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家人很牛掰1
“磊磊。”宁云夕贴在儿子的小额头上喊话。
听见妈妈的声音,磊磊闭紧一双小眼皮。
“不下车,想一辈子留在车上?这是你爸部队的车,不是爸爸妈妈的车。到时候被人赶下车,你觉得该怎么办?”
磊磊挪开了小眼皮,冲妈妈嘟嘟小嘴。
“妈妈没有欺骗你。”宁云夕冲儿子摊摊手。
磊磊只好从车后座上自己爬了起来,拿小手背揉着自己迷迷糊糊的小眼睛。宁云夕掏出手帕给孩子擦擦脸,包括擦掉儿子眼角里的眼屎。
“要干干净净的,等会儿要见幼儿园的老师了。你不想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吧?”宁云夕给儿子再整整衣服说。
磊磊的小手抓了下自己的鞋子。
“这个脏,你抓它干嘛?”孟晨浩回头见儿子这个动作,问道。
爸爸比妈妈的洁癖更严重,磊磊急忙缩回自己的小手,示意着:鞋头脏。
其实三岁娃子一样想给刚见面的人留下好印象的。
宁云夕弯下腰拿纸给儿子的鞋头擦擦:“好了,擦干净了。漂漂亮亮了,进到幼儿园里,不用爸爸妈妈教,你都知道要叫老师是不是?”
磊磊对妈妈点点小头:小爷很有礼貌的~
一家三口从车上下来。听见车声,之前有接到消息的朱园长带着两个老师从幼儿园里走了出来迎接他们一家。
今天幼儿园里休息,从幼儿园的校门口望进去,没有一个小朋友在。
磊磊的小手抓住妈妈的手,看着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按照爸爸妈妈教的张开小嘴巴喊:“老师。”
“这孩子就是乖。”朱园长和两个老师冲娃子笑,“快进来看看吧,磊磊。”
说着,其中一个女老师走上来想主动牵孩子的小手。
磊磊避开了,小手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不放。
“没事没事。孩子怕生很正常。不怕生我们老师还怕呢,怕他随便被陌生人带走了。”朱园长说。两个老师跟着齐点头。
感觉这里的老师素质很好,非常懂得孩子方方面面的样子。同为老师,宁云夕当然知道老师最好是专业水平素质高,脾气好。而现在看起来,朱园长和这里的幼儿园老师都非常符合这些要求。说真的,她和丈夫的要求都不高,感觉是朱园长和老师们都已经超乎他们两口子意料的好了。
问题是,儿子怎么想的?
爸爸妈妈不挑剔,貌似不代表磊磊不挑剔。
幼儿园不是爸爸妈妈上的,是小爷上的。小爷有权利挑剔挑剔看是不是合适自己不是吗?
对于儿子的这个承诺,孟晨浩和宁云夕肯定记得。因此两口子和朱园长说了之前和儿子沟通好的条件。朱园长听说是要小朋友自己喜欢,连连点头:“对,主要是小朋友自己喜欢为第一。你们的决定是正确的。让他先看看这里吧,他应该很快会喜欢上的。这里有那么多玩具,还有滑滑梯。”
可见朱园长和两位幼儿园老师都是对自己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信心满满的。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57】家人很牛掰2
论条件,他们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在首都真是数一数二的了,绝对没有问题。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小朋友来了这里不喜欢上这里的。
朱园长的话同样给了宁云夕和孟晨浩两个人信心。带着儿子开始在幼儿园里溜达起来。
先走进了幼儿园里的课室,这里放满了小娃子喜欢玩的各种玩具。
“磊磊玩积木吗?”幼儿园老师将积木拿了出来。
那年代,一般老百姓家里哪里有玩具给孩子玩。幼儿园里有几块积木可以让那时候的孩子们乐上天。可是对于磊磊来说,由于有那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苗心红阿姨,给磊磊买的玩具都是与国外接轨最先进的。幼儿园里这点积木块,在磊磊的眼里真不觉得是什么。
看着老师拿出来的那篮子积木,宁云夕和孟晨浩怎么感觉比自己家里的积木类型还少了些。当然,这两口子不会说出来,只能在心里想着:儿子大概看不上眼。
果然,磊磊连伸出小手拿积木块的积极性都没有,小脑袋转了转,小眸子向四周看一圈。
幼儿园里除了积木,有画笔。幼儿园老师看孩子对积木不感兴趣,把画笔拿了出来。同样是,那年代一般家庭不见得会给小娃子买画笔的。也只有宁云夕这样从未来过来的,会给幼小的儿子买画笔。磊磊看着画笔,呆呆的小脸蛋一动不动的。
孟晨浩和宁云夕都可以想象到儿子的心理活动:这画笔,人家用过的,家里有爸爸新买的。
拿了几件玩具都没有办法引诱到孩子时,朱园长和两个幼儿园老师分明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棘手。宁云夕只能对老师承认着:“家里有很多亲朋好友给他买玩具。”
“小朋友家里玩具多,确实是——”朱园长言外之意没有往下说。话说回来,幼儿园吸引小朋友的地方肯定不止有玩具。
在朱园长的示意下,一个幼儿园老师上前对娃子主动示意:“老师带你唱歌跳舞好不好?”
这个年纪的娃子大多数对音乐有种天生的迷恋感,对音乐的敏感度比成人高,听到音乐会很嗨皮。宁云夕和孟晨浩想到了儿子学电视里跳迪斯科,然后隐隐约约心里头又有些不妙的预感了。
幼儿园老师拍拍手唱起了《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磊磊的小手抓紧了妈妈的衣摆,摇摇小脑袋。
娃子这个动作让几个老师一愣,这个娃子难道是属于少数派那些不喜欢音乐的小朋友?
