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苗疆圣女
甫靠近雀门时,也不知是从何深处,便远远飞来三根极长的藤蔓,将魏尺木、黄贞连带雀鹰三人一并裹住腰身,带往雀门深处。
雀门之中,一改外界风貌,却是多姿多彩,煌如宫殿一般。大殿两侧有数十丫鬟婢女罗列,身上穿的是各色树叶编织而成的衣裳,叶缝里露着一条条、一丝丝的红润肌肤,又**着小腿、小臂和双脚,别有一股异域风情。除却女子,外围还有一层着羽衣,以羽翅遮住半张脸的年轻男子,个个俊朗魁梧,背着刀剑兵刃。
正上高位则斜躺着一个白发老妪,身上盖了一件五彩斑斓的羽衣,约莫六七十岁,长得慈眉善目,看着一向可亲,只是她面色红润,宛若少女一般。这老妪正是名震南诏的雀门门主,江湖中人都尊称她为雀母。那精雕细镂的躺椅旁还倚着一根凤头蛇纹的乌金拐杖。
雀鹰将魏尺木、黄贞二人向雀母引荐。雀母听了,直了直身子,顿了顿道:原来是唐门贵客,恕老身年迈,未能远迎。言毕,令左右看座。
黄贞见过雀母,顾不上客套,忙向其道明原委。
雀母听罢,心道:他们怎么还招惹上了东瀛人?不过转念间,雀母便对魏尺木道:既是唐门唐珏的师祖,算起来也该唤我一声老姊了。既是姊弟,老身自没有不救的道理。
当下安排贴身的婢女将魏尺木带入练功的密室,剥去衣衫。雀母摒退左右,只留雀鹰和黄贞在一旁。雀母弃了凤头蛇纹拐,盘膝运起功来。只见她在魏尺木背上胸前各施展了一通秘术,又施以银针,直入血脉之中,再辅以石药,不多时便累得气喘连连,额头见汗。不过半个时辰,便颤颤巍巍起来,被雀鹰一把搀住。
黄贞忙看了看魏尺木,见其并无异样,全无痊愈之状,忙问雀母如何。雀母却是连连摇头,叹道:不是老身不肯尽力,只是这东瀛咒术实在是稀奇罕见。我雀门一脉虽擅长用毒解毒,对咒术却是一无所知。老身方才施展我雀门的秘术——活血之法,竟丝毫不起成效,实在是怪哉怪哉……
黄贞闻言,满腹愁绪,急道:连雀母都救不了他,这世间可还有什么法子么?!
雀母喘息甫定,便道:小姑娘莫急,老身先前已说过没有不救魏老弟的道理。我雀门虽然没有这等本事,可却有一个有这等本事的好邻居……
黄贞忙道:敢问前辈口中的邻居高人是谁?不知其身在何处?
雀母道:她么……是苗疆的圣女,身在黔中道的雷山。
黄贞道:我这就奔赴雷山求她,只怕尺木撑不到那里。
雀母再次叹道:我雀门尚有一宝,可延些许寿期。老身无能,不能救治魏老弟的性命,这药权且交付与你,但愿能保他平安到得雷山。言毕,从密室里取了药,交给黄贞。
黄贞接过药,但见是一个棕色匣子,不过一拳之大。她也不急着验看,收入怀中,又向雀母致谢。
雀母将魏尺木与黄贞二人送出雀门,忽而以拐杵地,接着仰天发出一阵清脆的哨声。哨声毕,林中风声大作,沙尘飞扬,便有几头大物从林子里窜了出来。
魏尺木与黄贞看去,但见那是四头似禽似兽的浑然大物。其身形如大雁,双蹄如骆驼,通身苍黑之色,高有**尺,背上又生双翅,展开有丈余之长,鼓翅而行,如奔如飞,还快过骏马疾驰。
雀母道:雷山路远难行,寻常骡马不甚济事。这是老身前些年从吐火罗人处得来的四只大雀,养在门里多时了,今日便让它们与魏老弟拉车代步,争取早一日到得雷山,治好旧疾,好让老身宽心。
这大雀乃是吐火罗所产之禽,时人唤作鸵鸟。斯禽善能登山渡水,振翅若云,奔走如飞,更兼力大无穷,能拉车载物,奔走千里不知疲惫。
魏尺木与黄贞再三谢过雀母,当下拜别雀门众人,坐上由四只大鸵鸟拉起的马车,一路赶往苗疆。
临行前,雀母又交与黄贞一件信物,乃是一柄匕首。雀母吩咐道:你若见着那圣女,只需将此匕给她看,就说你们是此匕主人的朋友。圣女但见此匕,一=定会尽力救治魏老弟。只不过,苗疆与我雀门曾有一些恩怨,在她面前最好莫要提起雀门二字,以免她心生嫌隙,不肯尽心。
黄贞牢记在心。
大唐黔中道,有一块化外之地,向来不受朝廷约束。那块土地上所居之人,乃是苗人,其地曰苗疆。苗疆有圣地,曰雷山。山上千寨林立,各寨有首领,曰圣女。自秦以来,历代朝廷都将苗疆划归国土,可却从未真正占领过。任凭你千军万马、强弩铁蹄,都休想攻破雷山苗寨。因此,苗疆便一直隔绝于庙堂之外。
魏尺木与黄贞二人仗着鸵鸟之力,又借宝药之效,总算撑到雷山。才到雷山脚下,便有一队手执短刀的人马从山上冲了下来,将魏尺木与黄贞团团围住。
黄贞报了来意,又将雀母赠的那把短匕拿了出来,交与那领头之人,道:烦请兄台将此物交与圣女,便说我等有事相求。
那人见了那匕首上刻着的一个字,也不耽搁,忙差人报与圣女。
不多时,一道身影便从山上飘了出来。如霞云吹落天际,似惊鸿栖在人潮。身影落地,正是苗疆圣女谢忱忱。
自古苗疆,不容族人出疆,亦不许外人入疆。虽是如此,却总是有多情之人向往疆外。苗疆上一任圣女,也便是谢忱忱的母亲,年少时私自出疆,喜欢上了一个江湖游侠,并诞下一女。因此,这谢忱忱是苗人与汉人所生,是以谢忱忱是汉姓汉名,在苗疆也只此一人。
谢忱忱母亲病故后,谢忱忱便继任了圣女之位。苗疆各寨原不服谢忱忱,却不料她得母亲传功,武功几达天听,力压各寨高手,这才服了众。谢忱忱不过是一个妙龄少女,原也不想做什么圣女,可其母临终有言,必做圣女,方可救其父。谢忱忱只得以武力压服雷山各寨,又传令收伏雷山周边各寨。
那苗疆圣女谢忱忱见了那柄刻着谢字的飞刀,眼中不禁噙泪。那只短匕通体晶莹如碧玉,上有纹路,宛若叶纹。这正是他父亲谢青锋的摘叶匕,能数百步外飞刀摘叶,例无虚发。谢青锋正是凭着这一手摘叶功夫,赢得了谢忱忱母亲的芳心。
魏尺木看向谢忱忱,但见其面有冷色,却不似洛侠那般面如秋霜,拒人于千里之外;其身有仙气,却不似苏如月那般皎洁如星辰,不食人间烟火;其眉目有风情,却不似伊倾城那般令人一见失魂,难以自拔;其身段窈窕,却不似张风尘那般风流妩媚,格外诱人。
魏尺木只看一眼,便觉得不愧是苗疆圣女,是凡人,又不似凡人,到底多了几分神圣。谢忱忱看了一眼黄贞,又看一眼魏尺木,心中沉吟不定,终于开口道:这摘叶匕你们是从何得来的。其音泠泠清澈,竟如高山流泉。
黄贞道:是一个故人赠与我二人,他让我们拿着此匕来寻你,说是你见了此匕自会明白。
谢忱忱见黄贞的言辞滴水不漏,也不宜在山脚下追问详情,便邀二人一同上山。魏尺木则由几个壮汉拿竹辇抬着。
山上风景秀丽,地势险峻,山道两侧俱是明岗暗哨,又设有明枪暗弩,借天险与人力,当真是易守难攻。到了山顶,有一大寨耸立其上,名曰雷云寨。寨子里设有议事大厅。大厅前只有一个彩衣婢女在那里侯着。
进了大厅,谢忱忱再次询问摘叶匕之事。黄贞道:此匕确是一位故人相赠。
谢忱忱道:他人在哪里?
黄贞道:已数年未见。他曾说过,若有危难可去苗疆找圣女相助。
谢忱忱再三询问那人音容相貌等事,都被黄贞遮掩而过,只说是江湖中的一面之缘。谢忱忱打探不出父亲的下落,心生失落,也有一丝迟疑。可既然来人拿着摘叶匕来找自己,想必是友非敌。
思忖一番,谢忱忱便道:你们既是我父亲的故人,我自会倾力襄助。
这时,魏尺木与黄贞才明白,原来这摘叶匕是苗疆圣女父亲之物。黄贞看了看魏尺木,坚决道:我只求你一件事,救他。
谢忱忱拿美目看了几眼魏尺木,并未看出什么端倪,便问道:他得了什么病,或是受了什么伤?
