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一品宰辅TXT下载一品宰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一品宰辅全文阅读

作者:堵上西楼     一品宰辅txt下载     一品宰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七十二章 转变

    唐若曦念想的许小闲在云水别苑中。

    他在云水别苑中捶胸顿足!

    “银子!”

    “那全是少爷我的白花花的银子!”

    “哪怕一斤土豆只卖五文钱……中州收获土豆共计一百八十万斤,这特么就是九千两白花花的银子!”

    “明年呢?”

    “一百八十万斤土豆能够种植三万亩地,就算种在大辰的那些贫瘠之地,它至少也能产出三四千斤,就算亩产三千斤,这就是九千万斤!”

    “哪怕一斤就卖一文钱……这就是九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往后呢?来福,你给少爷算算,后年,后年这得多少?”

    来福一脸懵逼,他瞪大了眼睛骇然的看着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想要咆哮偏偏又压抑着自己情绪的少爷,他咽了一口唾沫,小心翼翼的回道:

    “少爷,小人……不懂算学。”

    许小闲站定,背负着双手,仰首望月,片刻之后一声叹息。

    “这生意,少爷我亏大了!”

    “其实……哎……终究是少爷我心太软!”

    “这一家伙被廖黑脸他们吃入了户部,再想要他们给少爷我吐出来显然没可能……只是这么大一笔损失少爷我从哪里去弥补回来呢?”

    坐在水云间那凉亭里正在独酌的叶知秋转头看了看许小闲,他咧嘴一笑摇了摇头,心想这恐怕就是他不想当皇帝的真正缘由。

    许小闲在那荷塘边站了片刻,忽然对来福招了招手,来福屁颠屁颠的跑了过去,躬身站在了许小闲的身旁。

    “少爷我暂时没空回凉浥县,你明儿个派人回去一趟,将月儿和稚蕊他们一并接来……另外,”

    许小闲俯过身子凑到了来福的耳旁,神神秘秘的低声说道:“另外将今秋所获的玉米留下千来斤种子在凉浥县明年播种,其余的全给少爷偷偷的运来!”

    “咱们府上不需要那么多战士守着,积云山下不是有曾经长安梅氏送给少爷我的千顷田地么?明儿个你派他们去将那些田地给翻耕一下,来年将那玉米种在那些田地里……”

    “对了,从凉浥县接几个精明点的老农来,让他们打理少爷的这些田地。”

    许小闲露出了一抹邪恶的笑容,“哼哼,土豆,算是本少爷送给大辰的了。但这玉米嘛……”

    他搓了搓手,“这东西可是金棒子,等大辰国库充盈了,少爷我便卖给我那弟弟!”

    “一定要卖个好价钱!”

    ……

    ……

    云安宫里的唐不归忽然打了个寒颤,看得云皇后一怔,连忙问道:“长安入了秋,是不是比景国平阳的秋意更浓一些?”

    唐不归咽了一口唾沫,望了望窗外,心里也觉得有些诧异,因为长安秋意尚不浓郁,比之景国平阳的秋还要温暖一些。

    他不知道刚才为何会忽然感觉到一股恶寒,此刻他勉强一笑,有些艰难的开了口:“母、母后,倒不是冷,也没什么,刚才您说……您说去景国将孩儿接回来这个主意是摄……是哥哥提出来的?”

    唐不归听了云皇后的一番述说,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都有了一些了解。

    他虽然才十五岁,但因为长期生活在平阳的缘故,事实上他的思想比许多的同龄人更要成熟。

    他实在难以相信许小闲真的会舍弃这皇位!

    云皇后说那些大臣、甚至包括她自己,事实上都是主张许小闲登基为帝的!

