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上兵伐谋
“既然他们这么久都没来,自然是他们出事了也来不了。”
“所以你现在明白寡人站在这里跟你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了吧,投降吧,现在打开城门,寡人念在你是一个名士的身份上,对你好言相劝,礼遇有加,可是如果你继续执迷不悟赋予顽抗的话,那可就不要怪寡人不客气了。”
刘争说完语气从最开始的平缓交谈变成现在的半带威胁。
这样一开口就让城楼上的,孙邵感觉越发的神色凝重,明白刘争给他带来的压力。
此时刘争所说的话,尽管让孙邵有些怀疑,怀疑刘争这番话的真实性,但是看到刘争如此淡定的在城下,孙邵也就越发的清楚,刘争应该不太可能说谎,毕竟过去三天时间,赵云、关羽二人应该早就知道了下邳城发生的事情。
除非他们对下邳城的安危漠不关心,否则的话从郯县到下邳的路途,顶多半日时间就能够到达,可三天过去了,关羽和赵云连人影都没有看到,这就不得不让孙邵觉得这其中必然发生了什么。
那这又能够发生什么呢?无非就是赵云和关羽二人被刘争在埋伏暗道上击败,如今已经自身难保,因为只有他们自身难保,他们才没法顾及下邳城的状况,那下邳城想要在刘争的手中坚守下来可就难了。
孙邵反身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城池,城中的百姓,以及守卫在城楼上的这些老弱病残,这些兵马想要在刘争的手中,取得一些什么优势是极为困难的,别说没有一个守城大将,就剩下孙邵他自己,就算现在城楼是由关羽镇守,也未必能够挡得住刘争的进攻。
事不可为,孙邵也不想一味在这里送死,在沉默良久之后,孙邵内心已然做出了决定。
“刘争,我怎知你所说是真是假?万一你哄骗于我,将我骗出城外,那我岂不是愧对刘玄德。”
尽管内心孙邵已经想要投降,不过表面上他还不能直接就此投降,他毕竟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关羽和赵云能够支援下邳,他想继续等等,如果再过两日时间,赵云和关羽再不出现,那他为了自身安危和这城中百姓的性命着想,也只能开城投降刘争了,否则按照刘争逐渐聚集在这城下的兵力。
也要不了多久就能够打下这座下邳城。
毕竟现在下邳城已经被他们围了三日,再加上之前被袁绍围城几日时间,现在下邳城,不管是城中百姓还是守城的士卒,都已经人心惶惶,没有人想要一直处在战乱的状态之中。
就算孙邵想要镇守下邳,城中的百姓也没有那个能力将下邳城守下来了。
“寡人堂堂一国之君,为何要哄骗于你?不过寡人知道你心中想的是什么,你无非就是还想再等等,等关羽和赵云的人马出现了,寡人可以答应你,为了避免我军伤亡,寡人再给你两天时间。”
“如何?两日之后若是你这下邳城外,依然没有任何援军,你就开城献降吧。”
刘争并不想直接派遣自己的人马强攻下邳城,虽说强攻下邳城,他也能够取得胜利,可是如此一来,他麾下的兵马必然会遭受损失,对于现在的刘争而言,任何一点人马的损失都是可惜的。
他不想做这样的无畏牺牲,能够上兵伐谋,不动刀兵,打下下邳城自然是最好的。
孙子兵法之中谋略篇就写得清清楚楚,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攻城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
若能够不攻城,就打下敌军的城池,才是最佳办法。
城楼上的人,听到刘争这般话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特别是那些守军,他们本以为刘争的到来会加大对这城池的进攻,没想到刘争居然如此仁慈,为了他们的安危着想,并没有选择进攻,而是通过交涉,采取缓慢谈判的形式。
能够避免战争,其实对于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孙邵对刘争也算高看了一眼,双方并没有立刻发起战争,而是平静地在这城外度过了两天时间。
而在刘争驻扎于下邳城外修养的这两天时间里,郯县内此刻也正在秘密商量着一件大事。
郯县,东海郡治所内。
袁绍率领自己所剩不多的兵马驻扎于此。
袁绍手下的大将文丑一直驻扎在城楼防备城外关羽赵云等人的进攻。
可是关羽和赵云突然率领大军撤退之后,自然引起了这城楼上文丑的注意。
文丑本来以为这是关羽和赵云二人的诡计。
不过见到关羽等人丝毫人马都没留下,直接率领大军匆忙撤离后,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他打开城门派出了一些探子,情绪探查情况。
可是这一探查就立刻让他大惊失色,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劲。
他派遣出去的探子正好在远处打探到了关羽和刘争的兵马正在大战,并且刘争的几千人马消灭了关羽的两万大军,这一切都被文丑所派出去的探子所掌握到传递回了郯县的文丑手中。
文丑了解这些情况之后,自然不敢有所隐瞒,立刻前去找到袁绍,想要将这个消息告知袁绍。
所以袁绍很快就知道了这个事情,并且立刻召集自己会下的几个幕僚前来商讨。这件事情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
“主公,如此急匆匆的召唤我们过来所为何事?”
纪逢等人来到了大殿之中后便立刻冲着袁绍询问。
袁绍阴沉着脸,脸色十分不好看。
见到众人来齐后,他没有说话,而是扭头看了看文丑,示意文丑主动将这些消息告诉在场的众人。
文丑领悟了袁绍的意思,他的神色同样不好看,不过此时却还是主动开口说了起来。
“诸位,我们遇到**烦了。”
文丑一句话就让在场的众人立刻跟着紧张了起来。
“文丑将军,到底遇到什么事情了?”