磊磊冲妈妈张开小嘴巴说:“小姑姑。”
幼儿园老师唱的其实并不是不好,问题是他们家里有个孟晨橙那个小丫头。孟晨橙那把小嗓子被人号称是未经雕琢的原石,不用人教唱起歌来宛如天籁。谁听了都得陶醉迷住。从小听小姑姑唱歌的磊磊,视听享受已经被小姑姑那个水平带高了。
懂得儿子这三个字含义的宁云夕和孟晨浩,齐齐在心头上叹口气。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58】家人很牛掰3
见势不妙,朱园长忙带小朋友到课室外面的操场上。那里有小朋友们最爱的滑滑梯。
见到了滑滑梯,磊磊确实是兴奋了一把。从滑滑梯上面呼呼呼滑下来两趟,磊磊的小脸蛋红扑扑的。朱园长和幼儿园老师们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但是,很快她们不得不再次紧张起来。
只看磊磊滑下滑滑梯之后,突然咚咚咚朝妈妈跑过去,抓住妈妈的小手拉着妈妈到滑滑梯旁边。由于娃子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只能嘴巴和手脚并用指画着:“上面,下来——”
身为妈妈,宁云夕和儿子心有灵犀一点通,很快明白儿子问的是什么,说:“你问你怎么会从上面滑下来是不是?这要说到滑滑梯的原理了。滑滑梯是七十年代才有的,等于十年前左右的事情。原理来自重力学和摩擦力学。你看到这个滑滑梯的滑板表面是光滑的吗?”
在妈妈的指导下,磊磊的小掌心抹在滑滑梯的滑板,是滑滑的耶。
“光滑的表面可以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有助于重力带着你向下滑落。到未来,还有一种滑滑梯的滑板是弯曲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叫做最速曲线原理。假设这两个滑梯的高度一样,你和另外一个和你一样的小朋友同时分别自滑梯的顶点处下滑,你觉得先到达地面的小朋友是哪一个?”宁云夕边给儿子解答问题边给儿子提出新的问题。这是她当老师形成的一种教学习惯,有利于启发孩子对科学深处的探索和好奇心。
磊磊的小手抓抓自己的头发,妈妈的问题很难的样子,于是他求助地看向爸爸。
孟晨浩一样听懵了,不懂。
朱园长和两个幼儿园老师不知不觉已经想找地方躲起来了。这个娃子的妈,比她们幼儿园老师厉害上百倍。她们刚才硬是没有听明白宁云夕口里那些数学物理原理。要是娃子突然转头问她们这些老师,她们估计只能是没脸了。
“行吧。”宁云夕对儿子说,反正她从来不喜欢给儿子直接的答案,道,“回头问问你二叔,让你二叔给你做个模型,你做下实验就知道了。”
磊磊的二叔顶呱呱是个超级理科学霸。听妈妈的话,磊磊很赞成,拍着小掌心,小腿儿急着要回家找二叔找答案去了。
看儿子对科学感兴趣,宁云夕也高兴。等回过神来时,登时才发现尴尬了。她这是带儿子来看幼儿园,要让儿子对幼儿园感兴趣,不是到这里给儿子上课的。
“对,对不起,朱园长。”宁云夕赶紧转身,向杵在那里的几个老师道歉。
朱园长连忙道:“没事没事。宁老师你讲的课,令我们也受益颇深。”
“我,我教高中的,不懂幼儿园的教学。”宁云夕摆着手说。
朱园长和两个幼儿园老师一脸难尽地看着在前面奔跑的磊磊那个小娃子。俨然,对于这里的幼儿园,磊磊没有觉得有特别喜欢上的地方。主要是对于年纪的娃子来说,吸引他们的兴趣永远第一是好奇心。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59】家人很牛掰4
“磊磊的家庭条件很优越。”朱园长点评道。
孟晨浩和宁云夕连声否认:“没有,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家庭。”
说到孟家,论富裕的程度,肯定是属于眼下这个社会上不富裕的普通百姓家,生活都得节俭着过。然而,孟家有一般甚至富裕家庭所没有的优越条件给了磊磊这个娃,这都是家里的家庭成员亲人给磊磊的别人家没有的爱。
比如说,唱歌太过优秀的小姑姑孟晨橙,艺考能考第一立志当播音员的三姑姑,小聪明一大把的小四叔,超级学霸二叔。带着先进教育理念从未来过来的苗阿姨和妈妈宁老师。
再有孩子的爸,一个在部队单兵素质超高的战士,天天从娃子开始学走路起操练娃子的身体,锻炼起了娃子比起其他孩子更优秀的意志力。
这些这些,哪里是钱可以买到的。
朱园长与孟晨浩和宁云夕两口子说道:“你们这娃,估计难上幼儿园了。”
孟晨浩和宁云夕心头上一个紧绷。
“当然,还有个绝招。”朱园长看到他们两口子紧张上神色赶紧安抚道,“小朋友,其实爱上幼儿园,不仅仅幼儿园里有好玩的东西。人都是物以类聚,属于群居性动物,小孩子一样。磊磊需要有同龄的小伙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主张让孩子一定要上幼儿园的原因,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社交能力。”
孩子到了幼儿园里,遇到各种各样的其他小孩子。在没有爸爸妈妈家里人的帮助下,怎么在幼儿园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这是孩子走向社会人生的第一步。而人不可能完全孤立于这个社会所生活,那会变成缺陷人格。
朱园长专业的话,让宁云夕和孟晨浩直点头。
“不用紧张。这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小朋友了。你们不如先问问他?”朱园长真心诚意地建议着他们一家。哪怕磊磊不上她这所幼儿园,同样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朱园长真的很希望磊磊这么聪明的一个娃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
谢过朱园长,孟晨浩和宁云夕转身。磊磊在前面等着爸爸妈妈过来了,急着回家找二叔解答他的小问题。
宁云夕和丈夫一块走向儿子一边有些抱怨自己:“我刚都忘了我在什么地方。”
“说真,你刚才问他的问题我都听不懂。”孟晨浩道。
宁云夕顿了下脚,有些尴尬地看向他:“是吗?我不是——”
“我估计吧,朱园长她们也听不懂。”孟晨浩一边说一边自己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真的是感觉媳妇这点特别的可爱。
宁云夕羞涩地白了他一眼。
孟晨浩走过去双手抱起儿子,让媳妇歇一歇手。
“爸爸。”磊磊的小手摸摸爸爸的脸,刚才听到爸爸笑了。
孟晨浩对儿子却是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这里磊磊不太喜欢是吗?”
