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辉煌从菜园子开始TXT下载辉煌从菜园子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辉煌从菜园子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奋斗的平头哥     辉煌从菜园子开始txt下载     辉煌从菜园子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零二章 买鱼苗(3)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诗就是赞美鳜鱼的。

    鳜鱼很多的地方也叫桂鱼,是一种食肉性鱼类。

    鳜鱼身体扁平,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头一般是尖的。

    鳜鱼也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鳜鱼与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齐名,同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

    鳜鱼的肉质细嫩,刺少肉多,肉是一瓣一瓣的像蒜瓣一样,味道特别好。

    鳜鱼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吃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它的背鳍很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

    鳜鱼的性情凶猛,肉食性,刚开始摄食的小鳜鱼就可以吞食与其身体几乎等大的其他鱼类。

    鳜鱼大多栖息于水中的石洞里或水闸、乱石丛中,吞食过往的其他鱼类。

    在有鳜鱼活动的地方,一般可用手竿钓、放线钓、手线钓等多种方法钓到,最好是用活饵来钓。

    不过现在野外的河里已经很少能看到鳜鱼的身影了,市场上面出现的鳜鱼都是人工养殖出来的,就算是这样,价钱也不是一般的贵,一斤鳜鱼就要定好几斤猪肉了。

    成保国对吴飞说道:“像你那水库,我建议你不要养的太密,一亩面积养的30到50尾鳜鱼就差不多了。我现在是几个池塘专门养鳜鱼,这样虽然产量要高,可是风险也大,特别容易生病。”

    “也有和其他鱼混养的,倒是要比专门养好养一些,只不过没有那么好喂饲料,一亩面积里面也养不了多少。你那水库也不可能专门养鳜鱼,只能混养。到时候随便喂一些小杂鱼就可以了。”

    不管怎样,吴飞在看到渔场有鳜鱼苗卖的时候就决定要买一些回去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鳜鱼那么高的价钱,到时候养好了,往大富豪一卖,随随便便都要上百块钱一斤啊。

    就算是自家的饭店,也可以消耗掉不少。反正吴飞很少在市场里面看到卖鳜鱼的,只是有的时候可以在酒店里面看到,价钱也是老贵老贵的。

    “那给我准备4000尾鳜鱼苗,先试着养一下,要是养好了,到时候我再弄一个鱼塘来专门养鳜鱼。一斤鳜鱼要顶好几斤草鱼和鲤鱼了。”

    花了一个多小时,涂涂改改好几次,才终于把需要的鱼苗确定下来。

    4000尾鳜鱼--12000块

    3000斤草鱼--18000块

    还有鲤鱼、鲢鱼、大头鱼、黄刺鱼、青鱼、鲫鱼、鳊鱼,每一种都要了不少。

    本来吴飞是计划要买5000尾左右的草鱼苗的,等到把所有数目都统计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资金大大的超过了预计,总共需要超过八万块钱。

    想着自己农场里面还可以买鱼苗呢,反正里面囤了不少的白菜,也不知道做什么用,还不如用来换成鱼苗呢。

    放到农场里面养到一定程度,在放水库里面来也是一样的,这样还可以省一笔买鱼苗的钱呢。

    最后吴飞花了差不多五万块钱,总共买了差不多15000尾鱼苗。

    吴飞的小皮卡是不要想着能把这些鱼苗弄回家了,照例又买了一些小虾苗自己带着。

    这些虾苗,吴飞打算每一个鱼塘里面都放养一些,还有就是农场里面也要养一些,饭店里面需要的河虾,偶尔还是需要提供一些的。

    不说不限量的供应,十天半个月还是需要提供一批的。

    吴飞提供的那些虾,一天时间久用完了。

    在吴飞提供的虾用完以后,饭店也从市场里面买了一些养殖的虾回来,并且价钱也跟着降到一半的样子。

    可是吃过以前吴飞提供的河虾以后,那些客人却看不少这些买来的养殖虾了。

    用他们的话说:“来你们这里吃饭,就是喜欢你们这里的食材好。吃这些随便哪里都可以吃到的,哪里用还特意跑到你们这里来吃。”

    把那些买来的虾用完以后,饭店干脆也不在外面买了,三达特意打电话给吴飞,要吴飞想办法尽快搞一批虾上去,价钱好说。

    虽然河虾在农场里面还有一些,不过要是像现在这样用的话,也用不了多久,所以要先准备好。

    还有就是果园上面的那一个鱼塘,现在应该是可以养虾了的,这次的这些虾苗,吴飞就打算放一小半到那个鱼塘里面去。

    其实这些虾苗,以后繁殖出来的小虾,从上面鱼塘流进水库里面以后,还可以当做那些鳜鱼的饵料呢。

    鳜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平时就吃各种小鱼小虾当做食物,以后水库里面,除了大鱼以外,就不要想着还能有什么小杂鱼了。

    等到以后鳜鱼长大一些,还要特意给鳜鱼培育用作饵料的小杂鱼呢。

    等吴飞回到家里,把那些虾苗都安排好了以后,渔场送鱼苗的车就跟着吴飞的脚后跟到了。

    草鱼、青鱼和大头鱼那些个头大的鱼苗,就直接装在水箱里面,至于其他个头比较小的,就都用专门的氧气袋装着,特别是鳜鱼,装了好几个大袋子。

    放养鱼苗的准备工作早就做好了。在把鱼苗放进水库里面之前,需要先给鱼苗消毒。

    鱼苗在放养以前进行消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死寄生在鱼苗身上的病菌和寄生虫。

    可以用盐水来给鱼苗消毒,也可以用专门的消毒液来消毒。

    吴飞用的就是盐水来给鱼苗消毒的,在水库旁边用篷布喂了一个小池子,里面放满了水,然后按着一吨水放一斤半盐的比例,放了差不多五六包盐进去。

    等下给鱼消毒的时候,把鱼放进盐水里面,让鱼在里面游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就差不多了。

    一个池子里面起码有四五吨水,也差不多用了两个来小时才把所有的鱼都消好毒。等到做完全部的消毒工作以后,时间已经差不多三点了。

    看着放进水库里面的鱼苗,很快的游进水库的深处,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

第三百零三章 马严文

    鱼苗放进水库以后,吴飞每天早晚都会去水库周边查看一下,没有发现出现鱼苗死亡的现象,一万多尾鱼苗放进水库里面,一点浪花都没有看到,好像就这样消失了。

    不过中午太阳比较大的时候,倒是看到有鱼在水库里面浮头。

    在气温比较高的时候,鱼就会浮头出来,这是水里面氧气缺乏的现象。

    在发现这个现象以后,吴飞就把几台增氧机打开了。在上次把鱼从水库里面全部捞出来以后,因为上面鱼塘里面养的鱼太多的缘故,吴飞特意买了几台增氧机回来。

    每天吴飞都会把几台增氧机打开一段时间,给鱼塘里面增添氧气。

    说是增氧机,其实也就是一个搅拌水体的机器,通过搅动鱼塘里面的水,把空气喝水充分混合,达到增加水里面氧气的含量。

    在把增氧机打开一段时间以后,鱼塘里面鱼苗浮头的现象就消失了,水面上再也看不到鱼苗的影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理,地里种下的蔬菜是越长越漂亮了,特别是最开始种下去的打蒜,已经长的差不多有一尺来深了。

    这个时候打打蒜拿去卖还不划算,不过自己拿来吃倒是可以了。吴飞特意拔了两次回家炒菜吃,味道特别的正,蒜香味很浓。

    大棚里面的四季豆也长了起来,有涨得快的四季豆,已经准备要开花了。

    这天吴飞正在大棚里面查看草莓的情况,接到老爸打过来的电话:“小飞,你现在在山上吧,以前来家里批发辣椒的老板要过来看一下菜地,人已经到了水库大堤上面,你去下面大路上接一下。还有,那个人姓马,以前家里就是镇里面马家村的。我现在在村里开会,要一会儿才能回来。”

    上次吴邦就说过,联系了一个镇上以前在家批发给辣椒的老板,说是等有时间了就会来吴飞家的菜地看一下。

    吴飞还以为要等到元旦左右才会来人呢,谁知道没过多久,人直接就找上门来了。

    以前那个人来吴飞家里买辣椒的时候,吴飞家的新房子还没有开始建呢。那时候都住在上面的院子里面,几年不见,村里的情况也大变样了,长时间没来,找不到地方也很正常。

    吴邦早上吃完饭就去了村部,昨天就有人通知了,今天召开村委会议。不过吴飞没有打听商量什么事情,反正有事的话,老爸回来也会对吴飞他们说的。

    吴飞对正给萝卜和白菜施肥的吴丁云两人交代了一下,就赶忙大路旁边去接人。

    水库大堤的一头就停着一辆小货车,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站在车子旁边。

    吴飞走过去对男子说道:“你是马老板吧?吴邦有事去村委开会了,要等一下才能回来,我是吴飞,吴邦的儿子。”

    “吴老板你好,刚刚你爸爸在电话里面给我说了。看上去你年纪不大,怎么会想到回家种菜的?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你爸又重新开始种菜了,谁知道他说是他儿子种的。现在年轻人都往外面跑,回家种菜的可是不多见啊。”

    老马对吴飞说道:“我叫马严文,现在在县城做蔬菜批发的生意。以前来你爸那里买过不少辣椒。你爸的辣椒在我的印象中,可是做的很好的。只不过没做几年,他就没有种辣椒了。”

    其实家里一直都有种辣椒,只不过从吴飞他们出去打工以后,种的面积就要少了很多,一般都在镇上的集市上面就卖完了。当然没有必要再卖给收购商,毕竟价钱要比直接卖出去要低不少。

    “辣椒现在还是一些辣椒苗呢,要等几个月才有辣椒卖。现在主要就是萝卜、白菜、大蒜、小葱那一些蔬菜。品种比较多,有十多种。现在已经都长起来了,还等一段时间就可以卖了。”

    吴飞对马严文的说道:“我们先去家里喝杯茶吧,等一下我爸开完会以后就回来了。”

    “我们直接去山上看菜吧,等一下我还要去镇里面办事情。今天正好从这里路过,想起上一次你爸给我打的电话,就顺便过来看一看。”

    看到马严文没有去家里的打算,吴飞也就没有再说,带着马严文向山上走去。

    “山上的这一些大棚,都是你家种的吗?里面都是种的一些什么菜?”