“原本在郯县外围困我们的关羽和赵云的人马,突然撤离,在半道上被人伏击全军覆没!”
第八百三十二章 此计深得我心
“既然他们这么久都没来,自然是他们出事了也来不了。”
“所以你现在明白寡人站在这里跟你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了吧,投降吧,现在打开城门,寡人念在你是一个名士的身份上,对你好言相劝,礼遇有加,可是如果你继续执迷不悟赋予顽抗的话,那可就不要怪寡人不客气了。”
刘争说完语气从最开始的平缓交谈变成现在的半带威胁。
这样一开口就让城楼上的,孙邵感觉越发的神色凝重,明白刘争给他带来的压力。
此时刘争所说的话,尽管让孙邵有些怀疑,怀疑刘争这番话的真实性,但是看到刘争如此淡定的在城下,孙邵也就越发的清楚,刘争应该不太可能说谎,毕竟过去三天时间,赵云、关羽二人应该早就知道了下邳城发生的事情。
除非他们对下邳城的安危漠不关心,否则的话从郯县到下邳的路途,顶多半日时间就能够到达,可三天过去了,关羽和赵云连人影都没有看到,这就不得不让孙邵觉得这其中必然发生了什么。
那这又能够发生什么呢?无非就是赵云和关羽二人被刘争在埋伏暗道上击败,如今已经自身难保,因为只有他们自身难保,他们才没法顾及下邳城的状况,那下邳城想要在刘争的手中坚守下来可就难了。
孙邵反身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城池,城中的百姓,以及守卫在城楼上的这些老弱病残,这些兵马想要在刘争的手中,取得一些什么优势是极为困难的,别说没有一个守城大将,就剩下孙邵他自己,就算现在城楼是由关羽镇守,也未必能够挡得住刘争的进攻。
事不可为,孙邵也不想一味在这里送死,在沉默良久之后,孙邵内心已然做出了决定。
“刘争,我怎知你所说是真是假?万一你哄骗于我,将我骗出城外,那我岂不是愧对刘玄德。”
尽管内心孙邵已经想要投降,不过表面上他还不能直接就此投降,他毕竟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关羽和赵云能够支援下邳,他想继续等等,如果再过两日时间,赵云和关羽再不出现,那他为了自身安危和这城中百姓的性命着想,也只能开城投降刘争了,否则按照刘争逐渐聚集在这城下的兵力。
也要不了多久就能够打下这座下邳城。
毕竟现在下邳城已经被他们围了三日,再加上之前被袁绍围城几日时间,现在下邳城,不管是城中百姓还是守城的士卒,都已经人心惶惶,没有人想要一直处在战乱的状态之中。
就算孙邵想要镇守下邳,城中的百姓也没有那个能力将下邳城守下来了。
“寡人堂堂一国之君,为何要哄骗于你?不过寡人知道你心中想的是什么,你无非就是还想再等等,等关羽和赵云的人马出现了,寡人可以答应你,为了避免我军伤亡,寡人再给你两天时间。”
“如何?两日之后若是你这下邳城外,依然没有任何援军,你就开城献降吧。”
刘争并不想直接派遣自己的人马强攻下邳城,虽说强攻下邳城,他也能够取得胜利,可是如此一来,他麾下的兵马必然会遭受损失,对于现在的刘争而言,任何一点人马的损失都是可惜的。
他不想做这样的无畏牺牲,能够上兵伐谋,不动刀兵,打下下邳城自然是最好的。
孙子兵法之中谋略篇就写得清清楚楚,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攻城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
若能够不攻城,就打下敌军的城池,才是最佳办法。
城楼上的人,听到刘争这般话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特别是那些守军,他们本以为刘争的到来会加大对这城池的进攻,没想到刘争居然如此仁慈,为了他们的安危着想,并没有选择进攻,而是通过交涉,采取缓慢谈判的形式。
能够避免战争,其实对于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孙邵对刘争也算高看了一眼,双方并没有立刻发起战争,而是平静地在这城外度过了两天时间。
而在刘争驻扎于下邳城外修养的这两天时间里,郯县内此刻也正在秘密商量着一件大事。
郯县,东海郡治所内。
袁绍率领自己所剩不多的兵马驻扎于此。
袁绍手下的大将文丑一直驻扎在城楼防备城外关羽赵云等人的进攻。
可是关羽和赵云突然率领大军撤退之后,自然引起了这城楼上文丑的注意。
文丑本来以为这是关羽和赵云二人的诡计。
不过见到关羽等人丝毫人马都没留下,直接率领大军匆忙撤离后,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他打开城门派出了一些探子,情绪探查情况。
可是这一探查就立刻让他大惊失色,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劲。
他派遣出去的探子正好在远处打探到了关羽和刘争的兵马正在大战,并且刘争的几千人马消灭了关羽的两万大军,这一切都被文丑所派出去的探子所掌握到传递回了郯县的文丑手中。
文丑了解这些情况之后,自然不敢有所隐瞒,立刻前去找到袁绍,想要将这个消息告知袁绍。
所以袁绍很快就知道了这个事情,并且立刻召集自己会下的几个幕僚前来商讨。这件事情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
“主公,如此急匆匆的召唤我们过来所为何事?”
纪逢等人来到了大殿之中后便立刻冲着袁绍询问。
袁绍阴沉着脸,脸色十分不好看。
见到众人来齐后,他没有说话,而是扭头看了看文丑,示意文丑主动将这些消息告诉在场的众人。
文丑领悟了袁绍的意思,他的神色同样不好看,不过此时却还是主动开口说了起来。
“诸位,我们遇到**烦了。”
文丑一句话就让在场的众人立刻跟着紧张了起来。
“文丑将军,到底遇到什么事情了?”
