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9 破茧重生
uJNhA6y0oXvoNbgTYfJ3QqQfTbBmqP/CEyMDayel49uyLi86UqunlTs2MlMiDQw/l5LtF74D815Nkvk4tucrhY8X3XLlPz5BtKYr/2/x3hJLTK/PMAUMN6xFGZ0iwGh82UhyBDlRpxcvYw7sahYKTDmIcmEpOD+3UopopO0fgEEHEOThgm/F8Yw/u7z0Y39u4qvDwL4XlY3qI0XHUdznwVjRln7qNNv+NeWb54vcMjC/j834KGv/IhnDVXh2X4Uu+g7U2juLzQXDfb6I4SVQAkxH7ixnAvjY7vQhrztrEqjtaBeGJU/EnuT7z1VuSa+lR2E/fjrWEg4dAl4WC7zmQBHzYY0Y29OO9pwqyc+V9zMbJLAetttcJkkT5Ye4XRiED9fgi1d0LP2fgDMwPUc857VJBBGWmKm9smD/i/XOpFlZS1ST1bFAstiBv4koQXlCJHmWQ4wzdRTh6J7lM+ZgbXZOidPXgJkKerEMnOWsEoRk7+rm7DwC1JTOgGh03dYb37SnYvWrNjHoSzyrlSZaSi7FWDmyN+EgzMiFZ0ivfaxL/mz4jxhS8701h7zv+wlHbQ+6j0/raU3mVizw6YUJPlaBn0OJnylUsJV6SFVWlqjpT4w0QQBZYy6k8un+Rg3NY4hZSi4OoQsmvl6MoJuHWXJ1W7baor7fnQKJq3iB80ltTOV3DYpSI7SesmDlV6Psf1j94Zj8STBjst9wm2ZicTTpuetEioUiS0FV1u44rn0NtBrZmvJ2Xejwk7vsm0SCJT1sP/pOiaHfE7EU5pSpyRZkYOe+r+/7RfENAw5k+Tols0niRj7WUjyLDRX5vB82NmC7Rs8ixEfMBPzFx4YER/SWqskTS2gi3ibqfq6KMVmX4cZuhgbLIPEjgjMHCE0J1i6gOC8VxvQEBwE+/KlwoBcr/rY0+ojS+ty5dIvjNRx6mLgHSm1nWHJ6nSxMbIRRs5IqgtKwfb9M/j6L7juwWXpytr4UQuYH0OS/Hm3k5XHLAoG98BkDesTPZPvBUio26ezYlkEdqHecGiC8/leO42hzjDz5XzphVXYrf2M2563ZAqK9ErMCjGXFhmjU2UFApVVgZttRQepDKPz8zrwLopmpqF5d76Fm5Sn7GQaD/BOTJTd9zox3G/S1JcAQcjRzgwK5m3RC6LxYL8ofrS7se2/JId1U98TUry2lvcvdEKG9laTBrxJphj+rf5ds0uuuRvUayi1iK88IbQWy7ARorItzwLHsLnIaRO5oGydsJp47oSRKap1jpEm9b3PX**+xR6RilS5fKrGi9XGOs0KJljqe+XMQyo/Bze9/NCKVYmHtvbFPP5I3t8rCpEFh0HdoXBkTAZpja58vEN7h9fTH46lyvV993vTeMRvwBwyY40QyXfIblg4PwmyBoQuNTzPs6uyBs7Zaa/I0K468QjAuCua+ufEtoZtsCzPLaGut9+kQYOpFjhuebYOj4sp8yWxu/uwww.uuxsw8.cca4s10sfltu9A2g6h13PQjbK+ddqzzb3Nwj2JFyJX6OZU5XS0hadMNUNl5h9ld/lsC6rUAUTGB+xZAG6ZPy2xMSWW3cyvmKaGTZQY+xagtiE2mbI9QW37jzl+JOkiHJGV491fgtgIAkIGzIz3Ek78DwD/lQm8dBls6L8UOYB0DP1F8BV5m1UzQaSVqckIm/w0fSDFF2Jj3qIJFE7aw4XvUAQ244C/40VJ2sAOqJeAROxfHPjJnY7VPGG5A4EfhJghjEg5KgbNhxHkuvWax4QVZWL1Z7Q61qSdIrlRUj7lvRTVPmQSJB+Wr4fFBj3toZghg4FRY9BmR/NVNgFOsXj7+JEpjsfOdPsE9lzG/fKGkvlDpr1p6HHjDpJPHRPTqjXhRDpAmTW5bQe78qUGqMZdtLamoJ/Bx+VaptMWu8KzM6m65BxfRMIKxwVRZP6uXe6Ih10HmVK6U+2Dnym8BT48zzca1Tf/7xl4zA2vHgg1k6MF8gaTt5yyR9jP73r7SIeYYhcSgj311Ea7dhh2t1kYcYCs2Ukwklwi1eu7L25RUp0r5eDNEj3usheJ+0yx83bq0yhby9B4ei63n/9yVTdLP+VYMe2kgcQzdHDsZVdxDvg/39UUmU/xY5f3hYmHBGystGtvghUcSqMRME+hXj3+yd3baZPR26PDMHma/eh595J2lJ4kHVitmxlWVSU63q97cUYPOkUajH8SCVkMProzjbXPczf8/KJReQEZpX+FTllLSY1ljCi5avq1Q6blYjteOBqGX/dlheTu64fdKjNLyZfZvMzpp2w2XvjMZIMh/IMHF4zctXf4JGaxDPOm2iHJAJXargA0CvMOBi18Jb19U6BhYfL4ilwrzpjhUJ7K56DOBmd+dL6Nb3IV2vGVVHQXOFrKbbRmTtJSG6fbPEQBzpQlNdEENWylrBykHjwww.uuxsw8.cckdoeCHXDte+uH83/s1vzao/IVHNBS43e0+SbSFx8J9wbsmmmDtgEOY3QqmdOArrpkj/tkva2ou7+DdbnxssnP62pwrQrmMGngBgI8nYE3B8hkpAOs8JdpSzG5wryu69pfK/0Bf4pnGbgq+O6mkLGh3roc6be0/9WeyYDYBe7a4Rjwx4FS7LmKB1tUiprfvK3l3sw5cs12UVhxCdMSUpHXyBokKQr1MnZFic257E6xuzKDIoSGM0WjzU5qvok/MvpdbioKtVEKYrJzn4hemRMemh9JAyzkE6XDncXjB85KCieVXvO9Qrs147rruief2IdwqGRiM6bMvSzGJUpbPoHMLgpFMAsqnVCRyjf73pqY8VPuYQ8c5dL8lF3KPMVbIG5ogzFpMPO1z6kHVJcaScSRREQ+YHW52RRLX9+Jl0+0VT8pfaWuyEaYueDOyKGdYJexS+R73FXQnsypfaf73ka/ki/l6lkRDy/cXBfy/xTglJVJgH1vxoqbm2nnVOX7+yMXPfbRq2P3BxtzdLAL9PtnUWg6Nt2QfPtRTl8+bc1PkCJ7a8kEgBiSTAbr6js6BYAZBCjK40aaoAdGYPhJZeisH1uLQuIaGQl3UH3c7P9cxYdR4LEC2OBkkSo4ANS61+o2qcTz4yB7GGsk/EfxndVqhveSpj7W/Boh/www.uuxsw8.cc8U/pl2BWmjlkY491UILKxX7yuGuHRRBYbE5/wVSJBsF0XpX4l48OZzmU143ChU49iLQhFza+6GjbTZDEf+aQFi1q68tLwqpM9AF3shgFkf9pzWUhX0UrQRathTjikzvdvPA9Y6ofEg7KzvWfbSzXN7jKLJy5mWK0iev++HAIV5hljXO5TyhdErPWvSrQiBTXXIE8XqkPanzdbbli3FyhqDHJqTfjQp46RbmDJcUkOhgVzhTK3sLBj8a5Oye51EjKMVXXa1Ett3ESFYPCf/I1sFPmPJ4CJxtP2w8p/OcccBfZZJ/568djUTebZS73x81HySEOtzx5/RZ28Dde4s6Pl7ay9DePRc6ZEGe7aJ6qMiG8WmyyKRyf4SNoyBKRVUV/CivT2cqijrJaGWeHaVBd7DrzHpG2km46X9hYKp7av5QSXj1jK/QgsMLdbLrDfyzklbj/OZDbHD/Xu23RZILQQw+tIoiM/aTMj7clfvFjK/wEFATSRlIfR4YUCImsFXduYldjN1VyYIulHaL40k0DIJ7kR7qmtCAXWmOcOtIKQyFRULw29Iz5pwLl6FyVMgtBkDEwk7mE38zWiktTc/trDBWq8xBLxpmo5AFTOA5mAUF7mOOWkIRp4FNxebNWICBD1Ighx3aS8B4w6aVBZQ++ykvsEvezx4oWoNRyZuZ84UAY/CPoJ7Ss23GtE81HLisot1p7rrnVX/1Kx4Z0aIZ5xHfxoPy8PSwW7Xtpx6Km0fHQR1eZ4iaesns297NV1N1T6w7nU0xxN43AI2Q8iUP+Gb9izkD8aHdoeYpHvtNtO+8hXdwVrJe3v5O7d0G4hA87CH0tfjA5o1JB9s+svz/sE6E65AF+AeWLSO6PLrkizrYfYYLeEiScBqLTzsIcwXgw+8hibGYcRxkbVdzUJpZushsQ3II6NTV54L/x7qOl9jQtBOFlQa8tkjxIcKm2WTrLKm6kMcy8UWtBEIyz6o4Oohas6BpdiMHmyYuvJR5dQm/A3ISPjtOax7o1lZnijSxpxFwk8LBmaqywww.uuxsw8.cc7xolheqZ0z6S+IYXTlL8KB5waIfVNt+6L/o8CqK/sqPPHRCvLMGlkLrAK2+/UgnXZuSuSnk2fNSZrB933Y2u9YwunD8Fzdv/igBO6TpQIO8/R7KdWbYlx6A5+Y2Ty**FWnVTRTxh2otEsOU+aOzTdRVrLrPcdwmRSy2WRfTWrBo8eCgVyp+qb4O4AXsgrwBDx835tSNltno8knb036Fr5nLS4oI8ies5aAjPW8lqekboTjpmvmZvT+e4TlVF/DdYRvInN6YNcum6bUuJcXxR+uLVaeI/G/q4g9ZzNLKqSW2B9dTxLpoIxSTk46UVSkuoRFUy+W6TVERjdtTL/bf1eWd+8twa31nsEUb4H94XY7snxY/olqriXPkf45mxfoAYBxwKM9KoPm0Qi662h3jIzPUZep1FLx/J5+j+1eEG1vAaUh4Ml2klaEISZLP3MpY5qBaZIYVodIvj6wisuFf3X7ktrR4Ndf7PBXOAfVhoCZxr23lz7Es850MVV7ZU1PPz6eCGF8AIszep8HxtE560Nc5AmbZBSGE0Mh4m78uajByvriFWmRhc4qGSAs5I/Qbefg3AZzpSwAGxwv3QKy5HpGD0DV3BKtIaewh6u2Wxi5mx6znTs1f7VhYvbGwA+QtRunEo9i7JzR87pBREhs89nfYf5whd65t75wTfPrWNFShRRMLgxrm0yAlL5nKwPP6wm4z0pPUDbunQA5c1Xt4P5HahtTfdUvZzC2pQS+c2yV99B68ykvjoVKmvzX0iLi3WOIjBuXu3tHzq2KF88X9xGiRxu0N46Num0IUgt609/VYJa5JFI3V+E4P94pt1HKkyz8PsyGDSBpUHSgO0zO+9Sx9Bx9RRE0kX1fbTl1/4Ug5CR4K4fC84ZS6J3eUOUEnlz3F0Y8pbwcMreUSVUk5kbf8RARMnOlQiW7sHJOi529p7lKv3OYs6y93smD66AKEM+LZ5CgsfZXAMkwx5vnra51/Bh8+Roujf2hEi5O44vLzTgveWlFQMzROPHadrJpNXMYchyeZVHcL1VDT9DkFFM6qQfUtGcVY4D52J71EJQo8GlbRiur4R2hJMys9JfhOFjH+s8ziuJGAjf7Szjg9lvHkzwxU9oEmhfFSxpMxAOB5RUFbykYUBe3GTJH47QkKb8+hWktFmuI6nRFo2LedFZyIucs17MQS4DuEHCQHMb72d5Dn/KFuLZ0WYVUH3yYbiMNuCp+xiiXsMzN8Q7L4qmLlRUH012yFQ+XIJs/CVJZTJ7JzBii7yw+SqVsAxABJ6Az2RS3kSs0mjvABIBjIn5+NyYPFx7zS901Vqjxi8zKRfF9BMc7bSjKybx5pcZ5c4bYqEEhdZ9hym0HOvIKpnSzUlwDY0cTjjGhe13gzQn4WMsMAJg7u4AetSNkNpgqPzYycVfZX3yfFe603gZM0JMX5jYTadvyxqnwd33lfsAqwG8Hx1Z7ZrjTt5Zq3XMpfwXeudeWEGldpKqejTSvhNKfAaLB1iRDvwjstQqLRvQ8nKG0Uy+HJVJTHEgn0HS4dxVNgxqUhScgFdhq+7RQjIr40M5**2LsXAHVMT3dgDnlRP4IUj1fIKdg45VCvDt33kKBo4HD2xh8holUhZeoFfrUMZOdKeOEI6u8vVYVce317qtr9uAiraynIQ3IKhBaBMSnyfKFtTeVxpJX9owQjzu+6D3j0qPXf1tXWi+yCw6YTg4fgTjICZ/mHI/Xi/FqSqPsvf4iTSVL7yKG2/Yq8+I+OEBJkP47pMBFrin7QPtg/fWlSHhbGMDSQ6LQOlha0ndqNHsy6HWQk1E7Tst+eeR3/2kPepZWd49WE7iyBbbteRo+kq6OTRUdXeip1HFADGmmG8NOESYy+bu7WePJmJqXAGO43ffSDjqkByIskaXvSZZn4fNFztWYd9NICGGrpiPLJFN0abB7rMKCIY8jWMX7IMh76DGDMMFsgj/s8z4d4dC+pJLHaqWIxc1Brv5eYsC6hgVxXtErMa0YPo+EL16YnZXqK5Iyt183YiVih/L8m154bY5eALH4h8ajjZ1/vmSHjnY4dE3odYoQgnchkP55HpxZNXD31qFhtA5elfBp2vXfGT9MvIs2JTB5Xo+VZyiqGEy5T9U/gBDdDbSXauSoS7HSYMfcDw9UGUDaTua/mOVLE+NK3uLGfNEncoxXYAR3izD/acvS92HrXiHqkhhzCej0GrA3s3fUYJNgJWrdindVyV5II3NEJvwrqJok/DVxHYDew8uo2yJkHQ2EM2zw/Bctc5Zp1L1JP7jT5tTSUnhq8u4U7QB/Mt27uyo4vArN7veQLL+JlcGfZwdzR26Mx6f/7sqkX21efEAh2I10+msXxNjMoAy5YhgK4LroxQHabYu3rFPPwlsq2z7T1gXA6IDnYsIUpgrzewAb02CkS+6vhtsIklVMxjzTR2axhgw+383tCpB9YlD6xxUdA01EGU2vJtvrGm7PDmNcDuDTJaktkar0NmwSf2Snq9XyC6xm4KMh1jsegpi5iUmKGiwQT9bR+E2BUuNpr9gyhMkJQ0IaBxVNWLx/6lKXo/0ddMABnyEY7IXwddZ+bcr39Zg5sbkZpE+xqbZVnc2uIiUejfjrf0G10KxednKkUmz8PRI9qfyzT/7XuPoVKGfBSg0T39Qk/eZGWu7Zuph+WdakNCfIjKlVMtCiqQHLbPbZ3Kvha6LCEA5Z8jlHyUxlqDdOwZj87uRXmBMici8EKQJr+Uxh02foksuITrlCDxzsaM2xZhuZdG8EQ+vjB/OEd4Hpks7lzFSX3PYOT+eB6sL0lQy0HB2c8+j9HFIRde+nrwKSxqPe1icFEuDjOxy8iydqnY0PDemVC89jL+1JSnAu77V/5Q1BNtgHNkUXYIAuAQUeRBptYtrpJoHdfaBm2IMnihmMbfk5fA6Wqm+sUe+sWQtexYI2VDGR9xuDyQwHUeza0UUIz8xgbuQ6QkwU/edrGFEGfYNj4cfyqLq0grfHHrN7vYWf7JIjiawf8Rxup7BEy/TUrHODAGfYymU29cWA8S6f4Bac2M/EQed5ukM7nc37V1GfP0Q6K2VIOl46VK57OtqG2gIwnkRdY/I87dXKhPyOnOoydI0d5oMaJMTa5MjpJC3DP1Dprzzku0vUoFayISsK9u4lzwiXMYH2n/gu0y7W02qPbpvHt50HHv0Lt1JfoZU4LQXpaEkmeKeC7+bt9I/R8/kURAWbBTe8XV+YxyfcKAyAc9SHvEr144zaYRq9q+/+s7K+tbhycwKUEWkDyXMZon7c+iSdQlyRUcRCeZWdivIXi3zR17IDG9TVJpg1okH7j8AYCqgrSAIYwHPdcstjUoOByPk8uZAZkC8dq7DOKd4CbIQtR/4ErhSnJMkK2r1RJF24PInKgKO+qr0I2CYJM4bWr7YGV8XvlUoULRYD19tJYJIET3a2S1gdK4CSQzHs4gzzVt+dTJ66+YMvQ1DsAMyhl0iBIR1bCVZmbwlUbjjDR9/MwT+5GVGmvTvfwu2YO1u0SJWNT7/fkX05b7W0SP0kSYkai6abpQumKCEwOd845uY296xrVcvxHtVQD5XAvWQzFd+GICwgAfMgvYEYTd56Q2NDr5rtY5btsxNnIui0T+ZfV3O/Izcmpa/c7/6VFL/qENb+mY/Wb3KLYKvvqlTo3PLunxKLVQCiOPztT9qKxM5kSAalKuxXACmYrppVvmw5mXX+Dgbr15XI8koGEptt0UEEX5YWmyU7aJlXDUk0Ed+bjHodfArmaWjfvZUeU3bjVqkENfmM6WKHT++j3mWhceS/oA1sW+oiRbLfOFNrpR6NDxYONz7+FkaD6c+xewsezKiOBkhIMr/aw4OuftRdiL42IzLy6JGFef+aH/msN0Gq9Ulst1mTUT+1swww.uuxsw8.cc/IksuWRdiCk3zy2wmb+IPrfowxMPGd2GI4Pq5Pgv9ko4iBuP33pRWISRJPMIcFQx3dyLK+GKPNAnybrLyKryBy5Ic2gQahhh5+iPHFbsT4RkxhvC5QVczy1yrQEcVU7q5rdVmEG7G1GvrNSIwRBCPyyZgqhDzHhelTx47EMx/htokrEaeMLvxmKXDKBhOcspmvgKlhgnVfQ3QaiKqG+sTjhd3BeRP2DF53THpTHKEuJOiBXGLWi3vL4Wfb1Dctx6zOecJz2XJ7zaoSFtJ6y3hqXXxtUvnYMOC2dW4Tg3uj+MpSRwEJout53OS2zENJ3BxHnRUDAPhlGUghr9tFEpJq5Th/XfVYpsYv9AjoCvyJcrZ4LHmDHXQVahefd/EMV+aul83pU4sRRql+G8iBKLxhylxhdPF/nYdh3623A6XoMRxd1R7P0wfJX3DKbfkXf5BbZGE2TSuvI96I5h25+4tB9edgAFiFu+g5r5Xgf/ZToBpvDZJkB7thPo43Ipm5gOknbfI+ylle+R4CquiPHWFbUqlP9A63fg8Oz81DBSC9RbbajKl4KsHgvg/GgagvtwIWZf99sC7CJ+ZKWV7qE/QBipExs1SxZ99+vAMAnrTZjSo04c45HxVdP+dnE4EDzzEz0jV0xvRHkJOksO1J+Q9KRbp4ro2RykJ1kIJaVrAjzxOQhSk8X/yBPY8OfuqE1HBr9w3V6HbCVquiJQXfy+ufyNo1gMXtdxHD/IOsaTPNwiLvWqob6XsUG07Ndy4qZVzARZ2oC46Syg/Gqg8awydQpQj+pezyu4f8gS90fuqlR7mWlsYvSnA/xkK8O9tnCvF4iF0/y2fEizaIr/1c2m37xYHLUOWbgC930/CddlSSReBK+yilS552o6KwMvTZ0oqC1ghL9xqf5Kp2OJEejSeQsAqCdsl/U/HXV59aX3rc7qf7kFOe2sEe3G5/Lc9xRLiME+1Gke2jdS4