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圣之颜面重于天
观圣悟琴?
灵水河两岸的文人墨客,皆是有些愕然起来。,
除了葬山书院的学子,以及亳城本地的文人外,几乎没有多少外来文人相信。
特别是琴者。
但是此时,封圣却亲自站出来。
难道封圣就不怕,在天下人面前丢人了?
这时十三书院的教谕、教习,皆是蹙起了眉头,甚至还有教谕摇摇头道:“封圣有些草率了。”
圣人之颜面,重于天。
但封圣自已却不珍惜,又怪得了何人呢?
“封圣还不到弱冠之年,便取得天下人无法取得的荣誉,有些傲气亦算是正常之事。”有教谕淡然道,沉吟一下又言,“成圣之路上,早早经历一些波折,亦算不得是一件坏事。”
其他教谕闻言,不禁摇头苦笑。
“吾观封圣,亦不是鲁莽之人,或许真可”
有教谕迟疑一下道。
可惜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认同。
此次前来亳城的大部分教谕、教习,为十三书院的琴之教谕、教习,皆为六品以上琴师。
他们习琴十余年,数十年,又岂会不知?
不过此时,不论是十三书院的琴者,还是十三书院的教谕、教习,纷纷开始报名了。
有江山在前,如何不让他们眼热?
而江山,亦因悟得圣曲招魂,以及被封圣评为“有奇才也”,在亳城声名鹊起。
这时他身边,围着一堆文人琴者。
“江兄奇才也,今日悟得圣曲招魂,便由在下请客如何?”一名衣着华贵的青年颇为热情道,“还望江兄莫要拒绝了。”
“江兄,此是陈兄,陈善陈余庆,为汝南郡陈氏,其祖父不仅是大儒,亦为二十七书山博士。,”
有人介绍道。
众人闻言,皆是有些诧异看着华贵青年。
“原来是公子善,山有礼了。”
落魄中年连忙行礼,况且眼前穿着华贵的青年,亦是文士境的学子。
现在不过是二十左右的样子,未来必定比他有前途。
“江兄客气了。”
华贵青年微笑道,便看了一眼云天的方向。
虽然他并不是三上书院的学子,但却是十大书院的学子,且比云天早一年入学。
今年刚好是弱冠之年,乃是书院的风云人物。
在十一书院中,乃是晋封大儒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
“咦,太浩书院的陈余庆亦来了?”
有学子看到华贵青年,微微有些惊讶起来。
“那个喜琴,却无半点天赋的陈余庆?”有学子闻言,亦有些惊讶起来了。
毕竟陈余庆的名声,在十三书院中不算小。
但是,他出名却不是因他的才华,而是因他至今还只是琴童
“师兄,今晚可是来君子桥?”
有学子沉吟一下问。
“来。”
云天看着圣府的方向,淡淡说了一声。
此时,他让学子代他报名,便在众多学子的簇拥下,回到亳城了。
天色渐渐黑下来。
戊时中,便有不少琴者,背着七弦琴来到君子桥上。
不久后,凤鸣琴社的琴者便清理君子桥,并抬来案几、书籍等,皆是摆于君子桥之央。
“诸位,还请下君子桥,君子桥乃封圣之处。”
有凤鸣琴社的琴者道。
前来的琴者闻言,并没有作过多询问,便纷纷走下君子桥,站在灵水河的两侧。
随着时间的过去。
在快到戊时末时,灵水河两岸已经站了不少围观者。
除了琴者外,亦有不少学子。
这时,外来的琴者皆是好奇不已,打算亲自体验了一下,传说中的“观圣悟琴”。
在戊时末。
一道白衣身影从虚圣府踏空而来,平缓地落在君子桥上。
“拜见封圣。”
“拜见封圣。”
灵水河两岸,人头攒动,不下千人之数。
这时众人见到封青岩走来,便纷纷恭敬行礼,皆是好奇看着。
“诸位无需多礼。”
封青岩回礼。
“婢为封圣掌灯。”
“婢为君子研墨。”
有两名貌美婢女持油灯上前,在封青岩的身侧跪坐下来。
封青岩点点头,看到牧雨只是站在君子桥一端的桥下,便道:“女郎且到桥上来。”
“谢过封圣。”
牧雨闻言,心中不由一暖,便行礼道。
她背着七弦琴走上君子桥,到封青岩一丈外停下来。除了两名婢女外,牧雨为唯一在君子桥上的人。
凤鸣琴社的琴者见到,皆是有些惊喜,师兄可是在为女郎扬名啊。不过,作为凤鸣琴社的二号人物方忘,此时内心颇有些酸楚,看向封青岩的目光,显得有些幽怨
这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牧雨身上。
牧雨白衣飘飘,青丝在秋风中乱舞飞扬,纤细的身子背着偌大的七弦琴,身上散发出绰约之姿采,端是天上谪仙人般。
这让灵水河两岸的文人墨客,皆是眼前一亮。
“此女郎是何人?竟得封圣之邀上君子桥?”有不知道的学子,看着牧雨有些诧异道。
“此女郎为凤鸣琴社副社长牧雨,传言为封圣之好友。”
有学子回答。
但是,皆是被牧雨惊艳到了。
即使是云天,亦不禁多看两眼,毕竟他身边的女子,没有一人能与牧女郎相比。
陈善更是双眼发光,心中倾慕。
封青岩在案几前跪坐下来,从一侧的书籍中,拿起了一卷儒经阅读起来。
这时,不少学子面面相觑起来,这便是观圣悟琴?
时间一点点过去。
凤鸣琴社的琴者,皆是屏气凝神,专心致志观着封青岩。
而其他琴者及学子,看了看封青岩外,但窃窃私语起来,皆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此时便连十三书院的教谕、教习,亦不禁摇头失望。
“江兄,可是观到什么?”
陈善看了看封青岩后,眉头便蹙起来问着江山。
而江山,则心无旁骛,目不斜视盯着封青岩,似乎根本就没有听到陈善的说话声。
“咦?”
陈善转头,便有些诧异起来。
而云天等天才学子,亦认真观着封圣,可是并没有观到什么,心中倒是没有失望,只是有些诧异起来。
封圣此是何意?
眨眼间,一个时辰过去了。
不少学子及琴者,皆是失望摇头离去。
不久后,便连十三书院的一些教谕、教习,亦摇头离开。在此处“观圣悟琴”,还不如去悟道之树下悟道呢。
起码有人悟得了圣曲招魂。
11
第284章 何人窥得?
灵水河两岸。
虽然不少学子或琴者离开了,但依然站着不少人。
“师兄,可是看出什么?”
有上仁书院的学子,蹙着眉头道。
此时云天蹙着眉头,目光一直落在封青岩身上,隐隐发现封圣身上,似乎弥漫着一股特殊的气息。
“有些古怪。”
云天沉吟一下道。
“古怪?”
询问的学子有些诧异,道:“有何古怪?”
不少上仁书院的学子皆看向云天,可惜云天没有再说话,只是一直盯着封圣。
“习之,可是看出什么?”
片刻后,云天扭送看了一眼温学,目光又落在封圣身上。
温学蹙着眉头摇摇头。
这时有上仁书院的教谕走来,看了看云天和温学等杰出学子后,便问:“汝等可是看出什么?”
“回先生,暂时未看出什么。”
有学子回答。
“青空、习之呢?”
教谕看着云天和温学两人。
此二人为上仁书院最为杰出的学子,对于琴道亦有不小的造诣,现在皆为六品琴师。
云天和温学看着众人的目光,皆落在他们身上,便苦笑摇了一下摇头。
而在此时,数名琴者簇拥着一名俊美的白衣少年走来。
“上礼书院的钟灵。”
有学子道。
不少学子闻言,皆朝白衣少年的方向看去。
钟灵,钟毓秀,为上礼书院最为杰出的琴者,还不到十七岁,便为五品琴师。
可谓天赋惊人。
在开春大考时,以巅峰六品琴师之境,力压诸多琴者。
为开春大考第一琴者。
且在不久后,便晋升为五品琴师。
大礼主曾经有言,钟灵有可能在而立之年前,晋封为琴君。
倘若钟灵在而立之年前晋升为琴君,便为周天下最为年轻的琴君……
这时,上礼书院的琴者,皆簇拥着钟灵。
在君子桥的一端,不少学子见到气质出尘,如同天神下凡般的白衣少年钟灵,皆是自动让出位置。
不少学子见到钟灵,皆会生出自惭形秽的感慨。
钟灵见到,只是点点头。
“云兄、温兄亦在?”
这时钟灵看到一侧的云天、温学等人,不由微微一笑道。但是,脸上皆是傲气,甚至对云天、温学,亦有些不屑。
在琴道上,他足以傲视同辈。
其实,不管是三上书院,还是十大书院,皆竞争十分剧烈。
特别是三上书院,为是竞争第一书院,甚至连书院的教谕亦参与进去。
所以三上书院的学子,每次相遇都会发现意气之争。
云天和温学只是点点头,目光又落在封圣身上。
这时,云天感觉封圣身上的气息,似乎又浓郁了几分,便更加认真观察了。
虽然封圣静静跪坐读书,却不是一动不动。
但是,封圣整个人给他的感觉,却有种静止般的感觉。
这时云天突然豁然开朗,似乎自已发现了什么,便全神贯注看着封青岩。
他发现,似乎封圣身上“静”的气息,好像又浓郁了几分。
静?
云天诧异思索着。
接着,他猛然一怔,眼中露出些震惊之色。
静,乃是琴者至高的一种境界,亦是琴之九德之一。只要琴者得其一德,即可踏入琴君之境……
这时云天终于明白过来。
原来观圣悟琴,所观之物便是“静”。
“云兄可是看出什么?”钟灵带着些微笑道,“吾听闻汝等皆是不信观圣悟琴,云兄和温兄可亦是如此认为?”
这时云天一笑,道:“琴,推崇正音雅乐,以‘清幽平淡’为上,不以繁声热闹为趣。即使是筝瑟、箫笛,皆音色柔和,恬淡而音韵绵长。”
而上仁书院的学子,则是愣了一下。
似乎不太明白师兄要说什么。
钟灵闻言,有些诧异看了一眼云天。
“只有静,才会有空灵渺远之感,才能与万物合一。”云天又道。
钟灵点了点头,便没有再看云天,目光落在封圣身上。
“什么意思?”
上仁书院的学子疑惑问。
这时,温学似乎亦明白过来,便道:“汝等可曾记得,封圣之言?”
“习之所言是哪一句?”
有学子问。
封圣曾经可说过不少话。
“封圣曾言,身手皆静,目无他物,与太和相通,与妙道相融,专精注神,身忘物外,可泣鬼神,可惊风雨。”
此时温学有些感叹道,内心佩服无比,不愧是封圣。
他亦明白了,何是观圣悟琴。
“温师兄,什么意思?”
有学子还是不明白。
不过,不少琴者倒是明白了。
而上仁书院的教谕,听到云天和温学的一番话,愣了一下便忍不住惊叹起来。
不愧是上仁书院最为杰出的学子。
虽然他身为琴之教谕,乃是琴相级别的存在,但一时之间竟然没有想明白。
待到两名学子点出了,方明白过来。
前途无量啊。
“封圣身上有‘静’德。”
温学沉吟一下道。
“‘静’德?”