    在去山上的路上,远远的就可以看到果园上面搭起来的那一些大棚。

    二十个大棚排在山脚,看上去白花花的一片,十亩的面积看起来也不小了,特别是从远处看的话,就更加的显眼了。

    马严文第一眼看到的也是这些大棚。

    吴飞对马严文介绍道:“这里面有十个大棚种的都是草莓,种菜的大棚也是十个,等下可以去看一看。大棚里面的菜还没有种下去多久,可能要到年前的那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卖菜。”

    “其实到过年也没有多久的时间了,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过那一段时间的菜倒是比较好卖,大多数的菜都会涨价,你倒是选了一个不错的时候。并且那时候很多外地的菜都运不进来,一些跑长途的司机都准备过年了,那段时间的运费也要涨不少,你这个菜倒是优势不少。”

    吴飞只知道年底一般的菜都会涨价,倒是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样的原因。不过这样倒算是歪打正着,碰到了价钱好的时候。

    马严文对吴飞说道:“我们先去大棚里面看看。”

    两人走进靠的最近的一个大棚,这个大棚里面种的是四季豆。

    这今天气温都比较高,就算是大棚的两头都打开了,白天的时候大棚里面的温度也一直都保持在二十多度的样子。要是不把大棚打开保持通风,里面的温度都能达到三十多度了。

    四季豆已经种下去一段不断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全部都出苗并且四季豆的苗已经长了差不多二十来厘米深了。

    这几天正在给四季豆搭架子,现在大棚里面的气温正好适合四季豆的生长,豆苗长正好是快的时候,再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藤蔓,攀爬到架子上面去了。

    等架子上面爬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就是四季豆开始正式结豆角的时候了。

第三百零四章 收购意向

    “这些四季豆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有四季豆可以卖了,过年的那一段时间,差不多正好是产量高的时候。”

    吴飞指着插了一般架子的四季豆对马严文说道:“四季豆一共种了三个大棚,面积有一亩半多。这些四季豆都是使用的农家肥,是一点化肥都没有用的。味道保证比一般的四季豆要好不少。”

    其实蔬菜收回去以后,是用化肥种植的,还是用农家肥种植出来的,用肉眼根本就分不出来。

    至于煮熟以后,也不是那么容易分辨出来蔬菜是怎样种植的。再好的菜碰上不及格的厨艺,好菜也会很难吃。

    一般的菜碰到好的厨师,一个开水白菜也够格上国宴。所以很多时候卖菜的人说那个菜有万般好处,也只不过都是吹的。

    至于那些正式的有机蔬菜,都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每一份卖出去的菜差不多都是有着像身份证一样的东西的。

    吴飞打听过这个事情,反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各方面的要求都特别的严格,认证的时间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施用化肥、农药、滋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施用基因工程技术,伴随还必需经过独立的有机食物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答应施用有机肥料,主要用于基肥。

    不用化学农药,而用防虫网或生物农药及另外非化学手段预防病虫害。

    首先是“环境监测”。

    要看这有机蔬菜“住”的条件怎么样,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是否符合要求;水质是否达到国家的浇注水标准;空气质量是否达到大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等。

    “过程诊断”是整个有机蔬菜认证过程的重要环节。

    有机认证诊断员会到田地里进行详细的调研,反复论证。查看有机肥料的肥源及农场控制病虫草害的状况等。

    还要根据施肥的量和实际的滋长状况,计算看是否与申报认证的产量相符等等。

    接下来是“产品检测”。比如这块田地上种出来的青菜能不能“达标”,得经过严格“体检”。

    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诊断员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指标,对青菜进行采样,并送到有资质的介绍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污染物介绍,看相关指标是否合格。

    完成诊断后,诊断员要出具一份详尽的“诊断报告”。

    要是在诊断中碰到种植户施用一种新的物质,这时认证人员除了根据标准和规范对此状况进行判定外,必要时还会把样本送到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介绍,出具更加权威的报告。

    整个审查过程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之后专家会根据详细的调查经过,出具一份有机转换认证证书,之后还要继续审查,1至3年后能够转为有机认证。

    在转换期的有机产品贴上一个土黄色的有机转换期标志,转为正式有机产品之后,才能够贴上有机产品标志。

    根据规定,有机食物认证标志有作用期是一年。

    再了解到这些要求以后,吴飞暂时打消了对有机认证这一方面的想法,现在吴飞才种了这么一点面积的蔬菜,并且申请认认证还需要一笔费用。

    一个这么小的地方,跑去申请认证,别人会不会受理还不知道呢。

    就算是受理了吴飞的申请,也有很大的可能通不过。对照有机认证的那一套标准,吴飞家里的菜地很多明显就达不到要求。

    别说买回来的那些鸡粪肥里面有没有包含超过标准的元素,就死一个除虫不能用农药,就难住了吴飞。

    可能唯一一个有信心达标的,就是果园使用的水了。其他的想要做到,不是一般的难。

    以前一直以为有机蔬菜也不是那么难种,等真的去了解以后,才发现不是一般的难。

    就是那个申请认证的标准摆在那里,也会吓跑很大一部分人。别人不知道,反正吴飞暂时是被吓回来了。

    四季豆的生长期一般在三月左右,从种子开始发芽,到采摘第一批四季豆,这个时间一般在45天--60天,根据品种的不同,这个时间有长有短。

    吴飞这次种植的是一种生长期比较短的品种,第一批的采收期在四十五天左右,可以说是最快的一种了。

    这种四季豆的产量在每亩1800斤左右。在吴飞他们这里,过年的那一段时间,市场里面四季豆的零售价钱一般都在一斤6块钱以上,批发价一般都在三块多。

    像吴飞这样一个大棚,产量最多也就是一千斤的样子,前前后后的价钱平均下来不会超过三块钱一斤。一个大棚的产值最多也就是三千块钱。

    只不过四季豆的种植比较的简单方便,中间的管理也比较的容易。像现在把架子扎好以后,只需要在接四季豆的时候喷一次农药,过差不多十天左右就可以采摘四季豆了。

    看了长势正好的豆苗,马严文对吴飞说道:“四季豆种了几个大棚,这些四季豆正好可以赶上价钱好的那一波。要是质量可以的话,我可以把这些四季豆包圆了。这一些大棚里面除了四季豆,还种了一些什么菜?”

    “除了三个大棚的四季豆以外,还种了三个大棚的黄瓜,还有西葫芦和小西红柿。上市的时候都差不多,应该都可以赶上年前那一波价钱好的时候。”

    “菜倒是没有问题,我倒是希望你还能多一点。说实话,这些量还是有点少了。只不过还好你的种类比较多,到时候一次每一种拉一点倒是能装满一车的。”

    “这些大棚里面的菜都是小头,大头还是那些露天种植的蔬菜。白菜和萝卜每一种种了四五亩,还有别的蔬菜,总共种了差不多有三十亩的面积。最早能卖的可能就是这几块地的大蒜了。”

    看过几个大棚以后,吴飞把马严文带到种植大蒜和白菜的地方,指着已经长的郁郁葱葱的蒜苗对马严文说道。

    这些蒜苗已经长出了一尺来高,要是想早一点拿去卖,再过十天半月的时间,也勉勉强强可以上市销售了。

    只不过那样一来,对蒜苗的产量可是有不小的影响,不说要少掉一半的产量,两三成的产量那是会损失的。

第三百零五章 蔬菜行情

    吴飞带着马严文把山上种的菜都看了一遍,吴飞也了解了一点马严文的生意,主要就是给下面乡镇的小菜饭们批发各种各样的蔬菜。

    虽然大家要的量不是很多,不过对各种蔬菜的品种要求倒不是很挑,几乎是什么样的蔬菜都有人要。

    并且马严文对各种蔬菜的数量要求也不是很高,多多少少他都要。就是看到吴飞他家后院的那几分地的白菜,马严文都有要的想法。

    吴飞也不知道马严文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几乎对什么都要求不高,好像只要是吴飞能提供的蔬菜,他都能照单全收的样子。

    不过院子里面也菜有二百来棵大白菜的样子,全部都清空还没有一千斤呢。这个品种的大白菜,一棵白菜的单重最多也就是四斤多一点。

    不过虽然没有打算卖这些大白菜,吴飞也问了一下白菜的收购价格,吴飞知道现在市场上面大白菜的价钱也就在一斤两块钱上下有时候附近农民卖的还要便宜一点。

    “现在大白菜的收购价格在八毛钱一斤,这个价格现在说来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了,去年这个时候的大白菜才收五六毛钱一斤。”

    马严文对吴飞说道:“现在这一段时间的蔬菜价格还不错,最便宜的就是白菜和萝卜了,白萝卜的价格一斤也在四五毛钱左右。”

    萝卜和白菜都是产量比较高的蔬菜,一亩白菜,根据品种的不同,一亩的产量在5000斤--10000斤的样子。而白萝卜的产量也和白菜差不多,要是管理的好,还有可能会更高。

    就算按照一亩地收8000斤来算,一斤按照5毛钱,一亩地也有 4000块钱的收入。

    而一亩地萝卜和白菜的种植成本,加上人工也就在也就是在1000块钱--1500块钱的样子。

    要是种植的面积过大,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吴飞在网上面查询的时候了解到,在东北地区,种植一亩地大白菜的成本也就在几百块到一千块钱之间。

    不过吴飞种植大白菜就算种的再多,成本也降不到那一个水平,地势条件决定了吴飞不可能采用大型的机械进行种植,很多的工作都只能依靠人工来完成。

    “其实你这里有这么宽的地方,你完全可以大面积的种植萝卜和白菜。县里面的那个腌菜厂,去年还要那些蔬菜批发商去外地帮忙联系白菜和白萝卜呢。”

    马严文对吴飞透露:“今年他们很大一部分的白菜都是从外地运来的。我看伱这里种的那些白菜,品质都能达到酱菜厂的要求。要是能把产量提升上去,绝对可以去争取酱菜厂的订单。”

    “酱菜厂我知道,以前我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里面的那些酸辣大白菜和酸萝卜,都是酱菜厂提供的。”

    吴飞有点奇怪的问道:“以前酱菜厂不是有很大一片地专门自己种菜吗,就离着我们学校不远的地方。当时还有不少的同学去酱菜厂的菜地里面摘过黄瓜呢。”

    酱菜厂以前就建在离县城不远的郊外,有一趟专门的公交车开到酱菜厂,吴飞他们就读的高中就是其中的一站。

    当时吴飞记得,酱菜厂有很宽的菜地,从吴飞他们学校不远的地方,一直沿着公路延伸,也不知有多大的面积。

    反正那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地方,都是种着一种蔬菜,那就是酱菜厂种的。

    附近的农民一般都不会把一种菜种那么多的面积,加上一户人家的耕地面积也不多,更加不可能把全家的耕地都种一种蔬菜了。

    在吴飞的印象中,酱菜厂的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谁知道今天居然会听到酱菜厂还要去外地买大白菜回来加工。

    “以前酱菜厂是有一大片的土地自己种菜,不过那些地都是国家的。后来不是地皮值钱了吗,酱菜厂和那些属于酱菜厂的地皮就被分割开了,地皮都被县政府收回去了,然后单独把酱菜厂给卖掉了。”

    马严文告诉吴飞:“现在酱菜厂也不在原先的地方了,新的酱菜厂在卖给现在的这个老板以后,酱菜厂就搬到了县里面新规划的工业区里面去了。当然,现在酱菜厂里面的人员还是保留了以前大部分的老人,只不过是换了老板而已。”

    吴飞有点奇怪的问道:“酱菜厂用的最多的也就是萝卜和白菜吧,现在农村到处都是闲置的耕地,不可能找不到种植萝卜和白菜的人吧?”