oQWugGwjZkxqiQz3uWu3yfJ3NpfUMWARhbRFFRiigL/teb6958oJ/i1YDX2lk7jEgqXt4xjgFiqiO+nqYbQ131H9ANM5XjBVInGz1+www.uuxsw8.cc+aMAHPi53ugSdha+BkJfM7778E+Ehq7yGZm2iFgiGEYmAEdZkbGrrQDOeVh1zmgWKWK/xIaSTAz/nZhZ4X+J97cKpUQ9M0cQVgeAK+Vghz/Ygr51EivkMKI6BZFm1bqzR0qHBBdkOIr+6AmJL**FIXf8Lb5bw2LDhfe5st733jzpxOkODbQ14P4VH3QZghCy0KlGDfuf7a5LfabQkhn0UsFRFXI1GjTP4ZIfjP1Hbs3AchfM4g8muM5F4ylKOIM0L8G/yVM4xaSTHQDgwRmJEWbDXF7HLybqKw/KPzfpDwc6dA6lwkgLxEgD9VCASkI/XsS3Vb6Pj5fvdgsK1jZEp0593u**cVvO6S+FbGIZ37arVVlr+www.uuxsw8.cc0Q0Qi0cozfa/2eby99VhULt58Nz7fnInsFFpPp/RupH/Pk3BXJTRhIHQ1VS2lW38Dc8maV13DkIl1r5JA/b0glNVn15kZo/EpdfCmVrLKRZHYkqPdCB+zb2XQcYsBwllCavadbjzBZSs89hagdUGASaEvfjXKXLuW/ANxHQ9gR14ObaJoUGv/3AkVbrLrK7Pol98UCepw7ksE3hzmPbwJsotZP3YlaPq4sv00n9QM+k9W7uidDAGfdmbyvvaYilWKl7vm5QirxsZosN76tDdHDULyB7AYEus2kFJOXN34000www.uuxsw8.ccy+DQu7PRC6zY5HEfIX0kQcJzkUkjpU+NL3x8txL9D4VlXD9MJnlUaTwfHlOGXbkt385ACaOQV8OE8HUZyAthj25hWJQfd0pGhd7VtTM5waKzbaRqKhggs4xvre3LwSmNURVk4nNaNReYxyr57oiWWfAFhbGF2avGfw2IN5HZUyi5734En1Yd50Fo4nbKDel1crvV7D33SQw2zqwPr+xm3mnUGz87F+IWJyZCEEXqZzrIXQ4qoYHYl3U8+rLQSyD42yw9yHybDDG2o9aHVP7lfE2GlUr1Shfg//w0G9ZJW7Sr1u19uUrHBcGcfiOlj7GXRNr0fWF1YFtejZquRDDDFD4iPJU7HJhR7UflAMpruCrsC6YCJAydk9J49PUKM0H3l455P3U8QHXFjDPwrT1ObMX5+mkzGIaa5cfmE9jkOD6WUX6uEDUk2gjImab7FJdDrkN9Pc9DhWJS4BYGlQ9LRX3wX6zRkClZv5d+zlV41jVsGy1h1SsMUhzPsvU+1UFKVGI8EQprHXUbti3SGWuU8JwdPmh+GO7KUbEVIQLU/BCQgCxoYU8/KPUNBxLEhqmBg3tJ1hflrIxppECf9yZ0xYoXUABUjpAWxkzCI67AmH2a1Nv+2qlR8rqrKnhUA8vyqZaPdqAsn1/jNgYoSkDHsDJ5FHN3pCImQGqJKha77aaoDXZ1XU6648tAMUeDeITmd5mRX/G64RvoFPfp2PoVvoohGap19sZoMqnlqJa0ljFt+Bwg4u4+d5JCpYuK9XQito4VGGbICOP1c7P2lVuF8rgJ4ZsZ5oj71kOM9mCMFMxrMR86DPEg5glwtj7gwvdhE4BIwioGOF3qpEcY0CM3pGHeCQZwP+8mrb49Eb9H1XCL39IfjEhW6FRsepAQ1eR4RRMCKh91Zv+JLmqi9zoHan8AhMS74tcDvlLFBH9DYH+Fx8lWld6LJOxntYiOsHB/Af5ynukes6Ajvkil39aelp6oRRyEXmCw26SzgdE+www.uuxsw8.ccitEhoHN2TpSDB/k3qoFTML53hQZvQ0uP4uWBmLZCd9c3p9rYMr4liYOJ5bvhg6jBt1qlO46w7L+6bazJEOqG+aHfczx9ZbS8xjRprMDdQVDP5EOsy1QLcJQfOcv9P/b2q/tnXA+qZR/+ljlyD4tgNInRuYKA7lD4mKPzxJig3vo2pzjj6dqeX5haES5ygdKlWOm7P/m5f32HNp59ze7c5z+OrQP5qlc1LFI1A6P/MtoxyYv8Fz07tMqvnpjSdvCgB/uyGsTYtKwJ169HqMAxAQji90fvrO/ew0p3h/pxvTVFwMQ0dbSgx6XF8ubH9aQ/u9bNX/TLNNj2yGYDziaLAnD7/7+Wl6NOB1wGsZixhKVPZ9qbb2x59i8OP6InFoc=
2120 看谁都不像好人
罗德岛的冬天其实并不冷,气温最低1月和2月,白天的气温在12-18c之间,夜间在8-12c之间,即便冬天也可以在户外游泳。
冬天的爱琴海,海底暖流会给你一种温泉般别样的体验。
联邦政府之所以一定要把人迁往塞浦路斯,目的还是人口置换。
换句话说南部非洲既然攻占十二群岛,就没打算把十二群岛再交出去,拥有十二群岛之后,塞浦路斯分舰队的活动范围将大大增加,塞浦路斯的安全也会有更多保障。
别的不说,在控制了十二群岛之后,塞浦路斯直接将边境线向西北扩张近500公里,从此塞浦路斯从桥头堡,成为安全的大后方。
在占领十二群岛之后,麦克·托兰将军决定在十二群岛最西部的阿尔卡萨修建一座军港,作为塞浦路斯分舰队的备用母港。
阿尔卡萨距离克里特岛只有35海里。
人口置换是个大工程,十二群岛现在还是战地,绝大部分十二群岛居民听从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安排,分批前往塞浦路斯和伊丽莎白港定居,还没有离开的居民只剩下几百人,绝大部分都是故土难离的孤寡老人。
不得不说,这一时期的欧洲,选择单身的人还真不少。
当然也可能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多。
艾萨克就是这样,他曾经作为奥斯曼军人参加过意土战争,战争期间受伤留下残疾,一直都没结婚,陪伴他的只有一只狗和一只猫。
从这个角度说,其实艾萨克也不算惨,毕竟猫狗双全是很多人梦想。
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孤独的日子就有点难熬。
作为前奥斯曼军人,意大利肯定不会对艾萨克的晚年生活负责。
应该为艾萨克晚年生活负责的奥斯曼帝国已经覆灭了。
现在这就成了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责任。
既然要吞并十二群岛,那么就要承担安置十二群岛居民的责任,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女孩,谢谢你,不过我已经老了,不想离开我的家,我希望我死后能葬在这里,而不是其他随便什么地方。”艾萨克故土难离,对于他来说其实都一样,去哪儿生活都是熬。
时间对于艾萨克来说已经停顿了。
“如果您不想离开,那么请您暂时先住到安全的房子里,您这栋房子已经发生结构性损坏,随时可能倒塌,我必须对你的安全负责。”陈静不强求,人口置换也不是说要把人全部弄走,留下几百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并不会影响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对十二群岛的改造。
十二群岛的自身条件还是挺不错的,岛上历史遗迹众多,拥有丰富旅游资源,橄榄油是罗德岛的标志产品,罗德岛生产的蜂蜜是全世界最好的蜂蜜之一,糖果和果酱、以及葡萄酒也是罗德岛的特产。
当然这些现在还都有待开发,毕竟一百多个岛屿呢,随便安置几万人轻轻松松,过上十几年,等艾萨克他们这些老人故去,十二群岛就会成为南部非洲的固有领土。
自古以来那种。
南部非洲对于城市改造已经非常熟练了,其实都不用联邦政府出面,商业公司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就在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对十二群岛进行人口置换的同时,意属东非的战争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实力强横的第二集团军,在面对意属东非殖民地仆从军的时候,战斗过程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殖民地仆从军几乎没有丝毫战意,纷纷望风而降,轻松地让人难以置信。
从8月3号离开驻地进入英属东非,整整两个月,居然连一次像样的战斗都没有发生。
第二集团军的官兵郁闷极了,他们每天都在行军,不停地行军,有时候甚至连续一个星期,连一个村落都遇不到,这也充分证明在意大利的统治下,意属东非是多么的荒凉。
“荒凉就对了,如果这是一片富饶之地,那么也轮不到我们来接手。”欧文很高兴,人烟稀少就对了,要不然那来的土地,奖励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
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非洲接手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在世界大战中建功立业的军人群体,是最大的受益集团。
距离上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二十年。
新一代南部非洲人已经成长起来,他们也希望能向自己的父辈一样建功立业,奖励必不可少。
“第二集团军已经攻入阿比西尼亚,意属东非的战争可能在新年到来之前结束,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提前进行移民准备了。”小斯对于阿比西尼亚的野心昭然若揭。
“阿比西尼亚帝国的那位国王呢?”亨利担心南部非洲吃相太难看,会影响自身形象。
至于其他国家是否反对?
那也得他们有反对的实力才行。
如果说上一次世界大战,南部非洲只是初露峥嵘。
那么这一次世界大战,南部非洲是以君临天下的形象出现,联合王国已经没有约束南部非洲的能力,至于法国——
抱歉,已经投降的国家,没什么好担心的。
“如果阿比西尼亚帝国的那位国王懂事,那么他还会是国王,如果不懂事,呵呵——”小斯殖民心态严重,换一个国王也不是难事,一直留在阿比西尼亚帝国率领反抗军和意大利人对抗的那位亲王,就是个不错的对象。
小斯说这话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那位亲王叫什么。
这意思也很明显了。
如果亲王不合作,那么就继续换人,总会有人愿意合作。
“关键是马赫迪王国和东非,自己人总是不好下手。”马丁搓着手笑得很像个老实人。
和意属东非不同,马赫迪王国和英属东非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就算暂时需要南部非洲的保护,战后还是要还给英国人的。
“都已经二十世纪了,马赫迪王国这样的国家,难道不应该被淘汰吗?”欧文阴险,对付马赫迪王国这样的国家,民主制度绝对是万金油。
“这俩不用担心,距离咱们这么近,迟早都是咱们的。”小斯胃口大,如果南部非洲同时吞并马赫迪王国、英属东非、意属东非——
这是南部非洲版本的“两c计划”——
哦,不对,开罗还在英国人控制中呢。
那就“两b计划”,从比勒陀利亚到柏培拉——
“法属北非对我们的计划不太配合,我希望能得到授权,在必要的时候,对法属北非的一些地区展开攻击。”巴顿即将离开比勒陀利亚前往英国,大西洋已经成立战区,巴顿这个战区总司令,也不好一直留在南部非洲。
法属北非迫于形势,被迫选择接受自由法国的领导。
法属北非殖民政府对此并不甘心,所以对于自由法国的命令阴奉阳违,对于大西洋战区司令部的命令也很有抵触。
巴顿指挥的第三集团军,按照预定作战计划,要穿过法属北非,配合尼罗河集团军对意属北非发动攻击。
第三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实力虽然不如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几百辆坦克和装甲车还是有,汽车也有几千辆,火炮上千门。
这么多重武器,全部通过陆地抵达预定作战位置根本不显示,最靠谱的方式是海运,通过海路绕道直布罗陀海峡直抵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
这就需要法属北非殖民地的配合,第三集团军即便从罗安达出发,这一路的距离也超过8000公里。
于是巴顿希望法属北非殖民地,向第三集团军开放一些港口,成立补给基地,这样第三集团军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阿尔及尔,并且在此后的战争中,为往返南部非洲和欧洲的船只提供持续补给。
这个提议是好的,但是遭到法属北非殖民地的反对。
法国人的理由也很充分。
还记得温斯顿跟罗克坐飞机去英国的时候,一路上到处都是南部非洲的港口,所以就算不征用法属北非殖民地的港口,第三集团军也能达到目的。
从南部非洲参战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协调工作还没有完成,这让巴顿很恼火。
“不用征用法国人的港口,法国人现在很敏感,看谁都像敌人——”罗克顺口揶揄,“弩炮行动”后,法国人现在已经神经兮兮,对谁都不信任。
“如果一定要在沿途成立补给基地,可以去找戴高乐将军购买岛屿,这样战后岛屿就成我们的领土了——”小斯果然不负众望,连法国人的殖民地都要。
“为什么要购买,直接找他去要,几个岛屿而已,跟整个法属北非相比,能值多少钱?”亨利能省则省,连钱都不想给。
“也行,就这么办!”罗克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朴实孩子了,作为一个南部非洲人,就要接受南部非洲人的做事方式。
当然罗克还有更大的计划。
亨利、小斯这才哪到哪,几个岛屿肯定不能满足罗克的胃口,法国人在法属北非的殖民统治基础也是很薄弱的——
(本章完)
2121 懂事的让人心疼
另一个时空的非洲,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彻底崩溃,随着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欧洲对于非洲国家,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想想就不可思议。
英国、法国不说了,自身拥有强大实力,在非洲拥有庞大殖民地很正常。
可是连比利时、葡萄牙这样的撮尔小国,在非洲都拥有比本土面积高出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殖民地,这就很不正常。
算算时间,六七十年代,刚刚好是二战之后出生的那波人长大成人。
所以这个时间很微妙。
罗克不想把这个问题留给下一代人,所以南部非洲远征军现在真不急着反攻欧洲大陆,只要保证英国的安全就可以,南部非洲现在已经开始提前抢夺战争红利。
十二群岛只是开胃菜,接下来还要更肥美的意属东非,至于英国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这个可以慢慢来,不着急。
有了仨老头的指点,巴顿接下来再面对戴高乐的时候就强硬起来。
别听戴高乐嘴上说的好听,法属北非的阳奉阴违,和戴高乐肯定有关系。
戴高乐也很难。
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英国政府扣着撤往英国本土的法军部队不给,将法军部队留在英国本土协助防守。
为了解除法国海军的威胁,皇家海军甚至发动“弩炮行动”,给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
正是因为认清了英国的真面目,戴高乐才将希望转移到南部非洲。
可南部非洲也不是善茬,给自由法国的帮助都是有条件的,自由法国在北非的黄金,现在已经全部运到比勒陀利亚不说,南部非洲大西洋战区司令部居然要征用法属北非殖民地的港口,这就让戴高乐很难受。
“即便成立补给基地,要建成也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第三集团军肯定不能等到建成之后再出发,北非的形势很危险,德意联军随时可能发动进攻。”戴高乐希望巴顿的速度能快一点。
“不不不,将军,现代战争不再是以前那种,派几艘炮艇就能威逼一个国家投降的时代了,从南部非洲到地中海路途遥远,第三集团军拥有众多重型装备,这些重型装备需要完善的后勤保障,所以补给基地的成立越快越好。”巴顿态度坚决,反正德意联军威胁的不是塞浦路斯。
韦唯尔率领的尼罗河集团军虽然实力虚弱,在地中海舰队的配合下,自保没问题。
法属北非实力更虚弱,而且北非军团听从维希法国的命令,不听自由法国的指挥,这就让人很无奈。
当然这又是法国人的聪明之处。
法属北非现在分为两部分,和南部非洲以及刚果王国、英属殖民地接壤的,加入自由法国。
和意属北非接壤的,加入维希法国。
既然是盟军,那么南部非洲军队就不会攻击自由法国,德意联军也不会攻击维希法国。
至于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之间,双方虽然已经相互宣战,但是自从法国停止抵抗后,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之间从来没有爆发战争。
就在上个月,维希法国组织的法庭,以叛国罪缺席审判戴高乐,判处戴高乐死刑。
就在当天,维希法国总统贝当给戴高乐签署了特赦令。
所以现在别再说英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搅屎棍了,法国才是。
“第三集团军抵达地中海之后,难道不能从塞浦路斯获得补给吗?”戴高乐生气,在他看来巴顿这完全是借口。
“塞浦路斯隶属于地中海战区,第三集团军隶属于大西洋战区,如果第三集团军在抵达地中海之后,从塞浦路斯方向获得补给,那么协调工作就能愁死人,效率不高。”巴顿明摆着就是借口,法国人的算盘打得很精明,南部非洲也不傻。
刚刚成立的地中海战区,战区总司令亚瑟,下辖南部非洲部署在塞浦路斯和伊丽莎白港的所有军队,这些部队和内志苏丹国的军队,一起整编为第五集团军。
第四集团军在樟宜海军基地,指挥官是印度洋战区总司令安琪。
第四集团军的实力,跟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相比并不出色,甚至连刚成立的第五集团军都不如。
不过第四集团军拥有实力强大的印度洋舰队,以及总兵力超过50万的东印度部队配合,综合实力可以用“霸道”来形容。
安琪现在就等着日本人偷袭樟宜海军基地呢。
如果日本人真的这样做,那么安琪会让日本人真正明白,日本人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
整个东亚,现在其实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所以日本人联合舰队才不可一世。
南部非洲为联合舰队准备了超过3000架战机,其中仅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数量就超过1000架。
所以日本人敢偷袭樟宜海军基地,安琪一定会给日本人一个惊喜。
“那好吧,我们可以将一部分岛屿租借给南部非洲——”戴高乐退而求其次,购买或者割让都太难听,租借就好多了。
“能租多少年?”巴顿感觉也行,要是能租个一两百年,那么南部非洲也可以接受。
一两百年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没准到时候海军的军舰不需要补给就能完成环球航行了,到时候补给港口也就没了意义。
“十年!”戴高乐开出了他自以为慷慨的期限。
上一次世界大战才打了四年。
现在戴高乐一口气翻一番,等到世界大战打完,法国将租借的港口收回,顺势还能得到一批完善的港口。
这个算计不得不说很法国。
“呵呵,将军,你是在逗我玩吗?”巴顿出离的愤怒。
租借土地这种形式很常见,一般都是99年,法国在远东就拥有很多租界。
现在南部非洲要租法国的土地,戴高乐居然只肯签十年,这要是换成印度人来建设,十年后没准连土地平整工作都还没有完成呢。
