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5章 众口铄金 三人成虎
申用嘉带着郭三与陈珂玥回京,不再说肯定又引来一片热议。
看见郭三还好,毕竟先头申用嘉已经待带她回京一次了。
可看见陈珂玥,尤其被陈珂玥身上的魔力所吸引,那感兴趣的人太多,谁看见了都想议论两句。
有些公开地说,有心私底下说。
反正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
“首辅家的二公子可真行哈,刚与原配王侍郎的女儿和离,便立即带回两个女人,啧啧啧……原本还以为他不喜欢女人呢,看来只是不喜欢他原配妻子。”
“听说不是和离后才找的,没有与他妻子和离,就在大钦岛上找的呢,如今两个女人都是怀孕在身。”
“哦,这样啊,那他不是故意气他的妻子吗?看来是不喜欢他原配妻子,难怪他妻子当初一个人远走辽东,最后还是闹和离了呢,如今那就……”
“可不是?如今要是你会喜欢吗?被海盗凌辱,且还不是一个人,是一群海盗,怀有孩子,还要将孩子生下来,让人怎么喜欢?你们发现没,他们夫妻俩可有意思哈,是不是?”
“还真是,如今他们和离了,首辅与他夫人估计也是大松一口气啊!首辅为他这个儿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吐血晕倒,真个是折腾得不轻。”
“难道现在就不折腾了吗?”
“现在还折腾什么?流言蜚语不攻自破,他们儿子不是不喜欢女人;与王侍郎女儿和离,也不必背负世人给他们强加的道德上的谴责。”
“你们有所不知啊!首辅家公子回的两位女子,你们到底见过没有?”
“听说都是倾城倾国的相貌。”
“姓郭的那位女子,也谈不上倾国倾城之貌,倒也算得是美人儿一个;那位姓陈的女子,可真是了不得,让人见了浑身酥软,感觉太身上有一股魔力,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那你想说什么?”
“姓郭的女子,正是大钦岛岛主的女儿,而大钦岛岛主正是上次海上劫持王侍郎夫人与女儿的海盗头子,凌辱王侍郎女儿的海盗中就有那岛主。”
“靠!那申大画家不是与姓郭的女子她爹有仇吗?”
“就是,还有那个姓陈的女子,她是有夫之妇,而她的丈夫也是劫持王侍郎夫人与女儿的海盗头子,凌辱王侍郎女儿也有他一份。”
“都什么关系?乱糟糟的,那申大画家岂不是与两位女子都有仇?那当初他们是怎么好上的呢?”
“所以说,别看申大画家带回来两位女子,且都怀有身孕,可那都是案子未破之前的事儿,如今得知真相,他心情好吗?我看恐怕只是因为两位女子怀有身孕,申大画家没办法才接受,以后没准儿还要折腾人呢。”
“哎!这个申大画家,命也真是够苦的,敢感情上不顺也就罢了,还被人砍断了那只作画的右手,那以后我们还能叫他申大画家吗?”
“难喽,听说他是个右撇子,做什么都只能靠右手。即便他不是右撇子,作画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万万达不到曾经的境界,申大画家只能是过去了,再这样称呼他,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吧?”
“他到底爱不爱那两位女子?”
“谁知道?我更好奇当初他是怎么与那两位女子好上的?你们觉得申大画家是一个擅长谈情说爱的人吗?”
“不像。”
“是不像吧?我看那两位姑娘就是图他的名气,图他的家世。”
“话也不能这么说吧?让长得漂亮的女人如何选择?选择像申大画家这样的男人,你们就笑她们爱得不单纯,难道要选择一个丑八怪或是市井小人吗?也许她们就是爱申大画家呢?”
“如果不是因为有了身孕,申大画家会将她们带回京城进申家吗?”
“……”
……
对于回京后围绕他的闲言闲语,其实申用嘉一点都不在乎。
但他知道他爹娘在乎,一直都在乎这个,尤其是他娘。
他也知道郭三与陈珂玥在乎,不然从辽东出发前也不会犹豫,还说什么想去一座无人居住的岛屿上生活,分明就是想远离尘世的喧嚣嘛。
这天他娘把他叫到房间,轻轻地问道:“嘉儿,珂玥是有夫之妇?”
“嗯。”申用嘉没想要隐瞒。
“她丈夫正是凌辱姽婳的海盗头子?”
“是的。”
“郭三的爹也是?”
“嗯。”申用嘉都承认,“娘想问什么呢?”
“那嘉儿打算娶她们吗?”
“与娘说实话,孩儿原本不想娶,可孩儿答应陛下要纳她们为妾,无论怎样终究是怀了孩儿的骨肉。”
“娘倒不是怕外面的闲言闲语,只担心嘉儿是否真心喜欢她们呢?那个珂玥看起来总给人一种……娘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申用嘉他娘直叹气。
“孩儿觉得,喜不喜欢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们愿意跟着孩儿,又有了孩儿的骨肉,孩儿必须为她们负责才行。”申用嘉也算是明确表态。
“那当然,娘是担心你会受影响,如果没有那么相爱,就像嘉儿当初与姽婳一样,矛盾终究有一天会爆发出来。”申用嘉他娘语重心长地说道。
“孩儿明白,多谢娘亲提醒,孩儿以后不那么任性,不总处处站在自己立场考虑便是了。”
稍顿了一顿。
申用嘉又感慨地道:“与姽婳发展成这样,主要责任在孩儿而不在姽婳,是孩儿冷了她的心。原来女人一旦心冷绝望了,让她回头难于登天!”
“嘉儿明白就好,通过与姽婳的这段感情,娘希望你吃一堑长一智,多花些心思在两位女子身上,无论如何,娘希望嘉儿之后开心快乐。”
“娘,一定会的。”
“这次回来,见你心态改变许多,娘也欣慰,本还担心你因为失去手臂,而整天闷闷不乐呢。”
“娘,这都是陛下的功劳,是他开导孩儿,又给孩儿指点迷津。”
“是啊!若非皇上那么好,你爹身子早就受不住,想要辞职回籍闲居呢。”
……
第1636章 好像被嫌弃了
申用嘉回到自己居处——嘉年华画居,开始试着用左手作画。
郭三与陈珂玥自然跟来了,两个人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忽然,陈珂玥开口问道:“伯父、伯母对我们是不是有什么看法?”
“你想问什么?”申用嘉放下手中的炭笔,明显感觉陈珂玥话里有话。
“感觉伯父、伯母不喜欢我们。”
“别胡思乱想,你们是我的女人,又怀有我的骨肉,怎会不喜欢你们呢?”
陈珂玥除了魅惑,心眼儿也多,申用嘉现在依然还是怕她,只是害怕的程度不及当初,现在敢拿正眼看。
“还说喜欢?”陈珂玥一噘嘴,不以为然道,“三儿妹子第二次来,我是第一次来,也没见你父母欢迎啥的呀?”
“你要怎样欢迎?”
“不说敲锣打鼓,怎么也得放炮竹庆贺一下吧?又或是召集亲朋好友,相互认识一下,全都没有。不知道三儿妹子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感觉你父母好像都不喜欢我们,所以也不重视。”
陈珂玥望着申用嘉,看上去一副很委屈的表情。
申用嘉也不敢对视,只是说道:“没有,不要想那么多。”
“来,有本事看着我的眼睛说。你不知道自己不擅长说谎吗?既然我们决定在一起,有话不妨直言嘛。”
申用嘉还是没看陈珂玥,感觉陈珂玥已经看穿他的心。
他父母的确是有些意见,也是看在怀了他孩子的份上,不然不会同意。
在他父母眼里,郭三是海盗头子的女儿,而陈珂玥是有夫之妇。
这样的女子岂能随便进申家的门?
这是他父母的顾虑,与他已经明白地说了。陈珂玥是一个玲珑剔透很聪明的女人,好像也看出来了。
只是,即便看出来,他也不好意思在陈珂玥与郭三面前承认吧?
那不是“出卖”他父母吗?
然而,正如陈珂玥所说,他这个人确实又不善于说谎。
面对陈珂玥的质问,他脸色红了。
上一次将郭三带回家时,还不知道她爹是海盗头子,更不知道她爹参与劫持王姽婳一案,当时也没意见。
如今他父母对两位都不满意,巴不得不让左右邻居亲朋好友问七问八,感觉失了颜面,哪还会召集他们来?
这也是他将郭三、陈珂玥带到嘉年华画居来住的原因之一。
“看,肯定被我说中了吧?”陈珂玥笑道,“瞧你脸色红得……”
“我与珂玥姐姐出身卑微。”这时郭三接过话头,“如今我又成了海盗头子的女儿,实在无颜进申家的门。”
“你们都别胡思乱想了,不是父母对你们有什么想法,只是讨厌外头的闲言闲语罢了。”申用嘉还是维护父母,又信誓旦旦地道,“无论如何,你们都是我申用嘉的女人,只要不嫌弃我是一个独臂怪物,你们就能进申家的门。”
“那我们以后就住在嘉年华画居,不与伯父伯母一起住吗?”陈珂玥问道。
申用嘉点点头:“嗯,你们没来的时候,从前我一个人也是住在这里。”
“那还好一些,眼不见为净,不然我还真不知道如何与你父母相处呢?”陈珂玥莞尔一笑,松了一口气。
“其实你们应该能感觉到,我根本不是一个在乎世俗的人。”
陈珂玥道:“我与三儿妹子当然相信你,不然也不会随你进京来。”
“相信我就行,未来是你们与我一起过,又没让你们与父母一起过。再说了你们是你们,不能因为你丈夫、因为三儿妹子的爹,而瞧不起你们。”
“你是一个开明的人。”陈珂玥欣慰地道,继而话锋一转,“但不管怎么说,你与我们一起过,将来要面对许多闲言闲语,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哈。”
“放心,我的心大着呢。”申用嘉摸着自己心门口说道。
“那你安心作画吧,我与三儿妹子不打扰你了,左手作画感觉如何?”
“很难。”申用嘉摇头叹气。
“别灰心,慢慢来,你一定行的。”陈珂玥握拳鼓励道。
“嗯,也只能如此了。”申用嘉带着两分无奈之情点点头。
……
申时行其实还好,不嫌弃郭三与陈珂玥,纠结的是夫人。
心想,当时岛上那么乱,儿子没有被海盗一刀砍死就不错了。
儿子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如果放在之前,他或许会干预。
但自从对这事儿大彻大悟之后,觉得也没什么,只要儿子喜欢就行。
毕竟,不管怎么说,两位女子腹中是他们申家的骨肉吧?总比接纳王姽婳腹中的孩子要容易得多。
这样想,就不觉得有多大事儿了。
不过他与夫人一样,倒是也有一个担心的问题:郭三与陈珂玥两位,好像都不是儿子中意的类型。
申时行只担心这个。
他感觉儿子与郭三、陈珂玥两位只是因为孩子被迫在一起。
那还办不办酒席,召集亲朋好友庆贺一下呢?反正夫人不倾向。
按理说肯定是要办的。这样也显得对郭三与陈珂玥足够的尊重。
想来想去觉得还是问儿子自己。
这是儿子自己的事儿嘛。
……
关于郭三与陈珂玥的议论,自然也传到了王安耳中。
这天散衙,他去了嘉年华画居。
申用嘉喜不自禁,本来上次回京时就想着拜访王安呢。
所以一见到王安,当即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连忙拉王安坐下,还兴致勃勃地说要秉烛夜谈。
王安也没想到,过去与申用嘉谈话两次,竟让申用嘉如此感激,早已将他当作知心人好朋友了。
“王公公今儿个来为公还是为私?我让三儿与科珂玥准备酒菜,无论为公还是为私,我们两个边喝边聊。”
“你还在调养期间,该忌酒的。”
“小酌两杯嘛,不碍事儿。”申用嘉兴奋地道。感觉除了朱翊镠,就只有王安能够走进他的心了,实属难得。
“好吧,既有如此雅兴,那恭敬不如从命,我且陪你。”王安也不墨迹。
“王公公来,所为何事?”