黄贞道:他没得病,也没受伤,而是中了一种咒术。
谢忱忱眉角微锁,低吟道:咒术?
黄贞道:不错,是东瀛阴阳师的一种咒术,好像是唤作什么魂劫天衰咒。
谢忱忱道:阴阳师?倒是从未听过。
黄贞闻言不觉泄气。谢忱忱又道:虽不知阴阳师有什么手段,可这天下咒术大底与巫术相似,我们苗疆的蛊术便是巫术的一种,或许有可医治之法。
黄贞闻言大喜。谢忱忱又问魏尺木:你觉得身上可有什么异样?
魏尺木道:但觉气力逐渐衰退,心脉日渐羸弱,昏昏嗜睡,不能自已。
黄贞忙道:他曾服下过一粒洗髓丹,恢复如初,原以为已解了咒术,不想又……
谢忱忱沉吟道:既然洗髓有用,可见换血亦有用。
黄贞闻所未闻,问道:何为换血?
谢忱忱道:我自有换血之法,只不过……
那婢女急道:圣女,万万不可!那是圣女的本命蛊,岂可用来救人?
此言一出,魏尺木与黄贞都不明所以,那婢女却已被谢忱忱喝退,喏喏不敢再言。
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蛊换血
谢忱忱将魏尺木带入香闺之中,摒退旁人,就连黄贞和贴身婢女也不得入内。香闺中已备好了浴桶,里面装着热水,水面上漂浮着各色药材的花叶。
谢忱忱看了看颤颤巍巍的魏尺木,轻声道:褪去衣衫。
谢忱忱的声音空灵无邪,就像是没有沾染过尘世间的尘埃一般。
魏尺木微愣,却又不便细问,依言而行。
谢忱忱又道:跳入水中。
魏尺木仍旧照做,勉强翻进浴桶之中。甫入水中,魏尺木只觉得里面清香四溢,热力渐渐浸入体内,惹得血脉喷张,使其疲惫不堪的身体渐渐有了一丝活力。
谢忱忱又递给魏尺木一方丝帕,顿了顿,道:蒙上眼睛。
待魏尺木拿丝帕蒙上双目之后,再一刻,浴桶中忽然激起了一阵涟漪。魏尺木察觉到有人又跳入水中,心道:谢忱忱?
不一时,谢忱忱便抓起魏尺木的双手,依次用指力将魏尺木的十指指尖划开,又将自己的十指指尖划破。两人十指相抵,魏尺木只觉得有许多虫状物猛的钻入血液之中,开始疯狂吸食自己的血液!
那吸食魏尺木血液的虫子便是苗疆圣女的本命蛊虫——血露子。这血露子共有十对二十只,原是通体透明,状若露珠之物,被谢忱忱在血脉中细心滋养了十几年,如今早已变得通体血色,仿佛血色的露珠一般。
那血露子不过米粒大小,擅能吸食人血,将之储在体内,也可排遣出来。血露子借着浴桶里的药力加持,其中十只吸食魏尺木的血液,另外十只便将谢忱忱的血液排遣到魏尺木的血脉之中。
这正是谢忱忱借用血蛊施展的换血之法,苗疆秘术!
换血何其难哉!魏尺木但觉有血脉将干未干,欲死不死,何其痛哉!魏尺木虽然身形枯槁,但毕竟是堂堂男儿,不肯在谢忱忱面前漏了怯,只得强忍着亘古难熬的痛苦一言不发。魏尺木透过蒙在眼睛上的丝帕,隐约可见谢忱忱露在水面之上的一对儿香肩和一双紧缩的眉头。
约摸过了四个时辰,魏尺木的血液已被血露子吸食交换一遍,与谢忱忱的血液也早已混合在一起,彼此交融,不分彼此。
再看魏尺木,白发竟转青丝,容貌也逐渐恢复了少年模样。而那二十只血露子却一个个的跌落在水面上,身上再没有一丝血色,通体晶莹,就如浮在水面上的露珠。
又过了半个时辰,魏尺木的武功和气力依次恢复。他扯下蒙在眼睛上的丝帕,才发现谢忱忱正背对着他立在浴桶一旁。
谢忱忱衣衫完好,如玉女驻足。屋里昏暗的烛火,映照出一道温婉的身影。此情此景,令魏尺木宛若置身于梦境之中。只有谢忱忱发梢上残留着的未干的水痕,方证适才并非一梦。
魏尺木心道:世间竟有如此奇物,可以换人血脉……从此我身上流的便是一个女子的血了么...不及细思,忙穿好衣衫,一礼道:魏尺木谢过圣女救命之恩!
不料,谢忱忱却轻吟一声,忽然栽倒于地。
魏尺木连忙上前查看,只见谢忱忱面色暗淡起来,嘴角亦沁出青黑色的血迹,想必是中了剧毒。门外婢女和黄贞闻声进来,忙将谢忱忱扶上香床照看。
谢忱忱睁开美目,问道:你们二人究竟是受何人指使,竟暗算于我?
此话一出,魏尺木与黄贞俱是一惊。那婢女更是柳眉倒竖,怒斥一声,拔出腰刀,逼退魏、黄二人,护在谢忱忱身前。
魏尺木便将误入雀门,又经雀母指点来雷山求圣女救治一事原原本本说了出来。那婢女早已怒不可遏:我们苗寨与雀门乃是世仇,你们果是害人的奸贼!说着,就要挥刀斫向魏尺木。
婢女刀才出手,便被谢忱忱开口拦住。谢忱忱道:是雀母存心害我,不关他二人事...
原来,雀母先前颇费一番功夫救治魏尺木,是为了下血毒于魏尺木体内,一为破血蛊,二为毒圣女。只因那血蛊极其神奇,可排解万毒。
苗疆圣女生来便会被中下血蛊,再以自身精血滋养。久而久之,血蛊便与圣女同气连枝,福祸与共。若有血蛊护体,雀门之毒便伤不了圣女分毫。可谢忱忱为救魏尺木,不惜动用血蛊换血,以致血蛊在万分疲惫下遭雀门血毒侵害,纷纷殒命。圣女忽失血蛊,自然元气大伤,这才轻易被血毒侵食。
纵是解了误会,可如今苗疆圣女身中雀门之毒,已是危在旦夕,谢忱忱又怕各寨趁机滋事,便不敢声张。魏尺木只得先以自身真气封住谢忱忱各处要害大穴,以阻毒力攻入心脉肺腑。
魏尺木道:圣女且稍待时日,我定取了解药来还你一命!
待魏尺木与黄贞辞别谢忱忱下山后,黄贞却劝道:雀母既施此计,必有后手,你不可贸然以身犯险。
魏尺木面色寒如九冬,道:我本便是将死之人,又有何惧。
黄贞见魏尺木这副德行,心中微恼,又强忍着道:圣女不敢惊动雷山各寨寨,便借不得苗人之力,此番若只凭你我两个,又能奈雀门何?
魏尺木凛然道:苗疆圣女舍命救我,我岂能见死不救?不杀雀母,何以为人?!
一句话惹得黄贞气结。
黄贞看着魏尺木坚决无惧的面色,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惆怅。想当初,她与魏尺木在鄄城时,得知楚江开为救岳悬秋而独闯唐门后,黄贞曾问魏尺木不知道换作是你,敢不敢闯唐门呀?这句虽是随口一问,也未言明为了谁,可如今魏尺木要独闯雀门,为的却不是她。
想必,缘起缘灭,早有定数。
过了一日,魏尺木便与黄贞来雀门讨药。魏尺木也曾劝黄贞留在雷山,可黄贞终究是放心不下,不肯放魏尺木独自一人犯险。是以,魏、黄二人便结伴来到雀门。
雀门之中,雀母闻言魏尺木与黄贞在林外叫阵,哂笑不已。当下便传令排下阵仗,好迎着魏尺木。只听得雀门之中响起一声雀鸣之声,接着便有百鸟千鸟乃至万鸟与之和鸣。一时间,林间大噪。继而,每一株巨树上都伸出了数根藤蔓,每根藤蔓上都裹挟着数个身着羽衣的雀门弟子。在万鸟鸣叫之中,近千名雀门弟子飞身林外,飘落遍地,如飞鸟啄食般散落开来。
雀母则裹着一袭巨大的五彩羽衣,飞天而落。甫一落地,气机喷张,将四周沙尘尽数荡开数丈之外。雀母被一众贴身侍女蜂拥而出。她见了魏尺木与黄贞二人,不禁朗笑连连。笑声之中,有不尽的嘲弄意味。
魏尺木见了雀门的好大阵仗,却是怡然不惧,开口问道:魏某与雀门无冤无仇,雀母何故设计害我?
雀母道:是你小子忒傻,老身不过是略施小计,一箭双雕罢了。
魏尺木道:你可知招惹了我的人都是什么下场?
雀母笑道:但凭你们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还能翻腾出多大阵仗不成?
雀母言罢,手下众门徒便跟着吹起哨子来,夹杂着欢呼,声势滔天。而这股声势不过一瞬,便被另一股声势生生压了回去。这另一股声势并非源自于魏尺木和黄贞,而是源自于一杆巨旗和一声爆喝!
