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不批准
有些事情可能想的有点儿简单,但是有些事情这些东西并不简单,比如天启坦克上的两门大炮。你要放两门120mm口径的大炮是不可能的,也是完全不现实的,那后坐力简直是无与伦比。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幻想,当这些东西写成报告交给上级的时候,上级就是两个字,不批。
国家对于武器虽然很急需,但是这种试验型的武器,说实在的,还是没有办法去制造。因为国家要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民生上面,现在国家可是还没有撤军呢,常备军队在五百万人,对于共和国现在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迟早都是面对的。
于是呢,武器制造不了,那就只有制造一些比较合适的东西了,比如钢筋。别小看这小小的钢筋,加工起来还是十分复杂的,而且钢筋的强度还是很高的,要保证起来谈何容易。这玩意基本上算是比较普通的也是要有很复杂的工序,要保证强度,也是要不断的实验才能出来结果的。
不同的钢筋对应不同的用途,有的钢筋则是要求抗腐蚀性好,一般来说伸长率大的钢材,其工艺性能好。为什么韩城要率先制造钢筋,不还是因为现在国内没有做这个的厂子嘛。首先来说,因为还没有美国那样的摩天大楼,对于钢筋的需求量反而没有多少,甚至说几乎没有。特别是现在的住房普遍都是平房,那就更用不着钢筋混凝土了。洋灰可能会用到,但是钢筋绝对是用不到的,平房不考虑那么下血本。
韩城则是考虑的是大规模的公路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很明显,现在你说全部铺成柏油马路根本不可能,即使可能了,那么钱谁来付啊?柏油马路和水泥马路根本不是一个造价成本,工厂现在除了设备零件,还没有造过一个正儿八经的东西呢,要不然可对不起山西第一设备制造厂的名头。
一般现在都是第一或者第二设备制造厂,地方上也都是这样命名的,只不过地方上的。只不过现在苏联大规模的援助还没有完全铺开,全国各地都在造厂房打地基,一切是以基础建设为主。日后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现在很少出现的断电,在居民用电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工业生产还是可以继续的,但是等到局面用电增长,工业生产完全铺开之后,就会出现一个事情,居民用电会出现不规律的断电。
其实现在居民家里基本上没有啥用电需求,家里有电器的可能就是多了一个电灯而已,还不敢随便开,因为电费太贵。用油灯才是主流,有的烧得煤油,有的则是烧得植物油,不管是烧得什么吧,反正这些油灯不费电。工厂里可不行,工厂里所有的地方都是要用电的,甚至加班的时候晚上还要灯火通明。
韩城调试着机器,这些机器都是新改的,苏联人援助中国带来的不止有专家,还有大批的工业设备。只要等到国内的设备厂全部建立起来,就可以自己制造自己的设备了,也不用辛辛苦苦打报告让上级同意了。钢筋并不是说简单的一根胚料就解决了,而是不断的挤压成型的。钢材的质量要好,还有后续一系列的挤压加工也要有控制。这么一套设备改下来难度还是蛮大的,而且产量暂时也不会很大,可能一天的产量可能就是一吨多。
不过这基本上解决了有无,这是普通的螺纹钢筋,至于后续的精制螺纹钢筋那得等技术实力上去了才行。世界范围内都用的这个玩意,暂时也是够用了,至少在基建狂魔没有起来之前,这都是完全够用的。修桥铺路,反高官的道路基本上可以符合要求,只要这帮人不疯狂超载就行了。
“达瓦里氏,你这是要自己造钢筋吗?”
彼得老师看着从机器里出来的热轧钢筋,也是一头雾水,这东西其实不值钱,苏联有很多的厂子是可以造出来的。他不清楚韩城为什么要造出来,难道就是要说什么自立自强?
“对啊,我这边要给厂子修个路,现在汽车过来多麻烦,一旦阴天下雨了,所有的道路都泥泞不堪。这里是北方,雨水还是很少的,但是万一下一场暴雨,恐怕停车的地方都很难保证不泥泞啊。”
修路?扯淡。韩城压根就没有想过修路这个事情,无非是现在国内的需求所致。铁路兵正在努力的修筑隧道,让中国的铁路网尽快的成型,公路网的修建也是重中之重。钢筋只不过能解决他们一部分的问题,但是仅仅这一部分就已经不少了,至少国内有条件做出来了。工厂到山西城内的道路其实不用韩城自己说,这些东西都是有人关注的,老首长作为山西的军政要员,他自然知道修路的重要性。要是以前的修路,如果依照古代的方法,那是把泥土挖出来夯实,泥土要上笼屉蒸一边才行,这样才能保证没有杂草从路中间长起来了。民国的公路建设,完全就是进入现代化了,只不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铺设的道路可能工具方便了,但是还是在以前的官道上小修小补,根本没有大规模建造的念头和财力。
“那为什么不从苏联进口呢?”
