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富足强盛后的大明
南去的蒸汽列车冒着浓浓白烟,在青山绿水间穿过,大明皇帝朱由检笑容满面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他很愿意看见现在的自己在这样一个富饶而又安宁且强盛的帝国里渐渐的老去。
不过,朱由检不得不承认的是,因为他让大明走上了工业化。
所以,在整个大明帝国,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式的自然村落正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消失。
当年给他击败建奴和北伐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庄屯户们大多已经进入了城里,成为了城市居民,甚至成为了贵族。
因此,在郊外所能看见的除了平原地区的大批农场外,大部分山地都已退耕还林,变成了各类山地经济作物的种植基地。
各类农用机械在这些田间地头操作着,百姓很少。
毕竟现在的大明城镇化率已经很高。
当朱由检乘坐着列车进入到扬州以内后,就看见整个江南一带的城市连着城市,交通比以前更加发达,别墅园林密密麻麻。
来自倭国的小人佣与菲佣以及高丽佣正勤勉地收拾着各类别墅的花园。
在此时的大明,别墅只能算是大明普通百姓的住房。
在大明稍微更富一点的都是住园林,也就所谓的独栋别墅。
虽然园林有大小之分,但这也足以说明大明现在是真的富裕。
尤其是大明最富饶的江南地区。
乞丐自然是很难再见到的。
毕竟大明对外贸易的巨大顺差和发行“崇祯纸币”后通过运作为世界货币后,已使得大明现在每年都能从国外赚取(巧取豪夺)大量财富后,大明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是非常好,除非是足够懒到连基本福利都懒得申请,基本上就会有保障基本上生活的免费补贴。
而治安自然也是非常完好的。
毕竟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何况,大明的贫富差距现在也不大。
因为大明帝国与后世的资本帝国不同,在大明,利润最大的是皇家产业和官营产业,所以,大明对外掠夺与对内开发增加的大部分财富都是由皇帝自己和大明朝廷来分配,而大明皇帝崇祯朱由检又是一个不只顾着自己享乐的皇帝,也就大明朝廷都有意识地把大量财富通过基础建设和以工代赈的方式以及奖掖发明创造和为国家做贡献的方式发放下去,所以,大明增加的财富基本上都流向了大多数人。
所以,大明的贫富差距不是很大,所有老百姓都对生活很满意,因为他们的生活的确在慢慢变好。
对于富人,也就是既得利益者,统治阶层,也同样没有因此对朝廷有怨言。
因为大明的总体财富是在增加,是在不停地通过对外掠夺而增加的。
所以,富人的财富也在增加,只是没有老百姓们增加的快,但只要还在增加,他们就不会产生不满。
何况现在整个全世界最强大最富饶最安全的帝国就算大明,而且只有大明,所有,这些富人也没有因此要离开的意思。
大明中央帝国的统治模式则也还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皇帝依旧主宰着一切。
虽然大明已经进入了电气时代。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明的子民现在的生活太富足了而且是越来越富足,所以,没人会去怀疑自己帝国的统治模式到底对不对,也没有觉得让皇帝主宰一切有什么不妥。
甚至因为大明中央帝国提供了子民们优渥的生活和持续增长的财富,所以,很多人就本能地觉得大明中央帝国现在的统治模式是最合理的。
正因为此。
即便大明现在已经进入了电气时代,明亮的电灯也已经开始出现在列车上,内燃机车也已经开始出现在公路上,百姓们的受教育率已经非常的高,但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依旧能组织起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依旧能集中整个帝国所有的力量,进行着帝国的霸业。
而现在,朱由检就即将要让他的大明中央帝国去占据位于波斯湾的石油资源,并通过灭掉占据那里的满清帝国而获得这些资源。
不过,也不是说,朱由检在国内就完全没有反对者。
因为人性这东西很复杂。
龙生九子,个个不一样。
而大明已经有数亿人口,所以,不可能所有人都一个模式。
所以,大明也有很多圣母。
尤其是在富有且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中,尤以文官士子居多,他们开始崇尚博爱与怜悯世人,且提倡人人平等,所以,他们为大明掠夺与欺压外番而感到愧疚,认为那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他们还主动提倡大明应该去帮助这些外番。
“请陛下允许朝廷接受倭国的难民!并给予仁爱。”
“请陛下准予琉球独立,而非强纳入我大明版图!”
“请陛下不要再对外扩张,而给外番们一点喘息的空间吧。”
因为倭国内部矛盾依旧十分剧烈,且在大明挑唆下,所以,现在的倭国内部战争依旧不断,也就产生大量的难民。
所以,很多国内文人士子希冀大明给予倭国以关怀,因为他们许多儒士对倭国很有爱。
而且,他们还亲眼看见倭国变成了一个以儒家为正统的国家,但他们也没想通倭国怎么全面儒教化后,内乱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他们因此更加不愿意看见倭国的儒士蒙难。
朱由检对于这些圣母的处置也很简单,就是将他们流放,流放到西域去,流放到西伯利亚去,让他们去吃吃苦头,就自然知道自己要想获得美好的生活得首先要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朱由检没有心情理会到镇江后拦在他专车外面向他表达这些诉求的文人士子,只直接去吩咐人开往南京,并巡视了整个长江大桥。
第692章 朱慈烺的封地在欧罗巴
看着横跨长江的大桥,朱由检不甚唏嘘,曾几何时,他也没想到在自己的大明朝可以看见这种铁路与公路两用大桥。
江南总督兼华王殿下朱慈烺走到了朱由检面前来,拱手道:“父皇。”
朱由检点了点头,见朱慈烺来了后,就说道:“你一步步从县令做到江南总督,如今还成功主持修建了这大桥,也算是比以前有出息了。”
朱由检说着就笑了起来。
“这都是父皇栽培所致,没有父皇当初的良苦用心,儿臣不会有今天的脱胎换骨。”
朱慈烺回了一句。
朱由检点首,也没有说会不会让他重新成为太子。
而朱慈烺也没有问。
现在的大明帝国正如日中天,乃是全球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帝国。
但谁都清楚,管理一个这样的超级大帝国并不容易。
因为很多时候,作为这种帝国的皇帝,不仅仅是勤勉就可以的,还得有超凡的见识与卓越的远见。
朱慈烺这些年来一直在潜心研究崇祯十七年以来的历史。
他很想找出来为什么他当年那些十分崇敬的老师们以及他的老师们交给他的儒家学问,为何没有基本上没有被自己父皇用在国内,而是用在国外,为什么自己父皇用奇技淫巧以及大兴土木竟然可以让大明中兴成功,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盛世,而且为什么自己父亲可以肆无忌惮的开辟疆土却不至于国库民乏,为什么自己父皇不停算计外番却让外番更加敬畏乃至从未有发生过挑衅乃至入侵华夏的事,甚至为什么连国内的蒙古人这些都开始变得能歌善舞而不再入关劫掠。
