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虚惊一场
那三台电脑有多金贵,大家都十分清楚,每一台花费了近两千美元,三台就是五、六千美元。
哥,五、六千美元啊。
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工资都是多少呢?每月几十块的那种,难怪一听这个消息,连杨帆脸上都露出了惊讶之色,真有一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不过很快杨帆就冷静下来,甚至有一点怀疑吴安华所说事情的真实性,ibm生产的电脑质量很过硬的,又是买回来才十几天的新电脑,怎么会这么快就被弄坏了呢?
电脑硬件不是这么容易坏的,至于软件方面嘛,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三台电脑都是单机,没有互联网,就算想联网也办法连啊。
杨帆脸上的惊讶迅速消退,露出了狐疑之色,询问道:“真的坏了,你亲眼看到的吗?”
“嗯。”我亲眼所见,吴安华的回答十分肯定,“我刚才就在电脑上学习编程,小苏就在我旁边的那台电脑上,看到他将电脑弄坏了,马上就过来向你汇报。”
“走,我们去看一看。”
杨帆脑海之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迈步走在前面,吴安华连忙跟上,两人一前一后朝电脑机房走去。
此刻,在机房内已经完全炸了锅,尤其是当事人苏建平简直仿佛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脸色苍白,在那里喃喃的不知道说着什么。
旁边好几位同事纷纷怜悯的看着他,有一名同事更是担心的道,“听说一台电脑好几千块呢,小苏麻烦了。”
门外响起脚步声,大家看到杨帆走了进来,纷纷不由自主的让了让,苏建平则低着头,“杨主任,我......”
杨帆的面色平静,没有半点责备和生气的意思,和颜悦色的道,“小苏,不要急,我先看一看是怎么一回事。”
杨帆对苏建平的印象不错,且是杨帆亲自招过来的,目前的作战系统设计室人员队伍渐渐壮大,几乎隔三差五就有人加入加来,有一些是年轻人,也有一些是资深设计人员。
先看了看这台电脑,杨帆坐了电脑的面前,轻轻的按下了电源键,但似乎没有反应,再按了一次,还是依旧没有反应。
杨帆询问道:“当时是什么情况,小苏你能说一说吗?”
苏建明轻声的道:“我也不知道,我正在电脑上练习编程呢,突然显示器就黑了,任凭我怎么按启动键都没有半天反应。”
突然,杨帆笑了。
因为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将电脑的电源线拔出来,又重新插上去,再启动电脑,在大家难以置信的目光之中,电脑又顺利工作起来,进入了大家熟悉的dos界面。
“怎么这就好了。”
“太神奇了。”
“......”
大家一个个睁大了眼界,纷纷看着杨帆,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杨主任一过来就将电脑弄好了。
苏建平更是惊喜起来,不再低着头,不再脸色苍白,“杨主任,电脑好了吗?”
杨帆轻轻的点一点头,朗声的道:“大家虚惊一场,电脑没有问题,只是电源线突然松掉了,重新插好就可以了。”
这么简单!
这么容易!
杨帆见大家有一点不相信,又接着道:“你们不要将这几台计算机想得太神秘,其实没有什么,它们很简单,质量也非常好,你们放心去使用它,很难被弄坏的。”
一台电脑一般可以使用好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很少见用坏掉的,尤其是像这种新电脑,一点都不用担心,杨帆深知这一点。
同时杨帆觉得自己任重道远,在这个时代,大家的计算机知识是如此的参差不齐,连电源线松掉了这种事情很多人都没有看出来。看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未来的几个月内重点提高大家的计算机水平。
“杨主任,真的可以放手的去使用它们,不会弄坏掉。”
杨帆自信的道:“只要不去暴力破坏,很难被用坏,你们放心使用,当然,用完之后一定要记得关机。”
这么一说,大家都放心了,有两位年轻的同志还善意的笑了起来。
刚才只是虚惊一场。
电脑没有问题,大家又开始使用它,每一台电脑前面坐了一名同志,旁边往往还站或坐了一两人,几人一边使用电脑,一边不时的交谈着一些使用上的心得。
杨帆看了看大家,放心的离开。
.......
农历新年到了。
这是杨帆重生之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早在几天之前,杨芳就到了一趟杨帆这里,特地说了,放假之后去她家过年。
杨帆欣然答应。
作战系统设计室内,同事们都放假了,施伟和杨帆是最后两个走的,两人特地每一间办公室都看了一遍,检查一遍,然后关好门窗,相互说了一声再见之后,高高兴兴的离开。
回到自己的宿舍,杨帆将准备好的东西装在行李袋里面,然后将袋子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面,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一个多小时的骑行,不到上午11点就到了杨芳家的门口,远远的,杨芳就看到了骑着车过来的杨帆。
“弟,这么早就到了。”
“嗯。”杨帆下车,将自行车推到屋檐下锁好,将行李袋从车子上拿下来,随着杨芳一起进了屋。
随着杨帆的到来,屋子里面热闹起来。
炭火烧得十分旺盛,屋子里面暖暖的,一边喝着热茶,杨帆一边和自己的姐姐、姐夫聊着天,说自己生活、工作上的一些情况,小外甥拿着玩具枪,在旁边高高兴兴的玩着。
聊了一会儿之后,十分自然的聊到了即将开业的那家小超市上面。
其实说小超市有一点不准确,它除了面积达到了小超市的规模,在商品种类,商品数量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暂且叫它小超市吧。
杨芳自豪感十足的道:“弟,我们的店面已经租好了,我付了半年的租金,准备过完年之后选一个日子开业。”
“姐,你的速度蛮快嘛。”杨帆来了兴致。
三人聊了好一会儿关于这家小超市的事情,见杨帆十分感兴趣,杨芳提议道:“下午我们就去看一看,不远,骑车过去只要三、四十分钟。”
“好啊。”
杨帆一口就答应,还从来没有去看过呢,十分想去那里看一看。如看看商店周边的环境怎么样,面积和位置怎么样。
接着,大家又聊了一会儿进货的事宜,开业之后卖哪些东西之类的内容。
商店之中将来出售什么,杨芳完全采纳了杨帆的建议,主要以各种吃的为主,各种蔬菜,鸡鸭鱼肉,鸡蛋鸭蛋,调料,米油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卖一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之中需要的其他东西。
现在计划经济的色彩还很浓重,估计有很多商品杨芳和谢国庆弄不到。但也没多大的关系,能弄到什么就卖什么,起码各种蔬菜是没一点问题的。
吃完饭之后,谢国庆找邻居借了一辆半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三人骑车出了门,一起前往商店所在。
距离不是很远,果然三十几分钟就到了。
骑到这家商店门口,杨帆有一点惊讶的道,“姐,这就是你找到的地方?”
“是呀。”杨芳有一点担心的道,“有什么问题吗,它不适合开商店吗?”
杨帆一笑。
“哪里,它非常适合,你看多好的位置啊。”杨帆满意的这样道。
这里是东海市的城区,虽然不是绝对的市中心,但也算是繁华地段,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尤其是自行车大军比较壮观。
这样的位置开店,最理想不过。
大致打量了一番四周的环境,杨帆挥手道:“走,我们进去看一看。”
见没有什么问题,杨芳心中一轻,刚才悬起来的石头落地了,拿出钥匙开了门,将大门打开,杨帆看到了里面的情况。
......
第六十二章 农户加超市模式
里面十分的空旷。
这是一个空门面,里面的东西全部搬空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有多大。杨帆大致目测了一下,两扇大门,全部是临街的大门,六扇大窗户。
店面的宽度大约接近20米,长度绝对超过了40米,呈一个非常规整的长方形,总面积大约在800平方米至900平方米之间。
“姐,地方不错啊!”
杨芳道,“我也觉得不错,所以将它租了下来,过完年之后就准备开始装修一下,弟,在装修上你有什么建议吗?”
杨帆大致看了看,提议道:“装修尽量简单一点,整个店面显得干净整洁就可以了,如地面全部用水泥重新抹一遍,墙壁全部刷白,店面的顶上搞一点小装饰就可以了。”
想了想不由道:“对了,窗户和门用油漆重新刷一遍,破损了玻璃换一下,然后将灯光弄明亮一点。”
这些建议,杨芳赶紧记在心里面。
看了一会儿之后,杨帆又提了一些建议,如货架怎么摆放,怎么分区,明码标价,顾客自选等等。
现代化超市的一些东西,杨帆开始简单的讲一些,这些东西对杨芳来说无疑是十分新鲜的,她都记下来,准备将来就按这些去做。
当然,杨帆很有分寸,只讲一些简单的实用的东西,一开始就讲述太深奥太先进的一些东西,杨芳肯定接受不了,必须一步一步的来。
等这家店开始经营之后,在经营的过程之中杨芳和谢国庆有了一些心得和感悟,再适当的引导,循序渐进,向他们再讲更深一点东西,那会更好一些。
尽管只是最基本的东西,杨芳和谢国庆还是觉得眼前一亮,仿佛一扇全新的大门已经打开。
原来还可以这样经营的,和那些供销社、国营百货大楼完全不一样。谢国庆佩服的看了杨帆一眼,竖起大拇指道:“杨帆,你真了不起,比我年轻好几岁,但懂得的东西比我多得多。”
旁边的杨芳自豪的道,“我弟他是大学生,当然了不起,知道的东西比你我加起来还要多。”
大学生,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有了不得的,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那是有大学问的人。
杨帆笑一笑,并没有过多的解释,总不能告诉两人,我是重生的,比你们多了三、四十年的记忆吧。
讲了店面的装修,货架的布局,明码标价和顾客自选之外,杨帆关心的询问到了进货的问题上面。
主要是现在计划经济色彩浓重,市场经济还在发展阶段,还不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进货的渠道也已经有了一些,杨芳道:“我和你姐夫跑了好多家单位,有几家小厂答应给我们供货,至于蔬菜等东西,包括鸡鸭鱼等,我们村就有稳定的货源。”
“大伙儿都答应,将他们的东西直接送到我们店里面,价格都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杨芳赞许的点了点头,这种方式十分不错,但还是提醒道:“姐,将来我们会开第二家店,第三家店,店面数量会遍布整个东海市,将来需要的货源数量庞大,你可以和一些农户签订协议......”
杨帆讲了后世非常普遍的一种模式,那就是农户向超市直供,双方之间签订正式协议,采用农户加超市的环节,省去了中间商的差价,利润会更加的丰厚。
现在倒也不用担心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将来的政策也会越来越开放,这么做没有一点问题。
杨芳点了点头,“弟,你的这个方法不错,我回去之后会召集大家开会,签订正式合同。等我们规模真的做大了,我还要和那些生产厂家签合同,让他们将货送过来。”
举一反三。
一下子就想到了将来和那些生产厂家也这么做,杨帆心中一乐,想道,难道我姐真有做生意的天赋。
旁边的谢国庆则半天没有说话,其实他的内心无比的震撼,因为刚才杨帆说了,商店的数量会增加,将来会遍布整个东海市。
他心中直呼,我的老天,开十几家这样的小超市将会是什么样子,越想心中越激动。
其实杨帆怕吓到他,仅仅只是说将来商店会遍布整个东海市,而没有说遍布全国。
按照杨帆的设想,要干就大干一场,将来做全国连锁,成为全国最著名的零售商。
在这里,三人呆了很久才意犹未尽的回去。
回去之后不久,杨芳就将本村的几个种菜大户叫到了一起,和他们谈合作的事情。
说是种菜大户,其实也就是种菜多一点的那种,平时基本上每天都要辛苦的担上一担菜去城里面卖,来回起码要走十几里,甚至二十几里路。
听闻杨芳将来能将他们种出的菜全买下来,不必要每天辛苦的风里来雨里去,顿时高兴无比。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他们几个准备一辆马车或人力三轮车,将采摘的新鲜蔬菜送到杨芳的店子之中。
杨帆没有参与他们的事情,而是在屋前面散步,这里是农村,就算是冬天,景色还是不错的,别有一番风味。
稍微走了走,也基本看出来了,这里的资源其实很丰富,只是缺乏渠道,加上前些年政策的闲置,农民手上的东西卖不出去,换不了钱。
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几乎可以预见,随着这几家每天将菜送到杨芳那里,赚到了钱之后,很多农户会主动找到杨芳,根本就不用蔬菜货源的供应发愁。
农村的新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尤其是杨帆重生之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终于第一次见识到了三、四十年之前的大家是怎么过年的,新鲜感十足。
在杨芳家过了一个十分不错的新年,大年初四,杨帆回到了东海舰船设计所,回了自己的宿舍。
其实距离单位上班还有几天,但见一过完年自己的姐姐和姐夫就为小超市开业的事情忙碌起来,干脆回了单位,免得影响到他们。
在宿舍住了一天之后,杨帆见天色不错,又有一点闲得无聊,干脆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去了自家的老宅。
原本杨芳是打算陪杨帆一起去老宅看一看的,但忙着找泥瓦匠师傅装修店面去了,杨帆干脆没有要她陪着一起来。
轻车熟驾,骑车从东海所出发,大约三十几分钟之后,杨帆就到了自家老宅门口。
它还是老样子。
和周边的房子形成明显的对比,因为是新年,周边的房子全部贴了对联,有的还挂起了灯笼,而自家的房子没有。
将自行车放好,拿出钥匙打开门,杨帆推门走了进去,四处看了看,除了冷清一点之外,还算比较干净,并没有什么灰尘。
正准备去后院看一看,杨帆听到了一个熟悉的、清脆的声音,“杨帆哥哥,是你回来了吗?”
