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
非常抱歉,今晚更不了,明天下午再更。有急事,非常抱歉。
第一千一十五章 芯片之战·见正主【求订阅】
“首长,我们公司现在正研发一款130纳米的蚀刻机。这种设备目前属于全球最顶级的半导体装备。所以我们准备来找程院士寻求帮助。”
许振鸣没作任何隐瞒,把自己和郭连生的来意说清楚。
这时候,林正学也在一旁帮忙解释:“首长,这种装备目前只有岛国人能生产,全球也只有岛国的蚀刻机质量最好,性能最稳定。”
“额?原来还是一个‘争气机’嘛。这个忙我一定要帮。”三把手乐呵呵的朝许振鸣瞥了一眼。
说话间,他朝坐在一旁陪酒的秘书看了看,“小顾,你回头给中科院物质结构所的宋所长打个电话,把这事安排好。”三把手轻描淡写的吩咐道。
不过,这也符合他现在的身份。三把手是国防单位的兼职政委,程田巧的单位正好在三把手的管辖范围之内。
有熟人介绍果然方便,第二天一早许振鸣就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你好,请问你是许振鸣许董吗?”对方是一位六十来岁老头子声音,夹杂着浙江一代的口音。
“我是许振鸣,请问你是?”
“我就是你要找的程田巧。”对方笑道。
许振鸣没有想到程院士居然亲自给他打电话,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幸会幸会,程院士。要不是碰到麻烦事,我们是不会来打扰你的。事情是这样滴……”他连忙把自己找程院士的缘由说了一遍。
“电话里说不清楚。我上午正好有空,你们可以来我的实验室。”手机里传来程院士的微笑声。
既然这么巧,许振鸣立即和郭连生收拾一番,急急忙忙开车去了中科院物质结构所。他也知道,这种巧合并不是偶然,除非有特别关系。所以说,许振鸣打心底里还是比较感谢三把手的,知遇之恩无以回报。
在他思绪飞扬回忆三把手的经历之时,林正学派出的专车已经驶入物质结构所的大院里。车子刚刚一停稳,一位三十多岁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中年男人便迎了上来。
“你好,请问你是一鸣集团公司的许董吗?”这人跟刚刚才打开车门的许振鸣打招呼。他自称名叫周阳,是程田巧院士的博士生。
这位周阳个子很高,但非常廋,如同一根长竹竿子。鼻梁上的近视眼镜如同一个啤酒瓶的瓶底,显得非常土气。
瞅了一眼其貌不扬的周阳,许振鸣微笑着伸出右手,“幸会,周博士。”
“程老师刚刚做完试验,正在实验室里等你们呢。”
“好,感谢程院士能抽出时间来接见我们。”许振鸣客气的笑着,领着郭连生一起,跟在周阳的身后。
不多久,他们来到一间阔大的实验室。这间实验室的大约有两三百平方,房间里非常干净,好像能达到无尘车间的纯净度。
实验室的右边有一个玻璃隔开的小休息室,里面坐着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以及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
“昨晚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材料纯净度不够,造成激光散射率过高,还产生一种新型光源。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新方向。你们再仔细分析一下这批材料的成分和晶体结构。”那老头如是说道,并且在说话的时候看了一眼许振鸣。
旋即,他笑眯眯的站起身来。
第一千一十六章 芯片之战·有点收获【求订阅】
“你是许振鸣许董?”那老头朝许振鸣点点头。旋即,他又侧过头去吩咐道:“你们先回去休息,下午接着再做实验。”
没等那些身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员离开,他又笑眯眯的朝许振鸣等人一伸手,“快请坐。这地方有点小,咱们凑合一下行吗?”
说这话的时候,他还连打几个哈气。由此看来,这老头昨晚好像也熬夜做试验,真的很拼命的。
推测到这一点,许振鸣感到非常过意不去,“打扰了程院士。”
可郭连生没有他那么敏感,这时已经拿出笔记本电脑,开机,并准备把自己碰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请教眼前这位喜欢笑的程院士。
廋高个的竹竿男周阳博士并没有离开,此时也不知道从何处找来几个骨瓷茶杯,给许振鸣等人泡茶。
那骨瓷茶杯也有些年头了,好像还是八十年代的。茶杯上印刷着,“KBBF晶体诞生一周年技术讨论会留念”的字样。
许振鸣的目光在茶杯溜了过去,旋即又落到程院士的脸上。“程老,你好像很疲倦,要不要休息一下?”