雀门声势甫起,天外便飞来一杆巨旗,裹挟着无匹的劲风,以雷霆乍泄之势,直插在两家之间,顿时激起沙石纷飞,入地足有数尺之深!杆顶大旗迎风飞舞,上面印着三个大字——百家盟!巨旗落地之前,便有一声猛喝传来:犯我百家盟者,虽远必诛!接着,随声落地一人,头裹红巾,腰系绿绦,不是兵家传人祖梁又是谁来?
雀母见了来人心底微诧:怎么又冒出来个百家盟?
雀母心底有些踟蹰起来。毕竟,百家盟先灭唐门,又灭盐帮,与摩尼教两分武林,可谓是天下间最强大的两股江湖势力之一。虽只来了一人,亦有十分力量。
祖梁看向魏尺木,道:魏尺木,此番又是我来助你。
魏尺木道:祖兄两番援手之恩,魏某终身不忘。
祖梁畅然大笑道:你我俱是百家传人,便如兄弟一般,不必见外!
魏尺木闻言亦展颜而笑。
两人寒暄才过,便有一道稚嫩憨纯的声音响起:钜子大人,钜子大人,阿乙也来了!
言未毕,只听得轰隆之声大作,接着便是一阵狂风转过山脚,天外一个巨大的物什飞扑而来。那巨物长约两丈,高有十尺,双翼若垂天之云,一举落在了魏尺木身旁,正是墨家两大机关兽之一的金刀螳螂!
金刀螳螂甫现,气势之盛,生生将雀门一众人等逼退数步。雀门众人尽皆被这庞然大物唬住,俱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金刀螳螂的双翅之上还各坐了一男一女。那女子自始至终一脸的冰寒,直到见了魏尺木与黄贞,才终于微展冰颜,轻唤道:师父,师娘。虽是轻言淡语,亦可见其内心喜悦之情。
那男子亦开口道:魏兄,别来无恙否!
这一男一女正是先一步从日本折返中土的金晃和小洛侠。黄贞听见小洛侠唤她师娘,心中不禁又是欢喜又是悲伤,只得微微点头示意。
坐在金刀螳螂中枢的阿甲则是一脸憨笑,打量着久违的魏尺木。如今,魏尺木乃是墨家钜子,便是他的尊长。阿甲之所以称呼魏尺木为钜子大人,却是说来话长。当初项吾与魏尺木初见面时,便要他做墨家的钜子,而魏尺木却一口回绝。再后来,金晃带着小洛侠从日本返回中土,到百家盟里安身立命。临别前,魏尺木曾嘱咐小洛侠,若项吾为难于她,便言说魏尺木愿归顺百家盟,以项盟主为尊。果不其然,项吾原先听了小洛侠三个字,心中便恼起无名火来,以为魏尺木仍对洛侠贼心不死,在向他示威。而后,项吾听罢小洛侠的话,便释怀而笑,也不管魏尺木的意愿,便将墨家钜子的名号生生塞给了魏尺木。
从此,魏尺木便是墨家钜子,统领墨家一脉。
这边才叙完师徒故友之情,那边又起了一阵狂风,只见乌泱泱一片人马飞奔而来。那当头之人一边催马,一边唤道:师祖,我来迟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 雀门对阵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一排唐字大旗迎风招展,好不气派!正是唐门门主唐珏亲自率着百余名唐门子弟赶来,齐整整地列阵在魏尺木身前。
雀母见了唐珏一干人等,在心底冷笑道:唐门么,正好新仇旧怨一并了了。
原来,魏尺木自从知道中了雀母的诡计,便有了上门讨药的心思。当时,魏尺木便修书两封,借由苗疆圣女的信鸽,一封送往了蜀中唐门,一封送往了太湖洞庭山。
不过二日光景,唐门和百家盟的人马便皆闻讯而至,前来相助魏尺木。唐门自是门主唐珏亲率人马赶到,其中便有野僧和百余个极其擅长暗器、毒药的唐门子弟。洞庭山百家盟处则是共来了五个人,一个是兵家传人祖梁,一个是医家传人皇甫端,一个是墨家传人阿甲。除百家盟中的三人外,还有小洛侠与金晃以及阿甲的机关兽金刀螳螂。他五人便是凭着这只金刀螳螂,登山渡水,须臾而至千里之遥。
两路人马来到苗疆后,并不惊扰雷山各寨。皇甫端更是先一步偷入雷山山顶去救治谢忱忱。见面后,皇甫端问清缘由,便开始把脉施针。皇甫端不愧是医家传人,不过一刻钟光景,便将谢忱忱体内的毒素逼出了大半,保住了谢忱忱的性命。只不过,那雀门血毒已有部分混在了谢忱忱的血液之中,与之结为一体,再加上她元气大损,不可用力,使得那血毒总是除之不净。因而,皇甫端虽勉强保住了谢忱忱一命,却暂时无法根除其毒性,若加以时日,只怕会落下毒根,让谢忱忱变成一个有气无力的废人。若要研配解药,又不知要费几多时日,一旦走漏风声,只怕雷山大乱,于谢忱忱更加不利。
魏尺木、黄贞与唐珏等人一一照面。唐门与百家盟两家来援,黄贞起初并不知情。她原先还暗怪魏尺木只身上雀门讨药行事鲁莽,而今才明白魏尺木早有了计较了。只是——他为何事先不与我说呢?
见阵势已成,祖梁率先开口道:以我看来,雀门还是乖乖拿出解药,今日你我免动干戈为好。
雀母却笑道:传闻百家传人各各身怀绝技,能以一当千,今日我雀门便要领教一二了!
祖梁闻言冷哼一声,刷的一声掣出腰间宝剑,一人当先便冲向了雀门众人。
雀鹰在一旁见了,大喝一声道:小子休狂,且看老夫手段!
两人正面相迎,须臾便近在咫尺之间。魏尺木在阵脚下望着二人,忽然凝聚内力,施展千里传音的绝技,在雀鹰耳边乍起一道惊雷。雀鹰正全力迎着祖梁的一剑,却因这耳畔响起的惊雷瞬间懵在原地,竟被祖梁一剑贯穿胸膛,当场毙命!
魏尺木原不屑用这等手段相助祖梁,可如今谢忱忱危在旦夕,他只有迅速击溃雀门才能早一些时辰拿到解药,这才不惜于暗中动手,使祖梁可以顷刻间将雀鹰斩杀,以起到令雀门众人胆寒之效果。果然,雀门众人见雀鹰连祖梁一剑都未接下,俱是震怖不已。要知道,雀鹰乃是雀门的十大护法之一,武功极高,却被这个来自百家盟的少年一剑刺死!
那些千百年来关于百家传人的恐怖的传说再一次在风中回响起来。
祖梁瞬杀雀鹰,只有雀母看出了端倪。她一直留意着魏尺木,早窥见魏尺木方才的嘴唇翕动。她虽不知道魏尺木使了什么手段,但她却知道雀鹰被祖梁一剑而杀,必是魏尺木从中作乱。
雀母当下怒不可遏,先是喝住雀门众人用心御敌,接着嘶吼一声,当先掠向魏尺木,再不给他施展旁门左道的机会。只见雀母展开羽衣,荡起蛇头拐杖,使一招苍鹰捕食,凌空砸向魏尺木的面门。
魏尺木则拔出背后墨刀,以墨家《天志刀法》与雀母斗在一起。雀母这一动手,非但缠住了魏尺木,还稳定了雀门众人的军心。
此一战,雀门十大护法出动了八人,分别是雀鹰、雀隼、雀鹄、雀鹤、雀鸢、雀鹫、雀鹞、雀雕,俱是在江湖上赫赫有名之辈,武功高强之人。
祖梁一剑刺死雀鹰后,如猛虎入羊群,冲入雀门众人之中,纵横捭阖,一时无人能挡。随后,黄贞、金晃、小洛侠、野僧等人依次入阵,分别与雀门的护法高手缠斗起来。
再看小洛侠,背上包裹展开,露出一对儿明晃晃的兵刃,接着便是一声嘹亮的凤鸣,直冲霄汉。那是一对儿短枪,各有四尺来长,通体晶莹圆润,枪尖泛着点点寒光,枪身上赫然各雕着一条飞舞的彩凤!这对儿短枪正是在《兵器谱》上排名第八的彩凤双飞翼。洛侠的彩凤双飞翼,如今却在小洛侠的手中!
小洛侠舞起双枪,接着的正是雀隼。那雀隼是雀鹰之子,也是雀门十大护法中年纪最小之人,不过十**岁模样,生的却是身高臂展,使一口雀翎阔刀,平添了几分威风。
雀隼眼见父亲丧命剑下,此刻正是悲愤填胸,恨意难平。他见小洛侠年幼,又仗着臂展刀沉,当先远远纵劈一刀,卷起凌厉的刀光,劈向了小洛侠。小洛侠却是临阵不惧,使了一招双凤冲天,双凤于嘶鸣声中已架住了雀隼的阔刀。雀隼这一刀力气虽大,可小洛侠却结结实实地硬接了下来,下盘稳如泰山,未移分毫。接着,小洛侠已使出一招凤翼扶风,只见她右手中的短枪在接住雀隼阔刀的刹那间,便已顺着刀刃划向了雀隼的咽喉。与此同时,她左手再使一招金凤点头,左手短枪蓦地下沉,顺势扎向了雀隼的腹部。
雀隼本就轻敌,一时不备,堪堪躲过小洛侠刺向他咽喉的一枪,另一枪却在他腹部的羽衣上留下了一个枪洞!
