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九章 地窖,雇人
在普通老百姓的心里,能不去官府,就不去,毕竟上下两张口,原告被告通吃,谁都捞不着好处。
这中午吃饭的时候,孙盈盈把两只鸡腿都给大黄了。
“大黄就是厉害,立了大功。”孙盈盈称赞,“大黄,你快快吃饭,长大了,本事就更大了。”
大黄连连点头,像是能够听懂孙盈盈的话一样。
孙二郎也喜欢小狗,“来,我这也有一块肉,给你吃。”
可是大黄扭头,根本就不吃。
“你这狗崽子,居然不吃我给你的肉。”孙二郎笑骂道,“不吃拉倒,我自己吃。”
“呵呵,咱们家的这条狗是有灵性的,我喂它饭,它也不吃,只吃盈盈喂的。那些偷狗的,想利用点好吃的,骗我们家的大黄,是骗不走的。”徐氏笑道,昨天晚上虽然出事了,但好在没有损失,所以徐氏并不是很怕。
孙大海担心家里,把西瓜送到县城的几家定好的,剩下的,送了几个给吴大夫,然后剩下的便宜一点卖了,急匆匆地来到铁匠铺子买了四把柴刀,而且也像往常那样买了很多粮食带回家。
回到家里,孙大郎和孙二郎两人合力把粮食送到家里的地窖里。这个地窖,是他们在后院弄蜂箱的时候发现的,居然是在原本的牛食槽下面,移开牛食槽,下面居然有一人能够通过的石头梯子,下去之后,居然是两间房那么多大的地窖,全部是用石头垒好的。
即使这么多年没打开,里面除了一些蜘蛛网,干干净净,而且还非常地干燥。
孙大海小时候挨过饿,还因为大旱,差点饿死了,所以现在手里有钱了,就开始陆陆续续买各种粮食,放在里面。保证里面有足够的粮食,够一家人吃两年的。
因为很隐秘,家里的银票和银子,也被放在这里的大箱子里,并且上锁,只有孙大海徐氏有钥匙。
家里只留下一些十几两银,用来收药材,就足够了。
孙大海把几把柴刀放在门口一把,放在锅屋一把,又放在堂屋一把,卧室里也有一把。
“爹,恶人即使被打了,但我家有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我怕那二毛和牛三找其他人来我家抢钱。”孙盈盈说,“就算他们不来抢钱,但来我们西瓜地里糟蹋一番,咱们也会损失惨重。”
孙大海想了想,点了点头,“盈盈说得对,咱们地里的西瓜,估计还能卖半个月,被祸害了,还是咱们吃亏。这样吧,我去村里找几个跟咱们家关系不错的,晚上过来帮忙看着,大不了我给工钱。”
“那也只能这样了。”徐氏赞同,“请人来帮忙,一个晚上二十文钱,咱们请五个人,才不过一百文,一个西瓜的就足够了。昨天二毛和牛三祸祸的西瓜,都有十几个了。”
“嗯,那行就这样决定。”孙大海见大家都赞同,吃过饭之后,就让二郎去那几家叫人过来。
不一会儿,就来了几家人,孙大海说明了情况,并且要给工钱。
第一四八零章 众人来帮忙
“兴海,这你就见外了,只不过是帮你看几晚上西瓜地,就收你的钱,我们可不好意思。”刘老虎笑着说道,“我这话跟你直说了吧,你若是给我钱,我还不来了呢!”
“就是,给钱就不来了。”
“你有好事想着我们,带着我们赚了钱,虽然没种西瓜,但药材今年卖了不少,我家日子今年好过多了。”
“现在来帮忙,明年种西瓜,大海你还会像今年这样帮我们,所以不能要你钱!”
······
这些人跟孙大海关系不错,但也没好到无私奉献的地步,大家心里有杆秤,从收药材,种西瓜,卖西瓜,大家都能看出来这孙大海一家要起来了。尤其是今年,跟着孙大海一家干得,少得也能挣二三十两银子,像族长那样,家里今年能收入上百两银子。
跟着孙大海干,准没错!
听到众人这么说,孙大海笑道:“兄弟们帮我,我心里记下来,明年如果大家种西瓜,一定忘不了大家。”
从这天开始,村子里的汉子,搬了自家的小木床,搭了草棚,分几个方向看着瓜田。
幸亏提前准备,还真有人来破坏瓜田,那牛三的哥哥,牛二,当场被打得半死,扔回牛家村了,之后再也没人来祸害孙家村的西瓜了。
看到孙大海家的生意红火,孙家村的首富王地主,坐不住了,他家里有上百亩的土地,是孙家村最高的,也是最有钱的。
之前看到孙大海种西瓜,王地主很看不上,可现在看到好孙大海种西瓜挣钱,就记在心里了,明年也种西瓜。
想到之前徐氏还在他家里当个做饭的婆子,现在摇身一变,也要成为地主婆,让王地主家心里又酸又羡慕,暗暗记在心里。
且说李管家交代车夫赶车一定要稳,即使慢一点也无所谓,保证西瓜到了府城也能好好的。
原本赶马车只需要四天的路,但现在整整走了六天,终于到了府城。
李夫人看到李管家来晚了,也没有生气,宽厚问:“李管家怎么比约定日子来晚了几日?是不是老家出事了?”
