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奋斗在初唐TXT下载奋斗在初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奋斗在初唐全文阅读

作者:牛凳_91_91     奋斗在初唐txt下载     奋斗在初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250章 永徽纪事之郭府十三钗

    永徽五十年春。

    其时,东华王郭业举家离开大唐已有四十余年了。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人世。

    尽管如此,因为巨大的功业,他的名望在大唐不仅没有任何衰退,相反还被人们越来越神话了。

    正所谓,哥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还流传着哥的传说。

    说书人看出了此事蕴含的商机,有关郭业的评书也层出不穷。这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是《郭府十三钗》。

    长安城东南角有一个书馆,名曰东城书馆。这家书馆的台柱子姓刘,今年三十五岁,个子不高,身材微胖。

    他以说《西游记》起家,最终推陈出新,创作了经典作品《郭府十三钗》而名噪一时,成为了长安风头最劲的说书人。

    啪~

    刘先生经堂木一拍,正式开书,道:“今天众位可是来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今天是咱们这部书的最后一讲。明天,咱们就得开新书。”

    台下有一青衣少年高声道:“先生,既然都是最后一讲了,我耽误大家一点时间,问您一个问题成不?”

    “这位小哥有话请讲!”

    “您这个《郭府十三钗》说得实在是好,可惜有一点美中不足呀。”

    刘先生闻听此言丝毫不恼,道:“哦?你说哪一点美中不足?欢迎指教。”

    “您这部书的题目不大合适。前面您已经说了,东华王郭业府中正式的妻妾有十个,她们分别是柴秀秀、贞娘、芷茹、杨凤怡、善花公主、孙小小、上川梅子、渊若霜、武媚娘以及席碧竹nAd1();”

    刘先生点了点头,道:“不错,难为你记得这么清楚。”

    “但您这部评书的名字是《郭府十三钗》呀!要单论郭业正式妻妾的话,那是十个。把他所有女人都算上的话,就不只十三个了。十三钗的名字起得好没来由。”

    “你是想问这个呀。”刘先生胸有成竹地说道:“十三钗的名号当然不是没来由的,东华王郭业正式的妻妾确实是十三个。”

    “那其他三人到底是谁?您不会在这最后一讲再加三个美女吧?”

    “当然不会。事实上,这三个人在前面已经出场了,你仔细想想。”

    青衣少年摇了摇头,道:“我想不明白,还请先生示下。”

    刘先生道:“第一位,就得说是才女徐惠。想当初她与郭业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经定亲,只是因为父兄的丧事没有成亲罢了。三年一过,他们是不是得成亲?算徐惠为十一钗,你同意不同意?”

    青衣少年挠了挠脑袋,道:“同意,当然同意了。我怎么把这茬忘了?那第十二钗又是何人?”

    “这个人就更合情合理了。”

    刘先生道:“想当初郭业在新罗救了一个小女孩叫郑菲菲。后来此女渐长,对他情根深种。各种阴差阳错之下,二人有了婚约。郭业想尽办法才把成婚的时间拖延到八年之后。”

    “所以,郑菲菲就是十二钗?”

    “八年之后小姑娘都变成老姑娘了,耽误了人家的青春,郭业怎么敢不负责?至于这第十三钗么……”

    青衣少年把手高举,道:“您先别说,我自己想想第十三钗应该是谁nAd2();”

    “好吧,您猜。”

    “呃……想当初在空空岛上有一个叫秦四娘的女子救了郭业一命,后来此女惨死在扶桑人的手里。郭业也立碑确认了她的身份,您指的是不是她?”

    刘先生摇了摇头,道:“死人不算。同样的道理,你也别把薛延陀的公主薛心莲和僚人圣女雷书瑶算进来。”

    青衣少年眼珠一转,道:“我明白您说的是谁了!姜玉梅!对不对?她是渊男建派来的刺客,行刺之时被郭业捉住了。后来此女被陛下赐给郭业,二人还有了肌肤之亲。”

    “你这话就更不靠谱了。姜玉梅和东华王之间有欲无情,事后郭业把她派出了长安城。后来此女找了个机会偷偷溜走,不知所踪了。”

    “不是她……”青衣少年眉头紧皱,道:“您指的不会是天竺女王拉迦室利吧?”

