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财媒的新时代开始了
“师傅,现在公司实有员工二百九十七人,分为行政部、财务部、公关会务部,法务部,广告部,榜单制作部、节目采编部、节目制作部,市场部、联络部、调查部……,噢,我们还有风行工作室……”
“工作室?”前面的部门对姜毅英来讲不陌生,可是这个风行工作室是什么东东。
彭渤笑了,他在试探自己的师傅,如果师傅无意,她不会打听得这么详细,连她自己可能都体会不到自己心里已经活动了。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
第187章 一个时代过去了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沪海的新家里,火红的春联,火红的窗花和火花的毛衣,都代表着过去一年的好年景,也预示着彭家对新的一年的向往。
母亲正在厨房做菜,海茵薇和彭冰在包着饺子,看着海茵薇把饺子包成了披萨,彭冰忍不住哈哈大笑,但看着坐在沙发上悠闲抽烟的父亲,彭渤一时有些气结,中华烟不知什么时候又换成了哈德门。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谢!”
售票员边说边站起来探出身着门,终于,车门关上了。
彭渤长喘一口粗气,可是马上车厢里弥漫着的各式各样混合的气味就吸入口中,这是一种特难闻的味道,可是比这更要命的是自己周围被人挤得死死的,他就象闷在罐头里的沙丁鱼,
第188章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大渤同志,我能把这理解为在家里作礼拜吗?”海茵薇笑着看看正在给祖宗牌位恭敬地磕头的未来的公公,他磕头的对象却不是神也不是人,而是一块红纸,上面用毛笔字写了“彭氏历代先祖妣考之位”的字样。
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彭长远每日必跪,每日烧香,海茵薇似乎已是习惯。
“这……不一样,你们拜的是神,我们拜的是祖先,”彭渤看着客厅里烟雾缭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这是孝道,中国的圣人孔子在《论语》中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要谨慎地对待去世的人,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
“这是中国的文化。”海茵薇笑道,“那我们也给祖宗磕一个头吧。”
看着她庄重地跪了下去,公公彭长远高兴了,彭渤却惊讶了,学习中国文化并身体力行乐在其中者,惟海茵薇也。
……
火红的毛衣,火红的围巾,更让节后的彭渤显得神采奕奕。看着同样身着火红毛衣的海茵薇,彭渤笑得更加开心。
“新的一年来对去年说拜拜,恭喜你发财快把红包拿来,不论大家来自什么地方,北京上海或是台北香港,南方北方的男方女方,新年见面都一定要讲,恭喜再恭喜……”
今天是新年开工第一天,彭渤要在金茂大厦50层亲自给员工发开工利是。
开工利是通俗地讲就是开工红包,是从粤东、香江、宝岛等地传过来的一种习俗。一般是在春节过后,企业重新开工的当天,老板给下属派送红包,内装8元、18元等象征吉祥发财数目的纸币,以使得大家欢欢喜喜,热热闹闹,象征开工大吉,和和气气,生意兴隆。
“老板,过年好。”罗燕今天也穿戴一新,早早迎候在门前,一年过去,她的衣品与气质不知不觉也在随着这个公司随着这个城市而改变。
“过年好,老板。”保镖兼司机陈峰话不多,可是今天也是满脸堆笑。
“过年好,恭喜发财。”彭渤笑着把两个沉甸甸的红包递给他们,他们二人都是离他最近的人,这个红包自然是要大大的。
掂量着鼓鼓的红包,罗燕笑逐颜开,等到车子开到公司,坐着电梯到达50层,喜气洋洋的员工已经在走廊里排队等候了。
“过年好。”彭渤笑着把第一个红包递给了吴千语,一个年过下来,吴千语的容颜更靓。
“谢谢老板。”吴千语笑着走了过去,今天大家都是喜气洋洋,身上衣服的颜色也都特别鲜艳。
“老板,老板娘,过年好。”虽然已经亲自到家里拜过年了,陆庚申还是又说了一遍,他也领过海茵薇亲自递过的一个红包来,笑着走过一边。
“过年好,老板。”
“恭喜发财,彭总。”
“行运一条龙……”
一个一个员工笑呵呵地走过,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个红包,有红包就高兴,最后连“彭总早生贵子”的话都出来了……
……
“多少?”几个员工走过一边,迫不及待地从红包里抽出人民币来,“哦,八百八十八!”
“彭总,好豪气。”
“你也不看看年终奖,彭总还会在红包上面小气!”
……
几个员工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在眼下的沪东,很少有公司发开门利是,就是发也是8块、18块、28块意思一下,象自家老板这样一路888的没有!
“好了,以后就跟定澎渤做,”一个男生心满意足地用红包拍打着自己的脸,“以后啊,开年的第一天上班,叫醒我的不再是闹钟,而是老板的开门利是。”
上班第一天,公司的事情很少,一个上午大家都是在说笑或者简单的工作中度过,相熟人聚到一起抽支烟或聊一下,到了中午时分,大厦里的员工几乎都炸了,到了晚上,沪东外企圈里也炸了。
“大品牌公司就是不一样,牛逼哄哄的,让我们这些人看了眼红啊!”一个胖小伙子拍着澎渤传媒他一个朋友的后背,“888,多吉利的数字啊!”