众学子闻言愣了一下。
“静德为琴之九德之一,温师兄是说封圣,已经为琴君了?”有学子带着些震惊道,“不是吧?封圣现在似乎还不到弱冠之年……”
呃——
温学怔了一下,有些哭笑不得,便解释道:“封圣是不是琴君,学不知。但学,却在封圣身上,感受到‘静’德的存在,汝等可仔细观察,仔细感受。虽然说,封圣说不上是一动不动,但却人如同静止般的感觉,此便为‘静’。”
“且,封圣身上流露出,浓郁的‘清幽平淡’之息。”
“所谓观圣悟琴,其实所观,便是封圣身上之‘静德’,之‘清幽平淡’之息。”
“只要诸位,从封圣身上窥得‘清幽平淡’的门径,便有望破境……”
当温学说完,众人便明白过来。
此时,钟灵忍不住看了一眼温学,似乎心中有些诧异。
“师兄,可是如何?”
上礼书院的琴者,听到温学的话后,便询问钟灵。
钟灵点点头,道:“倘若汝等,从封圣身上窥得‘清幽平淡’之息,便有可能破境。”
上礼书院的琴者闻言,就认真观察,仔细感受起来。
片刻后,便有学子问:“汝等可是封圣身上,窥得了‘清幽平淡’之息?”
众琴者皆是摇头。
这时温学的话亦慢慢传开,让不少学子和琴者明白过来。
原来所谓观圣悟琴,便是观封圣身上之静德。
……
第285章 借势而用
夜色下。,
君子桥上,秋风瑟瑟。
此时封青岩全神贯阅读儒经,身上弥漫出来的“清幽平淡”之息,比之前又浓郁几分了。
灵水河两岸的不少琴者,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心中惊叹不已。
亦有不少琴者,如同凤鸣琴社的琴者般,把七弦琴摆放在膝上盘坐下来。
“琴之九德,为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封圣身上则是静德”有十三书院的教谕,此时完全被封圣所折服了,忍不住惊叹道:“人若有德,高山仰止,是为鼎君子琴若有德,景行行止,是为琴君子”
“封圣有四德。”
有教谕突然接话道。
其他教谕愣了一下,才猛然反应过来,差点忘记封圣为三鼎君子了。
“诸位,可是窥得了清幽平淡之息?”
有教谕无奈询问。
虽然他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却是无法窥视,更无法窥得,让身为琴之教谕的他,心中十分羞愧。
其他教谕皆是苦笑摇摇头。
今晚怕是要被一些学子比过了
在葬山书院大门前,亦有书院的教谕、教习在围观,其中一名教谕惊叹道:“封圣身上清幽平淡之息,较于开春大考时,更加浓郁了。”
“在开春大考时,封圣身上的清幽平淡之息,他人难以感受到。但是现在,却是一眼便能够看出来了”
有书院的教习惊叹道。
“今晚看来会有不少琴者能破境。”
书院教谕道。
“不知有多少呢?”
书院教习好奇道,毕竟现在灵水河两岸,聚集了不少天才琴者。而封圣身上的“清幽平淡”之息,又如此浓郁,几乎肉眼便能够“看”得到,必定有会人破境。,
“至少有三人。”
“岂止。”
“怕是不下五人。”
“三日内,必定有十人”
书院的教谕、教习,纷纷猜测起来。
“诸位有没有发现,封圣平时散发出来的清幽平淡之息,似乎远远不及今晚啊。”
这时有教习诧异道,就如前天封圣坐于琴院时。
其他教谕、教习皆是诧异起来。
“的确,为何呢?”
有教谕诧异道。
“势。”
此时老教谕从书院走出来,看了看桥上的封青岩后,便对众教谕、教习道。
“势?”
教谕、教习看向老教谕,皆是不太明白。
“葬山书院的琴者,不过是寥寥几人,成不了势。”老教谕沉吟一下道,“但眼前,不止是三上书院、十大书院的琴者,还有来自天南地北琴者,可凝出一两分势。而君子为天下之虚圣,为天下所共尊,自然可借其势来”
众教谕、教习闻言,皆是愣了愣。
“章老之言,岂不是说,倘若天下琴者皆观之,君子岂不是直接成静之德?”
有教习愣了一下,便满脸震惊道。
“这怎么可能?”
有教谕立即否定。
“未必。”
老教谕道,思索一下又言,“倘若天下琴者皆观之,或许君子顷刻间,便可成静之德。”
“这”
有教谕震惊不已,摇摇头道:“倘若如此,世人晋封为琴君,未免太过容易了。”
“可聚天下之琴者,比晋封为琴王更难无数倍,且谁能借其势而用?”
老教谕道。
“聚天下之琴者?这绝无可能!”
有教习道。
“即使是琴圣,亦无法聚天下之琴者”老教谕感叹道,“所以,即使君子能够借其势而用,亦无法聚天下一半之琴者。或许不用一半,只需要天下三分之一琴者,即可”
或许琴圣能聚天下三分之一琴者,但是目前的封圣绝对做不到。
而封青岩身上“清幽平淡”之息,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婢女捧着的油灯。
不用人提醒,便有不少琴者已经发现。
虽然君子桥上秋风不算大,但是风力,足够吹灭一盏油灯了。
但是,君子桥上的油灯,却一直没有熄灭过。
而凤鸣琴社的琴者,目光一直落在油灯上。
可惜此次,凤鸣琴社的琴者,似乎无法再通过灯油,来窥得“清幽平淡”之息了。
这让凤鸣琴社的琴者,皆有些失望。
为何呢?
不少琴者在心中询问。
牧雨、方忘,亦在心中询问,可惜此时没有答案。
这时似乎连书院的教谕、教习,亦隐隐发现了,皆是有些诧异起来,便道:“奇怪了,为何此次琴者,无法通过油灯来窥得清幽平淡之息了?”
老教谕蹙着眉头摇摇头,亦是想不明白,诧异道:“奇怪了。”
“君子身上的清幽平淡之息更加浓郁了,按理来说,应该更加容易才对”
有教习想不明道。
此时灵水河两的学子或琴者,或是观着封青岩手中的儒经,或是观着封青岩本身,或是观着婢女所掌之油灯
“为何呢?”
作为上仁书院最为杰出的学子,云天此时亦是满脸的疑惑,他能够清晰感受到“清幽平淡”之息,却无法窥得一二。
不少琴者忍不住抓脸,似乎有些手足无措。
而作为十一书院,最为天才的琴者钟灵,则蹙着眉头看着封青岩,心中越来越疑惑。
为何呢?
他隐隐感觉到,封圣身上散发出来的“清幽平淡”之息,似乎被一股什么力量锁住了。
这似乎是众人,无法窥得的原因。
片刻后,钟灵愣了愣,似乎确定了自已的猜想,便露出些震惊的神色,脱口道:“难道是封圣封锁了清幽平淡之息?”
但是,封圣为何锁住“清幽平淡”之息?
钟灵有些想不明白。
倘若,让他窥得锁住的“清幽平淡”之息,并融入体内,足够他踏入四品琴相境。而且,封圣身上散发出的“清幽平淡”之息,一直没有散发于天下间,而是越聚越多。
因而众人才会感觉到“清幽平淡”之息,越来越浓郁了。
这时钟灵隐隐发现,锁住的“清幽平淡”之息,似乎一点点朝坐于桥上的女郎靠近。
这?
钟灵愣了一下,瞬间便明白过来。
原来是封圣封锁“清幽平淡”之息,皆要送予牧女郎,怪不得封圣会邀女郎上桥。
钟灵想明白后,心中隐隐有些不甘,不甘又化为怒气。
倘若让他窥得“清幽平淡”之息,他便是天下最年轻的琴相,十六岁的琴相!
此绝对会轰动天下,为世人所追捧。
无数年轻琴者视他为楷模。
而他则名满天下,有可能为圣道所眷恋。
那么更有机会,于而立之年前成为琴君,成为天下最年轻的琴君。
而灵水河两岸的琴者,何人能与他相比?
封圣为何如此不公?
这本该是他的。
11
第286章 把圣人拉下天
夜色越来越深。
封青岩身上弥漫出来的“清幽平淡”之息,亦越来越浓郁了。
此时灵水河两岸的琴者,皆能清晰感受到,却是难以窥视得到,让他们心中疑惑无比。
随着时间的过去。
云天、温学等出色的琴者,亦隐隐约约感受到,但封圣为何要封锁“清幽平淡”之息?
他们皆是面面相觑起来。
而十三书院的教谕、教习,皆是不满蹙着眉头,眼中露出些不悦的神色。
“封圣此是何意?”
有三上书院的教谕,已经忍不住说出来了,道:“既然封圣邀了所有人,便应该各凭本事和机缘取得,为何要偏向凤鸣琴社?”
“封圣如此做,的确有些不妥。”
有教谕摇摇头道,亦不认同封圣的做法,且做得太过明显,便怪不得别人的不满和众人的怨气了。
“哼!”
有十三书院的教谕,此时沉着脸冷哼。
这时葬山书院的教谕亦发现了,不禁大惊失色起来,有些不敢相信。但眼前的情况,“清幽平淡”之息的确是被封锁了,且缓缓移向牧女郎
“君子这是要干什么?”
书院的教谕满脸愕然,根本就想不明君子为何要如此做。
“章老,君子如此做,怕是有损声誉啊。”
有教谕满脸担心道。
老教谕蹙着眉头,眼中有着浓浓的担忧,思索君子为何要当着天下人的面,做出如此不公之事?
“君子此行不公,怕是”
有书院教习叹息道。
这时,灵水河两岸渐渐出现窃窃私语,对着君子桥指指点点,似乎皆流露出些不满的神色。
凤鸣琴社的琴者,似乎亦发现情况不对。
“方师兄,可是发生何事了?”
有凤鸣琴社的琴者疑惑问,已经觉察到众人对封圣的不满。
“大事。”
方忘沉吟一下道。
“大、大事?”
凤鸣琴社的琴者一惊,连忙询问是何事。
方忘却没有说。
虽然他心中亦有些不满,认为师兄如此做十分不公,但此时他更加担心师兄的声誉遭损。
声誉遭损,有可能会影响到传说中的文运
倘若文运不再眷恋,虚圣亦难以成圣。
得不偿失啊。
这如何收场啊?
而坐于君子桥一端的钟灵,此时心中越想便越气,隐隐有怒火生起。这本该属于他的“清幽平淡”之息,为何封圣如此不公,要把属于他的“清幽平淡”之息送于他人?
倘若自已窥得所有的“清幽平淡”之息,便能晋升为四品琴相。
这可是十六岁的四品琴相。
如何不让他眼热。
子雅琴二十余岁晋升为琴相,便被誉为琴之圣城第一天才
“哼!”
钟灵冷哼一声站起来,看了一眼旁边的云天、温学等学子,便道:“不知云兄、温兄,可是发现了不公?”
“钟兄所言是何意?”
云天只是瞥了一眼钟灵便没有理会,倒是温学笑了一下道。
“呵,难道温兄看不出来?”
钟灵冷笑道。
温学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是云天却微微摇了一下头,便没有多言。虽然云天对封青岩,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情,但是虚圣的颜面还是要顾及。
毕竟是儒教的虚圣。
此时钟灵见云天和温学二人,竟然对封圣的不公置若罔闻,心中便更怒了。他环顾一周,发现十三书院不少教谕,皆已经看出来,却没有一人站出来说,心中便怒火冲天。
这是为何?
难道是畏惧封圣之权威?
此时他冷笑一声,便高声道:“封圣不公!”