所以巴顿要求的不仅仅是99年期限,而且期满之后,如果南部非洲还想租,法国必须同意,连租金都不能涨。
是的,既然是租,那就肯定有租金。
但是租金多少也得有个说法。
岛屿嘛,大多数都是不毛之地,很多岛屿连常住居民都没有,毕竟法国在北非那么大的殖民地,把所有法国人都搬过去都填不满,又有谁愿意去海岛上定居呢。
当然一些面积较大的岛屿肯定有人住,比如马达加斯加这种。
面对强硬的巴顿,戴高乐没有多坚持,就痛快的同意了巴顿的要求。
不同意也不行,戴高乐手里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就法国到目前的表现,如果战后法国想在利益分配中获得更大收获,那么法国就得做出一些牺牲。
有了戴高乐的同意,第三集团军的前进速度陡然加快。
10月15号,隶属于第三集团军的第41师从鲸湾登船,前往阿尔及尔。
至于已经进入法属北非的第三集团军部队,他们还要协助自由法国政府维持当地统治秩序呢。
这也是没办法,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
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有南部非洲驻军,当地治安就平安无事。
只要南部非洲驻军离开,那么维希法国就会煽动当地人制造混乱,所以自由法国不得不依靠南部非洲军队,才能维持在法属北非的殖民统治。
第三集团军的速度很快,11月1号,第41师在大西洋舰队的护送下抵达阿尔及尔。
就在大西洋舰队司令加菲尔德即将下令舰载机起飞,向阿尔及尔发动攻击的前一刻,之前还信誓旦旦要誓死抵抗的阿尔及尔殖民政府突然通电宣布加入自由法国,不再接受维希法国的领导。
加菲尔德遗憾极了。
既然阿尔及尔宣布加入自由法国,那么大西洋舰队也就失去了攻击阿尔及尔的理由。
“聪明的法国人!”大西洋舰队旗舰“刚果”号战列舰的舰桥内,加菲尔德笑容满满都是嘲讽。
和印度洋舰队司令杰克逊·马歇尔一样,加菲尔德其实已经过了退役年龄,等世界大战结束后,加菲尔德和杰克逊·马歇尔都会退役。
“小聪明而已,就算法国保住自己的殖民地,也将在世界范围内失去自己的地位。”大西洋舰队参谋长刘承弼冷笑,加菲尔德退役后,刘承弼很大可能接替加菲尔德,成为大西洋舰队的第四任指挥官。
“真正有自尊的国家从来不会投降。”加菲尔德傲娇,也就南部非洲人有资格说这话。
英国历史上曾经投降过,美国历史上也曾经投降过,俄罗斯也同样曾经被征服——
当世大国唯有南部非洲从未被征服。
刘承弼笑笑不说话。
被征服不可怕,可怕的是彻底失去战斗的意志,以及作为一个强大国家国民的信心和底气。
“小伙子们,准备登陆吧,我这把老骨头也希望感受下地中海的阳光,希望这里的阳光,能比鲸湾的阳光更明媚——”加菲尔德心情不错,要是德国人也能像法国人这么懂事就好了。
2122 橡皮部队
第三集团军的到来,极大提高法属北非的防御力量,而且迫使意大利北非军团调遣兵力加强对法属北非方向的防御,这给刚刚上任不久的利比亚总督,兼意属北非军团总司令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带来巨大压力。
意大利人在北非和东非的行动,原本是有完整作战方案的。
按照战前计划的方案,开战之后,意属北非和东非将同时向埃及发动攻击,控制苏伊士运河,切断英国和远东之间的联系。
计划是好的,但就在计划即将开始执行的时候,前利比亚总督,意属北非军团总司令伊塔诺·巴尔博空军元帅突然意外死亡,打乱了意大利的计划。
伊塔诺·巴尔博,就是那个单独驾驶飞机飞往南部非洲,并且差点创造世界纪录的传奇人物。
1940年6月28日,伊塔诺·巴尔博的座机在出巡归来时,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被意大利海军的高射炮击落,伊塔诺·巴尔博当场丧生。
战争刚刚爆发,意属北非军团总司令居然以这种诡异的方式丧命,时任意大利陆军参谋长的鲁道夫·格拉齐亚尼紧急奉命前往意属北非救火。
格拉齐亚尼1882年出生,1908年开始在意大利殖民地服役,之前担任过驻利比亚总司令,第二次阿比西尼亚战争期间,格拉齐亚尼指挥南方集团军司令,36年晋升为元帅,39年任意大利本土陆军司令。
早在1930年的利比亚以及1935年的阿比西尼亚,格拉齐亚尼就对机械化诸兵种合成部队进行了编制以及实战运用。
格拉齐亚尼对于装甲部队的了解较早,比古德里安了解的都早。
奇怪的是,格拉齐亚尼却没有出色的战绩支撑。
这就充分说明格拉齐亚尼的水平。
格拉齐亚尼来到意属北非的时候,对于意大利北非军团的准备很不满意。
在格拉齐亚尼看来,意属北非军团训练不足,装备落后,连补给都有严重隐患,根本不具备对抗南部非洲强大机械化部队的能力。
至于韦唯尔率领的尼罗河集团军——
抱歉,格拉齐亚尼虽然能力不行,但还真没把韦唯尔放在眼里。
胖光头不这么认为。
格拉齐亚尼被调到北非的时候,南部非洲还没参战呢。
在胖光头看来,孱弱的尼罗河集团军,根本不是总兵力多达30万的意大利北非军团的对手。
就在南部非洲第三集团军抵达阿尔及尔的同时,胖光头终于无法忍受,命令格拉齐亚尼立即向埃及发动进攻,将尼罗河集团军彻底击溃,打通意属北非和东非之间的联系,挽救已经岌岌可危的意属东非军团。
格拉齐亚尼无奈,10月28号,格拉齐亚尼指挥的意大利北非军团,正式向韦唯尔率领的尼罗河集团军发动进攻。
大军团调动,肯定瞒不过南部非洲侦察机的眼睛。
在发现北非军团的装甲部队离开营地之后,亚瑟和已经抵达喀土穆的冯伏,主动向韦唯尔提出,如果尼罗河集团军需要,那么无所事事的地中海战区,和一直在“行军”的第二集团军,都可以向尼罗河集团军提供帮助。
韦唯尔毫不犹豫的拒绝。
自从参战之后,南部非洲军队一直表现的都很稳健——
稳健的令人发指!
如果非要用一个贬义词形容,那么就是居心叵测。
就像小斯说的那样,不管是第二集团军在英属东非和意属东非的行动,还是第三集团军在法属北非的行动,都会给英、法、意在当地的殖民带来严重影响,等到战争结束后,英、法、意在非洲的殖民地,能不能保得住还不好说呢。
就算不被南部非洲吞并。
如果殖民地土著主动反抗英、法殖民军,到时候刚刚经历了世界大战,实力严重受创的英国、法国,多半也无力应对。
跟在非洲的殖民地相比,对于英国政府来说,苏伊士运河地位无比重要。
所以韦唯尔态度异常坚决。
即便尼罗河集团军的实力,远逊于意大利北非军团,韦唯尔也坚决拒绝亚瑟和冯伏的“好意”。
既然韦唯尔态度如此坚决,那行吧!
有句话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这句话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错误的。
格拉齐亚尼在接下来就完美的扮演了什么叫猪一样的对手。
韦唯尔很聪明,知道尼罗河集团军不是意大利北非军团的对手。
同时韦唯尔也很清楚,意大利人并不了解南部非洲和英国之间的龃龉龌龊。
所以在格拉齐亚尼进攻的时候,韦唯尔发明了一种很神奇的战术,打造了一支“橡皮部队”。
在这支“橡皮部队”里,橡皮坦克放掉气之后,体积可以装进板球袋里。
“野战炮”可以收进饼干盒。
两吨重的卡车,体积还没有弹药箱大。
为了让格拉齐亚尼相信,尼罗河集团军已经得到南部非洲装甲部队的援助,韦唯尔命令工程兵制造了坦克履带痕迹,甚至修了一条假公路到西迪·巴拉尼以南,因为格拉齐亚尼的军队就驻扎在那里。
格拉齐亚尼也不傻。
在发现尼罗河集团军有疑似强大装甲部队之后,格拉齐亚尼命令空军加强对尼罗河集团军的侦查。
这时候韦唯尔又让人领着成群的骆驼在沙漠里行动,骆驼身后拖着耙子,走动便会掀起漫天沙尘,从空中观察,就像正在行动的庞大坦克纵队。
于是格拉齐亚尼确认在他的侧翼,有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
11月1号第三集团军抵达阿尔及尔,法属北非通电加入自由法国。
格拉齐亚尼马上命令部队停止进攻,防御可能来自法属北非方向的进攻。
法属北非的实力虽然不强,但是潜力巨大。
法国外籍军团的总部就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
自由法国已经组建的数十万法国殖民地仆从军,也随时可能增援法属北非。
尼罗河集团军又已经得到南部非洲装甲部队的援助。
一时间格拉齐亚尼真的是风声鹤唳,四面楚歌。
这时候小胡子派出增援意属北非的部队也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前往意属北非支援。
英国地中海舰队总司令坎宁安压力巨大,为了彻底断绝意大利本土和意属北非之间的联系,坎宁安向亚瑟和麦克·托兰提议,希望塞浦路斯分舰队能派出更多军舰,加强对地中海中部海域的控制。
亚瑟和麦克·托兰很为难。
塞浦路斯分舰队的母港,距离意大利本土超过1500公里。
在占领十二群岛之后,即便从十二群岛出发,到意大利本土也超过1000公里。
亚历山大港距离意大利本土也超过1500公里。
所以要彻底封锁地中海,根本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如果英国同意将马耳他租借给塞浦路斯分舰队使用,那么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马耳他距离意大利本土只有80公里。
距离意大利本土和突尼斯之间的航道也只有280公里。
如果舰队从马耳他出发,那么切断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之间的联系就成为可能。
坎宁安在接到亚瑟回复的时候纠结万分。
租借!
听上去好听,实际上多半有借无还。
可是不借的话,塞浦路斯分舰队多半是不会参战的。
别看坎宁安总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实际上压力有多大只有坎宁安自己知道。
当时间来到十一月份,地中海舰队的所有潜艇已经损失殆尽。
意大利海军的损失虽然同样惨重,但是在得到德国帮助之后,意大利潜艇的性能有了巨大提升。
为了建造更多的潜艇,意大利甚至放慢了“维内托”级战列舰三号舰和四号舰的建造进度。
坎宁安知道,塞浦路斯分舰队有潜艇,有很多潜艇,而且是性能先进的潜艇。
塞浦路斯分舰队同时还有很多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反潜技术因为直升飞机的使用世界一流,如果塞浦路斯分舰队加入,那么意大利海军潜艇的疯狂行动就会大大收敛。
虽然有着种种利好。
可惜坎宁安没有决定的权力,最终关于马耳他是否租借给塞浦路斯分舰队这件事,还是要呈报温斯顿。
温斯顿这段时间心情不错。
不列颠空战,以英国的胜利告终,虽然英国也是惨胜,但是对于英国的军心士气是一个巨大提振,人们开始相信,英国会向上一次世界大战那样,赢得最终胜利。
德国开始执行“海狮计划”之后,英国空军和南部非洲空军迅速行动,对海峡对面的港口城市和正在集结的德国船只进行狂轰滥炸,德国人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很艰难,南部非洲的轰炸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出动三到四次,将数以万吨的炸弹倾斜到德国人头上。
形势是好的,但是隐患也越来越大。
南部非洲空军使用的油料和航空炸弹可全部都是由英国政府买单。
油料好办,有伊丽莎白港的全力供应,英国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掏钱就行。
航空炸弹也好办,南部非洲同样要多少有多少,关键还是钱。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英国现在没钱了——
(本章完)
2123 驱逐舰换岛屿
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政府的所有黄金储备,以及可折算的投资,加上拥有的兰特,一共45亿。
战争爆发后,英国加大对美国的奢侈品出口力度,其中包括威士忌、上等羊毛纺织品、陶瓷等等。
美国人此时对于英国商品的态度,还是相当追捧的。
通过这种方式,英国在开战之后的16个月内,又获得了大约20亿美元。
南部非洲不认美元。
英国要从南部非洲订购物资,需要支付兰特或者英镑。
南部非洲现在连英镑都不太认可了,因为欧战爆发后,英镑又开始了一轮新的贬值,现在和兰特的汇率已经掉到0.9:1——
到1940年11月,英国从南部非洲订购的飞机已经达到11000架,而且英国政府还希望继续采购至少12000架。
与此同时,为了把挣到的美元花出去,英国从美国订购的飞机大约2000架左右。
这也是英国能够打赢不列颠空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重要原因自然就是南部非洲空军的帮助。
11月,温斯顿成立了一个采购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外采购工作。
采购委员会的负责人是阿瑟·帕维斯,他的名言是:我们现在就在一个荒凉的海岛上,尽管口粮不足,我们也得依靠这点口粮多坚持几天。
阿瑟·帕维斯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和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商讨“用驱逐舰交换岛屿”的可能性。
英国现在的筹码已经所剩无几,曾经遍布全世界,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的岛屿,几乎是英国最后的筹码。
阿瑟·帕维斯是个体面人,希望南部非洲也能给联合王国留点体面。
所以阿瑟·帕维斯提出的方案,是以租借这种方式,用岛屿的管辖权交换南部负责的军用物资。
驱逐舰就是个代称。
租借当然也是有条件的。
跟法国的条件差不多。
租期99年,到期后如果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愿意还可以继续租,英国政府不得拒绝,也不能涨价——
考虑到英国政府曾经是南部非洲的宗主国,所以条件要宽松些,在第三次续约的时候,可以对上述条件进行修改。
当然那也必须在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和英国政府都同意的前提下。
对于温斯顿来说,这个决定是无奈的。
但又是必须的。
就像英国财政大臣金斯利·伍德说的那样:我们要尽可能订购一切物资,把未来的财政问题交给“永生的上帝”去解决。
罗克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爆了句卧了个大槽。
英国人还是很含蓄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跟“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代表英国来到比勒陀利亚负责谈判的是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爵士。
菲利普斯抵达比勒陀利亚的时候,随身携带了温斯顿写给罗克的亲笔信。
这封信命运多舛,先后经过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和财政部的审核,并且经过战时内阁的批准,这才来到罗克手中。
温斯顿在信里陈述了英国目前的状况,并且阐述了对1941年的展望。
温斯顿希望南部非洲能加大对英国的支持力度,为了提高南部非洲的积极性,温斯顿甚至在信中承诺,会让出皇家海军在印度洋的权力。
这当然是有代价的,英国让出印度洋,那就表示南部非洲海军在大西洋的活动,要以皇家海军为主。
温斯顿在信里有一个附件,上面罗列了战争爆发后,英国遭到的全部损失,其中仅11月之前的五个星期内,英国损失的船只总吨位就达到42万吨。
温斯顿在信中提醒罗克注意,日军组建了五个师的海外远征军,随时准备发动对南亚的进攻,一旦南亚的战争爆发,南部非洲在亚洲的利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关于统一采购,温斯顿希望南部非洲每个月向英国提供至少2000架作战飞机,其中重型轰炸机的数量不能少于1500架。
这让罗克很欣慰,温斯顿总算意识到重型轰炸机的作用。
关于船只,温斯顿希望南部非洲在保留自身必须的船只之后,将所有生产出来的船只都卖给英国。
不管是军舰还是民用船只。
除了海军之外,英国政府准备组建50到60个师,这些部队需要的绝大部分装备,都需要南部非洲军工企业提供。
最后在关于付款上,温斯顿用近乎哀求的口吻写道: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所有可以出售的财产,以至于大不列颠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之后,却变得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其结果对于南部非洲和大不列颠来说都是不利的。
罗克看完信之后沉思良久。
这封信大概3500个单词,包括附件在内一共15页,是温斯顿和罗克的无数通信中最长的。
罗克知道英国的情况很严重,但是没想到严重到这种程度。
不过这也是罗克希望的。
英国要是不衰弱,南部非洲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驱逐舰换岛屿”这种事,也不是罗克一个人能决定的,即便象征性,罗克也要报请国会批准。
就在上个月,罗克再次以近乎满票的成绩连任首相。
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同样是在十月,罗斯福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和前两次不同,罗斯福这一次竞选的过程很惊险。
欧战爆发后,罗斯福一度希望美国尽快参战,但是遭到美国国内反对势力的强烈阻挠,最终没能成功。
这一次选举开始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旧事重提:选举罗斯福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
罗斯福为此不得不公开宣称: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防御的目的就是防御。
罗斯福的表态清楚的表明,美国短期内不会加入战争。
这对于南部非洲来说是好事,对于英国来说更是好事。
美国如果加入战争,盟军并不一定就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现在美国就像罗斯福说的那样,全力以赴加强本土防御,防备一旦英国投降,德国可能横渡大西洋的登陆。
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谁都不敢保证,小胡子在统一欧洲之后,会把所有的精力都转向非洲。
当然在递交国会审议之前,罗克还是先找亨利和小斯商量。
“罗斯福同样接到了温斯顿的亲笔信,伦敦并没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如果美国同意英国的提议,那么那将代表着,美国将有限度的参与战争。”亨利对美国人的警惕性极高,如果美国和德国联手,那么南部非洲也得退守非洲大陆。
也仅仅是退守非洲大陆而已,美国和德国很难把战火烧到南部非洲本土,那代表着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士兵的死亡,战争过程可能延续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就算美国也禁不起这样的消耗。
南部非洲反而有更大可能坚持到最后。
“当美国人发现只靠贸易,无法为美国带来更多利益时,美国人迟早会参与进来的——”小斯看不起美国人,以美军在古巴内战期间的表现,和南部非洲国防军还是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得赶在美国人之前,满足伦敦的要求。”亨利眉头紧皱,现在的情况,貌似突然对英国人有利起来。
“不,美国人提出的条件,只会比我们更苛刻——”罗克胸有成竹,英美之间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
现在罗克还不知道。
温斯顿再给罗斯福的信中,同样希望美国能给与英国更多的援助。
罗斯福的回复让温斯顿非常不满。
美国人要求现金交易,连温斯顿建议的“驱逐舰换岛屿”都没多大兴趣。
考虑到英国政府的支付能力已经出现巨大困难,美国要求英国将一部分黄金储备运到美国作为支付保证,这让温斯顿很有屈辱感。
大英帝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了!