“不用。我们经常这样,夜里做实验的时候思路好,一般都喜欢晚上工作白天休息。呵呵……习惯了。”程院士摆了摆手,目光已经被郭连生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所吸引住了。
这时候,郭连生的笔记本电脑已经启动完毕。他把130纳米蚀刻机等离子发生器不稳定的各种故障表现都罗列出来,用PPT文档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程院士,这个等离子发生器的光粒子流很不稳定,功率时大时小,等离子流偶尔有爆裂想象。我们现在还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所在。”郭连生用鼠标点击的PPT稳定的画面,把他最头痛的问题提出来。
看到这一幕,程院士皱了皱眉头,“嗯…隔行如隔山。我是专门搞高能激光的,对你这个行业有点陌生,所以说我的意见非常有可能是错误的。”他非常谨慎,说话的速度非常慢,在斟酌措辞。
按照程院士的观点,首先是等离子发生器的机械系统有故障,或者是自动控制系统跟机械系统不匹配;第二种可能就是等离子发生器源介质的纯度有问题。
“这是我们国家材料方面的通病。往往同一种材料,我们合成出来的产品纯净度不够,并不能达到实验之前所想要的结果。这种事情我们经常碰到。呵呵……见怪不怪了。”
说到最后,程院士又自我解嘲的笑了笑,好像是在给郭连生台阶下。
但郭连生要什么台阶?这个等离子发生器是郝宁教授团队研发的,跟他并没有啥子关系呀。“程教授,我们这种情况该怎么来解决?”他焦虑的提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呵呵…这个好办。”这时,坐在一旁的周阳博士朝郭连生微笑着一抬眉。此时此刻,他那两只眼睛在瓶底厚的眼镜片后面直冒精光。
看到这一幕,许振鸣和郭连生都感到很纳闷,诧异的目光看向竹竿博士周阳。
第一千一十七章 芯片之战·亚能激光【求订阅】
“呵呵,我在做实验的时候得到一种亚能激光晶体。这种晶体发出的等离子光束不能用在国防装备上。若是用在你们这种蚀刻机上倒是比较合适。”这时,竹竿博士周阳腼腆的一笑。
他告诉许振鸣和郭连生,自己无意之间得到的ALSBBF晶体是一种失败品种的极品材料,他老师程院士倒是提议他继续攻关下去,把这种晶体用在民用设备上。
啪…啪…啪……
听完这番话,许振鸣不由自主的鼓掌叫好,“这是好事啊周博士,我们两家单位可以合作搞这个项目。搞这个项目需要多少钱?”
“钱?这个嘛……”听到钱这个词语,周阳腼腆的挠了挠后脑勺的头发。他虽然是博士研究生,但项目资金的事情却从来都没插手过。这种事情都是“老板”----程院士去张罗的,他们这些研究生只管干活。
看到这一幕,坐在旁边的程院士微笑着摆了摆手,“许董,钱的事情很好说。关键这种晶体的专利一定要属于我们物质结构所,而且不能扩散这种晶体的专利技术。最重要一点,这种ALSBBF晶体要对你们有用才行。”
程院士不亏是干大事的科学家,对钱没啥概念。他这种心态可不是杰克马,嘴上说对钱没概念,心里肮脏的一批,用高利贷在吸全国网民的血。
越是这种情况,许振鸣越不能小气。“一个亿够不够?周博士,我们只要能解决130蚀刻机的光源离子束的问题。”
“一个亿?许董,你要新建一个实验室吗?”程院士很吃惊的看向许振鸣。说话间,他有上下打量着许振鸣,把许振鸣的面相看得很仔细。
从面相上来看,许振鸣很年轻,面相虽然有些英俊但英俊不能当饭吃。
“这个许振鸣许董怎么会如此有钱?”一心扑在科研上的程院士如此想着,对许振鸣的身份有几分疑惑。
而作为一个年轻的博士,周阳对许振鸣很了解。他经常上网找资料,知道华国有这么一位高科技企业的殿堂级大佬存在。网上甚至有人在传许振鸣已经是华国首富,甚至还是亚洲首富。
不过从许振鸣刚才的出手来看,华国首富的身份已经能被坐实了。
“许董,倘若你要重新建设一个激光实验室,一个亿还不够;假如你只要把ALSBBF晶体应用到蚀刻机的等离子发生器,一个亿太多了,我只要一千万元的实验经费就足够。”想到这些,周阳如是笑道。
听完这番话,许振鸣看了看这师徒俩。
“华国还是有一大批诚实的科学家的!华国还是有希望的。”他有些激动的想着,“那好周博士,咱们就在闽都市打造一个激光实验室,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
听说许振鸣真要在闽都市打造一个属于一鸣集团公司的激光实验室,程院士和周阳博士两人也都非常激动,而且很惊讶。
要知道,这年头愿意投资基础技术研究的企业家不是很多,除非他是国营企业的老板,花国家的钱不心疼。
但这时,许振鸣却又提出一个新要求,“周博士,民用版的紫外激光、深紫外激光和极紫外激光的课题,你们有没有搞过?咱们这个激光实验室就要研究亚能激光技术的。”
“呃?”听到这个问题,程院长和周阳不由得一愣,互相看了看对方。
第一千一十八章 芯片之战·巧合【求订阅】
“亚能激光,民用激光技术吗?”
“紫外激光、深紫外激光和极紫外激光,你们要做什么产品?”
这时候,程院长和周阳博士几乎都异口同声的问许振鸣。
他们俩都是搞紫外激光的科学家,不过是高能激光专业,专门用来对付卫星、导弹之类的国防装备。这种激光技术一般不会应用在民用装备领域。即便应用了,也不是随便一家企业可以生产的。
但一鸣集团公司为何要搞紫外激光,甚至更强大的极紫外激光呢?
这两人揣着疑问,看向许振鸣的眼神有点疑惑,甚至还有几分警惕。
看着的他们俩的表情,许振鸣笑了,“我们集团公司旗下有一个半导体装备制造公司,郭总就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他们要研发的光刻机就需要这种尖端激光光源系统。”
“哦…原来如此!”
“光刻机需要这么高级的激光光源系统?”
