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林羡鱼有些无奈,听着众人的解读,她觉得这些人简直有毒,后面还有二十五个姑娘等着演奏呢。
“我已经弹完了,请允许下一位姑娘出场吧。”
林羡鱼只得自己开口,她可不想再继续尴尬的站在这里,毕竟后面要表演的大家闺秀快把她身上看出几个洞来了。
“另外我还报名了这烹饪,我还需要去看一看我的菜品,免得到时候丢人。”
林羡鱼落落大方的说。
“去吧,好了,不过你这曲谱?”
太后也是个喜欢音乐的人。
“对,林姑娘,这曲谱和词?”
从南朝刘孝威的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到唐朝杜甫的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渔樵隐世之说络绎不绝,也是所有文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所以对于这一首《渔樵问答》,反而是读书人比较感兴趣。
“这曲子我会分享给大家,不论谁想要,只需要往我们家递个话,我就派人送上门,至于太后娘娘这一份,我已经誊抄好了,请过目。”
林羡鱼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谱曲和词呈了上去。
“你到了乖觉,好了,你下去吧,下一个姑娘表演了。是朱家的吧。”
太后娘娘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让林羡鱼下去了。
而后面的姑娘们表情都很难看,这一次输的彻彻底底,不论是曲子,琴,还是弹奏的技巧,都差的远。
第二个出场的朱姑娘,更是直接发挥失衡,甚至弹错了那么一两个音。
后面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众人也都是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就算是后面令人耳目一新的编钟都没有让众人提起兴趣来。
毕竟听过真正的天籁之音,谁又会在乎这些普普通通的琴音。
其实说普普通通就过分了些,毕竟这些姑娘们敢在女儿宴表演,水平还是不错的,只是林羡鱼珠玉在前,后面的就怎么也无法和林羡鱼相提并论了。
一直到最后一个出场的东方酒,她也苦笑一声,索性临时改了自己的曲子,本来东方酒准备的也是一曲经典的曲目阳春,但是听到林羡鱼的表演,又看到前面的姑娘们翻车,东方酒索性任性了一把,直接拿自己的原创曲子来弹了。
东方酒自然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够,不过这曲子胜在清新活泼,到是颇符合自己的性子。
弹出来之后,前面被林羡鱼的《渔樵问答》养刁了胃口,又被二十几首平平无奇的曲子折磨了半天的众人,反而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顿时振奋了不少,毕竟东方酒的曲子水平虽然一般,但是胜在新颖,没有人听过,而且有东方老夫人指点,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一时之间居然得到了众人的称赞。
而林羡鱼也刚好听到东方酒这首曲子,趁着众人不注意,给东方酒比了一个大拇指。
经过一阵评选之后,太后开口宣布了这一场乐器比赛的胜利者。
“这一场头名,林羡鱼姑娘,第二名东方酒姑娘,第三名刘诗意姑娘。”
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林羡鱼听到结果之后,也不意外,这位刘诗意刘姑娘,正是那位用编钟表演的姑娘,特别的小号编钟,如同舞蹈一样的敲击动作,胜在新颖。
不过说白了,林羡鱼这个第一名是众望所归,而后面二三名就是差强人意,随便选了两个让人精神比较振奋的。
“下面一项书画部分,书画的主题不限。。参加的小姐们,请只有发挥,你们有一个时辰的时间。”
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宣布了第二项的比赛开始了,乐器不可能同时比,但是这书画却是可以的。
很快就有人布置好了桌案和文房四宝。
参加这书画比赛的反而没有刚才乐器的多,不过也很多,也有二十人左右,有不少人是既参加了乐器又参加了书画的比赛的。
因为书画比试其实比乐器要难一些,因为一首曲子,再长也就是十几分钟而已,但是这书画的话,比赛时间却足足有一个时辰。
有意思的是,给林羡鱼安排的位置居然临窗,窗外还有竹子,林羡鱼笑了笑,这是觉得自己要画这墨竹?
