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三十二章 业主
王科长继续说道,像这种消防的安全责任,站上肯定负有一定责任,但绝对不是主要责任。主要责任还是在消防部门,产品检测是他们的,工程实体的检测是他们的,消防工程验收也是他们的,他们肯定是要负主要负责。
在这里我也不多说什么,我只是觉得有些事情该做的就得做,该完成的就得完成。对于我们施工单位来说,完成了,做好了,就没这种责任了。要不始终开着口子,将来出问题,这帐怎么算,算给谁?
王科长说的这些话,都不像是他一个质量科长说的,好像是代表质监站来说的这个话。
众人边聊边走,边走边检测,纯粹是随机性的检测。大家来到七层的东户,王科长说户内的漏电就不测了,打开一个配电箱拆开几个线,测一下电气绝缘电阻。
随行的工人麻利地打开户内配电箱,箱子很快打开,箱内的线缆整齐地排列着,压线压得非常规矩。王科长笑着说,解开空调回路的线路。印安东连忙说,先把层箱的电断了,解开线头后,便开始一根线一根线检测起来。
测试电阻基本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只有一根线是相对地电阻偏小。王科长这时说,这根线肯定有问题,时间一长就很容易短路,这种是情况存在安全隐患的。你们这个箱子先不要装了,这个线应该就比较短,我的意思是,你们先测测,再不行就把它抽出来。
工人把空调的插座打开,把线头解开,然后再测,发现电阻居然摇住了。
王科长说,你再把剩下的这个插座后面的线再摇一下,工人很快又摇了一下,发现线路已经没问题了。王科长笑着说,看来问题就出在这个插座盒里。看来这根线头儿没包好,还靠近线盒儿,难免店电阻就低了。
王科长这一判断非常准确,这些问题在他脑袋里。他不但知道是什么问题,而且知道这些问题存在的危害,还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印安东这时才感到自己的差距还非常大,像王科长这种水平,在那个单位都是专家型的,印安东也听说过王科长学历并不高,但悟性高,好学习,这些东西都是他边工作边学习积累出来的经验。
王科长招呼道,咱们这个19号楼还是存在问题,这些检测的工作,一点儿都不能马乎。尤其是电上的东西直接影响了使用功能和安全功能。现在站上对这一块儿查的比较严,一个主控点不合格,就判你不合格。我觉得咱们这边儿一定得高度重视。
曹经理,你这个活儿金玉其外,虽然不是败絮其中,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可能会躲过站上的检查,可能也不会影响验收,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业主住进来,好不好用,安全不安全,会形成最直接的判断。这比质检站的验收检查,要严肃得多。
目前来看,业主住上之后出事的也有,比如说卫生间洗澡电死的。你怎么解释?这都是终身负责。我们上岛出过这种事故,后来站上是严查。从卫生间内等电位设计开始,对整个电路进行了安全的系统设计,现在看来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百三十三章 评价
印安东感觉王科长像是在做科普一样,有些东西也就趁这个机会好好学学,像这些,孙经理也是不会教自己的。
印安东听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向王科长讲的这些瞬间就印在他的脑子里了,而且也忘不掉。这就让印安东在以后的工作中树立了牢牢的安全的观念,这是一种对业主负责的态度,体现的更是一个责任心。
19号楼的检测匆匆结束,王科长也不再逐一测试,但他知道楼上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他带着人来到18号楼。
18号楼整体施工情况还是不错,但外观比19号楼要强。王科长看了看觉得这个楼就不想再看下去。
到了楼外边,王科长说道,测一下这个楼的接地电阻吧,图纸设计应该是小于1欧姆。小印这个地阻应该都测过吧,你们谁对地阻表使用熟一点?
曹长建说道,测量地阻的仪器我还不会用呢,这个地阻我可没测过,怎么测?
王科长看着曹长建窘迫的样子,笑着说,曹经理,还是让小印来操作,他会操作,你就甭管了。
印安东也有点儿发怵,说实在的。这东西很少用,时间一长,都忘记怎么连线了。
王科长说归说,印安东把地阻表从包里取出来,王科长亲自接上线,然后指挥着印安东按照90度角的方向把探针砸下,很快测出来了地阻,地阻表的读数小于一欧姆,王科长点点头说,看来地租接地做的还不错。从屋面儿的接闪器到均压环,再到下面的钢筋网就形成了一个可靠的防雷接地体。这就能够有效保护整栋楼。
王科长说的非常简单,寥寥几句,就把这个意思说的非常清楚。印安东觉得王科长的水平真是非常高。以前在他脑子里就没有这种系统防雷接地的概念。
现在听到王科长这么说,他心里像是一下子就想清楚了一样,既然有了这个概念,王科长不愧是实践得出来的经验,容易入脑入心。
这种不冷不热的天气让人非常舒服,转转楼倒也觉不出有多累。
王科长个头本来很高也很胖,血压也有点高。印安东觉得这种天气王科长应该会好一些。
集团的人都知道王科长的酒量很大,都知道他喜欢喝两口,凭他的水平,他在集团也不缺酒喝。港城建设这么多工地,不论是安装公司自己施工的安装工程,还是土建公司直接施工的安装工程,王科长都会去检查,这是他的义务,也是他的权利,更多的是帮助各个工地解决实际问题,这让集团上上下下对他的评价极高。