不能说不喜欢,因为这里也没有让磊磊这个娃讨厌的东西,只能说这里没有家里有趣。所以要他呆在这里,磊磊肯定说不。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0】儿子的小伙伴1
孟晨浩转头和媳妇对对眼。
两口子都感觉,这个情况再带儿子去看其它幼儿园,不如像朱园长建议的那样先回家问问看儿子有没有小伙伴。这点,需要经常带孩子的两个老人家比较清楚情况。
磊磊被爸爸抱上车后坐到妈妈身边,想到可以回家了,小爷挑起两条得意的小眉毛:看吧,磊磊之前没有说错吧,幼儿园没有家里好。
孟晨浩和宁云夕对儿子这个小眼神,一齐先保持看不见的姿态。
接着宁云夕在路上先问问儿子:“磊磊自己有朋友了吗?”
“朋、友。”磊磊学着妈妈咬字,俨然三岁的娃不知道什么叫做朋友。
宁云夕给儿子解释着:“朋友就是平日里和你一起玩的小朋友。”
“小姑姑。”
“不不不。妈妈指的是,和磊磊差不多高的——”宁云夕刚给儿子做了个与儿子的小脑瓜一样高的手势,马上引来儿子一个白眼球。
磊磊气嘟嘟地转过脸。妈妈这个手势什么意思,是嫌弃磊磊人矮吗?
“没有。妈妈意思是说,磊磊以后肯定能和爸爸长一样高。”宁云夕马上给自己圆话安慰儿子。
那是肯定的。磊磊是爸爸的儿子。磊磊很有信心的小眸子看向前面人高马大的爸爸。
“所以,你妈妈的意思是说——”孟晨浩见状,帮着媳妇说话,“有一样是三岁的小朋友和磊磊一起玩吗?”
三岁的小朋友?磊磊歪着小脑袋。
看儿子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宁云夕和孟晨浩的心里头浮现出了一股希望。
或许是真的有。因为儿子被两个老人带着不可能整天待在家里的,两个老人肯定偶尔会带小曾孙子出去溜达。好比在以前的大院里,磊磊会和妞妞一块玩沙子。
车开回到了大院。
磊磊被爸爸抱下车后,咚咚咚,跑到了前面给爸爸妈妈带路。
见是来到了大院里一块灌木丛后面,磊磊站在了一样东西旁边。
“这个?!”宁云夕和孟晨浩同时惊讶出声。
磊磊点点小头,伸出小手比划下那东西和自己脑袋的高度,刚好一样高,满足了妈妈的要求。
“不是,妈妈说的是小朋友,不是东西。这个是消防栓!”宁云夕要跪下向儿子投降了。
孟晨浩站在媳妇身后,噗嗤,拿拳头捂住自己的嘴。
他这是被蠢萌蠢萌的儿子逗乐了。
磊磊听见爸爸的笑声,嘟起小嘴。
孟晨浩赶紧收敛住脸上任何一丝笑的表情,给儿子道:“爸爸不是说了吗?要的是和磊磊一样三岁的小朋友。”
磊磊的小脑袋突然转了过去。
左侧道路上跑来了一个小男童,看起来个子比磊磊稍微高一点点。这男童跑到了磊磊站的消防栓对面,伸出自己的小手掌摸摸消防栓圆滚滚的脑袋。
磊磊看他摸,伸出自己的小手掌心跟着摸。
两个男娃,用一种大人看不懂的方式交流着某种信号。你拍一下,我拍一下,乐此不彼。
孟晨浩和宁云夕在旁边稀奇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第一次和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玩。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1】儿子的小伙伴2
这两个娃子叫做玩吗?这样摸消防栓?
消防栓的脑袋估计要写上大写的哭脸了:娃子,别玩我啊,要玩去其它地方玩去。
要不是这两娃摸消防栓的动作很轻,巡逻的哨兵都会跑来阻止了。孟晨浩和宁云夕一样这样想着,所以没有说大声喝小娃子。
小娃子的世界确实是有时候大人难以理解的。
看这两娃貌似摸消防栓都能摸个一整天了,孟晨浩和宁云夕暂时都不明白儿子和对方小朋友在想什么。
“小谷!”
刚才男童跑来的方向上急匆匆追来了一个大人,见是一个老奶奶。恐怕是这个男童的奶奶。果然是这样的。
小谷奶奶冲过来一把用力拽过孙子:“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玩这个东西。”
小谷的脸上很漠然,突然一只小手摸在奶奶身上。
小谷奶奶却登时尖叫:“你打我?”
“没有,他没有打你。”宁云夕赶紧上前为小朋友说话。在她和她丈夫眼里,刚才那个孩子的动作绝对不像是打老人。
“你是谁?”小谷奶奶看向她,同时,甩开自己小孙子的手,脸上一片晦气的表情。
“我是同样住在这个大院里的。我儿子好像认识你儿子。”宁云夕说。
“我们刚搬来不久。”小谷奶奶道,在听说磊磊认识自己小孙子时很紧张的,“没有被打吧?”
