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回:梦中计赚主班师
却说帕米尼欧刚刚睡下,只见一个道人缓缓而来,忙问道:"道者是谁?深夜到本帅帐中有何见喻?"那道人闻言哈哈大笑道:"老元帅,不记得老夫么?"帕米尼欧闻言,定睛一看,不觉大喜道:"原来是太师。"亚里士多德笑道:"正是,贫道今日来,知元帅不能阻主上东行,元帅素怀忠义,深谙兵机,精通韬略,通晓天文地理,知主公继续东征必然不利,而贫道夜观天象,但见东南气正旺,不利于东行,且帝星黯淡,主上不久归天,贫道会渡他修行,元帅不必忧虑,一切自有定数。"帕米尼欧道:"蒙太师之教,但眼下三军士气低落,皆有思乡之情,若不早退,只恐三军变乱,我等处于这异域之中,民心未定,离国甚远,又惧波斯大流士余党趁机而起,事情堪忧,还望太师定一计促主公班师回国。"亚里士多德笑道:"元帅不说,贫道早有计了,元帅可暗中派人散布谣言,说希腊各邦欲为乱,如此皇上必然退兵回援。"帕米尼欧道:"此计甚善,只恐印度与波斯各国信以为真,万一造反,奈何?"亚里士多德闻言叹息道:"天数已定,大帝注定不能一统天下,马其顿自此衰矣,皇上不久也归天,到时贫道自会度他修行,故而我等不必理会后事。"帕米尼欧闻言,也叹了一口气。亚里士多德道:"元帅速行计,我去也。"帕米尼欧欲待再问时,不觉轻飘飘落在床上,原来是一场梦。帕米尼欧惊讶不已,暗中派人去散布谣言,说希腊各邦要造反。
假消息不几日已经传到亚历山大耳中,亚历山大大惊道:"若后方有失,寡人无家可归了。"乃传令:"不许泄露消息,三军速速班师回国。"大帝来不及与印度二君言及此事,便匆匆忙忙撤军。三军一路逢州过府,往马其顿进发。却说波鲁斯探知亚历山大班师的消息,乃令人打听,听得希腊各邦要造反。波鲁斯大喜,召见乐凯道:"寡人因得知亚历山大退军回去,乃派人打探,原来是希腊各邦要作乱,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等此时不举事,更待何时?"乐凯道:"主公,消息可靠么?"波鲁斯道:"朕派细作探来,俱是此传,且亚历山大已退兵,纵使消息不准,彼退兵是实,想再来就难了。"乐凯道:"虽然如此,北部尚有太克西利斯,此人若不除,必为后患。"波鲁斯问道:"寡人欲灭此贼久矣,将军何以教我?"乐凯笑道:"太克西利斯有勇无谋,臣观此人非久居人下,今虽依附亚历山大,然而早晚必反,臣有一计可除他。"波鲁斯问道:"计将安出?"乐凯道:"主公以希腊各邦造反之事,约太克西利斯结盟,臣以一席话说反此人,使与陛下约盟,带盟日暗伏兵马,令人刺之,尽降其众,印度全镜皆落陛下之手。"波鲁斯闻言摇头道:"卿此计不妥,太克西利斯来会盟,必带军马,且此人勇冠三军,刺客难以近他,只怕事情不成,反受其害。"乐凯道:"可说明是文会,彼自然不带多人,然后主公暗伏甲兵,再令一勇士出其不意刺杀,有何难哉?"乃附耳如此如此。波鲁斯大喜道:"甚妙,只是难得这勇士。"乐凯道:"待臣访查。"
乐凯回到府,天天派人打听勇士,没有半点消息,不觉过去半个月,这日乐凯率军出来打猎,只见一名壮士推着一只猛虎往前走,嘴里不住喝道:"这业畜快走,省得惹恼老爷,叫你一顿好打。"那猛虎不敢反抗,被他推着走,看看赶过河去。那壮士笑道:"为民除一害。"转身要走,乐凯定睛一看,这人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虎头燕额,威风凛凛。乐凯暗暗称赞道:"自古听说打虎英雄,这壮士能让猛虎惧怕他,必是好汉。"忙令军人去请来。几名小军上前拦住道:"壮士,家爷有请。"那人道:"你爷是谁?"军士道:"家爷乃当今国王天子驾前将军乐凯。"那壮士闻言大喜道:"久闻大名,这位老爷智勇双全,你等快引路。"军人乃引来见乐凯,乐凯礼道:"方才见好汉驱虎过河,在下甚敬佩,不知尊姓大名?"那人道:"将军,小人唤罗苏斯,久仰将军大名,今日招见小人,不知将军有何吩咐?"乐凯道:"欲让你刺杀一个人,若成功,奏明国王,封官赐爵。"罗苏斯道:"将军要杀谁?"乐凯道:"北印度王太克西利斯。"罗苏斯闻言愕然道:"北大王也是一国之君,恐不易刺,且此人亦有武艺。"乐凯道:"壮士放心,主公请他来喝酒,托言两国之好,就席间杀之。"罗苏斯应允。乐凯大喜,引见波鲁斯,波鲁斯一看这人像个好汉,心中欢喜,封为将军,赏赐甚厚。罗苏斯大喜拜谢。不知能否刺杀太克西利斯?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五十二回:波鲁斯计吞全印度
次日,波鲁斯派人去北印度请太克西利斯赴宴参加文会,托言为两国之好,共同结盟。太克西利斯得信大喜,便要赴宴,转出一人道:"主公,万万不可去,波鲁斯之心难测,臣疑其有害主公之心。"太克西利斯道:"亚历山大大帝赐我斧钺,令我为东南诸侯之主,谁敢害我?"印达罗道:"主公难道还不知么?亚历山大大帝已经班师回去,必是国内有事,不是外敌入侵,便是内乱萌起,彼自顾不暇,安能理会主公?此宴不可赴。"太克西利斯道:"彼既好意请我,为通两国之好,寡人若不去,则理屈在我,倘若日后动起刀兵,彼先有辞了。"印达罗苦谏不听,乃道:"主公要去,须带多些人马,身穿暗甲防身。"太克西利斯闻言大怒道:"若如此,先示我不诚,今为两国之好,不能多带兵,仅五百人足矣。"印达罗道:“须防范于未然。”太克西利斯笑道:“不必多言,纵使波鲁斯有异心,寡人也曾学万人敌,有何惧哉?”乃不听印达罗之言,自带五百人,朝南印度进发。