    因为许小闲的那些治国方略,也因为此刻就摆在唐不归面前的那一堆拳头大小的土豆。

    按照云娘的说法,在许小闲前往景国的这大半年中,她倒是和廖仲云姜上游等大臣有过数次交谈,在交谈中她知道许小闲的那些方略正在大辰得以执行,她也知道大辰吏治的整顿第一阶段已经完成。

    从曾经五大世家收回来的那些产业有许多已经变更为大辰国有,户部派了官员前去接手,然后按照许小闲离开前制定的步骤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甚至许多产业许小闲还留下了精炼之法。

    比如炼钢。

    也比如炼盐。

    现在大辰四大军区的战士采用的是许小闲的训练之法,这些战士的武器已经全部换成了百炼钢打造而成的大刀。

    现在长安城里的青盐已经绝迹,所有盐铺子里卖的都是用那新法炼制而成的白盐。

    价格和曾经的青盐相差无几,但味道却纯正了不知道多少倍。

    甚至在蜀地,蜀州梅氏还带去了许小闲栽桑养蚕之法,以及全新的丝绸纺织技术。

    等等。

    这些便是商业结构的改变。

    按照廖仲云的说法,这种改变的影响极大,只是而今时日尚短,还未曾真正的体现出来。

    “……若是你哥哥登基为帝,你想想,大辰在他的治理之下将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按照廖仲云那些老臣们的说法,这便是前无古人之伟大变革,而大辰、大辰将在三五年之后脱胎换骨,真正的屹立于这个世界之巅!”

    “可是他这个人呀……”

    云皇后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无奈笑道:“他这个人却很懒,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就能知道。”

    “在去景国接你之前他和娘说,说将你接回来之后,你登基为帝,他会辅佐你一段时间,然后便回他的凉浥县。”

    “大辰是你的,你是君,他是臣……他有大本事,他真的能够协助你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所以娘不希望他真的就甩手撂摊子,这不是娘不相信你的能力,而是他的本事已经有目共睹。”

    “那么,你若是登基为帝,你准备怎么对待你的亲哥哥呢?”

    云皇后看向了唐不归,视线里满是期待。

    唐不归垂首,沉吟片刻才低声说道:“母后……孩儿、孩儿觉得这事就像一场梦。孩儿能够回到母后的身边就已经很知足了,所以……这皇位还是哥哥去坐更好一些。”

    “孩儿只希望在往后的岁月能够在母后的膝前尽孝,至于其它……孩儿不敢奢望。”

    云皇后颇感欣慰,她笑道:

    “可你哥哥是个极有主见之人,为了你能登基为帝,他处死了大皇子唐不器和二皇子唐不语!”

    “三皇子唐不悔随他母妃德妃娘娘去了上石寨……你哥他不当皇帝,这皇帝就只能是你来当,娘也希望你能成为大辰皇帝!”

    唐不归愕然抬头,“为何?”

    “你成了大辰皇帝,你哥……才能无忧无虑!”

    是夜,许小闲无眠,他在想方设法的要找回土豆的惨重损失。

    是夜,唐不归也无眠。

    他忽然觉得这似乎不是一场梦,忽然觉得哥哥的笑容里并没有先生所说的那种奸诈狡猾。

    只是哥哥为什么想要回凉浥县那地方呢?

    那地方又有什么好的?

    母后希望自己善待哥哥,能够将哥哥留在朝中……若是自己真当了皇帝,那就封他个一品宰辅如何?

    且再看看。

    看看接下来哥哥是不是真如母后说的那般真心实意的想要扶持自己登基为帝。

第八百七十三章 温暖

    这是唐不归回到长安住在了朝阳宫的第一个晚上。

    朝阳宫是后宫最大的一座宫殿,它历来便是皇帝的寝宫,许小闲将唐不归安排在朝阳宫里,其中的意味自然明显。

    侍候在朝阳宫里的也是曾经唐无妄身边的老太监严小花严公公。

    这老狐狸在得到五皇子唐不归将住在朝阳宫的那一瞬间就明白了许小闲的心意——

    摄政王,当真不会登基为帝!

    他真的要扶持这位质子成为大辰的皇帝!