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是缺少有心人,有些人可以在这个行业的某一个方面做的精,做的突出,那你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人才。王科长的领悟能力不容小觑,再加上善于学习,勤上工地。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说出来的话就有相当水平,就让人信服。
印安东对王科长崇拜的不得了,王科长这个技术水平真是太不一般了,越了解越觉得王科长水平高,他在集团,在上岛都是出类拔萃的质量管理人员。印安东知道,自己跟王科长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但愿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跟着王科长好好学学。
六百三十四章 严肃
王科长又带这来到17号楼,这个楼多灾多难,出过事故,进度也是最后,质量干的也是一团糟。王科长一上楼就知道这个楼肯定有问题,土建工程干的不行。安装工程干得也很稀松。管道井和电气井直到现在有的房间还没刷涂料,这让曹长建也觉得不可思议,安装的活儿都干完了,自己干活的时候怎么就没发现呢?是不是工人发现了不吱声?反正大家熟视无睹,就等着王科长过来检查吗?再试一下电气竖井里面的插座,居然没电。王科长严肃的说,像这种情况肯定就是不合格。我也不知道你们到底怎么干的,是不是整个竖井里面都没电,要是这种情况,那就大了。
曹长建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他连忙对王科长说,王科长,实在不好意思,我们马上查,这事儿一定解决好。
来到房间内,又试了十几个插头的相续,发现个别相续还有问题。王科长这时候就很不高兴,他严肃地对印安东说,小印,这个活,我觉得你没管好,现场怎么会还存在这么多问题,这种情况怎么验收?曹经理,你是不是当领导当惯啦,有些事,安排下去就不管啦?你就不能亲自测一下?这样我们继续测,再测上两层的电气绝缘电阻,如果电气绝缘电阻有问题,那这个楼我觉得需要做重点处理了。
印安东也不知道王科长说的重点处理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重点处理肯定不是一般的处理,肯定是非常严肃的处理。这时,王科长继续说道,什么叫重点处理?就是这个楼先不报验了,跟站上说一声,先不验收了,把资料拿回来。
王科长的话,吓了曹长建一跳,他急切地说,王科长,万万使不得。要是那种情况我可成罪人了。这个楼因为安装验不验了,那我罪过大了。还是希望王科长高抬贵手,我们别的不干了,要把这个楼整改完成。我是真的没想到这个楼还存在这么多问题,还真没有来测过,王科长,您说的对,这事怨我。
王科长说这栋楼不验了,对曹长建是简直是晴天霹雳,这对他打击实在太大了。这个锅,虽然不是黑锅,但是他背不起啊。
王科长说,这个事我也不再多说,我把这个情况汇报上去,我看领导怎么来处理。但是如果你这两三天内完不了,那也别怪我对你下狠手。实事求是地说,集团最不缺的就是安装队伍,有的干活很不错,他们干起活来我也放心。
印安东知道王科长的话,绝不是敷衍了事,随便说说的。他的建议对项目经理和质量处长而言非常重要,王科长只是担任了安装公司的质量科长,而他实际上管了整个集团的安装工程。这么多年来,他认识队伍太多了。队伍好一点儿的,差一点儿的,都一清二楚。他要随便挑出个队伍来干这活,邱海燕和李怀章都不会说出别的,反而会特别支持他的想法。
看得出曹长建对王科长的话非常惊恐,看来他以前见识过王科长怎么处理这种事。一方面不想当罪人,另一方面,又不想把工程拿出去。他的心里现在急切盼着王科长走了之后立即整改。
六百三十五章 口碑
王科长能感受到曹长建内心的焦急,他笑着说,只要听话就是好同志。能听话把问题整改完,我们也不是非要逼你,我们总得对工程负责吧。
哪有没有问题的工程啊,有问题就抓紧改,改完不就完了吗,这本来就是没多复杂的事。
王科长补充了几句。印安东这时插话说,曹经理,我觉得你那些问题也好改,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要做细,把问题一点点查出来,一件件的整改,边查边整改,要不也改不利索,改不利索站上来查就容易查到。边查边改很快的,就这点活儿没什么大不了,快改完还有什么问题吗?
印安东的这些话倒是打消了曹长建的顾虑,王科长说道,小印,这个活儿,你得盯一下,你盯着处理,处理完之后直接给我回个信。我管了这么多年质量,要是让站上提出这些低级的问题来,我丢不起这个人,这个活就是你来监督处理,给你的时间就是两天,咱们其他的事情还好说,就这些影响使用功能和安全的问题。那你不处理完将来是要出事故的,站上要查出这些问题来我无话可说,再说也丢不起那个人,说白了,我连个圆场都没法打。
曹长建非常清楚王科长的口碑,王科长的评判含金量很高,王科长说差不多的工程,合格基本上是没问题。王科长说干得不错的工程,那验个优良就没问题的。这就是口碑,形成的口碑就是大家对他的一种自然的信任。
听着王科长不容质疑的话,印安东和曹长剑建点点头。
王科长说道,印工,你下去,找两个人,从质量处开来的车上去拿来几个工具,车里面有两个箱子装着测试仪器,你让工人拿过来。我看这几层都需要测测,都打开门儿,我看看这个楼上的电气绝缘电阻到底怎么样?
印安东给曾广智打了电话,然后自己很快下楼,质量处的车有专门的司机,印安东找到司机打开车门,车上还有三大箱子。印安东说道,王科长安排把安装的检测设备都拿到楼上去。
司机师傅很清楚,他说,那两个箱子一直在车上,不到关键时候一般用不上,看来你这边儿王科长要下狠心给你查了。
曾广德安排人,一人拿着一个箱子,箱子死沉。曾广德讪讪地问印安东,领导,我就不过去了吧。
印安东说,你过去怎么啦,过去跟你一块儿看看不行吗?