听完许振鸣解释,程院士师徒二人的表情各不相同。程院士很震惊,周阳倒是若有所思。
和他俩不一样,郭连生此时却有些很不自然的点头,“是这么回事。但我们现在正攻关ARF激光光源。”说话间,他很不自然的又瞅了瞅许振鸣。“是谁说我们光刻机需要紫外激光光源的?我怎么不知道?”他如是想着。
郭连生很纳闷,不知道许振鸣为何会冒出一个紫外激光的名词出来。在他看来,许振鸣对光刻机技术很陌生,对激光技术更是一窍不通,怎么会冒出一组专业技术名词。
而郭连生却不知道,岛国的尼康公司,正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激光光源,正在深紫外光源方面动脑筋,已经花掉十几亿美刀了。
在许振鸣重生之前,尼康精密机械制造公司就是因为钻了牛角尖,没找到极紫外光源,所以才被ASML公司所超越。
而现在,作为ASML公司的小股东,许振鸣当然希望ASML公司依旧像另一个时空那样超越尼康,打败岛国两家光刻机巨头公司。
与之同时,他还希望一鸣半导体装备制造公司也能制造出极紫外光源的光刻机,从而打破米国佬对华国的技术垄断。因此,他才来到这里跟程院士接触,看看是否能得到一些帮助。
扫了一眼郭连生的表情,许振鸣朝程院士和周阳博士微笑着点头,“是这么回事。光刻机的激光光源要求越来越高,对波长的要求越小越好。但粒子束一定要可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能量。非常难啊…”
“哦,这么说来,你们俩倒是来对了。”这时,程院士会意的一笑。他一边说话,一边瞅了瞅身旁的竹竿博士周阳。随后就指着周阳跟许振鸣介绍起来,“我准备让小周从事民用激光的研究,你们来的正好。”
“这么巧?哈哈哈……”许振鸣闻言之后,大笑起来。
在许振鸣的笑声中,周阳有些腼腆。“许董,我们这是没办法,所里的经费不够,只好准备研究一些民用激光技术,用技术给所里赚取经费。”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跟许振鸣解释着原因。
第一千一十九章 芯片之战·知识倒挂的趣事【求订阅】
“哈哈哈…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这种行动总比铁鹰-10的总设计宋院士要高档许多吧?”这时,程院士不满意的瞥了一眼自己的弟子周阳,大笑着说出一个传奇人物。
那人物是蓉城铁鹰设计所的负责人宋院士,听说宋院士为了搞铁鹰战机设计,为了留住得意弟子杨工程师,居然在蓉城摆摊卖卤鸭。
“哦?还有这种事情?”听完程院士用调侃口吻说出的故事,郭连生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许振鸣。
许振鸣此时眉头紧皱,正在回忆蓉城铁鹰设计所宋院士的人生经历。提到宋院士,许振鸣倒是没多少记忆;但他的得意弟子杨总,许振鸣倒是印象非常深刻。
话说杨总可不简单,华国第五代隐形铁鹰-20的总设计师,为华国国防实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特别是一鸣集团公司正在研发的GX隐形材料,其实就可以为铁鹰-20的项目提供巨大帮助。
虽然GX隐形材料项目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重大突破,但许振鸣认为一鸣集团公司迟早会跟蓉城铁鹰设计所打交道的。他没有想到一个堂堂的院士居然会去摆摊卖卤鸭,这也太浪费人才了吧?
一念至此,许振鸣忍不住又转眼看向程院士,“程老,宋院士摆摊卖卤鸭的事情是真的吗?他们所里的经费居然如此困难?”
“是啊…国家为了搞经济建设,已经下马许多大项目。比如说大飞机项目、铁鹰-9项目、我们这边的深太空激光晶体项目等等。”程院士黯然的点点头。
他告诉许振鸣自己跟宋院士有过几次合作的机会,所以才知道宋院士的遭遇。特别是宋院士的铁鹰-9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却在最关键的时候下马。
这…这也太遗憾了。要知道所以搞研发的科学家都差不多,唯一的愿望就是安安心心的搞自己的课题项目。
“所以说,我们所里也准备搞一些民用项目,跟江夏光谷研究所竞争一下,抢口饭吃。许董,你刚才的提议非常好,我们无条件的配合。”说到最后,程院士话锋一转,把不开心的事情搁到一边出了。
他随即就跟许振鸣提出许多要求,比如说双方合作的亚能激光研究所应该在闽都市设立办公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属于物质结构所属于国家;所有参加亚能激光研究的科研人员一定不能扩散专利技术……等等。
还是什么无条件的配合?程院士的要求一箩筐,比所有的合作单位还要严格。
这些条件是一鸣集团公司寻找合作伙伴以来最苛刻的
要在按照许振鸣以前的脾气,他肯定要拍拍屁股走人的。
但现在嘛,他认为程院士的团队值得信任,值得一鸣集团投资一个亿过来。
“即便这边拿不出深紫外光源和极紫外光源,我们集团公司来投资其实也是为国防做贡献!”许振鸣如是想着。
他微笑着点点头,“我同意你的意见。程院士,你还有其他要求没有?”
“呃?你真的同意?”这一下轮到程院士有些傻眼了。
一直以来,他接触过无数的江浙商人、闽南大老板、台商等找上门来的投资商。那些人都不会接受他提出的苛刻条件,但眼前的这位许振鸣许董为啥答应的如此干脆?
第一千二十章 芯片之战·未雨绸缪【求订阅】
“这下好了,我毕业以后可以留着所里工作喽!”和程院士的反应不一样,竹竿博士周阳此时却没心没肺的笑起来。
他有一个心愿----博士毕业之后继续留在物质结构所做学问,为国家高能激光项目做贡献。若有可能,他也想被评上两院院士。
但物质结构所现在的编制有些臃肿,已经没能力继续扩大科研队伍。除非周阳拿半薪留下来做贡献,否则他留下来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周阳所学的高能激光专业在国内其他单位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搞科研的单位能够接受他。为了课题前途,他只有出国留学一条路可走。
倘若他要给米国的高校提出留学申请,估计全米国最顶尖的高校都会给他全额奖学金的留学名额。甚至一毕业,米国佬就会给他提供终生教授的职位。
米国佬在高能激光晶体技术方面比华国落后十几年,他过去留学其实就是给米国佬带去全球最尖端的技术罢了。碰到这种情况,米国佬是不会吝啬的。
但周阳不想做叛徒,不想把全球最顶尖的高能激光技术泄露给米国佬。他现在正为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发愁,却没料到许振鸣送来了及时雨。这叫他怎么不异常激动呢?
