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2章 要不留下她们吧
第3092章要不留下她们吧
南萌玉拦了汪英英一下:“算了,我背篓里装的都是草药,别压坏了,就暂时先放外面吧。”
“那好,等你们走的时候再放进去吧。”汪英英说.
老太太看着那袋粮食,眼睛都有点红了:如果她家里有了这么一袋大米,掺着红薯芋头和野菜之类,肯定能度过这个饥荒。
但是,这时光什么最珍贵,粮食.但那是人家客人的,她再想要,也不能要。
她回了厨房,将红薯切块放进锅里,另外还切了小半个南瓜放进锅里,最后才用三个指头抓了一小抓米放了进去。
汪英英朝着里面喊了一声:“妈,有客人在呢,多煮一点吧。”
老太太怔了一下,忍住心痛,从只剩下五六斤大米的米缸里又抓了一抓米出来,放进了锅里。
心中却在暗暗叹气。这一抓米,够平时吃一天了。
汪英英给两人倒茶,苦笑着说:“唉,今年受灾了,所以,只能煮点南瓜红薯粥招待你们,对不起了。”
冷香凝忙说:“队长别说那种话,在大家都避开我们母女的时候,你能把我们叫来你们家吃顿晚饭,我已经非常感激了。”又对女儿说:“我们可不能白吃他们的饭,等下留些米下来吧。”
南萌玉点点头:“这是必须的。”
汪英英连忙说:“留什么米,当年若不是你女儿告诉我,我怀孕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到什么时候才能要上孩子呢。”她慈爱的眼神看了一眼两个正在做作业的孩子。
南萌玉却不居功:“你自己也能发现的,只不过,我先帮你发现罢了。”
汪英英却不那么看:“当时我们正搞双抢呢,若不是你发现,我再搞几天双抢,说不定就幸好,你发现了,还当机立断请假养胎了。不然哪两的这一对双胞小子。”
“那是你们家的福气。”冷香凝忙说。
晚上,她们被安排在厢房里住,汪英英拿出了平时舍不得用的新被子给他们用。
但实际上,南萌玉和冷香凝拿出了茅屋,只放到一个门那么大,就进入了其中她们现在晚上都是在茅屋里练功。外面一个晚上,茅屋里可是有三十五个晚上呢,啊,不对,南萌玉的功力提升之后,时间阵法已经又调制了一次,已经是四十倍时速了。
反正,两人的寿元都已经足够长,不怕在里面练着练着就老了。
等大家都睡着后,南萌玉却出了茅屋,到了外面的床上,神识扫出,便听到正房那边传来声音。
说话的是汪英英的家公和家婆。
“村长还真不是个东西,居然要赶走这娘俩个。”
“唉,村长也是为全村人着想,不想多两人吃饭,村里那点统筹粮,留着关键时刻救命用呢。”
“可人家这娘俩自己带的粮食那么多呢。”
“是啊,有那么多类粮,完全可以挨到明年。但是,恐怕她们并没有跟村长说过吧。”
“唉,你说,咱们留下他们怎么样?反正他们自己有粮食。”
“不可,人家会认为咱们是为了她的粮食留她们的。我可告诉你啊,不许打她们粮食的主意。”
“我知道,他们的粮食是他们的。咱们虽然没多少米了,但还有几百斤红薯呢,还有十几个大南瓜,总还有办法可想,咱们不会饿死的。
上面也不会就这么放任的,肯定会有救济粮下来,不才,不会多就是了。”
“不管怎么样,咱们都不能打她们娘俩的粮食主意。”
……
第3093章 哪来这么多大米
第3093章哪来这么多大米
两老正谈得兴浓,忽然听到院子的门响了一声。
萌玉的神识一扫,便发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进了屋。
老太太便问了一声:“是得胜回来了吗?”
一个男人的声音回答:“妈,是我回来了,您怎么还没睡?”
“妈已经睡下了,听到门响又醒了,怎么回来这么晚?”
“哦,收工后搭的车路上出毛病了,走回来的就晚了点。”
“灶上有热着饭菜,你吃了早点睡吧。”
“好的妈。”
不用说,这半夜回来的人应该就是汪英英的丈夫回来了。应该是在哪个地方打工的。
说话声中,汪英英已经起来,跟男人打着招呼,又替男人拿出灶上热着的饭菜。
汪英英跟丈夫嘀嘀咕咕,萌玉听着,便知道是汪英英将今天的事跟丈夫“汇报”了。
南萌玉正担心,汪英英的丈夫会责怪她,谁知道,她丈夫居然赞同她照得对。
“没有小南,也不会有咱们的一对小子,她们若是愿意,就让他们住在咱们家吧,至于粮食,我会想办法的。”
“她们自己有粮食,有整一袋大米呢,吃不着我们的。”汪英英连忙说。
“嗯,她们既然有大米,就借个锅给她们,让她们自己煮了吃吧。咱们也不要肖想人家的大米。”男人说。
南萌玉先听了两个老人的话,后听了汪英英夫妻的话,心中倒是很有些感动。
这个家里明明就只剩下那么几斤大米,几百斤红薯,以及十几只南瓜,而他们一家有六口人,可以肯定,这些吃食根本就熬不到明年新粮下来。
现在这个时候,粮食最是珍贵,她又故意露了“富”,从背篓里拿了一大袋大米出来。如果是旁人,恐怕都是想着怎么将她拿出来的那袋米占为已有吧,可这一家人,居然没有一个产生那种想法。
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门啊。
这世上,有自私刻薄的林大嘴巴一家,也有汪英英这样善良的一家人。
有句老话没说错,积善之家有余庆!
