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帝王心术
殿外的脱脱并不知道里面发生的事情,本想跟送出文房四宝的太监打听一下情况,可见他如此面生之后便将话又吞了回去,暗想今日有些奇怪。
脱脱已经得知哈麻和朴不花都在殿内,可偏偏送出圣上旨意的却是个自己从未见过的小太监,这其中蕴含的深意令脱脱提高了警惕。
脱脱思忖片刻,撩衣跪在了殿门之前,然后在小太监命人搬来的桌案上开始落笔。
当面进谏与上书进谏可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皇帝既然没让脱脱进去,便是逼着脱脱明确表态,不许他摆出模棱两可的态度。
脱脱心中一阵后怕,好在自己入宫之前得了恩师的指点,否则光是这一道考验面前,自己很有可能就不知该如何应对。
脱脱略微平复了一番思绪,然后就开始在小太监的注视下起草这份奏折。
脱脱也是博古通今的人物,对他来说引经据典劝谏此事并不算难,落笔疾驰之下,半个时辰之后便写成了一份几千言的奏章,待笔墨干了之后郑重地折起来递给了小太监。
小太监拿着这份奏折进殿的时候,至正帝还没有起身,所以他就安静地站在榻前候着。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至正帝才缓缓醒来,坐起身后揉了揉眼睛,然后接过了脱脱的奏折。
哈麻四人一刻也不敢眨眼,都盯着至正帝,想根据他神色的变化来判断脱脱的态度。
至正帝很快就看完了奏折上的内容,他先是冷笑了一声,旋即突然将奏折给甩飞出去。
“脱脱真是好大的胆子!如今居然连朕的家务事也敢指手画脚了!皇后,你亲自看看,这上面可是字字诛心呐!”
奇皇后闻言起身将奏折捡了起来,待过目之后面色变得非常难看,原来奏折上所写之句莫不是引经据典反对过早确立太子一事。
奇皇后此时对脱脱恨得是咬牙切齿,看来脱脱果然如哈麻所料,没安什么好心,亏自己费尽苦心讨好于他!
奇皇后心中虽然这么想,但表面上还是要装作惊慌的样子,立刻跪倒道:“陛下,丞相他委实是冤枉了臣妾母子啊!皇儿他至今都不知道陛下您要将他册封成为太子的事情,怎么到了丞相嘴里反倒成了皇儿他贪恋权势一般?皇儿他在端本堂如此用功,明明为的是早些帮陛下您分忧啊!”
哈麻和朴不花对视一眼,从奇皇后的话里不难听出脱脱果然是来反对阻止此事的。
见到奇皇后跪倒,哈麻和朴不花也赶忙跟着跪下,此事正是由他们最想向皇帝建议,倘若皇帝此时真的听从脱脱的谏言更改了决定,那么此错的源头便出在他们的身上,很有可能被降旨责罚,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哈麻和朴不花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
香妃见状也跟着跪了下来,但却并未开口,她既然已经敢向奇皇后他们三人挑明自己心中的怨恨,那么此时自没有理由再帮他们说话。
按常理来说,至正帝表露出对脱脱的不满,奇皇后等人应该心中高兴才是,但由于香妃的突然反叛,他们一时也不清楚香妃是否将己方的打算都偷报给皇帝,一时之间对至正帝的真实想法更加捉摸不透。
至正帝看了一眼候在身边的小太监:“脱脱呢?”
“回陛下,太师他还跪在殿外。”
至正帝点了点头,旋即露出了一副耐人寻味的表情,一边盯着跪着的四人一边道:“朕乃当朝天子,一国之君,说出去的话便如同泼出去的水,岂有更改之理?”
香妃闻言一惊,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目瞪口呆地看向至正帝,自己明明已经将哈麻、奇皇后、朴不花、脱脱等人曾经相互勾结的事情如实禀报,她没有想到此事会是这样的结果……
奇皇后则大喜过望,激动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妾相信皇儿他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至正帝接着转过头看向小太监:“告诉朕的太师,看在他还算忠心的份上,就罚他在外面跪一个时辰吧,让他好好想想做臣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小太监领命出殿,将至正帝的原话转告给脱脱,脱脱长出了口气,看来自己算是有惊无险地避过了此劫……
殿内的哈麻向来自信自己是全天下最了解皇帝的人,但这一次皇帝的所作所为却出乎了他的意料,至正帝看似并未惩戒任何一人,却使脱脱和奇皇后生出了嫌隙,同时威慑了两党的人,这样的帝王心术不可谓不高明。
不过好在苏先生的计策高明,不论如何,此事过后奇皇后母子绝对会对其心生怨恨,这样一来脱脱可以依靠的便只有圣上的信任了……
哈麻心中一阵冷笑,自己可是曾经按照至正帝的命令暗中监视脱脱的,只要他露出一些破绽,自己便可以找到机会将其置于死地!