    “你还别说现在的萝卜白菜很多人种,现在那些种植面积大的,还真没有几个种植萝卜白菜的。你要是仔细看,县城附近大部分都是种植大棚蔬菜的。”

    马严文告诉吴飞:“那些种大棚蔬菜的,大部分都是种植反季节的蔬菜,这些几毛钱一斤的白菜和萝卜,根本就没有人会大面积的种植。现在市场上面卖萝卜和白菜的,都是附近的农户零零碎碎的种植一点,然后拿到市场上面去卖的。我们这些做蔬菜批发生意的,大部分时候都是从外地运白菜和萝卜进来。”

    “虽然外地的萝卜和白菜价钱要低一些,可是加上运费和损耗,其实利润不大。很多时候,外地运进来的白菜和萝卜,时间稍微长一点,看起来就不是那么新鲜了。”

    “白菜还好,把外面的叶子多剥掉一层,看起来也就和新的一样。可是萝卜不行啊,时间稍微久一点,特别是被风一吹,就蔫掉了。就算是白菜,剥掉的叶子也是损耗。”

    说起这个,马严文就对吴飞吐起苦水来:“去外地批菜,虽然价钱上面要便宜一点,可是在看相上面就要差不少了。以前大家都是这样还好,自从这几年本地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多了,很多时候那些从外地进来的菜,价钱上面就要差很多了。现在蔬菜批发的生意也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县城现在出现了很多的蔬菜直销店,县城附近种植,然后再县城开一个店专门卖自己家地里种植的蔬菜。同样的蔬菜,那些店里面要贵上两三成,还是有很多的人愿意去那些店里面买。”

第三百零六章 好事来了

    吴飞知道有不少种菜的是直接在超市里面租一个或者是几个柜台,专门摆放自己种植的蔬菜。

    在蔬菜进超市的时候,会给蔬菜打上条形码,录入到超市统一的收银系统里面。

    柜台上面卖掉的蔬菜,会收到的钱会进入到超市的系统里面。卖菜的钱会一起统计出来。

    不过吴飞听说这个里面会有不少的坑,刚刚回来的时候吴飞还打听过这方面的事情,大部分的人都不建议吴飞这样做。

    现在听到马严文说起不少人直接开店卖菜的事情,发现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不过想一想自己家里现在的情况,发现这个开店的注意也不一定适合自己。

    要是只种一二十亩地的蔬菜,一年四季各种蔬菜轮番种植,可能开一个店直接卖可能也差不多。

    不过像自己现在这样,要是一下子收回来三四万斤的萝卜加上三四万斤的白菜,就算是把时间拉长到半个月里面,也不一定能够卖完。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菜的品种比较单一。不过要是村里有那么靠谱的人,倒是可以建议他们去县城开一个这样的店子,吴飞可以给他提供一部分的货源。

    倒是酱菜厂,可以专门去看一看,最好是看能不能找到有关系的熟人。

    要是可以把酱菜厂的单子给拿下来,吴飞短时间里面就不要担心果园的建设缺乏资金了。

    山上现在有着超过两百亩的空地,只要酱菜厂一年能消耗掉一百亩地的白菜和萝卜,吴飞就可以小赚一笔了。

    按照一亩地种一季白菜和萝卜,平均的利润一亩二千块来算,一百亩也就是二十万块钱。

    而这一个过程消耗的时间也就在三个月的样子,其他的时间还可以种植别的蔬菜。

    “马老板,现在你们的辣椒只要是外地进货,还是在本地找啊?”

    吴飞对马严文说道,以前马严文就是在吴飞家里买过好几年的辣椒,吴飞他老爸才认识马严文的。

    “现在的辣椒生意不如以前那么好做了,大部分的辣椒都是从外地进来的。本地种植大面积种植辣椒的不多了,反正在本地不是那么好收辣椒了。”

    吴飞半开玩笑的对马严文说道:“要不明年我给你专门种几十亩地的辣椒好了,你也看到了,我山上现在还空着那么多的地方。而我家的大棚里面,现在还育着好几个大棚的辣椒苗呢,正好可以用来种植那些空地。”

    “吴老板,你说的是不是认真的。要是你真的可以给我提供那么多的辣椒,我绝对可以给你全部消化掉。要是你信不过,我可以先按照一亩地一千块钱的定金,你说中多少亩,我就按照面积来给定金。我们可以先签订合同,至于价格,就按照到时候的市场行情来好了,这样大家都不会吃亏。”

    吴飞是半开玩笑的说出来这句话,可是落到马严文耳朵里面,他马上就认真起来了。

    看到马严文不像开玩笑的样子,并且连放定金的话都说了出来,吴飞就知道他是真的认真了。

    其实一亩地的辣椒产量不低,很多的品种都能达到亩产4000斤以上。今年吴飞家里卖出去的辣椒,最低都是一斤三块钱以上,这些还不是真正零售的价钱,大部分都是几十斤几十斤卖出去的。

    今年本地辣椒的批发价,全年都保持在一块五毛钱一斤以上的价位。按照一亩地4000斤的产量来算,一亩地的毛收入最低都有6000块钱。

    而一亩地辣椒的种植和管理成本,包括人工在里面,不会超过两千块钱。这样算下来,种一亩地辣椒的的毛利润就在4000块钱左右,要是种植五十亩地的辣椒,利润差不多可以有20万块钱。

    现在好事直接找上门来,吴飞当然没有放过的道理:“马老板,只要你能够保证按照市场行情来收购,我马上就做大面积种植辣椒的准备,肥料、种子、人工那些很快就可以准备好,不知道你能过接受多少面积的辣椒?”

    看到吴飞明显的对自己这个提议感兴趣,马严文就差排胸膛保证了:“30--50亩都可以保证消耗掉,以前辣椒旺季的时候,我一天都能批发出去四五吨辣椒。一亩地辣椒的产量也就是两吨左右,五十亩地的辣椒也就是100吨,这些量我还是有把握吃下的。”

    “那我们啥时候把合同签一下,说实话,我现在都还有点晕晕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只要你把合同和定金一交,我马上就去买肥料,然后再去买一个拖拉机回来,再年前争取把山上的地都翻过来。”

    山上的那些地,这个时候才翻过来六七十亩的样子,还不到三分之一呢。很多的地方,现在还保持着刚刚承包下来那时候的样子,地上面的杂草数目全部都没有去动过。

    要是马严文说的事情真的落实了,那山上可是马上就要大干特干了。说不定真的会在过年以前把山上所有的地都翻过来。

    其实要是再买一台拖拉机回来的话,两个拖拉机一起工作,把这些地翻过来也是很快的事情。

    前提条件就是要保证配合打杂的人手要充足,就算按照一天翻十亩地来算,有着半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可以把那些地都翻过来了。

    “明天我再过来一趟,晚上你们家里商量一下。我们明天就可以签订合同,同事把定金交了。你放心,我做辣椒生意也有一二十年了,这一些辣椒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辣椒的品种上面到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要求,不过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品种,以前你爸都是种过的。”

    吴飞记得以前家里辣椒种的多的时候,辣椒的品种多达四五种,有的辣椒特别长,长度超过一根筷子的都有。

    有些辣椒的个头特别的大,个别的辣椒都有小孩子的拳头那么大了。还有一些辣椒里面的辣椒籽特别少,吃起来虽然有辣椒的味道,可是一点都不辣,反正吴飞是不喜欢吃那样的辣椒。

    最喜欢的还是那一种长长的辣椒,特别的辣。

第三百零七章 签订合同(1)

    在和吴飞约定明天中午签订合同的事情以后,马严文就开着车子离开了。

    本来还打算等吴邦回来叙下旧,不过村里的回忆好像一下子还结束不了,在吴飞家里简单的喝了一杯茶就告辞离开了。

    吴邦一直到快要吃晚饭的时候才回到家里,带着一叠厚厚的资料回来了。

    吃饭的时候,吴飞问道:“爸,今天村里开什么会议,怎么开了那么长的时间?”

    “今天把村里面的账盘点了一下,这不是快要到年底了吗,村里面也要做一个年终总结才行啊。”

    其实吴飞他们村里很穷的,除了不时从上面弄一点资金下来以外,村里面很少有其他的进项。

    在吴飞承包村里面的水库以前,这个水库都很久没有人承包了,至于村里面其他的集体土地,就更加没有什么人花钱去承包。

    大家自己的地都没有人种呢,怎么会去承包那些村里的土地。至于外面的人,也不会来村里承包土地。

    村里离着县城实在是远了一点,要是想承包土地和水库的,离着县城近的地方,还有很多更好的选择。

    不过今年因为吴飞把水库和荒山都承包了下来,村里面一下子算是额外有了一笔进账。

    不过吴飞也不管那些事情,村里面怎么花那些钱,吴飞也不想打听,把今天马严文过来的事情对吴邦说道:“爸,那个马严文你知道多少?今天他过来看了一下,居然就打算把山上种的菜都包圆了,他的生意做的怎么样你知道吗?”

    吴飞山上现在种下的菜差不多有三十来亩,特别是白菜和萝卜,要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可能每一种都有两三万斤的产量。

    因为都是同一段时间里面种下去的,所以到时候收获的时间也差不多,最多也就是相差个把星期的样子。

    要是一般的菜贩,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还不一定能够把这些菜吃下呢。

    要知道,萝卜和白菜在冬天的时候都是很常见的蔬菜,要是不碰上各种极端的天气,都是一些极其便宜的蔬菜,白菜价白菜价,就是便宜的代表。

    “除了以前家里种辣椒多的那几年打交道勤快一点意外,其他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交集了。不过当时他们在镇上集市里面收辣椒的时候,摊子倒是满大的。”

    吴邦对吴飞说道:“当时马严文和另外几个人合伙在镇上收辣椒,那是敞开了收。记得收的最多一次,好像一天就收了两三万斤,把当天镇上所有的辣椒度差不多包圆了。”

    “不过后来家里辣椒种的少了以后,就很少喝他们打交道了。这几年也很少看到他们那一帮人来镇上收辣椒的。”

    “上次你说起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没有做蔬菜批发的生意了呢,不过电话存在那里就试着打了一个,谁知道居然还在做菜生意。好像还做的比以前要大不少的样子。”

    “刚刚你在开会的时候,我已经和马严文约定好了,帮忙种30亩--50亩的辣椒。每天就会过来签合同,并且约定好一亩地先给1000块钱的定金。这个事情你看靠不靠谱,每天要不要和他签这个协议?”

