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何以笙箫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更迭,斗转星移!
统一后,王旭花了五年的时间,对全国的经济内政和政军体系进行了综合的整顿,华夏迅速繁荣。
公元231年,在郭嘉和诸葛亮的建议下,趁着民心汇聚,军力强盛之机,王旭亲率大军北伐鲜卑,击破其大部主力,但最终因补给消耗巨大,后续运输不利而被迫撤退。
公元233年,楚军再度北征,鲜卑臣服,一些部落西迁,其余尽皆归顺。因地域条件和当前的现状,王旭无法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改变草原上的经济和基础条件,只能设立鲜卑都护府,以有别于大楚皇朝核心地区的体制单独管理。
自此之后,大楚皇朝再无周边的任何威胁,朝堂稳固,英才辈出,汇聚一堂,迎来了突然猛进的发展,国力极度强盛。
在接下来的十年内,楚国又几度兴兵,先是海军以压倒性的优势扑灭了东海诸国,随后又慑服鲜卑北方的夫余和丁零等部族,完成整合统一,设立都护府管辖,雄踞了整个大陆东方,走到了这个时代的现实条件所能达到的极致。
同时,楚国的科技在王旭的大力支持和天才马义的带领下,聚集天下能工巧匠,各个方面都得到大幅度突破,至229年的时候,≥↓第一台蒸汽机出现,马义为之纠结了二三十年的动力核心终于被他探索出来。
系统的教育体系也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王旭按照后世的标准,设置了各种层级的学校。初步分化了学科。虽然还远远无法普及。但终究是有了个模子。若说唯一的不同,就是他按照向天的要求,大肆鼓励武学奇术的发展,武学奇术和文化成为学校必修的两个重要分支。
武学奇术的体系也在这个时候初步设立,虽然王旭自己都不太懂为什么,可还是依照向天的要求定下。
可惜,岁月催人老,当大楚皇朝迈入新时代的轨迹时。王旭却已经老了。
在当年周智死前,王旭其实就总觉得自己体内隐隐作痛,很多旧伤也时常疼痛,可他却找不到原因,好在那时候这种变化对他影响不是很大,因而也并没有太在意。
可随着时间流逝,他年纪渐老,特别是武功也达到一种难以理解的强大时,那种痛越来越强烈,身体也渐渐衰弱。
这种衰弱不是力量的衰弱。而是生命力的衰弱,他这时已经可以违反常理的一拳打爆巨石。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通过在城墙上登踏,从城下直接攀上城头,施展步法借力滑行的距离更是远超曾经惊为天人的左慈。
他甚至都怀疑,若是再这么练下去,人是不是真的能够飞?
他曾为此询问向天,向天却总是微笑不语,只是不断喋喋自语,谁也不知其在嘀咕什么。
可这种强大丝毫没能减慢他的衰弱感!
248年三月,王旭精神已经很萎靡,他感觉到自己恐怕时日无多。
四月,他将皇位传给王征,从此不问国事!
此后八年,一批又一批的老人先后辞世,王旭变得越来越孤单,身边只剩下马义、向天、张靖和徐淑、颜明。
256年四月,马义和张靖先后病逝!
不久,向天也说有最后的事要办,一去不返!
王旭在伤痛中与徐淑、颜明两女相依为命,虽然享受着后人的孝道,拥有着比帝皇还要高的权威,可却越发不想再待在繁荣而又已经略微陌生的襄阳!
他明白,自己的时代早已经结束!