脱脱,且容你再与那个汝中柏猖狂一段时日,我哈麻早晚有一天会让你匍匐在我的脚下!
此事已有了结果,奇皇后便带着朴不花请命退去,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去告诉皇子。
至正帝这时候才将目光看向哈麻:“香妃当初是你安排到朕身边的吧?”
哈麻对于此事也不隐瞒:“回陛下,确实如此。”
至正帝点点头,略有深意地道:“她既然是你带进宫的,就由你送出宫去吧……”
哈麻闻言一愣,香妃则立刻痛哭起来,声泪俱下道:“陛下……臣妾不走!”
至正帝喟然长叹:“凝香,宫中本来就是世间最不公平之地,朕知道你对朕忠心,可你所作所为却终归也是背主之事,就算有朕保着你,日后你在宫里也绝没有容身之地,与其横死宫中,还不如出宫保住一条性命……”
至正帝说罢再次看向哈麻:“你亲自跑一趟,将凝香送出宫去安顿好,且告诉皇后这是朕的意思,无论任何人都不得为难于她!”
第四百一十四章 风起云涌
哈麻点头称是,站起身将哭成泪人的香妃搀扶起来,装出苦口婆心的样子劝道:“陛下也是为你好,安心随我出宫去吧……”
香妃哭得声嘶力竭,她既为自己未经出生就被害死的孩子而哭,也为自己悲惨的命运而泣,怪只能怪自己当初不该贪图富贵来到宫里。
哈麻带着香妃走出偏殿的时候正见到依然跪着的脱脱,由于自己先在并不能与脱脱撕破脸皮,所以用下巴向香妃处扬了扬,示意他宫中有大事发生,所以才没能及时将消息传出。
脱脱此时已经受了方才先一步出来的奇皇后的冷眼,所以见到哈麻这副样子后也没有做出什么回应,因为如今对他而言如今哈麻是否还站在自己一边已经无所谓了,反而与他划清界限引得皇帝放心些更好……
哈麻也清楚脱脱为何对自己不予理睬,如今的他倒也乐得于此,一路带着香妃出宫去了。
脱脱反对此事且被至正帝罚跪的事情很快就传扬了出去,有的人认为这是太子一党要崛起了,立刻想办法转换门庭;有的人认为这是脱脱的忠君之举,皇帝的责罚实则是一种认可,于是更坚定地拥护脱脱。
只有脱脱本人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劫难有多么危险,倘若他没有及时地自断臂膀,表明对皇帝的忠心,那自己的下场很有可能比那个香妃还惨。
至于得罪奇皇后母子的事情,脱脱虽然无奈,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待日后再想办法补救。
于是乎,册封爱猷识理达腊成为皇太子一事,只有始作俑者哈麻和他背后的苏生成为了赢家,就连显露手段的至正帝也都以损失了香妃而告终。
哈麻仍然沉迷于报仇的美梦之中,听从苏生的计策耐心等待下一个机会,苏生则将大都势力发生的变化及时地汇报给文瑄,并希望他们弄出来的动静再大一些,最好能引得脱脱再次亲自出征。
文瑄接到消息之后便令方国珍再次发兵袭攻台州,自己则带着沈富、沐冲、韩凌玥等人留在高邮想办法帮助张士诚进一步扩张势力。
时间过得飞快,方国珍按照文瑄的意思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屡次进攻台州,虽然没有一举将台州拿下,但却让元兵十分头疼。
而且苏生为了配合方国珍的行动,在大都贿赂了很多官员,居然为他争取到了一个“徽州路治中”的要职。
方国珍得了这一官职之后在海上更加横行无忌,但凡朝廷的官船也都需要经过他的允许。
江浙行省的地方官员之所以同意对方国珍如此放纵,也自有其原因,原来在董抟霄赶赴江南战场以后,将天完红巾军打得节节败退,于是各地官员便决定联合行动,先集结兵力剿灭了这个天完政权。
直到至正十三年的腊月,元兵联军已经陆续攻陷了安陆、武昌、汉阳、江州等军事要地,负责剿灭两琐红巾军的答失八都鲁也终于带兵将孟海马围堵在了峡州,亲手砍下了孟海马的头颅。
两琐义军覆灭之后,徐寿辉领导的天完政权愈发显得独木难支,被元兵接连打败之后,就连确立的国都蕲水也都被元兵联军所攻破。
对蕲水的进攻是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南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左丞秃失里、西宁王牙罕沙等人领导,他们联合攻陷蕲水之后,天完政权的四百多名官员惨遭杀害,徐寿辉本人被迫败走黄梅山中,整个天完政权都岌岌可危。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文瑄命方国珍假意帮助元廷与张士诚作对,实则帮助张士诚积累了大量的人马和粮草,是以张士诚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手握重兵,将高邮一带紧紧地控制在手里。
张士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南北双方红巾军却在这段时间内吃足了苦头,李察罕和答失八都鲁两人一南一北,将刘福通和徐寿辉死死地压制住,倘若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红巾军的起义很有可能就面临着彻底的失败。
文瑄在这种时刻也不敢贸然做任何的决定,在分别传信给苏生、方国珍、父亲文显忠、舅父周颠等人商量之后,终于与沈富、沐冲、韩凌玥一同定下计策。
既然天完国蕲水都被元廷攻破,那就在高邮再弄出更大的动静,将元廷的目光吸引过来!
