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 新城免税一百年2
他只能换一种委婉的方式,或者说从侧面讲明这个道理:“圣上,历史无法改变。假如改变了历史,就没有了现在……”
“不对!”李世明大声叫了起来:“这事我想过!对你们来说,我们是历史。你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因为如果改变了的话,你们根本就不存在!但对我们来说,这不是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即将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从我们这里改变,河流只会改道,而不会断流!”
于奇正呆住了。
说实话,李世明说的这些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不过想想似乎也很有道理。
比如打台球,现在的李世明就是那颗母球,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接下来应该是碰撞1号球,然后1号球再去碰撞下一颗球,这样不断连续碰撞下去。于奇正他们就是这条线上某一个球。
假如李世明这颗母球在前行的过程中,另外一条台球杆击打在他身上,外力改变了他的运行轨迹,接下来他碰撞到的是2号球,然后不断向下碰撞。尽管所有球的命运都不同,但母球和其他球的概念不同。
原本应该出现的1号球那条线上的所有球(于奇正和二俅那个世界的人)就有可能不存在,而原本不存在的2号球线路上的球出现了。
但母球李世明是肯定存在的,只是改变了运行轨迹。
李世明咆哮起来:“这就是你和唐贞这一类人不能改变历史的原因。因为一旦改变,你们就不存在了!”
于奇正苦涩地说道:“其实,我们也没有能力改变。”
显然,这话李世明是不信的。
他从鼻孔中“哼”了一声,放缓声调说道:“我没办法去逼唐贞,但是我却可以逼你。”
于奇正大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
李世明脸上露出一抹残忍的笑:“因为——爱。”
“什么?”于奇正还是没反应过来。
李世明脸上那抹笑意不断扩大,开始说了起来。
或许唐贞也爱他那些妻妾子女,但是他最爱的,是他自己。如果说只能活一个人,那么他绝对会选择自己。
改变历史对唐贞来说,就意味着自己消失,这是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不管李世明怎么逼,即便拿死来威胁,在这一点上唐贞都不会退让。
而且李世明也不敢肯定,唐贞到底能不能自由穿越与时间之中。
假如他能,那么任何威胁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假如他不能,逼他甚至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呢?
但是你于奇正不一样,你爱兄弟、亲人、朋友胜过爱你自己。如果说用你的死换他们所有人的生,你一定会去做。
所以,不管你是否具备改变历史的能力,为了那几千人的生命,你都会尽最大的力去做。
说完这些之后,李世明又露出商人般的笑容:“要不咱们再来做一笔交易?”
于奇正愕然:“什么交易?”
李世明笑道:“如果你答应,你要建的那个新城免税一百年。而且,朕会任命那个二俅做新城的副城主,你现在手下的人按照目前品级,分别在新城中担任对应的职务。”
于奇正想了好一阵,明白过来他的意思之后,差点一句粗口骂了出来。
604.儿子就叫于洪杰3
李世明当真可以说是老奸巨猾。
第一次交易中答应了建新城安置这些工人并由官府管理,但并没说新城的具体管理模式。只要课以重税,人们在那里就生存不下去。
而且,更狠的是后面的话。
或许李世明可以放过下面那些普通工人,但不管于奇正的事是否泄密,像二俅、万茛苟这些核心团队的人,绝对是有杀错没放过,这是一个帝王的基本操作。
即便当时放过他们,过后随便罗织一个什么罪名,杀这些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你想知道新城的城主是谁吗?”李世明的目光像是一只看着老鼠的猫。
于奇正不解地望向他。
刚才说任命二俅他们职务,无非就是说完全赦免所有人,并非真的让他们掌控。这新城城主自然是你自己人担任,怎么会说起这个?
“你儿子。哦,或许是女儿。”李世明加重语气吐出两个字:“世袭。”
于奇正只觉得一个惊雷在耳门边炸开。
他在说什么?是他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什么我儿子我女儿的?
“恭喜你,于总都料。”李世明笑得很愉快:“尊夫人有喜了。”
于奇正依旧没能反应过来,条件反射地问道:“哪个夫人?”
“二夫人,柳如烟。”李世明笑得更愉快了:“于总都料后继有人,朕心甚慰啊。”
尽管目前情形如此糟糕,于奇正还是感到一阵巨大的狂喜如同潮水一般,将自己深深淹没。
什么?我有孩子了?我有孩子了!我有孩子了!
他在骗我!不,这事他骗不了我啊,只要回去一问如烟就知道了。
这!是!真!的!
我真的有孩子了!天啊,天啊,这这这,谢谢苍天,谢谢大地,我有孩子了!
人间真好,活着真好!
我要活下去,我一定要活下去!
“怎么样?这笔生意不亏吧?另外还有赠礼。”李世明顿声道:“只要朕能活下去,再生的孩子中和你孩子异性的,就定下亲事。”
于奇正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我要活下去”,想到这里,跪下说道:“草民叩谢圣上。”
李世明哈哈大笑道:“于卿平身。朕替你儿子名字都想好了,就叫于洪杰。”
于奇正脸上都笑开了花:“谁知道是不是生儿子呢?”
