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死战
整个苏致的两万大军中,按司州军的军制,一共有四千弓箭手,虽然经过两天的战事,但是弓箭手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现在基本上还是满员的。
因为知道骑兵的进攻方向主要集中的前后两面,而前面的骑兵远多于后面,所以苏致在最后关头将一千弓箭手调往前阵,而两侧的一共才一千弓箭手,前面则集中了两千的弓箭手。
两千弓箭兵几轮箭矢近万支箭向着飞熊军直扑而来,面对如此密集的箭矢,再加上骑兵冲阵本来就是密集阵形,以飞熊军的强悍防御依然有一些士卒马匹中箭倒下。虽然这些损失的数量仅仅只有不到百骑,但是这些飞熊军倒下带来的却是远甚于普通骑兵。
因为高速冲阵的飞熊军骑兵看到前面泽袍倒地之后,除了继续撞上去之外,别无他法,如此一来,倒是因为前面中箭士卒倒地而引起的后续兵马损失的比起中箭倒地的还要严重一来,足有三百来骑。
不仅如此,数百骑的骑兵倒地对于冲阵的其他士卒也不小的影响,看到前面的障碍物,后面的骑兵下意识的将马速稍微控制了一下,如此一来对于骑兵的冲击力来说,就下降了数成不止。
三轮齐射之后,飞熊军就已经冲到了阵前四五十步的距离,接下来,就是决定生死的时刻到了。
马蹄的轰鸣声越来越近,军阵之中的严老五心中也不由得越发的紧张起来。作为一名重步兵,严老五最初是南阳人,因为资质很不错,所以被纪灵挑选入重步兵当中。随后,经过大半年训练后,大军出征洛阳。
本来以为自家十数万大军攻打残破的洛阳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谁知道,竟然兵败被俘虏,就连纪将军也一同补俘虏。随后不久,后将军派人将被俘虏的将领都赎了回去,但是所有南阳军的士卒都被无情的抛弃在洛阳。
好在,能够进入南阳军重步兵中的严老五资质条件都很不错,平东将军在挑选士卒的时候再一次被挑中,虽然这一次不再是重步兵,却也是战兵营当中,成为了一名禁卫刀盾兵,而且他还被提升为什长,而他在南阳老家的家人也被平东将军从后将军讨要了过来。
来到洛阳的家人都被安排在洛阳城的内城一处宅院之内,而这处宅院在随后的时间里,被严老五用军功和饷银购买了下来,成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家人也都在城内找到了合适的事情,如此一来自己一家就算是在洛阳城内安下家来。
这一次,平东将军说,河东太守江沛联合长安的董卓准备进攻河内,再加上已经占领南阳的张济大军,准备从西面、北面和南面三个广向攻打洛阳,对于董卓西凉军的残暴,如今整个大汉都是闻之变色的,所以平东将军率领大军前来平定河东太守江沛。
看到面前越来越近的西凉军骑兵,严老五破口大骂,果然江沛狗贼与西凉贼勾结在一起了,一想到如果董贼大军再一次攻入洛阳的话,自己在洛阳的家人肯定就不能幸免了。
一想到如此,严老五就咬牙切齿,眼看着董贼骑兵越来越近,严老五突然暴喝一声,道:“弟兄们,想想董贼的西凉军当年在洛阳做的事情吧!再想想咱们自已在洛阳的家人!要是让这些狗贼的奸计得逞,咱们的家人又要像当年洛阳的百姓一样,如同狗一般被赶到长安,也过那种有今天没有明天的日子了!”
“兄弟,告诉我,你们愿意吗?”
严老五的怒喊让周围的龙镶营士卒一愣,大家都如严老五一般,全部都在洛阳安下了家的,现在家里人的生活远胜于当年在老家的时候,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士卒不太明白为何会出兵攻打河东。
但是严老五的话让大家都惊醒过来,是呀,如果真的让董贼的大军再攻下洛阳,自已的家人启不是也如同当年的洛阳那些老百姓一般,被人从洛阳如同狗一家赶到长安。
如今洛阳的士卒和民众,主要是几个方面的人组成,一方面的本来洛阳周边散落四处的流民,另外一些则是从南阳迁来的普通民众,还有一些是青州黄巾和其余各处的流民。
各人对于如今的生活都是非常满意的,否则洛阳的民心也不会如此之高,如果真的有人要让他们回到以前那种生活,甚至是更加不如的生活的话,没有会愿意的。
所以当严老五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众人都猛的惊醒过来,是啊,为了自己在洛阳的家人,必须和这些董贼骑兵拼个你死我活。
一时间,严老五周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怒吼声:“不愿意,不愿意!”
严老五听了,大声道:“不错,我严老五也不愿意,所以为了洛阳的老婆孩子家人,我们要杀光这些西凉狗贼!”
“为了家人,为了洛阳,杀光西凉狗贼!”
“为了家人,为了洛阳,杀光西凉狗贼!”
一时间,龙镶营士卒齐声纳喊,道;
随着严老五身边纳喊的士卒越来越多,众人的喊声也越来越大,然后,军阵之中加入纳喊的士卒也越来越多。到了最后,整个军阵之内的人都一齐大声呼吼着。
整个战场上的呼喊声几乎要盖过董卓军的马蹄声。
严老五那边的情况都被苏致看在眼里,要知道,此时的阵中,除了各人粗重的呼吸声,几乎已经没有人在说话,突然有人在大声呼喊,哪里还不引起各将的注意,最初苏致还以为严老五是准备煽动士卒逃跑,正准备派人前往镇压,但是正准备派人之时,却从那边传来“杀光西凉狗贼”的呼喊声。
紧接着整个军阵之中士卒的士气都被几句话给煽动起来,苏致自己都听得热血沸腾,跟着大声呼喊后,苏致心想,此子倒是个人才,若是此战自己与他都能够活下来,一定好生提拔重用。
第706章 重骑冲阵
士气低沉的士卒被煽动起来后,军阵之中的士卒顿时上升不少,只见原来不少有些神情畏缩的士卒都目光坚定,士卒之间的阵线也更加严整。
只是此时,飞熊军骑兵已经到了十数步之前。
随着一阵轰鸣声响起,紧接着就是一阵巨大的撞击声接二连三的暴发出来。
然后,站在车之上的苏致就看到如同铁塔一般的重骑兵,直接就朝着自己军阵接撞了上来。
“轰隆。。。”
视线之中,军阵外围的刀盾兵士卒一个个如同断线的飞筝一般,直接撞飞了过去。而伸出盾墙之外的长枪也因为巨大的冲力而弯曲成了弓形,随后,枪杆蹦直,持枪的枪兵也因此被弹飞出去。而受到阻碍的骑兵虽然猛的一滞,但是余势未竭,接着朝着第二排盾牌撞了过去。
“。。。”
第二排盾牌在巨力的冲撞下,士卒虽然没有被撞飞,但是也口吐鲜血而亡。而此时,周围的枪兵也都反应过来,一同持枪刺来,试图将马匹和骑士刺死。
此时的战马和马上的骑士都已经因为接连两将的撞击而眩晕,根本就没有能够来得及躲开四面刺来的长枪。
“扑哧。。。”
一阵枪尖刺入**的声音响起,紧接着战马的嘶鸣和骑士的惨呼声响起。然后就是轰然倒地的声音响起。
同样的情形到军阵两面不断出现,当然,每个士卒的战力不同,军阵防线之中,有的位置仅仅是被冲破一层盾墙就把骑兵给逼停下来,但是有的地方却是三层盾墙都撕破之后,骑兵的进攻才被阻拦住。
让苏致放下心来的是,董卓军骑兵的这一轮进攻总算是被挡住了,但是代价也是惨重的。照他估计,两万士卒结阵之前已经只有不到七千刀盾兵,仅是董卓军骑兵一轮进攻,就让他损失估计达到有两千。还有长枪兵损失也达到千余。
而看对方的损失,估计飞熊军的损失也就三五百,而西凉铁骑的损失可能稍多一点,两者加起来也就不到千人的样子。好在最终还是挡住了,要是没有挡住的话,自己这两万大军今天就全部交待在这里了。
可是,第一轮进攻挡住了,但是接下来的呢?第一轮能够挡住,已经耗费了士卒大半的精气神,再加上现在已经日近中午,刀盾兵损失严重,接下来的第二轮进攻,自己的军阵还能够挡得住吗?