不过林羡鱼肯定不能画这墨竹,当初可是用了附身符才能画出那么完美的墨竹图,虽然经过那次之后,林羡鱼对于墨竹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和那次画出来的水平肯定差距甚远。
林羡鱼肯定不会自曝其短,而且林羡鱼也已经准备好了主题,正是渔樵耕读。
这渔樵耕读代表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志向高洁、超凡脱俗的蛰龙隐士。
林羡鱼选这主题自然是为了遥相呼应。
不过说到这渔樵耕读,其中却都是有典故的。
渔是东汉的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樵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但酷爱读书。妻子不堪其穷而改嫁他人,他仍自强不息,熟读《春秋》、《楚辞》,后由同乡推荐,当了汉武帝的中大夫、文学侍臣。
耕所指的是舜在历山下教民众耕种的场景。
读则是讲述苏秦埋头苦读的情景。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林羡鱼要画的正是这四副场景。
林羡鱼心中既然有了成算,就不再管其他人的想法,取了宣纸开始作画。
这四个场景的画,林羡鱼已经看过无数了,她要做的其实只是临摹并且加入现代的绘画技法,这些林羡鱼已经在私底下画过很多次了,当然每次都是将画彻底销毁。
只见林羡鱼落笔飞快,而众人的目光也不由自主的就凝聚在了林羡鱼身上,但是林羡鱼都置若罔闻,一心一意的沉浸在了书画之中,根本无视别人的称赞或者议论纷纷。
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林羡鱼落笔飞快,很快就将心中想要画的画了下来,严格的来说,林羡鱼的画技按照东方老夫人说法,顶多算个匠的程度,唯手熟尔。
不过幸好,这闺秀之中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书画大家,然后林羡鱼又取巧的选择了这样一个主题。
林羡鱼第一幅画完之后,是一个垂钓的渔夫,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林羡鱼将画作小心翼翼的放在了一旁,然后开始画第二幅,而不少大家闺秀们甚至才刚刚开始落笔。
众人小声的议论,自然是落入了众多闺秀的眼里,她们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林羡鱼那边已经有了一副成品了,顿时有些慌了,这林羡鱼下笔居然这么快,而且只是看一眼,就知道那副画真的不差。
不过林羡鱼仍然不管外界的议论和目光,继续画了第二幅,这第二幅自然是一个樵夫。
接着是一个农夫,一个读书人。
开始众人还有些迷惑,等到看到林羡鱼画完第二幅的时候,大致就明白了林羡鱼这一次的主题。
而众多大家闺秀们看到林羡鱼一副接着一副画,心中虽然慌,不过想到刚才林羡鱼在乐器之上的碾压之势,反而放松了不少,自己画自己的去了。
虽然林羡鱼画的快,但是再快,她也要画四副,等林羡鱼第四幅画到一半的时候,最后一个姑娘的画也快要完成了,而且这时间眼看着就只有一炷香的功夫了,不过林羡鱼依然十分沉稳的继续画,仿佛根本没有在意时间一般。
而别的姑娘画好的画作都一一放在了展示台子上给众人观摩。
林羡鱼也终于将最后一幅画画好了,渔樵耕读。
林羡鱼看了看,皱了皱眉头,接着提笔在四副画上分别题诗。
明月扁舟,芦花浅水。鱼无深愁,漫兴而已。
云山砍破,挑此一肩。留彼新松,以待参天。
一犁春雨,万顷秋风。击壤而歌,伊谁之功。
刺股悬梁,囊萤映雪。达之思兼,穷亦归洁。
(《渔樵耕读四首》明代:任环)
这才小心的拿出了自己的私章,盖了上去,才开口让太监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呈上去。
这四幅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画作一放上去,就没有人关注其他姑娘的画了。
毕竟小姑娘一般画的不是山水,就是花鸟,最多也就是画画庭院之类的,哪里有林羡鱼的寓意深远。
更何况,这四首诗,他们也从未听闻过,想来又是林羡鱼的原创所做。
本来林羡鱼许久没有作诗,他们以为林羡鱼之前那些诗词不过是灵光乍现,如今已经江郎才尽,却没有想到林羡鱼不是不会,她只是不作而已。
“有意思,林家小丫头,你能说一说你对这渔樵耕读的看法吗?”
皇上看向林羡鱼,她虽然表明心迹对于后位和权势一点兴趣都没有,向往隐居生活,不想卷入争斗之中,但是皇上对于林羡鱼的兴趣反而更浓重了一些。
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
林羡鱼亭亭玉立的在大殿下面,并不知道皇上心里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她一定会觉得,皇上骨子里真是贱啊。
这么多捧着皇上想要上位的各色美人,皇上不感兴趣,反而对自己这个对于权势一点兴趣没有甚至对于皇权也没有什么敬畏之心的女子产生了兴趣。
不过此刻的林羡鱼并不知道,反而老老实实的回答了起来:“《论语·雍也》篇中,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近水的渔翁也显得达观睿智,而入山的樵子,更显得忠义厚实。其中我这里所画的渔夫是严子陵先生,严子陵虽然有才,但是始终未仕,隐居垂钓富春山,终老一生。正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而樵夫则取的典故是西汉的朱买臣。前朝诗仙李白就曾经为这位朱大人做过一首诗: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至于耕读,耕读世家就无需我多解释了吧,耕读一体的生活方式,必然是自古就有的。”
林羡鱼信手拈来各种典故侃侃而谈,将史书野闻之中的各种渔樵牧耕读中的读书人形象描绘的十分生动。
众人听了之后都频频点头,这一番话如果不是通读各种典籍,绝对无可能说的如此顺畅。
“羡鱼丫头,你说的到不错,不过朕有个问题想问你,你举的这些例子,不少最后都是当官了,甚至是以当官为目的,似乎和你的隐逸的想法不符合啊。”
皇上忍不住打趣的说,看看着林羡鱼要怎么应答。
“圣上说的自然没错,渔樵耕读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自然是令人向往,不过在内心深处读书人对于入朝为官,得到朝廷的赏识自然是更加向往。”
“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也是读书人的正途。特别是如同圣上这样的明君,君臣相得,人才济济,自然是更不需要渔樵隐世。”
林羡鱼丝毫不惧侃侃而谈,到是让皇上和众多臣子们都十分钦佩,这女子的见识果然不同常人。
“这不是和你表达的想法相悖了吗?”