这年五月,他拒绝王征、王瑶等儿女的哭求,执意在徐淑和颜明的陪伴下,单独巡游四方。
他们回到了山阳,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沿着曾经的足迹,走遍了千山万水。
山阳的老宅早已经不再,只有那颗老槐树仍旧挺立,王旭和徐淑在那里盘恒,在那里窃窃私语,笑谈着幼年时光……
周智老家那个小山村早已发展成繁荣的市镇,一切都不复存在,他们只能在镇外缅怀,静静地回忆那个清晨的朝阳,回忆那个已经离开太久的少年,还有那匹不太听话的马……
西华,他与貂蝉结缘的地方……
阱山上,当年他与颜明刻下的字依然清晰,赵雨纯真的欢声笑语似乎仍在那里回荡……
广宗的城池已经拓展,他们怎么也找不到放走张宁的地方……
江南那个山村,王旭和蔡文姬的雕像伫立在那里,这也是唯一还能确认没有走错的标志,至于那个院落,那些鸭子,那些竹林,早已不见,只有记忆中蔡文姬那时的音容笑貌似乎还在眼前……
零陵、长沙、益州……
整整一年半,王旭和徐淑、颜明走完了所有的旅程。
最终,满头银发的王旭带着徐淑和颜明回到了襄阳,来到了皇家陵园,他们静静坐在那一片坟墓之前,默默无言!
此时的王旭已经没有精神再动了,他们三人就在那里住了下来,禁止任何人打扰。
三个月后的一天,向天来了。
此时的他已经衰老得不成模样,身姿不再飘逸,佝偻难看。
“老大,我就知道你会回到这里!”
王旭牵着徐淑和颜明的手,淡然地坐在坟墓群旁边的巨石上,淡淡地笑着。
“怎么,还有话想说?”
“咳咳咳!我回来等你给我收尸!”
“这些年你去哪儿了?”
“去见了很多人,包括你曾经见过的修罗!”
“他还活着?”
“活着!那里环境不一样!”
“你没有替我转告他,当年的承诺没有意义了吗?”
“不,那个承诺才刚刚开始!”
“呵!我都快死了,还怎么履行承诺?”
“说得也是!”向天苍老的容颜上露出笑容。“对了,你的遁甲天书和左慈送你的玉石小塔有带在身上吗?”
“我就带了这两样东西,这半年来,那玉石小塔还不断在夜里发光,可直到现在我也不知什么用!”
“不知什么用就陪你一起入土吧!你堂堂开国皇帝,总得有一两样珍贵宝物陪葬不是?将来被人挖坟,若是连点宝物都没有,多让人失望啊!”
“咳咳咳咳……去死!”
“呼!”向天洒脱一笑,苍老的容颜渐渐平静下来。“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本来就是回来死的!”
说完这句话,他在王旭静默的目光中缓缓盘膝坐下,随着一阵强烈的内息波动,他的头一歪,再也没有说话!
大楚皇朝的武王,有天下第一高手之称的向天,在暮年自断心脉,死于皇陵!
王旭静静地看着,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缓缓闭上了眼睛,从怀里摸出蔡文姬亲手为他做的长萧,静静吹奏!
晶莹的泪珠从徐淑和颜明眼角滑落!
此后,皇陵的守卫们经常听到深处传出低沉而悲壮的箫声,彷如在诉说着一个个故事,讲述着一段段传奇!
直到有一日,那箫声如往常般响起,显得异常悲伤,而声音也越来越低,直至再也听不到……
皇陵守卫感觉不对,迅速上报!
不久,王征带着兄弟姐妹匆忙赶来,当看到那三个静静依偎的身影,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顿时响彻山间!
这一幕就此定格,王旭静静地坐着,双目紧闭,持着长萧的手无力垂落,两侧依偎着徐淑和颜明,她们一左一右抱着他的胳膊,安详而沉静……(未完待续。。)
...
后记 大结局
黑暗,无尽的黑暗……
不知时间,不知空间,不知感觉!
仿似过了无尽的岁月,又仿似只在一瞬间,这种绝对的黑暗中出现一个光点。
此时,最先感受的,是速度!
那个光点在以急速靠近!
紧随而来的是恐惧,纯粹的恐惧!
然后,有了思考!
我是谁,我是什么?我在哪里?
