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因为汉军府兵严格继任律令,导致有大量的军府兵子弟没有机会成为正兵,只能苦苦的等待机会。 也是这个原因,董平在洛阳的募兵很快就是收到了成果。 “实在想不到啊!” 刘预看着手中的奏报,心中不住的感叹。 “这才短短的三个月,就已经募集了十二军的士卒。” “足足有两万人的精壮,之前竟然全都沦为辅兵或者市井,实在是太可惜了。” 在这份奏报上,董平相信回报了在洛阳的募兵情况。 募集的士兵,基本都是军府兵治下的辅兵,要不就是城市中的市井平民。 这些人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凡是被选中的人,都是丝毫不差于军府兵正兵的人。 “陛下,如今朝廷开疆拓土,不知道多少人都是因此封侯拜将,全都是陛下赏罚得当,这才引得民间忠义之士尽数来效力啊。” 旁边的公孙盛笑着说道。 这个在洛阳募兵的办法,就是他帮助具体操作的。 此等功劳,他是与有荣焉。 “洛阳的募兵这么快就足够了,那样的话,关中、荆州的安危基本就是有了保障了。” 刘预满意的说道。 洛阳的这一支常备军,只要编练完毕,就可以随时应对周围的突发情况。 “如今看,还是淮南的情况为先吧。” “陛下,传给各州军府的调令,都已经完毕了,至多一个月,就可以大军集结。”公孙盛说道。 “嗯,非常好。” 刘预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江东的司马睿,最近正在闹着要退位给他儿子继承皇位,整个江东朝野都是鸡飞狗跳,跟本无暇顾及淮南,只要大军一亮出旗帜,恐怕就能传檄而定了。” 对于这个情况,刘预还是有几分小期待的。 淮南聚集了大量的北方流民。 这些流民本身,都是极其渴望回到家园的。 只不过,受制于当地晋室官员军队的约束,很难脱离管束。 要是汉军挥师南下,渡过淮水,那么情况就会大为改变。 这些北方流民,大部分都会成为汉军的潜在助力。 “夺取淮南,轻而易举,难得问题却是在后面。”公孙盛说道。 “且不说攻略淮南需要的粮食辎重消耗,就是淮南数以万户的流民,就全要仰仗陛下给予口粮了。” 刘预听到这个问题,也是陷入了思考中。 今年淮南遭遇的大旱,大半个淮水都是消退了。 至于淮南的农田,自然也是几乎绝产。 本来就基本没有余粮储备的流民们,肯定是要饿肚子了。 要是没有汉军即将南下的消息,这些淮南江北的流民们,就会自愿或者被迫向南继续逃亡。 南方的江东,可是世家大族和江东土豪的天下。 这些势力单薄,一盘散沙的流民只要去了江东,必然会沦为他们奴仆和部曲。 绝望的情况下,这是他们唯一的一条生存路。 不过,如今却是不同了,刘预马上就要派兵南下攻取淮南。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中的人就可以有摆脱晋室官吏的压榨了。 “这些流民,不,不仅仅是这些流民,其实所有的人,都是真正的财富。” 刘预听到公孙盛的顾虑,没有着急回答,而是缓缓的说道。 “只要能把这些流民,真正的转化为大汉的子民,拨付一些粮草,又是算的了什么。” “可是,陛下难道不知道,如今府库的粮草,除了防备边塞战事的储备,基本是没有太多了,那要如何再筹措多余的粮食呢?”公孙盛问道。 “呵呵,你真觉得,这是粮食不够的问题吗?”刘预笑道。 “那是自然,朝廷府库中的粮食不富裕,难道不是粮食不够吗?”公孙盛疑惑道。 “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刘预神秘一笑。 “臣愚钝了,还是陛下明言吧。”公孙盛没有什么玩字谜游戏的心情。 “这两年天下基本太平,又没有太多的大灾,少有的一些灾荒,也都是挨过去了,如此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缺了几万户流民的口粮。”刘预说道。 “可是,粮库里面的储备真的已经不多了。”公孙盛说着,从桌案上取出大司农的奏表说道。 “朕不用看那个东西,我想要说的粮食,现在也不再粮库里面。” “不在粮库里面,那是在哪里?”公孙盛问道。 “这粮食,不再小民的家中,也不在朕的府库中,你说,那还能在哪里?”刘预说道。 “啊,陈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豪族大姓家中肯定有存粮。” “何止是有存粮,简直不要太多。” 刘预心想,自己之前也是想的太简单了。 总想着,天下战乱十多年,总共不过安稳了三五年。 就算是那些豪强大族,家中日子肯定是紧紧巴巴。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啊。 刘预新设立的‘绣衣使军’接二连三的回报,根据他们的调查。 如今各州郡的豪强大姓家中,又已经是满满当当了。 许多豪强大族粮食甚至已经是多余到可以酿酒了。 要知道,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 在如今的大汉,可是严格控制酿酒的。 普通的酒水,只有到专营的市集才能买到。 民间酿造的果子酒等除外,所有的酒都是征收高额的税赋。 这么一手‘刮地皮’的办法,还是刘预从后世‘富宋’学来的。 把一切能收税的玩意儿,都是尽可能的收税。 这样就能营造出一副‘富庶景象’了。 “陛下,臣觉得,这些世家大族的根本就是粮食和土地了,不知道再动他们的粮食,又要如何应对可能的情况呢?” 公孙盛有些为难的劝谏道。 他觉得,自己已经猜到了刘预的意图了。 既然豪强大族家中有粮食。 那就是去抢来好了。 就如同当年收拾那些不肯合作的豪强一样,随意安插个罪名,就能抄家了。 不过,这个抄家一时爽,随后引发的‘兔死狐悲’的效应,可是相当的棘手的。 现在,外面可没有什么凶残的‘胡虏’,来吸引仇恨了。 一旦有什么不满,那都是全吐到刘预的头上的。 “哈哈哈,先生,你这是想到哪里去了。” 刘预顿时就是一阵失笑。 “难道是臣说错了吗?” “朕可没有打算去抢掠豪强富商,只不过是想要他们主动献出来。”刘预说道。 “主动献出来?” 公孙盛一听,顿时大摇其头。 “陛下,臣觉得,让他们主动献出来的可能性,还不如直接去抢来的方便。” 他对于那些世家豪强的嘴脸可是非常清楚的。 别看一个个都是满口的忠孝仁义,其实肚子里都是锱铢必较的利益。 “你我君臣,说的话倒像是一对强盗呢。” 刘预心情显然很好。 “其实,朕的办法很简单。” “这些世家豪强手中有粮有钱,也可以算是有人,可是有一样东西,却只有朕的手中有。” “陛下说的是什么东西?” “那就是官职!”刘预说道。 公孙盛眉头一皱,顿时觉得不太靠谱。 “陛下,卖官鬻爵可是治国的大忌啊!当年桓灵二帝,就是各种卖官敛财导致的民心尽失啊。” “虽然说,那些卖官的钱很多都用在了平定西凉羌乱上,可是卖官鬻爵的名头一开,那就是贻害无穷啊。” 公孙盛说的情况,刘预也是有多了解的。 当年东汉的桓灵二帝,都是面临世家大族逐渐强横的时代。 纳税的平民百姓越来越穷,朝廷自然也是越来越穷。 可是需要花钱的边患军事开支却是越来越多。 就算是这种情况下,皇帝开启了卖官的门路,也直接被喷的狗血淋头。 “哈哈,这个情况,朕自然是知道的。” “不过,此等情况,却是要看如何操作呢。” “同样是卖官,把官职卖给寒门商贾,就大大不同于卖官职给清流世家。” “你把官职卖给寒门商贾,人们就会说朝廷吃枣药丸。” “如果把官职卖给清流世家,人们不仅不会骂,恐怕还会装作看不见呢。” “甚至于,还会有人出来说这是‘雅政’。” 刘预对于这个情况的出现,是充满期待的。 “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把官职卖给世家大族?” 刘预听到后,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不错,朕就是如此想的。” “所谓今时不同往日,当年桓灵二帝的大汉,朝廷的官员任免录用,都是操弄在一众天天品评举荐的名士手中。” “而如今的天下,官职的授予,却是掌握在朕的手中。” “哪怕是风流名士,不参与科举,也是没有什么出路的。” “所以,朕才这么有底气。” 公孙盛一听,顿时也是来了精神。 “陛下,打算卖什么官职?” “不知道是朝中的郎官,还是台阁的文学一类?” 公孙盛说的这些官职,虽然级别不是很高,但是都算皇帝的近臣,有着得天独厚的尊贵。 “不是什么郎官,也不是文学。”刘预摇摇头。 “那陛下打算卖什么官职。”公孙盛问道。 “刺史!” “什么?刺史?!”公孙盛顿时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 “是的,就是刺史,秩为二千石的州刺史!”