“宝贵的外汇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我们不能浪费每一分钱,能够自己造出来就自己造出来。”
韩城这边只不过是寻找了一个契机,在这些工人脑海里知道自动化的重要性。这些产线的自动化生产其实不是太难,控制设备完全可以自己搭建起来,人用来控制胚料的进度,甚至说决定生产线的开始和结束。虽然说也能用人力生产,但是人力生产是不是有些太慢了,而且适不适合把这些学员全部浪费在这一条产线上。
机器轰鸣的声音还是挺大的,一段胚料经过一系列的拉伸和挤压,最终在表面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螺纹。这些强度还是蛮高的,然后和洋灰进行融合,可以造出来符合条件的水泥路面。甚至说韩城还可以凑出来一直工程队,这些工程队可以利用这些钢筋捆绑结扎,弄出来一个又一个的钢筋笼,增强路面的结构。
最后一步的切割一定要快,刀也要够硬才行,为了最后一步,韩城实验了很多的材料,最后才确定了剪切的方式。按照规定生产的钢材最后被运输到仓库,这些钢材很快就会被运走,给老首长那边看看,顺便把用途也写一下,让山西的公路网开始铺设。
“这是螺纹钢筋?”
“是的,是螺纹钢筋,这个螺纹钢筋的强度基本上可以满足很大部分的需求了,可以作为屋顶的预制板,也可以用作港口的建设。”
韩城捡起来一段废料,在地上敲敲打打的,这玩意好不好,那得是专业人士说了算,自己这些人说了是不算话的。工程兵他们应该很清楚钢筋的效果,当国内的钢筋可以满足了,他们才能最大限度的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不得不说,质量还是可以的。”
彼得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然后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什么。他知道韩城申请了天启坦克的制造计划,只不过上级没有批准,主要原因估计还是因为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所决定的。可是当这些钢材用在了其他地方,比如这么多数量的钢筋,那就不算是消耗了,而是相当划算的买卖。
晚上回到了房间里,彼得老师看了一下自己笔记本的记录,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厂子,工人毫无理由的信任厂长进行生产,似乎是不怕自己的东西没有人要。计划经济是主流,基本上厂子里生产了什么东西,很快就会被别的地方得知,有需要的直接打电话过来申请,同意了就直接安排运输车辆去送货了。
“这里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他们似乎总能从不起眼的地方找出不同的地方,可以自动生产钢筋的机械其实不是什么难的东西。这可能是这些不识字的工人们第一次见识到工业化的威力,一切都是流水线,工人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钢筋运输到仓库里进行保存,等待汽车过来拉走。”
彼得在日记本写下来这些话,这些设备造成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至少对于彼得老师来说,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工业化的强大,但是韩城的工业化一下子仿佛给了所有学员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让他们真正的体验到了工业之美。
韩城其实现在则是脑瓜子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脑子感觉都有些不灵光了,总是慢别人一拍。不过说到底,这样造成的结果有两个好处,就是工厂的自主权扩大了,单纯的零件制造设备厂不能满足韩城的要求和预期。韩城则是想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把周边都变成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工厂,不过现在说还是有些早的,因为这里还都是野地,没有多少人愿意到这荒郊野外去建立一个工厂。其实不只是其他人不愿意,韩城也不愿意,但是谁让这里离着县城太远了,远的别人根本就不想来。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上报