等汪英英一家人睡着之后,南萌玉悄悄把自家的茅屋收起,然后拿出了五袋百斤装的大米出来,放在自己睡的厢房里。加上先前借着背篓拿出来的一袋,一起六袋。
这六百大米,他们一家子放开吃是不够的,但省着点吃,也能让他们一家六口吃到明年打新粮的时候。
她看了一下周围,便悄悄地开门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汪英英去叫她们起来吃早饭,却发现门开着,人已经不见了,房里,留下了六袋大米。
她大为吃惊,连忙将房门关上了,然后悄悄把丈夫叫了过来,把南萌玉留下的粮食指给他看。
赵得胜也是大吃一惊:“这是哪来的这么多大米?”
汪英英也是一脸懵:“我也不知道,这房子是昨天晚上安排给冷香凝母女住的,今天一早我过来叫他们去吃早饭,就发现人不见了,只有这些粮食在这里。”
赵得胜叹了一口气:“不用说了,这米,肯定是冷香凝和她女儿送给我们的了。”
汪英英还是想不通:“她们明明只是背着两只大背篓来,怎么会有这么多大米?她们从哪拿来的这么多的大米的?”
第3094章 从来不拆老公的台
第3094章从来不拆老公的台
赵得胜摇摇头:“这个不用追究那么多了。恐怕村长他们都看走眼了。那个凝香凝突然变得那么年轻,这事本身就显着异常,他们居然都没有多想一想,就这么把人给赶走了。
他们肯帮我们,估计是想着当年你帮他们说过话呢。我们也不用管那么多,这份帮助,我们接下了,只要记住他们的恩情,以后有机会回报一二就行了。”
“那我们要不要跟爸妈说一下?”汪压英又问。
赵得胜说:“不用了,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想了想又说:“我大哥那里,你侄儿那里都不用给粮食,最多只能给点红薯,否则泄露消息就不好了。”
“我也是这样想呢,就怕老人知道了,虽然不会说出去,但妈要是知道,肯定要闹着送一半给大哥他们。你说得对,到时候暴露了就不好了。要不,就以你去外面打工带了粮食回来的名义,给他们一些?”
赵得胜想了想,说:“大哥那里大侄女一家都在粮所工作,粮食不说很多,但肯定不会饿着,还是算了吧。真到了关键时候再说。”
汪英英松了一口气:“既然这样,那这粮食”
赵得胜想了想,说:“先搬到阁楼上藏好吧。”
农村的房子,大边防都是瓦房,房间蒙了楼板,上面可以放东西,一般不住人,也没有直接的楼梯走上,都是靠一把木楼梯上下。
当下夫妻两个关着门,只留了十来斤大米倒进米缸,其他大米都搬到了楼上藏了起来。
等老太太起来煮饭的时候,发现米缸里多了米,不由大为惊喜:“咱们的米缸多了些米,是得胜你打工拿回来的吗?
得胜连忙摇头:“不是”
结果不等他编理由出来,老太太又自己解释:“肯定是那个南萌玉母女给的。怕我们推辞不要,所以直接倒米缸了。咦,他们人呢?”
另一边,南萌玉直接去了大队部。
大队部有一个开千人大会的大礼堂,她从空间里拿出大尼龙布铺在地上,直接倒了十万多斤的稻谷出来,堆在了大礼堂的地上。
然后,她们去拍响了大队支书家的门。
当年,南萌玉带着冷香凝进山之前,就来找过支书开介绍信,因为母女俩的相貌都非常出色,因此,马支书一见到两人,便认了出来。
“是你们俩个啊,你们去采药回来啦?”
早就听说过她们采药一去不回,他还以为她们是借着采药一去不回了呢,没想到她们又跑了回来。
马支书并不认为,她们两人是来求他收留的,相反,一见到她们两人,他心中有块天地被触动了:这娘俩绝对不寻常!
马支书是个聪明人,否则也当不了村支书。
他马上热情地将南萌玉两人让进了屋里,让老婆倒水来喝,还特意嘱咐老婆拿出了平时舍不得用的白糖,加在开水里。
支书老婆也是个会来事的人,她心中虽然有点奇怪,自家老公为什么对这来访的母女俩个高看一层,连仅剩的一点糖都拿了出来。
但她却从来不拆老公的台。
第3095章 那种人
第3095章那种人
尽管家里的糖已经剩下最后一点,她还是给两人倒了一杯糖水,连老公那杯水都没有加糖。
这是农村招待贵客的糖水啊,不知道,这两个漂亮女人,能给他们家带来什么好处?
她虽然人前从没有拆老公的台,但人后,她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马支书自然明白老婆丢给他那个眼神之中的威胁意味,便知道她多心了,唉,实在是这两个女人太漂亮了。
他心中苦笑,他是那种以貌取人之吗?
不对,他现在还真是以貌取人。
这两个女人,一个年近六十岁,十年前,还是一个比生理年龄苍老了十岁的女人,可十年后,居然变成了三十岁的模样;
另一个当年就已经二十六岁,又过去了十年,应该是三十六岁了,可她的外表,却依然是十八岁的样子。
这样的人,能一般吗?
他客气中带着恭敬地问:“两位女士,今天来找我,是有什么需要我效劳的吗?不会”不会还想让他开介绍信吧?
现在已经不兴介绍信了呢,出门都靠的是身份证。
支书老婆听到老公这话,心中大为震惊,她的老公是什么人,就算上面来的领导,他也只是客气中带着尊重,而不会客气中带着恭敬!
老公今天这是怎么啦,对这两个女人这么恭敬?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老公绝对不是因为对方的颜色,因为,她没有从老公的眼中看到一点点的情意。
那是,热切?
马支书才不管自家老婆心中在想什么呢,他现在全部心神都放在两个尊贵的客人身上。
南萌玉见到马支书的神情,便知道他恐怕看破了自己的身份了。
她心中暗叹,她和母亲从山里出来,因为已经不打算再低调,因为,特意以本来面目去的赵家沟,可赵家沟的人居然没有一个人怀疑她们身份。只把她们当作了十年前一样对待。
而这个马支书一见到她们,就看出了问题,还对她们释放出了他的最大善意。
她想了一下,说:“是这样的,我们母女十年前就进山采药,错过了办身份证的时间,麻烦支书帮忙,给走一趟派出所,帮我们办一下身份证可以吗?”