“回夫人,老家没事!”李管家恭敬回答,“只是老奴在咱们县城发现有一种新品种的西瓜,味道特别好,所以就采购了一些给夫人,老爷,小姐尝尝鲜。”
“哦,只不过是一些西瓜,府城这边也有。”李夫人点了点头,“以后可不要从那么老远的地方,把西瓜运到这边了,不值当的。”
李管家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但吃过了这样的西瓜之后,就立即改变主意了,“夫人,这西瓜果然不一般,不信的话,老奴到了府里,就让厨房冰镇了一个,夫人尝了之后,就知道老奴为何从那么远地方把西瓜送过来了。”
“呵呵,李叔,你就是夸张,什么西瓜能好吃到让你改变主意啊?”李大人从外面进来,脱掉官帽,凉快凉快。
李管家笑道:“老爷,夫人尝尝就知道了。”
第一四八一章 送礼
丫鬟已经把刚刚切好的西瓜端过来,放在桌子上,李夫人,李大人看到红得鲜艳欲滴的西瓜,拿了一块吃了几口,“不错,这······这西瓜的味道很好!”
“嗯,的确不错。”李夫人点了点头,“比往常咱们吃的西瓜好,李叔,还是您老有眼光。”
“呵呵,谢谢老爷夫人称赞。”李管家笑道,“要说啊,这西瓜还是有些来历的。”
“什么来历,说说我听听?”李夫人来了兴致问道。
李大人边吃西瓜,一边等着听。
“呵呵,这西瓜是咱们姑娘身边的丫鬟孙梅梅家里种出来的,之前托老奴给孙梅梅捎捎信,为了感谢老奴,他们给老奴送来几个西瓜。老奴觉得好,就从那孙家买了三十个西瓜送过来。”李管家回答,趁机在老爷夫人面前多说几句。
李大人对女儿身边的丫鬟并不在意,也不太清楚,但李夫人知道,想了想,有些疑惑地问:“是梅梅啊,是个勤快的丫头。对了,之前不是听说她爹腿脚不好,为了给他爹治腿才签了十年的活契吗?”
“是,夫人,之前梅梅姑娘的确是为了给她爹孙大海治腿,那孙大海虽然保住了腿,但现在成了瘸子。后来家里在山上打猪草,挖到了一根小人参,卖了几十两银子,就找来,想赎回梅梅,但距离太远,他们不能过来,故而这事就放下了,想等过年的时候,再来求夫人恩典。之后他家种了西瓜,就给老奴送几个,这一来二去的,就熟悉了,是本分疼孩子的人家。对了,那孙大海小女儿不得了,因为聪慧被县城的吴家医馆的吴大夫收为女徒弟,跟着学医呢!”
“吴家医馆吴大夫?”李夫人一愣,这就有意思了,将来这孙盈盈能学成,可就是女医了。
认识一个医术高明的女医,总不会有错的,看来以后还得对孙梅梅好一点,别在李府受委屈了。
李夫人听了之后,微微笑了笑,“这的确是一家疼孩子的,想必这次也给梅梅那丫头送了一些东西吧。”
“送来一个包裹,并不重,里面像是装着衣服之类的,还有一封信,来的时候我已经交给孙梅梅了。”李管家回答说道,这事情瞒不住,所以他主动承认。
李大人一个人吃了好几块,通体舒畅,就连这几天上火的燥热也压下去了,“这西瓜不错,品相好不好?”
“这西瓜品相特别好,圆溜溜的,老奴运过来的时候,一个大西瓜放在一个筐子里面,所以一辆马车只运了三十个西瓜。”李管家回答说道,“要不让厨房的人送过来,老爷你也看看。”
“那好,我看看这西瓜味道真好。天气炎热,吃一口冰镇西瓜,通体舒畅,如果品相也好,还能保存几天的话,你再回去多买一些,我准备送给同僚上官。”李大人想着平时跟同僚和上官走关系,也有送土特产的,这样好吃的西瓜,上官要是吃了,自然会想起他的好。
第一四八二章 大订单
不一会儿厨房的厨子也拎着筐,过来了,西瓜的品相的确保存的很好,李大人十分满意,“李叔,你回去,给我运一百个西瓜过来,稍微多一点也是可以的。”
李管家本来还想在府城多待几天的,但是想到西瓜季节性很强,也就这几天再加上来回运输的时间,如果回去晚了,可能耽误老爷送节礼,“是,老爷,老奴明天一早收拾就回去。”
毕竟今天下午他还要跟府里的账房对账,然后夫人签收了,他才能够回去。
后院的孙梅梅拿到管家娘子送过来的包裹,心里感激不尽,再三感谢管家娘子,这才把东西拿到屋里。
看到包裹里两块不错的布料,孙梅梅,擦了擦眼睛,看来家里的日子比她想象中好过,她也能够放心了。
看到里面还有一封信,孙梅梅逐字逐句查看,心里高兴的同时也想着能够早一些回家。
信里面娘说过年的时候,夫人老爷回去,他们就会拿钱把她赎出去。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她要有耐心。
听说李管家明天就要回去了,孙梅梅赶紧写了封信,然后把前段时间跟小姐一起出去逛街买的一些绢花给妹妹,还有一根银簪子是送给娘的。至于给父亲和弟弟的不方便放在包裹里面,所以等到回去之后她再给他们买。
知道爹娘心里念着他,孙梅梅心里更加自信,而且思念家乡。
李管家风尘仆仆地赶回来,直接订了一百三十个西瓜。
“大海,你这次一定要给我好好挑选西瓜,这可是我们姥爷准备用来送给上官或者同僚的。”李管家交代说道,“若是做得好了,咱们都有赏,以后也有好日子,若是出了岔子,咱们都完了。”
孙大海现在对西瓜已经非常了解了,信心满满的保证说道:“上次给您的是八成熟的西瓜,到了那边应该还是好的吧?”