第598章
自从汉武帝设置州刺史,用来监察各地的郡守之后。 原本品秩不高的刺史,就慢慢变得位高权重。 后来直接从六百石的品秩,到达了二千石的级别。 虽然后来东汉开始,都已经不用二千石的制度,但是郡守、刺史依旧是最为尊贵的二千石象征。 一个家族用来标榜自己的身份的时候,最高级别的吹牛逼,就是说我家祖上是‘xx世三公’。 而‘累世二千石’的家族,其实也并不比‘xx世三公’差多少。 “世人都是以当刺史为荣,朕本来就想要变大州为小州,用一些淮南的地皮设置州郡,那岂不是正好合适。” 刘预笑着说道。 公孙盛一听,立刻就明白了。 “陛下的意思,想要用淮南的官职,来让那些世家大族出钱出力?”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淮南的土地非常肥沃,不过人丁却都是流民为主,等到安定淮南后,肯定会有不少的流民回归北方中原。” 刘预缓缓的继续说道。 “而朕设置州郡,一来可以让那些世家大族储粮救济流民,二来,还可以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留下一些流民在淮南。” “毕竟,如果只是一个光杆儿的刺史,也根本是没有什么用的。” 淮南将是刘预以后南下的根据地,自然不能让那些流民全都返回北方。 那样的话,将来大量的军需粮草辎重,就不能就近补给了。 “陛下这个策略非常不错,不仅利用了世家大族的粮草钱帛,还能利用他们的人才,实在是妙啊。” 公孙盛说着说着,就忽然话头一转。 “可是,这些世家大族素来操弄地方权柄,之前因为陛下的士籍选官不得不蛰伏,如今有了淮南的官职,难道就不怕他们反了天吗?” “万一有人与江东勾连作乱,说不定就是一个大患啊!” 听到公孙盛的顾虑,刘预却是毫不在意。 “当年的匈奴胡虏,何等的凶残,还不是被消灭殆尽。” “这些世家大族,无非就是把控州郡的察举大权,所以才百年不倒,如今给他们一些淮南的流官,也根本不会泛出什么大浪。” 刘预说着,就是冷笑一声。 “哼,就算是有人不开眼,敢在淮南举兵作乱,或者不听号令的话。” “那他们留在中原的家族乡亲,可就是一个都逃不了的。” “我就不信,敢有人为了司马氏这条破船,而敢与我作对!” 公孙盛却是依旧有些不放心。 “陛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士族豪强,可都是为了权柄,万一要是有丧心病狂之辈呢?” “哈哈,那就让他们丧心病狂好了,朕在洛阳编练的募兵,可就是用来平乱讨贼的!” 刘预丝毫的不以为意。 其实,他觉得公孙盛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 历史上的拓跋鲜卑占据北方后,大批的士族豪强还不是挤破了脑袋去给北魏做官为将。 要知道,当时的北魏官员是没有俸禄的,担任一个州刺史,最后是不是能发家致富,那就是纯靠个人‘治理’能力了。 说白了,也即是贪赃枉法、抢掠百姓就是正途。 就是这么一个强盗集团性质的官职,那些世家豪强还是一个个当的不亦乐乎。 在一百多年的北魏历史中,此起彼伏的各地叛乱,大多都是流民、沙弥教徒、道教徒和兵卒作乱,各地的世家豪强反而是积极维护北魏的秩序。 可以想见,对于这些士族豪强来说,别管欺压他们多厉害,只要能给他们官做,那即是高枕无忧的。 更何况,刘预也不怕他们造反。 自己手中的将士们,可不是那些世家豪强举荐来的官职,跟本不会顾及他们的情分。 刘预很快就安排手下去布置此事。 之前有大批的世家豪强子弟,都是没有通过严格士籍考核,根本没有做官的资格。 更何况,士籍考核出来的官职,都是一些下中品的官制。 哪有如今上来就是州刺史的级别香! 当江北淮南的土地,尚在地图上的时候。 刘预就已经提前做好的宰割。 此等嚣张,几乎是把江东众人视若无物。 不过,就算是刘预如此嚣张。 南方晋室的一众公卿们,此事也是无暇顾及。 因为,如今江南的局势实在是乱的一塌糊涂。 先是大晋皇帝司马睿公开表示,要退位当太上皇,提前扶保自己的儿子司马绍登基帝位。 这一件事情,瞬间让众人不知所措。 大家都知道,大将军王敦一向都是仇视‘英武气’的皇太子司马绍的。 各种明招暗招,都是想要逼着司马睿废黜皇太子司马绍。 肯定是不能答应这个要求的。 正当所有人都在建康等着荆州王敦反应的时候。 远在荆州的大将军王敦,却也是有些自顾不暇了。 荆州的大将军府中。 大将军王敦,此时已经没有了平日里的威风八面。 他脸上表情非常的萧索。 “北面刘预的大军,随时都要集结南下,建康的昏君却还在与某玩这种小把戏。” “实在是愚蠢至极!” 前两天,王敦先后听说了北面汉军即将有异动的消息。 然后,后脚就得知了司马睿想要退位当太上皇的消息。 王敦几乎被这个愚蠢的操作给气笑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陛下只想着给太子铺路,却没有想到,将来连江东的晋室宗庙都保不住,还有什么铺路的必要。” 大将军府的长史钱凤一脸不屑的说道。 '不错,我心中虽然不喜司马绍小儿,但是如今随时可能有大军压境,也知道应该同心协力抵御外敌的,岂能这般自相猜忌!' 王敦一边说着,一边向旁边的参军沈充问道。 “若是北军南下,士居觉得,我们有几成的把握守住淮南?” 沈充身为江东土豪,对于一江之隔的淮南,那是非常的熟悉。 当年大魏吴王孙权北伐合肥,其麾下的好几个将领,就是吴兴沈氏的子弟。 沈氏一门对于淮南的军事形势,可谓有独家之道。 “回大将军,依我之见,就凭建康的那些人,要说守住淮南,恐怕是连一成的把握都没有!”沈充毫不客气的说道。 王敦皱皱眉头。 “一成把握都没有?” “淮南一丢,那岂不是就与建康一江之隔了?” 沈充闻言,摇摇头说道。 “那又有什么办法,北军在淮南只要大军压上,江东诸人绝对不会有一个人敢过江的。” “倒不是说他们害怕北面的刘预,而是没有人再愿意为晋室效死命了。” 王敦听到后,也是一脸的不解。 沈充身为江东数百年的豪强家族成员,其麾下的门客、部属都是人脉广阔,各种的消息都是源源不断。 他既然说江东众人已经失去了信心,那就多半是真的了。 “士居,你是如何知道,江东没有人愿意再效忠晋室了?”王敦连忙问道。 他虽然与司马睿父子早已经视如仇敌,但是王敦也知道,自己的身份都是因为‘大晋重臣’而有的加持。 如果‘晋室’的这个牌子到了,那他这个大将军、荆州牧基本就是当到头了。 “明公,你可能还不知道,北面传来的消息,说着刘预打算,在占据淮南之地后,设置十几个州,安置流民,任用北面豪强士族的子弟为刺史。” “这怎么可能?”王敦一脸的不相信。 “刘预起家,靠的就是一帮子军兵粗胚,向来都是压制士族高门的清流人才,怎么可能轻易给予州刺史的官职?” 王敦说着,又是仔细想了一遍,还是觉得不太可能。 “就算是把淮南分成十几个州,小是小了一些,可也是堂堂的州刺史啊,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王敦也是知道,北面的汉国最近分拆设置了不少的州,虽然管辖地域小了,但是品秩职权都是没有变化。 依旧是节制地方的重臣。 “明公,咱们不相信,可是有人愿意相信啊。”沈充说道。 “你是说,江东的众人,都是愿意相信喽?”王敦深吸一口气。 这些所谓的‘江东众人’,自然就是像吴兴沈氏这种的江东豪强。 要是算起来,这些江东土豪的综合实力,其实才是最强的。 如果他们都在心中有了异样的心思,那偏居江东的晋室,也就是真的没有什么资本割据一方了。 “是啊,明公可能还不知道,有些人家的子弟,都已经悄悄的乘坐海船去了北面。” “去北面,做什么?”王敦问道。 “自然是去表忠心啊!”沈充说道。 “区区一个淮南之地,就能安置十几个州刺史,而且听说都是价高者得到,全都是豪强高门子弟充任。” “这么算下来,偌大的一个江东,那得用来安置多少的州郡,能有多少人,任职刺史、郡守啊?” 听到这个消息后,王敦整个人立刻都是不好了。 “要是江东乱了,那这荆州,岂不是也要不保了?” 王敦心中不禁为刘预的‘奸计’叫苦连连。 要是只剩下一个荆州,哪怕王敦对于自己的水路大军再有信心,也很难守住荆州啊。
第599章
王敦对于江东的信心,经过沈充的一通叙述,完全是彻底丧失了。 “大事已经休矣,这江南的半壁江山,看来是保不住多久了。” 王敦心灰意冷的说道。 如今汉军在收服了益州之后,又已经是陆续收服了巴郡、宁州等地。 晋室掌控的西南之地,已经是彻底没有了屏障。 就连王敦的荆州,也已经是处于两面威胁之中。 “大将军,您可是天纵奇才,与那建康的父子不同啊。” 这时候,旁边的大将军府长史钱凤说道。 “哦,有什么不同?”王敦问道。 “大将军,建康父子素来没有名望,也没有什么能力,要不是大将军与司徒当年拥戴,又哪里会轮得到他登基为帝?” 钱凤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王敦的脸色。 他看到王敦脸色一阵自得,便大起胆子继续说道。 “大将军与他们可不一样,要是有大将军在建康坐镇,又哪里会把淮南拱手相让呢?” 听到钱凤的话后,王敦心中也是一阵赞同。 是啊。 自己是堂堂的琅琊王氏的才俊,与暗弱的司马睿可不是一会儿事。 “呵呵,这种话实在是有些不妥。” “哈哈,不妥,不妥啊。” 王敦心中得意,口中却是得意的推脱。 “大将军,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辈出之时,眼看着这半壁江山,就要败落在司马氏手中,大将军难道不应该挺身而出吗?” 钱凤是越说越激动,到了最后,几乎是把唾沫星子都要喷到王敦脸上了。 不过。 王敦对于此等情况,却是没有丝毫的介意。 他已经眉头紧皱,陷入了思虑中。 这个时候,一旁的参军沈充却是对钱凤的话大为惊骇。 “钱世仪,你要干什么?”沈充瞪着钱凤问道。 钱凤微微一笑,没有作答,而是看向了大将军王敦。 “我不过是想劝大将军上应天意,下顺人心罢了。” “哪来的什么天意,什么人心,如今穷局将至,不想着保全宗族性命,你难道还要让大将军丧名受辱吗?”沈充不满的说道。 钱凤一听,也是大为不快。 “此等大事,应该是由大将军自行定夺,何须你我多言!” 钱凤刚才的话虽然说得遮遮掩掩,但是王敦又不是傻子。 又怎么可能听不出里面的含义的。 “若是给某坐镇建康的机会,北军一定不敢轻易南下。”王敦捋着胡须说道。 “可惜啊,实在是可惜啊。” “某如今只能在荆州,无法脱身,眼睁睁看着北军把淮南三千里疆土给抢夺去了。” 王敦说罢,又是深深叹了一口。 “大将军,危急时刻,应该有能力者担当。” “司马氏丧师辱国,连宗庙都是沦落敌手,那还来得什么本事守住江东。” “大将军何不率军入建康,然后取而代之!” 最后的那四个字,立刻就是让王敦的心跳都加速了。 “取而代之?” 王敦皱着眉头想到。 “是啊,大将军,不如取而代之,到了那个时候,江东吴地豪强肯定会倾心效命,臣服与大将军的名望才气。”
第600章
钱凤又是滔滔不绝的说道。 “只要能守住北面的半个大营,那就算是损失不大了。” 钱凤最后又是描述了一遍未来的光明场景。 这些话,倒是完全说道了王敦的心眼里去了。 不过,旁边的沈充却是一脸的痛惜。 “大将军,千万不可如此啊!” 沈充说道。 “士居,你是不是觉得,某的名声还不够响亮呢?”王敦冷冷说道。 “大将军,北面的刘预文武之道纯熟,不仅有数倍的丁壮,还有数倍精锐的士卒,江东各家豪强又怎么可能是对手呢?”沈充继续说道。 这个时候,旁边的长史钱凤,却是伸手挡住了沈充的话语。 “只要有了江东豪强他们的支持,保住半个江东已经是没有问题了。” “若是能如此,最不济,也不失做一个孙权啊。” 听到这话后,王敦竟然露出一副神往的表情。 沈充原本还想要规劝,看到王敦的反应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他赶紧扎紧了自己的嘴巴。 “好了,此事还不着急,容我再仔细斟酌一番。” 王敦最后也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 就如同王敦之前发兵威胁要杀入建康一般,恐怕又是要不作数了。 在离开了大将军府之后,沈充与钱凤随意交谈了两句,就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各回各家去了。 沈充在荆州的宅邸不大,与吴兴的庄园想比,恐怕还不如一个偏院。 不过,这处城中的宅邸甚是的清静幽雅。 寻常的闲杂人等,也多半不敢在周围徘徊。 沈充一回到宅邸后,立刻就是唤过最为心腹的忠仆。 “今日情况如何,贵人可有什么要求?”沈充关心的问道。 这名中年奴仆闻言,小声的回答道。 “家主放心,贵人在后院一直读书写字,并没有什么吩咐,就算是有,老奴也会尽心完成的。” 沈充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他沿着幽静小道,一路来到了后院。 此时,沈宅后院中,正有一个人正在悠闲的读书。 “刘公,大事不好了!” 一进入后院,沈充就是焦急的说道。 读书人被他的话一干扰,便收起了书,然后不慌不忙的问道。 “不知道沈将军说的‘大事’,到底是何大事??” 原来,这个人不是荆州的官吏,而是北面汉军派来的密使。 这个密使,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在晋室担任司隶校尉,威望极为高的刘暾。 他此来荆州,那可是带着刘预亲自授予的秘密任务。 那就是瓦解分化王敦内部斗志。 让王敦接受现实,不要总想着超这个,超那个。 “大将军受到钱凤的鼓动,想要谋朝篡位呢!”沈充说道。 “谋朝篡位?”刘暾也是被这话一惊。 如今北方的汉军实力如日中天,偏安江东的晋室也将会不复存在。 为了一个过把瘾就死的命运。 难道真的要‘谋朝篡位’? “这恐怕,不太可能吧?”刘暾还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难道说,王敦真的已经疯掉了吗? “钱凤狼子野心,还想着最不济,也要做一个孙权嗯!” 【短小无力了,得去洗尿布了。。。】