    刘先生轻笑一声,道:“那怎么可能?天竺女王拉迦室利、扶馀国鱼暖暖、契丹萧丹、奚族苏支、大陈国的于文倩以及新罗的真德女王都不算在内。”

    青衣少年道:“先生,您口误了吧?新罗女王是金德曼,人称善德女王。您怎么称她是真德女王呢?”

    “我当然没有口误。这位小哥,您忘记了吧,想当初郭业解了金城之围,有个叫金胜曼的美女要和他生孩子。金德曼死后,此女继承了新罗王位,人称真德女王。她就是新罗王金天华的生母。”

    青衣少年道:“说到生孩子,我又想起了一个人。长安城的才女,《大唐娱乐周刊》的周刊的主编尤姬,曾经表示要一个私生子,后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刘先生白眼一翻,道:“大家都是男人,你说呢?这还用问吗?”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如果那个孩存在的话,现在……”

    刘先生道:“这个问题,你自己私下打听就得了,问我干什么?难不成你想让我这个东城书馆歇业?”

    青衣少年一拍脑袋,道:“是在下莽撞了nAd3();有东华王的照拂,此子定然是官运亨……”

    “你还说!”

    “好,我不说他。咱谈谈另外一件事,您刚才也提到了大陈国的于文倩。他和东华王可是有一夕之欢,会不会有孩子?”

    刘先生摇了摇头,道:“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想当初万国来朝,大陈国的王子也来过大唐。我远远望去,此人似乎与东华王有几分相似。”

    青衣少年道:“那就**不离十了。诶,对了,这个十三钗到底是谁?我可把您这部书里面提到的女人差不多都猜了一遍,怎么都不对?”

    “因为你还漏了一个关键人物。”

    “是谁?”

    “当然就是僚王杨盛的妹妹杨青青。”

    “不对吧……杨青青可是和郭业有着杀兄之仇,他们二人怎么可能结为连理?”

    刘先生轻叹了一口气,道:“不错,他们二人的确并未成亲。原本杨青青对郭业一直采取攻势,并把头上的青丝缝在香囊之内送给了他。可惜后来……”

    “怎样?”

    “郭业离开剑南道之后,杨青青又发现了一些证据。心里隐隐明白郭业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杀兄仇人。”

    “然后呢?”

    “从那以后,杨青青就隐居于深山之中,终身未嫁……永徽十九年郁郁而终。临死之前,她又剪下了一缕青丝,托人转交给东华王。东王华见到青丝之后,泪如泉涌。”

    说到这里,刘先生念了一首诗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青衣少年听了也颇为感动,道:“说起来,这真是造化弄人。即便以东华王天纵之才,无边的权势,于世间也总有些无可奈何之处。”

    “谁说不是呢?”刘先生道:“杨青青是东华王此生唯一的遗憾,所以,我把她列为第十三钗。这位小哥,你说妥当不妥当?”

    (本章完)

    ...

    PrintChapterError();

第2251章 寿比南山不老松

    今天,东华国的国都新华城实在是太热闹了。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歌如潮笑语不断,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全城上下一片欢腾。

    之所以出现这副场景,当然不是因为今天是正旦之日。现在还是秋天,离春节还早着呢。

    更不是因为刚刚打了大胜仗,经过一甲子的努力,东华国已经占据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国土,胜局已定。无论再取得多大的胜利,都不会让国内的民众如此激动。

    那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呢?