    严公公自然表示出了对唐不归足够的敬意,甚至在许多的礼节上,他都是禀以皇上而待之。

    比如唐不归并没有睡在朝阳宫的西殿,而是睡在了正殿里的那张龙床之上。

    这是唐不归住在朝阳宫的第一夜,严公公亲自侍候在了那扇大门前。

    时已丑时,偌大的皇宫万籁俱寂,严公公手持拂尘正在打盹,却没料身后的那扇门嘎吱一声开了,他吓得一激灵,顿时睡意全无,转身看去,便见唐不归穿着一身白色睡衣正站在他的身后。

    “殿下……”

    严小花连忙躬身一礼,唐不归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许是有些认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遂起身……公公可否陪我小坐?”

    严小花连忙回道:“殿下,老奴……老奴这便去掌灯。”

    是夜,唐不归和严小花在朝阳宫的凉亭中聊了一宿直到天明。

    从严小花的嘴里,他又一次印证了许小闲的过往,也再一次知道了许小闲这个人果真是与众不同。

    “两年前,老奴随先帝去过一次凉浥县。”

    “因为先帝对他的好奇,故而老奴便在凉浥县收集了许多关于摄政王的消息。”

    “若要说过往之苦……摄政王在凉浥县生活的那十余年其实也是极苦的。家有恶奴欺主,科考又遇不公……当然那不公而今想来便是先帝对他心性的考验……只是他经受住了考验,他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因此而沉沦。”

    “他虽然过往的日子难见天空之晴朗,可他依旧充满了阳光……这些非老奴因他摄政王的身份而口是心非,这些都是事实。”

    “若是真要说起他的缺点,老奴想,大致就是一个懒字。”

    严小花抬眼看向了唐不归,语重心长的又道:“他不爱江山却爱美人,凉浥县的季月儿便是他的第一个未婚妻,他成了大辰的摄政王却依旧对他的未婚妻初心不变。”

    “另外……三公主和他之间也有一段孽缘,哎……终究是造化弄人,这件事还得他自己去解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叫云衣容的姑娘,当年他成为了大辰摄政王,可是在这长安城里满贴告示意图找到那姑娘,可结果那姑娘却渺无音讯……老奴想,他的心里并未曾将那姑娘放下。”

    “老奴今儿个还听说从景国平阳城也跟来了一位姑娘,暗衣卫大统领边照说那姑娘是蛮国的公主,”

    严小花咧嘴一笑摇了摇头,“所以摄政王这个人,他命犯桃花!”

    “而殿下您,老奴斗胆说一句,当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朝政,在摄政王要跑之前,将大辰的一切理顺。”

    唐不归微微一惊,问道:“他要跑?”

    “以老奴对他的了解,为了他的那些女人们,他真可能会跑的。”

    “其实他当年打入长安之后,若不是先帝的遗言,若不是皇后娘娘的挽留,他摄政王都不会当。”

    “他啊……”

    严小花抬头看向了东方。

    东方天际泛起了鱼肚白。

    新的一天又来临了。

    “他那时候就想跑了,若真跑了,到现在,他和季月儿的孩子都快两岁了!”

    ……

    虽然经历了长途跋涉,虽然昨儿晚一宿未眠,但今儿个唐不归的气色却很不错。

    他早已听过了许小闲的故事,昨儿又听母后讲述了一番,昨晚再听严小花讲述了一番。

    几相印证,他知道老师对许小闲的看法是错误的。

    这个亲哥哥,他真的是在想方设法的扶持自己登基为帝。

    在接下来的数日中,许小闲带着他和朝中的所有大臣们见了个面,算是未来国君和他的臣子的一番认识,当然里面还有许小闲的另一番深意——

    他这是在告诉所有人,皇帝,肯定是唐不归来当的!

    你们这些老家伙可得提前抱好了大腿,接下来就跟着唐不归混!

    另外……少爷我要跑路了,你们谁也别拦着我!

    总之,朝野上下在数日之后尽皆知晓大辰皇位的继任者是谁,因为大辰摄政王许小闲在唐不归的面前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而唐不归在这些大臣的面前也表现的足够的谦逊。

    这倒不是许小闲教他的。

    而是他在这些日子里深深的明白了一件事——

    自己归来不易!