魏尺木在打斗之余,一直留心着小洛侠。在小洛侠舞起双枪的那一刻,其身影、其风姿与初见洛侠时近乎一致,令人不禁心生恍惚之感。
小洛侠所使枪法,自是韩门的双枪枪法。小洛侠先是一招化解了雀隼的攻势,再接连两招反守为攻,三招连绵不绝,可谓是深得了枪法的精髓。雀隼吃了这么一个暗亏,又羞又恼,当下收起轻视之心,打起十二分精神,将雀门的《飞翎刀法》尽力施展起来。
两人一连缠斗了五十余招,小洛侠渐渐觉得气力有些不济。雀隼先前一直受制于小洛侠双枪配合得严丝合缝,正愁无处下手,现在见她气息微乱,便想先挑飞她的一支短枪,再一举将其重创。雀隼觑得时机,猛喝一声,奋全力使出一招振翅鼓风。这一招用了巧劲、黏劲和震劲三种劲力,欲图一举割伤小洛侠的手腕或者挑落其手中短枪。随着雀隼的爆喝声,只见他阔刀一连转圜了两周,接着刀尖连颤,锐响不断。刀尖轻易间便绕过了小洛侠的右手短枪,刺向了她的手腕处。与此同时,刀尖在剧烈颤动之际,震开了小洛侠左手来援的短枪。接着,鹰隼跟上一声大喝:着!
小洛侠右手的短枪便应声而飞!
雀隼见这一招果然奏功,小洛侠此时更是中门大开,无力防护,心中大喜。雀隼连忙换招,想趁机一举斩杀小洛侠。然而,雀隼的阔刀却在小洛侠的身前忽然停滞了下来,再不动分毫。接着,那柄阔刀便掉在了地上,咣当一声。而在他的脖颈上,却多了一条血红的细长的伤口。再看小洛侠,那原该空空如也的右手中,如今却多了一柄剑,一柄通体泛着青色光芒的软绵绵的剑——钟离秀的腕上青!
原来,小洛侠自感气力逐渐不济,便心生七窍,神思百转,恰寻得雀隼奋力的时机,卖了一个破绽出去,在雀隼想挑飞她右手短枪时,她手上的力道故意卸了几分。在短枪堪堪脱手的刹那间,小洛侠便从腕上抖出了那条令江湖中人闻风丧胆的青色软剑,只一颤,腕上青便如游蛇一般,缠上了鹰隼的咽喉!
腕上青比寻常的刀剑要长,更比鹰隼的阔刀要长!
小洛侠此时不过十三四岁年纪,却在此战中凭一人之力杀了雀门的十大长老之一的鹰隼,更身怀《兵器谱》上排名第五的腕上青和排名第八的彩凤双飞翼两大江湖名刃,风头瞬时盖过了祖梁、魏尺木一众人等。
雀门见又折损了一个护法,俱是愤恨不已。护法雀鹫率先抛出了一支暗器,射向了小洛侠。小洛侠忙用腕上青挑落,却是不敢再妄动。随着雀鹫的一支暗器飞出,雀门的近千名弟子纷纷抛出暗器,或为软羽,或为硬石,或为短匕、或为长矢,或一支,或数枚,或直射,或迂回,或凌空,或伏地……一时间暗器飞如蓬雨,撒若散花。
唐珏及唐门众子弟一直在阵外观战,此时见雀门暗器大出,唐珏便示意他身后的百余名唐门子弟出手。那百余名唐门子弟领命翻身向前,手中暗器齐发,拦截住了雀门的大部分暗器。奈何雀门暗器实在太多,饶是唐门暗器的手法胜出一筹,此时也显得捉襟见肘起来。黄贞、祖梁等人俱被一层又一层的暗器射退。
眼见雀门众人步步紧逼,魏尺木急唤道:阿甲!
阿甲闻言,也跟着急唤道:小刀!
一声令下,金刀螳螂便扇动起巨大的双翼,平地掀起了两股飓风,将雀门射来的一众暗器瞬息吹得七零八落,跌落者、倒飞者、破损者,不计其数。
金刀螳螂继续抖擞精神,飞进人群中央,横冲直撞起来。那一对儿明晃晃的金刀如同黑白无常一般,沾人便死,不过一刻钟,便杀得雀门众人鬼哭狼嚎,一片狼藉。
雀母见雀门被这等巨物转瞬间杀了近百人之多,心中大恸。她知道这等机关兽绝非人力可以硬拼,也急唤道:结千索阵!
第一百八十章 苗疆圣女
甫靠近雀门时,也不知是从何深处,便远远飞来三根极长的藤蔓,将魏尺木、黄贞连带雀鹰三人一并裹住腰身,带往雀门深处。
雀门之中,一改外界风貌,却是多姿多彩,煌如宫殿一般。大殿两侧有数十丫鬟婢女罗列,身上穿的是各色树叶编织而成的衣裳,叶缝里露着一条条、一丝丝的红润肌肤,又**着小腿、小臂和双脚,别有一股异域风情。除却女子,外围还有一层着羽衣,以羽翅遮住半张脸的年轻男子,个个俊朗魁梧,背着刀剑兵刃。
正上高位则斜躺着一个白发老妪,身上盖了一件五彩斑斓的羽衣,约莫六七十岁,长得慈眉善目,看着一向可亲,只是她面色红润,宛若少女一般。这老妪正是名震南诏的雀门门主,江湖中人都尊称她为雀母。那精雕细镂的躺椅旁还倚着一根凤头蛇纹的乌金拐杖。
雀鹰将魏尺木、黄贞二人向雀母引荐。雀母听了,直了直身子,顿了顿道:原来是唐门贵客,恕老身年迈,未能远迎。言毕,令左右看座。
黄贞见过雀母,顾不上客套,忙向其道明原委。
雀母听罢,心道:他们怎么还招惹上了东瀛人?不过转念间,雀母便对魏尺木道:既是唐门唐珏的师祖,算起来也该唤我一声老姊了。既是姊弟,老身自没有不救的道理。
当下安排贴身的婢女将魏尺木带入练功的密室,剥去衣衫。雀母摒退左右,只留雀鹰和黄贞在一旁。雀母弃了凤头蛇纹拐,盘膝运起功来。只见她在魏尺木背上胸前各施展了一通秘术,又施以银针,直入血脉之中,再辅以石药,不多时便累得气喘连连,额头见汗。不过半个时辰,便颤颤巍巍起来,被雀鹰一把搀住。
黄贞忙看了看魏尺木,见其并无异样,全无痊愈之状,忙问雀母如何。雀母却是连连摇头,叹道:不是老身不肯尽力,只是这东瀛咒术实在是稀奇罕见。我雀门一脉虽擅长用毒解毒,对咒术却是一无所知。老身方才施展我雀门的秘术——活血之法,竟丝毫不起成效,实在是怪哉怪哉……
黄贞闻言,满腹愁绪,急道:连雀母都救不了他,这世间可还有什么法子么?!
雀母喘息甫定,便道:小姑娘莫急,老身先前已说过没有不救魏老弟的道理。我雀门虽然没有这等本事,可却有一个有这等本事的好邻居……
黄贞忙道:敢问前辈口中的邻居高人是谁?不知其身在何处?