支书老婆下意识就想反驳,办身份证那还要照相,必须是自己去办的。
但马支书眼珠一转,却一口答应了下来:“行,没问题,只要你们照好相,一切事情都交由我来办,一个月就能拿到身份证。”
南萌玉很满意,她拿出了一枚培元丹:“这枚培元丹服用过后,能让你没病没灾地活到天年,这是我给你的报酬。”
马支书见到丹药,大喜过望,这对母女,果然是那种人!
他是听说过,这个世上有一种人,他们叫古武修炼者,有着非凡的本事,就跟电视上演的那样飞檐走璧,甚至,能暂时悬浮空中。
这种人大多数时候都住在山里,只有练到一定境界之后,才会出山历练。
而这个南医师,极有可能就是那种人。
但他也听说过,那种人极为高傲,在平常人面前总是高高在上,不与平常交往。最多是在一定时候入世积累功德。
可是,又不太象啊,能让身体没病没灾活到天年的仙丹,居然就这么给了自己?
第3096章 只能自己救自己
第3096章只能自己救自己
马支书神态更加恭敬了:“请问两位女士,还有别的事需要我效劳吗?”
南萌玉想了想,说:“我是京都中医学院毕业的医师,有医师资格证。在等待身份证下来的这一个月,我打算在你们村里坐堂行医,你看能不能腾出一个大一点房间来让我行医?”
马支书马上说:“这是件大好事啊。”
其实,他心中有点担心,村里的赤脚医生会不会有意见,因为,现在可不是过去,大家看病都得给钱的。
赤脚医生也是靠给人看病来生活。南萌玉在这里坐诊,赤脚医生这一个月都不会有收入。
但是,虽然损害了赤脚医生的利益,却是给全村人带来了福利。毕竟,村里赤脚医生的水平也就那样,稍微有点疑难杂症就不能治疗了。
因此,马支书只在心里顿了一下,嘴里却是毫不犹豫地说:“这个没问题,我们村就有卫生室,以前是赤脚医生值班用的,后来承包到户之后,赤脚医生都在家里替人看病了,这里的卫生室就空了下来。
那里有三个房间,都属于卫生室,你们母女俩可以住那里,然后就在那里行医。”
南萌玉跟冷香凝相视一笑:“那太好了!”
南萌玉又说:“那就麻烦支书通知整个大队的人,就说我南萌玉在本大队实行义诊半个月。凡是感觉有病之人,都可以来我这里看病。”
“义诊?”马支书皱眉:“你确定是义诊?”
义诊可是不要钱的。
南萌玉点点头:“是的,半个月义诊,看病不收费!至于药钱,钱多多给,钱少少给,无钱还可以不给。”
马支书心中越加肯定,这个姑娘应该就是那种古武修炼者下山历练积累功德了。
遇到她的母亲,救她的母亲,顺带给母亲调理,这不过是顺带吧。
马支书脸上的神色,顿时激动起来:“好,我马上召集各村的生产队长通知下去,让全大队有病的人都在这半个月之内来你这里看病。”
马支书站起来要走,南萌玉却又拉住了他:“还有一件事。我听说,咱们这边受了水灾?灾情严重吗?”
一说到灾情,马支书的情绪马上低沉下来。
水灾旱灾之类的自然灾害,往年他们大队不是没有遇到过,把数据统计上来往上一报,上面就有救灾物资下来,他再分配下去就行了。基本上都不会有大问题。
因此,平时受了灾,他没有发愁过。
但今年的水灾一报上去,上面就召集他们这些村支书开了紧急大会,他这才知道,今年受灾的不仅仅是他们大队,而是全国性的。
全国性的灾难啊,那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等来救济,就算发点救济粮,也不过是做个样子发一点点,最终,他们只能自己救自己!
旧社会灾年,受灾地区会逃荒,但今年这灾难是全国性,不是水灾就是旱灾,你能逃到哪里去?
因此,这段时间,他是头发都愁白了到哪去弄来吃的,让大家都安然度过这个饥荒呢?
第3097章 我能弄来粮食
第3097章我能弄来粮食
马支书叹着气说:“是啊,今年的灾情真是情所未有呢。据说,不仅仅是我们这一带受灾,而且,全国都受灾了呢。这救济粮,恐怕就算有也不多啊。”
南萌玉也叹气:“如果是这样的话,粮店的粮食肯定很贵吧?”
马支书以为她是打算买粮食吃,不由苦笑:“水灾一出,有眼光的人就马上去买粮食,那粮食开始还只是九毛一块一斤,可卖着卖着,就涨价了,从一块涨到了两块。过了几天,又从两块涨到了三块,四块。前天我去县里看了一下,那里的大米已经卖到了五块钱一斤了。就连红薯,也卖到了两块钱一斤。而且”
他看了南萌玉一眼:“每人购粮,细粮不能超过五斤,粗粮不得超过十斤。”
他没有说,这粮价还在上升,说不定,再过段时间,十块钱一斤的粮食都没得卖。
南萌玉沉吟了一下,说:“如果说,我能弄来粮食”
南萌玉的话还未说完,马支书就激动得抓住她的手:“你说什么?”
南萌玉看了自己的手臂一眼,马支书连忙放开了她的手,但还是急切地问:“南医师您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楚,您再说一遍。”
他刚才一定听错了,这个姑娘,居然说她能弄来粮食,这个时候,粮食哪有那么好弄!
南萌玉笑了笑,说:“我说,如果我能弄来粮食,你打算怎么处理?”
马支书的心咚咚跳着:他的确没听错,这个女孩说她能弄来粮食!
“我们按市场价来买!”马支书说。
只是,他心中却在滴血,市场价已经到了五块一斤,一百斤就要五百块钱!