随着这个疑问,无数的记忆突然如潮涌般出现,零碎的画面让意识有种崩溃的感觉!
“啊……”
不由自主的大叫,可惜却没有声音,甚至都没有任何现象反应,只是知道自己在叫。
许久许久之后,这个意识明白了。
“我是王旭,我是楚王!”
刹那间,一阵巨大的撕扯力袭来,意识再度沉寂!
不知又过了多久,也或许是一瞬间,只是感觉很漫长,王旭的意识再度清醒,并慢慢感觉到了身体的存在。
他朦胧地睁开了眼睛,徐徐张望!
下一刻,他惊呆了!
天空飞驰的车子,远处巨大的广告投影,密集的人流,周遭人指指点点的目光,让他完全不知所措!
“老大,欢迎归来!”
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声音从身后响起,王旭猛然回头一看。
“向天!!!”他惊愕地睁大了眼睛。
“老大,很高兴你还记得我!”向天似笑非笑,带着那飘逸的气质,淡然自若。
“这是怎么回事儿?”王旭觉得脑袋一团乱麻,根本无法正常思考,所受到的刺激太大了。
向天耸耸肩,撇嘴笑道:“我觉得与其现在慢慢解释,不如先去找找徐淑和颜明,哦!对了,还有周智、张靖和马义他们!我估计他们此刻很需要帮助,出事了恐怕没人负责,老大以为呢?”
说完,向天笑着转过身去,大步前行。
“还有,老大你可别同时乱叫他们的名字,若被人听到,以为你是在侮辱两千年前大楚皇朝的开国圣君和功臣,侮辱人类的英雄,那可是要被围殴的,懂吗?”
王旭脸色一片铁青,虽然他还什么都不明白,可却有种难以忍受的愤怒。
“老天,你玩儿我!!!”
向天闻声,回过了头来,笑容诡异。
“老大,战斗!才刚刚开始!”(未完待续。。)
...
序言
一位老书友的长评真是令毅铭很震惊,故事的百分之八九十都被读透,真是不服都不行,牛人终究还是读者,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引用为序言。
唯独需要纠正的是,天狱系列的立意诞生于十多年前,心路历程为“写自己想写的”——“心态失衡”——“一心赚钱”——“写迷茫了”——“人长大了”——“等心态和人生稳了再续”——“被老读者挖出”——“决定履行认真写和完结的承诺”——“写最初想写的立意”——“抽空完成了定稿及外篇填坑”。
前后历时十余年,但实际写天狱系列的时间仅一年多。
序言仅作为故事导读,避免不喜欢该类书籍的读者误入,不具备任何引导、借鉴及学习意义,不代表任何立场及观点,莫因此产生任何与该故事无关的误解和判断。
非常感谢老书友们多年的喜爱和陪伴,毅铭一切安好,事事都很顺心,同时很高兴能兑现曾经的承诺,祝: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具体序言如下:
《三国之江山美人》作为天狱系列的首部作品,行文方式偏向古代语法,有非常多的断句,但字词用的又是现代口语,好像是把现代口语用古代语法来呈现,真的是有点怪,我最初被吸引是因为作者根据剧情而即兴创作的诗词,他不用诗词来作为旁白赞美,而是把诗词融入人物对话和剧情衔接,确实很喜欢。
书中主要角色的思想境界偏高,但又符合人物身份,真的是不好评价,不过我认为他基本是遵循《道德经》来塑造的人物,而且有少数先秦儒家(注:不是董仲舒篡改之后的儒家衍生学说)和现代自由平等主义的影子,而且由于故事的时间跨度很长,主要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在不同时期有较大转变。
主角从生到死,一生都在遵奉“道可道非常道”,不断向前探索前路,然后再借以战胜困难,相对来说金手指有点少,感觉只有出身门阀世家和进步的思想算得上金手指。