......
第六十三章 喇叭裤
听到这个声音,杨帆的脑海之中浮现出江岩青春靓丽的样子,开心的一笑,朗声的对着外面喊道:“进来吧。”
“嘻嘻,真的是你啊!”
江岩笑脸如花,很快就到了杨帆的跟前。
学校一放寒假她就回来了,已经二十几天,回来之后曾经给杨帆写过一封信,但两人一直未能相见,没有想到今天有这样的惊喜,无意之中看到杨帆家的大门打开了,门口还停着一辆自行车,她猜测是杨帆回来,于是高高兴兴的过来看一看。
果然是杨帆回来了。
“帆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你呢,放假就回来了吧。”
两人无话不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江岩更是宛如一只百灵鸟,叽叽喳喳的。
欢快的聊了一会儿之后,江岩提到了一件事情,神色才微微露出一点愁色,和刚才的欢快形成比较明显的对比。
“怎么了?”
见状,杨帆关切的问了起来。
“唉,也不是什么大事情。”江岩道,“这次寒假我们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人要完成一幅设计作品,开学报道就要交上去,我设计了好几款服装,但感觉不满意。”
江岩是学服装设计的,属于比较时髦的专业。
闻言,杨帆心中微微一定,虽然不是学服装设计的,但比别人多出三、四十年的见识摆在那里,见过后世很多比较流行的服装款式,就算不将21世纪的那些流行服装款式搬过来,八十年代也有火爆的一塌糊涂的服装。
如喇叭裤!
喇叭裤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火爆流行,火了好几年的时间,绝对是八十年代最火的一种服装。
现在也已经出现了喇叭裤,但十分少,根本没有流行起来。它发源于西方,六十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现在根本还没有在大陆风靡,仅限于港台。
它真正在大陆火爆,是随着港台剧在大陆的热播,这才让很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一种裤子。
喇叭裤,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见江岩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杨帆不禁一笑,“我去年去了美国和欧洲,看到国外的年轻人穿着一种裤子,非常的好看,你可以参考这种裤子并设计出来,肯定不错。”
“真的呀!”
江岩又高兴起来,抓着杨帆的胳膊,轻轻的摇着道:“杨帆哥哥,快和我说一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裤子。”
杨帆点一点头,询问道:“你有笔和纸没有,我现在就可以画下来,你是学服装设计的,估计一看就明白怎么一回事。”
“走,去我家。”江岩抓着杨帆的手,“我那里什么都不缺,东西全部有,走。”
去江岩家吗?
在记忆之中,杨帆有好几年没有去过了,好像还是读高中的时候去过几次,读大学和参加工作之后本来就回来的少,就再也没有去过。
“别犹豫了,我爸妈你都熟悉。”江岩笑着道。
这倒是,大家都是邻居,关系非常好的那种,杨帆小时的时候江岩的爸妈都抱过。
“好,我拿一点东西过去,总不能空手上门吧。”
“不用拿东西。”江岩道。
“我出国带了一些东西回来,江叔在东海市买不到的,给他们尝一尝鲜。”
国外带回来的东西啊。
这可是好东西,江岩没有再阻拦,估计也想看一看杨帆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回来。
去美国的时候就买了很多东西,吃了一些,送了一些,还剩下一些。年前又去了一趟f国,又买了不少东西回来。
这些东西除了少部分放在单位的宿舍之外,很大一部分都放在老宅之中。杨帆进去拿了一些过来,提在手中。
主要是一些吃的,有两包万宝路,一瓶红酒,一些糖果和巧克力等,用袋子装着。
“江岩,这个给你。”
“还有给我的。”江岩一阵惊喜,连忙接过来,看了看之后高兴的道,“这是外国的雪花膏。”
雪花膏?
听到这个名字,杨帆心中一乐,和麦乳精一样,雪花膏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
f国的香水和化妆品闻名天下,在21世纪的话,很多奢侈品都是产自f国,包括被很多明星,贵妇们追捧的顶级香水和护肤品。
去f国出差,杨帆所买的东西之中包括几瓶护肤霜,没有买那种贵的,而是经济又实惠的那种。
在有一瓶雪花膏都开心得不了的年代,用高档化妆品就是一种浪费,深知这一点的杨帆没有买香水,仅仅只是买了几瓶护肤霜,一瓶给了杨芳,一瓶送给了型号办的赵玉兰,还剩下一瓶,正好给江岩。
看到江岩这么高兴,杨帆也开心起来,挥手道:“走,去你家。”
“好啊。”
江岩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开心的像一个小女孩,而不是一个大学生。距离很近,就在旁边不远。
一到家门口,江岩就大声的喊起来,“爸,妈,你们看谁来了呀。”
听到喊声,从屋内出来一对中年妇女,正是江岩的爸爸江大海,以及江岩的妈妈李秀珍。
“江叔好,婶婶好。”
杨帆很有礼貌,落落大方,主动的和两人打招呼。
“哎呀,是杨帆来了,快屋内坐。”
大家纷纷进了屋,里面很暖和,炭火很旺盛。李秀珍热情的端来瓜子和花生,又泡了热茶,热情得不得了。
看到杨帆手中提过来的东西,江大海有一点生气的道,“杨帆你还带东西过来干什么,大家都是邻居,太见外了。”
杨帆连忙道:“我去了两次国外,带了一些东西回来,拿一点过来给你们尝一尝鲜。”
国外的东西!
八十年代中、早期物质条件远没有现在这样充裕,很多人都根本没有出过国,见过国外的东西的人就更少。
“江叔,我知道你抽烟,平时还喝一点酒,这烟和酒你尝一尝,别不舍得又送给别人了。”
江大海咧嘴笑着,很是开心,拿起一包万宝路看了看,然后道:“全是洋码子,外国烟就是不一样,这起码要几毛钱一包吧。”
他抽的是八分钱一包的烟,几毛钱在他眼中是很高档的,外国烟应该也不过如此吧。
身为大学生的江岩还是懂一些的,马上道:“几毛钱怎么可能买得到这种烟呢,这是万宝路,一包就要好几块钱呢。”
江海的手缩了缩,心中道,我的个乖乖,这么贵。
杨帆笑着道,“不要管多少钱,江叔你放心抽就是,如果抽完了还想抽,我那里还有好几包呢。”
一家人正在说着话,门被推开了,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子冲了进来,好奇的看了看杨帆,然后道:“你是杨帆哥哥。”
“丹丹,是你!”
她是江岩的妹妹江丹。
杨帆对她的记忆还停留几年前,那时的江丹还不到十岁,几年的时间变化很大,但杨帆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江丹冲着杨帆嘻嘻一笑,没有半点害怕的意思,走过来,伸手道,“我呢,有礼物吗?”
杨帆一乐。
.......
谢谢“紫魑真人”1000币打赏,谢谢“青衣雪发江湖路”和“星际公爵”各500币打赏,谢谢“一笑未了之”和“书友20180322115124396”各100币打赏。
谢谢大家!
第六十四章 杨帆哥哥,你真厉害
旁边的江岩轻轻的敲了一下江丹的脑袋,“一点礼貌都没有,叫杨帆哥哥了没有。”
“杨帆哥哥。”
江丹甜甜的叫了一声,并对自己的姐姐做了一个俏皮的鬼脸。江大海夫妇看着这一双女儿,脸上满满的幸福的笑容。
“这个给你。”
杨帆拿出一大块巧克力塞到江丹的手上,后者接过这块巧克力,立刻眼睛一亮,惊喜的道:“这是巧克力!”
杨帆有一点意外的道,“你居然认识这是巧克力。”
“当然。”江丹一脸骄傲的模样,撕开包装,掰了一块放进嘴里面,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在大城市东海市,吃过巧克力的人也并不多。江丹是因为她们班上有同学的父母出差买回了巧克力,那位同学曾经带巧克力到班上炫耀过,她牢牢的记住了这是巧克力,并羡慕的想道,什么时候也能尝一尝就好了。
现在愿望实现了,终于吃到了巧克力。
大家开心的聊了一会儿之后,江大海提醒道:“老婆你去做饭,将那只大公鸡杀了,杨帆中午在我们家吃饭。”
江大海夫妇十分好客,非常的热情,中午的饭菜很丰盛,吃完饭之后,江岩拿来了笔和白纸,请教杨帆,怎么设计喇叭裤。
她没有见过喇叭裤,仅仅只是听老师们提过,十分想知道这种时髦的裤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杨帆铺好白纸,拿起笔,稍微沉思了一下,脑海之中浮现出喇叭裤的样子之后,认真的开始绘制起来。
喇叭裤据说是西方水手的发明。水手在甲板工作,因海水易溅进靴筒,所以想了这个改变裤脚形状的办法,宽大裤脚罩住靴筒,以免水花溅入。
六十年代成为美国的时尚。
后来“猫王”把喇叭裤推向了时尚巅峰,随后流传到rb和港台。随着rb和港台电影在我国内地的流行,风靡大陆。
杨帆的绘画功底十分不错,凭借脑海之中的记忆,将喇叭裤画了出来,连一些细节也绘制得很到位。
“帆哥,这就是喇叭裤!”
见惯了直筒裤的江岩,眼前一亮。
她是专业生,就算读的是大专,但眼光远比一般人厉害,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凡。
八十年代,人们的服饰款式非常的简单。
当时城市中的男装仅有毛式制服、中山装、茄克衫等几种,裤子大概只有一种又肥又大的直筒裤了。
衣着主要是蓝、黑、灰、绿这些沉寂的颜色。“国防绿”和“蓝蚂蚁”垄断了国人的视觉,服装款式的单调也压抑着每一个年轻人的个性。
这是喇叭裤火起来的主要原因。
“怎么样,你能设计出来吗?”
绘制完这一张图之后,杨帆询问起来。刚才绘制的只是喇叭裤的样子,具体怎么设计,需要江岩这个专业人士。
“当然。”
江岩信心十足,坐下来,拿起笔和尺子,在白纸上开始绘制喇叭裤的设计图,有时候会停下来思考一下,有时候也会擦掉修改一下。
时间就这样过去,杨帆不时的在旁边提一点建议,虽然服装设计是外行,但绘图的功底非常的扎实,不是江岩这个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可比。
服装设计图画完之后,杨帆建议道,“你还可以设计牛仔喇叭裤,在布料材质上可以多样化......”
“嗯。”
江岩不时的点一点头,听杨帆讲完之后,有一点崇拜的道:“帆哥,你好厉害哦,居然懂这么多!”
闻言,杨帆一笑。
脑海中的东西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除了经常看书记住了很多东西之外,还有比别人多出三、四十年的记忆,教一教江岩,那是没有一点问题,讲得东西稍微多一点点,江岩就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终于可以交差了。”
此刻,江岩心中一阵轻松,收起笔和纸,提议道:“帆哥,你骑自行车,带我四处去走一走。”
“好啊!”
杨帆一口答应,吃完中饭之后就几乎一直呆在家里面,确实需要出去放一放风。
于是两人高高兴兴的出了门,杨帆骑着自行车,江岩快快乐乐的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面。
这里还算属于市区,距离真正的郊区还有好几公里,不过,两人并没有往郊区的方向,而是中心市区方向。
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骑到哪里算哪里,骑一骑,停一停,遇到街边有好看的东西会停下来,如果有好吃的,杨帆甚至会买一些两人一起分享。
“帆哥,你看我们到了电影院门口。”
已经骑行了好几公里,这个电影院杨帆的脑海之中有记忆,小时候曾经多次来过。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就是带着江岩,两人都没有买票,悄悄的从电影院的栏杆中间钻进去,两人美美的看了一场免费电影。
看到电影院门口有不少人在排队买票,杨帆提议道,“反正有时间,要不我们看一场电影再回去。”
“好啊,好啊!”
