灭的白蜡烛。交警用大衣把伤员包裹了起来御寒。
医生没来之前,这些重伤员警察不敢乱动的,怕一乱动人会死掉。
江医生跺了跺脚,发现了严重的问题,可能是120电话里来不及说明白的,道:“一开始,120给我们医院报的是女病人。”
“情况是这样的,医生,之前来的那辆救护车把人先接走了。这位是刚从车祸车里头再救出来的。”交警解释。
所以是?江医生谢婉莹他们向左边望过去。
夜色中亮起的照明灯宛如小太阳,照出了十几个忙碌作业的消防人员,爬上爬下,拿着工具破拆大巴车的车窗玻璃,再爬进去找伤员。
这是侧倾在路面上的大巴旅游车,恰逢过年旅游旺季,里头伤员可以想见多了。
除了出事的大巴车,在大巴车右侧方向,有两辆小轿车被撞得面目全非,车头完全变形,里头有没有人乍看不清楚。或许有,被拉出来了,也或许死在车内先顾不着了。
再有一辆中巴,据说后头还有三五辆轿车一块出事了。
最恐怖的是有辆大货车掉到了路旁的沟里去了。
现场指挥人员紧急调派大型吊车过来协助捞车。
连、环、车、祸!
江医生心里头要骂了,是医生最怕看到这种现场。不知道哪个该死的不按照交通规则酿车祸的,这下恐怕要死很多人了。
“只有我们一辆救护车吗?”江医生质问。
“之前来了七八辆了,把前面的伤员拉走了。”交警说当然不是,现场一路没停过在救人,“轻的,可以自己走的,我们号召社会车辆帮忙送人去医院了。”
就近没救护车了,难怪120调派车调到距离远的国协头上了。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越后面救出来的伤员肯定越是重的。是时时刻刻会死人的危重患者。这样的话,江医生情愿自己先被派过来,而不是此时此刻后到的。
要命了,真的是和阎罗王抢命的时刻了。
江医生蹲下身刚要查看这个伤员情况,那边又有个交警喊:“医生,来看看这个!”
只能是,先简单用眼扫一扫病人的情况,江医生对护士说:“先打上吊针。”不管怎样,补液没错,八成是哪儿在失血了才脸色这么白。
护士打开急救箱拿打针工具,给病人打针,可这种近乎休克的病人不好打针。交警在旁用手电筒帮照明,护士想方设法找血管。
江医生带两个学生跑跑跑,跑到了喊医生求救的地方。
【156】等不到救护车的病人
到位了,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挨在交警的身上。
瘦弱的小伙子一口一口呼吸,面色又青又白,嘴唇发紫,手指肿大。
“杵状指,首先怀疑心肺疾病。他这个年纪,肺肿瘤不太可能,年轻人特发性肺纤维病很少见的,最先该排除是不是心脏病患者。”谢婉莹一看病人如此明显的病情特征不用异能都能判断出来。
江医生望了望她:如此紧急情况下,作为一个见习生判断能照常这么准,果然是不简单。
赵兆伟努力回忆医学课本里有关谢婉莹说的医学词汇,忤状指是什么意思。
“告诉我,你知道你自己得了什么病吗?”江医生蹲下来,问年轻小伙子问题。
小伙子虚弱得说不出一个字,只能用眼神看着谢婉莹的方向。
病人这个表情,江医生明白了:如谢婉莹刚说的那样,这个小伙子有心脏病自己知道的。
这下子麻烦大了。
后面那个失血的需要赶紧送医院动手术,再多等一会儿可能会失血过多休克身亡。
面前的年轻心脏病患者一样是没法等的,很可能没有什么大外伤,但是受到了车祸的惊吓,发作的心脏随时要罢工。
要选谁先上救护车,他的救护车只有一辆。
嘀呜,嘀呜,此时再听见救护车的警笛声,绝对是救星来了。江医生和谢婉莹他们高兴地回头张望,想着这下两个病人都有救了。
没想到,再来的救护车刚停下,大巴车那边一个消防员抱了个刚从车内救出来的孩子冲向来到的救护车,一路疯狂奔跑疯狂叫喊:“是孩子孩子,先救孩子!”