“关键是你们得有这么一个老板,眼红没用啊!”澎渤传媒的小伙子果真牛逼哄哄起来。
另一处,几个打扮靓丽的小姑娘在一起窃窃私语,相互约饭。
“哎呀,我想知道你们第一名的小姑娘领了多少?”
“除了几个总监外,大家一样吧,”澎渤传媒的小姑娘笑了,“排在几个总监后面的那肯定是前台啊,早上六点钟就来了呀……”她笑着拿出自己的红包,“888,真没想到我们老板这么壕,你们是不是只有羡慕的份儿!”
“哦,羡慕,那晚餐你要请客了……唉,要么我也到你们公司上班算了……”
“对,跳槽!”后面一个胖姑娘立马“义愤填膺”,“我们老板更扣,连8块钱的红包也没有一个……”
……
“老板,上头条了。”陆雨森今天也是喜气洋洋,新的一年,交到了一个女友,也在这座大厦里,两人中午和下午还能经常见面,“别的公司都羡慕死了,我女朋友说,要不要也到我们公司来?”
“欢迎啊。”彭渤崭新的红毛衣仍然穿在身上,他接过报纸。
《开门红包:几百人排队领红包》
《澎渤传媒发利是,员工齐赞中国好老板》
《时代华纳中国区总裁、澎渤传媒总裁彭渤,亲自开年》
……
彭渤笑了,眼前的电脑上,几乎每个网站都是自己身穿红色毛衣的照片。
“好了,大家都开始关注澎渤传媒的了,那新年招聘,可以开始了。”彭渤笑着站起来。
陆雨森猛地反应过来,年后正是跳槽找工作的高峰期,这下不用打招聘广告,怕是登门求职者也要挤破头!
“好了,去准备吧,我们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要招人才,不招庸才!”彭渤笑道,“对了,雨森,晚上到我家吃饭。”陆雨森吃惊地回过头来,“家宴,什么也不用带,只带一张嘴就可以。”
今天是澎渤传媒上班的第一天,沪海这么多饭店,彭渤哪里也不想去,他要在家里举行家宴,款待过去两年里跟着自己一路前行的功臣!
……
第189章 来探清水河
沪海,金阳大厦。
从腊月二十八到今天,彭渤切切实实感觉自已胖了。母亲烧的菜实在是对自已的口味,在沪海学习工作六年,他骨子里还是喜欢吃北方的菜。
世上最好吃的菜就是家常菜了,因为里面是从小自已就熟悉的味道。看着母亲和父亲一起在厨房里忙活儿,他倒不落忍了,他们明天就要回秦湾了,“妈,你不要忙了,晚上他们要一人一道菜。”
今晚这顿饭是送行饭,也是团圆饭,彭渤也想让父母见一下自已的这些朋友,在这个城市里聚焦在自已身边的朋友。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谢!”
售票员边说边站起来探出身子,熟练地用两只手一起用力地推着门,终于,车门关上了。
彭渤长喘一口粗气,可是马上车厢里弥漫着的各式各样混合的气味就吸入口中,这是一种特难闻的味道,可是比这更要命的是自己周围被人挤得死死的,他就象闷在罐头喘不过气来。
过了十几站,巨龙车摇摇晃晃地终于停下了,彭渤几乎是被人流挤出了公交车,他长舒一口气,外面的空气是如此新鲜,他抹了把头上的汗水,一身新衣已被汗水浸透。
沪海财经报社。
报社大楼已经就在眼前,当他终于跑了进去,抬手一看手表,离上班还有十五分钟时间。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没有迟到,这让他很是开心。
“小彭,今天有什么高兴事?”一个老记者也刚刚走进大楼,她好奇地打量着彭渤。
“没事,师傅,大清早起来见到你,高兴。”彭渤笑着抹了一把汗水。
“瞎贫。”老记者笑了,她突然一指前面道,“这个月的发稿排名出来了。”前面,一群人围在大厅中央的墙下,一块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各人的名字和发稿量,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个记者
第190章 杀猪榜
正月初九一上班,师傅姜毅英就正式跟老鲍提交了辞职书,一身不平之气的老鲍马上气咻咻地打来电话,“小彭,你这个小赤佬,挖人都挖到我这里来了,还把自己的师傅也挖走了,你讲不讲一点社会公德……”
听着老鲍的数落,彭渤却一点也不恼,在国社的时候他就愿意跟老鲍开玩笑套近乎,每当老鲍作出生气的样子,他总是很开心。
电话那头数落了几分钟,可是却听不到彭渤的反应,鲍铮就象一只铁拳打在了棉花包上,“小赤佬,你在听吗,喂,喂”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
第191章 铿锵三人行
香江,我又来了。
但这次彭渤来得悄悄的,走得也悄悄,直到二月底,铿锵三人行播出时,香江的朋友才知道他悄悄来录过节目。
……
杜文涛:《锵锵三人行》,今天我们请来的是财富的符号彭渤先生,他也是时代华纳中国区总裁,本来是请他谈澎渤百富榜,今年的榜单还没有出来是吗?
彭渤:没有,我们这个榜单放在每年的十月份。
杜文涛:那么今年您预测谁第一?