江岩举双手赞同,快活的像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
杨帆推着自行车,江岩跟在旁边到了电影院的门口,将自行车停在专门停放的地方,并上了锁,并给了看自行车的大爷两分钱。
这里的自行车非常多,有专门的人帮着看守,但需要给两分钱。然后,杨帆买了两张电影票,一共两毛钱,电影是《智取威虎山》。
港台电影基本很少传过来,电影院,电视上放映的都是一些老片子。两人似乎对什么电影都无所谓,高高兴兴的一起看完,非常的开心。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天色微黑。杨帆骑着自行车,江岩坐在后座上,叮叮当当的回到了家里面。
晚上还是在江岩家吃的。
杨帆第二天下午才返回单位,一方面是江岩似乎有一点不舍,另外一方面是江大海夫妇非常的热情好客,硬是要留了杨帆吃了中饭再走。
回到单位,仅仅只再休息了一天,整个东海舰船设计所开始正式上班,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
今年是052舰进入全面设计的第一年,杨帆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作战系统设计室开始了052舰作战系统的设计工作。
.....
第六十五章 052舰的武器系统
进入设计工作没有多久,052舰总设计师潘劲夫亲自主持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不但有副总设计师唐建明,型号办主任赵玉兰,作战系统设计室,武器系统设计室,船电系统设计室的正、副主任,还有这几个设计室的不少骨干设计员。
潘劲夫的声音中气十足,“同志们,我们052舰的设计工作终于开始全面展开,在诸多系统的设计之中,作战系统的设计应该是难度最大的,因为他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外国专家可以请教。”
说完,潘劲夫的目光还落在杨帆和施伟两人的身上。
其他人都暗暗点了点头,他们当然深知这一点,有一些人甚至为作战系统设计室捏了一把汗。
让大家有一点意外的是,施伟站了起来,朗声的道:“请潘总放心,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完成作战系统的设计任务。”
这个时候,他不得不这么说,其实施伟身上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正如潘总师所说的那样,没有技术积累,没有经验借鉴,没有专家可以请教,一切全部要靠自己摸索。
倒是杨帆,神色淡定,脸上并没有半点担忧和紧张的神色。
对顺利设计研发出052舰的作战系统杨帆是有十足把握的,他考虑得最多的是,怎么样结合目前的技术水平,工业实力,研发什么样水平的作战系统最合适而已。
甚至不止一次的在心中道,.asxs.不能太高了,因为同志们都缺乏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潘劲夫从施伟和杨帆的身上收回目光,朗声的道,“在设计论证阶段,我们基本已经确定了052舰的武器系统,现在大家再议一议,尤其是作战系统设计室的同志,如果有意见可以在会上提出来。”
武器系统不同于作战系统。
武器系统只是单个的武器装备,作战系统设计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单个的武器装备联系起来,采用计算机技术,编程等方式,让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出每一样武器的性能。
所以在武器装备的选用方面,作战系统设计室的同志最有发言权,甚至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
武器系统设计室主任周平道,“经过我们设计室的论证和讨论,我们初步决定在052舰采用如下武器装备。”
“舰首搭载一门76式双联装130毫米火炮,首舰还有一座八联装“海响尾蛇”防空导弹发射器。反舰方面,052舰拟采用4组双联装yj-8a反舰导弹发射器。其他武器还有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和反潜火箭发射器等,设有两个直升机库,准备将来搭载2架直-9a反潜直升机......”
周平介绍得比较详细,大家也听得十分认真。
等他介绍完之后,潘劲夫询问道:“作战系统设计室的同志们呢,有什么意见?”
施伟,包括吴安华、张晓东和朱金明等在内,暂时没有提出什么不同意见,但杨帆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我们的051舰最开始采用66式舰炮,经过改进之后,目前已经有一部分051舰开始采用更先进的76式双联装舰炮,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款十分优秀的舰炮。
“小杨,你有什么意见。”潘劲夫道。
杨帆直接开门见山的道:“我觉得在我们的052舰使用76式130毫米舰炮不妥。”
什么,不妥!
武器系统设计室的几位设计骨干面面相觑,有人甚至心中道,有什么不妥,你到底懂不懂这一款舰炮。
周平更是站了起来,直接反驳道:“杨主任,这是一款非常出色的火炮,也是设计定型时间并不长的舰炮,在051舰上的使用表明这是一种相当可靠且威力大的火炮。该炮的威力十分惊人,6枚130毫米炮弹基本上可使一艘3000吨级的舰艇失去战斗力。”
威力真够大的。
6枚炮弹就可以使一艘3000吨级的战舰丧失战斗力,不少同志赞同的点了点头。
杨帆似乎并不生气,脸色已经十分的平静,等周平说完之后,不紧不慢的道:“周主任,我们的052舰将不会再充当炮战的主力,那种近距离炮战的作战模式在现代化海战之中很难再出现,052舰的主要角色不是近距离炮战,而是区域防空,远程警戒。”
区域防空,远程警戒!
有一些同志们似乎记起来,在052舰的设计论证阶段,潘总师提出的设计思想就是区域防空和远程警戒。
周平怔了怔,但还是坚持道,“052舰是我们未来的新型战舰,加大火炮威力是没有错的,采用76式130毫米双联装舰炮是再适合不过。”
闻言,杨帆轻轻的摇了摇头,“在052舰上面,主炮威力不是最主要的,当然,我不是说主炮不重要,相反,它十分的重要,我们必须为052舰选用一款十分出色的火炮才行。”
潘劲夫赞同的点一点头,其实他对052舰上使用76式双联装130毫米舰炮是持迟疑态度的,其实,他心中更中意另外一款火炮,那就是还在试验之中的79式100毫米双联装舰炮。
见杨帆反对使用76式舰炮,潘总师询问道,“小杨,如果不使用76舰炮的话,你建议使用哪一款舰炮呢。”
“79式100毫米双联装舰炮!”
杨帆的话非常的清晰,飘进了每一位同志的耳朵之中,见是这一款舰炮,很多同志微微愣了愣,这真有一点出乎意料之外。
谁也没有注意到,潘劲夫的眼睛似乎微微亮了一下。
周平反对道:“79式100毫米双联装舰炮肯定不行,你知道吗,它还没有设计定型呢。”
“是啊,据我的了解,起码还要一年才能设计定型。”有同志这样提醒道。
杨帆道:“没有设计定型有什么关系,我们的052舰还只是刚开始设计呢,第一艘舰建造出来可能是八年、十年以后的事情,79式100毫米双联装舰炮正好可以使用在我们的052舰上面。”
“据我所知,79式100毫米舰炮是十分优秀的,可以和炮瞄雷达完美结合,装备有两个供弹系统,储弹52发,可以全自动和半自动射击,射程远,威力大,关键是全炮只有32吨,比76式舰炮要轻很多......”
杨帆说了79式100毫米双联装舰炮的很多优点,其中除了性能先进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炮的尺寸和重量比76式都要小。
对于052舰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节省出来的重量和空间,意味着可以搭载更多一些的设备。
杨帆说完之后,偌大的会议室居然陷入了安静之中,不少的同志们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也有一些同志的目光看向了潘劲夫,想听听潘总师怎么说。
......
谢谢“湘西虫书”1000币打赏,谢谢“青衣雪发江湖路”和“星际公爵”各500币打赏,谢谢“一笑未了之”100币打赏。
谢谢大家!!!
第六十六章 设计方案(求推荐票)
潘劲夫赞许的看了杨帆一眼,心中道,这个同志不错,看来下了不少的功夫,对尚未设计定型的79式100毫米双联装舰炮了解得不少。
“同志们,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见没有其他人提出反对意见,连周平都微微低下了脑袋,此刻,他也知道犯了一个大错误。
什么错误呢?
那就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051舰上面,居然想将051舰的主炮照搬到未来的052舰上面。
052舰是将要走向深蓝的战舰,其综合性能大大提高,将来即使发生海战,也很难有近距离炮战的情况出现,正如杨帆所说的那样,052舰的功能是区域防空和远程警戒。
潘劲夫的目光在大家的脸上轻轻的扫过,轻轻的点了点头,朗声的道:“杨主任的发言不错,几乎说到了我的心坎里面,实不相瞒,我也一直在考虑是否在我们的052舰上使用更新型的79式舰炮。”
“现在我做出决定,我们的052舰主炮采用79式100毫米双联装舰炮,就这么定了。”
一锤定音。
总设计师亲自拍板,这件事情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意味着052舰的主炮就是79式舰炮。
此刻,杨帆轻轻的松了一口气,如果052舰上使用76式双联装130毫米舰炮,那也太不合适了,不但笨重,占用有限的舱容,而且完全没有必要用130毫米口径的大炮。
“各位,对052舰的武器系统还有意见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讨论它的船电系统。”潘劲夫道。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目光特地在杨帆的脸上停留了一下。
杨帆轻轻的摇了摇头,表示暂时没有意见。虽然在杨帆看来,052舰的上述武器系统并不先进,但现在的起步不能太高,一方面是大家的技术积累还不够,另外一方面是我们的工业实力还不强大。
等将来真正的强大了,完全可以进行武器系统的升级,如采用更先进的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现在这个时候提垂直发射系统,显然是不合适的,深知这一点的杨帆干脆没有再发表不同意见。
接下来大家开始讨论船电系统。
其实,不管是武器系统,船电系统,甚至是动力系统等等,在052舰的设计论证阶段已经大致定了方案,这个时候再提出来,主要是看是否有更好的建议,如果有好的建议,现在进行更改还完全来得及。
船电系统设计室主任伍文超开始声音洪亮的介绍052舰的船电系统设计方案,“同志们,按照自主研发部分引进的方针,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船电系统使用很大一部分是进口设备。”
“它们包括法国研制的“海虎”雷达,一部518型2d长程对空警戒雷达、一部362型短程低空/对海搜索警戒雷达、两部racal decca rm-1290型导航雷达,以及2套826c型电子支援系统等......”
杨帆对初期的052舰也是十分了解的,见船电系统方面和自己记忆之中052舰的首舰并无多大区别,轻轻的点一点头。
雷达系统并不先进,但至少堪用。
在052舰的首舰上采用这样的船电系统是十分合适的,同样的,目前的工业实力和技术积累下,提大型主动相阵控雷达是非常不明智。
只有等我们的技术积累够深厚,工业实力够强大,国内有相应的技术实力之后,再提大型主动相阵控雷达,那才是合适的。
杨帆坚信,若干年之后,052舰经过改进之后,在未来的052舰上肯定有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以及大型主动相阵控雷达。
这些东西将来都会有的。
杨帆没有针对052舰的船电系统提什么意见,其他同志也基本没有意见,船电系统顺利通过,基本定型。
接着又讨论了052舰的动力系统,大家也基本没有多大的意见。
正如设计论证阶段一样,052舰的动力系统采用柴燃联合动力,主动力是两台lm2500燃气轮机,将从美国进口,功率55000马力;另外还有两台mtu-20 v956 tb92柴油机,将由德国制造,功率10420马力。
武器系统、船电系统、动力系统、通讯系统、船体设计,总体设计等等,这个会议召开了一整天,从上午到下午,讨论了很多东西。
会后,施伟、杨帆等一行人回了作战系统设计室。
施伟正色的道:“杨主任,052舰的各分系统设计算是正式定下来了,但明天是重头戏,所里面的几位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参加会议,以及军方的一些人也将与会。”
“嗯。”杨帆正色的点一点头。
没有其他人,施伟也没有藏着掖着,直言道:“我身上的压力还真是很大,你呢?”
杨帆一笑,轻松的道:“我还好,明天由我来发言,向大家介绍052舰作战系统的设计方案吧。”
施伟道:“我正是这个意思,如果由我来介绍,恐怕还没有由你来介绍更合适,说实话,作战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是你的功劳。”
“哪里,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杨帆谦虚的道。
谦虚归谦虚,确实主要是杨帆的功劳,这个设计方案基本是按照杨帆的意思做出来的。
在开始阶段的052舰上面,设计什么样的作战系统最合适,估计没有人比杨帆更加清楚,于是,干脆大包大揽,杨帆自己做出了设计方案。
而明天,则是这次会议的重中之重。
杨帆将代表作战系统设计室,向大家第一次介绍052舰的作战系统设计方案,到目前为止,只有总设计师潘劲夫、以及几位副总设计师看过这份方案,他们暂时都没有提什么意见。
其他人,如各分系统的设计室主任,那些骨干设计室员们,都没有见过052舰的作战系统设计方案。
两人迅速的统一意见,由杨帆代表作战系统设计室向大家介绍052舰的作战系统设计方案。
施伟虽然是资深的武器系统设计专家,又是作战系统的正主任,但他知道,技术水平真的没有杨帆高。
开始的时候他也非常奇怪,自己工作了一、二十年,怎么还比不上杨帆这个年轻人呢,渐渐的他有一点明白了,原来杨帆一直在坚持不断的学习,办公室的书架上全是和舰船有关的书籍和刊物。
除了大量的翻阅舰船技术类的书籍之外,施伟还发现,杨帆非常的聪明,记忆力极好,有时候他会感慨,杨帆真是一个天才。
他没有丝毫的妒忌,而是以杨帆伟榜样,也每天看书读书做笔记,自我感觉似乎真的进步比较快。
........