虽然被林羡鱼拍了一记马屁,但是皇上并没有忘记的初衷。
林羡鱼听了之后,仰着头看向皇上,露出一抹微笑:“可是我女子啊,我又不能做官,又不能科举。如今太平盛世,对于我这样的小女子来说,只要安安稳稳的就是最大的快乐啊。”
众人听到林羡鱼颇为无赖的开口,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还是东方大儒和秦大儒笑了出声。
“皇上,莫问,问就是女子。”东方老爷子颇有些促狭的说:“我这孙媳妇,果然是个秒人。”
“确实,这个理由比任何理由都强大。”
秦大儒也笑着称赞到:“甘于平凡也是一种不平凡。”
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虽然说我觉得林家小丫头的学识不错,不过更有趣的是她没有任何野心或者搅风搅雨的想法,这才是她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秦大儒开口为林羡鱼说话。
“确实,女孩子就是要没有野心会可爱一些。”
太后也笑着定下了基调:“那么大家来评一评这一场的胜负吧。”
“这第一自然又是林家小丫头,不过这第二,第三还是有些难以评判啊。”
皇上听到太后也开口了,就不再为难林羡鱼了,开口说到。
“我看东方画这丫头画的就不错,这仕女图深得她爷爷的精髓啊。”
太后看到东方画画的仕女图,忍不住就想起来当年,她也曾经年轻过,也曾经为了东方敬的仕女图倾倒过,人上了年纪了,就是容易怀念过去。
“那就定画丫头的第二名好了,这第三名我看这江家小丫头就不错,难得的是年龄还这么小,就画的这么有神韵,将江南的春天画的五彩缤纷。”
皇上最终开口定了第三名却是这一次来参加女儿宴中最小的一位,其实大部分姑娘的水平未必就比江姑娘的差,但是她们起手心态失衡,导致发挥不佳,反而是这个十三岁的小丫头,丝毫没有被林羡鱼影响到。
林羡鱼心中有些奇怪,为什么这个高月成到现在还没有参加任何一项?
“那继续的第三样,比一比看账本,这个可是羡鱼丫头的强项啊。”
太后笑着开口说:“不怪我偏心羡鱼丫头,毕竟前两项她都夺魁了。”
余下众人自然是纷纷开口捧着太后,顺便捧一捧林羡鱼,反正林羡鱼刚才那一番话,几乎已经明晃晃的将自己对后位没有丝毫觊觎之心的想法宣之于口了。
既然不是竞争对手,又是东方家的未来的孙媳妇,还是太后娘娘跟前的红人,而且又生的好看,又有才,众人也是愿意捧着的,总好过捧着竞争对手吧。
“这个账本哀家也不说是哪里的,你们看看有没有问题,然后一人写一张,拿过来,这一局,由我和皇上亲自裁定,其他人就看个热闹就好了。”
太后娘娘将一部分的账本分给了参加比赛的姑娘们,参加这一项的反而不多,基本都是及笄的姑娘,毕竟只有待嫁的女子,才会开始学习如何掌家以及看账本之类的。
这一次居然只有不过八人参加,其中居然有高月成,到是让林羡鱼颇为惊讶,这高月成居然也懂经营之道吗?
不过林羡鱼并没有在意高月成,反而用心看起这账本来。
林羡鱼看了第一面之后,发现这账本不是一般的账本,林羡鱼通过各种蛛丝马迹,认定这应该是一本涉及到军粮的账本。
林羡鱼第一眼发现的是这账本有一些小问题,各种错漏,做的十分隐蔽,但是对于林羡鱼来说却很明显,这应该就是考题。
但是很快林羡鱼脸色就变得异常难看起来,这账本还有大问题,并非表面那些小问题。
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林羡鱼现在就陷入了一种犹豫之中,这问题说实话,如果不是她精通复式记账法,又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加上本来她对于数字就很敏感,对于物价又极为了解,她也未必能发现。
这账做的极为巧妙,中间不知道有多少贪墨之人,但是这其中至少亏空了三成,而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如果看到整本账本还不知道有多少问题。
林羡鱼皱了皱眉头。
这账本,如果她只将那些浅显的小纰漏指出来,应该也能获胜,甚至林羡鱼觉得这些小纰漏应该是出题者故意做出来的。
甚至出题的人应该都未必能够知道这账目本身是有问题的。
到底是写还是不写。
如果将这隐藏的错漏指出来,势必会引起不小的动荡,甚至有可能这些只是某些潜规则罢了,到时候她得罪的人就多了。
可是如果不指出了,默默的赢下比赛,她有觉得心中过意不去,因为这军粮可是关系到了前线士兵的性命安危。
林羡鱼十分犹豫,但是UU小说却没有停,先将那些小问题写了下来。
“叮,触发任务,揭露帝国的阴影。将兵部军粮问题揭开,保证边关战事的后勤。任务奖励:生子秘方(残次品)。任务失败惩罚:无。”
忽然系统发了一个任务,居然没有惩罚,只有奖励,而这奖励还是生子秘方,还是残次品,林羡鱼有些无语。
“这残次品是什么意思?”
林羡鱼在脑海中和系统沟通。
“就是会有副作用的玩意。”
系统快速的回答:“这不过是一个锦上添花的玩意,反而你肯定不会给自己用,这任务也没有惩罚,想不想做全靠你自己。”
林羡鱼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还好林羡鱼低头写字,并没有人发现。
看着任务的描述,意思就是如果自己不揭发的话,边关战事的后勤就可能会出现问题,而东方白之前说过,以后会去镇守边关,这任务她还有的选择吗?