曾广德为难的说,领导我就不上去了,看见王科长,我就发怵,我可不敢见他。
算了,算了,不去算了。老白在这儿吗?印安东问道。
白经理说一会儿就到,但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直到现在还没到,他知道今天质量处过来检查的事,我都跟他说过了。他跟我说咱们自己干的那两栋楼都没问题,不用担心。
好,他过来之后给我打电话,反正我和王科长在一起。对了,他要来,别忘了问问王科长,看看咱们那两栋楼还有什么需要改的?他跟王科长熟悉,别到时候咱们的楼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好,我马上汇报。曾广德说道。
印安东和他的两个工人一起来到楼上。王科长打开两个箱子,其中一个箱子里边儿装的都是摇表,另一个箱子里边儿就是其他的一些检测设备。
六百三十六章 手段
王科长说,曹经理,你让人把这五层楼的户门都打开,把电源切断,户内断电,我们要对这五层所有户内箱都进行检测。小印,你去把白先礼的人喊过几个来,让他们测。白先礼那边来上五六个人,记住来几个行动利索点的。
设备有了,人也很快到齐。王科长下决心要测出个123来,王科长又补充说道,对,你问问白先礼什么时候能过来?让他过来帮帮忙。
印安东知道情况,直接回答说,他很快就过来,我跟他说过来之后给我打电话。
看来王科长也标上这个楼了,或许他就是要看看这个楼到底干成什么样。说实在的,他已经很长时间没用过这两个工具箱了。
这种测量方法还是让印安东开了眼界,真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的招儿。王科长的工具箱里有多少工具,印安东也看不透,也猜不透。像王科长干了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安装队伍对他服服帖帖,手段儿果然了得。
实际上王科长已经代表了集团的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印安东觉得王科长的水平真是太高了,自己只能望其项背。
实际上,不管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有我们暂时难以超越的存在。如果说人生要做到什么程度,那要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那只能说是一种以悲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反过来说,如果说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就会发现,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还有我们一直没有发现的缺点,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人可以没有野心,但不能没有进取心。冥冥之中,王科长给您印安东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坐标,让印安东似乎找到了进取的方法,印安东感觉自己差得太多。
印安东思考间,他的手机响了。印安东一看是邱海燕打过来的,邱海燕问了问检查的进度。印安东汇报了这边检测的情况,说了一下17号楼存在的问题。
邱海燕听了印安东简要的描述,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她也没想到17号楼居然存在这么多问题,真是不测试不知道,一测吓一跳,说实在的,印安东查的那些外观的质量问题基本都解决了,但测试工作不是印安东不想解决,他根本没有精力来测试,尤其是这些测试都是完活之后必须进行的。
王科长安排安装质量检测得心应手,很快17号楼就出来了结论,这五层十户,有两户没过关。王科长皱紧眉头,他突然问印安东,小印这边儿,你到底管没管啊?问题这么多,这怎么办呢?这个楼先这样吧,咱们去16号楼。
16号楼测试的情况跟19号楼差不多。也是存在一些小问题。
印安东问了句,王科长咱们去14号、15号楼看看?王科长沉默片刻,然后说道,14号楼和15号楼就不去了。你我不知道白先礼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过来,你给他打电话让他直接到会议室一块儿参加会议,哦,对了,曹经理,你也到会议室一块儿参加会议。
当王科长返回会议室。李处长正在那儿抽烟。看见王科长过来,连忙说,王科长,来,来,来,坐下歇会儿。他一边说一边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递给王科长。
六百三十七章 刺激
李怀章拿起打火机,想给王科长点上烟。王科长连忙摆摆手,说道,别,别,别,我自己来,说完拿起打火机,自己点上烟。
印安东也感到有些奇怪,那“禁止抽烟”的牌子居然不在了。即便如此,也只有李处长、王科长在抽烟,他的人不知是因为不好意思还是其他原因竟然都没抽。
李处长把烟头摁在烟灰缸里,用力地摁了下,摁死正在燃烧的烟头儿。他说,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检测的说一说,说说土建上的检测情况。
这几栋楼的层高几何尺寸基本上满足实际要求,但有一两户你尺寸分布不均匀,有的高低不均,总体上问题不大。
检测人员说,当然这是抽查,我们也没有进行全数检查,从抽查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总体控制得还是不错。
轮到王科长讲话,王科长说,总体上,这六栋楼应该是不错的。但17号楼的问题特别突出,尤其是一些检测的数据不过关,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认真彻底整改。虽说抽了十户,有两户不过关,但只要被站上抽到,那是一下子就给否决,而且这都是影响使用功能和安全功能的。今天的检测时间也比较紧,14号楼和15号楼的也没做检测,这个回去以后你们自己检查,我就不再给你们检测了。所用的检测仪器,公司有,集团也有,你们要是缺这个东西向公司借一下。曹经理你这边要是缺这个,你们自己抓紧配一套,花不了几个钱。这些设备买了之后可以长期使用,别舍不得花钱,我们可不能因小失大。
曹长勇打断王科长的话,这时插话说道,长建,我跟你说过多少遍,这些安装检测的设备没几个钱,你怎么就是舍不得花钱买呢?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你把这钱到底用哪儿去了?你干了这么多年安装,怎么连这点意识都没有。
王科长的话对曹长勇刺激很大,他现场就跟曹长建发飙。
邱海燕这是说道,曹经理,你先别着急,咱们先听王科长说完。
听了邱海燕的话,曹长勇闭上嘴不再说话。王科长继续说道,那么除了17号楼现场存在的这些问题,在16号楼和19号楼还有一些小问题。那么这两栋楼,也需要全数检测。这些小问题必须要解决掉。今天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给你们进行检测,幸亏这次过来检测一下,要不然真要出大麻烦。刚才我在楼上已经批评了印安东了,我知道小印也比较忙,他确实也没时间一个点一个点的测试。但我们要知道这些测试工作是在穿完线之后就要进行,不是等着活全完了再来进行测试,这都是不对的。
那么这些问题是出在压线的时候呢,还是处在穿线的时候?这个我不能判断。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应该大部分属于压线时造成的。如果是压线完成的,这些问题还好解决。如果是穿线造成的问题,相对来说就复杂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存在这么多问题。看上去似乎很多,但实际上也没多少需要整改,最多也就三天的时间就能整改完,三天之内必须整改完。
曹经理啊,你这边能做到吗,三天之内?邱海燕问道。
曹长勇看了一眼曹长建,厉声问道,问你呢,三天能干完吗?