    往天上气球上悬挂的巨大横幅会告诉人们答案——恭祝东华王百年华诞。

    说起东华王这位老寿星,那可真不得了。此人行郭名业,原本只是大唐剑南道益州府陇西县东流乡的一名赘婿,后来借助岳父家的势力,进入县衙当衙役。

    自从一入了官场,郭业可就不得了了,正是*一遇风云变化龙。从那以后,他青云直上,短短几年内就位极人臣,官封尚书右仆射爵封秦王。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没有,完全没有,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呢。

    他在帮助大唐天子李治平扶桑灭百济吞并高句丽之后,又带领着一部分大唐子民,远渡重洋两万里,打下了一个大大的东华国。

    东华国论面积有大唐的三倍大,论耕地也有大唐的两倍以上。更关键的是,此地大部分是未开化的野人,堪称无主之地,诚乃万世不易之基也。

    这个新兴国度的爵位,依旧是公侯伯子男五等。不过这五等的含义与大唐有很大的不同。

    所有爵位除了俸禄之外,还有大片的土地赐下。公爵十万亩,侯爵五万亩,伯爵两万亩。子爵五千亩。男爵一千亩。

    随他而来的大唐子民都被分封了大大小小的爵位,就是普通一兵也有男爵的尊荣。

    这还不算什么,也就是比大唐的爵位多了几倍的土地而已。东华国爵位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有参政议政之权。

    整个东华,分为九九八十一州,八百府,三千县。所有县令都是由一人一票选举而来。

    州府的长官虽然是由东华王任命,但若是激起民愤,只要过半数的爵爷反对,就可以对他进行弹劾。东华王必须把此人罢免,另择贤能。

    至于中央决策,东华王也并不能完全一言而决。公爵与侯爵组成的议院,若是有半数议员反对,这个决策就无法施行。

    所谓东华王与士爵共天下也。

    人们都明白,东华王带给大家的绝不只是一世的富贵,而是子孙数十代乃至百代的衣食无忧。

    首先是土地,别忘了,所谓改朝换代,穷究其根本原因,无不是人口滋生,土地不足。最终贫者衣食无着,被迫造反。

    现在,这么大片的土地被大家拿下了,迁移过来的唐人有多少呢?不到百万。就算加上土人,也不过是四五百万人。

    百姓们再怎么能生,要想达到人多地少不够分的境地,怎么也要五百年之后吧?

    再有就是制度的优越性。东华国的体制,是让大大小小的士爵与国同休,充分保证了大家的权力。

    当然了,这也并不意味着东华国要养一群社会的寄生虫。

    国家规定,唯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爵位,其他人只能通建功立业获得封爵。

    至于国家赐予的土地,也只能连续继承五代。五代之后,每过一代减其半数。即便是嫡长子,要想不堕了爵爷的面子也得努力奋斗才行。

    对于这个制约大家也能够理解,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变成无所事事的废物。另外,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有了爵位,起码比一般人的起点高很多。还不满意,那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那么,大家如此爱戴东华王,就是因为他给了大家土地和爵位吗?不完全是。除了这两点以外,更关键的是,东华王还把当日仙人传授的学问无偿地教给国内百姓。

    这些学问大致分为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四大类,再加上历史和刑名农学和军事五门课程,总共九门,成了每个新生的东华百姓必须学习的课程。

    全国设小学百座,中学二十座,大学两座,保证这些学问的传播。

    可以说,郭业既是东华王的国王,又是大部分东华人的老师。亦师亦君,百姓们能不崇敬吗?

    所以,对于他能活到一百岁,并且身体硬朗,所有的东华人都由衷的感到高兴,也乐于为他举办一场规模颇为宏大的庆典。

    王宫的大殿之中。

    此时已是天将近午,东华国有头有脸的人物均已到场,整齐肃立,准备为郭业贺寿。

    “东华王到!”

    在女官的唱名声中,郭业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说来也怪,尽管他此时已经年至百岁,但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头发依然乌黑,牙齿并未脱落一颗。从面相上多被人说成是四十许人。

    “臣等参见东华王千岁千岁千千岁,祝东华王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众卿平身,赐座。”

    “谢王上!”

