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特战训练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已经来到了十一月中旬,张伟和曹教员一起写的几篇关于两伊战争的分析文章,从九月底开始就已经陆续在学院主办的《指挥学报》上面发表了。
这几篇文章自发表之后就受到了很多军事研究人员的关注,因为文章中对于这场战争发展的预测实在是太准确了,作者简直就像是在操纵着傻大木的指挥棒一样。
目前的两伊战局正如张伟在文章中预测的那样进行着,依拉可军队在九月底就包围了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但是直到十月初才攻破外围防线进入市区,然后就是残酷的巷战,在巷战中,依拉可军队遭到了依朗正规军和卫队的拼死抵抗,双方共计战死七千余人,到了10月底,依拉可军队才勉强占领了这里。
由于此战过于惨烈,后来霍拉姆沙赫尔被依拉可军队改名为“血城”。
而另一边,发生在几十公里之外的炼油中心阿巴丹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这注定又将是一场血战。
现在傻大木已经不指望彻底颠覆对方了,他只希望能够迅速夺取阿巴丹,切断依朗的经济命脉,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而后逼迫对方接受和谈条件,签订城下之盟,体面的结束这次战争。
《指挥学报》的编辑最近这几天又在催促张伟和曹教员了,让他们继续写文章分析中东战局的变化。
而报社最初刊登《两伊战争前景预测》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看在了曹教员的面子上,文章刊登出来之后收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是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面,这些质疑之人就纷纷被打脸。
报社最近甚至接到了好多军内领导的电话,来询问两位作者的身份,甚至还有总参谋部总长办公室的一位秘书打电话过来询问情况。
而张伟和曹教员两人也再接再厉,继续在文章中做着神预测。
张伟在最新的一篇文章中表示,随着战争的深入发展,两国的弹药装备消耗数字都是非常巨大,双方前期储存的战备物资很快就会见底,而靠两国自身的工业实力很难满足这样大规模战争的消耗。
现在国际社会都在对参战双方实施武器禁运,虽然这只是名义上的,私底下西方发达国家仍在通过第三方进行转售,但是肯定还是难以满足参战双方巨大的需求。
张伟在文章中建议华国也可以考虑这种方法,借此来为已经逐渐陷入困境的军工企业带来订单,为改开和军队的建设提供资金。
文章一发表出来就引起了更大的质疑之声,毕竟这种生意华国之前从来都没有做过。
张伟也不和他们争辩,而是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拿数据说话。
通过对两**队的武器装备情况进行分析,他在文章中得出一个结论,参战双方单以坦克这一种装备来计算,未来几年的需求数量就在五千辆左右,总价值超过三十亿米元,华国只要能从中分到很少一部分,就足以支撑军工企业的持续运转了。
要知道从建国到现在,华国的外汇储备还没有哪一年是超过十亿米元的,而今年由于改开的进行,华国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更是第一次出现了大额外债,外汇储备净值接近负的十三亿米元。
新的文章发出来以后,张伟和曹教员这对组合引起了更大的关注。
在文章发表的第三天曹教员就接到了军委的通知,让他去帝都出席一个军事会议,可惜通知中没有提到张伟的名字,大概是感觉一个军校生对文章的贡献有限吧,毕竟曹教员是进行世界军事研究的研究员,是军内有名的中东问题专家,在这之前也发表了不少军事论文,本来就很受关注。
曹教员出发前还想着拉张伟一块去,张伟也不在意,他已经将自己想说的话和曹教员都沟通过了,不想说的那些他还是想等有机会见到领导的时候直接传递上去。
张伟其实也想回帝都待两天,因为最近这段日子他被黄大队折磨得不行,但这也怨不得别人,纯粹是他作茧自缚。