计策定下之后,沈富便想办法争取到了许多江南豪阀富商的支持,带着他们联名请求张士诚在高邮建都,带领天下义士反元。
这半年多的时间以来,张士诚肉眼可见己部势力的迅速扩张,野心也不知不觉大了起来,觉得元廷不过如此,徐寿辉既然称得了皇帝,自己又何尝不可呢?
于是就在沈富带人几次请他立国建都之后,张士诚终于在至正十四年的正月决心称王。
张士诚将国号定为大周,自称诚王,以天佑作为年号,在高邮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张士诚称王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元廷的震动,包括脱脱在内他们没人想到此人会发展得这样迅速,在元廷所有兵力对付红巾军的间隙居然被他钻了空档。
至正帝闻讯勃然大怒,他并不过问朝廷的将领都在这一年中取得了怎样的战果,他只将南北红巾军依旧没有被消灭以及高邮又冒出来一个张士诚看在眼里,将脱脱叫进宫里詈骂了一顿。
脱脱在这一年中整顿吏治,改革农桑,其实已经颇有成效,北方红巾军有太不花和李察罕联手对付,两琐红巾军也已经被答失八都鲁和咬住剿灭,南方红巾军又被几省官员联合攻陷了“国都”,这样的战果本该令自己受到皇帝的嘉奖才是,万万没想到突然蹦出来的这个张士诚又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爱猷识理达腊登上皇太子的位置以后,有不少对脱脱不满的官员都转投太子麾下,脱脱有心铲除异己,却碍于奇皇后和太子的势力不敢妄动。
第四百一十五章 亲征高邮
太子一党走到台前之后,哈麻便重新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借助着皇太子的势力与汝中柏分庭抗礼。
哈麻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又使妹婿秃鲁帖木儿愈加诱惑至正帝重新沉溺进“些郎兀该”之中。
元廷之中党派纷争不断,至正帝将朝政放手于脱脱和太子,自己则越发荒淫无度,不理半点朝事。
脱脱在得罪了奇皇后母子之后,整个人也不再似已往一般狂傲不羁,做事变得沉稳起来,埋头致力于北方屯田之事。
张士诚也很聪明,趁着无人将自己放在眼里,大举招揽人才,囤积粮食,一度占据战略要冲之地,效仿方国珍阻断江南地区对大都的粮食供给。
江浙行省的兵力都放在围攻南方红巾军上,河南江北行省的兵力都放在围攻北方红巾军上,一时间元廷竟几乎对张士诚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元廷对张士诚越是放任不管,张士诚的野心便越来越大,在沈富和文瑄的暗中鼓舞之下,张士诚终于开始主动扩张地盘,向附近地区展开进攻。
时间一晃就又过了大半年,南北两方红巾军虽然始终被元兵压制,却都抵抗得极为顽强,一时之间让元兵奈何不得。
这样的情况更是让张士诚有机可乘,侵犯周围州府的同时开始大肆劫掠元廷的漕粮,让附近地区的元廷官员苦不堪言,不断向朝廷上书求援。
脱脱早就听说了这个张士诚,但按照他原本的计划是想先集中兵力消灭了天完政权,然后再让答失八都鲁、董抟霄等精兵悍将反过头来镇压张士诚,可没想到天完红巾军在倪文俊的指挥下非常顽强,竟然将这场战争拖了如此之久。
脱脱先是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苟儿统兵攻打高邮,可惜苟儿大败而归,枢密院都事石普立功心切,请命再攻高邮,可亲自上阵之后又被沐冲枪刺落马,元兵再次大败。
苏生见时机已到,趁机向哈麻进言,称扳倒脱脱一党的时机已到。
哈麻闻言大喜,听从了苏生的计策,将张士诚谋反称帝一事添油加醋地密奏给至正帝,请皇帝下令派脱脱亲自出马,将这伙反贼一网打尽。