粮食价格早就放开了,都是随行就市,但国家也有调控,比如,便宜的时候,国家按正常价收起来,粮食价格自然就起来了,不会让谷贱伤农。
如果贵了,就按正常价卖出来,平抑粮价,不会让人吃不起粮食。
但那是往年,今天全国范围的受灾,国家的粮食只能留着救灾,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拿出来平抑粮价。
因此,这市价自然也就高涨起来。
因此,尽管南萌玉说自己弄来粮食来,他还是有些发愁:他们村贫富不均,有些人,有米也买不起啊!
只是,他听到南萌玉说:“我拿出来的是原谷,打算卖一块钱一斤。”他又抓住了南萌玉的手:“你说什么?”
南萌玉不说话,看着他的手。
他这成发现,自己一激动,又抓了人家姑娘的手了。
他象被烙铁烙了一样连忙放开,一张黑脸都红了起来,有点讪讪地说:“呃,对不起南医师,我不是有意冒犯你,我只是,我只是
“我知道,你只是太激动了。”
马支书见南萌玉没有生气,他马上又迫切地问:“我没听错吧,您刚才说,您的稻谷只卖一块钱一斤?市场上可是卖五块钱斤的大米啊。”
南萌玉点头:“我知道,我卖的不是市场价,我只是收回本金而已。不过,我只能限购的。”
马支书一听限购二字,又不由有些失望,五斤十斤的,也不顶事啊。
第3098章 冷漠的人不配得到温暖
第3098章冷漠的人不配得到温暖
南萌玉又问:“你们村多少人?”
支书答道:“三百二十六人。”
南萌玉想了想,说:“你们村的人每人限购五十斤。”
马支书迫切地问:“是每户还是每人?”
“是每人!这件事还只能麻烦支书了,我昨天晚上就把大米运了来,就放在大队部的大礼堂里,你拿着花名册来按人头来卖吧。”
马支书居然扑通一声就给南萌玉跪下了:“我代表我们村的人感谢你。”
各家现有的粮食大约能吃到年底,到明年五月底出新麦,粮食缺口有五个月。
每人五十斤谷,就是每月十斤谷,掺上些野菜什么的,能勉强撑到明年下新麦了。
而且,一块钱一斤的稻谷,大家都买得起。
他们村得救了。
冷香凝一见支书给她们下跪,吓了一跳,连忙要扶他起来:“支书您别这样。”
谁知,支书却跪着不起来:“南医生,光是我们村吗?我们大队有五个自然村,一共两千三百四十多人,其他村的人也能买吗?”
他其实知道自己贪心了,自己村只有二百多人,但全大队有两千多人!如果南萌玉都卖的话,那就是十万多斤。
一斤损失四块钱,十万斤就是损失四十万!
而且,人家给你们村拉粮不算,你还要人给你全大队都拉来粮食,有点过份啊。
南萌玉心中却是暗叹,这个支书,还真是为了全大队的人着想啊。他这一跪,自己不给其他村也不行了。
虽然说,她本来就是打算将茅屋地下仓库里的粮食拿出来赈灾的。但他这一跪,这功德就得分给他了。
这支书跟赵家沟那个村长相比,高下立现。
不过,一个是大队的支书,一个是小村的村长,也无法比吧。
南萌玉说:“你先起来说话,要不粮食一粒也没有了。”
马支书连忙站起:“我不跪了我不跪了,粮食有了吧?”
南萌玉叹了一口气,说:“算了,你们大队别的村都可以跟你们村同样的价格买稻谷,但赵家沟,按市场价吧。市场上多少钱一斤,就卖给他们多少钱一斤,而且同样每人只能买五十斤。”
马支书一听,便知道这个女人记恨赵家沟的人搓磨她娘了。
他想替他们村的人说情:“南医生,搓磨你妈的只是赵清华夫妇”
南萌玉打断他的话:“搓磨我妈的虽然只是那一对夫妇,可全村人都在旁边冷漠地看着呢。我妈变得人不人鬼鬼,可没人站出来帮她一把。”
马支书一怔,是啊,全村人都只看得到赵清华夫妇一次次将冷香凝的粮食谋取走,却没有一个人出面制止。
特别是赵德刚村长,就在一个村子,他怎么就不管管呢?
他又想到了自己,顿时有些赫颜:“对不起,我也失职了”
“这不怪你!”南萌玉连忙说:“你毕竟跟我妈不是一个村。村长和队长没向你汇报,你也不能知道。”
她笑了一下又说:“而且,我们回来了,我妈的房子还被人占了呢,村长还趁机将我们母女俩给赶出了村子呢。”
她将昨天在赵家沟发生的事说给支书听。
她斩钉截铁地说:“这样冷漠的村民,没资格得到温暖!”
第3099章 你们总不能饿死我们一家子吧
第3099章你们总不能饿死我们一家子吧
马支书顿时不敢再说了。
就算他们没听说过古武者的存在,但他们应该见识到南萌玉将她妈妈调理得往反方向生长了吧?
明明知道她有那么厉害的医术,居然还敢这样对待这母女俩,不得不说,赵家沟的赵德刚太眼瞎了!
不对,不仅仅是他眼瞎,全村人都眼瞎!
而且,全村的人眼睁睁看着林大嘴巴占人房子,却没有人出头帮忙,甚至还帮着林大嘴巴说话。
这村里的人,实在是太过冷漠。
就象南医生说的,这样冷漠的人,不配得到温暖!
唉,算了,他们这也算是自作自受,随他们去吧。
马家村沸腾了。
不对,是整个大队都沸腾了。因为,居然有人拉来了粮食,以灾前的价格卖给他们。
当马支书让看山老头敲着锣通知各家各户的时候,一开始还以为听错了,跟着看山老头跑了半条巷子,听了看山老头重复无数遍的喊话之后,村民们才敢肯定,自己没听错!
他们有粮了!
不但有粮,而且,这个以一块钱一斤的粮食价格卖粮给他们的南医生,还在村里义诊一个月!