这些东西到了最后,拼的还是实力,一个综合的加工企业其实还是很难的,但是至少韩城这边已经集合了炼钢厂,加工厂,剩下的则是需要不断的去进行扩大规模。正儿八经的用多种多样的产品丰富自己企业的底蕴。虽然不要求什么都能够加工,但是肯定要从需求最大的地方开始,从最基础的需求开始。对于台湾方面和苏联方面则是对于多功能步兵车和天启坦克相当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有些东西是可以实现的。对于苏联来说,双管坦克不是事情,只要自己的底盘够结实,就能够接受两门大炮的同时开火。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想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后坐力的问题还是很困难的,装弹的问题则是更困难。
天启坦克则是双管200毫米以上的大炮,先不说后坐力大不大,反正炮弹是一定很大的。还有正面那近乎无敌的前装甲,那是要耗费多少钢铁才能做出来,至于传动系统就更令人蛋疼了。上面按理说应该再加两个防空导弹的,但是现在苏联的防空导弹根本做不到安装在坦克上的条件。虽然说现在苏联有了导弹的项目,这个项目一点都不是为了装在坦克上防空用的,而是用来准备发射核弹用的。
现在的核大国基本上都有了原子弹,至于下一步的核武器建设都提上了日程。国内其实也快了,韩城当然清楚了,现在有苏联专家帮助,基本上现在的进展还在原理方面进行的,实际上的操作还没有到时候。不过韩城也不着急,因为等到苏联专家撤退之后,国产的大神们就都出来了,不用怀疑他们的能力,能够用算盘推公式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韩城制造的这些零件里面,有很多是用在其他方面的,不仅是国防,还有核工厂里面的。从1955年开始有苏联专家进行理论的指导研究,到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间经历的心血是难以估量的。只不过可惜的是,苏联专家并没有多少参与核试验的专家,他们对于本国的核弹设计闭口不谈,一点都不想要分享出来。但是碍于情面,很多事情很难说得出谁对谁错,至少现在苏联是老大哥,面子是不能够撕破的。
“咱们的小学现在招收了五十多人,都是厂子职工的孩子,人有点太少了。”
“没事,有人就不错了,厂子里的孩子挺好,至少知根知底的。另外,咱们的小学就不收费用了,只要这些工人在厂子里待一天,剩下的事情就都好说了,咱们就给他们免除学费,还要给他们找个好老师才行。”
韩城对于学校的负责人说道,教育事业是光荣的事业,不管怎么样也是要付出的。付出的时间越长带来的收益越大,只不过这个收益厂子并不能占多少,而是整个社会能够占大多数。全国各地都开始了扫盲班,时间一长也就有了效果,只不过这还进行了几个年头,效果并不能很好的显露出来。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识字的人第一个会写的反而不是自己的名字,反而是在报纸上一直刊登着的到此一游。上面标注的照片,就是在韩国总统府外墙上写着的字,没有为什么就是提气。
教育孩子们可比教育大人简单的多,现在孩子们不用去生产,可能唯一的生产就是下了学帮忙去地里干干农活。有人帮忙看孩子还管一顿饭,这还是不错的,至少大人们轻松了很多。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孩子们还在涨身体,吃着饭量那可不少,要不是韩城生财有道,说实话他真供不上这些人。
归根结底还是食物方面匮乏,主食就是红薯土豆或者杂粮,菜就是野菜青菜或者是白菜萝卜,单调乏味,而且还没有油水。但凡有点儿油水,你也不会见到一个人吃饭吃一锅杂面团子,或者是半锅窝头。粗粮是有饱腹感,但是说实话,对于干农活儿来说并不顶饿。
“你今天孩子们中午吃的啥?”
“今天吃的是兔子汤配窝头,每个孩子都能分到一块儿兔子肉。”
“还行,你看看能不能向政府申请一块儿土地,专门用来种植粮食。咱们虽然是有分配粮食的,但是工人师傅还要吃饭,不能光从他们嘴里扣粮食吃。”
种粮食是最好的办法,以现有的产能来说,这可能是唯一的办法。现在平均亩产不过200来斤,根本吃不起那么多白面馒头,只能还是种植杂粮为主,高产水稻或者小麦也没有成型,更没有什么研究条件,想要把他们弄出来,根本不可能。
“那咱们得要多大一片儿地啊,而且咱们也没有那么多人手去种地。”
“这个你先去弄吧,剩下的事情我去解决。”
韩城也只能叹息的说到,拖拉机现在还是个稀罕玩意儿,全国可没有那么多,并且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东北是个好地方,也是个粮仓,土地平整当然适合大机械工作。山西也是个平原啊,而且也适合大机械工作,但是现在国内没有几个厂子能够生产出来合格的拖拉机。
而且拖拉机是耗油的,煤油都很难弄到,更别说是汽油柴油了。韩城要弄的其实也是和发动机差不多的,其实拖拉机的发动机生产还是比较简单的,至少在书上看过。主要的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材料去做,既要耐高温,还要保证在运转过程中不会造成各种意外。
造拖拉机其实不是太难的事情,因为在现在的时期来说,能够造拖拉机的厂子那都是可以造坦克的。你基本上就可以想象到其中的技术难点和问题了,这不是存在不存在的问题,而是技术合格不合格的问题。