林羡鱼本来是觉得可能只是约定俗成的一些潜规则,她甚至想过不多管闲事,毕竟这种利益集团,一旦触动的话,影响非同小可,可是被系统这任务一说,她还真的非管不可了。
林羡鱼沉默了半晌之后,还是决定写来,因为按照太后刚才的说法,这份答卷是只有太后和皇上看到的,所以写下来也无妨。
林羡鱼也想过这样的话,她会不会暴露,但是反而是这一场直接写暴露的几率是最低的,毕竟隔墙有耳,如果找机会再和太后或者皇上说,只怕暴露的机会更大。
更何况林羡鱼既然决定了要管这闲事,就注定会被发现,她不会心存这种侥幸。
林羡鱼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了,就快速的写了起来。
而其他参加这项比赛的姑娘们,看到林羡鱼居然难得的发呆了一会,苦思了半晌才开始写,似乎好像遇到什么难题一样,都又升起了一丝希望,或许这一次能够阻止林羡鱼夺魁。
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林羡鱼并不知道其他人的小心思,写完之后,她仍然有些心事重重,说实话,如果不是东方白之前说过要镇守边关,她根本不想管这档子闲事。
到了时间之后,所有人的账本和纸张都收了上来,这次却是先呈给皇上看。
因为林羡鱼是最后一个写完的,太监们将纸张反过来收的,以示自己并没有看到里面的内容,所以林羡鱼的答卷就在最后面了。
皇上开始看,看完一个人就递给太后看。
皇上脸上露出的表情十分轻松,因为这账本上的问题是经过刻意更改的,不难,也不容易,对于熟悉做账的行家来说,仔细看过就能找出所有的问题,对于一般的懂账本的来说,也能找出几处,不至于交了白卷。
这些姑娘们会参加这一项比赛,多少都是懂些记账的,不然也不好意思在皇上跟前出丑,所以他看的也格外轻松,只需要看找出几个错误,基本就能断定水平,这是最简单能评出第一名的。
当然如果都对的话,就以时间长短来判断,再简单不过了。
可是当皇上看到最后一**羡鱼的答卷之后,眼中闪过一丝凝重的神色,但是脸上却没有露出分毫。
这么长密密麻麻的一长串,前面半张答卷写的是全部的正确答案,可是后面写的就让皇上心中有些震怒,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只是递给太后看,然后开口说:“母后,看看这份羡鱼丫头的答卷,你可不要惊讶,果然是十分出色。”
太后拿过之后,脸上也露出一丝莫名的神色,因为有皇上打预防针,所以也没有表露出任何问题。
“这些我就收起来了,这一场,仍然是林羡鱼第一,第二是高月成,第三则是李运君。”
太后娘娘并没有一丝要给大家看答卷的意思,轻描淡写的说出了结果,众人也不可能去质疑太后的决定,皇上都说了林羡鱼写的十分出色,自然更不会有人这么不开眼去质疑。
大家对于林羡鱼夺得这一场的第一,反而是最没有疑问的,毕竟林羡鱼擅长经商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林家这些年发展迅猛,更是不少人都知道的。
如果不是林羡鱼深得皇上喜欢被封了郡主,又许给了东方白,如果不是林云风中了探花,还被赐婚给唯一的嫡公主赵虞虞,只怕就林家这种发展势头,早就被人盯上了。
林羡鱼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只是淡然的站在场中,这份淡定反而更让人高看一眼,只有东方白看出来林羡鱼的不对劲,心中有些焦急,但是又不好去询问,只得将疑惑压下等比赛结束之后。
“第四场策问,由皇上亲自出题,这题哀家也不知道,不过我希望女孩子们不要给我们女子丢脸,不求你们字字珠玑锦绣文章,但是至少要文理通顺吧。”
太后娘娘笑着开口说:“参加这一场的女子可就不多了,一共才五人。看来对自己都颇有信心。”
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皇上笑着点了点头:“这次用的是射策的方式。小安子,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很快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就开口解说了起来,而解说的同时,很快就有人布置起大厅来。
“这次采取和之前不同的选题方式,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礼自然不用多说,各位姑娘们都是无可挑剔,只有射和御两项尚未考核,当然御就算了,女子会骑马的并不多,但是这射还是可以考教一下。”
“大楚历来有投壶的习惯,这一次就用射策来选定考题。一共有十壶,壶中都有答案,每个姑娘有三次机会,如果投不中的话,就出局,投中再根据壶中的题目来作答。”
“此次策问考题涉及治国方针、官风吏治、民生、水利河工、儒学、士风士习、民风民俗,书籍修纂、边备军事、对外贸易等内容。”
“至于壶中是什么题目,就连万岁爷也不知道,因为打乱了。”
这位被皇上称为小安子的大太监开口解释完之后,场上也已经布置好了场地了。
这投壶到是不难,对于真正的大家闺秀来说,投壶也算日常经常玩耍的游戏,而且这足足有十个壶,壶口也不小,又有三次机会,无论如何也不会落到根本无法投中这种尴尬的境地。
但是问题是,这十个壶里有十个题目,却让不少姑娘家犯了难,因为参加策问这一项的,不少都是家中有人高中或者大儒之家的,不少人都有帮忙押题。
大多数姑娘家也不过是熟练的做了那么一两个方向的题,甚至还有些央求家人帮忙润色的,如今这完全靠运气,着实有些难顶。
而更多的人则是心念一动,这十题之中会不会是今年科举殿试策问的方向呢?