救护车的医生和护士跑下来接过孩子送上救护车,于是刚到的救护车匆匆开走了。
江医生和谢婉莹看了无言以对了:不是吧?没先判断判断,这样抢走救护车,哪怕是孩子,救护车理应先带走更危重的。
见到这个场景,年轻的小伙子面色更加没有血色了。他这应该是等了很久了,等了一辆又一辆救护车过来,就没有轮上他的时候,或许等到死都轮不上他。
一滴眼泪从他眼角落了下来。
见了心酸,江医生拿出听诊器,安抚病人说:“别急,很快轮到你了。”
年轻小伙子睁了睁眼珠子,没有江医生乐观,实际上他已经绝望了。
只见先是那边给另一个伤员打针的护士喊:“江医生,针打好了,但是我看他血压可能会继续掉——”
废话,身体里头失血没止住怎么不掉,补液只是给病人争取时间。可以想见,那边的病人必须先送上救护车拉走。
大巴车上负责救人的消防员喊话:“又发现一个孩子,还活着!”
年轻小伙子听到了这些喊话,分明是,他需要再等两辆救护车过来,甚至一路继续等下去,等最后那辆。不用说,他等不了,肯定等不到了。
抱着他的交警对江医生说:“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医生?是不是也给他先打上针?含硝酸甘油?”
【157】挺身而出
普通人哪里知道心脏病分很多种的。交警只知道很多心脏病病人自带硝酸甘油片,以为只要心脏病病人都含服硝酸甘油呢。
小伙子哪里可能是心梗,心梗不是这样症状的,不是心血管问题,更像是心脏里头的瓣膜等部位出事了。没检查设备,不清楚的情况下医生哪敢乱用药,又不是血压心率低到不行了。一针错了,是让病人死不是让病人活。
这种心脏病患者,打针都需要监护的,现在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最好是赶紧送医院处理,搞不好要紧急抢救手术。
事实是,现在小伙子的病情是轮不到最先上救护车,要耐心等。
医生在这时候不残忍不行。江医生努力安慰病人:“放心吧,再来一辆车,我让你上去。”
对这话,年轻小伙子不信,从江医生的眼神里他都看得出是谎话。这谎话,他之前听好几个医生说过了。
赵兆伟摸着发酸的鼻头,这个情景看着真叫人难受。
“医生,是孩子,过来看看!”消防员大声喊医生医生。
“你等一下!”江医生冒火了,对冲过来要拽他的消防员说。
对医生而言,每个生命是平等的,不能说因为年纪哪个大哪个小来分。
年轻小伙闭上眼想着等死算了,突然间,他的耳朵边传来一个声音。
“江老师,让我护送他去我们医院,坐交警的车。”
这个声音不是自己同学吗?赵兆伟吃惊地转过头去看。
真的是谢婉莹站了出来站在江医生面前主动请示。
赵兆伟大脑当机了:想她怎么敢说这话。他们只是见习生。
年轻小伙睁开了眼皮,望着谢婉莹:年轻的女医生,可信吗?
“刚在路上我听护士老师说过了,救护车上有两个急救箱,有备用的氧气袋,这都是为这种突发情况所准备的。我可以携带这些急救物品护送他回去。心脏按压等急救操作我会做。”谢婉莹一个字一个字有力地说道。
四周鸦雀无声。
消防员愣愣地看着谢婉莹,想这个女医生说话如同他们消防员,每个字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我要救人豁出去了的强烈意愿,他就没见过。
“路上有什么情况,我会随时打电话和老师联系。”谢婉莹强有力地再补充。
江医生脑子里飞转着,回头。
年轻小伙子那双眼写满了祈求,那是求生,求生!