六百三十八章 没数
曹长建心里没底儿,曹长勇一问他,他显得有点儿发慌。他也不知道怎么来回答。要是干不完,自己的这个亲哥还不把自己吃了。
沉默,短暂的沉默。在邱海燕快要忍不住的时候,曹长建说,我们尽力做吧,争取三天时间处理完。
邱海燕听了曹长建的话非常不满意。她看着曹长勇直接说,曹老板,咱这活儿可不能拖后腿儿啊,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是不是把这个拿出来,这个楼先不验收了,这样你愿意吗?先把有问题的楼撂在一边,到时候你自己协调验收去?
曹长勇一下子站起来,说,长建,这点活你都干不了?王科长说三天处理完,我们三天不处理完能行吗?咱不能拖后腿儿啊。邱经理,这个事儿我们回去立即研究,三天内把这些事儿处理完,肯定得保证一块验收。
邱海燕说道,我现在心里没底,你说的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话,小印,你说说这活儿能完成吗?
印安东看了看李处长,又看了看邱海燕,然后说道,邱经理,现场我是跟着的,这些问题如果从我前期工作经验来看,还是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说,对每一项问题,要分组解决,逐户消除缺陷。这样就能很快加快进度,在检测之前最好对工人进行培训,达到什么结果,整改到什么程度,都得有个标准。要不这个检测还是保证不了。如果说曹经理这边没人的话,我们这边也可以出人帮忙。没事儿的,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别分你的我的啦,反正都是一个集团的。
印安东一说完这个话,王科长和李处长眼前一亮。这个印安东大局观非常强,而且也有法子,怎么办?都提出来了。只听印安东继续说道,这个活儿到现在这个程度,我感觉主要的问题还出在压线上,工人要接线前基本都要测一遍,现在测不住主要原因应该说在压线之后出现的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三栋楼的检测和问题处理三天解决是没问题的。按照1/5的比例来测算,实际上,需要处理的并没有多少,所以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没必要过度担心。
印安东的话说完曹长勇心里有数了,曹长勇说,就这点活儿,长建你干不了,我亲自来。能有多大的事儿,不就是检测一下,处理一下吗?你干了这么多年安装,连这点儿数儿都没有吗?
王科长又夹上一颗烟,他笑着说,有些事还是得下点儿功夫,只要功夫到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刚才印安东的分析,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实际上,这种检测,大部分工人都能操作,只要把标准给他们说清楚,他们都能做到。
邱海燕这时说道,我没想到到了最后安装上竟然出了这么个幺蛾子。刚才听了印安东的分析,我到觉得还是有希望把这个问题解决。一是不能着急,要沉下心来,全数进行检测。二是对存在的问题要找几个老师来整改,确保一次性改到位。这次整改要注意外观的形象,不能因为咱们的整改搞得现场乱七八糟,成品也被破坏了,这样可不行,你们整改时一定得注意。
曹长勇听到邱海燕把这个问题也做了安排,他连忙回答道,邱经理,这个我亲自盯上,我盯着他们干,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六百三十九章 割裂
看着王科长提出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答复,李怀章也放下了心。他转身对着王科长说,王科长,这个事你要抓到底,他们整改完了,如果你有空,你要来看一眼,随机抽查一下。这些低级的错误不能让站上给查出来,要是让站上给查出来,这种事可是非常丢人,对咱们集团来说,信誉损失更大,别因为这事搞得他们对咱们不信任了。
王科长说,这个事我盯着能办到底,现在集团的一些工程不是我们安装公司自己来实施。所以在管理上就有些脱节。我不是说阳光庄园这个项目,集团的其他工程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个问题。施工队伍技术力量强一些,安装工程就抓得好一点儿。技术力量差一些分包队伍,光知道挣钱,根本不去好好测一测,更谈不上什么科学管理。我觉得长此以往,集团的安装工程质量会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我刚才批评小印,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安装公司也就是履行一个管理的职能,我们总不能亲自去测吧?所以说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还是需要咱们的分包队伍把它做好。
还有,如果队伍就是做不好,我觉得我们集团就要出台一些配套的制度,要有这个处罚制度。要有培训制度,要有检质量检查整改的措施。如果没有制度的保证,就很难控制施工队伍的安装工程质量。现在集团的这种两元化的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影响很大,本来把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割裂开管理就非常不科学。
李怀章听了王科长的话,说,王科长,你说的这些属于结构性矛盾。咱们集团目前这种管理模式,确实存在很大的弊端,但是这种模式也是绝大多数建筑企业采取的一种方式。单单从质量管理这个角度上来说,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很大。有几个能像是阳光庄园这个项目,在邱经理的带领下把土建和安装捏在一起,而且捏得这么成样,合作这么顺畅,好像是没几个能做到。
有些项目的土建公司就是把安装公司的分包队伍来看待,关系搞得也很紧张,有的关系处得非常紧张,职责权限划分也不清楚,更谈不上什么质量管理了。
不过,王科长刚才你说的,在制度建设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想这个要作为今后我们质量管理的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如果研究成熟,我们就出台一个制度性的文件,保证各个项目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这个事还需要王科长您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我们质量处要召开个专题的会议专门儿研究研究,同时也听听咱们分包队伍的意见。这个目的呢,就是不要让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掉到空里去。