第二天。
杨帆、施伟、张晓东、吴安华和朱金明,一行五人提前十几分钟就进了会议室,并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施伟似乎微微有一点紧张,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杨帆。
他发现杨帆的脸色平静,浑身上下似乎还透着一股自信,他心中的紧张才稍微消退了一些。
随着与会的同志们陆陆续续进入会议室,不久之后,总设计师潘劲夫也走了进来,并朝杨帆这边看了看。
如果细看的话会发现,潘总师的眼神之中隐隐流露出了满意之色,不知道是对杨帆本人满意,还是对052舰的作战系统设计方案满意。
.......
三更!
向大家求推荐票、收藏等支持,这个时候,十分需要这些东西冲一冲。
第六十七章 一致通过
上午九点整,会议正式开始。
依旧由潘总师亲自主持会议,只是今天的会议规格比昨天要高不少,不但东海所的几位主要领导全部出席了会议,军方也有好几人坐在会议之中,原本052舰总指挥黄克平打算过来的,因为临时有事未能到东海所参加会议,但派了人过来。
坐在军方那几人旁边的三人就是从京城赶过来的,属于052舰总指挥部。
潘劲夫轻轻的咳嗽一声,偌大的会议室瞬间就安静下来,在大家的目光之中,他朗声的道:“同志们,昨天一天的会议,我们基本已将052舰各分系统的设计定了下来。”
“今天整整一个上午,我们要重点讨论一下052舰的作战系统设计,为什么单独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其中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因为毫不夸张的说,作战系统的设计在整个052舰这么多分系统设计之中是最关键的......”
他洋洋洒洒的讲了几分钟,尤其介绍了作战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当然也特别提到了这是052舰设计之中的亮点,也是难点。
因为根本没有资料可以查询,更不可能请教外国专家,且之前没有任何的技术积累,一穷二白,一切要从零开始。
说了几分钟之后,潘劲夫道:“现在由作战系统设计室副主任杨帆同志向大家介绍作战系统的设计方案。”
“大家鼓掌欢迎!”
会议室之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一些人一边鼓掌,一边看一看杨帆,在心中想道,这是我们东海所最年轻的设计室副主任,不知道水平怎么样,真的能胜任作战系统的设计吗?
在掌声之中,在大家各种各样的目光之中,杨帆不卑不亢,看不出丝毫的局促和紧张,相反,脸上似乎还透着一股自信。
杨帆站了起来,走到发言席上,顿时,会议室之中完全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杨帆身上,等待着发言。
“同志们,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杨帆的声音很洪亮,清晰的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朵之中。
“经过我们作战系统设计室三十多位技术人员的集体努力,我们做出了052舰的作战系统设计方案,现在由我向大家介绍这一设计方案......”
大家都认真的听着,不少人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会议室内只有杨帆发言的声音,以及大家记录笔记是翻动笔记本的声音。
052舰作战系统在设计上首先考虑模块化设计,便于将来的升级改进,以及方便移植到其他各种吨位战舰上面,包括海军的作战中心。
这是杨帆首先考虑的,模块化,平台化,便于升级和移植,只有这样,它才能不管的完善和改进,现在虽然不是世界上一流的,但将来肯定会是世界一流的作战系统。
按照设计,它能处理100多条航线轨迹,以及针对导弹驱逐舰使命的各种战术功能。它的每一个工作台将被赋予很强的工作能力。
在指令处理方面,借助计算机技术,具有外推、战术辅助、人工辅助跟踪等功能。
在显示和图像方面,可显示100多条航迹,300个向量,100多个海岸线分区,1500个字母和数字。
体系结构。
052舰作战系统围绕着双以太总线进行组织,将实现全冗余相关控制。它将配备一定数量的战术计算机、接口计算机、智能化的显示控制台,它们全部采用32位处理机。
采用局域网数据流,将任务分配给三种计算机,即接口、战术和集中控制台。
实现一定动作的功能集中,建立参考“航迹数据库”,其数据由不同的传感器及网络中各处的数据库提供。
软件......
操作程序......
会议之中,杨帆几乎是脱稿而谈,将他心目中的作战系统比较全面的介绍给大家,不但介绍了设计思路、框架,也介绍了它将来会拥有的功能等。
这样介绍足足用了三、四十分钟。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们作战系统设计室做出的设计方案,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
介绍完整个设计方案之后,杨帆客气的邀请大家提意见。
潘劲夫赞许的点了点头,第一个带头鼓掌,顿时,会议室之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渐渐的,待掌声完全停息之后,潘劲夫才道:“同志们,看得出我们的杨帆同志准备得非常充分,相信大家对我们052舰未来的作战系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什么意见,现在就可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军方有同志马上提了问题,与其说是提问题,倒还不如说是在向杨帆更进一步的咨询未来的作战系统。如他询问了这种作战系统什么时候研发成功,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可操作性怎么样等。
杨帆一一耐心的进行了回答。
接下来,又有几位同志提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杨帆也耐心的进行了回答,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还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总体而言,大家都没有提什么大问题,都是一些小问题,或主要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毕竟作战系统在国内来说算得上是新东西,很多同志对它的了解仅限于从一些技术资料上看到零星的东西,并不全面。
不久之后,再没有人提问题,潘劲夫环顾了一下整个会议室,朗声的道:“看来大家对这个设计方案没有什么异议,我本人也是一样,觉得这个方案做得不错,既然如此,那我们一致鼓掌通过。”
说完,他带头鼓掌。
会议室之中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施伟、张晓东、吴安华和朱金明也一个劲的鼓掌,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高兴。
尤其是施伟。
除了内心喜悦之外,也一下子轻松了不少,他原本还有一点担心呢,没有想到设计方案顺利通过,这就意味作战系统的设计迈出了有力的第一步,接下来只要在这份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的详细设计就可以了。
在掌声之中,杨帆对着大家鞠躬致谢,然后走下发言席,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此刻杨帆感受到了很多道投过来的目光,之前,很多人对这位年轻得过分的设计师副主任还有一点质疑,现在这种质疑再也没有,因为大家都发现,杨帆的业务水平非常高,不比在座的任何一位差。
大约上午11点左右,会议顺利结束。
回到作战系统设计室,施伟一脸的轻松起来,倒是杨帆,知道真正的任务来了,进入全面设计阶段之后,将有大量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未来的作战系统该怎么入手,该怎么去设计,他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正因为思路异常清晰,他才知道肩膀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回到办公室之后,杨帆坐了下来,打开笔记本,在上面刷刷的写着,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无疑,对大家的培训是一定要继续坚持的,让大家都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单独编程的能力很重要。
另外,还需要更多的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舰船设计和作战指挥的人才,作战系统的具体设计过程之中需要大量的这种专门人才。
除此之外,杨帆知道,作战系统实验室的建设必须提上日程,并抓紧步伐才行。
上次在f国参观,他们就有作战系统设计研发的多间专业化实验室,而东海所连一间这样的实验室都没有。
作战系统的设计研发,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经过反复的试验验证,就算是杨帆,也不能凭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作战系统,而不经过试验验证。
接下来的日子,杨帆一直比较忙.....
......
第六十八章 小超市开业
晚上的东海舰船设计所,很多楼层一片漆黑,但也有一些楼层还在亮着灯,因为进入052舰的全面设计阶段之后,有一些设计室的担子重,同志们在加班加点。
这个时间点上,作战系统设计室一片灯火通明,会议室之中自施伟以下,一共三、四十号人全部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杨帆正在给大家讲课。
这样的场景,不是第一次出现。
有时候是白天上班时间,如果白天比较忙确实没有时间的话,往往会利用晚上的时间,主要是给大家讲述作战系统的一些设计思路,或是讲述计算机编程的一些知识。
作战系统的设计框架杨帆为大家搭建起来,除了引导大家进行设计之外,一些专业的技术知识有时候还需要讲述一下。
计算机有关的知识,或编程的一些技术知识。
今天向大家讲的是以太网的相关知识,因为052舰未来的作战系统是双以太总线控制,大家不但要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还要精通这一方面的知识。
从晚上七点,一直到晚上九点半。
中间仅仅只是休息了十分钟,杨帆讲述的深入浅出,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收益匪浅。
连施伟也是一样,和大家坐在下面,认真的听,认真的做笔记。和杨帆共事久了之后,他越发的发现和杨帆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一直在鞭策他自己进行学习。
他常常在心中想,在武器系统方面他可能是专家,但在作战系统设计方面需要学些的东西还是太多。
“好了,我今天就讲到这里,有时间的话大家要将今天讲的内容再回顾一遍,体味一番,将记录的笔记再看一看。”杨帆叮嘱道。
“杨主任,辛苦了!”
大家一个个起身,开始离开。杨帆自己也心中一轻,知道这几次授课的效果还不错,大家的提高都很快。
尤其是大家的计算机水平直线提升,像宋均他们几个已经能熟练的单独编程,熟练使用计算机更是不在话下,和刚加入作战系统设计室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
像张晓东、吴安华和朱金明那样的“老鸟”们,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和几个月之前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这些日子,杨帆虽然忙一点,但看到大家每天都在进步,心中也十分的高兴。
作战系统实验室的建设已经开始了,部分需要采购的设备和器件,在杨帆提出清单之后已经由潘总师批准,目前已经进入采购程序。
有一些设备是买不到的,杨帆干脆就和大家一起设计,绘制出设计图纸,将一些东西买回来之后自己制作和组装。
052舰未来的作战指挥室将是什么样子的,杨帆心中已经有数,并亲自绘制了作战指挥室的设计图。
在实验室之中,将按照这张设计图建造模拟作战指挥室,模拟052舰未来的作战指挥室,在实验室之中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和实验之后,将再搬到052舰上面去。
作战系统设计无疑将是052舰设计之中最大的亮点,为此,在潘劲夫的带领下,杨帆亲自去了052舰指挥大楼,向黄克平等汇报了作战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和海军的指战员同志们做了交流。
在忙碌之中,日子过得很快。
1984年4月1日,在东海市有一家小超市悄悄的开业了,这是杨芳和谢国庆经营的第一家小超市,杨帆因为比较忙,很少关注超市的进展,今天它开业,也没有时间过来看一看。
一大清早,天色还没有全亮。
小超市里面就亮起了灯,杨芳和谢国庆在里面忙碌着,除了两人之外,还有一名店员。
面积八、九百平方米的超市,商品上百种,杨帆知道光靠杨芳和谢国庆是忙不过来的,建议请一、两名店员,他们觉得杨帆讲得有道理,请了同村的何姐过来帮忙,主要是帮忙整理货物,清扫卫生等。
一辆马车停到了超市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中年汉子。应该是听到动静,杨芳和谢国庆一起出来了。
“赵哥,这么快就过来了呀。”
“嗯。”赵建军点一点头,“还有一车,不早一点不行啊。”
这是满满的一车新鲜的蔬菜,翠嫩欲滴,这是村民们天还没有亮就在菜地里采摘的,清洗整理好之后,装上马车由赵建军送过来。
清点数量,签字之后,大家一起动手将车上的蔬菜卸下来,搬进超市里面上架摆放好。
赵建军道:“这里可比一般的国营菜店大多了,又是明码标价,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你们不赚钱都难啊。”
杨芳高兴的道:“承赵哥贵言,真正的赚了钱我一定给赵哥打红包。”
这一车菜送过来之后,货架上的蔬菜进一步的多了起来,看上去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多。
整个超市里面,除了近一半的面积卖蔬菜、水果之外,也有米面、粮油,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出售。
虽然和现在的超市无法比,但在八十年代绝对是够惊艳的,放眼整个东海市,估计是第一家。
早上七点半,超市就开门营业。
开始的一、两个小时,生意只能算马马虎虎,毕竟这这是一家新店,但过了这一两个小时之后,渐渐的就火爆起来,店内的顾客明显增多。
距离超市不远。
一位大姐挎着菜篮子,正高高兴兴的往家走,她一边走还一边再想,这次起码省了两毛钱,下次还去那家店买菜。
迎面走来一位大妈,显然两人之间非常的熟悉,大妈热情的打招呼道:“小吴,这么早就买好菜了呀。”
“买好了,准备回去呢。”
大妈打量了一下大姐菜篮子里面的东西,立刻就惊讶起来,“你在哪里买的,这么新鲜的菜。”
大姐一脸高兴,指着不远处道,“那里新开了一家菜店,不,说是超市,除卖蔬菜、水果,鸡蛋之外,还卖其他的一些东西,东西很实惠,很便宜,关键是能进去自己随便挑选,你看我这些菜起码就省了两毛钱。”
“真的呀!”
