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6章 现实
感受到母亲的拳拳爱护之心,白宜修非常感动,笑着说:“那我现在就不说大话了,好好努力争取,不让父皇母后失望!”
听到儿子同意了皇后,娘娘终于放心了,点了点头,“这才对嘛,你父皇还是非常疼你的!就算你父皇做不到你皇兄到时候,也会看在本宫的面子上给你一块好封地。”
白宜修跟皇后娘娘聊了很多,尤其是到了北方那边那边的计划,他也简略的跟皇后娘娘说了一些。
皇后娘娘越听越有趣,觉得很有发展前景,居然答应了,从自己的私库里面拿出来五万两银子入股白宜修的那些羊毛产业。
白宜修觉得来一次皇宫,不虚此行。
不仅完成了谢恩,而且还忽悠到了幕后给他投资。
虽然白宜修手里也有不少银子,但是建造书院花出去的银子也更多。
现在能拿到投资,自然更加开心。
白宜修甚至还想着等到孙盈盈进宫的时候,让她再去建议皇嫂也入股。
有了那些羊毛,就可以做成很多羊毛制品。
短时间内太过精细的,或许有点难度。
不过做成毛线,这点技术对于白宜修来说根本毫无难度。
到时候他再通过化学手段调制鲜亮的颜色,给那些毛线进行软化染色。
利用这些毛线织出来的毛衣毛裤也非常暖和,运送到冬天寒冷的地方,一定赚钱。
另外还可以改善民生,不仅可以增加就业,还能够让老百姓穿上暖和的衣服。
在午膳的时候,康明帝带着太子白衣裳来到了凤栖宫。
有白宜修在中间调解康明帝和皇后娘娘,和好如初。
傍晚时分,白宜修从皇宫里面出来,觉得时间不早了,没有在外面晃的,早早回到安王府。
既然有了那一份封地,白宜修就想着好好利用。
茫茫的草原,的确不好把手。
因此白宜修决定,在北面的草原建造城池。
建造城池并不难,但是北面草原,水源并不丰沛。
有的地方上半年有水,下半年可能就没水了。
有的地方上半年没水,下半年可能就会很多的水。
如何选址,非常有难度。
因此白宜修回到府内之后,就让安王府的长史寻找北方草原地图。
王长使的动作,非常迅速。
在白宜修吃晚饭之后就把地图送过来了。
当白宜修看到面前,简陋到无法形容的地图之后,目瞪口呆。
这样的地图除了能看出山平原,河流,他真不知道有什么参考意义。
同时白宜修,更加佩服那些将军,居然可以利用这样的地图就行军打仗。
看来建造城池的想法,暂时搁浅,不能想当然。
等到他到了北面再说吧!
现在先把羊毛制品流程所需要的技术和工具先设计整理出来。
这些技术都是原始的,不能够脱离现在现有的技术,否则就算他知道如何解释,但也找不到合适的配件呀!
这样的工作光凭白宜修的确有些难度,他还是要找当地的工匠,然后跟这些人一起合作,才能够弄出来实用而又好制作的工具,机器。
第2097章 传言
白宜修通过工部找到了很多手艺好的匠人,然后带着他们在作坊里研究,废寝忘食。
其他人也是如此,不仅仅因为白宜修的看重,看是因为这些工匠都听说了,这安王对工匠颇为尊敬,而且赏钱丰厚。
故而被安王选中的工匠,一个个都非常认真,而且勤奋。
终于在一个月之后,在白宜修的提醒,工匠们的努力之下,取得很大的成果。
全京城的羊都快被白宜修下令,剪秃了!
因为白宜修的举动太过惹人眼,安王白宜修的传说,在京城里面经过人口相传,已经变了样了。
“哎呀,听说安王特别喜欢吃羊肉,买了很多羊呢!”
“才不是呢,安王一个人就算喜欢吃羊肉,能把全京城的羊肉都吃了?”
“就是就是……我这边听说了,安王也喜欢撸羊毛……”
“明明就是薅羊毛,只是羊毛身上那股膻味儿那么难玩,王爷这癖好有些奇怪呀……”
……
等到白宜修这边,把加工羊毛的工具弄出来之后,京城里已经传的不像样了。
孙盈盈最近在书写一些医学上的知识点,准备把中西医结合起来,当做医学院的教材。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看中了西医的某些手段,在外科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比中医更加有效。
不管是哪方面,只要有用,孙盈盈都会答应拿过来使用。
镇国公上朝回来,直接让人把孙盈盈叫到书房。
孙盈盈虽然有些奇怪,不知道镇国公为什么叫她,但还是整理好,来到了前面的书房。
孙盈盈笑着问道:“祖父,您找我有何事?”
镇国公老爷子看向孙女孙女然后问道:“最近你可见过安王?”
孙盈盈最近闭门不出,曾经收到过安王送过来的一封信,“最近我并没有见安王,只是在家里面整理一些医学上的知识!
不过我曾经收到过他一封信,说他要去研究如何利用羊毛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期间可能会涉及到工具,他联合那些公布的一些工匠开始实验!
以我对安王的了解,在没有取得成果之前,他应该不会有时间!我知道的就这些,祖父,你有事啊?还是说安王那边出事了?”
听到这话,镇国公老爷子一愣,然后哈哈大笑,“原来是这样,可是外面传的乱七八糟!”
听到这话,孙盈盈一愣,“外面传了什么呀?”
镇国公老爷子笑着回答:“说安王有特殊癖好,喜欢撸羊毛薅羊毛,把全京城的羊身上的毛都撸光了……”
孙盈盈也是哈哈大笑,“这些人可真会传!他们不知道安王捡这些羊毛做什么,所以就胡思乱想!”