“八成熟的西瓜到那边之后正好吃,看样子还能放个几天。”李管家回答说道,“你就按照八成熟的标准给我挑选西瓜,如果实在不够你就挑选七成熟的,也不能够挑选九成熟的给我,否则西瓜到了那边还没吃呢,就熟透了,坏掉了。”
“李管家,你就放心吧,我们家的七成熟的西瓜,放置四天就能够完全成熟,但是不要担心,之后还可以放八到十二天,味道跟九成熟的一样。”孙大海解释说道,“哦,歇会儿,我这就带两个孩子给你们挑选西瓜。对了,这次还是需要筐的,那边问问多少筐?”
“上次用的我带回来了,你这次再帮着定一百个。”李管家说道,“筐的质量一一定要好,否则路上框坏了,西瓜也坏了。”
孙二郎去了胡老头家里说了这边的情况,正好胡老头家里总共有一百五十个筐子,足够用的。
听说筐子够,孙大海放心了,带着两个儿子继续挑西瓜。
终于在一个多时辰之后,挑好了一百三十个西瓜,都是七八成熟的,小心翼翼地放在已经装了干草的筐子里面。
第一四八三章 买地还是买铺子?
李管家连同筐子和西瓜直接给了二十两银子,然后分四辆马车把这些西瓜运走。
现在的西瓜比之前早熟的西瓜还好,正是这一季最好的西瓜,最大的一个足足二十六斤了。
孙大海让孙大郎拿了一两银子给胡老头送过去。
老头家里没有种西瓜,但是全家编藤条,卖筐子卖了三两银子了。
藤条是他们在山上采回来的,不要钱,稍微整理之后就能够编成筐子,一天一个人就能编七八个。胡老头有绝活,家里总共有七八口人,人人都会编。
村里人有人眼红也想编筐子,但是他们没有胡老头的手艺,编出来的筐子不紧实,不结实。
现在孙家庄跟孙大海走得近的那些人,家家户户今年的收入都比往年多了很多。
陆陆续续又接连卖了十几天的西瓜,终于把田里的西瓜卖完了。
每天回来,孙大海都会从县城买一些东西回来,现在不仅屋里,就连下面的地窖里,也都散满了粮食和一些布料之类的。
现在家里面有足够的银子了,不管是银票还是银子放在家里,即使是在地窖里面孙大海心里也不安稳。
一家在吃饭的时候,孙大海问:“咱们家里现在有不少的银子,一直放在家里,我觉得不妥当,有的人会惦记我们家的钱,所以我想着买地……”
“买地好,有了地,就算咱们种不了,还可以租给别人,咱们收租!”徐氏赞同,她也觉得钱放在家里不妥当。
“爹娘我会种地,而且我现在长大了,能够养家了,所以你们不用担心!”孙大郎拍拍胸脯表示自己长大了,即使爹爹腿不好,他也能够撑起这个家了。
“还有我,还有我呢!”孙二郎也表明自己很厉害,刷刷自己的存在感。
倒是孙盈盈想了想,摇了摇头,“爹娘大哥二哥,我觉得咱们家人少,而且劳动力不足,买地的话都是租给别人种,但是我觉得一年也收不到多少钱!咱们不如买商铺吧?”
“买商铺难道要租出去吗?”徐氏问道,家里面没人会做生意,即使现在做的收购药材,也是因为托了吴家医馆的福,如果做其他的,他们能力就不足了。
“上次我们在家里做的那个烤鸭,你们觉得好吃吗?”孙盈盈问道,烤鸭味道好,而且县城里面并没有这样的生意,买个店面在那边做这样的生意,一定可以很赚钱。
众人点了点头,“很好吃,味道特别香,如果不是因为太麻烦,我都想天天吃!”
“既然我们会做,何不在县城买一个商铺,然后在那边卖烤鸭呢!”孙盈盈想了想,回答说道,“种地这么累,大哥的身子骨好不容易养好了,我不希望他继续干农活,累着了!”
徐氏听了之后非常心疼,干农活的确太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是的,种地太累了,当年你爹就是起早贪黑的干活,晚上回来累的直哼哼……”
第一四八四章 决定
孙大海不是偷奸耍滑的人,之前在那个孙家一直跟着孙老头是后面,努力干活,从来没有迟到早退,干太多活,晚上回来难免就会累得难受。
“那行,咱们明天就去县城,然后买个小铺子,最好是那种带后院的,可以方便处理鸭子!”孙大海知道种地的苦,既然现在可以通过做生意赚钱买粮食,谁还想着种地呀?
再说了他们现在也不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啊,他们在县城是有靠山的,那吴家医馆的吴大夫是女儿的师傅,这样他们在现场买家铺子做生意也不会被人欺负。
“爹,咱们家是不是再买一些荒地?等到明年多种一些西瓜!”孙大郎建议说道,“等到明年卖了西瓜,就有足够的钱给爹爹看腿了……”
“是啊,爹,之前我和哥哥在家里面就开了两亩的沙田,再多的就没有了。”孙二郎有些着急的说道,他觉得家里种西瓜还可以种的多一点,毕竟家里的西瓜特别好吃也好卖。
孙大海听了之后摇了摇头,“有你们之前开的那两亩多地,加上咱们现在有的总共7亩沙地,足够明年种的西瓜了,如果种得太多,咱们家里看不过来!”
“是哦!村子里面家家户户几乎都在荒地那边开了沙地,这些天我看到他们经常往那边挑肥料,正在养着地呢,估计以后都是要种西瓜的。”徐氏有些惆怅的说道,“明年就会有很多人种西瓜,到时候那么多西瓜,西瓜的价格也会降低,说不定销路也有问题,所以咱们没必要种那么多!咱们家里买了铺子,然后做点生意,就算做不成生意还能租出去,收个租金,还省心!”