“原本在郯县外围困我们的关羽和赵云的人马,突然撤离,在半道上被人伏击全军覆没!”
第八百三十三章 占据下邳
纪逢此计确实颇为阴毒,这等于就是断了刘争的后路。
打下了广陵郡之后,又有长江天险作为阻拦,刘争就算是想要派兵支援,只要守住长江一线,刘争也很难,再派兵马打回广陵。
而在徐州一带的兵马也只能成为瓮中之鳖,要么败给刘备,要么就被袁绍的兵马吞并。
这样一来,刘争和刘备之间肯定损失惨重,袁绍也能因此趁机吞并整个徐州。
一想到这里袁绍的脸不禁开始有些兴奋,真按照纪逢所说,他确实有很大的概率可以趁机将徐州夺取下来。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一来他青州的兵马还没有到达郯县,二来刘争和刘备之间的战斗还没有进入火热化,等到他们二人分出个胜负之后,就轮到袁绍出场。
所以尽管已经明白,下来该怎么做,但是袁绍没有轻举妄动。
当然,没有轻举妄动,不是不做任何的行动,袁绍还是很快就冲着文丑审配等人,下达了另外一个命令。
“文丑、审配尔等速速派遣大量探子前去探查刘争和刘备的兵马具体情况,莫要放过任何一点信息,一定要确保了解到足够多的情报,在刘争和刘备大战前出击,一举奠定徐州局势。”
虽说现在袁绍并不打算出兵对付刘备和刘争,但他必须掌握刘争和刘备这些人的情况,以便在最佳的时刻能够一举成功击败二人。
情报对于他来说特别重要,所幸袁绍手下骑兵众多,用这些骑兵充当斥候和探子,倒是能够掌握很多情报。
文丑和审配二人听到袁绍的话之后肃然起敬,立刻点头答应。
“是,主公。”
当下郯县这里的袁军就紧锣密鼓的开始部署起来,大量探子斥候从城中出动,前往徐州各地。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刘争率领大军在下邳城外驻扎了两天时间,算是休养生息。
虽说是休养生息,不过他可是一点都没有放松警惕,一方面不断派遣自己的斥候去下邳城附近打探各种消息,另外一方面又着重关注逃走的关羽和赵云的情况,他对关羽和赵云可是十分在乎的,奈何一直没有这二人的任何消息。
不过没有找到关羽和赵云的任何消息,对于刘争而言也算是好事,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可能出现在下邳城外,支援下邳城,那这下邳城,时间一到也就只能开城投降。
两天时间一到,刘争便立刻带人重新来到了下邳城下,他想要尽快搞定下邳城以免迟则生变。
刘争再次率领自己的兵马来到下邳城下后,城楼上的孙邵也如约而至。
在看到了城楼上的孙邵后,刘争便主动站出来,开口冲着城楼上的孙邵大喊。
“孙邵先生,两天时间已到,你所期待的援军并没有到来,你们是否也应该按照约定出城投降了?”
孙邵的脸色不太好看,尽管他期待赵云、关羽等人率领兵马到达这来,可是。两天时间连个鬼影都没有。孙邵也就明白了,下邳城应该不太可能有援军了。
别说是关羽,赵云等援军,就连徐州也没有派出兵马来支援下邳。
徐州距离此地也不远。早就已经派遣了消息去徐州传达求援的命令,可惜时间过去了,四五日就算是刘备动员兵马的速度再慢,四五天的时间过去了,也应该会派人到这里来了。
既然过去了四五日都没有人马出现在下邳城外,那孙邵自己也就放弃了。
他知道,下邳城的援军应该是已经来不了了。
反正已经无路可走,依靠此时下邳城里的这几千老弱残兵也根本没办法挡住刘争的进攻。
孙邵自然也没什么选择,在刘争询问之后便主动回应刘争。
“刘争陛下,我孙邵是一个守信之人,既然答应了你,两天后投降,也不会食言,你且让开,我这就命人开城献降。”
说罢,孙邵也没有在城楼上和刘争多说,而是立刻退出城楼,主动命人打开了下邳城的城门。
这座下邳城就这样拱手献给了刘争。
这倒不是,孙邵是一个没骨气的人,而是他身为一个文人,本就不擅长行军打仗,再加上根本没有援军,这种局面对他而言,真的没有守卫下去的希望,为了满城的百姓,他只能无奈做出此等举动。
刘争命臧霸接管了这下邳城的一切防务。
进入了下邳城之后,他便立刻让自己的兵马全部进入下邳城,同时好好善待孙邵以及跟随孙邵一起投降于他的这些人马。
虽然这些人马人数不多,加上有一些还都是当地的世家大族,其中不乏之前背叛过刘争的人,但刘争一概既往不纠,选择原谅。
毕竟当初刘争占据徐州的时候,这些世家大族选择投靠他,后来徐州被刘备的兵马战局,那些世家大族又再次选择了投靠刘备,其实这也不能怪这些世家大族,也要怪刘争自己没能够守住徐州,这些世家大族卫了自己家族的命运着想自然不可能全身心的反抗刘备。
如今刘争再次掌控徐州,这些世家大族诚惶诚恐,真担心刘争会迁怒于他们。
不过显然刘争称帝不久,正需要拉拢人心的时候,若是迁怒于这些徐州家族,必然会失去徐州当地的人心,为了以后巩固徐州的势力着想,刘争没有为难这些当地的世家大族。
刘争甚至想要招揽孙邵,毕竟历史上孙邵日后也是吴国丞相一级的人物,说他没有才是不可能的,此时虽然刘争手下有张昭,陈登等人,但是再多一个孙邵也不多。
不过孙邵才刚刚投靠了刘备,此时战败就投靠刘争的话,未免显得有些太没有情义,在刘争提出招揽之意后,孙邵婉拒了刘争。
刘争清楚他们这些人,并不会轻易投降,除非刘争能够彻底击败刘备,让他们失去最后的一些寄托,否则他们很难直接投降。
为此刘争并不介意,只是安排孙邵直接前去建业,好好给他安排一个住处,慢慢的他们自然会选择投靠。
第八百三十四章 情报
就在刘争的兵马才刚刚占据下邳城没多久,典韦就立刻派人,急匆匆的来给刘争禀报,重要消息。
“陛下,重要情报!”