“是啊!”镇国公老爷子点了点头,“我虽然不相信,但是我也好奇为什么会传成这样?你若是能够联系到安王,还是给他去封信说说吧!”
孙盈盈点了点头,“那行,我待会写封信给安王送过去!皇后娘娘和陛下疼惜安王顾,而没有让他立即赶往北方草原封地!但是明年开春,估计就要过去了!”
第2098章 俘虏
镇国公老爷子点了点头,“是的!不过你放心吧,这一次我们大周大获全胜,北方那边的黑池国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他们还有很多贵族和俘虏落在咱们手里呢!”
听到这话,孙盈盈颇为好奇问道:“祖父,咱们如何处理这些黑池国俘虏?”
镇国公面露鄙夷十分高傲地回答:“当然要让他们上书投降,而且还必须纳岁币,送人质过来!”
听到这话,孙盈盈微微一了反问道:“就这些?那些俘虏和黑池国的贵族就这样放回去了?”
镇国公老爷子点了点头,“当然啦!否则这将近十万人的俘虏,每天消耗咱们的粮食就是很大的数量。留的时间越长,咱们越不划算!”
听到这话,孙盈盈一脸的不认同,“祖父,我怎么觉得你和朝廷的想法都不好!而且我觉得还有些傻!你想想黑池国那边俘虏咱们大周的人是怎么做的?”
听到这话镇国公微微一愣,“若是俘虏军队,黑池国的人根本就不会手下留情,直接屠杀,以免浪费他们的粮食!至于平民,全部成为黑池国那边的奴隶!”
孙盈盈听到这话有些痛心,“那当时为何不对黑池国的那些兵,直接下手呢?”
镇国公老爷子摇了摇头,“穷寇莫追,狗急跳墙!杀了他们的首领逼迫他们投降,咱们也能够早点取得胜利!”
孙盈盈虽然理解,但是觉得后续的处理办法并不可取。
孙盈盈继续说:“若是把这些强壮的兵力放回去,他们又会成为黑池国的重要力量!此消彼长,那么就对比咱们大周,也就多了很多敌对兵力。
既然他在我们大周吃了这么多粮食,就应该有俘虏的自觉!让他们拿钱来赎买,这样才能够让黑池国的人痛!
以前黑池国那么轻易发动战争,也有这个原因!因为失败了,他们付出的代价并不多;若是成功了,他们就能够赚得多!”
听到孙盈盈的话,镇国公老爷子仔细想了想,发现孙女说的有几分道理。
镇国公老爷子又问:“盈盈啊,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而且头脑灵活,你想想怎么处理,能够让咱们的大周得到足够的好处,还能够削弱黑池国呢?”
孙盈盈啊,笑了笑,沉声说道:“其实很简单呀,两国开战无非就是一个利!以前咱们大周就算打赢了,也占不到多少好处,所以越打国库越空。
如此一来,很多大臣反战,主张求和。这就更加助长了黑池国的嚣张气焰,朝廷为了稳固,往往朝廷也会接受这样的建议。
这次咱们反其道而行之,绝不轻易把这些俘虏放过去啊!想要让他们的贵族将领和士兵回去,拿钱来赎!本来就是俘虏,又不是来做客的。哪能让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听到这话,镇国公老爷子也是一愣,思索片刻,觉得有道理,但又觉得跟以前大不相同,“这样花钱赎回去,是不是不合礼数啊?”
第2099章 好处多多
孙盈盈气笑了,有些不满,“祖父,你怎么跟那些酸儒一样呢?跟这些想要杀害我们大周百姓和将士的黑池国士兵,讲什么礼数?
礼数那是给朋友的,不是给那些觊觎侵略我们大周的豺狼虎豹。
另外,我们大周打仗买兵器要不要钱?粮草要不要钱?还有啊,士兵们拼命杀敌,受伤了,难道不需要医治吗?死了,难道就不需要想花钱抚恤吗?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样不要钱?现在咱们打胜仗了,开始享有胜利果实,就得有人给这一场黑池国发动的侵略我大周的战争负责。”
孙盈盈的一番义正辞严的话,让镇国公老爷子颇为惊喜。
是啊,以前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现在他们有绝对的实力震慑黑池国,当然就不能够轻易放过黑池国,以前的那些处置办法不行!
镇国公老爷子连连点头,然后眼神灼灼地看向孙盈盈,又激动问:“那你觉得要多少赎金好呢?”
孙盈盈狡黠地笑了笑,颇为得意地说:“一个兵士,五十或者一百两银子,至于那些贵族,也显示我们对黑池国的重视,故而不愿意裹挟他们的贵族,故而贵族将领,也是这样的价格,一视同仁。”
镇国公老爷子不解,“不应该官位越高的将领,赎金越贵吗?”
孙盈盈笑道:“咱们大周朝纲之上有句话,民为重,君为轻。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可见我们多么重视庶民。
因此,对于黑池国那边,咱们也应该这样。这样做,咱们大周好处多多。
首先,这样做可以加速黑池国的内部分化。那些贵族将领很多都是各个部落的人,他们的家人自然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回到黑池国,故而不管多少钱,他们都会愿意出的。
咱们要钱少,让这些贵族回去,但若是他们不带回他们的子民,他们回去之后,必然会被普通子民唾弃。
贵族们再次要打仗的时候,普通人很可能因为寒心,不会用全力打仗。
其次,黑池国如果嫌贵,不愿意出钱赎买,那我们就可以宣扬,黑池国民众的命贱,是他们的主人或者国王不愿意赎回他们,不是我们故意不让他们回去。”
镇国公老爷子瞪大眼睛,“那······那若是黑池国死不要脸,拼着国内厌烦,也不赎回呢,咱们难道就一直养着那些俘虏啊?”