    待人们纷纷落座,郭业先是往四下里扫视了一圈,然后轻咳一声道:“众位卿家,今天乃是孤王百岁寿诞。大家伙都来贺寿,孤王非常高兴。另外,趁着大家都在场,有一件事情我要向大家宣布。”

    东华尚书令张九龄起身,肃然道:“敢问王上有什么事要宣布?为何没与众宰相事先商量?这不合规矩吧。”

    郭业道:“因为此事只有我能说。我不提,即便你们中有人想,也不敢说出来。”

    “我明白了。”东华大将封常清道:“我东华与大唐远隔两万里,物阜民丰国力昌盛也不在大唐之下,何必要以唐朝为尊?臣恭请王上称帝。”

    说着话,他跪倒在地,道:“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时,唐人到东华的移民已过三代,象张九龄和封常清等人皆是在东华出生的,对与大唐朝廷根本就没什么忠诚之心。

    再加上劝进这种事风险无限小预期收益呀还算丰厚,不干白不干。

    于是乎,有了封常清带头,人们纷纷拜倒在地,道:“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祝吾皇万寿无疆。”

    郭业连连摆手,道:“众位爱卿快快请起,孤王绝无此意。我为东华王与称帝有什么区别?所差的无非是一个虚名罢了。为了这个虚名与大唐交恶,实在不值。”

    劝进这种事哪能一次就成功的?那也太不讲究了。人们以为郭业要搞一出三推三让的把戏,于是乎继续努力。

    众大臣或引经据典,或者慷慨陈词,甚至有大将要写血书,似乎郭业不答应这个要求,东华就要亡国似的。

    最终东华王勃然大怒,道:“大家别忘了,现在的大唐天子李隆基那是我的亲外孙。你们要我这当姥爷的去抢外孙的江山社稷,你们不要脸,我还要呢!”

    张九龄道:“王上息怒,大家不是要与大唐开战,更不想得到大唐的江山社稷。只不过是想让东华国与大唐平起平坐罢了。”

    郭业摇了摇头,道:“那也不成。东华孤悬海外,本来就与本土有些离心离德。我若称帝,恐怕会变成完全不想干的两个国家。答应了你们的要求,我就会成为汉人的千古罪人。”

    见郭业态度坚决,张九龄才明白自己这些人真的误会东华王了,道:“既然您不愿意,那此事就此作罢。”

    “呃……”他想了一下,继续道:“虽然您不想称帝,但微臣还有一个主意,显示您尊贵的身份。”

    “什么身份?”

    “立祠!臣请朝廷建百圣祠!”

    “百圣祠?”

    “文圣孔丘,武圣关羽,兵圣孙武,匠圣鲁班……等等,至于您可称至圣。统领所有圣人,接受东华国祭祀。”

    “那我的出生的日子就叫圣诞?”

    “呃……似乎可以这么说……”

    郭业脑海中显现处了耶稣基督的形象,似乎还挺带感的,脸上浮现出了淡淡的笑意。

    不过,他很快就清醒过来。借助后世的知识建功立业也还罢了,再欺压先贤人那就太过分了。

    他摇了摇头,道:“这个主意不好,那些学问来自仙人传法,而非我所创。我何德何等与众位先贤想比肩?甚至要压他们一头?”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此事再也休提。”郭业道:“你们也别猜了。孤王还是自己把谜底揭开。我今天要宣布的事情就是……传位给王太孙郭铸。以后我就是东华的太上王,逍遥度日,再也不管国政了。”

    郭铸乃是郭业的长子郭守敬所生,今年已经五十多了。他闻听此言,尽管心里面狂喜,但还是赶紧跪倒在地,道:“爷爷,不可,不可呀,我还小……”

    郭业眼一瞪,道:“胡说八道!小什么小?五十六岁还小?莫非你非得七老八十了才够大?那时候你还有精力处理国政吗?真是岂有此理!”

    张九龄道:“王上息怒,太孙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您现春秋鼎盛……”

    “嗯?你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哪个人一百岁能算春秋鼎盛?老棺材瓤子还差不多。”

    “好吧,虽然不能算春秋鼎胜……但您的身体还康健得很哩!别不到四十岁,但论身体,还未必比得上您。所以,无论太孙和臣等都以为,您实在没必要退位。”

    张九龄的话音一落,人们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道:“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郭业沉声道:“大家都起来吧。孤王心意已决,不必再劝。”

    “王上不答应臣等的要求,我们就长跪不起。”

    “你们……你们这是跟孤王耍无赖呀。”

    郭业站起身来,来回踱步,最终长叹一声,道:“孤王要退位是有原因的。你们先站起来,听我慢慢说。我说完了,你们如果觉得没有道理,再跪谏也不迟。”

    大家也只是表明一个姿态而已,并不是真的不顾国家大臣的体面耍无赖,于是纷纷站起身来。

    郭业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封妻荫子,有人说是建功立业,有人说是享受人生,有人说是千古留名!不管怎么说吧,大家想想我还缺什么?”