    许小闲选出的这些大臣,一个个真有几分本事。

    按照许小闲的说法,这些人便是栋梁之材,只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老了,但现在的大辰还需要他们来撑着。

    接下来便是钦天监择出新皇登基的日子,然后……由你来开恩科取仕,逐渐完成新老官员的更替。

    他之心,当真苍天可鉴!

    对此,唐不归心领神会,并感觉到了这个亲哥哥传递给他的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他的心扉也渐渐打开,脸上的笑意便愈发的多了起来。

    转眼十日过去。

    又一个夕阳西下的日子,唐不归在向古率领的禁军的保护下,他带着严公公去了云水别苑。

    当他兴冲冲踏入那扇门,绕过了那照壁,便听见了许小闲的吆喝声:

    “来福,准备好一应行李……少爷我听说那地方冬天能冷死人,棉衣多带一些!”

    “还有,也不知道那地方的土匪有多少下山从良,将积云山下的那些战士们统统叫回来,他们随本少爷同行!”

    “好咧,少爷,只是这一走恐怕得好几个月,大少奶奶和稚芯年节之前也就到了,她们怎么办?”

    “……明儿个少爷我进宫一趟,请娘到时候陪着她们。”

    “少爷,咱们跑淄州那地方去干啥?”

    “嘿嘿,咱们去将你的三少奶奶给找回来!”

    “……少爷您啥时候又添了个少奶奶?”

    “别废话,到了淄州你就知道了。”

    唐不归走了过去,许小闲抬眼,两人相视一笑,“请坐!”

    “哥,你这是……?”

    “哥去把你的嫂子们找齐活了,”

    许小闲就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的轻松,他给唐不归斟了一杯茶,“你的嫂子有点多,到时候你可得给一道旨意,将你的那些嫂子们全部册封为一品诰命,如何?”

    “当为兄长所愿!”

    “明日登基大典,你可准备好了?”

    “嗯,明日登基大典之上,你既然要辞去摄政王之职……我思来想去,便封你个一品宰辅,在三位宰相之上,你我兄弟二人共治这大辰江山!”

    许小闲整个人顿时就不好了。

    “可别搞,哥要回凉浥县种田!”

第八百七十四章 没钱免谈

    时大辰十九年九月十九。

    这是在大辰历史中的一个尤为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由摄政王许小闲从景国迎回来的五皇子唐不归将登基为帝成为大辰新的主人。

    这意味着悬了近一年的皇位将再次有人坐上去,也意味着一个新的篇章的开启。

    大辰的文武百官们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有着诸多看法,有人认为许小闲果真大公无私,将大辰的权柄交还到了唐氏的手里。

    也有人对此保持沉默,暗自里在观望,认为许小闲在大辰的影响实在太大,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甚至于军队,他虽然将要在这登基大典上辞去摄政王之职,可他的号召力却依旧远远高于才回国不久的新皇。

    若是许小闲想要暗地里做些什么……新皇在这短时间内仿若无根之萍,朝中会不会再发生什么动荡?

    新皇会不会猜忌于他?

    新皇会不会推翻他曾经所定下的那些国策?

    若是新皇如此这般的做了,或者说新皇与他虚与委蛇,用数年的时间来消除许小闲对庙堂的影响,那么曾经被许小闲提拔起来的这些官员们的日子恐怕就不会太好过。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历史上的必然。

    因为天子要掌权,因为天子要建立自己的威望,要让自己的政令得以顺利实施那就必然用他自己提拔起来的官员。

    至于其它……能够落个全身而退已是最好的结局,一个不好抄家灭族也极有可能。

    抱着这样想法的官员很多。

    但廖仲云等老臣现在却并没有这样去想。

    因为关于这件事,许小闲在出国之前,在回国之后,都和他们有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