“当然不能,咱们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孙盈盈摇头,“这些人可都是壮年,既然没人赎回他们,那就必须留在大周。
只是大周不养闲人,让他们去挖矿,让他们去修路,让这些人干活,才有饭吃。不干活,没饭吃,饿死拉倒,一个个的都会乖乖地去干活。”
镇国公老爷子听到津津有味,感慨良多,“如此一来,一举好几得,的确是很好的办法。
盈盈,你果真没有让我失望,这些见解真好。不过这些话,你就不要往外面说了,我这边会写奏折,呈报给陛下,然后跟朝臣商议定夺。”
第2100章 编医书
孙盈盈点头,“嗯,我是女子,就算有这样的见解,也不能够实现。这些事情还需要祖父和陛下朝廷大臣一起努力才能够实现!既然没事了,那孙女就回去了!”
镇国公老爷子点了点头,笑道:“稍后一起去你祖母那边吃晚饭!”
孙盈盈点了点头,“是,祖父!正好今天二哥也回来,咱们一家人聚在一起用膳!”
镇国公老爷子非常开心,尤其是家庭聚餐的时候,看到面前儿子孙子曾孙子这么多,就感到特别满足。
一辈子在战场上驰骋杀敌奋不顾身,也有了很好的回报。
孙盈盈回到院子里之后,来到书房,就给白宜修写了封信,问他这段时间进展如何,另外也交代他保重身体,不能只顾着做事。
孙盈盈把写好的信件做了特殊标记,除了她跟白宜修知道,其他人不得而知。
就算有人截获了他们的信件,想要看到里面的真实内容,那是不可能的。
顶多看到信件上写的表面内容,实际上的内容,隐藏起来。
孙盈盈把写好的信件交给了采荷,采荷是白宜修,安排在他身边的人会有足够的办法和渠道,把信件送到白宜修的手里。
虽然她的空间里面有现成的医书,可是那些书如果拿出来的话,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很多理念,还有很多知识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总结出来的。
对于现在有些能用,有些不能用,而且她也不能够找到足够的解释。
因此重新编撰医书,是孙盈盈现在迫切想要做的。
虽然她医术很高,可以救治很多人,但是她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若是能够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有能力有经验的医生,大夫,那么就能够救治千千万万的人。
经过权衡之后,孙盈盈最后才做下这样的决定。
她的家人非常支持,尤其是白宜修。
这些天她除了吃饭睡觉和必要的锻炼,其他时间都在努力的编这些医书。
到了晚上孙盈盈去祖母所在的正院吃饭。
大家都到齐了,反倒是镇国公老爷子没来。
正要派人去请,镇国公老爷子身边的长随就过来说,老爷子正在忙呢,已经在书房那边吃了两碗粥就不过来了。
镇国公老夫人没好气说道:“这段时间挺安静的呀,怎么老爷子又开始忙了?”
徐氏笑道:“母亲莫怪,父亲一定是有事情才不来的,像平时没事,早就过来了!”
镇国公老夫人也不是无理取闹之人,只是发了句牢骚,“好了,那我们就不等了,现在开饭吧!”
孙盈盈知道镇国公老爷子在做什么,但是她没有说。
若是之前祖父没有写奏折,她还能侃侃而谈。
不过现在祖父正在写奏折,涉及国家大事,而且准备呈给康明帝,那么这很有可能当成一项国家大事处理,就不适合其他人议论了。
孙盈盈明白这些,吃着美味的食物,称赞厨子的手艺,还打赏了二两银子。
第2101章 小惊喜
两天后,白宜修亲自上门,而且还带来了一大箱子的东西。
孙大海,孙大郎招待白宜修,这一大箱子东西直接送到了送的院子里。
孙盈盈正好累了,站起来休息片刻,突然听到丫鬟激动说:“二姑娘,王爷给您送礼物了,这么一大箱子呢!”
孙盈盈好奇,诧异地看着面前的这么大的箱子,这么长时间没见,白宜修会送什么呢?
“打开来看看······”孙盈盈笑着说。
采荷带着丫鬟打开箱子,然后就看到了箱子里五颜六色的毛线。
孙盈盈一愣,旋即笑了,这白宜修真是能耐,想做什么事情,就能够完成!
孙盈盈有些佩服白宜修了!
孙盈盈从里面拿出来那些毛线,点了点头,不错,非常柔软,颜色也鲜亮,好看。
边上的采荷,看到这么多颜色各异的线,也很好奇,学着孙盈盈的样子,从里面拿出来一捆毛线,“二姑娘,这绣线颜色真好,就是分线的时候,有些费事儿!”
孙盈盈听到这话,噗嗤一声笑了,“这才不是绣线呢,这是毛线,用来做保暖的衣服的。”
采荷一愣,“二姑娘,你知道这是做什么啊?”
“我当然知道,你过去给我找一节竹子过来,我这边有用,一会你就知道怎么用了。”孙盈盈笑着说,织毛衣,毛裤,她没有耐心,但她可以织手套啊!
采荷特别好奇,连忙说:“奴婢这就去找!”