前段时间,张伟和李教导员一起发表了《特种部队作战编组研究》这篇论文,文章中对特种部队作战的人员和装备构成进行了分析。
他们认为为了保持灵活机动,特种部队应进行小规模的编组,采取分散行动的方式。
例如以中队为基本编组单位,每个中队十二个人,分为三个四人战斗小组,包括队长,狙击手,观察手,尖兵,机枪手,突击手,工兵,通讯员,军医等,行动时每个人各有侧重,但训练时每个人同时也要掌握其他人的技术,保证随时可以替代其他人的工作。
文章认为这样的编组方式有利于实施秘密渗透,隐蔽行动,达成突然袭击,以少胜多的作战效果。
但是文章写得再合理,再花团锦簇,那也只是一种设想,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战例支持,说服力不强。
再加上对于特种部队成员的训练科目和训练标准的设置,还存在某些细节问题,这些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需要在实际的训练中进行总结。
因此,张伟说动了李教导员,在指挥系内找到了一些身体素质好,军事能力强,体格健壮的学员,按照文章中提出的设想临时编组成两个特战中队,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进行特战科目的训练,以检测理论的可行性。
张伟本想只做个旁观者,耍耍嘴炮,在训练时提些修改意见就行了。
没想到李教导员请来了黄大队来负责训练这批特战队员,而黄大队居然提出要让张伟作为中队长,负责带领其中一个中队,理由还挺充分,没有人比张伟更了解这份训练计划了,有张伟的参与实验会更加顺利,让张伟都没办法找借口推脱。
而在开始训练以后,张伟充分见识到了黄大队的疯狂,简直是把他们当成了真正的特战队员来训练,严格按照张伟他们提出的训练标准来考核,要知道那个训练标准可是在我军普通士兵训练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大截。
就以人民军队的基本训练科目五公里武装越野为例,部队考核标准是20分钟内优秀,20到21分钟良好,21到22分钟及格,超过22分钟不及格。而在特战中队的考核中每一档的考核时间都减少了两分钟,要跑到18分钟以内才算优秀。
这样的训练强度让自愿参加实验的学员们都叫苦不迭,感觉上了贼船,还没办法下去,军人的荣誉感让他们没法说出放弃的话来,更没办法过多的抱怨,因为黄大队在每次训练中都是以身作则,而且好像还乐此不疲一般,黄大队好像是找到了当初在野战部队当侦察连连长时的感觉。
张伟也是被训练折磨得够呛,他从小也算是很能吃苦的,插队三年,服役五年,刚参军时也是训练尖子,但是最近这一年当上宣传股长以后,天天在办公室,训练量小了很多,现在再捡起来也是挺困难的,比起另一个特战中队的队长李三水差了很多,那家伙和黄大队是一个级别的,体能简直变态。
十五公斤负重越野,八百米障碍,手榴弹投掷,徒手攀爬,单双杠,汽车驾驶,坦克驾驶,徒手格斗,排爆,射击等等一个个科目练下来,临时组建的两个特战中队终于有了点精英的雏形。
而且这样的训练也为张伟和李教导员的论文提供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最近《特种部队训练科目设置》这篇论文已经写的差不多了,虽然其中关于机降伞降潜水这些科目还无法验证,但是至少陆战科目的设置已经很科学了。
第123章 野外生存
在体能训练科目告一段落以后,在张伟的建议下特战中队又开始了新的科目。
这些训练虽然没有之前那么累,但是更加烧脑,像是收发电报,野外绘图,防病自救,潜伏窃听,审讯,野外生存等等。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战术课,张伟认为特战中队的士兵不仅要能打,脑子好使更加重要。
张伟参考曾经看过的特种兵战例,并且向黄大队这个资深侦察兵进行咨询,编制出了几十种不同的作战任务,像是渗透,突袭,营救,斩首等等,让队员们各自设计相应的战斗方案来完成任务。
这样的课程没有标准答案,只是看谁的方案更加合理有效,张伟是想借此来培养队员们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应变组织能力。