李世明说道:“一定是,一定是的。将来也给你于家传宗接代,光耀门楣。”
于奇正一脸诚恳地说道:“圣上,草民必须得和您说实话。”
李世明略微有些紧张:“于卿,你说你说,一定要实话实说。”
于奇正为难地说道:“这事能办成的几率非常小。”
李世明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但随即又燃起希望之火。
如果于奇正现在拍胸脯保证能办成,那才是见了鬼呢!他现在这么说,恰恰证明他会全力去办。
况且,他是说几率非常小,但不是完全没有。
想想也是,像这种逆天改命的事儿,当然是希望非常渺茫的事。
但只要他肯去办,这事就至少还有希望。
李世明换了一副无比温和的表情说道:“于卿不用担心,你大胆放手去做,需要什么东西直接和朕说。就算最后没办成,那也是天意,朕不会怪你。”
605. 搞明白四维时空4
于奇正说道:“关于这方面的事,其实我也一直在想办法。目前为止也有了一点点头绪,唔,应该说方向吧。”
李世明关切地问道:“能不能说给朕听听?”
于奇正点头道:“但凡圣上垂询,草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说完之后,拿起桌上的毛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然后开始讲了起来。
首先咱们必须要认识“维度”这个概念。
这个叫做“点”,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初始单位,因此是0维。
接着他顺着那个小黑点,不断在后面打着连接在一起的小点。
这个叫做“线”,所有的线都是由点组成。
线和点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线有长度,而点没有。
线比点多了一个叫做长度的维度,所以它是1维。
接下来,于奇正不断在那条线下面画着相邻的线段。
这个叫做“面”,所有的面都是由线组成。
面和线的区别是什么呢?面有宽度,而线没有。
面比线多了一个叫做宽度的维度,所以它是2维。
接着于奇正拿过旁边的纸,全部叠在一起。
许多的“面”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体”。
那么体和面的区别是什么呢?体有高度,而面没有。
体比面多了一个叫做高度的维度,所以它是3维。
总结: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
说到这里,于奇正怕李世明听不懂,用问询的目光望着他。
李世明沉声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于卿请继续。”
于奇正感觉自己舌头打了一下结,尼玛啊,老子给你讲这么深奥的数学原理,结果丫的用一句几千年前的《道德经》就简简单单打发了。问题是,好像……还没什么毛病。
行行行,老子再给你来点物理的:“刚才我解释了什么是三维,现在得说一下什么是空间。”
说完在纸上花了一个“十”字,开始讲解。
横着的这条叫x轴,竖着的这条叫y轴,这两条轴线分别表示“左右空间”和“前后空间”。
那么这么厚一叠纸,我们怎么区分这个“十”字是在哪一页上的呢?
于是咱们就又设了一条“z”轴,表示“上下空间”。
小到一个盒子,中到一间房子,大到整个天地,都是不同的“空间”。
对应或者说找到某个空间里的某个点,就需要知道它在x、y、z三条轴线上的定位。
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就是三维空间。能听懂吗?
李世明点点头:“这个不难。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于奇正一口老血差点喷了出来。卧槽,坐标轴还能这样解释的!
李世明似乎生怕于奇正以为他没完全听懂,反过来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我们行军布阵,要叫哪个具体的士兵,就是“第几排第几列的某某某”;如果用你这个,就直接说x几y几就行,更加清晰。
于奇正喝了一口茶水,静静地看着李世明心想:我看你丫的接下来怎么强行解释z轴一波?
李世明平静地继续举例。
那这个z轴是什么呢?比如我们现在攻城,同时搭了许多梯子,然后部队源源不断地向上爬。
这时候,既有平面军阵,又有爬到城墙不同高度的士兵,加上z轴就能知道梯子那个士兵爬到哪个高度了。
“噗!”于奇正口里的茶水一下子全部喷了出来。
“于卿,你没事吧?”李世明关切地问道。
“没事,没事。”于奇正摆摆手,心想:算你狠!接着就要讲连我自己都没搞明白的四维时空,还能听懂我叫你一声爷爷。
606. 道生一与四维1
于奇正继续讲了起来。
我们刚才讲的从0到3四个维度都属于低维度空间,再往上的四维空间就属于高维度空间了。
什么是四维空间呢?简单点说,就是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时间”的维度。
对,时间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时间。
这里首先我们要了解到一个前提:构成任何一个世界必须具备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基础条件。
听到这里,李世明终于提出了疑问:“没有空间,世界不存在,这个朕能明白;可是没有时间,世界也不存在,这个就搞不懂了。就好像定身法,或者假设时间不动,那人什么也都还在那里,并不是没有啊。”
于奇正想了想之后说道:“不是这么说的。即使时间停住,那也是一种凝固状态,而不是不存在。就比如水冻成了冰,只是它的外在形态由流动的变成固定的,但它本身还是存在的。”
李世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说道:“对极对极,是朕着相了。”
于奇正撇了他一眼心想,哥们,你是皇帝又不是和尚,还什么着相不着相的?
不过嘴上当然不能这么说,而是耐心地解释道:“何况,时间是否会存在凝固状态,都无法证明呢。”
李世明一副“受教了”的样子说道:“于卿继续。”
于奇正喝了一口水,继续说了起来。
不管是几维空间,都离不开时间的支持。假如没有时间,也就没有了空间。
换一种说法,时间和空间之间是无法分开的,一旦分开,将没有任何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有意义”的意思是:不存在。
看着李世明越皱越紧的眉头,于奇正心里终于有了一阵报复式的快感:让你丫嘚瑟,让你丫的学霸。老子最讨厌的就是学霸了好不好!