“就这样说定了等操持完这件事情,就把家里的房子,就在旁边起几间瓦房,把院墙也拉高了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怕野狼野兽下山祸祸了!”孙大海拍板定下了所有事情。
到了县城那边,孙大海不好意思拿买铺子这样的小事情麻烦吴大夫,而是直接找到了牙行,要求在吴家医馆附近买一家铺子,而且还必须是带后院的。
人牙子在得知,是吴大夫的徒弟之后更加殷勤,当天就把那附近的几家铺子挑了出来,供孙大海选择,而且价格实惠。
孙大海对比了几下,而且找人打听了一番,觉得价格合适,于是就买了下来。
这个前面有三间门脸的铺子,里面有个宽敞的院子,而且还有几间房子,不仅可以住,也可以放置东西。距离吴家医馆只有两三百米的距离,如此一来,将来女儿来县城,跟吴大夫学医的时候,也能够住在这边,不用来回奔跑,方便很多。
当吴大夫听到孙大海说在吴家医馆附近买了商铺,也为他们开心,“大海呀,你这腿如果有六百两就可以去府城那边治疗,如果有一千两的话差不多就能够直立走路了,虽然以后干不了重活,但是也比现在好一些!”
第一四八五章 盖房子
孙大海想了想,嘿嘿说道:“谢谢孙大夫的提醒,我这心里记下了,等到明年攒够了钱我就去治腿,现在我先把家里的房子和铺子买好,给家人有个生计,免得我出事了,孩子妻子没有着落,流离失所的,那我就算是腿治好了也没有多大意义。”
吴大夫知道孙大海是个在意家人的人,再说了,现在日子好过了,就希望把孩子全部弄在自己的身边,尤其是大女儿现在还在别人家里做丫鬟,这就像是压在孙大海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一样,不把女儿接回家,他是不会治腿的。
如果因为治腿,让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妻离子散的,孙大海断然不会做的。
“那行,我帮你留意,你这腿,明年秋天治疗最好。”吴大夫再次检查之后说,“若是你家走运,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治疗腿,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那就多谢吴大夫吉言了。”孙大海感谢,“一直以来,多谢吴大夫的照顾,我家才能有现在的好日子。过段时间,在这里开个烤鸭店,到时候吴大夫想吃,说一声,随时给你送过来。”
吴大夫听了之后,眼睛一亮,“哎呀,那烤鸭味道这不错,现在想起来,还能想起那样的美味呢!”
“呵呵,到时候还请吴大夫品鉴。”孙大海笑道,对未来生活有更多的希望了。
买好了铺子,徐氏带着孙盈盈,孙大郎,孙二郎收拾了两天,终于完成了,然后在屋子里垒吊炉。
前世看到青青表姐家的烤鸭炉子,所以孙盈盈画了图纸,找泥瓦匠按照这样的样式和尺寸垒吊炉。
徐氏甚至把孙盈盈,孙大郎和孙二郎的铺盖,拿过来了,让他们在铺子里研究。她和孙大海回家,开始张罗盖房子,争取在麦收之前,盖好房子。
在这边炉子弄好之后,孙盈盈,孙二郎就回家了,孙大郎一个人在县城,开始联系鸭肉供应以及一些细小的事情。
孙大海,徐氏回到家之后,找到孙石头,愿意以二十文一天的工钱,找二十个人,盖房子。
有钱好办事,而且孙大海之前已经购买了足够多的材料,盖房子也很顺利,才不过十天的功夫,正房五间青砖大瓦房已经上梁了。
这才农村是大事,必须要请客吃饭。
徐氏拿了钱,请人帮忙一起操持饭菜,整整办了十桌,收了礼,全部登记在册。
看着孙大海家的房子盖好,孙老头心里又算了,甚至有些羡慕。如果这孙大海没有分出去,这房子可是他家了。
孙老太这几天也不愿意出门了,在家里看谁都不顺心,不是吵,就是骂,一天天家里的闹得鸡犬不宁。
王氏现在不好意思出门,之前话说的那么满,现在出去就被别人挤兑。看向孙大海家的房子,眼红啊!
如果可以,她也想有这样的好房子,可以搬出去住,不用看公公婆婆的脸色了。
孙大江,孙大河更是噤若寒蝉,躲在屋里。
第一四八六章 巴结
孙老头抽着旱烟,现在孙大海日子过好了,他不能跟孙大海划清界限,毕竟他养大了孙大海,这份恩情在,孙大海风光了,也不能忘了他。
孙老头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跟孙大海一家太远了,对孙老太说:“给我一两银子!”
“老头子,你要银子做什么?”孙老太不解,家里最近没什么事情啊!
“大海那边上梁了,我过去看看,当然不能空着手了。”孙老头回答,“给我找干净体面的衣服穿上,不能丢面子。”
“一两银子?”孙老太瞪眼,大声惊呼,声音尖利,“就算去孙大海那边吃酒席,也不用给一两银子啊!”
孙老头一边换衣服,一边冷声说:“头发长见识短,那孙大海就算过继分家出去了,那孙大海也是我养大的,咱们还是他亲生的爹娘!咱们这么亲近的关系,你给个二十文,三十文的,好意思拿上手啊?”
“可······可那也要不了一两银子啊?”孙老太心疼,她手里虽然有钱,但一想到给孙大海一家,就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
孙老头皱眉,不想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跟婆娘谈论这个问题,而是小声解释,“那孙大海今年光卖西瓜就赚了好几百两银子,更别说还有收药材的生意。另外,孙大海又是买铺子,盖房子,这么有钱,咱们是他亲爹娘,咱们在他上梁的时候,出一两银子,那他过年过节给咱们送节礼的时候,好意思拿几十文钱的东西打发我们吗?你啊,别舍不得这点钱,而且要从长远看。”
听到孙老头的话,孙老太一愣,恍然大悟,“老头子你说得对,那孙大海要脸,就得给咱们送像样的节礼。对了,一两银子够不?要不······要不再多给一些?”