却说波鲁斯问乐凯道:"一会儿如何?"乐凯道:"可于酒中下毒,摔杯为号,就令罗苏斯刺之,然后尽擒其手下,使我军变换衣服,到北印度,以国王被扣,调出城中精兵,再派一将趁机袭了城池,大事一举可定。"波鲁斯道:"若亚历山大起兵问罪,奈何?"乐凯道:"彼回国沿途必不敢多留兵,唯恐国内不足,臣已派细作去探,待其回国,便勾结波斯各国,使严兵布防,亚历山大必不能再来。"波鲁斯道:"昔日年幼尚且能举兵东进,将军何料其今日不能?"乐凯笑道:"此一时,彼一时,物极必返,世间岂有常胜将军乎?且亚历山大手下将士早无战心,士气不比往日,而波斯当日苦于大流士的统治,民心思乱,今日大流士已死,新君王颇为贤德,如此可见,亚历山大无能为也。"波鲁斯闻言大喜,乃令人准备毒酒,摆设宴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
话说太克西利斯带五百人,不一日早到南印度,与波鲁斯见面。波鲁斯笑道:"王兄肯来,寡人之幸也。"太克西利斯道:"陛下客气了,寡人昔日在你麾下,如何称我王兄?"波鲁斯道:"兄言差了,今非昔比,今日王兄被天可汗封为东南诸侯之主,寡人怎敢不敬?"太克西利斯道:"君子不忘本,昔日多蒙大王提拔,感大王之恩,寡人受惠实多,今日安敢因爵位而忘旧恩?"二君说罢,哈哈大笑,一起入席。波鲁斯道:"王兄带多少人马?"太克西利斯道:"仅五百人。"波鲁斯大喜道:"寡人各赐酒食。"乃令人赐五百人酒。波鲁斯举杯敬太克西利斯,太克西利斯饮了数杯,不觉头晕,大惊道:"这酒如何?"波鲁斯把杯一摔,喝道:"还不动手?"只见杀出刀斧手,太克西利斯勇力绝伦,拔剑砍倒十几人,只见一人挺身而出,大呼:"昏君休得猖獗。"耍得一剑朝太克西利斯砍,太克西利斯忙招架,二将斗不数合,太克西利斯吃了毒酒,浑身乏力,敌不过罗苏斯,早被罗苏斯一剑砍倒,割了首级,那五百军尽毒倒,皆被乱刀砍杀。
却说乐凯派兄弟乐斯带着四百九十九个军士,身穿那五百北印度兵的服装,跑到北印度哭城。守军慌忙报入,却说北印度大将皆不足为惧,惟有印达罗英雄,当日劝主多带人马,见其不听,乃料其必败,传令谨守城池。当日听得军人报,忙往城楼,一看果然是五百名北印度军,忙问道:"尔等随主公往南印度,何故自回?"乐斯哭道:"波鲁斯果怀奸谋,今扣留主公为质,小人们探得消息,慌忙逃回,望将军早发兵马前往救驾。"印达罗闻言大惊,忙令开门放进五百人,赐于酒食压惊,问道:"今主公被困,本镇发兵,岂不是要了主公的命?"乐斯道:"将军差矣,波鲁斯为人优柔寡断,彼君臣所惧者,只有将军一人,若不擒将军,彼不敢加害大王,将军今可亲自领兵救援,待小的们把守城池,万无一失。"印达罗闻言大喜道:"言之甚是,我之副将莫利,此人忠义勇略,尔等须听从他。"乃唤莫利出来。只见莫利生得身长八尺,面黑脸方,善用丈八枪,却有勇无谋,性格鲁莽。当日见了礼,印达罗把剑印交付莫利,乃点九万大军往南印度,城中只留下一万军马守城。
话说乐凯令乐斯与四百九十九个军人假扮北印度军后,乃派罗苏斯领兵五万随后进发,号称十万大军,只待北印度军远去,乃杀到城下,把城池重重包围起来,吓得印度守军慌忙报入。却说莫利当日正饮酒,听得军人来报,吓得酒醒过来,忙传令抬枪备马,乐斯假意劝道:"将军不可出战,城中仅仅一万军,敌人有十万之众,加之领兵大将罗苏斯有万夫不当之勇,将军只宜谨守城池,以老其师,待其粮草尽,自然退兵,到时再追杀出城,才能获胜。"莫利闻言喝道:"放屁,我何惧之有?若避而不战,是怯也。"乃提枪拍马出城,大呼:"贼将慢来。"罗苏斯大怒,舞刀拍马来战,莫利挺枪跃马来迎,二将战不数合,罗苏斯诈败而走,莫利引军赶上,赶不数里,罗苏斯回马奋勇来战,莫利大惊道:"此人武艺不在我下,我中计了。"不敢恋战,回到城下,大呼:"开门。"只见城上纷纷放箭,乐斯大呼:"莫利匹夫,我已举城归顺,休得来讨死。"莫利大骂不已,要攻城,城上乱箭射下来。背后赶来一将,大喝一声:"莫利休走。"莫利大惊,措手不及,罗苏斯手起刀落。不知莫利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五十三回:帝星陨落霸业亡
却说莫利回到城下叫门,城楼上转出一人,笑道:"莫利匹夫,我乃南印度大将乐斯,今日太克西利斯已死,此城又落入我邦,要活命可速归顺。"莫利闻言大怒,骂道:"逆贼安敢赚我?"乐斯喝令放箭,城上军人纷纷射箭。莫利抵挡不住,回马要跑,背后杀来一将大呼:"莫利休走,罗苏斯在此。"莫利大惊,措手不及,被罗苏斯一刀斩于马下,北印度尽并入南印度。
话说印达罗领九万大军朝南印度进发,只见前方尘土飞荡,杀出无数军马,为首一将,白袍银甲,手挺长枪,大呼:"印达罗,今太克西利斯已死,你中我之计,前者派去的五百人皆是我邦之人,趁你调出城中多数军马,再令罗苏斯趁机袭城,今日你这军马虽多,前不能料必胜,后退无可退,且后援已绝,已成孤军一支,何不归顺?"印达罗闻言,早认得是乐凯,大怒道:"匹夫安敢胡言乱我军心?"乐凯笑道:"将军不信可让你看一看太克西利斯的首级。"乃令军人取过太克西利斯首级。印达罗一看果然是太克西利斯的脑袋,心中大怒,挺枪拍马来战,乐凯纵马舞枪来迎,战不数合,左右伏兵尽出,纷纷超北印度军阵射箭,北印度军被射杀无数,乐凯招呼大军杀上去,印达罗招架不住,往后便走,看看到了边境,只见一支军马杀来,其中一将摇刀而出大呼:"印达罗,今印度已经统一为一国,由我主公为天子,快快投降,免得身首异处。"印达罗闻言,心中十分悲苦,叹息道:"我今日无能为也。"乃拔剑自尽。众军尽降,印度复归一统。波鲁斯怜印达罗忠义,命人厚葬。乐凯派人打探亚历山大消息,得知亚历山大已到马其顿,乃奏知波鲁斯,派人前往波斯通好,共抗马其顿。