    他们知道许小闲是诚心要扶持唐不归登基为帝。

    他们也知道许小闲在辅佐唐不归一段时间之后会归隐于凉浥县。

    甚至他们还知道唐不归就是许小闲的亲兄弟。

    只是他们依旧有些遗憾,遗憾于如此有大本事的正儿八经的大皇子,他却偏偏没有为大辰开创一番盛世景象的理想。

    “这些日子老夫倒是也想明白了,”

    天光未开,廖仲云等已经来到了宫里,此刻他和右相姜上游,御吏台童安若等几个老臣正围坐在茶台前等着这场大朝会的到来。

    他为童安若等人斟了一杯茶,又道:“他虽然姓许,但实则姓唐。这些日子他带着五皇子熟悉了宫中的所有衙门,昨儿个五皇子也在御书房召见了我等……”

    “从这短短时日看来,五皇子虽然才十五岁,但性子颇为稳重,对摄政王也愈发的亲近。所以五皇子说他登基为帝之后,并不会放任许小闲离去。”

    “当然,大辰有了皇帝,自然这摄政王就没必要再存在,故而五皇子才说他登基之后,会任命许小闲为大辰一品宰辅……历朝历代并没有这么个官职,这是五皇子特意为他而设立,其意虽然五皇子并没有明讲,但我等理应清楚。”

    “这说明五皇子是知道他的大本事的,这也说明往后的一段时间大辰的国策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是好事,这也说明五皇子有容人之肚量,有用人之眼光。”

    “诚如许小闲说言,今日大朝会登基大典之后,我等……也将如以往那般为大辰用心、用力,用命!”

    “接下来有几件大事。”

    “秋闱即将举行,而新皇登基,开恩科是必须的,通过秋闱和恩科两场取仕来解决而今大辰官员不足之问题。”

    “另外土豆这东西,户部和工部得通力合作,一来要确定土豆下一批耕种之地,二来……摄政王提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得快速推进,正好农闲时候,就按照他所说的以工代赈之法去进行。”

    姜上游点了点头,“这件事户部和工部已在着手安排,户部侍郎姜之涯已经带着三万余斤土豆前往歙州府,准备种在淄州地界。”

    顿了顿,姜上游俯过了身子,低声问了一句:“你们可还记得去岁时候摄政王拿出的另一神物?”

    “玉米?”

    “对!正是玉米!”

    姜上游一缕短须,笑道:“听说今秋他种在凉浥县的玉米又获丰收,亩产……千斤!”

    “这听起来虽然远没土豆的产量大,但这东西却有一个好处,它们可以兼种!”

    “他在凉浥县就是这么干的!一亩地的产出就比单一的土豆或者玉米高上了数百斤!”

    廖仲云眼睛顿时一亮,“那得让他将玉米的种子也贡献出来!”

    就在这时,许小闲抬步走入了廖仲云的官署,他恰好听见了这句话!

    “你们……长得不美却想得太美!”

    许小闲走到了茶台前,一屁股坐了下去,恶狠狠的瞪了廖仲云等人一眼,“要玉米种子可以,一斤种子一两银子!户部给我银子,我给你们种子!”

    廖仲云那张脸顿时更加的黑了。

    “你是大辰摄政王,这是为了大辰的数千万百姓之生计!”

    “少爷我马上就不是摄政王了!少爷我就是凉浥县一小地主!别和我谈百姓生计!”

    “可你是大辰的一品宰辅!”

    “……我不当!我就想当个凉浥县的小地主!你们休想打少爷我那玉米的主意!不给银子免谈!”

    “可现在国家到处都要用银子,没多的银子给你啊!”

    “那我不管,少爷我在凉浥县有许多田地,玉米先那样种着,你们接下来就努力发展商业,等国库充盈了再和少爷我买那玉米的种子!”

    “你……!”

    廖仲云指着许小闲,他顿时急红了眼,就连胡须都在颤抖,他就不明白这小子怎么就钻到了钱眼里了,这可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你无偿的捐献出来,整个大辰的人都会感谢你的啊!

    童安若顿时笑了起来,觉得这时候的许小闲才是他本性的表现。

    “时辰将到,走吧,去宣政大殿……至于少爷言之那玉米之事,等大朝会结束之后再议。”

    “此事不议!”