再来救护车也只怕等不到。现在送去国协对年轻小伙肯定更好。因为国协心外科全国第一。
不可以再拒绝的,不然病人的心理会崩塌。
赌一把吧,医生有时候必须这样,必须赌一把和老天爷斗的勇气。
“行,你去,有事打我电话,打我们医院电话也行。”江医生点头让谢婉莹行动,同时叮嘱她行事怎么谨慎。
“我知道了,江老师。”接到老师的命令许可,谢婉莹飞快地跑了起来,冲向救护车去拿东西。
他终于可以走了吗?年轻小伙听见江医生这话,眼泪哗哗哗直掉:自己可以逃离这里,有救了!
【158】打电话回医院
交警抱起虚弱的小伙子进了警车。
谢婉莹在救护车拎起另外一个急救药箱。
护士姐姐跑过来帮忙,帮她拿氧气袋。
赵兆伟犹豫着自己要怎么办,跟同学走或是留在这里继续跟江医生,江医生没说他的安排,让他无法选择。
“江老师——”叫一声,江医生跑远了,赵兆伟没法追上去,怕去问给老师添堵了。
这样一来不如是,跺下脚,赵兆伟转身跟随谢婉莹上去警车。
“谢谢你跟来。”谢婉莹给病人戴上氧气管,见到他来很欣喜说。
多个人帮忙总是好的。
听到她的感谢,赵兆伟的脸却惭愧了。刚自己不知道在犹豫什么,真羞愧。
警车后座坐上他们俩和病人,前座坐了两个交警同志,一个负责开车,一个用对讲器和指挥中心连线,要求支援:“我们现在要急送一个患者前往国协,请指挥中心帮我们协调各路段交警和红绿灯,以便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
咻咻咻,拉响警笛的警车离开了车祸现场,车上所有人开始满怀起希望。
“你放心你放心,我们会第一时间把你送到医院去的!”交警对后面的小伙子发誓。
交警同志开车是很厉害,又快又稳。年轻小伙的脸上流露出了一点点的笑了。
目送警车走了的江医生肯定不太放心,先打电话回自己医院急诊科汇报情况。
急诊护士接到他的电话询问:“江医生,你们要回来了吗?”
“我暂时回不去。我问你,今天心外科谁值班?”江医生问。
急诊护士查找医生值班表:“和昨晚一样是杨医生吧。”
“让他马上下来急诊,准备一下。”
“江医生,你这话是想让杨医生做什么?”
“林医生在吗?”护士估计听不太懂,江医生寻找同事帮忙。
“他在。”急诊护士呼叫林医生,把电话筒交给了走来的林医生。
“怎么了,老江?”林医生问。
“我让谢婉莹和她的同班同学先护送一个心脏病患者回我们医院去,因为实在没有救护车了!”江医生急着说,“你赶紧让老杨下来急诊,今天他值班心外,有什么事可以照应。”
吓!听完他话的林医生抽了口大冷气。
接到通知,杨医生吧啦吧啦从住院部冲了下,来到急诊当面质问林医生:“你说的什么?谁允许谁这么做的?让两个学生单独把心脏病患者送回来,坐的还不是救护车?”
杨医生只差咆哮:疯了吗疯了吗?
“你冷静一点,老杨!”林医生两只手抓住杨医生的肩膀,感觉到杨医生现在的状态和自己昨晚差不多,解释着,“不是普通的学生送病人回来。昨晚我转给你让你做紧急手术那个病人,你记得不?那个病人昨晚上的抢救,正是现在送病人回来的女见习生做的抢救心脏按压。”
哎?杨医生想一想,想起来了自己昨晚边给病人做手术边夸下面应对总算是及时准确。不是林医生和朱会苍救的病人吗?
【159】意外出现的人物
“不全是。”林医生给杨医生讲清楚。“现在车祸现场那边,江医生肯定是别无选择了,没法的情况下——”
话说到半截,林医生忽然意识到杨医生身后来了个人。这个人影让他吃了一惊,当场中断了话题先问起杨医生:“他今天也值班吗?”
没回头,杨医生知道林医生问的是谁,说:“他今天代替我们主任值班三线。在医院里没走。”
在杨医生身后的傅昕恒趁机走了上来,抓住林医生刚才说的话问:“你说昨晚有见习生给心脏病病人做抢救?”