典韦带着两个锦衣卫,急匆匆的走近,凑到了刘争的耳朵边,冲着刘争小声的说。
刘争正因为拿下了下邳城而高兴呢。此时却听见典韦凑在耳边说了一句后,又立刻神色凝重了起来。
“发生什么事情了?”
“陛下,我们的人在下邳城外察觉到不少的探子。”
“探子?是什么人的探子?”
刘争一听典韦所说的话倒是更加好奇了,立刻又追问了一句。
典韦摇了摇头。
“什么人暂时还不清楚,不过我已经让人去抓了两个回来,陛下可以亲自审问一番。”
典韦的速度很快,这边才刚刚跟刘争汇报说在下邳城外发现很多探子,没过多久手下就已经带着两个人走了进来。
这两个人便是典韦让手下的锦衣卫将龟缩在城外的探子抓了两个回来。
典韦手下的锦衣卫擅长的就是打探情报,刺探军情,而城外这些袁绍手下的探子,虽然也是专门从事这些事情,但又怎么躲的过典韦手下这些锦衣卫的耳目。
所以在袁绍将这些探子,秘密调派出来准备刺探刘争这边情况的时候,就已经被典韦派遣出去的大量锦衣卫所察觉。
这些锦衣卫察觉到城外突然多出了很多探子后,便立刻汇报给了典韦,典韦自然意识到事情不对,便立刻让人去抓两个探子回来,同时自己亲自去给刘争汇报这些情况。
这才有了现在,刘争看着面前的这两个敌军探子。
“你们是什么人?”
刘争打量了一下这两个敌军的探子后,冲着这二人随口问了一句。
显然这二人并没有因为刘争的一句话就完全交代出自己的身份,在刘争询问的同时,他们根本没有理会刘争,二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不说话,也不交代自己的身份。
见到这种模样,刘争就知道,他们也算是有些骨气的人了。
遇到这种事情,以前的刘争还十分上心,必定会亲自审问这些人,毕竟一番毒打下来,就算再铁硬的汉子也扛不住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只求一个痛快,但是现在身份真贵的刘争也很少会参与这种事情了。
在见到这些人并不打算告诉刘争自己的身份之后,刘争也懒得跟他们多说。
扭头就看了典韦一眼,然后冲着典韦吩咐了一句。
“典韦,去把张闿叫来。让这两个人交给他审讯一下。”
“是,陛下!”
典韦立刻领命下去,同时带着这两个敌军探子一起去找张闿,准备让张闿审讯一下这两个人。
张闿是刘争锦衣卫里另外一个指挥使,和典韦的职责不同,张闿专门负责刺杀刺探,审讯等工作。
对于审讯敌方探子这种事情,对于张闿来说太熟悉不过了。
所以刘争自己懒得劳烦心神,直接将人交给张闿来处置,他只需要等待张闿呈送上来的结果就行。
张闿的手脚麻利,速度很快,刘争才让典韦把人带下去没多久,审讯的结果就已经出来了。
当张闿将审讯出来的情报转交给刘争时,刘争总算知道了这些探子是谁的人马。
这些人扛不住张闿的小皮鞭,几下下去就已经全部交代了。
并且告诉了刘争他们是袁绍的兵马,奉了文丑的命令在这里观察刘争和刘备之间的交战情况,只不过他们还没将消息打探清楚就被典韦的人马给察觉了,这才中招被抓了回来。
刘争了解了这些人手是袁绍的人马之后,倒是这才将袁绍这个家伙想起来。
他本来以为,和刘争交战处于劣势的袁绍,此刻应该没有那么多想法做别的事情,应该会老老实实安心呆在郯县,休养生息才对。
可是现在刘争知道了,袁绍正在派遣探子打探下邳城和刘争之间的情况后,刘争就明白,袁绍这家伙贼心不死,肯定又在密谋着什么。
否则他不会派遣如此多的斥候前来下邳城打探消息,他打探消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想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刘争和刘备之间的战况。
“主公,那袁绍这一次派遣了大量的探子,我从这两个人的口中得知至少有好几百人分布在下邳城的四周,我军的行动应该都被袁绍的人马给掌握了。”
张闿多说了一句,告诉刘争自己打探到的这一点情况。
刘争听到张闿的话阴沉着脸色,似乎正在盘算着什么。
“袁绍这家伙肯定不安好心,他这么殷勤的派人过来打探的消息,肯定是有所行动,张闿,你立刻让你的探子密切关注郯县那边的情况,稍有风吹草动,立刻给我来汇报!”