“那······给五两?”孙老头舍不得了,那可是家里半年的积蓄呢。
孙老太连连摇头,“五两太多了,就二两吧!再多了,咱们也出不起,而且的这二两银子对孙大海现在来说不多,但对普通的农户来说那就很多了。走,我跟你一起去。”
于是孙老太也换上干净体面的衣服,拿着钱和家里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的点心一起过来。
孙大海家里上梁,来了很多人帮忙。
刘老虎的媳妇远远地看向孙老头,孙老太来了,连忙说:“大海家的,你家四伯伯,四伯娘过来了。”
徐氏一愣,然后微微笑了笑,“呵呵,今天我家大喜事,来者都是客!”
徐氏这句话表明了跟孙老头,孙老太划清界限,即使他们来,那也是四房的,他们是九房的人了。
“呵呵,你就是好客。”胡老头的儿媳妇笑道,“最是和善。”
现在徐氏在一帮小媳妇,中年妇女的眼里不一般,需要巴结的,今年的西瓜,让孙家村的好多家赚了不少钱。他们都想着明年也种西瓜,而且还想种徐氏家的西瓜苗长出来的西瓜,个头大,而且味道好。
第一四八七章 后悔,好算计
以前他们也在菜园子种西瓜,但味道根本就没法跟孙大海家的西瓜相比,有了这独一份的发家致富的手段,自然能成为全村的恭维的对象。
徐氏也明白因为家里的西瓜,药材生意,才让人另眼相看。虽然家里有钱了,徐氏不敢骄傲,平易近人,在村子里有好人缘。
孙老太,孙老头过来,被孙族长安排在上座。即使孙老头,孙老太已经把孙大海分出去了,但毕竟还是亲爹亲娘,不能不给面子。
孙大海虽然对父母还有埋怨,可现在他日子过好了,也不想当着村里的人对这一脸讨好的孙老头,孙老太冷言冷语。
“大海,你能把日子过起来,而且还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发家致富,我要代表族人,代表村民,感谢你给大家找到新的生计。这杯酒,我干了。”孙族长感谢说道,一口喝干了酒。
孙大海也端起酒杯,也一口干了,而是沉声说:“我这也是碰运气,当时没有后路,只能拼了,没想到拼对了。只是明年我看大家都种植西瓜,西瓜的产量很高,到时候价格下降,所以大家有心理准备,万一要是有个不好,可不能怪我啊!”
“这些大家都知道,明年不管好坏,都跟你大海无关。”孙族长沉声说,“也没人拉着他们种西瓜,一切都是大家自愿的,你们说,是不是?”
“是!”众人一起说。
他们心里都有数呢,西瓜价格就算降低了,但一亩地产量高啊,而且还是在沙地上,如果种粮食,只能收几斗的粮食,可种西瓜就不一样了,不管怎么说,都比种粮食强。
听到众人的话,孙大海放心了,“大家能在我上梁的时候,过来喝酒吃饭,也是看得起我孙大海。来,大家该吃吃,该喝喝!”
孙大海招呼大家,他心里高兴,畅快。
钱壮人胆,孙大海即使现在腿瘸,但村子里也没人看不起他,儿子也回来,女儿也能在过年的时候回来,孙大海高兴,一家能够团员,还有了生计。
孙老头,孙老太看到村里人巴结孙大海,心里不是滋味,这要是孙大海没有分出去,这些人就改巴结他们了。
看看这孙大海的房子,哎呦喂,正房五间大瓦房,东西厢房各四间,后面还有大大的后院。旁边的老房子,将来就能作为库房。
这房子比孙家老宅那边的房子还好呢,哎,只是他们住不上了。
村里人看到孙老太的尴尬表情,心里都在偷笑,这么好的过继出来,现在后悔了吧!
孙老头心里虽然也不舒坦,但为了以后能得到好处,做的还算面面俱到,众人在得知孙老头给了二两银子的礼钱,都很惊讶,不过很快就想到再过半个月就是中秋节八月十五了,这孙大海得送节礼了!太少了,可拿不上手啊!
这孙老头,孙老太真是好算计。
孙老头,孙老太没有生气憋屈太久,因为秋收来了,如果不能及时收获,一年的辛苦就这样白费了。
第一四八八章 种点什么好呢?
孙大海的房子,屋顶也弄好了,贴上了瓦片,里面的墙也被涂好了,村民结了工钱之后,就开始忙自家的田地了。
孙大海带着徐氏,孙二郎,还有孙盈盈开始盘炕。到了冬天,晚上的时候,只要烧点柴火就能变得很暖和。
孙大海还大手笔的盘炕,住人的房间全部铺上了青石砖,以后屋里干干净净,灰尘也少。
至于家具,孙大海也是从村里的郑木匠定的,那边正在赶制呢,等到房子彻底干了,估计也差不多好了,可以搬进来。
孙大海还给徐氏,两个女儿打了梳妆台。女儿家,自然要精致一些,尽力给家人最好的。
以后他和妻子一个房间,四个孩子四个房间,饭厅在堂屋的正中间的两间,平时还可以待客。一间专门放粮食,另外两件放一些农具杂物,至于厨房,专门的两间房,宽敞而又干净。
在别人秋收的时候,孙大海在琢磨边上的地,种点什么好呢!
思来想去,孙大海没想到好的,于是问孙盈盈:“盈盈,咱们地里种点什么好啊?”