    吴飞和马严文还是第一次见面,就算以前可能见过,也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对于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做什么的,在今天以前是一点都不了解。

    就算是到了现在,对马严文的了解,一部分是听马严文自己说的,还有一部分就是听自己老爸说的。

    吴飞以为自己老爸会对马严文了解的多一点,谁知道居然比自己强不到哪里去。

    虽然知道马严文的父母都是镇上的人,可是一个镇的人也太多了,住镇上的生意人也不少,谁知道这个靠不靠谱啊。

    就算是打交道,那也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父子两都不了解。

    吴邦想了想,对吴飞说道:“等下我打一个电话给吴文安,他在县里面做水果批发生意,看他认不认识马严文这个人。水果批发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挨的很近,要是马严文的生意真的做的很大,吴文安应该会知道一点。就算不认识,总是会听说一些东西。”

    虽然就算是马严文吃不下这么多的辣椒,好像吴飞也没有什么损失。最起码别人还付了1000块钱一亩的定金呢。

    而种一亩地的辣椒,成本也就在2000块钱左右。就算是种五十亩地的辣椒,吴飞自己也就是出五万块钱的成本而已。

    不过对自己未来的合作伙伴不了解,不管怎么样吴飞都有一点不放心。就算是辣椒种出来以后,马严文不要了,吴飞相信自己也能找到办法把那些辣椒给卖出去,大不了自己消化掉好了。

    不过吴飞不希望事情出现什么波折,最好能顺顺利利的按照约定进行下去。

    吃完饭以后,吴邦就给吴文安打了一个电话:“文安啊,吃过饭没有?”

    电话一接通,照例都是这句问候语。好像很多时候,大家打电话也好,还是见面打招呼也好,最平常也是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就是问对方吃过了没有。

    有时候吴飞都会在心里想:“要是我说没有吃过,对方是不是说要请我吃饭啊?”

    “邦叔,刚刚吃完呢。今天打电话过来,是不是村里有什么事情。”

    吴文安在电话里面说道,要是村里有一些事情,有时候都是老爸帮忙通知他们的。所以接到吴邦的电话以后,吴文安的第一反应,就是村里面有事情要通知。

    “村里没什么事情。就是想向你打听一个人,你知不知道一个叫马严文的,家里也是镇上的,现在在县城做蔬菜批发生意。你认不认识这个人?”

    “马严文啊,我认识呀。他的店铺就在我们隔壁市场啊,他生意做好像还满大的。邦叔你怎么忽然之间打听起他的事情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和他起了冲突?”

    吴邦对吴文安解释道“我在村里种地,能和他有什么冲突的。以前不是他来我家收过辣椒吗,我就是在当时留下了他的电话,这次吴飞在山上种菜,我就想着联系他一下看看,所以向你打听一下这个事情来着。”

第三百零八章 签订合同(2)

    “吴飞能够和马严文合作,那是好事啊。这几年马严文他家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听人说他家的辣椒所以已经做到省里面的每一个县市去了。”

    吴文安在电话里面说道:“吴飞不是说山上准备栽果树吗,怎么现在打算种菜了?”

    在把茶山承包下来以后,吴飞还去吴文安家里跟他打听过县城这几年的水果行情。

    虽然在网上面可以查询到近几年的水果批发价格,还是有很多的详情是网上面的那些统计数据看不出来的。

    再说了,有的统计数据还不一定准确呢。想要真正的了解一个地方的水果行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当地那些做水果批发适生意的去打听了。

    吴文安就是做水果批发的,以前还是做水果零售开始的,要说对整个县城这几年水果行情的了解,找吴文安打听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

    找吴文安打听消息的时候,吴飞也把自己的打算跟吴文安说了一下。现在大棚里面的草莓,吴文安每一次回村里都会去看一次,就等着明年草莓上市的时候呢。

    县城附近也有不少种草莓的农户,不过大部分都是把草莓摘下来,自己拉到县城里面来卖。

    吴文安他们大部分的草莓都是从外地拉进来的,在县城附近的这些种植户那里根本就收购不到足够量的优质草莓。

    而吴飞这里种的草莓也不少,并且吴飞这里因为离着县城比较远的缘故,自己去县城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最后还是要卖给那些水果批发商。

    吴飞也跟吴文安说过,在同样价钱的条件下,保证那些草莓优先供应给吴文安。

    而从吴飞开始种菜的这一段时间里面,吴文安还没有回来过呢,自然是不知道现在山上的变化了。

    现在随便来一个人,都会惊讶于山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前光秃秃的山上,在山脚的地方,除了立起了一个个大棚以外,那些露天种植的蔬菜,也都长的郁郁葱葱了。

    “种果树不是收益来的慢吗,就想着边种菜边栽果树,种菜的钱还可以补贴一下种果树的投入呢。反正开始今年的时间,种菜也影响不到果树的成长。还可以防止果树被杂草荒死呢。”

    吴邦对吴文安说道:“你把你知道的,关于马严文的情况给我说一下,也好让我心里有一点底。”

    听了吴邦说的,吴文安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在电话里面都告诉了吴邦和吴飞。

    吴文安认识马严文也是这几年的事情。

    马严文家里三兄弟,早年就是做收菜卖菜的生意的。到乡下的集市上面,把菜便宜收上来,然后再转手加价卖出去。

    不过这几年生意越做越大,已经很少自己下去收菜了,都是别人把菜收来直接卖到他们那里去。

    现在在县里搞了一个叫菜篮子批发部的店子,不过好像做的比较大。就是县城里面都有三家很大的菜篮子,听说省内的很多地方,都有他们三兄弟开的菜篮子批发部。

    现在每天都有一两辆从外地拉菜的大卡车给他们家里拉菜。

    听说他们还计划在县城周边租地种菜,不过现在好像还没有谈好的样子。

    最后吴文安对吴邦说道:“要是马严文真的准备和吴飞合作的话,你就放二十四个心好了。他家的蔬菜批发生意,在县城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

    听了吴文安说的情况,吴邦父子两总算是放下心来了。

    这样的好事一下子找到自己的头上来,随便换那个人都会有点患得患失的,生怕会遇到骗子。

    现在社会的骗子是越来越多,很多时候看上去的好事,说不定就是一个骗子的诱饵。

    现在总算是放下心来了,果园还没有影子,倒是种菜越种越多了。明年要是把50亩面积的辣椒一种,再种一些其他的蔬菜,种植蔬菜的面积铁定就超过100亩了。

    而一块地一年下来,绝对不止种一茬蔬菜,像辣椒收完以后,还可以种一季萝卜或者是白菜,或者是其他的冬季蔬菜。

    按照一亩地平均利润5000块钱来说,一百亩地的利润就是50万块。这些钱看起来不多,一百亩地种菜赚的钱可能还不够在县城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可是这些钱却差不多是农村里面一二十个人年收入的总和。

    第二天一大早,马严文就给吴飞打了电话,主要是问一下吴飞的意思。

    早就等着马严文电话的吴飞,马上就和马严文约好了在自己家里见面的时间,约他来自己家里签合同。

    通电话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等马严文赶到吴飞家里的时候已经超过十一点了。

    看到马严文,吴邦迎上去说道:“马老板,好久不见。上次见面还是五六年以前的事情了。”

    “是啊,好久都没有见到吴老板了。当时来你家收辣椒的时候,我还记得我可以挑起两麻袋大的辣椒。现在不行了,挑一百多斤都费劲了。”

    吴飞记得当时家里用来装辣椒的那一种麻袋,一袋子可以装差不多八十多斤,是特意买来装辣椒的。

    辣椒因为里面空隙大的缘故,用竹筐装的话,一筐辣椒差不多才三四十斤,一担辣椒也才七八十斤的样子。

    在农村里面,一个成年男人随随便便都可以挑起一百五六十斤,一担七八十斤的辣椒根本就是浪费劳动力,所以装辣椒一般都是用大的蛇皮袋或者是麻袋来装,一担起码都是一百五六十斤的样子。

    “马老板还年轻,我是老了,现在小孩都大了,只能在后面打下下手了。”

    两人寒暄了一阵子,很快就进入了今天的正题。

    蔬菜的价格现在还不能定下来,因为这是一个随行就市的东西,现在说了也差不多是白说,今天主要讨论的就是吴飞要种植的辣椒品种,已经各个品种的面积多少。

    辣椒的品种不同,产量也会相差很多,还有一些辣椒的品种虽然产量很高,可是在吴飞他们当地,根本就不好卖,大家都不喜欢。

    所以种植辣椒,不是看那个产量高就可以种那一种的,还要根据市场的喜好,来选择品种。

第三百零九章签订合同(3)

    当吴飞收到马严文通过手机支付的七万块钱以后,两人之间的合作算是达成了。

    吴飞答应马严文,明年将种植最少50亩的露天辣椒,品种按照合同上面规定的来种植,另外又增加了二十亩地的茄子。

    至于辣椒和茄子的价格,就要看当时市场上面的行情了。露天种植的辣椒,受当年的气候条件影响很大。

    根据气候条件的恶劣与否,辣椒的价格也会有很大的波动。像今年,因为上半年的雨水下的太多,有不少的辣椒苗在这个过程里面死掉了。

    下半年雨水又少,导致今年本地的辣椒产量要比往年低不少,就算是在出产辣椒的旺季,本地辣椒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今年吴飞家里卖出去的辣椒,大部分都没有低于三块钱一斤的。今年种一亩地的辣椒,要是打理的好,在上半年下雨的时候,辣椒地里的排水做的好,下半年又保证了辣椒的灌溉用水的话,一亩地的辣椒毛收入没有低于一万五千块钱的。

    在吴飞他们这里,辣椒的生长期限要比南方地区短不少。

    露天的辣椒一般都在清明前后栽种,一直到下半年天气变冷,天上开始降霜的时候,辣椒就不在生长了。

    所以辣椒的生长期限也就是半年多一点而已,而辣椒的采摘期就更短了。

    不过今年吴邦培育的那几个大棚的辣椒苗,可能就不能卖出去多少了。只是这样一来倒是省了不少的事情呢。

    现在大棚里面的辣椒苗和茄子已经都长出来了,全部都长的有两三厘米的高度。

    大部分坑里面都长出来了两棵辣椒苗,只有很少的一些只长出来一棵辣椒苗。

    倒是苦瓜苗现在一棵也没有长出来,吴飞扒开营养盘里面的土,里面的苦瓜种子才刚刚破开壳,露出一点点的白牙。

    想要正是破土出来,还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苦瓜种子外面的壳要比辣椒种子厚多了,种在土里面,生长出来的时间要比辣椒种子慢多了。

    只不过苦瓜苗正式出苗以后,要比辣椒和茄子苗长的快多了。

    当时在做大棚育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会种那么多的蔬菜。

    那时候吴飞还一心想着快一点把果园给建立起来呢,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到现在,果园还是没有一点样子,倒是种菜的事情是越来越有搞头了。