大妈明显惊喜起来,“那我们下次再聊,我现在就看一看。”
话还没有落,她就挎着菜篮子,三步并做两步走,很快就到小超市门口,看到里面不少人,又吃了一惊,然后立刻走了进去。
杨芳和谢国庆在忙碌着,两人在忙着结账收钱,在两人的前面排起了长队,全是听到消息从附近赶过来的人。
快到中午的时候,货架上的新鲜蔬菜明显大量减少,有几种已经即将卖光,杨芳有一点急了,连忙提醒道,“国庆,你骑着自行车赶紧回去一趟,吩咐大家再弄一车菜赶紧送过来。”
“好的。”
谢国庆二话没说,推着自行车就急急忙忙的出了门。在开业之前,准备了足足三马车的新鲜蔬菜,没有想到小半天就卖光了。
下午时分。
杨芳和谢国庆相视一笑,虽然忙了几乎一天,但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喜悦。货架上很多东西都卖光了,新鲜蔬菜更是连连补充了好几次,但还是依旧卖光。
没有东西可卖了,两人劝退了那些上门的顾客,开始整理今天的营业额,何姐则将货架上的东西整理好,将地上的卫生搞干净。
八百五十六块五角三分!
这是今天的营业额。
即使知道今天的营业额应该不低,但两人还是惊呆了,一天就八百多块,我的老天呐!
两人简直不敢相信,又清点了一遍之后发现没有错,这才彻底的有一点激动起来。
之前两人更加辛苦的买菜,起早贪黑,一个月才赚二、三十块钱,今天一天就比过去一年都赚得多得多。
这还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如果准备得再充分一点,赚得还会更多。
将厚厚的钞票整理好放进挎包里面,杨芳和谢国庆同时想道,还要再请一个人帮忙才行,另外,现在就要联系再进货,争取明天突破一千块钱。
.....
第六十九章 一点点开始勾勒
上班之后不久,杨帆只要有空就会到下面的各办公室看一看,转一转。如往常一样,杨帆走进了其中一间大办公室。
作战系统设计室目前一共分为四个小组,组长分别是张晓东、吴安华、朱金明和宋均。每一个组一个单独的大办公室集中办公。
这个办公室的组长是张晓东,一共十余人,摆这十几张大桌子,每一张桌子上面都铺着一块大画图板。
铅笔、丁字尺、三角板,圆规、橡皮等,用这些最原始的工具,设计员们在各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勾勒着052舰作战系统的设计图纸,每天都有画不完的图纸。
在历史上,052舰的设计足足用了5年时间,除了技术难度大之外,最重要的是没有计算机辅助绘图,每一张设计图纸都需要一笔一划的绘制,没有半点捷径可以走,这需要大量的时间。
整个052舰的设计图纸,那是以吨为单位计算的,各分系统的设计图也不少,如作战系统的设计图纸,估计最终会达到一个非常可观的数量,堆积在一起肯定比一个成年人还要高。
设计工作怎么开展,先设计什么,再设计什么,杨帆已经告诉了几位组长,现在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杨主任。”
“杨主任,早上好。”
有一些人看到杨帆,会停下来主动的打一声招呼,也有一些设计员则仿佛完全沉浸在设计图的绘制之中,在那里雷打不动的绘图。
杨帆大致看了看,大家的绘图功底都不错,满意的点了点头。走到张晓东的桌子前面,停了下来。
他的桌子上堆积着好一些图纸,全是下面设计员们绘制好的设计图纸。按照流程送到他这里审核,他正在认真的看着其中一张图纸,突然,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抬起头看了一下。
“杨主任,你来了。”
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图纸,一脸热情。
杨帆抬手往下轻轻的压了压,你忙你的,我随便看一看。说完,拿起其中一张设计图看了看。
在这里没有呆太久,主要是担心影响大家的工作,看了一圈之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中,泡了一杯热茶,坐了下来。
正准备整理一下最近的工作,想一想接下来的工作,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只见施伟走了进来。
“施主任来了。”
两人关系非常好,随意的打着招呼。施伟也显得很随意,自己找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两人经常相互串一串门,不是杨帆去施伟的办公室,就是施伟主动的过来,两人之间主要会聊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尤其交流作战系统设计上的一些事情。
坐下来之后,施伟道:“作战系统的设计工作终于铺开了,同志们也充实起来,让我们更加高兴的是实验室需要的一些设备,器件等将会陆续到位了。”
杨帆点一点头,“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实验室的建设,我们的一些设计需要在实验室进行验证和试验才行。”
两人聊起了将来的实验室。
按照杨帆的思路,在052舰的首舰上面,作战系统只要达到集中指挥,分散控制的水平即可,暂时没有必要追求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那是将来的事情。
能达到集中指挥,分散控制,就意味着从机械化迈向了信息化,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当然,模块化、平台化是必须要坚持的,主要是从长远考虑,便于作战系统将来的升级和改进完善。
在052舰上面,未来的作战指挥室将是什么样子杨帆已经有了蓝图,并将总体设计图亲自绘制了出来,具体的设计,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因为具体详细设计的工作量巨大,不可能由杨帆单独一个人去完成,其中不但涉及到大量设计图纸的绘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进行验证和试验。
作战指挥室的总图设计图已经送潘劲夫看过,基本没有提出异议,也就是说基本这么定了。
052舰的作战指挥室是什么样子,没有人比杨帆更加清楚,重生之前,起码有数十次登上过052舰,无数次进入过052舰的作战指挥室。
就是052舰的首舰112舰“哈尔滨”舰也上去过很多次,现在的作战指挥室设计,就是以112舰为蓝本进行设计的,只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优化而已。
052舰的作战指挥系统开始进入全面设计阶段,其他各分系统也是一样,纷纷进入全面设计阶段。
总体设计更是全面铺开。
最近,总体设计室主任匡伟的压力有一点大,随着设计工作的铺开,他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052舰的设计难度数倍于以前的051舰都不止。
匡伟算是一个老资格,参与过051舰的全程设计工作,正因为这样,之前一直底气和信心十足,但最近似乎日子有一点难过,底气也没有这么足了。
052舰的总体设计很难,技术难度很大。
在人们心目中,宏伟的万吨巨轮是船舶设计建造的巅峰之作,但实际上军舰设计的难度远远高于万吨巨轮,052型驱逐舰的舱容只有民用7万吨级散货轮的百分之二十五,但装舰的设备却相当于7万吨散货轮的5倍。
大大小小的各种设备,要全部塞进排水量只有几千吨的052舰里面,可以想象设计上的难度。
因为船小,东西多,难度就成倍增大。你想几十万吨的船,船很大,它空间大,所以相对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军船一般都是非常紧凑的,里面布满了各种机器设备、武器装备、雷达、还有那么多的管系,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寸金寸地。
而052舰,似乎更是到了极致,各个方面都要考虑,来不得丝毫马虎和偏差,几毫米都要考虑。
“作战系统的设计难度应该更大,他们怎么样了呢?”
匡伟不由自主的这么想了起来,一会儿之后,心中决定去作战系统设计室看一看,当是散一散心,顺便看一看杨帆。
杨帆是从总体设计室走出去的,现在这么年轻就是设计室副主任,将来的前途不可估量,匡伟一直对杨帆心存结交之心,知道搞好关系的重要性。
拿定主意,匡伟出了办公室。
几分钟之后,走到杨帆的办公室门口,抬手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走了进去。
杨帆正在伏案写一些什么东西,以为是施伟又进来了,头都没有抬,“施主任,自己找一把椅子坐一坐,我就快写完了......”
突然,发现有一点不对,杨帆抬头一看立马愣住了,十分意外的道:“匡主任,你来了!”
.....
第七十章 时机非常好
匡伟面带热情的微笑,自己拉了一把椅子坐了下来,“杨主任,最近很忙吧。”
“嗯。”杨帆轻轻的点了点头,起身一边拿着开水瓶给匡伟泡了一杯茶,一边道:“一直很忙,自从我们的052舰进入全面设计阶段之后,大家都差不多吧。”
“是啊,都差不多。”匡伟接过这杯热茶,心有感触的道,“除了忙之外,压力也很大,052舰在设计上技术难度数倍于051舰都不止啊,老哥我现在是晚上都几乎睡不着觉,压力真的太大了。”
杨帆仔细的看了看匡伟,发现他真的压力很大的样子,也不像在说假话。
安慰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嘛,052舰的设计难度确实不小,但有051舰的技术积累,花上几年的时间,最终肯定会成功的。”
“对最终成功我不怀疑,毕竟是举国之力,但目前来说,我们总体设计也开始进入了全面设计阶段,随着设计的展开,我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舱容不足。”
052舰设计排水排量只有大约4200吨,满载排水量大约4800吨,要在排水量4千多吨的船体内塞下大大小小几万台设备,难度可想而知。
身为舰船设计专家,杨帆非常理解匡伟目前所面临的困难,点头道:“难度确实比051舰大多了。”
“唉......”
匡伟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这么多的设备,舱容又这么小,我们只能毫米必争,每一毫米都计算得十分准确。”
这叫做精心设计,一次成功。
在没有计算机绘图的时代,如果因为计算错误要重新画图,那之前辛辛苦苦绘制的设计图全部报废,一切推倒重来,工作量不是一般大。
匡伟压力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要重新来,那以前的心血就白费了。
舱容小,设备又多的情况下,万一哪个地方尺寸计算错误,导致设备安放不下,极易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能重新设计。
如果舱容充裕,设备又少,那就好办得多,就算尺寸计算错误,只要不是特别离谱,一般都不需要推倒重来,因为有十分充足的空间供你去修改。
匡伟苦笑着摇了摇头,一脸的苦涩。
杨帆关心的询问道:“匡主任,你们的设计工作进行到哪一步呢?”
匡伟道:“已经开始一些主要舱室的尺寸计算,总体设计方案也顺利通过并上报给了052舰总指挥部啊。”
这样啊.....
杨帆似乎若有所思,说实话,目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夸张一点说,错过了这个村,就再没有这家店。
没有谁比杨帆再清楚052舰在设计之初的诸多缺陷,其中最典型的要数船体的总体设计,冗余不足,导致舰上的很多设备无法升级更换,因为升级之后的装备可能无法再装进有限的舰体内。
后来没办法,只能对船体进行大改,动大手术,不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样的大改不但在设计上增加了设计人员大量的工作量,而且因为设计改动太大,建造过程之中原来的很多模具和工装无法再继续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现在这个时候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此前杨帆提过,052舰的设计必须平台化,充分考虑冗余,便于将来的升级和改进,显然,某一些同志在做总体设计方案的时候没有采纳杨帆的建议,依旧和历史上一样,拿出了那样的设计方案。
如果再晚一些时候,052舰进入细致设计阶段,如果到那时候再推翻进行大改,这么多设计人员的心血就白费,之前绘制的设计图纸可能全部作废。
只是杨帆有一点犹豫,是任由052舰按照历史轨迹发展,而是拨正方向,减少走弯路呢?
稍微沉思一下,杨帆还是觉得先具体的了解情况再说,于是询问道,“匡主任,我也是从总体设计师走出来的,对总体设计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052舰船体的设计。”
匡伟稍稍意外的看了杨帆一眼,不过并没有过多的放在心上,如实的道:“我们已经开始了船体主要舱室的一些尺寸计算,船体设计的总图再过一、两个月应该能出来。”
“虽然正式的总图没有出来,但很多东西已经比较清楚,如船体的主要尺寸,标准排水量等。”
“哦。”杨帆似乎来了兴致,挥手道:“我们去你办公室,咱们好好的聊一聊,怎么样。”
匡伟根本是想都没有想,心中正倍感压力,好不容易有一个倾诉对象,哪里会放过,马上同意道:“行啊,我们现在就过去。”
不过也仅仅只是想倾诉一番而已,他绝对不敢奢望在052舰的总体设计上提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更不敢奢望杨帆能帮他一把。
两人一起出了作战系统设计室,没有多久就进了匡伟的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杨帆来过几次,不过,那时候还仅仅是总体设计室的新人,在匡伟手底下当兵,基本上是怀着紧张、局促,或是仰望的心态走进这里的,现在不一样。
杨帆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心态,而是和匡伟有说有笑的,宛如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杨主任,请坐。”
匡伟非常的热情,一边招呼杨帆在沙发上坐下来,一边给杨帆倒了一杯热水。
两人坐下来,气氛不错的聊了几分,如匡伟还介绍了052舰目前已经基本定下来的一些尺寸数据和其他数据。
通过他们的计算,如052舰暂定尺寸为,舰长146米,舷宽16米,吃水5.1米,标准排水量4200吨,满载排水量4800吨......