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概念。
时间是咱们天天过日子,空间是咱们天天住的地方,它们之间是怎么扯上关系而且还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李世明突然想到一个说法,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按照于奇正所说的,时间也是一条类似于之前表述空间的x、y、z轴线一样,也是一条轴线的话,那么就是说神仙的时间轴线和凡人不同。也就是因为时间轴线的区别,导致的空间轴线区别。
时间轴和表示空间的三条轴线的区别在于,它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个人都知道它是切切实实存在的。要想了解事件,只能通过感知。
把这些想法和于奇正说了之后,结果就是于奇正闭上嘴巴。
李世明像个期待着考试结果的学生一样望着于奇正。
而于奇正心里想的是:我不知道还能跟你讲什么。
看到他这个样子,李世明认为自己是不是哪里错了,于是继续解释了起来。
刚才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后面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很好理解,难懂的就是“道生一”。
或者说,一、二、三、万物都好理解,这都是客观存在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而“道”这个字,就连到底是个什么都很难说清楚。
如果谁能够搞明白这一点,那么他也就“得道”了,就成了神仙!
四维时空里面的时间轴就是这个“道”!
同理,《易经》里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中,两仪、四象、八卦相对容易理解,但“太极”就实在难以捉摸,也可以说,等同于“时间轴”!
607. 擅入者格杀勿论2
于奇正不仅是无力吐槽,连辩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他觉得李世明的观点是一种“谬论”,但却根本找不到任何话能反驳这种谬论。甚至说实话,他也不能完全确定李世明说的这些就是谬论。
算了算了,还是不在这上面纠缠了。
于奇正严肃地说道:“所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时间轴,扭曲时空。”
李世明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不管是“得道”还是参透“太极”,都是成了仙。既然成了神仙,就不存在生死问题。
按照于奇正的说法,就是和凡人的“时间轴”不同。
到目前为止,不管佛家道家都有成仙的说法,也有相对应的法门。可这中间有一些很头疼的问题。
一个就是神仙都只是传说,但没人真正见到过,也没人能拿出有说服力的理论来证明“神仙是存在”的。
另外一个就是他们修行的那些所谓“法门”,不仅没有证据,而且总是说服力不足。
只有于奇正的这种观点,逻辑严密,因果清晰,能让人觉得信服。
他提出的长度、宽度、高度、时间的概念都是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世界由这些东西组成也是清清楚楚的。这就不像之前那些什么“道”、什么“太极”之类那么玄乎,完全捉摸不到。
而且对于如何“成仙”,也有非常合乎逻辑的“修炼法门”。
那就是——改变时间轴,扭曲时空。
比如,如果在自己个人身上“时间的流逝”变得比常人慢十倍,那么就能拥有常人十倍的生命长度;如果慢一百倍,就能拥有常人百倍的生命长度。这才是“长生不老”的正道啊!
那么好,现在已经“通过推论证实能长生不老”,而且找到了“修炼长生不老的正确方向”,接下来的就是“具体如何修炼”了。
相对于目前的所有修炼,这个已经是最牛的了。
李世明喘着粗气问道:“那怎样才能改变时间轴,于卿有没有想过?”
“奇门遁甲。”于奇正吐出四个字。
奇门遁甲?李世明低下头想了一会,立马眼睛亮了起来。
确实这世上有些人会奇门遁甲之术,尽管都是一些简单的小法术,但奇门遁甲自身存在这一点,是经过了证实的。
行军打仗出身的李世明,最了解的就行兵布阵。相同的士兵数量,根据天气、地势、作战目标等各方面整体因素,布出不同的阵势,所能发挥出来的战斗力相差很大。其实这就是一种奇门遁甲。
没错,于奇正距离成功只差一小步了。或者说,他是这个世界上距离成功最近的人。
对这一点,李世明完全不再有任何怀疑。
“于卿,你现在打算怎么做?或者说,你需要些什么?”李世明问道。
于奇正深吸了一口气:“我需要一块做实验的场地。”
李世明忍不住笑了起来,这还是个问题吗?
不过,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还是开口说道:“你想要哪里、要多大地方尽管说,哪怕是需要皇宫,朕今天就腾出来。”
“不是不是,能有一块不受干扰的空地就好。”于奇正答道。
“行行行,不管你看中哪块地,朕立即派兵围起来。”李世明补上七个字:“擅入者格杀勿论!”
于奇正面有为难之色,吞吞吐吐一阵,还是欲言又止。
608. 只想回去看老婆3
李世明见状,知道应该不仅是要一块地这么简单,尽量把语调放缓说道:“于卿有什么事尽管说。”
于奇正这才说道:“草民想……您之前说的那个陵墓,是否还是由草民来兴建。”
李世明上下不断打量着于奇正。
于奇正急忙解释道:“草民是在想,用这个也是个幌子……”
“不用说了,”李世明摆手打断他的话:“朕明白。要不朕来说说,你看看是不是这样?你不要说多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
于奇正不安地搓了搓手,两人的对话开始了。
“其实你已经想好了怎么去做这件事。具体什么方法还不确定,但通过改变时间轴这个方向是确定了的。是不是?”
“是。”
“你所想的改变时间轴的方法,并不是改变整个世界的时间轴,而是改变我的时间轴,让我的时间比常人慢很多倍。是不是?”
“这个……是。”
“因为这么做,尽管这么做也是在改变历史,但是并不是突然断流,而是相对平缓一些。这样你就有个时间段可以想办法,是不是?”
“是,吧?”
“你很清楚,如果我活一天就能活一天。但是只要我死,你就肯定死,是不是?”
“是。”
“那么你现在提出要修陵墓,其实是有三点原因。第一点,你现在说的奇门遁甲,其实是想走通蚩尤契约那条路,所以需要一个能往地下挖的地盘。是不是?”
“是。”
“第二点,修建陵墓至少要一年半的时间,然后新城建得差不多了,这样就给你下面那些人找了条退路。是不是?”
“是。”
“第三点,其实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你根本没把握这件事能做成。所以你就在想,若果没做成是什么局面,是不是?”