“其实也没什么事儿,只想过来看看你,与你聊聊。”
“欢迎欢迎,从何聊起?”
“要不就从你的感情?”王安望着申用嘉以试探的口吻道。
“好,今天你是客,说了算。”申用嘉见了王安也高兴,痛快答应。
……
第1637章 王安再次出马
申用嘉尴尬地笑了笑,摇头道:“王公公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呢?说什么不好,非得要说感情?”
“我也是为你好嘛。”
王安回之一笑,接着说道:“眼下围绕你的议论很多,虽然我知道你并不在意,可你身边的人呢?”
“那王公公今天来,是要开导我吗?”
“我还没有这个本事,只是想与你聊聊。”王安谦虚地说道。
“那好,对她们两个,王公公也该有所了解,不用我再介绍吧?”申用嘉自问自答地道,“哦不对,有一点你确定需要我介绍,就是我如何与她们好上的,京城里的人是不是都很关心?”
“看来你也知道哈?”王安回头看了门外一眼,将音量降低几分,“在你这儿说这个,是不是有点不大好?”
“无碍,我可以说给你听。”
这样,申用嘉将如何与郭三、陈珂玥发生关系的事坦诚地说了。
在王安面前,他也没想着隐瞒。
“哦,原来是这样好上的。”王安听完喃喃地道,“那就解释得通了,难怪外界都在议论你们仿佛不是一路人。”
“这件事儿皇上做过我的工作,他说男人更应该有责任与担当,即便没那么爱一个人,也要把日子过好。”
“这么说,是我多虑了,压根儿不用我开导你哈!”王安笑道。
“说说你的见解也好。反正我是答应皇上,回京要纳她们两个为妾。”
“妾是妾,那妻子呢?”
“尽管我与姽婳已经和离了,但我心里依然把她当作我的妻子。”申用嘉一本正经地说道。
“以后也不打算娶了?”
“嗯,不娶。”申用嘉笃定地点头。这个问题他早就想好了,纳郭三与陈珂玥为妾便是,不再娶妻。
“与你爹娘也已经商议过了?”
“是,他们都尊重我的选择。”
“我看是无奈吧?你爹也怕再与你起争执啊!”王安道,“作为父母,当然希望看到你有一段美满的婚姻,与王姑娘成亲,可以说让他们操碎了心,如今你又说不娶妻,而你身边的两位女子又争议颇多,关键还不是你很中意的类型,让他们岂不担心?”
“那你说怎么办?”
“你还年轻,与王姑娘已经是不可能继续在一起了,依我看,要不再娶一位妻子吧?”王安语重心长地道,“自万岁爷离京后,你爹鞠躬尽瘁,压力太大,皇后娘娘一直担心你爹的身体,国事操心就够了,家事尽量别让他操心了。”
“续娶?”申用嘉摇了摇头,“我真没想过,皇上也没提及此情。”
“万岁爷在这方面与你一样痴情,可万岁爷比你想得开。”王安劝道,“爱一个人,如果实在走不到一块儿,放在心里就好,没必要为了她为难自己而一辈子不娶妻,这样她会高兴吗?这个问题你问过王姑娘吗?”
“没有。”申用嘉摇头。
“就是啊,你看你,还是自己觉得想要怎样,没问过人家想要怎样。如果王姑娘真心实意放开你,那她希望你为了她一辈子不续娶吗?我想肯定不会,相反她希望你找到心灵的伴侣。”
“我明白你的意思。”申用嘉点点头。
王安接着又道:“但你爹娘,都是要面子的人,肯定也不希望你娶郭、陈两位姑娘之其中任何一位,这个你自己心知肚明。为了你爱的人与爱你的人,你好好考虑一下,这样其实也是为自己而活嘛,并非为他人而活。”
“好吧,我会考虑的。”
“一来,我是把你当朋友;二来,我是为你爹娘着想;再者,万岁爷虽然没有明言,但我不认为他赞同你为了王姽婳终生不再续娶。这是痴情钟情的一种表现,可这种表现值得推崇吗?万岁爷更倾向着眼于未来。”
“嗯。”申用嘉似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好,这件事就说这么多吧。当然关键还得看你自己,开心快乐最重要。如果一点都不开心,那大可不必违心非得去做,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王公公言之有理!”申用嘉心悦诚服地道,“我一定会好生掂量。”
“来,说说你左手作画的事儿吧?”王安跳转一个话题。
“暂时不见任何成效。”申用嘉摇头。
“这不才刚刚开始吗?慢慢来。”王安鼓励道,“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
“嗯,皇上也是这么说的,坚持不放弃的同时的,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申用嘉感慨地道,“我知道左手作画很难,需要付出常人所不能比的时间与精力,但再难我也不会放弃。”
“……”
两人跳开爱情的话题,郭三与陈珂玥也就没有继续偷听了,她们只知道王安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
对王安这番话,郭三与陈珂玥都没有表示憎恨。
相反,她们还感觉王安的话真有道理,考虑得面面俱到。
她们很有自知之明,将自己的位子摆得很正,申用嘉答应纳她们为妾,已经让她们感到心满意足了。
至于申用嘉续娶谁为妻或是否要续娶,她们感觉与己无关,怎么也轮不到她们嘛,这不明摆着?
但话说回来,她们两个倒乐意让申用嘉续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这样她们两个的压力自然小很多。
不然都围绕着她们两个转。
所以,陈珂玥与郭三都希望,申用嘉赶紧续娶一位妻子。
为了申用嘉自己,为了她们两个,也为了申用嘉父母,娶吧!
这是郭三与陈珂玥偷听完王安话之后的态度,从未没有想过申用嘉只属于她们两个人。
从这个角度,她们感谢王安。
故而当晚她们两个做了一桌好的饭菜招待王安。
吃饱喝足后,王安起身离开嘉年华画居,他自己感觉这趟任务完成了,已经达到他的预想效果。
申用嘉也开始琢磨王安的建议,是否需要续娶一位妻子。
想着这恐怕也是他父母的心愿,只是因为父母爱他,给他自由,不想将心愿强加在他的头上而已。
……
第1638章 罪有应得
与王安一席话,让申用嘉又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心情大好。
感觉有两件事会阻碍他的自由:活在他人眼中,活在过去。
不必活在他人眼中,他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做到了;但不必活在过去,他好像还没有走出来。
用王安的话说,王姽婳对他的门已经关闭了,若一直去敲关着的门,其实是不礼貌的一种行为。
三观是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用来审视别人,所以要尊重别人的选择,不过度介入他人可以消除许多烦恼。
王姽婳也不是突然不爱他了,只是他后来才慢慢感觉、知道了而已。
王安还建议他要永远相信美丽的爱情,但不建议他相信爱情永远。
这话申用嘉很是欣赏。
其实现在经历的许多事,回过头来想,都是因他之前的决定而决定的。说得不好听点,好像都是他“应得”的。
与王安的谈话,让申用嘉想明白了这些后知后觉的,嗯,感悟吧,不说是道理。反正他感觉自己心境又提升了。
几次与王安谈话,都没有让他失望过,甚至有时候感觉比皇上还高。
想着皇上与王安两个人的年纪都不过十几岁,却拥有如此高的觉悟,申用嘉自愧不如。
原来有些事真不是通过拼命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想什么呢?”
见王安走后申用嘉还凝眉沉思,陈珂玥不禁问道。
“想王公公与我说的那些话。”
申用嘉如实回答,脸上还挂着几分淡淡的笑意,分明是一种释怀。
“不怕告诉你,其实我与三儿妹子刚刚都听到了。”陈珂玥也坦诚地道。
“嗯,我知道。”
“啊?你知道我们偷听了吗?”
“王公公来就是想说给我们听的,而并非只想说给我一个人听。”
“哦,难怪没说我们坏话。那你是否决定再娶一位妻子呢?”
陈珂玥问道。郭三与她一样,两人都目不转睛地凝望着申用嘉。
“为什么不问我,是否需要娶你们其中一位为妻?”申用嘉反问。
“切,我们又不是傻子。”陈珂玥笑了笑,“即便你觉得可以娶,你父母会同意吗?而且我们也不同意,这样会被人笑话,何必自讨没趣呢?”
继而,陈珂玥将脸上的笑容尽数收敛,认真地说道:“我与三儿妹子刚交换过意见的,都同意你再娶。”
“这个,我还需要想想。”这本是申用嘉内心的真实想法。
陈珂玥又笑了:“看来你还真想哈?”
“其实本也没想,只是与王公公一席话,让我感慨颇多。”申用嘉喃喃道,“我是不应该活在过去而走不出来,我们有理由永远相信爱情,但好像确实不必相信爱情永远,这是两码事儿。”
“你似乎开窍了。”陈珂玥笑道,“王公公还有一句话也很在理的呀,王姽婳对你的门已经关闭了,你却一直还在人家门外徘徊,甚至企图敲开它,我也认同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当然我们曾对你也是不礼貌的。”陈珂玥忽然想到自己与郭三是如何对待申用嘉的,故而又刻意补充一句。
她们两个对待申用嘉……可不仅仅只是敲门那么简单,直接破门而入。
“实话实说,当初你们不礼貌的行为到底是图什么呢?”
申用嘉贸然来了一句,但随即又感觉好像没必要纠结,紧接着又道:“还是算了吧,我不问了。”
问了又能如何?
“都已经问出口了,干嘛缩回去?”陈珂玥语笑嫣然地道,“我们图你的人,图你的家世,图你的名声,图你的财产,什么都图,这个回答满意不?”
“这个回答等于没回答一样。”申用嘉摇头笑了笑。
“可这恰是我们的心里话呀。”陈珂玥道,“如果我们说啥也不图,就图你人老实,你信吗?”
“不信。”
“那不得了?这不算俗吧?本来就是爱情的一部分。你若不是申大画家,若不是当朝首辅的儿子,当初我才不会非得选择与你生一个孩子呢。”
继而,陈珂玥又补充道:“哦,这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三儿妹子当时对你可是真喜欢,我只是觉得你种好。”
“还算坦诚。”
“本应坦诚。”
“那现在呢?还只是觉得我种好吗?”
“刚不是说了?图你的地方自然都是喜欢你的地方呀。而不像你,可能觉得我这个人一无是处。”
“也不是。”
“那你说说,我有哪些好?”