    “我郭业为东华王,富贵至极。娇妻美妾成群,孝子贤孙众多。建功立业千古留名均已实现,至于吃喝用度那就更不在话下。所缺的无非是一个善始善终而已。”

    “换言之,我在百岁寿诞之日把王位传给王太子,这一辈子就算是圆满了。”说着话,他对群臣躬身一礼,道:“还望大家成全我郭业的一点私心!”

    这话讲得非常有道理,再加上是百岁老人诚心请求,群臣面面相觑,最终也只能同意了。

    人们再次跪倒在地,齐声道:“臣等遵旨!”

    “好好好!”郭业哈哈大笑,得意地说道:“孤王这辈子圆满了!现在的世间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继续追求!”

    “不见得吧!”他的话音刚落,大殿外有人冷哼一声,破门而入!

    众人抬头望去,但见此人穿一身青色的道袍,面庞清瘦,须发皆白,双目炯炯有神,身背宝剑,道骨仙风!

    东华王宫戒备森严,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个来历不明的老道?

    众人厉声喝道:“你是什么人?”

    那道人打了个稽首,微微一笑道:“贫道青云子!东华王,别来无恙乎?”

第2252章 余韵●马嵬坡(大结局)

    大唐永徽五十二年,唐高宗李治驾崩。 太子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年号景云。

    李旦以东华王之女郭令月为后,生子李隆基。

    景云二十年,李旦驾崩,李隆基登基为帝,年号开元,国势蒸蒸日上。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将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接入宫中,胡天胡帝,为世人所诟病。

    三年后,改元天宝。

    天宝四年,李隆基纳杨玉环为妃,极尽宠爱。为了讨得美人的欢心,李隆基虽然没有达到烽火戏诸侯的程度,但也差不了多少。

    不仅在财物上尽力满足,还把杨氏一门尽皆封官。

    杨国忠本是京城无赖一名,就因为他是杨贵妃的堂兄,短短几年,平步青云,竟然成了大唐的宰相。

    李隆基一心与杨贵妃寻欢作乐,把朝政尽数托付此人,最终弄得朝政黑暗,四民怨声载道,军权大都集于胡人之手。

    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大唐内部空虚,发动叛乱,短不到一年就攻陷了长安城。

    李隆基仓促出逃,这一日大军行至马嵬坡。

    “杀妖女!诛杨贵妃!”

    “尽诛杨氏,还我大唐朗朗乾坤!”

    “陛下退位,太子登基!”

    在士兵的呐喊声中,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走进了驿站,跪倒在地,道:“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面色惨淡,道:“陈将军,朕纵然是对不起天下人,但待你可是不薄。没想到呀,你也反我!”

    陈玄礼平静地说道:“微臣的确罪该万死。但扪心自问,微臣并不认为今日的选择有错。国事落到了如此地步,全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我杀他,是为了天下苍生,并没有任何错。”

    “哼,为了天下苍生,你杀杨国忠不就行了?玉环久居深宫,未与外人交结,她有何错?为什么非要杀她?另外,让朕退位太子登基又是怎么回事?你说自己毫无私心,谁信呀!”

    陈玄礼道:“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是他的堂妹,必然对众将心生不满。若她今日不死,我等担心她事后报复,心中难安,还望陛下成全!”

    “那让朕退位又如何解释?”

    “您被将士们逼着杀了最心爱的女人,心里能好受得了?我等此举还是为了自保。陛下,您就退位为太上皇让太子登基吧!”

    “这……”李隆基被驳了一个哑口无言,最终长叹一声,道:“朕可以答应退位,但是玉环无辜,能否饶他一命?”