跟美国人相比,南部非洲还好。
至少南部非洲对英国那些遍布世界各地、荒无人烟、无法产生多大经济价值的岛屿很有兴趣。
对于英国来说,现在经济是衡量一切问题的第一标准。
“我们要不要也苛刻一点?”小斯乐于落井下石,趁你病要你命,这可是罗克的口头禅。
“英国在以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换取美国的支持,我们不如——”亨利也阴险,趁火打劫。
温斯顿为了换取南部非洲更大程度的支持,将印度洋主动送给南部非洲。
对于美国,温斯顿拿出来的筹码是太平洋,只要美国加大支持英国的力度,那么英国就将和美国分享在太平洋的利益。
这个承诺对于美国人来说象征意义更大,自从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就在逐渐缩小,现在太平洋地区争斗最激烈的是日本和美国,连南部非洲都插不上手。
或者说南部非洲不想插手。
美国对于欧洲的策略是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
南部非洲对美国和日本,同样也是这样。
(本章完)
2124 南部非洲的1940
对于英国人来说,1940年是艰难的一年。
这一年英国失去了最稳定的盟友。
伦敦遭到长达3个月的轰炸。
英国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英国从六月份就已经开始战时配给制度,美味但价格昂贵的食物正在从英国人的餐桌上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怎么美味,廉价但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
温斯顿为了维持局面绞尽脑汁,但身在一艘正在经历暴风雨,船底还破了个大洞的旧船上,温斯顿能做到的极为有限。
对于南部非洲来说,1940是美好的一年。
这么说或许对欧洲不够尊重,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来自欧洲的巨额订单纷纷飞向南部非洲企业。
为了完成这些订单,南部非洲的兵工厂、造船厂、食品加工厂、服装厂、钢铁厂、纺织厂等等几乎所有工厂都已经马力全开。
企业主们痛并快乐着,他们的财富在飞速增长,影响财富增加最大的因素是劳动力不足。
截止到1940年底,南部非洲的人口已经达到1.5亿,年龄结构依然是非常健康的金字塔形,每年有近千万婴儿出生,南部非洲依然要大肆吸纳劳动力,来解决劳动力不足这个问题。
罗克对于欧战的进程其实并不太关心,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南部非洲的改造上。
也不是改造,应该用产业升级来形容更合适一些。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二十年,南部非洲已经进行过好几次产业升级,最近一次是大萧条期间,南部非洲趁机将落后产业再一次搬迁到联盟国家或者是偏远地区,只有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又对环境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企业,才有资格留在南部非洲。
在南部非洲立国之初,私人企业对南部非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大批企业趁机成长为在各自行业拥有绝对影响力的巨无霸,尼亚萨兰公司、罗德西亚公司、以及法瓦尔特钢铁集团是其中的代表。
罗克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对一些重要行业进行调整。
比如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为主的运输业,罗克一直在努力增加联邦政府在这些行业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到1940年,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已经完成对一些关键企业的控股,联邦政府对于运输业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对于一些利润巨大的重点行业,联邦政府也在加大控制力度,比如军工业。
南部非洲的军工企业,在此之前完全被尼亚萨兰军工和尼亚萨兰重工垄断,这是个巨大的隐患。
欧战爆发后,罗克成立南部非洲军工集团,对尼亚萨兰军工和尼亚萨兰重工进行整合的同时,联邦政府拥有百分之四十股份,尼亚萨兰军工和尼亚萨兰重工加起来百分之六十。
英国对南部非洲的军事采购,主要是通过南部非洲军工集团完成的。
自从欧战爆发后,英国从南部非洲采购的军事物资总额,已经接近25亿兰特。
南部非洲1939年国民生产总值一共才1010亿。
1940年预计可以达到1350亿。
“我们的战机数量已经达到每月1500架,和一年前相比增加了百分之三百,不过这还远远不够,仅英国每月就需要2000架战机,我们自己也需要新式战机补充,尼亚萨兰航空已经把上一次世界大战后封存的工厂全部启用,现在主要问题是缺乏熟练工人,我们连女工都已经开始招募了,所有的工厂都缺人——”安东找罗克诉苦,目的是希望联邦政府能开放边境,允许南部非洲联盟国家劳动力输入。
大萧条期间,南部非洲为了保证本国人的工作岗位,将外来务工人员大量遣返,一度造成联盟国家的不满。
当然也仅仅是不满而已,南部非洲太强大,罗克本人的威望太高,联盟国家就算再不满也不敢表现出来。
现在南部非洲订单量大增,工人三班倒都忙不过来,工厂昼夜灯火通明,尼亚萨兰作为南部非洲工业最发达的州,安东希望罗克尽快做出决定。
“飞机的产量维持在目前这个程度就行,尽可能满足伦敦的需求,我们其实不需要太多飞机。”罗克对于产能很谨慎,关键是对手太弱,南部非洲还不需要全力以赴。
跟欧洲相比,罗克更重视东亚。
南部非洲在东亚的主要对手是日本。
这里要强调的是,南部非洲并没有把最先进的战斗机部署到樟宜海军基地,樟宜分舰队用来巡航的战斗机,甚至还是巴西内战期间使用过的改进版“强风”,这主要就是为了迷惑日本人。
1940年的当下,日本零式战斗机已经研发成功,并开始批量列装部队。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的工业奇迹,作为一个不久前还在山寨英国战斗机的国家,能研发出零式战斗机,日本人的工业能力其实也挺可怕的。
单纯从性能角度分析,零式战斗机的性能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列装的“地狱犬”其实并没有先进多少,美国飞行员是因为对零式的性能不够了解,所以才成就零式在太平洋战争早期的神话。
南部非洲飞行员不怕零式,只要战术得当,就算以“强风”对战零式,南部非洲海军的飞行员们也完全不虚。
零式的特点是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
等等,速度快这一点要划掉,零式的最快速度连“强风”都不如。
航程远倒是真的,零式如果加装副油箱,航程可以达到3300公里。
为了获得这样的航程,零式的设计师在结构上做出了很多牺牲,几乎去掉了一切应该去掉或者是不该去掉的东西,设计师为了减轻零式的重量,甚至没有安装自密封油箱和任何自动灭火装置,飞行员也没有装甲保护,机体表面中弹就可能引起飞机起火。
这就是“空中打火鸡”的来由。
同时零式的武器系统也有很大问题。
前文多次说过,日本的军工能力其实就那样,用来欺负几乎没有军工可言的国家还可以,跟南部非洲这样几乎拥有全门类工业体系的国家根本没法比。
零式的武器系统包括两挺20毫米机炮,和两挺7.7毫米机枪。
看上去还不错。
问题是20毫米机炮的配弹只有可怜的60发,7.7毫米机枪的配弹倒是有300发,可是7.7毫米机枪的威力,相对于南部非洲拥有坚固装甲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完全就是挠痒痒,连装甲都打不透。
20毫米机炮的威力也不行,连南部非洲战斗机早期装备的12.7毫米机枪都不如,枪口初速度不高,弹道弯曲,不仅新手难以操控,老手也要面对弹药不足的尴尬局面。
再加上零式的机翼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俯冲速度受到限制,如果速度过快飞机很容易解体,所以如果被零式咬住,“强风”完全可以通过高速俯冲摆脱,零式的飞行员估计都不敢跟。
在面对零式的时候,“强风”都不落下风,自然也就不需要更先进的“苍鹰”。
“勋爵,伦敦已经赢得不列颠空战,对于战机的需求会逐渐降低,未来伦敦可能不再需要太多的战机。”安东隐晦提醒,得趁着还能赚钱的时候赶紧赚,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这还得感谢南部非洲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的表现太出色。
现在英国和德国差不多就是对轰模式。
德国依然每天晚上派出轰炸机对伦敦进行轰炸,英国空军和南部非洲空军也会派出轰炸机,对英吉利海峡对面的军事目标进行狂轰滥炸,就看谁先撑不住。
一个好消息是,德国因为港口和船只的损失太大,已经彻底没有发起“海狮行动”的可能,英国本土的安全暂时得到保证。
也仅仅只是暂时而已。
德国这一年扩张的速度太快,吞并了太多国家,需要时间去消化。
小胡子正在对德国拥有的力量进行整合,一旦这个过程完成,那么小胡子就将发起新的进攻。
要么是英国,要么是俄罗斯。
前文提过,俄罗斯向罗马尼亚提出的领土要求,已经威胁到德国的石油供应,德国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还是俄罗斯在攻击芬兰的时候表现实在太差,让小胡子发现了战胜俄罗斯的可能,以小胡子的野心,他肯定不会错过这个征服俄罗斯的机会。
只要征服俄罗斯,那么小胡子就将完成拿破仑都没能完成的创举。
“安东,赚钱很重要,但不是一切,我们现在也不能以赚钱为主。”罗克的心思早就不在赚钱上了,他希望南部非洲能在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要成为超级大国,仅仅有钱还不够,还得拉拢旧大陆的人心。
比如英国。
美国人向英国提出,要把英国的一部分黄金运到美国作为保证,这个要求就算英国人不说,也肯定怀恨在心。
现在英国人为了度过眼前的困境,就算接受美国人的要求,未来也会找机会报复的。
南部非洲这边如果能做得好一点,那么南部非洲跟英国的关系就会逆转。
这才是罗克最看重的。
2125 造化弄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1940年是悲伤的一年。
11月11号,去年开始担任英国驻南部非洲大使的菲利普·洛西恩因病去世。
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接替洛西恩担任英国驻南部非洲大使。
现任外交大臣担任大使,这在各国都非常罕见,这也能看出英国对于南部非洲的重视程度。
11月15号,南部非洲人的老朋友,同样担任过英国首相,和罗克私交甚好的内维尔去世,罗克很伤感。
内维尔和罗克认识的时间超过30年,内维尔去世的时候,罗克甚至不能前往伦敦见内维尔最后一面,这让罗克非常遗憾。
逝者已矣,战争还在继续。
11月12号,俄罗斯外交委员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访问德国,得到小胡子和里宾特洛甫的热情招待。
俄罗斯和德国到目前为止,依然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早在1939年,莫洛托夫就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会晤,签署密约,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根据这项协定,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涵盖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比萨拉比亚和芬兰。
比萨拉比亚是指德涅斯特河、普鲁特河-多瑙河和黑海形成的三角地带,这一地区历史上曾在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之间数度易手,
德国发动“镰刀行动”的同时,俄罗斯出兵占领比萨利比亚,顺便又占领了和比萨利比亚相邻的北布科维纳。
北布科维纳和南布科维纳,是罗马尼亚主要石油产地。
俄罗斯在占领了北布科维纳后并不满足,莫洛托夫访问德国期间,分别和小胡子、里宾特洛甫探讨了将南布科维纳划分给俄罗斯的可能。
罗马尼亚的石油是德国的生命线,小胡子明显不可能同意莫洛托夫的要求。
小胡子甚至表态:即便俄罗斯只占有北布科维纳的一小部分,那对于德国来说就已经是巨大的让步了。
谈判进行的很艰难,俄罗斯人对于困难的准备严重不足。
“镰刀行动”开始前,俄罗斯人还认为,欧战的进程会向一次世界大战那样,陷入减持局面。
没想到法国输的太快,俄罗斯人想象中的西线瞬间消失了,这让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对于德军和盟军的实力要进行重新评估。
小胡子和里宾特洛甫向莫洛托夫乐观的表示,英国作为一个大国已经消失了,再过不久就会投降,到时候德国将拥有整个欧洲。
这话让莫洛托夫很不舒服。
别看俄罗斯的疆域横跨亚欧大陆,俄罗斯人在内心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欧洲国家。
小胡子说德国即将拥有整个欧洲,那么将俄罗斯置于何地?
11月26号,在经过多次艰难的磋商后,俄罗斯和德、意、日三国签署了一份《四国公约》。
在这份秘密条约里,俄、德、意、日尊重彼此天然的势力范围,德国要西欧,意大利要北非,日本要东南亚,俄罗斯要黑海出海口,以及通往印度洋的陆地通道。
黑海出海口好理解,现在还处于国联控制中。
通往印度洋的陆地通道,必然会和南部非洲发生冲突,这是德、意、日都很乐意看到的。
俄罗斯人访问柏林的同时,北非的战斗还在继续。
韦唯尔的橡皮部队获得巨大成功,格拉齐亚尼投鼠忌器,不敢继续进攻,意大利北非军团和尼罗河集团军在马特鲁附近陷入僵持。
韦唯尔能稳住战线,要感谢地中海舰队的巨大帮助,贝鲁特是个港口,地中海舰队的军舰对进攻的意大利部队进行炮击,意大利人伤亡惨重。
地中海舰队之所有有能力支援尼罗河集团军,要感谢塞浦路斯分舰队的行动。
作为“驱逐舰换岛屿”计划的一部分,英国正式将马耳他群岛租借给南部非洲,期限为99年。
马耳他被誉为“地中海的心脏”,由马耳他岛、戈佐岛、科米诺、康米诺托和费尔夫拉岛等五个小岛组成,面积316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岛上除了可以用于建筑的石灰石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甚至连淡水都很紧张。
这些对于南部非洲来说都不是问题。
在得到了马耳他之后,麦克·托兰应坎宁安的要求,派出军舰协同地中海舰队一起行动,对意大利王国的军舰和民用船只发动攻击,地中海舰队的压力得到缓解。
12月9号,在韦唯尔的指挥下,尼罗河集团军向意大利北非军团发起攻击。
此时的尼罗河集团军,在得到持续补充之后已经拥有七个师和两个旅,其中包括新组建的第七装甲师。
在拥有了真正的装甲师之后,韦唯尔总算不用再派骆驼拖着耙子伪装成坦克了,9号上午7点,英军一个旅向尼贝瓦发动进攻,意大利人几乎没有抵抗就缴械投降,尼罗河集团军士气大振。
下午一点,第七装甲师在科尔斯特里姆警卫队的配合下,向西迪-巴拉尼发动进攻,战斗持续到晚上七点,西迪-巴拉尼守军投降,俘虏太多无法清点,大概有5英亩军官,和200英亩的士兵。
10号,意大利人开始撤退,韦唯尔大胆命令部队追击,英军攻入意属北非。
15号,意大利北非军团已经全部退回意属北非,尼罗河集团军大获全胜,一共歼灭了意大利人的五个师,俘虏意军3.8万人,自身损失仅仅是:133人阵亡,387人受伤,8人失踪。
北非战役的进展震惊了所有人。
人们一方面对韦唯尔的指挥感到惊讶,另一方面也被意大利人的愚蠢震惊。
在征服阿比西尼亚帝国的过程中,意大利人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这一次终于显出原形。
自从欧战爆发后,德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所有人都对战争的前景感到悲观。
现在情况终于有了改变,英国得到南部非洲的强力援助,意大利人则表现一如既往,隆美尔在知道北非战役的结果后哀叹:意大利如果向我国宣战,只需要10个师就能消灭他,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那么就需要20个师监视,如果意大利是盟友,那就需要派出50个师保护。
对于北非战役的结果,巴顿和亚瑟也感到震惊。
平安夜当天,巴顿乘坐飞机飞到塞浦路斯和亚瑟见面,商议来年的作战方案,两人在商议过程中聊起北非战役,同时对意大利军队表示痛恨。
恨意大利军队不争气。
“北非战役打到现在这个程度,韦唯尔更有理由拒绝我们的帮助了,意大利人怎么就不能争点气呢!”亚瑟痛心疾首,30万人打10万,居然能打成这样,格拉齐亚尼也真是人才。
其实也不对,这样说对格拉齐亚尼不公平,毕竟意属北非面临驻扎在法属北非的第三集团军的威胁,阿比齐亚尼不可能把所有部队都投入到对尼罗河集团军的作战中。
当然阿比齐亚尼也不亏,尼罗河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防守苏伊士运河,所以韦唯尔也不可能把所有部队全部投入到对北非军团的战斗。
“这并不奇怪,意大利人一贯如此,毕竟连希腊人都打不过,还能指望意大利人干什么——”巴顿都没提意属东非。
早在一个月前,冯伏指挥的第二集团军就已经占领阿比西尼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意属东非的战斗彻底结束。
在征服意属东非的过程中,与其说第二集团军表现出色,不如说意大利东非军团太拉胯。
韦唯尔才俘虏了3.8万人。
冯伏一共俘虏了35万人。
在长达四个月的作战中,第二集团军伤亡加起来不到一千,其中绝大部分是非战斗伤亡,被毒蛇咬伤的士兵,都比在战斗中伤亡的士兵多。
北非战役开始后,冯伏主动向韦唯尔表示,可以派出部队协助北非军团的战斗,但是被韦唯尔拒绝。
格拉齐亚尼的愚蠢,给了韦唯尔一战成名的机会。
第二集团军一路摧枯拉朽,意大利人还可以以第二集团军装备先进,兵力强大为借口。
北非军团的失败,想找借口都很困难。
“意大利在北非和希腊的失败,德国不会坐视不管,明年的战争会更艰难。”亚瑟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准备。
“德国人正在向的黎波里支援,韦唯尔如果继续进攻,尼罗河集团军就将陷入危险中,隆美尔可不是格拉齐亚尼——”巴顿对隆美尔这个德军中的后起之秀非常期待。
最新消息,格拉齐亚尼在北非战役失败后,已经被胖光头解职,接替格拉齐亚尼指挥德意联军在北非作战的是隆美尔。
另有消息,德国正准备派出军队参与对希腊的进攻,希腊政府向英国请求援助,英国战争部将原本属于尼罗河集团军的两个师调往希腊,韦唯尔手中兵力不足,这给了意大利北非军团一丝喘息之机。
这就让亚瑟很无奈了。
大概是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在占领十二群岛之后,对十二群岛的改造工作,引起了希腊和英国的担心,所以希腊这一次只向英国求援,并没有向南部非洲请求援助。
英国也担心希腊一旦投降,德国就能将更多的力量用到进攻英国本土,所以不惜放弃北非的大好局面,也要从埃及抽调军队援助希腊。
这可以算是造化弄人吧。
2126 都相当皇帝
随着冬天的到来,战争的烈度逐渐降低,各国都在积蓄实力,为来年的战争做准备。
12月份希腊降下大雪,意大利人不可能在冬天发动攻击,威胁暂时解除。
英国在11月份就降下大雪,德国同样不会在冬天发动进攻,小胡子虽然还没有宣布,“海狮行动”事实上已经无限期推迟,德国为了继续以战养战,必须将目标转移到其他方向。
赶在新年到来之前,韦唯尔又发起了一次进攻,在巴迪亚俘虏意军4.5万人,缴获462门火炮。
新年过后的1月21号,尼罗河集团军在托卜鲁克俘虏意军近30000人,至此北非战役第一阶段以尼罗河集团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在北非战役的第一阶段,英军俘虏意军近11.3万人,缴获大炮700余门,北非军团溃不成军,尼罗河集团军高歌猛进,甚至已经抵达的黎波里,意大利在北非的殖民统治摇摇欲坠。
不过也到此为止了。
1月初,隆美尔抵达的黎波里,和隆美尔一起抵达的还有一个德国坦克师,和一个德国轻步兵师,此时意属北非还有意大利军队近20万人,韦唯尔即将遭到隆美尔的迎头痛击。
先不说隆美尔的反击。
1月4号,流亡在外已经三年的阿比西尼亚帝国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乘坐皇家海军的军舰返回亚的斯亚贝巴,受到阿比西尼亚人的热烈欢迎。
伊姆鲁公爵不欢迎,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期间,阿比西尼亚反抗军对于意大利人反抗,是由伊姆鲁公爵名义上指挥的,虽然伊姆鲁公爵大多数时间都在柏培拉,但是明显比海尔·塞拉西一世更有资格担任阿比西尼亚帝国国王。
冯伏也不欢迎海尔·塞拉西一世。
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这几年,虽然在英国和法国颇受冷遇,不过海尔·塞拉西一世还是更依赖英法,皇家海军派军舰将海尔·塞拉西一世送回来就是证明。
如果没有许诺足够多的好处,皇家海军才懒得搭理这位“战士皇帝”。
基于同样的理由,英国政府这时候把海尔·塞拉西一世送回阿比西尼亚帝国,动机多半也不单纯。
“机会是要主动争取的,没有人愿意主动放弃权力,除非迫不得已——”利奥波特跟伊姆鲁公爵关系不错,他们都有类似的身份背景,利奥波特是前波斯皇室成员。
伊姆鲁公爵坐在王宫的阳台上,看着远处绵延起伏的群山一言不发。
这座王宫原本属于海尔·塞拉西一世,阿比西尼亚帝国灭亡后,这座王宫成为意大利驻东非总督萨伏伊亲王的行宫,第二集团军收复亚的斯亚贝巴之后,这座王宫就成为伊姆鲁公爵的府邸。
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伊姆鲁公爵对于阿比西尼亚帝国的王位是有野心的。
现在海尔·塞拉西一世已经返回亚的斯亚贝巴,伊姆鲁公爵却没有将王宫还给海尔·塞拉西一世,这同样表明了伊姆鲁公爵的态度。
利奥波特不着急,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海尔·塞拉西一世和伊姆鲁公爵的矛盾迟早要爆发。
别忘了海尔·塞拉西一世是以一种屈辱的方式被迫流亡,重回阿比西尼亚帝国之后,那些逼迫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到大臣,都将面对海尔·塞拉西一世的清算。
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的时候,伊姆鲁公爵留在阿比西尼亚继续领导反抗军反抗意大利的殖民侵略,最终等来了第二集团军,伊姆鲁公爵也肯定不甘心将王位还给海尔·塞拉西一世。
现在伊姆鲁公爵还掌握着军权,海尔·塞拉西一世不敢向伊姆鲁公爵动手。
一旦军权旁落,那么就将是伊姆鲁公爵的末日。
“尼亚萨兰勋爵的承诺还有效吗?”伊姆鲁公爵需要南部非洲的支持,否则就算伊姆鲁公爵登上王位,也大概率会遭到英国和法国的反对。
其实不是罗克的承诺,而是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承诺。
之前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曾今承诺过,只要阿比西尼亚帝国加入南部非洲联盟,那么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就将帮助阿比西尼亚帝国复国。
现在南部非洲已经兑现承诺。
轮到伊姆鲁公爵兑现承诺了。
“当然,尼亚萨兰勋爵的承诺永远有效。”利奥波特强调,南部非洲至少不会吞并阿比西尼亚帝国。
至少现在不会。
“那好吧,请转告尼亚萨兰勋爵,阿比西尼亚帝国,将永远是南部非洲最忠实的仆人。”伊姆鲁公爵姿态低,他很清楚,自己根本没资格跟罗克提条件。
是仆人,而不是盟友!