孙盈盈翻看下面的毛线,有很多,待会她分一些给母亲,祖母,姐姐,大嫂。
尤其是娘亲和大嫂,平时在家里没事,管家的事情,并不难,主要是因为镇国公府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小妾,庶子,所以不用提心吊胆,勾心斗角。
下人们也安分守己,因此这个家并不难管。
采荷拿过来竹子,孙盈盈快速地削了十几根毛衣针,并且打磨光滑。
孙盈盈拿出来一卷湛青色的细毛线,准备给祖父织一副手套。
祖父每日上朝,可偏偏不喜欢坐马车,就喜欢骑马。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拿着缰绳的手,自然会露在外面很凉。
于是孙盈盈也不写医书了,开始织手套。
采荷那拿着毛衣针跟孙盈盈学,虽然没有孙盈盈织得好,但也勉强能织出来了。
孙盈盈适应之后,手速也快了很多。
一个上午,孙盈盈居然就织了一只手套。
吃过饭,孙盈盈在花园里见到了白宜修。
白宜修看到孙盈盈手里的手套,笑着说:“这是给我的吗?”
孙盈盈一愣,摇了摇头,“不是给你的,给你的是更好的。”
原本有些失望的白宜修听到这话,可开心了,“我就知道,你对我好。那你手里的男士手套,给谁啊?”
孙盈盈回答:“给我祖父啊,然后再教我家人织毛衣,争取在冬季最冷的时候,能穿上毛衣毛裤,再也不用传得那么臃肿了。”
白宜修眼睛一亮,“好,我也需要。对了,你这边有没有编制毛衣的编制方式啊?”
第2102章 不能小看
孙盈盈摇了摇头,“我没有,你知道的,我对这些不感兴趣,织简单的手套,还是我跟李小萌学得。
再说了,你也不要小看古人的聪明才智,他们能够绣出来那样精美的图案,能够制作出来很多精美的物件织毛衣,这样的事情很简单的!
我只要教她们怎么做出基础的,她们就会想尽办法做出其它的!”
听到这话白宜修连连点头,“这话你说的非常对!制作毛线的那些工具也都是在那些工匠的努力之下制作出来的!
我只不过提了一些建议,然后让他们改正,只不过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孙盈盈笑着说:“所以呀,我们做好我们负责的那部分就行了,至于其他事情,我们提一提让其他人做!
今年毛线必然会成为勋贵高官所用之物!所以明年你到了草原那边,大量收购羊毛!在那边开办作坊,制作毛线,运送到大周京城或者其他富足的城池销售!”
白宜修面露苦色,“方法和计划总是好的,但是边城艰苦,那边就算有人大多也是男人,想找到很多心灵手巧的女子就不容易了!”
孙盈盈听到这话笑了笑,“大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平原地区的人口大大增加!可是土地就这么多,加上土地兼并,很多人没有土地。
可是草原那边就不一样了,你得到了相当于大周三个州的土地,我们必然会把城池往前推进,到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土地!
草原民族,她们擅长放牧,不擅长种植。可是我们中原民族就不一样了,只要有地就能够种出来粮食!
你可以趁着在离开京城去封地之前,发布征民令。只要是从内地过去的,每人都给十亩地,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人口,都算数!
若是在这边过不下去的那些人看到这样的好处,一定会过去的!”
白宜修想了想,并不乐观,“北方边城,毕竟靠近黑池国,虽然现在已经划归大周了,但是啊,很多民众都惧怕那边黑池国的抢劫。”
孙盈盈笑了笑,“在中原地区日子好过的,的确不会过去!可是那些家里没有钱,生活无着的人,就算那边危险他们也愿意去!
若是你护送军队把他们送过去,路上很安全,而且还包食宿,到了那边,一人再给一两银子安家钱,绝对会有很多人去!”
白宜修想了想,点了点头,“那行,稍后我进宫跟父皇和皇兄商量一下!毕竟关系到人口,不经过他们的同意,我这边不好操作。到时候,不仅在京城这边收揽流民,可以去其他地方。”
“是的,每年长江和黄河的周围,很多地方会招灾,那时候有很多流民,也可以去那边招收。不过,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户籍,杜绝买卖人口,造成家破人亡。”孙盈盈提醒,她不想好事变成坏事。
谨慎的白宜修当然也明白,两个人小声地说话,不时点头,摇头,笑笑。
其他人在远处,并不靠近,所以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第2103章 讨好
白宜修还有事情,跟孙盈盈说了话之后,心里舒畅,喜滋滋地回去了。
孙盈盈把这些毛线分给家人,徐氏,周依柔都很感兴趣,开始学习,婆媳二人,还有府里的那些丫鬟,也开始学习。
等到孙盈盈把手套织好了之后,送给镇国公老爷子,府里其他人做的毛衣毛裤手套,比她的编制花样多,而且颜色搭配也好看。
孙盈盈不会编制办法,但可以画一些衣服的样式。
比如各种各样的披肩,现在天冷了,穿棉袄太早,不添加衣服,一早一晚又冷,加上一个薄薄的针织衫,最合适不过了。
孙盈盈的想法很好,府里的绣娘看到之后,研究了一个晚上,就能有雏形了。
真的不能小看任何人,这些绣娘擅长,稍作研究,开阔思维,就能够变化出很多花样。
此时孙盈盈的衣服外面,就穿了一件淡黄色的针织衫,前面的扣子是用珍珠,圆圆的,大大的。
很土豪,但也不得不承认,真得很好看。
老夫人穿上了一件棕色的针织衫,徐氏穿了一件紫色的,周依柔是桃红色的,周梅梅是蓝色的,孙盈盈是淡黄色的······
穿上之后,大家就喜欢上了。
去参加宴会的时候,这一家子穿上这样的衣服,可比那些披风好多了。
披风在外面穿,到了屋里就要脱下来,但针织衫就不用了。在还没升起火盆之前,这样的穿着,既好看,又雅致。
其他人自然也看到了这样的保暖方式,而且还不臃肿!