“你不像我那么无趣,其实我是一个特别无趣的人,原来每天只知作画,根本不懂生活,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与姽婳过不到一块儿的原因吧。”
想到王姽婳,申用嘉不禁又有几分伤感,摇头叹气地说道:
“等到我发现时,一切都晚了,让我猝不及防,今日之果,原来都是昨日之因,这个结果是我罪有应得的。”
见申用嘉伤感自责,郭三忙道:“大哥别多想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人生总得需要一些经历,这对于未来的生活,也不见得全是坏事儿呀?”
“三儿妹子说得对,我应该从过去中走出来,更专注于眼下与未来。生活给我以痛,我要还之以歌。睡觉。”
“怎么睡?”陈珂玥笑问。
“学皇上。”申用嘉稍一沉吟,回道。
“学皇上,什么意思?”
“皇上从前有皇后、淑嫔、德嫔,听说他一周七天轮流投宿,休息一天,这样不厚此薄彼,对谁都公平。”
“皇上对她们一样爱吗?”
“不知道,但据说他最爱因难产过世的李皇后。”申用嘉回答说。
“那现在呢?”
“现在不知道。”
“第一个女人最难忘了,就像你对王姽婳一样吧?”陈珂玥带着两分调侃的口吻问道。
“往事无需再提,从今晚开始,我要开启新的生活,可惜我只有一只手,不然能够左拥右抱。”
陈珂玥双眉一挑,道:“谁说非得你抱我们?我们就不可以抱你吗?”
“走吧,今晚特例。”
陈珂玥与郭三,一左一右,搀扶着申用嘉去了。
这一晚,申用嘉感觉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了一次。
……
第1639章 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李成梁率兵去了女真族各部后,朱翊镠也没闲着,随时关注动态,万一有部落反抗,御驾亲征也有可能。
不过因为朱八戒随李成梁去了,所以朱翊镠基本上没有出总兵府。
由陈炬每天早晚汇报消息。
有时王象乾也会直接过来。
出兵已经五天时间过去了,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意味着暂时没有部落跳起来反抗——当然是好事儿。
这天王象乾又来了总兵府。自申用嘉与女儿和离,他心境开阔多了。
尽管女儿的事仍然让他操心,让他背负巨大的压力,但感觉对申家有一个交代,不必担心申家受累。
如今申用嘉已安全抵京,回到父母身边,相当于减少了一头担心,让他有更多的精力着眼于辽东改革。
简单行臣之礼后。
王象乾禀道:“陛下,张懋修来信说建州女真族人身份证已经制作完毕,请示是否需要回来?”
“不必回来。”这个问题朱翊镠早就想好了,所以不假思索地给出指示,“原来让他回来是怕努尔哈赤有不臣之心,从而加害申用嘉,既然努尔哈赤已经入籍大明,就让张懋修继续留在建州吧,而且朕有两个想法。”
“陛下,什么想法?”
“待李总兵回来,便意味着那一片土地上的女真族人全部将入籍大明,朕先头说过,要设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大行省,那辽东基本上便是辽宁,女真族人所在的境地大体就是吉林。”
“陛下,让努尔哈赤担任巡抚吗?”王象乾问。
“不不,”朱翊镠摇头,“朕想将他带回京城做官。一来,他确实有才,朕当用他;二来,留他在女真族,怕他有反叛之心,王巡抚懂的。”
“哦。”王象乾点了点头。
“还有,也希望通过对努尔哈赤的提拔与任命,让各少数民族明白朕的一片苦心,朕真心实意允许各族人共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他们与汉人可以来朝廷做官,朕可不只是说说。”
“陛下对他们仁至义尽,相信他们都能明白。”王象乾道,“将努尔哈赤带回京城也好,免得夜长梦多。在陛下眼皮子底下,努尔哈赤肯定老实得多。”
“他有一股革新进取的精神,朕希望汉族官员可以从他身上多学习。”朱翊镠接着说道,“这是朕另一方面的考虑,王巡抚心里肯定清楚,大明已显暮气,急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呀。”
王象乾忙说道:“陛下,尽管问题很多,但臣相信有陛下励精图治改革,大明王朝一定会繁荣昌盛下去。”
“但愿如此!这里没有别人,朕很想与王巡抚说句心里话,大明王朝是汉人的江山,可正因如此,汉人总以正统自居,具有强烈的优越感,甚至以为世界都以他们为中心,盲目自大的弊端不必朕多说,王巡抚也知道。”
王象乾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意识,相反,更多的人不认为盲目自大,认为这才是理所当然的。王巡抚说,要怎样才能扭转那些人的心理呢?”
“这个……”王象乾犹豫,沉吟。
“若只靠朕给他们讲道理,对于先知先觉的人或许可行,可对于后知后觉的人根本不管用。让他们最快明白的最好方法不是讲道理而是事实。”
“那陛下想借用什么事实呢?”
“让汉人吃亏,只有吃亏,他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体会。”
“吃什么亏呢?”王象乾追问。
“就像这次,李总兵出兵,朕也不怕把心里话告诉王巡抚,一方面朕不希望兵戎相见,因为受苦的终究是将士与百姓;但另一方面,朕有时候又希望有部落跳起来把李总兵打败,将汉人官员看看,不能小看少数民族。朕这心理,王巡抚能体会吗?”
“能。”王象乾很确定地点了点头。
“这是让那些盲目自大的人长记性的最快方法。王巡抚或许也看出来了,这种思维在李总兵身上一样非常鲜明,其实这很不利于认清现实。”
“臣明白。”
“在京时,王巡抚或许就已经感觉出来了,朕更喜欢重用年轻的官员。因为年轻的官员身上有朝气,年老的官员虽然经验丰富,可年老体迈便意味着暮气沉沉,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头儿。”
“臣确实感觉出来了。”王象乾自己不就是年轻官员的代表吗?
比他还更年轻的,像徐秉正、张泰征、严永凡、王安。
还包括张居正几个儿子,他儿子王与定,王锡爵儿子王衡等等,都得到了皇上的青睐与重用。
皇上喜欢用年轻人已众所周知。
“朕鼓励敢想敢干,不能默守陈规下去,所以朕要发挥像努尔哈赤这样锐意进取的年轻人之优势,希望能唤起那些盲目自大的官员之觉醒。”
“其实大明的根儿在朕接管江山时就已经烂了呀!”朱翊镠又感慨一句。
“……”王象乾只能暗自感慨,这种话怕也只有陛下才敢说呀,他可不敢参与讨论表态,点头都不敢。
“所以我们不能再按原来的那一套规矩,每一个领域都必须先破,破除固有规则,尽快建立新秩序,这便是不破不立,而用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这下王象乾点头了。
感觉就是这么回事儿。
“朕有心将努尔哈赤带回京师做官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让张懋修留在这边也是一样。收服蒙古族、女真族各部落入籍大明也许不难,更难的是管理,朕同样倾向于用年轻人。”
“年轻人确实更加具有开拓精神。”王象乾点头附和道。
“冯公公曾经将朕的改革,比作是`耕犁式`,意思是说将大明的土壤重新耕犁一遍,这样才能获得新生。否则大明的根儿已烂,只会江河日下。”
“陛下极富远见,令臣佩服!”王象乾心悦诚服地赞道。
正说着兴起,陈炬进来禀道:“万岁爷,李永芳将军回来了。”
“他回来得正好,人在哪儿?”朱翊镠忙问。
“回万岁爷,此刻正在总兵府外。”
“传,让他速来见朕。”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两个月。
……
第1640章 派李永芳考察长山列岛
很快李永芳在陈炬的引领下来了。
行过臣礼。
朱翊镠赐了座,然后打量这历史上第一位投降大清的明朝官员。
看得李永芳都有点不自在了。
好在有王象乾这位他视为“大恩人”的巡抚在,让李永芳不至于坐不住。
“李将军派人送回来的舆图,朕已经仔细看过了,任务完成得不错。”
朱翊镠还是先开口。
毕竟皇帝就是有一股天潢贵胄的气势,他不说话李永芳不敢主动。
况且他也已经看出来了李永芳的局促,被皇帝这样看着当然不舒服。
“承蒙陛下厚爱,交给臣任务,这是臣应该做的,只怕完成不好。”
李永芳小心翼翼地回答说。
“这次回来,看来朕交给你的第二个任务,你也已经完成好了呗?”
“感觉完成了,就不知是否合陛下心意。”李永芳如是般回道。
“稍后李将军写一道条陈呈上来。”
“臣遵旨。”
“李将军回来了正好,朕今年无法回京,所以还得在辽东这边逗留数月,刚好有一个任务需要负责人,李将军做事朕放心,那就交给李将军吧。”
“朕陛下吩咐,臣一定竭尽全力。”
“朕先头不是让你去渤海海峡一带考察吗?想必对那一带的岛屿已经相当熟悉哈?”朱翊镠不紧不慢地问道。
“感觉还行吧?但肯定不如陛下。”李永芳摆出一副谦虚的姿态,继而又心悦诚服地说道,“陛下坐辽阳不出,却能准确无误地确定死亡之岛的位置,实在让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渤海海峡一带的岛屿不多,哪些岛屿已有人居住,哪些岛屿尚未开发,哪些岛屿适合开发,哪些岛屿不适合,这些情况李将军还了若指掌哈?”
“还行吧!”
“上次海上救援行动,除了渤海海峡那一带,还途径长山列岛,而长山列岛的岛屿有两百多座,据朕所知,那两百多座岛屿上有居民的并不多。”
王象乾与李永芳都点了点头。
“所以朕交给李将军的第二个任务便是,由李将军带领一支队伍,前往长山列岛上各座岛屿进行考察,看哪些岛屿适合居住,哪些岛屿可以开发,哪些岛屿开发难度较大,哪些岛屿盛产什么有何特色等等,朕希望李将军都有一个详细的记录,然后汇总到朕这儿。”
“陛下,每一座岛屿都需考察吗?”李永芳弱弱地问道。
心想,倘若两百多座岛屿都需要考察,那一年半载怕也完成不了。
不说多,一座岛屿只考察三天,两百多座岛屿就得两年时间。
登陆,考察,记录……三天还不一定够呢,关键是岛上的生活……绝大多数都没有居民,像死亡之岛还有大黑蟒,难免会遇到麻烦乃至不测。
想起来李永芳就感觉害怕。
“是啊,既然去了,当然都得考察。”
“那,这个任务……”李永芳的话到了嘴边又不敢说。
朱翊镠笑了笑:“李将军是被两百多座岛屿吓住了吗?”
李永芳回之尴尬一笑,为了自己的前程,斗胆回道:“是有点儿。”
“怕什么?又不是让你一个人去?朕刚才不是说了,会给你一个团队吗?”
“不知团队有多少人?”李永芳终究还是弱弱地问了一句。心想,可别像上次交给他的任务,只给几个人。
“朕这次给你安排三十个人,不少了吧?三十个人可以分成三至五组,同时进行考察,有李将军总负责,这样考察两百多座岛屿也不叫事儿,最多半年时间,刚好届时朕也该回京了。”
“好吧。”李永芳硬着头皮答应了。
不答应还能怎么办?