却说亚历山大得传希腊各邦要做乱,慌忙撤军回国,及到了国家,才知是谣言。亚历山大知道是帕米尼欧所为,龙颜大怒,喝斩帕米尼欧。众臣谏道:"元帅乃先帝之臣,今若杀他,恐惹非议,还望陛下宽恕。"亚历山大闻言,叹息不已,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往后一仰,众人慌忙救起,从此亚历山大得了不治之症,病倒龙床。群臣问安,菲洛塔斯道:"陛下自少年起带兵,南征北战,东灭波斯,多年劳苦,性子又急,故而得病,还望陛下清心寡欲,勿劳神思,保重龙体。"亚历山大闻言叹息道:"寡人已经回不到昔日的英雄,我死后,何人可为我辅助太子?"克雷图斯道:"老将帕米尼欧,早年跟随先君,此人忠义,陛下所知,为人又老诚,可托大事。"亚历山大摇摇头道:"孤亦知帕米尼欧之忠,然而此人年高,恐也不久矣。"菲洛塔斯道:"塞琉古随陛下征战多年,此人正直忠心,可托大事。"亚历山大闻言摇头道:"塞琉古眼如神光,外若忠实,内藏机谋,不可托也。"帕米尼欧道:"陛下之意,当托大事于谁?"亚历山大把手握着托勒密,对众道:"强者、强者。"言未毕,乃闭目而崩,年三十二岁。托勒密因大帝临终握他手,说出强者,乃心生异志,后来与塞琉古自立为王,不属马其顿,此是后话。亚历山大一死,各邦纷纷独立,马其顿有两代雄主,一是腓力,二是亚历山大,除了这两君,其余都平庸,无法统治别国,故此其他国家城邦纷纷自立,不归马其顿,而新君不能制也。
话说亚历山大魂魄无依,轻飘飘飞到西西岛见老师。当晚,亚里士多德正在静坐,突然心血来潮,慌忙起身,抬头望天,只见一星堕落,忙把手一轮,叹息道:"天数已定,不可挽回。"言未毕,只见一人缓缓而来,拜道:"老师,亚历山大在此。"亚里士多德大惊,忙扶起道:"你我二人虽是师徒,亦是君臣,陛下怎能以君拜臣?"亚历山大垂泪道:"弟子已死,还有什么帝王君臣?只悔当日不听老师之言,以致今日一切化为乌有。"亚里士多德闻言,叹息道:"一兴一废,一灾一劫,一生一亡,自有定数,你今日已亡,不必记念以往,今魂魄未有定位,时间一久,唯恐灰飞烟灭,可速随为师修行,还你一个定位,将来有望升仙。"亚历山大闻言大喜,忙拜道:"弟子原是老师的学生,愿随老师修行。"从此亚历山大随老师修行,也不去记念往事与尘凡,最后也得了正果。本故事完。
第一百四十六回:亚历山大阵前斩储君
话说托勒密提刀上马,出营来会达路。只见达路生得身长一丈,手抡画杆方天戟,立着战马,十分威风。托勒密暗暗称奇。达路一看有人出战,乃大呼:"来将通名。"托勒密喝道:"我乃马其顿大将托勒密,你这厮想必就是什么二殿下晋王达路?"晋王笑道:"孤便是晋王二殿下,你这黑脸贼,不足以当孤的画戟神箭,不如下马归顺,劝你主子放了我哥哥,大家各守疆界,这样你也不用死了。"托勒密闻言大怒道:"我看你年纪轻轻,实乃未见猛虎之驴,快快下马,免得取你脑袋。"达路笑道:"黑脸贼,今日不知谁死呢,尚敢大言?"托勒密大怒,拍马舞刀来取,达路摇戟跃马来迎战,二将连斗一百二十合,不分胜负。托勒密暗暗惊讶道:"不料此处还有这样人物。"达路也惊讶不已道:"托勒密果然英雄,今日孤才信。"达路见托勒密勇猛,不敢恋战,虚耍一戟,转马便走。托勒密以为达路年幼,勇力有限,不知其诈,乃舞刀拍马大呼:“贼将休走。”达路见托勒密来追,心中暗喜,忙扯弓搭箭,对准托勒密射去。托勒密,慌忙往后一躺,整个人躺在马背上,让过了离弦之箭。达路看了暗暗大惊道:“能躲过孤家神箭的人不多,这厮能躲过去,武艺不在我之下。”乃回头又战,二将战到天晚,各自收兵。
托勒密回营对亚历山大大帝道:"这达路小儿果然厉害,臣与他交战一百二十回合,竟分不出胜负,后面那厮用箭射我,臣险些儿被射杀,幸仗吾主鸿福,躲过了此箭,此人戟箭二法俱佳,武艺不在臣之下。"亚历山大闻言惊讶不已道:"似此奈何?"转出太克西利斯道:"陛下,达路有勇无谋,易于激怒,臣闻怒者多败,可押着鲁密太子往阵前,点名会波鲁斯,劝其归顺,倘若达路出来,必然激怒来战,再有劳克雷图斯将军神箭出其不意伤他,若去了此人,国王一则太子在我手,二则晋王已死,纵使不能让他投降,也能夺他三军锐气。"亚历山大闻言大喜道:"就依将军,克雷图斯将军可把弓箭准备,待达路愤怒而来,毫无防范之时射杀他。"克雷图斯得令。亚历山大乃令人押着鲁密,率军到敌营前挑战。印度军慌忙报入。
却说晋王回营,报于父王道:"常听说托勒密厉害,孩儿总不信,今日与他交战,才知所言非虚。"波鲁斯道:"为父的也见他武艺,果然数一数二。"言未毕,军人来报:"主公,不好了,亚历山大押着太子殿下,点兵挑战,点名要国王亲自出来。"波鲁斯闻言大惊道:"鲁密孩儿若失,孤如何是好?"早把达路激得咬牙切齿,奏道:"父王,待孩儿保你出战,若放了王兄,万事俱休,若不放人,待孩子拿住贼将,万剐凌迟。"波鲁斯应允,与孩儿一起率军出来。只见亚历山大立马阵前,头戴金盔,身穿黄金甲,后挂白披风,手抡长枪,左右将官都是威风凛凛。只见刀斧手押着印度太子鲁密。只见鲁密披头散发,形容憔悴。波鲁斯甚不忍见,掩面而泣。达路咬牙切齿,对父亲道:"父王,你乃堂堂一国之王,岂能效儿女子态??待孩儿杀出阵,救出兄长,砍倒左右敌贼,获住亚历山大。"说罢,也不等国王命令,直接把马一拍,舞起方天戟,直冲敌阵。只听嗖得一声,达路大叫一声,胸口直流血,连护心镜也射破了,翻身落马。国王看了吓得魂魄俱无,慌忙止住刀兵,大呼:"亚历山大大帝,凡事好商量,不可伤我孩儿性命。"亚历山大道:"波鲁斯,寡人劝你归顺,若肯举全国顺寡人,饶了你孩儿性命,还能大大封你,不然先断你儿之头,与你二殿下一般死。"波鲁斯道:"陛下且退三舍,容臣与众文武商议,万万不可害我儿。"鲁密闻言大怒,对父亲喊道:"父王不可投降,亚历山大这厮野心勃勃,不可轻信他,孩儿死不足惜,愿父王召集全国勤王之兵,共讨亚历山大,为儿报仇雪恨。"波鲁斯未及回言,亚历山大大怒道:"这小畜生安敢如此?"乃喝令刀斧手砍了首级,抛于阵前。波鲁斯一看太子被斩,大怒道:"亚历山大,你杀我二子,寡人与你不共日月。"乃趋军杀上去,突然呐喊连声,亚历山大两边大军包抄杀来,克雷图斯取弓搭箭朝波鲁斯射去,波鲁斯大叫一声。不知波鲁斯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四十七回:亚历山大大败波鲁斯