这个态度让利奥波特很满意。
就在伊姆鲁公爵下定决心的同时,亚的斯亚贝巴东郊的行宫内,海尔·塞拉西一世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焦躁中。
回到亚的斯亚贝巴之后,海尔·塞拉西一世就开始收拢权力,除了军权之外,现在几乎所有权力都已经回到海尔·塞拉西一世手中。
这不仅没有给予海尔·塞拉西一世足够的安全感,反而让海尔·塞拉西一世感觉非常危险。
在伦敦的时候,虽然海尔·塞拉西一世不受重视,至少安全性有保障。
现在海尔·塞拉西一世虽然住在王宫里,却提心吊胆连觉都睡不好,每当巡逻的士兵从窗外经过,海尔·塞拉西一世都会从梦中惊醒,他担心自己下一刻就会成为阶下囚。
“阿比西尼亚帝国反抗军,根本没有控制在伊姆鲁公爵手中,谁都知道背后真正的掌控者是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所以我们不是要收回伊姆鲁公爵手中的权力,而是回归事情的本质属性,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只要保持中立,伊姆鲁公爵迟早束手就擒。”来自英国的奥巴代亚爵士胸有成竹,他是海尔·塞拉西一世的顾问,来自英国贵族家庭。
“我早就说过,现在返回亚的斯亚贝巴并不是个好主意。”海尔·塞拉西一世也不想被英国人当枪使,可惜形势比人强,海尔·塞拉西一世没有选择的余地。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回来?等伊姆鲁公爵取代你,成为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国王?还是等南部非洲将阿比西尼亚帝国一口吞并?”奥巴代亚对海尔·塞拉西一世不太满意,海尔·塞拉西一世对于英国的抵触比较强。
当然奥巴代亚也不关心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心情,英国现在最担心的是南部非洲吞并马赫迪王国和英属东非,至于意属东非,只要南部非洲可以保证马赫迪王国和英属东非的“独立”,英国倒是不介意将意属索马里送给南部非洲。
是的,仅仅是意属索马里,就连厄立特里亚,英国都不愿意南部非洲接手,因为那会影响到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
这当然只是英国的一厢情愿,东非的最终归属,还得看未来的战争走向。
至少目前来看,在韦唯尔率领的尼罗河集团军击败意大利北非军团之后,一切对英国都很有利。
“如果大不列颠提早加大对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关注,情况也不至于糟糕到今天这个地步。”海尔·塞拉西一世满腹牢骚,在伦敦和巴黎受到的冷遇,海尔·塞拉西一世永远不会忘记。
“你是在指责大英帝国吗?你没有这资格,请记住这一点!”奥巴代亚不客气,如果不是为了给南部非洲制造一些障碍,奥巴代亚根本懒得跟海尔·塞拉西一世废话。
别惊讶,对于海尔·塞拉西一世这个皇帝,英国人从来没有在乎过。
甚至如果有可能,英国更愿意支持伊姆鲁公爵。
毕竟伊姆鲁公爵对于15万阿比西尼亚反抗军的影响力更大。
海尔·塞拉西一世对奥巴代亚怒目而视。
奥巴代亚目光冷漠,没有丝毫退让。
“好的,我记住了!”海尔·塞拉西一世倍感屈辱,这话听上去有秋后算账的意思,奥巴代亚却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大英帝国殖民世界几百年,想找英国秋后算账的人多了,海尔·塞拉西一世想报仇得排队。
离开海尔·塞拉西一世的皇宫,奥巴代亚转身去找冯伏。
是的,别管伊姆鲁公爵和海尔·塞拉西一世怎么折腾,最终决定阿比西尼亚帝国命运的,还是南部非洲人和英国人。
冯伏所在的军营,位于亚的斯亚贝巴市郊的山坡上。
意属东非境内的战争结束后,第二集团军分别向柏培拉和马赫迪王国的首都喀土穆集结,随时准备向其他战区增援。
喀土穆和埃及之间有铁路连接,部队可以通过铁路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开罗。
柏培拉位于红海沿岸,通过苏伊士运河同样可以随时增援。
随冯伏驻扎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只剩下一个混成旅,兵力虽然只有五千,但是装备了坦克和直升飞机,战斗力异常强大。
奥巴代亚来找冯伏,希望海尔·塞拉西一世尽快登基的同时,还想试探南部非洲对于意属东非的态度。
扼守红海出口的索科特拉岛,同样是驱逐舰换岛屿计划的一部分。
(本章完)
2127 皇帝只有一个
温斯顿试图出让英国在印度洋的权利,来换取南部非洲的支持,印度洋内的岛屿,包括锡兰在内,都在“驱逐舰换岛屿”的计划范围内。
索科特拉岛的面积仅为3650平方公里,锡兰面积为65600平方公里,英国在锡兰的统治中心科伦波,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从中世纪起,这里就是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
英国既然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希望得到的东西自然也很多,苏伊士运河无疑是重中之重。
乘坐战地越野车进入冯伏所在的军营,道路一侧整齐排列着数十辆坦克装甲车,坦克的炮口指向高度整齐划一,就像士兵们用绳子量过一样。
装甲车的功能越来越全面,传统的12.7毫米重机枪现在都已经换成20毫米高平两用机炮,40毫米榴弹发射器依然是大杀器,37毫米坦克炮在对意属东非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意大利装备的小坦克,37毫米坦克炮可以轻易击穿。
营区内的道路平整,战地越野车的速度并不快,几个当地人正在修剪绿化带和草坪,南部非洲人总是这样,即便只是一个临时营地,要求标准也非常高。
冯伏在办公室门口迎接奥巴代亚。
奥巴代亚见到冯伏后,对装甲混成旅的装备表现出巨大的羡慕。
英军现在装备的还是“马蒂尔达”呢。
亚的斯亚贝巴的这个混成旅清一色的“豹”式。
“我们和联合王国不同,我们是一个陆权国家。”冯伏不骄傲,让奥巴代亚羡慕不已的,在冯伏看来只是基操。
一战前夕,著名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提出了陆权与海权的观念,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陆权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
德国的扩张,明显深受麦氏三段论的影响。
“毫无疑问,大不列颠是一个海权国家,所以南部非洲和大不列颠是一个完美组合。”奥巴代亚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已经把大英帝国放在从属地位。
进入办公室分宾主就坐,奥巴代亚对冯伏办公桌上的地球仪很感兴趣,他伸出手轻轻拨动一下,地球仪飞快转动起来,奥巴代亚轻轻皱眉,这一幕,很有象征意义啊。
冯伏没注意这个小细节,主动询问奥巴代亚是喝茶,还是喝咖啡。
“茶,谢谢——”奥巴代亚略遗憾,南部非洲的茶,跟英国的茶不太一样,英国人更爱喝红茶,南部非洲人更喜欢绿茶。
“虽然这不是酒,我还是提议我们举杯庆祝盟军的胜利。”奥巴代亚试图引领节奏。
也确实值得庆祝。
去年下半年,英国赢得了不列颠空战,南部非洲占领意属东非,北非方向韦唯尔率领的尼罗河集团军高歌猛进,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要太乐观,我们在北非以及希腊都有着巨大隐患,德国人正在疯狂增兵,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冯伏不乐观,英国战争部似乎搞错了,有时候战略撤退是为了更好的积蓄力量。
比如从尼罗河集团军抽调部队增援希腊,这很明显就不是明智之举。
现在的欧洲大陆,只剩下希腊还在坚持对抗轴心国。
希腊人精神可嘉,但是在面对德国人强大的装甲部队时,就算有英国人帮忙,希腊人也扛不住。
据说在温斯顿抽调部队的时候,韦唯尔和温斯顿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温斯顿不想失去希腊这面旗帜,认为希腊的存在,可以有效分担英国本土的压力。
韦唯尔则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将意属北非军团一鼓作气消灭,彻底解除北非军团对埃及的威胁。
不能说他们谁对谁错,至少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打赢最后的战争。
关于温斯顿的能力,莫洛托夫访问德国期间,里宾特洛甫在给大胡子的信中直言:英国这个国家是由一个叫温斯顿的人领导的,这个人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外行,没到关键时刻都会失败,这一次也一样。
这话并不客观,温斯顿军事上的能力确实不怎么样,政治绝对是一把好手。
“所以我们需要地中海舰队和塞浦路斯分舰队更加密切的配合,切断意大利本土和意属北非之间的联系。”奥巴代亚绝口不提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的支援,这方面英国人的态度很一致。
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第二集团军或者第三集团军参与对意属北非的进攻,那么战后意属北非该怎么分配?
英国已经失去马耳他,失去亚丁,失去锡兰,不能再失去更多。
“我们不可能将意大利本土和意属北非的联系彻底切断,除非我们用军舰塞满地中海。”冯伏轻笑,英国人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为了阿比西尼亚帝国的稳定,我们应该让海尔·塞拉西一世尽快恢复王位。”奥巴代亚不想深入讨论意属北非,开启第二个话题。
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不能参与对意属北非的进攻,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军队却可以。
别忘了阿比西尼亚帝国有着15万反抗军呢,这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阿比西尼亚帝国反抗军,接受的是保护伞公司教官训练,又拥有一定作战经验,战斗力至少比印度部队强得多。
北非战役期间,尼罗河集团军唯一的败绩,就来自于英印第五师。
失败的过程很奇葩。
当时英印第五师包围了一支意大利部队,意大利部队想投降,好大喜功的英印第五师却不允许,于是双方之间爆发了战斗。
结果谁都没想到,人数明显占优的英印第五师居然败了。
然后意大利人很高兴的说:这下我们可以投降了吧,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们可以再打一场。
“我认为伊姆鲁公爵更有资格担任阿比西尼亚帝国国王。”冯伏直接,英国人摘桃子的吃相有点难看。
奥巴代亚眉头紧皱,如果南部非洲人不同意,那么海尔·塞拉西一世就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不过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国王人选不能拖太久。
不仅奥巴代亚这样认为,伊姆鲁公爵也同样这样认为。
入夜,亚的斯亚贝巴一片漆黑,30年前德国人为亚的斯亚贝巴修建了一座发电厂,前几天的战斗中,发电厂被守军破坏,到现在还没有修复。
电力的问题并不难,阿比西尼亚帝国境内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南部非洲的工程师正在勘测地形,准备为亚的斯亚贝巴修建一座发电量更强的水电站,预计可以解决亚的斯亚贝巴未来几十年内的用电问题。
意大利统治亚的斯亚贝巴期间,因为反抗军的频繁行动,亚的斯亚贝巴夜间实行宵禁。
现在依然是战争时期,宵禁并没有解除。
晚上十一点,数辆卡车从已经改编成阿比西尼亚国防军的营地开出,驶向海尔·塞拉西一世的皇宫。
当卡车路过维多利亚十字大街时,两名巡逻队警察发现车队。
“奇怪,今天晚上军队有行动吗?”年轻的警察很好奇。
“闭嘴,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年龄稍大的警察经验丰富。
“为什么?”
“不为什么,现在我们下班回家。”
卡车一路飞驰,在海尔·塞拉西一世的王宫门前停下。
车尾的帆布打开,一名名荷枪实弹的士兵跳下来,马上开始对海尔·塞拉西一世的王宫发起进攻。
“不要开枪,我们投降——”
王宫的卫兵没有丝毫抵抗,主动打开王宫大门,沉默的士兵蜂拥而入。
海尔·塞拉西一世此时还没有入睡,他正在期盼几天后的登基。
在英国的时候,海尔·塞拉西一世充分感受到小国寡民的悲哀,阿比西尼亚帝国具有成为一个区域性强国的潜力,可是困难重重,海尔·塞拉西一世通过资料,对南部非洲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决定采取南部非洲的路线,不说成为一个强大国家,至少不能任人摆布。
“陛下,快走,叛军已经攻入王宫——”内侍来不及敲门,直接将办公室的门推开。
“怎么回事?”海尔·塞拉西一世刚刚起身,一群士兵就涌入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办公室。
“陛下,请您将王位让给伊姆鲁公爵——”为首的军官表情冷酷,手里的左轮手枪击锤已经板开。
“该死的混蛋,我才是阿比西尼亚帝国的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又惊又恐,他要当面质问伊姆鲁公爵:“伊姆鲁在哪儿?让他来见我!”
“陛下,恐怕你没有机会了——”军官不废话,直接开枪。
呯,呯呯呯——
军官将弹夹清空,海尔·塞拉西一世身中数弹,尸体重重倒在身后的椅子上,睁着的眼睛里写满了难以置信。
(本章完)
2128 以身作则
皇帝只有一个,海尔·塞拉西一世既然“暴病身亡”,伊姆鲁公爵成为唯一的皇帝人选。
1月20号,伊姆鲁一世在亚的斯亚贝巴登基,阿比西尼亚帝国复国。
伊姆鲁一世登基的当天,以南部非洲为首的一票南部非洲联盟国家纷纷向伊姆鲁一世发出贺电表示祝贺。
伊姆鲁一世稍晚些时候决定带领阿比西尼亚帝国加入南部非洲联盟,接受联盟指挥。
也就在伊姆鲁一世登基的当天,奥巴代亚黯然离开亚的斯亚贝巴,连晚上的登基庆典都没有参加。
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加入,代表着南部非洲联盟的再一次扩张,阿比西尼亚帝国有着110万平方公里领土,近1000万人,这个国家有着巨大潜力,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
“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南部非洲联盟吗?干脆我们叫国际联盟算了。”小斯忍不住调侃,南部非洲要是改名叫国际联盟,那国际联盟叫啥?
不过小斯也没说错,南部非洲联盟现在确实是比真正的国际联盟更像国际联盟,至少在分配权益上,南部非洲联盟做得不错。
当然也有人认为,南部非洲表现出来的侵略性让人震惊。
南部非洲联盟成立后,已经接连吞并了莫桑比克帝国、马达加斯加、以及西非,下一个会是谁?
这是个让很多人都担心的问题。
“让我看看阿比西尼亚帝国有什么——好吧,除了人什么都没有——”亨利哀叹,这又是一个大包袱。
和资源丰富的内志、巴西、以及俩刚果不同,阿比西尼亚帝国的资源并不丰富,近1000万人口听上去不错,但是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连成为一个合格工人的可能性都不高,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体力劳动工作。
当然对于这样的岗位,南部非洲的需求量也很高。
毕竟有那么多城市的道路需要维护,绿化带需要修剪,办公室需要打扫,这些工作南部非洲人从不做。
打扫卫生?
搞笑的吧,是学校的图书馆不够宽敞明亮,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不够令人向往——
“别惊讶,这才是一个正常国家的常态,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拥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罗克不嫌弃,110万平方公里,干点啥不行,关键是执行力,哪怕种树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阿比西尼亚帝国虽然没多少矿产资源,但是有丰富的水资源。
有水就有无数可能,只要别一味的只破坏不建设,未来还是可以期待的。
南部非洲西南部的沙漠就是个好例子。
其实也不能算是沙漠,最多就是荒凉一些的戈壁,跟植被茂密的热带雨林虽然不能比,但也不是不毛之地。
大概从二十年前,南部非洲对西南部的荒凉戈壁进行有计划地改造,尼亚萨兰大学派出经验丰富的教授前往西南地区考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树木进行推广,二十多年下来成绩斐然,从空中俯瞰,二十年前还满目荒凉的戈壁滩,现在已经变成郁郁葱葱的森林。
为了这个工作,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先后投入上亿兰特,花费虽然比较大,但是和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森林相比,那肯定就千值万值了。
南部非洲西南部,现在已经成为南部非洲最大的林业基地,二十年前种下的树苗,现在早已成为参天大树,大约从十五年前开始,这个工作就已经开始产生收益,投入越来越少,收益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成为联邦政府的净盈利项目。
阿比西尼亚帝国也一样。
海尔·塞拉西一世执政时期,阿比西尼亚帝国就已经出现了中兴的征兆,意大利王国的入侵改变了这一切。
意大利并吞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时间并不长,还来不及对阿比西尼亚帝国进行改造,就被赶出阿比西尼亚帝国,萨伏伊亲王根本没机会展示他的才能。
现在轮到伊姆鲁一世。
先不说伊姆鲁一世的能力有多强,在南部非洲联盟的领导下,阿比西尼亚帝国一定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上帝,要对一个面积达到11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进行改造,我们得投入多少?一百亿还是两百亿?十年之内能见效吗?”亨利兴趣缺缺,没有矿产资源的阿比西尼亚帝国,不值得矿产大亨的关注。
“亨利,看看资料,阿比西尼亚帝国对于青尼罗河的利用率还不足百分之一,你确定阿比西尼亚帝国没有任何潜力?”小斯有兴趣,现在的阿比西尼亚帝国就是一张白纸,可供人肆意挥洒泼墨。
有水就有无数可能嘛,小斯的南非公司专注于农业开发,这方面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围绕着青尼罗河,有很多的文章可做。
别忘了欧洲殖民者对于非洲的早期殖民,就是沿着河道进行的。
阿比西尼亚帝国境内的森林覆盖率不足百分之二十,如果不注意保护的话,再过几十年,这一数据会下降到不足百分之九。
百分之二十是什么概念?
110万平方公里,大约有2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
如果只砍伐,不补种,那么这2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对于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
但如果一边砍一边种,对森林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呢?