至正帝整日沉迷于“演揲儿法”,事先居然对张士诚叛乱的事情一概不知,从哈麻口中听闻后大为惊讶,急忙亲笔写下了一道诏令,命脱脱立刻去平定这伙反贼。
至正帝妥懽帖睦尔的诏书之中语句颇为恳切,其上称:“朕与丞相共理天下者也,今天下多故,朕轸其忧,相任其劳,理所必致汝往。”
脱脱得了皇上的诏令,自不敢推辞半分,再加上他也正需要有一场像平复徐州一样的功绩来重新在朝堂上竖立足够的威信,于是决定再次出征,想要一举平定各地叛乱。
有了先前平定徐州的经验,这一次脱脱做好了完全的准备,这位总制天下兵马的丞相不惜大动干戈,调派诸王亲卫、诸省各翼驻军,更将西域的大部分军队都给调来,共计四十余万兵马,对外号称百万雄师,其旌旗蔽天、金鼓震野的出师盛状前所未有,声势极为浩大。
脱脱出师之前就将朝政尽付于弟弟也先帖木儿之手,并任命汝中柏为治书侍御史来辅佐也先。
汝中柏认为脱脱离京之后,哈麻必起反心,不如先下手为强,除之而后快,以免他在朝中生出是非。
脱脱对此犹豫不决,便又叫来也先商量,也先一如既往,满口感念哈麻对于自己家族的恩情,不肯对哈麻下手,汝中柏只得作罢。
正是也先的妇人之仁给了哈麻绝佳的机会,在脱脱离京之后,塔里克秘密地派手下弹劾也先,重提他兵败被贬为庶民等事,称他德不配位,不能统领百官。
至正帝懒得亲自理政,于是就将哈麻提拔为中书平章政事,命他监督也先帖木儿。
哈麻总揽大权以后,一方面摆出效忠皇太子和奇皇后的样子,对他们言听计从,另一方面则重提脱脱拖延皇太子册封宝礼等事,打算挑拨他们母子对脱脱兄弟动手。
奇皇后和爱猷识理达腊正因为此事对脱脱非常不满,经哈麻挑拨之后旧怒复燃,立刻摆明立场支持哈麻扳倒脱脱。
脱脱对此毫不知情,带着参议龚伯遂离京出征,一路上所向披靡,就连刘福通统领的北方红巾军接到消息以后也都弃守城池屡屡撤退。
由于这支“百万大军”过于庞杂,所以进兵速度缓慢,足足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至正十四年的十一月才抵达高邮。
张士诚自认为己方是以逸待劳,便派兵出城迎敌,双方大战于高邮城外。
令张士诚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次面对的元兵与先前对付的元兵天差地别,不仅领兵的将官厉害,而且元兵人数实在太多,旌旗蔽日之下己方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
只这一场败仗,就令张士诚意识到了自己和元廷的差距,立刻下令手下退入城中不出,开始据城死守。
脱脱也不急着猛攻高邮,下令分出几支精兵,分攻**、盐城、兴化等地,打算彻底困死张士诚。
不多时,元兵就将这些地方顺利攻下,阻断了其他起义军对高邮伸出援手的可能性,脱脱于是开始下令全军猛攻高邮。
脱脱急于立功,带着大军在城外夜以继日地展开猛攻,张士诚便只能带着盐民义军在城内死守,双方开始展开了拉锯战。
好在今日的高邮不必当日的徐州,城内军粮充足,一时间让元兵颇为头疼。
可惜好景不长,高邮守军士气变得越来越低迷,已经开始有人向张士诚建议向脱脱投降。
高邮被围攻已久,张士诚本人也开始害怕起来,但他心中知道自己投降以后也难以逃过脱脱的毒手,于是就在沈富等主战派的请求下决心死守高邮。
城内这一次没有了逃生的密道,文瑄等人也都只能将此战的转机放在了苏生身上。
第四百一十六章 革职脱脱
苏生知道此举成功都在自己身上,所以脱脱离京之后,他便开始唆使哈麻对脱脱一党动手。
大权在握的哈麻也认为时机已到,便令收买的监察御史袁赛因不花等人弹劾脱脱兄弟,奏章称:“脱脱出师三月略无寸功,倾国家之财以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为自随。又其弟也先帖木儿庸材鄙器,玷污清台,纲纪之政不修,贪淫之习益著。”