朱慈烺一直总结。
而也因此,朱慈烺也发现自己父皇之所以这样做能成功是因为自己父皇比自己的那些老师甚至是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更朝前的见识。
朱慈烺发现自己父皇会知道番薯和土豆能解决粮食产量问题,也发现自己父亲会知道如何提高钢产量且让火器改进到让胡虏闻风丧胆的地步,也知道蒸汽机将可以改变整个时代,甚至也知道雷雨天里的电将会带来光明,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所以,朱慈烺觉得要想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得有这些超越一般人的远见。
但朱慈烺自问自己没有这样的远见,因为他根本就没法预料到下一段时间过后,大明的各行各业就将应用什么的新动力从而继续领跑世界。
不过,朱慈烺现在可以确信一点的是,作为大明的皇帝甚至是大明的其他统治者,就必须对工匠这些掌握技艺的人才予以足够的尊重,并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也需要足够支持他们的研究项目。
因为朱慈烺发现自己的父皇似乎就在通过对这些工匠的支持和尊重,使得大明的各类技艺不停的革新。
所以,朱慈烺现在也很是尊重大明的工匠,他开始主动向工匠们学习数理、学习化工。
但也因此,朱慈烺也越发的发现这里面的深奥。
朱慈烺也开始憧憬着大明更加辉煌的时刻。
然而,朱慈烺也依旧不得不承认的是,他自己还没有自己父皇那样的远见,所以,他还不敢确定自己还能不能接任大明皇帝之位。
朱慈烺现在只希望自己的父皇能继续的健康长寿而可以继续让大明更加强势,让这个世界出现更多精彩而又神奇的事物。
南京。
大明工程院无线电研究司。
朱慈烺陪同着朱由检来到了这里。
这里,云集了大明目前所有关于电学的专家,并已为大明研制出了第一代无线电技术。
而朱由检现在就是来这里体验大明的无线电技术的。
“父皇,这位就是发明无线电的掌院学士袁宇,他年轻的时候还是我大明的特务兵来,立过甲等功,退伍后入行学习电学,意图为大明的电力事业做贡献,如今是我大明这无线电的发明者。”
朱慈烺替朱由检介绍起袁宇来。
朱由检笑着点了点头,就拍了拍袁宇的肩膀:“非常好,传旨,封其伯爵,此封地尼德兰。”
“谢陛下!”
袁宇立即回了一句。
朱由检则笑了笑:“则是你应得的,现在你带朕体验一下这无线电。”
“是!”
袁宇回了一句,然后,就开始操作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来到朱由检面前禀报道:“启禀陛下,臣刚刚向远在镇江的一位副手发送了电文,等他回来会把电文转述给我。”
果然,在这之后,袁宇就收到了电文回复,内容和袁宇所说的一模一样。
朱由检看见后不由得点头:“很好,立即向工部申请建造此无线电工程,现在军事上运用起来,再用到民用上!以后我大明通讯就不用只靠马来传递来,长途则完全可以用这无线电来传达,非常好。”
朱由检说着就笑了起来。
“是!”
朱慈烺回了一句。
而在朱慈烺送朱由检回了在南京莫愁湖的行宫后,朱慈烺则主动对朱由检请示道:“父皇,儿臣也想就藩。”
朱由检听朱慈烺这么说后非常惊讶,忙问道:“是吗,你且说说你的理由。”
“父皇,是这样的,儿臣也想亲自体验一下建立一个国家,训练一下自己全面管理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的能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管我大明中央帝国一省的军政事务,但也只是受着中央朝廷的辖制管理。”
朱慈烺回道。
朱由检听后点了点头:“朕准了!等无线电工程铺设好后,你就去我大明大西洋舰队新打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现在那里就作为朕给你的封地,取名为大明西华王国。”
“儿臣谢父皇!”
朱慈烺立即兴奋地回了一句,他没想到自己父皇封给自己的是位于欧罗巴中部的这么大一块区域。
袁宇也在一旁笑了起来,他对朱慈烺现在也很有好感,如今想到自己的封国将和朱慈烺的封国挨在一起,自然很是期待。
第693章 康熙
朱慈烺开始建设着自己的封地。
而大明中央帝国也开始了对清帝国的征伐。
大明派出了近百万大军,兵分两路往波斯湾而来。
其中。
一路大军从西伯利亚到伏尔加河南下,走陆路攻击清帝国。
一路大军走海路,从大明恒河布政司的孟买港出发。
两路大军浩浩荡荡,遮天蔽日。
一时间,整个亚欧大陆北边大漠上与南边大洋上出现了两条长线。
在北边大漠上,一列列火车运着兵员与辎重在还未完全融化的雪原上前进着,还有一排排士兵。
而在南边大洋上,战舰密集如鱼群在随着暖流迁徙一样大规模地往波斯湾行驶而来。
近百万大军中,真正是中央帝国的近卫军则是六十万,还有近三十万的各藩国的护卫军,这些护卫军里也有黑人和白人等土著人。
但无论如何,这的确是空前浩大的一次征战。
因为诺大的地球上,已经只有这里还不完全属于大明统治的管辖范围。
不过,这里在文明上已经与汉家文明差不多。
因为受范景文汉家教育长大的满清皇帝康熙基本上只知道汉家文化,所以他在吞并奥斯曼等诸西域国家时就把文明统一成了汉家文明为主体的文明国度。
而现在大明要征伐满清,自然是要摘桃子的,即在满清差不多强行统一这里的文明后就将满清灭掉,然后坐享其成,实现崇祯帝朱由检让汉家文明统一全球的梦想。
此时的满清还不知道大明已经开始对他进行征伐。
因为此时的满清还比较封闭。
满清皇帝康熙只模糊的从自己父亲那里得知他们来自东方,而在东方有个大明帝国,那个大明帝国赶走了他。
但因为顺治走的时候,康熙才只有八岁,所以,康熙对东方的世界不是很有印象。
而且范景文还按照朱由检的指示有意误导康熙,只告诉康熙,现在的大明帝国不过刚刚统一,内部依旧人心不稳,还没有现在的满清强大。
康熙因此有些沾沾自喜,尤其是在灭掉奥斯曼后,他更觉得自己的大清已再次崛起。
康熙自诩自己是世界上最英明的君主。
范景文等大臣也乐意如此吹捧他。
但康熙不知道的是,现在的大明帝国已经强盛到称霸全球的地步,统治全球近乎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和土地。
所以,当大明的战舰与军队已经逼近波斯湾时,康熙还没有引起警觉。
因为靠陆战取胜的康熙还不知道海洋上的威胁,他依旧还在黑海一带巡视,并意图编练更强大的骑兵,并希冀在将来可以东征大明。
是的。
康熙也有西征的大明的野心。
因为康熙也想看看自己父亲口中的那个中原世界。
康熙通过培育阿拉伯马,编练起了大约六十多万的骑兵,且也因此,康熙自认为自己的大清已经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霸主。
而在崇祯五十年六月七日的这一天,大明第一批舰队开始在毫无防备的巴士拉登陆。
因为康熙不注重海防,大明在登陆时毫无阻碍,大量登陆舰很顺利地开近了巴士拉沿岸,然后士兵们先在将船舱里的战车与坦克从浅滩上开了上来,并开始浩浩荡荡地向满清腹地开进。
与此同时。
在伏尔加河南边,大量大明坦克与战车也浩浩荡荡地朝满清腹地开来。
一排一排的钢铁巨物碾压在戈壁滩上。
清军边防骑兵看着这些铁制巨物如蜂拥一般开来,一开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他们看清明字旗后才明白过来,可能是遇到了明军。
而清军的将领费扬古在得知此事后立即派骑兵通报给了在满清京师城即伊斯坦布尔的康熙帝。
康熙听后大惊,他没想到明军会突然来进攻自己。
因此,他不由得问着范景文:“范先生,明军怎么过来的,这么远的距离,他们的步兵怎么能跨越这么长的战线?”