李怀章不愧是集团机关人员,对这些结构性的问题认识非常清楚,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赞成王科长的意见,目前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对工程的竣工验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他是思考过这些问题,但现在看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李怀章说道,好啦,大家刚才讨论的也很多了。我就在简短说两句吧。
六百四十章 部署
咱们阳光庄园这个项目,目前我看整体上还是非常顺利,这周报上资料之后,估计下周就会来进行验收。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这段时间要把楼上清理得干干净净,该擦的擦。一定要让整个楼焕然一新。如果可能的话,要请专业的保洁队伍来进行保洁。现在很多工程的验收,越来越多的请保洁公司来进行保洁。保洁公司做保洁,专业高效,做出来的效果非常不错。这一点邱经理你们合计一下,尽快联系保洁公司,在站上来前两天把卫生彻底清理出来。这是我想说的第一条。
第二点,鉴于目前16到19号楼存在的安装问题。老曹你这边儿要亲自靠上。关键时候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绝对不能让这些问题拖了我们整个公司的后腿儿。好在今天王科长没有跟我提要把这栋楼剔出去,他要说把这栋楼剔出去。我肯定会赞同,归根结底,绝不能让这一栋楼耽误了我们其他楼的事儿。直到现在还存在这些问题,很不应该。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大范围的检查整改。没想到还有漏网之鱼,漏了这么一条大鱼。像这么多问题,站上不可能查不出来,站上一查出来,就是不合格项,更谈不上什么创优了。这件事情,刚才我也说了。王科长要盯到底,邱经理,你要对安装工程进行重点调度。我不相信港城建设项目部干不好这个事儿,时间就是三天,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到点就得完成。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事,咱们一公司质量科,还有咱们分管副总。要与站上主动联系,主动沟通,全程参与。我今天安排了,你们要做到位,同时要做好站上人员来之后的安排,包括现场的整理,会议室的布置,会议招待等等,要全面做好准备。邱经理也参加过很多工程的验收,应该说这些程序都比较清楚,我就不再一一说了。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工程的目标是要创优,那么在站上科室检查之后,还要交换科室验收,要换另外一个科室要来进行验收,这两个科室检查完之后,才会有站长或者副站长到场验收。到时我们集团的领导,他们很大可能要过来参加。所以这中间每一步都要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要全面进入验收准备时期。随时准备站上的验收,该停的活儿一定要停下来。现场不允许再进行大面积大范围的施工。还有室外工程,目前来看,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到位。如果是四环分包出去的工程,项目部要抓紧协调让他们来抓紧施工,把尾巴活儿割掉。
工程到了这个程度,我们要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现场的安全保卫要到位,邱经理,这个要重点安排,每天要进行排查,看看楼上到底还有没有漏水的地方,或者是可能漏水的地方。坚决避免出现大的问题,时间紧迫,一旦出现,来不及整改。大家脑子里一定要有这根弦。
邱海燕和大家站在院子里送走李怀章,质监站下周就要来进行验收了,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而印安东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17号楼的检测问题解决完。
六百四十一章 要钱
邱海燕招呼着大家,走,到办公室聊聊去,侯工、小印、曹经理,一块过来。
曹经理自然指的是曹长勇,现在他基本上在这边儿上班儿,芮小倩也是大部分时间在这里。
大家来到邱海燕的办公室,办公室的小会议桌,能坐十来个人。邱海燕招呼道,来,来,来,大家坐。她一边说一边坐在会议桌主席的位置。
邱海燕说,今天上午这个时间已经够长了,我简单说说这个事儿。
第一个就是,下周要过来验收,四环那边儿还要安排室外的队伍把绿化什么的做一做,完善一下。这个我来协调,但现场的事情,曹经理,你要安排好,侯工,你来牵头负责这个事。
侯工点点头。
第二个就是针对16号楼、19号楼,还有17号楼的安装上的问题。这个呢,主要是曹经理的你来负责。现场需要配合的,印安东全力配合。这个事印安东负责监督落实到底。
印安东点点头。
第三个,就是质监站来的一些招待,这个呢,原则上就是曹经理你那边负责采购。
邱海燕又把李怀章说的那几个事儿逐一进行了安排落实。
印安东发现自己的手机响了,邱海燕正讲着话,他连忙把手机摁死。手机铃声突然打断了邱海燕的思路,邱海燕说道,这几个事儿,大家抓紧回去安排吧,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
大家走出会议室,印安东回到办公室。他琢磨着怎么更好更快的把楼上的检测的事儿解决了?今天居然会出这种幺蛾子,自己少说了一句话,事情就到了这个程度。
印安东感到非常口渴,他烧上水。水壶在嗤嗤拉拉的响着,印安东的手机又响了,他感到这个电话号码有点熟悉,但的确不知道是哪儿的。
印安东接起电话,那边传来一个甜美的女孩的声音。你好,印工,我是湖东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明天上午需要你参加这边的一个安装专题会议。
印安东连忙说,我现在是很忙,工程正在收尾阶段,你给我们孙经理打过电话吗?
