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君与臣?
也许曾瑾菡的直觉太准了,接下来几天的张正书,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一面来。
尽管张正书表面很平静,但曾瑾菡却觉得,他并不平静。
好像张正书的心里,有一座火山就要爆发出来一样。
李师师也察觉到了张正书的不妥,非常担忧地问道:“姊姊,郎君是怎么了?”
“估摸是……遇到麻烦了。”
李师师也很是担忧,但她并不能给张正书什么帮助,只能干着急。
“我想……可能是官家与郎君,有了什么冲突罢?”曾瑾菡猜得很准,除了赵煦,没有人能给张正书带来这么大的不安。
曾瑾菡觉得很不对劲了,和李师师一起进入了书房之中,和张正书面对面而坐。
“郎君,你是遇到什么棘手的事了吗?”
也许是内心防线的崩塌,张正书显出深深的疲惫态来:“你们……算了,还是让你们知道吧,赵煦那小子,还是开始下手了。”
“下手了?甚么意思?”
曾瑾菡也是转了半天,才想起赵煦是谁,这可是当今的皇帝啊!
“其他州城的技校,只要是先生都被抓了,图书馆也被封了。”张正书脸上愤恨的神情闪过,“他就是想把一切掌控在手中!我想,只要他开始动李县技校,那么,我们也该是一样的!”
曾瑾菡大吃一惊:“这不是官家的旨意罢,可能……可能是宰相他们胡作非为?”
“没有圣旨,没有枢密院的兵符,谁能短时间内召集兵马查封技校、图书馆?”张正书冷冷地说道,“好在我几年来,都把高端人才都转移了出去,不然的话,早就遭到毒手了!”
“这可如何是好?”李师师也急了,她的政治敏感更高一点,大约也猜到了赵煦下一步的动作。不外乎就是套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然后抄家流放。只要失去了资金的来源,张正书的科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接下来,只能壮士断腕了。再过两日,消息应该就传到汴京城了。你们……今晚就收拾好,明日我安排人送你们出城。”张正书也是很不舍,“此间怕是呆不住了,要走就赶快走!”
“那郎君你呢?”两女异口同声地问道。
“我会跟上你们的。”张正书笑道,“放心,我很爱惜自己的生命,不会做傻事的。只不过在汴京城里,我还有一些事要做。”
曾瑾菡和李师师摇了摇头说道:“我们留下来陪你!”
“不成,你们留下来,那我的计划就全打乱了。听话,此去漂洋过海,到流求那里,已经有我们的新家了。我们在流求那,重头再来!”张正书安抚她们说道,好在这事太过危急,曾瑾菡和李师师都知道,半刻耽误不得,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房。
张正书在书房里静坐了好一会,心中却是起伏不定。
今年是元符八年,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到宋朝八个年头了。这八年时间里,他留下了很多东西,包括一手创办了大宋的科学体系,建立了银行。也曾经带兵打过仗,在朝堂上硬怼过那些不知所谓的文官。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像张正书这么过,也算是精彩至极了。
很多东西,都是源自张正书兴起的。比如竞赛性蹴鞠,比如草地捶丸,比如休闲会所,比如舞台剧,比如各式各样的“新奇”乐器,比如改变了百姓时间观念的钟表……但现在,张正书要离开了,离开大宋,前往海外。
那是一个未知的未来,也充满了冒险。原本,张正书也不想这样的,可惜天不遂人愿啊!