范景文听后则道:“可能他们已经很早就开始运兵了,而对我大清蓄谋已久。”
康熙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朕决定亲率三十万铁骑亲征!”
于是。
康熙便开始集结他的御林亲军铁骑三十万准备往伏尔加河而来。
但很快康熙从另一名清军将领雅布这里得知在南边的巴士拉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明军。
“什么,南边也出现大规模明军,难道明军还能从海上来?这怎么可能!”
康熙大为惊骇。
但康熙还是下意识地认为以大海的凶险,明军不可能有多少兵马从海上来,也就还是大胆地决定依旧率主力北上,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从北边来的明军。
康熙因此便率着他的三十万铁骑往沿着里海西侧北上。
很快,在碧蓝如玉的里海岸边,康熙的三十万铁骑与大明西征的五十万大军相遇。
康熙先亲自指挥着五万健锐营铁骑朝明军先锋部队坦克营与战车营冲了来。
明军坦克营立即开炮。
战车营则立即开动机枪炮。
哒哒!
砰砰!
炮声和枪声不断。
康熙的铁骑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就像是被割倒的韭菜一样。
即便有骑兵冲进坦克和战车阵营来,也砍不断钢甲,自然也伤不到里面的明军。
而明军还开着坦克和战车主动冲撞这些清军铁骑,直接将这些清军铁骑撞倒然后碾压成泥。
康熙的铁骑大军因此一茬接着一茬被碾压成血海。
康熙看见这一幕直接被震撼到了,他从来没见过这种打仗方式,他不知道明军开出来的这些铁疙瘩是什么玩意儿,竟然会自己喷火射杀敌人。
是的。
康熙都不敢确认这些铁疙瘩里有没有人。
“这是妖法!这些明军是在施展妖法!”
康熙因此哆嗦地说了起来,且吩咐道:“立即后撤,请活佛来除掉明军这妖法!”
于是,清军便在损失了三万多铁骑后就主动后撤。
而明军则继续前进。
很快,明军的坦克先锋部队就在比利斯再次遇见了清军,但清军派出的却是十多个活佛,这十多个活佛开始念经驱邪。
明军见此直接把坦克开了过去,这十多个活佛因此圆寂。
而明军则再次歼灭清军五万多铁骑。
康熙见此懵了:“明军所施的妖法竟恐怖如斯?!”
第694章 陛下,范景文回国了!
大明的坦克群继续朝清军大军开了过来。
后面还跟着无数明军步兵和骑兵,皆持着线膛枪。
坦克轰隆着开过,在清军的骑兵阵营间犁开一条条血路。
康熙因此开始感到慌张了,他不得不急忙带着大军撤退。
数十万清军铁骑也因此全面溃败。
明军因此不得不持续性的追击他们。
近百万的明军如搜寻猎物一样搜寻着清军。
最后俘虏了无数清军。
足足二三十万清军被俘虏。
而康熙则带着范景文等清廷文武大臣以及三万多残余骑兵一直逃窜着,最终竟然逃窜到了雅典。
明军也最终在这里把康熙和范景文等人包围。
康熙很疑惑,他没想到明军还能追过来,他不由得对范景文说道:“范先生,朕觉得我们当中肯定有奸细,不然明军不可能追我们追得这么紧。”
范景文很淡定地笑着回道:“是的,万岁爷,您投降吧,我就是那个奸细。”
“什么!”
康熙听后大惊,又道:“不可能!”
范景文扬起白色的胡须说道:“这没有什么不可能,您刚才喝的水已经被我下了毒,现在你应该已经感到腹部剧痛而浑身发软,但你放心,我不会毒害了你,我会把你交给皇上发落。”
“为什么?”
“为什么!”
康熙大声怒吼了起来:“你为什么会是奸细!”
康熙吼着还因此哭了起来:“您可是从小看着朕长大的范先生啊!你怎么可能是奸细!”
范景文微微一笑:“我一直是大明的臣子,我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我在你们爱新觉罗家装奴才这么多年,为的就是能帮陛下灭了你们,如今你们即将被灭,你也不可能再逃出去了,你完全可以让你的麾下骑兵杀了我。”
“啊,好痛!”
康熙浑身一软,倒在地上,捂住肚子,怒视着范景文:“你怎么如此歹毒!朕要活剐了你!给朕杀了他,杀了他啊!”
砰!
明军这边开启了射击,将意图接近杀掉范景文的清军骑兵一个个射杀。
“投降不死!”
与此同时,明军还大声喊了起来。
不少清军骑兵因此投降。
最终,康熙还是顺利被活捉,然后被送到野战医院医治。
而范景文也被保护了下来,且来到了统帅刘英这里,然后就踏上了归国的列车。
范景文还是第一次看见火车。
看见有大明旗帜的火车。
范景文因此哭了。
他望向东方,望向了他日思夜乡的故乡。
“从今天起,我范景文终于不用再自称为奴才了,我总算可以堂堂正正地做大明的臣子了,我也不用再承担汉奸之名!我是范景文!我是大明的范景文!陛下,老臣回来了!老臣没有辜负您的嘱托!”