“是。”
“那好,就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做成了,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你现在修不修这个陵墓都一样。是不是?”
“是。”
“第二种就是没做成。那么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你给我修了陵墓。这样的话就是你给我陪葬,反正只要我死,你就活不了,这点是确定的,是不是?”
“是。”
“第二种情况就是我死了,但是一直因为以为能不死所以连陵墓都没修。到时候你就是妖言惑主,我连个死了的安身之地都没有,所有的责任都是因为你。那就不是你一个人殉葬,而是和你有关系的所有人都得死。所以你就是在给自己,不,不是你自己,而是再给你的亲人和朋友留活路。万一这事没成,你总是要死的,让他们能活。是不是?”
“……是。”
“很好。”李世明笑了起来:“尽管你有这些小心眼。但是至少现在,咱们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你说对不对?”
“对。”
“很好,”李世明满意地点点头:“你所有的要求我都答应。就按你说的这么办,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
李世明揉着太阳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于奇正站起身:“没有。我现在只想回去看我老婆。”
“哈哈哈哈,”李世明笑了起来:“应该,应该。你去吧。”
609. 没哪个寿终正寝4
于奇正谢恩之后转身离开,走到房门口时又被李世明叫住了:“等等,你还有一样东西拉在这里了。”
于奇正不解地望向李世明。
李世明抱出一个陶罐:“这个。”
于奇正看到这个陶罐,忍不住浑身抖了一下。
这个陶罐不是别的,正是楚王妃手里那只!
“圣上……”于奇正感激地叫道。
“不用说多的,也不用感谢我。”李世明淡淡地说道:“还是那句话,咱们是一条线上的蚂蚱。所以,你的一切条件,你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我都能答应你。条件只有一条,让我活下去。”
于奇正也不再多说什么,起身默默地接过陶罐,转身离开了皇宫。
他一路走一路想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李世明的精明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这一次自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可接下来修建皇陵,李世明随时都可能来,到时候会不会露出马脚,是一件很难保证的事情。
这次来见李世明之前,技统局就秘密做了一个分析报告。
他、二俅和万茛苟三人专门对这个报告进行了认真探讨。
报告分析了这次曌建集团被整体征调来修建皇陵,得出的大致结论是: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曌建集团几千人很多了。但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数字。
技统局分析了历朝皇陵修建的记录,参建工匠殉葬几乎是一个常规操作。
于奇正和二俅、万茛苟商量之后,最后决定做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要求能建设一个新城,将新城的管辖权交给朝廷。然后利用已经积累的经验,迅速将新城建成一个人口规模巨大、商业繁华、流动人口众多的城市。客观上将这几千员工融入到一个大的城市中,成为对朝廷没有任何威胁的“顺民”。
第二件事就是修建陵墓的核心部分的全部使用目前的管理人员,因为不管怎么做,朝廷都不会放过这批人。在修建陵墓的过程中,秘密修建逃生通道,陵墓修建完毕后从逃生通道离开。
今天和李世明的“生意”,把这两点都确定了下来。
回去之后于奇正立即找到二俅和万茛苟两人,把今天谈的过程全部和他们说了之后,说出了自己新的想法。
“今天谈的结果,比我们预想的要好。最大的一点就是,除了我之外圣上不会其他任何人。所以我的考虑是,曌建除了我和二俅之外,其他人全部都只参与外围的建设。陵墓内部就用朝廷派来的囚徒。”于奇正说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万茛苟哈哈大笑起来。
于奇正问他笑什么。
万茛苟眼里满是讽刺之意:“总都料,你以为圣上今天说的话就一定算话吗?”
于奇正愣了一下:“不会吧?不是说君无戏言吗?”
万茛苟冷哼一声:“这不过是为了维护君主权威,表示说到做到而已。平时一些小事这么做当然是无所谓,真遇到大事,翻脸比翻书还快。我翻遍了史书,被御赐什么丹书铁券免死金牌的,几乎就没哪个是寿终正寝的。”
610. 解开时空的秘密1
于奇正脸色难看地颓坐了下去。
二俅吐了一口唾沫:“老万说的对。要我说啊,求人不如求己。那个皇帝老儿是肯定信不过的,还得靠咱们自己来想办法。”
万茛苟说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我看不如把黄杏他们叫来商量一下吧。”
于奇正想了想,确实如万茛苟所说,无论能否解决这件事,这批核心人员都不会被放过。
又经过仔细斟酌之后,心里确定了绝对不会被放过的人员名单。
自己和二俅就不用说了,然后采薇和如烟也是跑不了的。
万茛苟、黄杏、张迁儿、易云这四人是技统局的核心人物,也是不会被放过的对象。
还有就是赵天赐和倪大虎,他们参与了太多事情。
最后一个就是孙田邈,知道李世明太多的秘密。
和二俅他们说了之后,万茛苟说道:“还有两个人圣上不会放过。”
王麻子,著名说书人,曌建人视台节目主持人,曌建技统局政工科科长。这三个身份中任意一个,都不可能让他活。
常欢,曌建教育局长兼文化学校校长,作为曌建文化传播的核心人物,也不可能让他有机会著书立说。