军阵外围的樊稠见到自己的全力一击竟然未竟全功,虽然觉得惊诧,却也毫不停留,马上下令骑兵迅速离开,然后回到离军阵三百多步远的地方继续列阵,只待稍做休整之后,再行冲阵。
见此情形,苏致马上下令将受伤的士卒搬回阵内,然后将没有受伤的刀盾兵安排在外围,其余受伤的刀盾兵则安排在第二层或者第三层,同时又将军阵收拢,使其更加紧密。同时,又下令士卒立即进食,稍做休息,静待西凉军的第二轮冲阵。
苏致下令士卒休整的时候,数百步之外,董卓军骑兵也在做休整,早要原因就是从离开安邑之后,骑兵便狂奔数十里,然后又想趁着司州大军未有防备的时候一举击溃这三万大军。
可惜事与愿为,苏致大军虽然没有骑兵,但是却将数百亲卫当作斥侯使用,这就让樊稠想要偷袭的愿望落空。所以只得用飞熊军冲阵。
原来想着以飞熊军的实力,冲破步军的军阵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可是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对方的军阵竟然将飞熊军的冲阵给挡住了,而自己的骑兵也损失了近千骑。
不得已之下,樊稠只得下令,大军稍作休整,等战马的马力恢复一些后,再进行攻打。他相信,只需要自己再次攻打,司州军一定支撑不住的。
听到休整命令的董卓军士卒,都迅速从马上跳下来,然后从腰间摘下水壶,将壶塞拔掉,然后,将水壶里面的水仰头喝上两口然后又将壶塞到自己战马嘴中,将壶里的水大半都倒给战马喝掉。随后又从身上布包中掏出一把豆粮,用手捧着伸到战马嘴边。一边喂着战马一边用另一只手仔细的梳理着战马的鬃毛,顺便将战马身上的汗水抹去。
一刻钟之后,随着樊稠的一声令下,骑兵士卒迅速整理着战马的装备,将马鞍的捆绳扎紧,然后又将自己的兵器在马鞍旁边挂好,以便自己随时能够将其取出。随后,才翻身上马,轻提缰绳,朝着指定的位置缓步踱了过去。
待阵形列好后,在一声号角的长鸣声中,以飞熊军为前驱,西凉铁骑为后军,董卓军的骑兵再次列阵朝着司州军苏致部的军阵直奔而来。
这一次,骑兵并不是分成两面进攻,而是从三面进攻,分别是从东南西三面围了过来,而北面,则是正好面对苏致部大营的位置,却是并没有安排骑兵进行攻击。这也典型的围三缺一的战法,如此正好能够瓦解司州军死战的决心。只可惜,司州军士卒早已经激起了死战之心,哪里会如此轻易的就被他们瓦解。
面对着如潮水一般涌来的董卓军骑兵,苏致不知道他还能够守坚多久,但是他却知道自己必须坚持下去。经过刚才一战,多达一成多的伤亡并没有让属下士卒的士气下降,反而因为泽袍的死伤而更加同仇敌慨。
随着一声令下,正在休息的士卒纷纷站了起来,准备迎接董卓军骑兵的第二轮冲杀。很多精壮的长枪兵更将走到前面几排刀盾兵身后,将那些受轻伤的刀盾兵替换下来,自己顶在了竖起的盾牌后面。
如此是在冲杀对战当中,不同兵种之间的士卒是不可能互换的,但是这种列阵防御却是不一样,只需要死死扛住骑兵的冲击就可以。
而那些退出来的受伤士卒也并没有退回到阵中去,而是接过了那些长枪兵的长枪,如同别的枪兵一般,将枪尾插入地上,枪尖朝着阵外斜伸出去,然后双手紧握枪杆,静静的等待着骑兵的冲击。
第707章 危局
伤亡最少的弓箭兵也已经稍微恢复体力,他们虽然没有伤亡,但是刚才的战事之时,一直都在向着董卓军骑兵射箭,几乎每个人都射出了一壶箭,也就是足有二十支箭。战兵营的弓箭手还好,体力方面要远强于普通弓箭手,一壶箭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多大影响。
但是普通守兵营的弓箭手无论是阶位还的体力,各方面都要差很多,一场战事下来一壶箭后已经达到不最好的状态了。如果经过半天到一天休整之后,倒还是能够恢复,但是仅仅不到两刻钟时间,根本就让他们回复不到最佳状态。
不过,他们也只是默默的做起了准备,将自己手中的弓调整一下松紧,然后又将身上的一壶箭一支支的抽出来,插在地上自己随手可及的地方,慢慢的调整着自己的呼吸状态,静静的等着军令的到来。
阵中士卒的举动都看在苏致的眼中,让苏致感到异常的感动,同时也让他胸中腾起异常强烈的冲动,自己一定要将这些士卒尽可能多的带出去。经此一战,这些士卒,无论是龙镶营还是守兵营士卒,基本上都无愧于精锐之名了。
片刻间,董卓军骑兵已经近在咫尺了,近万骑兵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比之前一次冲阵有过之而无不及。见此情形,饶是苏致也猛的一凛,这一次的冲阵,比上一次似乎更加麻烦了。
如同苏致所想,董卓军的这一轮进攻比上一次准备得更加充分,虽然骑兵只经过了一刻钟的休息,但是这一次无论是阵形方面还是冲阵的骑兵方面,都是经过樊稠精心安排的。虽然正面只有飞熊军和一校的西凉铁骑,另外两校西凉铁骑分别从南和西面两边也真正的参与了进攻。
等骑兵快要接近之时,苏致也已经发现了不一样,只是现在已经来不及调整了。好在,此时出战的两万大军中,除了苏左两位中郎将,还有四位领兵校尉,都是司州军中久经战事的老将,临战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
看到骑兵冲杀过来的气势与上次似乎更加凶悍,几名校尉马上又将阵中正在休整待命的几部枪兵迅速安排到阵列之后,增加阵列的防御厚度。见此情形,苏致才暗暗松了一口气。现在自己该做的准备已经做了,接下来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百二十步,弓箭手做好准备!”
。。。
“一百步!”
“八十步,弓箭手五轮齐射后,自由攒射!”
“刀盾手,做好防撞击准备!”
“长枪兵,刺击准备!”
眼看着骑兵越来越近,一条条军令如同行云流水一般传达下去。
“轰。。。”
“。。。”
当骑兵再次撞向严整的军阵之时,此起彼伏的撞击声再次轰响,其中间杂着战马的悲鸣声和士卒的惨叫厉嚎声,各种声音充斥着整个战场之上。
此时的苏致根本没有听到这些声音,只是面容整肃的看着前方飞熊军冲阵之处的情况。
第一层盾墙如同被摧枯拉朽一般,瞬间便是支离破散。无数有盾牌被撞开,士卒被撞飞到半空之中,然后掉落到地上,就变得悄无声息。
第二层盾墙,依然没有能够阻拦住飞熊军,虽然不似第一层盾墙一般被撞飞,但是盾牌和士卒也是在一瞬间直接被击跨。
面对飞熊军蓄势全力一击,前面两层盾墙几乎没有能够阻滞他们半分,更不要说那些长枪兵了。第三层盾墙士卒见状,迅速半蹲下来,用整个身子斜顶在盾牌之后,而阵中的一些枪兵士卒也都迅速冲到盾牌后面,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当中。
“。。。”
“噗。。。”
随着一声声巨大的撞击起响起,第三层的盾墙在士卒的拼死相抗之下,勉强将骑兵的冲击扛了下来,而付出的代价则是,盾墙后面的士卒几乎个个都是口喷鲜血,估计其中近半数的人已经内脏受损失。即便是战场之上没有当场死亡,但是到了战后,也撑不了多久了。
看到盾墙终于堪堪的挡住了董卓军的冲击,苏致不由的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一轮总算是挡住,可是转念一想,这一轮是挡住了,可是下一轮呢。自己虽然说平东将军会来援救,但是其实军中将领都知道,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次出征,真正的骑兵只有赵将军的白马义从和平东将军亲卫营的突骑兵,所以战马也只有两万匹,如果再加上军中将领的亲兵的话,估计也不到一万两千骑兵,但是董卓军却有两万骑兵。要想从这两万骑兵手中救出自己的近三万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别说是救自己大军,就是整个司州军如何脱身都是一个问题。苏致虽然实战经验并不足,但是并不代表他想不到这些问题,既然董卓大军已经出现在河东,那么他们肯定会有万全的策略,一定是有了全面的安排,想方设法要将司州军都留在河东。
心中虽然心念百转,但是脸上却没有任何表现。看到正面的军阵之已经基本上稳住,苏致一边下令枪兵列阵攻击,一边下令后面的弓箭手攒射杀敌,不求杀敌多少,但是至少能够做好的骚扰已经失去马速的骑兵。
看完正面的情况后,苏致又将目光转向侧面和身后。对于后面的情况他还是比较放心的,毕竟后面负责防御的也是龙镶营士卒,最让他担心的除了正面的防御外,就是南面的情况。
两侧的防御都是交给了守兵营的士卒,比起龙镶营这样的战兵营,守兵还是要差上不少的。
一眼看过去,还好,虽然比起后面的战要差不少,但是还是守住了防线,两层盾墙已经基本上被破,只有第三层盾墙在后面长枪兵的协助下已经将骑兵拦截下来。
如今战阵三面都陷入到了混战当中,苏致趁机下令长枪兵和弓箭手尽量杀伤敌军骑兵,而阵中的士卒则都忙着为后面的战事做准备。
第708章 突出重围
正在这里,西面突然腾起大股烟尘,似乎是有大部兵马在快速接近,见此情形,苏致猛的一惊,不好,难度对方还有骑兵吗?看烟尘的速度,这明显是骑兵快速行进而行成的。
不仅是苏致看到了西面的烟尘,樊稠也看到了,与苏致不一样,他是明白自家有多少兵马,见此情形,马上心中一沉,明白是司州军的大波骑兵赶到。
虽然已经知道司州军只有一万骑兵,但是现在自己的两万骑兵已经折损失了近两千,而且还分布在军阵的三面。真正面对司州军骑兵的只有不到万人,并且还是经过了两场战事的疲兵。
想到这里,他马上下令骑兵后撤,脱离与司州军步卒的纠缠,重新集结后再视情况而定。可是,现在的骑兵中有一部分已经与司州军纠缠到了一起,想要撤退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董卓军撤退的鸣金声让苏致意识到,西面到来的很有可能是自家的骑兵,一念及此,也顾不得证实。苏致马上命令自己身边的亲兵道:“快,与本将一齐大喊,赵将军的骑兵来救我们了!”
亲兵们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苏致又一巴掌拍向自已身边的亲兵道:“快,大家一齐喊。”
反应过来的亲兵马上一齐大声吼道:“赵将军的骑兵来救我们了!”
“赵将军的骑兵来救我们了!”
“赵将军的骑兵来救我们了!”
军中诸将都是人精,一抬头往西边看去,也看到了大股烟尘,也马上跟着大声吼起来。军阵中的士卒一听,也都一个个跟着大吼,一时间,整个军阵中士卒都齐声大吼起来。
震天的吼声让阵外的董卓军骑兵都愣了,就是这个片刻之间,长枪箭矢,向着董卓军骑兵扑头盖面而来,让他们一下子损失足有数百人之多。
自家撤退的鸣金声和军阵之中敌人的反击几乎是同时发生,让董卓军骑兵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特别是反击一更是让陷入混战的骑兵产生了一丝混乱。
不过,精锐永远都是精锐,无论是飞熊军还是西凉铁骑,都是董卓军中的精锐。在经过短暂的混乱后,各部骑兵将领都很快反应过来,迅速集结自己身边的士卒,相互掩护着脱离与司州军的接触。
可是此时,大军虽然已经脱离接触,但是离集结成为阵形与敌军骑兵对战还是不行的。见些情形,樊稠一边下令副将继续收拢后马,然后自己领着三千已经集结的西凉铁骑,准备前去拦截司州军骑兵,却是被自己的一名副将抢先领兵而去。
看着副将领兵绝尘而去,樊稠虽然感动却也知道现在不是耽误的时候,马上下令陆续退回来的骑兵集结,同时令人传令南边和东面的两校骑兵也迅速集结,做好接应副将的准备。不过,他知道,自己的这三千骑兵估计会有不小的折损。
不出樊稠所料,与三千西凉铁骑对战的是赵云的四千白马义从,而白马义从两翼则是各两千突骑兵。面对八千精锐骑兵,三千的西凉铁骑兵在第一轮的接战中便损失了近半,其他千余骑兵在脱离之后,便迅速绕开司州军骑兵,往南面而去。
不过,他们虽然损失了一千多骑兵,但是也已经将司州军骑兵给拦截了下来,经过一轮激战后的白马义从,已经失去了马速,而且现在樊稠身边已经聚集超过了五千的骑兵,他们的身后,还有更多的骑兵正在集结。
而此时,赵云的白马义从也损失了近千人。见些情形,赵云便下令突骑兵继续护卫白马义从两翼,朝着苏致大军的军阵迎了过去。
随着董卓军骑兵的退却,苏致这一次终于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至少大军暂时是安全了,至于后面该如何安排,他相信平东将军一定会有安排的。
双方都远远的退开,静静的舔舐着各自的伤口,然后为下一轮的撕杀做好准备。
赵云将骑兵安排在四周警戒后,自己领着亲卫进入军阵当中,一路走来,满地都是残肢断臂,血流满地,士卒们一边清理着泽袍们的尸体,一边满怀崇敬的看着眼前这位少年将军。看着眼前的情形,饶是以赵云也不仅为苏致的沉稳和善于防守感到惊讶,以两万士卒列阵对战两万骑兵,士卒损失近半,大军竟然还没有蹦溃,果然是大将之才。
“见过将军!”此时的苏致已经走下车,快步来到赵云面前。
“苏将军不必多礼,董卓大军稍退,大军尽快退往营地,再做打算!”