说的谁?说磊磊被小谷打?应该是没有。宁云夕和孟晨浩很了解自己儿子的脾气,倘若磊磊被人打,肯定是不会刚才这样友好地和小谷交流了。
“他去幼儿园经常打小朋友,现在都不上学了。”小谷奶奶说,那眼睛看着自己小孙子反正不高兴,“不知道他妈妈怎么生的他。和他说过多少遍不可以打人,他非要打人。”
小孩子打人往往都是因为保护自己的东西或是自身采取的一种攻击行为,这是人类作为动物自我具备的天性。打人不是靠训骂可以纠正的,而是应该慢慢引导慢慢教,家长以身作则。
可现在看小谷奶奶在小孙子的手再摸过来时,一巴掌朝小孙子的身上打了过去准备还击。
孟晨浩和宁云夕均看得惊心胆战的。
“我看你再打我,我打死你!”小谷奶奶怒气冲冲地说着。
宁云夕急忙上前抓住老人家打孩子的手:“这里是部队大院,有规定,不可以打孩子的。”
“我打自己家的小孩都不可以吗?”小谷奶奶质问。
“不可以!”孟晨浩铁的声音荡漾在空气中。
小谷奶奶转头看见了孟晨浩,再看到孟晨浩身上的军装时嗖的噤声,军人家属多少都知道军人身上的军衔代表什么。
“我,我不打他了。我带他回家——”感觉到自己闯祸了,小谷奶奶打算拉着自己小孙子的手回家。
小谷却没有让奶奶拉自己的手,走回到了消防栓那里,再摸摸消防栓。磊磊其实在旁边一直看着,看到小伙伴走了回来,陪着小伙伴一块摸消防栓。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2】儿子的小伙伴3
“你这个傻的吗?这个东西有什么好摸的!”小谷奶奶快气炸了,转头就走,“行,你呆在那,不要家了,你呆在那!”
小谷好像没有听见自己奶奶的声音。一般小娃子听到大人要走都应该是很害怕地着急哭着去追大人。可小谷对这些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小谷奶奶估计是看孙子理都不理自己气一来气得不行,干脆真丢下小孙子走掉了。
宁云夕和孟晨浩只好将两个娃先带回自己家里。
小谷本来是不打算跟任何大人走的,不过看到磊磊招手的时候,屁颠屁颠地跟起了小伙伴。
没想到自己儿子有一点点老大的风范了。孟晨浩和宁云夕边看边想。
回到家,两个老人在家,看到跟着过来的小谷都吃一惊。俨然两个老人都知道这娃子是谁。
孟奶奶叽叽咕咕对大孙子和大孙媳妇说道:“这个娃子有点儿不正常。”
孟爷爷却不这么想,对孟奶奶翻个白眼:“哪里不正常了,我看挺正常,挺乖的一个孩子。”
两个老人说的话各有各的道理。
孟奶奶说小谷不正常,是因为大院里一传十传百,小谷之前上幼儿园失败的事情大院里很多家长都知道了。都知道这娃子不仅爱打人,而且好像六亲不认,对自己奶奶一点都不亲近。在很多家长眼里,小谷简直是个不像人类的小魔鬼。
哪有小娃子不亲自己家的亲人,不是魔鬼是什么?
孟爷爷说小谷乖,是由于大院里调皮捣蛋的孩子多,少有安安静静的小朋友。可这个小谷,在大院里玩的时候没有和小朋友嬉闹的,都是自个儿蹲在沙地里玩。刚好和喜欢玩沙子的磊磊凑成了一对儿。
“他们两人一起的时候,没有打过架。”孟爷爷实话实说。
孟奶奶吃惊地看着孟爷爷:“没有人家敢让自己家孩子和这个孩子一块玩,你这是哪里来的胆子?”
“因为我们家磊磊,从来不会被人轻易欺负!”孟爷爷底气十足道。
说到孟家孩子们这个不受任何人欺压的骨气,并不是磊磊才有的,像家里小四小五从小在马路上和其他孩子干架来从来没有输过任何人的。
磊磊这是继承了家里小四叔小姑姑的“优良”传统。
孟奶奶听了孟爷爷的话捂脸:打架不输人,这还能成为他们家孩子的优良传统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孟爷爷据理力争给小曾孙子撑腰。
听着爷爷的话,同样在家里面的小四小五猛点头。
孟晨浩只感觉小谷这孩子确实行为举止有点儿和其他小孩不太一样,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当老师的媳妇。
宁云夕用异眼看了下眼前的小谷,系统冒出了一行字:自闭症。
对于自闭症,在这个年代完全是个稀有名词。估计一旦说出去,那些家长更会疯传这孩子得了不治之症似的。
实际上据国外研究,每一百个孩子里会有一个孩子得自闭症倾向。所以,自闭症是个很常见的病。
------题外话------
亲们,晚安!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3】星星的孩子1
孟晨峻和孟晨橙同样感觉到了小谷有些奇怪。小谷竟然看着他们这两个调皮捣蛋王不害怕。
“他不怕我们,四哥。”孟晨橙说,“会不会他年纪小,所以不懂。”这娃子不懂她四哥是出了名的孩子王。
“初生牛犊不怕虎。”孟晨峻冲小谷捏了捏自己鼻梁。
这小娃子确实一双冷漠的小眼睛对他孟晨峻一点畏惧的感觉都没有。可是,他们家小侄子却是好像和这个与世界隔绝了的娃子找到了共同的兴趣。
只看小伙伴来到自己家后,磊磊匆匆忙忙跑进了自己房间里把自己的积木块搬了出来。
哗啦啦,一大堆积木倒在了桌子上。
小谷看见了五颜六色的积木块,咚咚咚跑到了桌子旁边。磊磊没有对小伙伴示意什么,自己拿起积木块搭起来。小谷一样,没有对小伙伴磊磊说话,小手拿起了一块积木研究着。
这娃子应该是不像磊磊家里有积木,所以小手拿着积木左右先翻了好久再慢慢搭起了积木。
一帮大人在旁边观察着。
“磊磊竟然喜欢这个小朋友吗?”孟奶奶吃惊的神情落到小曾孙子头上。
磊磊好像没有听见太奶奶的话,专注地搭着自己手里的积木。
所有人发现了,这两个娃子应该是有些脾气相投。表现在,在某件事上专注起来真的是一根筋的,外面的世界都不见了似的。
宁云夕搬了张小凳子坐在了儿子和儿子的小伙伴身边,微笑安静地看着这两个孩子的动作。再怎么说,这是儿子结交的第一个小朋友,当妈妈的必须尊重。
孟晨浩想到媳妇刚刚对自己说的话,走去把电话机拿到房间里打。
对于孩子,他们两口子始终都是以十分爱护的理念在做事情的。看到可怜巴巴的孩子,哪个有点儿良心的大人看着都会想帮一把。毕竟看到流浪猫都会捡起来,何况是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反手关上房门,孟晨浩拨了个电话给傅军医。
傅军医接到他电话了解到相关情况,和孟奶奶有一些吃惊:“磊磊交了一个可能有自闭症的孩子?”