雀母道:她么……是苗疆的圣女,身在黔中道的雷山。
黄贞道:我这就奔赴雷山求她,只怕尺木撑不到那里。
雀母再次叹道:我雀门尚有一宝,可延些许寿期。老身无能,不能救治魏老弟的性命,这药权且交付与你,但愿能保他平安到得雷山。言毕,从密室里取了药,交给黄贞。
黄贞接过药,但见是一个棕色匣子,不过一拳之大。她也不急着验看,收入怀中,又向雀母致谢。
雀母将魏尺木与黄贞二人送出雀门,忽而以拐杵地,接着仰天发出一阵清脆的哨声。哨声毕,林中风声大作,沙尘飞扬,便有几头大物从林子里窜了出来。
魏尺木与黄贞看去,但见那是四头似禽似兽的浑然大物。其身形如大雁,双蹄如骆驼,通身苍黑之色,高有**尺,背上又生双翅,展开有丈余之长,鼓翅而行,如奔如飞,还快过骏马疾驰。
雀母道:雷山路远难行,寻常骡马不甚济事。这是老身前些年从吐火罗人处得来的四只大雀,养在门里多时了,今日便让它们与魏老弟拉车代步,争取早一日到得雷山,治好旧疾,好让老身宽心。
这大雀乃是吐火罗所产之禽,时人唤作鸵鸟。斯禽善能登山渡水,振翅若云,奔走如飞,更兼力大无穷,能拉车载物,奔走千里不知疲惫。
魏尺木与黄贞再三谢过雀母,当下拜别雀门众人,坐上由四只大鸵鸟拉起的马车,一路赶往苗疆。
临行前,雀母又交与黄贞一件信物,乃是一柄匕首。雀母吩咐道:你若见着那圣女,只需将此匕给她看,就说你们是此匕主人的朋友。圣女但见此匕,一=定会尽力救治魏老弟。只不过,苗疆与我雀门曾有一些恩怨,在她面前最好莫要提起雀门二字,以免她心生嫌隙,不肯尽心。
黄贞牢记在心。
大唐黔中道,有一块化外之地,向来不受朝廷约束。那块土地上所居之人,乃是苗人,其地曰苗疆。苗疆有圣地,曰雷山。山上千寨林立,各寨有首领,曰圣女。自秦以来,历代朝廷都将苗疆划归国土,可却从未真正占领过。任凭你千军万马、强弩铁蹄,都休想攻破雷山苗寨。因此,苗疆便一直隔绝于庙堂之外。
魏尺木与黄贞二人仗着鸵鸟之力,又借宝药之效,总算撑到雷山。才到雷山脚下,便有一队手执短刀的人马从山上冲了下来,将魏尺木与黄贞团团围住。
黄贞报了来意,又将雀母赠的那把短匕拿了出来,交与那领头之人,道:烦请兄台将此物交与圣女,便说我等有事相求。
那人见了那匕首上刻着的一个字,也不耽搁,忙差人报与圣女。
不多时,一道身影便从山上飘了出来。如霞云吹落天际,似惊鸿栖在人潮。身影落地,正是苗疆圣女谢忱忱。
自古苗疆,不容族人出疆,亦不许外人入疆。虽是如此,却总是有多情之人向往疆外。苗疆上一任圣女,也便是谢忱忱的母亲,年少时私自出疆,喜欢上了一个江湖游侠,并诞下一女。因此,这谢忱忱是苗人与汉人所生,是以谢忱忱是汉姓汉名,在苗疆也只此一人。
谢忱忱母亲病故后,谢忱忱便继任了圣女之位。苗疆各寨原不服谢忱忱,却不料她得母亲传功,武功几达天听,力压各寨高手,这才服了众。谢忱忱不过是一个妙龄少女,原也不想做什么圣女,可其母临终有言,必做圣女,方可救其父。谢忱忱只得以武力压服雷山各寨,又传令收伏雷山周边各寨。
那苗疆圣女谢忱忱见了那柄刻着谢字的飞刀,眼中不禁噙泪。那只短匕通体晶莹如碧玉,上有纹路,宛若叶纹。这正是他父亲谢青锋的摘叶匕,能数百步外飞刀摘叶,例无虚发。谢青锋正是凭着这一手摘叶功夫,赢得了谢忱忱母亲的芳心。
魏尺木看向谢忱忱,但见其面有冷色,却不似洛侠那般面如秋霜,拒人于千里之外;其身有仙气,却不似苏如月那般皎洁如星辰,不食人间烟火;其眉目有风情,却不似伊倾城那般令人一见失魂,难以自拔;其身段窈窕,却不似张风尘那般风流妩媚,格外诱人。
魏尺木只看一眼,便觉得不愧是苗疆圣女,是凡人,又不似凡人,到底多了几分神圣。谢忱忱看了一眼黄贞,又看一眼魏尺木,心中沉吟不定,终于开口道:这摘叶匕你们是从何得来的。其音泠泠清澈,竟如高山流泉。
黄贞道:是一个故人赠与我二人,他让我们拿着此匕来寻你,说是你见了此匕自会明白。
谢忱忱见黄贞的言辞滴水不漏,也不宜在山脚下追问详情,便邀二人一同上山。魏尺木则由几个壮汉拿竹辇抬着。
山上风景秀丽,地势险峻,山道两侧俱是明岗暗哨,又设有明枪暗弩,借天险与人力,当真是易守难攻。到了山顶,有一大寨耸立其上,名曰雷云寨。寨子里设有议事大厅。大厅前只有一个彩衣婢女在那里侯着。
进了大厅,谢忱忱再次询问摘叶匕之事。黄贞道:此匕确是一位故人相赠。
谢忱忱道:他人在哪里?
黄贞道:已数年未见。他曾说过,若有危难可去苗疆找圣女相助。
谢忱忱再三询问那人音容相貌等事,都被黄贞遮掩而过,只说是江湖中的一面之缘。谢忱忱打探不出父亲的下落,心生失落,也有一丝迟疑。可既然来人拿着摘叶匕来找自己,想必是友非敌。
思忖一番,谢忱忱便道:你们既是我父亲的故人,我自会倾力襄助。
这时,魏尺木与黄贞才明白,原来这摘叶匕是苗疆圣女父亲之物。黄贞看了看魏尺木,坚决道:我只求你一件事,救他。
谢忱忱拿美目看了几眼魏尺木,并未看出什么端倪,便问道:他得了什么病,或是受了什么伤?
黄贞道:他没得病,也没受伤,而是中了一种咒术。
谢忱忱眉角微锁,低吟道:咒术?
黄贞道:不错,是东瀛阴阳师的一种咒术,好像是唤作什么魂劫天衰咒。
谢忱忱道:阴阳师?倒是从未听过。
黄贞闻言不觉泄气。谢忱忱又道:虽不知阴阳师有什么手段,可这天下咒术大底与巫术相似,我们苗疆的蛊术便是巫术的一种,或许有可医治之法。
黄贞闻言大喜。谢忱忱又问魏尺木:你觉得身上可有什么异样?
魏尺木道:但觉气力逐渐衰退,心脉日渐羸弱,昏昏嗜睡,不能自已。
黄贞忙道:他曾服下过一粒洗髓丹,恢复如初,原以为已解了咒术,不想又……
谢忱忱沉吟道:既然洗髓有用,可见换血亦有用。
黄贞闻所未闻,问道:何为换血?
谢忱忱道:我自有换血之法,只不过……
那婢女急道:圣女,万万不可!那是圣女的本命蛊,岂可用来救人?
此言一出,魏尺木与黄贞都不明所以,那婢女却已被谢忱忱喝退,喏喏不敢再言。
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蛊换血
谢忱忱将魏尺木带入香闺之中,摒退旁人,就连黄贞和贴身婢女也不得入内。香闺中已备好了浴桶,里面装着热水,水面上漂浮着各色药材的花叶。
谢忱忱看了看颤颤巍巍的魏尺木,轻声道:褪去衣衫。
谢忱忱的声音空灵无邪,就像是没有沾染过尘世间的尘埃一般。
魏尺木微愣,却又不便细问,依言而行。
谢忱忱又道:跳入水中。
魏尺木仍旧照做,勉强翻进浴桶之中。甫入水中,魏尺木只觉得里面清香四溢,热力渐渐浸入体内,惹得血脉喷张,使其疲惫不堪的身体渐渐有了一丝活力。
谢忱忱又递给魏尺木一方丝帕,顿了顿,道:蒙上眼睛。
待魏尺木拿丝帕蒙上双目之后,再一刻,浴桶中忽然激起了一阵涟漪。魏尺木察觉到有人又跳入水中,心道:谢忱忱?
不一时,谢忱忱便抓起魏尺木的双手,依次用指力将魏尺木的十指指尖划开,又将自己的十指指尖划破。两人十指相抵,魏尺木只觉得有许多虫状物猛的钻入血液之中,开始疯狂吸食自己的血液!
那吸食魏尺木血液的虫子便是苗疆圣女的本命蛊虫——血露子。这血露子共有十对二十只,原是通体透明,状若露珠之物,被谢忱忱在血脉中细心滋养了十几年,如今早已变得通体血色,仿佛血色的露珠一般。
那血露子不过米粒大小,擅能吸食人血,将之储在体内,也可排遣出来。血露子借着浴桶里的药力加持,其中十只吸食魏尺木的血液,另外十只便将谢忱忱的血液排遣到魏尺木的血脉之中。
这正是谢忱忱借用血蛊施展的换血之法,苗疆秘术!
换血何其难哉!魏尺木但觉有血脉将干未干,欲死不死,何其痛哉!魏尺木虽然身形枯槁,但毕竟是堂堂男儿,不肯在谢忱忱面前漏了怯,只得强忍着亘古难熬的痛苦一言不发。魏尺木透过蒙在眼睛上的丝帕,隐约可见谢忱忱露在水面之上的一对儿香肩和一双紧缩的眉头。
约摸过了四个时辰,魏尺木的血液已被血露子吸食交换一遍,与谢忱忱的血液也早已混合在一起,彼此交融,不分彼此。
再看魏尺木,白发竟转青丝,容貌也逐渐恢复了少年模样。而那二十只血露子却一个个的跌落在水面上,身上再没有一丝血色,通体晶莹,就如浮在水面上的露珠。
又过了半个时辰,魏尺木的武功和气力依次恢复。他扯下蒙在眼睛上的丝帕,才发现谢忱忱正背对着他立在浴桶一旁。
谢忱忱衣衫完好,如玉女驻足。屋里昏暗的烛火,映照出一道温婉的身影。此情此景,令魏尺木宛若置身于梦境之中。只有谢忱忱发梢上残留着的未干的水痕,方证适才并非一梦。
魏尺木心道:世间竟有如此奇物,可以换人血脉……从此我身上流的便是一个女子的血了么...不及细思,忙穿好衣衫,一礼道:魏尺木谢过圣女救命之恩!