“未将领命!”苏致也知道,董卓军不会给自己太多时间。于是马上下令士卒清点伤员,迅速朝着两里外的营地而去。
而赵云则领着七千多骑兵在大军后面护卫,刚才的一场对战,樊稠虽然损失了一千五百余的西凉铁骑,但是赵云的白马义从也损失了近千人。在下令更换了战马后,赵云便领着骑兵来到大军后面护卫,监视董卓军骑兵。
好在樊稠经过刚才的几场战事之后,也明白了司州军的强悍,而且,自己手中还有近两万骑兵,再加上步卒万余,而对方则是步卒远多于骑兵,根本就不怕对方逃脱。所以也领着骑兵退去,与猗氏城中出来的一万步卒汇合,然后再考虑后续的问题。
有了赵云骑兵的护卫,苏致部很快退回到了营地之内。守营校尉已经得到了提醒,所以已经在营地做好了严密的防守。此时大军退入营内之后,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卒都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将安置救护士卒的事情交给营地的将领后,苏致马上领着众人进入营内他自己的主帐中。
进入帐中,将赵云请上主座,随后众将按职务坐了下来。苏致就道:“将军,主公那边可有军令?”
赵云也没有推辞,坐下后,才向众人讲述了如今司州大军所面临的情况,不过,赵云不知道的是,现在情况比起他开始知道的还要严重,自家的退路已经让人家给堵死了。
第709章 损失惨重
听了赵云的介绍,苏致虽然有一定心里准备,也都是连连吸了好几口凉气。随后才道:“那主公和军师之意。。。”
赵云摇了摇头,自家主公和军师估计也在考虑大军行止如何安排。照现在这个情况来看,董卓军和江沛军估计还有别的后招,只不过自家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想到这里,赵云道:“主公和军师暂时还没有定论,不过,首要之事,便是将你这三万大军安全撤回大营,待大军聚齐之后,再做安排。不过。。。”
随后,几个人都摇了摇头,大家都是统兵之人,三万步卒,在不到一万骑兵的护卫下,要想在两万骑兵数万步卒的眼皮底下撤往百里之外,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正在这时,营内负责安置大军的将领进来,向苏致这个主将汇报情况。
看到伤亡情况,苏致的脸色一下子如同锅底一般黑,随后恭敬的将统计结果递到赵云手中。
三万大军,经过三天战事,可以说是损失巨大,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了。
一万龙镶营士卒,战死三千余,重伤千余,其余只有两千弓箭兵是完好无损,轻伤士卒足有两千。死伤的基本上都是刀盾兵,四千刀盾兵到最后囫囵的不到五百人,长枪兵没有受伤的约有一千五百人。
一万五千守兵营士卒,战死三千多,重伤两千余,只有三千弓箭兵基本上都没有损失,其他士卒也有四千多士卒轻伤。至于辎重营五千人,倒是只有千余人损失了,其他都还好。
也就是说,两万五千大军,到现在,战死近七千,重伤三千多,六千多士卒轻伤。真正没有受伤的人一共只有九千了,这里面还有辎重营民壮加俘虏一共五千人,三千民壮基本上没有损失,俘虏死了一千余,还有千人。
见此情形,赵云也陷入了沉思之中,三万人,现在能战之兵只有不到万人了。虽然没有如同自家主公和军师所料全军覆灭,但是也基本上没有多少战力了,而且这些人能够带回大营多少人,还是一个未知数。
沉默良久,赵云道:“呼延将军,马上派人赶回大营,将这边的情况汇报给主公,然后询问到底该如何行事。”
呼延都听了,马上领命出去安排去了。他虽然是皇甫超博的亲卫将领,但是现在是随赵云出战,所以必须听从主将安排的。
而接下来,无论是皇甫超博大营还是苏致军大营,都在不停在加固营地防御,然后等待着皇甫超博最后的决定。
安邑北面,司州军大营之内,皇甫超博与庞统和杨奉三人正在仔细商议着大军如何撤退的安排。
现在,情况已经明了,大军撤退只两条路可走,其一就是攻下冷口镇,打通炽径,回转河内。其二就是,走黄河水道才能够撤出河东,河东境内黄河有好几个渡口,从南面的风凌渡到蒲坂津,再到最北面的河津。
往东南的话,冷口现在应该已经是大军云集,如果不能尽快攻下,那么后面的董卓军和河东军会蜂拥而至,到时,自己的十数万大军就会困死在冷口镇下。而且,按斥侯传回来的消息,冷口镇主将姓徐,是一名合使大斧的将领,皇甫超博略一思索就知道是谁了,徐晃。
冷口坚城再加上一两万大军,然后再加上主将是徐晃的话,皇甫超博还真没有多少把握能够尽快打通炽径。
可是,如果走水路的话,风凌渡肯定是不相想了。蒲坂津的话,蒲坂县城本上江沛控制的县城,肯定会有大军驻守,也要排除在外。所以最后就只剩下河津这一个港口了。可是从安邑到河津也不容易呀。
大军一旦决定往北,那么就必须过涑水,然后穿过河东盆地,然后再渡过汾水,攻占皮氏县城,再从河津港登船返回洛阳。
只是这路线是没有问题,可问题是大军如何在两万董卓军骑兵的虎视眈眈之下,安全抵达皮氏,要知道这中间不仅有两条大河,还有宽达百余里的河东盆地,如果一不小心的话,这十余万大军到时不知道还能够带回多少呢。
所以面对两条路线如何决策,皇甫超博和庞统两人也不能够片刻之间便决定下来。之所以如何难以决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人都不敢肯定自己大军能否顺利通过炽径返回河内。
如果,万一,皇甫超博心中想到万一死马家那“鹰视狼顾”的死马一也进来参上一脚,有了李儒这头老狐狸,再加上死马家这头小狐狸,有心算无心之下,庞统和徐庶两个小青年还真不定能够搞得过来。
在知道,李儒可是以一已之能撑起整个董卓势力牛人,虽然历史上的评价方面都不怎么好,但是能力方面确实无可挑剔。就如同徐荣在历史上被严重弱化一般,李儒也被严重弱化了。
一想到这里,皇甫超博更加觉得不安了。与庞统商议一番后,还是决定等河内消息传来后再做最后打算。
庞统虽然觉得有些诧异,却也没有反对。毕竟现在苏致部三万大军还情况不明,等他们那边的情况都还需要一两天时间。
不过,等并不是意味着在这里干等,首先闻喜已经攻下那么大军肯定在守好这一座在河东唯一的一座城池。还有就是大营的防御必须加固,还有涑水上的浮桥和两侧的营地还必须守好。再有就是冷口那边的情况还需要再次探查清楚,如今已经确定两条路线,但是最终无论是走哪一条,情报肯定是越清楚越好。
将心中的想法一一向皇甫超博道明后,庞统才又静下心来思索如何破局。
皇甫超博却也是静静的坐在那里,仔细思索着什么。
杨奉在一旁坐了一位,主动请命道:“主公,不如未将先领人赶往汾水边,探查一番那边的情况?”
皇甫超博一想,也好,就让杨奉领着十余人铁壁营士卒前往汾河边探查一番,顺便确定一下大军行军路线,杨奉虽然出自河东,但是毕竟已经离开河东有一两年了,而且以前他们的活动区域主要还是北部的山区。
第710章 定计
傍晚时分,赵云传回来的消息与洛阳和河内的消息几乎是同时到达。
事情已经到了皇甫超博所预料的最坏的程度了,正如皇甫超博所想,以司马家为首的河内世家都参与进来了。在得到河东的消息后,众世家起家反皇甫超博,迅速攻占箕关,将司州大军回转河内的通道彻底堵死。
不仅如此,早已经准备好的世家大军在占领箕关后,迅速回兵准备攻打怀县。可惜时运不好,他们在攻打箕关之时,正好有一队暗影秘密抵达箕关,准备从箕关通过炽径进入河东,谁知道正好碰到司马家攻占箕关。
他们并没有与守军一同死过,而是在见到事不可为之时,迅速撤离,同时给洛阳和怀县发出飞卢示警。
从箕关撤离的暗影卫,迅速通过炽径进入东垣县城之内,一路之上,他们将沿途各处的守兵全部都撤回了东垣,不仅是东垣以东各处,在得到冷口失守的消息之后,他们又将建议东垣守将将东垣与冷口之间的兵马也都撤回,全部集中的东垣城内。
因为东垣紧邻黄河的一条支流毫清河,河虽然不大,但是通过这里向东垣城内支援部分粮草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在收到东垣是消息后,徐庶马上下令东垣守兵校尉据城死守,以截断河东与河内的联系。
在得到暗影示警后,河内太守朱俊见机,迅速将怀县城外军营的大军调入城内,关闭怀县城门,又令人传令河内港加强防御。
数日之间,河内只有怀县以东的朝歌、荡阴数城及河内港仍在皇甫超博控制之下,其余怀县以西诸城池均反。而且,怀县以东诸城守备空虚,一旦世家大军挥军东进的话,各县城几乎旦夕可下。
河内的消息打破了皇甫超博的最后一丝幻想,如今,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北上渡过汾水,从河津乘船返回洛阳,只是这中间还有一百余里的道路,这将会是一条由鲜血铺就而成的路。
皇甫超博不敢想像,等自己返回洛阳之时,这十二万大军,一共十五万人,不知道还能够剩下多少。十万?八万?还是五六万?甚至更少?