孙盈盈想了想,其实她想种草莓的,但现在没有玻璃,也没有塑料纸,这就不行了。
思来想去,只能顺应节气,种大白菜,萝卜了。
“爹,咱们种白菜,萝卜吧?”孙盈盈问,“种小麦估计不行,种点白菜萝卜,或许还能有点收成!”
“都种大白菜?”孙大海一愣,“这么多,咱们可吃不完啊!”
“呃呃,吃不完可以卖啊!”孙盈盈挠挠头,“反正地荒着,也是荒着,明天我去县城,买点白菜萝卜种子。”
“那行,咱们家没地,咱们都去!”孙大海想到大儿子一个人现在县城的铺子里,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徐氏笑了笑,“正好秋天了,我给梅梅准备了一些蜂蜜,托李管家那边送过去。”
“那别忘了给李管家一些,毕竟让人帮忙做事,不能让人白忙活。”孙大海交代一声,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李管家拿了他家的好处,自然对他们很用心。
一家人收拾妥当,然后一起去县城,大黄也跟着。
到了县城之后,孙盈盈先去师傅那边交功课,并且接受师傅的考验,然后有不懂的地方问问,之后又带回来几本医书。这些都是学医基础的,所以孙盈盈没有任何意见,反而在学习这些古代的药典,收获很多。
在师傅这边吃了饭,然后才回到店铺里。
孙大郎那边不仅仅联系好货源,并且买了调料,按照孙盈盈之前做的,开始在家里尝试。
这些天,孙大郎吃了不少烤鸭,终于弄出来味道更好的。现在父母弟弟妹妹了,正好尝尝。
“哥,咱们家配的作料很好,要不你也试试做一些卤肉,或者卤猪下水?毕竟只有一样烤鸭,太单一了。”孙盈盈建议说,“这是我从一个食谱上抄下来的方子,你试试?”
孙大郎点头,“好,那我试试!”
第一四**章 打算买仆人
“现在店里的生意怎么样啊?”孙大海问道,“咱们家不用忙秋收,我们这几天在这边帮你,咱们把这里的事情弄好。”
徐氏想了想,“咱们能帮这几天,等家里种菜,咱们又没法过来了,就大郎一个人在这边,我不放心,而且大郎也一个人又是烤鸭,又是卤肉的,我怕忙不过来。”
孙盈盈想了想,“那我们······那我们也去买······买两个人手过来?”
孙盈盈的话,让众人都是一愣,从来没想过要买下人,毕竟他们刚从赤贫变成小有积蓄。
“买······卖人?”孙大海一愣,“有······有必要吗?”
孙盈盈点头,“有啊,你看看哥哥要做烤鸭,卤肉之类的,这就需要人清理,清洗,如此一来,就凭哥哥一个人怎么顾得过来?”
“我······我可以过来帮助大哥。”孙二郎回答说道,家里刚有点钱,可不能乱花。
徐氏没有说话,想了想,“这样吧,二郎,你现在这里帮你大哥,如果生意好,咱们就买人,过来帮忙;如果生意不好,那······那就算了,你们觉得这样如何?”
孙大海点头,“这样不错,稳妥一些。这要是传出去咱们家要买人,传到村子里还不得怎么说我们呢?”
徐氏笑了笑,“呵呵,若是以前,的确会别说三道四,可家里的人少,忙不过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另外,买来的人,咱们手里有卖身契,也能保密,毕竟咱们烤鸭的配方,还有烤制的办法,都不适合请人帮忙。”
徐氏曾是是大户人家的丫鬟,所以对这些更加了解一些,除了一开始的惊讶,也能接受这样的改变。
孙大海敬重徐氏,觉得徐氏的话也很有道理,于是点了点头,“那就这么办!”
孙盈盈现在只负责出点子,至于这些琐碎的活,她不敢。一是因为太累,二是因为她要做出寒窗苦读医书的样子,这样以后她医术高明,也在常理之中了。
之后,孙大海赶着牛车,一家来到李家。
李管家看到孙大海,徐氏,孙盈盈,笑着说:“哎呀,本来还想着这两天把把梅梅姑娘的信件,送到吴家医馆呢,你们就来了。还有,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中秋节之后,我们夫人的妹妹孩子满月,八月二十三,故而回来吃喜酒,到时候小姐也会跟来,梅梅姑娘作为小姐的贴身丫鬟,应该也会过来的,或许还能见见梅梅姑娘,到时候求求夫人,或许就能提早让梅梅姑娘回来了。”
听到这话,孙大海,徐氏都非常开心,“谢谢李管家提醒,到时候我们一定过来,到时候还要麻烦李管家帮忙通传了。”
“好说,好说。”李管家笑眯眯的,这样收下孙大海送到烤鸭,就不觉得亏欠他们了。
孙盈盈也很开心,对这个为了家,做出巨大牺牲的姐姐很好奇,如果可以,她愿意帮助姐姐恢复自由身,找个好婆家,有个美满的人生。
第一四九零章 技多不压身
前世孙盈盈一辈子除了让家人幸福,就是学习医术,治病救人。她的一辈子很短暂,但却非常充实,有意义。
就算那样的生活,再来一辈子,她也很乐意。不管在哪里,她觉得只要好好活,活动有意义,那就非常值得了。
从李管家这边得到好消息,孙大海和徐氏都非常开心,买了白菜,萝卜种子回去之后,就回家。
家里的地,之前在西瓜卖完之后,就已经收拾翻好了。徐氏准备去种植白菜,直接把种子洒在地里。
孙盈盈见状,连忙拦住,“娘亲,你不能这样做,咱们要先育苗,然后把小白菜一颗颗种下去,这样不仅仅节省种子,而且白菜也长得好。”
“你这是听谁说的啊?”徐氏不解,家里种植白菜,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啊!