看着得意弟子高兴不已的模样,程院长把周阳的情况跟许振鸣说了一遍。
“周博士,你毕业之后可以来我们一鸣集团公司,就担任这个一鸣闽都激光实验室的主任。有老婆了没有?老婆的工作我们也会给你安排好的!”
听完程院长的介绍,许振鸣特别佩服周阳的为人,准备把这种一心扑在科研上的科学家招揽到一鸣集团公司。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人民向“钱”看。拜金主义越来越重,已经有人提出“笑贫不笑娼”的口号,像周阳博士这样纯粹的科学家已经越来越少了。
许振鸣认为应该支持周阳,为国家保留一些纯粹的科学家。否则这样下去,华国的基础技术会越来越落后世界。再过十几年,等国家经济起步之后再发现这一点,其实已经很迟了。
一鸣集团公司要打破命运的枷锁,现在就要做准备。否则一鸣集团公司将会是这个时空的花为公司,将会被米国佬全方位的打击。
可这时,竹竿博士周阳却不能理解许振鸣的内心想法。“许董,我…我的能力还不行,担任这个激光实验室的主任恐怕会耽误你的大事。”他有些犹豫的看向许振鸣,旋即又看了看自己的恩师程院士。
“小周,你最合适。我现在的身份不方便担任这种职务。”而程院士大手一挥,就把这件事给敲定下来。
于是乎,一鸣集团公司在闽都市又落地一个投资超过亿元的大项目。三十岁不到的竹竿博士周阳担任这个项目的总经理,马上就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国际上最先进的激光实验室。
“许董,我准备把ALSBBF晶体做钝化和弱化。这种物质完全可以作为130纳米蚀刻机的等离子光源。至于你所说的193纳米的ArF准分子束光源,我们所在做实验的时候倒是曾经有过实验案例。”
刚刚披挂上阵的周阳拿出一个笔记本,把许振鸣安排的研发课题任务一一记录下来,并且给许振鸣带来一个惊人的好消息。
物质结构所居然还做过ArF准分子束光源的激光光源实验!
这也太意外了吧?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芯片之战·意外的惊喜【求订阅】
“太棒了周博士,集团公司会立即增加一鸣闽都激光实验室的投资!”听完竹竿博士周阳的介绍,许振鸣喜出望外的笑道。说话间,他拿出手机马上就给远在南安总部的胡明镇打电话。
“老胡啊,跟你说一个好消息。你们正在研制的第四代光刻机,激光光源的问题已经有着落了。”许振鸣激动不已的给胡明镇报喜。
还没等他话音落下,手机里顿时传来胡明镇的惊呼声,“你说什么?郝宁教授他们已经取得突破了吗?他们是怎么解决ArF气体的均匀分布和分子运动的问题?”
胡明镇的团队都知道ArF气体经过激光粒子束轰击后悔产生高能准分子的离子束,但一直都找不到均匀可控的激光粒子束。
即便郝宁教授的团队成员一直都在努力,用光学仪器光路系统来控制深紫外粒子束,可依旧没取得什么进展。
与之同时,在这方面技术最领先的岛国尼康公司好像有所突破,已经能做出193纳米的激光发生器。但他们依旧没能获得高能的193纳米深紫外光源,不能把ArF准分子激光做成商品化。
也就是说,目前激光技术最牛的岛国人还没能把深紫外激光商业化,还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
而周阳博士的团队在无意之间就曾经取得突破,却因为这种光源不符合国防装备的需要从而放弃了。要不是许振鸣心血来潮的突然来访,这项技术恐怕就会被束之高阁,也不知道多少年以后才会被拾起来。
所以,许振鸣不由得的暗自庆幸,“幸亏我想到要找两个团队来同时研究激光技术。由此看来,我们华国还是有牛人滴。”
跟长弓集团打过多年交道,许振鸣知道长弓集团旗下众多研究所的情况。那些研究所不和企业挂钩,研究的项目都是用于国防装备,的确存在好项目和有商业价值的项目被埋没在众多项目当中的情况。
更何况像周阳博士和程院士这类的科研人员,他们搞项目开发就是为了国防装备,从来都不会关注对国防装备无关的项目。要不是许振鸣来访,他们还正愁着怎么搞研发经费呢。
“胡主任,你马上准备派技术员飞来闽都市,集团公司准备在这里搭建一个激光实验室。”想到这些,许振鸣如是吩咐道,决定马上行动起来。
挂完电话,他笑眯眯的瞅了瞅竹竿博士周阳,“周主任,我给你一个亿,你的激光实验室什么时间能投入运营?要不要再增加费用?”
“再增加费用?嗯……不要不要,一个亿已经足够了。老师,你看我的激光实验室能不能先在这里办公?”
周阳扶了一下眼镜框,讪笑着超程院士看过去。他已经进入角色,一边想着替集团公司省钱,一边还想着挖程院士的墙脚。
这人真不愧是习惯了过苦日子,知道精打细算。
但程院士也是老抠门一个,怎么会让自己的得意弟子周阳的想法得逞?