“对。”林医生也知道这个锅他们心内科因为章小蕙背定了,叹口气。
傅昕恒回想起了昨晚在吴院长家那群人的表情,继续问林医生:“叫什么名字?”
“你问她的名字吗?”林医生不太愿意回答。
急诊护士没想法,替林医生回答了:“是谢医生,谢婉莹。”
“谢婉莹。”傅昕恒重复这三个字,好像一秒钟记住了这个名字。
“现在老江怎么说?只打了那通电话?要我在急诊等他们来?”杨医生看着手表问,“他们回来到我们医院要多久?”
林医生和急诊护士回忆:“估计江医生他们去了快一个多钟头了。”
“回来的路差不多要一个钟?”杨医生想说哎呀,“我先回楼上去,你有事再给我电话。”
“他打电话让你在这里等,你回楼上?”林医生质问他。
说的也是。路上发生了什么状况的话——杨医生想想脑袋大:“老江的心真大,脑子进水了。两个学生再怎么厉害,怎么可能现场处理一个心脏病患者?”
“对对对,跟着我那个学生赵兆伟不行的。”突然间,咚咚咚,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医生冲了过来,强行插入林医生他们中间说道。
原来是这位正是神经内科今晚轮值急诊的金医生,作为赵兆伟的临床见习带教,听到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得急死了。
学生出现任何问题,临床带教要负起直接责任的。
“我让他在神经内科只是看看,没让他操作过,感觉他不行。”金医生实话实说。据她和同事两天观察下来,赵兆伟的水平不到可以实操的地步,很多课本的知识点赵兆伟还联系不到临床上。
一群人怀疑地望向林医生。
林医生刚指导过赵兆伟,清楚金医生的话没错,道:“赵兆伟是不行,但是谢婉莹不一样。”
急诊护士双手举起赞成林医生的话:“对对对,谢医生不一样的!”
既然林医生和急诊护士这么说,杨医生、金医生和傅昕恒只能是——等了。其实事到如今也只能等了。因为谢婉莹他们人都出发了,往他们这里奔来了。
“最好最好路上什么事都没有。”杨医生说道。
金医生点点头:“对,希望如我们所愿,他们一路平安!”
傅昕恒站在了急诊电话机旁。
林医生向杨医生使了个眼神问:这人三线干嘛也在医院里头?
【160】机器人的外号从何而来
一般一线肯定要在医院里头,二线吧,可以在医院里头也可以回家呆着,三线完全可以在家里呆着的。一般只有二线都处理不了的问题会请示三线,三线电话指示都可以解决了。
杨医生站到了林医生身边,小声说:“我本来要走了,见他在科室里头看电视新闻。新闻说高速路上出连环车祸了。他看了我一眼,我知道我估计需要留下来了。至于他这人,你知道的。”
机器人,是傅昕恒的外号。据说这个外号,从傅昕恒上医学院的时候都有了。
傅昕恒出自全国另一家不逊于国协的医学院北都医学院,同在首都里。
当初,吴院长亲自去挖的人,把这个人从刚毕业即挖过来了,让北都几家附属医院直接跳脚。
没法,外科人才从来紧缺,尤其是专科外科医生,需要培养多年。像心外和脑外,放眼全世界,都是急需的人才。
现在国协的心外在八楼,准确的名字是叫心胸外,即心外加胸外。
由于乳腺外一早被分出去了,所以这里的胸外主治的是食管、肺以及纵隔疾病。
心外顾名思义是主治心脏病了。
前几年,心胸外里头故意划分出了专门的区域单独做心外专区。这个心外专区不简单,与国际接轨,与全球最顶尖的几个医学院医学中心有合作交流,要做的是全球最先进的心外科。
里头普通病床只有二十几张,但是重症监护病房有八张这么多,全院哪个科室都没有的待遇。收的是全国最世界最难治的心脏病患者。同时,是全国心脏外科顶尖专科医生的培训基地。
像昨晚刘爸爸那个病,不是最复杂的心脏病,没能放到心外专区去治,进了二楼的统一icu区。转下来后也只会放到心胸外普通病床。
医院里谁都知道,傅昕恒是医院里另一个曹勇似的人物,被医院公派留学美国日本加拿大。可以想见,未来傅昕恒将接管全国最顶尖的心外科。
心内科近些年介入手术发展很快,可说到心脏病最终治疗只能靠心外,心内没法治的。
林医生偶尔也会想,早知道当初选外科好了,他不会眼睁睁看着某些病人毫无办法了。
如今傅新恒留在了急诊,是在等什么?