此言一出,如同湖中投入巨石,瞬间便掀起大浪,灵水河两岸的学子和琴者,皆是愕然看向钟灵。
毕竟看出来的人,还是极少数。
这时,十三书院的教谕闻言,皆是脸色一变。
虽然他们明知封圣不公,但是涉及到虚圣的颜面,不少教谕皆选择了隐忍,没有当众说出来。
“何来狂徒,竟敢信口雌黄?”
立时有文人呵斥。
“可知污蔑诋毁虚圣,乃是死罪!”又有站文人站出来呵斥,冷眼看着钟灵。
“封圣何来不公?”
不少文人站出来,大声呵斥钟灵。
“哈哈。”
钟灵不禁大笑起来,不屑地瞥了一眼站出来的文人,冷冷道:“何来不公?汝等碌碌无为之辈,连封圣如何不公亦看不出来,有何资格与我说话?”
“休得无礼!”
“胆大妄为!”
文人纷纷呵斥,怒目瞪眼看着钟灵。
钟灵冷笑,满脸的不屑,胸中皆是傲气,道:“封圣如何不公,我便告与汝等!”
“钟灵,休得无礼,坐下!”
上礼书院的教谕脸色大变起来,赶紧制止。
倘若钟灵把封圣的不公,公布于众人,他的前途,亦有可能毁了。虚圣事关成圣之路,乃是圣道各派的希望,岂能有损?
但是钟灵,却没有听到般。
舍得一身剐,敢把圣人拉下天,且他乃是八十一书院,最为杰出的少年琴师,连书院的教谕亦不放在眼里。
“诸位可知,为何无人可窥得清幽平淡之息?”
钟灵冷冷道。
“为何?”
有琴者好奇问。
这时灵水河两岸的学子、琴者,皆是已经站起来,就连葬山书院的学子亦有所耳闻,纷纷朝灵水河赶来了。
“这自然是因封圣,封锁住了清幽平淡之息,且暗中送予了桥上的女郎。”
钟灵冷冷道。
“什么?”
“这、这怎么可能?”
“封圣岂会如此做,绝对不会”
灵水河两岸的学子或琴者,皆是震惊不已,根本就不敢相信。
这时所有的教谕、教习皆是脸色大变,就连凤鸣琴社的琴者,以及葬山书院的学子,皆是脸色难看至极。
“信口雌黄!”
老教谕此时一声怒喝。
即使他老脸不要了,亦要保住君子的颜面,朝钟灵走来冷声道:“汝可知污蔑虚圣,是何罪?汝窥不得清幽平淡之息,便恶意中伤?”
“哈哈。”
钟灵大笑,丝毫不惧,傲然道:“汝可知吾是何人?吾乃钟灵!吾之琴道,绝不输于他人。倘若封圣公正,吾岂会窥不得?即使所有人窥不得,吾亦能窥得”
第287章 四品琴相
君子桥上,似乎静止般。,
在浊黄的灯光下,封青岩静静阅读,身手皆静。
此时他根本就不知,君子桥外发生了什么事,身上弥漫出来的“清幽平淡”之息更浓郁了。
而除了封青岩外,有两人亦如此。
君子桥上的牧雨,以灵水河一侧的江山,他们二人亦没有听到,皆在注视着封青岩。
在他们二人的眼里,天下没有了秋风之声,亦没有了其他学子或琴者,自然听不到学子或琴者的声音。
又岂知发生了什么?
在他们二人的眼里,唯有一片死寂的黑暗。
而在黑暗之央,有两盏油灯浮现在半空中,封青岩则借着灯光在阅读。
虽然封圣不时翻开书页,但是却静得可怕。
天地静得可怕。
这时牧雨感觉到,似乎自已窥视到了什么,但总是差了些什么。而江山,则没有什么思绪,眼中,心中,皆是一个静得可怕的身影。
一个生人,为何会静得如此可怕?
江山的思绪,亦渐渐静了。
君子桥两岸人声鼎沸。
无数学子和琴者,无法相信封圣的作为,这太让他们失望了。
“怪不得封圣让女郎坐于桥上,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有琴者无比失望道。
“封圣为何要如此啊?”
亦有文人痛心道。
而十三书院的教谕,心中皆是惊骇起来。
钟灵把封圣不公之事公布于众,这如何收场?不管如何收场,封圣声誉必损,钟灵前途必毁
当然,亦有可能封圣不认。
只要封圣不认,且儒教补救,还是有可能挽救过来。
但是,钟灵必定要牺牲掉。,
“封圣可敢与我对质?”
钟灵没有理会老教谕,满脸傲气看着桥上的身影道。此时,不知为何,他内心竟然有些激动起来
而在这时,越来越多学子和琴者,已经隐约承认封圣的不公了。
“封圣不公!”
“封圣不公!”
灵水河两岸,不少琴者喊道。
这时葬山书院的学子赶到,听到不少人大喊“封圣不公”,皆是脸色大变起来。
“这、这是怎回事?”
“封兄为何”
“封兄为人,吾等十分清楚,又岂会不公?”
赫连山蹙着眉头道,看向君子桥上的身影,内心亦担忧起来,“其中必定有误会,甚至还有人暗中推波助澜,欲要毁封兄声誉。”
“不错。”
周昌点点头。
他们乃是封兄最要好的朋友,又岂会不知道封青岩为人?
“可是现在如何办?”
有学子焦急问。
“现在只有等封兄,从静中清醒过来了。”
周昌沉吟一下道。
这时,连书院的教谕亦没有办法,他们这些学子又有什么办法?且,院主亦没有出现,说明了什么?
此时真有教谕跑去书院后殿,请求院主出手。
“何来不公?”
后殿中,只传出安修淡淡的声音。
东楼晦看了看君子桥的方向,摇摇头:“如此多人,竟然没有人能够看出来。”
“老师,此为难他们了。”
安修一笑道。
悟道之树下,不知何时出现一个中年身影。
中年人大概四十出头的样子,身后背着一张七弦琴,在静静凝视着悟道之树。
“不是封圣不公,而是汝等无知。”
一个声音出现在灵水河两岸,声音虽然不大,如同平常说话般,但是却压下所有人的声音。
便连十三书院教谕的声音,亦被压下去了。
此时灵水河两岸,皆是有些诧异起来,难道是大儒?
“何人?”
钟灵蹙着眉头问。
“钟灵,上礼书院杰出学子,于开春大考力压众琴者,荣登天下少年琴榜。可惜,还是太过年轻,太过年少无知了。”
那个声音还在道,似乎有些失望。
“原本圣城对你,还是十分看好你,但是现在,却是让人失望啊。”
悟道之树下。
那个中年身影淡淡道,便朝君子桥走去。
眨眼间,中年人便出现在君子桥一侧,而他的出现,瞬间便吸引无数的目光。
“大雨琴君!”
这时,似乎有人认出中年人,不由惊呼出来。
“大雨琴君?”
众人闻言,皆是震惊不已,真是大雨琴君?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君子桥两岸人声鼎沸。
无数学子和琴者,无法相信封圣的作为,这太让他们失望了。
“怪不得封圣让女郎坐于桥上,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有琴者无比失望道。
“封圣为何要如此啊?”
亦有文人痛心道。
而十三书院的教谕,心中皆是惊骇起来。
钟灵把封圣不公之事公布于众,这如何收场?不管如何收场,封圣声誉必损,钟灵前途必毁
当然,亦有可能封圣不认。
只要封圣不认,且儒教补救,还是有可能挽救过来。
但是,钟灵必定要牺牲掉。
“封圣可敢与我对质?”
钟灵没有理会老教谕,满脸傲气看着桥上的身影道。此时,不知为何,他内心竟然有些激动起来
而在这时,越来越多学子和琴者,已经隐约承认封圣的不公了。
“封圣不公!”
“封圣不公!”
灵水河两岸,不少琴者喊道。
这时葬山书院的学子赶到,听到不少人大喊“封圣不公”,皆是脸色大变起来。
“这、这是怎回事?”
“封兄为何”
“封兄为人,吾等十分清楚,又岂会不公?”
赫连山蹙着眉头道,看向君子桥上的身影,内心亦担忧起来,“其中必定有误会,甚至还有人暗中推波助澜,欲要毁封兄声誉。”
“不错。”
周昌点点头。
他们乃是封兄最要好的朋友,又岂会不知道封青岩为人?
“可是现在如何办?”
有学子焦急问。
“现在只有等封兄,从静中清醒过来了。”
周昌沉吟一下道。
这时,连书院的教谕亦没有办法,他们这些学子又有什么办法?且,院主亦没有出现,说明了什么?
此时真有教谕跑去书院后殿,请求院主出手。
“何来不公?”
后殿中,只传出安修淡淡的声音。
东楼晦看了看君子桥的方向,摇摇头:“如此多人,竟然没有人能够看出来。”
“老师,此为难他们了。”
安修一笑道。
悟道之树下,不知何时出现一个中年身影。
中年人大概四十出头的样子,身后背着一张七弦琴,在静静凝视着悟道之树。11
第288章 死去无数万年
大雨琴君。
乃琴之圣城十大琴君之一。
十余年前的东海战役上,以一曲大雨斩杀十万水妖而名震天下,因而被世人尊称为大雨琴君。
还有传言,他曾一人一琴立于东海之上,便逼退了数十万水妖。
所谓琴之圣城十大琴君,并不是说琴之圣城只有十位琴君,而是指琴之圣城最为杰出的十位琴君。
在十大琴君中,以大雨琴君的琴声最为凌厉,充满杀伐气息。
所以,他弹奏出来的大雨最为恐怖,如滂沱大雨落满整个天地,恐怖的音刃斩杀一切,可使大海寸草不生。
无数水妖闻风丧胆。
即使是强大的妖侯,亦不愿遇上他。
而大雨琴君,一人一琴便可镇守一片海域,让水妖无法靠近海岸。在他晋封为琴君后,在东海上不知斩杀了多少水妖,逼退了多少水妖妖侯
他出现在葬山书院,并不是因悟道树之事。
而是因幽冥有异动,他奉命北上镇守黄泉鬼地,顺便路过葬山书院而已。
这时灵水河两岸的琴者,听到封圣身上弥漫出来的“清幽平淡”之息,不仅可让人踏入清幽之境,还可让人连破两境,乃至是三境,皆是震惊不已。
不少琴者眼里,出现了狂热的神色。
“这、这,不可能吧?”
有琴者震撼道。
“倘若真可破境两三品,吾岂不是由八品琴士,直接破境为五品琴师?”有琴者满眼灼热道,对“清幽平淡”之息无比渴望,想想便浑身激动起来。
这时众琴者再次盘坐下来,希望能够窥得“清幽平淡”之息。
中年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颇为疑惑看着桥上的封青岩。
他以“透”之德晋封琴君十余年,还是第一次知道琴之九德可助他人破境。
在此之前,他连听亦没有听说过。
倘若可以。
为何他不可以?
为何其他琴君不可以?
为何连琴王亦不可以?
琴之九德,自古以来唯有自已可用,何时可助他人破境了?但是,似乎封圣便可助他人破境,且封圣还不是琴君。
按理来说。
不是琴君,不可能悟得琴之九德。
但是,他却隐隐约约感受到,封圣身上的“静”,似乎比琴君的“静德”还要静。
君子桥上白衣的身影。
似乎静止般。
大雨琴君身为堂堂的琴君,从封圣身上却感受不到“静”之外的存在,好像封圣没有生命迹象般,似乎已经死去了无数万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雨琴君的眉头紧紧皱起来,难道是自已的错觉?或者,因对方是虚圣,自已才无法看得清,才会出现错觉?