义诊啊,不花钱就能看病的义诊!
不过,大家还是急急忙忙挑着箩筐去称粮食了。至于看病,先称了粮食再说吧。
众人排着长龙,等着分粮食,支书亲自把称,会计拿着花名册登记,按花名册上的人头算着能购买的粮食。队长维持着秩序。
这场景,跟生产队分粮食的时候何其相似。
南萌玉摆开义诊的桌子,摆了好一阵都没有一人过来看病。
她苦笑道:“大家都先去治疗饥饿病去了呢,我们也不用守了,一起去大队礼堂那里看看吧。”
南萌玉和冷香凝离开大队礼堂老远,就听到那边正围着大帮人,但称粮食的事却已经停下了。
南萌玉一顿:出问题了吗?
她一扫过去,就发现一个女人正在朝马支书求着:“马支书啊,我家现在是真的拿不出钱,您就先把粮食称给我吧,我以后赚了钱,一定会还给你的。”
马支书脸上很是难堪:“我已经说过几遍了,这粮食不是我的,是南医师可怜我们大队遭了灾,特意拉来给我们大队的人度饥荒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大米的市场价已经到了五六块钱一斤,人家这些谷子只卖一块钱一斤,这是咱们的大恩人,咱们不能当白眼狼,连这一块钱都不想给。”
“支书啊,我可没说不给,只是暂时欠着。以后赚了钱再给。”
“以后赚钱再给?人家一个月后就要走了,你还怎么给?再说,你一个人占便宜欠着,别人也想欠着,你想让人家连本金都收不回?”
“……”
“别跟我说没钱,没钱不会去借啊,你家也就三口人,一百五十斤谷子,一百五十块钱。我就不信,你家连一百五十块钱都拿不出来。”
旁边有人也在掺嘴:“就是,现在是什么年代,怎么可能连一百块钱都拿不出来。”
“可我真的借不到啊。你们总不能让我们一家子饿死吧?你们这些人的心咋就那么狠呢?”
中年女人这话一说,马支书顿时怒了。
第3100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
第3100章人心不足蛇吞象
马支书吼道:“广发家的,你这话什么意思,你去镇上看看,那里的粮食多少钱一斤,那是五六块!就算五六块一斤,一个人也只能买五斤!
人家南医师可怜我们,拉了粮食来救我们,五六块钱一斤的粮食一块钱一斤卖,还给每人都能买五十斤,等于是救了大家的命了,被你这么一说,人家反而是心狠了?
人家帮了我们,还帮成仇了?”
那女人却朝向另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谢大队长,您看看,您看看,我不过是没钱想要先欠下而已。我儿子想要相看个姑娘都没钱相看呢,哪有钱买粮啊。大队长您快帮我跟支书说说,这钱先欠着,把粮食称给我吧。”
大队长谢向阳看向马支书:“成功,广发家是真的穷,就先称给她吧,要不然影响大家称粮食。”
马支书看着谢向阳:“谢大队长,你应该知道,这个例不能开,开了,就不只她一个人了。人家南医师千辛万苦替我们拉来平价粮,我们不能连本钱都收不上来给人家。再说,你看谁去镇上买来不带钱的?”
谢向阳不高兴地:“得了,你也别把说得那么难听,这粮食拉到村里了,就跟去镇上买粮不同,反正是你收钱,就跟运粮来的人说说,先欠着吧。”
实际上,谢向阳怀疑,这粮食根本就是上面派下来的救济粮。
否则,现在市面上的粮食可是已经卖到了五六块,哪有人不知道赚钱,一块钱一斤就卖掉的。
虽然不是大米,而是原粮,但灾前大米本就不止一块钱一斤,毕竟,去年丰收时国库收原粮也只是七十块钱一百斤。但国库收粮也有损耗,加上人力物力,因此,卖一块钱一斤正合适。
所以,这些粮食,极有可能是国家粮库的粮食。
既然是国家的粮食,那么先欠着也是不要紧的。至于过后收钱难,那也是支书的事。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巴不得马支书收不回来,恶了上面来的人,他马成功就会跌下支书的位置,他正好上去呢。
马支书自然明白,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广发家的并不是没有钱,而是不想给。因为,以前生产队的时候,她家的超支款,她就是一直欠着的,欠了二十多年,到现在还欠着。
她真有那么困难吗?看她戴着金耳环,金戒指,围布上还套着银链子,就知道她并不缺钱。
而且,广发家的背后,还有好几个人都等着呢,一旦他允许广发家的把粮食称走不给钱,那么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人欠着不给钱。
而一旦今天没有收上钱,以后这钱就很难收得起了。
他更明白,谢向阳这是给他出难题呢。
恐怕,是因为自己能拉来赞助救灾的粮食,便宜卖给大家,让自己在人群众之中的威信更高了一层。谢向阳在嫉妒呢。
他年龄比自己大,资历比自己老,偏偏没有当上一把手,一直以来都不服自己。就从他从不叫自己支书,而只叫自己名字就看得出来。
第3101章 正能量就该弘扬
第3101章正能量就该弘扬
马支书忍住要骂人的冲动,冷冷地看着谢向阳:“你去镇上买粮,也能赊帐吗?”
忽然想到这个谢向阳在镇上有朋友开铺子,因此不等谢向阳说话,又接着说:“就算你有几个狗肉朋友,你能赊帐,别人能吗?
不说别人,若是你自己挑东西去镇上卖,你肯把东西赊给不认识的人吗?
不要说什么粮食拉到了家门口,而且镇上卖五六块钱一斤的粮食,人家只卖一块钱一斤卖给我们,就跟去镇上买粮不同。你所倚仗的不同,不就是人家这是拉粮来救人,这是在行善,所以你就可以仗着人家的善心,料定人家不会跟你计较吗?
难道你不知道,最可恨的事,就是仗着别人的善心来行恶吗?”