林医生眼皮子跳跳,感觉黄志磊如果知道会不会跳脚。
再看电话机,宛如随时电话筒可能会一跃而起。
*
高速路上,拉响警笛的警车一路疾驰,冲过了收费站口。
车速再快,离医院的距离没变,是长。
行驶大概十几二十分钟后,忽然间,病人的一只手按住了自己的胸处。
“他发作了吗?”赵兆伟被吓到了,问。
“不是!”谢婉莹果断快速拉开了病人脖子边上的衣服,露出了颈脖前胸处。
赵兆伟感觉眼花了,自己看不出个所以然,唯独能看清楚的是对面谢婉莹的面色越来越铁青,问:“他怎么了?”
“是张力性气胸。”谢婉莹道,转身打开身边的急救箱,准备给予病人急救。
【161】求助电话来了
张力性气胸,赵兆伟使劲儿在脑子里搜索着医学课本里的知识。这会儿他想骂辅导员了。任崇达让他们提前来见习,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没有老师给他们讲过,他们只看课本根本印象不深分不清知识点。
任老师是“坏”,故意让他们提前来见习要吓唬吓唬他们,果然把他吓到要哭惨了。
“现在要怎么办,莹莹?”赵兆伟再问。
听见后面他们的对话声,负责开车的两名交警冒起了虚汗,问:“你们行不行啊?”
“放心!”这两个字,谢婉莹是对所有人说的。
此时,无论如何医生都不能说出自己的弱处,否则全体心理崩塌了。
没关系,她知道张力性气胸是什么,胸膜腔漏气了,漏气通道为单向活瓣。
正常人呼吸,吸气是气体吸入肺,呼气气体排出肺。
张力性气胸变成了吸气气体照常吸入,呼气气体排不出去。气体一直在胸腔内积累,肺萎塌,气管偏移,影响心脏。
这个患者本身有心脏病,此时张力性气胸显得更加凶险。
暂时不清楚是自发性气胸或是外伤导致的气胸。不管怎样,必须马上处理,排气,否则,年轻患者随时没命。
虽然她只是见习生,但是可以向上级医生汇报获得操作指示。
感谢江医生在她临走前对她的叮嘱!
谢婉莹拿起手机打,先打江医生电话。
江医生那边嘟的一声很快和她接通:“怎么了,你说!”
她打来肯定是有事,江医生不用想也知道。
“患者张力性气胸。”谢婉莹快速快答,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听到她这话,江医生脑门冒出冷汗:事大了!
“我必须马上帮他进行穿刺和排气。”谢婉莹说。
“你等等!”江医生冷静下思路。这是个心脏病患者,不能乱来的,哪怕是他在现场都不敢乱来。幸好他提早打电话通知医院,和谢婉莹说:“你陪病人回去国协的事我和医院说了,心外科的杨医生应该在急诊守着电话,你现在打电话给他!”
接到指示,谢婉莹事不宜迟拨打回医院急诊科的电话。
急诊电话机铃铃铃响,护士接起电话:“喂,这里是国协急诊科。什么事请说。”
“我是谢婉莹,江医生叫我找心外科的杨医生。”
求助电话真的来了!
围在电话机旁讨论的金医生、林医生、杨医生刚走开,听见急诊护士说话,全跑了回来。傅昕恒立即指示急诊护士转机。
急诊护士将护士站电话转到了急诊医生办公室里的电话。
一帮医生进了医生办公室里关起门听,能听清楚些。
杨医生拿起电话筒:“病人怎么了?”
金医生抢过他手里的电话筒放了回去,按了免提键。她也紧张,她要听她的学生怎么样了。
“张力性气胸,杨医生。”谢婉莹回答的声音从对面传回来。
围在电话机旁的临床前辈们心头如弓一样绷紧:张力性气胸,不是简单的问题了!