“是。自闭症你了解吗,傅军医?”孟晨浩和很多人一样是第一次听说自闭症这个名词。
傅军医道:“听说有听说过,但是这个属于儿科心理学的内容吧,我是不懂。需要问问人。这孩子上不了幼儿园?”
“据他奶奶说好像是幼儿园没有办法接纳他。”
“上不了学,以后要怎么办?”
一旦被幼儿园拒绝了,小学有可能再次拒绝这个孩子。小谷相当于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办法上学了。一个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岂不是?孟晨浩拧起眉头。他的感觉和孟爷爷一样,没有觉得小谷这孩子有多么可怕。小谷和他儿子玩并不吵架打人。相反,小谷奶奶对小谷那种打,他和媳妇是看在眼里的。
“宁老师说的这孩子可能有自闭症的话,可能是真有的。”傅军医是很信任宁云夕的医学判断的,谁让宁云夕在他面前露过几次手都很准,让他这个大夫都相当的佩服。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4】星星的孩子2
“有医院接诊这样的孩子吗?”孟晨浩问。
傅军医摇头:“我们部队医院肯定没有。要看儿科医院。但是我想,可能也没有。”
如同当初林尚贤犯了心理毛病一样,在国内现阶段想找到一个好的心理大夫基本是非常难的,难到难以想象的难度。因为心理病不是精神病。
更有,国内暂时貌似在自闭症的研究上相当于空白。想找个可以治孩子自闭症的医生,傅军医这个行业里的人一时也不知道上哪儿找。
“宁老师说我们国内是陶教授发现自闭症患儿,在八二年吗?是我们国内第一次学术界内对外公布的数据?”傅军医问着。
孟晨浩点着头,媳妇是这样说的。
傅军医再次惊叹:“西方的研究比我们快很多这点是肯定的。如果宁老师说全世界是在四十年代发现的自闭症,到了八十年代西方有了大量研究和论文发表,必须给这个孩子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我相信宁老师的话肯定是对的,宁老师很博学。这样,我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找到陶教授问问。”
孟晨浩正式委托了傅军医去打听。
傅军医突然问一句:“磊磊决定去哪个幼儿园了吗?我听我媳妇说,说北师大实验幼儿园想要磊磊?”
孟晨浩一声苦笑。那个在很多家长和孩子眼里的顶尖幼儿园,在磊磊眼里比不上自己的家,比不上小姑姑和二叔爸爸妈妈。
傅军医听说哈哈大笑起来:“你们家磊磊,是国际上著名的数学家都喜欢的孩子。我觉得磊磊这么挑剔很正常的。”
再挑下去?儿子莫非得去上外星幼儿园了?孟晨浩忍不住心里头都要腹诽儿子了。
傅军医打电话去陶教授那里问。
外面客厅里,宁云夕一边观察孩子一边从系统里调出有关自闭症的资料查看。其实自闭症孩子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可怕。要看是重症自闭症还是轻微的自闭症。重症自闭症的孩子,是连家门都出不来的,所以,像小谷这样的孩子,自闭症应该属于比较轻微的。而且,自闭症的孩子由于专注力高度,在某些领域有超乎常人想象的天赋在,发挥出才华时往往收到无数赞誉号称为天才。
看看小谷,说是本来不怎么熟悉积木的一个孩子,如今没两下功夫,垒积木的速度和磊磊已经有的一比了。
小丫头孟晨橙在旁边看着啧啧称奇:“他居然能和磊磊一样快!”
家里小侄子搭积木块的速度无人能比,这是被数学教授都承认和佩服的成绩。没有想到有这样一天,有一个和磊磊差不多年纪的孩子能和磊磊并肩。
孟家里几个大人看着,突然感觉到这不是什么坏事情。不管怎样,他们家的磊磊平常确实除了家里人有点儿孤独。这点带孩子的两个老人心里最清楚。
孟爷爷说:“磊磊和大院里其他孩子玩不到一块。”
“对!”小丫头孟晨橙为小侄子辩护,“我也和他们玩不到一块!”
宁云夕听出了一些异常,站了起来问老人家:“是什么一个情况?”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5】星星的孩子3
和一零八军团那个大院不太一样,这个大院里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楼房,平常出门看不见对方,左邻右舍没有怎么来往,各自紧闭家门。这是楼房带来的通病,导致的就是各家各户的小孩不像以前出门能碰到所有朋友,不能在大马路小巷子里随便玩耍。
小丫头孟晨橙最喜欢的是老家,老家那边小巷子多,孩子们钻来钻去可好玩了。一零八军团那个大院也不错,大院里的小朋友集结起来会到部队隔壁操场去打篮球玩沙子。
现在这个大院,很多规矩为了安全立在那里,路上经常有车经过,小孩子们玩耍还得防着车,很不方便。
即使如此,有各家家长带着孩子在楼下溜达时碰上个面,等于给孩子交个朋友的机会。
孟爷爷和小丫头陈述的情况是:“他们有各自的小群体。经常叫自己孩子不要和谁玩玩玩的。”
小朋友到楼下找朋友玩,能玩一起玩,这是教小孩子分享的好机会。可没有想到有一些家长,给孩子主动挑起朋友来了,而不是让孩子自己选朋友。这些孩子家长给自己孩子选朋友的理由还挺“正当”的。
“说什么,哪家孩子野,不可以一起玩,一起玩要被打。”孟爷爷说,“我觉得不是。是狗眼看人低。”
宁云夕对孟爷爷这话眨个眼。
“比如说,知道我们家磊磊是谁家的孩子了,主动跑过来要和我们家磊磊玩,甚至要求我们家磊磊不和哪家孩子玩。我一听这个怎么行?这不是歧视孩子吗?我们家没有这个规矩,我肯定不同意!”孟爷爷正义地说着,“磊磊和我的意见是一样的!”