这一次投壶顺序到是按照年龄来的,所以林羡鱼就成了第一个,而有趣的是,这一场高月成也参加了,让林羡鱼更加觉得这高家的意图还挺明显的。
林羡鱼信手投了一支箭矢出手,中的是最远的那个壶,顿时场上一片叫好声。
很快就有小太监将那个壶拿走了放在林羡鱼面前。
林羡鱼打开之后,发现这题居然是关于水利河工的,这题她不会啊。
虽然林羡鱼也可以泛泛而谈,毕竟现代在水利方面的成果比古代可犀利多了,但是现代的科技也发达,很多方法并不适用,她觉得自己如果泛泛而作的话,未必能稳拿第一啊。
说起来林羡鱼觉得自己运气真是不行,毕竟其他几样多少她都能说出一点,唯有这水利河工,她是真的一点相关的书籍都没有看过,任由她过目不忘,也不能凭空生出东西来。
“呼叫系统。”
林羡鱼不客气的开口说:“我知道你有。”
“《河防一览》明代河专家潘季驯的代表作,成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全书共14卷,约28万字,记录了了潘季驯治理黄河、准河、运河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措施。”
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一口价,两千锦鲤点。”
系统这狮子大开口,让林羡鱼颇为不满。
“你这是趁火打劫,这么一本书,你居然要两千锦鲤点?你这是要把我的锦鲤点榨干吗?”
林羡鱼皱了皱眉头,而旁边其他的姑娘们也一一在投壶。
林云风看到自家妹妹的表情,知道这题恐怕对于林羡鱼来说颇有些难度,他甚至猜到了林羡鱼的题目,毕竟自家妹妹对于刚才策问的几个方向,只有水利是完全不曾涉及的。
林羡鱼这运气确实不太好。
“你知道就好,省的你整天不求上进。我这是为你好。”
系统义正辞严的开口说:“而且这本《河防一览》不是普通版本的,里面有所有潘季驯的心得和备注,完全可以让一个新手从丝毫不动河防,变成水利高手。”
“买了。”
林羡鱼咬了咬牙:“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来不及看了,你直接灌注到我意识之中可以吧。”
“可以。售后服务,乐于服务,另外一句警告,这书你如果只拿来写一篇策问绰绰有余,甚至不用它的精髓就可以,但是如果你要将这书给别人学习,甚至写出来的话,可能世界线会出现不可控的变化。”
系统说完之后,就将整篇《河防一览》灌输给了林羡鱼。
“世界线变动?只怕在我发明肥皂玻璃的时候,就已经偏的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吧?我会在乎这个?”
林羡鱼丝毫不为所动,这种好东西,自然是要给林云风和东方白看的,否则岂不是暴殄天物,更何况水利河工对于古代一直非常重要,也能够造福百姓,她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世界线变动就害怕而不拿出来。
更何况,大不了这功劳给自家哥哥或者东方白就好了,自己只要躲在后面偷懒就行了,反正自己对于名利又没有什么兴趣。
下一位是礼部尚书家的二小姐,明思佳的妹妹明思月,相比起当初名满京城的明思佳,这明思月就低调了许多,而且投壶也投了两次才投中。
这位明思月抽中的是治国方针,明思月皱了皱眉头,然后露出了微笑。
不过这明思月肯定不是冲着后位去的,因为明思佳是大皇子的正妃,所以明思月肯定不可能成为皇妃的。
然后是内阁学士沈大人的孙女,沈兰小姐,沈兰才学自然是不错,不过这位沈兰小姐却是常年跟着他爹爹外放,并没有在京城之中长大,这一次声势浩大的女儿宴才叫了回来。
这位沈兰小姐,人如其名,清淡如兰,对于自己更是拥有强大的自信,她抽中的题目也十分不错,民风民俗,而沈兰常年在外,对于这些还是略有了解的。
相比之下东方诗的运气就算是最好的,她抽到是民生方面的,这种大众的题目,东方诗是肯定已经有过腹稿的,相信轻松能够过关。
而高月成抽到的是边备军事,高家的人看到之后,更是松了一口气,也是一支上上签。
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高月成笑的十分自信,而且这题看起来就比较难,也容易出彩。
如果是一般的姑娘家抽到边备军事,自然不算好签,可是高家不一样,高家本就是军功起家,对于这边备军事,高月成自小耳濡目染也是知道的不少,而且之前还突击过,定然不成问题。
林羡鱼到是没有管其他人的想法,等大家都确定了题目之后,这五位姑娘就被带到偏殿去写策问了。
而大厅这边也开始热闹起来了,虽然皇上和太后都在,但是这女儿宴一向气氛轻松,所以除了保证自己不失仪之外,基本上大家都彬彬有礼的寒暄和讨论。
而这边其他参加女红或者烹饪的姑娘们也有些比较复杂的已经先去准备了。
太后娘娘还特意让东方老夫人作陪,两人小声的讨论起赵虞虞的亲事的准备事宜来,毕竟一个是赵虞虞的奶奶,一个是赵虞虞的外婆。
太后娘娘和东方老夫人讨论的时候,赵虞虞就在旁边听着,适时候的做出一副害羞的模样,心中其实十分甜蜜。
“云风,你过来。”
太后让人将林云风叫到跟前,怎么看怎么喜欢,毕竟林云风长相不俗,才学兼备,为人也正派,院子里连个通房都没有。
“见过太后娘娘,东方老夫人,公主殿下。”
林云风毕恭毕敬的行礼。
“你觉得你妹妹这次能拿第一吗?”