那边说没有,这个工程上报的名字就是你,我们只能给你打电话,好,我知道啦,印安东回答道。
挂断电话,印安东立刻给孙鸿渐打过电话去汇报这个事。孙鸿渐说,这个事儿我知道,土建那边儿已经告诉我了,我明天还要参加一个投标,时间确实来不及,这样你过去吧。
孙鸿渐说的很清楚,他没时间去那只能自己去了。印安东连忙回答道,孙经理,工地这边儿实在太忙啦,今天集团质量处过来检查了,老曹那边的17号楼问题还不少,邱经理让我盯着整改完。
老曹那边儿咱不能管多了,他的活儿你说两句就行。不需要盯着,咱们的钱直到现在还没给呢,还要我们怎么配合?孙鸿渐似乎非常恼怒,一公司非常不自觉,该给安装公司的钱,直到现在还没给,这让孙鸿渐都有些生气,印安东在工地上付出到这个程度,工程进度质量都没问题,他们居然还不给钱。
印安东听到孙鸿渐这么说,他也觉得非常奇怪,自己在工地上光知道干活从来不知道要钱,听到孙经理也这么说,这是第一次听说钱的事,他非常不理解。
六百四十二章 反差
印安东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孙经理,那我问一下邱经理,催一下他们抓紧给钱。
孙鸿渐说道,这事儿你不用管,我来协调就行。但是明天湖东职业学院那边你一定得去。随着这边工程快结束了,湖东职业学院那边你要多靠靠。
再不去,土建公司对我们意见就大了,后面的事更加难协调。本来我也靠不上,下一步我就想,湖东职业学院那边儿一半儿在这边。现在这边儿不是都进入验收阶段了吗?也没多大事儿。这个活儿本来咱挣不了多少钱,拖了这么长时间不给,工资都没法发,怎么办?
印安东听到孙鸿渐这么说,也是一肚子气。孙鸿渐每次来工地,对邱海燕都非常客气,孙鸿渐对邱海燕也非常尊重。但真涉及到钱的问题,就比较敏感。邱海燕也做不了李培贤的主,而李培贤这个人非常难相处,这在集团是出了名的。
印安东说道,那我明天我过去吧,尽量还是多去两趟湖东职业学院那边。
水已经烧开,印安东一手拿着电话,冲上茶。印安东来上岛这都快五年了,这里的水,他一直喝不习惯。他总觉得这水有个味儿,怪怪的。虽然是自来水,但不冲茶,这水就很难喝。
听到孙经理挂断电话,他放下电话。今天王科长在会上说的结构性的问题又出来了,这种体制能保证安装公司正常发展吗?土建公司凭什么把安装公司的钱扣下,这官司往哪打去?印安东觉得很无奈,心底顿生一阵悲凉。他攥紧拳头,咬紧牙,狠狠捶了一下桌子。
孙鸿渐的话让他觉得很刺耳,这让印安东改变了对邱海燕的看法,他觉得邱海燕像是一直在欺骗自己一样。
他无法承认这个现实,现实就是公司之间的矛盾与项目上的这种亲密的合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能让孙鸿渐着急,说明孙鸿渐要么被批评了,要么公司财务确实紧张。管理费还好说一些,但15号楼、14号楼的安装工程,那是安装公司自己干的。李培贤给过老曹好几次钱了,唯独一点也不给安装公司,真是让人心寒。
难道这就是现实吗?印安东觉得现实非常残酷,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居然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转过头来让公司对自己一大堆意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印安东坐在办公桌前,思考着自己工作以来的种种经历,他突然觉得正是因为自己打破了原先的平衡。像王德成那样的项目经理,自己怎么也低不下头。这样的后果便是互相不信任。名义上是属于一个集团,实际上安装公司就是一个分包队,这不是印安东的看法,是大多数土建公司项目经理的看法。王德成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关键的是印安东不是包工头,孙鸿渐也不是。
真不知道集团这次调整能不能改变一下这个局面,这种模式对公司的发展是有害无益。
许久以来,印安东只知道工作,丝毫不考虑其他事情。今天这一想他才觉得很多事情远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美好。
敲门声响起,印安东说了声,请进。进来的赫然是李梦洁。李梦洁笑嘻嘻的说,印工,邱经理喊你吃饭,这都几点啦,你不吃饭了吗?平常你都不是这个点儿吃饭?
六百四十三章 心事
几点啦?印安东问到。
李梦洁第一次看到印安东情绪如此低落。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印安东跟以前判若两人。
李梦洁的笑容点点褪去,她试探着问道,你自己看看表,现在都快一点啦,难道你不饿吗?邱经理还在那儿等着你呢!
印安东慢慢恢复了正常,但还是显得非常冷淡。他努力压制住自己内心的寒冷,说道,今天中午没感到饿,也不想吃。
李梦洁感到印安东对自己非常冷,让她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印安东。李梦洁竟不知道怎么说,她对印安东说,印工,我不管啦,去不去随你吧。
印安东想了想,觉得李梦洁非常无辜。还是尽量跟他好好说话,便说道,哎,李美女,我一会儿过去,你先走,你先走。
终于听到印安东正而八经说句话,李梦洁就笑着说,我才不管你吃不吃呢,反正我早吃完了。
好,谢谢,谢谢,李美女,我知道了。印安东再次回答道。
印安东迈向食堂的步子步履蹒跚,好似有千斤重担压在印安东身上一样。他步子迈得很慢,一点儿都不想去食堂,他不知道怎么跟邱海燕说话。
邱海燕似乎在等着印安东,印安东走进包间,他才知道中午是准备了一桌饭的,只不过集团质量处的李怀章他们都走了,做的饭菜虽然不多,但项目部的人吃还是绰绰有余。
邱海燕笑着说,小印,都等着你吃饭,你一直不过来。人家老曹和芮小倩吃完都回去了,就等你了,怎么忙得连饭都顾不上了?这几个菜是专门给你留下的。
看着邱海燕热情的招呼,印安东心里是五味杂陈,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勉强地笑了笑,这笑像是挤牙膏挤出来的一样。
邱海燕非常敏感,她感到印安东就有些不大一样,内心似乎藏着什么事,便问,小印,有什么事吗?是不是和女朋友吵架啦?