孙盈盈微微笑了笑,“当然是师傅的书房里,那上面写了,反正娘亲,你听我的没错的。”
“好,那就听你的。”徐氏点头,之前家里的西瓜,就是通过孙盈盈的办法,西瓜长得特别好,味道也好。
孙盈盈现在院子里开辟出来两块地,一块萝卜育苗,一块白菜育苗。空间水泡发好的种子,种在松软里的土里,上面盖上一层稀稀疏疏的稻草。不是为了保暖,而是为了浇水的时候,不会掩盖在泥土下面的种子溅出来。
这些事情交给孙盈盈,徐氏,孙大海放心。
孙盈盈现在白天看书,给育苗浇水,然后开修炼一些术法,武功,当然都是晚上偷着练。
虽然现在世道挺好,但技多不压身,说不定就能用上了。在古代,没啥人权,她要好学会保护自己。
村子里正在秋收,天气很热,但老百姓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水稻的产量高,一年的希望也在于此。
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孙大海在家里编一些筐子,修修补补家里的工具,徐氏则是给一家人做衣服,坐在院子里,不时看向隔壁的大房子,特别开心。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今年风调雨顺,难得的好年景。
即使是八月十五,农家人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比平时多做了几个菜,多了难得肉菜,继续忙碌。
县城里的生意很好,孙大郎,让人捎信过来,忙不过来,必须要买人了。这么大的事情,孙大海,徐氏当然不放心孙大郎和孙二郎,就带着孙盈盈一起来到县城。
至于家里,钱都藏好了,也没啥值钱的,所以也不怕偷。
正好再过几日大女儿孙梅梅要回来,担心女儿没有空回家,所以他们去县城,顺便准备一些节礼,然后去李家问问,能不能赎身。
到了县城,孙盈盈去吴大夫那边交功课。
吴大夫很满意,“盈盈啊,你学习很扎实,十分难得的是,居然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天生就是学医的人才,以后好好学,将来可以成为很好的女医。”
孙盈盈点头,“谢谢你师傅,我会努力的,不辜负师傅和师娘的教导!”
第一四九一章 挑选
“呵呵,好,来,这是师娘给你做的秋装。”吴师娘笑道,让孙盈盈试试衣服,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当场就能修改。
“师娘手艺真好,大小合适,样式也好看。”孙盈盈称赞,“我最喜欢师娘做的衣服了。”
“小嘴巴真甜。”吴师娘笑道,“等你再大点,师娘就教你更多的医术,现在还需要打基础。”
“是,师娘,都听师娘的。”这次八月十五送节礼,孙盈盈准备了点心和家里的蜂蜜,“师娘,我家的蜂蜜味道很好,师娘,早晨起到了喝一杯蜂蜜水,润肠通便。”
“正好秋燥上来了,喝点蜂蜜也好。”吴师娘笑道,“你有心了,回去之后,不能懈怠,还需要好好用功啊!”
“我记下了师娘。”孙盈盈点头,经过这段相处,她真的喜欢上这一对宽厚的夫妻,以后不管她取得多高的成就,她都会敬重吴大夫,吴师娘。
带着医书回到店铺里,娘亲刚做好饭,吃了饭之后,跟人牙子越好了,一起去买仆人。
徐氏有这方面的经验,挑了一家人,总工六口人,祖孙三代,因为上一主家贪污抄家了,才被发卖的,都是那种老实的庄户人。
一对老夫妇大约五十岁左右,儿子,儿媳妇三十岁左右,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三了,小儿子十一。
本来只想买中间一对夫妻的,但是他们哀求徐氏,孙大海买下他们一家子,不想分开。
想到家里还在别人家里做丫鬟的徐氏,孙大海动了恻隐之心,然后就买了下来好,这样一大家子有老有少,就买了,总工加起来四十三两银子。
孙盈盈见状,只是笑了笑,社会形态就是这样,不招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单凭自己,根本做不到发家致富。
徐氏对人很客气,但也把家里的规矩说清楚了,“李大娘,李大爷,我们也是小户人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但有些话必须说情出了。我还可以给你们写一契约,家里每月给你们每人两百文的月钱,若是我家日子好了,再给你们涨月钱。只要你们在二十年后能攒到四十三两银子之后,我就放你们一家为良籍。”
“啊?”李老头一愣,旋即露出欣喜的表情,“真的······真的在二十年后能放我们做良民?”
“是!”徐氏点头,“这一点在契书上写明,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你们忠心,勤快。如果你能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的承诺。”
李老头,李老头等人赶紧给徐氏跪下,“谢谢夫人,老爷,我们一定忠心,勤快。遇到老爷夫人这样的善心人,是我们一家的福分,绝对不会偷奸耍滑。”
早年家里招灾了,活不下去,只能卖身做奴。在一个官宦人家的庄子上种地,虽然苦,但也能吃饱肚子,然而世事无常,主家出事了,他们也被继续发卖,颠沛流离,来到这里,总算安定了。主家还承诺二十年后让他们从良,到时候手里有点钱,还能买田置地,就不用继续被卖来卖去了。
第一四九二章 生意扩大
“那行,那边锅屋里有冷水,热水,隔壁就是洗漱房,你们赶紧洗干净,把头发上的脏东西也都洗掉,干干净净的,这样才能够做吃的东西。”徐氏沉声说道,“你们洗漱好就过来这边签楔子。”
“是,夫人!”李老头连忙称是,她们也知道这些天没有好好的洗漱,身上有些脏。
有了新环境一定要干干净净的打起精神来,好好做事,只要坚持二十年,他们家就能够成为良民。或许他等不到那一天了,但是他的儿子,他的孙子重孙子就可以重获自由。他要利用这二十年的时间,不仅要积攒赎身的钱,还要积攒赎身之后能够买田置地盖房子的钱。
“娘亲,现在家里多了六个人,这边也需要不了这么多人,不如带回去两个回家一起种田,这样父亲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孙盈盈建议说道,“尤其是咱们家的那几亩大白菜,萝卜估计过几天,就要移植到田地里了。”
“我是这样安排的,把李老汉的儿子儿媳妇留在这边,协助大郎在这边开门市,剩下的等我们回去的时候全部带回去,把家里面的地种完了再说。”徐氏回答说道,“我们都是种田的老把式,咱们家的那点地,不成问题,这样你爹就能够好好的休息休养,等到明年咱们攒够了钱就给你爹看腿!”