太后笑着看向林云风,这个问题她问过东方家的人,东方家的人似乎都很有信心,所以想问问林家人。
“我妹妹自然是最好的,能不能全拿第一不好说,但是我妹妹不是已经拿了三个第一了吗?”
林云风提到林羡鱼语气之中就充满了骄傲,不过还是没有将话说的那么死。
“对啊,我也相信羡鱼一定能拿第一,她想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的。”
赵虞虞也笑着开口说:“从我认识羡鱼以来,都是如此。”
“你这丫头,还没嫁就开始夫唱妇随了吗?”
太后忍不住打趣赵虞虞:“这要是嫁过去了,是不是就把奶奶和你爹爹都丢到一旁去了?”
“奶奶。”赵虞虞忍不住撒娇的说:“你这么说,我可太伤心了。”
“虞虞,你最近的功课怎么样?秦先生有没有考教你?”
东方老夫人看着自己的外孙女,越看越像自己那个早逝的女儿,忍不住勾起了一些伤心的感觉,为了让自己不太难过,索性挑了一个赵虞虞很不喜欢的话题。
“外婆,老师说今年不考核我了,等我嫁人了就更不会考核我了,脱离苦海了。”
赵虞虞得意洋洋的说,让太后忍不住敲了一下赵虞虞的脑袋。
“你这丫头,你这么高兴嫁人,就是为了没有考核?你以为出嫁了,就不用考核了?你以为嫁人了还能像当姑娘家这么舒服吗?”
太后娘娘话说的虽然是正理,但是对于公主来却是不存在的。
“娘娘,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虞虞受一丝一毫的委屈的。”
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我们爹娘也会将虞虞当做亲生女儿一样来看待,我保证我这一生只爱虞虞一人。”
林云风听到太后的感慨,连忙保证。
“你这孩子,就是实诚。”
太后娘娘听到林云风的保证自然是高兴的。
这边的其乐融融先不提,皇上则和大臣们闲话起家常来,反而没有讨论国事和政事。
大家一边吃吃喝喝,一边等待姑娘们最后完成策问,不过这次字数要求很低,时间也很紧张,不知道那五位姑娘做出来的策问如何。
终于时间到了,而几位姑娘也已经做好了,卷面都十分整洁,皇上这一轮就让别人将五位姑娘的文章都贴在屏风上,供大家欣赏,然后按照顺序让姑娘们自己念自己的策问。
看到这五位姑娘的文章,不少人都露出惊讶的神色,本来重男轻女的人还真是不少的,更有不少人觉得女子读书识字只是为了能明理和消遣。
甚至皇上当初宣布要考策问的时候,不少人都觉得皇上纯粹就是胡闹,这种像科举这么严肃的东西,也能拿出来给姑娘们玩闹了吗?
让姑娘们吟诗作对就好了,为什么要考策问?
不过因为这是皇上决定的,所以有意见的人,也不能多说什么,都憋着一口气等到哪些姑娘不自量力参加策问这个环节,就使劲挑错。
最好能让参加策问这个环节的姑娘们知道,什么叫做天高地厚。
可是看到这五篇策问之后,那些要挑刺的人都说不出话来了,毕竟再怎么挑刺,这也是在皇上面前,总不能白的说成黑的,那别人会怎么看他们。
这五位姑娘的策问,都可以称之为言之有物,文采斐然,平心而论,单论这一片策问表现的才华来说,这五位姑娘去参加科举,中个举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真是后生可畏啊,现在姑娘家才学都如此出色了,如果今年会试也有类似的考题,比这几篇逊色的话,岂不是……”
已经有人在担忧这个了,毕竟这五篇策问必定会流传出去,毕竟参加宫宴的人如此多,而且皇上还专门张贴出来让大家品评。
“其他四人就算,但是这江淮郡主这一篇……”
这是工部尚书张大人,他只看了一眼,就发现这林羡鱼必然十分精通水力河防,有些观点十分新颖,但是看起来却十分有建设意义。
“哦?张爱卿,你觉得这林家小丫头写的十分不错?”
皇上听到张尚书的话,开口问到。
这张尚书十分擅长水利河工,可以说是大楚第一人了,也是因为水利河工才能做到这工部尚书的位置。
“不错,不少大人应该发现这江淮郡主的文采斐然,引经据典,但是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方面。”
“这里的实用价值,江淮郡主提出的‘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主张,提出了加强堤防修守的一整套制度和措施,都是十分实用的。”
“就是对于在下也很有启发作用。”张尚书大力称赞。
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张尚书的称赞让不少人都觉得吃惊,毕竟他们也承认林羡鱼的文章写的好,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水利河防,还真是不太懂,反而其他几个姑娘的考题都能说上一二。
如今听张尚书的意思,这江淮郡主居然对于水利河工十分熟悉?
“臣有个不情之请,臣见猎心喜,能否和江淮郡主好好交流一下河防方面的心得。”
张尚书却没有在意旁边的人看法,径直的说出让众人都有些惊讶的话。
“这不太合适吧,毕竟林家小丫头可还没有嫁人呢,男女授受不亲。”
“而且你不觉得像一个小丫头片子请教,会让你有失颜面吗?”