虽然刘争暂时还不清楚袁绍想要干什么,但是刘争知道,袁绍这个家伙肯定不安好心,暗地里会有针对他的行动。
此时刘争要先对付刘备,没空去理会袁绍,加上表面上刘争始终还是和袁绍暂时是同盟关系的。
他们二人一起商量对付朝廷,如果刘争现在直接撕破脸皮,可不好,刘争虽然和袁绍不是一路人,但是也不想彻底和袁绍翻脸,多少还是要保持一下这种短暂的同盟关系。
但是如果袁绍不识抬举,想要先撕破脸皮,那刘争也不介意,先给袁绍一个惨痛的教训。
就这样,刘争一面派人去盯着袁绍,另外一面,则是开始整顿下邳城的人马,将自己的目光盯上了徐州城。
徐州城还是刘争最想要的,毕竟徐州是刘备的大本营,只有击败了刘备,才能够算是彻底的掌控了这徐州,到时候刘争也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袁绍了。
眼下,徐州城附近,有文聘的两万大军,正在和刘备的人马对峙,刘争只需要带着下邳城这里的兵马,前去支援文聘,那一切,也就应该可以尘埃落定了。
他只在下邳城休息了两天,两天后就带着人,直奔文聘的大军所在。
第八百三十五章 死里逃生
徐州城外不远处,距离徐州城只有三十里的样子。
这里是文聘和田豫的大军交锋的战场。
文聘和田豫之间的交战,其实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田豫手下只有万余人马,遇上了文聘之后,田豫几番交战并没有在文聘的手上讨到什么好处,碍于兵马不足,田豫和文聘交战时,只能且战且退,一路退到了徐州城外不远处。
如果不是有简雍带着徐州城的一些兵马前来支援,只怕田豫此时已经坚持不住,被文聘的大军给击败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简雍所率领的万余兵马出现在这里支援田豫,才让田豫可以在这里和文聘抗衡,双方又进行了几波小型的交锋,都没能占据什么优势之后,这才开始平淡下来,形成了对峙的状况。
此刻田豫的军营大帐之中,简雍争在和田豫商量如何抵抗文聘的下一波进攻,可就在这个时候,在这战场上,出现了一支兵马。
他们从另外一个方向过来,直奔徐州城而去。
这个消息被田豫的探子觉察到之后,立刻过来告诉了田豫。
“将军我军密探传来情报说正北方十里,出现了一只不明身份的兵马。”
正在和简雍说话的田豫被手下的传令兵这么一说,立刻吸引了目光。
当即就冲着传令兵追问。
“什么?对方有多少人?是不是文聘的援军?”
此刻的田豫最担心的就是文聘出现援军,本就占据一些优势的文聘,如果再出现援军,兵马一多,那田豫和简雍想要和文聘抗衡,就变得更加困难。
所以一听见手下的人说发现了一只不明身份的兵马后,田豫最担心的就是这支兵马会是文聘这边的人马。
那传令兵摇了摇头。
“将军,我们的人还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过对方快速朝着徐州城的方向接近,不像是敌军,毕竟他们只有数千人。”
“他们正在朝着徐州前进,是从什么方向过来的?”
一直没说话的简雍此刻听到传令兵的话之后,立刻脸色一变,急忙又问了一句。
传令兵看了看简雍没有拒绝,马上就回答。
“回军师,这些人是从下邳城方向过来的。”
“下邳城!”
简雍听到这传令兵的回答后,脸色猛的一变,当即就坐不住了。
“不好,这应该是我们的人,快立刻派人去接应,让那些人到我们这里来,不,田豫将军,你亲自去看看那些人是谁统帅的人马!”
简雍本想要田豫派遣一些人马前去接应那些从下邳方向过来的人马,可是转念一想,还是自己和田豫亲自过去会比较好。
当下,田豫也你没有推辞,立刻和简雍从军帐之中走了出来。
他们率领一部分兵马直接按照传令兵所说的方向追击了过去,在这部分人马快要接近徐州城的时候,将他们拦截了下来。
双方隔着一里路遥遥看了一眼,田豫便直接派人前去询问这部分人马是谁的兵马。
“前方的人马,是何人的兵马?统帅是谁?”