这两个人,都是舆论系统的关键人物。一个能迅速在现实中传播,一个在未来中传播。
于奇正在纸上写着:于奇正、二俅、采薇、如烟、赵天赐、倪大虎、万茛苟、黄杏、张迁儿、易云、孙田邈、王麻子、常欢,共一十三人。
然后对二俅说:“咱们这些人开个会吧。”
一众核心人物来了之后,由万茛苟把目前的情况和大家全部交了底。
首先确定一件事,这件事情无论成败,都由在座的十三人担下来。
事实上,这十三个人都是没有退路的。
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不牵涉到曌建其他人。因此今天讨论的这些事情全部都不能透露出半点风声。
因为,对其他人来说,什么都不知道才是最大的安全。
接着于奇正就说出了自己的安排,秦铁牛、彭巡典等技工干部以及黄月娥、苏可忆、孙小宝等,所有未参与到这个秘密中的人,全部去修建新城。
对这一点,所有人都没有异议。
接下来就是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分工。
目前摆在眼前的有这么几件事。
一、修建皇陵;
二、解除于奇正的蛊毒;
三、解开时间和空间的秘密。
昨天圣上将“奇门”陶罐给于奇正之后,通过进一步的解读,得到了更多的一些信息。
要想解开时间和空间的秘密,只能依靠“奇门遁甲”或“蚩尤契约”。
目前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能找到哪个,所以必须同时进行。
先说奇门遁甲这边。
1、于奇正从勾博处得到了部分粗浅的资料。据分析,应该是基础知识。及不可或缺,又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所以必须要找到全本《奇门遁甲》。
2、要想得到全本《奇门遁甲》,必须解读出那两个陶罐上的内容。
3、解读陶罐必须找到“巫山**”,然后通过海市蜃楼放大陶罐凹槽里的字体;
4、要想在巫山制造海市蜃楼,就必须有炎帝珠。
5、要得到炎帝珠,就必须解读出采薇所得到的“炎帝茧”上面的内容。
6、要想解读“炎帝茧”,就必须能读懂“乙骨文”。
611. 十三个人分三队2
再来看《蚩尤契约》。
这一部分目前所知的就少了很多了。除了知道是一张由“阴文”所记载的“蚩尤皮”之外,没有其它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以现在只能确定两个必须的前提:一个是学到阴文,一个是找到蚩尤契约。
至于怎么去学和找,完全没有头绪。
经过再三的商议和讨论,最后决定把这十三个人分成三支队伍。
第一队:队长于奇正,队员柳如烟、倪大虎、王麻子、常欢。
这批人需要留在长安附近。一方面是修建皇陵,另外一方面就是于奇正本人尽快参透勾博留下的奇门遁甲部分。之所以选这几个人,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队长于奇正不用说了,本身就不可能走。
柳如烟已有身孕在身,也不能外出奔波。
倪大虎需要和于奇正天天换血,而且也需要保护于奇正,也不能走。
常欢作为本队的“情报资料”担当留下。
第二队:队长勾采薇,队员赵天赐、黄杏、易云、王麻子。
这批人的任务是寻找《奇门遁甲》,也是目前所知信息最多的,因此派出最强的配置。
采薇做队长,是因为炎帝珠必须女子才能得到。
她们这一队人,毫无疑问要进入一些古墓,所以“专业盗墓工程师”赵天赐随行。
很多时候,必须有具备深厚历史知识的人跟着,黄杏无疑是最佳人选。
保卫方面则是派上了武功最高的易云。
出去执行任务期间,难免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王麻子对各地方言、风俗、人情、传说最为精通,让他跟着加强二队的力量。
第三队:队长二俅,队员万茛苟、孙田邈、张迁儿。
目前已经得到了虫母,但经过孙田邈研究之后,于奇正体内的虫王,并不是感应到附近的虫母就会出来。
要想让虫王出来,就必须令其发情,在求偶欲的驱使下才能爬出来。
他们的活动区域大致就是在蛊虫盛行的南方,而《蚩尤契约》和阴文从常理上推断,应该也是在这个区域。
所以他们的任务是找到解开蛊毒的方法,以及进一步打探《蚩尤契约》的消息。
这批人由二俅带队没什么好说的。
本队的核心人物是孙田邈。没有他别说找到解蛊毒的方法,整队人能不能在瘴疠虫蛊盛行的地方活下来,都是很大一个问号。
和一队的常欢、二队的黄杏一样,万茛苟在队中负责的是“资料分析”。
张迁儿就是兼负保卫职责以及和二队王麻子一样的“外交”职责。
所有分工明确之后,大家便分头去做准备工作。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会议开完不到半个时辰,一纸密报就传到了李世明的案头。
李世明看完密报之后,马上放到烛火上烧掉。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自言自语地说道:“幸亏朕有先见之明,提前派出了天字第一号暗卫潜伏过去。”
坐在椅上想了一阵之后,高声吩咐:“传将作大匠阎本德。”
阎本德依皇命前来,李世明摒退左右,与其在书房中谈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之后,李世明沉声吩咐道:“传于奇正。”
612. 那就是说有内奸3
于奇正再次来到皇宫。
李世明笑着说道:“从哪里着手,于卿想好没?”
于奇正躬身答道:“草民回去仔细思索过,如果得到黄帝《奇门遁甲》或蚩尤《鬼神契约》,或许就能成功。”
李世明点点头:“朕不是问你这件事,而是问陵墓的事。”
于奇正不由得愣了愣:“陛下,草民正全力寻找长生之术,也已安排相关人员……”
李世明摆摆手:“这事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是要做两手准备。不然万一事情没办成,朕一旦驾崩没个地方安寝,就算朕免尔等罪,新皇也会治卿一个妖言惑主之罪。”
于奇正心里不免咯噔一下,这话之前他们开会时就分析过。
难道就这么巧合,李世明也想到这上面了?
如果不是巧合的话,那就是说……有内奸!