现在的女子,追求柔美,苗条。可到了冬季,就会穿上棉袄。即使制作精良,但棉袄毕竟是棉袄,很臃肿,影响展示婀娜美好的身段。
孙盈盈带着家里的绣娘亲手制作的三件针织衫进宫,一方面给太子妃请安,给孩子请平安脉,另一方面,就是进宫给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请安,并且送上精美的针织衫。
面对皇后娘娘的时候,孙盈盈还是有些心虚的,毕竟白宜修偷偷跑出京城,去找她,而且还是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
白宜修是皇后娘娘的亲生儿子,皇后娘娘虽然生气,但是并不会把错误记在白宜修的身上。
她这个占据了白宜修内心的红颜祸水,才是罪魁祸首。
她这还没进门呢,白宜修已经给她在婆婆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现在得到好东西了,当然要先想着未来婆婆。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婆媳关系可比前世更加复杂。
以孝治天下,对于孝道特别重视。
婆婆给儿媳妇穿小鞋,磋磨媳妇的手段多着呢。
虽然孙盈盈能够应对一切刁难,但是孙盈盈的精力有限。
她想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后宅的勾心斗角,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婆媳关系。
趁着他年纪好,还可以假装厚脸皮在婆婆面前撒娇讨好。
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孙盈盈也是拼了。
因为是打着给太子妃请平安脉的说法,所以内侍直接把孙盈盈带到了东宫。
第2104章 平安脉
太子妃看到孙盈盈过来非常开心,略带嗔怒地说道:“这都大半个月了,你可舍得进宫了!我不能出去,你还不能进来呀?”
每次见到孙盈盈,太子妃于婉仪都感觉非常安心。
孙盈盈行礼,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因为我知道太子妃身体康健,恢复很好,我来不来,作用并不大!”
太子妃余婉怡摇了摇头,“怎么能不大呢?看到你,我就安心了!”
孙盈盈笑了笑,“多谢太子妃厚爱!待会咱们再叙旧,现在我给太子妃把脉,再给小郡王看看。”
说到身体,太子妃于婉仪不敢大意,正襟危坐,“那就辛苦盈盈了。”
孙盈盈给太子妃把脉,一会儿说:“状态很好,虽然现在看着丰腴,但并不胖。现在别急着减肥,等出了月子,我给你调理。
若是想让身体保持很好的状态,太子妃一年之内绝对不能怀孕,否则对你身体的损伤严重。”
太子妃于婉仪听到这话,大为惊喜,“我······我还能生吗?”
孙盈盈有些奇怪,“你现在正处于育龄,而且身体康健,怎么就不能生啊?”
太子妃激动,“真好,我还能生!那我一定听你的,好好调理身体,以后再说。
没有好身体,生再多,不一定能保住。皇家的隐秘,远远比一般人多。”
孙盈盈点头,“的确如此,那乡下有妇人四十多还能生呢,关键要注重锻炼和保养,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太子妃现在特别信任孙盈盈,“盈盈,反正我这个人就交给你了,我相信你。你待我好,我于婉仪也会真心待你。”
“嗯,多谢太子妃的爱护。”孙盈盈笑道,“来,我再给小郡王看看。”
两个人看向睡在床上的小郡王,孙盈盈拿过他的手腕把脉。
虽然孩子小,但对于孙盈盈来说并不是难事儿。
另外,她还掀开小郡王的眼睛看了看,又检查耳朵,然后笑着说:“状态很好,太子妃养育地很好。”
就在这时候,太子白宜善走了进来,听到孙盈盈的话,很是开心,本来还想大笑的,但看到儿子还在睡觉,小声说:“多亏了婉仪用心照料,这些日子婉仪的辛苦,孤都看在心里。”
于婉仪轻笑,“这是臣妾和太子的孩子,就是拼了命,也要好好照料这孩子。”
孙盈盈给太子妃于婉仪和小郡王都已经检查完了,现在太子又来了,孙盈盈决定尽快离开,不打扰了。
孙盈盈轻声说:“太子妃,这个盒子里是我让家里的绣娘给你做的羊毛针织衫,这个天气穿,最舒适不过,而且还能保护肩膀。我手里的这一份是要给皇后娘娘的,那我现在过去。”
羊毛的,虽然不稀奇,但既然是盈盈孙盈盈的,太子妃于婉仪欣然接受,“谢谢,我让人送你过去。”
孙盈盈感谢之后,然后离开。
太子白宜善和太子妃于婉仪在说话,“盈盈,给你送来了什么礼物?你不觉得好奇吗?”
第2105章 惊喜
于婉仪嫣然一笑,“呵呵,现在我对盈盈和安王两个人可好奇了,他们两个人特别聪明,而且想法也特别多。这次送过来的东西,想必也有不凡之处。”
太子白宜善也很感兴趣,点了点头,“好,我也看看。”
于婉仪打开来一看,发现里面是一件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衣服,顿时吃惊不已,“这······这好像是衣服啊?这是用线织程度,哎呀,很柔软,而且颜色也是我最喜欢的大红色。”
她是太子妃,是正妻,要穿就穿大红色。
她的长相艳丽,穿这样的颜色衣服也能压得住。
太子白宜善仔细看了看,想到之前弟弟白宜修之前说的毛线,好像就是这个东西吧,“这衣服不错,哎呀,这纽扣还是用珍珠呢,更加好看了。趁着咱们儿子睡着了,你能清闲一会儿,穿上看看。”
太子妃于婉仪是女子,见到了好看的衣服,自然也十分欢喜,然后点了点头,“那我试试。这样的衣服,看款式,应该是穿在外面的。”
太子妃把大红色的针织衫穿在身上,顿时觉得暖和了一些,站在全身镜面前,仔细看看,“不错,显得下身的裙摆也很好看。另外,这衣服保暖,天气凉了,最适合。好看吗?”