难道让他拒绝吗?给他来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可受不起。
“不过这半年时间日子恐怕很苦,李将军要注意安抚随你而去的那些人的情绪,朕相信李将军可以做好。”
“多谢陛下信任与厚爱!”李永芳嘴上回道,心想他才最需要安抚呢。
堂堂的游击将军,尽给他安排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任务。
朱翊镠接着又交代道:“李将军须得谨记,这次任务以考察为主,不要破坏岛屿上的一草一木,包括各种动物,哪怕是像乌蟒岛上喜欢吃人的大黑蟒,你们也不要随便斩杀。”
“臣记得。”
“朕会派人每逢半月给你们送一次粮食,直至你们考察完毕。”
“臣会竭尽全力完成陛下交给臣的任务。”李永芳信誓旦旦地道。
“李将军办事朕放心,不然也不会专门等李将军回来嘛。”
“多谢陛下信任!”李永芳也只能姑且信之,不然这时候还能怎么办?
“李将军回来时有没有路过大钦岛与砣矶岛?”朱翊镠跳转一个话题。
“路过。”
“那边情况如何?”
“臣听说大钦岛与砣矶岛两岛新迁移过去的居民都很开心,毕竟那里的日子比建州那边强多了。”
“其他岛屿呢?”
“启禀陛下,渤海海峡一带其他岛屿正在进行肃清检察活动,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之下,臣相信各座岛屿都能很快迎来一个新的篇章。”
“好,李将军还有什么要求?或是有什么话要对朕说?”
“陛下能否先允许臣回家一趟,看看妻儿老夫老母?”李永芳恳求。
“当然可以,朕给你放十天假。”
“多谢陛下体谅!”李永芳心里终于感觉到了温暖,忙跪下磕头致谢。
“李将军免礼,这是应该的嘛,不然半年多时间不能见家人,指定想念。”
“是。”
“那朕不耽误李将军的时间了,赶紧回去与家人团聚,十天之后带队出发考察长山列岛。”
“谢陛下!臣先行告退。”李永芳转身归心似箭地去了。
王象乾轻轻地问道:“陛下决定考察长山列岛,接下来是有何行动吗?”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行动,各座岛屿的情况朕有所了解,只想确认一下与朕脑海里的情况是否相符;二来需要开发、适合居住的岛屿,尽量迁移一些人过去定居;再者总得安排李将军一些任务去执行,不能让他闲着呀。”
“哦,臣明白了。”王象乾心领神会地笑了笑。
……
第1641章 天下夫妇多 珠联璧合少
申用嘉疯狂地用左手练习作画,但依然找不到曾经的感觉。
与右手的水准相差甚远。准确地说左手压根儿谈不上水准。
内心相当郁闷,只是想起朱翊镠对他的提醒,故将郁闷压在心底。
再也没有人来求他作画了,每天与郭三、陈珂玥闭门不出。
这天他家里来人,让他回去一趟。
申用嘉一个人去了。
原来是他爹要找他谈话。
父子俩现在的关系不似从前,已经能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
“爹召孩儿回来有何吩咐?”申用嘉开门见山地问道。
“是有两件事要亲口问你。”
“爹问吧。”
“你整天宅在家里不出来,郭三与陈珂玥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们知道外头都在议论什么吗?”
“爹知道孩儿不在乎,外头议论什么与孩儿何干?”
“爹现在也看开了,没有从前那么在意。”申时行慢悠悠地道,“爹找你回来不是要问外头议论你们的闲言闲语,而是有人疯传你要续娶一位妻子?”
“啊?”申用嘉微微一滞。
毕竟,这事儿也只是王安与他谈了谈,但除了郭三与陈珂玥,他并未对其他任何人提及,包括他爹娘。
而郭三与陈珂玥这几天根本没有出去,莫非是王安散布出去的?
“怎么?这不是你的决定?”见儿子这般反应,申时行也是微微一滞。
“王公公曾与我谈过一次,建议我续娶一位,我也点头答应可以考虑。”
申用嘉如是般回答,并将那晚与王安的谈话内容告诉他爹。
“这很好呀!”申时行当即赞道,“王公公言之有理,考虑周到。”
“行是行,不过孩儿还是想找一位合心合意的才行,不然不如不找。”
对此,申用嘉已经考虑清楚了。
想着与王姽婳就是因为不合拍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后来与郭三、陈珂玥也谈不上心有灵犀,尽管接受了她们,但与自己理想还是有些距离。
若是再找,绝对不能凑合。
所以当他爹问及时,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然而,他爹似乎不以为然。
“天下夫妇多,珠联璧合少,找一位合心合意的伴侣,谈何容易?”
申时行这样说是考虑着,一确实不容易找到,二来儿子失去一臂,恐怕找到合心合意的机会又少了很多。
可申用嘉依然笃定地回道:“那孩儿也不会随便找一位。”
他已经吃够了爱情的苦,不想再继续吃了。
如果实在找不到,那他这辈子就不娶,与郭三、陈珂玥凑合过一辈子也不是说不行。
若非考虑父母的感受,他原本就没有打算续娶。
申时行也知道儿子什么脾气,不会受人影响,答应续娶恐怕就已经是儿子的极限了。
至于娶什么样的女人,只能由儿子自己决定。
这事儿申时行也就不多说了,但还是叮嘱道:
“那有人为你说合,你主动一点,与郭、陈两位都谈好了吧?”
“嗯,已经谈好了,她们都赞成。”申用嘉如实回答,又补充一句,“她们知道爹娘不怎么喜欢她们的。”
“爹其实无所谓,关键是你娘。”
“孩儿已经与他们商量妥了,纳她们为妾,如果有合心合意的女子,孩儿会考虑续娶一位妻子。”
申用嘉再次重申自己的态度。
“好吧,你自己决定便是了。不过两位姑娘肚子会越来越明显,你与她们是否要将礼仪办了?是否需要通知邀请亲朋好友左右邻居过来庆贺?”
“这事儿爹做主吧!”
“爹特意来问你,让你自己做主,你却让爹做主。”
“孩儿说心里话,站在郭三与珂玥的角度,当然希望通知邀请亲朋好左右邻居过来庆贺,这也是对她们的尊重。可另一方面,她们又很讨厌闲言闲语,讨厌别人只关心她们的过去,所以孩儿觉得也很为难。”
“她们两个怎么想呢?”
“孩儿所说正是她们的想法呀。”
“那你得作出决定。”申时行道,“这事儿你娘或许有看法,但我无所谓,须得把态度在你面前表明。”
“孩儿知道。”
“爹就不多耽误你时间了,免得两位姑娘在嘉年华画居着急。”
“好,爹最近身体好些了没?”申用嘉忽然关切地问了一句。
“还是感觉累。”他爹叹了口气。
“有句话,孩儿不知道这样说合不合适,爹以后如果遇到难以抉择的事,可以去请教王安,也许比爹请教张先生还要靠谱。”申用嘉谨慎地说道。
“你为什么这样说?”申时行感觉儿子是不是跑偏了,一本正经地道,“王安岂能与张先生相提并论?”
“孩儿当然知道王公公与张先生无法相提并论,但王公公的见地与皇上比较接近。爹或许还不知道吧,皇上在去辽东前,曾暗中授意王公公,但凡朝中不能抉择之大事,王公公都可以从中涡旋乃至主导。”
“哦,难怪,难怪……”申时行似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所以,孩儿的意思是,无论朝中遇到什么大事儿,爹都不要着急上火,去请教王公公便是了。”
“嗯,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为爹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申用嘉接着道:“反正孩儿觉得,王公公小小年纪,深得皇上如此倚重,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儿几次与他谈话,都受益匪浅。”
“爹也有此感觉。”申时行点头道是。
“那孩儿先回去了。”申用嘉这才起身离去。
回到嘉年华画居,郭三与陈珂玥都在倚门而望。
迎他至屋里,陈珂玥笑道:“你爹找你回去,却不说带我们,肯定又谈及我与三儿妹子对不对?快快如实道来,都与你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只问我们需不需要通知邀请亲朋好友左右邻居来道贺。”
“你是怎么回复的呢?”
“当然如实回答呀,一方面希望,但另一方面也害怕。”
“既然如此,那就不必通知邀请,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你不觉得怠慢了你们?”
“我与三儿妹子,已经不在乎这个形式了,如果你不喜欢我们,即便我们向全世界宣布:你是我们男人,我们是你女人,又能怎样?”
申用嘉欣慰地点点头,感觉终于与他“心有灵犀”了。
……
第1642章 调努尔哈赤进京做官
朱翊镠在等到底有没有女真族部落跳起来,努尔哈赤同样在等。
两个人的心都很迫切。
但朱翊镠迫切的心更为复杂,而且还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他希望有部落跳出来,然后利用李成梁的强势表达他的决心,不配合者将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毕竟,在他看来,这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希望有部落跳出来,给李成梁造成一定压力,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部落,觉得都不堪一击。
历史上,辽东的失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低估了努尔哈赤,让他有机会发展壮大,最后把大明干倒了。
在朱翊镠与王象乾的谈话中,就明确提到过这个观点——
大明夜郎自大,素以正统自居,不把少数民族乃至不把世界放在眼里,以为大明就是天下第一。
但其实,此时的大明王朝虽然依旧很强,可已经在走下坡路,呈现暮气沉沉的态势,这是事实。
姑且不拿大明与此刻的西方国家相比,即便拿它与努尔哈赤领导的女真即满洲国(后金)相比,也已经是腐朽不堪,像是一位病重的老人。
跳出来,兴许能促进以李成梁为代表的官员之觉醒。
这是朱翊镠希望看到的。
所以才说对他而言心理有矛盾。
而相比较于朱翊镠,努尔哈赤的心态就没有那么复杂了。他只想有部落跳出来完成他没有完成的心愿。
他本想反抗,但因为实力不够,又怕连累族人,最后选择妥协。
也不知道其他部落有没有这个胆量站出来,他好看看下场是什么。
虽然有点“居心叵测”,但这确实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然而,没有等到哪个部落跳出来反抗的消息,又等到了师父的旨意,让他与张懋修马上去辽阳一趟。
也不知道又因为什么。
努尔哈赤不敢怠慢,忙带着张懋修策马奔驰而去,很快到了辽阳。
此时李成梁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准确地说是没有一个女真族部落跳起来反抗的消息传来。
其他方面的消息还是有,比如朱翊镠交给李成梁的两个任务。
努尔哈赤与张懋修来到总兵府。
坐定后,努尔哈赤直接问道:“师父紧急召见徒儿,不知何故?”
“师父本想让人送信给你,但又怕他们解释不清,所以索性将你请来当面问你算了,你认识张懋修的父亲吗?”
“前首辅张先生?当然认识。”
“眼下他正奉师父之命,在推行军事化改革,筹备军事委员会,原来王象乾巡抚做过他一阵子副手,师父鉴于你在军事方面过人的才华,想将你调任京师做张先生的副手,你意下如何?”
努尔哈赤脸色陡然大变:“师父,张先生不是已经过世多时吗?”
朱翊镠却笑了:“你还以为师父让你随张先生去阴间学习当他副手呀?张懋修,你与努尔哈赤解释一下。”
“是,陛下。”张懋修忙解释道,“其实我爹当时只是为了躲避灾祸假死,外界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情。”
朱翊镠接着对努尔哈赤道:“这你不必纠结,只需知道张先生还活着,正奉师父之命推行军事化改革,而师父看中你过人的军事天赋,所以想请你去京城做官,你知道这些就可以了。”
努尔哈赤默不作声,心里顿时闪现无数念头,但有一个念头占据上风。
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似乎正在一步步向他走来,师父要将他调离建州。
说什么看中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大明人才济济,难道非得他去不可?