李世明说道:“寻长生之术,于卿自己做主,朕不干涉。不过这修建陵墓之事,还得于卿多费心。朕考虑了一下,派阎本德协助你,你们先见个面吧。”
说完直接令守候在外的阎本德进来。
“见过前辈。”于奇正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叉手礼。
“不敢不敢。早就听说过于总都料盛名,如今方得一见,果然是英雄少年啊。”阎本德笑着还礼。
在后世学建筑的于奇正,对这位史上非常著名的前辈,还真是“久仰大名”。
阎本德出身工程世家,擅长建筑、工艺、绘画。阎氏自北周世代贵族,是典型的“关陇集团”成员。
其父娶北周公主,前朝大运河从洛口到涿郡的河北段就是他主持营造的。
史料记载,召陵就是阎本德兄弟设计并修建的。外陵“灵寝盘空曲,熊黑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内陵“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
现在见到其人,于奇正心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和史料对上了”。顺着这个思路,立即又想到李世明驾崩归田也是历史上记载清清楚楚的事,自己现在再怎么做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圣上,”于奇正立即禀道:“阎前辈乃吾行泰山北斗,草民无德无能,能在他手下跑跑腿,已是天大的福气,不敢居于前辈之上。”
李世明笑道:“昔日卫青威名赫赫,其外甥霍去病名不见经传。但后来霍去病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这成就连卫青都达不到。于卿何必过虑?”
阎本德也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才是本朝应有的气象。”
李世明点头称善。
阎本德继续说道:“营造之道,恒与变、旧与新、静与动、阴与阳、方与圆、奇与正,很难以对错好坏来衡量。关键在于,如何巧妙结合在一起。”
于奇正差点给跪了。
可以说就这么一句话,将建筑设计的精髓说了个一清二楚。
更巧妙的是,阎本德说这话的时候,将重音落在了“奇”与“正”、关键在“于”里面的三个字上。
阎本德继续说道:“守成与开拓,各有所长又各有优劣。长者念旧,少壮喜新,这是人之常情。念旧而不僵固,创新而不逾矩,方为大道也。”
613.将作大匠阎本德4
于奇正不由得心服口服,一股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阎本德这话真是说的太好了。一味的墨守成规,厚古薄今,只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但是如果狂妄自大,不在前人总结出的基本规律(规矩)下凭空想象,不过是空中楼阁。
无论将来自己和皇帝之间会发展成什么情况,但和这位前辈共事,一定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阎本德继续笑道:“若能取你我二人所长,必定能营造出青史留名的作品。人生在世,还有何憾?至于谁排名在前谁排在后,根本就是无须挂齿的小事。故,于小弟不要再推辞了。”
于奇正心里一动。
对啊,李世明的召陵及其设计督造者——眼前这位将作大匠,确确实实做到了青史留名。
不过又一个疑问上来了:如果真的是我和阎本德一起做的话,为什么没有我的名字相关记载呢?
想来多半的原因是自己名字被抹去了。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重要,至少现在不重要。
总之,这次的事情和历史上有名的真人真事重合了。
既然如此,那就先不考虑那么多,做了再说。
想通这一点之后,于奇正也就不再推辞,恭敬地领了命。
“行,那你们下去慢慢商酌吧。”李世明打了个哈欠。
两人立即谢恩拜辞。
出宫的路上,于奇正问道:“前辈,您觉得咱们应该从哪里着手?”
阎本德笑道:“现在你是营山陵使,我自然听从你的。还有,以后咱们共事,就不要前辈前辈的如此生份了。若陵使大人不嫌弃,你我二人私下里兄弟相称,凡事好好商量。”
于奇正受宠若惊,连连道谢不迭。
阎本德接着说道:“无论将来如何设计,咱们现在先是要选址。这样,工部曾将京城附近山峦全部绘下。等下我派人送到你那边,你看中哪个了之后,咱们再去实地勘验。确定三个地形后,再呈报圣上。你看如何?”
于奇正忍不住问道:“不是还得请人堪舆吗?”
堪舆,也就是民间说的“风水”。堪,天道;舆,地道。即相地之术,核心即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宇宙变化规律的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堪舆之道,不仅是对活人的住宿进行选址设计,也对死者的墓地进行选址设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阳宅”和“阴宅”。
一直以来,国人对风水之术都甚是迷信。不管是建房子还是选墓地,都一定是要请风水先生来看一看的。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帝王陵墓就更不用说了,其中的讲究多不胜数。
即便他们现在修建的是掩人耳目的伪陵,也不可能不合“制”。
也就是说,这事并不是负责营造设计的人所能决定,于奇正问这话也就合情合理了。
阎本德笑道:“这事你就不用担心了。除了我之外,圣上还安排了一个人做你的副使,明早应该就回到京城了。”
于奇正忍不住问道:“谁?”