彭渤:不好预测,比尔盖茨多少年在美国可能都是首富,可是中国近两年是每年都换了一个人。
杜文涛:英美的富豪可能变化还没有那么快,中国的富豪像走马灯一样,就这么换。
许子东:其实彭生是在警告今年的首富,明年就不一定是你了。
杜文涛:您肯定就是这个意思,您知道豪门这个词吗?您搞的就是这个工作。
许子东:您就是研究豪门的。
彭渤:好像还不同,你知道中国古代有一种门阀制度,叫做家族,是从哪来,你光是一个富豪不能叫豪门,你到了一个家族,甚至这个家族是有二代、有三代,你的这个系统,可以叫做豪门。
杜文涛:您觉得中国现在有豪门吗?
彭渤:如果你说这个大家族的话应该没有的吧,目前是没有的。
许子东:那您研究的现在都是第一代的豪门。
彭渤:我曾经做过一次研究的,就是一家最古老的家族企业,全世界最古老的家族企业。
杜文涛:我就听说过欧洲的,好像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什么的。
彭渤:也可以,我理解的是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是一个一千四百年前同一个家族做同一件事情,就是他是做酒店的,这家企业现在在东瀛。
杜文涛:没有破产过?
彭渤:没有破产过的,就一直传下来的。
杜文涛:一千多年?
彭渤:一千多年,第46代的左右吧,罗斯柴尔德也算,但是他有大概两三百年的样子。
杜文涛:那么,彭总,香江的林一城这个家族算不算?香江的四大家族算不算?
彭渤:我们也算过他的,他是我们华人第一个首富的,我们最近做了一个香江富豪榜,准备4月份发布。
许子东:听说,一般上了您这个榜很快就出事情了。
彭渤:那倒不是的,我们现在说百富榜是光荣榜。
杜文涛:当年有传闻我们也不清楚,说您那个榜一出来税务局的就拿着您这个榜挨家挨户去串门。
彭渤:可能是个传说。
杜文涛:现在中国富豪还怕你吗?
彭渤:他们不是怕我,是怕自已。
为何中国富豪们在进入《富豪榜》单后,会经历如此大起大落的劫难?因为富豪们把进入《百富榜》当成自己人生的终点,而不是重新奋斗的起点,他们的衰败便是历史的必然。
更是因为富豪们一旦进入榜单,就会受到聚焦关注,之前的原罪将无法遮掩,所以一部分人进牢房也不足为奇。
还有中国的经济政策这些年来风起云涌,这让诸多赶潮的富豪们一不留神,就会摔得体无完肤。
创业容易,守业难,真正能够托起财富而不衰败的,要靠富豪的实力和品德,如仅是靠运气和关系,那么这样的富贵如闪电一样瞬间而逝。
杜文涛:那么把百富榜称作杀猪榜,看来是没有道理的。
彭渤:百富榜当然不是杀猪榜,上榜和落马并不存在一种因果关系。该死掉的,不管上不上榜,都会死掉的。再说了,《彭渤百富榜》是不是杀猪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好多猪没有长大就死了?或者说这些肥猪到底是吃了什么,到最后是如此脆弱不堪?
杜文涛:那您认为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脆弱?
彭渤:关于落马富豪问题,我自己更认同冯仑的原罪说,我们统计了一下,这些问题富豪平均40岁出问题,45岁被判刑,56岁被释放。出问题(一出就是大事)后隔几年才判刑,搁在普通人身上,没准早被判处死刑了,看来上榜富豪是些很幸运的人。
杜文涛:为什么是40岁?
彭渤: 40岁左右,据我研究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年龄段。到了这个岁数,占有欲、控制欲达到整个人生的顶峰阶段。潦倒不堪的男人,虽则现实中想的可能是“给我一张床,我能顶起一条棉被”,但他再穷苦再郁闷也不去自杀,而是极有可能向他人迁怒甚至拔刀。
而富豪到了这岁数,几乎都雄心满满,想的和阿基米德一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撑起地球”。身处中国这样一个浮躁的傻瓜社会和不知何为规则、秩序的环境中,不惑之年的中国富豪若不出大问题,已经是个优胜的精英人物了。
杜文涛:杀猪还是作为猪被杀,这是个问题;是经济人物、小人物共同面对的问题。或许于此有某种程度的平等存在,各色人等“休戚与共”,都可能遭遇“被杀”的厄运。没有任何社会群体可以超越文明水平的制约而超然、安然地存在,即便特大富豪也无可奈何。
好,铁打的彭渤榜单,流水的中国富豪,愿大家各自走好……
……
“成了。”史蛟关掉电视,这个节目在华人世界的收视率很高的,如果说杀猪榜的发布,是对那些抹黑澎渤传媒的人侧面回击的话,这就是正面的回应了,并且,还能给香江富豪榜的发布提前预热,“彭总说得真好。”
“榜爷还是榜爷。”看完电视的卓威也笑了,“没有两下子还敢叫榜爷……”他看看走过来的罗燕,朝史蛟笑着一点头飘然而去。
“这个人……”史蛟盯着他的背影,这个人,也不见他平时做什么,神龙见首不见尾,可是也名列公司几大总监之一。
“彭总,查清楚了,我知道是谁在在背后耍花样了。”卓威一进门就喜笑颜开道。
“是谁?”彭渤笑道,“你先别说,我们俩一起写下来,你看是不是这个人?”
第192章 中国富豪榜哪家强
“福布斯。”
“福布斯。”
当彭渤与卓威同时展开手中的纸时,三个字同时映入二人的眼帘。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谢!”