脱脱在京之后独揽大权,莫说袁赛因不花这样的监察御史,就连哈麻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以至于至正帝第一次听闻有臣子上了弹劾脱脱的奏章。
袁赛因不花弹劾脱脱的言辞都是由哈麻暗中教授,通篇直指脱脱利用至正帝的信任以权谋私,也先帖木儿酿成大败便是最好的铁证。
这些弹劾的依据没有一条不戳在至正帝的逆鳞之上,待至正帝叫来哈麻询问之时,哈麻又痛哭流涕着跪倒,含泪指出了脱脱很有可能意图谋反。
妥懽帖睦尔闻言大怒,本就害怕脱脱成为第二个伯颜的他立刻下旨将也先帖木儿、汝中柏等人软禁在府,罢免了他们的职权,然后下诏夺取脱脱的兵权。
为防脱脱不肯交出兵权,至正帝又派了哈麻的亲弟弟,知枢密院事雪雪亲自带诏前去,并给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密信一封,勒令他务必配合雪雪以及中书平章政事月阔察儿行事,倘若脱脱有半点迟疑,力斩不赦。
至正十四年的十二月上旬,一路疾驰的雪雪带着这份革职流放脱脱的皇帝诏令赶到了军中。
脱脱听说雪雪亲自赶来,还以为是至正帝下发了什么奖赏,亲自带着太不花、月阔察儿、龚伯遂等人在营外迎接,可见了雪雪脸上冰冷的表情之后,众人才发觉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雪雪刚一翻身下马便将背着的黄布囊解下,取出了至正帝的圣旨,对着脱脱便是一声大喝:“御旨到!罪臣脱脱接旨!”
百官闻言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下跪。
雪雪怒目一瞪:“尔等都想造反不成?还不跪下接旨!”
此言一出,脱脱的心便突然沉了下去,凄笑一声之后便准备跪倒接旨。
“且慢!”
脱脱身后的参议龚伯遂突然拦下了雪雪,然后走到脱脱身边面色凝重地建言道:“丞相,此事必有蹊跷,更何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丞相出师时,尝得陛下密旨讨贼,今奉密旨一意进讨可也。诏书且勿开,开则大事去矣。”
雪雪闻言大怒:“龚伯遂,你这是在唆使脱脱造反!来人,给我将他拿下!”
可毕竟脱脱眼下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丞相,兵权还在他的手上,雪雪的话哪有半个人肯听?
龚伯遂一声令下,便有几名亲卫过去将雪雪手中的诏书夺了下来。
雪雪逐渐由惊怒变为害怕,质问道:“月阔察儿!太不花!你们就这么无动于衷吗?你们也要跟着他们造反吗?”
月阔察儿和太不花对雪雪的视若罔闻,反而都将目光看向脱脱,想要看脱脱究竟是什么意思。
龚伯遂将诏书捏在手里,跪倒在脱脱身前声泪俱下地道:“丞相,您离京之后,权柄便落在了哈麻身上,眼下又是其弟雪雪奉命前来,这其中的古怪之处您不会想不清楚。您也说过,此番出师,务必要将各处反贼剿灭一空,否则我大元危矣!待我们将这些反贼肃清以后,圣上怎会不谅解您的苦心呢?万不可在此时心灰意冷,将百万将士弃之不顾啊!”
脱脱惨笑道:“你说的这些我心中何尝不知?可天子诏我而我不从,那便是与天下抗也,君臣之义何在?我脱脱又与伯颜和燕帖木儿等人有何差异?”
脱脱说罢将龚伯遂手中的诏书夺过,恭敬地送回雪雪手中,然后整冠撩衣跪倒:“臣脱脱,接旨!”
月阔察儿和太不花对视一眼,心中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倘若脱脱抗命不遵,他们二人才当真不知该如何自处。
龚伯遂的话虽然有些道理,可一旦脱脱抗命,那就算脱脱没有造反之心,也变成了造反之时,军中百官的亲属家眷可都在大都之中,有哪个会甘心随他做这不忠之事?
雪雪冷哼一声,这才宣读天子的旨意,待他将这份革职脱脱的旨意念完之后,全军哗然,谁也想不到皇帝会突然发出这样的旨意,罢免脱脱的军权也就算了,居然将他当场革职!