朱翊镠也在观察努尔哈赤的神情变化,接着不紧不慢地说道:
“师父这样决定,一来确实是看中你的军事才能,这一点毋庸置疑;二来也是想借这次对你的任命,向少数民族放出一个信号,师父会重用非汉族的少数民族官员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这个观念,师父在邀请你们参加酒宴时说过,可不只是嘴上说说。”
“师父希望你站出来,成为在京任职的第一位非汉族的少数民族高官。”
“师父想让你顶替王巡抚原来兵部右侍郎的位置,要知道在此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没有这样做过。”
“你意下如何?”
张懋修听得眼睛都直了,觉得很不可思议,都不经过科考,一上来就是兵部右侍郎吗?是否有点儿戏?
但他没有听错,确实又是皇上本人亲口说的。皇上正坐眼前呢。
相比较张懋修的羡慕与不可思议之情,努尔哈赤显得平静得多,似乎不知道“侍郎”到底是多大的官儿。
看得张懋修都着急了,提醒道:“努尔哈赤兄,你还不快谢恩?兵部右侍郎可是正三品大官呀!天底下多少英雄豪杰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这个级别呢,而你却只需点头就行了。”
好当然好,努尔哈赤心想,我还不知道兵部右侍郎是多大的官儿吗?可这这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呀!
然而这时候不说话不答复肯定也不行,努尔哈赤思绪飞驰。
“多谢师父对徒儿的信任与厚爱!可眼下族人并未安定下来,建州也需要徒儿,能否恳请师父收回成命?”
朱翊镠摇了摇头,说道:“师父是皇帝,一言九鼎,况且女真族人的未来不仅仅是你的事,也是朕的事,朕知道想办法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
“可师父,徒儿还没有准备好,也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做兵部侍郎。”
“师父说你有就一定有,难道你还敢怀疑师父的眼光吗?”
“徒儿不敢。”
“那师父就当你答应了。”朱翊镠笑了笑说,“但其实,你不答应也得答应,师父的话是圣旨,不可抗旨不遵。”
“……”努尔哈赤想骂人。
“侍郎这个官儿可是很大,你进京后要好好表现,不可令师父失望。”
“多谢师父!”
“你进京后,先去吏部办理手续,而后找兵部尚书吴兑,让他带你去见张先生,具体工作由张先生安排。你族人的未来,师父知道负责,不用你操心。倘若师父不善待他们,你再骂师父不迟。”
“徒儿必须遵从师父的任命吗?”努尔哈赤又弱弱地问了一句。
“你说呢?这是圣旨。”
“……”
“师父任命你做那么大的官儿,难道你还不乐意吗?是不是非得师父将皇帝的位子让给你,你才会开心呢?”
“徒儿不敢。”
“就是嘛,你要感到知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朱翊镠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总惦记着建立属于自己族人政权的理想,认清现实。”
“……”努尔哈赤心里五味杂陈。
……
第1643章 理想泡汤了
“来,笑一个,别哭丧着脸嘛。”朱翊镠望着努尔哈赤说道。
“师父,徒儿一个人进京做官,恐怕水土不服,难堪大任……”
朱翊镠当即脸色一沉,以责斥的口吻道:“不许再质疑师父的眼光。”
张懋修在旁边既羡慕死了,但又着急死了,不断冲努尔哈赤递眼色。
只可惜努尔哈赤压根儿不配合。
朱翊镠接着又幽幽言道:“师父掏心掏肺地与你说,确实欣赏你身上那股干劲儿,那股进取的精神与斗志,希望你能感染到更多的汉人官员。”
“眼下,尽管师父已经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可船大不好掉头,想要改变大明官员颓废已久的作风,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故而师父更想重用像你这样具有进取革新精神的年轻人。”
“师父委你以重任,希望你能带一个好头,既给少数民族做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又给汉人官员做一个好的表率,不要辜负师父对你的厚望。”
“师父还是那句话,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只不过师父坐到皇帝的位子上而已。”
“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造福于民,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为了我们的一己私欲,将族人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见努尔哈赤依然无动于衷似的,张懋修可气又可恨,朗声赞道:“陛下宅心仁厚,真乃天下百姓之福呀!”
“努尔哈赤!”朱翊镠沉声喊道。
“徒儿在。”
“你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认为师父说的可有道理?”
“有。”
“你认同吗?”
“认同。”
“那给师父笑一个。”
“呵呵。”努尔哈赤努力挤出两分皮笑肉不笑的笑容。至此,他感觉自己的理想已经彻底没戏了。
“你认为自己的见识与能力都比师父强吗?”朱翊镠接着又问。
“徒儿自然不及师父。”
“那将族人交给师父统一管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或是说,难道你有信心比师父管理得更好吗?”
“还是交给师父更放心。”
“这还差不多,人得有自知之明。”朱翊镠一本正经地道,“如果有一天你努尔哈赤或是任何一个人,觉得比我这个皇帝更有资格坐在大明皇帝的位子上,我真不介意退位让贤。”
“陛下,千万不要这么说!”张懋修忙道,“陛下英明神武高瞻远瞩,非人之所能及。有陛下这样的明君,实乃大明之福!皇帝这个位子非陛下莫属。”
“努尔哈赤。”朱翊镠又喊一声。
“徒儿在。”
“你听明白了吗?如果你觉得比师父更牛,师父把大明皇帝的位子给你坐都行,何止只是让你统领女真族人?”
“徒儿万万比不过师父。”
“既然知道,那你回去吧,七天之后进京,建州女真族人的管理,暂时交给你弟弟舒尔哈齐。”
“徒儿先行告退!七天之后徒儿还需来辽阳见师父吗?”
“不必了,直接进京履任新职。”
“明白。”努尔哈赤转身而去。
张懋修望着朱翊镠,似乎在请示。
朱翊镠一抬手,张懋修立马儿跟着努尔哈赤去了。
陈炬不解,担忧地道:“万岁爷为何委任努尔哈赤如此高的职位?而且还是特有实权的职位。”
“即便让他做兵部尚书又能如何?京城里做官可不像在建州。”
“那倒也是。”陈炬点了点头,“只不过上来就让努尔哈赤担任兵部侍郎,恐怕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反对,毕竟努尔哈赤终究不是读书取士。”
“说白了,这也是一种羁縻嘛。让他进京做官,总比留他在建州危害大,陈公公指定也看出来了,就这他还不满意呢,为什么不满意?还不是因为朕让他的理想泡汤了?”
“万岁这一招儿着实是高!”陈炬心悦诚服地赞道。
“朕已经想好了,不仅努尔哈赤,凡是有反抗之心的部落首领,朕将他们都请到京师或全国各地做官,只是不让他们担任一把手便是。”
“说到底还是万岁爷高明!从前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只想着打击、削弱各少数民族,从未想过将他们纳入大明,然后将其首领请到京师做官,这其实对他们也是一种削弱与安抚。万岁爷,奴婢这样理解该没问题吧?”
“嗯。”朱翊镠微微颔首,进而喃喃地道,“只有解决了辽东这边的问题,朕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定呀。”
“万岁爷都亲自坐镇辽东,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陈炬信心满满,并非出于逢迎,“看李总兵,各部落无不望风归服,这都已经半个月过去,没有一个部落敢跳出来反抗呢。”
“朕感觉让女真族人全部入籍大明相对不难,难的是接下来如何将他们治理好,与大汉民族团结一致和平共处,毕竟朕不会永远坐镇辽东。”
“王巡抚是个能人。”陈炬道。
“这个朕知道,越是能人,朕越不能让他一辈子当辽东巡抚吧?”朱翊镠感慨地道,“原本他就是临危受命,还有一件事朕心里也内疚,当初倘若没有将他带到辽东,姽婳就不会出事儿。”
“这也不能怪万岁爷。”
“是不能将责任推朕的头上,但与朕这个决定多少也有点儿关系吧?”
“万岁爷与淑妃娘娘如今认姽婳为妹妹,也算是她因祸得福。”陈炬又道,“所以万岁爷也不必感到内疚,相信王巡抚与他夫人、女儿也从未这样想过。”
“他们当然不会这样想。”
“万岁爷就是宅心仁厚。”
两人正说着,见王象乾急匆匆进来禀道:“陛下,日本使者到了。”
朱翊镠豁然站起,兴奋地道:“他们终于来了,是为海盗一事而来吗?”
“是的,陛下。”
“那他们知道朕在辽东吗?”
“好像不知道。”
“那正好,暂时别让他们知道。”
“陛下,他们请求放人,臣该如何回复他们?”王象乾请示道。
“人当然是要放的,但不是现在,必须让日本严格控制海盗行为,签署一份协议保障书才行,同时还要对过去的劫掠行为进行经济赔偿。”
……
第1644章 赔个千八百万的就行……
“陛下,需要日本赔偿多少?”王象乾接着又问道。
“怎么也得赔个千八百万的吧?”
朱翊镠回答时,不禁想到历史上小日本与大清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又是割地又是赔偿的,要不先让他们尝尝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滋味儿。
“……”王象乾有两分错愕,感觉这样是不是有点太过霸道了?
“哦,对了,与他们明确说清楚。”朱翊镠又补充道,“这个赔偿一千万最低八百万,是大明的计价,万两银子,而不是依据日本的计价单位。”
“有差别吗?”王象乾弱弱地问。
“何止有差别?差别大着呢,反正记得与他们交代清楚。”
“陛下,赔偿一千万、八百万,会不会太多了?”
“多?他们劫掠了我大明多少次?对我大明造成多大损失?从前海盗、倭寇横行时,都没有找他们算账,只是将他们赶跑就完事儿了,朕可不会再这样仁慈,不签署条约不赔偿就不放人,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朱翊镠态度强势地说道,逮着机会还不得狮子大开口?
“万一他们不同意呢?”
“不答应让他们滚蛋,免谈。”
“好吧。”
王象乾点了点头。原本因为海上劫持案件,他十分痛恨日本人,恨不得将他们一个个碎尸万段。
可后来得知,所谓的日本海盗只不过是海岛上的居民所冒充,心态上又发生了一些小小的改变。
此刻感觉皇上摆出一副“蛮不讲理”的姿态,王象乾颇有两分无奈,但他也知道无法改变皇上的决定。
“怎么?感觉朕的惩罚过重了?”朱翊镠似乎看出了王象乾的心态。
“陛下,是有点。”王象乾如实回答。
“比起他们如何对待我们,算是便宜他们了,就这样回复吧。”
“遵旨。”王象乾只好去了。虽然没有问,但隐隐感觉皇上有心挑衅似的,故意针对日本的企图明显。
陈炬与王象乾的想法一个样,也感觉皇上似乎不太友好。
故而弱弱地道:“万岁爷,奴婢感觉日本使者不大可能会答应。”
朱翊镠微微一笑,得意地道:“不答应那就关他们十年八年怕什么?残羹冷炙养着他们还不成问题。”
“会不会引起日本震怒?”