第601章
刘暾受到委派,秘密来到荆州,就是早已经与沈充有了暗中联络。 其目的自然是想要说服王敦,最好能让他主动归顺北面的刘预。 不过。 刚刚听到沈充的话,刘暾却是有些后悔了。 这荆州,看来可能是来错了。 王敦也许根本就不可能主动归顺啊。 “此事,你真的确定吗?”刘暾依旧是有些不敢型芯。 “千真万确,今日,钱凤又是曲言试探,我看大将军心中已经是有了意动。” 沈充一边说着,一边主意刘暾脸上表情。 他看到刘暾脸色逐渐凝重,心中也是隐隐有了几分喜色。 看来,多半是能借助北面汉军的力量,让王敦打消这个念头了。 “王敦这是在荆州呆的久了,天天欺负司马氏父子,以为天下没有人能约束他了吗?” 刘暾非常不屑的说道。 “眼看着再过几年,陛下的大军就将挥师南下,彻底扫平群丑,王敦不仅不想着弃暗投明,反而还想着在江南学孙权吗?” 听到刘暾的话后,沈充也是一脸赞同的跟着点头。 “大将军最近头风愈发频繁,可能是偶尔有糊涂的时候,刘公还是拉他一把吧。” 沈充对于自己的府主倒是很忠心,这样刘暾在心中悄悄赞了一下。 “钱凤见识浅薄,这是要害王敦啊!” 刘暾说罢,就又想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 “此事起来的突然,要是如何处置,还是需要我回去请示陛下啊!” “不过,沈将军放心,就算是王敦真的作乱东进,那你的这份忠心,我也会禀明陛下的。” 在得到刘暾的保证后,沈充心中大大舒了一口气。 作为江东的豪强,沈充早就开始给自己准备后路了。 因为南北商旅频繁的管辖,沈充很快就接触到了汉军的头面人物。 刘暾这一次秘密前来,就是跟着沈充的商旅队伍来的。 经过几天的悄悄观察,沈充早就领着刘暾把荆州的防御力量给看了一个七七八八。 这样的话,就算是沈充纳了投名状了。 等到将来汉军南下,沈充相信自己无论如何,是不会有连累家族的性命之忧的。 而经过今日的而这一件事情。 沈充的功劳变得更加的重大了。 等到将来汉军一统江南,那吴兴沈氏的名望权势只会更加的高了。 “王敦虽然有野心,但是毕竟不是靠一张嘴,就能让自己篡位成功的。” 刘暾稍一思考,就觉得王敦的野心多半是难以实现了。 “等到淮南一得,王敦肯定会自顾不暇,恐怕是不可能再有这个心思了。” 最后,刘暾越想越觉得,王敦多半不会干出来这种蠢事情。 特别是,汉军对于淮南的攻伐一旦成功。 那建康可就是门户大开。 到了那个时候,再拼死拼活的杀进健康城。 恐怕就不是去当什么皇帝天子了,而是去自投罗网了。 反正,刘暾对于此事的态度并不是很着急。 近二十万汉军已经是徐州集结待命。 随时都能准备南下攻取淮南。 王敦若是还不识相,那恐怕就是连累宗族的大祸了。 大部分人对于汉军攻打淮南,基本都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此时却是有一个人对于即将来袭的战事,依旧是非常的不以为意。
第602
淮南,寿春城。 作为淮南的第一重镇,寿春防御坚固,一看就是非常难啃的骨头。 至少三万名士兵,早已经寿春内外布置好了防御。 只要汉军一渡过淮河,寿春的晋军们就会据城而守。 到了那个时候,凭借寿春的城防绝对可以守住个一年半载。 等到来年梅雨时节,河道的水位一涨,南面的水军就可以来救援了。 至于寿春城的晋军能不能守住个一年半载,许多人都是怀有疑问的。 不过。 这个问题,并不存在与寿春晋军主帅司马承的心中。 寿春城头上,微风把旌旗吹鼓的猎猎作响。 “大王,刚刚得到的密报,对岸的北军已经是有了集结的动向了,最快半个月就能尽数抵达淮北。” 一名晋军将领向主帅司马承汇报到。 一副中年‘名士’做派的谯王司马承,在听到这一番回报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丝毫的害怕。 “好了,孤知道,你就先退下吧,注意,此事绝对不可随意声张!”司马承挥挥手说道。 等到几个探马的士兵都走了之后,司马承才转头向跟着旁边的一个道人询问到。 “师兄,你也听到了,北面的贼军,随时都要杀过来了,你的那个阴兵鬼将阵法,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司马承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一脸的真诚,丝毫看不出来任何一点点的怀疑。 原来,司马承早已经是沉迷道学之中。 眼前的这个道人,乃是淮南云落山的五斗米道人。 号称能呼风唤雨,还能通晓古今,也还能布阵借调阴兵鬼将来作战。 总之司马承对于这个道人那是相信的很。 几乎是每件事都要让他卜卦算命。 也正是如此,在得到寿春城将会完好无损的结果后,众人都是要去拜一拜这个神仙道人。 “敌人的兵马还没有见到,没有露出凶险之象,所以还不着急借用阴兵鬼将。” 这个清瘦的道人屡屡胡子,然后又是继续说道。 “大王放心,我已经是算过了,这寿春城内一点都不会有事的。” 在得到‘神仙道长’的肯定回答后,司马承总算是真的安定了下来。 “等到见了汉军士卒来到城下的时候,大王就可以焚香求阴兵了!” 这个道人一边说着,一边让两边的八字胡都非常填了。 “我已经是替大王请好,只要焚香一起,立刻就是有大军夜袭贼军。” 但是! 但是,如果这些效果都不灵光的话,立刻就会有新的人来领锅。 “十万阴兵鬼将,足足可以杀掉百万凡人兵将,大王到时候只管在府中焚香祷告,剩下的一切,就都交给神君好了。” 这个道人眼神坚定,似乎是非常的确定。 只要有他在,就绝对不会丢失寿春城。 “好好,到了那个时候,孤就把这城中大小军务,全都托付给师兄了!” 司马承一边说着,一边激动的握住道人的双手。 “大王,尽管放心!” “这大晋的天下,亡不了!”