在一片混乱之中,雪雪取出密信递给太不花和月阔察儿:“我知道二位都是脱脱心腹,可你们别忘了就连脱脱也是圣上的臣子,这封信乃圣上亲笔,具体该如何做想必不用我教给二位大人了。”
太不花闻言只得展开密信,待看过之后喟然长叹,知道皇帝已经受了哈麻等人的蛊惑,彻底不再信任脱脱。
领了旨意的脱脱依然跪在原地一动不动,这道诏书上的字句如一道道明枪暗箭将他的心肠逐一射穿,没想到自己如履薄冰十几载,最后还是落到了这样的下场……
自己当真是成也哈麻,败也哈麻,悔不该当初信任于他,自己早该想到的,这样的佞臣既然能帮助自己扳倒别人,有朝一日便也能帮助别人害了自己……
旨意很明确,将丞相脱脱贬为庶民,抄没家产,将其安置到淮安路以观后效,兵权则由太不花、月阔察儿、雪雪三人代领。
太不花感念脱脱的知遇之恩,走到他身前道:“丞相忠心天地可鉴,卑职回京以后必定为您洗刷冤屈,此去淮安的一路上我也会派精锐护卫保护您的安全。”
脱脱凄然一笑:“大军就都交给你了,务必要将反贼一网打尽。”
雪雪见到这一幕后心中不喜,想起了方才龚伯遂顶撞自己的行为,立刻叫来军官将他给抓了起来。
客省副使哈剌答见状道:“丞相此行,我辈必死于奸人之手,倒不如今日死在丞相面前!”说罢拔剑自刎于脱脱面前。
第四百一十七章 重建大宋
脱脱为了自己的忠义之名甘心束手就擒,被罢为庶民赶赴淮安路,太不花担心雪雪对脱脱痛下杀手,派了许多自己的心腹同行以求保住脱脱的性命。
雪雪的确打算在脱脱去往淮安路的路上取其性命,奈何脱脱一党的势力尚在,更有太不花等人力保,所以只得作罢。
却说脱脱被罢职以后,围攻高邮的部队便散作一团乱麻,饶是太不花也无法管束如此庞杂的队伍,月阔察儿和雪雪更是难以服众,有许多慕脱脱之名而来的军队当场生出了退意,不愿再听从朝廷的号令。
代为总兵的太不花忙于管束这些军队,哪有精力再领兵继续进攻高邮,所以城中的张士诚借此机会得以修整了一番。
文瑄等人知道这是苏生的计策起了效果,脱脱一党倒台之后便意味着元廷必定是奸臣当道,忙于勾心斗角争夺权力的他们自然无心征讨各地的义军。
文瑄认为此时正是大破元兵的良机,便命沈富劝张士诚发兵反攻。
城外的“百万元兵”这时正乱作一团,谁也不肯听从太不花的领导,以至于遭到张士诚反攻之后竟然无人领兵应战,每个军官都担心己部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争相带着部下逃命,许多营寨都拱手让给了张士诚的部队。
太不花和月阔察儿有心继续讨贼立功,可无奈于无人听从号令,只得也带着本部人马撤离。
文瑄见元兵无心恋战,知道此战必胜,便带着沐冲等人亲自上阵,分成数支部队追杀元兵。
临阵易帅是兵家大忌,以至于这支百万雄师居然被张士诚和文瑄等人带领的部队追得丢盔弃甲,无一人回头应战,丢弃的兵器盔甲和军粮补给到处都是,不出几日便彻底被高邮义军打散,更有甚者对朝廷大失所望,干脆带人投到了张士诚的麾下。
脱脱被罢职,元兵在高邮大败的消息立刻传了出去,领导北方红巾军的刘福通短暂地和杜遵道联手开始进行反击,一举复夺了许多城池;统领南方红巾军的倪文俊也带领着明玉珍和陈友谅等得力属下大破压制他们的元兵。
一月之后,在至正十五年的正月,倪文俊率军复取沔阳,旋即与元威顺王宽彻普化三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及元帅阿思监所领水军激战于汉川。
这一战有邹普胜亲自献策,倪文俊带着陈友谅和明玉珍全军进攻,以火筏撞入敌船阵中,致使元兵大部分人马葬身火海,南方红巾军大获全胜,威顺王三子则均在此战之中败死。
一时之间,本已在脱脱的领导下几乎快要消灭了的各地义军突然声势大起,从久被元兵压制的低潮之中奋力反抗,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高邮之围解除之后,张士诚的势力迅速扩大,已有不下于南北红巾军的规模和势力。
脱脱被罢职以后,苏生以回声探亲为由离开了大都,回到文瑄身边帮忙,因为他知道现在已经到了文瑄帮助韩凌玥报仇的时刻。
两年多的时间以来,盛文郁一直都按照文瑄的吩咐与杜遵道“暗通款曲”,告知杜遵道他已经争取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只待小明王出世之时便可将刘福通的军权夺到手里。