范景文在心里呐喊着。
现在的他已经年老体衰,走路已经需要两个健壮的明军医护兵搀扶着,所以他已经不能喊出来,只能在心里呐喊。
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连绵不断的丛林,让范景文开始感到厌烦,因为他仿佛还要很久才能回到大明。
但范景文与此同时也感到惊讶和自豪,他没想到他大明的疆域已经如此辽阔,这辽阔的北漠竟也是大明的领土,而且在铁路附近居然还有汉人的村庄,居然还有汉字,居然还有儒家学堂,有孩童在学堂念着一首诗,诗的内容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范景文听到这句诗后笑了,尤其是当他看见那些念这首诗的小孩居然是白人时,他更感到欣悦。
因为范景文记得当年他随顺治这些清廷贵族逃亡西域时,这一带还是胡虏的天下,甚至是说着各自胡语的胡虏,并不统一,甚至连彼此争斗。
但现在范景文惊讶的发现这些人如今都穿着统一的汉服,说着统一的汉话,还学着统一的文字。
范景文是聪明睿智的老者,他自然能猜到这里面意味着大明已有多么的强盛,其文治武功已有多么的超越历史!
“也不知道皇上的样子,臣已经好几十年没有见到他了!”
但也因此,范景文更加思念故土,更加思念他的崇祯皇上。
当然,范景文也没想到大明现在会有这种巧夺天工的交通工具,可以让这么大的铁制车子开动,而不用牛拉马拖。
……
江南。
拙政园。
朱由检行宫。
大明皇帝朱由检正在临幸一位年轻妃子。
这名年轻位子来自乌克兰,是一位白人妃子。
朱由检临幸这位乌克兰临幸得大汗淋漓,刚休息下来,正吃着这乌克兰妃子喂过来的橘子,他就见太监高无庸跑了进来,禀报道:“皇爷,范景文回国了。”
朱由检听后大为高兴,立即推开了自己宠爱的乌克兰妃子,然后站起身来,吩咐道:“赶快更衣,朕要出城迎接!”
很多人不知道范景文的功绩,但朱由检自己是知道的。
毕竟他这么多年能打败建奴,很大的原因就是靠范景文一直在满清朝廷权力中枢给自己提供准确的情报。
朱由检甚至都担心过此生再也看不到范景文,
毕竟他都快到古稀之年,而范景文自然就更加老了,不到一百也有九十了。
很快,朱由检就来到了城外,然后他就看见一个满头银发的耄耋老者正穿着御赐蟒袍,拄着拐杖,在一明军医护兵的搀扶下站在十里长亭处,颤颤巍巍地朝朱由检走了来。
“陛下!”
“陛下!”
“陛下!”
范景文的喊声虽然细若蚊蝇,却是竭尽全力在喊。
朱由检也忙丢开内侍,朝范景文跑了过来,冒着绵绵细雨:“爱卿!”
然而。
范景文一不小心却摔倒在了湿滑的地上。
朱由检见此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下意识地伸出了手,面露担忧之色。
而范景文倒是强撑着自己爬了起来,然后跪在了朱由检面前,开始磕头:“老臣见过陛下!”
“爱卿,快快请起!”
朱由检亲自扶起了范景文。
而范景文则笑了起来:“陛下,老臣回来了,老臣终于回来了!”
“是的,爱卿,你回来了,你没有让朕失望。”
朱由检笑着说了一句。
但范景文则突然又拱手道:“陛下当年将守卫京师的重任交给老臣,然而老臣没有守住,老臣向陛下请罪!”
第695章 范景文总算没有殉节
“朕知道,你的功已足以抵其失城之罪,朕赦免你的罪!你随朕进宫。”
朱由检说着就亲自拉着范景文的手往行宫走去,且道:“你不知道,大明这几十年经历了多少事,自从崇祯十七年,朕与你分别后,朕就一路到了淮安,当时,淮安知府都反叛了朕,朕只得带着一帮文武大臣在荒地上搭建草棚,筚路蓝缕,总算到后来可以重建兵马,整肃内政,练就强兵,中兴了大明,如今还一统了这天下!”
朱由检说着就豪迈地一挥手。
“陛下功盖千秋!”
范景文回了一句。
“哈哈哈!这里面,你居功至伟!你说吧,你想要哪块地方作为你的封地,朕封赏给你!现在整个世界都是朕的!朕已经成为真正的富有天下的帝王!”
朱由检说着就喝令道:“抬地图来!”
很快。
内侍就把最新版的《坤舆万国全图》抬了来,且给范景文道:“这里是密西西比河一带,很是富饶,这里是欧罗巴地中海沿岸也不错,还有这里,蒋德璟他们在这一带,风景宜人,需要过南洋去。”
范景文则道:“陛下,老臣已年过九旬,且已离开故土多年,而臣也不知还有多少岁月,故臣请愿不要封爵,也请陛下准臣留在大明神州之地,臣想好好看看这阔别已久的故国!”
朱由检听后沉默了一会儿,道:“好!朕就特准爱卿为我大明唯一一个不用就藩的勋贵,传旨,封范景文为河间侯,以后你就回你家乡河间府居住吧,朕赏你五千万银元,助你回乡打造园子颐养天年所用,朕也会去看你的,另外传旨工部,修一条专门从京师通道河间府吴桥镇范爱卿家乡的铁路,以便于范爱卿随时进京见朕,并赐范爱卿一专列!”
“臣谢陛下隆恩!”
范景文立即表达了感谢,眼含热泪。
“哈哈哈!”
朱由检大笑了起来。
而接下来,范景文继续说了起来:“陛下,老臣回来的时候,看见了那列车,真正是让臣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世间还有这等神器,可以载着这么多人在铁轨上行走,还有那轿车,居然可以开得那么快,还不用牛拉马腿,另外就是那灯,竟然不用烧灯油,老臣是真的见了世面了。”
“以后你要见到的新奇玩意儿还多着呢。”
朱由检笑着说了一句,就又道:“以后朕带你去坐坐邮轮,还有电影,就是一张幕布上可以出现真人的画面,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好!臣谢陛下隆恩!臣其实能够回到大明,看见大明的这些山山水水就很开心了,老臣很想有生之年就好好看看,因为老臣已经离开大明太久了。”
范景文笑着说了起来。
“朕准了!以后朕派专人陪你去巡视整个大明天下!”