    陈玄礼磕了一个响头,道:“还是不行。陛下登基三十载,有不少人一心效忠您,微臣等人担心皇位更迭会有反复。所以……杨贵妃必须死。”

    “朕可以对天发誓。”

    “天意渺渺,微臣不敢尽信。”

    “你……”李隆基大怒,道:“陈将军,你不要欺人太甚!”

    陈玄礼连连叩头,道:“还望陛下成全。”

    李隆基寒声道:“那朕要是不答应呢?”

    陈玄礼语含威胁,道:“微臣当然不敢逼迫陛下。但是外面有不少将士是粗人。一着急起来,难免做出什么无礼之事。恐怕陛下到时候追悔莫及!”

    “你……”

    屏风后面的杨玉环早就把他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见李隆基再也保护不了自己,只得转出了屏风。

    她盈盈拜倒,道:“玉环罪孽深重,今天就与陛下永诀了!”

    李隆基心如刀绞,两行泪珠滚滚而下,道:“朕无能呀!想不到我竟然落到了如此地步,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爱妃,事到如今,也只能委屈……”

    咳咳~

    一阵轻咳声响起,高力士走上前来,道:“陛下,奴婢以为,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贵妃娘娘不是非死不可。”

    陈玄礼李隆基和杨玉环满脸愕然之色,齐声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高力士道:“陛下若是既要江山又要美人,那奴婢就无能为力。但您若是只想要杨贵妃活命,还是没问题的。”

    陈玄礼道:“那不可能,将士们不会答应。”

    “陈将军别急,听我把话说完。今天你们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胆子逼宫,是因为后面站着太子殿下吧?”

    “当然不是,我们是为了天下万民!”

    “得了吧!”

    高力士一撇嘴,道:“咱们水贼过河甭使狗刨,谁不知道谁呀?没有太子,就你们这么几千人谋反,事后如何收场?就不怕被朝廷的忠臣义士们剿灭?天下万民的福祉,总没有自己的性命重要吧?”

    “呃……就算太子主使又怎么样?”

    “是太子的主意,那就好办了。大家想想,陛下受你们逼迫让位,这事能善了吗?别说大唐内效忠陛下的人了,单说海外诸藩国,他们的国主可都和陛下沾亲带故……”

    “太子难道就没有与诸藩国有亲了?”

    “有,当然有。但你们别忘了,陛下是被迫让位。换言之,太子得位不正,那些藩国有了借口,会不会趁着我大唐虚弱群起而攻?太子难道想做一个*?”

    陈玄礼冷笑道:“即便我们放过杨贵妃,陛下让位就心甘情愿了?说出去谁信呀!”

    “不……我不是那个意思。”高力士微微一笑,道:“我有一计,将士们既不担心杨贵妃的报复,藩国也没有干涉我大唐的借口。”

    “什么计策?”

    高力士道:“一百多年前,太宗陛下也是行事昏聩。当时的秦王郭业与诸位大臣秘议清君侧。最后却为如何善后起了争执。这个典故陈将军听过没有?”

    陈玄礼思索道:“最后他们好像是要建一个叫‘议会’的衙门。国家大事由大臣共同商议。皇帝地位尊崇,却不干涉政事。只是后来出了些变故,这个计划就没有施行。”

    “就是议会。”高力士微微一笑,道:“陛下退位,太子登基,建立议会。这样,无论皇位有没有反复,杨贵妃就算想报复也有心无力了。因为朝廷的大权已落于朝臣之手,皇帝有名无权。”

    陈玄礼迟疑道:“可是……议会也是有弊端的……”

    李隆基对杨玉环是真爱,能保她不死,什么事都愿意做。更何况他自己做不了皇帝,当然也不希望那个不孝子得到。

    他说道:“什么弊端?不过是决策效率不够高而已。那又如何?想当初国政全交与杨国忠一人,就是国家之福了?”

