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何来可靠的联盟!
刘禅笑道:“哦?不知是那三件事?”
黄强拱手道:“这第一件事,乃是孙权在秣陵大兴土木,似乎准备从京口搬到秣陵去。”
诸葛亮道:“秣陵地势险要,的确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早年间主公也曾劝过孙权移居。这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黄强眼睛一转道:“虽然如此,但小的却听到了另一个消息。听人说孙权是因为有人说‘秣陵有帝王之气’这才下定决心移居秣陵的。”
“哦?有这等事?”
诸葛亮的神色为之一变。
黄强正色道:“小的本以为这也是空穴来风,但后来得知孙权有意将秣陵改名为‘建业’,这恐怕就可以印证之前所言了。”
建业,顾名思义,即建立丰功伟业。
孙权将居住的地方取这个名字,其争霸之心,自然是谁也看得出来的了。
“看来少主所要防备孙权,并不是没有道理。”
“果然印证了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结盟这种事,还真不能当真!”
诸葛亮不禁在心里暗暗思索,并没有说话。
刘禅却道:“这件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孙权若无争霸之心,当年赤壁直接投降不就成了。只不过他要想当皇帝,还得问问我们姓刘的答应不!”
“少主说的是。”黄强也不多说什么,只拱手称是。
诸葛亮也不由得心想:“以少主这天纵英姿,就算孙权有心,想来也只是一场空想罢了!”
“那么这第二件事是什么?”刘禅继续问道。
黄强道:“这第二件事,乃是关于少主的。”
“嗯?关于我?我有什么事和江东有关?”
刘禅不禁一阵纳闷的望着黄强,提醒着他继续说下去。
黄强拱手道“少主可还记得半年前离去的孙夫人?”
“哦!原来他说的是这件事。不过这孙夫人和我可没什么关系。也罢,听听她怎么了吧。”
刘禅心里想着,然后道:“孙阿娘想我了吗?”
黄强道:“我等因为是潜入江东,不敢前去面见孙夫人,所以不知孙夫人是否思念少主。不过……”
忽然,黄强的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像是想到什么不好说出口的话。
“你这人说话怎么吞吞吐吐的,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了。”
刘禅看着眼前的络腮胡子大汉,不禁一阵无语。
黄强道:“少主有所不知,孙夫人自回到江东之后,不知是怎么回事,日日茶饭不思,如今形容憔悴,恐时日无多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
刘禅一脸的惊讶。
他虽然对这个所谓的‘孙夫人’印象不深,但是他却深深的记得他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个不输张飞、赵云的‘女中豪杰’。
就凭她的那个身体和性子,怎么可能会茶饭不思、形容憔悴!
“难道她真的对我如此疼爱?思念我成疾?”
“可是看她当时扔我的场景,也不像是十分疼爱的样子啊!”
“难道他是因为思念我的‘便宜老爹’?”
“肯定是这样,女人只有想男人,才会是这个状态!”
“我靠!我这‘便宜老爹’的人格魅力这么强?竟然能如此俘获一个女人的心!”
“真是我辈楷模啊!”
想到这里,刘禅的心里不禁一时间冒出了“羡慕”、“嫉妒”、“恨”这三种异样的感觉。
这同性相斥,互相嫉妒、吃醋,倒也不奇怪。
但作为儿子,和“父亲”争风吃醋,却还是头一遭。
虽然他和刘备,已经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父子。
“少主?”
见刘禅半天不说话,黄强这才出声提醒他。
“嗯,这个我知道了。第三件是什么?你继续说。”刘禅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道。
黄强正色道:“这第三件事,正是我这次回来所要禀报的重点。据我们探查,江东有一大将,似乎对荆州颇有觊觎。”
“嗯?”
“是谁?”
诸葛亮和刘禅同时一惊。
诸葛亮吃惊,是因为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江东竟然有人就开始打起了荆州的注意。
而刘禅也是同样,他以前一直以为,孙权对荆州动手,是因为刘备得了益州之后,才开始谋划的。
没想到现在就有人敌视‘刘备集团’了!
黄强道:“是吕蒙。”
诸葛亮闻言,心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说道:“吕蒙虽然勇猛,却并没有摇动江东的能力,此事应当不用特别担心。”
刘禅却对吕蒙这个名字太过熟悉。
他可是记得在历史上关羽就是死在吕蒙的手上,如今吕蒙如此早就开始觊觎荆州,看来历史上他能得胜,并不是偶然。
刘禅正色道:“先生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吕蒙,他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想必孙权手下,除了鲁肃,无人能出其右了!”
“哦?少主何出此言?”
诸葛亮却不以为然,他至少曾到过江东,见到过这个吕蒙。
在他看来,吕蒙除了是一介猛将,并没有周瑜、鲁肃之能,刘禅说的话,有些言过其实了。
然而不待刘禅说话,黄强便道:“军师,方才听少主一说,我才忽然想起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突然插话,他还是很有礼貌的先请示了一下诸葛亮。
诸葛亮眉头微皱,正色道:“黄校尉有话请讲。”
黄强道:“据说这吕蒙就是曾和鲁肃谈起过攻略荆州的策略,据说他们促膝长谈,吕蒙足足提出了五条让鲁肃佩服的计策。”
“这是真的?”诸葛亮脸色顿时一变。
在他的心目中,鲁肃可是出了名的好说话。
当年借荆州的事,可是鲁肃一手给促成的。
如今他怎么会和吕蒙谈起攻略荆州的事呢!
刘禅沉色道:“黄校尉的这句话,更说明了吕蒙这人不简单,而孙权更是不可靠!咱们可得提前做好谋划才是。”
诸葛亮询问道:“少主以为,咱们当如何谋划?”
他这时也不再想什么‘孙刘联盟’多么可靠,在这乱世之中,岂会真有可靠的联盟?
刘禅正色道:“训练水军,做好江防!只要孙权的水军敌不过我们,他们有再多的想法也是空想!”
第137章:孙权的三个优势
“那少主以为,要想敌过孙权的水军,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去训练?”
诸葛亮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开始了思考。
他这还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该如何防备孙权。
从他出山以来,就一直将孙权当作结盟拉拢,共同对抗曹操的盟友。
如今形势慢慢变化,就连孙权的手下,也早已对荆州虎视眈眈,他却也不能再一厢情愿了。
刘禅思索片刻,并没有回答诸葛亮的问题,而是转而问黄强道:“黄校尉此次从江东回来,可知孙权的水军有何长处?”
黄强闻言,不禁愣了一愣,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他沉思良久,这才向诸葛亮请示道:“军师,小的这不知该如何说。”
诸葛亮正色道:“你知道些什么,尽管说就是,尽量说得详细一点。”
“诶?他怎么一下子这副模样,难道还能有些难言之隐不成?”
刘禅见状,心里一阵纳闷。
黄强这才说道:“要小的看,江东的孙军,有三个优势是其所独有的。”
他望着刘禅和诸葛亮忽然顿了一顿,然后又道:“其一是人,江东百姓,大多天生所居之处与水相临,从小会水,这样一来,在水上作战,便有了先天的优势。这是咱们所不具有的。”
“的确,要不是因为北方人大多不会水,曹操当年赤壁也不会想出将战船连接起来的笨招了。”
“只要是涉及到兵种,那么当兵的人就很重要。比如骑兵,凉州人、匈奴人,他们天生就骑在马上,自然有极大的优势。而水军也是一样。”
“不过现在的情形却不一样了,荆州也是有水的地方,难道还不能找到像江东一样善水的百姓吗?”
想到这里,刘禅对黄强所说的江东第一个优势便不怎么在意了。
黄强又道:“其二是训练,江东水军,历经数十年的锻造,已有了一套完善且有效的训练方式,而我们却似乎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
“这一点倒也是,江东有无数擅长水战的名将,有着传承已久的训练方式。”
“而在荆州,似乎目前就只有关羽稍稍能在水战上有点作为。”
“但即便如此,他也只是半路出家,真正擅长的还是陆战。”
“他的水战能力,或许也只敢说比对岸的曹军强,但比上孙权手下那些老将,却也有些差距。”
“至于张飞、赵云等人,恐怕对于水战那更是一窍不通了。”
想到这里,刘禅不禁皱起了眉头,开始思索着将来需要应对的对策。
黄强又道:“而这第三点,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一次我从江东回来,曾看到过他们新造的大船,那船上几乎可以容纳三千的士兵。而咱们的战船,就是最大的,也不过只能容纳不到两千的士兵。”
说到这里,黄强忽然低下了头,他的回答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就需要诸葛亮和刘禅来说了。
而刘禅却并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他此时正在思考着黄强的话,一时间还没想到对策。
“孙权有这么牛的吗?一艘船竟然能装三千士兵。”
“这造船的技术,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超越的。”
“要是没有相应大小的船只,就算黄强前面所说的两样优势都被打平,但到了最后,依然会与孙权的水军有着巨大的差距。”
他忽然间想起了后世屈辱的历史,被坚船利炮敲开国门的痛苦,足足延续了上百年。
而造成那样结果的原因,正是因为武器的差距。
如今,他也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
诸葛亮忽然道:“对于刚才黄校尉所说的三点,少主可有什么想法?”
他说话的时候,心里其实已经想出了一些对策,不过他却并不急着说出来,还想听听得了神授天传的刘禅的意见。
到了这个时候,刘禅就算是想要闷着,却也是不能了。
他正色道:“方才黄校尉所言,这第一点我认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他江东有天生就生活在水边的百姓,咱们荆州又何尝没有?”
“这倒也是,只要有人,就不怕招不来!那第二点呢?”诸葛亮随声附和道。
刘禅皱眉道:“至于第二点,所谓的训练方式,虽说江东有擅长水战的名将,但我们也有关二叔以及天赐的洞庭湖以及长江水岸。只要能利用好洞庭湖这优越的地势,多加训练,就算真的比不过孙权的水军经验丰富,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洞庭湖就在南郡与长沙郡交界的地方,水域宽大,时常波涛汹涌,有如内陆之海洋,正是训练水军的绝佳场所。
而现在南郡以及长沙郡正是在“刘备集团”的控制之下,虽然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在长江上训练,但在洞庭湖上,却没有人能够管得到他们。
“少主说得也算有理。但这第三点呢?”
诸葛亮对于刘禅的这个说法也表示赞同,毕竟孙权的手下精通水战,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他们大多数是从孙坚开始,就已经无数次在水上与当时刘表的荆州水军交战了。
在战争的磨练下,他们当然更知道水战的危险之处,自然能够趋利避害,训练得当了!
而江东的水军,本来也不是独步于天下的。
至少刘表手上的荆州水军就不输于江东水军。
只不过如今的荆州,却不具备当初刘表的条件,他们只有自己创造条件。
然而好在如今两家联盟还没有破裂,他们还有时间去训练荆州水军。
刘禅这一次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深知武器上的差距并不是一时能够弥补得了的。
所以他叹息了一声,无奈道:“至于这第三点,我暂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却不知先生心中的想法如何?”