朱由检笑着说了起来。
“嗯嗯。”
范景文连忙点头。
而朱由检看着他佝偻的样子也是百般感慨,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原有的历史上,范景文因为大明灭亡,活活饿死了自己,其全家二十余口也全部殉节而死!可谓全家都跟着大明一起消失了。
而现在这个世界,范景文不但没有为大明殉节,还活到了九十岁,还能和家人团聚。
“朕早已令人把你的家人都接了来,你可以好好见见他们。”
朱由检笑着说了起来。
范景文听后更加感到,不禁热泪盈眶起来:“陛下的大恩大德,老臣没齿难忘!”
第696章 康熙为崇祯表演射兔子
“爷爷,他是高祖吗?”
范景文的玄孙问着自己的祖父,看着皓首白发的范景文,一脸好奇地问了起来。
范景文的玄孙的祖父也不认识范景文,只是点了点头:“皇上说是,他就是!给高祖磕头吧。”
于是,范家一干人向范景文跪了下来。
乌压压跪了一大群人。
范景文因此落下了泪。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范景文现在就是这种感觉,他仿佛穿越到异世界数十年未归一般,如今一回来,连他的家人都已不认识他,因为认识他的家人都已作古。
毕竟他已是近一百岁的高龄。
但范景文依旧笑着,笑着,让自己的后人们起身,然后朝北而叩。
“皇爷爷,范景文已经到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吧。”
朱由检这里,小孙子朱和?牵着朱由检的手说了起来。
朱由检则笑了笑道:“不急,等前方将士给朕送来的演员给我们表演完射兔子的游戏后再回京师!”
朱由检说着就道:“高无庸,让他们速去准备!”
“是!”
高无庸立即回了一句。
朱由检所说的演员就是康熙。
因为朱由检记得康熙最擅长的就是射兔子,骑射能力很强,历史上也吹嘘过他能一天之间射三百只兔子。
所以,朱由检早就要求前方将士在俘虏康熙后要将其押解到杭州来,且令杭州的官员务必在杭州提前建造一个剧场,一个专门用来让皇帝和达官贵人们观看康熙射兔子的表演场地。
此时。
朱由检已经到了杭州。
而在杭州的表演场也已经被建好。
也就只需等着康熙被押解过来表演。
康熙此时已经被前方将士俘虏,且押解回大明。
此时的康熙就坐着大明的战俘列车南来。
不过,康熙到底是奴酋,就算被俘虏,待遇还是和其他俘虏不一样,有专门的一节车厢,且重兵把守。
康熙对大明的列车感到惊讶,就如同对大明的坦克感到惊讶一样。
康熙没想到自己这辈子会见到这种事物。
康熙对大明已经有了彻彻底底的畏惧,也不敢再有什么大帝之心。
现在的他也不得不承认大明崇祯皇帝才是最大的大帝。
康熙在得知自己将要为崇祯大帝表演射兔子的游戏后,也非常愿意,甚至高兴,乃至激动。
因为能在这么伟大的帝王面前表现自己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
康熙比谁都清楚。
所以,康熙还主动申请要求训练一下自己射兔子的技能。
为此,朱由检准予了康熙的请求。
大明有司官员因此专门给康熙兴建了一个猎场,供他用来训练射兔子。
在来杭州之前,康熙已经射杀了数千只兔子,射杀兔子的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如今他已经相信可以为大明崇祯大帝提供一次完美的表演。
但康熙却一直未收到皇帝下旨让他去表演的消息。
这让他有些沮丧。
他觉得他的努力可能会白费。
但很快,他就得知皇帝下旨让他去杭州表演射兔子。
而在得知皇帝已经下旨让他来杭州表演后,高兴的一夜未眠,次日就跟着看押他的军队乘坐列车南下。
一到杭州。
康熙就住进了专门的看守所。
然后到了观看表演的这一天,大明皇帝朱由检和所有的达官贵人都到了表演场。
皇帝和大明达官贵人们坐在有玻璃做幕墙的后面,而在玻璃墙外,就是诺大到罗马竞技场那么大的表演场,里面放了上千只兔子。
“表演开始!”
当杭州知府马文渊一声令下后。
康熙就如吕布一样持着弓箭策着马从一侧奔驰进了表演场,开始为皇帝表演射兔子。
一箭三连。
三箭六连。
康熙愉快地射着箭。
箭箭无虚发。
百步穿兔子。
“好!”
朱由检和看客们激动地拍起手掌,看得不亦乐乎。
“今晚可有兔子吃了。”
朱由检因此笑着说了起来。
“怎么可以吃兔兔,兔兔那么可爱!”
朱由检身边一年轻妃子则嘟了嘟嘴说了一句。
朱由检笑着在抱住了她。
康熙继续射着兔子。
康熙因此累的满头大汗。
但他依旧在积极地射着。
特别是在听到台上的欢呼喝彩声后,他自己也激动地不行。
最终康熙射完了所有的兔子,打破了个人生涯的最高纪录。
足足一千只!
康熙提起了最大的一只兔子,且朝台上的朱由检喊了起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看客们也激动地欢呼了起来。
这是一场盛事。
毕竟大明现在的科技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还没有出现影像技术,所以,娱乐生活还是单调的。
能有这样的一场的表演自然是很让大家开心的。
从此以后。
康熙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大明的贵族民众表演射兔子。
朱由检特旨让他巡回表演,沿着大明铁路线上的各大城市进行巡回表演,顺便赚取一波演唱会,增加国库收入。
康熙因此成了大明家喻户晓的射兔子明星。
依旧在给朱由检当狗的爱新觉罗豪格在得知康熙成了现在大明很热很火的明星后,不由得哭了:“同样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为啥他就那么出名!就因为他会射兔子?!”
豪格有冤无处诉。
而康熙则开始沉醉于自己射兔子的事业,开始觉得这是一门光荣的事业,甚至还出书,写了《射兔子秘籍》
大明皇帝朱由检则在看了康熙射兔子的表演后回了京城,大封群臣,祭高太庙。
因为大明彻底地平定了建奴之乱!