其实孙盈盈就能治疗孙大海,但她现在只是一个还在背诵医典的小学徒,就算能做,想做,但也不能做。
在这里,她在救人的同时,要保证自己安全,所以不能贸然行事。等到她成长大能够展示她的医术之时,就给孙大海治疗。
另外,现在孙大海的腿,除了行走不便,其他还好。正如吴大夫说的那样,他的腿,等到明年治疗比今年治疗好,其实经过她的诊断,孙盈盈觉得再过两年才是最佳的治疗时间。
李家的人已经洗漱好,原本长乱的头发也都修剪好,干干净净,换上了新的粗布衣服,在徐氏写得楔子上签了字,然后装好,开始忠心耿耿地给孙家做事情。
有了他们的帮忙,就不用徐氏和孙大海上前干活了,的确很轻松。虽然花了很多钱,但孙大海相信可以赚回来。
从明天开始,孙大郎就多做一些烤鸭和卤肉,这就需要提前准备一些食材,所以头天晚上定好,明天直接有人送来。
卤肉时间很长,所以孙大郎头天晚上就让屠夫那边送了半扇猪,从晚上就开卤肉,明天一早就可以卖了,尤其是那一锅下水,猪肝,猪肠,非常好卖。
徐氏,孙大海看到家里的生意这么好,特别开心。因为在吴家医馆附近,而且大家知道他们有吴家医馆做靠山,所以没人故意欺负他们,就连县衙的官差,也是客客气气的。
为此,孙大郎隔三差五地就会送烤鸭和卤肉过去,说是让吴大夫尝尝味道怎么样,其实就是给吴家医馆那边添个菜,聊表心意。
第一四九三章 去见大姐
看到店里,孙大郎能把人安排地很妥当,徐氏,孙大海终于放心了,以后这店铺就交给大儿子处理。
徐氏,孙盈盈换上体面的衣服,其实也就是新的棉布衣裙,带上两只烤鸭,还有一些卤肉,就来到李家。
门房那边已经得到李管家那边的交代,这两天如果有找梅梅姑娘的人,直接请进来,而且门房也认识徐氏,孙盈盈。
“这两天梅梅姑娘经常来这边问问,就等着您呢!”门房笑呵呵说道,手里接过来徐氏送的一斤卤肉。
“呵呵,多谢了,以后小女还请您多照看。”徐氏谦虚说道,在大户人家,能做上门房这样的人,都是机灵的,而且在府里也是有些关系的,否则可得不到这样的肥差。
“好说,好说。”门户笑笑,目送她们进入后院。
孙梅梅得到通知,听说娘和妹妹来了,立即跑出来,看到母亲和妹妹,眼睛红了,“娘······我可想你们了。”
“大姐,我们也想你。”孙盈盈看到大姐的时候,微微吃惊,这大姐的相貌真好看,结合了徐氏和孙大海的有点,大大的眼睛,挺翘的鼻子,嫣红的小嘴,精美的鹅脸蛋。
看到大姐的长相,孙盈盈觉得自己将来或许也能变得好看些,实在是之前这个小姑娘又黑又瘦,穿的破,干活多,很难看。慢慢养养,应该能够养回来。
“梅梅,这里人来人往的,要不你带我们去说话的地方?”徐氏性格谨慎,不希望给女儿带来麻烦,尤其是她们重逢,总会哭,但有的主家忌讳,觉得不吉利,所以还是找个私密的地方说话。
孙梅梅点头,“娘亲说的是,我跟姐妹们说一声,就带你们回我的房间,咱们好好说会话。”
“那行,去吧。”徐氏点头,并不着急。
孙梅梅跟同伴说了之后,带着娘亲,妹妹来到一个小房间,虽然不大,里面的摆设也很简单,但这是一个单独的房间。
孙梅梅从箱子拿出来一个手帕,里面包了五两银子,“娘亲,这是我的月钱和夫人,小姐赏赐我的钱,我都没有花,你这次回去,拿回去,补贴家用。”
徐氏看到女儿的一片心意,摇了摇头,“梅梅,之前给你写信,不是骗你,咱们家的日子的确好了,尤其是卖西瓜的,相信李管家跟你说了,赚了不少钱。咱们家不仅仅盖了大大的新房子,而且还在县城买了一个铺子呢,吊炉烤鸭,就是咱们家开的,生意好着呢!”
听到这话,孙梅梅不敢置信,“娘······你不会是骗我的吧?”
“这事情怎么好骗人!”徐氏笑道,“这钱你收着,放在手边应应急。今天我来这边,就是想求夫人,放你出府。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说媒了,我儿放心,娘和你爹亏钱你最多,以后会好好补偿你的。”
孙梅梅听了,眼睛红红的,能够在父母身边挺好的。在李府,虽然夫人小姐对她都挺好,但这里并不是自己的家,“好,或许不久之后咱们就能一家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