谢向阳心中一懔,顿时不敢说话了。
的确,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但那些镇对别人的善心行恶的人,却是在扑灭正能量。
比如,老人跌倒去扶了被讹诈,就很容易使得以后再没人敢扶跌倒的老人,又比如,帮了人被反咬一口,以后就有很多人再不敢帮人。
当然,这种事最要紧的就是审判官的判决,如果每个法官在判决这类事情时多想一想,从维护社会正能量的方面去考虑,让讹诈者得到教训,那么,正能量就得到弘扬,如果让讹诈者得手,就等于在扑灭正能量,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所以说,司法的**,那是源头上的**!
那广发家的敢闹,也是因为他有意无意透过一句话,上面不会让人饿死,真饿死人了,他们这些干部也也得下台。
他敢这样说话,那是建立在这些粮食其实是国家接济粮的基础上。
但如果不是呢?
谢向阳毕竟是个大队干部,虽然有心向上爬,但被支书一点醒,也知道善心必须得到维护,因此,便低下头不敢再说了。
那广发家的刚想说,那南医师既然能那么好心,拿着五六块钱一斤的粮食一块钱一斤就卖,为什么就不能直接送给我们,就看到支书冷冷地扫向了她,一时张口的话就被堵了回去。
“你是不是在想,人家能一块钱卖给你,为什么不直接送给你?你就不想想,人家跟你有什么关系,人家为什么要送给你?那别人怎么办?
人家这粮食也要本钱,今年拉来这十万斤粮食,就是十万块本钱!
大家都知道,今年遭灾,不只是我们这里,而是全国性的灾害,上面的救灾粮,不知道什么时候下来,不知道能有多少斤,甚至,能不能有都俗知道。
而镇上的粮食,要卖到五六块一斤还罢了,每人还只能买五斤!
大家想想,你们家里还有多少粮食,再加上去镇上买个五斤,又能顶多久,如果没有救济粮下来,或者,救济粮下来不多,咱们会不会饿死?
如今人家南医生给我们拉来十万斤粮食,别说是只收一块钱一斤,哪怕是按照市场价收五六块钱一斤,咱们也得感谢人家,因为,现如今,你有钱都买不到粮!
这十万斤粮食,可是人家南医师私人拉来的,不是国家的救灾粮,南医师对咱们,那是多大的恩情?
我们能仗着她的好心,做那种没良心的事吗?如果我们今天不感恩,还让她受了气,以后还有人在我们遇到灾难之时来帮我们吗?”
第3102章 她的钱非收不可
第3102章她的钱非收不可
众人听着支书这话,顿时都言论纷纷起来:
“是啊,南医师是我们的大恩人。”
“就是就是,南医生是个大好人。咱们得了她的好处,就应该感恩。”
“镇上五六块钱斤的粮食人家才卖一块钱斤,这点钱也不想给,这实在太过份。”
“人家不赊帐就说人家心狠,人家心狠还把亏本把粮食卖给你?”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这广发家的就是喜欢贪便宜。”
“他们家以前还算罢了,有两个老人,可现在可是三个人吃饭,三个都是劳力,怎么可能穷?”
“懒呗!生产队的时候,她一年不到一千工分。”
……
广发家的被众人说,但她脸皮却是厚得很,根本不在意,还说:“我就是穷又怎么啦?又没吃着你们家的。”
人群里马上有人喊道:“谁说你没吃别人家的,你家欠了好多年的超支款现在还欠着呢,害得我们家分红款都收不到手。你还不是吃着我们家的?”
“就是啊,就因为她欠款,我们家分红也没分够呢。”
接连几个人说出自家的分红没分够,都是广发家的欠超支款造成的。
这超支款,就是分粮食分红薯芋头猪肉之类先记帐,到年底算总帐用工分扣,如果工分够扣,就是超支款。
按理说,超支款就该当年交了,那样家有分红的才能收回来,可广发家的却是无论生产队怎么催,她就是欠着不交,一年年就欠下了一大笔的超支款。
而生产队时期,又不能不分粮食给她家,看着她一家人饿死,因此,她家里的欠款,就一年比一年多了。
南萌玉听着那些人吵闹,在支书说出那番话时,特别是说大家议论之时,她能感受到绝大部分人对她感恩之心,功德涌来的舒服感。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你想要行善积德,就不该收钱,而是白送。
那样做的结果,当时倒是功德蛮多,但是,这样做的话,却容易引发人的不劳而获的思想,再有上面调粮来,要了钱,他们就会觉得要钱的人不该。
那样的话,恐怕到时候她也不过是功过相抵而已。
再说,她也考虑过,这些人又不是没钱,而是有钱买不到粮,加上对一开始涨价时没有多买,现在涨到五六块一斤有点买不起的后悔,这才收大家一块钱一斤。
这样既帮了人,又让大家受了益,她也能收获一些功德值。
虽然说,她自从救了小乌龟那个世界的人,得到了大量的功德,这点功德对她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但能够在别人危难当头帮一把,她还是很愿意帮的。
只是,她想帮的对象,不包括广发家的这种人。
当然,这个广发家的能够变成这样,也是生产队时期的遗留问题吧。因为尝到了分粮食当时不给钱,年底就拖欠超支款的甜头,所以今天才想只想要粮食不想给钱。
今天只要让她赊了粮回去,她的钱就别想收回来。
因此,南萌玉不缺这点钱。但她这份钱,她却是非收不可!
第3103章 不患贫患不均
第3103章不患贫患不均
人们的思维,向来是不患贫患不均,她南萌玉不拉粮来还罢了,拿出了粮食,就必须分配公平。
如果这个女人不花钱拿了粮,其他拿了钱的人就会不舒服,就会产生一种我是花了钱的,比起广发家的不花钱拿粮,我算可以了。
而原本因为得到平价粮而产生的感恩之心,也会变淡了。甚至,有些人还会产生一种“我也应该不给钱的,我给了,我就亏了”这样的思维,最后,还会怨恨上她!