皇上看向张尚书,他是知道这个张尚书对于水利河工有些痴迷的,却没有想到他居然真的开口提出了这么唐突的要求、
“臣以为这事事关黎民苍生,事关国家大忌,而且臣也不觉得这些许颜面有什么关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达者为先,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的。”
张尚书的话到是让林羡鱼颇有些动容,这年头能有这样的科研精神的人还真不多了,要知道张尚书本来就是水利专家,也是因为水利河工才做到工部尚书,如今却能这么坦然的说出求教的话,一般人还真没有这种胸襟。
“羡鱼丫头,你怎么看?”
皇上看向林羡鱼,将问题抛给了张尚书。
林羡鱼此刻肯定不能将这《河防一览》甩给东方白或者林云风,因为如果自己说是林云风或者东方白写的,那么这位张尚书一定会见猎心喜的拉着东方白或者林云风探讨,但是他们一无所知,就糟糕了。
“自然可以,能够得到张大人的指点也是我的荣幸,更何况我只是有些想法,并没有经过实践,张大人才是真正的能手。”
林羡鱼并没有推辞,她也不可能推辞,这张大人这般的胸襟,自己拒绝了,那就势必会大大影响自己在众人眼中形象,这最后一项可是比投票了。
“不过今日实在是不太合适,另外几位小姐的策问也写的字字珠玑妙笔生花,然后我还要去准备女红厨艺的比赛。”
林羡鱼一口答应下来之后,才将话题带回了女儿宴的比赛之中。
果然林羡鱼这不扭捏一口答应,让张大人对于这个小丫头的感观好了不少,如果是游戏的话,林羡鱼此刻一定能看到张大人对她的好感度在急速的上升。
“那就不耽误江淮郡主了,可惜了,我家小子已经成亲了,郡主也定亲了,否则我怎么也要争一争这个儿媳妇。”
张大人点了点头,还顺便口没遮拦的说了一句。
林羡鱼听到之后,顿时有种无语的感觉,行了行礼:“皇上,我可以去御膳房看着了吗?”
“你就不担心这一场的结果吗?”
皇上看向林羡鱼露出一丝微笑,这个小丫头这么沉稳的吗?
“这文章已经做好了,我留下或者离开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林羡鱼俏皮的说:“到是我的菜,如果我再耽搁一阵子,说不定就要出点纰漏了。”
“行了,行了,你去吧,否则回头你输了女红烹饪这一场,却说是朕的问题,让朕背锅,朕岂不是百口莫辩。”
皇上亲切的笑了笑,就让林羡鱼下去了。
林羡鱼这才施施然的下去了,下去的时候,她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道菜它不能叫做佛跳墙,因为佛跳墙的名称来源是有一个典故的。
聚春园酒家的大厨用山珍海味秘制的一道菜,做完时香传十里,禅僧闻得其香,竟不顾佛门戒律,放下木鱼,越墙前来觅食。故得其美名。
也有说法是衙厨郑春发做了这道菜,有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其中一秀才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但是现在这些典故都没有发生,所以林羡鱼决定将这菜叫做福寿全。
这个名字也是意头极好的。
林羡鱼来到御膳房之后,发现选择烹饪的姑娘家包括她也不过才三人,比策问的人还少。
不过也可以理解,这宫宴本就有御厨做的珍馐美味,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厨艺十分自信,又怎么会选这个呢。
更何况,大多数真正的大家闺秀也是很少下厨的,因为姑娘家的手和容貌都十分珍贵,这做菜,又是刀又是油烟的,对于姑娘家的手和容貌都有损害,所以一般真正的大家闺秀很少善于做饭的。
到是女红刺绣选择的人极多。
因为女红刺绣非常费时间,所以都是有专人看着报名的姑娘家刺绣,提前绣好的绣品,最后只剩下收尾几针作为表演给大家看。
另外两位姑娘看到林羡鱼来到她的炉子前面,都露出一丝奇怪的神色。
因为林羡鱼的菜似乎已经炖了很久了,却没有一丝香味,这到底是什么?
两位姑娘虽然好奇,不过还是很快的忙自己的事。
其中一位姑娘比较取巧,做的是糕点,用十分精致的模具做了一副福寿安康的话。
另外一位姑娘则另辟蹊径,做的是药膳,让林羡鱼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如果林羡鱼不是要参加这么多项目的话,她说不定也会选择药膳的,毕竟这是她擅长的。
林羡鱼发现这名姑娘的药膳做的还挺不错的,虽然在色和香上面似乎略微逊色了一些,但是这道药膳中正平和,基本什么体质的人服都无碍。
林羡鱼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另外两名姑娘也没有和林羡鱼打招呼的想法毕竟她们之间不熟。
不过等那位做糕点姑娘,做完之后,看到林羡鱼还在炖汤的样子,忍不住问了一句:“林姑娘,你这炖的是什么东西,怎么一丝香味也闻不到?”
另外一个姑娘也看了过来,露出好奇的神色。
林羡鱼听了之后,笑了起来,原来这两个姑娘一直频频的看向自己是这个原因啊。
“一会你们就知道了,没有香味冒出正是其中最难的部分。”
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林羡鱼并没有直接回答,但是两位姑娘也没有感到奇怪,毕竟她们算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林羡鱼并不知道这两个姑娘是这么看的,只是这真正的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
林羡鱼需要将这开坛之时留在大殿上表演,所以自然是不能告诉两位姑娘,反正一会她们就明白了。
这会儿,大殿上的姑娘们也开始展示自己的绣品了,参加这一项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却也不少,足足有八位姑娘展示了自己的绣品。
因为这些姑娘来自各地,所以就看到各式各样的刺绣作品,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都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手法也都很齐全。
当然这些绣品在见惯了好东西的太后眼里,多少都是有些瑕疵的,毕竟宫里的绣娘都是一顶一的绣娘,而这些大家闺秀们如何能够和专业的绣娘比较呢?