长达五十余年的建奴之乱。
朱由检自然要告诉大明的列祖列宗们。
毕竟这是一份伟大的事业。
而且平定建奴后也意味着大明真正的统一了全球。
从此以后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真正概念。
接下来的大明中央帝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十分兴盛。
而朱由检的身体也依旧康健。
朱由检也不知道为什么。
他现在依旧能跨马射猎,也依旧能快步奔跑,甚至乌发未白。
而且还能生育子嗣。
朱由检已经有了七十余名皇子和六十余名公主。
大明帝国的皇室成员空前的多。
而也因此。
朱由检自然也不用担心继承者的问题。
但现在,朱由检最担心的还是外面各藩国国主之间的问题。
因为让朱由检没想到的,本都是华夏人的各藩国国主竟也开始发生起矛盾来,产生了各种边界冲突,还时不时的把状告到他这里。
朱由检收到了很多官司。
要他处理各藩藩国之间的关系。
朱由检不得不承认自己得趁着还有时间要抓紧建立一个稳固的全球秩序,不然,整个地球依旧回出现大规模的战争。
何况,朱由检也发现有些藩国的确不老实,开始有称霸一方的心思。
朱由检因此颁布了推恩令。
要求各藩国必须把自己的藩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不能有嫡庶之分。
第697章 全球战国时代
“陛下,锦衣卫得到最新奏报,苏西侯国联合新康侯国擅自灭了武运伯国,武运伯国国主顾炎武被迫流亡到大唐王国,现在这两国已经先后强行吞并了周边五六个藩国,且已有统一北美、称霸一方的野心!”
锦衣卫都指挥使曾静此时向朱由检禀报了起来。
朱由检听后当即一拍桌子,道:“有些藩国还真的不老实,竟然还真的敢擅自侵略别的藩国,真的要视朕的旨令于无物吗,他们的国都是朕封,都是我大明的属臣,替朕统治地方,是谁准予他们互相攻伐,下旨,立即集结我大明中央帝国的大军,组成远征军,征伐李成栋的苏西侯国与顾三麻子的新康侯国!”
“是!”
吕留良回了一句。
于是,在建奴之战结束才刚刚过去两年后,大明中央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运转了起来。
大量军队开始集结于宁波沿岸。
大量战舰也开始集结于此。
然后在崇祯六十年的一月这一天。
二十万陆军与十万水师开始乘坐运输战舰朝太平洋东岸劈波斩浪而去。
此时的李九栋和顾三麻子还不知道大明中央帝国的大皇帝崇祯大帝要征伐他们,他们正在为自己发动的战争而沾沾自喜。
“大兴伯国的首府拉斯维加斯已经占领,我们将统一整个北美,到时候我们就组建一个新的联合帝国,向大明中央帝国进行挑战!重建一个新的秩序,联合信上帝的人,实现我们自己的帝业!我们不可能一直臣服于崇祯这个老东西!”
李九栋现在已经野心大炽,此时也就策马站在北美大陆上对顾三麻子如此说了起来。
“没错,崇祯这个老东西已经年过古稀,应该已经管不过来了!我们不可能还要臣服于他的子孙,反正中间隔着太平洋,等我们统一了整个美洲,他们只怕还不知道呢。”
顾三麻子也附和了起来。
李九栋哈哈大笑起来:“是啊!接下来,重要的是把唐王朱聿键的藩国灭掉,还要李定国的公国,然后就能彻底实现统一整个北美的大业!到时候我们平分整个北美江山!”
“好!到时候我们重建北美秩序,不一定非要什么汉家文化,也就他朱由检这些人在乎这个,只要能让老子称王称霸,管他什么文化,老子都可以接受!”
顾三麻子说着就剑指苍穹:“向大唐王国进发!活捉老唐王朱聿键!”
“活捉老唐王朱聿键!”
“活捉老唐王朱聿键!”
“活捉老唐王朱聿键!”
……
李九栋和顾三麻子联合护卫军兴奋地呐喊着。
且向大明大唐王国进发着。
李九栋和顾三麻子的护卫军中有不少白人,事实上,李九栋和顾三麻子现在敢起兵吞并大明其他藩国,也是受了这些白人的挑唆,再加上他们自己的野心膨胀,开始企图自己做一个帝国的皇帝,而不用每年向大明缴纳大量奉养费。
因为藩国都有向大明中央帝国缴纳奉养大明大皇帝的费用的义务。
不过。
李成栋和顾三麻子不知道的是,大明中央帝国的大明大皇帝朱由检没有因为年迈也没有因为辽阔的太平洋阻挡而对他们的做大放任不管。
朱由检杀了许多反对的文官,毅然调集了三十万大军远道而来征伐北美的李九栋和顾三麻子。
半年后。
大明中央帝国的军队在大唐王国登陆。
无数的战车与坦克开始出现在北美大陆。
遮天蔽日一般。
覆盖着整个北美大地。
而也因为大明中央帝国的介入,一开始处于连连战败的大唐王国总算在一处叫伊利湖的地方大胜了李成栋和顾三麻子的联合护卫军一次,且直接歼敌十六万人马。
李成栋大惊:“什么,我们败了?这怎么可能!”
顾三麻子也道:“没错!这不可能,大唐不是我们联合护卫军的对手。”
“是的,两位国主,这次是大明中央帝国的中央军介入,他们以强硬的钢铁大军全歼了我们的十六万先头军的主力!我们因此才惨败的呀!”
逃回来的联合护卫军总指挥官奥莱克说了起来。
“什么!大明中央帝国介入了这场战争!”
李成栋听后大惊。
“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会如此这样做,横跨太平洋过来可不是一笔简单的军事支出,他们为何要这样做,中央帝国的文官不反对吗?!”
顾三麻子也不可思议地大声质问起来。
“但这的确是事实啊!大明帝国的大皇帝崇祯很是强硬,他已经扬言要从地图上彻底除掉我们的印记,说我们背叛了大明,背叛了汉家,背叛了华夏,说我们与汉奸一样,需要遭受到严厉的惩罚,以警告其他人!”
奥莱克回道。
“这个崇祯简直是疯了!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疯!竟然为了几个小藩国,而如此大费周章!”
李成栋怒不可遏地说了起来,然后问着顾三麻子:“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只能打到底,哪能半途而废,让我们的联合护卫军的白人军六十万立即开过去,与大明中央帝国的中央军决一死战!”
顾三麻子说了起来。
李成栋也毅然决然地点了点头:“好,决一死战!胜则为王,败则为寇!”
于是。
在北美大陆上。
一场空前浩大的会战正式拉开帷幕。
大明中央帝国的二十万陆军与六十万联合帝国的六十万联合护卫军展开了决战。
杀声震天。
血水染红了整个俄亥俄州。
尸横遍野!