诸葛亮本以为刘禅会提出针对孙权所具有的第三个优势提出解决办法,却不料刘禅也没有什么办法。
他喃喃道:“听说关将军最近在造船,不如我们去看看关将军的船造得怎么样了。”
对于造船,诸葛亮也没有什么经验,只有去实地看了,才能因地施策。
第138章:诸葛亮心中沟壑
“哦?是吗?我怎么不知道?关二叔在哪里造船?”
刘禅一脸疑惑的望着诸葛亮,心里十分的奇怪,怎么这件事都没有告诉他。
他不禁心想:“难道造船的这件事,已经进行很久了?”
诸葛亮闻言,心中一惊,连忙解释道:“其实我也是才得知这个消息的,未来得及告知少主,还请少主勿怪。”
刘禅闻言,更是惊奇,心想:“难道关二叔是最近才开始造船的?这是怎么回事?”
他笑道:“我并没有怪责先生的意思,只是觉得奇怪,关二叔要造船,怎么我们都没有事先知道。”
诸葛亮闻言,暗暗奇怪,他微笑着提醒道:“之前不是少主说要让军中大将有自主权的吗?关将军执掌荆州水军,要想造船,他自然是可以决断的了。”
“呃……”
刘禅闻言,不禁一阵尴尬,心想:“倒也是,毕竟现在关羽对我的信服度还低得很,要想他什么事都告诉我,还有些不现实。更何况诸葛亮说得不错,这个建议好像还是我自己提出来的。现在说有问题,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他微笑道:“倒也是,这种事关二叔自然有权力决断。其实我的意思是关二叔怎么想起来造船的?难道他和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诸葛亮闻言,忽然一惊,心想:“对啊!云长怎么突然造起船来了,难道他得知了什么消息?可是黄强今天才回来的啊!难道云长嗅到了战争的气味?”
荀谌现在虽然忙,但是隔个几天还是会回公安城和诸葛亮商量些事情,只不过他唯独忘记了和诸葛亮说他让关羽造船的这件事。
诸葛亮也没有头绪,轻摇羽扇道:“或许是吧。不过等咱们见到关将军,不就一切都知道了?”
“也是。不过军师还没告诉我,咱们造船的地方在哪呢?”刘禅不再多想,提出了他比较关心的问题。
诸葛亮道:“就在离江岸不远的地方,等明天去了,少主就知道了。”
公安城本来只是原来刘备沿江驻扎的一个营地。
后来孙权答应将南郡之地全部借给刘备之后,他才在公安这个地方筑了城,而关羽水军的所在地,就在原来刘备沿江驻扎的营地旁。
关羽在哪里建了一个造船的场地,其所在的地方与刘禅常去的军营相隔也不过只有十余里地。
只不过刘禅一直以来,并没有关注过这些问题,所以也就不知道了。
听了诸葛亮的回答,他也不再多问。
而在他转身看向黄强,准备再问一件事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曲枫。
他又看向诸葛亮,正色道:“那么现在看来,曹操即将南下的这件事,咱们还要告诉孙权吗?”
以前考虑的是唇亡齿寒,孙权如今存在的意义还是有利于荆州的,所以想的是尽快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孙权。
但如今却不一样了,孙权对荆州既然是持有这种态度,那么适当的让他吃些亏,却也是没有问题的了。
诸葛亮沉思片刻,正色道:“以我看,告诉还是要告诉的,只是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须得把握一个合适的时机才是。”
“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
刘禅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是想既让孙权心里知道荆州对他的关心,却也不能让孙权占上便宜。
但是这样的时机,往往是最难把握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曹操究竟什么时候会出兵。
诸葛亮笑道:“少主有所不知,咱们派出了‘潜龙军’前往曹、孙两地刺探军情,虽说是少主首创,但自古以来,凡是对立两方,便有‘细作’存在,孙权也一定派有‘细作’藏在邺城,刺探着曹军动向。”
“哦?那如先生这般说,孙权岂不是也快知道了?”刘禅一脸的失望。
在他看来,如果孙权也派了人在曹军那里,那么恐怕想瞒他也瞒不住了。
诸葛亮道:“那倒也未必。那些细作虽然也是胆大心细之人,但却未必有咱们‘潜龙军’的神通。等他们知道,肯定也是在曹操大军集结完毕,准备出发的时候了。”
刘禅闻言,却并不能高兴起来,他问道:“那先生以为什么时候才是合适呢?”
现在他自己一点意见也没有,只想听诸葛亮心中的打算。
诸葛亮道:“两个月,两个月之后,就可以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孙权的人了。”
这一次,诸葛亮却是面对着黄强说的。
黄强闻言,有些懵懂的问道:“不知小的该将曹操将攻打孙权的消息透露给谁?”
“嗯……就透露给你说的那个吕蒙!”
诸葛亮顿一顿,一脸邪笑道:“他不是一心防范荆州吗?就让他知道荆州对江东的态度是怎样的!”
“忽悠麻痹,诸葛孔明果然心中有沟壑啊!”刘禅闻言,心里不禁感叹。
黄强也微笑着拱手回道:“小的明白了。”
这件突然闯进刘禅脑袋的事一下子解决了,他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
他看着黄强问道:“除了方才所说的那些,在江东,你还有什么发现吗?比如说孙权如何与那些世家大族相处的?再比如江东百姓的生活如何?”
此言一出,黄强登时一愣,诸葛亮也将目光转向了黄强。
黄强思索片刻,像是在搜索脑海里的记忆,他正色道:“回少主的话,在小的看来,江东的世家大族,与孙权虽说是和睦相处,却也有着无数的矛盾。”
“哦?此话怎讲?”刘禅一下子来了兴趣。
黄强道:“表面上的和谐,是因为曹操虎视眈眈,江东的世家大族为了保命,不得不妥协于孙权,而孙权也对他们委以重任,表示拉拢。”
他稍稍一顿,又道:“但实际上孙权不断的提拔寒士和底层将士,来侵蚀这些世家大族的权力,而世家大族为了反抗,也在加强他们自己的私兵。”
刘禅闻言,不禁眉头一皱,这和荆州现在的情况其实差不多,只是荆州的官兵,基本上都是刘备带出来的,与这些世家大族关系不大。(未完待续)
第139章:大胆的突破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江东的百姓夹在孙权和这些世家大族的中间,却是最为悲惨的。他们不是沦为了世家的附庸,便是成了孙权养兵的财源。”
黄强进一步引出了江东百姓的近况,却也让刘禅心里起不来什么波澜了。
这与荆州也是何其相似,只是刘禅看到那些公文的时候,只能发出无奈的感叹罢了。
然而诸葛亮心里却受到了震动。
他本来以为江东的情况,会比荆州要好许多,毕竟荆州是因为曹操来过之后,才暴露出来这些问题。
但他哪里知道,这样的问题,其实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了。
“看来少主之前提出的建议,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如今的世家大族,真的不能再放纵了!”
“只可惜还要再等几年,才能对他们动手!”
“难道少主正是想到了天下的世家大族都是这个样子,才会问这个问题?”
诸葛亮心里暗暗想着,对刘禅的期许又高了一些。
刘禅这时候才道:“如此看来,孙权所谓的三世基业,也并不是那么稳固……”
“嗯?”
诸葛亮不禁眉头一皱,心想:“少主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已在思考对付江东了吗?”
“嗯……其实这也并不是不该思考,毕竟要兴复汉室,怎么可能容孙权割据呢!”
“看来这件事,我也得细细思索一番了。”
在这个时候,诸葛亮才终于在他谋划天下的一盘大棋上摆上了江东的位置。
而且是一个准备抹去的位置。
黄强并没有见识过刘禅当初的神奇,他只不过听吕越说过。
曾经他还觉得吕越不过是夸大其词,但现在他却相信了。
他第一次见到一个六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而且还能让军中人人敬仰的诸葛亮如此信服。
“除此之外,黄校尉还有其他要说的吗?”刘禅这一次却没有跟黄强举例了。
黄强十分恭敬的弯腰拱手道:“回少主,小的已说完了。”
这一次,他是打心底里将刘禅当成了他真正的主公,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只是遵从吕越的命令。
刘禅心里暂时也没有想到什么要问的,他微笑道:“既然如此,黄校尉一路劳顿,就暂且先回去歇息吧。”
“是,小的告退。”黄强躬身一拜,后退几步,然后转身缓缓的走了出去。
等黄强走远,刘禅才回过头来,对诸葛亮说道:“先生,咱们之前说到哪里了?”
从黄强来,到黄强离开,还不到一个时辰,如今天色还早,刘禅还想继续和诸葛亮说一说。
“方才少主说能不能将**做成包,以投石机给投出去。”诸葛亮一下子想起了他们停下来之前的对话。
“那么先生以为,是不是可行呢?”刘禅试探性的问道。
投石机,作为已经在战场上使用过数百年的武器,其技术已经是相当的成熟,无论是攻城还是防守,都是必备的武器。
只不过把石头换成**,却还是诸葛亮不敢想象的。
诸葛亮沉思道:“其实少主的想法很好,但是有几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若能将那几个问题解决,或许少主的提议可以实施。”
刘禅闻言,顿时惊喜异常,不禁脱口问道:“真的?”
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也是联想到后世的大炮。
但是他却不知道后世射程几百米的大炮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所以只好暂时以现在有的投石机来代替了。
他本来也只是臆想,并没有抱有绝对的把握,但现在诸葛亮却说只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就可以实施。
他一下子感觉离成功近了一步。
诸葛亮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他微笑道:“或许可行。”
刘禅对诸葛亮谨慎的性格已经有了十足的了解,在他看来,诸葛亮说或许可行,那就是绝对可行。
“那不知先生说的是哪几个问题?”刘禅连忙发问道。
诸葛亮也不再卖关子,正色道:“这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引燃**?”
刘禅闻言,不禁一下子笑了出来,说道:“这还不容易,将**包插上***,在抛出前点燃即可。”
在刘禅看来,这根本就算不得是问题。
但诸葛亮却对刘禅的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他正色道:“就如少主所言,那么接下来又引申出两个问题。”
“啥?怎么还引申出两个问题?”
“这意思是我提的方法有问题了?”
“我这可是有‘先辈’实验过得!”
刘禅心里一阵不服气,他所参考的,可是‘手**’的打开方式,只是稍稍做了一点点改变罢了!
他正色道:“不知先生说的是哪两个问题。”
诸葛亮道:“一是这引线要多长,二是如何保证抛出之后,这火不会熄灭!”