    许小闲起身,言语坚定:“少爷本指望土豆发财,现在土豆没了希望,少爷就指望这玉米能够赚点银子回来!”

    他忽视了廖仲云和姜上游那杀人的眼光,他骄傲的扬起了脖子,背负着双手向外走去,又道:“少爷我的家大啊!”

    “要养活那么大的一家子人就需要业大……少爷我也不容易啊,你们就别打我的那点东西的主意了,还是那句话,没钱,免谈!”

第八百七十五章

    大辰十九年九月十九,辰时。

    在宣政大殿中,唐不归在钦天监的主持之下,文武大辰的见证之下,在许小闲的一番言辞恳切的邀请之下,正式登基为帝。

    同时,许小闲辞去了摄政王之职,言说理应将大辰的所有权力交还给新帝。

    对此,唐不归倒是同意,于是他下了一道旨意免去了许小闲摄政王这一职位,却同时在那道圣旨中拜许小闲为大辰之一品宰辅。

    于是宣政大殿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一场闹剧——

    新皇的第一道圣旨居然被许小闲给拒绝了!

    他不想当这一品宰辅!

    他要回凉浥县去种田!

    就在群臣那震惊的视线中,许小闲向唐不归躬身一礼:

    “臣本布衣,躬耕于凉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臣接殿下归国,继承大辰大统。”

    “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二月离京,六月入景。”

    “幸臣不辱使命,今殿下归来登基为帝,臣不甚欢喜。然臣今当远离,望皇上如臣所愿,臣涕零而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是许小闲发至内心所言,其言辞之恳切,令所有的大臣无不动容——

    瞧瞧!

    什么叫高风亮节?

    什么叫虚怀若谷?

    什么叫视功名如粪土?

    这才是真正的雅士啊!

    他本依旧可以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可偏偏却将已经送到了手里的荣华富贵给推了出去!

    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够如许小闲这般深明大义?

    他这是担心他在朝中成为了权臣,影响到新皇的威严,他宁可去那偏僻的凉浥县也不愿意留在这繁华京都……我等以往对许小闲还有诸多非议,本以为他接五皇子归国是在作秀,本以为他依旧会掌握大辰实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却没料到他真有那拳拳之心,他真的是为了大辰的帝位后继有人!

    许多的大臣垂首,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汗颜。

    唯有廖仲云等几个老臣一眼就看破了许小闲的那点小心思——

    “臣有话说!”

    廖仲云上前一步,向唐不归躬身一礼,唐不归顿时心喜,“廖相请讲!”

    “老臣以为,而今大辰之国策皆为许小闲曾经所拟定,皇上初登大宝也需要有人辅佐那么三五年,这辅佐之人当以许小闲为最佳,因为这涉及到那些国策的延续。”

    “故而,”

    廖仲云看向了许小闲,许小闲也看向了他。

    廖仲云眼里满是诚恳,许小闲的脸漆黑如墨。

    “故而老臣觉得皇上的这道旨意简直有若甘露,许小闲成为大辰一品宰辅,这是大辰百姓之幸,也是皇上之福!”

    “许小闲仅弱冠之年,他有着充足的精力也有有目共睹之本事协助皇上处理国家之事,若是皇上放任他离开……老臣以为那才是大辰之大不幸。”

    “老臣赞同皇上册封许小闲为一品宰辅,诸位……”

    廖仲云瞅了许小闲一眼,他转身望向了所有的大臣,他双臂一挥,大声又道:“诸位,对许小闲就任一品宰辅可有意见?”

    “臣等,无意见!”

    宣政大殿里一声山呼,许小闲顿时觉得生无可恋。

    “皇上,”

    “朕在这里再宣布一件事,”

    唐不归打断了许小闲的话,他从那龙椅上站了起来,向前走了两步,“诸位,许小闲他不仅仅是朕的宰辅,他是朕的哥哥!朕的亲哥哥!”