这次有听见太爷爷说的话,磊磊仰起的小脑袋看看爷爷:对!
孟爷爷高兴地伸手摸下小曾孙子的小脑袋。孩子有正义感,老人家觉得无比骄傲。
孟奶奶却叽咕道:“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怎么人之常情了,这是不正之风?天知道他们进一步会不会利用孩子做些什么事?”孟爷爷说。
孟奶奶没有想的孟爷爷那样深,听到这儿愣了下:“不会吧?”
房间里,孟晨浩接到了傅军医打回来的电话。傅军医打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告诉他:“可以推荐去北海幼儿园。我问过陶教授了,他说那里引进了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儿科心理学专家,有研究自闭症。”
孟晨浩立马推开房门走了出去,和媳妇耳语着。
宁云夕因此蹲了下来,对儿子说:“磊磊和小谷一起去上幼儿园好吗?有个幼儿园,很喜欢小谷这样的孩子。”
磊磊的小眼睛看看爸爸妈妈,再回头看看小谷。
小谷没有听见他的爸爸妈妈说的话,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磊磊的小手指一下小谷向爸爸妈妈确定着:“他去?”
“是,你们俩一起去上学,是不是很棒的一家事情?可以在幼儿园里一起玩,像在家里一块搭积木,像在大院里一块玩沙子。这样磊磊不孤独了,是不是?”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6】一块去上学1
磊磊的小脑袋用力想着妈妈说的话。和小伙伴一起去上学,好像挺好的。
“到时候带你和小谷先去看看你们要去的幼儿园。”宁云夕决定了对儿子说。
既然是这样,这事儿肯定要通知小谷的家人。想到小谷奶奶那个打孩子的姿势,宁云夕和孟晨浩又不禁皱了下眉头,叽咕着不找这孩子的奶奶商量这个事比较好。最好是找到这孩子的父母。
话刚这么说着想着,楼梯传来了一串着急的脚步声。
“小谷!”一个女人的声音在楼道里叫着。
这个声音孟爷爷听出来了,说:“是小谷他妈妈。”
站在门口的孟晨峻给小谷妈妈打开门。见着门口站着一个瘦高的年轻妇女,打扮的干净朴素,见到孟家人很有礼貌地鞠着躬:“你们好,据说我儿子小谷在你们家里,不好意思,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同志——”
“阿姨,你进来吧。”看对方态度那么好,孟晨峻不禁跟着礼貌地请人家进来。
小谷妈妈走进孟家里,看到了儿子立马走过去喊:“小谷。”
小谷仿佛没有听见妈妈的声音,明明自己妈妈的声音已经喊到屋里所有人都听得见。
孟奶奶见着不由咕哝:“这孩子真是有点儿问题。”
这娃子连妈妈来了都不理。一般娃子只要见到妈妈屁颠屁颠跑过去了,孩子都是天生粘着妈妈的。对此,小谷妈妈一脸泫然欲泣的样子。儿子生出来不粘她,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办法。看到其他家里的孩子整天喊着要妈妈抱,她羡慕妒忌都来不及,只因子家里的孩子从不喊她一声妈妈要妈妈抱。有时候她要抱小谷,小谷还不让她抱。小谷整个动作行为可以让她这个当妈的感到寒心,甚至怀疑着这孩子究竟是不是她亲生的了。
不要说她,她家里其他人更是这种想法。尤其小谷奶奶,整天都怀疑起是不是她和其他男人鬼混弄出来的孩子,小谷一点都不粘亲奶奶。
宁云夕走了过去和小谷妈妈说起自己刚才和自己丈夫商量的计划:“我们想邀请你儿子和我们家儿子一起去上北海幼儿园。”
“北海幼儿园?”小谷妈妈打算暗暗擦拭自己眼角眼泪的手猛地停顿了下来。她是听错了吧?作为孩子家长来到这个地方要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肯定到处打听过哪个幼儿园好。在部队家属里谁不知道,北海幼儿园相当于部队最好的幼儿园。
“对,北海幼儿园。”
听清楚了宁云夕肯定的语气,小谷妈妈抽一口冷气,很有自知之明摆摆手:“不可能。我儿子不可能去那个幼儿园的,他,连这里的幼儿园都不接受他,他怎么去?”
“是这样的。”宁云夕拉着小谷妈妈到边角上缓慢给对方解释着,“你儿子这个情况,有点像是自闭症。”
“自闭症?”小谷妈妈吃惊,“这是什么?”
“每一百个孩子会有一个出现自闭症,你孩子情况比较轻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应该没有问题。北海幼儿园有这方面的儿童心理学专家。”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7】一块去上学2
“等等。同志,我听都没有听过你说的这个自闭症,我怎么相信你说的话?”小谷妈妈问。
“我姓宁,实不相瞒,我是一名老师。虽然不是教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但是,学习教育学时是要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的。”
小谷妈妈登时想起了什么,惊讶地捂住自己的嘴巴:“你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宁老师!”
宁老师的名气,别说整个大院,首都教育界里都家喻户晓。
小谷妈妈总算想起来自己和儿子是跑到谁家里来了,慌的双手双脚都要软了。
“小谷,我们回家!”小谷妈妈急得跑到儿子那里拉儿子的小手。
正在专注积木块的小谷明显讨厌有人破坏自己安静的世界,猛地甩开自己妈妈的手。
小谷妈妈无措地再次对儿子哀求道:“小谷,我们回家好吗?你要妈妈怎样才肯和妈妈一起回家?”
小谷没有回答她。
那一刻,小谷妈妈快掉眼泪了。这个完全不知道怎么沟通的儿子,让她几近崩溃。
宁云夕从厨房里拿了一颗糖出来,对小谷说:“小谷,吃颗糖好吗?”