售票员边说边站起来探出身子,熟练地用两只手一起用力地推着门,终于,车门关上了。
彭渤长喘一口粗气,可是马上车厢里弥漫着的各式各样混合吸入口中,这是一种特难闻的味道,可是比这更要命的是自己周围被人挤得死死的,他就象闷在罐头里的沙丁鱼,喘不过气来。
过了十几站,巨龙车摇摇晃晃地终于停下了,彭渤几乎是被人流挤出了公交车,他长舒一口气,外面的空气是如此新鲜,他抹了把头上的汗水,一身新衣已被汗水浸透。
沪海财经报社。
报社大楼已经就在眼前,当他终于跑了进去,抬手一看手表,离上班还有十五分钟时间。
“啦啦啦!啦啦
第193章 恶魔生的蛋
“你好,榜爷,富润。”英国人富润满面堆笑,现在他还很年轻,也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可是此时的中国,没有人认识他是谁。
“彭渤。”彭渤也笑着自我介绍,他扭头看看海茵薇,“中午一起吃饭,我与这位富润同志是第一次认识,很高兴,对了,您现在在哪里高就?”
“我在安达信会计公司。”富润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能得到榜爷这样的垂青,他很高兴,他看到了公司里人头攒动的样子,“您听说过吗?”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谢!”
售票员边说边站起来探出身子,熟练地用两只手一起用力地推着门,终于,车门关上了。
彭渤长喘一口粗气,可是马上车厢里弥漫着的各式各样混合的气味就吸入口中,这是一种特难闻的味道,可是比这更要命的是自己周围被人挤得死死的,他就象闷在罐头里的沙丁鱼,喘不过气来。
过了十几站,巨龙车摇摇晃晃地终于停下了,彭渤几乎是被人流挤出了公交车,他长舒一口气,外面的空气
第194章 中国第一狗仔
威斯汀酒店门外。
一辆面包车里,卓威盖着大衣在闷头假寐,方科两眼不眨地盯着外面,看着从威斯汀酒店里来来往往的人群。
“卓总,我们跟了几天了,六天了吧,一无所获啊,”方科点燃一支烟瞅了瞅卓威,确实,他们已经跟了科瑞恩六天了,第一天,科瑞恩拜会沪海商会的领导,第二天与美国商会会长吃饭,第三天几乎没有出门,第四天与花旗银行的约瑟夫商谈……
“晚上呢。”卓威头也不抬,虽然他现在已是澎渤传媒的总监,彭渤对他也颇为启重,但这个活儿人必须亲自来,他也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
“晚上,泡过一次吧,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方科咂咂嘴,那晚上跟随科瑞恩回家是一个中国女孩,以他的眼光看女孩子很漂亮,可是这么一位漂亮的女孩,却跟着一个洋鬼子……
这让他这几天更是打起精神来,可是他越兴奋就越没有结果,“卓总,我们还跟吗?”
“跟,当然要跟,”卓威心里也急,可是当着方科的面儿他
只能强作镇定,情感问题在国人看来是作风问题,可是在国外都是小事,这扳不倒他,“我们这是第二战,必须让彭总满意,必须给这个人教训。”他象是对方科说又象是在喃喃自语,“相信我,越难得到的新闻,才有价值,才是大新闻。”
“好吧,”方科无奈之下又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可是他好象有预感,今天又会是无功而返的一天。
夜幕渐渐降临了,沪江两岸燃起灯光,威斯汀酒店那王冠一
样的顶楼好象被镀上一层金黄的颜色,在这纷繁多彩的沪海的夜里,格外亮眼。
“卓总,来了。”方科突然低声吼道。
卓威一下抬起头来,他看到,大楼的保洁正从里面走出来,手里是几只大的垃圾袋。
“你去。”卓威低声道。
方科赶紧下车,与保洁耳语几句,接着摸出一张票子塞进保洁的手里,然后快速提着垃圾袋上车。保洁却在身后看着方科,就象看到一个神经病一样,天底下还有这样的人,花钱来买垃圾。
卓威早已“睡醒”,两人借着车内的灯光快速翻检着垃圾,里面却是什么东西也有,咖啡包,茶叶筒,碎纸屑,瓜果核……
“文件都用粉碎机粉碎了,”卓威长叹一声,“走吧。”
方科也悻悻地抬起头来,他发动起车子,路过一只垃圾桶,顺手把手里的垃圾扔了出去。
……
早上六点,同一辆车又停在了科瑞恩所住公寓的门口。
早上九点,吹着口哨的科瑞恩和一个身材曼妙的黄发女郎出现在门前,两人神情俱是轻松,科瑞恩看看四周无人,顺手在女郎的翘臀上扭了一把,又得意地把手中的垃圾袋丢进了垃圾桶。
两人乘坐的车子驶出了小区,一会儿功夫,方科叼着烟走下车子,他看看四周无人,马上到垃圾桶跟前翻了起来,很不费力地就找到了那只科瑞恩丢弃的垃圾包。
这次他没有拿上车,只是在车上翻拣着,突然,他的动作好象要停滞了似的,接着卓威就看到方科狂喜地举着一摞七零八落的材料冲了过来,“头儿,头儿,心血没有白费,终于掏到了这洋鬼子的牛黄狗宝了。”
卓威早一把拉开车门,他快速夺过方科手里的东西,是一摞纸,好象用碎纸机碎了一半就没再碎下去,可是只这一半的资料,上面的东西已经让他喜出望外,“好了,”他长叹一声,“现在可以对彭总交差了。”
……
金茂,澎渤传媒。
彭渤笑着接过卓威递过来的东西,他也是大吃一惊,可是他
马上抓起电话打给吴千语,“以后公司的所有资料,不许个人擅自带回家,公司所有的资料处理由行政部把关,严禁没有粉碎的资料外泄……”
放下电话,他站起来,亲自给卓威和方科递过两杯咖啡,“辛苦,不过,现在这事没完,再辛苦卓总监跑一趟香江,”他看看方科,“方科的副总监任命,老卓跟我提过几次,在你从香江回来时,你会看到任命的通知。”