在收到河内世家反的消息后,皇甫超博马上派人去招司马朗等世家子弟,可是却是人去帐空,一众世家子弟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随他们一起失踪的还有河内大军约五千人。看来他们早就得到消息,然后找了一个理由离开大营跑了。
与此同时,留守洛阳的徐庶等人也传来建议,与庞统的想法不谋而合,大军北上河津,从河水返回洛阳。为此,徐庶将周泰蒋钦两部水军都已经调往弘农,同时还向翼州的水军大将潘凤求援,请他又派了一部水军支援,一共一万五千水军,已经前往弘农待命,只需要皇甫超博确定好,就可以北上河津接应大军。
“既然已经确定下来,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么就坚定的走下去吧,不管结果如何。”
皇甫超博看向庞统,淡然道;
庞统听了,心头一凛,道:“将军放心,这笔债我们会讨回来的。”
点了点头,皇甫超博不再说话,而是看着西面,那里自己的还有三万士卒,可是。。。
庞统道:“将军,既然决定撤退,那么可以派人告诉赵将军,让他们早做安排吧。让人告诉他,大军最终的目的地是皮氏,如果可以的话,赵将军两部骑兵不是还有近两万匹马,可是将一部分士卒带回大营,然后再与大军一同撤退,甚至其他一些士卒,则让他们直接分散撤往皮氏,当然,这个目的地只能让屯长以上军官知道,由他们带领部分士卒分散撤回皮氏。至于那些重伤士卒。。。”
讲到这里,庞统也停了下来,没有再讲下去,但是在场诸人都知道他的意思。
皇甫超博听了,点了点头,向典韦道:“给赵将军传令,就按军师的意思说,然后让赵将军转告那些重伤的士卒,就说。。。就说本将愧对他们的信任,但是请他们放心,这个仇本将一定会为他们报的,他们的妻儿老小,本将也会替他们照顾好。。。”
“末将领命!”典韦听了,郑重一礼,然后准备出去安排。
“等等,”皇甫超博突然道:“老典,带上营内所有的战马,让赵将军尽量多带些人回来。。。”
典韦一愣,马上反应过来,点头领命而去。
看着典韦离开的背影,皇甫超博稍作沉思后,道:“士元,准备撤退吧!”
庞统点了点,走向铺在案几上的河东地图。向皇甫超博解说起自己的计划来,此次撤退能够保留多少兵马,就在于能够瞒过徐荣多长时间。
所以,庞统的计划,从明天开始,苏致大军在突围之后,赵云领兵返回,便立即派兵沿涑水而上,加大对于冷口情况的探查,同时,派人将周边的领地搜集粮草,做出为大军攻打冷口筹措粮草的样子,其实,现在大营中还有大军足够半月所需粮草,完全能够支撑到大军撤往皮氏。
除此之外,苏致大军中分散撤围的士卒还必须做出前往闻氏汇合的样子。而且,闻县的守兵也必须有所行动,那就是在涑水河边架浮桥,做出守军欲渡河与大军汇合的样子。同时,不断的向闻喜积蓄粮草,又做出不断加固闻喜县城防御的样子。
并且在闻喜东南门附近的涑水之上再建一座浮桥,还要在涑水河的对岸建一座更加坚固的营地,给徐荣造成一个错觉,那就是司州军想要以闻喜县城和河岸的大营为基地,猛攻冷口镇,试图打通炽径返回河内。
听了庞统的话,皇甫超博疑惑道:“如此能够骗到徐荣吗?”
庞统摇了摇头,道:“有可能,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当然即便是上当最多能够让他迟凝个三五天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争取到这些时间,大军才能够顺利撤往皮氏。尽人事,听天命吧!”
第711章 安排
皇甫超博也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情况,能够操作的空间实在是。。。
“那东垣城那边如何安排?”
“不能撤退,元直的安排是对的,至少东垣能够截断河东与河内之间的联系。”
定好计之后,后面的事情就不需要两人安排,皇甫超博将事情安排下去后,也没有就枯坐在帐中静待苏致部的消息,而是在典韦的护卫下巡视整个营地的情况,可以看得出来,不光是将领,下层士卒发都发现了异常,一种不安已经开始在士卒当中散播起来。
一圈巡视之后,皇甫超博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回到主帐,马上下令军中千人部的领军将领,也就是都尉、司马级别以上都招集起来议事。小半个时辰后,留守大营的五万兵马的将领都赶到了大帐之内。
看着满帐的将领,特别是那五六十位都尉司马,这可都是军中最为中坚的将领,如果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的话,低级将领和普通士卒就更加惶恐了。
看到皇甫超博进帐,众人都拜下行礼道:“属下见过主公!”
走到主位上坐了下来,在帐中扫视了一眼道:“诸将请起!”
“谢主公!”众人应诺后,起身然后走到自己的位子上面坐了下来。
待大家都坐下之后,皇甫超博才道:“方才本将在巡视大营之时,发现不仅是我们的普通士卒,就连我们的不少将领都有些惶恐不安,故本将决议将诸位招集起来,如今事情已经基本上明朗,所以本将觉得有必要让诸位知道我军所处的境地了。”
说着,皇甫超博将这一天来所有的变故都一一向帐中诸将说明。特别是苏致部面对董卓军两万铁骑表现,特别是那个伍长那些话,都向诸将详细讲述了一遍。
严老五很幸运,他虽然是第一排盾墙,但是却没有被骑兵直接撞击到,只是被骑兵武器奋力一击拍到了盾牌之上,受了一点轻伤,然后在第二轮进攻时候,又被一名壮实的长枪兵替到了后面,所以战后,很快被苏致招来好生勉励了一番,随后,又被得到情况的赵云好生鼓励了一番。
后来,呼延都的一名亲兵在奉命回到大营向皇甫超博汇报战况之时,又将这件事情向皇甫超博和庞统诸人仔细讲了一遍,这让皇甫超博更是感动异常。
现在,皇甫超博又将这些讲述给帐中将领,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借此事激励士气。
果然不出所料,严老五的话很粗俗,但是话粗理不粗,正是将低层将士的心里话都讲了出来。司州军中像他这样的情况的将士很多,所以他的话,才会如此好的效果。
众将在听了这些话以后,因为后路被堵而低落的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场中诸中一下子都嗷嗷直叫。
等他们稍稍平静一些后,皇甫超博才道:“诸位,如今大军的境地都已经知道了。现在,唯有奋力一博,置之死而后生,方有突围之机会,所以请大家一定要与军中士卒讲清楚,此时,已经容不得有半点懈怠之心,否则,我等将是死无葬身之地!”
“置之死地而后生!”
“杀光西凉狗贼,返回洛阳!”
“杀杀杀!!!”
一时间,帐内响起了些起彼伏的怒吼声。随后,这些声传到帐外,引起了帐外亲卫营士卒的响应,然后,慢慢的这种呼喊声传遍了整个大营,无论是正准备休息的士卒还是轮流加固营地的士卒,都加入到了呼喊当中。
震天的怒吼之声似乎要将天际的夜幕都掀开。
看着眼前的情形,听外营地内整齐的呼喊声,皇甫超博知道,自家将士的士气已经没有问题了,接下来真的就是拼死一博了!
数里之外的安邑城内,城楼之上,江沛正与徐荣和诸官将在商议着明日的战事。突然,徐荣似乎心有所感一般朝着司州大军的营地看了眼,没有过多久,斥侯便来回报,言司州军营地之内突然发出震天的吼声,他们在几里之外都隐约可闻。
听到这个情况,徐荣明显一愣,然后向众人道:“诸位,做好准备吧,接下来的几天将会是战事最为艰难的时刻。”
此时的苏致部大营之内,典韦领着五百元戎弩兵一人四马,将营地内的两千匹马全部都带到了这边,然后又将皇甫超博的命令传达给赵云和苏致三将。
听了典韦的话,三人也都陷入到沉默当中,随后,赵云道:“苏将军,招集千人长以上将领议事吧,将主公的军令传达给他们,至于重伤员的事情,就言本将的军令吧,作为此次出征的主将,这个责任该由我来担。”
“将军,不可,要担责任也是末将的事情。怎么可能由主公和将军来担。。。”苏致一听,也急忙道;
两人正欲再争,典韦道:“两位将军,主公有言,据实传达,不得有误!”
皇甫超博的话,让二人感动不已,赵云更是眼眶微红,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塞外发生的那些事情,虽然与陈靖诸将死守山岭之事是后来听呼延达听说的,但是当进还是让赵云感动不已。
郑而重之的抱拳领命之后,苏致马上下令军人千人将以上将领到帐中议事,片刻之后,营中尚能够动弹的千人将以上的将领都来到了苏致的帐中。
待众人到齐后,苏致也没有多言,直接将皇甫超博的将令向各人传达,并且将皇甫超博对于那些重伤士卒的愧疚和承诺告知众将之后,众将又是一阵唏嘘感慨。
随后,在与众将商议之后,苏致确认,除了赵云所部带来了一万六千余匹马外,再加上自己军中的马匹和典韦带来的两千多匹,还有西凉军撤退时没有来得及带走的马匹,一共有两万匹马。
这些马匹除了赵云两部骑兵七千余外,再加上典韦带来的五百多元戎弩兵,一共近八千人作为大军突围的主力,用于突破董卓军的防线。其余一万两千匹马,除了七千轻伤的士卒外,就是三千民壮工匠,再加上两千龙镶营长弓兵。
第712章 突围
那一千俘虏,就交给准备突围的七千大军处理,至于他们准备如何处置,那就再说了。而那些数千的重伤员,即便是突围出去,最好的也撑不了十天半个月,最差的估计就是这两天也撑不过去,在得知自家将军的承诺后,都是义无返顾的留在营内牵制敌军。
而他们所想的牵制敌军就是利用这座营地,将攻入其内的敌军一起同归于尽。对此,众人除了沉默外,然后就是对董卓军和江沛军的无限恨意和滔天的怒火。
既然已经决定好了突围的人员,骑兵突围还好说,但是那八千步卒却是一个大问题。苏致与赵云几个商议了大半个时辰,然后又将军中工匠都招集过来,最后才决定,这七千士卒和一千的俘虏渡过涑水河,然后再沿河北上,前往闻喜与大军汇合。
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是因为从各方面的情报来看,涑水河北岸不存在大股骑兵,七千步卒渡河后,应该就是安全的。
至于南岸的两万董卓军骑兵,当他们看到从营地一下子突围出去两万骑兵,他们一定会把目光都放在这部骑兵身上,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突围到河对岸的几千残兵。
只是,河上现在还没有桥,而两岸现在又都没有渡口和船只,如何渡河,这又是一个问题。涑水之上其实原来是有几座桥的,其中一座就是在闻喜,另外一座在下游的解县。只是闻喜的桥已经被江沛令人毁去,目的就是防止司州大军渡河。而解县的桥根本就指望不上,因为这七千步卒根本就没有机会从那边渡河。
既然没有桥,那就只自己架浮桥,但是架浮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涑水河在营地附近的水面宽约有三十来丈,最深处约有两丈余,好在现在已经是冬季,河水已经平缓了很多。但是在这种时节架浮桥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经过几番商讨之后,突然一名工匠道,他们曾经架过一座简单浮桥,就是先用三到五条长铁索横贯河面,然后再在铁索之上铺上木板,不过这种浮桥最多也只能承受人员渡河,如果辎重车想要过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仅仅是铁索肯定还是不行的,在一定距离之后,河面上还是需要用渡船作为支撑。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木板在铁索上面如何固定?如果固定不好的话,木板要不就是挤到一起,要不就是滑落到河中,根本不可以承受人从上面通过。
随后又有工匠出主意,那就是在木板上挫出几个孔,然后做几个大木契,将木板铺上去后,将木契从孔中打入木板,木契的另一头则卡进铁索的铁圈之内,如此一块木板有只需要在每根铁索上都钉上木契,再加上铁索能够两头拉紧,几千人从上面渡可问题还是不大的。