    虽然马严文和吴飞签订的合约,只约定了辣椒和茄子这两种蔬菜的种植面积,不过对于吴飞种植的其他蔬菜,马严文也表达了收购的意向。

    就连现在吴飞已经种下去的二三十亩蔬菜,马严文都有打包收购的意向。

    不过吴飞的这些菜本来就是在萧智勇的提议下才种植的,萧智勇他老爸也表达了收购的意向,只不过两人之间没有像马严文那样签订合约而已。

    虽然没有签订合约,不过吴飞也不可能这样不声不响的就把这些菜卖给马严文。

    除非萧智勇他老爸不想要这些菜了,吴飞才能把那些菜另外卖人。对萧智勇而言,吴飞还是愿意相信的。

    再说了,吴飞本来就是打算多找几个买家的,现在加上马严文,已经有两个了。

    最好还能够另外多找几个买家,山上还有大把的空地可以种菜。就算种不过来,吴飞也还可以发动村里的其他人来种菜呢。

    虽然这些年村里种地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不过主要还是因为种地赚不到钱的缘故。

    要是种地可以赚到钱,留在村里的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到时候得干劲可能比一般的年轻人还要大呢。

    没看吴丁云和周景强,明天给午饭家里做事。干活的速度一点都不比吴飞慢,只是在干力气活的时候要比吴飞他们这些年轻人差一点。

    要知道两人都是和吴邦差不多的年纪,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不过种菜要卖力气的活很少,以前翻地都是用锄头来挖,可能算是最要力气的活了。

    不过现在买了农用拖拉机以后,翻地、挖坑、挖沟那些比较费力的活,都不要人工了。

    像栽种、除草、施肥那些活,吴丁云他们干的不比吴飞他们这些年轻人差多少。

    很多时候他们不紧不慢的干着,干到了最后还要比吴飞他们干的多呢。

    不过现在确定的就有五十亩的辣椒和二十亩的茄子,加上现在已经种下的三十来亩菜,总共就有一百亩了。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蔬菜品种,到时候种植的面积绝对会远远的超过一百亩。

    现在真正在菜园里面做事的,也就吴邦加上吴丁云和周景强三个,吴飞和姐夫张毅彬两人,经常有别的事情去忙,加起来还做不了一个人的事情呢。

    种一百多亩的菜,三四个人是根本就忙不过来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马上去请人。

    还有就是要尽快把没有翻过来的荒地都给翻过来。在这个时候把地都翻过来,还可以在冬天冰冻的时候把大块的泥土给冻碎。

    以前的时候,大家经常都是在入冬以前把地给翻过来,等到了冬天的时候,只要天上一下雪,或者是气温特别低冰冻的时候,本来是成块成块的泥土,在经过冰冻、解冻这个过程之后,成块的泥土就会变成很细很细的颗粒。

    来年春天种植东西的时候,这样经过冰冻的土地就很好种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过一年种植的土地,上面会有不少的害虫留下的虫卵。

    经过冰冻以后,这些卵就会被低温杀死很大一部分,来年蔬菜生长起来以后,病虫害就要少掉很多了。

    要是那一年的冬天特别的暖和,第二年的地里虫害一般都会比较严重。就是打农药都要多用几次,除了加种成本以外,其实对土壤和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只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打农药的话,地里种植的蔬菜根本就不要想留下一些像样的蔬菜了,能收一点坑坑洼洼的回来就算是运气好的了。

第三百一十章 赚钱要看运气

    送走马严文以后,吴飞对老爸说道:“爸,现在钱也收人家的了,怎么宽的面积要多少人才可以种的出来啊?”

    现在种三十来亩面积的蔬菜,平时零零碎碎的事情就要三四个人才忙的过来,到了栽种蔬菜的时候,还要临时请人过来帮忙。

    而种一百亩地的蔬菜,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根本就忙不过来的。

    虽然辣椒和茄子是一些比较容易种植的蔬菜,管理也比较简单的可是这一些人还是不够的。

    就算是吴飞这样子半桶水都没有的农民,也知道还要加人才可以。

    要是种一些比较麻烦的蔬菜,那要的人员就更多了。像西红柿就是一个比较耗费人工的蔬菜,不说忙的时候,平时的管理工作,一个人差不多可以管理三亩左右的西红柿大棚。

    要是露天种植的西红柿管理来说相对简单一点,一个人可以稍微管理的多一点。

    不过在采摘和施肥的时候,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还要另外加人来帮忙才可以。

    辣椒和茄子相对来说就要简单多了,平时的管理也就是在摘掉辣椒以后要注意给辣椒施放追肥和注意防治疾病和虫害。

    辣椒和茄子最耗费人工的地方,就是采摘辣椒和茄子了。

    以前吴飞家里辣椒种的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六七亩面积而已。

    在产量最高的时候,家里四个人全部出动,还要请三四个人来才来得及摘完地里的辣椒。

    不过摘辣椒一天的时间里面也就差不多能摘半天的样子,在中午气温很高的那一段时间里面,是不适合采摘辣椒的。

    还有那个时候一般都是隔五天到十天才采摘一次辣椒,因为镇上的集市就是五天开一次的。在产量最高的时候,每五天就会去集市上面卖一次辣椒。

    有的时候也会等十天去卖一次。不过在辣椒种的多的那几年,是每一次开集都会去的。

    虽然合同已经签了下来,不过吴邦看上去却没有想象的那样高兴:“要中五十亩的辣椒和二十亩的茄子,要的人可不少啊。以前家里才种六七亩面积的辣椒,忙的时候还要请三五个人来帮忙,你一下子种那么多,要是到了摘辣椒的时候,二十人都顶不住。”

    “请人摘辣椒的话,平均一个人一天也就能摘四百多斤辣椒的样子。以前家里请人摘辣椒算过账的,按照现在的工价,摘一斤辣椒工钱差不多就要三毛钱了。”

    “你必要看家里以前种了那么多年的辣椒,就以为辣椒很容易种。其实辣椒的毛病不少,既不耐旱也不耐涝,还容易生别的毛病。山上第一年种辣椒还好,要是连续多种几年辣椒,毛病会更多。”

    对于老爸说的问题,其实吴飞早就有预计了。虽然自己不是很懂种辣椒方面的问题,可是这么多年看下来,也知道的不少。虽然不知道要怎么处理,知道辣椒问题多那是早就有估计的。

    “爸,这些问题等到时候再说好了,现在就是看需要请多少人来帮忙,不要到时候要用人的时候找不到人做事就麻烦了。”

    “卖辣椒和摘辣椒的事情不管的话,一个人平时管理十多亩地的辣椒还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摘辣椒的时候就要临时请人了,至于卖辣椒那是不要担心,都是给马严文的。其实再请四五个长期做事的人就差不多了,平时要是忙不过来的话,再另外请人好了。”

    吴邦说道:“村里请长期做事的人不好请,请临时来做三五天的那一种还是好请的。就算是我们自己队里的人不够,附近村里也可以啊。”

    其实种植辣椒也就是刚刚栽辣椒苗的时候比较费事。

    把地耕好以后,还要起垄,再在垄上面铺上深色的薄膜。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栽辣椒苗了。

    隔差不多40厘米的距离,就在薄膜上面挖一个洞,把辣椒苗种下去。

    在种辣椒苗之前,还要施放底肥。在这样把辣椒苗栽下去以后。因为薄膜的作用,下面的草不容易长出来,可以省掉以后给辣椒除草的工作。

    在辣椒种下去以后,只要保证地里的水分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地步。不能让它干到,也不能让它涝到。

    还有就是需要注意给辣椒树杀虫,要是起了虫子的话,要注意及时的使用农药给辣椒苗除虫。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还是需要多去地里仔细的观察,及时的发现问题。其实具体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很多。

    给辣椒苗打农药,一个人一天可以差不多可以打十来亩。

    种植辣椒最好人工的,主要还是辣椒采摘的时候,一亩地按平均产4000斤辣椒来算,一个人一天摘400斤辣椒,一亩地就要10个天时间。

    而五十亩辣椒,一个人摘就需要500天的时间。到时候辣椒产量高的时候,一天起码需要请十多个人来帮忙摘辣椒。

    至于平时,倒是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请五六个人就差不多了,加上自己家里还有几个人可以帮下忙,也就可以了。

    “其实种苦瓜要比种辣椒合算的多,苦瓜的价格不仅要比辣椒稳定,产值还要比辣椒高不少。今年的苦瓜价钱一直都在四五块钱一斤,就是前几年价格也都差不多。”

    吴邦对说道:“辣椒这几年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前年最便宜的时候,辣椒才买二块钱一斤不到,批发价还不到一块钱一斤。像你这样什么都要请人来做的,要是碰到价钱不好的时候,就算是保本都为难。现在的人工又那么贵。”

    吴飞一下子被老爸说的都有点怕了,刚刚签订合同以前没有说这些,等签完合同才告诉吴飞,这不是有点晚了吗?

    吴飞被老爸说的有点都顶不住了,不由说道:“爸,刚刚你为什么不早说啊,家里种了那么多年的辣椒,我还以辣椒好种还赚钱呢。”

    “我不是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先跟你说清楚吗,要不然你以为种菜是多容易的事情。”

    看到吴飞都有点要着急的样子,吴邦不由笑着说道:“不过只要平时多注意一下,想要亏本还是很难的,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这个也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东西,要看今年辣椒的价钱怎么样,价钱好,就可以多赚一点,价钱不好,就努力保本吧。”

第三百一十一章 风险

    现在种植行业和养殖行业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大,特别是规模化的种植和养殖,要是遇到市场波动,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更加不要说碰到像天灾**了,上半年养猪的,虽然猪肉价格一路飙涨,大多数人只看到猪肉价格飞涨,以为那些喂猪的都赚了大钱。

    那些养的猪没有出事的养殖户,确实是在这一波涨价中大赚特赚了一笔,可是那是这些人运气好。

    更多的还是底裤都亏掉了的养殖户。吴飞他们整上大大小小的养猪户就有好几家,除了一家小型的养殖户在这一场风波中幸免于难以外,其他的养殖户都全猪覆灭了。

    那家幸免的养殖户因为养殖场建设的比较偏僻,平时就很少有人去那个养殖场,加上养殖场喂猪的都是自己家里的人,平时养殖场里面的卫生条件也保持的比较好。

    在猪瘟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个养殖场就做了一切可以做的防护,除了自己家里的几个人以外,其他的外人全部都拒绝进入到养殖场里面去。

    就算是自家人从外面回来进入到养殖场里面,也是在洗澡换完衣服以后。在进入到养殖场里面以前,还要再经过蓝光灯消毒,最后才能进入猪栏里面看到猪。

    听说那个养殖场今年的猪都喂到三百多斤一头才卖,平时一般都是喂到200多斤就出栏了,极少有喂到 300斤以上的。

    因为后期镇上已经很少能买到小猪仔了,就算是有少数卖猪仔的,价格也是极贵,涨幅比猪肉的价格还要惊人。

    往年十来块钱一斤的猪仔,今年最贵的时候卖到五六十块钱一斤。这样的情况下,养猪场自然选择把现有的猪养大一点再买,这样还合算一点。

    今年生猪最贵的时候卖到23块钱一斤,一只300多斤的生猪。差不多就是七千块钱,是往年两个那么多的价钱还不止。

    不过除了那一家以外,其他的养猪场可是倒了血霉,猪场的猪全部都死掉了,就算是政府对每一条埋掉的死猪都有补助,可是那几百块钱一头的补助还买不回来一头猪仔呢。

    今年因为猪瘟的缘故,政府对那些因为猪瘟埋掉的生猪都进行了补贴,100斤以下的,一头猪补贴两百块钱。100--200斤的,一头补400块钱。200斤以上的,一头猪补贴500块钱。