探子立刻来到了这些人马的军队前,冲着他们大声质问。
这些兵马不是别人,正是一路从郯县外逃回徐州的关羽和赵云的残部。
说起来关羽和赵云的这些残兵也是惨。
他们在郯县外和刘争的兵马一战,差点全军覆没之后,虽然从战场上逃离,但是兵马损失惨重,已无力继续交战。
关羽本来想要带着剩下的这些残布直接逃回下邳城,打算前去下邳城暂时休养,借助下邳城里的那一万兵马继续正手下邳。
不过他这个举动却被赵云给制止了。
赵云不建议关羽继续返回下邳城了。
因为原本关羽和赵云手下还有两万大军,以两万大军的兵力返回下邳城支援下邳自然手到擒来,可以解决下邳被围的困境。
但是现在刚刚遭遇了败仗,手下两万大军损失惨重的关羽和赵云本部剩下的兵马已不足四千人,用这点人手前去支援下邳,非但不能帮助下邳,解决下邳的困境,反而还会因为遭遇在下邳城外镇守的刘争兵马。
稍有不慎还容易被刘争其他的兵马所击败,到时候可就得不偿失了。
遭逢败仗,关羽和赵云剩下的这点人手士气也是大跌,如果再次交战的话,胜算寥寥无几,关羽自然也是清楚的。
所以在赵云提出不能返回下邳的意见后,沉思良久的关羽最终还是决定不返回下邳城支援了。
这也是为何刘争带人直奔下邳却并没有,见到关羽和赵云的残兵。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往下邳城的方向前进。
他们没有往下邳去,而是直接就打算返回徐州。
关羽知道刘争的兵马已经动手了,一旦他们不支援下邳城,那下邳必定守不住,丢了下邳之后,最直接的危险就是徐州城,只有返回徐州城联合刘备剩下的这些人马才能够抗衡刘争的兵马了。
于是关羽和赵云绕了路,从另外一个方向返回徐州,这也是为了避开刘争的耳目,这才耽搁了一些时间返回徐州城。
也就有了现在田豫遭遇到了关羽的这部分残兵。
当田豫的探子得知了这部分兵马居然是赵云和关羽的兵马后,自是神色大惊,联合简雍一起前来接纳了关羽和赵云的这部分兵马。
双方回到了前线战场,饿了几天都没怎么进食的关羽军此刻总算是能够好好休息了。
而同时田豫和简雍等人也知道了下邳城的情况,特别是他们得知了关羽和赵云,遭遇埋伏兵力损失惨重,两万大军所剩无几时,简雍隐隐开始觉得有一些不安。
他开始为徐州能否挡得住刘争进攻,而开始产生了一些疑惑。
田豫和关羽的人马汇合之后,关羽让赵云带着这些残兵和田豫暂时一起对抗文聘,自己则是立刻返回徐州城。
他要和自己的大哥刘备汇报现在的徐州情况,请刘备即刻去兖州增兵,否则按照目前的处境,徐州危险了。
第八百三十六章 兄弟相见
徐州城。
刘备此时已经是忧心忡忡了。
这几天的时间,给刘备传递过来的消息,都不是好消息。
首先是袁绍的大军袭击徐州,刘备派人去对付袁绍。
紧接着刘争也派人加入了这场乱战之中,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刘备还不至于焦头烂额。
这一次,刘争似乎打算和刘备在这里进行大战,不但驻扎在广陵的人马,开始冲着徐州过来了。
就连驻扎在淮南的兵马也逐渐开始向着徐州的方向进兵了。
如果只是这样,刘备还并不担心。
毕竟以他现在在徐州的兵力勉强还能够挡一挡,就算挡不住他还能够让兖州的兵马过来支援徐州,这样一来问题就不大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刘备想的这么简单,各地战线爆发战斗,敌人逐渐出现之后,别说是徐州,就连兖州,此刻也同样是正在遭受着进攻。
不久前有兖州的兵马传来消息说,袁绍的大军正在冀州逐渐逼近兖州,几万大军,强袭兖州,区区一个张飞未必抵挡得住。
本就担心徐州的刘备此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变得更加担忧了起来,毕竟一旦交战,那对他而言可就是连援军可都没地方征调。
兖州的交战可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来只担心徐州的刘备,现在不仅要担心徐州,连兖州也一起跟着担心了。
如此一来,刘备现在是焦头烂额,竟没了主意,只能寻求身边的程昱,指望程昱,给他想出个办法来。
程昱此时同样脸色阴沉,面对这般情形,就算是他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他和刘备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是低沉着思索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个时候关羽狼狈的从屋外走了进来。
“启禀主公,关将军,正在屋外求见。”
“云长回来了,太好了,快快有请!”
刘备一听关羽返回徐州了,本来没有任何表情的他,可是一听到关羽回来了,当是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露出一丝笑意后急忙从椅子上起身,准备出门迎接关羽。
刘备还没走出屋门,那关羽就已经从屋外走了进来,一见到刘备就冲着刘备抱拳行礼。
“大哥,云长愧对于你!”
关羽一走进来,脸上就露出了难过的神色。
刘备才靠近关羽,就见到了关羽这幅模样,倒是没有太过于担心,在刘备看来,只要关羽还活着,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算太坏。
“二弟,发生什么事情了?”
刘备冲着关羽追问了一句,一旁的程昱也是目光聚集在关羽的身上,想要知道下邳城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
当下,关羽也不敢隐瞒,当下就将自己如何在下邳城击败袁绍,又如何追击袁绍,却被刘争的兵马截断了后路的事情一起告诉了刘备。
刘备听见关羽说他手下的两万大军损失惨重的时候,虽然脸上的表情不太好看,不过听到关羽和赵云二人都没事,后倒是又有几分庆幸,兵马没了还可以继续招募,但是关羽和赵云二人如果有事,那可就有些后悔莫及了。
听完关羽的描述,刘备心中虽然有些难过,不过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关羽和赵云都没什么大碍。
“二弟,没关系,下邳城丢了就丢了,我们再打回来就是。”
此时的刘备也只能这样安慰关羽。
虽然刘备这样谅解了关羽,但是关羽自己却是依然皱着眉头,并没有原谅自己,他还在担心徐州。
“大哥,下邳城应该是守不住了,而且这一次刘争派出了自己的精锐,我和赵云的兵马,就是被那刘争手下的精锐击败的,这些人,之前我们也见过,就是在青州的时候,和我们交手过的吕布。”
“啊,吕布!”
刘备一听到关羽的话,立刻就回想起了,当初在青州的事情,张飞和关羽二人,一起对付吕布,却根本没有占据什么便宜的那个猛人。
“吕布所率领的陷阵营,听说是刘争手下最精锐的一些兵马,而且我听赵云说,他在战场亲自见到了刘争,也就是刘争已经亲自到这徐州战场上来了!”
关羽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刘备之后,本来还在庆幸的刘备,一下子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刘争亲自到了徐州战场,难怪,这就不奇怪了,我说为什么广陵郡和淮南郡的人马都在这个时候开始攻击我们呢!”