第603章
虽然谯王司马承对于‘神仙’的道法深信不疑。 不过,他并没有真的做好与寿春城共存亡的准备。 作为司马懿弟弟的曾孙,司马承只不过是非常疏远的宗室。 要他做到共存亡,简直就是开玩笑。 “北面的贼首刘预实在是可恶,放着好好的太平日子不过,竟然得陇望蜀,想着吞并我家的江山,实在是可恶。” 司马承站在城头,望着北面苍茫的大地,忍不住发起来牢骚。 “师兄,这寿春城的一切,可就仰仗你了。” 那道人闻言,稍作沉思,然后继续说道。 “大王,那贼首刘预也曾经是同道中人,也可能有什么暗藏手段没有用出来。” “贫道只能是尽力而为,若是贼人有什么后招,也可能会有变故啊。” 听到刚刚还信心十足的‘师兄’,此时竟然又是有了疑虑。 司马承的心中也是一阵担忧。 “我儿无忌,此时镇守南面的合肥城,若是寿春一旦有失,只要我能逃到合肥城中,那就可靠近后方,到时候不管是进是退,都好过在寿春这个前沿啊。” 谯王司马承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保险的。 等到下了城头,那‘师兄’告退去准备阵法后,司马承立刻就是召来了自己的心腹奴仆。 谯王司马承把一封刚刚写好的信,交到了这个奴仆的手中。 “你拿着孤的这封信,立刻启程去往合肥,等到见到无忌,就把这封信交给他。” 这名奴仆接过书信,然后又问道。 “大王,除了这书信外,可还有什么口信?” 谯王司马承摇了摇头。 “没有什么口信,你只管把这封信送到即可。” 虽然天色已经是不早了,但是这个奴仆还是不敢耽搁,挑选了两匹快马,一路往南奔去了。 当天夜里,谯王司马承就接到了前方斥候的回报。 在淮水北岸,已经有大批的火把在河边游弋。 很明显,汉军的主力随时都是有可能渡河而来。 在得到情报后,好几个部将都是向司马承进言。 请求向城外派几路精兵,把守住几个重要的水路要道。 不能让汉军就这么痛痛快快的直扑到寿春城下。 “北人素来不习惯水战,只要遇上我们的水军,肯定是必败无疑。” 司马承拒绝了众人的建议。 “孤的计策,就是引诱贼军前来,正是诱敌深入之计策。” “到了那个时候,贼人前方有寿春坚城,周围有我们的水军随时出击,再加上我布置的阴兵鬼将阵法,一定可以破贼!” 大家都知道司马承沉迷神仙术士,谁也不敢出言再劝了。 果然,正如所有人的预料。 短短两天之后,数万汉军就在淮水上架设好了浮桥,浩浩荡荡的往南扑来。 作为都督淮南江北诸军事的谯王司马承,在派出了一支前锋去试探迎击,遭到惨败之后。 司马承直接下令放弃了周围所有的坞堡,把全部军队都调回了寿春城中防守。 面对大摆乌龟阵的晋军,刚刚渡过淮河的汉军主将苏峻是大喜。 “晋军守城,却不敢出城野战,只敢在城内死守,用不了一个月,我必然能攻破此城。”
第604章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历练,苏峻这些后进的军事将领们都一已经掌握了攻城把寨的秘诀。 只要敌人困守坚城,那汉军就立刻建造攻城的器具。 各种的投石机、飞擂、突火塔车都给他们弄上。 不出一个月,任你再厉害的城防,也扛不住这些几百年代差的攻城器具。 如同瓮中捉鳖一样的局面下,晋军好歹还有一条河道水路与外界联系。 眼看着城外汉军行事如风,各种恐怖的攻城器具已经开始建造,司马承的内心已经是极为惶恐。 特别是,当他得知,被寄予厚望的‘师兄’也得了重病,恐怕不能施展法术阵列的之后,司马承更是难过的不行了。 “好在还有一条水路,不仅可以等待援军来支援,关键时刻,还能用来脱逃。” 司马承望着城外的汉军大营,心中送算还是有一份希望在。 不过,他转念一想,觉得还是再给自己的儿子司马无忌去一封信为好。 司马承立刻又是唤过一名奴仆,把自己的第二封信又是通过水路小船往南送去。 合肥城。 作为连接淮水和长江的枢纽之地,要想让淮水的大军进入长江,就必须要占领此处。 同理,长江中的水军要想北伐,也必须要先攻占合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的大魏吴王孙权才一遍又一遍的北伐大魏。。。。 此时,镇守合肥城的主将,正是谯王司马承的儿子司马无忌。 他们父子作为司马晋室所剩无几的宗室,不仅是越级授予了王爵,还得到了把守淮南的重任。 年纪轻轻司马无忌,在刚刚整顿完军务后,就接到通传,说是自己的父亲派人来送信了。 司马无忌立刻接见了送信的奴仆。 打开书信后,司马无忌看到之后,心情算是有些底气了。 “世子,大王在心中怎么说?” 司马无忌的心腹长史问道。 他笑了笑,然后说道。 “父亲在信中说,寿春固若金汤,将士忠勇可期,江北贼军未必敢轻易来犯!” “北面的贼军,这几年连克胡虏流寇,战力高昂,不可大意啊,公子还是回信提醒一下大王吧。”长史耐心的劝道。 “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更何况,父亲还在寿春城中布置了阵法,专克北虏!” 好吧。 谯王司马承的这个儿子,司马无忌也是一位信奉道法的信众。 刚刚接到信后没有两天,司马无忌就在合肥城中得到了传闻。 说是北面的汉军已经是渡过了淮河,几乎是兵不血刃就逼近了寿春城下。 司马无忌开始的时候,并不相信这个传闻。 但是,当年傍晚,他就接到寿春城中派来送信的使者。 司马无忌一脸不安的打开书信。 看罢之后,他的眉头就紧锁了。 “公子,大王在信中说了什么?”心腹长史问道。 “父亲在信中说,寿春城防坚固,但江北的贼军还是锐气而来,已经包围了寿春城,只剩下一条水道与外界联络了!” “啊,怎么可能这么快?”长史一脸的惊讶。 要是按照这个速度推断的话,寿春的晋军岂不是连招架都没有,就直接龟缩城中了?