不料,谢忱忱却轻吟一声,忽然栽倒于地。
魏尺木连忙上前查看,只见谢忱忱面色暗淡起来,嘴角亦沁出青黑色的血迹,想必是中了剧毒。门外婢女和黄贞闻声进来,忙将谢忱忱扶上香床照看。
谢忱忱睁开美目,问道:你们二人究竟是受何人指使,竟暗算于我?
此话一出,魏尺木与黄贞俱是一惊。那婢女更是柳眉倒竖,怒斥一声,拔出腰刀,逼退魏、黄二人,护在谢忱忱身前。
魏尺木便将误入雀门,又经雀母指点来雷山求圣女救治一事原原本本说了出来。那婢女早已怒不可遏:我们苗寨与雀门乃是世仇,你们果是害人的奸贼!说着,就要挥刀斫向魏尺木。
婢女刀才出手,便被谢忱忱开口拦住。谢忱忱道:是雀母存心害我,不关他二人事...
原来,雀母先前颇费一番功夫救治魏尺木,是为了下血毒于魏尺木体内,一为破血蛊,二为毒圣女。只因那血蛊极其神奇,可排解万毒。
苗疆圣女生来便会被中下血蛊,再以自身精血滋养。久而久之,血蛊便与圣女同气连枝,福祸与共。若有血蛊护体,雀门之毒便伤不了圣女分毫。可谢忱忱为救魏尺木,不惜动用血蛊换血,以致血蛊在万分疲惫下遭雀门血毒侵害,纷纷殒命。圣女忽失血蛊,自然元气大伤,这才轻易被血毒侵食。
纵是解了误会,可如今苗疆圣女身中雀门之毒,已是危在旦夕,谢忱忱又怕各寨趁机滋事,便不敢声张。魏尺木只得先以自身真气封住谢忱忱各处要害大穴,以阻毒力攻入心脉肺腑。
魏尺木道:圣女且稍待时日,我定取了解药来还你一命!
待魏尺木与黄贞辞别谢忱忱下山后,黄贞却劝道:雀母既施此计,必有后手,你不可贸然以身犯险。
魏尺木面色寒如九冬,道:我本便是将死之人,又有何惧。
黄贞见魏尺木这副德行,心中微恼,又强忍着道:圣女不敢惊动雷山各寨寨,便借不得苗人之力,此番若只凭你我两个,又能奈雀门何?
魏尺木凛然道:苗疆圣女舍命救我,我岂能见死不救?不杀雀母,何以为人?!
一句话惹得黄贞气结。
黄贞看着魏尺木坚决无惧的面色,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惆怅。想当初,她与魏尺木在鄄城时,得知楚江开为救岳悬秋而独闯唐门后,黄贞曾问魏尺木不知道换作是你,敢不敢闯唐门呀?这句虽是随口一问,也未言明为了谁,可如今魏尺木要独闯雀门,为的却不是她。
想必,缘起缘灭,早有定数。
过了一日,魏尺木便与黄贞来雀门讨药。魏尺木也曾劝黄贞留在雷山,可黄贞终究是放心不下,不肯放魏尺木独自一人犯险。是以,魏、黄二人便结伴来到雀门。
雀门之中,雀母闻言魏尺木与黄贞在林外叫阵,哂笑不已。当下便传令排下阵仗,好迎着魏尺木。只听得雀门之中响起一声雀鸣之声,接着便有百鸟千鸟乃至万鸟与之和鸣。一时间,林间大噪。继而,每一株巨树上都伸出了数根藤蔓,每根藤蔓上都裹挟着数个身着羽衣的雀门弟子。在万鸟鸣叫之中,近千名雀门弟子飞身林外,飘落遍地,如飞鸟啄食般散落开来。
雀母则裹着一袭巨大的五彩羽衣,飞天而落。甫一落地,气机喷张,将四周沙尘尽数荡开数丈之外。雀母被一众贴身侍女蜂拥而出。她见了魏尺木与黄贞二人,不禁朗笑连连。笑声之中,有不尽的嘲弄意味。
魏尺木见了雀门的好大阵仗,却是怡然不惧,开口问道:魏某与雀门无冤无仇,雀母何故设计害我?
雀母道:是你小子忒傻,老身不过是略施小计,一箭双雕罢了。
魏尺木道:你可知招惹了我的人都是什么下场?
雀母笑道:但凭你们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还能翻腾出多大阵仗不成?
雀母言罢,手下众门徒便跟着吹起哨子来,夹杂着欢呼,声势滔天。而这股声势不过一瞬,便被另一股声势生生压了回去。这另一股声势并非源自于魏尺木和黄贞,而是源自于一杆巨旗和一声爆喝!
雀门声势甫起,天外便飞来一杆巨旗,裹挟着无匹的劲风,以雷霆乍泄之势,直插在两家之间,顿时激起沙石纷飞,入地足有数尺之深!杆顶大旗迎风飞舞,上面印着三个大字——百家盟!巨旗落地之前,便有一声猛喝传来:犯我百家盟者,虽远必诛!接着,随声落地一人,头裹红巾,腰系绿绦,不是兵家传人祖梁又是谁来?
雀母见了来人心底微诧:怎么又冒出来个百家盟?
雀母心底有些踟蹰起来。毕竟,百家盟先灭唐门,又灭盐帮,与摩尼教两分武林,可谓是天下间最强大的两股江湖势力之一。虽只来了一人,亦有十分力量。
祖梁看向魏尺木,道:魏尺木,此番又是我来助你。
魏尺木道:祖兄两番援手之恩,魏某终身不忘。
祖梁畅然大笑道:你我俱是百家传人,便如兄弟一般,不必见外!
魏尺木闻言亦展颜而笑。
两人寒暄才过,便有一道稚嫩憨纯的声音响起:钜子大人,钜子大人,阿乙也来了!
言未毕,只听得轰隆之声大作,接着便是一阵狂风转过山脚,天外一个巨大的物什飞扑而来。那巨物长约两丈,高有十尺,双翼若垂天之云,一举落在了魏尺木身旁,正是墨家两大机关兽之一的金刀螳螂!
金刀螳螂甫现,气势之盛,生生将雀门一众人等逼退数步。雀门众人尽皆被这庞然大物唬住,俱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金刀螳螂的双翅之上还各坐了一男一女。那女子自始至终一脸的冰寒,直到见了魏尺木与黄贞,才终于微展冰颜,轻唤道:师父,师娘。虽是轻言淡语,亦可见其内心喜悦之情。
那男子亦开口道:魏兄,别来无恙否!
这一男一女正是先一步从日本折返中土的金晃和小洛侠。黄贞听见小洛侠唤她师娘,心中不禁又是欢喜又是悲伤,只得微微点头示意。
坐在金刀螳螂中枢的阿甲则是一脸憨笑,打量着久违的魏尺木。如今,魏尺木乃是墨家钜子,便是他的尊长。阿甲之所以称呼魏尺木为钜子大人,却是说来话长。当初项吾与魏尺木初见面时,便要他做墨家的钜子,而魏尺木却一口回绝。再后来,金晃带着小洛侠从日本返回中土,到百家盟里安身立命。临别前,魏尺木曾嘱咐小洛侠,若项吾为难于她,便言说魏尺木愿归顺百家盟,以项盟主为尊。果不其然,项吾原先听了小洛侠三个字,心中便恼起无名火来,以为魏尺木仍对洛侠贼心不死,在向他示威。而后,项吾听罢小洛侠的话,便释怀而笑,也不管魏尺木的意愿,便将墨家钜子的名号生生塞给了魏尺木。
从此,魏尺木便是墨家钜子,统领墨家一脉。
这边才叙完师徒故友之情,那边又起了一阵狂风,只见乌泱泱一片人马飞奔而来。那当头之人一边催马,一边唤道:师祖,我来迟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 雀门对阵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一排唐字大旗迎风招展,好不气派!正是唐门门主唐珏亲自率着百余名唐门子弟赶来,齐整整地列阵在魏尺木身前。
雀母见了唐珏一干人等,在心底冷笑道:唐门么,正好新仇旧怨一并了了。
原来,魏尺木自从知道中了雀母的诡计,便有了上门讨药的心思。当时,魏尺木便修书两封,借由苗疆圣女的信鸽,一封送往了蜀中唐门,一封送往了太湖洞庭山。
不过二日光景,唐门和百家盟的人马便皆闻讯而至,前来相助魏尺木。唐门自是门主唐珏亲率人马赶到,其中便有野僧和百余个极其擅长暗器、毒药的唐门子弟。洞庭山百家盟处则是共来了五个人,一个是兵家传人祖梁,一个是医家传人皇甫端,一个是墨家传人阿甲。除百家盟中的三人外,还有小洛侠与金晃以及阿甲的机关兽金刀螳螂。他五人便是凭着这只金刀螳螂,登山渡水,须臾而至千里之遥。
两路人马来到苗疆后,并不惊扰雷山各寨。皇甫端更是先一步偷入雷山山顶去救治谢忱忱。见面后,皇甫端问清缘由,便开始把脉施针。皇甫端不愧是医家传人,不过一刻钟光景,便将谢忱忱体内的毒素逼出了大半,保住了谢忱忱的性命。只不过,那雀门血毒已有部分混在了谢忱忱的血液之中,与之结为一体,再加上她元气大损,不可用力,使得那血毒总是除之不净。因而,皇甫端虽勉强保住了谢忱忱一命,却暂时无法根除其毒性,若加以时日,只怕会落下毒根,让谢忱忱变成一个有气无力的废人。若要研配解药,又不知要费几多时日,一旦走漏风声,只怕雷山大乱,于谢忱忱更加不利。
魏尺木、黄贞与唐珏等人一一照面。唐门与百家盟两家来援,黄贞起初并不知情。她原先还暗怪魏尺木只身上雀门讨药行事鲁莽,而今才明白魏尺木早有了计较了。只是——他为何事先不与我说呢?