【162】老师们电话指导
“你确定是张力性气胸吗?”杨医生必须先打个大大的问号的,因为现在是见习生给患者诊断。
“患者右侧胸部饱胀,肋间隙变大,现场没有x光机和ct机可以做检查。这样,杨医生,我让你先听听患者的呼吸幅度。”
对面的女声冷静到出乎了这里现场所有老师的预料!
金医生吃惊地吞下口水:这两天医院里传闻的这个女见习生原来真是这么厉害的吗?
林医生挑挑眉:意料之中。
至于杨医生吃愣着。
傅昕恒眯了下眼,脑子里再次浮现出昨晚上曹勇他们奇奇怪怪的表情。
电话机里传出了病人的呼吸声:呼、呼、呼,呼吸在变浅,呼吸幅度明显降低,而且越来越困难,像是随时窒息。
“我的手指放到胸前患区进行叩诊,杨老师您听一听,是不是鼓音。”谢婉莹说,一只手拿着手机靠近病人胸前,另一只手三只手指并拢,轻拍患者的病区。
一帮老师竖起了耳朵,全神贯注聆听电话里的每一点声音,这都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宛如咚——、咚——的声音传了过来。
“我把听诊器放到病人胸前,试试杨老师你能不能听见病人健侧的呼吸音,再对比患侧。”接下来,谢婉莹将急救箱里的听诊器掏了出来,听头贴到了病人左锁骨下。
听不到,完全听不到。再次说明未来的通信发展对医学发展太重要太重要了。
不过没关系,靠刚才的叩诊音,临床老师们可以初步判断谢婉莹可以说是诊断正确的。
“是张力性气胸,要赶紧排气啊!”金医生对杨医生说。
是见习生,怎么让见习生操作?杨医生急问,冲电话对面喊话:“你们现在离医院距离还有多远?”
肯定首先选择送回医院来做!
开车的两位交警回答:“至少还需要三十分钟以上的路程。”
“确定三十分钟能到吗?”杨医生问。
交警完全无法保证能,因为今晚路况实在是不好。可见,病人到达医院的时间可能远远超过三十分钟。
“来不及的了,杨医生。”金医生急道。
病人的呼吸声是快来不及了,必须先排气,否则心脏要停了。
“他是什么心脏病?”杨医生也着急,嗓音喊得沙哑。
这个病人从一开始都说不出话。谢婉莹只得自己拿听诊器给病人听听,再用异能辅佐判断一下。等了等没听见她回答的声音,这边临床老师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金医生吼道:“赵兆伟!”
赵兆伟紧张到跳眼皮,听见老师的声音才回答:“金医生,我在。”
“你说,他什么心脏病?”金医生问。
“我和莹莹不知道。他说不出话。莹莹在用听诊器给他听心脏。”赵兆伟磕磕巴巴地说。
两个学生,光从回答的口气和内容给老师们留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
“是同个班吗?”杨医生质疑。
金医生和林医生点点头,这点毋庸置疑的。
杨医生想起了昨晚跟他进手术室的岳文同,好像也是同一个班的。同个班差别大。对了,今天岳文同没有跟老师上班,家里有点事调休去了。
【163】是很厉害的老师
进行听诊的谢婉莹,她的脑海同时出现出了病人的心脏,是一颗跳的很快的心脏,形状结构都不好。谢婉莹心里想:果然自己第一眼的感觉是对的,不用异能看都能感觉得出来,很有可能是成年法洛四联症患者。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大多数出生时发病,一岁左右为最佳手术年龄。年岁越大越危险。很多患者活不到成年,未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寿命为十二岁。成年患者能活到四十岁的不到百分之三。
可以说这个小伙子能活到现在算幸运的了。因为在国内八十年代,那时候全国能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医院寥寥无几。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基本等死的了。
这个患者其实是很坚强很坚强的一个人,否则光这个病都活不到现在。
只要想到这点,谢婉莹更加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需要把他平安送到国协。摘下听诊器,她握紧了病人的手。
被她握住手的小伙子,感觉自己在又要快要死的时候,有个人影在死亡之门面前出现了,挡住了黑暗,那无疑是道光,希望之光。
“你不会有事的。”谢婉莹低语道。
小伙子挣扎的眼皮像是在点头。
电话对面的金医生急死了:“怎么怎么没有声音?”