方科暗自握拳,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励人心的,也不枉他冒着令人作呕的气味翻拣这些垃圾,可是这一切都值了。
卓威也笑了,彭渤的话表明卖给他面子,这样的好老板哪里去找,“彭总,您就擎好吧。”他看看方科,“我们马上去香江,用不了两天,科瑞恩就会知道谁是爷谁是孙子。”
看着卓威和方科兴冲冲而去,彭渤反而静静地坐下来,现在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就等着这个大新闻爆出来了,杀猪榜,今天,科瑞恩就要出现这个榜单上了,他,就是一只猪。
……
周一,一个晴朗的日子。
科瑞恩没有出现在自已的公寓里,此时他正在京城,可是早上十点多的时候,他的电话已是响成一片。
“不会,不会,这个榜单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一个榜单,还没有出炉,不会,不会有外人知道……”他只能临时取消了一个拜访的行程,专注处理这件事情。
电话是福布斯亚洲区总裁打来的,对方很不客气,“可是香江的媒体已经刊发,标题就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那他们是瞎编,”科瑞恩狡辩道,“任何一家报纸都可以说他们刊发了我们的排行榜,可是我们的富豪榜还没有最终确定,我正在跟中国的富豪沟通……”
电话那边似乎有些沉默,正当科瑞恩得意的时候,电话里的声音却吼了起来,“你,马上找一份香江的报纸,你们的排行榜的影印件,都出现在上面,科瑞恩,这在福布斯的历史上还从没有过,没有过,你自已想想怎么跟总部解释吧。”
科瑞恩的汗马上打湿了衬衫,在这个初春的京城,公司是排出了最初的榜单,如果这份榜单泄露,他是脱不了干系的。
可是公司有公司的规矩,能把这份榜单带离公司的人,除了他自已没有别人。
他的手有些颤抖了,香江报纸的影印件很快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眼前一黑,果然是那份还没有最终出炉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并且,这份一半的榜单他很熟悉,正是在自已的家里他丢进碎纸机没有被粉碎完的那一份!
第195章 迎接你的只有猎枪
美国,福布斯纽约总部。
《澎渤百富榜中国富豪二十年》、《彭渤成功之道时代的巨人》摆在了福布斯大佬面前,他面前坐着的正是新任总编艾布拉尔森。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谢!”
售票员边说边站起来探出身子,熟练地用两只手一起用力地推着门,终于,车门关上了。
彭渤长喘一口粗气,可是马上车厢里弥漫着的各式各样混合的气味就吸入口中,这是一种特难闻的味道,可是比这更要命的是自己周围
第196章 中国人的游戏
麻将、斗地主、象棋……后世,许多人已习惯在闲暇之余掏出手机,玩上几把棋牌游戏。殊不知这一习惯的养成,少不了曾经“游戏大厅”们的耕耘,说到游戏大厅,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字联丛。
纵观联丛20年来的风云沉浮,也不免令人唏嘘。
联丛国际成立于1998年,这一年,腾讯在深港成立,次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再过一年百度于京城成立。
彼时,马化腾、李彦宏、马云都还是业内不太知名的小辈,而联众创始人鲍月乔则大名鼎鼎,与求伯君、王江民、简晶、王志东等人同为中国最早成名的一批程序员。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谢!”
售票员边说边站起来探出身子,熟练地用两只手一起用力地推着门,终于,车门关上了。
彭渤长喘一口粗气,可是马上车厢里弥漫着的各式各样混合的气味就吸入口中,这是一种特难闻的味道,可是比这更要命的是自己周围被人挤得死死的,他就象闷在罐头里的沙丁鱼,喘不过气来。
过了十几站,巨龙车摇摇晃晃地终于停下了,彭渤几乎是被人流挤出了公交车,他长舒一口气,外面的空气是如此新鲜,他抹了把头上的汗水,一身新衣已被汗水浸透。
沪海财经报社。
报社大楼已经就在眼前,当他终于跑了进去,抬手一看手表,离上班还有十五分钟时间。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
第196章 女富豪风云榜
“我说一下我对游戏的看法……”彭渤不疾不徐道。
前世,联丛刚刚走上巅峰,线上棋牌游戏就遭遇腾讯超车,又错过了网游蓝海,联丛在网游占市场主导的日子里并不好过。
“……从棋牌入手,抓住了国人的游戏心理,你们的切入点是对的,但将来,网游是主战场……”
几年后,腾讯也会推出自己的游戏,pony也并未给鲍月乔机会。短短一年时间,腾讯通过自己的社交海量的用户将联丛赶下了中国第一休闲游戏门户的宝座。
而几乎同一时间,盛大旗下运营的《传奇》开始风靡,rpg网游崛起,抢占了联众的棋牌游戏用户时间。
“对,今年年初我就提出了网络游戏的思路。”简丁仿佛找到了知音,“这点我同意彭总的见解,英雄所见略同。”
“那对将来的趋势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此时再来谈价格就好谈了。”彭渤的手指轻轻地磕动着桌面,“我们收购联丛,可是你们仍会以管理层的身份出现,并且会保留相应的股份。”
“那敢问彭总,收购价格是多少,我们的股份是多少?”