杨帆认真的听着。
听完之后,杨帆道:“船体总图还未出正式图纸,草图应该出来了吧。”
“已经出来了,且有好几个方案,你看一看。”
说完,匡伟从他的办公桌上拿来几份图纸铺开,依次和杨帆介绍他们对052舰船体的设计。
通过这几份草图能看出来,船体的主要尺寸数据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某一些舱室有细微的差别。
杨帆的目光落在动力舱上面,052舰采用柴燃联合动力的方案已经定了,由两台lm2500燃气轮机,两台mtu-20 v956 tb92柴油机提供动力,这一方案几乎不会更改。
显然,匡伟他们也深知这一动力方案不会更改,所以他们几乎量身打造了动力舱,恰好能放下两台lm2500燃气轮机和两台mtu-20 v956 tb92柴油机,再没有多余的空间。
量身打造,刚刚好。
舱容没有半点多余!
杨帆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这几份草图如出一辙,动力舱几乎全部如此,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将来的正式总体图上动力舱也是这样的。
这样不行啊!
杨帆的心中沉吟起来,思考着,要不要提一提呢?
如果杨帆是总体设计室的副主任,肯定会明确的提出这个问题,动力舱不能量身打造,而是要留足余量和空间,万一将来lm2500型燃气轮机断供,我们选择其他型号的燃气轮机的时候,新选择的替代燃气轮机能放进动力舱之中。
动力舱设计得太小,新的替代燃气轮机无法放进动力舱之中,那就意味着前期建造的几艘052舰只能使用lm2500型燃气轮机作为动力,一旦lm2500型燃气轮机有故障需要更换,那就麻烦了。
可惜,杨帆不是总体设计室的副主任,而是作战系统设计室的副主任,如果明确在船体设计上提出不同意见,那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嫌疑,可能有一些人还会嘲笑杨帆管得太宽,手伸得太远。
但明知道有问题,放任不管,杨帆心中又有一点不甘,所以连脸上都露出了纠结的神色。
管,还是不管呢?
.........
十分感谢“湘西虫书”1000币打赏,感谢“咖啡云翼”和“青衣雪发江湖路”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150704134329926”100币打赏。
谢谢大家!
第七十一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匡伟显然注意到了杨帆的神色,于是,关切的问道:“杨主任,怎么了,我们的设计有什么不对吗?”
杨帆轻轻的摇了摇头。
迟疑了一下之后,终于在心中做出了决定,事情重大,不能眼睁睁的看着052舰因为采用这样的船体设计而导致将来进行升级时冗余不足,很多新装备无法进行更换。
说我管的宽,那就去说吧,无所谓,杨帆心中这样想道。作为一名舰船人,不能看着存在明显的设计问题,而不去提醒大家。
杨帆正色的道:“匡主任,我看了你们的船体设计总图,虽然这还只是草图,并未正式定型,但这几份草图我觉得都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
“哦?”
匡伟有一点不解的看着杨帆,然后道:“杨主任,请你指出来,如果真的存在问题,我们虚心接受。”
既然如此,杨帆就没有藏着掖着,开门见山,指着设计草图上的动力舱道:“我觉得这里存在问题,舱容太小了一点,必须要增大舱容才行。”
匡伟认真的看了看动力舱,尤其是它的主要尺寸,看了一番之后才道:“没有错啊,不会小啊,我们按照恰好能放下两台lm2500燃气轮机和两台mtu-20 v956 tb92柴油机设计的动力舱,不会有错。”
问题就在这里,设计上动力舱进行了量身打造。
历史上正式如此,动力舱的舱容没有一点宽裕的地方,美国断供lm2500燃气轮机之后,我方想用乌克兰的ugt-25000/da-80燃气轮机替代lm2500燃气轮机,但舱容太小,根本就放不下用来替代的燃气轮机。
如果一开始就将舱容设计得稍微大一点点,不用大很多,只要能放下替代的ugt-25000/da-80燃气轮机即可。
ugt-25000/da-80燃气轮机的尺寸比lm2500燃气轮机要大一些,重量上也要重好几吨。
只是现在还没有ugt-25000/da-80燃气轮机,它需要到九十年代才设计定型,最早也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才能从乌克兰买到这款燃气轮机。
考虑到将来会用ugt-25000/da-80燃气轮机替代lm2500燃气轮机,杨帆建议道,“匡主任,能否将动力舱设计得更大一些呢?”
加大动力舱的尺寸,扩大舱容吗?
匡伟不解的道:“没有必要吧,052舰的动力系统已经非常的明确,采用柴燃联合动力,使用两台lm2500燃气轮机和两台mtu-20 v956 tb92柴油机为动力,我们已经多次计算过了,目前这样的舱容完全能放得下两台燃气轮机和两台柴油机。”
闻言,杨帆心中一阵苦涩。
正是因为这样,大家都认为动力方案定了下来,于是为052舰的动力系统量身打造了动力舱,没有什么冗余,导致将来根本就无法用ugt-25000/da-80燃气轮机替代lm2500燃气轮机。
怎么去说服匡伟呢?
稍微想了想,杨帆道:“匡主任,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万一,我是说万一将来美国人断供lm2500燃气轮机,那我们怎么办?”
匡伟愣了愣,然后道:“这应该不可能吧,就算他们真的断供,我们不是已经和通用电气签署了正式合同,首批进口8台lm2500燃气轮机吗,也就是我们至少会有8台燃气轮机。”
他的意思很明显,我们将拥有8台lm2500燃气轮机,就算断供,8台燃气轮机足矣支撑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未来十年都不会缺燃气轮机,至于更长远的事情,谁又说得清呢。
杨帆感觉到自己有一点头大,几乎有想放弃的想法,但不能眼睁睁的明明知道有问题,还看着我们的052舰设计这样的动力舱,以至于将来根本无法放进替代的燃气轮机。
“匡主任,如果我们加大动力舱的舱容,如长度加1500毫米,宽度增加1200毫米,高度增加600毫米你觉得怎么样。”
杨帆对ugt-25000/da-80燃气轮机和lm2500型燃气轮机的尺寸都非常清楚,如果052舰将来能装下两台替代的ugt-25000/da-80燃气轮机,长、宽必须增加上述这个尺寸数量。
见杨帆不像在说假话,匡伟也正色的道:“动力舱的长度增加1500毫米,宽度增加1200毫米,高度增加600毫米,那我们052舰的总体尺寸就要加大,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杨帆点了点头,完全明白这一点。
既然052舰的船体总图已经出来了,虽然仅仅只是草图,但为了这份草图,总体设计室的同志们肯定经过了大量的计算,如果扩大动力舱,增加052舰的总尺寸,他们的这些计算全部白费劲。
匡伟以为杨帆还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又提醒道:“船体总尺寸增加,影响的东西就多了,如航速,续航能力,最大航程等等。”
这些杨帆当然也知道,正因为在设计上要考虑这些东西,所以要将052舰的船体设计得尽量紧凑,因为尺寸越大,在同等动力下航速越慢,最大航程也会受到影响。
因为这样,所以各舱室都是尽量挤压再挤压,追求尽可能的小,052舰的设备大大小小数万台,如果不考虑航速、航程等,完全可以将排水量设计在六、七千吨,而不是四千多吨。
杨帆缓缓的道:“这些我当然知道,但我们增加的尺寸有限,并不夸张,对航速和航程等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杨帆是一个一旦拿定主意,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人,既然打算这么做,那就一定要说服匡伟。
接下来,杨帆说了很多,如列举了扩大舱容的好处,甚至还说到了舰体的平台化,模块化,便于将来的升级和改进。
在历史上,052舰就进行了不断的更新换代,舰体尺寸也一改再改,尺寸和排水量也是增加再增加。
如舰长也从146米增加到154米,再到155.5米,最后到了157米。标准排水量也从刚开始的4200吨增加到5200吨,再到5900吨,最后到6000吨。
052舰历经了多次重大改进,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估量,而耗费的时间则更加不可能用金钱含量。
当然,这和当初技术基础薄弱,无经验可以借鉴,一切要不断摸搜前进有很大关系,这样多次更改实属无奈。
但杨帆是穿越人士,凭借比别人多出来的三、四十年的先知先觉,让052舰载研制过程之中少走一些弯路,这应该是杨帆应该要去做的。
说服匡伟是必须的。
终于,听杨帆讲述了很多东西之后,匡伟感慨的道:“杨主任,你思考问题真的长远的,对,我们必须考虑平台化和模块化,为将来的升级改造做提前准备,少走设计上的一些弯路。”
杨帆一笑。
这么多的口水总算没有白费。
匡伟道:“你的建议我们会慎重考虑,目前我们已经有几分船体设计总图,再增加一份,在这份草图上我们加大动力舱的舱容。”
杨帆心中一轻,“那太感谢了。”
052舰的船体设计总图未正式定下来,按照设计流程,先总体,再局部,最后是细致设计阶段。
船体总体设计草图一共好几个方案,包括杨帆刚才提出的加大动力舱的设计方案。
这几个方案出来之后,总体设计室会组织评审,只有经过评审之后才能确定最终的船体总方案。
船体总方案确定之后在设计各个舱室,最后进行全面的详细设计,等详细设计完成,052舰的全面设计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杨帆非常满意,自己提出的方案由总体设计室提出评审,那就有机会通过,也许最终会采用这个方案。
至于由匡伟拍板,那是不现实的,他只是一个设计室的主任,估计要到潘劲夫这个级别。
也许潘总师也不会轻易拍板,而是也会召开评审,集思广益,专家们讨论之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匡伟答应采纳杨帆提出的建议,将来会提交评审,杨帆心情好了很多,又和匡伟聊了大约十几分钟,然后才回到作战系统设计所。
........
第七十二章 总师们的意见也不统一
匡伟的效率是很高的,十来天的时间,崭新的052舰船体设计总图就出来了。当然,没有经过专家评审验收,只能算是草图。
他拿着这份草图到了杨帆的办公室。
这十几天,作战系统设计室是比较忙碌的,大家手上的设计任务都比较多,尤其是在杨帆的组织下进行了第一次专家评审,评审过后,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此外,实验室的建设也已经开始,第一批设备和器材已经到位,杨帆、张晓东等好几人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呆在实验室之中,开始作战系统专业实验室的建造工作。
匡伟过来的时候,杨帆正从实验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才刚刚喘一口气,喝了几口热茶,正在想着下一步的工作。
将来一段时间的工作无疑将以实验室的建设为主,另外,作战系统设计总图也要出草图,然后提交专家们进行评审和验收。
052舰作战系统的设计也遵循先总体,后局部,最后进行细致设计的原则。杨帆先将框架搭起来,明确主要的设计,然后一众技术人员们开始详细设计,当然,在设计过程之中难免会进行各种验证,只有验证了才能形成正式的设计。
“杨主任。”
看到匡伟进来,杨帆热情相迎,“匡主任来了呀,快请坐。”
匡伟笑着道,“暂时不坐了,按照你上次提出的建议,我们重新设计了一份船体设计总图,你看一看。”
“哦,这么快。”
杨帆心中一阵欣喜,接过这几张设计草图在旁边的大桌子上铺开,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匡主任,舰长由146米增加到了147.5米,舰宽也增加了600毫米......”
一边看着图纸,杨帆一边这样道。动力舱扩大,相应的052舰的总长和宽度都增加了。
看了一番,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之后,杨帆询问道:“舰体尺寸增加之后,在相同的动力下,对航速、航程等影响你们计算出来了吗?”
匡伟回答道:“计算出来了,有一点的影响,但影响比较小,基本可以忽略。”
影响肯定是会有一些的。影响不大,杨帆就彻底的放心了,十分认同眼前的这种设计,有了足够的舱容,将来就算是lm2500燃气轮机彻底断供,在不用改舰体设计的情况下就能用ugt-25000/da-80燃气轮机替代。
“匡主任,我的意见是这份设计草图和其他几份草图一起,提交评审,看一看专家组的意见,怎么样?”