“也许只有大宋痛过一次,才明白吧。”
张正书苦笑了几声,呆呆地看着桌案上的地球仪。
“看来,接下来我的征程,就是广袤的海洋了。”
说不出的落寞,张正书再看看这书架上,摞着一叠叠曾经出过的报纸,还有实体小说,以及他“抄写”下来的著作。也许,这就是他留在大宋的种子吧。开启民智方面,张正书做得很不错。技校每到一处州府,都选择落在村落间,免费教育了不少学童。也让他的主张,传了下来。至于什么时候生根发芽,那就说不定了。
表面上风平浪静的汴梁城,不知道为何,总是有些压抑。
随着张家的作坊陆续开工了,市场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水平。虽然物价还是居高,但已经有了下降的趋势。按照这个态势,市场很快就恢复过来了。事实证明,只要当权者不乱搞,市场是不会乱的。
只不过,汴梁城的气氛很怪异。
最怪异的,就是以往还算人声鼎沸的“京华报社”,如今已经门可罗雀了。
没办法,停刊整顿之下,报社连秀才们都遣回家了。这都没事做,来报社也没用。更奇怪的是,为何这大门是紧闭着的?
“你说奇怪了,为什么现在都还没开门?”
“难道他们都要睡到日上三竿吗?”
“瞧,出来了。”
……
说话的,是皇城司的亲事官们,都在一旁监视着张正书呢。
而此刻张正书的盟友王庆,也就是前勾当皇城司公事,已经正式成了一名皇家军校的先生,专门负责授课如何收集敌人情报。这也算是张正书给他谋划的出路,他也不用在皇城司待上一辈子了。
只见张正书独自一人出门,轻轻巧巧地走在了汴梁城的大街上。皇城司的亲事官们不敢懈怠,派人跟梢了上去。
结果,跟了一天都没什么事。张正书就是去茶馆喝茶,听博君人说书,末了又在酒楼吃了一段饭,这才回京华报社。
一连几日过去,这生活美得皇城司亲事官都羡慕嫉妒恨了。
“这小子,好生会享受!”
“就是,除了没出入菁楼之外,甚么地方好玩,他都去遍了!”
“咦,等会,他好像往汴河去了,赶紧跟上去!”
“人呢?怎么不见了?”
“坏事了!”
……
张正书也是无奈,从一艘“飞蛟船”里出来说道:“我在这呢,找什么?对了,我这有份密信,你们替我交给官家。”
这些皇城司亲事官们面面相觑,最后也不敢私藏,层层上报了。
也许是吃错了药,赵煦居然微服而来了。
待得赵煦登上“飞蛟船”,诸多带御器械把整艘“飞蛟船”都占了。
彭元量跟着赵煦,进入了船舱。
张正书在这里,已经焚香煮茶,静候赵煦的到来。
君与臣面对面屈膝而坐,好似古礼一样。
完本感言
这本书到这里就完结了,新书也开了一段时间,叫《养生小餐厅》。这本书的结局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我觉得吧,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了。毕竟在儒家主导的社会中,基本就没有工匠的位置,当朝统治者也不会重视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儒家也永远不会提高工匠的待遇的。所以,猪脚和古代的治国理念分歧是无法避免的。除非猪脚随波逐流,成为掩埋在历史尘埃的一份子,不然的话,只要猪脚想去改变,那么他一定会走出这一步。
这是理念之争,也是最不可调和的。不可调和之下,猪脚又不想破坏宋朝的安逸,挑起战争做一个千古罪人,那就只能另起炉灶了。后面其实还能写,甚至会有人觉得,这后面才是最精彩的部分,看看架空的“明”朝是怎么用科技吊打宋朝的。科学技术,是怎么碾压儒家的。但这就涉及了治国理念方面的问题,比较敏感,要是猪脚,定然会选择一条符合“明”朝社会的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因为他本身就是从这个环境教育出来的,甚至会把老马的主义提前几个世纪给面世了。
反正吧,最符合实情的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看书请轻喷,这是我推论出来最好的结果了。当然了,宋明之间肯定会有纷争,甚至局部战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同根同源,也是如此。中国人对自己人下起手来,那是再黑不过,但打歪果仁就差了那么点意思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算是番外篇了,我是没有精力再续上这番外了,因为其实我这本书写完停笔都差不多半年了吧,更新得慢而已。