话说亚历山大在两军阵前斩了印度太子鲁密,激怒了国王波鲁斯。波鲁斯挥军杀上去,亚历山大策马而返,把手中令字旗一挥,两边大军包抄杀过来,把印度军冲做两截,波鲁斯大惊道:"中了亚历山大之计,快撤。"只见一员大将纵马而来,挂下方天戟,张弓搭箭朝波鲁斯射去,波鲁斯没有防备,被射中腹部,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众将慌忙保着国王撤退。亚历山大鸣金收兵,众人回营,克雷图斯奏道:"陛下,波鲁斯已经被臣所伤,正要擒他,为何鸣金?"亚历山大道:"元帅与寡人说,波鲁斯命尚未绝,不能此时死,今已伤其二子,又射伤波鲁斯,印度军已堕气,不久必为我擒。"帕米尼欧道:"陛下所言极是,本帅曾随太师学看星相,虽不能尽得其传,然颇有毫末之技,见印度帝星明亮,此时若追击,不惟不能擒波鲁斯,只怕我军又要败了,将军一场辛苦岂不白费?"克雷图斯闻言,心怏怏不乐,告退往后营歇息。
却说波鲁斯在众将保护下,败三十里扎营,腹部被箭伤,忙传医者调理,从此不敢出战,任凭亚历山大如何辱骂与挑战,皆不敢出。休养了月余,伤势渐愈,乃咬牙切齿道:"亚历山大害我二子,他手下大家又射伤孤家。寡人与亚历山大誓不两立,当亲自出马挑战。"乃传令取刀备马。众将慌忙谏道:"主公,这万万不可,今我营已无堪敌亚历山大的虎将,而陛下以万金之躯,亲战其将,万一有失,奈何?"波鲁斯听了也惧怕亚历山大之势,以及众将之勇,心中有些犹豫,顿时默默无言,叹息不已。只见转出一人道:"陛下,为今有一计,可以保全社稷,只恐陛下不肯。"众视之,乃大将乐凯。波鲁斯道:"卿有何策退敌??能退得敌军,孤家岂有不愿之理?"乐凯道:"惟有归附马其顿。"波鲁斯闻言大怒道:"吾以公为高明之人,为何如此愚?寡人守祖宗之土,岂能让人半寸,卿出此计,莫非欲图富贵么?"乐凯道:"主公息怒,臣岂敢为私叛公?请听臣一言,陛下自然无虑。"波鲁斯拔剑道:"你试言之,若不中我意,便是背主贼,且看看寡人这口宝剑利否。"乐凯笑道:"陛下若不听臣言,只恐此剑伤不了臣,反而要损万金之躯。"波鲁斯怒道:"快说。"乐凯道:"臣观天象,东南正旺,此天不绝印度也,料亚历山大虽雄才大略,岂能与天抗衡乎?臣思之,自亚历山大东征,便数犯兵法之忌,岂能久乎?"波鲁斯闻言问道:"卿且说此人犯什么忌?"乐凯道:"后方虽平,然心未服,只惧亚历山大之势,不得已而屈服,一旦此人兵败,则有后院起火之忧,此其一也;自东征以来,远离国土,后援难应,虽灭波斯,乃波斯国合灭,大流士昏庸荒淫,使彼趁机灭之,此乃天意,非他之能也,而亚历山大不知觉悟,反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此其二也;今亚历山大东征已久,三军劳苦,将士思归,亚历山大不体恤众军,反用兵无度,此取败之道,不久三军变矣,此其三也;东南气正旺,亚历山大岂能成事乎?此其四也。有此四患,亚历山大不久当败,只是眼下正旺,主公乞屈节称臣,颂其功绩,彼必然大喜,喜则主公必不失国位,待其内乱,趁机复之,有何不可?"波鲁斯道:“孤若归顺亚历山大,岂不吃天下豪杰耻笑?异日有何面目见先君于地下?”乐凯道:“陛下差矣,大丈夫能屈能伸,谋大事者不拘小节,待时机一到,即可反客为主,主公为何不能忍一时之屈,而图远大之志?”波鲁斯闻言大喜道:"卿所言,开孤心怀,寡人听子。"乃传令:"哪位将军愿意前往投降书?"乐凯道:"臣不才愿往,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管叫亚历山大接纳主公。"波鲁斯大喜应允,写了书给乐凯,乐凯接过书,拜辞波鲁斯,前往敌营。不知亚历山大接纳否?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四十八回:波鲁斯忍辱归强国
却说亚历山大在营中,正与众将商议如何破波鲁斯大军,以便早日征服印度,众人面面相觑,默默无言。亚历山大叹息道:"若吾师在此,何至于无一策破敌?"众将听了,个个怀惭,人人心羞。正在此时,只见军士来报:"陛下,营门外有一员印度大将求见。"亚历山大闻言,疑惑不已,对众将道:"此人莫非来做说客?"帕米尼欧奏道:"主公,此人既是大将,而非兵卒,肯定是说客无疑。"亚历山大道:"如此奈何?"帕米尼欧道:"且看他说什么再做区处。"亚历山大乃要传进,转出托勒密道:"不可,我马其顿堂堂大国,岂能自堕威风?"亚历山大问道:"卿意若何?"托勒密道:"可摆一排刀斧手,陛下持剑传见,厉言责之,看彼如何,倘若一言不合,可先斩之。"亚历山大大喜,传令摆一排刀斧手,自己持剑而坐,传旨道:"让他进来。"