“震怒更好呀,没看出来朕有心激起日本的怒火吗?就是要让他们愤怒,最后主动宣战,然后好收拾他们,好不容易逮着他们,不会就这样算了。”
“原来万岁爷果真有心。”陈炬又不解地道,“可万岁爷不是崇尚和平吗?”
“朕当然爱好和平,但小日本狼子野心,必须时刻防备警惕,我们不主动出击,他们迟早会来找我们。”
“哦,可奴婢不是听说,小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他们敢来找我们的茬儿吗?”陈炬接着又疑惑地问道。
看吧,又以为大明天下第一。
这是病,得治。
“陈公公以为我们强大到了无人敢惹的地步吗?本朝建立已有两百余年,蒙古族找过我们的茬儿没有?”
“有。”陈炬点点头,将皇帝都掳走了呢,怎么没有?
“以大明当前的国力,如果真与蒙古各族开战,即便最后能取胜,也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恶战。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没能收服蒙古、女真各族,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吧?”
“万岁爷这样一说,好像本朝确实不够强悍。”陈炬似有所思。
“许多方面其实咱已经落后了呀,必须得未雨绸缪才行。你去王巡抚那里看看,让他不要对日本使者心慈手软。咱抓住他的把柄,就得利用好。”
“奴婢遵旨。”陈炬扭头去了。
朱翊镠琢磨着,小日本曾经不是像朝鲜一样,也是附属国吗?
最好是趁他们乱的时候,再让他们臣服好了,只可惜辽东边外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不然还真可以。
眼下若去攻打日本,女真族与蒙古族趁势而起,那就难办了。
所以必须趁小日本还在内乱时,尽快搞定女真族与蒙古族。
……
努尔哈赤悻悻然地离开辽阳。
回赫图阿拉的途中,张懋修表示对努尔哈赤的祝贺。
站在张懋修的角度,皇上任命努尔哈赤为兵部右侍郎,的确值得祝贺。
努尔哈赤却不以为然。
但努尔哈赤知道,有些话不能对张懋修说,所以当张懋修热情地表达他的祝贺时,努尔哈赤只是笑了笑。
并没有与张懋修多说什么。
有什么可祝贺的呢?让他一个女真族人去京城做官,那是汉人的天下,不会有他的立足之地。
且不说企图建立属于自己的族人的政权,让他去京城,官儿做得再大,还不是找不到归宿感?
所以在努尔哈赤眼里,这样的任命实在高兴不起来。
相反,他仍认为师父是在一步一步逐渐毁灭他的理想,反正就是不给他任何机会,将他调到京城,那他心中的理想就彻底泡汤了。
但这些话他不可能对张懋修说。要说也只能回赫图阿拉与自己心腹说。
回去的一路都没有与张懋修怎么说话,已经感觉是两个道上的人了。
张懋修又何曾不知努尔哈赤心中的郁闷?皇上已经明确告诉他,努尔哈赤就是想建立属于自己族人的政权。
自然明白皇上调任努尔哈赤去京师做官的原因,只是没想到皇上竟如此慷慨,上来就给人家一个右侍郎。
这已经跳脱了一切固有的规矩,甚至要挑战大明官员的极限。
在张懋修看来这是一部危险的棋。
但皇上却说这是放出的一个信号。
故而,当着皇上的面,张懋修也不会多说什么,宁愿选择相信皇上。
不过他也清楚,即便努尔哈赤再不情愿,终究也拗不过皇上,还是得乖乖地服从皇上的安排去京城任职。
否则只有反抗了。
而眼下,努尔哈赤又没有反抗的实力,这恐怕就是他郁闷的原因所在。
更郁闷的是在他还没有足够强大之前,皇上就已经将这条路给堵死了。
张懋修也只能暗自感叹,努尔哈赤遇到师父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呢?
……
第1645章 是不是要收回军权?
回到赫图阿拉,努尔哈赤第一时间请来手下几位猛将以及舒尔哈齐,将师父对他的调任告知。
额亦都、费英东等,知道主子的志向,故而听完后保持沉默。
舒尔哈齐可就开心了,眉飞色舞地道:“大哥,这可是好事啊!”
“好在哪里?”
“三弟知道大哥有鸿鹄之志,但眼下我们就这样的实力,不足以与你师父抗衡,所以只能接受你师父的统治,这时是现实,大哥同意吧?”
舒尔哈齐向来是个有现实感的人,这会儿的观念又派上用场了。
努尔哈赤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兵部侍郎可是正三品的大官,手中有一定实权,大哥去了京城,可以学习汉人先进的技术与文化……”
“我已经学过好长时间了。”努尔哈赤直接打断。他自少年时就开始学,后来被朱翊镠请到京师又学。
“大哥,学无止境嘛。”舒尔哈齐接着又道,“原来大哥没有系统地学,且没有参与大明国家的运作管理,也就是大明的政治特色。这次你师父委任为兵部右侍郎,刚好不是有这个机会吗?”
努尔哈赤摇了摇头,道:“三弟,你可知师父此举用意何在?”
“我当然知道呀。”舒尔哈齐脱口而出,“你师父怕你反,一直防范着你,将你调任京城做官,明摆着就是不给你建立属于本族人政权的机会。”
“你知道就好。”
“可大哥要反过来想一想呀,反正大哥近期是没有这个机会了,那我们在这边继续做大哥想做的事,大哥去京城学习,另一方面也摸摸大明的底。”
“摸摸大明的底?”
“对,大哥或许有所不知,李成梁领军来到我们这片土地上,听说每到一个部落,不仅要求他们答应入籍大明,还要怕吵盘查每个部落的人口与军士,为什么?不也是想摸我们的底吗?”
直到这时努尔哈赤才微微颔首。
舒尔哈齐接着说道:“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师父确实是个人才,所以大哥也可以学习,倘若真有一天,咱有足够的实力与你师父对抗,是不是也得需要了解大明的方方面面?对于大哥而言,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主子,好像有几分道理诶。”额亦都点头表态,插了一句。
努尔哈赤似有所思。
“大哥,反正也不能拒绝你师父,就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嘛。”
“虽然三弟所言很有几分道理,但怕你还是把师父想得太简单了一点。”努尔哈赤喃喃地道,“你以为师父只是将我调走就完事儿了吗?你以为师父还会让我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吗?师父为什么让李成梁盘查各个部落的军士数量?各个部落的军权迟早要被师父收回的,包括我们,你们还想有什么作为?”
问得大家都沉默了。
努尔哈赤接着道:“我一个女真族人跑到京城去做官,即便师父不歧视,可其他汉人官员呢?我的官职再高,又有多大作为?把大明所有的制度、国家运作机制的优缺点全部都吃透了,可手下没人,又有何用?”
末了,努尔哈赤又感慨一句:“眼下实力不济,就是玩不过师父呀!”
“大哥,如果实在玩不过,那就不如好好享受呗。”舒尔哈齐来了一句。
说得努尔哈赤也沉默下来。
“大哥,我已经看出来了,你师父不解决我们族与蒙古族对辽东的威胁,恐怕不会离开辽东。”
“是啊。”努尔哈赤点点头。这一点他也早看出来了。
师父当初御驾亲征的目的,根本不是帮他打尼堪外兰。
而是要将女真族人、蒙古族人全部纳入大明,然后进行改造、融合,这样可以一劳永逸享受安宁。
想到“安宁”,努尔哈赤心下不禁坦然两分,说道:“无论如何,我已经答应了师父,过几天就要进京。”
“主子,还有什么特别交代的?”额亦都问道。
“带领族人好好过日子吧。”回来的途中感觉有千言万语要交代,到头来努尔哈赤却只此一句。
而这一句正是舒尔哈齐平时一直强调的观点。
“主子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沉默一段时光积攒力量,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额亦都又抚慰道。
“嗯,大家一起努力。”努尔哈赤这时候也只能握拳给几位打气了。
舒尔哈齐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大哥一走,他就是建州女真的主人。
当然他还是打心里认为,大哥被调往京师做大官终究是一件好事。
无形之中会降低族人的期待,也就是说只要大哥不在建州,估计族人想反抗的激情慢慢都会被磨灭掉。
舒尔哈齐本心就不想反抗嘛。
他当然心里美。
张懋修这次没有参加讨论,他已经被努尔哈赤排斥在外,于是逐渐与舒尔哈齐走得近了。
小孩儿不喜欢某个小孩儿时,会直言不讳地说出来,但大人一般会心有灵犀地选择默默离开。
会议结束,舒尔哈齐来找他,上来第一句便是:“我大哥要进京了。”
“知道呀,我随你大哥去的辽阳。”
“皇上这是彻底不让大哥存有任何念想啊!”舒尔哈齐感慨地道,只是他脸上浮现出两分淡淡的笑意。
“我觉得这是好事儿。”张懋修当然站在朱翊镠这边。
“我也这样觉得,可大哥一直耿耿于怀,似乎放不下。有什么办法?执念有时候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你没有劝他?”
“那还用问吗?当然劝了,但要放下还得靠他自己去领悟。一个执念的人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毋庸置疑,大哥就是这样一个人。”
“其实皇上早看出来了他的心。”
“除了硬实力不济,这不正是他始终被他师父压制的原因吗?不说他了,大哥进京后,你还会留下来不?”
“会,皇上并没有交给我新的任务。”
“你最近好像也在统计建州女真这边军士的数量哈?”舒尔哈齐看似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这是皇上的旨意。”张懋修也没打算隐瞒,坦诚地说道。
“皇上是不是要将军权收回?”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接到任务,要统计出军士的数量,想必是要接受统一编制吧?”
“这正是大哥担心的问题呀!”
……
第1646章 又是一个有着执念的人
在张懋修看来,皇上收回军权,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难不成还会让地方政府坐拥没有编制的军队?显然不可能嘛。
故而说道:“既然入籍大明,军队须得接受大明的统一编制吧?”
舒尔哈齐点了点头,道:“虽然这正是大哥担心的问题,但其实大哥已经预料到了,皇上终究棋高一着。”
张懋修没有搭话,本想盛赞皇上两句来着,但觉得似乎也没必要。
都到这个时候了,想必舒尔哈齐与他大哥都早看出来皇上的厉害。
不过有一个问题,张懋修一直想问努尔哈赤本人,但又不知如何开口,感觉这会儿可以先问问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兄,你大哥想统一女真族各部,然后再建立属于女真族人自己的政权,再然后呢?”
“什么再然后?”舒尔哈齐一愣。
“女真各部一直都在大明的统治范围之内,只不过之前采取放任的姿态,而没有直接控制管理而已。如今大明皇帝改变之前的策略,却与你大哥的理念相冲突,即便让你大哥统一女真,然后建立属于自己族人的政权,最后是保持独立的姿态还是反攻大明?又或是继续依附于大明呢?只有这三条路吧?”
“这个问题我好像还没有想过。”
“你大哥既然倾向于建立自己族人的政权,那他肯定想过。”
“我没问过他。”舒尔哈齐继续摇头。
“如果是你呢?”
“我?我根本就不想。”舒尔哈齐笑了笑说,“入籍大明,在皇上的领导下,好好过日子,这才是我心之所向。”
“我是说如果。”
“如果,嗯,反攻大明不现实,继续依附于大明,那还不如入籍大明日子过得舒服,至于想保持独立的姿态,似乎更不可能吧?皇上绝不会答应。”
“那你大哥到底要将族人引向何方?”