徐芯看看彭渤,前面她已经同彭渤交谈过,也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价格,现在不过借着彭渤的嘴说出来而已,可是他说出来似乎更有说服力,“我们以500万元的价格购买联丛79%的股权,剩下的股权你们三名创始人均分,各占7%。”
三个人互相看看,最后都把目光投向鲍月乔,他是三人的核心。
“另外,公司也会给你们提供场地,联丛可以搬过来一起办公,或者,如果你们不愿意,公司出钱给你们到别的写字楼……”
“不,我们愿意。”鲍月乔赶紧道,一家公司,从每天开门到下班,无一不是钱,水电费,物业费,电话费,网络费,就是纸笔和办公耗材也是用钱的,更别提租写字楼的费用了。
三人互相看看,显然对这个结果是满意的,彭渤看看徐芯,徐芯不易察觉地朝他点点头。
在互联网世界,尽管也有职业经理人将公司做大的案例,但是这种案例寥寥无几。更多的情况是创始人一直在一线拼搏,像联丛这样创办不久后大部分股权被出售的情况比较罕见。
这会导致资方话语权太大,留给创始人后续资本运作的空间较小。联众3名创始人合计只有21%股权,遇到再融资之时,他们的股权比例会被再次摊薄。
“好了,那意向有了,只剩下签合同了,”彭渤站起来,再次一一与他们握手,“-……收购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国内的网络市场现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网络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成长速度,企业的成长速度必须跟上或超过市场增长的速度……收购后我不会干预你们的经营,但是希望你们把这家公司作成中国最大的游戏平台!”
“彭总,我们有信心。”背靠着澎渤传媒这棵大树,彭渤的背后还有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鲍月乔自己的底气陡然也足了起来。
彭渤对联丛的这次收购,他更满意,这不仅一下子使澎渤传媒的网站增加了10万忠实用户,并且这是一个成熟的网站平台,还有一个成功的品牌,最关键的是有眼前的这三个人,联丛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网上游戏的第一品牌。
时间临近晚上,三人也没有推脱,就留在凯悦吃饭,吴千语也给他们订了最好的房间。当晚,澎渤传媒的总监几乎全部出场,共同庆祝公司新业务的诞生!也欢迎他们正式加入澎渤传媒!
彭渤激动地举起手中的酒杯,扫视着自已越来越壮在的部下,“中国棋牌游戏的鼻祖,今天正式成立了!”
他对联丛很有信心,根据前世的资料,不需两年,联丛将会为澎渤传媒贡献几千万的利润,三年后,联丛将迅速占据游戏市场约85%的份额,极盛时注册用户超过2亿,每月表现活跃的用户高达1500万,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架设有服务器,这样的规模貌似是不可动摇的。
“我们一起祝愿,祝愿联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干杯!”
……
收购的硝烟还没有散去,二月份马上就要结束,澎渤传媒的另一个重要榜单也已初见雏形。
林乐蕾站在彭渤面前,一如两年前一样,宝岛的女孩好似永远长不大似的。
“现在对内地了解得多一些了吧。”彭渤笑道,“当年,百富榜我们是一起排的,现在你对这些女富豪有什么印象?”
“她们很多人都有自已精彩的故事,她们的出现很有历史意义,不过,实话实说,除了某个女明星富豪以外,其他人都很低调。”
高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只有低调才能顺利地生存下去。
“说到历史,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企业家和女首富是谁吗?”他看着林乐蕾,林乐蕾的历史底蕴还是不错的。
“寡妇清啊,”林乐蕾随口就来,“司马迁在他的巨著《史记》中,特辟了一卷为工商巨富立传,就是《货殖列传》。在这些古代杰出的工商巨贾中,也有一个女性的身影。因为她是巴蜀的寡妇,所以司马迁称之为巴蜀寡妇清……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对,就是寡妇清,距离我们两千多年了,曾赞助秦始皇修了万里长城……”彭渤道,“那时的女性就搞起了商业……”
可是寡妇清毕竟是个例,女性真正开始大规模进入商业社会要到改革开放以后了。
这期间,女富豪的大量涌现,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女性创业的宽容与认可,女性也更为积极的融入中国商业社会等因素有关。
“在之江,老板娘在民营企业当中影响越来越大,非常值得关注。”林乐蕾看着自已的榜单,“彭总,这是不是可以叫作老板娘经济?”