故事的矛盾我认为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角及关键人物与落后时代之间的抗争,二个是主角在人生里的成长、内求和心路历程,我感觉大体写得很好,少部分稍显差强人意。
书里的正文有大量来自地方县志、史书、野史、戏曲和民间传说的文化信息,但都没有在剧情里介绍,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分辨,暗藏有很多彩蛋,都不知道他藏着有什么用。
我是在旅游的时候听到导游介绍当地的地名变更历史才突然想起书里的内容,后来回家看了第二遍才发现满书都是彩蛋,作者没有在书里介绍,必须查资料才知道,除了本身就深懂历史的读者。
而且我发现作者干的最奇葩的事是,前半本书的历史人物都没有说过三国以后出现的成语,直到后半部才开始说。
我起初认为作者是因为三国时代以前的成语较少,用词吃力,因而在后半部放弃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直到我看第三遍才明白,作者写过两次还是三次:“主角经常传播新词”
然后我就继续挖,结果发现书里的地图是史实地图,没有使用演义及戏曲里的地图,而且地形地貌全是依照史实地形,大多数都能实地验证。
基本上,除了经历过多次改道的黄河及部分湖泊,全是真实地形地貌,有些地质发生变迁的地方也可以在旅游时从导游嘴里问到,这个作者真的很奇怪,非常在意细节。
前些天作者在临近解散的书友群里说天狱系列是他学生时代萌发的一个玄奇幻想故事,而作为首部的《三国之江山美人》在初稿里存在海量赶工和灌水,不仅有很多表达错误,而且逻辑不清,还很功利。
他说当初试图追逐10年代的网文潮流,结果写了个稀里糊涂,现在之所以修订是因为被书友挖了出来,他当初承诺过会认真写好,再加他想给他女儿做榜样,就决定按照最初的思路重新修订。
我有幸看了他传给我的初稿,发现定稿之后确实风格大变,视角切入好像跟着主角经历一生,作者也变成一个旁观者,只是依照已有架构跟着书中的主要人物去产生各种情绪和思考,行文之间没有阐述作者自身的观点,对故事背景里涉及的传统文化也照实写。
书中人物由此产生的观点则秉持人物本身设定为原则,好比一个饱读万书的门阀子弟就不会相信董仲舒改编过的儒家思想,大体就是说作者的人物都遵循剧情逻辑演化。
不过我还是感觉作者很推崇传统文化,又讨厌传统文化里的糟粕,接受别的文化,又讨厌别的文化里的糟粕,我私下询问过,他也没说明确,不过原话是:
“我设定世界观、人物和剧情走向,具体则是按固有逻辑推演,且受限于自身认知和知识范围,我说观点等于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它是给读者看的,读者体味一段小说人生,自然有获得自身观点的权利,三国之江山美人确实以“道”为核心,不过天狱两个字才是立定天狱系列的核心。”
关于外篇。
外篇看似写的穿越前夕的短篇故事,但我认为是新人物“梦园”的成长故事,作者用“梦园”写日记的形式来切入,而且采用纯粹的白话日记式叙事手法,不断变换文风,写出少女日记的模样,也写出青春期日记的模样,还写出成年人日记的模样,令人感受梦园从小女孩成长为合格的战士,真的很暖心,就是节奏太快了,为什么不写长些,感觉比正文有趣。
我个人把正文理解为“国”,外篇理解为“家”,通篇写的是“道”。
很期待天狱系列的后续,期待梦园,期待向雨妍和周智,期待王旭、徐文雅和颜明,更期待众多英雄或平凡人在天狱时空的人生之旅,不知道作者还写不写,哎!