“真不知道,没有与大哥讨论过,而且这个问题似乎太遥远。”
“看起来好像是很遥远,但其实也不遥远。”张懋修喃喃地道,“我们这代人不解决,下一代人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终究是逃不掉的。”
“那倒是,我们族人不能永远处于这种四分五裂的状态,也不能总是落后于大明,然后想着去掠边。”
“皇上不正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知道,也同意皇上的意见,愿意全力配合,关键是我大哥。皇上将他调往京师,肯定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大哥自己也心知肚明。”
“……”
张懋修与舒尔哈齐算是进行了一番掏心掏肺的交谈。
尤其是舒尔哈齐,可谓知无不言。
倒不是他没有戒心,而是觉得他所想,甚至包括他大哥所想,都在大明皇帝的预料之中。
而张懋修是谁?
说得好听点是来协助他大哥的,说得不好听点,不就是皇上派来监视他大哥的吗?
那在张懋修面前还有什么隐瞒的必要?既然皇上什么都知道,张懋修肯定也知道呀。
所以舒尔哈齐没想着隐瞒。
张懋修在舒尔哈齐面前其实也算坦诚,不像在努尔哈赤面前。
在张懋修眼里,他觉得努尔哈赤城府很深的一个人,又有计谋。相比较而言,舒尔哈齐心机没那么重。
故而与舒尔哈齐交心要容易一些。
再者,也是因为舒尔哈齐的态度。
舒尔哈齐可不像努尔哈赤,一心想建立属于自己族人的政权。
然而,交心归交心,两人也聊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
毕竟,舒尔哈齐是舒尔哈齐,不是努尔哈赤,且不说他并不清楚他大哥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便清楚又如何?他又改变不了他大哥的态度。
舒尔哈齐自己也心知肚明,大哥就是一个有执念的人,认定一个方向就有绝不回头的气势与魄力。
想要改变大哥的认知太难了。
大哥的师父,即大明皇帝都感到为难,更何况是他人?
当然,张懋修也只是问问。如果努尔哈赤没有被调走,他问都不问。
努尔哈赤被调走,那建州女真这边理论上就是由舒尔哈齐做主了,皇上也是这么交代的。
所以,这会儿与舒尔哈齐说说,兴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是张懋修的考量。
但也没抱多大希望。
……
而此时此刻北京城那边,吏部尚书杨巍已经接到皇上的旨意,拟任努尔哈赤为兵部右侍郎。
即便杨巍深知皇上的处事风格,对这样一道任命也是颇有微词。
调任努尔哈赤进京做官,这个他没意见,但不能一上来就给一个“侍郎”人家做呀,那可是三品大官。
不说努尔哈赤是少数民族人,按照程序也没有这么干的呀?
给人家一个兵部主事做做,哪怕是兵部郎中也行啊,上来就是一个兵部右侍郎,杨巍实在难以接受。
这样天下岂不哗然?
所以在接到旨意后,杨巍第一时间跑去内阁找首辅申时行。
申时行得知此情也是惊讶。不过惊讶是惊讶,鉴于从前的经验,他静下心来想皇上这样决定的用意。
皇上绝不会因为努尔哈赤是他的徒弟,而颁发这样一道旨意。
一会儿,兵部尚书吴兑也来了,原来他也收到皇上的旨意,吩咐他引领努尔哈赤去见张居正。
三个人一交流,感觉这事儿来得蹊跷,不约而同想到去张大学士府,反正这三个人也算是那里的常客了。
去了一问,三个人第一感觉更是诧异,皇上居然还让努尔哈赤做张居正的副手,从事军事化改革与建设。
这可是朝廷机密呀。
但张居正能理解、也懂得朱翊镠这样安排的的用意。
如果将这件事告诉李太后,相信李太后也一定能理解。
因为他们两个是少有的知道朱翊镠那个“预言”的人:努尔哈赤会危及大明江山的统治。
而朱翊镠之所以坐镇辽东久久不归也正是这个原因。
李太后最先知道。
张居正后来也知道了。
还有两人当时在江陵也知道,一个是冯保,一个是潘季驯。
但对于其他大臣,并不知道朱翊镠这个“预言”。
……
第1647章 大胆的新思路
努尔哈赤威胁到大明江山的统治?
对于申时行、杨巍、吴兑而言,当然是感到震惊而又不可思议。
而且还有一点他们也想不明白。
既然皇上这样预言,那当初为什么又要答应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呢?
这不是矛盾吗?
如果不得皇上帮助,先且不说努尔哈赤是否有能力统一女真,即便统一女真,就能危及到大明江山的统治?
还是觉得不大可能。
故而听了张居正给出的理由,申时行、杨巍、吴兑三个人脸上都是一副打死都不相信的表情。
也仅仅只是说朱翊镠的“预言”,才让他们不敢立即表示质疑。
毕竟都知道朱翊镠的神预测。
不过这样一解释,倒是让他们三个都更能理解:皇上当初为什么收努尔哈赤为徒,后来又为什么坐镇辽东?
让他依旧不能理解的是,皇上那看似十分“矛盾”的思维。
但有一点三位重臣心知肚明,当初皇上承诺帮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时,朝中官员就为此有过争议。
只不过争议的点在于,皇上的承诺与朝廷历来对待外族的政策相违背。
因为朝廷对外族,尤其是辽东边外的各部落都是“打拉结合,一打一拉”,让他们尽量保持平衡相互制约。
皇上刚好反其道而行之,承诺帮助努尔哈赤完成统一大业。
当时争论的点只在于这个,而不是努尔哈赤会危及大明江山的统治。
如果知道,以常人的逻辑,那更不能帮助他完成统一呀。
张居正又解释,皇上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管好这个篮子就行了。
而这个观点当时争论也提及过,只是相信皇上有能力控制好努尔哈赤,也就觉得有其合理之处。
如果知道努尔哈赤有反明之心,想必朝臣又会是另一番认为。
明知努尔哈赤有反明之心,还要帮助他完成统一大业。
不得不说皇上这个举措太大胆。
只是疑问好像又来了。
眼下努尔哈赤还没有完成统一女真族大业呢,这会儿将他调往京城,皇上的承诺……那不是食言了吗?
但在张居正看来,女真族其实已经统一了,只不过没有统一在努尔哈赤的麾下,而是统一在大明。
全部入籍大明不再依附嘛,那还不是统一?
听到这儿,申时行、杨巍、吴兑不禁摇头而笑。
皇上不等于是将努尔哈赤“耍”了吗?
至少努尔哈赤的想法与他师父的想法不可能一样。
要是知道师父以这样一种方式帮他完成统一,那他打死都不会干吧?
这样一想,皇上的举措似乎,好像也不矛盾。
看好努尔哈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调到京城来做官。手底下没人,官儿做多大都无关紧要。
官儿太小了倒是说不过去,毕竟人家是建州各部落之主。
总得给他一点面子。
这样也可以告诉女真族人,皇上对努尔哈赤这个徒弟真心不错啊。
申时行、杨巍、吴兑,心里的疑团终于解开了,明白皇上这样一道旨意原来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尽管这道旨意颁发下去,肯定会引起骚动,但他们三个不怕,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该如何应付。
三人如释重负般从张大学士府退了出来,各自回到自己的衙门。
都感觉辽东边墙之外的女真各部落的问题似乎马上就要解决了。
至于是否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肯定还要看皇上接下来的政策。
……
从张大学士府回来,申时行心情忽然感觉变好了许多。
尽管皇上不在京,他累得吐血,但如果皇上将辽东那边的问题解决了,那这功劳肯定也有他一份。
皇上能够安心坐镇辽东,那必须得朝局稳定才行,他这个首辅的作用在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外界关于儿子的议论热情也逐渐冷却下来。本来也是,在成人的世界里,到了一定年纪会发现,除了家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基本可有可无。
谁还有心情一直议论别人?
但仍有让他不怎么开心的事儿。
儿子答应可以续娶的消息倒是在京城传开了,只是没人来说媒。
感觉儿子失去一条右臂,还是受到很大影响,关键还是作画的手。
而儿子左手作画又不见任何起色。被人嫌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幸好儿子身边还有两位女子相陪。
夫人的心态也逐渐变了,慢慢试着接受郭三与陈珂玥两位姑娘,时不时地会去嘉年华画居看看。
……
杨巍从张大学士府回来,在反复思量皇上这道旨意的深意。
七十多岁高龄,朝中什么样的事儿他没经历过?但皇帝如此重用少数民族官员,无论皇上出于什么目的,都堪称是史无前例的。
作为四朝元老,杨巍隐隐感觉皇上这个举措将改变历史格局。
此时大明羁縻控制的,可不止努尔哈赤这一个部落首领。
倘若对努尔哈赤如此厚待,那对其他部落是不是也该如此?
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如此一来,历史的格局是不是将有可能被改变?
原来朝中只有汉族官员,以这样的态势发展,以后朝中是不是少数民族的官员将逐渐增多?
原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可没有如此的胸怀与魄力啊!
民族融合前进了一大步吧?
……
吴兑可以说比申时行、杨巍都先感受到皇上的神预测,当初泉州兵变就是他最先从朱翊镠口中得知。
吴兑可谓记忆犹新。
如今皇上预测努尔哈赤会危及大明江山的统治,他没有任何怀疑。
而且他也清楚努尔哈赤的才能,不仅个人战斗力彪悍,军事领导能力尤为突出,这样的人倘若有野心,当然得提防,留在张居正身边最好不过。
张居正是用人的高手。
皇上不在京城,将努尔哈赤交给张居正让人放心。
……
张居正没想到朱翊镠的速度竟是如此之快,马上就要将女真各部全都纳入大明吗?还要新建三大行省?
无疑让他的思路更加开阔。
对待少数民族竟然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去解决矛盾冲突。
前人都不敢想,更没人敢这样做。
原来都想着关,视少数民族为賊,拒之于门外;如今是放,让他们投入到大明的怀抱当中,当作孩子一样看待。
这是解决边患问题的新思路。
可谓大胆之举。
……
第1648章 怂
七天之后,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城出发了。
依朱翊镠之命,建州这边暂时交给舒尔哈齐。
出发前努尔哈赤本想交代一番,但想了想,也不知道该交代什么,感觉前途一片灰暗。
即便按照他的理想交代一番,估计也难以达成。
眼下的局势已经十分明了,师父要将这片土地全部纳入大明版图,而后进行融合、改造。
如此一来,这片土地上不会再只有女真族人了。
而本族人也将不会只住在这里,其中一部分族人,极有可能会向辽东、山东、京城迁移。
以眼下的态势,似乎是大势所趋。
让他还能交代什么?
师父都已经明确告诉他,女真族人自有师父管理,不必他操心了。
出发时族人都来为他送行。
努尔哈赤不免有两分伤感。
舒尔哈齐依然认为这是好事,故不忘叮嘱道:“大哥,去了京城做官,记得为族人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嗯,知道。”这话倒是说到努尔哈赤心坎儿里去了,他点了点头。
“大哥有什么想法,可以坦诚布公地与你师父交流。”
舒尔哈齐又叮嘱了一句,因为他总觉得大哥有话喜欢憋在心里。
在他看来,即便与皇上的想法相冲突,也可以地大胆地表达出来。
然后再商量解决嘛。
而事实上,即便大哥憋着不说,他认为皇上也都知道。
那何不坦诚地说出来?