既然已经确定好后方案,苏致也上安排民壮和工匠开始准备,一时间,营地之内灯火彻夜通明,热闹不已。除了明日担任突击任务的士卒外,其他士卒都自动前来帮忙准备各种物资。
而在营地之内工匠忙碌的准备着渡河浮桥的物资的时候,苏致挑选出来的几名精通水性的士卒,已经抬着匆忙做好的木筏离开营地,借着黑夜的掩护朝着涑水而去,他们的目的就是寻找一处最好架设浮桥的地点,待铁索制作好以后,就将几根铁索都拉过河过,先隐藏起来,待真正准备撤退之时,迅速将铁索绞紧固定,协助大军迅速架好浮桥。
苏致军营地的情况很快被斥侯禀报给了樊稠诸将,但是他们并没有多少在意,在诸将看来,司州军营地如果一片安静这才是真的奇怪了。明天天亮后,西凉军步卒和河东军步卒就会对营地发起进攻,自己的骑兵只需要看住不让他们逃跑就行了。
不过,无论是樊稠还是董越,都不认为司州军会蠢得直接放弃营地逃跑。为了明天攻打营地,樊稠还特意让江沛军的将领从解县调了五千步卒前来支援,如此一来,有了近两万步卒攻打司州军的营地足够了。
苏致军营地就是在涑水旁边,离河中仅有不到两百步距离,一夜的忙碌,工匠已经打造出来了四根四十丈的铁索,为了这些铁索,已经将营地内能够动用的铁料都用完了。并且,还在大营之内立下了几根埋到地下数丈深的木桩,将这四要根铁索的一头都固定在木桩之上,然后,另外一头都已经悄悄的拉到了河对岸。
不过,为了不引起董卓军和江沛军的注意,这些铁索都并没有拉起来,而是用缆绳捆好沉到了水面下面。
当早上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上之时,苏致部营地之内,所有的士卒都已经准备完毕,白马义从、突骑兵和元戎弩兵都静静的呆在自己的战马身边,他们是今日突围的主力,不仅要掩护其余骑兵突围出去,还必须将董卓军的骑兵都吸引走,以便为突围的步卒减轻压力。
所以他们要做不仅是突围,还有就是将董卓军激怒,然后,前往追赶自己的骑兵。
而其他的士卒,会骑马的都已经准备上马,不会骑马的士卒的民壮工匠,则已经被人绑在了马上,只待大军出发,他们便会被裹挟在骑兵当中,迅速突围。
现在大家要做的就是等待,只待中军的将领下来,就可以出发。
而在大营的北门处,一千俘虏在一千士卒的看守下,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敌军骑兵离开,他们便会给河对岸的人打出信号,待铁索绞紧之后,便打开营门迅速架设浮桥。
到了辰时两刻钟的时候,董卓军与江沛军的联军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在离营地不到一里的地方,董卓军的骑兵就有约万骑从大部人马中分离出来,朝着营地南面狂奔而来。估计这些骑兵是在营地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监视大营举动的,一旦营内大军准备突围,这些骑兵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
第 713章 架桥
不出赵云所料,一万西凉铁骑在南门外一里多的位置留下五千骑,另外五千骑则朝着营地东门外继续前进,一直到了东门外一里多处才缓缓停了下来。
见此情形,赵云一声令下,近八千的骑兵都翻身上马,然后在三将的统领下,冲出大营,朝着那五千西凉铁骑疾驰而去。
看到司州军果然将骑兵派出,西凉铁骑的领兵校尉一声晒笑,然后正准备下令自己的骑兵出动,拖着这部骑兵的时候。虽然他身边的副将大叫道:“将军,骑兵,后面还有万余的骑兵。”
校尉朝着司州营地看去,脸色大变,他已经看出来了,除了前面出来的八千骑兵外,司州军营地之内竟然又冲出来万余骑兵。
见此情形,他哪里还敢与司州军骑兵对战,一边下令自己所部骑兵朝着南面的骑兵处汇合,一边派人紧急向着主将樊稠求援。
可是,赵云哪里肯如此轻易放过这一部骑兵,一声令下,八千骑兵紧紧的尾随而致,追着西凉铁骑的后面猛打。
等西凉铁骑发现不对准备转身逃开的时候,赵云已经领着八千骑兵离开营门有近百步的距离,与西凉铁骑之间只有两百来步远。而此时,赵云部骑兵已经将马速提起来,但西凉铁骑却刚刚起步。
所以,转眼间赵云部就已经追到了西凉铁骑身后百步远的距离。随着赵云的一声令下,元戎弩兵和突骑兵的箭矢就如同狂风暴雨一般扑向西凉铁骑,片刻之间,已经有数百名西凉铁骑惨叫着落马。
而赵云却得势不让人,大有将这一部西凉铁骑围歼的架势。好在,南面的西凉铁骑很快发现了东面的情况,马上尽起五千骑兵朝着这边赶了过来。
可是,等他们赶到之时,这一部骑兵已经在箭雨洗礼之下,损失达到了三成。好在,两部骑兵江汇合之后,赵云部却没有继续追赶,而是在百步之外停了下来,然后,头也不回的拔马就走。
汇合之后的两部骑兵已经只有八千余人,而对对面司州军两余骑兵,也不敢轻举妄动,静待樊稠的军令。
此时的樊稠已经暴跳如雷,正当他准备下令河东军开始进攻营地之时,负责监视营地的东面骑兵却派人来报,说是从营地之内冲出两万司州骑兵,正他东门所部西凉铁骑接战,请樊稠立即派兵支援。
暴怒的樊稠一脚将求援的士卒踹倒在地,然后翻身下马将其一把拎起来,厉声喝道:“两万骑兵,司州军哪里来的两万骑兵?你告诉我,从天下掉下来的吗?”
“将。。。将军,属下不敢欺瞒将军,确。。。确实是有两万骑兵呀,为首之人正是昨天的那个白马将领和白马义从。。。”士卒抖抖索索的回答道;
樊稠正准备再给他几个大耳括子,却被董越拉住,道:“樊将军请稍待!”
“子进难道相信司州军真有两万骑兵吗?”樊稠不满的看了董越一眼,但是却也不能不给董越的面子,必须他还是董卓的亲戚,而且在能力上也不缺,否则不可能让他统领五千飞熊军。“要知道,我们昨天损失三千骑兵,到现在已经只有一万七千骑兵了。”
“将军可记得,昨天赵云领了多少兵马前来支援?”董越道;
“不到万骑?如何?”樊稠一愣,回答道;马上他也反应过来,道:“子越的意思是,赵子龙除了那七八千的骑兵是真正的骑兵,其余一万多都是步卒,司州军要突围!”
“该死,没有想到赵云竟然会将那些剩下的一万余士卒置之不顾,领着一万余精锐直接突围了。快,来人,传令!”樊稠马上下令道:“命令骑兵全部出动,追上司州军,我们是一人双马,他们只有一人一马,他们跑不远的。”
紧接着,他又向河东军将领道:“江将军,待解县兵马赶到后,你们马上攻打营地,本将先将那些骑兵灭了再回来支援你。”
说完,也没等那位江姓将领反应过来,就领着自己身边的七千多骑兵,与董越一起朝着营地东边追了过去。
樊稠领兵追了过去的时候,苏致已经领着一万两千骑头也不回的朝着安邑北面的自家大营方向狂奔而去。大家都知道,虽然已经离开营地,但是他们只有一个人马,而董卓军都是一人双马,好在,从这里到营地只有不到百里,时间也就是两个时辰的样子。
等樊稠领着骑兵赶到时,赵云部已经离开了足有一刻多钟,而此时离他们离开营地的时间已经超过半个时辰,也就是说,这两万骑兵已经到了差不多二十里外的地方。
见此情形,樊稠又是暴跳如雷,连忙下令骑兵追击。近两万董卓军骑兵卷起大团烟尘,朝着安邑的方向狂追而去。
此时的苏致部营地之内,为道是是两名校尉,其中的主将还是龙镶营校尉,看到董卓军骑兵终于离开,而敌军的万余步卒还在两里外,根本就没有攻打营寨的迹像。
于是,他马上下令,向河对岸的士卒发信号。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三支响箭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直冲云霄。紧接着,就看到北门处落在地上的铁索慢慢的朝着河对面蠕动着。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四根铁索已经绞起,黑色的铁索如同一条条黑线,横跨在涑水之上。然后,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营地北门被打开,一千俘虏在士卒的安排下,将一块块木板铺在铁索之上,紧随其后的一名士卒拿起一根木契,用一个铁锤狠狠的将木契砸进木板之内,鸡蛋粗的木契穿过木板之后,又卡在木板下面的铁环之内。
一块木板上钉了足有三排十二个木契,足以将木板固定在铁索之上。一块木板固定好以后,又有俘虏将另一块木板铺在这一块木板的前面,然后又有人将木契砸入木板之内,将其固定在铁索之上。
如此往复,进入河道中十丈的时候,有一张木筏被放在铁索之上,然后这一次的木板直接将铁索和木板一起固定在木筏之上。
第714章 拦截
营地之内的动静很快惊动了营外的江沛军将领,开始时,他们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河道中间突然升起的四道铁索,然后营内跑出来大波背负木板的人以后,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司州军这是要架浮桥逃走。
于是,他也顾不得解县的兵马末到,而自己身边除了一万多步卒,也只有数十骑兵亲卫。马上下令大军开始攻打营地。
随着悠长的号角响起,河东军开始向苏致部营地发起了进攻。对于已经有一万多兵马逃马的消息,这位江姓将领也知道,在他看来逃走的应该是司州军的精锐,留下来的大部应该都是老弱伤残之类,如果自己还让些兵马逃走了,那到时候真的不知道如何向太守大人交待了。
想着营内应该就是残兵败将,所以也没有再考虑什么兵法谋略,直接挥军进攻,谁知道,一下子就踢到铁板上面了。
要知道,营地之内,除了已经离开的两千龙镶营长弓手,还有足足三千精锐弓箭手在。看到江沛军竟然不管不顾直接朝营寨西门发起进攻,守营校尉哪能不抓住机会。连忙派人将三千弓箭兵全部安排在西面寨墙之上,只待江沛军进攻射程之后,万箭齐发,片刻间便将让江沛军在寨前面留下足有千人,这才狼狈的退去。
退回去之后,重新整编兵马,随后心有不甘的江沛军再次向营寨发起了进攻,只是这一次依然让司州军击退,不过,这一次损失的士卒确实比第一次少多了,只有五六百人折损在寨墙之下。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不敢再往营寨发起攻打了。
好在,没有过多久,解县的六千大军也赶到了,此时,若是加上董卓军的五千步卒,一共有近两万步卒在此。
于是他走到董卓军领兵校尉面前与其沟通好了之后,两人商议了片刻之后,才安排好出兵的事情。这一次,董卓军也派出了两千士卒参加进攻。
董卓军一加入到攻打的队伍中,立即就让守兵感到了压力,不过,好在营寨内还有数千的龙镶营精锐,在这些精锐的配合下,第三次的进攻已经击退,这一次,守兵又出现了人员的伤亡,不过好在都不多。三次进攻让司州军损失了近千士卒。
此时,浮桥已经架设得差不多,看到进攻已经被击退,趁着这个间隙,守将便安排士卒开始撤退。等江沛军将领发现这个情况,已经是一刻钟以后的事情了。
他们马上又派人返身进攻营地。这一次,大军很快便攻入了营地之内,可惜的是,进入营地的近两千士卒突然之间全部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原来,所有的区域都被重伤的司州军士卒放置各种易燃物品,只等董卓军和江沛军士卒进入,那些重伤士卒便都引火**,以为自己的泽袍拖延时间。
见此情形,两军士卒再也不敢进入营寨之内。看到营寨之内的大火,两军将领马上又派兵从西北角的河边朝着北门方向而去,可是,当他们到达北门附近的时候又被燃起的大火给挡住。
无奈之下,大军只得停下,等着火势变小。
一个时辰之内,大火终于熄灭,可是此时,司州大军已经安全撤到河对岸,而此时的营地也全部化为灰烬。过河的浮桥也被大营之内的重伤员将铁索的木桩烧掉,铁索也掉入了河内。
至此,七千士卒和一千俘虏安全抵达涑水河对岸的约有六千士卒和一千俘虏。
而就在七千人马开始渡河的时候,先行离开的两万人马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经过近两个时辰的你逃我追,现在大部人马已经过了安邑城。看到城下蜂拥而过的两万骑士,城上诸人也都面面相觑,江沛道:“司州军哪里来的两万骑兵?”