“小周,你要租用我们的实验室也并不是不行,但动用任何一个设备都要支付租金和试验费!”他乐呵呵的笑着,目光中却已经举起一把大砍刀。
程院士认为这一个给自己实验室搞创收的好机会,怎么能轻易放过?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芯片之战·火烧眉毛【求订阅】
“这都好说。只要是钱的事都不是个事儿!”许振鸣接过程院士的话题,笑眯眯的一摆手。为了早日把130纳米蚀刻机,以及把第四代光刻机拿出来,他认为多花点钱值得。
把这个话题搁在一旁,他随即又得寸进尺的问周阳:“周博士,你明天有空吗?有空的话跟我飞一趟南安。”
“这……我这边还有一个实验课题呀。”周阳挠了挠额头,目光又转向自己恩师程院士。
程院士从许振鸣这里拿到那么多的好处,此时此刻怎么能拖自己得意弟子的后腿?“去吧,许董那边的课题也非常重要!”他乐呵呵的朝周阳一扬眉,示意周阳跟许振鸣走一趟南安集团总部。
于是乎,第二天的下午两点多钟,周阳、许振鸣和郭连生三人已经回到一鸣集团公司总部的实验大厦。他们没在闽都市耽搁时间,急匆匆的赶回来就是要准备参加一个关于半导体设备研发的项目紧急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从江夏光谷公司赶来的郝宁教授、从沈京飞来的朴令楚、集团公司总部这边的胡明镇和章钕京等人。可以这么说,华国在半导体装备制造方面的所有顶尖高手几乎都来参加这个会议了。
实验大厦的二层,一鸣集团实验室中心第一公共会议室。此时已经坐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主席台上,许振鸣坐在胡明镇的身旁,一边翻看着胡明镇呈送上来的实验总结报告,一边跟胡明镇说着话。
“老胡啊,我得到准确消息,岛国人在深紫外光源的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估计今年年底的时候就会发布第四代光刻机。所以说,我们要重新调整计划才行啊。”
许振鸣在实验总结报告签下大名,把钢笔搁在一旁,用手揉了揉自己的两个太阳穴。
这个时空和他重生之前的情况发生改变:尼康公司没在干法光刻制程工艺方面钻牛角尖,现在把攻关方向调整到湿法光刻机技术。由于他们技术底蕴雄厚,听说已经掌握了从一鸣集团公司买过去的浸润式光刻技术。
这对一鸣集团公司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凭借尼康公司的经济实力,他们应该很快就能解决ArF光源的技术问题。倘若这样,一鸣集团在制程工艺方面的技术优势就没那么多了。
是以,许振鸣才急急忙忙赶回集团公司总部,把一鸣集团公司在半导体装备制造方面的所有专家都召集而来讨论对策。
“诸位同事,高丽分公司发回来电子邮件,说尼康公司在ArF光刻机的课题取得重大突破。这件事对我们很不利,大家都来说道说道我们该怎么办?”
许振鸣见应该来参加会议的人员基本上已经到齐了,便把自己昨天才获得的重压消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
“额?岛国人的进度加快不少嘛。他们这次的速度已经超过摩尔定律。”
“千万不能小看岛国人。要是没有米国佬压着他们,他们说不定早就起飞了。”
“以我看,咱们集团公司立即加大投入,用最快的速度把ArF光刻机搞出来。”
许振鸣的话音刚刚落下,会议室里的工程师们都震惊不已的欷歔起来。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芯片之战·偶有所得【求订阅】
和其他的工程师们一样,胡明镇此时的眉毛也紧锁成一个“川”字。
“岛国在机床和机械方面比我们领先一个档次,他们只要解决激光光源的问题就能很容易的搞出ArF光刻机,咱们却不行啊……”他唏嘘不已的叹了口气,目光看向身旁的许振鸣。
许振鸣此时没有说话,手里拿着一支钢笔,目光正在扫视着主席台下的一干工程师。“好,朴老。你说说看。”这时,他嘴角微微一翘,朝主席台下的朴令楚伸出右手一指。
主席台下,白眉毛的朴令楚此时正举起手,两只眼睛朝左右的工程师们扫了一眼。见许振鸣让他第一个发言,他边笑眯眯的拿起自己桌子上的话筒。
“许董、各位同志,我是一个新人,初来乍到并不清楚咱们集团公司光刻机的情况,但有一点小建议不吐不快。”朴令楚微笑着站起身来,把自己对光刻机研发的意见提出来。
在他看来,一鸣集团公司这种时刻并不能乱,不能跟着岛国人的节奏去开发ArF光刻机。“首先一点,咱们的ArF光刻机的数据模型建好了吗?”说到最后,他提出一个很基本的问题。
“那肯定没问题,咱们ArF光刻机的数据模型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建好,已经通过超级计算机做过无数次的模拟。”
“哎,只是咱们现在的机械加工精度跟不上,ArF光刻机的主机系统还达不到数据模型的精度要求。”
“要想实现数据模型的要求,咱们一定要进口德国人或者瑞士人的高精度数控机床才行呐。”
朴令楚的发言刚刚结束,胡明镇的团队成员们都皱着眉头,唉声叹气的把实际困难说出来。
胡明镇的团队和郭连生的团队,现在面临两个巨大难题,一个是ArF激光光源的问题,一个是光刻机主机系统的问题。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鸣集团的国产首台第四代光刻机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
但这不是废话吗?一台光刻机也就两大部分比较关键,一个激光系统,一个是主机系统。
而作为一个外行人的朴令楚并不知道这么。他是机械和机床专家,机床和机械系统集成方面是全国最顶级的工程师之一。
“假如是加工精度问题,咱们可以把光刻机的零部件外协,让外商替咱们加工不就得了?”朴令楚因此诧异的反问了一句。
这个思路倒是比较好,胡明镇他们的团队也曾经这么做过。但米国佬和岛国人并不愿意承接一鸣集团公司的订单呐。故此,一干工程师们都苦笑的着超这位爱笑的老头连连苦笑,还不停直摇头。
朴令楚看到这种情况,感到非常诧异,“老外不愿赚咱们的钞票?”