    随着唐不归这话一出,宣政大殿陡然寂静无声,所有的大臣都骇然的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看向了唐不归。

    廖仲云等人知道这个秘密,此刻却同样惊讶,他们没有料到唐不归将这秘密给说了出来。

    “母后说,这大辰的江山本应该他来坐,朕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朕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朕在景国的那十余年时间虽然也有学习,但在治国理政等各个方面,朕远不如皇兄。”

    “可皇兄却坚定的拒绝登基为帝,以至于这皇位只有朕来坐。可朕也就只能坐坐,许多的问题依旧得依靠皇兄来出谋划策。”

    “这是朕的肺腑之言,故而朕比谁都希望皇兄能够留下,当然,朕也会勤勉学习,从皇兄的身上学会做人治国的经验。”

    “所以,皇兄啊!”

    唐不归向许小闲躬身一礼:“你若不当这宰辅,我就不当这皇帝。你若是要去凉浥县种田,我便离京去四方云游。”

    “当然,我知道你要急着去找那些嫂子,这我肯定赞同,但你找到嫂子之后却定要回来,不然……我也撂担子不干,急的人是母后,我想你也不愿母后因此而生气的吧?”

    许小闲顿时看向了唐不归,这原本八棍子打不出个闷屁的弟弟,此刻居然巧舌如簧搞出了这么一出戏来!

    是谁教坏了他?

    一定是廖黑脸!

    现在唐不归用不当皇帝来威胁他,还将母后牵扯了进来,这就涉及到了孝道,许小闲还能说什么呢?

    “……哎……”

    “臣便受命!”

    唐不归大喜,廖仲云等人顿时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却不料许小闲又道:

    “三年!臣辅佐皇上三年!”

    “另外,明儿个臣就得暂时离开京都去一趟淄州,咱们君臣得约法三章……这事儿咱们呆会私下里讨论,皇上还有许多大事要办,就不要在臣的身上浪费这宝贵的时间。”

    ……

    ……

    大辰有了皇帝。

    大辰还有了一位宰辅。

    大辰的文武百官乃至于知道了这消息的长安百姓自然高兴,但在长安书院任教的范成才却弄不明白了——

    唐不归回国之后仅仅是第二天来长安书院看了看他,而后再也没有来过。

    他当皇帝这么大一件事居然没有和他商量!

    许小闲要辞官而去这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唐不归正好可以借此清理朝中忠于许小闲的余孽,他却偏偏将许小闲给千方百计的留了下来,还给许小闲弄了一个一品宰辅……

    这是为什么?

    “你教了他十年,不足许小闲教他十天!”

    云品文起身,仰头望着天边的夕阳,“这也不怪你,谁能想到许小闲并不是许云楼的儿子……他和唐不归居然是兄弟,亲兄弟,有点乱啊!”

    “走吧,这长安不能呆了。老夫想,今儿大朝会之事传出,南宫府的人也会离开大辰,而诸葛世家的人恐怕也会缩回去。”

    “这长安……当真会天下长安啊!”

    范成才拱手一礼:

    “恩师,听说许小闲明日又要离京,若是杀了他……?”

    “杀什么杀?拿什么去杀?这是天命,老夫也想看看他如何给这大辰铸就一道魂。”

    “老夫还想看看三年之后他会不会真回了凉浥县……咱们去凉浥县!”

    “等他三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469/ 第一时间欣赏一品宰辅最新章节! 作者:堵上西楼所写的《一品宰辅》为转载作品,一品宰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一品宰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一品宰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一品宰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品宰辅介绍:
穿越到大辰皇朝的许小闲,他的理想就是赚点银子买点田。可这世界的农商业太落后,于是,职业病发作的他在这异世界展开了扶贫。一粒玉米,四颗土豆,他改变了大辰的农业结构。一田两种、一树开三花、水培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母猪配种、如何养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没有料到扶贫工作有如此远大的前景,不知不觉之间,他居然一路青云,混成了大辰皇朝的一品宰辅。一品宰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品宰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一品宰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