乌鸦成群地飞在这一带的上空。
最终,依旧是大明中央帝国仗着坦克和强大的空中力量取胜。
顾三麻子和李成栋狼狈地带着联合护卫军逃回了自己的藩地。
朱由检派大军去追,最终生擒了这两人,且将两人当即处斩,然后也将这两人的部下和亲眷全部处斩。
同时,朱由检还将他们的藩地重新细分,分给了此次征伐北美的有功之臣。
一下子,北美大陆还比之前多了十几个藩国。
但这样的战争并没有结束。
许多大明藩国在当地土著的顽固文化影响下再加上个人野心的膨胀以及和周边藩国为争夺生存资料而产生矛盾,导致局部战争继续频繁发生。
整个地球仿佛进入了全球战国时代。
第698章 千叟宴和画功臣图像
朱由检对于这一现象感到头疼。
他不喜欢一个战争频发的地球。
他觉得自己身为大皇帝,有必要给这个世界创造出一个和平的世界。
朱由检在消灭了企图称霸西欧的某一个藩国后就下旨将大明各地还在世的大明帝国中兴勋贵们都传进了京。
因为朱由检决定举办一次千叟宴。
趁着他的八十岁生日的时候。
而目的自然是朱由检想借此机会总结一下自己这一生的功绩,并顺便见一见自己的老伙伴们,同时,也为整个地球建立一个完整的和平秩序。
而这个维护和平的秩序也是为了维护大明中央帝国的利益和整个华夏文明的利益。
朱由检不允许有任何其他的地球文明挑战大明华夏文明一统全球的地位。
周遇吉。
蒋德璟。
张煌言。
李定国。
朱由菘。
刘文秀。
高欣星。
邓知远。
高伟。
杜亭松。
……
这些人物开始陆续奉旨从自己各自的藩国出发,再次回到大明中央帝国的神州大陆,开始进京,接受大明大皇帝朱由检的召见。
这些人物,哪一个不是帝国重量级元勋,哪一个不是帝国名将名臣,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的全球级人物。
但不少人已经白发满头,走路已经佝偻着背。
但朱由检在看见这些人的时候也就笑了起来,鹤发童颜的他不由得笑道:“真正是战将如云!名将如云啊!诸位爱卿皆是我大明中央帝国的柱石!有诸位在,我大明就会一直繁荣昌盛下去!”
“吾皇万岁!”
这些人物虽然在各种藩国都是说一不二赫赫威名的国主,但在朱由检面前依旧恭顺地跪了下来,山呼万岁。
“朕叫你们来,一是为朕祝寿,二是大家见一见面,不然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着了,三是为子孙后代们定下一些规矩!”
朱由检说着就又道:“你们都是经历过当年那次大变故的人,也知道如今这样的强盛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当年,我们汉人就快要亡国灭种,连朕这个皇帝都不得不睡草棚,从新开始,好在我们总算熬了出来,一路上内除奸贼、北伐鞑虏,最终远征塞外,一统寰宇!什么卫青、霍去病、岳父、萧何、刘伯温这些名臣骁将,虽伟业昭彰,可哪有我们的伟业大,我们的伟业是前无来者!”
“陛下说的是,臣能追随陛下是臣三生有幸!”
已过百岁的周遇吉说了起来。
朱由检笑着点了点头,在他记忆里,历史上的周遇吉在宁武关为大明全家战死,如今却能活达百龄之后,这无疑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这也是你们自己选对了方向,是你们自己的忠诚换来了今日的成就,大明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勋,朕已经下旨,在紫光阁也画我大明的一百零八人的功臣像,学唐太宗画图凌烟阁,对与前三十六的功臣,朕会亲自写简介,以让后世之君铭记我大明的中兴功臣们,而你周遇吉当居我大明第一功臣!”
朱由检说后就笑了起来。
“臣等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等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等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众臣们非常高兴,他们没想到还可以来京城见见皇帝,而且还能留画像于皇宫。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后世子孙确立一个好的规矩,朕决定设立一个理藩部,理藩部驻在京师,大家共同推选一名尚书,同时在理藩部下面设立一支维和军,专门维护和平,这支维和军由大明中央帝国大都督府官制,并且军队也从近卫军中轮调,组成维和军,设一名维和总兵官,大明中央帝国各藩国国主轮值代表推选!现在你们就给朕推选出来一名理藩部尚书和维和军总兵官!”
朱由检说了后,众功勋们便积极推选了起来。
很快,推选出由邓知远担任理藩部尚书,高欣星担任大明中央帝国维和军总兵官。
邓知远负责调解各藩国矛盾。
而高欣星负责指挥维和军维护真的地球的和平。
高欣星上任后就立即开始认真指挥去维和军来。
开始到全世界去灭火。
但后来,朱由检又让其他藩国也增派一些军队,与大明中央帝国共同组成维和军。
所以,最终,高欣星指挥的维和军一下子增加到近十万,且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悍,基本上是以各种特种兵为主。
而高欣星也仗着自己这支维和军按照朱由检的要求把各地企图称霸的藩国打得不敢生事。
基本上只要两个藩国发生战争,谁要是快打赢了,维和军就会在高欣星的指挥下帮助打输的一方,击败打败的一方,但也不会把打败的一方彻底消灭,只会处斩其国主,让其子嗣即位,然后又把两方都推恩下去,变成更多更小的藩国。
也因此。
整个地球的战争发生概率大幅度减少。
但朱由检发现也因此这些藩国国内也诞生了各种问题。
许多国主因为旺盛的精力得不到发泄,开始在国内进行各种变态而残忍的游戏。
朱由检知道人类是需要竞争这种游戏存在的,不然许多人就会因此逼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老和尚一样清心寡欲,什么都不争。
于是,朱由检下旨举办奥运会,且要求各藩国到时候必须派代表来参加,国主和其他官员和平民也可以申请来举办地观看比赛。
而第一届奥运会,朱由检则决定在大明中央帝国的京师举办,且已经下旨大兴土木,大搞基建工程,在京师附近兴建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准备在五年举办一次盛大的奥运会。
等到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后,果然吸引来很多各藩国的人。
各藩国为了争夺名次特别激烈。
也因此,各藩国的竞争**得到了发泄。
而战争也因此大幅度减少。
因为举办这样的盛事可以给当地带来不少利益的缘故,所以,当朱由检下旨准予其他藩国有实力的可以申请举办奥运盛事时,其他藩国也都很积极地申请。
随着一届又一届的奥运盛事举办,整个全球开始进入了和平时代。
而在崇祯六十九年的时候,朱由检则再一次举办千叟宴,并表示他要禅位,推举幕后,毕竟他已经接近九十高龄。
于是。
到了崇祯七十年的这一天,朱由检带着所有文武大臣和各藩藩国国主齐聚奉天门。
第699章 禅位
这一天。
春光明媚。
庄重的宫廷音乐奏响。
大明的文武百官们和各藩国国主们开始郑重地看着大明第一功臣周遇吉宣读着从大殿匾额后面取下来的诏书。
“传位于大明九皇孙朱和?……九皇孙朱和?智慧刚毅……可堪为大明新一代的大帝!”