“不是不愿意,而是他们想要遏制咱们开发高档数控技术和光刻机等尖端设备。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应该可以解决了。”这时候,主席台上的许振鸣拿起话筒,给朴令楚作解释。
你还别说,朴令楚的刚才一句提问正好给了许振鸣一个灵感。解决国产第一台ArF光刻机的好办法,许振鸣已经有点眉目了。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芯片之战·好谋算【求订阅】
“很好,朴老的建议很实用。你还有其他的好想法吗?”许振鸣眸光一转,再次看向主席台下的白眉毛老头朴令楚。
这时候,朴令楚说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很郁闷的话题。
“按照我个人的意见,靠人不如靠己。咱们让老外帮我们加工机械配件的事情总是不能长远的。所以我们应该重新调整ArF光刻机的数据模型,让数据模型来适应国内的机械制造水平。”
朴令楚的观点很新颖,建议胡明镇的团队和郭连生的团队用土办法来解决光刻机主机系统的加工精度问题,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来解决精度误差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华国建国初搞工业体系的经常用到,为华国重工业体系的发展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但在这种各种技术要求精益求精的年代,土办法来解决科学项目攻关的方法已经落伍了。
“噗呲…老爷子,第四代光刻机是目前全球最尖端的技术集大成者,用土办法来实现这种课题根本行不通。”
“搞这种课题,咱们可不能糊弄。否则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许董,我建议咱们可以把第四代光刻机的机械零部件图纸打乱,分给全国各个进出口公司去找老外帮我们加工。”
于是乎,会议室里的一干工程师们都提出跟朴令楚相反的意见。
看到这一幕,站在那里的朴令楚非常尴尬,白色的眉毛不禁抖动起来。“嘿嘿……我就是这么一说,大家不要放在心上。”他笑呵呵的把话筒放下,准备坐下身来。
而这时,主席台上的许振鸣却朝他微笑着点点头,“我同意朴老的意见。这样吧,一鸣集团沈京半导体设备公司可以增加一个项目,跟总部这边同时研发第四代光刻机的主机系统。”
“额?”听到这番话,主席台下的各位工程师都非常诧异的朝朴令楚看了过去。“这老头是谁?我们许董为啥如此重视他?”他们都如是想着。
在众人愣神,以及猜测朴令楚身份的时候,主席台上许振鸣又说话了,“关于第四代光刻机主机系统的机械加工问题,我认为咱们可以跟ASML公司合作,邀请ASML公司来我国魔都市建设一个实验室和制造工厂。”
香江智通公司是ASML的小股东,可以提建议邀请他们来华国国内投资办厂,甚至可以跟一鸣集团公司合资建设实验室。
这个年代,ASML还是一家并不怎么起眼的小企业。米国半导体联盟正在筹划一个大计划,准备扶持这家总部在荷兰的小公司。也正是因为米国佬的扶持,ASML公司才能打败尼康,成为光刻机产业的巨无霸企业。
既然如此,许振鸣决定就在最关键的1997年落下一个棋子,把ASML公司引进到华国来,借着合资的名义从ASML公司获得德国和瑞士的高精度数控机床。
即便米国佬有警觉,许振鸣的计划落空,得不到高精度的数控机床,一鸣集团公司也能得到ASML公司的机加工能力。
这计划有搞头!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芯片之战·内部竞争【求订阅】
“为啥要和荷兰的公司合作?他们制造的光刻机也不怎么样呐。”
“我们集团公司是ASML的股东之一,咱们自然要跟自己人合作喽。”
“你们放心吧,我们许董什么时候吃过亏?”
主席台下,前来参加会议的一干工程师们都如是议论着,对许振鸣的决定有几分疑惑。
不但他们如此,主席台上坐在许振鸣身旁的章钕京和胡明镇也是有点想不开。
“许董,ASML现在已经从飞利浦独立出来,资金少,技术也不怎么样,产品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咱们为何要跟这家公司合作?”
“胡总说得对,咱们这不是给他们送技术吗?”章钕京在一旁附和着胡明镇。
看了看这两人狐疑的表情,许振鸣笑了。“你们知道ASML最的股东是谁吗?”他微笑着瞅了瞅张开大嘴的章钕京。
“是谁?”章钕京迫不及待的的追问道。
许振鸣见此,压低了声音说道:“是米国的纽约帮。有了这帮金主,ASML公司以后还会缺少市场?”