亦只能如此解释了。
明明是活生生之人,怎么可能死去无法万年?
虚圣亦是圣,有圣道法则庇护,自然不会轻易被人看清。
不过封圣的确“静”得可怕。
“静”得令人惊骇。
即使是大雨琴君,心中亦有些震惊。
或许正因如此,才会弥漫出“清幽平淡”之息,才会能助他人破境。
大雨琴君回神过来,便没有多想。
因为封青岩是虚圣,虚圣之位会庇护什么,他人根本无法得知。所以,他想从封青岩身上看出些什么,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他干脆放弃了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钟灵身上,内心微微摇了摇头,多少都有些惋惜。但是此时,他的目光又忍不住落在君子桥上,落在白衣身影上,依然“静”得可怕。
真是因虚圣之位?
“请问大雨君,吾等为何从未听闻,琴君之九德可助他人破境?”十三书院的教谕疑惑道,“为何封圣之静德,却可散发出清幽平息之息助他人破境,而其他琴君,乃至是琴王,却不可?”
十三书院的不少教谕,都朝大雨琴君看来,心中皆是疑惑无比。
按理来说,封圣还没有晋升为琴君,便能够散发出“清幽平淡”之息,那么琴君、琴王应该更强才对。
为何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时不少琴者才反应过来,封圣身上能够弥漫出“清幽平淡”之息,乃是封圣早早便悟得了静德
那为何其他琴君、琴王,却不可能?
众琴者皆是愕然起来。
“对呀,为何其他琴君、琴王,却不可以?”有琴者疑惑无比道,“这不应该啊。”
上仁书院的云天和温学,相视一眼,眼中皆是不解。
此时不少琴者都看向大雨琴君。
大雨琴君并没有收回目光,只是微微摇了一下头,表示自已亦不清楚。
十三书院的教谕,不禁愕然起来。
众琴者面面相觑。
书院后殿中。
东楼晦和安修二人,亦诧异相视一眼。
“既然青岩乃因静德,而散发出清幽平淡之息,那么其他琴君、琴王,亦可做到才对啊。”
东楼晦疑惑道。
虽然他不是琴者,对琴者之事不太了解,但是此等可破境之事,亦有所耳闻才对。
但是他一直没有听说过。
安修蹙着眉头思索一阵便摇了摇头,心中亦有些诧异起来,便道:“弟子去看看。”
“一起。”
东楼晦站起来道。
这时二人皆走出后殿,隐在一起黑暗中观察。
虽然他们不是琴者,亦能够隐约感受到浓郁的“清幽平淡”之息,且看到“静”得可怕的封青岩。
这时东楼晦脸上,露出震惊之色,脱口道:“怎么可能?”
“老师?”
安修有些不解看着东楼晦。
“一定是看错了,一定是看错了。”东楼晦连连否认道,明明是活生生之人,岂会是死去无数万年之人?
一定是虚圣之位庇护的缘故。
“没什么,只是看错了。”
东楼晦摇摇头,很快平静下来。
安修有些诧异,便认真观察君子桥上的白衣身影,的确是“静”得可怕,如同死人般。
这时灵水河两岸,再次窃窃私语起来。
不少琴者皆是好奇讨论着,为何其他琴君、琴王,无法如封圣般可散发出“清幽平淡”之息。
不少人联想到虚圣之位之上。
“不对!”
这时有琴者猛然反应过来,道:“在开春大考时,封圣便可散发出清幽平淡之息,便已经助琴者破境了。”
众人闻言,皆是怔住了。
开春大考时,封圣还未开文宫,何关虚圣之位之事?
第289章 声名鹊起
灵水河两岸。,
那琴者之言,如大石投湖般,瞬间便掀起大浪。
“这、这怎么可能?”
十三书院的教谕、教习瞪着眼睛,最低亦是五品琴师,不少皆是琴相,又岂不知意味着什么?
起初他们猜测,乃是虚圣之位的缘故。
谁知,却不是。
这时便连大雨琴君,内心亦震撼不已,连忙询问:“可是确认,封圣在开春大考时,便可以清幽平淡之息,助他人破境?”
“的确如此。”
有琴者回应。
“大雨君,凤鸣琴社的琴者,便是见证者。”又有琴者道。
唰唰
一道道目光,落在北岸的琴者身上。
大雨琴君闻言,立即看着凤鸣琴社的琴者,道:“可是如此?”
“的确如此。”
有凤鸣琴社的琴社回答,又道:“倘若大雨君不信,可问问他们三人即可。在开春大考时,女郎观圣破六品,他们三人由琴童入琴士”
虽然几乎证实了,但是大雨琴君依然一一询问,以及具体细节。
这时不论是十三书院的教谕,还是两岸的学子或琴者,似乎皆意识到什么,脸上露出震撼无比的神色。
而葬山书院的教谕,或学子等,皆是面面相觑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
君子能够助人破境,很奇怪吗?
“公子,发生了何事?”
刘凌一时之间没有明白过来,不禁好奇问着赫连山,道:“为何众人会诧异啊?”
“自然是助人破境之事。”
赫连山心头亦震惊道。
倘若琴者能够从封圣身上,寻到琴之九德可助人破境的秘密,那么天下的琴者会更易破境
“君子能助人破境,有何奇怪的。,”
刘凌理所当然道。
“那君子为何可助人破境?”
朱雁翻白眼问。
她亦是一名琴者,在不久前亦由琴童,破境入九品琴士。自然知道琴者破境无比困难,从某种意义来说,琴者比儒者更难破境。
“因是君子呀。”
刘凌道。
朱雁忍不住又翻了一个白眼。
这时在某处黑暗中,东楼晦和安修诧异相视一眼,内心倒是没有大雨琴君般震惊。
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而已。
葬山书院的教谕亦反应过来,其中有教习疑惑问:“章老,这是为何?”
“对呀,为何?”亦有书院教谕问。
老教谕蹙着眉头想了想,便摇了摇头,道:“吾亦不知。”他沉吟片刻又言,“怕是整个天下,亦没有人知道。”
“倘若能知道,便不会到现在,才由君子助人破境。”
有教谕接口道。
七弦琴在神夏之前便出现了。
而神夏到现在,已经多少千年过去?
其间,涌出多少惊才绝伦的琴者?又诞生了多少的琴圣?为何没有人能够以琴之九德,助他人破境呢?
“或许能找出来”
又有教谕道。
“怕是不易啊。”老教谕道。
书院的教谕皆点头。
倘若容易,便不会到现在,才由君子助人破境了。
这时,大雨琴君已经询问完凤鸣琴社的琴者,就一直看着君子桥上的白衣身影思索。
为何呢?
他身上的“透”德,根本无法弥漫出来。
既然不是因虚圣之位,又会因什么?为何琴君、琴王不可,不是琴君的封圣却可?
随着时间的过去。
封青岩身上弥漫出来的“清幽平淡”之息,更浓郁了。
虽然令灵水河两岸的琴者眼热无比,但是除了牧雨和江山二人,其他人皆无法窥得
不久后,似乎封圣停止散发“清幽平淡”之息。
而牧雨和江山的争夺,亦到了最后时刻。
此时两岸的琴者、学子,或是十三书院的教谕,皆是好奇看着,谁才是最后胜出者。
倘若大雨琴君所言不虚,那么便有人会由六品,直接破境为四品。
片刻后,不论是牧雨还是江山,皆无意识地触摸膝上的七弦琴。
手起。
弦动。
音落。
两人指尖下,吟猱余韵,细微悠长。
忽然间,众人便见二人的身后,皆有音雾弥漫而起,如大雾降临,笼罩着各自的身影。
琴之九品,白色音雾弥漫。
两人的琴声,皆似潺潺流水般的浅吟低唱,在天地间缓缓响起,透着淡淡的哀伤。
这时在白色音雾中,又有赤色音雾生出,相交相融。
琴之品,赤白相生。
眨眼间,灵水河上便出现橙色音雾,与赤白音雾相交。
琴之七品,三色呈彩。
在白、赤、橙三色音雾不断交融,转换,慢慢交融出第四色,由三色呈彩变成四色斑斓。
琴之六品,四色斑斓。
牧雨和江山二人,皆是六品琴师。
这时凤鸣琴社的琴者,皆是有些担忧起来,怒瞪着眼睛看着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江山。
这让他们有些恼火。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封青岩身上弥漫出来的“清幽平淡”之息,更浓郁了。
虽然令灵水河两岸的琴者眼热无比,但是除了牧雨和江山二人,其他人皆无法窥得
不久后,似乎封圣停止散发“清幽平淡”之息。
而牧雨和江山的争夺,亦到了最后时刻。
此时两岸的琴者、学子,或是十三书院的教谕,皆是好奇看着,谁才是最后胜出者。
倘若大雨琴君所言不虚,那么便有人会由六品,直接破境为四品。
片刻后,不论是牧雨还是江山,皆无意识地触摸膝上的七弦琴。
手起。
弦动。
音落。
两人指尖下,吟猱余韵,细微悠长。
忽然间,众人便见二人的身后,皆有音雾弥漫而起,如大雾降临,笼罩着各自的身影。
琴之九品,白色音雾弥漫。
两人的琴声,皆似潺潺流水般的浅吟低唱,在天地间缓缓响起,透着淡淡的哀伤。
这时在白色音雾中,又有赤色音雾生出,相交相融。
琴之品,赤白相生。
眨眼间,灵水河上便出现橙色音雾,与赤白音雾相交。
琴之七品,三色呈彩。
在白、赤、橙三色音雾不断交融,转换,慢慢交融出第四色,由三色呈彩变成四色斑斓。
琴之六品,四色斑斓。
牧雨和江山二人,皆是六品琴师。
这时凤鸣琴社的琴者,皆是有些担忧起来,怒瞪着眼睛看着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江山。
这让他们有些恼火。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11
第290章 第一位门客
灵水河上。
白、赤、橙、黄、绿、蓝色音雾相交。
意味着原本只是六品琴师的江山,此时已经踏入四品琴相了。
“四、四品琴相!”
此时不少琴者目瞪口呆起来,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怎么可能?虽然大雨琴君早有言,但是当亲眼看到时,还是难以相信,太过惊世骇俗了。
琴道,还可以这样破境?
这简直闻所未闻。
即使是见识多广的十三书院教谕,内心亦震惊不已。
无数琴者羡慕看着江山,亦有不少琴者妒忌不已,为何不是自已?那个江山,先是悟得圣曲招魂,现在又窥得“清幽平淡”之息。
这是何等的运气?
这时连云天、温学等杰出学子,亦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破境实在是太易了。
相对来说,的确是太易了。
“倘若是七品之下的琴士,或许真能连破三境”
温学惊叹道。
“的确。”
云天点点头。
由琴师入琴相的难度,虽然远远比不上晋封琴君,但亦是琴者的一道天堑。只要琴者的天赋不要太差,且肯苦练,或许过了十几年,或者是数十年,都有很大的机会踏入琴师境。
但是琴相境,便不是苦练能够踏入。
这时大雨琴君亦有些好奇看着江山,毕竟江山的天赋比起其他琴者,实在没有任何出色之处。
且在众多琴者中,天赋算是靠后。
人又到中年了。
但是,居然压下诸多琴者,包括惊才绝艳的钟灵,窥得了“清幽平淡”之息。
这让他颇为意外。
此时,他更是隐隐听到,似乎眼前的中年,于早上悟得了圣曲招魂。
大雨琴君便更加诧异了。
“可惜了。”
而在另一边,葬山书院的教谕有些惋惜道。
倘若牧雨窥得“清幽平淡”之息,晋升为四品琴相,绝对会名传天下
这时盘坐着的江山缓缓睁开眼睛,深深地看着膝上的七弦琴。
破境了
自已晋升为四品琴相了。
这让他内心震惊不已,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他盘坐了片刻才回神过来,便捧着七弦琴站起来,看向桥上的白衣身影,接着恭敬拜下道:“山,拜谢封圣。”
桥上的牧雨,早已经清醒过来。
这时她站起来,看了看江山,眼中并没有失落。
封青岩亦从阅读中清醒过来,拿着儒经站起来负于身后,对着江山微笑点了点头,道:“汝可愿入我府做事?”