时间在学习和训练中过得很快,大一上学期的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
张伟在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就急着想要回家了,谁知却被黄大队给留了下来,他想要组织两个特战中队的学员出去集训拉练,进行野外生存科目的训练。
黄大队之前做过侦察连连长,张伟和李士杰就将野外生存科目交给他来负责,没想到这位也是个生存狂人,想在寒假期间组织一次实战演练。
黄大队之前在课堂上面已经给队员们讲了一些采集、捕猎、露营这样的野外生存知识,但是大家都没有实际操作过。
特种部队一般都是在敌后作战,为了保证隐蔽性,一般都要避开有当地人活动的区域,因此野外生存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要求。
张伟开始听到放假之后还要集训,本来是想找个机会跑掉的,他可不想再受折磨了,但是听到训练的内容之后却是兴趣大增,他对于野外生存曾经一度十分的感兴趣。
这都要感谢那个什么都敢吃的“贝爷”,这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拍摄的《荒野求生》他可是一集没落都看过了,对“贝爷”可以说是佩服之至,同时也生出了去野外探险的想法。
记得后来还有一个更加生猛的“德爷”,每次都是差不多全裸开局,然后一个人单挑荒野,虽然整天挨饿,还出现了一堆的囧事,但是看起来更加真实。
张伟感觉自己看了那么多野外生存的视频,又有了这一段时间的特种兵训练,现在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其他学员对此也都很感兴趣,正规部队里面除了侦察兵之外可是很少设置这种训练科目的,大家都是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都感觉自己挺强的,再加上刚听完相关知识,正是手痒的时候,也很想实验一下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
要训练野外生存能力,金陵周围的山里是不行的,那些都是经过了开发的,居民和游人很多。
黄大队给他们联系了滇南的西双版纳,他曾在那里的部队服役,做过侦察连连长,对当地环境很熟悉,还曾经带队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面进行过野外生存训练。
华国最适合做野外生存训练的地方就是鄂西北的神农架,海南的尖峰岭,滇南景鸿的西双版纳,济省的长白山等处,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原始森林,甚至有一些地方属于无人区。
为了完成这次训练,李教导员向系里专门申请了一笔经费,由于最近这段时间特种作战中队的训练搞得有声有色的,还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论文,系里就同意了他的要求,给的钱不多,但是至少来回的车费是够用了。
学院是十二月底放假,张伟他们一行二十多人在1981年的第一天就到达了西双版纳的中心城市景鸿。
队员们在当地驻军的军营里面住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就出发了。
黄大队拿着学校开具的证明材料,再加上他和驻军的关系,借到了一批枪械和野外生存装备,枪是真枪,但是子弹都是演习时用的空包弹。
空包弹只有弹壳、底火和少量装药,没有弹头或者是用塑料做成的易碎弹头,这种子弹在远距离上几乎没有杀伤力,在军事演习,电影拍摄,竞技运动的发令枪,葬礼仪式等场合都能用到。
但是空包弹也不是说就十分安全,实际上在距离足够近的时候,空包弹也是很危险的,虽然没有弹头,但是火药引燃后产生的高压燃气从枪管喷出的威力也足够伤人。
为了模拟负重行军的环境,黄大队还根据每名队员在特战中队中的职责,给他们分别准备了10公斤到15公斤不等的沙袋。
黄大队对这里比较熟悉,已经提前给他们规划好了不同的行军路线。
张伟和李三水这两个中队长的任务就是带着各自的中队,携带好枪支弹药和必要的生存用品以及三天的食物,用七天时间穿越大约五百公里的山区,突袭地图上面指定地点的一座哨所。