“我在,金医生。”赵兆伟找着老师眼里的存在感。
傅昕恒示意这边的人安静,对向电话机说:“有肺动脉高压迹象吗?”
这个新出现的男性声音不是刚才杨医生的声音,谢婉莹听出来了,是个她从未没听过的人的声音。
对面男人低沉的嗓门里蕴含沉稳十足的气息,好比强有力的镇定剂,把气场全控制住了。
最可怕的是,她这边什么都没说,他已经感觉得到了患者是什么病。
估计是个很厉害的老师。
谢婉莹按照以往的经验,按照从医的直觉判断。
就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出现这么个人,江医生和她只说杨医生一个人在。
有厉害的老师在当然是大好事。谢婉莹快速调整回思绪,回答道:“病人没有咯血,老师。”
真是足够的冷静,毫无焦虑害怕感,一字一顿,好比打字机!
傅昕恒听着她这句回答,心里感到意外了一把。
从没见过一个女的医生能同他一样吐出这样机械般的语气。
面对问题冷静,冷静到近乎冷酷,是他认为一个医生该有的专业素质。
这头,办公室里的杨医生他们见到傅昕恒突然冒出来和谢婉莹对话,诧异了。
几个人本以为傅昕恒只是无聊来看热闹的。
见习生,距离成为医生远着。高年资医生向来懒得理睬的。
“行。”傅昕恒肯定了她这话。
心脏病患者最怕合并肺动脉高压。有没有咯血是个很重要的指征,在她那边没有辅佐检查的仪器下,能抓住重点来回答,对见习生而言很了不起了。
接下来,傅昕恒发出指令:“你准备穿刺针。”
他这话落地,被惊飞的是金医生杨医生林医生。
【164】机器人的外号不是白叫的
一开始是金医生刚嚷嚷快点给病人穿刺排气,但是真要她做决定让见习生来做这个事情,她办不到的。
太恐怖了。
杨医生和林医生心头飞转:傅昕恒这个机器人真是机器人,这样火速决定了。就不想想一旦发生意外,这个学生可能毁了。
穿刺不是心脏按压,穿刺是有创伤性的操作,一不留神,针头穿到人体其它位置去了,完蛋。
金医生猛地转回身来,迅速站在杨医生和林医生面前,问:“你们见过她在临床上操作过穿刺吗?”
杨医生和林医生摇摇头,如果见谢婉莹做过,他们不会现在心里头像金医生一样担心到要疯了。
嘛呀,金医生心头哀嚎,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和她一样是女性的女后辈不错,现在要被毁了怎么办。她转回身,双眼看向傅昕恒:拦住他!
不行,这男人的眼睛太可怕了,双眼冰的毫无人情的。说什么都没用的。他绝对情愿让个学生去冒着可能失去前程的风险,只要能救病人。
金医生的手放在了胸口上呼吸吃紧。
感觉得出来,如果她胆敢出声拦一句,对面这个男人会向她提出灵魂拷问:你要让他们眼睁睁看着病人死吗?
金医生只得背过身去,内心里恨不得有小叮当的穿越门,瞬间穿梭到学生的身边代替学生承受这个风险。
见金医生不敢出声了,傅昕恒转回头。他刚才一直在全神贯注聆听电话对面的任何声音,包括病人的呼吸声越来越艰难了,像是一条即将断了的线,瞬时没掉。
在这样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应该是用尽所有办法让现场人员代替他对病人进行准确施救。
要准确施救,那么,需要让现场的那个女见习生化身为他的机械臂一样听从他的指挥,一丝一毫都不能有错。
考验到了。对此,他有点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于昨晚曹勇他们奇怪的表情。
如果他判断没错,这女见习生是任崇达的学生。任崇达被誉为医学院解剖室的掌门人。解剖是所有外科的基础。只要解剖理解到位,基于临床实操和解剖手操有相关性,解剖实操优秀的学生在临床实操上有优越性。这点,他曾经是外科医学生很清楚的。
是任崇达教出来的优等生的话,完全可以赌一把的。
“你知道你现在第一步需要做什么吗?”