江山闻言愣了一下,似乎有些不敢相信。
众人闻言皆是有些震惊。
封圣这是收门客?
封圣收门客十分正常,但却是亲自相邀,且是圣府的第一位门客,地位自然非同一般。
而且,虚圣府又岂是好进?
自封圣名满天下后,便有源源不断的文人士子,欲要投到封圣门下,可封圣到现在还没有收下一人。
门下没有一位门客。
难道就没有杰出之才?
自然不是。
而是封圣眼界太高,一般人入不了封圣之眼而已。
天下之文人士子,能够成为大儒、大贤的门客,亦是一种极大的荣誉,而能够成为虚圣的门客,自然是更高更大更上的荣誉。
即使是大儒,乃至是大贤,都无比愿意成为圣人的门客。
封青岩虽然是虚圣,但是现在境界稍低了些,大儒、大贤自然是自持身份。但是,当封青岩晋封为大儒,或者是大贤时,便会有大儒、甚至是大贤,投到封青岩门下,成为一位门客。
“山,愿!”
江山激动拜下道。
不过,他毕竟人到中年,经历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自然不会像少年人般,表现得欣喜若狂。
“先生请起。”
封青岩微笑点头。
先是悟得圣曲招魂,现在得窥得“清幽平淡”之息,自然是与我有缘。
且,四品的琴相,不算辱了虚圣府。
“臣,拜见圣上。”
江山再次行礼,而是行臣子之礼。
门客与门主自然是君臣之别,又因封青岩为虚圣,称为“圣上”并没有错。
“称圣上不妥。”
封青岩沉吟一下,道:“吾现在还算得真正的圣人。”
“君上?”
江山迟疑一下道。
“可。”
封青岩点头,目光便落在大雨琴君身上。
此人看着外表儒雅,但封青岩却感受到,隐藏在儒雅之下的凌厉的气息。
“见过封圣。”
大雨琴君见封圣看过来,便行礼道。
虽然他是琴君,且是琴之圣城十大琴君,但封青岩却是虚圣,不管是身份还是地位,皆是比他高。
“君子,此位乃琴之圣城十大琴君之大雨琴君,曾一人一琴于东海,斩杀十万水妖”
这时老教谕走出来介绍道。
“原来是大雨先生。”
封青岩闻言心中一惊,便回礼道:“青岩早有听闻大雨琴君之名,一人一琴镇守东海,令水妖无法靠岩想不到今日有幸一见,实在不胜荣幸。”
“封圣客气了。”
大雨琴君一笑,道:“吾又如何比得封圣?”
“大雨琴君,且到府上一聚。”
封青岩微笑道。
“封圣有邀,岂能不去?”
大雨琴君应下,封圣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请。”
封青岩道。
“请。”
大雨琴君亦道。
这时,封青岩看向江山,道:“江先生,若无急事,一起?”
“君上称山即可,在君上面前,江不敢妄称先生。”
江山恭敬道。
“如画,随吾去。”
封青岩微笑道,并没有在称呼上计较太多。
不过,他称江山的字,倒是让江山心中颇为感动
“诺。”
江山恭敬道。
封青岩和大雨琴君踏空而去,江山紧紧跟在后面。
这时,封青岩诧异看了一眼天空,发现天地间又有不少丝丝缕缕的文运,迅速没入他文宫内的君子鼎内。
至于钟灵之事,他并不知道。
即使知道了,亦不会计较太多,毕竟堂堂的虚圣,与一个小小的琴师计较?
且,他心胸没有那么狭隘。
不过应有的教训,还是要有的,倒是不用他亲自出手,自然会有人出手。
而在此时,钟灵满脸通红,身子微微在颤抖。
完了,完了
钟灵心中惊骇不已。
不少人或是同情,或是叹息,或是幸灾乐祸看着钟灵。
第291章 坐而论琴
灵水河上。
自封青岩和大雨琴君离开,学子、教谕们亦渐渐散去。
不少人在激动讨论着破境之事,毕竟眼前的事情,实在太过惊世骇俗了。
特别是琴者,对此感触非常深。
不久后,便有不少青鸟离开亳城,朝周天下各处飞去。
封圣的静德可助人破境之事,倘若传了出去,必定是石破天惊,会在周天下引起巨大的轰动。
这时,钟灵有些失魂落魄站着,这怎么能怪我?
这怎么能怪我?
钟灵心中如此想着,这并不是我的过错。
此时,他看到众人看他的目光,似乎皆是嘲讽,皆是蔑视,皆是嗤笑,令他无比的屈辱,让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紫。
人人远离他,如同避瘟神般。
由原先的众星捧月,到现在的众叛亲离,不过是眨眼间的功夫。
这让他心中不甘,甚至有些怨恨起来。
“钟师兄,吾等走吧。”
有上礼书院的琴者小声道。
“钟师兄,封圣并没有怪罪于你,且,这并不是你的过错”还有上礼书院的琴者安慰道。
这时,有上礼书院的教谕走过来,满眼惋惜看着钟灵,道:“毓秀,去圣府前请罪吧。”
钟灵震惊看着教谕,眼中满是疑惑和不甘。
这不是我之过!
为何要我去请罪?
我钟灵,不过是十六余岁,便为五品琴师,更有可能成为十六岁的琴相,让我去请罪?
钟灵抹不开面子。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灵水河上。
自封青岩和大雨琴君离开,学子、教谕们亦渐渐散去。
不少人在激动讨论着破境之事,毕竟眼前的事情,实在太过惊世骇俗了。
特别是琴者,对此感触非常深。
不久后,便有不少青鸟离开亳城,朝周天下各处飞去。
封圣的静德可助人破境之事,倘若传了出去,必定是石破天惊,会在周天下引起巨大的轰动。
这时,钟灵有些失魂落魄站着,这怎么能怪我?
这怎么能怪我?
钟灵心中如此想着,这并不是我的过错。
此时,他看到众人看他的目光,似乎皆是嘲讽,皆是蔑视,皆是嗤笑,令他无比的屈辱,让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紫。
人人远离他,如同避瘟神般。
由原先的众星捧月,到现在的众叛亲离,不过是眨眼间的功夫。
这让他心中不甘,甚至有些怨恨起来。
“钟师兄,吾等走吧。”
有上礼书院的琴者小声道。
“钟师兄,封圣并没有怪罪于你,且,这并不是你的过错”还有上礼书院的琴者安慰道。
这时,有上礼书院的教谕走过来,满眼惋惜看着钟灵,道:“毓秀,去圣府前请罪吧。”
钟灵震惊看着教谕,眼中满是疑惑和不甘。
这不是我之过!
为何要我去请罪?
我钟灵,不过是十六余岁,便为五品琴师,更有可能成为十六岁的琴相,让我去请罪?
钟灵抹不开面子。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灵水河上。
自封青岩和大雨琴君离开,学子、教谕们亦渐渐散去。
不少人在激动讨论着破境之事,毕竟眼前的事情,实在太过惊世骇俗了。
特别是琴者,对此感触非常深。
不久后,便有不少青鸟离开亳城,朝周天下各处飞去。
封圣的静德可助人破境之事,倘若传了出去,必定是石破天惊,会在周天下引起巨大的轰动。
这时,钟灵有些失魂落魄站着,这怎么能怪我?
这怎么能怪我?
钟灵心中如此想着,这并不是我的过错。
此时,他看到众人看他的目光,似乎皆是嘲讽,皆是蔑视,皆是嗤笑,令他无比的屈辱,让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紫。
人人远离他,如同避瘟神般。
由原先的众星捧月,到现在的众叛亲离,不过是眨眼间的功夫。
这让他心中不甘,甚至有些怨恨起来。
“钟师兄,吾等走吧。”
有上礼书院的琴者小声道。
“钟师兄,封圣并没有怪罪于你,且,这并不是你的过错”还有上礼书院的琴者安慰道。
这时,有上礼书院的教谕走过来,满眼惋惜看着钟灵,道:“毓秀,去圣府前请罪吧。”
钟灵震惊看着教谕,眼中满是疑惑和不甘。
这不是我之过!
为何要我去请罪?
我钟灵,不过是十六余岁,便为五品琴师,更有可能成为十六岁的琴相,让我去请罪?
钟灵抹不开面子。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灵水河上。
自封青岩和大雨琴君离开,学子、教谕们亦渐渐散去。
不少人在激动讨论着破境之事,毕竟眼前的事情,实在太过惊世骇俗了。
特别是琴者,对此感触非常深。
不久后,便有不少青鸟离开亳城,朝周天下各处飞去。
封圣的静德可助人破境之事,倘若传了出去,必定是石破天惊,会在周天下引起巨大的轰动。
这时,钟灵有些失魂落魄站着,这怎么能怪我?
这怎么能怪我?
钟灵心中如此想着,这并不是我的过错。
此时,他看到众人看他的目光,似乎皆是嘲讽,皆是蔑视,皆是嗤笑,令他无比的屈辱,让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紫。
人人远离他,如同避瘟神般。
由原先的众星捧月,到现在的众叛亲离,不过是眨眼间的功夫。
这让他心中不甘,甚至有些怨恨起来。
“钟师兄,吾等走吧。”
有上礼书院的琴者小声道。
“钟师兄,封圣并没有怪罪于你,且,这并不是你的过错”还有上礼书院的琴者安慰道。
这时,有上礼书院的教谕走过来,满眼惋惜看着钟灵,道:“毓秀,去圣府前请罪吧。”
钟灵震惊看着教谕,眼中满是疑惑和不甘。
这不是我之过!
为何要我去请罪?
我钟灵,不过是十六余岁,便为五品琴师,更有可能成为十六岁的琴相,让我去请罪?
钟灵抹不开面子。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我钟灵,不过是十六余岁,便为五品琴师,更有可能成为十六岁的琴相,让我去请罪?
钟灵抹不开面子。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第292章 圣之三说上
“圣人制琴,以和天地,以化万民。”
在书院的琴谷里,大教谕立于谷中之央,对着众学子高声道。
而在此时,数百上千的学子或琴者,皆围成一圈席地而坐,无数琴者露期待的神色。亦有不少琴者跃跃欲试的样子,欲要在此次论琴中一举成名。
“琴,乃圣人治世之音,乃君子修养之物琴,乃众乐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系政教之盛衰,关人心之邪正。”
大教谕的声音纯正洪亮,落在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今日,吾圣教有十四书院于此论琴,乃应秉承圣人之愿,兴琴道以正乐。琴者,禁邪归正,以和人心。是故圣人之治,将以治身,育其情性,和矣!”