“这……”
忽然间,刘禅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没有想到诸葛亮会提这样具体的问题。
然而恰恰是这样具体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才真正关乎能实施的可能性。
他愣了片刻,这才回道:“要看引线多长够用,自然需要多次试验,才能确定下来。至于如何保证抛出之后火会不会熄灭,这我却有一个想法,不过也需要试验。”
“试验?怎么试验?在拿不准的情况下,这样的试验实在太危险了!”
刘禅没有想到诸葛亮竟然又一次的提出了问题,而且这一次,几乎是完全否定了他的想法。
刘禅知道**的危险性,但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是不冒一冒险,怎么能取得凌驾于敌人的优势!
他想到这里,正色道:“这试验虽然危险,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有极大好处的。我想还是应该尽力一试,至于安全,只有尽量想法保障了!”
“唉!也罢!既然少主执意如此认为,那现在就要说第二个问题了,放多少斤的**合适?”诸葛亮叹息一声,紧接着又问道。
这一次,刘禅却不明白了,他疑惑的问道:“这有什么讲究吗?”
他只是看到过投石机,却并没有用过,他并不知道投石机对于石头的重量也有要求。(未完待续)
第140章:刘禅的大胆想法
诸葛亮耐心的解释道:“这投石机从数百年前被发明出来一来,便分为轻重两种。”
刘禅闻言,还是一脸疑惑,分不清有什么区别。
诸葛亮继续解释道:“其中轻投石机,体型小,移动方便,需要操作的人手较少,只是投射的石块较小,但是其射程较远,可以达到300步。而重投石机则要大上许多,只能固定在一地,一旦要用,甚至需要数十人同时用力,才能发射数十斤的大石,而且其射程较短,常常不足百步。”
听到这里,刘禅心里一惊,连忙道:“既然是这样,那肯定用轻的,不用重的了!”
在他看来,既小,射程又远,不选它选什么。
诸葛亮道:“少主有所不知,这轻投石机虽然较小,但放在上面投出的石块也有十余斤。而且石块与**也有所不同。”
诸葛亮的话并没有明说,倒让刘禅更加疑惑了,他不禁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是因为**是散开的粉末,不如石块那样是浑然一体的,担心抛出去的效果不一样?”
“那么他刚才问放多少斤又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考虑**多少与体积的关系?”
他想了半天,给自己提了好几个问题,但是却没有得到结论。
他问道:“先生,我实在不明白先生的顾虑是什么?”
诸葛亮道:“其实也有两点,一个是射程,一个是爆炸的范围。”
说罢,他望着依旧疑惑的刘禅,继续解释道:“之所以会说到射程,是因为石块换成**包,同样的重量,其抛出的距离肯定会缩短,而这也与爆炸范围息息相关。”
他微微一顿,又道:“少主已经见识过了这**爆炸的时候,其威力惊人,足以伤到爆炸点数丈之外的人。而一旦作战起来,那些人就有可能是我们的将士!”
听到这里,刘禅这才稍稍明白了过来。
抛石头的时候,石头落地的地方,就是敌军所在的位置,对于己方阵营的士兵,是没有威胁的。
但是抛**却不一样了!
作战的时候,两军将士隔得最多不过数尺,哪里能分清敌我。
到时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于诸葛亮来说,可实在不划算。
刘禅道:“其实这也简单,咱们这**,只在未与敌军相接触的时候用,那样就既能威慑敌军,又不会伤到咱们自己的将士。”
他说完看了看诸葛亮的神色,然后又道:“至于射程,这个可以先不点火,试验一下,不就知道到底有多大差距了。”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叹道:“既然如此,就如少主所言,先试一试罢。”
他本来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但刘禅的回答既然都是要试验,他也就不再问了。
刘禅却还在心里记着诸葛亮刚才说的话,问道:“先生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诸葛亮笑道:“暂时没有了,新的问题,可能就要等到试验的时候再发现了!”
刘禅笑道:“其实不知先生是否和我想的一样,要是这个试验能够成功的话,我们的实力将比现在强大数倍。”
“哦?是吗?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天下之幸。”
诸葛亮却并没有刘禅那么乐观,毕竟在他看来,他所要面对的对手都十分强大,如今的这些小的改进,不过是减小一下兵力的差距罢了……
在与诸葛亮又闲聊了几句之后,刘禅便告辞离开,回到了后院,等待着夜幕降临。
在等待着去见识关羽的‘造船厂’时光中,刘禅再一次与糜芸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不停的暗示着不久的将来,她就可以见到刘备。
但当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却喜忧参半。
她似乎变得很矛盾,不知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刘备。
她思念刘备,深爱着刘备,甚至想要时刻与他在一起。
但是刘备却心怀天下,如今激昂满怀,正准备着一吐多年的怨气。
在压抑了多年后,才终于等来这么一个机会,刘备怎么还有心情管什么儿女情长。
而且正是因为压抑了多年,他起步太晚,若是不抓紧时间,就更赶不上曹操了。
对于这一点,糜芸的心里比谁都清楚。
所以,在刘备取了孙尚香之后,她甘愿让位给孙尚香,让孙尚香来当这个所谓的正室。
而在刘备给她说即将入蜀的时候,她也并没有挽留,只是说了一句:“保重身体,等你回来。”
如今,虽然刘禅给她说即将见到刘备,但她却觉得这种见面,不如不见的好。
毕竟见了面,也许马上就又要分离,不过是让她徒增悲伤罢了。
在看到糜芸忧郁的神色之后,刘禅却渐渐明白了她的心思。
他忽然在心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笑着问道:“糜阿娘,你是不是不想和父亲再分开了啊?”
他笑起来的样子,看起来很可爱,语气也奶声奶气的,充满着懂事的感觉,不禁让糜芸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心里一阵感动。
她忽然一把将刘禅抱入怀里,望着明亮的天空,叹息道:“没想到阿斗却懂我的心,可是你的父亲,又如何是真的只属于我一个人?”
“若我能让父亲以后再也不离开阿娘呢?”刘禅脸上依旧挂着微笑,看起来十分天真。
但这天真的话语,却让糜芸很受用。
她忽然也配合的笑道:“要是那样,我的小阿斗可就太厉害了。”
刘禅一眼便看出糜芸这是在当他说的小孩话,并没有当真。
刘禅忽然收起了笑容,一脸严肃的样子道:“我说的可是真的!”
看到刘禅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糜芸却皱起了眉,喃喃道:“可我却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说罢,她忽然一脸忧伤的望着天空的一轮弯月,似乎想望穿天际,看看那月亮上是不是真的有广寒宫。
那广寒宫里,是不是真的住着和她一样孤寂的嫦娥仙子。
不过片刻过后,她就收回了目光,温柔的看着怀里正看着她满眼关怀的刘禅。
心里忽然想着:“其实我比她还是要幸运些的,至少我有阿斗,而她只有一只兔子……”
……
第141章:茅草棚内有乾坤
夜色悄然过去,糜芸昨夜的烦恼已经渐渐被抛在了脑后,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她现在的心态比以前好了很多。
她愿意守着这一片寂寞,也愿意试着相信刘禅给她造的‘梦’。
在拥有美好愿望的时候,她的日子过得也要轻松很多。
她本是一介妇人,本没有男人们的雄心壮志,相夫教子,快乐的过一生,或许就是她最好的归宿。
这比“悔叫夫君觅封侯”的闺中怨妇,不知要好过多少倍。
而刘禅,虽然人‘小’,但是当他来到这里的时候,他的心,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他不仅要做历史上‘遗臭万年的阿斗’,更要做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阿斗’。
他可不想在优哉游哉的时候,还要担心从皇帝变成安乐公。
他现在虽然还小,知道这一切的到来还有好几十年,但他却不能坐等着一切重演。
他的心很急,却也知道万事急是无用的,他只能慢慢的经营,慢慢的等待时机。
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为时机到来的那一天,做好充足的准备。
所以,在天刚亮不久,他就离开了糜芸,与诸葛亮一道踏上了前往关羽“造船厂”的路途。
对于造船这件事,关羽本来已经是放管了的,他此刻正在军营里,看着那群‘新兵’按着刘禅的方式训练。
而且在观看的时候,还不时的点点头,发出一两声感叹。
“没想到阿斗这法子还真有点意思……”
“要是水兵也能有一套这样的训练法子,那就好了……”
就在他忽然想起水兵的时候,一个士兵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禀报将军,军师派小的前来请将军到造船坞去一趟。”
关羽闻言,不由得一愣,他疑惑道:“军师怎么想起到造船坞去?”
“这……这个小的就不甚清楚了,只知道随同前去的,还有少主。”
那士兵微微一顿,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将他知道的情况全都说出来了。
“阿斗?他又是怎么想起这茬的?真是奇怪……”
关羽疑惑的皱起了眉头,心里不禁开始遐想了起来。
“……”
这一次,那士兵却低着头没有说话,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关羽见状,也不再问,正色道:“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我等会儿就去。”
“是!”
那士兵道一声是,连忙迈腿走了开去。
“诶……”
关羽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望向那士兵离去的方向,想要把他叫回来。
却忽然发现那士兵已经跑得不见踪影了。
“这小子,怎么跑得这么快……”
他无奈的苦笑着喃喃自语,背着手朝另一边走去。
他去的是荀谌的营房。
荀谌在这军营之中,并没有享受什么特殊待遇,和他带来的人一起,都住在普通的营帐里。
也正是因为如此,荀谌才能在刘禅不在的情况下,与军营里的人打成一片,让他们言听计从,专心训练。
此时,荀谌正在营房里画着一张图,见帘帐被人掀起,他当即停下了笔,将画了一小半的纸给轻轻翻了一半过去,将其中的内容给遮盖了起来。
这一幕,恰好被关羽看见,他不禁心里一阵疑惑:“那张纸上画的是什么东西呢?”
不过他并没有问出来,脸上疑惑的神情也只是一闪而过。
“云长兄,你怎么来了?”
荀谌站起身来,一脸微笑的常关羽迎去。
关羽也眉头舒展,一脸的微笑回望过去:“有一件事,还想请友若与我同去。”
“哦?不知是什么事?”荀谌一脸的好奇。
关羽道:“军师和阿斗到造船坞去了,让我过去。我想这造船之事,是你劝我做的,万一到时军师有些事问起来,我说不清楚,所以……”
关羽的话并没有全部说完,他明白有些话不需要言尽。
“孔明和少主?他们怎么会到造船坞去?”荀谌心中稍稍疑惑,但却并没有问,而是笑道:“恰巧今日无事,就与云长兄一同去看看。”
“好,友若请!”关羽微笑一直挂在脸上,十分有礼貌的伸出右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荀谌也不谦让,自然而然的走在了关羽的前面,掀开了帘帐。
而就在这时,关羽不禁一脸好奇的回望了一下帐中的案几。
“那上面到底是什么?他今日果真无事吗?”