周遇吉念了后。
朱由检笑了起来,对着朱和?:“?儿,过来!”
已有三十岁的朱和?脸上刚长起一抹黑色胡茬,已经显露出沉稳之气。
朱和?这时候走了过来:“皇祖父!”
朱由检笑了笑道:“以后你就是大明的皇帝陛下了,朕就将整个大明江山托付给你了!”
“皇孙一定不辜负皇祖父所托!”
朱和?回了一句。
朱由检说着就对着群臣说道:“参拜新君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群臣参拜了起来。
于是。
大明的帝位正式交到了新一代君主朱和?的手里。
与大明帝国的开局一样。
也是由祖父把皇位传给孙子。
而朱由检也是因为自己活得太久了,他的皇子们已经大多数熬不过去,而自请分封了。
因此,朱由检现在只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辈。
朱和?即位后正式改元永历。
而朱由检在退位后隐居于南京,在南京莫愁湖行宫养老。
但朱由检依旧会通过无线电遥控京师的政治,名义上则是说替皇帝把关。
新皇帝朱和?也自觉地将各类军国大事通过无线电的方式传给朱由检,向朱由检请示相关决策。
所以,大明帝国的实权其实还掌握在朱由检手里。
有时候一个人习惯了如此,也没有办法。
朱由检也没有办法。
但接下来。
大明的教育和科技倒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到了十二年。
人均识字率接近百分之百。
大明中央帝国的大学已经是遍地都是。
即便是其他藩国的优秀人才都会来大明中央帝国留学。
因为大明中央帝国现在是整个世界的学术与科技中心。
来自新英王国的牛顿也在永历元年来了大明帝国理工大学深造。
“您好,我是来自新英王国的公民牛顿,这是我的留学申请录取通知书!”
牛顿现在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戴着一顶四方平定巾的他,还穿着儒袍,很有点汉人士子的样子。
“请跟我们走吧。”
大明帝国理工大学的学士开始带着牛顿去了报道处。
而牛顿则开始观看着大明帝国理工大学天文学院里关于天文的各类雕塑。
牛顿看得痴迷,且感叹道:“果然大明中央帝国和我们藩国是不一样,实在是过于美丽与富足了!我真希望我在将来能在这里留下来!”
不只是牛顿。
很多全球杰出学者都来了大明,在大明中央帝国定居。
何况,大明帝国的新帝王永历皇帝也特别重视教育。
而大明的科技也因此突飞猛进。
没多久,大明的光学就在牛顿的带动下得到飞速发展。
电子技术开始出现。
在永历三年的时候,大明的飞机已经开始出现喷气式飞机。
且在永历四年,第一代电脑也已经出现。
南京,莫愁湖。
年过百岁的朱由检总算是摸上了电脑,也看到了黑白电影,这让他禅位后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不少。
第700章 大结局
百岁高龄的朱由检坐在巨大的影音室里看着放映员给他放映着黑白电影,他认认真真地看着。
朱由检为此是高兴极了。
朱由检也没想到他在这个世界还能看到电影乃至电脑的出现。
接下来。
大明的科技发展的确是日新月异。
永历十年,第一代火箭开始发射升空。
永历二十年,第一颗卫星发射升空。
大明的科学技术发展正式迈向了太空。
永历三十年,大明第一载人飞船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技术。
朱由检仿佛自己已经回到了现代世界。
朱由检迫不及待地想出去看看。
因为他发现他还活着。
朱由检也没想到自己为什么可以活这么久。
朱由检来到了外面,却看见的依旧是大明的世界,沥青路上虽然已经充溢着各种品牌汽车,但两边的绿色人行道上依旧是穿着明朝汉服的男男女女。
四周的建筑依旧以白墙黛瓦或朱门红墙为主。
即便地铁已经出现,但从地铁里出现的依旧是头戴钗环的汉服女子或身着儒袍的汉人男子。
朱由检不由得笑了起来。
他知道他没有穿越回去。
尽管他已经有一百多岁。
但也因为他活了太久,很多人快忘了他这一代大帝。
忘了他这个曾经叱咤风云、一怒可令百万人丧命的雄主。
因为知道他威严的人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
连他的皇孙永历皇帝也驾崩,继承帝王的是其嫡长子朱怡镓,且已改元为大兴。
现在已经是大兴三年。
但朱由检已经没再遥控京师朝政。
所以,连新皇帝也快忘了他这个先祖。
朱由检也就能自由的街道上走着,像个普通人一样,看着各式各样的广告牌。
朱由检笑了起来。
他不知道自己如果再活下去,还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
不过。
朱由检不知道的是。
在遥远的莱茵河,他的第一皇子朱慈烺已经在这时候处于弥留之际,且感叹道:“也不知道父皇现在如何,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也没想到我有一天会在异国他乡生活这么久。”
“孤要回大明!父皇,我恨你!你为什么夺了我的帝位,为什么让我不得不来这里!”
“朱由检,我恨你!我当初其实就巴不得叛军能除掉你!我好成为大明新的皇帝!可惜!可惜呀!”
朱慈烺最终在这一刻才表达出了对他父皇的不满。
最终,朱慈烺闭上了眼。
但没多久。
朱慈烺发现自己好像没有死,而是回到了大明乾清宫西暖阁。
而且自己还变小了不少,细胳膊细腿的。
“皇上驾到!”
这时候,传来了一太监的声音。
朱慈烺一看,却是自己的父皇走了来。
“父皇,父皇,你还这么年轻吗?”
朱慈烺惊讶地问了起来。
走来的的确是崇祯朱由检,朱由检笑道:“朕哪里年轻了,朕已经三十了!皇儿莫不是烧糊涂了不成?”
朱慈烺惊愕地问道:“父皇,现在是哪一年。”
“崇祯十年!”
朱由检回道。
朱慈烺“啊”了一声,然后狠狠地掐了一下,感觉很痛,不由得道:“难道我重生了?”
……
完本感言。
写完了。
很抱歉。
因为各种因素,到这里结束了,合计一百五十万字,感谢大家的追读!
请原谅。
作者算是勉强讲完了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