大教谕微微一笑,环顾一眼四周的学子,道:“此次论琴,乃以琴修身,以琴明道为主。”
“且,君子和而不同。”
当大教谕说完,便朝封青岩、大雨琴君一礼,道:“十四书院论琴,由封圣先始。”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
封青岩闻言一笑,便一边说一边来到谷中之央,对众人一礼道:“葬山书院,封青岩见过诸位。”
“见过封圣。”
众学子、教谕皆回礼。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封青岩身上。
“在论琴前,吾亦有三说送与诸位,所谓三说,即:得心、应手、成乐。”封青岩道,“而得心,则有四要两需。”
“敢问封圣,可是四要两需?”
有琴者好奇道。
且,并不太了解何是三说,此为第一次听到。
“四要,即辩题、正义、知味、识体,两需即入境、传神。”
封青岩闻言便道,看到众人皆是一脸不解的样子,又言:“得心,乃是琴者于琴曲,由外到内之把握,及充分认识与深入理解。”
“得之于心,乃前题,乃基础,乃根本,可免因盲目而谬误,可免因任意而曲解。”
封青岩道。
众琴者闻言皆是点头。
“为何要辩题?”
这时,封青岩自问自答,道:“若不辩,则生谬。”看向众琴者问,“诸位可知鸥鹭忘机之曲?”
有琴者点头,有琴者摇头。
“那诸位可知,鸥鹭所忘,是何机心?”
封青岩又问。
大部分琴者皆是摇头。
“鸥鹭为海翁所负,非鸥鹭存机心也。”
封青岩继续说下去,道:“所谓正义,乃知琴曲之思,方可深入领会。如流水而言,非水流之种种,更有种种水流之气度、气势、气韵。”
“韵味乃琴声之神采所在,存于琴之风格、流派、情趣等。”
“风格流派,皆有地域之别,亦有传承之异,还有个性之差。既表现于琴之本身,亦体现于琴之人。诸位面对各种风格流派情趣之曲,若不能妥当以待,则会或失于不知其精华而不能得益,或失于不知有自主而为人所绕。”
“此为知味,亦是君子和而不同。”
此时琴谷里,不论是学子,还是琴者,以及教谕,皆在认真聆听。
“至于识体,凡艺皆重章法。全局之起承转合,**所在,散板入拍之起收等,必有正确认识,恰当安排,以免失误及平庸。”
“识体方可明心,心明方可致精深,不可轻之。”
封青岩站在琴谷之央缓缓说着。
秋风吹过,扬起他的白衣,尽显君子之风采,令不少女郎倾慕。
“二需之入境,即以己之心,入琴曲之境,是已得心四要之结果。此境既在于乐境之形,更在于意境之神。”
“二需之传神,即已入境之心,转为表现为琴曲情怀、音韵之构思,下指之前,成竹在胸,乃是传神之途。”
“已达入境之心,既得其形又得其神。”
“在对琴曲的精心分析研判中,毫无轻慢之心、玩忽之态,而如奉妙题、对严试、琢美玉、雕良材、着古墨、布奇奕、着长篇、挥雄师,用慎思熟虑于宏观及细节。”
此时封青岩盘坐下来,口中吐出一个个淡白色的文字。
似乎淡白色的文字,隐隐化为一个个神奇无比的音符,令琴谷里的众人震惊不已。
“古之圣人言,唯乐不可以为伪,琴尤如此。”
“无伪必以真诚,真诚之境在于至善,唯至善方能无欺抱精心、怀慎思、不欺人、不矫世、则可以传神。”
封青岩口中吐出的音符,似乎化为琴音般在众人的耳朵响起。
这时,十三书院的教谕皆是震惊不已,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看着封青岩。
口吐音符。
音符又化琴音。
难道封圣已为琴君?
要不然,如何能够做到口吐音符,音符化琴音?
“敢问封圣,何为应手?”
此时有琴者满脸激动道,在封圣的一番话中,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似乎又差一些,便忍不住站起来询问,希望得到下面的答案。
其他琴者闻言,皆是渴望看着封青岩。
封圣之言如同黄钟大吕般,令他们如梦初醒,豁然开朗。
“应手有三则法。”
封青岩一笑,便继续道:“三则即发声、用韵、运指,法即轻重、疾徐、方圆、刚柔、浓淡、明暗、虚实、断续。”
“三则法?”
琴者好奇起来。
“应手,乃是将深怀于心之琴曲,以严格而又多变化之双手,用于七弦,恰当的表现出来。”
“以心用手,以手写心令由心出,以手应之。”
众琴者一边听,一边看着自已的双手。
“三则之一,发声如金玉。”
“三则之二,移韵若吟诵。”
“三则之三,运指似无心。”
“运指似无心?”
这时有琴者疑惑,前面两个还好理解,问道:“如何无心?”
封青岩闻言,便解释道:“人之行,最放松最自如之时,乃至于不觉,更至于似乎无心。心中在于要成之事,而不觉、不思成事之途径,实已得之于心而似不经意。”
“运指挥弦,纯熟自如,法度自严,音韵自明。”
“于已于人,一似无心。”
第293章 圣之三说下
琴谷中。,
封青岩的声音,化为一个个淡白色的文字,飘于天地之间。
一眼望去,淡白色的文字,似乎琴之音符般。
满谷皆是。
当琴之音符飘于身边时,又能隐隐约约听到,有琴音从琴之音符中飘出,令人心中震惊无比。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琴,乃圣人治世之音,乃君子修养之物琴,乃众乐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系政教之盛衰,关人心之邪正。”
大教谕的声音纯正洪亮,落在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今日,吾圣教有十四书院于此论琴,乃应秉承圣人之愿,兴琴道以正乐。琴者,禁邪归正,以和人心。是故圣人之治,将以治身,育其情性,和矣!”
大教谕微微一笑,环顾一眼四周的学子,道:“此次论琴,乃以琴修身,以琴明道为主。”
“且,君子和而不同。”
当大教谕说完,便朝封青岩、大雨琴君一礼,道:“十四书院论琴,由封圣先始。”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
封青岩闻言一笑,便一边说一边来到谷中之央,对众人一礼道:“葬山书院,封青岩见过诸位。”
“见过封圣。”
众学子、教谕皆回礼。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封青岩身上。
“在论琴前,吾亦有三说送与诸位,所谓三说,即:得心、应手、成乐。,”封青岩道,“而得心,则有四要两需。”
“敢问封圣,可是四要两需?”
有琴者好奇道。
且,并不太了解何是三说,此为第一次听到。
“四要,即辩题、正义、知味、识体,两需即入境、传神。”
封青岩闻言便道,看到众人皆是一脸不解的样子,又言:“得心,乃是琴者于琴曲,由外到内之把握,及充分认识与深入理解。”
“得之于心,乃前题,乃基础,乃根本,可免因盲目而谬误,可免因任意而曲解。”
封青岩道。
众琴者闻言皆是点头。
“为何要辩题?”
这时,封青岩自问自答,道:“若不辩,则生谬。”看向众琴者问,“诸位可知鸥鹭忘机之曲?”
有琴者点头,有琴者摇头。
“那诸位可知,鸥鹭所忘,是何机心?”
封青岩又问。
大部分琴者皆是摇头。
“鸥鹭为海翁所负,非鸥鹭存机心也。”
封青岩继续说下去,道:“所谓正义,乃知琴曲之思,方可深入领会。如流水而言,非水流之种种,更有种种水流之气度、气势、气韵。”
“韵味乃琴声之神采所在,存于琴之风格、流派、情趣等。”
“风格流派,皆有地域之别,亦有传承之异,还有个性之差。既表现于琴之本身,亦体现于琴之人。诸位面对各种风格流派情趣之曲,若不能妥当以待,则会或失于不知其精华而不能得益,或失于不知有自主而为人所绕。”
“此为知味,亦是君子和而不同。”
此时琴谷里,不论是学子,还是琴者,以及教谕,皆在认真聆听。
“至于识体,凡艺皆重章法。全局之起承转合,**所在,散板入拍之起收等,必有正确认识,恰当安排,以免失误及平庸。”
“识体方可明心,心明方可致精深,不可轻之。”
封青岩站在琴谷之央缓缓说着。
秋风吹过,扬起他的白衣,尽显君子之风采,令不少女郎倾慕。
“二需之入境,即以己之心,入琴曲之境,是已得心四要之结果。此境既在于乐境之形,更在于意境之神。”
“二需之传神,即已入境之心,转为表现为琴曲情怀、音韵之构思,下指之前,成竹在胸,乃是传神之途。”
“已达入境之心,既得其形又得其神。”
“在对琴曲的精心分析研判中,毫无轻慢之心、玩忽之态,而如奉妙题、对严试、琢美玉、雕良材、着古墨、布奇奕、着长篇、挥雄师,用慎思熟虑于宏观及细节。”
此时封青岩盘坐下来,口中吐出一个个淡白色的文字。
似乎淡白色的文字,隐隐化为一个个神奇无比的音符,令琴谷里的众人震惊不已。
“古之圣人言,唯乐不可以为伪,琴尤如此。”
“无伪必以真诚,真诚之境在于至善,唯至善方能无欺抱精心、怀慎思、不欺人、不矫世、则可以传神。”
封青岩口中吐出的音符,似乎化为琴音般在众人的耳朵响起。
这时,十三书院的教谕皆是震惊不已,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看着封青岩。
口吐音符。
音符又化琴音。
难道封圣已为琴君?
要不然,如何能够做到口吐音符,音符化琴音?
“敢问封圣,何为应手?”
此时有琴者满脸激动道,在封圣的一番话中,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似乎又差一些,便忍不住站起来询问,希望得到下面的答案。
其他琴者闻言,皆是渴望看着封青岩。
封圣之言如同黄钟大吕般,令他们如梦初醒,豁然开朗。
“应手有三则法。”
封青岩一笑,便继续道:“三则即发声、用韵、运指,法即轻重、疾徐、方圆、刚柔、浓淡、明暗、虚实、断续。”
“三则法?”
琴者好奇起来。
“应手,乃是将深怀于心之琴曲,以严格而又多变化之双手,用于七弦,恰当的表现出来。”
“以心用手,以手写心令由心出,以手应之。”
众琴者一边听,一边看着自已的双手。
“三则之一,发声如金玉。”
“三则之二,移韵若吟诵。”
“三则之三,运指似无心。”
“运指似无心?”
这时有琴者疑惑,前面两个还好理解,问道:“如何无心?”
封青岩闻言,便解释道:“人之行,最放松最自如之时,乃至于不觉,更至于似乎无心。心中在于要成之事,而不觉、不思成事之途径,实已得之于心而似不经意。”
“运指挥弦,纯熟自如,法度自严,音韵自明。”
“于已于人,一似无心。”
11
第294章 三说留影
琴谷内。
一道道音雾生起,竟然有近百道之多,实在壮观无比。
音雾以白色最多,赤色次之,橙色再次之,甚至还有两道黄色。这说明,琴童破境入九品琴士者最多,九品破八品次之,八品破七品再次之。
而那两道黄色,则说明有七品琴士,破境为六品琴师。
如此壮观的一幕,实在令众人震撼无比。
“百、百人破境,这、这怎么可能?”
此时,琴谷内没有破境的琴者,深深地被眼前的惊人景象惊吓到,内心如同掀起翻天巨浪般。
简直无法相信。
十三书院的教谕、教习则瞪大眼睛,神情如同见鬼般,这怎么可能?
百人同时破境,是何等的壮观场面?