见阵势已成,祖梁率先开口道:以我看来,雀门还是乖乖拿出解药,今日你我免动干戈为好。
雀母却笑道:传闻百家传人各各身怀绝技,能以一当千,今日我雀门便要领教一二了!
祖梁闻言冷哼一声,刷的一声掣出腰间宝剑,一人当先便冲向了雀门众人。
雀鹰在一旁见了,大喝一声道:小子休狂,且看老夫手段!
两人正面相迎,须臾便近在咫尺之间。魏尺木在阵脚下望着二人,忽然凝聚内力,施展千里传音的绝技,在雀鹰耳边乍起一道惊雷。雀鹰正全力迎着祖梁的一剑,却因这耳畔响起的惊雷瞬间懵在原地,竟被祖梁一剑贯穿胸膛,当场毙命!
魏尺木原不屑用这等手段相助祖梁,可如今谢忱忱危在旦夕,他只有迅速击溃雀门才能早一些时辰拿到解药,这才不惜于暗中动手,使祖梁可以顷刻间将雀鹰斩杀,以起到令雀门众人胆寒之效果。果然,雀门众人见雀鹰连祖梁一剑都未接下,俱是震怖不已。要知道,雀鹰乃是雀门的十大护法之一,武功极高,却被这个来自百家盟的少年一剑刺死!
那些千百年来关于百家传人的恐怖的传说再一次在风中回响起来。
祖梁瞬杀雀鹰,只有雀母看出了端倪。她一直留意着魏尺木,早窥见魏尺木方才的嘴唇翕动。她虽不知道魏尺木使了什么手段,但她却知道雀鹰被祖梁一剑而杀,必是魏尺木从中作乱。
雀母当下怒不可遏,先是喝住雀门众人用心御敌,接着嘶吼一声,当先掠向魏尺木,再不给他施展旁门左道的机会。只见雀母展开羽衣,荡起蛇头拐杖,使一招苍鹰捕食,凌空砸向魏尺木的面门。
魏尺木则拔出背后墨刀,以墨家《天志刀法》与雀母斗在一起。雀母这一动手,非但缠住了魏尺木,还稳定了雀门众人的军心。
此一战,雀门十大护法出动了八人,分别是雀鹰、雀隼、雀鹄、雀鹤、雀鸢、雀鹫、雀鹞、雀雕,俱是在江湖上赫赫有名之辈,武功高强之人。
祖梁一剑刺死雀鹰后,如猛虎入羊群,冲入雀门众人之中,纵横捭阖,一时无人能挡。随后,黄贞、金晃、小洛侠、野僧等人依次入阵,分别与雀门的护法高手缠斗起来。
再看小洛侠,背上包裹展开,露出一对儿明晃晃的兵刃,接着便是一声嘹亮的凤鸣,直冲霄汉。那是一对儿短枪,各有四尺来长,通体晶莹圆润,枪尖泛着点点寒光,枪身上赫然各雕着一条飞舞的彩凤!这对儿短枪正是在《兵器谱》上排名第八的彩凤双飞翼。洛侠的彩凤双飞翼,如今却在小洛侠的手中!
小洛侠舞起双枪,接着的正是雀隼。那雀隼是雀鹰之子,也是雀门十大护法中年纪最小之人,不过十**岁模样,生的却是身高臂展,使一口雀翎阔刀,平添了几分威风。
雀隼眼见父亲丧命剑下,此刻正是悲愤填胸,恨意难平。他见小洛侠年幼,又仗着臂展刀沉,当先远远纵劈一刀,卷起凌厉的刀光,劈向了小洛侠。小洛侠却是临阵不惧,使了一招双凤冲天,双凤于嘶鸣声中已架住了雀隼的阔刀。雀隼这一刀力气虽大,可小洛侠却结结实实地硬接了下来,下盘稳如泰山,未移分毫。接着,小洛侠已使出一招凤翼扶风,只见她右手中的短枪在接住雀隼阔刀的刹那间,便已顺着刀刃划向了雀隼的咽喉。与此同时,她左手再使一招金凤点头,左手短枪蓦地下沉,顺势扎向了雀隼的腹部。
雀隼本就轻敌,一时不备,堪堪躲过小洛侠刺向他咽喉的一枪,另一枪却在他腹部的羽衣上留下了一个枪洞!
魏尺木在打斗之余,一直留心着小洛侠。在小洛侠舞起双枪的那一刻,其身影、其风姿与初见洛侠时近乎一致,令人不禁心生恍惚之感。
小洛侠所使枪法,自是韩门的双枪枪法。小洛侠先是一招化解了雀隼的攻势,再接连两招反守为攻,三招连绵不绝,可谓是深得了枪法的精髓。雀隼吃了这么一个暗亏,又羞又恼,当下收起轻视之心,打起十二分精神,将雀门的《飞翎刀法》尽力施展起来。
两人一连缠斗了五十余招,小洛侠渐渐觉得气力有些不济。雀隼先前一直受制于小洛侠双枪配合得严丝合缝,正愁无处下手,现在见她气息微乱,便想先挑飞她的一支短枪,再一举将其重创。雀隼觑得时机,猛喝一声,奋全力使出一招振翅鼓风。这一招用了巧劲、黏劲和震劲三种劲力,欲图一举割伤小洛侠的手腕或者挑落其手中短枪。随着雀隼的爆喝声,只见他阔刀一连转圜了两周,接着刀尖连颤,锐响不断。刀尖轻易间便绕过了小洛侠的右手短枪,刺向了她的手腕处。与此同时,刀尖在剧烈颤动之际,震开了小洛侠左手来援的短枪。接着,鹰隼跟上一声大喝:着!
小洛侠右手的短枪便应声而飞!
雀隼见这一招果然奏功,小洛侠此时更是中门大开,无力防护,心中大喜。雀隼连忙换招,想趁机一举斩杀小洛侠。然而,雀隼的阔刀却在小洛侠的身前忽然停滞了下来,再不动分毫。接着,那柄阔刀便掉在了地上,咣当一声。而在他的脖颈上,却多了一条血红的细长的伤口。再看小洛侠,那原该空空如也的右手中,如今却多了一柄剑,一柄通体泛着青色光芒的软绵绵的剑——钟离秀的腕上青!
原来,小洛侠自感气力逐渐不济,便心生七窍,神思百转,恰寻得雀隼奋力的时机,卖了一个破绽出去,在雀隼想挑飞她右手短枪时,她手上的力道故意卸了几分。在短枪堪堪脱手的刹那间,小洛侠便从腕上抖出了那条令江湖中人闻风丧胆的青色软剑,只一颤,腕上青便如游蛇一般,缠上了鹰隼的咽喉!
腕上青比寻常的刀剑要长,更比鹰隼的阔刀要长!
小洛侠此时不过十三四岁年纪,却在此战中凭一人之力杀了雀门的十大长老之一的鹰隼,更身怀《兵器谱》上排名第五的腕上青和排名第八的彩凤双飞翼两大江湖名刃,风头瞬时盖过了祖梁、魏尺木一众人等。
雀门见又折损了一个护法,俱是愤恨不已。护法雀鹫率先抛出了一支暗器,射向了小洛侠。小洛侠忙用腕上青挑落,却是不敢再妄动。随着雀鹫的一支暗器飞出,雀门的近千名弟子纷纷抛出暗器,或为软羽,或为硬石,或为短匕、或为长矢,或一支,或数枚,或直射,或迂回,或凌空,或伏地……一时间暗器飞如蓬雨,撒若散花。
唐珏及唐门众子弟一直在阵外观战,此时见雀门暗器大出,唐珏便示意他身后的百余名唐门子弟出手。那百余名唐门子弟领命翻身向前,手中暗器齐发,拦截住了雀门的大部分暗器。奈何雀门暗器实在太多,饶是唐门暗器的手法胜出一筹,此时也显得捉襟见肘起来。黄贞、祖梁等人俱被一层又一层的暗器射退。
眼见雀门众人步步紧逼,魏尺木急唤道:阿甲!
阿甲闻言,也跟着急唤道:小刀!
一声令下,金刀螳螂便扇动起巨大的双翼,平地掀起了两股飓风,将雀门射来的一众暗器瞬息吹得七零八落,跌落者、倒飞者、破损者,不计其数。
金刀螳螂继续抖擞精神,飞进人群中央,横冲直撞起来。那一对儿明晃晃的金刀如同黑白无常一般,沾人便死,不过一刻钟,便杀得雀门众人鬼哭狼嚎,一片狼藉。
雀母见雀门被这等巨物转瞬间杀了近百人之多,心中大恸。她知道这等机关兽绝非人力可以硬拼,也急唤道:结千索阵!
