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第一百三十八章 奖励

作者:九悟     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     明帝国的崛起全文阅读
    露台上的文臣武将们本来就想问问张昭关于燧发枪的问题。如果造价低,可以量产,这真可谓国之利器啊这时见弘治皇帝询问要什么赏赐,目光再热切几分。

    李东阳捻须而笑。他倒并非为一种新式的火器出现而高兴。而是看到更深的东西。

    从天子召见张昭时的话,以及今天的场景,可以推断两点。第一,天子对张昭比较信任。特别是在新军千户所的事务上,信任度非常的高。

    张昭昨天递了个条陈上来,天子今天就让张昭在御前试射燧发枪,这还不够信任吗

    第二,天子对张昭印象不错。

    火器制造、试射,这在工部、兵部都有相应的旧例。大概派个员外郎就当场验证完事。而天子却愿意亲自看看。

    而且,今日天子身边都算是亲信的大臣。就算张昭在御前试射燧发枪失败,也不会有御史在朝堂中呱呱叫。

    张昭很坦然的接受着弘治皇帝的“肯定”。他知道燧发枪必然能成功

    这不是说他在新军千户所中都试验过很多次,心里有把握。而是说燧发枪的前景会被弘治皇帝和武将们看到。

    燧发枪比之火绳枪的先进之处,就在于点火的设计上。

    那么,这个设计会导致什么呢排枪战术的出现火绳枪因为需要使用火绳点火,而士卒们身上又都带着瓶瓶罐罐的火药,明火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火绳枪的队列有间距。

    因而,在早期的战术中,火绳枪需要配备其他兵种来一起作战。

    但是燧发枪没有这个限制啊。一排排的燧发枪兵并列在一起,就算燧发枪的精度不高,扇形面的火力覆盖对敌人可以造成强有力的打击,进而统治战场。

    排枪战术,现在弘治君臣肯定是不知道的。这需要在军事实践中才会认识到。

    所以,张昭为确保成功在燧发枪上做了改动。他的燧发枪并非是滑膛枪。而是直膛枪。

    决定燧发枪的射程的因素,并非是点火方式。而是两个因素,第一是密封性。当然,点火方式的改进,令密封性有改进的可能。第二,膛线。而其中螺旋的膛线比直膛线的射程更远。

    张昭的这些燧发枪并非制造的非常精密,而是普通铁器锻造出的大路货色。所以射程和弓箭相当。否则的话,直膛枪的射程是要优于弓箭的。

    当然,这是他要求的。要大量生产燧发枪,就必须要求“通用性”。太精密的锻造会降低产量的。当然,后续在炼钢技术提升后,可以进一步提升燧发枪的各种性能。

    一种可以和弓箭射程相当的轻便火器,自然会引起皇帝和大臣们的重视。这显然是可以增强明军的战斗力。

    张昭躬身行礼,道“臣的新军千户所只有二十名工匠,想要装备整个队伍需要大量的时间。臣希望陛下能将兵部和工部制作火器的工匠全部交由臣来管理。臣有办法提高工匠们的生产效率。

    届时会定期向兵部的武库司上缴一定数量的燧发枪、火炮等火器。若臣逾期未上缴,臣甘愿受罚。”

    想要什么,张昭早就想好。他要工匠啊否则,新军千户所何时才能装备的上燧发枪

    再者,明朝的工匠管理水平是出了名的烂。为什么明朝的火器在军中应用发展的缓慢。就是因为工匠们在制造时偷工减料,不肯用心,良品率太低

    所以,前方的将士拿到火器之后,并不肯用。士兵们是靠武器吃饭的,生死都寄托在这上面,谁想拿一个不可靠的武器作战

    任何穿越者到明朝,废除掉工匠的“匠籍”是必定要做的。没有这一条措施,很难提升整个社会的制造水平,特别是兵器装备上的制造水平。

    但是,张昭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不会冒然的在弘治皇帝面前提这些“改革”的事情。他在弘治皇帝面前的“份量”还不够。国家大事,岂能由一个秀才、千户随意的制定

    而且,提了未必通过。这倒不是弘治皇帝不纳谏,而是确实有难处。譬如,废除掉工匠们的“匠籍”,其子孙后代不用限制在这一门职业上。信不信,过几年朝廷会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去锻造兵器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啊

    弘治皇帝倒没想到张昭会提出这么个要求来。竟然没有赏赐,而是想着做事扭头看向英国公。

    英国公张懋道“张昭,把兵部的工匠全部调给你肯定不行。火器的制造关系到边事,涉及国本。不是你立军令状就能行的。不过,鉴于你制造出燧发枪的表现,可以调拨100名工匠在你的新军千户所听用。粮饷由你自筹。”

    他知道张昭卖玻璃的事,利润非常高。

    张昭拱手一礼,争取道“公爷,这太少了。下官请调拨200名工匠。”

    英国公张懋是一代名将张辅的长子。九岁袭爵,长时间的掌握着朝廷的兵权。受成化、弘治两代帝王看中。乃是如今勋贵中的第一人。位高权重

    但说句实话,张昭真的不尊敬他。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种事在明代勋贵里基本没有。譬如平江伯那一系,当爹的在战场上挣回来爵位,陈锐上战场却避战蒙古人。结果搞的很狼狈现在在家里闲住。

    张懋根本不会打仗,只是仗着父辈的余荫得到高位。正所谓生平无他艺能,遭逢承平之世。

    当然,张昭对英国公张懋没什么意见。人家英国公并没有针对他。只是说“不尊敬”,就意味着他敢于在其面前争论。

    张懋好笑的看着这个年轻人,胆子有点大啊,敢在御前和他争论。

    这时,李东阳笑呵呵的道“英国公,在下已经前查过兵部的数据,制造火器的工匠大约有数千人。既然是奖励,不如先调拨两三百人给张昭试试。若有短缺,兵部哪里也好补充。”

    李阁老开口,英国公张懋当然要给面子。而且,他现在应下来,回头还是要和兵部尚书马文升沟通的。马文升才是明朝军队中的一哥。那个老头子可不好打交道。但有李阁老把话放在这里,问题就简单了。

    “那便定在三百人吧。但新军千户所每个月要上交一百支燧发枪到兵部的武库。”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会同办理此事。”弘治皇帝点点头,兴致颇高的口头嘉奖道“张昭,做的不错。”燧发枪的出现让弘治皇帝对抵抗北虏的信心有所恢复。

    这时,长宁伯周彧忽而出声道“陛下,张昭忠心为国,但是有些人却去谋夺他的家产啊。”
本章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29975/ 第一时间欣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九悟所写的《明帝国的崛起》为转载作品,明帝国的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帝国的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帝国的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帝国的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帝国的崛起介绍:
弘治十三年夏末秋初,宅男理科生张昭穿越来到明朝。瑰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繁华,美好,欣欣向荣又潜藏着王朝危机的时代,张昭一路青云直上,手持权柄,上佐天子,外镇四夷,书写属于他的华彩乐章。五千年的治乱循环,明亡后华夏文明的沉沦,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推荐九悟完本的老书,均订过万,《奋斗在红楼》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明帝国的崛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帝国的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