倘若没有亲眼所见,根本无法想象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又是何等的惊人。
简直是石破天惊。
原先立于琴谷一角,默默记录的左右少史令,此时亦被眼前的惊人景象震惊到,激动得浑身颤抖起来。
但他们二人,很快便回神过来,迅速记下眼前惊人的一幕。
百人同时破境,将留名于史册。
他们看向封青岩时,乃是发自内心的崇敬,彻底被封圣之风采所折服。
五体投地!
这时,不仅仅是左右少史令满眼的崇敬,便连琴谷内的学子、琴者,乃至是十三书院的教谕,亦是满眼的崇敬。
差点便要顶礼膜拜,奉若神明了。
在众人还没有从震撼中回神过来时,又有三人破境了,不对,是五人,准确破境人数为九十六人。
破境人数还在缓慢上升。
一息后,准确破境人数为九十八人。
五息后,准确破境人数为一百人。
“一百人!”
有学子激动道。
这时琴谷内有不少人,激动得浑身颤抖起来,最明显的莫过于葬山书院的学子或教谕。
百人同时破境,将会震惊整个天下!
是整个天下!
而不仅仅是一个周天下。
这让身为葬山书院的学子或教谕,有强烈的与有荣焉,似乎是他们助人破境般。
“圣象啊,此乃圣象啊。”
有书院的教谕激动道。
而在这时,在众多的白色、赤色等音雾中,渐渐出现一道绿色音雾。
这道绿色音雾的出现,就立即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绿色音雾,竟然有人入五品了。”有学子带着些震惊道,毕竟境界越高,破境的难度会越大。
君不见眼前,破境最多者为琴童?
接着便是九品琴士?
而由琴士破境为琴师,只不过两人而已。
在十四书院年轻一届的学子之中,只有钟灵一人是五品琴师,就连六品琴师亦没有几人。
但是现在,竟然有六品琴师,破境为五品琴师。
因而引来不小的骚动,越来越多学子朝绿色音雾看去,便连十四书院的教谕,亦好奇不已。
五品琴师,可入儒教八十一书院任教习了。
“是谁入五品了?”有学子好奇询问,“会不会是八十一书院的学子?”
“这怎么可能?”
有学子立即否定,毕竟目前只有钟灵一人入五品。
“应该是外来的琴者”
有学子道,得到不少人的认同。
在琴谷中,除了十四书院的教谕、教习,是五品以上外,亦有一些六品琴师,甚至是五品琴师。
如江山等。
或许他们的天赋,比不上八十一书院的学子。
但是,外来琴者不是青年便是中年,习琴已有十余年,甚至数十年,因而更有可能破境。
况且只是五品琴师,并不是四品琴相。
所以绿色音雾引起的骚动,在众人思念间就很快平静下来,毕竟对于中年琴师来说,破境为五品琴师,并不值得震惊
但是,当众人看清破境之人时,神色皆是震惊起来。
破境之人,并不是他们所猜想的中年,而是一位还不到二九年华的女郎。
“牧女郎!”
这时凤鸣琴社的琴者,震惊而激动道。
他们没有想到,晋升为五品琴师之人,竟然是牧女郎。
此时连便葬山书院的教谕亦被吓了一跳,破境之人竟然是牧女郎,还不到十八岁的五品琴师?
这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在八十一书院此一届学子中,除了百年难得一见的钟灵外,竟然亦有人踏入五品琴师了?”
十三书院的教谕道,亦被牧雨所震惊到,露出难以相信的神色。
“五品”
温学内心震撼不已,忍不住看了云天一眼。
而云天,则是深深看着谷中之央的白衣身影,满眼的钦佩和敬服。
虽然他们二人皆为六品琴师,但是由六品入五品,怕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封圣的“三说”,让他们二人收获极大,只要悟懂便能够踏入五品。
这不过是一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倘若没有“三说”,则有可能需要一两年,甚至更久。
而在此时,琴谷内的破境人数,已经上升到一百零三人,似乎还没有停下来般。
而整个琴谷有多少琴者?
不过是数百人而已。
即使今日不破境,在一两个月内,亦会有不少琴者会破境
这时,便是内心骄傲无比的大雨琴君,亦被深深折服了。即使他的战力,在琴之圣城十大琴君中,有可能进入前三甲,便亦无法做到助百人破境。
其实莫要说是琴君了,便连琴王亦做不到。
今日他终于领教到“圣人”的恐怖。
这只是虚圣而已。
而真正的圣人,又是何等的恐怖?
大雨琴君心中无法想象,但今日百人破境之事,必定会轰动整个天下。
琴谷内。
先前封青岩口中吐出的音符,并没有消散于天下间,而是继续在琴谷内飘荡。
似乎在无数音雾的影响之下,音符发生了异变。
这时音符迅速汇聚在一起,好像在吸食音雾般,让众人有些惊讶起来。
这是什么情况?
音符还可吸食音雾?
在众人诧异之际,便到见汇聚过来的音符,渐渐化为一道人影。
人影起初有些模糊,让人看不清是什么样子,但是慢慢变得清晰起来,竟然是封圣的样子。
“在论琴前,吾有三说”
那道则音符化为的白衣身影,站在封青岩之前所站的位置道。
“圣影!”
一名教谕惊呼道。
“这、这是圣影留音,这是圣影留音!”
大教谕激动道,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接着差点便仰天大笑起来。
第295章 天下轰动
琴谷中。
一道与封青岩一样的身影,在道:“在论琴前,吾亦有三说送与诸位,所谓三说,即:得心、应手、成乐”
但是说到此时,白衣身影便隐去不见了,似乎消失于天地间般。
“咦,怎么不见了?”
有学子愕然道。
“难道消失了?”
亦有琴者失望道,他还打算再听一遍呢。
毕竟,如此多琴者破境了,他竟然没有破境,让他内心十分失望。但是,他此时却有强烈的感觉,只需再听封圣亲自说一遍,便能够破境了。
在众多未破境的琴者中,并不仅仅只有他如此。
而是大部分如此。
他们此刻有强烈的感觉,只需再听封圣亲自说一遍,或许便能够破境了。
“三说留影!”
“竟然是三说留影!”
这时,琴谷内不人明白过来,那道与封圣一样的身影,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这让他们更加震撼了。
三说留影带来的震动,并不亚于百人同时破境。
即使是大雨琴君,亦意外和震惊不已,想不到封圣于琴三说,竟然留影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封圣三说,乃是金口玉言,乃是至理名言,乃是天经地义。
因而大雨琴君心中,有极大的震动。
封圣之三说,必定可助无数琴者破境,可助无数琴者指明方向,可助无数琴者
此乃琴之三说!
要不然,如何能够留影于天地?
“三说留影,什么意思?”
有学子不明询问。
“所谓三说留影,乃封圣之前三说,已经于天地间留下影子。日后琴者只需要于琴谷中悟琴,便有可能见到硬说留影,有如封圣亲自三说般”
有十三书院的教谕解释道。
但是此刻,他并没有意识到封圣三说,乃是金口玉言,乃是至理名言,乃是天经地义。
更没有意识到,封圣之三说,可助无数琴者破境。
乃是琴之三说!
在史书的记载中,一般只有圣人才能够留影于天地,但是亦有一些大贤说出惊世大道理后,亦能够留影于天地。
这时琴谷内的学子闻言,皆是震惊起来,想不到留影如此惊人。
且眼前的三说留影无比清晰,犹如封圣亲临般。
这如何不教大教谕激动?
在无数年后,封圣的三说留影,亦是葬山书院的底蕴所在。
其实说起留影,灵水河北岸的那株悟道之树,从某种意义上说,亦算得上是一种留影。
因而,才能够助人悟道。
这时琴谷百人破境之事,不过眨眼间就传到琴谷外,似乎瞬间就在葬山书院传开。
“什么?百人同时破境?这怎么可能?”
当书院的学子听闻时,皆是震撼不无比,根本就无法相信。
“百人同时破境?绝无可能!”
有书院的教谕信誓旦旦道,根本就不相信。
但是,破境之事就在琴谷,眨眼间便可证实,让书院的学子和教谕,皆是震惊无比。
这时百人破境的消息,亦传到亳城。
在亳城,依然有不少文人墨客,并不是所有都来琴谷了。但是,当听到百人同时破境的消息后,皆是被震撼得一塌糊涂
“百人破境!”
“百人破境竟然是真的,但是怎么可能?”
无数文人墨客惊骇道,接着便往书院赶去,想亲自去证实。倘若此事为真,必定会轰动整个天下,为天下一大盛事
而在此时。
百人破境的消息,亦朝天下迅速传去。
似乎在一瞬之间,就已经传回琴之圣城,立即引起琴之圣城的轰动,让无数琴者震惊不已。
“百人同时破境?”
有琴者嘲笑道,根本就不相信。
“这根本就不可能,绝对是谣传”
亦有琴者摇摇头道。
但是,消息却是大雨琴君传回来的,这让他们不得不相信了。
“百人同时破境,这怎么可能?封圣是如何做到的?这、这,即使是琴圣,亦难以做得到。但是,封圣竟然做到了”
有琴者震撼道。
这时百人同时破境,已经在琴城引起巨大的轰动,无数琴者在激动讨论。
封圣之名。
再一次塞满整座琴城。
第一次是晋封为虚圣之时。
且在天色亮时,琴之圣城里便已经流传,封圣身上的“静德”,可助人破境之事。
但是,并没有大范围传开。
原因是没有多少琴者相信,毕竟琴之圣城的不仅有琴君,还有琴王的存在。
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琴之九德可助他人破境之事。
倘若可以,琴城的琴君和琴王,绝对不会吝啬。
且有琴者否定了。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在亳城,依然有不少文人墨客,并不是所有都来琴谷了。但是,当听到百人同时破境的消息后,皆是被震撼得一塌糊涂
“百人破境!”
“百人破境竟然是真的,但是怎么可能?”
无数文人墨客惊骇道,接着便往书院赶去,想亲自去证实。倘若此事为真,必定会轰动整个天下,为天下一大盛事
而在此时。
百人破境的消息,亦朝天下迅速传去。
似乎在一瞬之间,就已经传回琴之圣城,立即引起琴之圣城的轰动,让无数琴者震惊不已。
“百人同时破境?”
有琴者嘲笑道,根本就不相信。
“这根本就不可能,绝对是谣传”
亦有琴者摇摇头道。
但是,消息却是大雨琴君传回来的,这让他们不得不相信了。
“百人同时破境,这怎么可能?封圣是如何做到的?这、这,即使是琴圣,亦难以做得到。但是,封圣竟然做到了”
有琴者震撼道。
这时百人同时破境,已经在琴城引起巨大的轰动,无数琴者在激动讨论。
封圣之名。
再一次塞满整座琴城。
第一次是晋封为虚圣之时。
且在天色亮时,琴之圣城里便已经流传,封圣身上的“静德”,可助人破境之事。
但是,并没有大范围传开。
原因是没有多少琴者相信,毕竟琴之圣城的不仅有琴君,还有琴王的存在。
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琴之九德可助他人破境之事。
倘若可以,琴城的琴君和琴王,绝对不会吝啬。
且有琴者否定了。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21
第296章 三说传天下
琴谷中。
在封圣“三说”留影后,似乎破境终于停下来了。
但是谁都知道,破境人数绝不会止于一百零三人,在未来的几天,甚至未来的几个月内。
必定会有不少琴者,因封圣的“三说”而破境。
且会有无数的琴者,因封圣三说而受益。
这时破境的琴者,纷纷从破境中清醒过来,皆是激动和崇敬看着封青岩。
“拜谢封圣!”