第605章
“不过,父亲在信中说,不必过分担忧。” 司马无忌看到长史有些忧虑,便继续出言说道。 “父亲说,北虏刚刚渡河,不习惯水战,还在打造攻城的器具,也无力封锁我们的水军,寿春城依旧是固若金汤。” “就算是一旦有失,父亲也会乘坐舟船,及时离开的。” 听到这个消息后,长史送算是放下心了。 他们这一大帮子幕僚门客,可还都是指望着谯王司马承吃饭呢。 要是谯王司马承真的为国捐躯了,那他们这些人可就是要另寻他处了。 大晋皇室衰弱,谯王也没有什么坏脾气,可比那些难伺候的高门士族的公卿强多了。 “若如公子所言,那自然是极好的。” 长史捋着胡须,意味深长的说道。 “建康的衮衮诸公,都已经对淮南不抱希望了,却让大王父子来临阵前,绝对不可有什么闪失啊。” “就算是守不住寿春,那也是非战之罪!” “只要能守住合肥,不然北虏进入江水,就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司马无忌听到后,也是点点头说道。 “这个无须担心,父亲已经说了,寿春城坚兵锐,北虏虽然凶顽,却绝对不会轻易攻破的。” 司马无忌与长史商量来商量去,虽然对寿春局势信心大增,但是还是提前派人准备了轻舟快船,先行北上在寿春外围做好接应,以备不测。 又过了没有两天。 合肥城中的司马无忌,再一次收到了父亲司马承命人送来的信件。 “寿春的形势如何?” 司马无忌看到信使一脸狼狈,与之前的两批人神色大为不同,立刻有些紧张的问道。 “回禀公子,小人来的时候,北虏已经是开始围攻城墙,好几处的夯土已经是有了松动!” 听到这个消息后,司马无忌顿时大惊失色。 一旁的长史也是满脸的不敢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北虏才刚刚渡过淮水几天,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做好了攻城的准备。” “是啊,而且攻城的效果这么好,难道他们有什么神兵利器不成?” 面对两个人的怀疑,信使却是一脸肯定。 “公子,北虏制作器具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做出来的长臂蝎砲,发射石弹远达百步,寿春城防根本无力还击啊。” 司马无忌见状,立刻就是打开了信件。 几乎是片刻的功夫,他就把这一封字迹有些潦草的书信看完了。 “公子,大王在信中怎么说?”长史一脸忧色。 “父亲在信中说,北虏用兵如有神助,周围的三路援军都是被吓得不敢靠近,各种器具又是威力惊人,寿春城,唉!” “恐怕是难以长久守住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长史立刻就是劝说道。 “那还等什么啊,公子应该速速派人去寿春城外接应,绝对不能让大王与寿春城,都落入北虏之手啊。” 如今江东晋室的皇族凋落的没有几个小鱼小虾了,谯王司马承这一次哪怕是丢了寿春,也多半不会被追究什么责任。 毕竟,他手中没有多少精锐兵马,又没有什么援兵。 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汉军的锋芒。 “好,我这就再派人去接应!” 司马无忌一边说着,一边命人再派轻舟快船去往寿春。 在两天之后。 司马无忌收到了最后一封书信。 这一次的信使更加的狼狈不堪,一边送上书信,一边一脸恐惧的描述着攻城战的血腥。
第606章
“公子,大王怎么说?”长史又一次凑上了问道。 司马无忌看完信之后,脸上的两条眉毛几乎都皱到了一起。 “长史,你自己看吧。” 他说罢,就把手中的信递给了长史。 长史接到手中,飞速的看了起来。 “。。。北朝天子行辕已至淮北,城外北军气势如虹,南面水道已经断绝,舟船不得通行,为父已经召集诸军,誓与寿春共存亡,我儿应效仿先辈忠义之魂,收拢诸军力保合肥...” 总之,在这一封信中,谯王司马承对于敌人的称呼,已经从‘北虏’变成了中性的‘北军’。 对于刘预的称谓,也从原来常用的‘贼首’,变成了‘北朝天子’。 反正是越看,越会让人觉得,司马承这是在临死之前展示自己了风度。 面对要攻杀自己的敌人,司马承反而收起了蔑视,实在是有‘古君子’之风。 司马无忌是越想越难受。 好在这个时候,长史在旁边提醒道。 “公子,不可如此啊!” “大王不是在信中说了吗,他要公子尽快收拢城外的诸军,全部退入合肥听从号令,敢违抗命令者,一概军法从事。” 年轻的司马无忌,这个时候才是勉强收敛了一下心神。 然后,一个个的军令就发布了出去。 与此同时,还有一封送往建康的呈报也是一通发出了。 “我父子二人在阵前舍生忘死,而那些建康的诸多公卿,却是在等着排挤暗算我们父子,实在可恶!” “若是不把这消息传将回去,怎么也对不起父亲的一片忠义赤诚心!” 司马无忌心中不住的想到。 随后的几天,各种关于寿春的谣言都是传播了开来。 先是寿春城的一切消息都是彻底断绝,然后就有人传言,说是寿春城破,三万多晋军丧命。 很快,就另有了一个说法。 说是寿春城并没有被攻破,而是主将谯王司马承率军投降了北军。 不管真实的结果如何。 总之寿春城是凶多吉少了。 司马无忌凭借手中的‘节杖’,把所有的精锐都是调入了合肥城中。 然后又是派人接二连三的去往建康求援。 因为,汉军攻掠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如此迅猛的势头下,他们的野心未必仅仅是淮南啊。 万一要是大军压境,直接东渡偷袭建康,那岂不是要塌了天了。 司马无忌一面派人求援,一面继续派人去探查寿春方面的消息。 终于,在过了好几天后。 当建康的皇帝司马睿派来了使者,表示正在调集援军的时候。 消失匿迹多日的谯王司马承,又一次派人送来了亲笔信。 不过。 当司马无忌心怀激动的打开信件,一看之后,整个人都是傻掉了。 “。。。圣朝赦罪责功,以乃父为寿春侯、寿州刺史、都督淮西诸军事,尔见信之后,立刻改旗易帜,不仅成全司马氏累世汉臣的名节,也能保全合肥数万军民免遭涂炭。。。。。” 总之,在这封信中,谯王司马承一口一个‘圣朝’、“王师”、“汉臣”。 几乎都是把司马无忌给看愣了。 “公子,大王的消息如何?”旁边的长史一脸关心。 司马无忌张了张嘴,却是没有说出来一个字。 长史顿时大为焦急。 “哎呀,公子,你倒是说话啊,陛下派来劳军的上使可还等着呢!” “劳军?”司马无忌忽然反应过来。 “还劳个甚么军!”
第607章
“还劳个甚么军!” 司马无忌恶狠狠的说道。 正好他的长史已经一目十行,把谯王司马承的信给看完了。 可怜这位长史,也是一脸的震惊。 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东主会如此痛快的投降了。 “大王,就这么投降了?” 长史心想,看来外面传言寿春不战而降是真的了。 否则的话,要是寿春城被攻破,哪怕汉军再强悍,也不可能一个溃兵都逃不出啊。 “公子,难道要真的改旗易帜不成?” 长史嘴角有些抽搐。 他觉得,身为大晋宗室,哪怕不敢力战而投降,那就当一个死鱼俘虏好了,怎么可以飞书命令自己的儿子率军投降呢。 要知道,这大晋朝祚,可是他们司马家自己啊! “改,当然得改!” 司马无忌毫不犹豫的说道。 “父亲已经说了,汉军锋芒不可阻挡,寿春坚城也不过半月而下,哪怕合肥再坚固,又能如何?” 长史心中还是觉得难以接受司马承父子如此作为。 “公子,合肥乃是要津,进退皆在我们手中,就算是力战不敌,也可以退回江东啊,若是,,若是,,,” 长史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司马无忌眉头一皱,有些不耐烦的催促道。 “长史有话但说,到底若是什么?” 长史一硬头皮,继续说道。 “若是大王父子二人俱都不战而降,且不说会不会为天下人所笑,仅仅是留在建康的家眷妻儿,又该让他们如何自处啊!?” 