太子白宜善上下打量,点了点头,“的确不错,这应该上次宜修跟我说的用毛线做出来的衣服。”
太子妃于婉仪掩口而笑,“呵呵,我就知道,安王和盈盈主意多。从夏天的衣服,还有这些毛衣,哎呀,刚才盈盈说这是用羊毛做的,我当时当想着是一件羊皮衣呢。
当时我还想,我库房里狐狸皮做的东西都用不完,更别说用羊毛皮的了。原来是我想差了,还有这样的妙用。”
太子白宜善也点了点头,“是的,我终于明白了宜修的意思了,有了这么好看的毛衣,必然很受追捧。尤其是冬季的时候,里面穿上毛衣,或许比穿棉衣不那么臃肿。”
“呵呵,这一点就足够女子疯狂了。到了冬天,很多女子为了表现曼妙的身姿,不敢穿的太厚,只能冻着。”太子妃于婉仪笑了笑,“还记得我十三岁那年,为了给太子留下好印象,我在雪地里穿的很薄。当时我从太子的眼睛里看到了惊艳,但回家之后,我却染上了风寒,喝了很多药。”
听到这话,太子白宜善哭笑不得,拍了拍太子妃的额头,“你啊,当时我就说你了。不过,的确很好看。我都看迷了······”
这边太子白宜善和太子妃于婉仪浓情蜜意,孙盈盈不得而知,此时她在太子妃身边大宫女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凤栖宫。
皇后娘娘早先就知道孙盈盈去了太子妃那边请平安脉,早就在等着孙盈盈了。本来心里有些埋怨孙盈盈,可一想到孙盈盈那么小,儿子已经那么大了,又舍不得。
万一吓着儿子的未婚妻,影响两个人的感情,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第2106章 率性而为
至于心里那点气愤,也随着白宜修平安归来,消失不见了。
皇后娘娘对身边的大宫女说:“好了,让盈盈进来吧。”
孙盈盈进来,笑语嫣然,呈上木盒子,“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皇后娘娘故作矜持,点了点头,不过她对孙盈盈手里的盒子更加感兴趣,“你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
孙盈盈站起来,把盒子放在了皇后娘娘边上的小几上,然后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来一件酱红色的针织衫,上面的纽扣也是珍珠。
孙盈盈笑着说:“盈盈给皇后娘娘利用安王制作出来的毛线做了一件衣服,现在天冷了,加一件针织衫在外面,可以保暖,也可以保护肩膀。皇后娘娘,您能不能站起来,盈盈亲自伺候您穿上啊?”
本来还想拿架子的皇后娘娘,在看到那张巧笑嫣然的脸,听到她甜甜的声音之时,早就破功了。
再看到比较新奇的衣服,皇后娘娘也是女人,当然也想尝试,然后就站了起来,“那好,我试试!”
孙盈盈都是按照太子妃,皇后,皇太后的身材做的,所以非常合适。
孙盈盈拿着衣服,替皇后娘娘穿上,并且帮忙扣好纽扣。
皇后娘娘觉得很柔软,然后对身边的大宫女说:“把全身镜抬过来,本宫看看衣服如何。”
大宫女们的动作很迅速,把全身镜抬了过来。
皇后娘娘穿着针织衫,上看下看,显得她还瘦了一些,很是满意,“不错,真好看!”
对孙盈盈的那点不满,全部消失了。
孙盈盈笑着说:“这可是安王特地做出来的毛线,还说您最喜欢这样的颜色,让我帮忙做出来的针织衫。这上面的珍珠,也是安王送我的。我呢,就借花献佛,做成了衣服送给了皇后娘娘。”
没有哪个母亲不愿意听到别人夸奖她儿子孝顺!
皇后娘娘听了,更加开心了,“不错,不错!”
开心了之后,皇后娘娘又像以前那样对待孙盈盈,特别和蔼可亲!
孙盈盈笑道:“皇后娘娘喜欢就好,盈盈以后还会继续弄一些好东西孝敬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更加开心未来儿媳妇的心意,点了点头,“好,是好孩子。对了,关于宜修封地的事情,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啊?”
她觉得那是苦寒之地,觉得孙盈盈这样娇娇的小姑娘,也会那样认为。
孙盈盈听到这话,面不改色,还是继续面带微笑,“皇后娘娘,陛下这么安排,必然在有原因,我呢,只要安王在那里,以后我就在哪里。
他想做什么,我就支持他。如果他需要我的帮助,我也会全力以赴帮助他。至于其他的,我并没有想太多。
我们现在这样的条件,注定了这辈子衣食无忧。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想那么多,让自己很累呢?”
皇后娘娘听到孙盈盈的话,又想到了小儿子白宜修率性而为的个性,好像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儿子这么喜欢孙盈盈了。
第2107章 火了
心灵切合,而且心意相通。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能够有说不完的话。
想到这,皇后娘娘真的为儿子开心,一辈子能有这样的一个人,也是一种幸福。
鉴于安王白宜修之前身体不好,虽然现在身体康健了,但皇后娘娘可不敢让白宜修有很多女人。
一方面怕伤了身体,另一方面,也怕孙盈盈动手脚啊!