城上诸人也都相视摇头,还是徐荣老道,很快便看出来了问题,道:“不是两万骑兵,这是从猗氏城下撤回来的士卒,里面至少有万余都是步卒。”
可惜的是,即便看出来了也只能干瞪眼,城内已经没有骑兵了。河东本来就没有多少骑兵,自从董卓改变军制以后,又没有战马的来源,所以骑兵更加养不起了。加上江沛到达河东之后,与各城的实际控制者,以及河东的白波贼、去卑的匈奴骑兵都多次交战,更是把为数不多的骑兵消耗得差不多了。现在能够拿得出手的骑兵只有两千亲卫骑兵,在这个时候,更是不敢将这两千骑兵派出去。
正当徐荣扼腕叹息之时,从西面又腾起了漫天的烟尘,见此情形,他不由得精神一振,知道是自家的骑兵已经赶来,虽然他是愤怒樊稠竟然让如此多的兵马从他的眼皮底下逃脱,但是也知道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
于是,马上向江沛道:“太守大人,马上将那两千骑兵派出去,将他们住,只需要一刻钟的时间,本将的骑兵马上就可以赶到。”
看到江沛还是有些不愿,徐荣道:“此战之后,本将替你向相国大人帮忙求情,让你购买一万匹战马,而且,打败了皇甫超博,这里面的马匹本将一匹都不要,全部归河东。如果太守大人连这个险都不愿意冒的话,本将也无话可说,等骑兵到来后,本将立马领兵撤回长安。”
徐荣的连哄带吓终于让江沛同意了,马上下令将自己两千骑兵派出去,朝城外大部骑士冲了过去。
此时的司州军,两万骑士已经拉成了长达数里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骑术不精的民壮和士卒在经过长时间的狂奔后,已经不可避免的落到了后面。赵云诸部的骑兵虽然着急,但是也只得在后面和两侧护卫,如此一来,数千骑兵也就非常的分散了。
等安邑北门突然打开,从里面冲出来两千骑兵的时候,赵云与呼延都已经来不及聚拢骑兵进入拦截,数百疲惫的白马义从与突骑兵根本拦不住河东军的两千骑兵。
第715章 汇合
片刻之间,已经有近四千余的骑士被两千突如其来看河东骑兵拦腰截下,而他们周围的骑兵也基本上损失怠尽。
见势不妙的赵云马上下令聚拢兵马,准备进行救援,可是当他聚拢三千骑兵准备前去救援的时候,两千河东骑兵已经在后队的司州骑士当中大杀四方。
苏致率领突围出来的这一万两千余人,除了两千龙镶营长弓兵是受过严格的骑术训练外,其余万人当中,约有近半数连马都不会骑,所以在长达两个时辰的骑马狂奔后,已经根本就成为了待宰的羔羊。
而在此时,城头的徐荣等人却是高兴不已,虽然不能截住大部,但是看到能够留下这三四千人,对于司州军的士气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江沛与江山诸人更是兴奋不已,自家的两千骑兵今天以后估计就要变成四五千人,而且经过这样一战,对于骑兵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要知道,从前河东军骑兵在匈奴骑兵面前就只有挨揍的份,所以无论是骑术还是战意都不强。现在经过这一场大胜后,这些骑兵的战力还是士气都在上升一大截。
正当两部骑兵混战的时候,樊稠的董卓军骑兵也已经气势汹汹的赶到了,而赵云在看了自家骑兵战马的情况之后,只得断尾求生,下令骑兵护着没有被河东骑兵拦截下来的骑士朝着营地方向狂奔而去。
很快,樊稠的骑兵便赶到了城下,看到混战的场面,也不多说,一声令下万余西凉铁骑兵便冲入了司州骑士当中,而他自己则与董越两人进入安邑城内,向主将徐荣领罪去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之后,樊稠与董越两人领着亲兵来到了安邑北面城楼之上,见到徐荣,两人快步向前,单膝下脆,行了一军礼道:“末将拜见将军!末将无能,让司州军精锐逃脱,请将军责罚!”
徐荣凝视樊稠片刻,随后道:“说吧,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樊稠见状,连忙将事情仔细的向徐荣讲述了一遍,听罢,徐荣长叹道:“平东将军麾下有大才。”言罢,又道:“进攻猗氏的大军剩余兵马如何了?”
“末将已经令步卒在仔细看住他们营地,命令他们只待解县兵马抵达后,便向司州军营寨发起进攻,待这边战事结束后,末将便领兵返回猗氏,定要将剩余兵马全歼。”樊稠马上答道;
“你不必亲自过去了,司州军猗氏的营地最多也就剩下万余兵马,只需要派江太守的河东骑兵前往即可,我军的骑兵都留在安邑吧,接下来,将是一场大战,不能不了你们的骑兵。”徐荣断然拒绝道;
说完,徐荣又看向江沛道:“太守大人,猗氏那边尚需要骑兵押阵,歼灭司州军散兵,就交给大人的河东骑兵了。”
江沛一听,连忙回应道:“将军放心,这些就交给河东儿郎了。”
说话间,城外的骑兵混战已经结束,四千司州骑士被尽数擒杀,不过,司州兵的拼死反抗也让河东骑兵损失数百人。
不过,江沛的河东军还是占的大便宜,光是战马的收获就达到三千匹,其他千匹都已经伤残,不能再作为战马使用。如此一来,再加上他自己的两千多匹战马,河东的骑兵完全能够凑足一校兵马了。虽然还达不到一人双马的配置,但是在河东地界,已经最大的一股骑兵了。
所以面对徐荣的安排,江沛并不反对,而是欣然接受了,毕竟得了这么一个大便宜。
只可惜的是,一个时辰后,当城外战场打扫完,然后江建奉命将一校骑兵全部编好,准备出发的时候,却接到猗氏快马传来的飞报,司州军跑了,猗氏大营被大火烧了个精光。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又是一阵哑然,徐荣迅速问清楚了事情始末之后,中间喟然长叹,然后良久才道:“下令猗氏城下各校兵马明日傍晚之前赶来安邑与大军汇合,愈期未到都军法处置。”
说着,又转头向城头众将道:“各将今日整备兵马,明日开始攻打司州军大营,若有怠战者,军法从事!”说到这里,徐荣神情一冷,一双锐利的眼睛朝着城头诸将一一扫视过去,让众人都觉得心头一禀,连忙躬身领命。
司州军大营之内,皇甫超博已经让人将狼狈逃回大营的苏致部士卒人马都引入大营之内安置,然后就回到帐中招集众将议事。
他要详细了解一下苏致部的情况,然后再与庞统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看着帐中跪着的苏致左校等几位将领,皇甫超博虽然对三万人回来不到万人感到心痛,但也知道并非他们几人的过错,于是快步上前,将几人一一扶起,道:“几位将军不必如此,此事非几位之错,皆是由于本将小瞧了天下英雄呀。不过好在,加上渡河的士卒尚有万余士卒能够顺利逃出。如今之计,当是考虑如何离开河东,其他事宜以后再做打算。”
说着,皇甫超博又命令呼延都领两千突骑兵和两千白马义从,休整一个时辰之后,沿涑水而下,前往接应渡河的士卒。
并不是皇甫超博不着急,而是人可以硬撑,但是战马却不能支撑下去了。两个时辰的时间,不惜马力狂奔近百马,已经到了战马的极限了。如果再不休息的话,估计这些战马都要废了,不过这一次倒是不要像上午那般着急了。
呼延都领命转身离开,他必须去挑选马匹了,做好渡河的准备了。
而留在帐中的众人却又开始了议事。因为赵云、苏致与左校几将都才赶回来,所以对于最新的情况都不清楚,所以庞统又为几人介绍了一番目前大军的处境,以及后期的方案都向众人详细讲述了一遍,待几人都了解清楚之后,皇甫超博才道:“诸位有何想法,尽可畅所欲言。”
虽然庞统已经确定出来的大概的方略,但是一些细节方面皇甫超博还是想与众将再三确认一番。
第716章 攻营
听了皇甫超博的话,刚刚赶回大营的诸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片刻后,赵云才道:“主公,既然大军已经都撤回大营,依末将之见,徐荣明日就会开始攻打我大营了。如今,攻守互换,我等宜早做准备方可。”
皇甫超博点了点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了董卓军的五万大军支援,特别是还有两万骑兵,再加上河东的十数万大军,敌人的兵马已经大增。而自己现在已经只有不到十万大军,再加上后路被堵,粮道被断,攻守异位那是肯定的。
“子龙放心,我们已经在开始准备了,还有就是,将大营之内的伤势较重的士卒全部都送往闻喜,免得到时候来不及转移。”皇甫超博点头答道,然后又突然想到伤兵的事情,于是又安排道。
“不错,这些必须早做准备,”庞统在一旁点头道:“不过,还有一事,将军需要注意了,既然董卓军骑兵已经返回安邑,那么我们在安邑周围筹集粮草的事情就必须停止了,一旦出去的兵马被董卓军骑兵发现,那就基本上有去无回了。”
苏致也开口道:“安邑周边筹集粮草是不可行了,但是闻喜旁边领地却是没有问题,而且,这些肯定也会传到徐荣的耳中,到时侯,他是派兵渡河还是不派,估计也在两难之间吧。”
几人一听,也都眼前一亮,对呀,诱使徐荣分兵。
如今司州军在河东有两处营地,一处在安邑这边的大营,另一处却是赵云前几天攻下的闻喜县城,而这两处都浮桥沟通涑水两岸,而这两座桥都撑控在手中。可是河东军和董卓军要想过河的话,反而没有司州军这么方便了。
可以想像,如果传出司州军在闻喜周边大肆搜集粮草的传闻,徐荣的骑兵是管还是不管呢,如果不管的话,等司州军搜集到足够多的粮草,支撑到明年洛阳援军从到来的话,此次的谋划就是一场空了。
可是如果管的话,两万骑兵势必不好如何安排,分兵吧,怕各个击破,不分兵吧,管得了这边管不了那边。
不过,现在司州大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十二万大军除去被司马朗等人带走的五千世家族兵外,一路从箕关到河东的战事已经损失了近万人,再加上从箕关到冷口的守排的守兵约有万人,这些人除了在东垣还有五千人其他的都已经没有了,而东垣的五千大军也指望不上了。
还有就是赵云在闻喜城下也损失两千,再加上苏致部的三万人如果运气好的话,能够回来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样算下来的话,十二万大军已经只剩下八万左右,再加上工匠民壮现在还有四万余人,一路上的数千俘虏如今也只有五千余人。