长史这是提醒司马无忌,不要脸的事情若是干的太多了,留在建康城内家眷妻小恐怕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这可不是长史关心东主一家老小的幸福指数,而是他自己的妻儿老小也都在建康城中呢! 若是司马承父子卖国求荣不战而降的消息传回去,只怕自己的家眷也会跟着倒霉了。 面对长史的顾虑,司马无忌却是根本连一丝丝的犹豫都没有,立刻做出来回答。 “若是失了寿春与合肥,就算退回了江东,还能有什么?!” 司马无忌一张英俊的脸上充满了嘲讽的意思。 长史顿时有些惊诧,“公子,你可是大晋皇族啊!” “唉,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大晋皇族还不如琅琊王氏的一个小支,我若是败退建康,只怕就要沉沦泥下了!” 司马无忌摇头苦笑道。 “那公子的家眷妻小,可都在建康城内,难道就不怕被陛下迁怒责罚嘛?”长史痛惜的问道。 司马无忌一咬牙,用力砸了一记手心。 “大丈夫何患无妻,有妻何患无子!” 长史见状,不禁是彻底失望了。 别看司马无忌父子平常儒雅谦和,这一到了关键时刻,竟然是如此的不要脸啊。 “好了,不要在此迟疑了,快去给我召集诸将,我要完成父亲的嘱托!” 司马无忌立刻催促道。 长史心中对于司马无忌已经是彻底怕了。 如此没有底线的人,要是自己违抗命令,那绝对是非常惨的。 可惜啊! 自己一直以聪明人自诩,却从来没有想到司马无忌竟然是如此之人! 不过,长史虽然不敢违抗司马无忌的命令,却并不意味着他要留在合肥一通投降。 他的家眷妻小可都在建康城内呢。 一旦司马无忌父子投降消息传开,谯王司马承的家眷未必会受到罪责,他们这些僚属的家眷可就不一样了。 所以,长史领命离开之后,立刻借着召集诸将的名义先去见了自己要好的几个将领。 这几个将领得知消息后,也都是不想要跟随司马无忌投降汉军。 倒不是他们多么的忠心于大晋,实在是家眷妻小也都在建康做人质呢。 “长史,那该怎么办?”一名将领焦急的问道。 “依我之见,咱们索性率军冲入中军,把司马无忌捉拿,然后固守待援!”另外一名将领说道。 “不可,不可!” 长史立刻出言阻止。 简直就是开玩笑啊。 坚固的寿春城,不过是半个月的时间,就被逼的全军投降。 难以想象,守军是遭到了多么恐怖的围攻。 或者是说是多么诡异的围攻。 以他们这些人的能力,要想守住一个内部纷争的合肥城。 完全就是不可能。 “这是取死之道。”长史立刻否定这个提议。 “那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是逃啊!” “逃?往哪逃?”几个人都是问道。 “还能往哪逃,当然是逃回江东。”长史望着这几个粗胚,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咱们逃回去,要是被问罪,又该咋办?” “问罪?问什么罪,献城寿春的人又不是你我,自乱合肥致使败军的人,更不是你我,谁能给我们问罪?”长史说道。 “自乱合肥?” “我们肯定不可能这么大摇大摆的走啊,且不说效命司马父子的死忠部曲比我们多,就算是走出城门,也会被追兵追赶的。” “那长史的意思是?” “咱们先在城内放火,然后大开城门,再撒播寿春的消息,到时候城中必然大乱,如此情况下,我们就算是离开城池,也不会有人追赶的。” 几个人一听,都是大为赞同。 甚至于,还有两个人提出这个策略的普拉斯版。 “太好了,这样的话,咱们还可以借机搜掠一番!” “对啊,等我们回去之后,手中有钱有兵,也就不怕谁人敢问责了。” 众人很快就定下了计划,绝对不能把合肥城内的财宝便宜了司马无忌和北军。 大概过了半天之后。 好几道滚滚的黑烟,就从合肥城内不同的方向燃烧了起来。 伴随着纵火的开始,又出现了入户劫掠、乱军出逃等现象。 原本尚有一战之力的合肥城,顷刻之间就陷入了大乱。 等到动乱不可收拾的时候,长史与几个将领都已经率领部曲,带着劫掠来的大包小包逃离了合肥南去了。 不论是‘至孝尊父命’的司马无忌,还是‘友慈念亲族’的长史和几个将领,都是‘洪洞县没有一个好人’。 不久之后。 当刘预亲率中军,进入已经被汉军收拾一番的合肥城。 “陛下,由此向南,就是进入江水的必经之路!” 刘预站立城头南望。 旁边一身崭新官服的司马承,正在旁边伸手指画着前方的水道地形。
第608章
不过,长史虽然不敢违抗司马无忌的命令,却并不意味着他要留在合肥一通投降。 他的家眷妻小可都在建康城内呢。 一旦司马无忌父子投降消息传开,谯王司马承的家眷未必会受到罪责,他们这些僚属的家眷可就不一样了。 所以,长史领命离开之后,立刻借着召集诸将的名义先去见了自己要好的几个将领。 这几个将领得知消息后,也都是不想要跟随司马无忌投降汉军。 倒不是他们多么的忠心于大晋,实在是家眷妻小也都在建康做人质呢。 “长史,那该怎么办?”一名将领焦急的问道。 “依我之见,咱们索性率军冲入中军,把司马无忌捉拿,然后固守待援!”另外一名将领说道。 “不可,不可!” 长史立刻出言阻止。 简直就是开玩笑啊。 坚固的寿春城,不过是半个月的时间,就被逼的全军投降。 难以想象,守军是遭到了多么恐怖的围攻。 或者是说是多么诡异的围攻。 以他们这些人的能力,要想守住一个内部纷争的合肥城。 完全就是不可能。 “这是取死之道。”长史立刻否定这个提议。 “那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是逃啊!” “逃?往哪逃?”几个人都是问道。 “还能往哪逃,当然是逃回江东。”长史望着这几个粗胚,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咱们逃回去,要是被问罪,又该咋办?” “问罪?问什么罪,献城寿春的人又不是你我,自乱合肥致使败军的人,更不是你我,谁能给我们问罪?”长史说道。 “自乱合肥?” “我们肯定不可能这么大摇大摆的走啊,且不说效命司马父子的死忠部曲比我们多,就算是走出城门,也会被追兵追赶的。” “那长史的意思是?” “咱们先在城内放火,然后大开城门,再撒播寿春的消息,到时候城中必然大乱,如此情况下,我们就算是离开城池,也不会有人追赶的。” 几个人一听,都是大为赞同。 甚至于,还有两个人提出这个策略的普拉斯版。 “太好了,这样的话,咱们还可以借机搜掠一番!” “对啊,等我们回去之后,手中有钱有兵,也就不怕谁人敢问责了。” 众人很快就定下了计划,绝对不能把合肥城内的财宝便宜了司马无忌和北军。 大概过了半天之后。 好几道滚滚的黑烟,就从合肥城内不同的方向燃烧了起来。 伴随着纵火的开始,又出现了入户劫掠、乱军出逃等现象。 原本尚有一战之力的合肥城,顷刻之间就陷入了大乱。 等到动乱不可收拾的时候,长史与几个将领都已经率领部曲,带着劫掠来的大包小包逃离了合肥南去了。 不论是‘至孝尊父命’的司马无忌,还是‘友慈念亲族’的长史和几个将领,都是‘洪洞县没有一个好人’。 不久之后。 当刘预亲率中军,进入已经被汉军收拾一番的合肥城。 “陛下,由此向南,就是进入江水的必经之路!” 刘预站立城头南望。 旁边一身崭新官服的司马承,正在旁边伸手指画着前方的水道地形。而在他身后的年轻人,正是以合肥残城投诚的大汉庐州刺史司马无忌。
第609章