阎本德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名字。
听到这个名字,于奇正整个人在那里呆若木鸡。
614. 神仙级的人物1
他说出的这个名字是:李淳丰。
阎本德本身就是个天才,无论建筑、绘画、设计、工艺等作品,都是超一流的存在。
但如果和李淳丰相比,就大为逊色了。
李淳丰这个人,已经不能用“天才”两个字来形容,而是神仙级别的人物。
年仅二十五岁之时,便上书朝廷,对《戊寅元历》提出一十八条意见,被采纳了七条。
他编著的《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成为史上第一个给风定等级的人。
在他之前的浑天仪,只有四游仪及**仪两个层次。上书改制浑天仪后,亲自督造出铸造出铜铸三重浑天黄道仪,此仪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均可测定。并著《法象志》七卷。
后又受诏审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术》等十部算经,颁行于国子监。注释《九章算术》时,将著名的计算球体体积的“祖暅定律”传播开来。
后又在《皇极历》基础上,创作《麟德历》。
受诏“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中天文、律历、五行志,皆由他所作。
除此之外还有,首次将“率”载入官修正史而赋予其显赫的地位,将祖冲之所著的《缀术》的成就编入史书,记载《乾象历》的光辉成就。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天文、历法、史学、数算、制造等哪方面,已经不是用“精通”能形容,而是样样都登峰造极。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集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为一体的“妖孽般的存在”。
而且这还不是最恐怖的,还有一个领域,他的成就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他的《推背图》,融合了易经、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准确预测出将近两千年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若不是姓袁的那哥们推他的背,还要继续推衍下去。
没有人知道,一个“科学家”是怎么能同时成为一个“预言家”的。
总之,听到这个名字,于奇正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雷贯耳”是什么滋味了。
他的脸色很难看。
在这次进宫之前,他还想着修建陵墓时秘密造一条逃生通道。现在圣上派了这两个人过来,一个人在设计上绕不开,另外一个人更不用说,直接能把你算得死死的。这个想法就完全不可能实现了。
不过也有一点好处,在他们身上肯定能学到奇门遁甲相关的一些知识,或许能依靠这个解开那个谜呢。
就在于奇正愁肠百转之时,采薇她们这一队人已经出发了。
根据之前的推论,她们现在要找的,就是能读懂“炎帝茧”的“乙骨文”。
这种极为罕见的文字有没有失传现在都不知道,就算没有失传,到哪里才能找到懂的人也没有任何头绪。
几人商量了一下,炎帝就是这边的人,在这边找到的几率会比较大,而且又不远,干脆从这里开始找起。
615. 盗墓行业的祖师爷2
这么一确定,二队的人就朝宝鸡方向进发了。
第二天中午,一行人便到了一家饺子馆打尖。
在西北以面食为主,在面食中饺子属于是比较精细的。
饺子馅有很多种,但是其中肉类基本上就是牛肉、羊肉、猪肉。
这三种肉类中,最为鲜嫩的是羊肉。
这件饺子馆就是在本地颇负盛名的饺子馆。
能准确找到最好味道的地方,当然少不了王麻子的功劳。这应该也是这个小队最划算的地方了。
这个饺子馆环境非常整洁,价格也很实惠,最重要的是饺子馅大皮薄有嚼劲,一行人吃得是啧啧有声。想想也是,在面食为主食的地方,若不是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也不可能名声传出去。
就在几人大快朵颐,吃得肚皮滚滚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贼眉鼠眼的人凑到了赵天赐身边:“哥,想收什么样的明器?”
赵天赐不满地瞪了对方一眼:“什么明器暗器的,听不懂。”
来人嘿嘿一笑:“爷,您身上这股味,呃一嗅就知道了。”
赵天赐大囧,采薇等人忍不住捂住嘴笑了起来。
既然已经这样了,赵天赐就干脆不装了:“说吧,你有啥好东西?”
来人神神秘秘地从怀中掏出一个东西,几乎是眨眼间就收回了怀中:“爷,怎么样?这个怎么也值百来两银子吧?”
赵天赐往后一仰:“兄弟,啥都别说了。你走吧,都没诚意有啥好谈的。”
来人急了:“别别别,这位爷,咱们有啥好好说嘛。”
赵天赐说道:“兄弟,真没啥好说的。我也没见过你,你也没见过我。”
来人急急说道:“敢问顶上元良,何处山门?烧几柱香,派几尊佛?”
赵天赐漫不经心地答道:“无有元良,愚者自知。微末七炷香,所礼逍遥佛。”
这话一说出来,来人立马态度变得恭恭敬敬,双手捧着茶水地上:“鳞片小猫顶三香四眼代七,见过虎爷。”
采薇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切口,但也感觉得到,看样子赵天赐应该是在他们这行挺牛气哄哄的。
事实上,在盗墓倒斗行内,赵天赐的等级还真不算低的。
盗墓倒斗,按照地域方法等来区分的话,有很多个流派。
但是从主流来说,分为了四个流派。分别是:发丘、摸金、移山、卸甲。
任何行业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有很多东西在变化中改变或者淹没了。后世的很多东西和最初的起源之间,会发生很多变化。
事实上自古以来的绝大多数时候,国人都讲究“事死如事生”。即便是在提倡“薄葬”的年代,也多少会有陪葬物品。
只要有利益,就会有罪恶。
尽管历朝历代都将“挖坟掘墓”定为大罪,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这行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谁都说不清楚,是从哪个年代开始有“盗墓”这种行为的。或许,从有陪葬品之日,就有了这个行当。
但咱们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个“名正言顺”。
要想名正言顺,就得有个撑得住台面的人做“祖师爷”。
比如建筑行业祖师爷鲁班,皮肉生意祖师爷管仲……
盗墓行业的祖师爷,便是三国曹操了。
616.七炷香的赵天赐3
之所以认曹操为祖师爷,是因为当时为了筹集军费,曹操亲自筹建了一批官方的盗墓部队,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等职务。
在后世的外人看来,四个流派属于是平起平坐、各有专攻。
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至少在早期不是这样。
这里就要讲到一个很多后世人往往看上去明白实际上很模糊的概念,那就是嫡庶长幼之分。
大多数人都知道,嫡长子地位最高。但如果这个问题往下追溯一点,很多后世人就不一定明白了。
比如:嫡次子和庶长子谁高?嫡次子和嫡长孙谁高?庶子之间是按照长幼排序的吗?