牲畜其实现在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是这么多人呢,你也做不到每家每户分一头牛,只能说是互相借着使用。用你也不能说用的太狠,还得用好的草料,好吃好喝的把借来的牲畜给伺候好了。但是拖拉机不用啊,加满柴油突突突突突就过去了,至于维护那根本不用草料,那用的是机油。
所以说这边儿要攻克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首先要确定能不能把拖拉机给找出来,造拖拉机的首要问题是能不能把发动机做出来,韩城是可以把拖拉机的发动机做出来的,只不过它需要合适的工具。毕竟到了后世,你也可以看到是有跑车的发动机,是人手工做出来的,尽管造价贵的一匹。
“通知一下铸造车间,我这边马上要分配任务了,让他们去和钢厂打好招呼。先进过来一批胚料再说。”
能进什么配料啊?还不是一堆硬质合金,只能是用这个东西来制造关键部件,因为性能是比较好的。至少这堆硬质合金都是曾经拿来试验过枪管的,性能还是十分优异的,至少目前来说。
三冲成的发动机还是可以的,至少相对来说技术难度不高,制造方法比较简单。要是你说的四冲程发动机,那问题可就多了,公差配合不仅要好,而且技术难度要高。现在就看铸造车间那边是不是能通过了,一旦可以通过制造,检测之后性能优异,剩下的事情也就都好办了,找地方焊一个架子,把发动机放上面,下面加上四个轮子,剩下的就可以拿着耙子去犁地了。
至少这玩意的技术难度还好,不算是太高,也是可以短期内实现的。车架所需的钢材也很容易实现,但是制造的时候有彼得老师眼睁睁的看着还是很难受的,你们又不是没有,非要看着我做什么。
铸造车间是重中之重,因为发动机可是要从这里面出来,其实能出来个几十匹的马力就足够了。至于油耗的问题,排量的问题,现在先解决有没有再说吧,这东西等以后需要了再说。不过这个事情,韩城并没有上报,因为他觉得啥事情都给你上报,我这企业都按照计划生产,未来还怎么发展,不上报,坚决不上报。
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查出来了
现在就是很纠结的时候,首先一点来说,有些事情并不是很如意的。虽然名字上挂的是设备制造厂,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给东北的制造厂生产零部件,只能算是一个配套厂子,这样对于以后的发展是不行的。其次一个就是,扩大规模的时候,上级还是倾向于东北的厂子优先,反而山西在其次了,没有上级的批款什么事情都不好干。
韩城这边也在头疼,有的事情其实说白了很容易,但是时代不允许。现在的事情基本上已经超出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了,现在全国工厂数得上名字的就那么几家,韩城在中部那是前几的存在,特别是综合的加工能力,很多的东西都是可以加工出来的,因为厂子里不仅有机床,也有水压机,可以加工比较大型的锻件。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韩城要做的就是这个会哭的孩子。首先,肯定是自己开始尝试性的扩大钢厂的生产能力,山西这地方资源相对来说还是很丰富的,所以钢铁的产量一定要大,钢铁就是国家的骨骼。然后呢,韩城第二点要做的就是瞒报产量,产量不能说的太多,说的太多反而不美,要憋着藏着,因为自己的设备扩大增加也是需要钢材的。
瞒报的刚才就是自己的生产设备所需的材料,发动机也要钢材,农具也要钢材。如果木头能够代替钢材的话,也就不用这么费心费力的去扩大生产,然后瞒报。企业多少是要有自主性的,虽然现在是计划经济时代,但是工厂的生命力也要保证旺盛。
“把这些钢材就暂时不要动了,我这边还要申请一些铜线什么的,等着我以后处理吧。”
韩城很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他所要做的事情可能不是太大的事情,但是在当时来说的话,已经是相当大的事情了,能够独立制作设备的厂子,那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其实发东西其实做出来不是很容易的,但是韩城这边见过世面的人,美国人的卡车发动机都看过了,坦克发动机都已经拆过了,还有什么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呢。
“铸造车间这时候正在修整沙模,他们不知道他们这样搞出来的东西强度都不够高,其他的备件,基本上已经加工完毕了。”
韩城问了一下进度,因为他这边要根据进度来进行其他方便的制造了,发动机这玩意儿其实不简单。最主要的就是装配和公差的问题,你难以想象一堆金属的密封性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密封性越高越好,但是也要保证各零件之间能够灵活的运行,这就很考验技术了。
“不行就让他们把厚度增加,反正厚度增加了,剩下的事情也都好做了,况且咱们这发动机也不需要考虑重量问题,只需要解决有没有就行了。”