再把那些轻重伤员都送往闻喜的话,大营之内就只有士卒六万五千人了,其中有骑兵八千,步卒五万七千人。
想到这里,皇甫超博向苏致道:“苏将军,你今日便与一万五千的轻重伤兵都前往闻喜,将闻喜的所有守兵都替换回大营,此去你再从辎兵民壮和俘虏当中挑选两万人,全部带去闻喜转职为士卒,将这三万五千士卒编练为七校兵马,在闻喜训练,顺便为大军筹错粮草。”
苏致一听,马上起身领命,正准备离开时,却听到皇甫超博又道:“不过,苏将军要注意的是,筹错粮草并不是抢夺,而是从各处领地购买,无论如何河东还是我司州治下,这一次不能将其掌控下来,迟早本将还要将江沛诸人明正典刑的,所以河东的民心不能失。”
既然已经安排好方略,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各行其事,各安其职了。
苏致领着军的受伤的士卒和挑选出来民壮俘虏匆匆赶往闻喜,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三万五千兵马整合编练好,以便到了后面撤的时候,至少不能让这些士卒一触即溃。
而留守大营的诸将也是忙着准备明日即将开始的战事。
皇甫超博则与庞统还在仔细商议着撤退时的一些细节问题,还有与洛阳的联络也在不停的进行着,作为一州之主,皇甫超博现在才明白,自已亲自领兵出征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
如同众人所料,第二日,徐荣就尽起大军前来攻打司州军大营。出征的兵马除了董卓军的三万步卒外,还有河东军的近八万步卒,至于那两万多的骑兵,其作用就是在战场四周游弋,防止司州军的骑兵出营袭扰攻打营寨的大军。
随着号角和战鼓的声音响起,安静数天的安邑又响起了震天的杀喊声,不过,这一次不是在安邑城下,而是有司州军大营处。
经过数天的加固,司州军到大营虽然不是坚若磐石、稳如泰山,却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够攻下来的。
当然,不管是徐荣还是江沛也没有什么在两三天时间就攻下司州军营地的想法。对于攻坚,没有别的技巧,只能用人命来堆。更何况,在江山的劝说下,江沛也有了利用司州军大营为自己磨练出来几校精兵的想法。
就如同开始之时,江山就命令江简和江建练出了数千精锐一般。如今江建已经被安排统领一校骑兵,而练兵之事,又交回了江沛属下头号大将江简的手中。
十余万大军在徐荣的指挥下,向着营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但是进攻虽然迅猛,却是有条不紊,各部之间的配合非常到位,让营内的庞统诸将叹为观止,如果不是早知道徐荣乃外来将领,还真的想像不出,对于河东大军的指挥竟然如此顺畅,其间庞统不止一次用到了“如臂使指”这个词语。
皇甫超博看着这个情况,不由得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真不该将徐荣放走,现在终于尝到了苦果了。同时,他也在暗暗决定,一定要将这个大将之才缆入自己麾下,哪怕是如同诸葛亮七擒七纵一般,也在所不惜。
第717章 转移
不过,好在徐荣虽强,赵云却也是不差,两人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往往是徐荣刚刚发现一个防守破绽,将士卒派出来的时候,赵云就已经将后继兵马补上,将这个位置的防御加强了。
从这个方面看来,赵云还是因为大战经验不足,与徐荣相比稍稍欠缺了一点。不过,皇甫超博对赵云倒是信心满满。他相信以赵云的能力,只需要假以时日,必定是一名更甚于徐荣的大将。毕竟徐荣还有武力上面的短板,但是赵云的武力值却是整个大汉排名前三的。
正好这一次,让徐荣来好生来磨砺一番赵云,皇甫超博相信,有了庞统在一旁,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一日大战下来,虽然颇为激烈,却也是有惊无险,有数次河东军攻上寨墙都被赵云轻松化解。
不过,大军损失却也是不小,光是战没的士卒就足有千人,还有受伤的两千之多。而河东军也没有讨得好处,光是丢在寨墙下面的尸首就足有五千之多,还有数千撤回安邑的受伤士卒。
只是这样的伤亡根本就没有放在徐荣和江沛的眼中,两人在商议安排好第二日的战事后,便下令大军安歇了。当然,徐荣还是安排了夜里前往司州军大营骚扰的兵马,至于能够有多少用处,徐荣倒也没有多少在意。
对于皇甫超博而言,除了兵马的损失外,倒也还是有两个好一点的消息,其一就是苏致部突围的步卒已经顺利接应回来,一共有六千士卒和一千俘虏,这让司州众将都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到了下午时分,杨奉终于回来了,并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渡河之处,在汾河南岸一处名叫耿乡的小镇,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主要是因为此处汾水水势比较缓,而且水面较之周围二十里其他地方都要窄上数丈,如果是从这里架浮桥渡河的话,相对而言应该是最好的。
况且,此处对面也是一个叫做东黄镇的小镇级别领地,东黄镇沿汾水往西二十余里就是皮氏县城,要想从河水之上撤离的话,就必须占领皮氏和河津港。所以渡过汾河之后,必须尽快占领皮氏和河津,以便司州水军前来接应。
在与庞统几人商议之后,皇甫超博决定,先行派一部龙镶营士卒和一千民壮工匠前往,悄悄的占据耿乡,然后做好渡河的准备,只待大军抵达,便即可架设浮桥渡河。
一行人商议妥当后,皇甫超博便命令杨奉连夜做好准备,明日一早就出发,而且为了尽快赶到,皇甫超博还决定派一千骑兵用马匹将这两千人送去,待占领耿乡后,骑兵再将战马带来大营,毕竟现在大军当中的战马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一夜无话,第二日的战事继续进行。不过,时至中午的时候,江沛突然接到一个消息,称司州军在闻喜周边强行收购大量粮草,同时,正在全力加固闻喜的防御,似乎在做好死守的准备。
不仅如此,闻喜守军同时又在涑水河上做好了架桥的准备,已经有大量材料堆放在了河边,并且,有很多民壮正在从河边向河中央利用木筏在架设浮桥。
看到两则情报,江沛一下子愣住了,连忙问徐荣到底该如何行事。徐荣看后,轻笑道:“平东将军是在做两手准备呀,一边筹集粮草,一边做好进攻冷口的准备。”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不用管他,继续攻打营地,不惜一切代价的攻打营地。”徐荣一挥手道;
“可,闻喜周围筹集粮草的司州军士卒就不管他了吗?”
“如何管,派骑兵吗?”徐荣嗤笑道:“我军一共才两万余骑兵,而司州军有一万骑兵,若我派的骑兵多了,大营处的司州骑兵冲出营寨来袭扰我攻城大军。若派得少了,骑兵到了闻喜,启不等于是羊入虎口?”
众将一听,也都纷纷点头。下午的攻打更加激烈,不过,面对徐荣的进攻,赵云的应对却也是越来越娴熟了。但是,即便如此,一天下来,士卒的伤亡还是不断的增加。
到了夜晚,清点士卒伤亡时才发现,今天的伤亡几乎达到昨天的两倍,不过,河东军的伤亡也更加大。
军议之时,有人突然提及,西凉军的骑兵并末有分兵的迹像,相反却是加大了对于大营进攻的力度,看来徐荣是铁了心的想要攻破大营。
一昔话提醒了庞统,他连忙起身道:“将军,既然徐荣不愿意分兵前来闻喜,那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点,杨将军应该已经占据耿乡,既然如此,正好,我们可以利用营内的多余马匹连夜将部分受伤士卒都送往耿乡,以便撤退之时更加快速,而不必担心受伤士卒会拖累大军行程。”
一直以来让皇甫超博最为头痛的就是撤退时兵马的速度问题,到时侯,必定会有大批伤兵和民壮工匠,这些人的速度肯定赶不上普通士卒,那么,这些人一旦被江沛军和董卓军追上的话,除了被杀就是被俘。
从闻喜到汾水旁边的耿乡足有百余里,步卒行军最快也要一日一夜,如果加上伤兵这些人的话,两三日说不定还赶不到耿乡。一旦被发现大军已经撤退,徐荣属下的骑兵两个多时辰就可以追上大军,到时,野外与骑兵大部交战,那简直就是找死。
现在徐荣既然不愿意分兵顾及闻喜这边,那么确实如庞统所言,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将这此伤兵和工匠民壮都慢慢的转移到耿乡,到时候,自己再大军轻装急行,只需要争取到一天时间,大军就完全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赶到耿乡,到时候,哪怕是徐荣的两万骑兵赶到又能够奈我何?
“不错,士元此策可行,陈靖,连夜将大营内这七千受伤士卒都送往闻喜,然后,与苏致商议,在这几天连同闻喜城内的一万五千伤兵和两万多的民壮都陆续送走,只留下一校兵守城即可,其余兵马都送来大营,看来大营还需要多支撑几天了。”
第718章 蚂蚁搬家
本来与庞统几人商量的是利用大营支撑个两三天,然后大军就撤离,现在看来有机会将这些伤兵提前送走的话,总好过数万大军提心吊胆的在路上东躲西藏,万一真的被董卓军骑兵给堵上,那就不是几千人的损失了,估计这十来万人都得放羊了。
陈靖一听,马上起身领命。
皇甫超博点了点头,然后转着向赵云道:“子龙,接下来就要靠你了,这几天肯定还会更加艰难,还有从闻喜调来的两万新募士卒,也需要注意一下。。。”
说到这里,皇甫超博猛然一顿,自己这样做是不是让赵云会束手束脚?
“赵云听令!”
“末将在!”
“从现在开始,大营防御交予你全权负责,本将不问过问任务事务,但是你必须给我坚持五天时间,五天之后,大军准备撤退!”