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八个字“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只有正妻所生的孩子谓之“嫡子”,位尊;有名分妾室的孩子谓之“庶子”,位卑。至于偷情所生孩子,就是“野种”,连“位”都没有的。
这就能看出来了,别说嫡次子了,就算是嫡三子,嫡无数子,也比庶子的要高。
按照继承权简单排个序就知道了:嫡长子-嫡长孙-嫡次子-嫡n子-庶长子-庶长孙-庶n子。
“正统”观念主宰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也可以套用的盗墓流派中。
从形制来看,“发丘印”和“摸金符”基本上差不多。区别在于发丘印正面刻的是“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反面刻的就是一个“曹”字。而在摸金符上就是简单刻着“摸金”两个字。
发丘中郎将曹操自己军队中抽出来盗墓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嫡长子”。
摸金校尉曹操在民间招募的帮他盗墓的队伍,也就是“嫡次子”。
但这两支都是属于“官方认可正规队伍”,或者说,都是嫡子,只是长幼区别。
摸金符有三到四枚,对于后世盗墓者来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贝。至于只有一枚的发丘印,那就是盗墓界的“皇冠”,基本上想都不敢想。
至于移山和卸甲,就是属于“庶子”类型,分别取“愚公移山”和“见龙卸甲”之意。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慢慢被称为“搬山”和“卸岭”,这是后话不谈。
赵天赐本人暗自得意。发丘印其实被他们上次在云梦泽找到了,因为二爷特别喜欢于是就送给了他。不然的话,自己现在拿出发丘印,这个家伙不得舔鞋底才怪。
当然,即便没有发丘印,这个叫代七的孙子也对赵天赐顶礼膜拜了。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同门辈分长幼”的概念了。
方才代七切口中的“顶上元良”是开场白的尊称,赵天赐的回答“无有元良”也就是谦让了。
接下来的“何处山门”便是问的流派,赵天赐答复“愚者自知”便是指的自己是“移山”一脉。
代七问的“烧几炷香”指的就是派中等级,赵天赐所说的“七炷香”也就是说的自己的等级。
而接下来代七话中的“鳞片”是说自己是卸甲一脉,“三炷香”是自己的等级,“四眼”指的是自己的职责是耳目。盗墓倒斗行的是鼠辈之事,但不会以“鼠”自称。“小猫”和“虎爷”则是行内谦称和尊称了。
至于“礼几尊佛”“礼逍遥佛”云云,则是“行业资历成就”问答了。
617. 这只绣花鞋来历4
要知道这个社会,任何行业辈分等级都是相当森严,丝毫不得乱。不从者皆以“欺师灭祖”论。
尽管不是同一个流派,但怎么说大家也是“亲戚”,又都是“庶子”,基本上可以平行计算的。
九炷香指的是“移山流派”公认的总舵主。
八炷香就是各个分支的帮主派主。
七炷香就是帮内长老级别。
其实赵天赐这一派现在仅剩他一个人,就算自称八炷香也没问题。只不过现在他已志不在此,所以还是自称“七炷香”。当然,这已经是足够“三炷香”的代七仰视的存在了。
一番对话之后,代七从怀中取出一物递了过来:“请前辈过目。”
赵天赐急忙将头扭开:“咱们还是按规矩来吧。”
尊敬归尊敬,生意归生意,这是两码事。总不至于因为尊重你,别人就做亏本生意吧?
尽管都是盗墓,但各人所关注的具体东西又不同。有的是字画、有的是金银、有的是珠宝等等不一而足。
通常来说,行内交易都会先“亮板”,就是把手里的东西给对方扫一眼。
如果对方有兴趣,双方继续进一步洽谈。卖家说明是何物、有何价值,大概出手价格等等,买家觉得有兴趣,就会进一步验真伪,继续细谈下去。
代七将物品递过来的举动,已经是释放出了最大的善意,即表明可以让赵天赐先验货。
而赵天赐坚持“按规矩来”原因也简单,和他们此行无关的东西,不会多生枝节。
代七抱拳行礼之后说了起来:“此乃一只绣花鞋。鞋底图案应该是一份藏宝图,但吾等始终参详不透。我老大想着反正放在手里也是没用,宝物深埋委实可惜,不如转给高人,让宝藏重见天日,也算成人之美。”
赵天赐似笑非笑望着代七说道:“你回去吧,我们没兴趣。”
代七一听这话急了,急忙把绣鞋往赵天赐手里塞:“您老先看一眼嘛。”
赵天赐摆手不接:“不看不看,不合规矩。”
两人这么一推让,绣鞋掉到地下。
赵天赐无意中看了一眼,马上脸上变色了:“此物你们何时从何处所得?”
代七愣了一下。
他这么愣的原因,是因为赵天赐开始一直是“要守规矩”,但是按照规矩,即便交易成功,也不能问对方货物的来源。不过这也恰恰证明赵天赐对这个很有兴趣了。
当即开口讲起了这只绣花鞋的来历。
今年赶上了大旱,现在应该是雨季,可一直到今天连毛毛雨都没下过一场。
在这附近啊,有个陈家村。村里人求龙王爷什么都试过了,还是半滴雨水都没有。
后来呢,不知道哪里来了一个道士,和村里人说这是闹旱魃了。
关于旱魃的传闻,很多地方都有。早在古代,《诗经》里就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的诗句。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乡村中认为是死后一百天内的死人所变。变为旱魃的死人尸体不腐烂,坟上不长草,坟头渗水,旱魃鬼会夜间往家里挑水。只有烧了旱魃,天才会下雨。
村人们一听,立即就想到了前不久下葬的文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