这东西管不管用,就看这些零件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这些东西做出来还不算完,还要进行试车。等于说这一个发动机做出来之后,他不能够立即的投入生产当中,总归来说还是要试的,不管是从耐用性上还是修理时间上都是要进行一个检测,这是一套正规的流程。
韩城对于铸造技术其实来说不是很有信心,因为材料在那里摆着呢,即便是用性能很好的钢材,重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说到底还是要用铝制合金做的材料才能够减轻重量,而现在电解铝都麻烦的要死,还说什么铝制合金呢?至少现在来说,铝是重要的军事材料,因为造飞机得用他。
“他们似乎觉得厚度其实已经足够保证安全了,但是表面的光滑度并不能达到咱们想要的那个结果。”
“那就让师傅们多费费心,拿砂纸打磨吧,光洁度是必须要标准的,因为这东西的话,咱以后试车这些小问题都能成为大问题。”
反正坐的也是三冲程的发动机,技术要求不像汽车发动机那样高,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要有点儿技术水平的。设计的一切标准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护,所以我备件的打开方式甚至是连接方式都是极其简单而且牢固的,目的就是能够尽可能的让维修成本降到最低。
据说东北那边已经开始研发汽车的发动机,而且还要尽快的做出来汽车,这玩意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弄的。他们可能是有日本技师的帮助,或者是了解汽车发动机的人才能做,不然的话很难做出来。韩城其实最看不起的就是国产大牛,他一副装作不会的样子,但是在私底下比你精通的多,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这么多谦虚。
拖拉机的发动机反而是其次,韩城也不在乎马力的大小,根据设计的要求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具体到实际上可能会有一些损耗,但至少也能维持个四五十马力。
“我马上让人吩咐下去。”
拖拉机后面应该怎么做,韩城也没有什么想法,只能是交给大学教授去设计一个外形和其他的零部件。身边最简单的一个教授,彼得老师,人家光教教学生也感觉有些乏味,给人家点儿麻烦吧。
拖拉机这东西怎么说呢?你要说他秘密也不秘密,你要说他不重要,但是也重要。不过对于苏联人来说,拖拉机其实不是一个很难的东西,只要一个底盘强度足够高,有发动机就够了。
“我得去找那个彼得老师了,人家好歹是一个大学教授呢,让人家帮忙设计者,这东西我真是不熟练。”
不过发动机的尺寸就这么定下来了,因为要考虑到安全因素,所以发动机的缸体做得很厚。麻烦事就直接抛给了彼得老师,他是国家聘请过来的,你不能让他闲着,闲着就是对国家资源的重大浪费。
韩城并不知道自己的发动机会引起怎样的风雨,但是暂时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就已经被人通报到省里了,为什么自己想干点儿事情怎么就这么困难?韩城还得一大早赶到省里去挨骂,因为他瞒报了钢铁产量。别人都是往多了报,只有韩城一个人是往少了报,当然了,都是一个罪过。
你往少了报好啊!至少自己这些手头的钢铁可以做其他的东西,你要是都交上去多亏呀!而且钢筋也是需要钢材的呀,没有办法,韩城已经打定主意把仓库里那对钢筋给卖出去,就说自己用这些钢材做成了钢筋,发动机一定要守住秘密才行。不过也基本上守不住了,检查的人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纯粹是恶心恶心自己。
站到省里的办公室,韩城也是一阵的心惊胆战,坏事是肯定的,但是坏事中间有没有好事这不好说。其他瞒报产量的厂长都已经受到了处分,虽然说不至于撤职,但是需要他们重新整合厂里的生产,尽快的把产量提升到他们的合理水平。韩城这边儿就已经不好弄了,别的厂长都走了,就剩下韩城孤零零的站在办公室,也没有人看,韩城也不知道该做还是该站。
第三百二十章 韩城教你忽悠人
“今天的会议上我们要讨论的是关于山西第一设备制造厂的瞒报钢铁数量,这份报告已经提交给国务院,等待国务院作出的指示。对于咱们山西其他厂来说是一个警醒的作用,这首先是对党和国家的不信任。”
在会上韩城老老实实的接受批评,说实在的,不是他不信任,是他不敢信。但是不瞒报的话厂子得不到发展,虽然说现在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自动化产线,但是半自动化改造也是很难的呀!那生产已经开始进入半自动化的状态,直接出来的钢材也有了成品的模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钢铁来加工的,但是别人总想要把你辛辛苦苦炼出来的钢铁都拿走,一点余地都不留。
“先不说这个,咱们就说他是不是按时的完成了生产任务?”