一听到有东西吃,小谷抬起了头,屁颠屁颠冲宁云夕那里跑了过去。
小谷妈妈吃惊地看着这一幕。
“他饿了。”宁云夕听着孩子肚子里的肠子咕噜声说,边蹲下来仔细给孩子剥开糖纸喂孩子糖果。
听说有孩子饿肚子了,孟奶奶马上进厨房里给孩子找找什么东西吃,不会儿找出了个馒头。
小谷舔了舔糖,又张开小嘴巴吃孟奶奶给的馒头,狼吞虎咽的。
明显由于小谷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要,根本不会说对家里人说自己饿,所以小谷妈妈也不知道自己儿子饿了。现在一看,果然当老师的人是专业的。小谷妈妈的心里开始重新思考起来。
宁云夕的手搭在她肩头上:“别放弃孩子。他并不差。基本上没有一个孩子能和我儿子玩得这么好。”
小谷妈妈因为这话看到了那边的磊磊。
磊磊走过去小伙伴旁边,同样看着孟奶奶手里。
孟奶奶一看小曾孙子渴望的眼神,说:“要馒头吃,没有了,只有一个。太奶奶给你煮个鸡蛋好不好?”
磊磊点点小头,看到小朋友吃东西他的小肚子不由自主跟着饿了。
孟奶奶干脆煮两个鸡蛋,两个孩子一人一个。
小谷妈妈看着儿子在孟家里的表现,下了决心:“我答应。”
所以等孟奶奶拿了煮好的鸡蛋出来时,每个孩子手里拿了一个鸡蛋放进自己口袋里,被妈妈领着下楼。孟晨浩开车送他们去北海幼儿园。
到了北海幼儿园,古色古香的大门立马吸引到了小朋友的注意力。
感觉这个幼儿园有点不一样。两个娃子的小眼睛里都这么写着。
幼儿园里走出来两个女老师,都是穿得朴素整齐,落落大方,步伐有着军人的步姿风范。年纪一个大些五十岁上下,是幼儿园的裘园长。另一位年纪相对年轻些,但是有三十几岁了,比宁云夕年纪大。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8】一块去上学3
“你好,孟师长,宁老师!”裘园长走到他们夫妇俩面前和他们两口子握握手,到了小谷妈妈面前又和小谷妈妈握手。
小谷妈妈诚惶诚恐的:“谢谢,谢谢园长!我儿子之前上的幼儿园都——”
“没事,我们让朱老师先看看孩子好吗?”裘园长对孩子妈妈温柔地说道。
朱老师走上来,先热忱地和宁云夕握手:“回国前和国内的朋友交流过,早耳闻了宁老师的大名。”
“朱老师是国外回来的儿童专家,我要向朱老师学习的更多。”宁云夕道,说着也挺好奇朱老师在国外听谁提过她。
对此,朱老师贴在她耳边偷偷告个密:“是车老师,她是我恩师。”
宁云夕恍然大悟。
提到车老师,朱老师眼里都是泪珠在转动:“当初,我随父母下乡,在村里面没有书读,要不是车老师在那里,我彻底成了一个文盲了。所以那时候搞批斗,村里面集体决定谁都可以批斗但是不准批斗车老师。”
一个老师当的叫人尊敬的话,无论在哪个时期哪怕最艰难的时期总有善良的人会维护着老师,一辈子记得老师。
“我现在有这个成绩,车老师的教育对我来说是起点。因此那时候我决定和车老师一样成为一名教师。又由于车老师说国内教育研究比国外落后,尤其在一些儿童心理学方面。于是当我有这个机会在国外学习时,选了儿童心理学,希望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儿童。确实是去到国外以后,发现国内心理学研究发展需要迎头赶上才行。”朱老师说。
宁云夕对她的想法表示赞同:“教育学其实和儿童成人心理学都很紧密分不开。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不仅仅是要了解孩子,还必须了解家长们心里的需要。否则成效要打折扣。”
“对。国内教育学这方面在家长这方面说是要做工作,可是做家长心理研究的很少,要从学术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光凭想当然。宁老师,你的想法非常接近我的恩师车老师。难怪车老师那么欣赏你。”
朱老师一边和宁云夕兴奋地交谈着。另一边裘园长和小谷妈妈在一起,招呼两个小娃子进幼儿园。
两个小娃子对这个连门都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幼儿园已经抱有一些新奇感,因此并不排斥走进幼儿园了去看看。
到了课室里,孟晨浩停好车跟过来,站在了媳妇身边。由于有刚刚在北师大幼儿园的经历,两口子是有点儿担心这里又满足不了儿子。小谷妈妈更不用说了,儿子都被幼儿园赶出去一次了,能行吗?朱老师搬了张凳子坐在两个小朋友对面和两个小娃面对面做个游戏,只看朱老师左右手各自拿起放在桌上的一张识图卡片,问孩子们知道不知道是什么。
磊磊抢先认了出来:“番茄。”
“你普通话说得真好,妈妈教的是不是?”对于娃子磊磊标准的发音,朱老师忍不住夸了一把。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69】一块去上学4
磊磊扭过小脸蛋看看妈妈,羞涩羞涩。
小谷妈妈紧张了:“小谷——”
小谷的小眼睛望着朱老师的卡片好像卡住了一样,老半天没有说话。朱老师一点都不焦急,慢慢给孩子们换卡片,一边说:“认不出来没有关系,我们继续再看看你有没有认识的?”
这回朱老师拿出了刚刚磊磊回答的那种番茄。
小谷妈妈都用手捂住自己的脸了,自己的儿子和人家的孩子差距这么大。按理说,她儿子要比磊磊大了将近快一岁了。
“番——”估计是没有能记住磊磊刚才的发音,小谷老半天只能憋出前面一个字。
朱老师再给俩孩子换了张卡片,这张卡片是按照旁边宁云夕暗中示意给的,给俩孩子是同一张卡片。“消防栓!”两娃子异口同声。
小谷妈妈惊讶了,儿子竟然能回答问题了。
朱老师再换一张,还是给两娃子同样的一张。
“积木!”