那么就是子孙受用不尽的金山金山。
更更何况还有青尼罗河流域的可灌溉范围。
在种植技术不佳的阿比西尼亚人手里,青尼罗河流域无法产生太大利益。
在南部非洲人手里就不一样。
就非洲人那种连个坑都不刨,直接把种子撒下去听天由命的种植方式,收成能好了就是见了鬼。
南部非洲农业很发达,大型农业机械的普及,有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英治时代要经营一个面积为一百英亩的农场至少需要50个人,现在5个人轻轻松松。
阿比西尼亚帝国既然加入南部非洲联盟,那么对于南部非洲企业的投资就会敞开怀抱,这对于南非公司来说是重大利好。
也不仅仅是南非公司。
欧战爆发后,南部非洲所有上市企业的市值都在疯狂飙升,这还真不是炒作,有财务报表支撑的。
“我们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甚至我们都不需要投入,只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就会有无数种可能。”罗克根本不担心开发的问题,人跟人真的不一样。
让非洲人统治非洲人,再过一万年,非洲还是那样,不会有任何改变。
让白人统治非洲人,非洲会变成欧洲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一部分非洲人或许会因此成为富翁,绝大部分非洲人的生活依然不会发生变化,再过一万年也不可能富起来。
有了华人的加入,情况就截然不同。
对于华人来说,非洲简直就是风水宝地,没有矿产资源不要紧,只要有地,华人就能创造出无数种可能。
“那么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我要派人去找伊姆鲁一世,把整个青尼罗河买下来!”小斯语出惊人,青尼罗河全长1600公里,仅在阿比西尼亚帝国境内,可灌溉面积就多达40万公顷。
40万公顷就是4000平方公里。
索科特拉岛的面积才3650平方公里。
当然这对于小斯来说也不是难事。
小斯的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联盟国家境内,拥有的土地面积不少于十万平方公里。
别惊讶,罗克名下的尼亚萨兰公司拥有的土地更多,仅在南部非洲西南部,尼亚萨兰公司拥有的土地面积就多达10万平方公里。
罗克不抢青尼罗河。
小斯也就说说而已,青尼罗河流域的可灌溉土地有可观的价值,罗克和小斯这样的大资本家都不会涉足,要留下来分配给世界大战中的有功之臣,那些相对偏远地区的土地,才是罗克和小斯的目标。
有一说一,有价值的土地谁都想要。
罗克和小斯现在都已经脱离了赚钱这个层次,只要持续投入长期开发,偏远地区的土地,也会产生巨大价值。
不过持续投入这一点,就拒绝了普通人开发偏远地区土地的可能,只有罗克和小斯这样的大资本家才有这实力。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长期收益,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一个提示或警告。
南部非洲有钱人很多,有实力的人也很多。
连罗克和小斯都以身作则,不对青尼罗河流域下手,其他人如果敢伸手试试?
也不要想着借鸡生蛋,布拉德办公室也不是吃素的,南部非洲这些年因为经济上犯错误落马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精明人都知道应该适可而止。
对的,就是适可而止。
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要做到却很难。
太多人就是因为搞不清这一点,所以身败名裂。
就在南部非洲资本准备大举进入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同时,隆美尔已经来到的黎波里,准备开始对尼罗河集团军的反击。
当然在这之前,隆美尔还有一个必须要解决,那就是第三集团军的威胁。
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隆美尔也不敢轻举妄动。
(本章完)
无标题章节
“镰刀行动”期间,隆美尔率领的第七装甲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誉为“魔鬼师”,隆美尔本人也因此备受小胡子喜爱,法国停止抵抗后,隆美尔被任命为德国北非军团司令,军衔也从少将提升为中将。
隆美尔抵达北非的时候,意大利北非军团已经全线崩溃,格拉齐亚尼被胖光头召回本土,意大利北非军团也归属隆美尔指挥。
此时隆美尔手下,能作战的部队只有一个德国装甲师和一个德国步兵师,外加一部分航空兵,实力都不要说跟南部非洲第三集团军相比,连韦唯尔率领的尼罗河集团军都不如。
不得不说,英国的实力还是非常雄厚的,现在的尼罗河集团军,和四个月前的尼罗河集团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韦唯尔手下除了四个印度师之外,还有两个澳大利亚师,以及一个新西兰师,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万人。在武器装备上,尼罗河集团军也得到极大补充。
英国本土有第一集团军协助防守,在德国无限制推迟“海狮行动”的前提下,安全暂时得到保障。
来自南部非洲的装备通过苏伊士运河源源不断运抵开罗,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南部非洲强悍的工业实力通过尼罗河集团军的换装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到1941年初,尼罗河集团军拥有的坦克已经超过700辆,参照英国标准,足够组建四个装甲师。
对于装甲师的编制,各国都不一样。
早在1935年,古德里安组建的第一批德国装甲师,全师拥有坦克多达512辆,下辖坦克旅、摩托化步兵旅、炮兵团、防坦克炮兵营及其他分队。到1941年,德国装甲师的数量在增加,实力却在不断缩水,三团制坦克师装备207辆坦克,两团制的只有152辆。
俄罗斯因为在西班牙内战中的错误信息,直到1940年才开始重新组建机械化军,每军下辖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一个摩托车团、1个通信营、1个工程兵营及1个航空兵大队,拥有坦克多达1031辆。
这里就能看出来大胡子好大喜功的性格。
坦克军需要的装备不仅仅是坦克,还需要大量其他装备。
俄罗斯的坦克军除了1031辆坦克之外,还需要268辆装甲车、172门火炮、186门迫击炮、5165辆其他各种车辆、352台拖拉机、以及1678辆摩托车——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人。
俄罗斯的一个坦克军,总兵力36080人。
同样是在1941年,俄罗斯一共有29个坦克军。
其他的先不说,一个军1031辆坦克,29个军四舍五入就算30000辆——
我的个天,南部非洲都没有这么多坦克。
所以没有那么多坦克怎么办?
拿各种旧式坦克凑呗。
1941年初的数据找不到。
“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执行的时候,俄罗斯一共拥有超过22000辆坦克。
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老旧的t-26和bt系列,新式坦克数量只有大约1600辆。
说起“巴巴罗萨计划”。
这个计划是在去年冬天开始制定的,时间大概就是莫洛托夫访问德国那段时间。
同样是在去年冬天,俄罗斯制定了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
两个都想着进攻对方的国家,制定攻击计划的同时,居然还在进行友好交流,划分势力范围——
政治家真尼玛可怕!
跟俄罗斯相比,南部非洲的坦克师除了没有航空兵大队之外,其他都差不多。
不同的是,南部非洲坦克师装备的坦克,全部都是最先进的“虎”式和“豹”式,没有凑数的。
第三集团军拥有两个装甲师,这两个装甲师是隆美尔的心腹大患。
当然也不要因此忽视其他部队,南部非洲的步兵师也不容小觑。
除联盟部队的轻步兵之外,南部非洲本土组建的步兵师也装备了坦克的,每个师配备一个坦克团,拥有坦克76辆。
第三集团军除了两个装甲师之外,全部都是联盟部队轻步兵。
联盟部队轻步兵除了没有坦克团,其他装备和本土组建的步兵师完全一样,除各种口径的迫击炮之外,仅120毫米口径以上榴弹炮就有48门。
法属北非阿尔及尔,这里除了是自由法国首都之外,还是法国外籍军团的司令部所在地。
法国外籍军团创立于1831年,当时为了解决外国人在法国国内的犯罪问题,同时为了补充战争中死伤的法**队兵员,由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浦下令组建。
外籍军团成立后,在法国经历的历次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外籍军团几乎参加了所有重大战役。
欧战爆发的时候,法国外籍军团一共六个旅,总兵力三万人。
法属北非选择加入自由法国之后,外籍军团内部并不一致,一部分外籍军团部队选择随法属北非加入自由法国,一部分外籍军团选择效忠维系法国,法国人的两面性,在外籍军团的选择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选择加入自由法国的第二、第三、及第四步兵团,最初被部署在摩洛哥,距离法意在北非的殖民地边境异常遥远。
第三集团军抵达阿尔及尔之后,这三个步兵团也被调往阿尔及尔,协助第三集团军准备参与对意属北非的进攻。
好吧,没有进攻。
英国人不希望南部非洲参与在北非的行动。
戴高乐也不想主动向意大利人发动进攻。
用戴高乐的话说:既然英国人不想让我们参与,我们又何必自讨没趣——
“英国人只看到意大利人的软弱,却不知道德国的强大,我想隆美尔会让韦唯尔将军知道,一个以海军为传统的国家,上了岸没准会晕地的——”戴高乐的本意是调侃,他大概不知道,有些水兵在船上的时间长了,上岸之后确实是会晕地。
跟晕船一样,在船上的时候习惯了左摇右晃,上了岸之后不晃都不适应。
戴高乐陆军出身,军校学的就是步兵指挥,军人生涯开始于驻阿拉斯的第33步兵团。
“戴高乐将军——”巴顿对戴高乐还是尊重的。
南部非洲人信奉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从来不会因为朋友落魄就冷眼相看。
“巴,我更希望你能叫我的名字——”戴高乐对巴顿的态度,完全符合一个政治家的自我定位。
“好吧,我叫你夏尔,你叫我巴顿就好——”巴顿也是无语,他这个姓,从戴高乐嘴里说出来是有歧义的。
口音!
完全是口音问题。
这会儿巴顿和戴高乐正在外籍军团第三步兵团视察。
第三步兵团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曾经参加过著名的宣光堡垒防御战。
宣光堡垒防御战发生在清法战争期间。
所以这么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怎么能在如火如荼的北非战役期间,待在远离战线的摩洛哥晒太阳呢——巴顿对大清国没感情。
但是不妨碍巴顿对外籍军团的痛恨。
法国外籍军团,跟被称为“战争鬣狗”的保护伞公司雇佣兵还不一样。保护伞公司的“战争鬣狗”,只执行任务,不伤及平民。
法国外籍军团干过的那些事让人唾弃,一战期间法军的每一次哗变,外籍军团都是主力。
外国对于外籍军团也不够重视,从装备上就能看得出,坦克大炮之类的重武器就不说了,外籍军团士兵每人一支膛线估计都已经磨平了的步枪,有人甚至连鞋子都没有——
好吧,北非天气还是很炎热的,对于很多法国外籍军团的士兵来说,也确实不需要鞋子。
换成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不管多炎热的天气,鞋子一定会穿,因为他们知道,鞋子最大的作用是保护。所以当巴顿随意拿起一支外籍军团装备的m1916步枪时,戴高乐的表情就有点尴尬。
m1916是法国在一战期间装备的步枪,这款步枪最突出的特点是太过突出的弹匣。
无烟火药发明后,法国的8毫米勒贝尔1886式步枪是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步枪。
勒贝尔1886用的是勒贝尔8x50毫米步枪弹,这种步枪弹最大的特点是弹身的锥度特别大,根本无法使用桥夹,只能使用漏夹,所以就有了各种奇葩的设计。
比如一战期间法军装备的绍沙轻机枪,那个奇葩的半圆形弹匣,就是为了配合弹药而采取的无奈设计。
“巴顿,你知道,mas-36步枪的产量太少,还没有来得及大量装备部队——”戴高乐试图为法国政府辩解。mas-36步枪是一支优秀的步枪,博采众长。
之所以用“博采众长”来描述,是因为mas-36步枪的后端闭锁枪机,借鉴了英国的李-恩菲尔德。
向前弯曲、形如狗腿的拉机柄,则是偷师于美国m1917式步枪。
即便有着众多“借鉴”,mas-36依然不失为一款优秀的步枪,熟练射手可以使用食指和拇指拉动枪机,同时以中指或无名指扣动扳机,做到上弹、击发、退壳单手连贯操作,实现李-恩菲尔德的“疯狂一分钟“模式,达到栓动步枪的极限速度。
mas-36的成功,要感谢弹身锥度正常的7.5毫米步枪弹。
所以说想要一款成功的步枪,首先得确定成功的子弹。
当然mas-36的成功也得看跟谁比。
跟m1916比,mas-36毫无疑问更先进。
跟尼亚萨兰步枪相比,mas-36就是工业垃圾。
更垃圾的是法国政府。
1937年,mas-36步枪就开始在圣埃蒂安兵工厂量产。
一直到1940年,法国只制造了25万支mas-36步枪。
所以戴高乐也不是诡辩,很多法国本土的纯正法国士兵还在用贝蒂埃步枪呢,外籍军团想用mas-36等着吧。
这时候巴顿才注意到,他拿的这一款,居然连m1916都不是,而是勒贝尔1886。
额滴神,这可是上个世纪的老古董,全世界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
也不能怪巴顿不认识,m1916实际上就是勒贝尔1886的改进型,缩短枪管的同时,增加了弹容量。
可这也说不过去,m1916的产量超过350万支,外籍军团才三万人。法国仓库里存的m1916肯定不止三万。
当然现在那都是德国的库存了。包括刚刚装备部队没几年的mas-36,也都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估计很多mas-36被德国人缴获的时候,枪油的味道还没有散尽呢。
“用上个世纪生产的步枪,去对抗德国人的坦克可不行——”巴顿直言不讳,法国的快速战败,和法国政府这些年的懈怠有很大关系。
“新征召的部队都在罗安达接受训练,外籍军团注定要被淘汰的。”戴高乐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新组建的部队上,外籍军团对于法国来说,从来都只是炮灰。
自由法国在罗安达新组建的部队,装备的是全套南部非洲式武器,参考标准跟南部非洲联盟部队一样。好吧,本质上还是炮灰。
“我们的仓库里还有一些鞋子,我让人送过来给他们换上。”巴顿对于军队还是有要求的。
军人就得有军人的样子,连鞋子都不穿,不像话!
除了鞋子之外,第三团现在的后勤,跟第三集团军部队都一样,在后勤供应这方面,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从来都毫不吝啬。
所以就算没有鞋子穿,外籍军团的士兵们也幸福极了。
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奢侈的后勤。
以至于当速溶咖啡被送到第三团驻地时,很多外籍军团的士兵不知道速溶咖啡还要冲水,直接撕开包装就吃。
这还没送冰激凌呢,估计冰激凌送过来之后,情况会更加不堪。
“谢谢,如果第三集团军还有多余的装备,我想第三团的士兵是很乐意接受的——”戴高乐善于抓机会,也很会说话。
看人家说的多委婉,同样都是请求,有人死乞白赖,有人就姿态优雅。
“和装备相比,我想他们更需要的是训练。”巴顿有条件。
装备确实有,既有联盟部队装备的李-恩菲尔德,也有本土部队装备的尼亚萨兰。
巴顿本人也慷慨,如果外籍军团士兵符合巴顿的要求,巴顿也不会吝啬。
“他们确实是需要一些训练!”戴高乐发狠,他对于外籍军团也不满意。
当然训练完之后,外籍军团到底是自由法国的部队,还是南部非洲的部队,那就不好说了。
2130 昨天是忘了
法国对外籍军团的不重视,不仅体现在武器装备上,训练方面也同样松懈的令人难以置信。
大概是担心将殖民地部队训练成精锐部队之后,可能引发的管理和殖民地稳定问题,法国外籍军团的士兵不管在加入外籍军团之前是否接受过军事相关的训练,在加入外籍军团后,只需要接受六个星期的训练,就可以执行任务。
如果在南部非洲,六个星期还没有完成基础训练呢。
都不说精锐。
要把一个普通人训练成合格的士兵,都需要投入极大的资金和精力,都知道优秀射手是子弹喂出来的,可又有几个国家舍得拿无数的子弹培养大量优秀射手?
按照南部非洲标准,法国外籍军团里除了极少数的老兵之外,绝大部分都不合格。
就算军事技术合格的老兵,在执行力和纪律上也要大打折扣,同样需要接受再教育。
“不不不,巴顿,不需要将他们训练成类似南部非洲国防军那样的精锐部队,他们只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能够承担基础的作战任务就可以——”
戴高乐对外籍军团要求不高。
毕竟对于自由法国来说,即便精锐的外籍军团士兵,也仅仅只是精致的炮灰而已——
“如果仅仅这样的话,那我们不需要对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反而军官更需要。”巴顿有经验,南部非洲联盟部队就是这么干的。
当然联盟部队对于士兵的要求,也比法国外籍军团高很多。
法国外籍军团跟南部非洲联盟部队一样,军官同样都是由法国人担任。
“军官不需要,我们的军官全部是从圣西尔军校毕业的——”戴高乐骄傲,圣西尔军校是四大名校之一。
另一个时空的世界四大名校,分别是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的伏龙芝,以及法国的圣西尔。
这个时空俄罗斯还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呢,伏龙芝不为外人所知,尼亚萨兰陆军学院取代伏龙芝,成为“四大名校”之一。
“四大”内部也是有鄙视链的。
众所周知,英国历来是以海军为主,培养海军人才的是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
所以很明显,罗克曾就读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明显就是凑数的。
让戴高乐引以为傲的圣西尔,培养的军官连德国人都打不过,所以圣西尔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仅仅是历史悠久吗?
至于西点——
抱歉,美国也是个海军为主的国家,陆军也是凑数的。
所以四大内部,唯一真正具备“大”实力的,只有尼亚萨兰陆军学院。
巴顿不想打击戴高乐的骄傲。
既然军官不需要训练,士兵也不需要训练,那就这样继续烂着吧。
反正巴顿也不稀罕外籍军团的那几千名士兵。
让巴顿和戴高乐都没有想到的是,隆美尔的北非军团还没有打过来,盟军内部祸起萧墙。
前面说过,外籍军团哗变是有传统的。
哗变的理由有很多啊,比如外籍军团和法国本土部队的待遇不平等,又比如外籍军团的军官作威作福,士兵们忍无可忍,再比如执行任务的频率太密集,或者说任务的难度太高,部队伤亡惨重——
反正就等等等等吧,各种离谱原因都有。
这一次哗变的原因很简单。
第三集团军抵达阿尔及尔之后,阿尔及尔驻军超过十万,外籍军团第三团驻地旁边,是南部非洲联盟第66师的驻地。
66师是以巴西人为主组建的部队。
巴西作为南部非洲联盟成员之一,南部非洲向德国宣战之后,巴西也向德国宣战,正式加入世界大战。
刚刚经历过内战的巴西,陆军规模超过30万,绝大部分都接受过保护伞公司教官,参考雇佣兵标准的严格训练,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
参战之后,巴西一共派出9个师,第三集团军内有四个师都来自巴西。
和其他联盟部队一样,第66师的士兵是以非洲人为主,军官全部由南部非洲人,或者巴西白人担任。
南部非洲军官对于部队的要求非常严格。
巴西刚刚经历过内战,军官群体还没有堕落,依然保持着严格的纪律性,所以第66师在抵达阿尔及尔后,虽然没有作战任务,军官们依然按照战时标准每天组织训练,保持部队战斗力。
联盟部队的训练花样繁多,什么夜间紧急集合啊,长途拉练啊,体能训练啊等等等等,每天都不闲着。
第三团的驻地就在第66师旁边嘛。
眼看第66师的训练搞得热火朝天,第三团的军官就起了心思。
话说谁不想拥有一支战斗力强大到爆表的部队呢——
于是某天,第三团团长路易松·郎曼就模仿第66师,来了一次夜间紧急集合。
对于部队来说,夜间紧急集合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敌人进攻的时候不会提前通知,也不会看黄历选日子,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对于夜袭都很擅长——
想歪了的自己去面壁。
路易松·郎曼不擅长。
毕竟在此之前,外籍军团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
夜间紧急集合不是好搞的。
军队对于扎营要求很严格,入夜之后灯火管制,任何人不准随意走动,任意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营地哗变,由此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
外籍军团没有搞过夜间紧急集合,路易松·郎曼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只看第66师的夜间紧急集合进行的很简单,也很有必要,所以就自己模仿着第66师搞一个。
路易松·郎曼并不蠢,训练开始之前特意召集军官说明,提醒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路易松·郎曼甚至命令军官们,将士兵的子弹全部没收,有枪没弹,就算引发混乱,造成的损失也极其有限。
路易松·郎曼忽略了一件事。
法国外籍军团的管理是非常混乱的。
外籍军团士兵都是雇佣兵,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都知道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顺手牵羊发点财,法国外籍军团的士兵也一样。
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执行任务,也就是战斗期间。
和平时期没有任务可执行,自然也就没有发财的机会——
也不能这样说,大财发不了,小财还是可以的。
比如子弹,外籍军团的士兵们私下里就存在很多交易行为。
这很好理解。
毕竟一场战斗打下来,消耗多少子弹都是士兵自己说了算。
法国政府在武器装备上对外籍军团吝啬,子弹却是敞开了供应,于是各种私下交易就应运而生。
这里要说明,法国外籍军团的驻地,跟南部非洲部队的驻地不一样。
南部非洲部队野外驻扎,不允许军人私自行动,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士兵们连大门都走不出。
连门都不能出,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糟心事,营地周围也不会出现一些个奇奇怪怪的群体。
法国外籍军团不一样。
只要外籍军团扎营,不管是在城市内,还是在荒郊野岭,围绕着外籍军团的营地,总是会迅速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比如从事特殊行业的年轻女性——
又比如从事各种交易的商人——
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子弹是硬通货,可以当钱花的。
外籍军团里,军官们的收入很丰厚,不需要用子弹换东西。
对于路易松·郎曼的命令,军官们也执行的不够严格,他们只没收了士兵们的子弹盒,甚至连弹仓里的子弹都没有没收,这就为夜间紧急集合埋下祸根。
1月26号凌晨3点,路易松·郎曼和第三团的数名军官一起吹响哨子,场面相当有仪式感,法国人对于这个很擅长。
接下来发生的事,谁都没想到。
这里还要做个说明,二战时期的法国,军队在发动进攻的时候不是吹冲锋号,而是吹哨子。
外籍军团的士兵,对于哨子是有条件反射的。
所以当哨声响起的时候,某个士兵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士兵顺手推弹上膛,然后就扣动了扳机。
夜间枪支走火对于军队来说是大忌。
路易松·郎曼在训练开始前,已经命令军官们将士兵的子弹全部没收,理论上第三团的士兵们是没有子弹的。
所以当枪声响起的时候,路易松·郎曼和所有军官都是一脸懵。
别忘了现在还是战时,德国人随时可能进攻。
所以既然有枪声出现,那么说明了什么?