不过这些绣品都可圈可点,虽然不如宫中的顶尖绣娘,但是拿出来也是十分出色的,而且图案都寓意极为美好,“富、贵、寿、喜”哪个都不缺。
贵是权力、功名的象征;富是财产富有的表示,包括丰收;寿可保平安,有延年之意;喜,则与婚姻、友情、多子多孙等均有关。
“不错,都很不错。对了,那三位去御膳房的姑娘回来了吗?”
太后娘娘虽然赞不绝口,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觉得让她眼前一亮的作品,将每一幅作品拿起来之后,都点评了两句,然后随意的夸赞一番,反而惦记起打算比试厨艺的三位姑娘来了。
其实太后惦记的只是林羡鱼的菜品,毕竟林羡鱼从前帮她做过不少小吃小菜,林羡鱼的厨艺真是没的说。
不过很快三位姑娘就来了。
这第一位呈上来的是糕点,其色泽金黄,小巧玲珑,每个饼上还有代表吉祥如意的字。
“太后娘娘,皇上,这是我做的福寿安康枣泥酥,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枣泥为馅,经油炸而成。”
那姑娘小心的将盘子呈上来,摆盘十分漂亮,色泽又讨喜,还有些微微的热气,到是让人一看就有食欲。
“你是户部尚书王爱卿的孙女儿王玉香?”
皇上看了一眼这个娇小可爱的小姑娘,皇上记忆力极好,之前这些姑娘的画像都有呈上来看过。
“臣女正是王玉香。”
王玉香心中十分高兴,自己居然能够被皇上记住名字。
“朕记得王爱卿是松江人,这糕点可是松江的特产?”
皇上特意多问了两句,因为户部尚书本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深得信任的人。
“皇上果真慧眼如炬,正是松江的特产小吃,不过臣女经过了改良,使它的口感更为松软,更加适合上了年纪的人,我奶奶就特别喜欢吃。”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这王玉香本就是天之娇女,她出生的时候,家境就已经很好了,又是王家唯一的嫡女,历来就受宠,加上皇上说话又这般和气,她自然是胆子大了几分。
这表现反而让皇上对王玉香多了几分在意,毕竟谁会喜欢木头美人呢?
“好了,我们快尝尝王家小姑娘的糕点吧,一会都凉了。”
太后娘娘看着皇上的样子,似乎是看上了王玉香,忍不住开口提醒了起来,她到不是不喜欢王玉香,只是不愿意皇上一直这么跟一个小丫头聊下去。
“对,对,对,母后说的对,朕先尝尝这枣泥酥。”
皇上说完之后,就随意挑了一块枣泥酥尝了起来。
“外皮酥松,馅香甜可口,香。”
皇上尝了一口之后,称赞了一声,其实皇上并不觉得多惊艳,因为御厨做的糕点,比这枣泥酥更好吃的他都吃过不少,不过他还是愿意给王玉香这个小美人一点面子的。
“是不错,虽然不如御膳房的好吃,但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已经实属难得了。”
太后娘娘看到皇上还在抬举这王玉香,看着有些雀跃的王玉香,忍不住轻描淡写的压了压。
王玉香有些不服气,但是对方是太后,她却不能多说什么。
而周围的人也并没有哪个想要品尝一下她的枣泥酥的意思,毕竟这糕点实在是平平,谁没吃过几样糕点呢?
太后娘娘看出来王玉香眼中的不服气,到是觉得有点意思,毕竟这女孩子,还是要有点上进心和野心才有趣啊,不过城府太浅,多半也就是个花瓶,太后不过看了一眼王玉香转头看向另外一位姑娘。
“下一个应该是翰林院钟学士的孙女儿钟灵秀吧。”
这钟灵秀,人如其名,钟灵毓秀,往那一站,就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不亏是翰林院学士家的女儿。
皇上看了看钟灵秀,却提不起多少兴趣来,这样的美人他已经见过太多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位钟灵秀也参加了书画的项目,画画的怎么样且不说,但是这内容却是皇上最讨厌的一本正经的玩意。
而这位钟学士虽然也是自己还算看重的人,但是为人却十分刻板,又清高,不然也不会一直在翰林院不挪步,不过面子还是要给的。
“钟姑娘,你做的是什么?药膳吗?”
还没有靠近的时候,皇上就嗅到一股淡淡的药香。
“正是,这道药膳是从《外台秘要》中得来的食疗药膳方剂,药膳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借助食品的形式,食借药威,药助食势,相得益彰,共同起到保健强身、治病延年的目的。”
“而这一道是五味养生鸡,这一到药膳属于肝调养食谱,作用是滋阴养血,补肝肾,益精血,气血双补,乌发等作用,冬天服用尤其适合。”
这钟灵秀介绍的一板一眼,但是仍然没有引起皇上丝毫的兴趣,只是象征性的尝了一口,然后将小碗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