本来刘备只是认为刘争的人马,突然造访徐州,只不过是想要打刘备一个措手不及,趁着刘备和袁绍进攻的时候,占点便宜而已。
可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样一回事了。
刘争自己亲自到访,事情完全不一样了。
在刘备他们看来,此时的刘争应该还在荆州对付刘表和丁原才对的,突然出现在这里,分明就是蓄谋已久的事情。
“大哥,刘争在徐州部署了好几万兵马,现在我们的人马不足以和刘争对抗了,快让三弟从兖州带兵过来支援我们!”
关羽来徐州找刘备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让刘备去调集兖州的兵马,不然按照刘争如今的攻势,这徐州城根本挡不住。
听见关羽的话,刘备苦笑一声。
“二弟,不是我不愿意去兖州调集三弟的兵马,而是此时兖州也已经自身难保了。”
“啊?什么?”
关羽还不清楚兖州发生的事情,此时听见刘备的话之后,自然是有一些惊讶。
当下,刘备也没有对关羽隐瞒,直接将兖州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关羽,告诉关羽袁绍的长子袁谭,率领这张合高览二人,正在强攻兖州,虽然张飞和许褚在兖州抵御,但是形势并不乐观。
关羽听完,脸色也黑了下来。
一旁的程昱半天没有说话,却是也知道现在刘备的处境并不好过。
“主公,眼下我们应该要做一个取舍了。”
“取舍?仲德先生想说什么?”
“主公,以我们目前的兵力,很难在刘争和袁绍二人的进攻之中,守住两个郡,我想我们应该舍弃其中之一,力保另外一个不失了。”
第八百三十七章 阴招
刘备的兵力已经不多了。
本来刘备在徐州还有六七万的人马。
可是经过和袁绍的一战,刘备派遣驻扎在徐州各地的兵马,都被袁绍击破,刘备重兵把守的下邳,三万人损失殆尽之后,就让刘备彻底陷入了僵局。
六七万人马,此时只剩下了四万不到,现在整个徐州之中,刘备只剩下了田豫和简雍二人所统帅的两万兵马,在灵璧防范太史慈的万余人马。
以及徐州城里临时征召,和关羽带回来这些残兵,这些人马,加起来,还不足四万人。
可是刘争这一次攻打徐州却派遣了超过六万大军。
臧霸,管亥的两万人。
文聘的两万主力。
以及正在淮南地区,正在努力朝着徐州这边过来的太史慈的本部人马。
还有刘争自己带过来的五千精锐陷阵营和锦衣卫。
这些人马,就算是放在正面战场上,刘备都占不到什么便宜,更别说,现在刘备处于极度的劣势。
四周的地盘都已经丢失了,只剩下小沛和徐州两个地方还在坚持着。
别说还有一个袁绍在虎视眈眈。
“仲德先生的意思是放弃守护徐州?”
程昱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主公并非是要放弃守护徐州,而是徐州和兖州,我们只能守得住一个地方,要么派遣兖州的兵力全部进入徐州镇守徐州,这样兖州很有可能就会被袁绍的人马打下来,要么就派遣现在徐州剩余的这些兵马前去支援兖州,这样徐州肯定是保不住,但是能够集结全部的力量赶走进攻兖州的敌人。”
“当然,这一切全凭主公你自己定夺,在下认为我们应当放弃徐州,全力保护兖州,兖州是我们最后的底牌,若是兖州有失,就算能够保住徐州也无济于事,毕竟四面环敌仅剩一个徐州的话,我们也挡不住四周的敌人,随时可能到来的进攻。”
“反而一旦我们能够守住兖州,最不济还能退往司隶地区,而且还能够请求朝廷兵马的支援,想必现在朝廷应该已经派遣兵马在路上了,我们此刻返回兖州的话,或许还能赶上朝廷的兵马,一起支援兖州,到时候击退进攻兖州的袁绍大军还能在集结这些兵马,再次杀入徐州,夺回失去的地盘。”
程昱已经不对徐州战场抱有什么希望了。
这战场上刘备军已经处于劣势,虽然还有四万人马没有完全败北,但是继续在这里和刘争消耗下去,那非但徐州守不住,就连兖州也可能,被袁绍的兵马所占据。
程昱将自己的话说完,一旁的关羽和刘备二人都听明白了。
此刻的刘备已经听明白了程昱的话,他心中没有什么主意,对于镇守徐州,刘备自知没有这个能力,心中和程昱所想其实差不太多,毕竟以他现在的能力,想要守住徐州太难了,反而退守兖州正是目前他想要做的。
这话从程昱的口中说出来也正好,让刘备比较满意,刘备只需要点头答应就行了,他没有犹豫什么,不过正好看到关羽在场,他就多嘴问了一句关羽。
“二弟,军师所说,你有何感想?”