这一丝疑虑一闪而过,他很快的回过头,跟着荀谌就快步走了出去。
等二人走到辕门,已有人早备好了两匹骏马。
他二人跨上骏马,一路疾驰着朝造船坞奔去。
军营与造船坞相隔的距离并不十分远,不过十余里路的样子,不到半个时辰,他们就已经到了那里。
在造船坞的‘大门’之外,正拴着诸葛亮和刘禅所坐的骏马。
关羽和荀谌见状,连忙下马朝门外的看守走去。
“小的拜见将军。”那看守的士兵见关羽和荀谌走来,连忙行礼。
关羽一脸急切的问道:“军师和少主已经进去了?”
“军师与少主刚才进去没一会儿,现在应该……”
那士兵的话还没有说完,关羽便和荀谌匆忙的走了进去。
而造船坞里面,诸葛亮正带着刘禅一一观看。
从未见识过古代造船场面的刘禅,在刚走进造船坞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被震撼住了。
这所谓的造船坞,乃是十余个茅草棚相连而成的“厂房”。
里面摆放着各种长短大小的木材,还有竹、草、绳、布等各式各样刘禅根本没想到会在这里出现的东西。
虽然眼看着一道道工序摆在他的面前,但在他的脑海里,却还是无法形成一个具象的船。
他脑子里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如何造出能匹敌江东水军的船。
所以,他对于前面的几间茅草棚,都是一扫而过,只是简单的看了一看。
他真正的目的地,是那些已经初具形状的战船。
走过了大约六七间茅草棚之后,他忽然停下了脚步。
这一间茅草棚比之前所经过的所有茅草棚都要宽敞和高大。
几乎足足有两层茅草棚那么高。
而让他停下脚步的,正是这茅草棚里,占地最大的一样物件。
第142章:陷入沉思的关羽
那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船底。
只见那船底的宽有数丈,长有二十丈的样子。
刘禅虽然不知道船到底是怎么制造的,但是他却知道船是长什么样子的。
一般来说,船底都是要比船舱窄上许多,若是船底都有两三丈宽的话,那么船舱至少可以达到四五丈的样子。
在他看来,这一艘船,等到成形之后,必然十分高大,在江上行驶之时,也是相当的威武霸气。
“先生,我看这船也挺大的,不知可以装多少人?”
刘禅看了一会儿,便朝着旁边的诸葛亮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诸葛亮也打量了一番这尚属雏形的船底,喃喃道:“或许可以容纳六七百人。”
“啥?我没有听错吧?他刚刚说的是六七百人?”
“那黄强说的可以装三千人的大船得有多大?”
刘禅闻言,心中一惊,不由得冒出了个巨大的问号。
在心里也对孙权第一次产生了敬畏。
“真的只能装六七百人?”
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毕竟在他看来,就算是一个人占上一个平米的面积,这艘船也足以装下数百人了。
可是一个人在船上应该占不到一个平米啊!
诸葛亮想了一想,正色道:“就算是能多装一些,也最多不超过八百人。”
这一次,刘禅却放弃了幻想,他知道这是诸葛亮给出的最大估算。
八百人对上三千人,近四倍的差距。
这该如何弥补,刘禅的心里一下子没了谱。
“军师、阿斗,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
就在刘禅陷入沉思的时候,关羽的声音忽然传了过来。
刘禅微微回头,有些疑惑道:“二叔怎么来了?还有荀先生……他怎么这样子看着我?”
“少主、孔明,听闻你们到了造船坞,关将军便拉着我过来了。”
荀谌一出口就将他们来的原因给说了出来。
诸葛亮微笑道:“少主听闻关将军正在造船,一时兴起,便与我前来观看观看。”
他只说了刘禅想要来,却并没有说是他让人请关羽来的。
“哦?是阿斗要来的?”
关羽喃喃自言自语一声,便朝还在发愣的刘禅走了过去。
“阿斗,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看到二叔,也不打声招呼?”
关羽的话一下子将刘禅从疑惑中给拉了回来。
他正色道:“关二叔,你这里最大的船在哪里?”
关羽闻言,心里更加疑惑,他微笑道:“阿斗,有句话叫做‘近在眼前,远在天边’,这就要看你能不能发现了。”
刘禅闻言,一脸失望的道:“难道就是这一艘?”
刘禅的神情,无疑让关羽有些纳闷,他正色道:“难道这一艘还不够大吗?”
“这要是我自己看来,那的确是十分的大了,但若是跟别人的比起来,却就小了太多了!”
刘禅望着眼前的船底,心里也十分纳闷:“这孙权手底下的到底是群什么人,竟然能造出装三千士兵的大船。”
关羽闻言,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了起来,他皱眉道:“阿斗,你年少无知,二叔也不怪你!这楼船上下两层,足足可以容纳水兵八百,在当今天下,也算是不小了。你可别小人说大话,说出去让别人给笑话了。”
其实关羽所言,也是实情,自大汉水师开始有楼船以来,其建制也不过是一艘船一百士兵,便已经能在江水中称雄了。
而随着水战的不断演化,水军的不断发展,才逐步将用于作战的楼船发展到如今的地步。
这一艘船,就是放在江东的水军里,也能算作是大船,并没有刘禅说的‘小了太多’那么不堪。
刘禅闻言,心想:“唉!别人厉害其实倒并不可怕,怕的是落后了还不自知。”
他噘嘴道:“你不信,那就问孔明先生吧!”
说完,他瞥了关羽一眼,便继续仔细看着眼前的大船底了。
“这……”
关羽见状,心里顿时十分疑惑,他转过头,朝诸葛亮问道:“军师,难道阿斗说的是……”
他还没有将想说的话说完,便自己闭上了嘴巴。
因为他看到诸葛亮肯定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这一次听从江东回来的黄校尉传来的消息,孙权已经造出了能装三千士兵的“大战船”了!”
在说到“大战船”三个字的时候,诸葛亮特别的加重了声音,像是特别提醒关羽要重视起来。
“什么!这……”
关羽听了之后,的确感到十分震惊,甚至连话都有些说不出来了。
他作为统领荆州水军的将领,自然知道战船对水军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水上作战取胜的有利保障,更是对登陆作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是孙权的水军拥有如此重量级的战船,那么在以后的江面,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在他们的面前占到优势。
这个时候,他忽然意识到荀谌让造船的重要性。
他猛地转头望向荀谌,问道:“难道友若对此已早已知晓?”
他下意识的认为荀谌是得到了这样的消息,才会让他赶紧造船。
然而荀谌却摇了摇头道:“若不是今日听了孔明所言,我还不知道孙权有如此厉害的水师。”
“……”
关羽闻言,瞬间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时间也沉默的望着眼前未成形的船底。
“嗯?难道是友若兄让云长造船的?怎么没见云长提起过?”
诸葛亮闻言,迅速的捕捉到了言外的信息,心里不自主的思索了起来。
荀谌见状,也不多言,来到刘禅的身旁,轻声问道:“不知少主盯着这船看了许久,可是在思考着什么?”
刘禅看着荀谌一脸好奇的样子,他忽然反问道:“那么荀先生猜我在想什么呢?”
“猜?”
荀谌眉头微皱,盯着刘禅。
刘禅微笑着点了点头,笑道:“我想荀先生心中肯定也有些想法吧!”
荀谌闻言,忽然笑了,他正色道:“好,那我就来猜一猜!”
他故作沉思的样子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我想少主定然是在想如何造出可以装三千人的大船吧。”
刘禅微微一笑:“嗯,先生说的不错。但,还有呢?”
“还有?”荀谌闻言,不由得一惊,一脸疑惑的望着刘禅。
第143章:突如其来的否定
“先生猜不到了?”
刘禅对荀谌还是有着充分的期许的,他相信这样的一个聪明人,肯定会有一些与他相同的想法。
但荀谌却并没有打算继续猜下去。
他摇了摇头,正色道:“荀某是猜不到了,还请少主明示。”
刘禅见荀谌的神色一本正经,像是看穿了他不会将想法藏在心里不说出来一样。
他微微一笑道:“其实我想先生也应该想到了。我在想,若是造不出来那么大的船,该如何应对!”
这一点,荀谌的确也想过,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刘禅竟然已经在想这样的事了。
“哦?那不知少主有了些什么样的想法?”荀谌再一次十分配合的发问。
刘禅道:“其实也很简单,就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这船上的武器,一个是船行的速度。”
对于一艘战船来说,庞大的体型纵然能占到很大的优势,但船上装备的武器也显得十分重要。
若是武器精良,那么一艘三千人的大船,就可以制霸江面,可若是武器落后,就是能装上一万人,也只能看着挨打罢了!
这一点,不仅刘禅清楚,站在这里的另外三人也都十分清楚。
但问题在于,现如今的情况下,他们连船都比不过,更遑论水战的武器了。
孙权所拥有的水战武器,他们手上都不一定全有。
而他们有的,江东却应有尽有!
而船行的速度,也是水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这句话用在作战上也同样适用,不论是陆战还是水战。
一艘装了三千人的大船,虽然体型大,人数多,装备也或许十分精良。
但正因为它太大,所以在水中行进的速度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
绝对比不过相对来说更小的船只,这也是船小的优势。
只不过刘禅所不知道的是,这样的优势,并不体现在楼船上,而是更小的快船。
虽然荀谌的心里对这些事实十分清楚,但是他还是非常期待刘禅嘴里能说出一些不同的东西。
他继续问道:“那不知少主以为,当以什么武器来弥补这样的差距呢?”
刘禅想了一想,最终眼神坚定的道:“**!”
在船上装备**,是刘禅早就已经有的一个打算。
只是他当时的想法还很简单,只是想模仿一下近现代的炮船罢了。
但是现在他发现若是不“作弊”的话,要想赢过孙权手下的水军,恐怕难度太大。
“**?这能行吗?”
荀谌虽然已经亲眼见识过**的威力,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将**应用在船上。
刘禅笑道:“现在虽然看起来还不行,但或许要不了多久,就可以用上了。”
说罢,他望着诸葛亮,微笑着道:“孔明先生,你说是吗?”
诸葛亮正色道:“少主所言,虽然不错,但我却觉得此事未必真的有用。”
刘禅本以为这样的想法会受到诸葛亮的赞扬,谁知却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他一脸疑惑的问道:“先生为什么这么说?”
诸葛亮忽然正色道:“其实最近我一直在思索一件事情,这**虽然威力强大,却不能多用。”
说到这里,他忽然一顿,又道:“甚至应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才拿出来用!而不是作为箭弩、刀枪等常用的武器。”
刘禅闻言,更是一惊,心想:“我这好不容易想出来的改善兵力差距的武器,怎么还成了不能拿出来见人的东西了?”
他皱着眉头问道:“先生的话,我有些不是很明白,难道是这**不够好吗?”
诸葛亮定睛看了看刘禅,心里一阵疑惑:“怎么少主时而聪明,时而头脑有些不灵光呢?”