花了粮食,却得不到功德,更严重点,还助长了这个女人的“恶”,那她想要行善的心,就适得其反了。
因此,这种风气,不能涨!
“你没钱不要紧,用你那条围布上的银挂就值一百块,拿这个来顶吧。”
南萌玉的在众人的耳边响了起来。
众人四处一看,就发现两个天仙般的女子走了过来,在一窒之后,又马上议论起来。
“这两个女人是什么人?”
“天啊,这两人不会就是马支书请来的人吧?”
“听她说话的口气,好象,她就是粮食的主人呢。”
“对对对,她说广发家的可以用围布上的银挂饰来抵,肯定是粮食的主人。”
“那不就是南医师?我们整个大队的恩人了?”
“我的天啊,好漂亮,我怎么感觉我家到了仙女?”
“这南医师是真的漂亮,她是天仙吧?”
“她妈妈也好漂亮。”
……
南萌玉走向大礼堂,众人纷纷往两边让开。
马支书见南萌玉母女来了,连忙迎接过来:“南医生,冷女士,你们怎么也过来了?”
“过来看看。”
南萌玉跟马支书点点头,却连看都不看谢大队长一眼。
马支书拍了一下手,压下众人的声音,大声说道:“各位乡亲,大家不要说话了,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两位女士,就是把粮食平价卖给我们度饥荒的人,也是我们村的大恩人。现在,欢迎请南萌玉同志给们说话。”
一阵掌声。
南萌玉站到大礼堂的台上,对着众人说道:
“各位乡亲,我叫南萌玉,是个医生,我今天来这里的目的,一是义诊,二是送粮赈灾,平价卖粮。
义诊,就是在这个一个月内,我将在村里的卫生室坐诊,看病不要钱,开方不要钱。
赈灾,是因为我今天跟支书说起义诊的事,听支书说起今年咱们这里发生了水灾,导致粮食减产减收,甚至颗粒无收。村里的粮食,最多只能吃到年底。
为了大家的吃饭问题,支书愁白了头发,而我恰好在上半年在别的地方收了一些粮食,便将这些粮食拉了过来,替支书解忧,也替大家解难。
我拉到咱们大队的粮食一共有十万斤,分下来,恰好每人有五十斤。支书原本跟我说是以市场价买我的粮,说这样至少有粮可买,不象镇上只能买五斤。
但是,这每人五十斤粮食,如果家里人多的,就有好几百斤,如果要五六块钱一斤,就好几千块钱。
要是大家拿不出那么多钱,那我要帮大家度过饥荒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最后我才定下了一块一斤,那样,大家不至于买不起,我也正好能够将大部分的本钱收回来。”
第3104章 她就是来捣乱的
第3104章她就是来捣乱的
“刚才我听到这里有人在吵,连这一块钱一斤都不想给,似乎觉得我既然是来帮助大家度过饥荒,就该一分钱不收。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我若是连一点本钱都不收,那就是让大家不劳而获,陷大家于不义之地。”
谢向阳原本以为,这粮食的国家的救灾粮,但听这个姑娘这样说,似乎他弄错了?
只是,一个姑娘哪弄得来这么多粮食?
他不由对南萌玉感兴趣了。
众人一想,似乎这个南医师说得很对,连一块钱一斤都不给,那不是不劳而获吗?
他们可不是那种不劳而获的人!
南萌玉说到这里,停了一下,扫了众人一眼,这才接着说了下去。
“另外,拿回了本钱,我才能再想办法去弄来粮食,再卖给其他正陷于饥荒之中的乡亲。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至于有人家中没有现金的,可以马上去镇上取了现金再来称粮。不用担心,这粮食都在这里,你们村是第一个买粮的,接下来,明天才是李家村来买,后天是祠堂坪,大后天是莲塘村,最后是赵家沟!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你们买不到粮。
如果你们连存款也没有,还可以用家里的老物件来换也行。比如这位大婶的围布银链子。我看就值一百五十块钱。”
众人听南萌玉这一说,家中有老物件的,都多了点想法。遇上灾荒年,老物件反正要卖,卖给别人不一定卖上钱,而这个南萌玉肯拿出粮来行善,肯定不会坑他们。
那广发听了南萌玉这一番话,便有些讪讪起来。她一直强调自己没钱,人家却一下就指出了她的围布挂饰就值一百五十块!
忽然又想到南萌玉说到她是医生,看病不要钱,她的眼睛又转开了。
待南萌玉说完,她马上朝着南萌玉喊道:“你刚才说,你来我们村还要搞义诊对吧?”
南萌玉点点头:“是的,我接下来一个月都会在这里搞义诊。”
“我还记得今天早上看山老头敲锣时说,搞义诊,看病不要钱,药钱就是钱多多给,钱少少给,实在没钱,可以不给对吧?你这话可算数?”
马支书连忙叱道:“广发家的你说什么屁话,南医生说的那些话,还能骗你不成?”
广发家的大声说:“我说的当然是人话,既然南医生说的话算数,那我就得说了,南医生不应该收我的粮食钱。”
众人都被她说懵了:为什么不收她的粮食钱?
南萌玉摸了摸下巴:“哦,说说你的理由吧。”
广发家的得意地笑道:“理由就是,你说了,你给我们治病,如果家里实在没钱可以连药钱都不收,而我现在就病了,我的病就叫做饥饿病,只有粮食,才能治疗我这饥饿病。
而我家里实在是没钱,所以,我的这些粮食,就可以不给钱!”
众人大哗,还有这样的神操作?
广发家的这话说得是理直气壮,南萌玉看着这个女人,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女人今天就能来捣乱的。
第3105章 不会无原则
第3105章不会无原则
从广发家的不时偷偷瞟那个大队长谢向阳来看,南萌玉猜她的后台就是谢向阳。
再想想,这大队长不会是因为马支书替自己做这件事提高了威望,所以才让人来搞破坏吧?