“末将领命!”赵云听罢,也激起了胸有的斗志,他也知道,越到后面战事也会越激烈,而且现在董卓军的步卒还没有参战,估计最迟到了明天后天,徐荣就会将他们派出来,而自己这方,则还要加上两万新募士卒,所以压力也会更大。
到了深夜时分,前往耿乡的骑兵已经返回,一千龙镶营士卒再加上一千突骑兵,不到一刻钟就将这座小镇攻下,随后,杨奉领着一千龙镶营和一千民壮进驻小镇,接下来就开始积极准备架设浮桥的物资材料。
到了晚上,杨奉就将这一千突骑兵和三千匹马派回闻喜。
第二天一早,天色微亮,陈靖便与苏致安排了五千士卒和五千民壮,在三千骑兵的护卫下,悄悄的离开闻喜,往耿乡而去。
天色大亮后不久,如同赵云所料,徐荣便再次向大营发起了进攻,并且与前两天相比,攻势更加猛烈。到了下午时分,开战以来一直没有参加进攻的董卓军步卒也投入到了进攻当中。
有了董卓军的加入,守军的压力明显要大了不少,好在赵云早有准备,面对徐荣的进攻,都有条不紊的化解掉了。不过一天下来,大营里面的守军士卒比起前面两天也又有增加。光是死亡的士卒数量就达到了三千人,受伤士卒更是达到了六千余。
不过,到了晚上,返回的马匹在经过休息之后,又有一万士卒和民壮被安排护送往耿乡。
如此一直到了第六天,面对自已十数万大军长达五天的攻打,依然没有能够攻入司州军大营之内,不光是江沛的河东军支撑不住,就连董卓军的士卒都有些疲惫,徐荣只得下令大军休整一日,待明日再战。
在他看来,司州应该也快到极限了,大军休整一日之后,自己再给他们雷霆一击,至少能够将他们的营地攻下。如果能够在司州军毁去浮桥之前将其占领的话,说不定还能够尾随溃兵攻到闻喜城下。
此时的司州军大营之内,皇甫超博诸人也在清点这几天的损失,经过五日的激战,十万司州大军光是战死的士卒就已经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受伤士卒更是多达两万五千之多。这里面最终还有近万重伤士卒会陆续死亡,也就是这五天的时间里,几乎每天的损失达到了五千之多。
好在这几天时间,已经陆续送走近三万人,再加上最开始与杨奉一起过去的两千人,现在已经有三万两千人抵达耿乡。现在营地和闻喜城内一共有不到五万大军和两万五千受伤士卒,这里面还有近八千的两部骑兵。
也就是说,几天下来,真正能战的步卒只有四万多人了,这其中还有近万人是新招募的士卒,两万新募士卒几天下来已经战死战伤一半多。没有办法,这种惨烈的战事就是新兵的坟墓,不过这还是处于守城战之中,否则死伤就会更加多。
现在十七八万的大军已经只剩下一半了,其中还有近半数的伤兵,可以说,这一次战事真的是让皇甫超博是伤筋动骨了。
大帐之内,众人都已经沉默不语,良久,赵云才道:“主公,大军是时候撤退了,否则再拖下去的话,损失会更大。末将建议今天晚上就撤退。”
皇甫超博也知道不能够再犹豫下去了,可是还有近万重伤士卒想要安全撤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想到这里,不由得长叹一声道:“准备吧,安排士卒今天晚上开始撤往涑水北面,同时下令骑兵先行送走一部分受伤士卒,其余兵马先连夜步行撤退,骑兵将伤员送到耿乡后,再返回接应后续士卒。”
“至于重伤士卒。。。”良久,皇甫超博道:“本将亲自去和他们说。。。”
说着,头也不回的朝着伤兵营走去。
庞统见状,连忙快步跟了上去,其余诸将则在赵云的安排下,做好撤退的准备。首先是伤员,必须先行撤退到河对岸,这个倒还好,因为每天大战之后,司州军大营之内都会有受伤士卒被撤往闻喜,这些已经被徐荣探听得清清楚楚。
所以,对于这一次在白天撤离伤兵,徐荣诸将都并没有什么意外。只是派骑兵不停的在大营外面游弋,防止大军突然撤离或者是别的动作。
这个时候无论是徐荣还是江沛,根本都想不到司州军会从河津撤退,因为庞统的障眼法和皇甫超博的蚂蚁搬家做得太到位了。
这些天来,每天的人马离开和返回,基本上都是早上天亮之前和晚上入夜之后,再加上白天基本上都有骑兵在大营的浮桥和闻喜之间不停的游弋,以隔断江沛对于间喜周边的消息探查。
虽然几天之内,司州军已经有一两万人悄然转移到了耿乡,但是江沛诸人都还是一无所知。再加上庞统的安排下,无论是闻喜还是大营,动作都不断,根本就看不出来大军有撤退的半点迹像。
皇甫超博从伤兵营离开的时候,已经是面沉如水了,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领兵出战,但是他还没有一次放弃过如此多的伤兵,这还不包括在苏致大营之内放弃的数千重伤士卒,这已经是第二次放弃伤员。
第719章 司州军跑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皇甫超博自己的轻敌,所以这一战可以说葬送了近十万的兵马。每次一想到这里,皇甫超博就觉得自己后悔不已,如果自己再考虑周全一些,再慎重一些,后果也许就不会如此了。
皇甫超博离开伤兵营后,很快就有士卒来到了营内,他们必须帮助这些重伤的士卒,将他们安排在各处,如寨墙上面装扮成值守的士卒,还有一些士卒会安置在营地之内的各处,他们会利用营地的各种物资尽量的阻敌,以便为撤退的泽袍争取时间。
等布置好这一切之后,时间已经到了晚上,此时,营地之内除了重伤的士卒外,再也没有别的兵马,连留在营内的马匹都是受伤的马匹。
皇甫超博站在浮桥之上,回头再看了一眼大营之处,心中暗暗启誓,自己下次回来的时候,一定一雪前耻的。
此时的闻喜城内,也估好了同样的布置,所有准备离开的兵马都已经在离涑水北面十余里的地方集结,而近两万匹马已经做好了准备,除了留下各一千骑的白马义从和突骑兵用于护卫中军外,其他的所有马匹都用来运送人员。
先将一万多人送往耿乡,而剩下的人则步行往耿乡赶去,待马匹将人送到之后,然后再派人将这些马匹连夜带着往回赶,双方在半道汇合,再用马匹送一万多人。如此反复,直到所有人都赶到耿乡。
当然,前提是徐荣没有在大家赶到耿乡之前追了上来。
在大军开始出发的时候,北面的杨奉和南面的周泰也都同时收到了消息。入夜后,杨奉就开始安排士卒悄然渡河,此次渡河的士卒不多,只有数百人,但是他们却需要连夜占领河对岸的东黄,然后连夜架好浮桥,准备接应大军渡河。
第二天一早,皮氏境内的玩家突然发现,汾水河上竟然一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然后河边的东黄镇也被大军所控制,禁止任何人出入。一时间大军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很快消息就被皮氏城内的官员所探知,随后皮氏县城便关闭城门,一队队士卒登上城墙,严阵以待。
时间再回到撤退的当晚,在与大军汇合之后,皇甫超博便下令连夜出发。先行离开的一万余士卒都是受伤稍重一些的,其他轻伤自已还能够动的都会先随同大部一起行动。
当然,也不是让他们跟着大队一同急行,因为军中还是有很多辎重车,由驽马拉着,平时是用来运送粮草物资,现在正好用来运送士卒。每辆车上面放上几袋粮食,然后再让士卒乘坐在上面,一举两得。
在离开涑水河近二十后,皇甫超博这才下令大军点燃火把,全速前进。一时间,黑夜中如同腾马一条巨大的火龙,绵延数里,一路向北而行。
翌日一早,安邑的两家大军照常前往攻打营地,而且首轮进攻的还是五千西凉军步卒。让人觉得非常高兴的是,如同徐荣所料,第一轮进攻就攻入了营地之内。但是这一次似乎是太容易了一些,徐荣心中顿时腾起了一丝不好的感觉。
果然,没有多久,营地之内竟然腾起了冲天的火焰。
“该死,司州军已经跑了!”徐荣站起身来,怒喝道;
很快,就有数十名士卒从营地之内跑了出来,到徐荣诸将跟前道:“将军,司州军大营之内只有一些伤兵,其余兵马都已经不见踪影,而且营地之内到处都是引火之物,已经有很多士卒都被大火给围困住了。”
“快,樊稠,骑兵绕过营地,前往渡河浮桥处察看情况。”徐荣强按下心中的怒意,道:“江太守,马上下令士卒架设浮桥,不惜不切代价,最快的速度架设浮桥,骑兵做好准备,一旦桥架好,便马上出发,司州大军伤兵众多,跑不快的。”
随着他的一连串军令下达,两军将士一下子都忙碌起来。一队队的骑兵从军阵中呼啸而出,在将领率领下绕过火光熊熊的司州军大营,朝着他们身后的渡档口浮桥而去。
而众安邑城内也出来大波的民壮工匠,用马车拖着大量木料等物资,朝着涑水南岸跑去,他们这是要架设浮桥。
其实对于渡河之事,徐荣也在一直做着准备,不过,一来,因为自己确实想尽快攻下司州大营,而大营的抵抗确实也是很激烈,所以对于渡河之事不管是徐荣还是江沛都并没有很在意;二来,河对岸的司州军骑兵在日夜不停的在河边巡视,徐荣就是想要架桥也没有多少机会,如果桥架得远了,对于徐荣而言,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不过,即便如此,徐荣还是让江沛下令工匠民壮们准备好了各种物资,以便在合适的时候迅速将浮桥架好。
本来徐荣以为架桥得在攻破大营之后了,只是没有想到竟然如此快。
樊稠在领着骑兵赶到司州军大营后面的浮桥处的时候,看到浮桥还在,不由得暗暗松了一口气,虽然不知道司州军为何会有如此疏漏,但是樊稠还是比较慎重的先行派了几百人下马,准备抢占浮桥,因为大家都看得到,在河对岸司州已经立好防御,还有一些士卒守在那里。
等徐荣与江沛两人在亲卫的护卫下赶到浮桥边的时候,正好看到樊稠部的一百多士卒已经走到了浮桥的中央,只有数十步距离就能够渡过河了。
正在这个时候,对面的司州军中,突然射出数十根火箭,冒着黑烟的箭矢一落到桥面之上,马上就引燃了浮桥的桥面,片刻之间,火势迅速将桥上的百余名董卓军士卒包围,整个个浮桥都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看着眼前的一片火海,听着麾下的士卒惨叫声,让徐荣觉得血气上涌。不过,很快他还是镇静下来,向自己身边的将领道:“传令下去,命令工匠民壮半日之内必须将浮桥架好,所有骑兵待命,桥架好后樊将军马上领着骑兵渡河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