他哪里知道,刘禅之所以之前能表现出来那么英明天纵,只是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刘禅还只是个六岁的孩童。
但到了如今他们将刘禅当成一个大人之后,就发现有些不对了,刘禅时常表现得像个常人。
而实际上,此时的刘禅,只不过是个多了些见识,又有系统暗中相助的平常人罢了。
要论才智,比他面前的诸葛亮和荀谌,那可就差得远了。
而要论领兵打仗,对比关羽来说,也是差得远了。
不过这些诸葛亮并不知道,他也无从推算出来。
这样的念头一闪而过,他也不再在意,正色说道:“正是因为这**威力过大,在战场上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才要少用。”
他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他认为说到这一步,刘禅就应该能懂得了,不然就不符合他神授天传的身份了。
但是这一次,他却想错了。
刘禅依旧十分疑惑道:“先生,这不正是咱们应该多在战场上用的理由吗?不用,如何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是啊!军师,这一次我却觉得阿斗说得也有些道理。”
关羽不知什么时候也将注意力转到了刘禅的身上,帮着刘禅说起了话。
诸葛亮闻言,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解释道:“少主以为,这**难不难制?”
此言一出,刘禅瞬间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
这**制作的原料,诸葛亮命人不用吹灰之力,就找来了数千斤。
那说明是很容易找到的。
而**爆炸过后的气味又是那么的特别,只要人一闻过,再闻一次,就绝对能辨别出来。
那么这**一旦在战场上用过之后,敌军要不了几次就会发现这是什么!
而以曹操、孙权手下那些足智多谋之士,见识过了这种武器的威力,又岂会不知道去仿制!
那么以他们的资源,这些**又要得了多少时间去制造呢!
一旦制造成功,在战场上相遇的时候,他们的劣势就会转变。
而刘禅所引以为傲的秘密武器,将普天盖地的朝他的军队砸来。
他又如何去抵挡呢!
忽然间,刘禅愣住了,他沉思良久,才终于问道:“难道这**就暂时不能拿到战场上去用吗?”
诸葛亮摇摇头道:“这倒也不是,就像少主之前说的,若是围城困敌,用**来攻破城门,减少攻城的损失,却也是并非不可。”
第144章:快船有多快
忽然,诸葛亮顿了一顿,又道:“不过,若是与敌军对阵,没有绝对的把握全歼或者擒获敌军的话,那么最好还是不用。”
这一次,诸葛亮已经将话说得很透彻了,他不需要再多做解释。
刘禅和关羽也都已经明白了过来。
这**虽然威力强劲,但是却和刀枪一样,是一件谁都可以制作的武器。
这一点,在最初试验**的时候,刘禅就已经说过。
只不过当时他想的是不断的试验,不断的创新,就可以永远走在敌人的前面。
可是他忘了,他们只不过领先了一步罢了。
而领先一步,却不一定代表着步步领先。
现如今他们的实力,几乎可以说是整个天下较弱的一方,比孙权、曹操,不论是地盘还是兵力,那简直是没法相比。
就是与占据益州的刘璋相比,那也是没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要想保住他们还可以争夺天下的机会,那么这个**最好不要让曹操和孙权察觉到。
不然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就将变成毁灭性的灾难。
“还是先生考虑得周到,我差一点就犯了大错了。”
刘禅的脑海里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诸葛亮说的话进行了全面的吸收。
而这个时候,荀谌却忽然出声道:“其实在我看来,这**尽管不能明着用,但在暗处,却也是可以用的。”
这一句话突然出来,让诸葛亮、刘禅以及关羽都吃了一惊。
他们知道荀谌可不是一个随便说话的人,他既然这么说了,那么就一定已经有了可实施的思路,甚至是成型的方法。
“荀先生可是发现了什么**的特别用法?”刘禅一脸的期待。
他倒是知道许多**的用法,比如制枪制炮,可是他却只是知道用法,而不知道制法。
所以也就等于没有用。
但现在荀谌却给了他一种期待,期待是不是荀谌找到了**的其他使用方法。
荀谌道:“也不能算是特别,就是受到了之前试验的一些启发,我在想一种可以利用**的方法。只是现在看来,还不是那么成熟。”
并没有听到满意的答案,刘禅心里不禁有些失落,他继续问道:“不知先生是受到了哪方面的启发?”
荀谌沉思片刻,这才解释道:“其实我想的东西有些类似投石机,却又与投石机不同。”
说完,他也不知刘禅他们是不是听明白了,但却不知要怎么才能说得具体一点。
刘禅闻言,心里一下子想起了他之前与诸葛亮所讨论的东西。
“难道他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可是如刚才孔明先生所言,这投石机加**的方式,恐怕也只能用于攻城了。”
想到这里,刘禅心里的兴趣顿时小了很多,他正色道:“既然如此,先生可也是为攻城准备的?”
荀谌道:“要说是攻城,倒也是可以,不过若是两军对阵时用,也未必不能!”
“哦?却不知先生说的,可是将投石机与**结合在一起?”刘禅心里已经有些确定荀谌想的就是和他一样了。
荀谌却摇摇头道:“这却不是,我打算重新制作一种器具,再与**结合在一起。”
听到这里,刘禅的心思顿时大动,心想:“难道他所想的和我不一样?难道他真的想到了可以不让人发觉的**用法?”
“那不知友若兄何时能让我们看看这样器具?”就在刘禅吃惊的时候,诸葛亮帮他问出了心中的问题。
荀谌道:“目前我的想法还没有实施,或许还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效果如何。”
关羽闻言,不禁一脸好奇的问道:“敢问友若,你说的想法,可与今日帐中案几上的纸有关?”
荀谌闻言,倒不吃惊,反而笑道:“我还以为云长兄准备一直将此事憋在心里呢!”
“呃……”
关羽闻言,不禁一阵尴尬,心想:“原来他早就发现了,只不过没有说穿罢了。”
荀谌笑道:“云长说得不错,那只是我画得草图,却不知这草图和实际做出来的东西,有些什么差别。”
说到这里,他的神色忽然变得十分严肃,正色道:“或许这永远是个想法也说不准。”
刘禅闻言,笑道:“先生过谦了,我相信先生一定能发挥这**的作用的!”
荀谌笑道:“那就借少主吉言了!不过,我倒还想知道,少主有什么办法来提高船行的速度。”
自从刘禅将话题引到**上面去,他们便似乎已经忘记了此行真正的目的。
现在要说的,是关于造船的事。
刘禅沉思片刻,正色道:“关二叔,却不知如今的战船,都是如何航行的呢?”
关羽笑道:“这你却难不倒我,咱们这船,有帆有桨,顺风升帆,逆风滑桨。至于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则是水之常形,非人力可改。”
对于关羽说的话,刘禅心里也十分清楚,现在的船都是以帆为主,而以桨为辅,讲究借风而行。
这也是为什么“演义”里会出现“借东风”这个桥段了。
但是在刘禅看来,靠风却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老天爷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作美。
他正色道:“若是纯用木桨,咱们的船,可日行多少?”
关羽道:“若是赤马快船,可逆流而上,日行数十里,只是颇费人力。”
他稍稍一顿,又道:“若是先登冲锋,亦与赤马快船相差不远,至于其他的……”
刘禅一听还有好几种船,当即打断道:“这最快的船有多快?”
关羽道:“要单论快,自然当属赤马快船,只不过这船速虽快,却也是小船,乘坐不了多少人马,而且纯以手划桨,着实费力。”
刘禅闻言,心里觉得小船说起来没有意思,手指着旁边的船底,问道:“那么这艘船呢?”
关羽道:“这是建造楼船的船底,若是建好之后,扬帆,加上划桨助力,也可日行数十里。”
刘禅皱着眉头问道:“数十里?大概是多少里呢?”
毕竟三十里也可以说成是数十里,八十里也可以说成是数十里。
第145章:不肯知天命
关羽笑道:“若是顺风,日行个四五十里,不成问题。”
刘禅正色道:“而我这个办法,却可以让这艘船不顺风也日行个四五十里!”
“哦?是什么方法?”
关羽一脸好奇的望着刘禅。
在他看来,在顺风的时候,能够让楼船行进的速度达到一日数十里,已经算是很快的了。
但刘禅竟然说能够在逆风之中也可以达到如此的速度,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刘禅正色道:“我以为,应该把以风帆为主,改为以划桨为辅,而且划桨应该有专人来划,这样才能让船真的动起来。”
“划桨为主?你可知要驶动这样大的船,划桨所费的人力有多大?”关羽不由得对刘禅提出的建议表示质疑。
其实除了他们眼前的楼船,不论是之前说的赤马快船还是所谓的“先登冲锋”,都是以划桨来做主要的驱动。
风帆的作用,不过是起到稳定和辅助航行而已。
只有在楼船这种大船上,风帆才对航行的快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刘禅道:“其实我觉得要想用划桨来驱动这样的大船,有两个方面可以改进,一个是桨的布置方式,一个是划桨的方式。”
“哦?你怎么知道现在桨的布置方式不合理?”
关羽望着眼前的船底,不禁一脸的疑惑,毕竟这上面还没有到能布置桨的程度。
而且就算到了,在没下水之前,也不会先将桨放在上面。
另外在茅草棚的临近处,也没有楼船,刘禅是怎么知道桨的布置方式的呢!
刘禅笑道:“关二叔,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我既然说不合理,自然是已经看到过了啊!”
“看到过了?”关羽闻言,不由得吃惊得脱口而出!
而诸葛亮和荀谌也被关羽的这一声惊呼给惊醒,他俩盯着刘禅的眼睛不禁发亮。
他们忽然发现,似乎在刘禅身上,还有一点他们不知道的特别之处。
“这周围连一艘楼船都没有,他是在哪里看到的?”
“难道他能凭着想象就看到了?”
“还是在此之前,他就已经看到过楼船了!”
“可是不对啊!他什么时候去过江边呢?”
无数的疑惑,让三人都不禁对刘禅充满了好奇。
刘禅见状,心里不禁大笑了起来,心想:“哈哈哈,他们肯定都一脸懵逼,不知道我是在哪看到的!”
他笑着指着茅草棚一边的江面上,一脸顽皮的道:“关二叔,你不会连那艘船都看不到吧?”
“嗯?”
关羽闻言,猛地转头望去,只见离他差不多有百余米的江上,正有一艘船停驻在江中。
可是在他的眼里,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形状,能够辨别出来那是一艘船。
但是上面的旗帜、帆布、楼面都很模糊,更不用说木桨了。
那根本就看不清楚。
而诸葛亮和荀谌也差不多,根本看不清楚江中船上有什么具体的东西。
“唉!看来别人说上了年纪的人,会‘老眼昏花’,果然不是胡言!”