说起来,这本书命途挺多舛的,也是我自己没做好市场调查。你说其他类型的,加个辅助系统,那似乎还挺受欢迎;但历史不一样,它有点严谨,且爱看历史的,大多有一定年纪了,不太相信这种“高科技”开挂手段。所以,这本书即便再用心写,成绩也定性了,没办法。再加上电脑端给保护性屏蔽了一段时间,最精彩最高朝的部分给掩埋了,那也是命途不济,确实是我们有些同行不太注意这个尺度问题,忒大了,啥都敢写。网络不是法外之地,UU小说的东西是要对读者负责的。我也知道读我书的,也有学生,所以我一直在故事里穿插爱国、正直、善良等等品质,就是不敢教坏学生们,他们才是祖国的未来。
说回这本书,我还没有习惯有一本不完本的书,好歹也给个结局,还不是粗制滥造的那种结局,除非我是真的因为客观原因写不了,比如封禁之类的。我的新书其实已经连载好几个月了,也上架养得挺肥的了,也算是种田文,不过是都市的——《养生小餐厅》,大家可以去看看,写都市主要是不费脑子,多出彩我不敢保证,但应该里面的事情挺新鲜的,跟别人的都不太一样。当然,这市场反馈可能不太好。大家愿意看就看吧。
最近,因为免费正版小说app的兴起,其实付费阅读的读者是在流失的。也是,免费的东西对现在的中国人还是挺诱惑的,毕竟我对这市场经济也了解一点,知道现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不太好,大家伙的钱包也紧着,有免费的大家都看免费去了。于是,订阅什么的啊,对于我这种不入流的,靠兴趣爱好写给自己看的码字狗来说,打击很大,真的。
各位书友,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也不瞒着你们。收入是锐减,已经没多少写书的动力了,我就写完手头上这本《养生小餐厅》,就再观察观察吧,或者不再写书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其实我吧,算是干什么什么不成的人,工作不怎么样,写作也不怎样。我这人呢,说白了有点不求上进,喜欢眼下的生活。因为写书什么的,对比同龄人去大城市打拼,我的收入其实是很低的。当然了,跟同城同龄人比,我也还算中游那种,单位发展也还可以,也是从事文化行业的。算是媒体吧,跑跑新闻、写写稿子、应付两篇杂志稿之类的,清闲空闲但钱不多。我也到奔三年纪了,该为以后着想了,可能会转行,然后暂时搁浅写书。未来的话,看看经济气候怎么样,创业还是找个来钱多的工作做着,哪怕自己不喜欢。我算是活明白了,这年头啊,有钱才真是大爷。
但这整个经济环境不好,未来的事谁都说不定。我家境不算富裕那种,压力还是挺大的。也过了该任性的年纪了,收收心好好赚钱,好好琢磨一下未来的日子怎么过。你说吧,要是写书能养活我自己,我肯定会干下去,这行多欢乐啊,分享故事,还顺带告诉你我是怎么看这事的。
但正如同某相声演员说的,这说相声门槛低,但入门是进了门之后在山上,要慢慢往上爬,有些人学了七八年了,才告诉他不是说相声的料。有的更惨,现在都没告诉他。写书其实也一样的,能红那是三分实力六分运气和一分贵人扶持,我实力其实不济,我也知道,也不太奢望能大红大紫的,所以看情况吧,要是以后还有时间,我继续写。但要是没时间了,我就不写了。
唠唠叨叨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一句话,书友们,你们都是我的衣食父母,多谢你们一路以来的支持,我端起粥碗来不忘你们的好。新书《养生小餐厅》你们爱看就支持,不爱看就看别的,阅文嘛别的不多,书多。我自己也知道,有时候就爱唠叨唠叨一些和情节无关的事,我觉得那个比故事本身有趣多了。所以写得不好,你们大家破费了。有时候真不是我水,我是真的喜欢那些东西,我才想分享给你们的。
江湖路远,我们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