“师父在辽东呢。”努尔哈赤回道。
“那只是暂时的,皇上不可能永远待在辽东。”舒尔哈齐说道,“大哥是皇上的徒弟,皇上又任命你如此高官,该有许多机会为族人发声。”
努尔哈赤又点头道是。他心里确实有许多想法,只是一想到自己被调到京师,他又难免升起几分惆怅。
想法再多,又有何用?
舒尔哈齐凑近一些,小声提醒:“大哥这时候是不是应该高兴一点呢?这样族人面对将来更有信心。”
“是的。”努尔哈赤这次是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我还是希望大哥有想法,尽量与你师父商量沟通,只要有利于族人,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嘛,只莫提建立属于本族人的新兴政权便是了。”
“三弟言之有理。”努尔哈赤忽然觉得应该过一趟辽阳,尽管师父说不必。
舒尔哈齐又提醒道:“大哥上路前与族人说几句暖心话吧。”
“好!”努尔哈赤转身,扫视一圈儿来为他送行的人,将郁闷的情绪收敛,抬手说道,“你们都回去吧,不必再送,我这是进京做官,为我们族人谋福利,大家都该感到高兴才是。”
“主子,要不我们几个也随你一道进京吧?”费英东忽然说道。
“你们进京作甚?”
“让主子师父也赏我们一官半职,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留在主子身边了。”
“大哥,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呢。”未等努尔哈赤搭话,舒尔哈齐接过话头,“有他们几个在大哥身边也好有个照应。”
“对呀,主子,反正这边已经不需要我们了。”费英东又说道。
“那你们两个随我去辽阳见师父。”努尔哈赤想了想,对费英东与额亦都说。
之所以动了心带走他们两个,主要是怕他不在,这两个人不一定听舒尔哈齐的话,将他们带在身边未尝不可。
额亦都与费英东两个喜不自禁。
舒尔哈齐更是乐见其成。
这样,努尔哈赤告别族人,带着额亦都与费英东上路了。
途径本溪城时,又遇到了哱承恩。
努尔哈赤依旧不想搭理,但依旧抵不住哱承恩死乞白赖式的“热情”。
“听说你要去京城做大官了?”
“不关你的事。”
“记得欠我的钱还没给,这下去京城做大官了,很快就有钱吧?”
“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给。”努尔哈赤还是老调重弹,反正也不着急。
“你师父不是答应助你统一女真各部吗?突然改变主意将你调任京师,你就这样忍气吞声乖乖地去了?”
“你想说什么?”努尔哈赤当然听出来哱承恩言语中的挑拨离间。
“原来你也有怂的时候哈,之前被你师父抓走,屁都不敢放一个;这会儿你师父又将你调到京师任职,你又屁颠屁颠地去了,看来我高估了你。”
“还有其它事吗?没有就告辞了。”努尔哈赤不急不躁。
“怂啊!”哱承恩忽然哈哈大笑。
在额亦都与费英东听来,可是异常的刺耳。
然而努尔哈赤并不为意,只是笑了笑,然后不紧不慢反将哱承恩一军:“师父将你父亲调走,结果你父亲死了,你又能如何?”
“你……”哱承恩气得脸色铁青,“我早知道这其中有蹊跷。”
“哼,你不是不怂吗?有本事找师父理论去呀,哈哈……”这下轮到努尔哈赤放声大笑了。他带着额亦都与费英东,策马扬长而去。
费英东感觉好不容易逮着了这个机会,好奇地问道:“主子,哱拜之死到底是否与你有关呢?”
努尔哈赤摇头。
“那哱承恩为什么将这笔账算在主子头上非要找你报仇。”
“怂。”努尔哈赤吐了一个字。
“为什么说他怂?”费英东追问道。
“他不敢找师父理论,只来找我,还不是怂吗?”努尔哈赤夷然不屑地道。
“主子这话何意?莫非哱拜之死……”
“到了辽阳,万一师父不答应赏你门们官做,你们怎么办?”
“那我们也随主子进京。”费英东讳莫如深地说道,“哱拜就这样死了,都找不出到底什么原因呢。”
“我可得警告你们!”努尔哈赤忽然警惕地道,“尽管我与师父理念不合,但你们可不要对师父不敬,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永远是师父。”
“明白。”
“还有,不要拿我与哱拜相比,他只是一介莽夫,倘若你们认为师父对我与对哱拜会一样,那你们太小看师父了。”
“主子,是我多想了。”费英东道。
“到辽阳,在师父面前,你们还是少说话为妙。”努尔哈赤又告诫道。
额亦都与费英东都点了点头。
“哱承恩就是一个跳梁小丑式的人物,他的话不必放在心上。”
“驾——”又叮嘱了一句,努尔哈赤策马疾驰而去。
……
第1649章 留下两员猛将
朱翊镠与徐文颖刚刚用完早膳,还是一大清早,便听见朱八戒喊道:
“师祖,师祖,师父又来了。”
朱翊镠微微一滞,因为先头让努尔哈赤不必来辽阳,直接进京即可。
“你师父来作甚?”
“师父带了两个人来。”朱八戒回道。
“在哪儿?”
“此刻正在总兵府外。”
“传。”
朱八戒很快将努尔哈赤引进来。
“徒儿拜见师父!”
见是额亦都与费英东两个,朱翊镠打量一番后,直截了当地问道:
“找师父有事吗?”
“师父,这是徒儿的属下额亦都与费英东,恳请师父赐他们一官半职,跟随徒儿进京。”努尔哈赤也不墨迹。
“他们两个有何能耐啊?”这两个猛将朱翊镠自然认识,但故意问道。
“武艺高超,骁勇善战,其能耐不在徒儿之下。”努尔哈赤朗声回道。
“这便你来辽阳的原因?”
“是的,徒儿须得请示师父。”
“师父还没有见识他们两个到底有多厉害,要不这样,你看行不行?”朱翊镠忽然灵机一动,说道,“让他们先两个跟随师父一阵子,师父好考察考察,随后回京再为他们安排合适的职位,反正师父很快也要回京的嘛。”
“这……”努尔哈赤犹豫不决。
“只要他们真有能耐,师父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朱翊镠趁热打铁地道,“师父相信他们两个有能耐,可能耐到底有多大,师父也没有亲眼所见。”
“那好吧。”努尔哈赤勉为其难地点头答应,继而嘱咐额亦都与费英东,“你们暂时跟着师父,须得听师父的话。”
“明白。”两人都点了点头。
“好好表现。”努尔哈赤又嘱咐一句。
“还有其他事吗?”朱翊镠问。
“师父,没有了,就这一件事。”努尔哈赤摇头回道。
“那你即刻进京,师父已经将任命你的旨意送到京城。”
“徒儿先行告退。”
“师父就不亲自送你了。小朱,你代师祖去送送你师父吧。”
朱翊镠又吩咐朱八戒送。反正那家伙也高兴,忙屁颠屁颠去了。
“你们两个可懂得汉语?”朱翊镠问额亦都与费英东。
“都是略懂。”额亦都回答。
“那这段时间你们先学习汉语,朕安排老师教你们。”
两个人默不作声。
朱翊镠微微一笑:“知道你们两个心里都只认努尔哈赤为主子,可他是朕的徒弟,又嘱咐过你们要听话,所以汉人的基本礼仪你们要懂得。”
两个人依然不作声。
朱翊镠浑不在意似的,脸上仍然挂着两分淡淡的消笑容。
“瞧你们两个人的样子,哪里像是希望朕赏赐给你们官做呀?分明就是怕你们主子一个人进京不放心,所以执意要跟来,对不对?或许还有一个原因,你们与舒尔哈齐关系并不好。”
额亦都与费英东都有惊讶,望着看似漫不经心的朱翊镠,感觉自己的心事全被看穿了似的。
“你们都已经入籍大明,那就是我大明子民了,此刻该称呼朕为`陛下`。别说你们想什么,你们主子是朕的徒弟,他想什么都瞒不过朕。”
“他不甘心入籍大明,他想建立属于你们自己族人的政权,故而不乐意去京城做官儿,相反,还觉得是朕毁灭了他的理想,是不是?”
“到底是他的理想重要呢,还是你们族人的福祉重要?朕也不想与你们两个多说了,先静下心来读书吧,朕需要用你们的时候,自然会找你们。”
朱翊镠吩咐陈炬领着额亦都与费英东下去,从四书五经开始学习。
陈炬前脚刚走。
王象乾后脚便来了,简单行礼后禀道:“陛下,本来昨晚要来的,但怕打扰陛下与淑妃娘娘清修。”
“何事?”
“日本使者回去了。”
“条件谈妥了?”
“没有。”王象乾一副丧气的样,摇头说道,“非但没有与他们谈妥,他们还生气了,所以不辞而别。”
“为何生气?”
“说臣故意刁难他们。”
“他们不肯签订条约还是不肯赔款?”
“都不肯。”
“那你有没有口软?”
“没有,就是因为臣表现很强势,所以他们才生气跑了。”
“跑就跑了呗。”朱翊镠很随意,“将日本海盗关着,每天饭量减半,咱大明的米水可养人呢,别把他们养得白白胖胖的,让他们享受来着。”
“臣遵旨。”随即,王象乾又轻轻地问道,“陛下,这样该不会引起日本朝廷不满,进而影响两国邦交吧?”
“咱与小日本有交情吗?”朱翊镠反问道,进而又喃喃地道,“朕就是要激怒他们,将军队开过来要人更好。”
之前与陈炬详细谈过这个问题。目的就是咱激怒日本,看看他们这个时候有多大能耐,早就准备一战。
“这件事不必理会,跑就跑了,生气又能如何?”朱翊镠接着道,“王巡抚集中精力改革,同时兼顾好女真族那边。”
“臣遵旨。”
“努尔哈赤刚刚离开,准备进京履任新职去,但朕将他带来的两名部属,即额亦都与费英东暂时留下。”
“陛下,为何?”
“将女真族全部纳入大明,朕感觉问题不大,敢反抗的部落估计不多,但蒙古族就不一定了。”
“陛下是想让额亦都与费英东届时去攻打负隅顽抗的蒙古族部落吗?”王象乾心领神会地问道。
“嗯,朕是有这个想法。”朱翊镠喃喃地道,“即便朕坐镇辽东,肯定也不会顺利到所有部落都望风来降吧?”
王象乾点头表示同意,但仍然担忧地道:“就怕到时候额亦都与费英东不会卖力,他们只忠于努尔哈赤吧?”
“他们忠于努尔哈赤,朕就有信心让他们也忠于咱,毕竟努尔哈赤是朕的好徒弟啊。”朱翊镠信心满满地道。
“陛下,努尔哈赤进京任职,会不会引发朝局动荡?”王象乾忧心忡忡。
“各种各样的议论肯定会有,但大的动荡该不至于。”朱翊镠推测道,“努尔哈赤的才能,大家有目共睹,况且张先生该知道朕这样安排的深意。”
王象乾也就不多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