刘禅见状,忽然一脸遗憾的感叹一声。
他哪里知道,这一声感叹,不禁让关羽愣住了。
他如今已经有五十一岁了,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
在这个时代,因为医疗条件的匮乏,人的寿命极限本就不高。
不然也不会有“七十而古稀”的说法。
而五十岁知天命,其本来的意思,也是到了五十岁这个年纪,相当于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一大半,到了岁月暮年,回首往事,便能知晓“上天对于人命安排定数”。
也就不必再去争,不再去拼,到了六十岁,就自然而然的“耳顺”了。
这是古人对生命规律的一种总结,更是刻在了关羽的骨子里。
他熟读春秋,春秋之义,并不只是有君臣之义,还有天道之义,生命之义。
他已经五十一,但却还在拼,还在争,什么天命,在他看来,都不过是庸人的自我辩驳罢了。
他的身体还很健壮,依旧是天底下少有的“熊虎之将”,依然和张飞一样,拥有“万人敌”的誉美之称。
他一向不屑于知天命,又如何肯知天命。
但是现在,刘禅的一句“上了年纪,‘老眼昏花’”,却让他顿时发现天命是存在的!
他的心猛然一紧,似乎有一股力量在逼迫着他。
逼迫着他加快速度,加紧完成心中的宏愿。
这只是关羽一时心中的感受,刘禅不会知道,诸葛亮和荀谌也同样没有察觉。
因为他们现在关心的,只是刘禅口中所说的使楼船加速的布置方式。
至于刘禅是否真的能看见,他们只不过心中有些惊讶,却并没有太过在意。
“那么少主以为当以何种方式来布置呢?”
荀谌见关羽发着愣,久久没有搭话,便主动代替了关羽,出来问刘禅心中的想法。
刘禅还是指着远方的楼船,一脸正色道:“你们看那楼船之上,之在左右分布了一排的木桨,而且每一排的木桨数还不到十个。”
借助着系统赐予的‘隐形望远镜’,远方的楼船就如同摆在他的面前一样,他一脸从容的指着上面的木桨数了起来。
诸葛亮等人虽然看不到江上的楼船,却也知道刘禅说的没有问题。
一艘楼船上的木桨的确一边只布置八个。
刘禅数完,又道:“这样的数量,对于这样大的一艘船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至少应该将其加倍。”
“加倍?少主可知这甲板之上的空间并不大,要是加倍的话,恐怕不利于划桨。”
荀谌并没有望着江面,而是盯着刘禅,提醒着他这个建议不怎么合适。
大船的木桨很大,且很长,露在甲板内的长度,都有差不多四五尺的样子,要留住摇动的空间,再加上士兵站立的位置,能够摆下八个这样的大桨,已经是经过一番计算了。
刘禅双眼看得清清楚楚,自然知道这样的情况。
他一听到荀谌的话,便知道他们会错意了。
他正色道:“谁说我要加在甲板上了?”
“可是不加在甲板上,又加在哪里呢?”
荀谌闻言,当即发出了疑问。
第146章:船舱内的文章
“当然是加在甲板的下面。在甲板下面专门做一个夹层,用作容纳划桨的士兵们。”
刘禅转过头,一脸正色给出了回答,他怕他们一时理解不了,还特别解释了一下。
其实刘禅不知道的是,他本不需要多作解释,因为在甲板之下,本就是留有一个夹层,只不过那一层夹层并不是用来容纳士兵的。
而是用来存放粮食、器具的。
“在甲板之下?”关羽不知什么时候回过了神来,望着远方,不由自主的喃喃自语。
刚才不注意间,看到了关羽奇怪的神色,这时刘禅却也不再打趣关羽了。
他正色道:“对啊!关二叔,若是能将划船的桨放置在甲板之下,不仅节省出来了甲板上的空间,而却离水越近,划桨所需的力道就越小,其作用也越明显。”
“这……”
关羽闻言,不禁望着他们身旁的这一艘还没有成型的船底,陷入了沉思。
“阿斗说话,有时候听起来的确有些匪夷所思的感觉,但是仔细想起来,却又有些道理。”
“若是能将木桨放在甲板之下,的确可以将甲板上面的位置空出来。”
“那样一来,不论是放置些大弩箭、还是安置些小的投石机,都将是不小的战力增强。”
“可是这甲板下的船舱那么矮小,如何能容得下士兵伸展呢?”
“难道……”
想着想着,关羽忽然眼睛一亮,他大声道:“来人!”
正准备等着关羽发问的刘禅一听到这一声大吼,不禁大为疑惑,心想:“诶?二叔这是怎么了?难道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而诸葛亮和荀谌两人也将目光聚集在了关羽的身上,想看看他到底想做什么。
在这茅草棚内,不一会儿就会有造船的工匠来回走动。
关羽话音刚落下片刻,便齐刷刷走过来四个人。
只见他们一齐朝关羽行礼道:“将军有何吩咐?”
关羽微微一抚长须,正色问道:“这船舱最高可以做到多高?”
四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似乎在猜度关羽的意思。
不过他们并没有愣神多久,一人抬头回道:“禀将军,若是将舱底下降,可再降下一尺。”
关羽闻言,不禁眉头微蹙,微微摇头道:“嗯……若是不降舱底呢?”
“不降舱底?”那工匠一脸疑惑的望了一下关羽,连忙收回眼光,与另外三人开始了眼神交流。
四人沉默良久。
“果真不行的吗?”关羽似乎已经看出他们为难的神色,若是真的不行,他已不打算为难他们。
一人上前道:“倒也不是真的不行,只不过比起下降舱底来说,效果要差一些。最多只能让船舱升高半尺。”
“半尺?”
关羽喃喃细语一声,便陷入了沉思。
“现如今的船舱,一般都只有三尺多一点,不到四尺,若是只能增高半尺,那么似乎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一个人要是连腰都伸不直,他又如何能使力呢?”
“看来阿斗的这个建议要想实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想到这里,关羽心中又是一动,问道:“若是将船加宽,这船舱是不是能做得高一些?”
一名工匠道:“将军所言,也并非不能,只是要想加宽船身,对木材的要求就更高了。”
他顿一顿,又道:“将军也知道,这木材越长,就越容易弯裂,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木材加高加厚。”
他说到这里,看了看关羽,见关羽眉头微皱,又继续说道:“而一旦将抬甲板的木梁加宽加厚,船舱内的空间,增大的也就并不十分多了。”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
要想将船舱加高,必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到的。
而且还有一点那个工匠并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长梁更加脆弱,遇到冲击更容易损坏。
这对在水中航行的船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一个不确定的危险因素。
“好了,我明白了,你们先下去各自忙去吧。”
关羽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数,现在他需要做的,是仔细的衡量利弊。
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方式更加符合需求。
四人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疑惑的神色,他们本以为关羽如此大声的唤人过来,是有什么大事要吩咐。
没想到竟然只是问了几句话,就要将他们给打发走了。
他们也不敢停留,连忙拱手道:“小的告退。”
说完,他们便恭敬的向后退了两步,然后转身离去。
刘禅听了关羽问的这几句话,一下子明白了关羽的意思,他忽然大声道:“等等!”
话音落下,但那四人的脚步却并没有停下。
他们并不认识刘禅,更不知道他是在喊他们。
刘禅见状,气的一跺脚,跑上前两步,更大声的喊道:“喂!你们四个,回来!”
这时,那四个工匠中有一个听到声音,觉得有些奇怪,好奇回过头来,才发现刚才那声音就是在喊他们。
他连忙伸手将另外三人拦住,轻声道:“好像有人在叫我们!”
三人闻言,转过头来,望着噘嘴气大的刘禅,一时却不知该如何称呼。
但却也不敢放肆,只拱手为礼,躬身往下微微一拜。
关羽见状,也不知刘禅是要做什么,上前道:“他是你们少主刘禅。”
四人闻言,连忙道:“小的不知少主呼唤,有失礼数,还望少主勿怪!”
“阿斗,他们不认得你,你就不要生气了……”关羽在一旁轻声提醒着刘禅。
刘禅闻言,得知他们是不认识自己,心里也不再怪罪,他正色道:“我有两个问题,你们一定要好生回答我,明白吗?”
“小的敢不以实相告!”四人依旧低着头。
刘禅正色道:“这第一个问题,船舱的舱底与水面是什么关系,是比水面低,还是比水面高?”
一人抬头道:“回少主,一般来说,楼船的船舱底部,要比水面稍稍高一尺左右。”
刘禅闻言,暗暗点头,心想:“果然和我想的一样,不然他刚才就不会说可以降了!”
他继续问道:“那这第二个问题,船舱的空间有高?”
这个问题,虽然乘过船的都知道,但恰好刘禅没有坐过船。
那人也不敢犹豫,连忙道:“三到四尺高。”
第147章:刘禅的意图
“三四尺高,也不知现在的度量单位,和现代的是不是一样!”
“我可听说古代的人,动不动就是什么“身为七尺男儿”,或者是什么“身长八尺,容貌魁伟”。”
“要真是这样,恐怕三尺还不到现代的一米。”
刘禅沉思片刻,又问道:“四尺能有多高?”
“这……这个……”
那人闻言,一下子吞吞吐吐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看到那人犹豫的神色,刘禅道:“我问你就答。”
那人似乎还是不敢回答,抬头可怜巴巴的望着关羽。
关羽见状,正色道:“四尺差不多就从地上到你脖子那么高。”
关羽说话的时候,上下打量了一下刘禅,然后更正道:“应该不对,是到你下颌那里!”
刘禅闻言,顿时一愣,低头看着自己,喃喃道:“脖子……下颌……”
“我靠!你这是在鄙视我矮啊!”
刘禅看了好几眼,这才反应过来下颌就是下巴的意思,而下巴很明显就在脖子的上面。
他不禁心中一气,抬头望着关羽。
“呃……这么说来,二叔好像真有八尺高诶……”
他忽然发现,关羽几乎有两个从地上到他“下颌”的高度。
“哼!高了不起啊!早晚有一天,我也能长到八尺!”
他在心里暗暗“发愤”。
然后装作恍然大悟的道:“哦!二叔,你坐下来我看看。”
“坐?坐哪?”
关羽看了一下周围,只有潮湿的泥地,根本找不到可以坐的地方。
“呃……就委屈二叔一下,拿一块木板坐吧。”
刘禅微微一笑,从身后不远处随手拿了一块小木板过来。
关羽见状,接过木板,一脸严肃道:“你最好是在做正事!”
说罢,这就坐了下去。
古人讲“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
关羽作为一代武将,尽管是坐在了木板之上,也腰背挺直,一脸的威严之气。
刘禅见状,赶紧站过去比了一比,嘿嘿笑道:“看来二叔坐着的时候,才刚刚和我的肩膀比肩嘛!”
“阿斗!你这是什么意思?”