“可以,当然可以,”彭渤也笑了,他埋头仔细看起榜单来,“中国女富豪二十三载沉浮,让我们看看,世纪之交,谁是最有钱的中国女性吧。”
第198章 中国当代的花木兰
放眼望去,中国整个商业版图里,基本清一色的是男企业家,鲜少有女企业家出现。可能是女性终究不适合这个强硬无情的商业江湖。能在这个江湖里玩得风生水起的女企业家,必定有自己独特的“武功秘笈”。
“哦,”彭渤嘴里轻轻发出一声叹息,大陆排在第一位的女富豪果然是她。
这位今年59岁的“京城地产女王”,赫然排在澎渤女企业家风云榜的第一位。
在中国内地的100名富豪榜上,有1/4富豪是借助地产迅速致富,攀越财富巅峰的,财富与地产比翼齐飞,她和她统领的香江华富国际集团也不例外。
“你知道这个人吗?”彭渤抬头看看林乐蕾。
“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林乐蕾笑道,“不过,千语和雨森对她也不熟愁,他们也很意外。”
彭渤笑了,不止他们意外,恐怕榜单发布之日,岑利华对自己的上榜也会“感到很意外”,因为此前大家对她了解得实在太少。
但要说起地处长安街黄金地段、毗邻**广场的长安俱乐部,可谓妇孺皆知,十几年后,在京城,长安俱乐部仍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这位“不想挂牌上市”、“不玩资本”的岑利华生平却是最爱紫檀,去年国庆前夕,斥资2亿元投资兴建了中国紫檀博物馆,苦心孤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而那位享誉中国的《西游记》中的演员,也已与她相伴十年。
“这没有疑问。”彭渤继续往下看,排在第二名的是粤东的张荫。在彭渤的印象中,前世不管是福布斯还是其它的女企业家排名,岑利华和张荫还有吴亚君几乎都是轮流霸榜,后来出现了碧桂园的富二代,才结束了三者轮流坐庄的局面。
“她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西方媒体把她比作中国当代的花木兰,认为像张荫这样的民营女企业家的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性的代表意义。”林乐蕾解释道。
1996年,张荫靠在香江“收破烂”从事废纸回收生意发家后,斥资1.1亿美元在东莞成立久龙纸业。第二年,美国评比出妇女企业五百强,建立于美国的中南公司名列95位,这家公司的所有人正是张荫与她的丈夫。
其实,张荫的致富之路并不复杂:先收购废纸,再把废纸贸易做到全世界,又与国内纸厂合作经营,后自己创办纸厂,经过不断产业升级,成为中国包装纸板之王。
“女状元和女榜眼都有了,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谁是探花。”彭渤不由发出一声叹息,“是她。”
这是一位具有悲**彩的女企业家,粤东梅州人,1995年在深港创立了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
在刚刚过去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是经济开始复苏发展的最好时期,这时的老百姓对超市这一新鲜事物非常好奇,于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新一佳超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新一佳在鼎盛之时,年销量达180亿元,一度与华润万家、人人乐位列粤东东超市三巨头,她被人们称为“超市铁娘子”。可是十六年后,新一佳被爆资金链断裂,门店大量关闭,最终走到破产清算的地步,算是退出了零售业历史舞台。
这是三个踩对了时代鼓点的女人,时代也会报以丰厚的惠赐。
彭渤没有言声,继续往下看,龙虎地产的吴亚君,据传是王石的女弟子,在经营地产之初得到过王石的指点。
后世蝉联过两届中国大陆女首富的她,也是起于微末,当过记者和编辑,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进入地产业,也许是在媒体历练过的原因,吴亚君口才甚佳。在龙虎没有向全国扩张时,龙湖公司手册及墙壁上的“警言名句”,几乎皆出自她手。
前四名没有问题,下面的榜单问题也不会太大,果然,彭渤发现了一串串熟悉的名字。
soho中国的张欣,俏江南的始创人张兰,嘉鑫控股吕慧、福记食品姚娟魏东夫妇、当当网俞渝李国庆夫妇、绿城集团夏一波,她的丈夫是宋卫平,神奇集团文邦英,她的丈夫是张芝庭,……
显然,上榜的女富豪当中,有一部分是与家人或丈夫共同拥有财富的。
“哦,还有老干妈。”彭渤又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吃过吗?”
“没有。”林乐蕾笑着摇摇头,接着又问道,“好吃吗?”