黄大队本人也会跟着其中一队行动,并且在行军途中用电台下达各种作战任务。
张伟拿到地图之后仔细看了看行军路线,记住了几个关键地点,这条线路很偏僻,一半以上的路线都是在原始森林中,有一些甚至是无人区。
清晨从景鸿的军营出发以后,天色大亮的时候张伟带领的特战中队已经行军十余公里,来到了热带雨林的边缘地带。
张伟拿出黄大队交给他的指南针,想要确定下方位,谁知道这个指南针竟然是坏的。
张伟记得黄大队交给他的时候,他十分小心的放在了上衣口袋里,不可能是刚才行军时弄坏的,那一定是黄大队给出的第一个难题了。
张伟叫过来在旁边警戒的副队长和探路的尖兵,对他们说道:“山猫给的指南针是坏的,水蛇,你确定下我们现在所处的方位,黑豹,我们两个来确定接下来的行军路线。”
这些代号是在特战中队组建的时候让每名队员自己取的,张伟他们中队是用动物名字做代号,另外一个中队是用山川河流做代号,黄大队则是用他以前在部队的时候给自己取的代号山猫。
张伟用树枝在地面上简单画了一下行军路线,这是黄大队给他看的那张地图上标示的,可惜黄大队让他们两个中队长熟记下线路之后就把地图收回去了。
不过张伟已经记住了其中的几个关键地点,凭着记忆也能将大致路线勾勒出来,这也是前段时间训练的结果。
而旁边兼任向导的尖兵水蛇则将手表从手腕上面摘下来,放到地上,将时针指向阳光射来的方向,然后找到时针与十二点夹角的平分线所指向的方位,在北半球时这条角分线指向的就是正南方。
当张伟画好地图之后,水蛇也走过来,他手指着一个方向说:“队长,那边就是正北方向。”
张伟看看他指的方向,和副队长又商量了一下,就确定了接下来的行军路线。
不过在继续出发之前,张伟也学精了,他向队员们说道:“大家现在检查一下出发前黄大队分派的装备,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刚才这个指南针就是坏掉的,我怀疑黄大队增加了训练的难度。”
果然,经过一番认真检查之后,通讯员报告说电台存在故障,需要修理,还有三名队员报告睡袋是破的。而张伟也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手电筒没电,打火机没油,火柴全是杆。
张伟心想这黄大队也太会玩了吧,没想到在早晨出发的那一刻考察就已经开始了,怪不得他一直到早晨出发时才分配装备,还催促大家赶紧出发。
张伟考虑了一下,大家已经在这里休息十几分钟了,不能耽误太多时间,七天行军五百公里,还要完成多个科目训练,每一分钟都很宝贵。
张伟说道:“大家马上出发,到下一个休息点的时候再想办法修理装备。”
这个季节西双版纳气候状况还比较好,比较适合野外生存训练,此时正处于干季,雨水较少,气候也比较凉爽,不像五月到十月的雨季,经常下雨,昆虫也更多,普通人在户外根本没法长时间停留。
张伟他们不是来旅行的,而是要进行训练,况且黄大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带另一组人过来突袭,因此在行军过程中所有人都要时刻保持警惕状态,每位队员各负其责,按照训练大纲中的队形展开。
最前面是尖兵斥候兼任向导,紧接着是两个突击手负责开路,两个狙击手小组分布在队伍两侧,中间是队长张伟和通讯员,军医组成的三人小组,队伍最后是副队长黑豹带着一个突击手负责垫后。
特战小队行军速度很快,在接近中午的时候已经走了二十多公里山路,来到了位于南糯山的原始森林里面,这时候大家已经饿的不行了。早上出发时他们就没有吃多少东西,又走了这么远的山路,更是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但是吃饭还不是目前最急迫的,关键是要先找到水源,黄大队也许是事先设计好的,每个人的水壶只让装了一半的水,在路上已经都被喝光了,必须要尽快补充才行。
张伟在一路上就让大家注意寻找水源,可是一直没有发现。
第124章 雨林穿行
在张伟带着特战中队出发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另外一个身穿军装的队伍来到了他们进入雨林之前停留的地方。
当先之人向四处看了看,冲后面的一人报告道:“班长,应该就是在这里了,他们就是从这里进入的林子,果然是菜鸟啊,经过的地方都不知道掩饰一下。”
后面另一人说道:“疯狗,你鼻子那么灵,他们即使掩饰了也逃不过你的法眼,快点看看他们往哪个方向去了?”