“那是他的本分!国家给他的责任,他就应当完成!”
在会议上,有一些人看出来了一些问题,在没有增加人数的情况下还是完成了各项任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隐瞒产量了,而是人家有绝活能够在平均工时产量下生产更多的钢铁啊。
“不不不,咱们来看一下,咱们给他规定的是一个月交出来50吨的合格钢材,他们厂的人数可是一直都没有超过一千人啊。你看看东北的厂子,动辄就是两三千工人,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经验能不能推广全国?”
“推广什么经验,瞒报的经验?”
这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两个较真的人,非要追究韩城的责任,反正韩城是真的无所谓,你们要是高兴,把我的工作全部解除了,我也能够老老实实的找个地方安享晚年了。
“瞒报数量有多少呢?”
“哦,根据检查人员的清点,一共瞒报了三十吨钢材,其中已经有五吨钢材被加工成其他零件加装到生产线里面,他们还扩大了厂房的面积,新建了一条钢筋生产线,现在现有螺纹钢筋3吨。”
“这小子可不老实啊!”
螺纹钢筋虽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是每月都要从苏联进口,港口设施,火车站都需要这个东西。要是国内能实行自给自足,就能从苏联引进更多的好东西,趁着苏联对中国现在全面开放,除了部分敏感的设施,其他的设备都能引进。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外汇,也能够让国家建造更多的基础建设,从而为未来打基础。
现在享受的一切物质,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上的。没有一天24小时的供电,就不能有稳定的工业生产,工业也不会发展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前十年的小学教师楼和后十年的小学教师楼是两个概念,那时候最好的建筑是学校的教室,最差的反而是教师楼。
别人都说基建狂魔基建狂魔,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也不会有这么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随之带来的是强大的建筑机械,光靠人力手脚架没有办法搭建到100层以上的楼房。
“我建议对韩城同志进行撤职。”
“你这就有点儿扯淡了,知道什么是螺纹钢筋吗?”
“但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是韩城同志的瞒报问题,隐瞒不报,这就是严重的问题。”
其他领导对于这个较真儿的人简直是无法形容,人家毕竟是从工业东北基地出来的,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说白了,人家就是在那里待过两年,有什么管理经验呢?无非就是听从国家安排。
“要我来说这都不是问题,我们的问题应该是没有能够很快的发现韩城同志身上的闪光点,他的所有的打算,我觉得都是很有深意的。”
“这能有什么深意?螺纹钢筋又不是什么紧要的物资,苏联也并不对我们进行封锁呀!”
“你一点儿都不懂吗?咱们山西现在可还没有一条能够合格的公路呢,东北已经有了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公路。这些公路可以在雨天毫无顾忌的高速行驶,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从经济上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是那又怎么样?他这个人出了问题。”
韩城在旁边儿站着也看出了一点儿问题,山西方面的人准备把自己保下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还有价值。主管工业的东北方面的人想要严办自己,因为他觉得可能违反了什么纪律?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请示一下上级领导,让他们来替我们做一下决定。”
会议正开着呢,老首长突然推门进来。
“不用做决定了,韩城同志还是回到原厂进行建设,山西马上成立一个工业部门,主要领导就是韩城同志。”
“可是我们还没有做决定,韩城同志这次可是违反了纪律。”
“我这可是国务院给我下的命令,总理那边批示了,让有多大能耐使多大能耐。因为什么让韩城同志想出瞒报产量的方法,那肯定是我们工作中是有了失误的,我们肯定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让韩城同志觉得只能依靠瞒报产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国家虽然很困难,但是我们是欢迎能人志士来帮助我们建设的,不能是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就给他一个致命的打击,不给别人机会怎么能证明他的理论是对的呢?”
韩城都有点儿诧异了,这话会是总理给自己的批示吗?