只见乐凯缓缓而入,只见两旁刀斧手俱是长大汉子,威风凛凛,怒目而视。乐凯看罢,面不改色,走到座前拜道:"外臣乐凯拜见陛下,万岁万万岁。"亚历山大怒目按剑,厉声喝道:"今两军交战,波鲁斯亡在旦夕,你今日到此,莫非做说客?"乐凯道:"臣不仅为本邦利益而来,亦为贵国之利。"亚历山大闻言大怒,斥道:"绑去砍了。"刀斧手拿下乐凯。乐凯毫无惧色,反而仰天哈哈大笑。亚历山大喝道:"死到临头,笑什么来?"乐凯道:"臣笑陛下三点。"大帝怒道:"寡人有什么给你笑的?寡人断你之首,如踩死蚂蚁一般,你尚笑什么?"乐凯道:"正因为如此,臣才要笑陛下。陛下称雄一世,扫除内乱,平灭外患,自认为天下英雄,然而今日却惧怕我一读书人。"亚历山大道:"朕岂怕你一小卒?"乐凯道:"陛下承祖业,今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万里疆土。今臣一到此,不待说话,便要杀臣,何其不能容人?此非霸主所为。且陛下不怕臣,何必杀臣?自古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若陛下容臣一言,虽死无怨。"亚历山大闻言道:"卿所言也是。"乃把手一摆,喝退刀斧手,刀斧手尽退。亚历山大把剑一指喝道:"容你说来,不中我意,拿你试剑。"乐凯道:"外臣为自己国家乃天经地义的,然而其中与贵国利益亦有关系。陛下东征前,希腊各邦蠢蠢欲动,而陛下发兵制服各国,扫平内乱,然而各邦并无心服,只是屈于陛下之势,今陛下远征有年,先平波斯,又至印度,印度去马其顿万里之遥,后援难继,倘若陛下偶有一败,消息传至希腊,只恐有后院失火之患,此其一也;今远征已久,将士有枕戈之苦,三军有思乡之情,若大军继续征战,恐怕士气低落,此其二也;臣夜观天象,东南方正气旺,陛下若伐,违背天意,此其三也。臣闻物极必返,陛下何不急流勇退,趁此机会,见好就收?"亚历山大闻言怒道:"此乃书生说词,要寡人退兵,岂不是让寡人把数载努力化为乌有?你觉得寡人会退吗?"乐凯笑道:"陛下息怒,外臣今日到此,并非让王师白白退走,乃是奉寡君之旨,只要陛下答应一个条件,我们便归顺天朝,世世为附庸。"亚历山大冷笑道:"将败之国,谈什么条件?有什么资格与寡人提条件?"乐凯道:"陛下差矣,印度固知非马其顿对手,然而印度千千万万的人,粮食尚有数十年之积,且河流甚多,补给充足,人民皆有死战之心,而王师远离国土,数载征伐,众军士气已衰,加上希腊诸邦为患于后方,波斯各城并非真心服陛下,乃迫于势,不得已而降,若再战多时,只怕后方患起于内,印度拒敌于外,加之马其顿将士皆有思乡之念,倘若波斯以军马阻挡,陛下三军之粮供应岂不是中断?到时只怕兵变,愿陛下思之。"亚历山大闻言,惊得毛骨悚然,把手中宝剑收回去,缓缓开口道:"然则贵国君主意欲何为,才肯归顺寡人?"乐凯道:"只要陛下仍封他为印度王,继续统治印度,则寡君必然世世代代奉大王、年年进贡天邦,为陛下东南屏蔽。"亚历山大闻言道:"寡人如何信你?"乐凯道:"陛下只看有没有利,不必论信不信。"转出帕米尼欧奏道:"陛下,此人言之有理,不可不听。"亚历山大道:"既然元帅之意也认为可行,且乐凯将军适才之言分析甚善,若能不费兵卒,取得印度全境,乃寡人之志愿也,卿可回去报于你国王,早日来见寡人,寡人才答应。"乐凯领旨,正要辞别大帝,只见转出太克西利斯道:"不可,不可。"不知太克西利斯说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四十九回:亚历山大划封印度
话说太克西利斯挺身而出,奏道:"陛下,你答应臣什么来?"亚历山大闻言,大悟道:"孤几乎忘了。"乃对乐凯道:"寡人欲把印度分南北,南印度封给波鲁斯,北印度封给太克西利斯,烦卿转告于波鲁斯,若彼答应,寡人便退兵,寡人在此等你便了。"乐凯道:"陛下,不必如此,就依陛下之封,臣料寡君必然答应。"亚历山大闻言大喜道:"卿可回去,让波鲁斯早来见朕。"乐凯应允,告辞而去。气得太克西利斯咬牙切齿,亚历山大见了,问道:"卿有何不足之处?"太克西利斯道:"臣蒙陛下之恩,许以封印度全境,奈何让臣与波鲁斯分南北而王?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陛下此举,把印度化为二国了。"亚历山大安慰道:"卿之言,寡人之过也,然则三军久暴师于外,将士苦于征战,不能早日还乡,寡人甚不忍,今日此举,为使波鲁斯早降,大军早日班师,卿勿介怀,寡人封卿为诸侯之主,赐斧钺,得专征伐,可代寡人征伐不臣,与卿结为兄弟,若有别邦犯你,我与卿共讨之。"乃赐斧钺于太克西利斯。太克西利斯方才心安,忙拜谢大帝。
却说乐凯辞别亚历山大,回营见波鲁斯,奏道:"臣见亚历山大,彼想把印度分南北,北部封给太克西利斯,南印度封大王,臣料陛下必然同意,就答应了。"波鲁斯闻言大怒道:"卿言差了,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且太克西利斯乃寡人之敌人,寡人与他分南北而治,不仅成为两个国家,且时刻受他威胁,卿何自作主张,错料寡人?"乐凯奏道:"主公差矣,亚历山大势大,若不答应,彼岂肯退兵,兼太克西利斯勇冠三军,印度尚有其余党,二人联手,实难敌他。不如先答应下来,等亚历山大内乱,再趁机图他,至于太克西利斯,一勇之人,倘若亚历山大内乱,岂有闲暇顾及他?到时图之也可。"波鲁斯闻言大悟道:"将军所言极是,孤明日与将军前往亚历山大营里。"乐凯应允。
次日,波鲁斯让乐凯保驾,点起三千军马。乐凯劝谏道:"大王,亚历山大外宽内忌,其心多疑,今日归顺,万万不可多带兵。"波鲁斯应允,乃点一百骑,与乐凯一起前往。话说亚历山大正在营里与众将商议接纳波鲁斯,太克西利斯奏道:"臣观波鲁斯鹰视狼顾,心肠狠毒,陛下若不除之,反令他为王,只怕后患无穷,不如埋伏刀斧手,席间斩之。"亚历山大闻言沉吟半晌,帕米尼欧奏道:"不可,大国许小邦归顺,却出其不意杀他,乃失信于天下,陛下杀一人而失信于天下,何以一统江山?且波鲁斯来,必带军马。"太克西利斯道:"老元戎差矣,干大事者不拘小节,惟见利弊而行之,且波鲁斯不会料到陛下要杀他,必然不会多带兵。"帕米尼欧道:"将军不想与人分王印度,故而欲杀波鲁斯,以遂己私,岂是为陛下?"太克西利斯闻言大怒道:"你敢胡言污蔑我?"帕米尼欧欲待要争,亚历山大阻止道:"二卿不必多言,二人所言皆有理,朕看波鲁斯带多少人,倘若带了大军来,便是心怀异谋,就可杀之,若仅仅带亲随,则是无异心,寡人可以封他。"言未毕,军士来报:"印度君王波鲁斯求见陛下。"亚历山大问道:"他带多少人?"军人道:"约百骑,与一位将军。"亚历山大大喜道:"吾固知其无反意。"乃传宣。波鲁斯与乐凯进营,拜道:"印度君臣拜见天可汗,万岁万万岁,臣归顺来迟,还望陛下恕罪。"亚历山大笑道:"王兄请起,贤卿也起来。"波鲁斯、乐凯君臣慌忙谢恩起来。亚历山大道:"王兄今日归顺寡人,乃知机,非但无罪,且有功,寡人封你为南印度王,疆域地图寡人已命人绘制,卿可观之,至于北部,寡人封太克西利斯为北印度王。"乃令人取地图付于波鲁斯。波鲁斯看罢,心中大怒,正要发作,旁边一人暗暗扯了他一下,不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五十回:数胜骄主欲无穷