那可是医术高明的神医,报复负心男人,神不知,鬼不觉,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皇后娘娘笑着说:“好,真好。你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不过你也不要担心。若是以后你们成亲了,在寒城住得不习惯,可以请旨来京城。”
孙盈盈笑道:“谢谢皇后娘娘厚爱。”
之后孙盈盈又跟皇后娘娘说了一阵,最后又去了太后娘娘那边,送上了一件紫色的针织衫。
太后娘娘自然很喜欢,欣然接受。
当然了,也少不了给孙盈盈赏赐。
再次出宫的时候,孙盈盈带着三个盒子进宫;出宫的时候,她又带着三个盒子回去。
里面装得都是太子妃,皇后,太后娘娘给的赏赐。
每次过来,她们都这样热情,孙盈盈受之有愧啊,毕竟她直送出去了三件针织衫。
就连皇宫的太子妃,皇后,太后娘娘都穿的针织衫,自然成了京城贵妇的心头好,甚至其他地方也听说了,但一时却买不到货。
白宜修的毛线铺子,就在这样情况之下,开业了。
里面不仅有毛线,还有各种各样的新款的针织衫样式,另外,白宜修还让人绣娘们研究出来的那些花纹的方式,刊印成册,卖出去。
毛线的价格很高,颜色多样,粗细不一,价格也不一样。
不过即使价格很贵,但仍旧当不了贵妇们的热情,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喜爱。
第一天,铺子里的毛线全部被买完了。另外还很多人没买到,直接叫定金,争取到货之后,可以先买。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买到毛线,故而白宜修让管事规定,每人限购十斤毛线。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这些贵妇最不缺的就是人了,让下面的仆人排队,这样就能够买到足够多的毛线了······
随着天气越来越凉,毛线也越来越受欢迎。
毛线做成的毛衣毛裤穿在裤子里面,特别暖和,舒适。
孙盈盈看到祖父大冷天仍旧喜欢骑马,于是给祖父做了一顶帽子,可以遮盖住耳朵的那种。
祖父喜欢骑马去上朝,即使大冷天也是这样。
孙盈盈给祖父准备地非常充分,帽子,手套,围巾,还有皮护膝。毛衣,毛裤,那是必须的,外面再套上一层薄一点的棉衣。
不仅暖和,而且也不会看上去很臃肿。
有人看到镇国公老爷子的穿着,觉得不错,纷纷模仿。
冬季,彻底打响了毛线的名声。
因为天气寒冷,北方那边运送羊毛的商队已经停止了。
因此京城这边的作坊没有原材料,只能停产了,暂时无法供货。
第2108章 争论
因为是卖方市场,很多大家族都想着明年可以拿到货。
因此他们提前订货,并且交了三成的定金。
商人的信息非常连通,南方的冬季虽然不像北方那么寒冷,但是更加阴冷。
如此一来,自然也需要毛线做成御寒的衣物。
故而,有些人看到商机,尤其是那些在南方有商队的,直接进行大批量订货。
若是一般的店铺,京城的这些大户人家和这些商队并不敢这么放心。
可谁都知道毛线是安王弄出来的,那这个店铺跟安王也有关系。
本朝的律法对商业保护,做的非常好。
一旦订立契约,那就要执行。
如果不能够执行,结果可以两方自行商定取消契约。
如果不能够取消,那么就按照契约规定的赔偿金,进行赔偿。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反正他们能够找到安王府。
不过这家店铺的确是安王,让下面的人开的。
一方面这样可以收拢资金,用于明年收购大量的羊毛,另一方面也可以试探毛线在这些人心中的喜欢程度。
就这样到了年底,白宜修的手里居然多了三十多万两银子。
作坊那边正在日夜生产加工毛线的工具,就等着明二月份启程前往北面的寒城。
白宜修当然是数钱数到手抽筋,而且这些钱不是他抢回来的,而是别人争着送给他做定金的。
由此可见,毛线的生意,当真红火。
等到明年冬天,必然能够大赚特赚,成为他封地上的一个非常好的产业。
对于建设封地,白宜修很开心。
同时朝廷上,也因为俘虏处置问题争论不休,就连白宜修这个贤王也听说了一些。
朝堂之上,因为镇国公老爷子的奏折,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御史直接在朝堂之上,就开始对镇国公唾沫横飞,“匹夫之勇,莽夫,你可知道这样做,我大周的仁善之名,就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大周的美名,也将毁于一旦·······”
镇国公老爷子不想听御史在那边长篇大论,然后在御史说累了的空隙,连忙说:“王御史,这次撕毁合约攻打我大周的是不是黑池国?
王御史点头,实事求是,“是黑池国!”
镇国公老爷子又问:“这一次我们调兵遣将反击黑池国和扶桑国的两面夹击是不是消耗了很多银子?粮草都是户部那边拨款准备的,敢问户部尚书为了打这场战争,咱们大周上上下下花了多少银子?”
户部尚书平时就是管国库的银子,调拨各种物资,当然是最清楚。
此时对镇国公奏折内容,也十分感兴趣。
若是真能从黑池国那边弄一大笔钱,国库有钱了,户部也不用整天愁钱不够用。
此时户部尚书陆大人,站了出来,回答:“北方寒城调兵八万,粮草二十万担,兵器六万件。东南调兵六万,粮草十五万担。再加上购买医药九万六千两银子,此次应对黑池国和扶桑国两面夹击,总共消耗一百四十三万两银子。”
第2109章 方法错误
镇国公是兵部尚书,他对此次用兵也更加清楚,再次说道:“这次幸亏有厉害的新式武器,加上新式的医疗手段,及时消炎治疗,故而士兵死伤减少了。
不过,即使这样,仍旧有一万两千人受伤,死亡三千六百人。按照我大周律例,为国捐躯,普通士兵五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官职越高,一次增加,这次总共发出去二十六万两银子的抚恤金。
这些银子都是我大周老百姓的血汗钱,我们凭什么要为黑池国和扶桑国发动无耻的侵略战争花费的这么多银子?