疯狗边查看地上的痕迹,边嘟囔道:“老连长果然是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的丧心病狂,明明是一帮菜鸟,还给出了这么难的任务,又让咱们把给他们准备的装备都做了手脚,也不知道这些人能坚持几天。”
不一会,绰号疯狗的男子指着一个方向说道:“班长,是这边。”
班长从兜里掏出地图瞄了一眼,诧异的说道:“疯狗,你找的没错吧?那个方向向北偏了有二十度了。”
疯狗自信满满的说道:“没错,这帮菜鸟连个地图都记不住,方向也判断不准,我估计坚持三天就得挂。”
班长说道:“就你话多。”
说着便招呼分散在周围的队员们,一起朝着疯狗所指的方向进入了雨林。
可是短短二十分钟之后,他们又钻出雨林,回到了原地。
疯狗也不说话,垂头丧气的去一边继续查看刚才忽略的一些蛛丝马迹了。
另一名战士不依不饶的嘲笑道:“我说疯狗你今天的狗鼻子也不好使了,刚才还说人家是菜鸟呢,结果被人家给耍了还不知道。”
疯狗知道自己有些大意,没有回话,但是这回倒是也认真了起来。
班长也查看着刚才张伟他们做的伪装,说道:“恩,有点意思,大家眼睛都放亮点,别着了道,不然我可没法向老连长交代,让他以为咱们这两年都在吃干饭呢。”
而另一边张伟小队还在林间穿行着,山林中很难辨别方向,非常容易跑偏,他只有一遇到空地的时候就让水蛇纠正下前进路线。
他们在山林中穿行了一上午,中间只短暂休息了两次。
张伟看看时间,临近中午的时候,便让饥饿疲累的队伍停了下来。
他本想利用一开始大家体力比较好,兴致比较高的时候多前进一段,但是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到黄大队规定的通讯时间了,于是便只能停了下来,顺便进行第一次野外补给。
野外扎营休息最关键的就是要靠近水源地,这样各种补给比较容易获得,但是又不能将营地扎在河滩上,因为一旦下暴雨可能会爆发山洪,会有危险。
好在现在是雨林的干季,倒也不用忧心山洪,关键是要找到先溪流或者湖潭,刚才一路上只顾行军也没有细找。
张伟让通讯员修理电台,又派出三组人手,两两一组去周围寻找水源地顺便寻找食物和干柴。
一直过了一个小时,这边已经修好了电台并且和黄大队联系完了之后,才有队员回来报告说找到了一条小溪。
大家收拾东西准备过去,但是刚从地面上坐起来就发现身上爬上了好多蚂蚁,有人还被咬了几个大包,刚才还没感觉,现在站起身来真是痛痒难耐。
热带雨林里面形形色色的昆虫巨多,裸露身体的话纯粹是给它们加餐,大家已经够小心了,浑身都包裹的很严实,但是这些蚂蚁还是无孔不入,刚才走路时还好,一休息下来就被它们袭击了。
黄大队之前在课堂上给他们介绍过,这种蚂蚁学名叫黄猄蚁,老百姓也称之为“酸蚂蚁”,因为他喷射的蚁酸具有酸味,在西双版纳是妇孺皆知的一种蚂蚁。
这种“酸蚂蚁”个头不大,但是性格却是凶猛,简直“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被蛰一下就是一个大包,那个痛的厉害。
张伟脖子上也被咬了一个大包,只能先抹上点药粉暂时缓解一下。
到了小溪边上,队员们这回总算是学精了,先取出睡袋拼凑着铺在岸边的草地上,再将背包放在上面,然后人坐在背包上面。
虽然是一月份,但是林子里面仍然是特别潮热,稍微一动就是一身汗,总会不自觉地喝水,到现在水壶早就空了。
但是面对这一汪溪水,大家还是得再忍耐一会儿,这里是热带雨林,各种微生物太多了,溪水看着清澈,但是实际上里面往往充满了各种寄生菌以及虫卵等,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大家身上又没有带净化水的药片,只能烧开了饮用。