天狱系列相关
《天狱系列》的第二部《侠行水浒》终于完本,总算是完成年轻时候“张口就来”的承诺和“满嘴跑火车”,也算是给负责过两部书的众多编辑一个交代,不用再惭愧到难以面对他们。
有老书友曾帮我写过一些评论和说辞来打圆场,一片好意,已然心领,如今了却承诺,我也敢弱弱地说些真心话了。
几度中断的原因没有借口。
一、家庭及现实方面因素。
二、事务繁多,需要学和做的东西也很多。
三、写不出想要的效果,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思路一改再改,为提升语言能力,从未停止广泛的阅读。
第三点是主要的原因,但不管怎样,归根究底都是自身原因。
天狱系列最终定位的主题比较复杂,核心是把“思考和逻辑”人格化,或者说是一种学习逻辑的具象化。
例如《三国之江山美人》是第一时空,假定为“第一公式”,其外篇就象征着根据“第一公式”推出了“第二公式”,而且研究的主角变了,表达的是未知性和颠覆认知。
两章彩蛋的内容属于根据“第二公式”推演“第三公式”时出现了“分支公式”和“问题”,然后跳转到《侠行水浒》,形同“第三公式”,但“第三公式”又延伸出更多问题。
小说里的虚拟世界、小说里的现实世界、小说里的时空交错、看小说的人……总计四个层面,彷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一样的层层叠叠,立体联系,一环套一环。
好比微观之下还有微观,宏观之上还有宏观,一个奇妙世界包含着另一个奇妙世界,认为自己搞懂了,喔嚯,又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而且过往认知都被推翻。
如果再往深处联想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面对宇宙……嗯,期望宇宙具有随机性,也期望有别的智慧生物存在。
以上就是该系列的核心,如果看了书,应该都会自然感受到上述思维方式。
人性方面没有深刻描画,属于浅尝即止,毕竟它在该系列属于次要的,而且我的文字水品也很难写好,极端害怕遭天雷劈。
两部书里面除去象征人性极暗面的区烈以外,基本没有明确的反派,主要人物都是在挑战自我和人生,真正的“反派”就是“突破自己”和“正向解决问题”。
历史人物和环境则是尽量贴合史感,该方面不作评述,若想深入研究历史,应该系统地看史书。
人物的权谋和手段方面不作评述,它同样属于次要的,只是根据人物的性格逻辑推导出来而已,不具备借鉴性,同样不作任何评述。
最后就是我几乎把自己知道的大部分哲学知识都添加到人物的行为里了,同时适量添加了一些关于道家和佛家的感悟,为此牺牲了大量的故事爽点,而且不得不采用多种语法和叙事方式。
两部书的外篇使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代入感方面的原因,也有叙事难度方面的原因,还有切合主题方面的原因,着实比较复杂,便不再详细解释。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是男的,男的,男的,第一人称有助于我把自己代入女性心理,体会女性的感受,不断精简也是因为我害怕自己出不来了,被迫删减掉一切不重要的,导致故事性和结构出现不小的问题。
国产男性代入女性的难度远大于国产女性代入男性的难度,不知道有没有大佬能轻松代入,反正我是差点搞到泪奔。
文化水平有限,好不好都只能这样了,希望喜欢它的人都能在书里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如果喜欢它的话,应该是能感受到的,不喜欢的话,整本书都不会喜欢,适度骂几句也是可以的。
补充一个填坑原因,我极度担心我的孩子长大之后骂我做事有头无尾,也希望给些正向的东西,所以熬着写完。
写书期间曾向很多厉害的人学习过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已经在书里向他们致敬和表示钦佩,虽然他们基本不认识我或不记得我,但谁又没有几个偶像呢?
该系列献给所有喜欢过它的书友们,也将它献给曾经帮助过我的编辑们,同时也献给我的孩子,愿你们在人生长路里乘风破浪,奋勇向前,一帆风顺,无苦无难。
天狱系列第三部的构思是悬疑类的七宗罪,讲述系列小说人物周智当警察和老师期间的故事,但不是承诺,不是承诺,不是承诺,年纪渐大,精力也有限,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真是不得不慎重考虑,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也真的不敢擅自开新书,万望老书友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