她原本还想着,等这个事情完结,给这些帮忙的干部们每人一百斤粮食作报酬。
但现在,她不想给了。
至少,这个大队长不给了。
其实南萌玉冤枉谢大队长了,他的确是说过灾难面前大队干部责任重大,饿死人他们就得下台这样的话,但他那么老奸巨猾的人,怎么可能直接当广发家的后台?
他不过是让广发家的“无意中”听到他说的这句话而已。
如果真论起来,他并没有说错,除了那三年持续性的自然灾害,平时的水灾旱灾真饿死了人,大队干部是要承担责任的。
因为,平时受灾,上面会拨来资金或粮食一类的来赈灾,只要按人头拨下去,就不会发生饿死人的情况,如果真发生了,大部分都与有人贪污救灾款救灾粮有关。
所以才有饿死人大队干部下台这种说法。
而广发家的之所以不断偷瞟大队长,那是因为大队长之前帮她说话,让支书给她赊粮,便自以为谢大队长会一直帮她。
而谢大队长却只是帮她说了那么两句就不出声,因此觉得纳闷。
南萌玉看着广发家的,淡笑一声:“第一,你的面色红润,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不存在饥饿病的说法。所以,我不必用粮食作药给你疗饥。”
广发家的连忙抢着说:“我真的得了饥饿病,我都饿得脚都软了,怎么就不是饥饿病?”
南萌玉不看她,而是继续说道:“第二,如果有人来我这里看病,我向来开药最多只开五帖,一天一帖,所以,如果真有人得了饥饿病,作为疗饥的大米,最多只给开五斤大米,一天一斤。”
她转向广发家的:“但有一条,我来这里虽然是行善,但也不是无原则地行善,更不是只对你一个人行善。
所以,如果你真的得了饥饿吧,如果你家里真的没钱,要了这五斤大米,就不能再买每人五十斤大米。”
她转向众人:“所以,凡是以得了饥饿病为由让我看病,没钱交买药钱的,我都可以分文不收的。但送米的话,就只能送五斤!
一句话说完了,大家买一块钱一斤平价粮的,一个人五十斤,如果家里没钱,想要我白送的,每人就只能送五斤!每个家庭,只能享受一种优惠!”
众人一听南萌玉这话,顿时都算计开了。
如果没钱买粮,那就领下五斤粮食,如果拿钱买粮,就能买五十斤。
这样,真正没钱的也能得粮,有钱的,就能多买粮,似乎,这样很公平。
其实,在洪水来临之前,不少人都在雨中抢了收了一部分粮食,抢得多的,能吃到明年三月,抢得少的,也能吃到明年一二月,就算完全没抢到的人家,粮食省着吃也能吃到年底。
明年有五个月没粮食吃,如果以低价买五十斤粮,每个月就是十斤,省着吃,这个饥荒就能度过;但如果只领五斤粮,这五斤粮怎么吃都吃不到新粮出来。
又不是真没钱,傻子都不可能去领五斤粮而不去买五十斤低价粮!
第3106章 饿死人你这大队干部也当不成
第3106章饿死人你这大队干部也当不成
南萌玉又对广发家的说:“第三,你家里不是没钱,因为,我刚才就说过了,没钱可以用东西抵,你的围布挂饰,就可以换回你家的一百五十斤粮。所以,你不在可以免费用药的范围。
第四,你在这里胡搅蛮缠,已经影响到了大家买米,所以,我决定,我的粮食不卖给你,你回去吧!”
她转向马支书:“马支书,你记住,我的粮食,不要卖给这个女人。而且,以后任何人怀了故意捣乱之心,影响粮食的发放购买,都一样对待,捣乱者,不给谁粮食!”
马支书马上答应了:“好的南医生。”
他转向人群:“乡亲们,听到了吗?谁捣乱,就不卖给谁粮食。大家都老实点,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周大冲,把广发家的拉到礼堂旁边的储物房关起来!”
旁边一个三十来岁的高大男人马上大声答道:“民兵营长周大冲收到!”他说罢,一个箭步冲过去,抓住了广发家的一只手就拉向场外。
广发家的傻眼了,居然还可以不卖给她?
她拼命挣扎着,朝着马支书大喊:“马支书,你要是不卖粮食给我,我们一家人都会饿死的。你这是想要让我饿死吗?你好狠的心。你就不怕,我们一家人饿死了,你这支书也当不成?”
谢大队长说过,饿死了人,他们这些大队干部也当不成。因此,她确定,她就算闹,他们不敢不给她粮食!
而能动动嘴巴就能拿到粮食跟花钱才能拿到粮食比,她当然想要闹上一闹。只要不动手,只是动动嘴巴,怎么样都不会有事。
可怎么也没想到,支书不但不卖粮食给她,还让民兵营长把她关起来!
“呵呵。”马支书冷笑:“全球天灾面前,饿死几个人算什么?这么大范围的灾,上面想要赈灾也只会去那些被洪水冲走了一切,还死了人的重灾区。
象我们这种只是减产没死人的地方,上面有没有救灾粮发放都不清楚。只要上面没人救灾粮,饿死人就是正常的。
我已经给大家找了粮食回来,是你自己不要,饿死了关我卵事?大冲,拉她出去。”
广发家的急了:“你真的不管啊?”
以前集体的时候,不就是这样的吗?再没钱,也得把粮食给分下去。然后到年底才统一从工分里扣。
对别人来说,欠了生产队的钱,就好象头上压了担子,觉都睡不着,在估摸着自家会超支,都一方面发狠上工,多捞点工分,一方面在家里养着几头猪,等年底杀了卖了交超支款。
但广发家的却是根本不急,上工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别的女人一年有两三千工分,她却是只有一千多;家里也不想养猪,因此她家的超支款就一直拖欠。
反正,生产队不敢不分她粮食,因为生产队长不敢饿死人。
她就拿准了这个脉,才不怕欠债。
也是因为这个,今天才又故技复萌,想要空手套白狼,把粮食拿回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