大家把刚才收集到的干柴堆在一块,准备引火。
军用打火机和火柴都不能用了,只能钻木取火,但是那可是个技术活,好几个人轮流按着黄大队教的方法试了半天也没点着。
好在副队长黑豹想到了一个办法——用电池引火。
黄大队给的那个手电筒灯泡是坏的,但是电池倒是还有电,找一根导线,在上面包上易燃的干草,然后短接在电池的两极,不一会导线就变红了,缠在上面的干草也冒出了烟,慢慢的出现了火苗。
可是要烧水做饭还得有一口锅才行,不然就只能吃烧烤了。
张伟早就想好了办法,在路上他就已经让人砍了几棵竹子,一人截了一个竹筒,现在正好放在火上用来烧水。
大家将一路上收集到的食物拿出来放在了一起,这个季节林子中菌子和水果种类很少,张伟看了看估计不够吃,就让副队长带人再去小溪那边想想办法。
身上虽然还带了三天的干粮,但是那些吃食不到关键时刻最好还是不要动用。因此,一路上大家都是边走边找,边走边摘,看到蘑菇和果子啥的先收集起来,但是也不能随便就吃,热带雨林里大多数真菌都是有剧毒的,必须格外警惕。
张伟叫过大家一起来辨识一下收集到的食物,好在有两名队员还比较懂行,虽然有一些食物也叫不上名字,但是好歹知道有没有毒,再加上大家之前也学过一些知识,只是没见过实物而已,现在参照着这些食物也能大概辨认一二。
挑出去一些有毒的和来源不明的食物,张伟将剩下的菌子分给大家,放在竹筒里面烹煮,这样也能再加一道保险,防止中毒,另外还有人采集到了几十枚无花果,这个倒是可以直接食用。
张伟吃着无花果,突然感觉小腿处特别痒,他掀开紧绑的裤腿,看到小腿上面紧紧的贴着一只吸血的虫子,此时肚子已经吸的圆鼓鼓的了。
旁边的队员看到了,有人认识这东西说道:“熊猫,这是蚂蟥,你可千万别用手去撕,不然会流好多血。”
说着他从火堆里面拿出一截火红的木炭,往蚂蟥的身上烫去,呲拉一声,不一会蚂蟥就掉了下来,张伟忙抹上点药粉,并且招呼大家都在身上找一找,看看各自身上有没有沾上蚂蟥。
果然还有好几个人中招,袜子都被咬穿了,张伟估计是上午穿过一块泥地的时候粘在身上的,蚂蟥咬到人只是刚开始那一下有些刺痛,之后就没啥感觉了,因此中招了也不知道。
在水边休息扎营有一点特别好,就是食物比较容易寻找,不一会副队长带人回来了,他们找到了好几窝水蜈蚣,还抓到了一条蛇。
水蜈蚣就是龙虱的幼虫,在河滩边的石头下面往往一抓就是一窝,这种虫子是一种会吐毒液的厉害角色,不过也是一种餐桌上的美味,高温烹煮之后毒液就不在了。
用匕首削好了一些竹签,将水蜈蚣和蛇肉串在上面,然后拿到火上去烤,又是一道美味。
虽然大家累了一上午,但是此刻坐在小溪边有说有笑的吃着辛苦准备的食物,心情还是十分开心,完全忘记了之前艰苦的行程,只是可惜食物有限,大家都没有怎么吃饱。
边吃着食物,张伟边回想着这几个月的训练,尤其是这次的野外生存训练,虽然才不到一天的时间,但是仍然感觉受益颇多,虽然很累,但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是最能体现军人坚强意志和强悍体能的。
难怪后世那么多反映特种兵生活的影视作品,电视剧方面有《士兵突击》,《特战DR师》,《女子特警队》,再加上最近这几年拍了好几部的《我是特种兵》,电影荧幕上面早一点的有《代号美洲豹》,《冲出亚马逊》,最近几年更是有《湄公河行动》,《战狼》,《红海行动》等等。
这些作品很多张伟都看过,和自己这几个月所经受的训练相比,那些呈现在电视剧里面的剧情都太假了,电影好一点,但是也没有将特种部队的真实生活反映出来,张伟感觉自己可以写一写这方面题材的作品。