关羽听到刘禅那奇怪的笑声,不由得回过了头,望着刘禅,眉头皱得紧紧的。
“叮,系统提示,关羽对宿主的信服度有下降趋势,请宿主保持形象,切莫惹关羽生气。”
听到系统的提示,刘禅顿时反应过来,心想:“还好我没有玩过火,现在打住,还来得及。”
他连忙道:“关二叔别误会,我这也是想要比一比,看看成年男子坐下来的时候,能有多高。”
“胡闹!”
关羽大吼一声,一脸的失望的站了起来。
“呃……”
“关二叔现在脾气都这么怪的吗?”
刘禅见状,心里一阵纳闷,但他哪里知道,关羽此时只是心急,又见他这么玩闹,心里有些不舒服罢了。
他连忙道:“关二叔怎么说我是在胡闹呢!我这还不是为了给你出主意嘛!”
“出主意?你这样子能出什么主意?”
关羽一脸没好气的望着刘禅,本来还想说“不过是戏弄我们好玩罢了”。
但他想到诸葛亮和荀谌还站在一旁没有说话,他也就没有说出口。
刘禅闻言,知道不能再顾左右而言他,连忙道:“其实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要改变划桨的方式。而这改变的方法,正是由手变成脚。”
“嗯?”
关羽眉头紧皱,鼻子里发出一声重音,然后他正色道:“我还以为你能有什么好点子提出来!竟然说出这样荒唐的话,你告诉我,脚怎么划桨!”
关羽此时的心情,无疑是低落的。
他满怀期待,在听到刘禅建议的时候,也想办法去施行。
但是却没有想到刘禅却一味的无理取闹了起来,提出的建议,让人难以接受。
“呃……”
“这怎么就荒唐了!”
刘禅一脸的疑惑,不知道为什么关羽一下子变成了这个样子。
他哪里知道,关羽在忽然意识到年龄上来之后,心态也变了,变得有些急于求成了。
这时荀谌忽然上前道:“少主,这用脚划桨,的确荒唐了点,难道少主真的在什么地方见过吗?”
刘禅正色道:“这哪里就荒唐了!”
他心里对这个法子,可是经过了神思熟虑,才提出来的,而且知道这样的法子一定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船的行进速度。
他这一脸委屈的样子,让诸葛亮一下子注意到了。
诸葛亮忽然上前,微笑着问道:“少主所言,我们的确有些不明白,还请少主说得明白些。”
刘禅闻言,正色道:“我一时也给你们说不清楚,有没有纸笔,我来画给你们看。”
诸葛亮闻言,当即对还未离开的四人道:“去拿纸笔来!”
“难道我真的误会阿斗了?”
“是不是我真的太性急了?”
“阿斗又岂会在这样的事上胡闹?”
“唉,难道我真的老了,连这点气都沉不住了?”
……
关羽在等待的时候,望着刘禅委屈的样子,心里不住的回想着刚才的场景,不禁有些暗暗自责,暗暗叹息。
不一会儿,刘禅要得纸笔就拿了过来,而墨水甚至都是已经研磨好了的。
看来那人是直接从什么地方给取过来的。
不过这一点,并不值得纠结,刘禅提起笔,沾了一点墨水,然后就在纸上画了起来。
只见他随手画了一支木桨,然后又将木桨的一端连在了一根棍子上。
而这根棍子似乎并不是木棍,而是呈“z”字形的一根折棍,而且中间的那根棍,与末端的两根棍子是垂直的。
而木桨,正好连在其中的一根短棍上。
刘禅画好之后,解释道:“将这根折棍放在这一个台子的凹槽里,而咱们的士兵,可以坐在这个台子上,用双脚踩在这两根短棍上,使连在上面的木桨不停的上下转动……”
看着纸上的画,听着刘禅详细的解说,关羽终于明白了刚才刘禅是什么意思。
“这似乎倒真的可行!”
“看来我真的是错怪阿斗了!”
“大汉有阿斗这样的人才在,我又何必如此心急呢!”
他心里不由得感到十分欣慰,望着刘禅,一时竟有些眼眶湿润。
第148章:阴狠的计划
“我看还可以在这个折棍的中间套一个类似车轱辘里的东西,这样用脚踩起来,也更轻便一些。”
在听明白了刘禅的意图之后,荀谌也忽然提出了一个建议。
而这个建议,却让刘禅听得有些糊里糊涂的。
他不明白所谓的“类似车轱辘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他一脸疑惑的问道:“荀先生,你说的那是什么东西啊?”
荀谌也不由得发出了之前诸葛亮的感叹,奇怪为什么刘禅一会儿聪明绝顶,总能想出奇妙的绝招。
但有时候却像是个懵懂小孩,这也不懂,那也不懂。
他愣了一愣,耐心的解释道:“少主想必见过马车吧。”
“嗯嗯!”
刘禅连连点头,示意荀谌继续说下去。
荀谌继续道:“这马车的两个车轮,就叫做车轱辘,而我说的那个东西,就是套在连接两个车轱辘的木杆上的铁套。”
听到这里,刘禅顿时恍然大悟了过来,他笑道:“原来荀先生说得是轴承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呢!”
“轴承?那是什么意思?”荀谌脱口问道。
这个时代并没有轴承这个词语,有的只有车轱辘、铁套这些古人自己取的名词。
“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刚才先生说的铁套的名称,我突然想起的。”
刘禅一听荀谌说的话,就明白过来这个时候并没有轴承这个词语,便胡诌说是他取得。
反正一个词语早一点出现,也并不碍什么事。
“轴承?”
“说起来,倒还真有一点形象,这个铁套正好起到了支撑这根轴的作用。”
荀谌看着那张纸上的画,不禁自言自语道。
“阿斗,不好意思啊!刚才我误会你了……”
忽然,关羽有些脸红的望着刘禅,轻声的道起了歉。
“叮,恭喜宿主,获得来自关羽的威信值0.8,目前获得来自关羽的威信值共1.0点,任务完成度达到5%,请宿主再接再厉。”
“诶?这一次怎么一下子涨了0.8点,难道这一次让关羽信服的程度比之前更深吗?”
“不过,现在我的威信值好像才到了1.6点,可真是进度缓慢啊!”
“也不知后面到了20点,会是怎么样的效果。”
“而且,这一次怎么不像是之前一样,怎么没有对关羽的单独威信值呢?”
听到系统的提示,刘禅的心里不由得一下子冒出一系列的想法。
不过他并不敢多想,连忙对关羽笑道:“嘿嘿!关二叔,你怎么这么客气?我怎么会怪你呢?我知道你也是关心我,才会这么在意的。”
刘禅虽然不知道究竟该怎么说,才能让关羽心里的愧疚感稍稍降低一点。
但是他却知道,作为一个大人,对于小辈,都是关心爱护的。
而看到小辈十分懂事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也会好很多。
所以他就说了这句话,在任何与大人交谈的场合几乎都可以适用的话。
而关羽听了这句话,恰好也非常受用。
他微笑道:“没想到阿斗都这么懂事了!”
刘禅正色道:“其实我比关二叔想的还要懂事呢!”
“哦?是吗?”关羽眼中充满了喜悦。
的确,没有人不喜欢懂事的孩子。
刘禅一本正经的道:“当然了,我还一直想着要怎么帮父亲壮大实力,打败曹操呢!我可是有大志向的人!”
“哦?那阿斗可曾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关羽这时倒像是闲聊一般,和刘禅笑谈了起来。
刘禅笑道:“我说了,你可不准说我胡闹!”
关羽见状,噗呲一下笑了出来:“哈哈哈……好好!这次,我不说……不说……”
刘禅忽然正色道:“其实我一直在想,趁曹操忙着和孙权开战的时候,到蜀中去,劝说父亲拿下益州!”
刘禅话音一落,关羽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而诸葛亮和荀谌也一下子吃惊的望着刘禅。
“关二叔,刚才可是说好的!你怎么一下子就变脸了!”
刘禅噘着嘴,一脸无辜的戳着他那两根小小的无名指。
“阿斗,你继续说下去!”关羽一本正经的道。
他忽然发现刘禅似乎并不是在说笑。
刘禅闻言,也鼓足了勇气,正色道:“其实我想,父亲之所以一直没有动手,不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和收揽人心,而且还担心一旦他在益州陷入苦战,曹操和孙权回趁机攻打荆州。”
“嗯……”
关羽、诸葛亮和荀谌闻言,都不禁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刘禅继续道:“但是,现在却又不一样了,天下的形势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刘禅的话还没有说完,他们三个就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们都熟读兵书,并且都是用兵造诣颇高的将军和谋士。
这一点简单的战略问题,又如何能看不明白。
曹操和孙权火拼,自然就没有精力来管荆州,更没有能力去管益州。
只要刘备能抓住机遇,那么益州的归宿,只是刘备愿不愿意狠心的问题了。
“可是就算如此,你到了蜀中,又能做什么呢?”关羽对于刘禅的判断表示认同,但是对他毛遂自荐前往蜀中的策略,却并不看好。
刘禅笑道:“我能做的事可多了,而最重要的是我能劝父亲狠心一把。”
“嗯?”
诸葛亮和荀谌猛然一惊,一脸难以置信的望着刘禅自信的脸庞。
他们不敢相信刘禅竟然说出了这样大胆的话。
毕竟他们知道,刘备可是出了名的心肠软,如何狠心得起来。
关羽沉色道:“你光这么说可不行,我得听听你究竟要怎么做?”
刘禅笑道:“其实这事很简单,只需要一招反间计,就可以让父亲下定决心了。”
“反间计?什么样的反间计?”关羽似乎准备打破砂锅问到底。
“若是刘璋得到风声,听说父亲与张鲁暗中勾连呢?”刘禅说话的时候,脸上透着股阴冷的感觉。
“这怎么可能!你这是陷大哥于不义!你……”
关羽下意识的出言维护着刘备的形象,但是他下一刻,就忽然明白了刘禅的意思!
第149章:造船的用途
刘禅说的是风声,却并不是真的让刘备与张鲁相勾连。
而一旦刘璋相信了这一点,必然会首先做出不义之举。
只要刘璋先犯了错,那么刘备就可以在道义上站稳脚跟,而且能够出师有名。
这样的话,益州便唾手可得。
“阿斗,这样的话,是谁教你的?”关羽瞬间感觉到刘禅这一计的可实施性。
而且在他看来,就算刘禅真的得了神授天传,学识有所长进,但毕竟还是个六岁的孩童,其心性也该是纯良的。
一个心性纯良,善良天真的小孩,怎么会想出这样阴狠的离间计呢!
这必然是有人暗中授意的。
所以关羽在说话的时候,不经意的瞥了一眼荀谌。
他怀疑这个人就是荀谌,因为荀谌之前提出让他造船的理由里,就有援兵入蜀这一条。
既然荀谌能想到援兵入蜀,那么想到这一条促进蜀中矛盾激发的计谋,对于荀谌来说却一点也难。
然而他却失望了,荀谌此时和诸葛亮的神情一模一样,都是十分吃惊的望着刘禅。
似乎也不敢相信这是刘禅自己想出来的计谋。
刘禅笑道:“关二叔,你不要总小看人,我可是很聪明的,想出这么一条计策,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这……这……果真是你想出来的?”