有破境的琴者,恭敬朝封青岩行礼。
“拜谢封圣。”
越来越多的破境琴者,发自内心地拜下。
“拜谢封圣。”
这时琴谷内众人,皆朝封青岩拜下。
不论是上仁书院的云天、温学,还是十三书院的教谕、教习,皆心悦诚服拜下。
即使是大雨琴君,亦是甘拜下风。
首肯心折。
而刚刚涌进来的书院学子,或亳城的文人墨客等,见到琴谷数百上千人皆恭敬拜下,心头不免有些震撼。
难道消息是真的?
不由看向琴谷之央,只见封圣白衣如雪般,身上犹如圣光浮现,尽显君子绝世之风采,让人心中有无限的感叹。
这时,封青岩似乎亦从“三说”中清醒过来,微笑看了一眼众人便站起来,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道:“诸位无需多礼。”
众人闻言才收礼。
其实此时,封青岩的内心,却是愕然不已。
百人同时破境,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即使是他,亦没有想到,亦被深深震撼到了,但不得不要表现出风轻云淡的样子。
而他还有些疑惑。
为何他人听完“三说”可以破境,而自已内心却毫无波动?他竟然对自已说出来的“三说”,毫无感觉……
这“三说”似乎是源于前世。
“论琴……开始吧。”
封青岩从疑惑中回神,看了看众人便道。
毕竟论琴还没有开始,但谁知道“三说”如此恐怖,竟然直接让百人同时破境了?
其实论琴还没有开始,便已经结束了。
因为根本就论不下去了。
在封圣惊世的“三说”面前,谁还有资格论琴?即使是大雨琴君,此时亦不好意思开口了,莫说是其他人了。
所以众人听到封圣说“论琴开始”,皆是有些愕然起来。
这论琴,还如何论下去?
谁还有心思论下去?
这时众人面面相看,似乎在问,还要论琴呢?
而封青岩说完,对大雨琴君一礼,便走出琴谷。
当封青岩离开后,有琴者忍不住道:“这论琴……还要继续吗?”
“似乎……没有必要了。”
有琴者回答。
这时大雨琴君亦离开了,且迅速整理封圣“三说”,传回琴之圣城。
而涌进来的书院学子,或亳城的文人墨客,则纷纷询问刚才的情况,是否百人同时破境了。
当得到肯定答案后,皆是瞠目结舌起来。
“百人破境,怎么可能?”
不论是书院学子,还是亳城文人,皆是被深深震撼到,一时之间无法回神过来。
但是,封圣真的做到了。
而在此时,有无数的青鸟离开亳城,带着百人同时破境,以及封圣三说的消息,飞向周天下各处。
虽然早前便有消息传开,但是并没有具体消息,亦没有封圣三说。
因而无数人听到,皆当是一句笑话。
但是此时,传消息可不仅仅是学子,还有十三书院的教谕。且,这十三书院,乃是儒教的三上书院,以及十大书院,不管是身份还是地位,皆是非同一般。
所以,当消息传回三上书院,以及十大书院时,皆是轰动起来。
“百人同时破境?这怎么可能?封圣是如何做到的?”
在十三书院中,不仅仅是学子被深深震撼到,就连书院的教谕,乃至书院的左右大教谕,甚至是院主等人,亦被深深震撼到了。
十三书院的左右大教谕,以及院主,皆是大儒级别以上的存在。
即使消息传回儒教二十七书院,亦引起巨大的轰动。
而在此时,整个周天下皆被百人同时破境,震撼得一塌糊涂,如同掀起千万重浪般。
这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凡是听到消息的人,皆是无法相信。
但是,消息却是真的,已经得到三上书院以及十大书院的证实,且琴之圣城的十大琴君,大雨琴君亦在当场亲眼所见。
而且,不仅仅是百人同时破境,还有三说留影。
三说留影,乃是圣象!
琴之圣城。
封圣“三说”传回来后,立即遭到无数琴者哄抢。
而圣城的琴君,看完封圣三说后,便忍不住惊叹道:“此乃琴之三境,琴之三境也……”
“有此三说,乃是万人破境,何止是百人破境?”
有圣城的琴王看完封圣“三说”便道。
而琴王的“万人破境”之说传出去后,圣城的琴者更加疯狂了,似乎只要看了封圣“三说”,便能够破境般。
但在圣城中,有琴者看完封圣“三说”后,的确破境了。
“竟然真的破境了……”
有琴者见到,满脸震撼道。
而且,还不是一人破境,而是好几人破境。
这令无数琴者瞠目结舌,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封圣三说的威力,真的如此恐怖?
但结果,真的如此恐怖!
……
在封圣和大雨琴君离开琴谷后。
虽然十三四院的论琴,并没有必要继续了,但是大部分的琴者都留下来。
虽然没有“论琴”,但是却在论“三说”。
因为“三说”给琴者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封圣三说,为得心、应手和成乐,亦可说为得心境,应手境和成乐境,简单来说即心境、手境和乐境。”
有琴者在整理,接着便愣了一下,看着众人便诧异道:“为何心境、手境和乐境,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
“似乎的确有些熟悉。”
有琴者同样诧异点头,便仔细回忆起来。
“不久前,封圣曾言过人生三境,即诗境、礼境、乐境……”有琴者猛然反应过来,“而封圣三说,则为心境、手境、乐境,岂不是与诗境、礼境和乐境相对?”
“心对诗,手对礼,乐与乐……”
此时,琴谷内不少琴者反应过来,怪不得三说如此恐怖,可以让百人同时破境。
原来“三说”,不仅仅是琴之三境。
亦是人生之三境。
……
第297章 幽冥异变
在百人破境轰动周天下时。
封圣“三说”亦传遍周天下,且被无数琴者奉为琴之经典,皆言心、手、乐为琴之三境。
而琴之圣城,有十数琴者因“三说”而破境,让“三说”更加轰动。
一时之间,“三说”成为琴者至理名言。
而在此时,亦有不少的琴者朝葬山书院赶来,欲要见识一下三说留影。
因为有传言,只需见得三说留影,便能够破境。
因而有无数琴者盘坐于琴谷中。
可惜三说留影,并不是想见便能够见得,至少到现在还没有一人见到三说留影。
但是琴者并没有放弃。
此时琴谷中,有上百的琴者静静盘坐,闭上眼睛细细感受。
“陈兄可是见到了?”
有琴者询问。
那陈姓琴者失望摇头,沉吟一下道:“或许吾等,已经亲自听过三说,因而无法再次见得三说……”
“还有此种说法?”
有琴者闻言,有些诧异起来了。
“诸位可见琴谷中,有云天、温学,以及牧女郎等人的身影?”那陈姓琴者扫视一眼琴谷道,“难道他们不想破境?”
众琴者闻言,才发现琴谷中,并没有云天、牧雨等人。
琴谷中,不仅没有十一书院杰出的琴者,便连十三书院的教谕亦没有……
“倘若如此,真是可惜了。”
有琴者有些失望道。
“吾等已经亲自听过封圣三说,并无可惜可言。”陈姓琴者道,接着便有些激动起来,满眼的崇拜,“且,见证了百人同时破境,三说留影之圣象。”
众琴者闻言,皆是点点头。
在此次破境中,凤鸣琴社受益最大,竟然有十几名琴童入品。且,牧雨由六品入五品,方忘亦由七品入六品……
眨眼间,便两天过去了。
但是,整个周天下还是百人破境的消息,以及封圣“三说”的火热。
这时,亦有不少琴者赶到亳城,便迫不及待朝葬山书院赶来。
而书院并没有限制琴者,任由琴者进入琴谷。
不久后,便有琴者身后升起音雾,让琴谷内的琴者浑身一震,满眼的羡慕神色。
“竟然有人破境了。”
有琴者惊喜道,“看来传言为真,只需见到三说留影,便能够破境……”
片刻后,破境琴者便清醒过来,身边立即围上不少琴者。
“请问兄台,刚才可是见到三说留影了?”
有琴者目光灼热道。
“的确是见到封圣三说了。”破境琴者激动道,“封圣三说,果然是琴之至理名言,可助琴者破境。”
围上来的琴者,闻言皆是大喜。
这时,破境琴者站起来,朝圣府的方向恭敬一礼,道:“拜谢封圣。”
不久后,琴谷中又有琴者破境了。
且在一天之内有四人破境,让“三说留影”再次震撼天下,吸引更多的琴者前来。
……
圣府书斋中。
封青岩亦在看着自已的“三说”。
可惜他看自已的“三说”,依然没有半点感觉。
这让他实在有些无奈,“三说”已经助百余人破境,却无法助自已破境。
这是什么情况?
在琴谷百人破境时,天地间有大量的文运,涌进文宫的君子鼎。
他的文运多到,已经让三尊君子鼎盛装不下了,不得不流在文宫内。
咦?
不久后,他发现在文宫内飘着的文运,似乎都飘向一个方向。
而且,文运还渐渐汇聚在一起。
这时还看不出什么。
所以封青岩没有太过在意。
且,根本就没有人如他般,文运可以多到流出来。
这说出去,根本没人相信。
……
眨眼间,又数天过去。
虽然百人破境的消息,在周天下渐渐平静下来,但是前往亳城的琴者,却是越来越多了。
而封青岩发现,君子鼎内的文运,竟然倒流出来。
这是什么情况?
倒流出来的文运,皆是流向第一道圣力,即是代表“墨影刺客”的圣力。
且,位于虚圣之位之下。
文运汇聚,化为一团,让封青岩有些看不明。且,他根本无法找到,关于文运方面的记载。
而且,文运可以在文宫内出现?
在他人看来,是绝对不可能之事,但是却出现在封青岩身上。
原本君子鼎位于脑海之中,但是在虚圣之位生成时,便没入文宫了。
封青岩查不到此方面的资格,且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倒是没有太过担心。
这不一定是坏事。
……
夜色下。
封青岩来到百花谷,继续窥视幽冥。
而大义主等大贤,早已经杀进幽冥,且斩杀了数头可怕的“诡异”。但是,亦死了一名大贤……
而且,似乎诡异已经发现了,使得大义主等大贤,更难斩杀“诡异”。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他的文运多到,已经让三尊君子鼎盛装不下了,不得不流在文宫内。
咦?
不久后,他发现在文宫内飘着的文运,似乎都飘向一个方向。
而且,文运还渐渐汇聚在一起。
这时还看不出什么。
所以封青岩没有太过在意。
且,根本就没有人如他般,文运可以多到流出来。
这说出去,根本没人相信。
……
眨眼间,又数天过去。
虽然百人破境的消息,在周天下渐渐平静下来,但是前往亳城的琴者,却是越来越多了。
而封青岩发现,君子鼎内的文运,竟然倒流出来。
这是什么情况?
倒流出来的文运,皆是流向第一道圣力,即是代表“墨影刺客”的圣力。
且,位于虚圣之位之下。
文运汇聚,化为一团,让封青岩有些看不明。且,他根本无法找到,关于文运方面的记载。
而且,文运可以在文宫内出现?
在他人看来,是绝对不可能之事,但是却出现在封青岩身上。
原本君子鼎位于脑海之中,但是在虚圣之位生成时,便没入文宫了。
封青岩查不到此方面的资格,且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倒是没有太过担心。
这不一定是坏事。
……
夜色下。
封青岩来到百花谷,继续窥视幽冥。
而大义主等大贤,早已经杀进幽冥,且斩杀了数头可怕的“诡异”。但是,亦死了一名大贤……
而且,似乎诡异已经发现了,使得大义主等大贤,更难斩杀“诡异”。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