“来说说吧,韩城同志,你从会议开始都一句话不说,怎么啦?嫌我们这帮大老粗听不懂吗?你带着不到1000人,干出来3000人的活儿,我佩服你,但是你你的做法是不是有些不妥。我们是一个民主的国家,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提出来,以后不要再搞这些东西了。”
这个问题被高高的拿起又被轻轻的放下,还没有怎么说呢,还能升了官儿的。韩城现在是一个懵逼的状态,你想要他说啥?难道说一个至理名言?
有了钱,地球才会转动,孩子——蟹老板
要是这么说的话肯定会被打死,所以说不能这么说,还是得讲大局,讲观念。因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山西不适合所有工业都发展,而现在的话国家相对来说没有经验,他们更倾向于把所有地方都建立上全套的工业,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资源上的浪费。
山西更倾向于建立重工业和制造业,因为这里有大量的煤炭,大量优质的煤炭和金属矿物。别看山西的铁矿是贫矿,海绵还能挤出来两滴水呢?钢铁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要建立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环山西的制造经济带。
至于东北,东北方面则是被日本人搞得很畸形,他那里也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只不过他那边离着苏联太近,离这韩国也太近,又濒临海洋。所以东北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美国战机的不断的骚扰,一旦发生战争,东北就很容易陷入被动。
“我觉得咱们不应该反复的引进重复的工程,各地区的矿产物资都不一样,想要发展工业的方向也不一样。所以重复引进的工程对于咱们的外汇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浪费,只有说是单向的发展才会是更好的选择。”
韩城开始自己娓娓道来的理由,后市的山西已经是很成熟的规划了,几大煤矿集团把控了半个中国的煤炭市场,山西的炼钢企业也是中国比较大的企业。围绕着煤炭又开始了化工企业,化工纺织企业,金属加工企业,甚至说是装备制造企业。
山西对于韩城来说是一个天府之国,这里符合一切重工业需要的条件,但是问题就是需要发展,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起来。没有足够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没有足够素质的工人师傅,也没有后世那么庞大的劳动力,现在的缺乏是多方面的,也是机遇也是挑战。
韩城的这套理论出来之后很多人听的都是眼前一亮,他们也不知道工业居然能这样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东北的同志也听得聚精会神,他们也没有想到过会这样发展,不过他也开始渐渐认同这套理论。
“我们现在也要和各个地方进行交换,用我们生产出来的物资来和他们交换,这样一来我们也能得到很大的利益,这些利益就能带给很多工人师傅们一些好处。有了好处,工人师傅们才会下定决心给你好好干活儿,甚至说他们会主动改造生产线提升效率。”
现在是计划经济,讲市场经济就有点儿超纲了,现在国民需求还很低,市场经济就有点儿扯淡了。
第三百二十一章 没钱也要发展
山西省哪有什么工业部啊,正儿八经的工业都没有多少,你别看开会的人都挺多,那都是即将当厂长的人。国家的投资还没有投到这里,所以说厂子还没有进行建设,不过他们的人已经准备好了。从各地来说的话,还是优先集中建设东北,然后则是工业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山西这个地方也不知道算不算工业条件比较好。
至少能撑门面的只有韩城的一个厂子,到目前为止来说,应该给予更多的扶持。但是现在,山西政府是管不到工业方面的事情的,因为这个事情不是当地政府在抓,而是国家在抓。
上级领导有意发展工业,甚至要亲自来抓,老首长做的就是只能在旁边看着,想找东西帮都帮不了。你说要政策倾斜?现在的政策绝对是倾斜,倾斜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国家又完全投入到苏联的怀抱中,这就有一点就感觉不是太好,对于韩城来说,这为以后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外部空间被别人阻断,如果是苏联人要回欠款,但是国家的工业实力并不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才能够结束。你和苏联人比工业,说实在的,你真比不过。偿还债务的时候要以工业去偿还也是撞枪口上了,所以还是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轻工业为踏脚石的工业体系。
韩城这边虽然说已经成了山西地方的领导,但是工作也没有轻多少,很多成长把材料已经提交上去了,就是等不到上级的拨款建设。这对于韩城来说,现在要趁着还有苏联帮助的情况下发大财,免得到时候人家强要欠款,搞得自己很被动。
“咱们山西呢,地处要道,你说要是地方不好也不对。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优势,首先修建一条从内蒙到山西的公路,让内蒙的羊毛进到咱们这里面,把它加工成呢子大衣或者毛衣!”