关羽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刘禅笑道:“那是当然!以后我还会想出更多的好计谋呢!”
他一脸的得意,很享受诸葛亮和荀谌看他的神情。
关羽见状,尴尬的微微一笑,忽然转过头对诸葛亮和荀谌道:“阿斗想要入蜀的这件事,军师和友若以为如何?”
他说话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着荀谌的神色。
只见荀谌眼睛微眨,眉头稍紧,说道:“少主虽然天资过人,但蜀中路途凶险,怎能让少主涉足险地。”
诸葛亮也轻摇羽扇道:“友若兄说的是,少主有这个心是好的,但是却万万不能冒如此大险。”
两人的神色完全正常,关羽不禁觉得是他自己想多了。
刘禅哪里想到他们都是一致的拒绝,连忙道:“不行,这次我必须去才行!”
他心里想的,倒不是非要去蜀中展现什么计谋才学,而是要去救下在攻蜀时意外身亡的庞统。
在见识了诸葛亮的厉害之后,刘禅对这个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那更是心心念念,一直都想着要怎么去救他!
他甚至都想过,要是时机不对,没有在庞统中流矢之前劝住他,就花巨资救他一次。
可是现在眼前的三个人都拒绝让他去蜀中,他救庞统的计划不就落空了吗?
所以,他才如此坚持。
关羽纳闷道:“阿斗,难道你就不怕吗?”
刘禅正色道:“大丈夫虽死不惧!”
“嗯?”
关羽眉头紧皱,连忙道:“你要这么说,那就更不能让你去了!”
“wtf?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应该是夸我有胆有识吗?”
刘禅心里一阵疑惑,急道:“关二叔,我不会不关心的我小命的!你就让我去吧!”
“不行!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要是想到蜀中去,除非等到益州平定,大哥派人来接你才行!”
关羽一脸严肃,不容刘禅争辩。
刘禅闻言,心里暗骂道:“你个关犟牛,你知道我要是不去,会造成什么损失吗!”
“哼!我才不会依着你呢!你说不让我走,我就不会自己走吗?”
“我就不信我堂堂刘阿斗,还到不了蜀中!”
“唉……可惜我是个六岁的身体,没他们同意,好像还真的连公安城都出不了……”
然而刘禅在气愤之余,还是很快的认清了现实。
毕竟他太小,不论是骑马、架船,似乎都不能一人独自完成。
而且就算他一个人出去了,要想安全到达刘备的身边,却也难如登天。
忽然,关羽微笑着对刘禅说道:“阿斗,就算你在心里骂我,也是没用的!”
“你!你……哼……”刘禅无语的甩手朝前走去。
“哈哈哈……”
留下关羽、诸葛亮和荀谌三人望着他的背影不禁发笑。
不过,片刻之后,笑声便消失不见。
关羽忽然问道:“友若,之前你说造船是为了援兵入蜀,可是也想到了这一点?”
荀谌闻言,不由得一愣,盯着关羽看了又看。
忽然,他大笑道:“哈哈……我就说云长兄方才怎么那般看着我,原来是为了这个!”
他微微一顿,收起笑容,正色道:“我当时只是根据天象所示,蜀中即将易主,想着蜀中恐有兵变发生,所以想先做谋划。如今看来,咱们造船的速度,可得加快些了!”
“天象?”
关羽闻言,不禁疑惑万分。
他虽然知道历来无数能人异士通过天象得知人变,但却只以为是人们借着天象变化这个由头,而造成的人变。
人变本由人,与天意不过是牵强附会罢了!
但现在,荀谌却说是根据天象做出的推测,他一时难以相信。
“友若兄所言不错,最近我也曾夜观天象,西南有变,正想着是不是派人告知主公,不曾想友若兄倒已开始了谋划。”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也随声附和。
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在这几年里更是大显神通,让关羽对他是十分佩服。
现在诸葛亮也赞同了荀谌的话,看来这件事已经**不离十真的是从天象来的。
关羽问道:“那咱们这船要造多少才合适?”
荀谌沉思片刻,正色道:“这楼船至少得先要一百艘,其余的赤马快船、先登、蒙冲等船只,则可以稍稍缓一缓。”
“一百艘楼船?要得了这么多吗?”
关羽不禁有些纳闷,要知道一百艘楼船,足可以装纳八万的水兵,可是现在他们的水兵,还不到八千。
而不管是赤马快船还是先登、蒙冲,每一艘船也都能容纳几十甚至数百的水兵。
造这么多楼船,是不是真的有意义。
诸葛亮提醒道:“关将军不要只考虑水战用船,也得想想用船运兵、用船运粮以及用船接纳百姓这些方面。”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再看到眼前纸上的画,关羽终于恍然大悟道:“军师和友若说的是,我这就安排!”
第150章:飞鸟起遐思
现如今,造船的目的,并不是急于与孙权撕破脸皮,在江上对垒。
所以就算无法制造出如江东那样能容纳三千人的大楼船,也没有关系。
只不过因为刘禅提的新想法,可能会改变一下船舱和甲板的高度,造一种新式的船。
因此,关羽也就必须去交待一下。
只见他拿起刘禅画的那张草稿纸,就和那四位工匠匆匆离开了。
而诸葛亮和荀谌,却并没有跟过去,而是往一旁的茅草棚走去,看看刘禅到哪里去了。
……
“咱们的少主,现在这个样子,倒才真像个小孩子。”
“是啊……不过我倒宁愿他真的是个大人……”
“嗯……孔明说的是,以少主的资质,必能为主公分忧。”
“若是那样,少主或许就能入蜀了……”
诸葛亮和荀谌远远的看着刘禅的背影,小声的议论了两句,然后便缓缓走了过去。
刘禅此时正蹲在江水岸边,手里时不时的朝水里扔一两颗小石子,似乎正在享受着玩水的乐趣。
忽然,荀谌上前两步,蹲在了刘禅的旁边,轻声问道:“少主,还在生气呢?”
刘禅微微回过头,看着荀谌微笑的脸,喃喃道:“我生什么气,反正这件事又不是现在就定了!”
“哦?少主难道还能说动关将军吗?”荀谌有些疑惑,不知刘禅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刘禅捡起一块石头,猛地扔在了水面上,在水面上打了几个浮漂,“咚”的一声沉在了水底。
刘禅指着水面仍旧荡漾的余波,微微笑道:“荀先生,你看这石头,一旦出手,想要收回来,还可能吗?”
“这……”
荀谌忽然一惊,心想:“难道少主想要先斩后奏?”
“可是他一个小孩,又如何能做到呢?”
“难道他还有其他的办法?”
这时,诸葛亮也悄悄蹲在了刘禅的另一边,他轻摇羽扇道:“俗话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覆水必然难收’,少主可不要把这两句话给回错了意。”
刘禅闻言,眉头微皱,心想:“唉……你们的心思,我又岂会不知!但是我的想法,却又能如何告诉你们呢?”
“我总不能像荀谌那样,说我夜观天象,要去救庞统一命吧!”
“我更不可能说我有一颗能救人于死命的灵药,那样你们还不知道会怎么想呢!”
“算了,反正说了也没有用,还不如不说呢!”
“免得到时候越说越多,我就更走不了了!”
想到这里,刘禅忽然指着水岸边的一群白色的水鸟道:“先生,你的羽扇是不是用这些鸟的羽毛做的?”
诸葛亮虽然明显的感觉到刘禅这是在顾左右而言他,但是他却也不在意。
他微笑道:“少主指的那些鸟,名作白鹭。而我这个羽扇上的羽毛却是取自白鹅,虽然颜色相同,但却也有一些差别。”
“白鹭?难道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倒不知它们飞在天上,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刘禅心里闪过一丝遐想,然后问道:“今天还有其他别的事吗?”
诸葛亮闻言,眉头微皱,正色道:“少主就没有什么还想说的吗?”
刘禅转过头,望着开阔的江面,喃喃道:“没有了,我想单独呆一会儿,想些事情。”
话音刚落,诸葛亮和荀谌不约而同的对望一眼,眼神交流片刻,都朝着对方微微点头。
荀谌忽然站了起来,轻声向刘禅交代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先告辞了,少主玩一会儿,记得和守在外面的人一道回城。”
刘禅闻言,回过头,望着已经站起身,准备离开的诸葛亮和荀谌,他不禁奇怪了起来。
“今天他们怎么倒如此依着我了?”
“难道他们就不怕我就这么溜了?”
就在他这么想着的时候,诸葛亮忽然转过身,叫住了一个人,轻声吩咐着什么。
“诶?他们是在说什么?”
他虽然能清楚的看到诸葛亮和那人的动作,但除了能看懂那人不停点头的意思,其他的,就一点也看不明白了。
“要是我会唇语就好了……”
然后,不待刘禅说话,诸葛亮和荀谌两人就一起转身离去。
他们手上的事情还很多,诸葛亮有一天的公文要处理,荀谌还有未完成的设计图要去继续完善。
他们自然不能陪着刘禅在这里虚耗时间,毕竟他们的时光并没有刘禅充足。
等他们离去,刘禅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诸葛亮刚才说的是什么。
因为那个抱着木方的工匠忽然将手里的东西放在了地上,静静的站在了离他一丈外的地方。
双眼还一直注视着他。
“要守着就守着吧,反正我也不想跑……”
他微微一瞥,转过头,望着白鹭玩耍的地方,心生向往,缓缓站起,朝那边走去。
而那人也跟在他的身后,保持着不近不远的距离。
鸟的危机感很强,在感知到危险临近的时候,便会展翅飞离。
白鹭也不例外。
刘禅虽然小,但是一个六岁的男孩,其体型还是要比一只白鹭大上许多的。
所以尽管他轻手轻脚,尽量不去惊动这些白鹭的靠过去的时候。
依然激得十余只白鹭从水面飞射而起。
这是鸟类的天性,没有人能够改变。
不过刘禅却似乎并不在意,他望着天空,忽然发出了感叹:“这白鹭倒还真像仙鹤,只可惜小了点,要是能坐在它的背上,遨游天际,那可就震撼了。”
“这才片刻的时间,它们就飞到了高空之中,这速度可真快啊!”
“真想拥有一只“巨鸟”,这样任凭关二叔用什么办法,都拦不住我了!”
“可是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鸟呢!”
“我又不是‘郭靖’和‘杨过’,哪有那样的奇遇……”
天空中的白鹭渐渐消逝远去,他的这个想法也只有暗暗埋在心底。
他又一次蹲在了水岸旁的一块大石头上,看着水岸边自在的小鱼,不禁入了神。
……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点水波涟漪朝刘禅荡漾而来,而他的耳旁,也忽然出现了一个声音,一个让他再次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