张伟停下思绪,看看大家都已经吃完了东西,他抬手看了看时间,必须要再次出发了,不然就要落后进度了,早上加上一上午才走了大约四十公里的路程,按照计划,下午至少还要行军三十公里才可以,这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队员们又用竹筒烧了些水灌在水壶里面,然后就出发了,这回换到了副队长黑豹带人在前面开路,水蛇带人在后面垫后。
雨林中根本没有路,说是开路就真的是开路,必须不断地用砍刀将挡路的灌木劈开才可以通行,一上午时间刀刃都有些钝了,负责开路的队员更是胳膊挥舞的都酸了。
张伟让大家将火浇灭,又和早晨一样,故布迷阵了一番,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他还是习惯性的这么做了。
第125章 偶遇
热带雨林中根本就没有路,即使临时开辟了道路,没过多长时间也会被植物重新占据,因此在雨林中前进十分困难。
而且置身在森林之中,想要辨别方向也是十分麻烦,必须不断地进行定位才行,否则很容易迷路。
张伟原本预计下午再行军三十公里,赶上计划的平均速度,可是由于中午休息的时候耽搁了一些时间,到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还是没有完成任务。
为了抢时间,他们不得不点起了火把,又冒险前进了将近两个小时,最后才在一处溪边停下脚步扎营。
下午的行军路线更加艰难,几乎都是在深山老林中穿行,中午本来就没怎么吃饱,因此更加让人感到疲累,大家早就没有了中午那么高的兴致。
停下脚步之后,大家又将下午一路上收集到的蘑菇,野菜,野果放在一起,勉强凑合了一顿,还是没怎么吃饱。
白天的行军途中他们倒是看到了一些野鸡,野鸟,猴子之类的动物,可是这些小动物警惕性都太高了,别说捕捉,想要靠近都难。在这个主场,它们可比人类跑得快多了,稍微动静大点就跑,钻到草丛里就没了,想追都没地方追。
虽然没有吃饱,可是也没办法了,雨林中一到晚上更加危险,有很多的毒虫猛兽都是在夜晚出没,张伟他们连扎营的时候都不敢离小溪边太近。
但是深夜也是安放陷阱,等待猎物主动上门的好时机。
特战中队的成员们之前都学过怎么利用绳子和树枝制造简易的陷阱,于是晚饭后他们在小溪边和树林中小动物经常穿行的地方放置了一些。
在安排好站岗的时间之后,张伟就钻入了睡袋。
张伟想要快点入睡,却是怎么都睡不着,童话书上不都是说“夜晚的森林静悄悄的,小动物们都进入了梦乡”么?
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森林里面一到晚上也太吵了,各种虫子变着法子在叫唤,还特么一声比一声高,吵得都有些耳鸣了,间或还有鸟类或者大型动物的一两声长鸣,一直到清晨的时候周围才逐渐安静了下来。
天色刚一放亮的时候,队员们就都起来了,估计都没怎么睡好。
大家去河边洗漱一番之后,才发现不少人脸上和脖子上都被蚊虫肆虐了一番。
昨天一路上已经见识到了这里蚊虫的威力,张伟睡觉前特意让队员们将身体埋进睡袋,并且在脸上抹上防蚊虫的药水,但是大家还是被咬的不轻,这里的蚊虫绝对有毒,有一名队员脖子上被咬了好多红疙瘩,半边脸都肿的老大。
但是也有好消息,昨天晚上设置的陷阱果然好使,安放在小溪旁不远的陷阱居然抓到了两只野鸡,估计是来喝水的时候被逮了个正着。
在美美的喝了一顿野鸡煲汤之后,张伟他们就要抓紧上路了,今天的任务也不轻松。
上路之前通过电台和黄队长所在的另一个中队进行了联系,通报了一下情况,也不知道对方在昨天表现得如何。
就在大家整理东西,准备上路的时候,张伟发现自己的水壶不见了,他找遍了营地周围也没看见。
张伟记得自己早晨起来的时候还看到水壶就在旁边,结果出去解决下生理问题,一转身回来就不见了。