于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夜间紧急集合,就被法国人玩成了一场闹剧。
上面说过了,第三团的驻地旁边就是第66师的驻地。
第三团这边突然有枪声响起,第66师的值班军官理所当然的要打电话问一下。
第三团的值班军官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乌龙。
枪声响起的时候,第三团值班军官也要打电话询问,所以电话就一直没打通。
南部非洲军队,到团一级就有通讯连了。
外籍军团的团级单位,别说通讯连,就连电话都只有一部。
正常情况下,就算电话不通,第66师也不会出动。
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声枪响之后,第三团士兵大概认为遭到进攻,随后又有枪声连续响起,情况彻底失控。
第66师这时候还没有出动,哪怕第三团打得再惨,只要不主动求援,第66师也不会出动。
这时候又有意外情况发生。
枪声响起之后,一部分不知道情况的第三团士兵以为遭到德军进攻,主动离开营地逃向第66师的驻地。
第66师虽然没有出动,但也严阵以待防备可能的战斗情况发生。
所以当第三团士兵出现的时候,第66师的警戒部队毫不犹豫开枪。
联盟部队里,巴西部队的装备,比俩刚果部队的装备好一些,毕竟是曾经和南部非洲国防军并肩作战过的部队。
第66师对于防御工作非常重视,营地周围布置的是20毫米高平两用机枪。
20毫米机枪的子弹有胡萝卜那么粗,可以轻易击穿时下大部分坦克的装甲。
打到人身上,可以直接将人撕碎。
所以当第66师的机枪开火后,第三团就损失惨重。
天亮之后统计,只有两挺机枪开火,并且只各打了一个弹匣。
就是这两个弹匣,给第三团造成25人死亡,9人受伤。
受伤的九个人,要么是胳膊被打断,要么是腿被打断,而且都是断成碎末,根本无法接回去的那种。
明明一场“普普通通”的夜间紧急集合,被搞成一场闹剧不说,居然还造成如此大的伤亡,肯定是要追究责任的。
追究谁?
路易松·郎曼没责任,他在训练开始前,已经尽可能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连子弹都全部收缴,还能造成什么意外呢?
第三团的其他军官也没责任,他们已经按照路易松·郎曼的命令,尽可能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虽然准备工作不完善,但那也是经验不丰富造成的,跟军官的态度没关系。
那么有责任的,就只剩下偷偷私藏子弹的士兵。
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路易松·郎曼下令,将第三团士兵偷偷私藏的子弹全部收缴。
就是这个命令,引发了第三团的哗变。
部队哗变不是工人罢工,也不是学生罢课,而是类似暴动一样的严重暴力事件。
戴高乐知道哗变的原委之后,对外籍军团彻底失望,请求巴顿按照南部非洲的方式,解决第三团的哗变。
南部非洲方式!
巴顿和第三集团军所有的军官全都一脸懵。
南部非洲军队从来没有哗变过。
巴顿和其他南部非洲军官,都没有处理哗变的经验。
法国人倒是很有经验,可是戴高乐撂了挑子——
那就按照南部非洲的方式处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多次哗变,每一次都被经验丰富的法国将军们,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所以外籍军团才有哗变的习惯。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可以妥协。
南部非洲军方从不妥协。
所以第66师就将第三团直接包围,要求第三团的士兵主动放下武器,向第66师投降,否则第66师就将发动攻击。
如题:昨天忘了,今天还是在网吧里,希望明天能恢复正常,不过这两天的可都是四千字大章节,某鱼还是很努力的——
(本章完)
2131 想找死,那就成全你
哗变士兵的主要诉求是希望外籍军团提高他们的待遇,说白了就是要钱。
雇佣兵嘛,别用太高的道德标准要求他们,钱给够了就行。
外籍军团的薪水模式跟保护伞差不多,没有任务的时候,士兵们只有基础薪水,战时收入会大幅增加。
不同的是,外籍军团的士兵,不管是基础薪水还是战时补贴,跟保护伞相比都差出一大截
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基础薪水至少可保证生活,如果懂得勤俭节约甚至可以略有结余
外籍军团就有点惨,要不然士兵们也不会靠交易子弹获利。
现在外籍军团要收缴士兵所有私藏的物资,引发的不满可想而知。
按照南部非洲标准,外籍军团的哗变,等同于叛乱。
法国却不是这样定性。
法国人们热爱自由嘛。
法属北非也是法国领土,所以外籍军团士兵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诉求,至于诉求是不是合理,有些人是不管的。
第66师将第三团营地团团包围之后,叛军还没有投降,法属北非的政府官员反倒先找上巴顿,要求巴顿能以更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你所谓‘更和平’的方式,是什么方式?”巴顿耐着性子和让·皮埃尔交流。
让·皮埃尔出身名门,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长期在法属东印度服役,戴高乐成立自由法国之后,让·皮埃尔从法术东印度返回,加入自由法国。
作为一名老军人,让·皮埃尔知道外籍军团对于法国的重要性。
关键是目前自由法国可以指挥的部队所剩无几,所以外籍军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我们要走到士兵们中间,主动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满足他们的要求,外籍军团的士兵也需要尊重。”让·皮埃尔很有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主义精神,对于法国人来说,妥协并不可耻。
“你们居然还知道外籍军团的士兵需要尊重——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巴顿不解,这明显表里不一嘛。
“将军,你知道,这里是法国——”让·皮埃尔既尴尬又无奈,**兰西自有国情在此。
看看法国政府对于一战老兵的态度就知道,法国政府连真正的法国人都漠视到那种程度,外籍军团就更不用说。
但是有些事吧,就是能说不能做。
法国政府就算再漠视外籍军团士兵的利益,至少表面上得过得去。
所以就有了外籍军团一次又一次的哗变。
每一次哗变,法国政府和法国的将军们都口口声声要帮助外籍军团的士兵解决问题,可问题从来都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既然戴高乐将军把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理,那么我就用南部非洲的方式来解决。”巴顿坚持,不管是哗变还是叛乱,在巴顿这里都是不可接受的。
“您准备怎么解决?”让·皮埃尔好奇。
“明天中午12点之前,如果第三团的士兵不主动放下武器走出营地投降,那么第66师将向第三团发起进攻。”巴顿强硬,对于叛军还有什么好说的。
“那些外籍军团的士兵也是法兰西人,您不能那样做——”让·皮埃尔又惊又怒,“弩炮行动”的悲剧,难道要再次上演吗?
“你想用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很好,请你主动点,前往第三团,和第三团的士兵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巴顿冷笑,谁主张谁负责,既然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一套巴顿也会。
让·皮埃尔顿时傻眼。
提意见可以。
主动前往第三团,跟第三团的士兵交流?
万一也被扣押了怎么办?
那不成了葫芦娃救爷爷。
巴顿忙着应付各路大神的时候,包围第三团营地的第66师也很忙。
前文说过,外籍军团的驻地,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形成一圈经营各种生意的灰色地带。
第三团的驻地被包围,那些依附着第三团做生意的各路生意人也被包围。
第66师兵强马壮,虽然没有坦克,装甲车还是有的。
临时营地嘛,防御工事几乎没有,甚至连围墙都没有,只有几圈简单的铁丝网。
第66师将第三团的驻地包围之后,有士兵发现,多处铁丝网居然已经被剪断,可以自由出入,也不知道第三团的军官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这也不能怪军官们不负责。
没准他们也需要这些特殊通道呢。
第三团的驻地被包围之后,各路生意人匆忙离开,他们受到第66师官兵的严格盘查。
“哦,你是做生意的,那你做什么生意?你的货呢?”士兵认真负责,生意人总得有个生意人的样子吧。
“货已经卖完了哦——”浓妆艳抹的女孩用了太多廉价香水,说话的时候还向士兵抛了个媚眼。
这绝对不是勾引,只是职业习惯。
“你是做什么生意的?”士兵一丝不苟埋头记录,根本没抬头。
“皮肉生意!”女孩哈哈大笑,排队等待的也哄堂大笑,似乎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妥。
好吧,时下的北非,皮肉生意是合法生意。
有不合法的。
一个商人在接受检查的时候,携带了一大包子弹,遭到第66师士兵的严格盘查。
“这些子弹都是从外籍军团士兵哪里换来的,最近这段时间运气不太好,外籍军团没有作战任务,否则应该会有更多收获。”商人很遗憾。
“你们是军人服务社的?”士兵恍然大悟,南部非洲的军人服务社,那可是所有官兵的亲人。
“对对对,我是军人服务社的——”商人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屁的军人服务社,他就是个不知道第几道的军火贩子——”旁边一名士兵顺口接发,再顺便提醒商人:“——冒充军人服务社成员,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军人服务社主要跟军人,以及军人家属打交道。
冒充军人服务社成员,在南部非洲是很严重的罪行。
“先生,我就是个做小生意的,靠倒卖点东西养家糊口,我家里还有一家老小要靠我养活——”商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大倒苦水。
可是再怎么哀求也没用,人可以离开,违禁商品要全部没收。
能离开就已经很幸运了,第三团的士兵想离开都没机会。
第三团士兵同样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里要做个说明,外籍军团所需要的物资,是由第三集团军后勤部统一提供的,每天晚上六点,第三集团军后勤部的运输卡车,会将第三团第二天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送到第三团驻地。
第三团哗变之后,物资供应全部停止,这让第三团士兵们很不高兴。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按照传统,哗变部队不仅不会受到惩罚,后勤供应的标准还会相应提升,寻常难得一见的法国香槟,甚至都会出现在后勤供应的清单里。
其实香槟一直都在外籍军团的物资供应清单里。
只不过以前只有法**官才有资格享受香槟,普通士兵想都别想,闻一口都奢侈。
所以当晚上七点,运送补给物资的卡车左等右等还是没影,第三团士兵终于忍不住走出营地。
“等等,你能使用汉语吗?或者英语也行?”从装甲车上跳下来的少尉不懂法语。
汉语!
第三团士兵都是北非殖民地土著,汉语想都不用想,英语都够呛。
肯定有会英语的嘛。
马上就找一个来。
“哦哦哦,这是你们的需求清单——我看看,香槟、白兰地、雪茄和香烟,这些都可以理解,可女人是什么鬼?”少尉简直难以置信,这哪是作战,分明是度假。
“我们都是男人,而且是年轻力壮的男人,我们有生理需求的!”临时翻译理直气壮,费那么多话干嘛,抓紧时间把清单上列举的物资送过来才是正经。
“生理需求嘛——你们可以自己解决——”少尉对于欧洲国家军队的一些丑闻略有了解,尤其是腐国:“——如果自己不行,你们可以相互解决啊——”
尼玛这车开的猝不及防。
“你在说什么?你这是对我们的侮辱!”临时翻译怒气冲冲。
忘了说明,北非这地方——
好吧,不能说,懂得都懂。
关键这种事就跟和尚吃肉一样,你说他不吃肉吧,寺庙里提供的素斋,明明是青菜豆腐,却要努力做出肉的味道。
“那是我给你的侮辱还不够!现在马上给我滚回去,告诉你的同伙,明天中午十二点之前走出营地投降,否则我们就将发动进攻。”少尉突然翻脸。
尼玛还有脸提要求——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立功了呢。
“你——”临时翻译难以置信,这可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滚,我只给你十秒,马上从我面前消失!”少尉按着枪套,强忍着拔枪的冲动。
少尉的强硬,并没有让第三团的士兵屈服。
估计第三团士兵在面对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大的勇气。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又有人走出营地,这一次是一名军官。
“少尉先生,我们的团长和所有军官都已经被扣押,他们的生命受到巨大威胁,哗变随时可能演变为叛乱,希望您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军官态度好,至少没有一上来就忘乎所以。
“上尉先生,是否满足他们的要求,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已经转达司令部的命令,如果他们接受,那就表示他们还是盟军的军人;如果他们不接受,那么他们就是我们的敌人。”少尉爱憎分明,他这话其实也并不代表第三集团军司令部的态度。
巴顿已经将第三团的哗变定位为叛乱。
所以就算第三团士兵按照要求放下武器投降,他们也将被开除军籍,甚至“第三团”这个编制都因为他们蒙羞,很可能会直接取消。
巴顿这还高举轻放了呢,要完全按照巴顿的方式,外籍军团干脆撤编,根本就是累赘。
“少尉先生,至少先把被扣押的军官救出来。”上尉着急上火,叛军就是因为有人质在手才有恃无恐。
“当然,我们会努力那么做的——”少尉敷衍,第三团之所以哗变,所有军官都有责任。
所以,如果有第三团的军官在这次哗变中丧生,自由法国或许会为他们单独设立一个荣誉称号。
应该说第三团的士兵对于巴顿还是不够了解。
法国政府和军方,在之前的历次哗变中,对哗变士兵的纵容,也给第三团带来一个错觉,让他们坚持认为,这一次哗变还和以前一样,巴顿和第三集团军也会妥协。
所以当时间来到第二天早晨,哗变的士兵不仅没有按照巴顿的要求走出营地投降,反而开始在营地内构筑防御工事,摆出不惜和第66集团军大干一场的架势。
大概第三团的士兵认为,他们凭借挖的那些小土坑,就能对抗第66师的装甲车。
在构筑防御工事的同时,第三团士兵还向包围他们的第66师官兵挑衅,中指拍屁股撒尿什么的都可以理解,嘴里“喔喔喔”的学猴子叫就太过分了。
于是当一名士兵一边“喔喔喔”的学猴子叫,一边模仿猩猩张开双臂走动的时候,一辆装甲车突然开火。
第66师的装甲车,装备的还是12.7毫米机枪。
12.7毫米机枪子弹虽然没有胡萝卜那么粗,但是也没有细多少,弹头击中士兵胸部的时候,将士兵的身体直接撕碎,鲜血和肉末,带着其他身体组织呈喷溅状从士兵的身体里喷出去,场面极有视觉冲击力。
学猴子的士兵,身体在一瞬间就被子弹撕碎。
12.7毫米机枪开枪时的声音,就像晴天霹雳一样,将原本处于欢乐中的第三团士兵打得目瞪口呆。
车载通话器马上就响了。
“怎么回事?是不是叛军主动向我们发动进攻了?”
声音里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带了点迫不及待的意思。
“哦,抱歉,并没有,那帮人正在开开心心刨坑呢,只是走火——”刚刚收割一条生命的少尉目光冰冷,想找死,那就成全你。
ps:还是4000字大章节,人在外地,就让我混几天低保吧——
(本章完)
2132 人在家中坐,俘虏从天上来
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了阿尔及尔的宁静。
第三团士兵们终于意识到,南部非洲人在对待哗变这种事上,和法国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不过第三团士兵们并没有屈服,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雇佣兵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求生活,早就习惯了生死死死。
别看第三团内部军官和士兵的关系紧张,士兵们之间的感情还是挺不错的。
被撕碎的同伴并没有把其他雇佣兵吓住,一大群士兵很快端着步枪冲出营地,试图为同伴复仇。
如果说刚才只是挑衅。
那么现在肯定就是攻击行为了。
当乱哄哄连战术都谈不上的雇佣兵出现的时候,第66师官兵马上就打起精神,严阵以待。
第66师可是打美国人都不会手软。
打法国人同样不会留情。
咚咚咚咚——
还是少尉的装甲车首先开火,这一次就是泼水一样的长连射。
短吻鳄装甲车坚固的车身,给予12.7毫米机枪稳定的支撑。
少尉还是很有经验的,长连射的时候枪口上跳的幅度很微小,12.7毫米机枪射速每分钟为600发,一秒十发的速度,一个100发弹箱只需要十秒就能全部打光。
其实也没有十秒。
大概三秒钟过后,短吻鳄装甲车面前已经是一片修罗场。
和电影里的战场不同,真实的战场是非常残酷的,完整的尸体都很少有,到处都是残肢断臂,以及东一坨西一坨的内脏组织——
这还没有用炮呢。
如果是用炮,多半连尸体都找不到,所以每一次战斗,总会有很多失踪人员。
让少尉遗憾的是,参与进攻的雇佣兵并不多,一个长点射之后,幸存的雇佣兵连滚带爬,连哀嚎求救的战友都顾不上,直接退回营地。
其他人更郁闷。
他们连开火的机会都没有捞到。
通话器很快又在询问。
“是的,我们遭到敌人的攻击——支援?不需要支援——伤亡?我们没有伤亡——”少尉感觉心头的那把无名之火终于消散。
营地也彻底安静下来。
也不对。
营地内始终都有零零星星的枪声,但是再也没有人敢走出营地。
中午十点多点,营地内突然爆发出激烈的枪声。
少尉主动上报。
师部的回复很简单,不到12点,不允许主动进攻,随便他们自己折腾。
11点50分,一群看样子刚刚经历过一场战斗的第三团士兵走出营地,主动向第66师投降。
这时候第66师才知道营地内发生了什么。
第三团士兵,一部分来自北非,一部分来自摩洛哥。
摩洛哥到1912年才沦为法国保护国,参加外籍军团的历史不足,对于外籍军团的一些情况还不够了解,所以对于自由法国的忠诚度,反而比来自阿尔及尔的雇佣兵更多一些。
第三团的哗变,是由一部分来自阿尔及尔的士兵发起的,其他人大部分是被裹挟。
在认识到第66师的强硬之后,第三团内部再次分裂,来自摩洛哥的士兵,和一部分来自阿尔及尔的士兵倾向于投降。
这遭到一些来自阿尔及尔的强硬分子的反对,他们希望能把事情闹大,获得更大的关注,就有更大的可能达到目的。
两群人之间爆发内江,十点多爆发冲突,超过150人死亡。
被第66师击毙的叛军也才不到30人。
第三团内讧反倒死了一百多,这帮人对自己人,下手可比对敌人狠多了。
对于这个结果,巴顿很满意。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以后法国外籍军团再想哗变,那么就得考虑下后果是否能承受。
有人不满意。
让·皮埃尔就对巴顿的处理方式非常不满,在自由法国的内部会议上,让·皮埃尔将大西洋战区的“暴行”,提高到和“弩炮行动”平级的高度,希望自由法国能改变立场,最起码要保持中立。
这一点绝无可能。
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不同,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只承认维希法国,承认自由法国的只有英国和南部非洲,如果自由法国中立,那么英国和南部非洲对待自由法国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英国不说了,戴高乐对英国人失望透顶。
南部非洲是戴高乐最大的依仗。
“第三团的损失,完全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原因导致的,和南部非洲第三集团军没有任何关系,换成是我,我也会这样处理。”戴高乐还是理智的。
“这不是方式问题,这是态度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南部非洲对我们缺乏足够的尊重!”让·皮埃尔更在乎尊严。
自由法国组建的部队,一部分已经在罗安达接受了完整的训练,即将抵达北非参战。
南部非洲教官训练的部队,战斗力肯定比外籍军团更强大,所以对于自由法国来说,外籍军团也已经成为鸡肋。
“如果你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那么你首先要表现出来值得被尊重。”戴高乐立场坚定,自从欧战爆发之后,法国的表现,确实很难让人尊重。
先不说法国人有多纠结。
外籍军团哗变,最开心的可能就是隆美尔。
隆美尔正在筹划对尼罗河集团军的反攻。
在那之前,隆美尔首先要解决阿尔及尔的威胁。
外籍军团哗变,阿尔及尔陷入混乱,第三集团军的威胁暂时解除,隆美尔抓住这个机会,迫不及待的向尼罗河集团军发起进攻。
和1940年底相比,现在韦唯尔手中的兵力更多,纸面数据更强大,战斗力却不升反降。
为了支援希腊,温斯顿将韦唯尔手下的两个澳大利亚师调往希腊,尼罗河集团军实力大损。
为了维持战线,韦唯尔请求更多支援。
结果补充的部队全部都来自印度,这让韦唯尔愤怒异常。
印度部队是什么成色谁都知道。
北非战役第一阶段,尼罗河集团军之所以能向意属北非推进800公里,主要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部队的能征善战。
和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澳新联军不同,现在的澳大利亚部队和新西兰部队,成员白人和华人各半。
能打仗的部队全部被调走,补充过来的部队都是印度人,韦唯尔因此向伦敦提出,希望能请求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参战。
这个要求被英国战争部果断拒绝。
请求南部非洲人介入?