第一百八十三章 桃夭再现
那群原来站在雀母身边的妙龄女子自始至终并未动手,此刻闻得雀母令来,齐应一声,各从身后抖出了一条数丈长短、腕来粗细的藤蔓来。数十根藤蔓如同一条条青蛇一般,纷纷缠向了巨大的金刀螳螂。
那些藤蔓将金刀螳螂的两刃、双翅、六足一并缠住,接着那数十个雀门女弟子便分列四周八面,将金刀螳螂牢牢定在了原地,动弹不得。
金刀螳螂奋力挥舞金刀,可金刀虽利,却偏偏斩不断那一根根的藤蔓!阿甲见金刀螳螂被困在原地动弹不得,顿时急得满头大汗,便想倚仗金刀螳螂的蛮力将那数十个女子扯翻在地,以期脱困。那群女子见金刀螳螂力大,纷纷腾跃开来,都将握在手中的那一头藤蔓拴在了巨树之上。
金刀螳螂动弹不得,便成了死物。而没了金刀螳螂,阿甲便是束手待毙之人。魏尺木几度想要抽身砍断藤蔓,都被雀母死死拦住,无暇分身。更何况,魏尺木见识过唐门的诸多用毒之法,也时时防备着雀母用毒,不敢太过分心。
雀门众人见金刀螳螂被困,个个抖擞精神,将唐门与百家盟等人一齐逼退。魏尺木见状,刀势愈发凌厉。两人交手数十回合,雀母探得魏尺木底细,虽惊讶于这少年的刀法攻势,却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魏尺木双眼泛起更为凌厉的冷芒,忽而欺身而进,瞬时劈出八刀。只见白色刀芒大绽,片片白光连成一片,耀人眼目,将雀母整个笼罩其中。雀母见状,不由冷哼一声,将蛇杖连挥,顿时青芒大放,如同无数条青蛇出洞,攒头吐信。青芒夹杂着一阵刺耳的嘶嘶声,迎向了魏尺木的刀芒。刀杖相接,只听得轰隆连响,白光如镜坠地,顷刻破碎;而青芒也如石击碧波,如涟漪般向外消散无踪。然而,魏尺木劈出的刀芒在堪堪破碎之际,刀势又起,毫无间隙地又是八刀齐出,却是一团暗绿刀芒,迎风而长!
自魏尺木将《五行刀法》融进《天志刀法》之后,此番使将出来愈发熟稔,可谓是收发有心,变化随性。看似是欺身而进的一式《天志刀法》,却已是包含着《五行刀法》中的一式“金镂”!而金生水,“金镂”之下自是一招无缝衔接的“水恣”!
雀母才正面击破魏尺木的一刀,尚未来得及收回蛇杖,便已被一团暗绿的刀芒裹住!两人如此近的距离,雀母已是避无可避!这也是魏尺木冒险欺身而进的缘由,他见一时无法打败雀母,便想借助《五行刀法》的绝妙变招突下杀手。
雀母万没想到魏尺木如此年纪,竟有如此凌厉而又极具变化之妙的刀法。眼见避无可避,就在刀芒裹身的一刹那,雀母却是轻轻抖了抖身上的五彩羽衣。眨眼间,那团暗绿刀芒如中金石一般,叮当连响,刀势为之一挫。就在刀势一顿之间,雀母已退出一步,避开了这致命一击。饶是如此,她的五彩羽衣赫然出现了八道三寸长的裂口!
再看两人之间,竟是碎羽横飞,原来是一件羽甲被刀芒斩碎!这身羽甲,唤作“金翎银丝甲”,乃是取了孔雀王的坚硬翎羽,以金漆铁汁浇筑,又经孔雀后的唾液浸泡了数年,再以蚕丝缝制而成。“金翎银丝甲”长宽不过各有一尺而已,被雀母藏在五彩羽衣之中,留作保命之用。“金翎银丝甲”原是坚如金石,寻常刀剑难伤分毫,可魏尺木所用之刀乃是墨家传下的至宝,所施展的刀法又是天下至刚至猛的《天志刀法》,全力一刀之下,却是将“金翎银丝甲”斩成了片片碎羽。
雀母来不及心疼“金翎银丝甲”被毁,她借此躲过了魏尺木的致命一刀,忽然间双目泛黄,其双瞳中竟隐有一圈圈黑线,在缓缓旋转。与此同时,蛇杖忽然长嘶一声,那雕刻在蛇杖上的蛇纹,竟自化作了无数木屑,蓦地剥离了蛇杖,于空中状若一条黑蛇,急射向了魏尺木。
魏尺木原以为一刀奏功,却不料忽然间眼前一片昏黄,不能视物。魏尺木自知不妙,《清虚守神》心诀自发运转,同时左手一掌拍出,《若水道》第八重境界豁然展开。忽然间,寒气大作,四周瞬息冰封。那条木屑化作的黑蛇生生冻在了半空之中,而蛇信已堪堪到了魏尺木的胸前。魏尺木立时破了眼障,又一掌冻住了暗器,急忙后退三丈,冷眼看向雀母。
雀母没料到魏尺木不仅不惧她的瞳术,竟还藏有如此神奇的掌法,可以将她的独门暗器冻在空中。要知道,雀母以雀门绝技“昏瞳术”横扫南疆,所向披靡。这“昏瞳术”并非幻术,不能扰人心神,而是一种障目之法,可以短暂地干扰敌人视线。便是这短短一刹,再施以难以防备的暗器,可谓无往而不利,不知有多少江湖高手病丧于此。
雀母见魏尺木后退,也收了蛇杖,与之冷目相对。从魏尺木突然欺身而进,一招“金镂”接一招“水恣”,到雀母的“金翎银丝甲”破碎,再到雀母施展“昏瞳术”与独门暗器被魏尺木化解,不过几个瞬息而已。
魏尺木与雀母相持片刻,见己方众人渐渐招架不住,正欲施展纵横术做最后一搏,忽听得唐珏于混战之中,长啸一声,震慑九霄。只见他忽然张开一把长弓,那箭镞上附着一枚药丸,朗声念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遇水即溶,迎风而发。飘如飞絮,轻过薄纱……”
一言出,万人避却。这是……“桃夭”!传说中的天下至毒,无解之“桃夭”!
唐门手中居然还有“桃夭”神毒!不仅雀门中人大吃一惊,就连魏尺木等人也是倒吸一口凉气。“桃夭”血染洞庭山犹是历历在目,令人不寒而栗。
眼看着箭要离弦,雀母心中方寸大乱,试想谁敢在这天下第一毒的面前以身犯险?雀母当先撇了魏尺木,当先往后退去,接着招呼门下众弟子撤退。言未毕,雀门众人立即作鸟兽散,直奔回老巢。魏尺木等人也连忙撤了回来。在雀门众人身后,一片桃林已悄然生成,妖冶,妩媚,却令人望之胆寒!未及逃走的雀门弟子纷纷栽倒在桃林中,如被那一汪粉色吞噬一般,不再醒来。一枚“桃夭”,便染红了方圆数十丈,放倒了雀门数百人,昔日洞庭山上的人间惨剧似乎要再次上演。
魏尺木望着那一片凄惨的桃林,传音问唐珏道:“你手中怎会还有‘桃夭’?”
唐珏亦传音道:“师祖,‘桃夭’已然绝迹,这不过是仿制的假‘桃夭’罢了,看上去状若桃林,而其中不过是特制的上等迷药罢了。”
若仔细看,便会发现唐珏附在箭镞上的药丸要比真正的“桃夭”大上数倍。
魏尺木听唐珏如此说,这才定下心神,便与众人深入雀门腹地。雀门众人才逃离“桃夭”神毒,看着须臾间遍地的同门倒在桃林之中,俱是肝胆寸断,丢魂落魄。尚未喘息片刻,便看见魏尺木与唐珏二人当先,闯了进来。
众人不畏惧魏尺木等人,独畏惧唐珏手中的那张长弓!雀母见魏尺木穷追不舍,将身子从座椅上缓缓站了起来,咬牙切齿道:“魏尺木,你想怎样?”
魏尺木面色冰寒,冷漠如霜,道:“拿出解药,魏某可留下你一条老命,亦可给雀门一条生路。否则……”
雀母面目狰狞起来,衣发也已凌乱开来,哪里还有先前那副尊贵气概?她是江湖成名已久的人物,怎肯受一个后辈这番欺侮?她虽不惧一死,可这雀门千百年的基业岂能毁在她手里?这时她才模糊想起,魏尺木在江湖上有个名号,唤作“刀屠”!“刀屠”之名,血染江湖,又岂是善与之人?若不如他意,只怕他真做的下灭人满门的事来。魏尺木或许没有能力屠灭雀门,可那“桃夭”……
雀母思量再三,终于长吁一声,将解药拿了出来,叹道:“魏尺木……‘刀屠’……望你言而有信,今日解药奉上,再以老身这条残命作陪,只愿你留雀门子弟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