话说亚历山大封波鲁斯为南印度王,却把印度三分之一封他,三分之二封给太克西利斯,波鲁斯如何不怒?正要发作,乐凯忙扯了扯波鲁斯的袖子,波鲁斯会意,乃不敢动,慌忙拜谢道:"臣谢陛下天恩,天可汗万岁万万岁。"亚历山大闻言大喜,传旨设宴款待。席间,亚历山大举杯对波鲁斯道:"待寡人平定东部便班师,卿与太克西利斯分印度南北而治,需永结盟好,如兄弟之国,太克西利斯乃寡人的大功臣,寡人赐他斧钺为南方诸侯之长,卿宜敬他,亚于寡人,治理领地,勤政爱民,不失农时,使官吏各司其职而不违法,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得辜负朕意。"波鲁斯忙拜道:"臣遵旨,万岁万万岁。"太克西利斯也谢了恩,亚历山大令二人结盟,尽欢而散。
当晚,波鲁斯问乐凯道:"卿扯寡人衣服何意?"乐凯道:"恐大王与亚历山大争。"波鲁斯大怒道:"那昏君赏罚不明,寡人乃堂堂一国之主,知机归顺,太克西利斯乃国之叛贼,却把我领土削弱,仅三分之一,使太克西利斯占据三分天下有其二,叫寡人脸面尽丧,日后有何力量一统印度??若非将军扯我,寡人早闹起。"乐凯道:"主公自认为实力比亚历山大如何?"波鲁斯道:"不如也。"乐凯道:"人贵自知,陛下既然知道实力不如亚历山大,倘若闹起,不惟领土尽失,只恐性命也丧,到时求做匹夫而不得,惹天下英雄耻笑,大王如何不悟?不如且屈他,待其内乱,趁机取之。"波鲁斯闻言摇头道:"北部尚有太克西利斯,纵然马其顿内乱,寡人也难以一统印度。"乐凯道:"陛下,太克西利斯一介勇夫,勇则有余,而谋则不足,虽居北部,甚不得民心,此何足为患? 今亚历山大贪心不足,不体恤将士,尚要东征,殊不知东部尽是险峻山路,不易征讨,臣料亚历山大必败,待其败日,臣自有计伏太克西利斯,今大王且忍耐。"波鲁斯道:"亚历山大固然会败,然而寡人万不及他,倘若我动太克西里斯,彼却回援,奈何?"乐凯笑道:“到时亚历山大自顾不暇,还有何心何力助他?陛下但放心稳坐江山。”波鲁斯闻言点头无语。
话说亚历山大封了二人为南北二王,当晚召见太克西利斯道:"寡人意欲往东挺进,征服东边各国,然后才能班师,卿为北印度王,又是东方诸侯之长,可为寡人供应粮草,提供军马。"太克西利斯奏道:"不可,陛下,印度可谓尽头了,继续往东,有群山阻挡,自古至今,无人能过此山,陛下若进军,恐有不利。"帕米尼欧也奏道:"主公说过封王以后乃班师回去,为何言而无信?"亚历山大此时自傲无比,听不进人言,乃道:"二卿不必多言,寡人意已定,不扫尽东方,誓不班师。"二人无奈,帕米尼欧出帐,叹息道:"若太师在,必能制主上东征。"当晚,帕米尼欧睡下,只见一人缓缓而来道:"元帅,请了。"帕米尼欧闻言,定睛一看,是一个道人。忙问道:"道者何人?"那道人哈哈大笑,说了出来,帕米尼欧大喜。不知道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五十一回:梦中计赚主班师
却说帕米尼欧刚刚睡下,只见一个道人缓缓而来,忙问道:"道者是谁?深夜到本帅帐中有何见喻?"那道人闻言哈哈大笑道:"老元帅,不记得老夫么?"帕米尼欧闻言,定睛一看,不觉大喜道:"原来是太师。"亚里士多德笑道:"正是,贫道今日来,知元帅不能阻主上东行,元帅素怀忠义,深谙兵机,精通韬略,通晓天文地理,知主公继续东征必然不利,而贫道夜观天象,但见东南气正旺,不利于东行,且帝星黯淡,主上不久归天,贫道会渡他修行,元帅不必忧虑,一切自有定数。"帕米尼欧道:"蒙太师之教,但眼下三军士气低落,皆有思乡之情,若不早退,只恐三军变乱,我等处于这异域之中,民心未定,离国甚远,又惧波斯大流士余党趁机而起,事情堪忧,还望太师定一计促主公班师回国。"亚里士多德笑道:"元帅不说,贫道早有计了,元帅可暗中派人散布谣言,说希腊各邦欲为乱,如此皇上必然退兵回援。"帕米尼欧道:"此计甚善,只恐印度与波斯各国信以为真,万一造反,奈何?"亚里士多德闻言叹息道:"天数已定,大帝注定不能一统天下,马其顿自此衰矣,皇上不久也归天,到时贫道自会度他修行,故而我等不必理会后事。"帕米尼欧闻言,也叹了一口气。亚里士多德道:"元帅速行计,我去也。"帕米尼欧欲待再问时,不觉轻飘飘落在床上,原来是一场梦。帕米尼欧惊讶不已,暗中派人去散布谣言,说希腊各邦要造反。