杜遵道并不知道文瑄和韩凌玥尚存人世,所以对盛文郁的话没有生疑,在得知脱脱被革职以后,杜遵道也觉是时候扶植韩林儿出来建立政权了,于是在做好了准备之后,他终于亲自带人将韩林儿从砀山之中接了出来。
杜遵道并不知道,文瑄、韩凌玥、沐冲、沈富、苏生、铁牛等人在接到了盛文郁的消息以后都已经暗中到达了颍州,只待韩林儿被杜遵道推上台面之后,诱骗此贼道出害死明王韩山童的实情。
自以为是的杜遵道利用刘福通对韩林儿的忠诚之心赢得了他短暂的支持,美其名曰准备辅佐小明王重建大宋。
经过商议以后,他们决定在亳州建都,于是共同将韩林儿迎到了亳州。
在杜遵道的安排下,自有人去拆除太清宫的木材来重新为韩林儿修建宫阙,拥立他登基称帝,号小明王,国号曰宋,年号龙凤,并尊奉韩山童之妻杨氏为皇太后。
此时的韩林儿依然不知事实的真相,将杜遵道视为亚父,刚一登上帝位,便立即对众人进行封赏。
杜遵道、盛文郁以辅弼之功被封为左、右丞相,明教元老刘福通、罗文素则低他们一等,被封为平章政事,连刘六都被封为枢密院事,毛贵、李武、崔德、关铎、潘诚等人则为大小元帅。
一番封赏之时,文瑄等人也并未现身,虽然韩林儿现已安全,但是为了光明正大地除去杜遵道此贼,他们没有立即对杜遵道动手。
此外,按照文瑄的意思,刘福通是否值得他们托付,也正好利用此时的境况加以考察,倘若他没有遵守诺言,也跟着动了歪心思,那正好连他也一起除去。
杜遵道成为丞相之后,便唆使韩林儿要求刘福通将兵权交出,韩林儿受了杜遵道的蛊惑对他言听计从,便命令刘福通将兵权交出。
刘福通不从,杜遵道便与盛文郁商量以韩林儿之名,在他的寝宫之中设下一道鸿门宴,骗刘福通和刘六前去,打算将他们二人格杀当场。
刘福通和杜遵道勾心斗角的同时,盛文郁将他们二人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了文瑄和韩凌玥。
文瑄听后微微一笑,看向身边的韩凌玥道:“看来为令兄报仇的时机终于到了,你的那个侄儿久受此贼蛊惑,不如就借这次机会让他看清真相。”
韩凌玥点了点头,暗中带人将韩林儿给掳了出来,然后众人一起扮做杜遵道安排的刀斧手藏在寝宫里面,偷听杜遵道与刘福通的对话。
由于文瑄的安排,所以盛文郁并未将杜遵道的祸心告知刘福通,是以刘福通与刘六欣然赴宴,并没有带多少侍卫。
尾声 逍遥海上
刘福通和刘六刚一进宫,便见到了坐在主位上的杜遵道,扫视之下根本不见韩林儿的踪影,刘福通当即知道事情不好,刚想转头离开,便见到无数刀斧手从两旁冲出,将二人团团围住。
刘六急忙护在兄长身前:“杜遵道,你想干什么!”
杜遵道奸笑道:“刘福通,乖乖将兵权交出来,我还有可能留你全尸,否则休怪我手下无情,让你做个无头厉鬼!”
刘福通对杜遵道怒目而视:“姓杜的!时至今日,你终于忍不住露出狐狸尾巴了吗?你当真以为我不知道是你害死的韩大哥么?”
杜遵道好似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般捧腹大笑:“就算你知道又能怎样?韩林儿那个傻小子还不是被蒙在鼓里?就连那个姓文的如今也和那个狗屁圣女死在了徐州,就凭你也配合我作对?实话告诉你,盛文郁本就是我安插在你身边的人,今日就算你不乖乖交出兵权,我也有办法让他们俯首听命!”
刘福通紧攥双拳,咬牙切齿地道:“你这个天杀的贼人,终于肯承认是你出卖了明教吗?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劝韩大哥收留你这个丧家之犬!”
“住口!”杜遵道怒斥道:“死到临头了你还敢嘴硬!我这就将你碎尸万段,去与你的韩大哥作伴!来人,将刘福通和刘六给杀了!”
“住手!”殿内突然传来了韩林儿的声音,与此同时也现出了文瑄等人的身影。
杜遵道看见文瑄以后吓得魂不守舍:“姓文的,你……你居然没死?”
文瑄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杜遵道,让你失望了吧?”
文瑄的话音刚落,身后就传出了韩林儿的哭声:“杜遵道,你这个该死的贼人,你竟然害死了我爹!”
杜遵道知道大事不好,立刻意识到自己落入了他们的圈套,大喊道:“盛文郁!你竟敢骗我!来人啊!快将他们都给我拿下!”