    不过吴飞听说一些有钱的地方,对这方面的补贴要大方很多。有些地方对感染猪瘟死掉埋掉的猪,补贴多的可以达到一千多块钱一头。

    不过吴飞他们县现在还挂着国家贫困县的帽子呢,也不知道这个帽子啥时候舍得摘下来。

    按理来说,现在是国家消灭贫困的关键时候,这个帽子也到了应该摘掉的时候了。

    吴飞反正没有发现什么特别贫困的人家,出了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五保户以外,其他有手有脚的人,生活上面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今年镇上养猪的那些养猪户,可以说是血本无归了,养的越多亏的也越多。里面不少的老板,倒是可能在贫困线以下了,不过国家的那一点补助,应该是不够他们填窟窿的。

    要是养猪时间长的还好,在前几年多多少少总是赚了一些,要是刚刚开始养的,那可是钱没有赚到,倒是把老本都亏进去了。

    至于其他农户家里零零碎碎养殖的猪,死掉的也是不少。不过一头两头的,对养殖户来说还稍微好受一点,反正大部分的人都是养来过年的,只不过今年过年的时候,杀猪的就要少很多了。

    吴飞他们村里在今年的这一场风波中,也是死掉了不少的猪。吴飞他们村有一户人家,就是因为在镇上买了几斤猪肉回来。

    然后把吃剩下的菜倒给自己家里喂的那两头猪吃了,结果两头两百来斤的大肥猪就这样的死掉了。虽然政府每一头猪都补助了400块钱,可是那一户人家两夫妻还是气的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吴飞听老爸说,从那以后,他们家好几个月都没有买过一次猪肉吃。

    就算是养鸡鸭的,风险一样的不小,反正新闻上面是不是得报道某某地方发生禽流感。

    吴飞他们这里也是隔不了多久就会发生一次鸡瘟,就像每年都会发生的流行性感冒一样。

    而只要鸡场一发生鸡瘟,那死起来鸡就是一片一片的。

    要不老话总是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除了规模化养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以外,就算是种地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同一种作物多到一定规模以后。

    在吴飞他们读小学的时候,村里经常就有人来收野生的黄姜。

    黄姜也叫枕头根、黄连参、地黄姜、野洋姜,是生长在土里面的根茎,是一种药材。

    黄姜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民间反映根茎有滋补作用,但食用过量能引起头昏、眼花等中毒症状;捣烂的根茎可以毒鱼。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可以在山上挖到。挖回来以后,把黄姜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可以拿到镇上的药店里面卖钱了。

    不过吴飞他们都是卖湿的,到了放暑假的时候,吴飞他们总是会喊上几个小伙伴,拿着一个小锄头跑到山上去找黄姜。

    这个时候的黄姜经过大半年的生长,正是最粗壮的时候。上面的苗也是最茂盛的时候,只要附近有黄姜,很容易就能够发现。

    有的时候找到一棵大的黄姜,一棵就可以挖出来一两斤。

    吴飞现在还记得,当时的黄姜价钱最贵的时候可以买到两块多钱一斤。这还是那一种刚刚挖出来湿的黄姜。

    在价钱最好的那几年,每到放暑假得到的那一段时间,经常会有人来村里收黄姜。

    为了多赚一点零花钱,像吴飞他们那样年纪的小孩,经常会上山去挖黄姜。

    吴飞就记得自己一放暑假,只要家里没有安排自己做事,就会和小伙伴们跑出去挖黄姜。就连平时上山放牛,也会带着一个小锄头,发现黄姜就马上挖出来。

第三百一十二章 黄姜风波

    黄姜其根茎果可直接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现已研究发现黄姜可提取120种成份及工业无法大量合成的昂贵的甾体类激素——皂苷元。

    此外根状茎含有50%淀粉,可综合用于柠檬酸、酿酒和酒精生产,酒精水及废酸液可提取农用核酸。皂素的涤加工产品“双烯”、“胱胺酸”、“无水胱胺酸”等多种延伸产品又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国十分紧销。

    黄姜根茎内含薯蓣皂甙(dios)等,作为激素类药物的原料药。

    黄姜是理想的提取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皂甙元(俗称皂素),其甾体结构化合物加以改造,就可得到各种不同的甾体激素类药物。

    从黄姜根状茎中提取的最初产品为皂雄酮、醋酸孕酮(单脂)、强的松、可的松系列以及催产素、避孕药等中间体或药物数千种。

    总之,以黄姜为原料,可以合成转化为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和皮质激素等国计民生特需的系列产品,因此医药界称其为“药用黄金”,除国内需要外,一直俏销美、德、法、日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黄姜除含皂甙元,还含有45~50%的淀粉,可用于酿造工业生产酒精、酵母粉、肌苷粉、葡萄糖等;所含40~50%的纤维素,可生产羧甲基纤维素。

    提取皂素的废液,可提取农用核酸,是优质肥料。根状茎在医药、食品、高级化妆品、兽药等行业中也有广泛的用途,如根状茎直接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及各种外科炎症,以及强身壮骨作用。

    水溶性活性物质可以生产盾叶冠心宁,用于治疗冠心病,效果好,副作用小。成都生物所研制的地奥心血康,具有调节新陈代谢机能,治疗动脉硬化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疾病都有较好的效疗,畅销国内外市场。

    另外,黄姜活性物质是杀灭钉螺,防血吸虫的理想药物,不仅灭螺效果好,而且又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黄姜有较高的药用和化工价值,经过加工可提炼皂素、双稀等医药、化工用品,是激素类药物必不可少的成份,被喻为“激素之母”,并广泛应用于化妆、保健、避孕镇痛、麻醉等类药物,是一种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药材。而中国生产的皂素又占全世界的50%。

    因为对黄姜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是一路飙涨。本来只有几毛钱一斤的黄姜几年的时间就涨到了两三块钱一斤。

    本来在这之前,黄姜一直都是生长在野外,有空的时候就去挖一些回来的。不过因为黄姜价格一年比一年高的缘故,本来只有一些小孩去挖来卖一些零花钱的东西,就连大人也开始出动了。

    很快那些经常去的山上就很难找到黄姜的影子了。在看到黄姜的价格越来越高以后,县里面居然也在下面乡镇开始推广黄姜种植了。

    反正推广的人员把这个事情说的好像是难得一见的好机会。大家一想,反正这个成本也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当时黄姜的价格打动了大家。

    很多人都动了种植黄姜的心思,再加上当时推广黄姜种植是当做一种扶贫的手段来推广的,种植黄姜也有一定的补助。

    很快就有人挨家挨户收购野生的黄姜回来,或者是到集市上面去收购新鲜的黄姜,成片成片的种植下去。

    黄姜的根系并不发达,在土壤中分布浅,吸水吸肥能力较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

    在野外生长的地方,也多是平时落叶较多,土壤含腐殖质丰富的地方,那样的地方土壤肥力足,并且透水性能很好。

    所以种植黄姜的姜田,需要选择土壤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微酸性土。耙细整平,施足基肥。

    在播种前要晒姜困姜,经晒困后的姜种放入用砖和木板随便围起来的池中,底部铺上一层草,把姜种放入,上面盖上蔗子或者旧的毯子,并喷施新高脂膜,这样可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出苗快而整齐。

    规范化管理黄姜为浅根性作物,因此不宜深中耕,以免伤根。黄姜在幼苗期,因雨水多、杂草繁茂,要适时进行浅中耕除草,防止伤根伤苗,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在是黄姜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

    因为县里面来推广的缘故,还特意请了农业技术人员来给那些种植黄姜的种植户培训黄姜的种植技术,专门编写了一本种植黄姜的技术手册。

    吴飞家里在当时虽然没有种植黄姜,不过这样的技术手册倒是领回来了好几本,现在都还放在家里呢。

    虽然上面推广黄姜种植是一片好心,可是很多时候好心不一定就能办好事。

    本来价钱一直很高的黄姜,在黄姜的种植规模一步一步扩大以后,却很快的急转直下,从最高的三块多钱一斤,下降到四五毛钱一斤都没有人要的地步。

    反正当时种的越多的人,就亏的越多。就算是到了现在,每一次从那些地方经过,还能看到当时种植黄姜的那些姜田。

    只不过现在的那些姜田大部分都荒废掉了,里面长满了各种杂草。黄姜在姜田里面应该还有,只是却再也没有人去挖了。

    现在除了药店还会少量的收一点晒干的黄姜以外,湿的黄姜已经找不到收的人了。

    至于以前挨家挨户来收黄姜的景象,就更加不要想了。以后那样的日子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当时的吴飞不知道为什么会那样,知道出去工作以后,才知道因为国际贸易纠纷的缘故,国内黄姜的生产经营遭到了差不多是毁灭性的打击,不少的生产厂家都倒闭掉了。也不知道下一次恢复要等到什么时候。

第三百一十三章 耕牛拉犁

    合同签订好的当天晚上,吴邦就去了村里那几个有可能来长期做事的人家里,在当天就确定了三个来长期做事的人选。

    第二天一早,大家多久聚集起来,等着开工了。

    现在离正式栽辣椒还早的很呢,起码还要等到过年以后,气温升高才可以。按照节气,差不多要在三月份以后了,还差着三个多月的时间呢。

    现在主要就是把那些荒山全部都翻过来,为明年三月的时候栽种辣椒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那么宽面积的辣椒和茄子,还有其他的蔬菜,不可能在几天的时间里面就全部的种好,一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不过很多的准备工作,还是需要事前准备好的。现在摆在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土地的平整工作。

    来做事的都是以前断断续续来帮过忙的,给大家一说就知道要怎么做,早上八点不到大家就开工了。

    现在整个荒山差不多翻过来有六十多亩面积了,余下的差不多还有150多亩面积需要翻耕和平整,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干好的事情。

    其实和马严文签订的合同还用不上这么大的面积,不过吴飞除了给马严文做准备以外,还打算另外再种一部分别的蔬菜。

    地里现在种的这一些蔬菜,在年前差不多就可以上市,吴飞不可能把这一批蔬菜卖掉以后,就不再种菜了。

    在把地里的蔬菜收完以后,还会继续种植别的蔬菜,这是个持续不断地过程。

    在和吴邦商量好接下来的安排以后,吴飞开着车子敢往县城了。在和马严文签订万合同以后,吴飞又跟萧智勇联系了一下,今天就是约好去萧智勇家里见他老爸的。

    山上的事情其实不要吴飞管多少,吴邦带着那些来做事的人就完全可以搞定,现在开拖拉机吴邦、吴丁云还有周景强都会开了。

    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开拖拉机的事情要比牵着牛耕田简单多了。现在吴飞他们村里种田,还有不少人是用牛来耕田的。