刘预派军攻打淮南,可不是仅仅收获了一个司马承,还有好几个呢。 这些晋廷在淮南的官员将领,都是一个个没有人做出多大的抵抗,几乎全都是纷纷投降了。 战事进展之顺利,让本来在淮北统筹坐镇的刘预都看不下去了。 自己的步伐要是不快一点,恐怕连个临敌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刘预率领自己的中军一路南下,径直进入了合肥城中。 “前方不远,可还有敌人?” 刘预看到前方一片空旷,几乎没有什么人烟。 “回禀陛下,此前合肥城内贼人作乱,一路南逃,毁坏了沿途的村寨,所有的江东兵马也都是跟着一哄而散了。” 大汉寿州刺史司马承说道。 “这么说来,要是朕手中有一支水军,岂不就可以直取建康了?” 刘预看到,合肥南边的河流已经很是宽阔,大型的战船足以通行了。 “陛下所言极是,只要有一支水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江东便重归大汉治下!”司马承笑呵呵的说道。 在场的这么多人,要说谁最想攻灭江东的晋室朝廷。 那除了刘预之外,肯定就是他司马承莫属了。 别看他之前是晋朝宗室,地位尊崇的谯郡王。 可他之前的地位越是尊崇,此时想要灭晋的心情就越是迫切。 老子不仅投降了敌人,还接受了敌人的官职爵位,更甚至沦为了人们眼中不忠不义的典型。 凭什么你们建康的众人依旧是活蹦乱跳的!? 我司马承就是要看到你们和我一样,面对可怕敌人瑟瑟发抖,彻底的跪地投降。 这样一来。 就再也不能嘲笑我了! “陛下,臣虽不才,却也在江东见识多年,早已经熟谙江东水军战术阵法,只要陛下愿意,臣可帮大汉操练水军,早日东进建康!” 司马承一脸忠心耿耿模样。 刘预一听,也是大为高兴。 经过自寿春、合肥一路的交战,刘预已经看到了南北水军的差距。 汉军在淮河上编练的水军,一旦遇上从江东来的晋军舟船,就是显得非常的笨拙生疏。 不仅仅是没有数量的优势,连素质上的优势都没有。 这还是在水流平稳的淮南一带。 若是进入了滚滚的长江,那还不得更加的狼狈。 “朕实在没有想到,卿竟然有此等本领吗?”刘预略微一想,却是有些将信将疑。 司马承这个老小子,实在无耻的很,卖自己家的江山社稷是一点含糊都没有。 这要是领着自己军费,再干着‘余则成’的活计。 岂不是就要亏大了。 “陛下,臣这一身本领,那是绝对不会有半分掺假的,不过,臣毕竟刚刚重归,自知才德浅薄,就算是操练水军,也只能胜任一下参军赞划。” 司马承倒不是急着抢功劳。 他仅仅就是想要建康的晋廷君臣与自己一般狼狈罢了。 “哈哈,你是在是太谨慎,朕向来是用人不疑的。” 刘预对于司马承的识相很是满意。 “那好吧,朕就以再任你为荡寇将军,就在合肥襄助苏峻操练水军。”
第610章
“那好吧,朕就以再任你为荡寇将军,就在合肥襄助苏峻操练水军。” 刘预扭头就把司马承的意愿给满足了。 以后合肥的主将,早已经被刘预定为东莱郡老乡苏峻了。 苏峻作为汉军的后起之秀,是绝对有能力值得相信的。 眼看着汉军从淮阴到寿春的战线上一路高歌猛进,江东的晋军却是如同聋了瞎了一般。 除了没有援军之外,更是连一支成规模的兵马都没有出现在长江水面上。 “看来江东众人,已经是彻底觉得没有希望了。” 面对江东躺平等干的架势,随行的郗鉴等人都是这么觉得。 “不仅是没有了希望,就冲着司马承等人毫无顾忌投降的架势,只怕建康城内也是少不得出现一大批投降派。” 刘预一边看着江边,一边满意的说道。 他之所以满意,是因为刘预已经看透了,江东晋室已经是彻底没有希望了。 别看他们还占据着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 但是,从形势上来说,晋室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建康的晋室之所以能在继续存活,除了本身有一定的正统性,受到衣冠大族的拥护之外,剩下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刘预一直主动示好,没有展露出什么太强的野心。 这样一来,躲在建康的重臣公卿们,才能不暴露他们自己的愚蠢。 如今刘预率军夺取淮南,就是已经把这两条全给掐断了。 历史的东晋能存活那么久,也是多亏了北方胡人混战不已,给了他维持正统的资本。 可是。 如今占据北方中原的人,是刘预这个打着皇汉旗号的人。 从号召力上来说,晋室的名头简直是臭不可闻了。 根本没有办法与汉的名号想比。 这样一来,自身的正统就变成假酒了,谁喝谁上头。 “不过,朕现在还没有做好南下的准备,建康的晋室,可还是不能乱啊。” 刘预意味深长的说道。 “陛下,那打算如何,是派人去建康嘛?”郗鉴问道。 “不错,就是派人去建康,一定要他们明白朕的意图。”刘预笑着说道。 刘预此言倒不是开玩笑。 “朕现在只想要淮南,等到想要江东的时候,自然会派兵自取。” “建康城内的大汉忠臣义士们,就不要冒险用刀用枪了,只要安安静静等着就好了。” 刘预的这几句话,看似非常的平凡,却是透着一股子杀气。 反正,建康城内的司马睿是如此想的。 “兵锋势不可挡,却没有贪功冒进,只是占据了淮南,竟然就是收手了。” 建康的皇宫内,司马睿正在跟皇太子司马绍低声商议者什么。 “进退有据,暗合兵法之道,也是绝对动不得的。” 司马睿、司马绍父子,早已经开始谋划后路了。 他们都觉得,就凭着汉军进攻淮南的气势和速度。 一盘散沙的江东,就算是再这么折腾,也是难以挣脱败亡的命运了。 与其苟延残喘几年,然后再袒身衔璧投降,还不如早做打算呢。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父亲,合浦回来的人说,南行五百里,就有田土大美之地,就算是不如中原,也是几类江东,足以称王的资本。”
第611章
不过,司马睿知道,自己的设想虽然好。 但是也是充满了许多的困难的。 首先一点,就是自己要是逃跑的话,绝对不能是只是带着一家老小逃跑的。 要是那样的话,他就不是去另寻他处,而是去送死了。 毕竟那些蛮夷之辈的地方,可都是瘴疠纵横。 没有足够的部下的话,连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 “交趾郡南,有大岛二十,小岛数千,皆是一年四季温暖,其地之人不知道有秋冬。” 司马绍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自己对于那里的见闻。 司马睿越听越是心凉,却是不能表示出来。 “唉,实在是无可奈何啊。” “可怜我儿,还以为那是什么好地方。” “也不想一想,这江东以南就已经是瘴疠遍地,再往南去的地方,更加的炎热潮湿,那里的瘴气岂不是要冲天了!” “若是有其它的出路,绝对是不能走这条路子的。” 司马睿越想越是心塞。 按照如今局势的发展,恐怕北面的汉军随时都有可能南下。 那样的话,只隔着一条长江的建康,恐怕就是数日可下了。 “还是得快点想办法,多弄一些人口去啊。” 司马睿忧心忡忡的说道。 “否则,将来一旦有变故,再走也是来不及啊。” 皇太子司马绍一听,却也是露出为难的神色。 “父亲,咱们手中只有一些水军和舟船,算是死心塌地,不管去哪里都会跟随。” “可是,要是再多一些人的话,他们就未必肯听从命令啊。” 司马睿一听,也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对于普通的士民来说,留在江东给谁当差不是当? 何必要跟着司马睿逃窜到蛮荒之地当野人呢? “要是没有人愿意去,那就想办法逼着他们去!”司马睿把心一横,恶狠狠的说道。 “逼着他们去?逼谁们?怎么逼?”司马绍一脸懵逼的看着父亲。 司马睿冷冷一笑,然后说道。 “这一次淮南之败,不少的将领都是一箭未放,就望风而降了,此等行为,应该连坐家眷。” 司马绍一听,基本明白了他的意思。 “父亲,你的意思是,要把他们统统收监?” “没错!把这些叛徒的家眷、部曲,统统都给我抓起来,抄没家产资财,然后把男女老幼统统发配交州!” “发配交州哪里?”司马绍问道。 如今的中原王朝,还没有像后世唐宋一般,喜欢把人都流放到岭南。 所以司马绍也有些不太确定。 “合浦郡!” “合浦郡?”司马绍一想之后,不禁觉得大赞。 因为合浦郡的官员正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心腹担任的。 “只要能把人都发配到合浦郡去,将来一旦有什么变故,就可以从建康乘船南下,到了合浦之后,就可以带着这些人继续南走。” “这样的话,可就是省下了千里转运的麻烦了。” “更何况,等那些罪人到了合浦,遍地的瘴疠也会让他们变得听话的。” 司马睿父子很快就商量定下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