“下饭。”彭渤也没有回答好吃还是不好吃,只是简单回答了两个字,他的眼光没有再离开榜单,在这份榜单中,2000年,中国财富总量排名前10的女企业家共拥有550亿元财富,但榜单中前50名中,来自传统行业的居多,而新产业还较少。
她们的平均年龄是44.9岁,比百富榜里的平均年龄47.7岁小了将近3岁。
还有,这些女企业家女富豪中,总部在粤东和京城的最多,各有12位;从出生地来看,也是粤商最多,有5位。
“彭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女富豪?”看着彭渤逐渐舒缓的脸色,林乐蕾知道自己独立负责的第一个榜单通过了,“许多还是白手起家的女富豪,这个数字占了一半以上。”
“这就要感谢这个时代,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这么多民营企业,当然产生不了企业家,还有,中国的女人,聪明也很能吃苦,聪明和吃苦我认为是女企业家必须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彭渤笑着站起来,“中国的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全球最成功的女企业家,我们还没有准确的数字,不过,我想明年,这个数字也会逐渐清晰。”
他又看起了榜单,从今年的榜单中可以看到,房地产和制造业是上榜女企业家的主要财富来源,上榜人数占比分别为27%和17%,其中,前10名女企业家中就有6位在房地产和制造业领域。
对比百富榜前50名男企业家,房地产、金融投资和制造业也是男企业家最主要的财富来源。
“好了,榜单成了,下面还是老规矩,遍发英雄帖吧。”
至此,制榜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下面就是发布了,而发布则是由史蛟的公关部统领的。
“女英雄帖已经发出去了,”林乐蕾特意在英雄前加了一个女字,“时间紧迫,我就……”
她还没有说完,史蛟突然出现在门前,她的脸色有些阴沉,平时的妩媚在这份阴沉下,却象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变得端庄起来。
“彭总,我们收到了一份律师函……”
第199章 我是榜爷,我怕谁
新闻时有发生,视角各有不同。
接到久龙纸业的律师函,林乐蕾一时有些懵,前面公司做过那么多期榜单,也没有收到一张律师函,可是轮到她来操刀,却收到澎渤传媒自制榜以来的第一道律师函。
这份简短的传真在吴千语、陆雨森以及法务部总监的手里依次传过,最后又落到了彭渤手上。
“……请贵司收到律师函之日,立即停止一切非法无效的排榜行为,如有疑问,可与本律师直接联系,……如继续利用我司名号进行排榜行为,贵司将承担一切可能产生的责任……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
第200章 闻香识女人
这个榜单,在国际国内的大牌商家看来,比明星榜份量要重得多。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的女性正在崛起,站在财富巅峰的女人虽然少,可是向她们看齐甚至梦想超过她们的人很多,二十年间,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富裕阶层,后世,我们把他们叫作中产阶级,这些人的购买力及这些家庭的购买力,将催生大量中高端消费需求。
呜呜
伴随着吴淞河上声声汽笛,沪海,整个城市慢慢从睡梦中醒来。
吴淞河畔不远处广昌公寓里,睡梦中的彭渤嘟囔一句,翻了个身却又沉沉睡去,可是两条腿始终蜷着。
“马桶拎出来”
猛然一声响,彻底穿透了日出前的黑暗,突然,小囡囡受惊的哭闹声,木质楼梯吱呀的踩动声,夫妻床头的低语声,彻底把酣梦中的彭渤惊醒!
身下的凉席已被汗水浸透,就象沪海现在的天气一样,潮热闷湿,彭渤打着哈欠起床,穿过头顶悬空布满的乱七八糟的各种线,与同样睡眼惺忪的邻居打着招呼,挤在了水龙头旁。
“大家让一让,让上班的先刷。”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楼下把水龙头关小一点,楼上都没水了。”又有谁接了一句。
可是水流仍是太小,看着水龙头旁挤满了人,彭渤端着牙缸下楼,过道仅容两人通过,一脚踩上去就是吱呀的乱响,他一米八的身高,在这里始终要佝偻着腰,这样还把头顶上的灯光给遮了一大半。
天色渐亮,晨雾中煤球炉子的火光一明一暗,缕缕炊烟直冲天空,老沪海有声有色有景的一天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彭渤重生后的生活,一个月来天天如此,往复交替。
当然,同全国各地一样,早晨也是这里的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倒马桶、生煤炉、做早饭,一样不落……
二百多个马桶在楼下排开,蓬头垢面的女人穿着各色的睡衣,挥动着竹制的马桶刷和着闪亮的毛钳壳,飞速地在马桶内侧转着圈,奏响出筒子楼下的交响乐章。
把马桶晾干抱回家,阿婆阿婶纷纷抱起被褥抢占马路边的有利位置,亮起一道道风景和一面面万国旗帜。
就在这微露的晨曦中,伴随着种种声响,广昌公寓就这样静
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工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了进来。
但在彭渤看来,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圆桶形建筑,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围拢结构,其实更像是电影《功夫》里的的那个场影,一个真实版的“猪笼城寨”。
站在院子中央看去,5层楼平顶,南北向中间轴线上设旋转楼梯,中间是宽敞的大院。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就是大小不等的房间。
“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哎,对了,李家姆妈,你们家昨天来客人了呀?”
“是的,是的,是我娘家乡下的亲戚,好几年没来沪海了,……小彭,上班啊,早饭是要吃的呀,年轻人不能不吃早饭……”
……
刷牙,洗脸,彭渤快速回房穿戴整齐,一边在狭窄的楼梯里小心挪动,一边跟热情的阿婆阿婶打着招呼,一边小心翼翼地经过几张饭桌,在这个城寨里,家家都坐在门前吃饭,有的是折叠桌,有的就两个方凳一拼,饭碗全端在手里吃。
冲下楼来,冲到一家国营饮食店,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买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可是立马他就感觉到,大饼油条的油香味、洗衣服的肥皂味、呛人的煤炉烟味、刷马桶的马桶异味,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这就是重生一个月来他已经熟悉的味道。
“……昨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店里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南方洪水的消息,这是现在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重生后,他这个财经记者也很关注。
“青浦的水还没有退。”
“是啊,听说医院里都是齐腰深的水。”
……
1998年的沪海,还远远没有那种大都市的气息,闸北区还在,南汇区还在,卢湾区还在,就连南市区,也要在两年后才并入黄浦区。
九八年的洪水让沪海的青浦也成为灾区,洪水来袭,学校、医院、街道等等无一幸免,医院里全是水,在医院的走廊里,生病人员必须用三轮车摆渡才能前去看病……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谢!”
售票员边说边站起来探出身子,熟练地用两只手一起用力地推着门,终于,车门关上了。
彭渤长喘一口粗气,可是马上车厢里弥漫着的各式各样混合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