“没问题,我们会一起提交评审,时间就定在下周一,除了我们东海所的专家之外,东海造船厂,军工局,军方,总指挥部等,一共有十几家单位,三十多位专家参与评审。”
规模还真够大的。
其实也很好理解,052舰的总体设计事关重大,涉及到方方面面,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大量的专家一起评审。
估计作战系统的总体设计也是一样,设计总图出来之后,估计参与评审的专家数量只会多,不会少。
其他分系统,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评审规模,应该以东海所为主,再邀请部分外面的专家参与即可。
下周一评审。
杨帆心中放心起来,这份方案提交专家组只会,有可能会通过,只要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052舰的舰体设计就不会再改变。
两人聊了一会儿,时间都很宝贵,匡伟没有久留,拿着设计草图回了总体设计室,从现在开始,他必须要为下周一的专家组评审做准备。
......
办公室之中。
潘劲夫正在认认真真的看着总体设计室送过来的图纸,全是052舰的设计总图,有好几种设计总图,它们存在一定的差别。
大桌子上,正铺着其中一份设计图纸,用压条压着,潘劲夫已经看了很久,除了潘总师之外,唐建明等几位副总设计也在旁边,大家的目光也全部集中在这份图纸上面。
看了一番之后,其中一位副总设计师道:“这份设计图纸和前面几份图纸最大的区别在动力舱,它的舱容明显加大了。”
“是啊,随着动力舱的加大,舰长、舰宽也相应的加大了,我个人觉得没有这样的必要。”另外一位副总师道。
潘劲夫倒暂时没有说什么,只是这样一直的看着图纸,不时的会停下来想一想,思考一番。
这些图纸在提交专家组评审之前,潘劲夫等几位肯定要认真的过一遍,一方面是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一方面则是把一下关,如果有明显的错误肯定还会打回去,让总体设计室重新设计。
足足又过了好几分钟,潘劲夫的目光才从这份图纸上面收回来,“几份图纸都没有大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考虑才有这几种不同的设计,扩大动力舱,我个人认为也未尝不可。”
“老潘,我看没有这个必要吧,动力系统已经定了,设计这么大的动力舱完全是在浪费舱容。”有一位副总设计师提醒道。
潘劲夫微微一笑,“总体设计室的匡主任和我提过,采用加大舱容,是作战系统设计室副主任杨帆的建议。”
什么!
杨帆的建议!
几位副总师都是一阵惊愕,他们一直以为是总体设计室的主意,没有想到居然是杨帆的建议。
“老潘,杨帆怎么会提这样的建议呢,他的本职应该是出色的完成052舰作战系统的设计。”
潘劲夫道:“我们的杨帆同志考虑问题比较全面,看问题比较长远,他一直担心将来lm2500燃气轮机可能会断供,采用大舱容设计,万一lm2500型燃气轮机断供,用其他型号燃气轮机替代的话,可以顺利的将替代燃气轮机装进动力舱之中。”
很好理解,如果动力舱不够大,替代燃气轮机不一定能装进去。
lm2500型燃气轮机会断供吗?
对于这件事情,不同的同志持有不同的意见,但大部分同志是不支持这一观点的,认为我们与美国的关系正在改善之中,断供的可能性太小了。
有一位副总设计师道:“断供这件事情我认为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杨帆同志一直担心会断供,此前建议首批购进10台lm2500型燃气轮机,结果我们和通用电气签订了购买8台燃气轮机的正式合同......”
这位副总设计师说了很多,意思只有一个,断供的可能性太小,没有必要设计这么大的动力舱,完全可以根据目前确定下来的动力系统量身打造,节约舱容。
唐建明一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他反对道:“量身打造确实可以节约舱容,但风险太大,正如杨帆同志所担心的那样,万一将来真的断供呢。”
“我说了,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刚才这位副总设计师声音大了几分,“就算是真断供,我们不是有8台lm2500型燃气轮机,未来十年都不用担心这种燃气轮机不足。”
唐建明和这位副总设计师争执起来,两人都是副总设计师,级别一样,谁也不让谁。
最后还是潘劲夫道:“别争了,我看你们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样吧,这几份设计图全部提交专家组评审讨论,听一听大家的意见。”
只能这样了。
唐建明赞同的点一点头,“可以,那就下周一在评审会提交大家讨论,少数服从多数。”
稍微想了想,潘劲夫道:“扩大动力舱的舱容,这是杨帆同志提出来的,下周一的专家评审会,让他也参加。”
......
第七十三章 激烈的专家评审会
总体设计室提交了几份不同的舰体设计草图,其中有一份设计草图参考了杨帆提出的建议,加大了动力舱的设计,这件事情在东海所一定范围内渐渐的传开了。
虽然有纪律要求,事情并没有传到东海所外面去,但在内部还是有不少的同志在议论这件事情,说什么的都有。
这不在总体设计室内部,忙碌的工作之余,几位同志稍作休息顺便聊起了这件事情。
“杨主任厉害,考虑问题真长远,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动力舱必须要稍微大一点,便于将来更换替代的燃气轮机。”
“虽然说随着动力舱的舱容扩大,舰体总尺寸有一定的增加,但其影响不是很大,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杨帆年纪轻轻坐到了设计室副主任的位置上不是没有原因的,还真有两把刷子。”
“......”
总体设计室的同志们这么谈论着,因为杨帆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一年多的时间,大家对杨帆的评价基本上是赞美之词,很少有人背地里说一些负面的东西。
在其他设计室,情况就有一点不一样。
如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动力系统设计室的几位同志也在谈论这件事情,一边吃,一边说,声音还不小。
“简直就是外行,哪里有说扩大舱容就扩大舱容的,随着舱容加大,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难道他不知道吗?”
“他估计真不知道,我看呀他的水平可能还不如你我。”
“动力系统已经正式确定了,设计这么宽大的动力舱完全没有必要,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
那是几位年轻的设计员同志,估计是年轻气盛,说话的声音不小,飘进了杨帆和韩江的耳朵之中,估计旁边一些同志也听见了。
听到这些难听的话,正和杨帆一起在食堂吃饭的韩江脸色一变,非常气愤的样子,准备站起来狠狠的反驳几句。
杨帆按住了他的手,轻轻的摇了摇头,示意不要冲动。这个时候,和那几位年轻设计员吵一架解决不了问题。
此刻,杨帆的脸色非常的平静。
有一些人会说三道四,杨帆早就预料到了,甚至坐上作战系统设计室副主任位置的时候就偶尔会听到一些人背地里说一些不好听的话,那是因为妒忌、眼红。
只要052舰载在研发过程之中少走弯路,国家少受损失,自己个人承受一些风言风语又怎么样。
只有淡定的去面对一切,这才是成熟的表现。杨帆表面上看是一个年轻人,其实内心非常的成熟,早就能做到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波澜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
那几位年轻的设计员在“高谈阔论”,话语之中明显带着一些攻击色彩,韩江数次脸色变了变,如果不是杨帆制止,估计他早就冲过去了。
让韩江感到十分舒爽的事情出现了。
那是动力设计室的一名资深设计员,也是杨帆断供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他实在是有一点听不下去了,主动的站了起来,走过去一顿劈头盖脑。
“你们几个懂个屁,参加工作才几年呀,就在这里叽叽歪歪的,人家总体设计室已经提交设计图到了潘总师那里,连潘总师都没有否定扩大动力舱的舱容,难道你们几个比潘总师还厉害。”
这么一顿怼,那几位年轻设计员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看到这一幕,韩江脸色由阴转晴,差一点都笑出来了。杨帆的脸色也是明显一晃。
说啊,继续说啊!
高谈阔论啊!
怎么就哑巴了呢?
虽然自己没有必要去和他们吵一顿,但看到有人出头怼他们,杨帆的心情还是非常好的。
.......
星期一。
杨帆早早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因为今天要参加专家组的评审,这是潘总师亲自点名的。
在办公室之中坐下来没多久,施伟就推门进来了,“杨帆同志,是不是有点紧张啊。”
杨帆脸色平静,微微一笑,“那倒还不至于。”
施伟竖起了大拇指,自叹不如的道:“今天可是大场面,不但是我们东海所,还包括军方、造船厂、总指挥部以及相关单位,一共有数十位专家呢,如果是我,昨晚肯定会睡不着觉。”
随着和杨帆共事的时间渐久,随着对杨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他越来越佩服杨帆,不但技术水平高,而且心里素质也足够强大,比他施伟强多了。
面对赞扬,杨帆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一些,“施主任,今天我要参加评审,设计室的工作你多操心一些。”
052舰作战系统的设计工作,在杨帆的主导下,正在进行总体设计,渐渐开始进入总体设计的关键时期,下面的设计员们都很忙,施伟深知这一点。
他大手一挥道,“放心吧,这不用你说我都知道。”
两人就工作上的事情做了简单的交流,然后,杨帆看一看时间,起身道:“我现在需要过去了。”
拿着笔记本和笔,杨帆和施伟一起出了办公室,朝着东海所办公楼内的1号会议室走去。
这是一间大会议室,可以容乃一百多人开会。052舰总体设计第一次专家评审会今天在这里开始。
杨帆走进会议室的时候,里面已经就坐了二、三十号人,熟悉杨帆的人还会冲着杨帆点一点头,笑一笑。
上午九点,专家评审会正式开始。
052舰的总体设计不止是包括舰体的总体设计,它包括了好几个方面的东西,当还没有评审到舰体设计的时候,杨帆主要是听,记录,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
毕竟不是参加评审的专家,只是与会而已,如果不是潘总师亲自点名,杨帆还没有资格坐在这里。
东海所的设计室主任之中,只有匡伟,以及总体设计室的两位副主任,几名资深设计员坐在会议的一角,其他设计室主任都不够格参加,除了杨帆之外。
整整一个上午,都未能评审到052舰的舰体设计。即使这样,杨帆还是记录了大量的东西,对052舰的总体设计情况进一步的了解。
这个上午的评审会,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剑拔弩张。当遇到有分歧的时候,有一些专家会针锋相对,争得脸红脖子粗。
对于这种情况,杨帆每每只是轻轻一笑,有争议才好嘛,如果没有什么争议,就这么顺利的通过,倒似乎少了一些什么。
下午,评审会继续。
刚一开始就进入了052舰的舰体总体设计,依旧是潘总师主持会议,先由总体设计室主任匡伟向专家们介绍舰体的总体设计。
一共有好四种不同的舰体设计,前三种设计其实差别不大,如舰体的总尺寸都基本一致,仅仅只是舰体内部一些舱室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差别而已,区别最大的是第四种设计。
这种设计将动力舱明显加大,舰体的总尺寸也有所增加,如舰长不再是146米,而是增加到了147.5米。
匡伟介绍完之后,这个会议室之中似乎就不一样起来,各种低声交谈的声音响起来,不少的专家们在侧头低声交流着意见。
原本安静的会议室渐渐的嘈杂起来。
杨帆坐在会议室的一角,将这些情况全部看在眼中,心中道,果然,专家们的反应还是有一点大啊。
看到这种情况,潘劲夫并没有制止,而是给足大家时间,大约过了四、五分钟之后,觉得差不多了,潘劲夫才抬手轻轻的往下压了压,对着话筒道:“各位,先安静下来。”
原本嘈杂的会议室立刻间恢复了安静,潘劲夫道,“看来大家有很多话要说,那咱们一个一个的来。”
说完,潘劲夫的目光看向了其中一位专家,那是某院校的一位教授,也是这次评审专家组的成员之一。
......
第七十四章 争锋相对
“陈教授,你先说。”
陈一军早就忍不住了,马上就大声的道:“扩大动力舱,这是谁的馊主意,简直就是外行才会去做的事情啊。”
很多人脸上变了变,他这话说得不是一般的难听,连脸色一直比较平静的杨帆都微微一变,看了那位陈教授一眼。
身为052舰的总设计师,又是这次评审会的组织人,潘劲夫道:“陈教授,这也是一种设计方案,供大家评审并讨论嘛。”
陈一军摇头,“我现在想知道这一设计是哪位的主意,我想请他亮一亮相。”
人家都点名了,杨帆也不再坐在那里不动,而是站了起来,声音十分洪亮的道:“我的建议,是我说服了总体设计室的匡主任,扩大了052舰的动力舱。”
这么年轻!
很多不认识杨帆的专家们明显愣了愣,有一点想不明白这个年轻人怎么会坐在这里。
要知道,坐在这里的每一位,少则也有三、四十岁的年纪,评审专家们的年纪普遍有五、六十岁,有少数几位白发苍苍,戴着老花眼镜,可能有六、七十的年纪。
看上去才二十出头的杨帆,和大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潘劲夫介绍道:“这是我们作战系统设计室的副主任,杨帆同志。”
陈一军看了杨帆一眼,痛心疾首的道:“年轻人,如果采用你的建议,我们的052舰可能会毁在你的手中。”
杨帆淡淡的道:“愿闻其详,怎么就会毁在我的手中呢?”