“哦……”胡明镇作恍然大悟状。
这时,许振鸣又提高声音说:“各位同事,光刻机主机系统的问题咱们应该能很快解决。下面,咱们来讨论一下光刻机激光光源的问题。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科学家。”
许振鸣提高声音转移话题,说话间把主席台上的竹竿博士周阳介绍给在场的所有人。他当场宣布集团公司要组建两个激光实验室,一个是闽都激光实验室,一个是光谷公司的激光实验室。
“两个激光实验室享受同等待遇,集团公司划拨同等实验经费。你们要互相竞争,谁能早日拿出合格的ArF激光发生器,谁的实验经费就会直接递增一个档次。”
在众人还在消化他做出惊人决策的同时,许振鸣笑眯眯的说出一个让众人更吃惊的决定。这种情况在华国的公司从来都没出现过,哪有一家公司同时设立两个互相竞争的同类实验室。
故此,主席台下的工程师们都把目光看向主席台上的郝宁教授,想要看看郝宁教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
郝宁教授的表情此时很不自然。“许董,我们的团队还有一个光学实验室,同样的经费可不够啊。”他犹豫了一下,当场就开始叫苦。
郝宁教授不愧经历丰富,没有当场跟老板提出反对意见,没在众人面前失态。不过,他内心深处还是有点不高兴的,“这叫什么事啊?老板居然不相信我们团队的能力?”
可许振鸣好像并没有看到他的表情一样。“集团公司准备把光学实验室从光谷公司独立出来,然后还要寻找一个合作伙伴专门搞光学设备研发。”他淡淡的说道,并没有解释为啥要这么做。
看到这种情况,坐在许振鸣身旁的胡明镇有点担心郝宁教授受不了。“我同意许董的意见。这方案也是我跟许董提议的。”他在许振鸣发言过后连忙帮老板开脱,把许振鸣这种很突然的决策揽到自己头上。
随后,他跟在场的所有人解释集团公司为啥要这么做的原因所在,“第四代光刻机的研发速度非常重要,我们一定不能落后于岛国人。否则,咱们就会被行业所淘汰!”
不但如此,胡明镇还把米国一些跨国公司的情况给在场的所有人介绍一番。人家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搞内部机构的竞争和绩效考核,想许振鸣这种决策并没有大惊小怪的。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芯片之战·李尧的建议【求订阅】
“我们光谷公司也非常支持集团公司的新政策。”见胡明镇出面来转牌,郝宁教授如是说道,脸上浮现出稍稍有些尴尬的笑容。虽然心里面还有些不快,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
“大老板要搞内部竞争,看来是对我们开发激光项目的进度极不满意喽。这趟回去一定要给那帮小子们增加压力,让他们知道目前形势的险恶。”郝宁教授一边盘算着自己团队的情况,一边超竹竿博士周阳那边瞅了瞅。
作为同是搞激光项目研发的同行,郝宁当然知道程院士的团队。不过在他看来,程院士的团队只不过对深紫外激光领域比较擅长而已。在亚能激光领域和极紫外激光领域,程院士的团队应该不如他自己的团队。
“两个团队一起竞争也是好事,谁比谁差咱们用课题的成果来说话。”郝宁教授如是想着。
这时候,许振鸣倒是没有关注他。“各位同事,今天召集大家来开这个会议其实就要让大家献计献策。”许振鸣的表情稍稍有些严肃,把一鸣集团半导体公司目前面临的困难跟在座的所有人简单说了一遍。
一条芯片生产线,上游涉及到硅晶圆片的生产,下游涉及到芯片的封装等。前前后后需要几十种子系统,几百种重要关键设备。假如一鸣集团半导体公司要研发所有几百种关键设备,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我们该怎么办?半导体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就会更新换代一次。而且这些设备研发投入的资金多,投资回报速度缓慢,风险特别大。我们要不要全部自己做?”
许振鸣从设备研发速度和投资收益两个角度来发问,希望能从今天参加会议人员的嘴里得到一些灵感。
在他看来,光刻机这种尖端设备,一鸣集团半导体设备公司一定要自己搞。
至于其他的半导体设备,一鸣集团半导体设备公司其实可以把项目外放,甚至可以把技术外放出去。搞半导体设备的研发一定不能孤军作战,要把全国的科研力量利用起来。
但无论如何,一鸣集团一定不能放弃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
比如说,华国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时候,光刻机以及半导体设备的研发水平并不差,和国外先进设备的差距只有七八年的差距。
可到了现在,因为国外半导体设备的倾销,华国的研究所没有经费搞研发,已经放弃搞自己研发。如果让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一鸣集团公司很快就会被国外半导体设备厂商卡脖子,不得不接受国外厂商的讹诈。
这才是许振鸣所担心的,以及召开今天会议最主要的目的。
“我同意许董意见。咱们应该让全国的研究所都来参与我们的事业。比方说,我们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就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就在这时,坐在主席台下的李尧拿起话筒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极力支持大老板的意见,并且建议集团公司把硅晶圆自动打磨系统、硅晶圆片快速退火系统、硅晶圆片的冲洗系统、硅晶圆的封装系统等子系统,都安排到东北老工业区去寻找合作伙伴。
李尧认为这些子系统的设备要求不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研究所、机械厂、机床厂和化工厂有能力承接这些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当然了,一鸣集团公司倘若愿意转让第三代芯片制造生产线的技术,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一定能接得住这些重要任务的。