是非曲直,一目了然,他们做错事了,难道就不应该赔偿我们的损失了吗?”
上面的康明帝听到镇国公老爷子眼睛一亮,他是一个十分务实的帝王,如果可以得到好处,而且还是实打实的银子,他当然乐意了。
他又不是傻子,把这些银子往外推。
另外,镇国公说得对好,这是黑池国和扶桑国发动的战争,当然要让他们付钱。
黑池国要付钱,扶桑国也要付钱。若是不给,哼,有的是办法治他们!
王御史仍旧不服,“圣人教导我们要心怀仁慈,感化他们,这样的手段,只会让他们记恨我们······”
听到这话,镇国公老爷子直接翻了个白眼,“你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何以前我们每次都按照你说的做,仁慈,感化他们,但却没有效果的原因呢?
只要黑池国的使臣来这边上奏臣,表示臣服,就放了那些俘虏。那些人表面恭敬,内心却十分高兴,甚至还在心里骂我们傻呢?
另外,既然以前次次都是这样做的,但效果不好啊,他们还是会犯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恩威并施呢?
罚他们的钱,让他们拿钱来赎回这些俘虏。毕竟这些兵士也给我们大周和大周的兵士和百姓带来伤害和损失。若是没有足够的银子,那就用牛羊换。”
王御史反驳,“黑池国战败,而且损失惨重,他们怎么会有银子赎回这些俘虏呢?
若是黑池国一直没钱赎回这些俘虏,是不是要一直养着这些俘虏啊?还不如早些把这些放回去,也能节省大周的粮食,还能结两国之好。”
这时候,被康明帝提溜出来大朝会上朝的白宜修。此时再也忍不住了。
本来他不想干预朝政的,可父亲让他来上朝,他就来了,每天都在听这些官员打嘴仗,但从来不发表意见。
听到感兴趣的,他就听。听到不感兴趣的,就不听,背靠着柱子,低着头,还能打个盹儿。
反正金銮殿上坐得是他爹,旁边坐着的是他亲哥。
他就算有些不妥当,但不打扰别人,朝臣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此时他终于受不了了,走出去,“父皇,儿臣有话要说。王大人,你是大周的官员,还是黑池国的官员?”
王御史一愣,理直气壮说道:“本官是成平二十七年的进士,为官三十年,当然是我大周的官员,为陛下尽忠。”
第2110章 战争赔款
白宜修沉声说道:“你既然是大周的官员,为何口口声声要对黑池国仁慈?那么多次的教训,还没让你看到事情的真相吗?
国家和国家,根本就不是靠仁慈就能够让两国和平相处的,靠的是利益和武力。
大周有足够的武力,这样他们不敢跟大周作对;如果能够牵制黑池国,让黑池国附属于大周,它就不能跟大周最对。
这一次,若是没有我研制出来的武器,损失惨重,而且黑池国和扶桑国,两面夹击。大周即使没有被灭国,但也会被动摇国本。
如此一来,死伤的士兵和老百姓,不计其数。黑池国可曾对大周仁慈了?若不是查到的名单里没有王御史的名字,我都以为王御史是黑池国隐藏在大周的奸细了。”
王御史听到白宜修的话,额头上满是大汗。
他觉得安王和镇国公老爷子的说辞居然有几分道理。
以前他们也是坚持仁慈,放了那些黑池国的人,可这黑池国经常会撕毁合约,继续侵略大周。
因为黑池国是游牧民族,他们骑着马,抢了就跑,追不上。
等到大周动乱,或者遇到灾荒的时候,黑池国就开始大军进攻,的确不讲道义。
想到这话,王御史连忙跪在地上,“陛下,微臣一片忠心。刚刚微臣思虑不周全,一叶障目了。多亏了安王和镇国公这一番震耳发聩的话语,让微臣了。
黑池国不讲道义,我们跟他们讲究道义和仁慈,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没有任何作用。既然以前的办法没有用,那就试试镇国公的办法,或许可行!”
众人听到安王和王御史的话,也觉得纷纷有道理,不过也佩服这王御史能屈能伸。
户部尚书当然乐意,一百多万银子入库,虽然不多,但也是银子啊,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卢尚书恭敬出列,“微臣附议!”
“臣附议!”
······
连王御史都跪了,他们很多本来就是中立的,毕竟镇国公很少发言,但每次说话都是一语中的。
康明帝听到这话,很是开心,点了点头,“那好,礼部尚书李大人,此次黑池国时辰来求和,俘虏不能轻易让他们回去,必须赎回。
如果他们不愿意赎回,拉去修路,偿还他们曾经造下的杀孽赎罪。
另外,扶桑国狼子野心,到了现在还没有派使臣来认错。既然如此,那我大周派使臣过去,让他们赔偿我大周的损失一百万两银子。
若是不然,两国断交,等朕这边的海船足够数量,必然要踏平扶桑国。”
“陛下英明!”朝臣跪在地上,欣喜康明帝的开明和决断。
不过在年前也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大周这边坚持让黑池国赎回那些俘虏。
一个贵族俘虏一百两银子贵族和普通士兵价格一样。
兵部那边统计,总共俘虏了十一万三千六百多人。
如果黑池国想要把这些人全部赎回去,那么必然是天文数字。
可是不赎回去,一方面那边的贵族发动各种事业施压,另一方面百姓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