陈一军道:“你是搞作战系统设计的,可能对舰体设计比较外行,那我就好好的和你讲一讲,对一艘驱逐舰来说,船体尺寸是非常重要的,在保证舰上各种设备能安装得下的前提下,我们力争做到舱容最小,而不能像民船那样,动不动就上万吨,甚至几万的排水量,长度更是动则两、三百米。”
杨帆点头道:“这个我知道,在人们心目中,宏伟的万吨巨轮是船舶设计建造的巅峰之作,但实际上军舰设计的难度远远高于万吨巨轮。”
“我们052型驱逐舰的舱容只有民用7万吨级散货轮的百分之二十五,但装舰的设备却相当于7万吨散货轮的5倍。因为我们船小,东西多,所以要充分的考虑舱容,力争非常的紧凑,因为船里面布满了各种机器设备、武器装备、雷达、还有那么多的管系,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寸金寸地......”
还没有说完,陈一军就粗暴的打断了,“既然你都知道这些,那还建议将动力舱设计得这么大,这是典型的浪费舱容啊。”
杨帆一阵无语。
看来这位陈教授是典型的学院派,考虑问题太理想化,太理论化,根本不从长远发展来考虑问题。
杨帆也知道,在这个时候有很多这样的理想主义着,在历史上,052舰才会设计的十分紧凑,后来问题就出现了,在进行升级改造的时候发现船体的冗余根本不足,很多更新换代的新设备根本就装不下。
没办法,只好进行大手术,大更改,船体的尺寸也增加,再增加,排水量也是一样,增加再增加。
杨帆不忍心看到052舰载研发过程之中再走这样的弯路,不但浪费人力财力,也浪费大把的时间。
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大的动力舱呢?
杨帆中气十足的道:“虽然说我们的动力系统已经正式定了,但要长远的看问题,如果将来lm2500燃气轮机断供怎么办,我们要未雨绸缪,考虑到未来替代的燃气轮机能装进动力舱......”
还是没有说完,又被粗暴的打断了。
陈一军讥讽道:“lm2500型燃气轮机怎么可能会断供,我们和美国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好。”
突然,陈一军想起了什么,看着杨帆道,“我记起来了,原来就是你这个同志,建议首批进口了8台lm2500型燃气轮机,这要花费多少外汇,你知道吗?”
这个当然知道。
每一台lm2500型燃气轮机多少美金,杨帆清清楚楚。但东西买回来装在我们的052舰上面,怎么能说浪费呢。
另外,现在多花一点钱,将来就能少一些浪费,少走一些弯路,关键的是能节约大量的发展时间。
杨帆的脾气本来是很好的,一直风平浪静,十分有修养,但屡次被陈一军质问,屡次讲话被粗暴的打断,泥人都有三分火气。
你年纪大又怎么样,你是专家又怎么样?
杨帆没有再给陈一军面子,而是针锋相对的道:“你怎么就敢肯定美国人不会断供呢,另外,我们将动力舱设计得稍微大一点,未雨绸缪,又有什么问题呢?”
“这么一点尺寸的增加,对052舰整体来说影响非常小,牺牲一点点影响,能避免将来进行设计上的大更改,怎么就不行呢?”
杨帆似乎进入了状态,滔滔不绝,开始向大家详细的讲述扩大动力舱设计的理由,顺便的,说到了设计上的平台化,模块化。
现在是八十年代,平台化和模块化的概念还是十分新颖的,并不是什么烂大街的东西,即使大家都是专家,但真正接触到的这一方面的理论还是比较少,只是从一些外文技术资料上看到过一些,或是听外国的一些专家提过。
偌大的会议室之中,彻底的安静下来。
杨帆在滔滔不绝的讲述着,深入浅出,大家认真的听着,有不少人更是眼前一亮,赶紧拿笔将一些东西记录下来。
足足讲了一、二十分钟,杨帆才道,“为了长远的看问题,考虑将来的升级,我们的052舰载设计上需要考虑平台化和模块化,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减少浪费。”
话一落,马上有人站了起来。
这是一位中年男子,那是东海造船厂的副总陈绍华,负责舰船建造,是舰船建造方面的专家。
他十分赞同的道:“小杨主任说得十分正确,必须要考虑模块化和平台化,如果不考虑这些东西,将来升级的时候进行船体的大改,叫苦连天的是我们啊。”
他是舰船建造的专家,舰船的建造过程十分清楚。设计图纸出来之后,他们按照这些图纸生成工艺图纸和工艺流程。
整个舰船的建造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如果遇上设计重大更改,他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工装、模具可能会全部报废,甚至整个工艺流程要推倒重来,很多已经制造好的船体部件可能就只能报废,无法继续使用,这其中的巨大浪费,没有谁比他更清楚。
看到陈绍华旗帜鲜明的支持自己,杨帆心情一阵温暖,同时也想道,同样都姓陈,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赞同杨帆的远远不止陈绍华,马上又有人发言,直接道:“杨主任提出来的平台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我看我们要重点考虑一下,最好是用在我们052舰的设计上面。”
“我也同意杨帆同志的观点。”
“......”
估计有七、八成人同意杨帆刚才所说的,还剩下两、三层没有发言,但也再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陈一军看到情况不对,赶紧识趣的闭上了嘴,没有再敢说什么。
接下来,评审进行得很顺利。
不过,匡伟则苦笑起来,因为他带过来的四种设计图纸全部被推翻了,专家们的意见是,既然要平台化和模块化,那就彻底的平台化和模块化,舰体设计要推翻重来。
为了避免将来少走弯路,潘劲夫也是这个观点。
顿时杨帆心中一轻,开心的想道,052舰的研发渐渐的偏离历史轨迹,正在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
第七十五章 传到了黄克平的耳朵中(三更求票)
傍晚时分。
052舰总体设计首次评审顺利结束,对舰体设计而言,大家一致主张采纳杨帆的建议,在设计上平台化和模块化,以便将来的升级和设计改进。
大家一一走出了会议室。
作为东道主,东海所的人是最后出来的。匡伟和杨帆并肩走在一起,主动提出来道:“杨主任,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咱们找一个地方,喝两杯,怎么样?”
杨帆的心情好,因为专家组采用了自己的意见,052舰的舰体设计也将重来,在平台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重新设计。
“好啊,我正有这个意思。”
一口答应了匡伟。两人有说有笑的一起出了东海所,在外面找了一家私人饭馆坐了下来,点了三个菜,要了一壶米酒,一边吃喝,一边聊了起来。
至于参与评审的专家们,他们是客人,由东海所的领导宴请并招待他们。因为经费的问题,像匡伟、杨帆等人则不在宴请之列。
没有大领导,也没有必要很多讲究,气氛非常的轻松。
匡伟拿着酒壶给杨帆倒满了一杯酒,这是当地的一种米酒,度数不高,很好入口,价格也很便宜。
“杨主任,接下来的设计,你可要帮老哥我一把啊。”
下午评审的时候,专家组明确要求,052舰的舰体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平台化和模块化,这样一来,总体设计所需要推倒之前的设计,重新展开设计。
平台化和模块化是很时髦的东西,匡伟主要是在一些资料上看过这一方面的东西,自知在这一方面远远比不上杨帆,所以才有这样的请求。
杨帆当然明白匡伟的意思,毫不迟疑,爽快的道:“行啊,没有问题,有什么需要我出力的地方,我绝不推脱。”
“太好了!”
匡伟心中暗暗喝彩,他原本还以为杨帆会找借口推脱一番呢,哪里想到人家这么爽快。
“老弟,你太够意思了,这一杯我喝了。”说完,端起酒杯将满满的一杯酒一口喝完。
一切都在酒里面。
杨帆这么爽快答应在052舰的舰体设计上出力,其实并不是全看在匡伟的面子上,而是看在052舰的面子上面。
为了052舰的真正平台化和模块化,为了减少走那些不必要的弯路,尽量减少财力和物力浪费,尽快缩小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就算是匡伟没有提,杨帆也打算参与到舰体的总体设计之中来。
杨帆爽快的答应参与设计,匡伟心中的大石头落地,压力顿减,开始和杨帆开开心心的喝酒。
借着酒意,匡伟说了一件事情,向杨帆表达了十足的歉意。那就是年度优秀实习生的推荐上面,他犯了一个大错误,推荐了马奇明,而不是杨帆。
这件事情,他常常自责,现在干脆就将这桩心事说了出来。杨帆毫不为意的一笑,这件事情他还真没有放在心上,也从来没有因这件事情对匡伟有任何的意见。
两人似乎越聊越投机,酒逢知己千杯少,一直喝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这家私人餐馆,各自回家。
次日。
杨帆早早的在办公室之中等着匡伟的过来,昨天两人已经约好了,好好的聊一聊052舰舰体的总体设计。
按照设计原则,先总体,再局部,最后展开全面的细致设计。在开始全面设计之前,必须要将舰体的总体设计定下来。
“老弟,相关的东西我全部带过来了。”
匡伟一进门,马上将它带过来的一系列图纸在桌子上铺开,然后和杨帆介绍052舰的总体设计。
大致听了一番,又有这些技术资料和图纸,杨帆基本就明白怎么一回事,基本知道要怎么样进行舰体的设计。
其实,昨天喝了酒回去之后,躺在床上杨帆就想了很久,052舰的舰体到底应该怎么样展开设计。
是一步到位,直接对标052d的舰体设计,还是一步一步走,慢慢来呢?
思考衡量一番之后,杨帆知道现在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实力直接对标052d是肯定不现实的,只能一步一步来。
那到底分为几步走呢,杨帆觉得分为三个阶段最合适。
现在算是首舰阶段,在舰体设计上考虑平台化和模块化,便于将来的升级。也就是说,当052舰要进行升级的时候,在目前的设计基础不要动大手术,只要适当的进行一些设计更改即可。
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也不会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升级之后的052舰算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再升级,将来技术水平,工业实力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的052舰可以进行第二次大的技术升级,对标世界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
杨帆的心中已经定好了三步走,经过这三个阶段之后,052舰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要考虑的就是在设计上尽量少走弯路,减少浪费,伟将来的升级提供便利。
“匡主任,你的这些东西暂时留在我这里,我先好好的看一看,给我三、五天的时间,到时我们再一起讨论052舰的舰体该怎么样进行设计。”
“好的,可以。”匡伟答应道。
他怕打扰杨帆的工作,说了几句客气话之后告辞。办公室之内,只有杨帆一个人。
非常的安静,只有偶尔翻动设计资料的声音。
没有人比杨帆更清楚052舰的舰体该怎么设计。在历史上,052舰的舰体设计冗余明显不足,很多更新换代的新设备无法装进去,没办法,只能进行重新设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随着杨帆介入到了舰体的设计中,这种情况将来应该不会再发生。
......
京城,052舰总指挥大楼内。
黄克平正在听着汇报,前两天的052舰首次专家评审他没有去参加,而是由他的几位下属前往。
“首长,东海所总体设计室一共拿出了四份舰体设计草图,其中有一份图纸上将动力舱加大,设计者的意思是万一将来lm2500型燃气轮机断供,便于替代燃气轮机能顺利的装进动力舱......”
听完汇报之后,黄克平道:“这是谁提出来的设计意见,考虑问题还真是长远。”
“东海所作战系统设计室副主任杨帆,是他提出这样的设计,也是他在这次专家评审会上重点提出了设计平台化和模块化的重要性。”
杨帆!
黄克平的脑海之中马上浮现出杨帆的样子,笑着道:“这个小杨同志,还真是闲不住,舰体设计他也如此的关注。”
“首长,要不要暗中警告一下杨帆,不要管得太宽了,做好他的本职就可以了。”
“不。”黄克平摇了摇头,“我们不能扼杀下面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他提出的这些东西都不错嘛,确实要考虑平台化和模块化,这样吧,下次评审我要参加,你和东海所提前打一下招呼。”
“好的。”
.......
杨帆当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传到了052舰的总指挥那里,且引起了黄克平的高度关注。
这几天,杨帆的主要精力都放在052舰的舰体设计上,该怎么设计,没有人比杨帆更加清楚。
于是,亲自操刀,铺好设计图纸,拿着铅笔和尺子,一笔一划的在勾勒052舰的舰体,当然,不是详细的设计,因为那样的工作设计量太大,杨帆也吃不消。
只能算是设计示意图,或是设计简图,将一些必要的东西画出来,一些主要尺寸标注出来,船体的功能区画出来,更详细一步的设计将由匡伟他们去完成。
.......
三更送上!
向大家求推荐票、收藏等支持,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