假消息不几日已经传到亚历山大耳中,亚历山大大惊道:"若后方有失,寡人无家可归了。"乃传令:"不许泄露消息,三军速速班师回国。"大帝来不及与印度二君言及此事,便匆匆忙忙撤军。三军一路逢州过府,往马其顿进发。却说波鲁斯探知亚历山大班师的消息,乃令人打听,听得希腊各邦要造反。波鲁斯大喜,召见乐凯道:"寡人因得知亚历山大退军回去,乃派人打探,原来是希腊各邦要作乱,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等此时不举事,更待何时?"乐凯道:"主公,消息可靠么?"波鲁斯道:"朕派细作探来,俱是此传,且亚历山大已退兵,纵使消息不准,彼退兵是实,想再来就难了。"乐凯道:"虽然如此,北部尚有太克西利斯,此人若不除,必为后患。"波鲁斯问道:"寡人欲灭此贼久矣,将军何以教我?"乐凯笑道:"太克西利斯有勇无谋,臣观此人非久居人下,今虽依附亚历山大,然而早晚必反,臣有一计可除他。"波鲁斯问道:"计将安出?"乐凯道:"主公以希腊各邦造反之事,约太克西利斯结盟,臣以一席话说反此人,使与陛下约盟,带盟日暗伏兵马,令人刺之,尽降其众,印度全镜皆落陛下之手。"波鲁斯闻言摇头道:"卿此计不妥,太克西利斯来会盟,必带军马,且此人勇冠三军,刺客难以近他,只怕事情不成,反受其害。"乐凯道:"可说明是文会,彼自然不带多人,然后主公暗伏甲兵,再令一勇士出其不意刺杀,有何难哉?"乃附耳如此如此。波鲁斯大喜道:"甚妙,只是难得这勇士。"乐凯道:"待臣访查。"
乐凯回到府,天天派人打听勇士,没有半点消息,不觉过去半个月,这日乐凯率军出来打猎,只见一名壮士推着一只猛虎往前走,嘴里不住喝道:"这业畜快走,省得惹恼老爷,叫你一顿好打。"那猛虎不敢反抗,被他推着走,看看赶过河去。那壮士笑道:"为民除一害。"转身要走,乐凯定睛一看,这人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虎头燕额,威风凛凛。乐凯暗暗称赞道:"自古听说打虎英雄,这壮士能让猛虎惧怕他,必是好汉。"忙令军人去请来。几名小军上前拦住道:"壮士,家爷有请。"那人道:"你爷是谁?"军士道:"家爷乃当今国王天子驾前将军乐凯。"那壮士闻言大喜道:"久闻大名,这位老爷智勇双全,你等快引路。"军人乃引来见乐凯,乐凯礼道:"方才见好汉驱虎过河,在下甚敬佩,不知尊姓大名?"那人道:"将军,小人唤罗苏斯,久仰将军大名,今日招见小人,不知将军有何吩咐?"乐凯道:"欲让你刺杀一个人,若成功,奏明国王,封官赐爵。"罗苏斯道:"将军要杀谁?"乐凯道:"北印度王太克西利斯。"罗苏斯闻言愕然道:"北大王也是一国之君,恐不易刺,且此人亦有武艺。"乐凯道:"壮士放心,主公请他来喝酒,托言两国之好,就席间杀之。"罗苏斯应允。乐凯大喜,引见波鲁斯,波鲁斯一看这人像个好汉,心中欢喜,封为将军,赏赐甚厚。罗苏斯大喜拜谢。不知能否刺杀太克西利斯?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五十二回:波鲁斯计吞全印度
次日,波鲁斯派人去北印度请太克西利斯赴宴参加文会,托言为两国之好,共同结盟。太克西利斯得信大喜,便要赴宴,转出一人道:"主公,万万不可去,波鲁斯之心难测,臣疑其有害主公之心。"太克西利斯道:"亚历山大大帝赐我斧钺,令我为东南诸侯之主,谁敢害我?"印达罗道:"主公难道还不知么?亚历山大大帝已经班师回去,必是国内有事,不是外敌入侵,便是内乱萌起,彼自顾不暇,安能理会主公?此宴不可赴。"太克西利斯道:"彼既好意请我,为通两国之好,寡人若不去,则理屈在我,倘若日后动起刀兵,彼先有辞了。"印达罗苦谏不听,乃道:"主公要去,须带多些人马,身穿暗甲防身。"太克西利斯闻言大怒道:"若如此,先示我不诚,今为两国之好,不能多带兵,仅五百人足矣。"印达罗道:“须防范于未然。”太克西利斯笑道:“不必多言,纵使波鲁斯有异心,寡人也曾学万人敌,有何惧哉?”乃不听印达罗之言,自带五百人,朝南印度进发。
却说波鲁斯问乐凯道:"一会儿如何?"乐凯道:"可于酒中下毒,摔杯为号,就令罗苏斯刺之,然后尽擒其手下,使我军变换衣服,到北印度,以国王被扣,调出城中精兵,再派一将趁机袭了城池,大事一举可定。"波鲁斯道:"若亚历山大起兵问罪,奈何?"乐凯道:"彼回国沿途必不敢多留兵,唯恐国内不足,臣已派细作去探,待其回国,便勾结波斯各国,使严兵布防,亚历山大必不能再来。"波鲁斯道:"昔日年幼尚且能举兵东进,将军何料其今日不能?"乐凯笑道:"此一时,彼一时,物极必返,世间岂有常胜将军乎?且亚历山大手下将士早无战心,士气不比往日,而波斯当日苦于大流士的统治,民心思乱,今日大流士已死,新君王颇为贤德,如此可见,亚历山大无能为也。"波鲁斯闻言大喜,乃令人准备毒酒,摆设宴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
话说太克西利斯带五百人,不一日早到南印度,与波鲁斯见面。波鲁斯笑道:"王兄肯来,寡人之幸也。"太克西利斯道:"陛下客气了,寡人昔日在你麾下,如何称我王兄?"波鲁斯道:"兄言差了,今非昔比,今日王兄被天可汗封为东南诸侯之主,寡人怎敢不敬?"太克西利斯道:"君子不忘本,昔日多蒙大王提拔,感大王之恩,寡人受惠实多,今日安敢因爵位而忘旧恩?"二君说罢,哈哈大笑,一起入席。波鲁斯道:"王兄带多少人马?"太克西利斯道:"仅五百人。"波鲁斯大喜道:"寡人各赐酒食。"乃令人赐五百人酒。波鲁斯举杯敬太克西利斯,太克西利斯饮了数杯,不觉头晕,大惊道:"这酒如何?"波鲁斯把杯一摔,喝道:"还不动手?"只见杀出刀斧手,太克西利斯勇力绝伦,拔剑砍倒十几人,只见一人挺身而出,大呼:"昏君休得猖獗。"耍得一剑朝太克西利斯砍,太克西利斯忙招架,二将斗不数合,太克西利斯吃了毒酒,浑身乏力,敌不过罗苏斯,早被罗苏斯一剑砍倒,割了首级,那五百军尽毒倒,皆被乱刀砍杀。