开什么玩笑,一旦南部非洲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参战,那么战后北非归谁还不好说呢,搞不好还会影响到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苏伊士运河可是英国的生命线。
英国战争部的态度让韦唯尔绝望。
为了扭转局面,韦唯尔以辞职表达自己的抗议。
大概在韦唯尔看来,凭借北非战役第一阶段期间的表现,韦唯尔已经不可或缺,有资格向英国战争部提条件。
事实上也是这样,尼罗河集团军在前一阶段中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了韦唯尔的能力,韦唯尔有资格获得英国战争部的另眼相看。
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英国战争部很痛快的同意韦唯尔的“辞职”,将韦唯尔调往印度,和印度驻军总司令奥金克莱交换职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劳德·约翰·奥金莱克参与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斗,结果英军惨败,奥金莱克毫无建树。
1935年,奥金莱克晋升为少将,次年出任英印军副参谋长。
欧战爆发后,奥金莱克被调回英国,先后任军长和英国南方军区司令,晋升为中将。
法国停止抵抗后,奥金莱克返回印度,任印度英军总司令。
接替韦唯尔担任北非英军总司令之后,奥金莱克的军衔被提升为上将。
奥金莱克抵达北非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清除英属苏丹境内的德军。
欧战爆发前,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埃及、英属苏丹、马赫迪王国、以及英属东非和英属索马里。
马赫迪王国和英属东非因为南部非洲第二集团军的防守,安全上有了保障,也为战后归属埋下隐患。
柏培拉能撑到意属东非投降,同样靠保护伞公司支撑,埃及和英属苏丹是英国政府最后的底线。
北非战役第一阶段中,尼罗河集团军的主攻方向是意属北非,对于英属苏丹无力兼顾。
为了保证英国对于英属苏丹的控制,韦唯尔拒绝第二集团军向盘踞在英属苏丹的意大利军队进攻,所以英属苏丹境内的意大利人,才能苟延残喘到现在。
这个问题现在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一月底,由普拉特将军指挥的部队,开始了肃清苏丹的战役。
战事进展的很顺利,意大利人在东非和北非接连遭受沉重打击,英属苏丹境内的意大利军队已经失去作战意志,连印度军队都打不过。
由英印第五师和第四师,在六个空军中队的支援下,向卡萨拉的意军发起进攻。
两个意大利师几乎没有抵抗,主动撤离卡萨拉。
不久,意大利人又放弃加拉巴特,退出苏丹进入阿比西尼亚,向驻扎在阿比西尼亚境内的第二集团军投降。
冯伏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意外,这就叫人在家中坐,功劳从天上来,第二集团军根本没有参与英军的行动,意大利人却主动撤往阿比西尼亚向第二集团军投降,这也是战绩——
意大利人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不喜欢法式大餐,反而对南部非洲的东方菜式充满向往。
这就充分证明了南部非洲这些年,持续对外输出文化的作用。
换成以前,又有谁知道世界东方的神秘古老帝国,居然是个大吃货帝国呢。
通过南部非洲电影,全世界现在都知道南部非洲,拥有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
对于这个结果,普拉特将军显然有点难受,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意大利人为了跑得更快,抛弃了所有辎重,轻装前往阿比西尼亚当俘虏,意大利人在英属苏丹境内的物资,就都成为英军的缴获。
关键是英军在收复英属苏丹的过程中,损失的士兵还不到500人,这对于英军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英军在英属苏丹创造奇迹的时候,已经攻入意属北非的英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大败。
关于隆美尔的个人能力,后世有很多争议,一些人认为隆美尔能力出众,战术出色,是百年难遇的将才。
还有一些人认为,隆美尔固然是将才,但不是帅才,他严重缺乏大局观,好大喜功,贪功冒进,而且还严重缺乏政治敏锐度,和德国一些反对小虎子的人搅在一起,德意联军在北非的最终失败,和隆美尔本人有很大关系。
不管是哪一方,都承认隆美尔在装甲部队指挥上的出色能力。
隆美尔的指挥能力出色不出色先不说,整编部队的能力确实是很出色。
跟随隆美尔来到北非的德军部队,是德国第五轻装甲师,和第90步兵团。
是的,只有一个团,不是步兵师。
加上第五轻装甲师,隆美尔指挥的部队一共只有2.2万人。
意大利人不算,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意大利人已经彻底暴露逗逼属性,他们搞笑的能力,远超作战能力。
这时候尼罗河集团军的总兵力已经膨胀到近15万人,印度别的不说,暴兵的能力无人能及。
2.2万对15万,隆美尔深感实力不足,向大本营请求更多支援。
“海狮行动”无限期推迟之后,德国已经开始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小胡子根本没有多余兵力支援隆美尔,所以隆美尔只能自力更生。
无奈的隆美尔把原本在1940年驻守在北非军团的一个团,加上一些炮兵连部队,防空营单位整合到了一起约有3000多人,在加上刚到北非的第90步兵团,又从第5轻装师中抽取了一个炮兵营,这样德国第90步兵师就宣布成立了。
整编之后的德军,总兵力大约2.5万人,跟尼罗河集团军相比,兵力还是严重不足。
别忘了隆美尔背后,还有第三集团军的威胁呢。
外籍军团哗变后,隆美尔抓住机会,迅速向尼罗河集团军展开行动。
这一时期的德军,在经历了“镰刀行动”之后,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巅峰时期。
隆美尔只用了三天,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
其中两天又23个小时是在行军。
(本章完)
2133 逃不过的宿命
隆美尔对于装甲部队的理解,远超格拉齐亚尼。
胖光头的骄傲是有理由的,意大利北非军团虽然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损失惨重,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北非军团依然保存着一定实力,隆美尔整编德军的时候,顺手对北非军团进行整合,于是又得到了一个装甲师。
隆美尔的反击,就在两个装甲师,和一个步兵师的基础上展开。
反击开始前,战线维持在阿盖拉至马拉达一线,距离意属北非和埃及边境近700公里。
隆美尔用兵非常大胆,他不像格拉齐亚尼那样畏手畏脚,不受战场其他因素迷惑,大胆使用装甲部队对英军阵地进行重点突破,迫使英军战线整体后移,将来不及撤退的英军分割包围,北非战役的第一阶段得以重现。
这一次一溃千里的就换成英军部队。
正常情况下,一溃千里只是个形容词。
在北非,一溃千里是事实。
北非战役的第一阶段,尼罗河集团军向意属北非推进了800公里。
隆美尔反击的时候,德意联军在两个星期内向埃及推进了700公里。
阻止德意联军前进的,不是尼罗河集团军有多强大,而是德意联军的后勤补给出现问题,隆美尔这才不得不停下脚步。
前文多次提过,装甲部队对于后勤补给的依赖,比以前任何一种军队都更严重。
坦克的战斗力就算再强大,没有油料也就是个铁疙瘩,指挥官再天才也没用。
印度军队作战不行,逃跑倒是很有一套。
隆美尔的军队推进虽然快,居然没有俘虏多少英军,到三月初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英军在第一阶段中攻占的城市,只剩下图卜鲁格还在英军的控制中。
图卜鲁格位于地中海沿岸,是一座天然深水良港,即便港口已经被炸毁,船只依然可以在图卜鲁格顺利起锚不受风浪影响,英军在图卜鲁格驻扎了一个师又一个旅,总兵力近三万人。
前文说过,隆美尔手下的德军部队,一共只有2.5万人。
驻扎在图卜鲁格的英军,拥有地中海舰队和塞浦路斯分舰队的强力保护,所以英军才能坚持下来。
三月十号,坎宁安和亚瑟、巴顿在塞浦路斯会面,商议下一阶段的作战方案。
见面的时候,坎宁安略尴尬,亚瑟和巴顿也心情沉重,谁都没想到北非英军居然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我们的重点是要保住图卜鲁格,不仅因为图卜鲁格的三万部队,图卜鲁格是地中海南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拥有图卜鲁格,我们就拥有对德意联军快速反击的可能,并且能极大牵制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坎宁安强打精神,他这段话说的很艰难。
北非战役第一阶段,英国政府多次拒绝南部非洲第二、第三集团军的援助,坚持由尼罗河集团军完成作战任务。
应该说韦唯尔表现还是不错的,他充分完成了英军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功成身退。
现在敌我双方的指挥官都已经换人,
德意联军换成隆美尔,英军换成奥金莱克,战前温斯顿对于奥金莱克颇为期待,现在看来,温斯顿给予奥金莱克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现代战争条件下,指挥官的重要性已经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以前的战争,更多考验的是指挥官的指挥艺术,指挥官对于军队的作用非常重要。
现代战争,更多考验的是部队实力,再强大的指挥官,小米加步枪也很难战胜飞机大炮。
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大炮这种事,全世界也只有一例。
所以世界大战中东方战场的指挥官,指挥能力是被严重低估的。
如果但是东方战场的盟军部队,有美军那样的装备,还能轮到巴顿和麦克阿瑟成名?
罗克在军队指挥方面其实也没有多大天赋,上一次世界大战能带领英国远征军赢得最终胜利,凭借的也不是罗克的指挥艺术,而是依靠英法深厚底蕴,将德国活活耗死。
所以罗克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军队的武器装备。
尤其是新式武器。
皇家海军到现在,还有人迷信战列舰,对航空母舰的作用视而不见呢。
德国人的“闪电战”,本质上也没有多神奇,只是对手太弱,才成就了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赫赫战功。
现在终于轮到印度人品尝“闪电战”的滋味,说实话,略苦涩。
“第三集团军已经做好了随时参战的准备,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从隆美尔的身后发动攻击,直捣的黎波里。”巴顿态度明确,既然你们英国不行,就换我们南部非洲来。
“第二集团军也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对图卜鲁格提供支援。”亚瑟充分发挥塞浦路斯分舰队的优势,图卜鲁格距离十二群岛只有450公里,朝发夕至。
“勋爵、巴顿将军,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我希望我们能团结一心,共同赢得最后的胜利。”坎宁安画饼,试图忽悠亚瑟和巴顿。
亚瑟和巴顿都眉头紧皱,看似是在思考如何应对目前的困局,都没有回应坎宁安。
北非战场现在还远没到最关键的阶段。
反倒是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巴浦洛夫访问德国期间,德国制定了进攻俄罗斯的“巴巴罗萨计划”,俄罗斯制定了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
现在两个计划都已经进入筹备阶段。
小胡子正在调集兵力,筹备物资,准备对俄罗斯的进攻。
大胡子也将重兵囤积在俄德边界,一旦时机成熟,大胡子随时可能挥军攻入德国。
所以隆美尔的战略眼光真不咋地。
这时候如果小胡子给予隆美尔太多支援,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机会。
不增援北非还有一个好处。
以北非军团的实力,击败尼罗河集团军没问题,但想要击败南部非洲军队绝无可能。
在地中海范围内,南部非洲重兵云集,第三集团军驻扎在法属北非,第二集团军驻扎在意属东非,塞浦路斯和伊丽莎白港,还有亚瑟直属的第五集团军,总兵力近五十万人。
这还没算塞浦路斯的舰队和航空兵呢。
所以小胡子很清楚,一旦隆美尔彻底击败尼罗河集团军,那么英国政府为了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就不得不请求南部非洲军队进入埃及作战。
到那时候,就算小胡子给隆美尔十个装甲师,隆美尔也打不过五十万南部非洲国防军。
哦,十个装甲师是做梦。
真有是个装甲师跨越地中海作战,漫长的后勤补给线足够让意大利彻底崩溃。
想想德国在筹备“海狮行动”期间,南部非洲航空兵是怎么对英吉利海峡沿岸城市进行狂轰滥炸的吧。
如果塞浦路斯航空兵也全力以赴,意大利人多半没有德国人的强大韧性。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只能推进700公里。
不能再推进了。
再推进,虎视眈眈的南部非洲远征军就会下场参战。
到那个时候,别说北非军团,搞不好意大利本土都会因为南部非洲的全面打击而彻底崩溃。
更何况,希腊方向还需要德军的支援呢。
整个冬天,意大利和希腊,都在为下一阶段的作战做准备。
意大利人获得了德国人的援助,下一阶段作战,肯定会有德军部队参战。
希腊人获得了英国的援助,温斯顿为了帮助希腊人,从尼罗河集团军抽调澳大利亚部队前往希腊,客观导致韦唯尔未能彻底歼灭意大利北非军团,给了隆美尔翻盘的机会。
可以肯定的是,等春暖花开之后,希腊方向的战斗还会继续,到时候希腊人能不能顶得住德国人进攻,现在是所有人都很担心的问题。
亚瑟也担心。
不过既然希腊人选择英国,不选择南部非洲,那么亚瑟倒也不着急。
着急让南部非洲军人流血牺牲保卫希腊吗?
亚瑟还没有那么伟大。
“隆美尔的主力部队已经抵达图卜鲁格,图卜鲁格随时可能遭到隆美尔的攻击,我们要保护图卜鲁格的海上补给线,要保护图卜鲁格的天空,我们需要把一些坦克送到图卜鲁格加强防守,这个任务只有塞浦路斯分舰队能够做到。”坎宁安看上了塞浦路斯分舰队的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
要把坦克送到图卜鲁格,只有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能够做到。
地中海舰队空有强大的战列舰,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一艘都没有。
塞浦路斯分舰队一共有两艘综合补给舰和三艘登陆舰。
所以要不英国人这么担心呢。
南部非洲要是对于苏伊士运河没野心,为什么给塞浦路斯分舰队配备这么多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
联系起塞浦路斯岛上的第五集团军。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
亚瑟和巴顿对视一眼,想让塞浦路斯分舰队出动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可以,关键是坎宁安能拿出什么样的筹码。
“你们和希腊人好像关于克里特岛有过一个协议———”坎宁安既然主动来找亚瑟和巴顿,筹码肯定是有的,只不过貌似又是慷他人之慨。
英国人将南部非洲人隔离在苏伊士运河在前,那就别怪南部非洲人袖手旁观。
想让南部非洲帮忙是有条件的,这时候就别说什么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之类的话了,换成坎宁安是亚瑟,坎宁安也会提条件。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是的,不过希腊人因为得到伦敦的承诺,所以主动撕毁了协议。”亚瑟不生气,就等着看希腊人会怎么倒霉。
“我们都是盟友,希腊人太不应该了。”坎宁安的表情看上去很有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愤怒。
“所以呢——”亚瑟对于英国人的底线还是不够了解。
“如果塞浦路斯分舰队能进驻克里特岛,那么很明显,希腊的安全会更有保障。”坎宁安认真脸。
亚瑟很有矜持的点头,同意坎宁安的话。
“所以希腊政府应该继续执行协议——”坎宁安一脸正气。
“您说的太对了!”亚瑟和巴顿相视而笑,希腊人要倒霉了。
回到亚历山大港之后,坎宁安以英国地中海舰队总司令的名义,要求希腊政府开放克里特岛,供盟军成立前进基地。
这对于希腊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这样的话,希腊政府绕了一圈,不仅还得把克里特岛献出来,而且还得罪了南部非洲,怎么算都得不偿失啊。
可是不拿出来又不行。
得罪南部非洲固然可怕。
同时得罪南部非洲和大英帝国貌似更可怕。
当然这事也没那么容易,坎宁安就算再强势,只是地中海舰队总司令而已,上面还有英国战争部和英国政府呢,克里特岛这么大的事,轮不到坎宁安做主。
更何况,就算把克里特岛开放给南部非洲人,也改变不了已经得罪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事实,既然希腊军队就可以顶住意大利军队的进攻,而且反推近阿尔巴尼亚,那么加上英勇善战的澳大利亚部队,难道就顶不住德国人的进攻?
更更何况,德国人正在准备进攻俄罗斯,不可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希腊方面。
所以,希腊政府并没有马上就同意坎宁安的要求,而是将情况通报给英国政府,希望能通过英国政府,迫使坎宁安改变决定。
希腊人没想到的是,对于英国来说,被围困在图卜鲁格的三万英军,可比一个小小的克里特岛重要多了,
英国政府不仅没有像希腊人希望的那样,改变坎宁安的要求,反而建议希腊政府,尽快将克里特岛开放给塞浦路斯分舰队。
甚至更大方一点,既然南部非洲人那么喜欢克里特岛,希腊政府应该成人之美嘛,把克里特岛赠予给南部非洲,那么南部非洲肯定会为希腊的安全全力以赴。
对于这个说法,希腊政府肯定是不接受的。
全力以赴?
做梦吧!
法国将圣洛克赠与给南部非洲,当德国人打到圣洛克的时候,南部非洲一枪未发就将圣洛克放弃,希腊政府不想当冤大头。
当然希腊政府也不敢直接拒绝英国的要求。
所以克里特岛的“民意”,又被希腊政府拿出来当挡箭牌。
民意这个理由吧,对于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来说有用,对于英国政府来说没用。
伦敦的回复很简单,克里特岛的民众工作,由希腊政府负责,伦敦只看结果。
于是在一片纷纷攘攘的利益纠缠中,随着春天到来,战争再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