印安东连忙回答,邱经理,你太能说笑了,我现在没有女朋友,哪有女朋友?更谈不上吵架。
那就乖乖吃饭,看你心里也藏不住,都写在脸上了?说吧,什么事?需要我解决吗,邱海燕是问不出来不算完。
印安东说,邱经理,我也不知道咱们集团到接这个土建和安装到底怎么配合?但是我们干的活儿这个钱总得给吧。今天公司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这个楼都快验收了,为什么钱拖了那么长时间都还没给?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邱经理,你是我比较尊重的项目经理,我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出在哪里?论进度,论质量,我们干的都比老曹那边强吧?虽然管理费我们一点儿也没有,但16号楼到19号楼我们也一直管着吧?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不给我们支付,如果说我们哪儿耽误了,我们也认,可到现在这个程度了,前期的钱都还没给,这总说不过去吧?
邱海燕听了印安东的话,突然想起来李培贤交代她给财务说一声,把安装的钱付了。想到这,她便说道,你说的这个事儿,我也知道。你们的单子,确实报了很长时间了,我也签字了,但到了我们公司就给卡住了。这期间,我也问过财务,想着尽快给你们解决。但是财务那边,就说我们董事长没签字。
六百四十四章 坦然
这件事,本来我是不应该告诉你的,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为这事儿我找过财务多次,这个钱不应该不给你们。昨天我们董事长给我打过电话,说是可以支付这块钱了。你放心,你们活儿干的也不错,我是公平对待。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邱海燕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她是努力把自己说清楚。
印安东听了邱海燕的话,说,邱经理,按照你的说法,我们现在可以走这块儿钱啦?
邱海燕笑着说,是,能走了,现在能静下心来吃饭了吗?
好,邱经理,我知道啦,谢谢你。我就知道邱经理对这个事是非常清楚的,也一直给我们做着努力,给我们考虑了很多。那我一会儿给我们孙经理说一声,印安东爽快地回答。
邱海燕知道像这种钱的事情,一放放了那么长时间,自己都快忘掉了。要不是李培贤给他打电话,她都快忘掉这件事了。但心里一直却想着有这么回事,今天给印安东说的这些话,也不是完全符合自己的实际,既然已经解决问题了,自己也说了,就说得更好一点儿吧。
邱海燕看到印安东大口地吃起饭来,脸上逐渐恢复了正常。邱海燕笑着说,小印,我们的工程很快就结束了,我的判断最多再有两个月吧,你放心,剩下你们的工程款我也会及时支付,只要我在这儿,你就不用担心。呵呵,这个话好像我以前说过。
邱海燕哈哈一笑,边笑边说道,你的功夫还差得远呢,什么事都藏不住,看你脸上,什么表情都一清二楚。
印安东说道,邱经理,实在不好意思。对了,邱经理,还有一个事,明天我还要去趟湖东职业学院那边儿去,那边要开个会。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内容,我刚才给孙鸿渐孙经理打了个电话。他说他明天还要去参加一个投标,湖东职业学院去不了,所以我必须得过去。
听到印安东说的孙鸿渐,邱海燕明白了,看来是刚才孙鸿渐给印安东说的工程款的事,这个孙鸿渐不找自己,让印安东来传话,就很不好,得好好问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她看着印安东,问道,刚才是你们孙经理给你打电话说的工程款的事?
印安东还是没想到邱海燕这么敏感,印安东的脸一下子涨红了,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邱经理,确实是这样,但他告诉我,让我不要管这个事儿,说他会自己解决,我这忍不住所以过来问问你。
听到印安东说实话,邱海燕心里反而坦然了,她笑着对印安东说,就是嘛,我就觉得孙经理不会让你来找我。那些钱的事,你现在也不用担心。都一个集团,从这个口袋到那个口袋,所以你想多了也没用。让我看呀,公司的这种制度有好处也有坏处,既然大多数公司都是这种制度,说明它的优势还是大于劣势,好多于坏。至于工程款的事,我觉得你根本没必要担心。
你觉得安装公司运行不下去吗?你觉得可能吗?集团领导会袖手旁观吗?集团领导能不关心?这不可能吧?再说了,这钱在一公司也是在集团,在你们公司也是在集团,反正没跑出集团的这个圈子去,你还担心什么?
六百四十五章 确认
邱海燕这一说,印安东倒是觉得明白了许多。但不是任何人都跟邱海燕一样想得这么透。
印安东吃饭很快,两人边说边聊,邱海燕都没觉得印安东竟然已经吃完了。
邱海燕突然问道,你明天要去开会,那个工程不是还没开工吗?
是个安装的专题会,我不去好像还不行,明天孙经理也没空。印安东回答道。
你要知道咱们这边马上就要验收了,事情太多。你现在出去,工地上谁管?邱海燕有些不高兴的说。
印安东连忙说,邱经理,我这真没法了,这样,明天的事我安排好。这个会估计也就开一上午。我中午赶回来,半天的时间。那边甲方给我打过很多次电话了,不去也不合适。
邱海燕听了印安东的话,便说道,好吧,咱们工地上的事儿,绝对不能耽误,你也知道现在工程这么忙,这么紧,你离开一会,我都不知道会有什么事。还是要以咱这边儿为主,我也不跟你讲什么大道理了,咱们这个工程要是上不去。前期咱们的辛苦就化成泡影了,难道不可惜吗?