大家还在纳闷的时候,就听到头顶上传来一阵轻轻的怪声,抬头一看才发现,尼玛原来是一只猴崽子,它正抱着水壶坐在树杈上面用嘴在那咬呢,估计是想看看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地里居然闯入了一只猴子,还悄无声息的拿走了水壶。
张伟从地上捡起一块树枝用力扔向了那只猴子,却被它轻巧的躲过去了。
接下来一群自诩精锐的士兵们被一只猴子弄得毫无脾气,威逼,恐吓,利诱都不好使,那只猴子坐在四五米高的树杈上面优哉游哉,毫不顾忌众人愤怒的表情,张伟真想照着它来一枪。
终于张伟使出了杀手锏,他从背包中拿出了最后的粮食储备,一块牛肉干,想要引诱猴子下来,趁机拿回水壶。
谁知道这只猴子太精了,虽然被引诱了过来,但是下降到了一人多高的位置就不动了,而是迅速出手,一手把着树枝,另一只手突然就发力从张伟手上将牛肉干给抢走了。
在张伟和其他队员做出反应之前,它早就逃之夭夭了,蹲回了原来的树枝开吃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张伟被这只猴子给戏弄的不行。
其他队员也都为这只猴子一连串的漂亮动作喝彩,纷纷开起了张伟的玩笑。有些压抑的气氛居然因为一只乱入的猴子而有些活跃起来。
张伟看着坐在那里若无其事的猴子,只能无奈的摇摇头,放弃了和它争夺水壶的举动。
张伟招呼大家准备出发,谁知这时吃完了牛肉干的猴子居然打开了水壶,一股脑的将水倒了出来,在树下发号施令的张伟被淋了个正着。
尼玛,真是成精了,这是大师兄请来的救兵么?
不过幸好最后,见到水壶里面没有什么美味的猴子将它扔回了人群。
跟猴子大战了一场之后,特战中队继续出发了,可是出发不久就又遇到了难题,张伟感觉他们应该是迷路了。
按照原计划的路线本应该在出发后不久就能走出这片林子,结果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们还在这里打转。
张伟有点后悔昨天晚上的冒失了,一定是昨天天黑后继续行军的那两个小时将方向搞错了,雨林中白天想要辨清方向都困难,更别提晚上了,完全就是乱闯。
张伟只好先让队伍停下休息,派出两组人去周围查看。
不一会,水蛇急匆匆的跑回来报告道:“队长,我看到前面有一帮人,是附近山民的打扮,不过不像是好人。”
张伟问道:“哦,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水蛇说道:“我看到他们手里有枪。”
张伟大吃一惊,虽然由于前些年运动的原因,这个年代枪支管控的没有后世那么严格,但是也不多见。在这深山老林里面,小动物也不好追踪,他们也不可能是来打猎的。
张伟忙问道:“他们有多少人?几支枪?离这里有多远?发现你们没有?”
水蛇不愧是尖兵身份,早将这些细节都打探清楚了。
他回答道:“离这里不远,我刚才数过了,一共是七个人,还有四匹骡子,我看到有四支枪,应该是没看见我们,黄大队让咱们远离人群,我看到有人就没往前走。”
张伟思考了一下之后,叫过一名稍微熟悉当地环境的队员,冲水蛇说道:“走,带我们去看看。”
张伟他们现在是在一个山包上,水蛇领着张伟往前走了不远,果然发现在不远处的山坳里面有一条溪水流过,在小溪边上有一支队伍正在休息。
张伟又往远处张望了一下,问道:“水蛇,再往前面就出山了吧?”
水蛇说道:“恩,是的,出了前面那片林子就是一条简易公路,咱们接下来就是要沿着那条公路走,不过我们好像比之前计划出山的地点向东偏移了几公里。”
这时,旁边的另一名队员说道:“队长,我看下面的那些人应该是毒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