首先嘛,肯定是要先挣钱的,苏联什么都好,就是轻工业不行,那就好办了。现在这个条件修路到内蒙还是比较可以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还想修路到新疆,不过根据勘探的条件来说,现在有点儿早,修路穿过新疆要有很多沙丘,这些沙丘如果遇到大风就会把路面给覆盖住,现在不具备条件。
不过这没有关系,只要有羊毛就够了,毕竟相对于棉花来说羊毛还是不错的,至少每年人家苏联还要从国外进口这种布料,给人家走一个优惠价格嘛,顺便能减轻一下国家压力。
轻工业是首选,也是现在赚取外汇和发财的好机会,不同的花色甚至不同的材料配比都能形成不同的面料,这样一来就有的赚了。女人总是有买不完的衣服,但是你深究一下其中的款式和材料,那也不过是去年的材料加上今年的款式,价格还比去年贵了。
所以说要想不被人割羊毛,你就得照着他的软肋猛打,第一个就是轻工业。第二个,这是要根据农业的发展研制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也是相当有发展前途的,不过现阶段来说还不能做到这样的发展。
“可是咱们现在是不是有点太早啦!咱们的工业设备还没有到齐,要是搞轻工业,很多都没有经验呢。”
韩城对于下面人的反应是不以为然的,要是没有解决办法,他能揽过来这个东西吗?山西这地方可是有纺织工业的,而且就在他的厂子里,尽管已经停了很长时间,但是不可否认,工厂里边的确能织布,能染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啊。
“这个你不用担心,工业设备我早就准备好了,但是都是织布的设备,织呢子的设备我需要一段时间。不过现在你们就可以向上级申请调过来一批羊毛过来先试验,先从怎么清理羊毛开始,后续的制造我们会进行完全的机械化生产,所以羊毛的清理是重中之重。”
以前就是这个问题,清末的时候是做过呢子的,但是因为设备原因和工序,生产出来的呢子还是有味道。你要想没有味道就得有先进的化工,和非常细致的清洗工序,你这是要拿出去卖的,并不是自己穿的。自己穿呢子的话,有点儿味儿也就有点儿味儿了,但是你要卖给苏联肯定要没有味儿的呢子,不然的话人家就要压你的价了。
“我马上回去找师傅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有事情办就好说。”
几个厂长一块儿把这个问题解决,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工作,因为他们实在是闲的慌。等上级的设备或者是批复都没有等下来,韩城这边主动接管了他们的工作,开始积极的自我筹建工厂。总之一句话什么事情都要向上级打报告,老说这样说了,只要不过分,你拼了命去折腾,反正山西省就没有什么家底儿。
一穷二白,你再折腾折腾来折腾去,你还能穷到哪儿去?与其在这儿穷着,不如折腾一下发展出来工业。有能人就听能人的,不要整天在那瞎琢磨。
有了老首长兜底,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工厂里的那十几台的纺织机全部搬出去了,搬到新建的厂房里面。其他的工厂负责人也开始组织自己的工人,开始打地基建厂房,一切的花费全部由韩城去负责。韩城这边下属的可不止有钢铁厂,机床厂,钢筋厂,甚至还有个搪瓷厂。
在后世看来这几个车间的规模已经比得上一个厂,不过在现在看来,这些车间不过是大一点儿的厂房。规模比得上一个厂,但是产量却比不过后市的厂,生产数量太少,质量也普遍不高,但是够用。
“剩下的就是盖厂房了,我想几位也都知道,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设备,而是时间。所以呢,厂房的建设一定要快,宁可盖大了也不能盖小了。”
很多设备其实很难说大小,就比如钢铁厂的高炉已经完全裸露在外面了,外面的烟筒已经有了好几米高,但是产量依旧无法和后世比。人家一座高炉一开火上百吨的铁矿就进去了,一出来就是几十吨的钢材,韩城这一个月才能凑够几十吨的钢材,不能比呀!
现在在没有工程机械的情况下,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依靠人力去建设,打地基盖成房那都是人来做,但凡有个打夯机,也不用拿着巨大的的磨盘去跟地上摔。这次会议形成一个报告,这些报告然后就递交给了上级领导,上级领导基本上都与会议议程,只要没有违反原则基本上都给通过,基本上不用担心不过的事情。
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不用再去等什么设备和技术人员了,我们自己就把这个事情给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