印安东听完邱海燕的话说,邱经理,你放心好了,我怎么也要把这个活儿干利索,干好的,这点你放心,你也知道我不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
要不我给你们孙经理打个电话,看看他怎么处理这个事。邱海燕问道。
印安东连忙说,邱经理,算了,他给我打电话说过这个情况了,明天他真没空,他没法去,别人去也不合适。
好吧,那先这样,你快去快回。邱海燕最后说道。
回到办公室,印安东感到很累。但想起邱海燕的话,还是给孙鸿渐打过电话去,孙鸿渐很快接了电话。他问道,小印,什么事?
印安东回答说,孙经理,刚才我跟邱经理汇报那个钱的事了,她说,咱们可以从财务拿这个钱了。
什么,可以拿了?孙鸿渐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但他内心里却是掀起了巨浪。没想到这个印安东还真行,自己就是发了一句牢骚,印安东竟然能协调到这个程度,能把钱协调出来。
不等印安东回答,孙鸿渐说,好,好,很好,我知道啦,我立马给公司财务说一声。
孙鸿渐真没想到自己发牢骚一般的话,印安东不但听了,还想着解决这个问题。这让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简短的一个电话,印安东居然把这事给协调下来了,他对这个小印越来越看不透了。孙鸿渐知道就因为这个钱的事他给集团高层领导杨元辉副董事长汇报过。
挂断印安东的电话后,孙鸿渐立即给公司财务说了这个事儿,公司财务立即打电话确认,得到的信息是可以拿钱。
公司财务非常谨慎,很快,开车直接到一公司去把钱拿回来,大额的支付一般都是走支票,财务科长马晓看着支票特别高兴,他还一直愁着和工资怎么发呢,这个钱到账这个月工资终于有着落了。
他摸起搞电话来,给孙鸿渐说了一声,钱到手了。听到马科长确认的话,孙鸿渐对印安东的看法一下子高了许多,能要回钱来的都是好同志啊。
下午印安东是忙忙碌碌,又是上楼,又是安排干活,又是在办公室整理资料,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
六百四十六章 城市
上岛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座有名的旅游城市。上岛历史上名人辈出,有文化名人,还有中医大家。加上上岛市是湖东省的省会,这里荟萃了全省的历史文明成果,展示着湖东省的灿烂文化。现代以来很多文人志士在上岛都留下了名篇佳作,这些都成了上岛市无形的文化资产。
在上岛待的时间越久,就感到上岛市的魅力越深厚,就越喜欢这座城市。尤其是这座城市总是敞开心怀容纳各地的人,上岛是个不排外的城市。不像有的城市,那里的市民骨子里就有一种优越感,好像这个城市是他自己家的,别人来到这个城市,首先感受到的是他们的高傲和冰冷,像只骄傲的公鸡昂着脖子,看不起从外地来到这的人。
实际上要是往上追溯,一座城市能有几个是土生土长的人呢?要再仔细算一算,那些本土的城市人能占多少呢?估计寥寥无几吧!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人员的流入,没有人员的增加,这个城市像开放的花朵一样会慢慢枯萎。就跟人到了老年一样,没有了活力。不管你这个城市是有着小资情调,还是怎样的排外,都改变不了人员频繁流动的现实。
所谓骨子里的那种小资情调,还有那高傲的心态,都会被这人来人往的人潮所淹没,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印安东觉得上岛是敞开了胸怀欢迎自己,他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包容,这座城市对自己的接纳。
上岛有很多高校,是全省的教育中心,全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上岛市民整体素质较高,是一个非常文明的城市,也是全省的交通枢纽,国家的交通大动脉上的关键一点,上岛市正展现着它蓬勃的发展活力。
印安东在上岛学习的四年,他很少出校门,但能感受到上岛市民的热情,他只去过上岛的几个景点,对上岛却并不十分了解,但上岛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城市的市民素质不断提升,环境不断改善。
当港城建设提出来要建造上岛市第一高楼的时候,不亚于投下一颗炸弹。
上岛市区高楼并不算多,超过100米的更少,港城建设提出来建一个高楼,并打出了打造cbd的旗号,印安东也是第一次听说cbd这个概念,不管怎么说,港城建设建上岛第一高的广告开始铺天盖地,酒店管理企业和物业管理企业也闻讯而来。
这些离印安东都比较远,但却实实在在的在集团发生着,印安东也不知道集团到底怎么想的,除了盖员工的宿舍楼,还要盖上岛第一高楼。
不管怎么说,事情正在发生着,印安东也为集团建在这个楼而感到自豪。
这座冷冰冰的宿舍楼很快就要寿终正寝了,宿舍楼里的人越来越少。印安东现在住在工地意义也不大了,就回到集团宿舍。
听着窗外的喇叭声,印安东觉得时间过得真快,躺在躺在床上的印安东尽最大努力选择最舒服的姿势睡觉,但他依然感到非常孤独。平时忙起来风风火火,这一在宿舍便觉得非常的孤单。突然想起李大姐对自己的笑,那笑颜如花,在自己脑子里像泡沫一样散去。
百无聊赖,印安东打开灯,拿起书来。这个金庸的小说,印安东已经看了很多遍了,闲暇时看一看就是取个乐子,看着,看着,只觉得困意袭来,把书一扔便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