手机里继续传出对面那道冰得像机器样的声音,杨医生已经没声音过来了。这点更验证了自己之前的猜测,谢婉莹进一步推断:这个老师更厉害,可能是杨医生的上级。
她要做的是:“老师,请您发出指示。”
听到她的回答,傅昕恒心里又意外了一把。
很多被夸的学生容易自飘,沾沾自喜,哪管老师再说什么自己觉得能动手就下手。原以为这个女见习生同样有这样的毛病。因为听林医生他们讲,昨晚上她自己先动手去给病人做心脏按压的。
【165】她居然懂
怎么,居然不是喜欢洋洋得意的一个人吗?
不管是不是,如果她胆敢在他面前自以为是,他绝对会立马给她一顿教训的。
暂时看起来她的表现不像是,反而比较聪明,知道这会儿需要全部照他的话来做。
既然这样,好,傅昕恒迅速发出下一个指示:“让他们停车,靠边。”
对面的老师思路清晰无比,清楚开车路上操作等于拿病人的命在玩。先要确定操作时周围环境的安全。
谢婉莹把手机同时间给交警听。
交警一听到是国协的大医生通过电话指挥现场,立马把警车开到了公路边上停下。副驾座的交警急急忙忙跳下车,拿出三角警示牌放在警车的前后方,防止后面的车上来撞击到警车。
“让病人躺平。”听出车停稳了,傅昕恒再发令。
赵兆伟和谢婉莹让病人躺在了后座上,两人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操作了。谢婉莹站在了后座里那条狭窄的缝隙里。赵兆伟拎着急救箱退出到车外,给她递东西。
“戴上口罩,手套,找出穿刺针。”
听到对面老师的指示,赵兆伟把一次性无菌口罩和手套给了谢婉莹,这两样不难找,至于穿刺针,他看着急救箱里头各种各样的针头,只差大喊一声:天啊!
国协用的引流穿刺针现阶段用的是进口的,暂时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需要时间。穿刺针的外包装全是英文字母,赵兆伟理所当然间看不懂厂家的英文术语,眼花缭乱。
“莹莹,是,是哪个针头?”赵兆伟大冷天里冒着大汗问。
电话机周围的那帮老师听着,一个个跟着他冒冷汗,金医生心里大喊:不行啊!
杨医生靠到电话机旁要急着说话,傅昕恒伸出手拦住他。
这时这个机器人家伙继续拦着,金医生眼里冲傅昕恒快喷火了。
手机里传出了谢婉莹的声音:“你找十四或者十六可以了,单位应该是g,是国外欧美一般给成人用的。国内外的标号不一样,国内单位是mm。国外欧美那边是数字越大针头越细,国内是相反,数字越大针头越粗。长度两英寸大概五厘米可以的了,他瘦。”
“她居然懂!!”金医生从刚刚的快被吓懵,到突然眨眨眼,诧异。
杨医生也惊讶十足,回头看看林医生。
林医生猜测着:“是黄志磊教她的?”
“她之前跟着黄志磊?”金医生和杨医生问。
“对。”林医生对这点很肯定,谢婉莹是他和江医生从黄志磊那里用巧计抢过来带的。
“黄志磊神经外科的,神经外科用穿刺针多吗?”金医生有点儿怀疑,问同为外科的杨医生。
杨医生不知道怎么作答这个问题,神经外科他去的少,他并不是脑外的人。
全程全神贯注于对面的只有傅昕恒,在听到对面人说找到了,紧跟发出指示:“找10毫升注射器,吸入5毫升生理盐水。”
这个赵兆伟会,以前在家里帮爷爷干过这个活。
“拿一只无菌手套剪一段手指尖出来,准备好胶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