    吴飞家里喂的那一头黄牛,就是一头会耕田的老黄牛。现在村里会耕田的牛已经不多了,很多的牛都没有训练怎么样耕田。

    在小牛长到一岁左右的时候,是最适合训练小牛耕田的时候。

    选一块浸水的稻田,给小牛套上木犁。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一个人在前面牵着绳子,带着小牛往前面走,后面一个人扶着木犁,然后一边往前面走一边喊着号子。

    前进、停止、转弯,这一些指令,都需要在这个过程里面教会。当喊出一个号子以后,要让牛知道按照号子来。

    不过刚刚开始训练的小牛,因为第一次拉犁,小牛都不是很适应。并且本来牛就比较小,力气还不是很大,拉犁的时候就比较吃力了。

    有的小牛拉一下就会停住不动,或者干脆趴到田里面部起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前面拉绳子的那个人使劲的拉着绳子,让牛往前面走,后面扶犁的人,也会用鞭子抽打小牛。

    后面扶犁的人,一般都会备着一根鞭子,在喊号子的时候,就会用鞭子抽打小牛。

    刚开始训练小牛拉犁的时候,一般只会连两三个小时。因为一岁左右的牛还小,力气还没有长大呢,时间拉久了,也根本就拉不动。

    拉完犁以后,一般都会喂一些平时晒的红薯米还有米糠给小牛吃,要不然就会喂一些大米、玉米之类的,犒劳辛苦了一上午的耕牛。

    这样的训练一般会持续五天左右,然后小牛就会记住号子,前面不再需要人来牵着了。

    只要套上犁,然后号子一响,已经记住了的耕牛就会老老实实的跟着号子走。要是走的慢了,抽上一鞭子,它就会走的快一点。

    不过教会的耕牛一般都不需要经常抽鞭子,有时候只要轻轻的抽一下,它就会知道要走快一点。

    训练耕牛拉犁,最好的时候就是一岁左右。太小的时候根本就拉不动犁,要是太大了,也就很难教会了。

    吴飞他们村里现在喂了差不多十多头牛,会拉犁耕田的牛才三四头,其他的都是一些没有训练过的。

    那些不会耕田的牛,就只能杀来吃肉了,一般喂到二三年的时候就会杀掉。

    以前村里大部分人家喂的牛都是水牛,喂黄牛的人比较少。因为水牛的个头要比黄牛大,力气也要大不少,那时候大家都有种田,几乎家家户户的牛都会拉犁耕地。

    不过现在种田的人少了,喂牛的人也不是喂着它来拉犁的,慢慢的喂黄牛的就多起来了。

    因为黄牛的肉要比水牛的肉味道要好,价钱也要贵不少,特别是买牛肉的人喜欢吃黄牛肉。

    一头黄牛和一头水牛,黄牛的肉总是会比水牛先卖掉。

    特别是现在有了用小型汽油机带动的犁以后,用牛来拉犁的就更少了,大家也懒得训练牛拉犁的技能了。

    不过吴飞家里因为种水稻少的缘故,并没有买那种汽油机带动的犁,一直以来都是用牛来耕田的。

    反正现在种水稻的面积不多,用牛来拉犁耕田,也就是两三天的事情而已。

    种水稻的田,一般都会犁两遍耙两遍。

    在用牛犁过一次以后,然后把田里的水稍微蓄深一点,以淹过刚刚犁过来的土壤最好。

    然后给牛换上耙,把里过来的田耙平。

    因为用犁犁过来的泥土都是大块整块的,并不能直接种植水稻,还需要用耙来把那些大块的泥巴耙碎耙平。

    这样犁一次耙一次以后,还需要等上几天,让田里的泥巴沉几天的时间,让泥巴变紧实一点。

    然后再给它犁一次耙一次,这样两犁两耙下来,就可以准备正式插秧种水稻了。

    一般的水田经过两次犁耙以后就可以了,蓄水的能力就能够大大的加强。不过一些用水不是很方便的水田,大多数都会犁三次再耙三次,让水田蓄水的能力尽量的加强。

    这样就算碰到比较干旱的天气,水田抗旱的时间也能长久一点。不过现在种植水稻的那些水田,都是处在用水比较方便的地方,一般经过两次犁耙就差不多了。

第三百一十四 生意难做

    萧智勇今天就上午最后一节课要上课,吴飞就跟他约在了学校中午放学以后。

    本来吴飞是想邀萧智勇和他老爸去龙山土菜馆吃饭的,不过萧智勇说他老妈已经在家里做了了准备,今天就在家里吃了。

    吴飞看萧智勇这样说,也就没有多说什么,问了萧智勇中午下课的时间就挂了电话。

    说实话,在学校里面当老师上课的,体育老师可能是最轻松的一种了。吴飞记得当时上高中的时候,上体育课都是上课的时候列一下队,所有的同学报一下数,一节体育课差不多就结束了。

    剩下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大家自由活动,喜欢运动的才会去运动一下,篮球、排球、羽毛球之类的随便大家自己选择。

    至于不喜欢运动的,特别是大部分的女同学,等列队解散以后,就跑回教室或者是寝室了。至于出校门,那是不行的。

    在上课的时候,学校大门是不允许学生们进出的,就算是中午的时候,大家也是不能出校门的。

    只有下午放学以后,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允许学生进出校门。

    反正时间还早,吴飞跑到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里面,一个一个的逛了起来。

    吴飞来到零售蔬菜的那一块摊位,这里主要就是卖蔬菜的地方。这个时候本地的蔬菜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了,大部分都是外地进来的蔬菜,还有就是本地大棚里面种植的蔬菜。

    现在最便宜的蔬菜,还是萝卜和白菜,市场里面摊位上面的萝卜卖一块五毛钱一斤,白菜两块钱一斤。

    吴飞看了看,应该不是本地的菜,因为很多的萝卜仔细的看起来已经不是很新鲜了,白菜也差不多的样子,应该都是外地进来的,并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不过在吴飞停留在摊位前面的三四分钟时间里面,就有三个人在摊位上面买了菜。

    其中一个人买的菜里面就有萝卜,另外两个人都买了白菜。至于价钱,买菜的三个人都没有还价。

    其中一个就连菜的价钱都没有问一下,只是把菜选好以后,直接交给卖菜的人称重,卖菜的人说了一个总的数目,直接就扫码付钱了。

    另外两个也只是问了一下紫菜薹的价钱,选择的三四种蔬菜都是没有问价钱的。

    以前吴飞买菜也很少问价钱,直接是老板说多少就给多少。吴飞以为就自己这样,今天才发现和自己一样的人不是少数。

    吴飞发现刚刚三个买菜的人,加起来差不多就买了二十块钱的菜。要知道吴飞站摊位前面还没有五分钟的时间呢。

    像他们卖两块钱一斤的白菜,现在的批发价可能还不到一块二一斤,至于萝卜,那就更便宜了,可能就七八毛钱的样子。

    像菜摊老板卖十块钱的菜,不说一半,十块钱赚三四块钱总是有的。紫菜薹吴飞听到菜摊老板说,一斤是三块五毛钱。

    刚刚吴飞从外面进来的时候,经过那个自由摆摊的地方,发现附近来卖菜的农民,白菜才买一块五毛钱一斤,萝卜卖一块,紫菜薹是三块钱一斤,比起里面摊位上面卖的,普遍要便宜五毛钱一斤的样子。

    至于其他的蒜苗、葱,还有一些莴笋,价钱比起里面摊位上来,就更加便宜了。

    并且外面农民卖的菜,普遍要比里面摊位上的要新鲜得多。可是吴飞发现在摊位上面买菜的人,反而要比在外面买菜的人还要多。

    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吴飞还有点不敢相信,又一次跑到外面那些临时摆摊的地方看了看,发现真的是这样。

    只不过吴飞发现一个问题,在外面那些临时摊位上面买菜的人,大部分都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买一个菜挑挑捡捡要用老半天的时间。

    明明已经要比里面摊位上面要便宜了,还要还一点价钱下来,或者是要把买菜的尾数给抹掉。

    而在里面摊位上面买菜的,大部分都是那些年纪比较轻的,很多的就连价钱都不问,更加不要说还价了。

    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吴飞就跟在一个在外面买完菜的老太太后面,看着她进了菜市场里面那些摊位的地方。

    让吴飞奇怪的地方是,刚刚还在外面为了几毛钱几个还价老半天的老太太,到了摊位上面,就问了一下价钱,就爽快的付钱了。

    害的吴飞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人,仔细又看了看,发现根本就没有看错,还是同样的一个人。

    按着眼前的这个摊位老板,好像不是很好说话的样子,吴飞转身出了市场,又回到临时摆摊的地方。

    正好刚刚那个老太太买菜的地方现在没有生意,卖菜的大叔正坐在小板凳上面抽烟呢。

    大叔卖的菜有好几种,白菜、紫菜薹还有蒜苗和生姜。

    看到吴飞停在自己面前,大叔对吴飞说道:“老板,要买什么菜?我这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都新鲜得很。”

    吴飞递了一根烟给大叔,对眼前的大叔说道:“大叔,来抽根烟。我不是买菜的,只是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一下。”

    大叔接过吴飞递过去的烟,也不抽,放到耳朵上面夹起来,对吴飞说道:“你要打听什么,这菜市场的事情问我就对了,我经常来这里卖菜的。”

    “大叔,你卖的菜明明要比里面的那些摊位上卖的菜便宜,还要比他们的新鲜,为什么刚刚那个还会还价老半天呢?”

    “那些买菜的知道在里面还价还不下来,自然就不会还价了。”

    大叔把抽完的烟头放到脚下踩了踩,对吴飞说道:“我们这些就不一样了,都是附近自己种地的,有时候不好卖,便宜一点也会卖。自然就有人还价了,有的时候那些人明明知道比里面的便宜,还是要还价,没有如意宁愿去买里面价钱高的,也不买我们的菜,你说气人不气人?”

    听到吴飞问这个问题,卖菜的大叔有点愤愤不平的对吴飞说道。

    “你说这是什么道理,明明菜要比那些摊位上的要好,价钱也要便宜,为什么还要这样子,难道是因为我们好说话吗?”