这些刀斧手当中不乏有一些杜遵道的心腹,当即遵从他的号令向众人围了过来,可有文瑄、沐冲、铁牛等人在场,哪肯让他继续惩恶?
沐冲和文瑄身形灵动,眨眼间就直扑向杜遵道,将他当场制服,盛文郁也与罗文素及时带着人马将整个寝宫包围,凡是杜遵道的手下尽皆抓了起来。
有杜遵道亲口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以后,韩林儿和其母杨氏也得以看清了杜遵道的真实面目,当即将杜遵道的恶行公之于众,择日将其在亳州城内公开处斩,以祭明王在天之灵。
韩凌玥大仇得报之后,在城内重新为兄长建了一座祠堂,众人拜祭之后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亳州。
韩林儿正准备封赏文瑄等人之时,却只发现姑姑韩凌玥留给他的一封书信,信上嘱咐他务必要任人唯贤,重用刘福通、罗文素、盛文郁、毛贵等忠心之人,待麾下将士养精蓄锐之后伺机北伐元廷,光复汉室。
韩林儿登基以后,不但成了红巾军的领袖,更是成了明教的新一任教主,在韩凌玥的吩咐之下,正式将李铁牛和盛文郁任命为副教主协助自己管理明教。
在盛文郁和李铁牛的劝导下,韩林儿也没有执意将文瑄和韩凌玥等人寻回,重新封赏了有功将士之后,将兵权重新交到了刘福通的手上。
刘福通知道文瑄和韩凌玥的手段,不敢居功自傲,立刻整顿兵马,开始准备北伐事宜。
至此,元廷革职脱脱以后,再无力调派正规军队镇压大宋政权、大周政权、天完政权,只能转而依靠各地地主武装力量来对各地义军展开斗争。
大宋政权在刘福通的率领下准备开始北伐,大周政权在张士诚的领导下开始向江南地区进军,天完政权在倪文俊的统领下准备再攻襄阳,天下彻底大乱。
蛰伏在徐寿辉手下的陈友谅也在邹普胜的支持下一步一步走到权力的中心地带,随时做好了准备顶替徐寿辉成为一方枭雄。
身在高邮的张士诚在沈富等财阀的支持下一面劫取元廷的漕粮,一面扩张领土,将目光对准了最为富庶的平江路。
濠州城中,已经被封为镇抚的朱重八开始凝结属于自己的势力,将徐达、汤和等好友召集在身边,准备在乱世之中大展拳脚。
文瑄此刻则不再关心这些乱世枭雄即将面对的危机和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在与铁牛和盛文郁告别之后,与韩凌玥、沐冲、苏生等人回到了无忧岛上。
无忧岛的岸边,有文显忠和周氏带着方家兄弟和阿柒等人亲自迎接,虽然赵完普已死,但文瑄毕竟也算完成了父亲的心愿,重建了大宋政权,文显忠也彻底将自己心中的执念放下。
待文瑄等人休整了几日以后,文母周娴就开始操办两对佳人的婚事,整个无忧岛上足足热闹了月余的时间。
文瑄等人此时已经脱离了明教,所以也不再被那些教规训诫所约束,都借着喜事把酒言欢。
“可惜英儿还在濠州没有回来,没有喝到我们的喜酒。”沐冲灌了一口烈酒以后有些遗憾地道。
文瑄一笑:“放心吧,英儿那个小家伙是不会亏待自己的,他不将濠州搅个天翻地覆就不错了!”
领教过沐英本事的众人闻言纷纷大笑。
一旁的苏生打了个饱嗝之后问道:“头儿,咱们以后当真就要在岛上度过余生了么?会不会太乏味了些?”
沐冲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文瑄神秘一笑:“乏味?放心吧,还有比推翻元廷更有趣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苏生和沐冲兴冲冲地追问:“什么事?”
“喏,这是方兄前些日子出海带回来的消息,你们看看就知道了。”文瑄说罢将一封信件丢给二人。
二人忙拆开去看,看过之后露出意外之色:“倭寇?我们的确将这些恼人的贼寇给忘了,这些贼寇有的违禁到沿海一带经商,有的则干脆聚众抢劫我们的商船,着实非常可恶!”
文瑄放下酒杯,将袖中的徐夫人匕首按在了案上:“元廷自有义士豪杰去推翻,无需我们再去操心,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逍遥海上,顺带着对付这些倭寇!”
沐冲和苏生闻言哈哈大笑:“我等自与君同往!”
同一时间,濠州城内。
抱着圣火令入睡的沐英突然睁开了眼睛,迷茫地看向了四周,眼神中充满了本不属于一个孩童的警惕之色:“这是哪里?我又是谁?”
(覆元翻明系列第一部《落日胡尘》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