“朴老,我没夸大其词吧?”说完这些理由,李尧朝同一排座位上的朴令楚看过去,笑嘻嘻的问道。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芯片之战·大冒险【求订阅】
“是这个道理。”朴令楚微笑着点头,赞同李尧的意见。
这时候,和李尧一起来参加会议的东北区域的工程师们也都纷纷发言,认为李尧的建议没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研究所和工厂有能力协助一鸣半导体设备公司搞开发。
看了看主席台下正在积极发言的工程师,许振鸣稍稍犹豫片刻便当场接受李尧的建议,“假如东北的企业和研究所值得信赖,我们集团公司可以提供部分技术跟他们合作,共同研发芯片产业链的各种产品。”
按照许振鸣的设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化工厂可以承接一部分芯片制造用化学试剂的项目。这种项目一旦能研发成功,目标市场可以瞄准高丽国。高丽国目前还看不起化学试剂产业的利润,华国正好可以钻这个空子。
“许董,我认为咱们可以跟蓉城光学玻璃研究所合作。他们单位以前是长弓集团的下属企业,现在已经改制,正愁着企业转型没项目呢。”
“魔都光学仪器仪表公司也不错。他们已经跟德国人和米国人合资建厂,完全有能力给咱们提供光学仪器系统。”
“许董,渝城电子研究所的水平也不错,咱们可以跟他们合作研究等离子注入系统的设备。”
这时候,主席台下的光学专家胡磊和李峰等工程师们都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这些人见许振鸣真准备把芯片生产线的半导体设备分散出去,于是都踊跃发言给许振鸣出谋划策。
时间不久,参加今天会议的工程们已经把一鸣集团公司芯片生产线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项目都找到了合作伙伴,下面的程序就是等许振鸣下定决心了。
许振鸣此时一边认真听取工程师们的发言,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记录。“老胡,你怎么看?”等众人都发言完毕,他才小声问身边的胡明镇。
“除了的光刻机,其他所有设备咱们都可以让国内的企业和研究所来参与。至于光刻机嘛,我认为不适合跟别人合作。老章,你说呢?”胡明镇皱着眉头,目光从许振鸣的身上掠过,落到许振鸣身边的章钕京的脸上。
“我同意老胡的意见。咱们如果搞不成第四代光刻机,国内没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章钕京此时也表情严肃的点点头。
看了看这两人的表情,许振鸣默然的颔首示意,表示同意他们俩的意见。
不过即便如此,一鸣集团公司要把几百台关键半导体设备项目分给国内的企业和研究所,其实也是一个大冒险的决策。
“同事们,大家这次的提议都非常好,我同意你们的意见,准备跟全国的同行们合作。”稍作思考,许振鸣还是下定决心做出决策。
他让郭连生负责半导体设备的项目分配问题,和全国各地的研究所、企业洽谈合作事宜。
而他自己则把胡明镇和章钕京带上,登上飞往欧洲法兰克福的飞机。许振鸣决定再冒险一次,去跟ASML公司洽谈在华国合资建厂的大生意。
要知道ASML公司自从被飞利浦集团放弃之后,到目前为止一直都在亏损。许振鸣此时介入ASML公司的运营,也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芯片之战·插曲【求订阅】
“许董、胡老,这边!”刚刚走出机场出口,一鸣集团公司欧洲办事处的经理王强举着一个接机牌在朝许振鸣三人大喊着招手。此时已是下午四点半左右,法兰克福的夕阳把王强的胖脸镀上一层暗金色。
在夕阳下的映射下,王强笑得很开心,一边挥舞手臂一边超许振鸣这边小跑而来。手里的接机牌已经递给身旁的一位金发女郎,他呼哧呼哧的喘着气,不会一会儿就来到许振鸣等人的身旁。
“许董,我们今天在法兰克福住下来,明天再去荷兰的埃因霍温怎么样?”王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嘻嘻的询问许振鸣。多日不见,并且在欧洲能见到家乡的来客,他显得有些格外兴奋。
许振鸣看了看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集团公司骨干。“你跟ASML公司联系好了吗?我们什么时候能跟他们老总见面会晤?”他却没有接王强的问话,而是非常关心这次来欧洲出差的主要目的。
“嗯…都联系好了。不过…”见老板上来就谈工作,王强稍稍一愣。在欧洲生活这么长时间,他已经习惯了意大利人的拉胯。在欧洲这边谈业务,从来还没有像许振鸣这样快节奏的。
欧洲人已经跨入高福利的发达工业化社会,工作节奏已经变得非常缓慢,享受生活才是他们的主调。
这时,许振鸣眉头稍稍竖起来,“怎么了,有难度?我们是ASML公司的股东,有权参加董事会,有权进入公司管理层的。”他对王强的回话有点不满意。
看到老板的表情有些严肃,王强连忙笑道:“那倒不是。许董,飞利浦公司的老板范德尔亨听说你要来荷兰,准备跟你见面谈一个大项目。”
“哦?飞利浦还有项目要跟我们合作?”许振鸣闻言之后不由得一愣。
要知道飞利浦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气电子公司,牛的不行。华国VCD机产业的激光头、机芯和芯片组等,绝大部分都是从飞利浦公司采购的。
除此之外,飞利浦在家用电器、电气设备、数码产品等方面也是全球最顶级的品牌之一,在华国的市场混得风生水起。
正是因为现在风头正盛,这家公司才会决定投资大数据系统,才会决定进入通讯行业,准备跨界发展,一鸣集团公司才会有机会从飞利浦公司换到ASML公司的股份。
但许振鸣并不看好飞利浦的跨界发展,认为飞利浦卖掉ASML公司其实就是最大的败笔之一。作为这家企业的CEO,范德尔亨其实是要负重大责任的。
“范德尔亨要见我。他难道又要卖出工厂吗?”想到这些,许振鸣对范德尔亨约见的目的很疑惑。
第二天上午的10点半左右,许振鸣在王强的指引下,已经来到飞利浦公司的集团总部。在开车来此地的路上,他们正好路过ASML公司总部的大院。
于是乎,许振鸣让胡明镇和章钕京两人代表自己先去ASML公司,他自己则来赴约,和全球最大电子公司的CEO范德尔亨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