第三百一十五章 校园生活

    吴飞只是知道外面菜农卖的菜一般都要比里面摊位上的便宜一些,至于里面的原因吴飞就不知道了。

    吴飞以前也很少有机会去菜市场里面买菜,去镇上面的集市里面帮家里卖菜倒是去的不少。

    大部分时候都是跟着老爸去集市上面卖辣椒,来买辣椒的,不管买的多还是买的少,就没有几个不讨价还价的。

    不过吴飞一般都是牢牢一个主意,反正出的价钱比老爸说的低,吴飞就不会卖给他们。

    不过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吴飞跟那些买辣椒的讨价还价,大部分时候吴飞都是给老爸打下手,扯一下袋子装装辣椒而已。

    只是在吴邦有事情需要离开一下的时候,吴飞才会跟那些买辣椒的直接打交道。

    不过从小到大,吴飞也习惯了那些买东西的讨价还价,反正坚持着底价在那里,不跟那些人多啰嗦就是了。

    不过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花高价买不新鲜得蔬菜,也不远买新鲜得底价蔬菜,这个问题吴飞也想不明白。

    这个季节很多的蔬菜都是从外地运进来的,夏天本地有露天黄瓜的时候,黄瓜的价钱才一块把钱一斤,这个时候本地除了大棚里面可以种黄瓜以外,其他的都是从外地运来的。

    虽然市场里面几乎每一个摊位上面都有黄瓜,不过价钱可都不便宜,吴飞看到听到的几个摊位,价钱都在一斤三块五以上,贵的还卖到了一斤五块钱。

    并且那一斤卖五块的,还是本地大棚里面种出来的。以前吴飞一直以为是外地来的蔬菜会卖的比本地要贵,今天才发现,本地的也还是有比外地贵的蔬菜。

    在市场里面转了一两个小时,连到进口处那个大妈都奇怪的看了吴飞好几次了。

    吴飞在市场里面走来走去的,手里面也没有买一点东西,有的时候还会在摊位上面问来问去的。一来二去,卖菜的那个大妈都认识吴飞了,每一次吴飞从摊位前面经过的时候,那个大妈都会奇怪的盯着吴飞看。

    到了后面,弄的吴飞都直接避开那个摊位。终于等到萧智勇快要放学的时候,吴飞才结束了菜市场的行程,开着车来到学校的外面接上萧智勇。

    萧智勇家里住在县城老汽车站不远的地方,离着学校差不多五六公里的路程。

    以前吴飞他们读高中的时候,一个月的时间才放一次比较长的假期,一般连着星期天也就是三四天的时间。

    平时的时候,也就是星期天下午才有半天时间的假期,其他时候都是需要上课的。像星期六的整天都是有排课程的,每一节课都是有老师来上课的。

    到了星期天的下午,才是大家可以放松的时候。虽然学校里面星期天上午都没有排课,课程表上面安排的都是自习课,可是每一节自习课都会有老师来给吴飞他们上课,有时候一个老师过来,后面又会来一个老师。

    看到有老师也在教室里面上课了,后面来的晚的那个老师总是讪讪的说:“你已经在讲课了啊,那我下节课再来好了。”说完,就夹着胳膊下面的备课本转身离开。

    星期天的上午有四节自习课,可是真正让吴飞他们自己自习的,整个高中阶段加起来都没有几节。

    特别是到了文理分科以后,别说是星期天的自习课,就连这晚上的两节自习课,也全部都被所有科目的老师们分割的干干净净了。

    白天上课的时候,都是讲解课本上面的知识,到了自习课的时候,总是有说不完的试卷,或者干脆就给大家发一张试卷下来,临时进行一场小测试。

    那时候老师也不阅卷,大家做完以后就直接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给吴飞他们讲解。

    刚开始的时候,任课老师利用自习课给吴飞他们补课还会收一点补课费,不过在被上面查过一次以后,那些补课费也就退了回来。

    可是利用自习课给大家补课的习惯并没有改变,每到自习课的时候,都会有任课老师过来给吴飞他们上课,老板陈老师也时不时的跑到教室外面来看一看。

    那个时候也不存在什么减轻学生负担的说话,反正是试卷每天都有,一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几乎就是常态。

    反正一个学期下来,各种各样的试卷总是有好几大摞。

    吴飞听说现在学校里面的补习倒是少了一点,只不过外面的补习班倒是越来越多了。

    上次吴飞去看老班的时候,就听老班说过,又不少学校里面退休的老师,就在外面的补习班给学生们上课,有些老师在外面上课的工资,一点都不比在学校里面上课的少。

    萧智勇是学校里面的体育老师,平时的课程倒不是很多,给同学们补课的机会就不要说了,能把每一节课上完就不错了,补课那是根本就不会有的。

    吴飞车还没有开到地方呢,就接到了萧智勇的电话。吴飞看了一下时间,里正式下课还有二十来分钟呢。

    “吴飞,你到哪里了,我现在从学校里面出来了,正往外面走呢?”

    吴飞把车停在进入学校岔路口的不远处,接通了萧智勇的电话。

    “我就在学校外面坐公交车的那里呢,你出来了就走过来好了,我就不到里面去了。”

    这个时候到学校去的那条路正是车最多的时候,有很多家里就是附近的同学,家里的父母会在中午的时候来给在学校里面读书的子女们送饭。

    校门口这个时候不要说停车了,就是走路都走不快,几十上百的人一下子都挤在校门口,不管大车小车都很难从那里通过。

    学校在星期一到星期六的中午,都是不开校门的。不管住的远近,还是就在学校里面住宿的学生,在中午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都不不允许进出校门的。

    家里有人送饭的,就只能从校门的栏杆处把饭菜递进来。至于没有人送饭的,一等到下课铃声一响起,马上就像从笼子里面放出来的鸡鸭一样,一窝蜂式的往食堂里面冲。

    现在虽然离中午下课还有一段时间,不过那些给子女送饭的,已经早早的就在校门口待命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辛苦的高中生

    以前吴飞他们总是嫌弃学校食堂里面的东西不好吃,千方百计的想跑到外面去吃东西。

    只不过校门一直都是难进也难出,没有正当的理由,想要进出校门那是千难万难。

    只能等到晚上下晚自习,在班主任查过寝室以后,才可以偷偷的爬围墙出去。

    上次吴飞他们去学校玩的时候,几个人还跑到以前经常爬围墙的地方,特意去看了一下。

    只不过当时比较低矮的围墙,现在经过重新建设以后,不仅要比以前高了不少,还隔上一段距离就装了一个摄像头。

    现在想要从围墙上面爬出去,不仅是在体力上面比以前要求高了,还要时候注意着围墙上面的摄像头。

    想要逃过摄像头的视线,可要比逃过老师的巡视难多了。那天吴飞他们还说,要是当时围墙上面有摄像头的话,可能当时就不会半夜爬围墙出去上网了。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吴飞相信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想要跑出校门总是有那么的办法。

    要不然学校外面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小店、网吧和游戏室了。

    吴飞把车停在路边,眼看着进入学校的那条路上面任何车越来越多,有的干脆就把车停在外面的大路上,提着饭盒走路进去了。

    校门口离着大路也就两百来米的距离,吴飞在路口等了十来分钟的时间,萧智勇就到了。

    吴飞对萧智勇说道:“老萧,学校现在给学生送饭的有那么多吗?眼看着停车的都停到外面这里来了。”

    “现在好多的父母都来陪读了,比我们那个时候可是要多很多了。就连有的本来就住在县城的,也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过来陪着家里的小孩来读书。”

    吴飞他们当时读高中的时候,就有不少家里条件好的,专门在学校的附近租房子陪着子女读书的。不过那些多数都是乡下的居多,县城本地的很少有那样的现象。

    都是晚上下了晚自习以后,骑着自行车回家,或者干脆和吴飞他们一样,就住在学校的宿舍,只不过是星期天的时候回去一趟而已。

    而吴飞他们这些离家远的,星期天半天的时间就只能去外面逛一逛,去县城里面玩一下,买一些东西。想要回家,就只能等到月底放月假的时候,或者是国庆长假和五一长假,才可以坐两个来小时的班车回家。

    只不过那时候虽然也有不少的人过来陪读,只是中午送饭的人好像要比现在的人少多了。那时候住在外面或者是家里就是附近的人,中午的时候都是可以出去外面吃饭的,学校专门给那些人办理了一张出入证明卡,上面有着学生的相片、名字、班级,还有老师和家长的联系电话。

    那个时候吴飞最羡慕、最想要的就是有一张出入证明卡,可是直到读完高中,都没有办理下来,吴邦一直都没有答应吴飞的要求,家里也没有时间和人手来陪着吴飞读书。

    看着已经过了下课的时间,外面还一个学生的身影都没有,吴飞问萧智勇:“现在那些住外面的学生,中午也不让出来吃饭了吗?以前那些走读的同学,不是都有办理出入证明吗?”

    以前吴飞他们只要一到中午下课的时候,只要老师没有拖堂,要不了二分钟的时间,就能出现在校门口的地方。

    因为从教学楼到学校的食堂,需要经过校门口的位置,那些去外面吃饭的,就和去食堂里面的在校门口分开。

    现在离正式下课已经差不多有五分钟时间了,按道理来说,外面应该到处都是学生们的身影了。

    “现在不管是寄宿的学生,还是住外面的学生,吃饭的时候都不允许出校门来外面吃饭。你看到现在校门口的这些人,都是在附近陪读的父母,中午来给学生们送饭的。”

    吴飞有点奇怪的问道:“不是吧,现在管理的这么严格吗?以前不是都可以办理出入证明卡,可以出来吃饭吗?”

    “以前是可以,这两年才严格起来的。前年出过一次事故,学校里面的领导都被处理了几个。后来就管理的严格了。”

    萧智勇告诉吴飞:“从我们读书的时候,直到两年以前,只要家里事学校附近,或者是家长来学校申请,都是可以办理出入卡,在中午和下午下课以后,凭出入卡进出校门的。”

    “只不过在前两年的时候,有十多个同学在外面的一个小饭店吃过东西以后,发生了食物中毒的事故。当时严重的几个学生,在医院里面住了一个多星期的院才好。”

    “本来这个事情要是没有闹大的话也没事,可是不知道怎么被媒体知道了,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学校里面好几个领导都被县教育局给处分了。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允许学生们去外面就餐了。”

    “除非家里面来送饭盒,就只能去学校食堂里面吃了。以前那些走读的,还可以申请不要上晚自习,现在不管是谁,都是从早上第一节早自习开始到上万最后一节晚自习,才可以离开学校。”

    “那些住在外面的学生,比起住学校里面的学生,还要辛苦不少。”

    吴飞记得自己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住外面的学生,最后一节晚自习很多的同学都不会上,上完前面的两节晚自习就回家了,班主任老师也不会说什么。早上的早自习倒是要上,只不过不要来做早操。

    现在这样一来,住外面的也要上三节自习,那就辛苦了。上完三节晚自习,已经是差不多快要有九点了。

    住学校的下课以后,洗漱一下在九点半的时候就熄灯就寝了。那些住外面的学生,回到家里的时候就九点多了,那还是住的近的。要是住的远的,九点半可能才能回到家里,等睡觉的时候,可能已经是十点多了。

    而第二天早上又要在六点半以前赶到学校来上早自习,一天连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都保证不了。

    吴飞上高中的时候,就没少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有的时候坐在那里,眼睛半闭着就睡着了,好几次都被老师抓了现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26753/ 第一时间欣赏辉煌从菜园子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奋斗的平头哥所写的《辉煌从菜园子开始》为转载作品,辉煌从菜园子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辉煌从菜园子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辉煌从菜园子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辉煌从菜园子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辉煌从菜园子开始介绍:
告别996的生活,吴飞回到了乡下老家。偶得神奇空间的他,养养鱼,种种地,偶尔开开同学会,……简介无力,起名也不会,所以大家就随便看看好了辉煌从菜园子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辉煌从菜园子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辉煌从菜园子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