却说乐凯派兄弟乐斯带着四百九十九个军士,身穿那五百北印度兵的服装,跑到北印度哭城。守军慌忙报入,却说北印度大将皆不足为惧,惟有印达罗英雄,当日劝主多带人马,见其不听,乃料其必败,传令谨守城池。当日听得军人报,忙往城楼,一看果然是五百名北印度军,忙问道:"尔等随主公往南印度,何故自回?"乐斯哭道:"波鲁斯果怀奸谋,今扣留主公为质,小人们探得消息,慌忙逃回,望将军早发兵马前往救驾。"印达罗闻言大惊,忙令开门放进五百人,赐于酒食压惊,问道:"今主公被困,本镇发兵,岂不是要了主公的命?"乐斯道:"将军差矣,波鲁斯为人优柔寡断,彼君臣所惧者,只有将军一人,若不擒将军,彼不敢加害大王,将军今可亲自领兵救援,待小的们把守城池,万无一失。"印达罗闻言大喜道:"言之甚是,我之副将莫利,此人忠义勇略,尔等须听从他。"乃唤莫利出来。只见莫利生得身长八尺,面黑脸方,善用丈八枪,却有勇无谋,性格鲁莽。当日见了礼,印达罗把剑印交付莫利,乃点九万大军往南印度,城中只留下一万军马守城。
话说乐凯令乐斯与四百九十九个军人假扮北印度军后,乃派罗苏斯领兵五万随后进发,号称十万大军,只待北印度军远去,乃杀到城下,把城池重重包围起来,吓得印度守军慌忙报入。却说莫利当日正饮酒,听得军人来报,吓得酒醒过来,忙传令抬枪备马,乐斯假意劝道:"将军不可出战,城中仅仅一万军,敌人有十万之众,加之领兵大将罗苏斯有万夫不当之勇,将军只宜谨守城池,以老其师,待其粮草尽,自然退兵,到时再追杀出城,才能获胜。"莫利闻言喝道:"放屁,我何惧之有?若避而不战,是怯也。"乃提枪拍马出城,大呼:"贼将慢来。"罗苏斯大怒,舞刀拍马来战,莫利挺枪跃马来迎,二将战不数合,罗苏斯诈败而走,莫利引军赶上,赶不数里,罗苏斯回马奋勇来战,莫利大惊道:"此人武艺不在我下,我中计了。"不敢恋战,回到城下,大呼:"开门。"只见城上纷纷放箭,乐斯大呼:"莫利匹夫,我已举城归顺,休得来讨死。"莫利大骂不已,要攻城,城上乱箭射下来。背后赶来一将,大喝一声:"莫利休走。"莫利大惊,措手不及,罗苏斯手起刀落。不知莫利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五十三回:帝星陨落霸业亡
却说莫利回到城下叫门,城楼上转出一人,笑道:"莫利匹夫,我乃南印度大将乐斯,今日太克西利斯已死,此城又落入我邦,要活命可速归顺。"莫利闻言大怒,骂道:"逆贼安敢赚我?"乐斯喝令放箭,城上军人纷纷射箭。莫利抵挡不住,回马要跑,背后杀来一将大呼:"莫利休走,罗苏斯在此。"莫利大惊,措手不及,被罗苏斯一刀斩于马下,北印度尽并入南印度。
话说印达罗领九万大军朝南印度进发,只见前方尘土飞荡,杀出无数军马,为首一将,白袍银甲,手挺长枪,大呼:"印达罗,今太克西利斯已死,你中我之计,前者派去的五百人皆是我邦之人,趁你调出城中多数军马,再令罗苏斯趁机袭城,今日你这军马虽多,前不能料必胜,后退无可退,且后援已绝,已成孤军一支,何不归顺?"印达罗闻言,早认得是乐凯,大怒道:"匹夫安敢胡言乱我军心?"乐凯笑道:"将军不信可让你看一看太克西利斯的首级。"乃令军人取过太克西利斯首级。印达罗一看果然是太克西利斯的脑袋,心中大怒,挺枪拍马来战,乐凯纵马舞枪来迎,战不数合,左右伏兵尽出,纷纷超北印度军阵射箭,北印度军被射杀无数,乐凯招呼大军杀上去,印达罗招架不住,往后便走,看看到了边境,只见一支军马杀来,其中一将摇刀而出大呼:"印达罗,今印度已经统一为一国,由我主公为天子,快快投降,免得身首异处。"印达罗闻言,心中十分悲苦,叹息道:"我今日无能为也。"乃拔剑自尽。众军尽降,印度复归一统。波鲁斯怜印达罗忠义,命人厚葬。乐凯派人打探亚历山大消息,得知亚历山大已到马其顿,乃奏知波鲁斯,派人前往波斯通好,共抗马其顿。
却说亚历山大得传希腊各邦要做乱,慌忙撤军回国,及到了国家,才知是谣言。亚历山大知道是帕米尼欧所为,龙颜大怒,喝斩帕米尼欧。众臣谏道:"元帅乃先帝之臣,今若杀他,恐惹非议,还望陛下宽恕。"亚历山大闻言,叹息不已,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往后一仰,众人慌忙救起,从此亚历山大得了不治之症,病倒龙床。群臣问安,菲洛塔斯道:"陛下自少年起带兵,南征北战,东灭波斯,多年劳苦,性子又急,故而得病,还望陛下清心寡欲,勿劳神思,保重龙体。"亚历山大闻言叹息道:"寡人已经回不到昔日的英雄,我死后,何人可为我辅助太子?"克雷图斯道:"老将帕米尼欧,早年跟随先君,此人忠义,陛下所知,为人又老诚,可托大事。"亚历山大摇摇头道:"孤亦知帕米尼欧之忠,然而此人年高,恐也不久矣。"菲洛塔斯道:"塞琉古随陛下征战多年,此人正直忠心,可托大事。"亚历山大闻言摇头道:"塞琉古眼如神光,外若忠实,内藏机谋,不可托也。"帕米尼欧道:"陛下之意,当托大事于谁?"亚历山大把手握着托勒密,对众道:"强者、强者。"言未毕,乃闭目而崩,年三十二岁。托勒密因大帝临终握他手,说出强者,乃心生异志,后来与塞琉古自立为王,不属马其顿,此是后话。亚历山大一死,各邦纷纷独立,马其顿有两代雄主,一是腓力,二是亚历山大,除了这两君,其余都平庸,无法统治别国,故此其他国家城邦纷纷自立,不归马其顿,而新君不能制也。
话说亚历山大魂魄无依,轻飘飘飞到西西岛见老师。当晚,亚里士多德正在静坐,突然心血来潮,慌忙起身,抬头望天,只见一星堕落,忙把手一轮,叹息道:"天数已定,不可挽回。"言未毕,只见一人缓缓而来,拜道:"老师,亚历山大在此。"亚里士多德大惊,忙扶起道:"你我二人虽是师徒,亦是君臣,陛下怎能以君拜臣?"亚历山大垂泪道:"弟子已死,还有什么帝王君臣?只悔当日不听老师之言,以致今日一切化为乌有。"亚里士多德闻言,叹息道:"一兴一废,一灾一劫,一生一亡,自有定数,你今日已亡,不必记念以往,今魂魄未有定位,时间一久,唯恐灰飞烟灭,可速随为师修行,还你一个定位,将来有望升仙。"亚历山大闻言大喜,忙拜道:"弟子原是老师的学生,愿随老师修行。"从此亚历山大随老师修行,也不去记念往事与尘凡,最后也得了正果。本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