两个小朋友再次争先恐后抢答。
朱老师向两个小朋友笑着点头,摸摸两个小朋友的小脑瓜奖励奖励。
小谷妈妈的手擦起了眼角。
宁云夕的手轻轻搭在了小谷妈妈的肩头上安慰。同为妈妈,她十分理解小谷妈妈的这种感受。
但是,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理解的。
大院里,孟奶奶准备下楼去给小曾孙子买个馒头备着。刚下楼不久,遇到了个人来打招呼。
“孟师长的奶奶。”
孟奶奶回头见是一个年轻妇女,问:“你是——”
“我是笑笑他妈妈。”笑笑妈妈说,“听说你们家来了客人。”
“走了。”
“去哪了?”
孟奶奶一不留神说溜了嘴巴:“你说的是那个小谷和他妈妈?他们同我大孙子一家三口去北海幼儿园了。”
笑笑妈妈大吃一惊:“北海幼儿园?为什么会去北海幼儿园?”
“应该是都要去上北海幼儿园。”
两个孩子去上北海幼儿园。说磊磊去的话,笑笑妈妈可以理解,毕竟磊磊那孩子谁都知道很不一般。但是那个小谷去?
孟奶奶想起了什么:“你家孩子不和我们家孩子玩啊。”
“磊磊好像谁都不喜欢,说他家里有姑姑叔叔。我们家笑笑是很喜欢磊磊的。”笑笑妈妈说,“我和你说,奶奶,小谷你得小心点,这孩子会打人的!”
“我们知道。”
“知道还送他去——”
按照大孙子和大孙媳妇的说法,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是星星的孩子不是恶魔,不应受到歧视。孟奶奶将宁云夕他们的话一说。
笑笑妈妈的脸色更是大变:“自闭症!会传染吗?”
“没听说会传染。”
“荒唐,一个得病的孩子能去北海幼儿园?小谷妈妈是不是在你们家扮可怜了?”笑笑妈妈想都知道,哪有这样的好事,肯定是小谷妈妈做了什么事情让宁云夕他们两口子动心帮忙。
孟奶奶正不知道怎么和对方说下去。
“奶奶。”
走回来的孟晨熙孟晨逸以及陪着他们回来的林尚贤他们,看着孟奶奶和一个陌生人说话都有些疑问。
------题外话------
亲们,晚安!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
【1170】惊呆1
“你去找晨熙了吗?”孟奶奶问老二。刚老二急匆匆跑出去都没有告诉他们老人是去干嘛。
老人家这样一问,几个年轻人均有些忐忑。连一向爱说话的傅玉都不敢乱说话了。
“奶奶。”孟晨逸岔开奶奶的注意力,问起笑笑妈妈,“这位是——”
孟奶奶说:“邻居,她儿子叫做笑笑,和我们家磊磊是——”
“我们家笑笑大磊磊一岁,很喜欢磊磊这个弟弟。”笑笑妈妈强调自己儿子与磊磊有点关系。
孟晨逸看看孟奶奶。孟奶奶老实说:“磊磊没有和她儿子玩过。你爷爷说,磊磊只和小谷玩。”
小侄子居然有小伙伴了?孟晨逸露出惊喜:“这是好事!”
问题是这个小谷有问题。孟奶奶来不及和老二说,旁边笑笑妈妈强势插嘴:“那个小谷有病的,脑子有问题,叫什么自闭症。”
谁家敢让自己的孩子和一个有病的孩子玩?为此笑笑妈妈继续加油添醋:“小谷打人,幼儿园都不让他上了。”
孟晨逸和孟晨熙听见这话有些意外:小侄子交了一个很特殊的小伙伴?
笑笑妈妈看见他们的表情变化很是得意。但显然没有想到,和孟家兄妹几个人站在一起的都是医学生,包括准备上医学院的傅玉。
在孟家兄妹俩看过来时,经常去儿科的赵晴明显知道这个病,说:“这个病要分轻重,而且不是什么绝症。”
“是。不要听人危言耸听。”林尚贤清冷的声音道,是显然看出笑笑妈妈说这些话的用意了。
不懂医学的家长只要听笑笑妈妈这样一说肯定会很恐惧。
孟晨逸和孟晨熙当然是听大夫的话。
一看情况有变,笑笑妈妈很焦急:“你们疯了吗?让自己孩子和一个脑子有病的孩子一起玩?”
“自闭症不是精神病,阿姨。”赵晴纠正笑笑妈妈有偏差的想法。
“可是他有病不是吗!”笑笑妈妈大声喊。
大院门口来了车声,见是宁云夕他们一行人回来了。
“大哥,大嫂。”
“宁老师。”
一帮年轻人喊道。
孟晨逸走过去抱小侄子,看到了和小侄子一块坐在车上的小男童。
“二叔。”磊磊小手抱二叔的脖子,小嘴巴贴在二叔耳朵边上说悄悄话,“小谷。”
“他叫做小谷,是磊磊你的朋友吗?”孟晨逸笑着问小侄子。
磊磊想到今天爸爸妈妈和他解释的朋友的定义,点了点小脑袋。
“磊磊有朋友了,三岁就有朋友了。”孟晨熙走过来“妒忌”小侄子说。
听见三姑姑羡慕的口气,磊磊略显小得意。
不过孟晨逸和孟晨熙看到小谷时,确实感觉到这个孩子与普通孩子有些不一样。
笑笑妈妈走到了宁云夕面前:“宁老师,一直想和你说上话,但你一直挺忙的样子,导致总没能遇上你。这个大院里很多家长早就想认识宁老师了。”
宁云夕说:“大院里全是我丈夫的战友,如同亲人一般。”
“你说的对。宁老师,部队家属本来就是一家人。”笑笑妈妈点头。
“这位是小谷妈妈,同样和我们住一个大院里的。”宁云夕顺带把小谷妈妈介绍出来。
笑笑妈妈因为突然这个反转愣了愣:“这——”
“不是一家子吗?”宁云夕说。
笑笑妈妈的眼神落在小谷妈妈脸上阴沉沉的。
小谷妈妈可以从对方眼里读出三个字:不要脸!登时,小谷妈妈的脸色跟着晃青了下。
笑笑妈妈问宁云夕:“听说磊磊要去上北海幼儿园?”
“是。”宁云夕道,“磊磊和小谷一起去。九月份开学。”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