    陈玄灵解释道:“微臣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如今安禄山势大,朝廷再组建议会,对于平乱之事……”

    李隆基道:“虽然朕丢了长安,但贼军只是暂时得意而已。天下大部分的疆土还是在朝廷手中,严格来说,安禄山之乱只是疥癣之疾。即便效率低一些,也足以平叛。”

    “这……说得也是,只是微臣还是觉得……”

    李隆基继续劝道:“我大唐之所以落到现在这步田地,主要是怪朕宠幸杨国忠。但想当初若是有议会,朕又怎会犯此大错?陈将军,你难道想以后杨国忠之事重现于大唐?”

    “当然不想。”

    高力士趁热打铁道:“陈将军助太子登基,刚开始他可能可能会感激您。但哪个皇帝都不会相信一个叛臣吧?您以后准备如何自处?但有了议会就完全不同了。何去何从,陈将军可要仔细思量。”

    这句话算是说中了陈玄礼的心事,他眼前一亮道:“既然如此,那微臣就和众将士商量一下。”

    李隆基意味深长地一笑,道:“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

    ……

    次日,在马嵬坡上,举行了一场颇为潦草的禅位典礼。太子李亨继位,改元至德,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同日,大唐议会成立,以宰相韦见素为议长,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御史大夫魏方进为副议长,在场四品官以上为议员。

    其后,太上皇与皇帝分道扬镳。李隆基带一部分官员幸蜀中。李亨带着议会北上,收拢残余兵马,围剿叛军。

    两年后,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弑父,贼军发生内乱,叛乱遂平,大唐得以中兴。

    然而此时大唐议会已经总揽了朝中大权,皇帝再想收权已经有心无力了。

    ……

    ……

    太极宫甘露殿。

    今日李隆基的兴致颇高,道:“爱妃,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了,你可有什么安排没有?昨日皇帝派人来传话,想带着皇后来甘露殿和咱们一起过节,你到底同意不同意?”

    杨贵妃却不大高兴,道:“国事至此,臣妾哪还有心思过什么佳节?”

    “国事怎么了?”李隆基大惑不解,道:“安禄山死了,叛乱也平了。我大唐现如今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爱妃有什么不满的?”

    “哼,现在大唐哪点都好,就是皇室不好,您当太上皇也就罢了,皇帝可是九五至尊,现在又有什么威风了?他要不是实在闲着没事,又何必来咱这过节?”

    说到这里,杨玉环泫然欲泣,道:“皇室衰微,始于马嵬坡,起因于玉环。您说,千载之后,史书会不会把我比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

    李隆基赶紧劝慰道:“爱妃,你想多了,皇室之所以衰微,表面上缘于你,实际上却是起源于一百年前的东华王郭业。要不是他那个关于议会的提议,又怎么会有今日之变?”

    “东华王?怎么能怪在他老人家身上?”

    李隆基摇了摇头,道:“我没说怪他,只是说此事严格说来由他而且。另外,此事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若没有想当初他这个提议,爱妃焉能活到今日?若没有议会,我和皇帝的关系会如此融洽?”

    “可对皇室来说……”

    “对皇室来说,好坏参半。你只皇室大权旁落,却没此以后皇位的更迭将无比平和,再无父子兄弟相残之事。更重要的是……”

    “什么?”

    “若没有议会,我大唐很可能四世而亡。而有了议会之后,却可能延续千年以上。这如何不算是一件好事?”

    杨玉环沉吟道:“如此说来,你我夫妻乃至大唐能有今日,都是想当初东华王的遗泽了?”

    “正是。我那外祖父虽然现如今仙踪渺渺,但他的遗泽还在泽被着我们这些后人。今晚我们就为他老人家上一柱香吧。”

    PS:(全书完)……虽然完结了,不过并不代表真的一切结束哦~《奋斗在初唐》的番外将会免费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内容相当之丰富。包括新书也会在微信公众号上首发。老书番外,新书首发都在微信公众号上,我在那里等着大家~~请关注老牛的微信公众号:ND0621或直接搜索:牛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013/ 第一时间欣赏奋斗在初唐最新章节! 作者:牛凳_91_91所写的《奋斗在初唐》为转载作品,奋斗在初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奋斗在初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奋斗在初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奋斗在初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奋斗在初唐介绍:
奋斗在初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奋斗在初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奋斗在初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