关羽此刻也没什么感想,对于徐州战场,特别是和刘争的精锐交战之后,关羽自知不是刘争的对手,继续在徐州耗下去,对刘备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他也接在程昱的话后面说了一句。
“大哥,我也赞同军师的话,徐州我们可以舍弃,力保兖州就行,刘争的兵马并没可能那么快杀过来,我们从徐州撤走还可以把徐州的百姓带走,这样就算刘争到时候打下了整个徐州,也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二弟所言,甚是正合我意。”
“那就大哥尽快吩咐下去,立刻带着百姓撤往兖州,我等前去战场阻挡刘争的兵马两日时间,为大哥拖延一些撤退的机会。”
“好,那就辛苦二弟了。”
刘备、程昱、关羽三人在徐州的府邸之中商谈好了一切后,很快便开始实施,他们已经做好了撤退的打算,由刘备、程昱二人先带着徐州城的百姓撤往小沛。
而关羽、赵云,田豫等人则率领三万精兵在徐州城外一带阻挡刘争大军的进攻。
这三万大军毕竟是刘备手下的精锐部队,而且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太史慈在灵璧方向和刘备手下的其他兵马厮杀,短时间无法支援到徐州战场上来。
所以在徐州城外战场上,刘争手下也不过只有文聘的两万人马而已,两天后刘争率领臧霸、管亥的大军杀到了徐州城外的战场上,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等到他杀到这里来的时候,刘备已经带着人撤向了小沛,而关羽、赵云等人则是在察觉到刘争率领大军赶到了徐州后,主动开始撤退,直接放弃了徐州城,也率领三万兵马撤到了小沛。
刘争听到刘备居然撤走,直接放弃徐州城这个消息时大惊失色。
更让刘争感到惊讶的是,刘备走就走了,还把整个徐州城几十万军民全部带走了。
这让刘争差点气的吐血,他本想立刻率领自己的兵马前去追击。
毕竟刘备带着这些居民肯定走不快,只要派一小部分骑兵率先追击,拖延住刘备的行军,他的大部队一到就能够杀向刘备。
不过就在刘争点齐兵马准备追击刘备的时候,张闿给他传来了一个消息,令刘争神色大惊,差点坐稳。
最后不得不放弃追击刘备。
张闿一直在下邳附近,派遣了不少探子密切关注郯县的袁绍。
就在刘争率领人马从下邳城赶向徐州的时候,郯县这边一直没什么动静的袁绍也终于开始行动了。
袁绍直接率领从青州赶过来支援的高干两万大军,合兵四万,齐袭广陵。
这四万大军中有两万骑兵,骑兵在战场上机动性极强,这个消息传到了刘争的耳中时,袁绍的大军已经到了广陵,要不了多久,广林就会被袁绍的人马直接拿下,封锁刘争撤退的道路。
刘争听完这个消息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袁绍居然会来这么一手。
第八百三十八章 大将文丑
本来准备追击刘备的刘争,也不得不在这个时候,腾出手来对付袁绍。
袁绍的四万大军行动很迅速。
他们从东海郡直接南下,就可以杀到淮阴地区,两万骑兵先行,由文丑率领,杀到了淮阴地区后,立刻就开始攻城。
淮阴地区的城池,此时已经没有多少兵力驻守了。
大部分的兵力,都被刘争调派出来,对付刘备去了,留下的一些人马,都是本地的郡县自己招募的一些乡勇县兵。
人数不多,少的县城只有几百人,就算是多的,也不过就一两千人而已,在面对文丑的两万大军,就算只是骑兵,也根本毫无抵抗的能力。
淮阴县城,只抵御了半天时间,就被文丑攻占。
随后文丑再次直逼淮安城。
刘争的探子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刘争,火速命刘争回去求援的时候,倒是让刘争立刻就明白了袁绍的心思。
刘争也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他如今占据了徐州,手下的兵马也在这个时候空闲了下来,正好有时间有精力,掉过头来对付袁绍了。
不过,刘争并没有着急,他只是自己亲自率领陷阵营和锦衣卫的这些人马,加上文聘的两万兵马,快速返回淮安地区阻击袁绍的大军。
而又命令管亥和臧霸的兵马,直接北上,攻打郯县。
既然袁绍想要断刘争的后路,刘争又何尝不想要断了袁绍的后路呢。
只要截断了郯县,那袁绍深入敌后的兵马,也同样成为了瓮中之鳖。
淮安城。
这里本是刘争的一个临时据点,之前他的兵马全部驻扎在这里,可是如今,在文丑的强攻之下,淮安也没能够挡住进攻。
在文丑的大举入侵下,仅仅一天时间,就彻底破城,成为了文丑的地盘,进入淮安县城之后,文丑还耀武扬威的屠杀了刘争驻扎在这里的一千多士卒,想要震慑广陵附近的刘争军。
不过,文丑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这淮安城就被陆续过来的刘争本部兵马给包围了。
文丑的人马打下了淮安城之后。就驻扎在淮安。而袁绍的本部2万大军则是驻扎在之前被文丑打下来的淮阴城。
刘争并没有前去淮阴,而是直接来到了淮安。
他已经派遣管亥前去攻打郯县,只要打下了郯县,不管是淮阴还是淮安都会变成瓮中之鳖,被他封锁退路。
所以刘争决定先去淮安攻打文丑只要打掉文丑手下的2万骑兵,袁绍这里的兵马也就不足为虑了。
淮安城下刘争的大军出现在这里。
城楼上的文丑。脸上的得意之色消淡了几分。
他慌慌张张的询问蒋奇,城下这些突然出现的兵马是哪里来的?
蒋奇此时也是一脸懵逼,他们攻打淮安县城的时候都没有看到这些兵马,怎么才刚刚打下淮安城不久城外就来了这么多人。
不过蒋奇倒也淡定,毕竟他们此时已经打下了淮安县城,依靠淮安县城他们的人马也没那么容易被敌军击败。
所以他们就算看到了城外这些兵马也没有着急。
“文丑将军这些人可能是从徐州方向赶过来支援的刘争主力!”
“刘争的主力部队,他们不是在徐州和刘备交战吗?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跑到这里来?”
文丑听见蒋奇的话后,脸上明显有几分疑惑之色。
不过很快文丑就再次露出几分不屑一顾的神情。
“不过就算他们到了淮安县城支援又有什么用呢?如今我们已经打下了淮安城,依据淮安县城,他们如果想要强攻我们的话可没那么容易。”
有淮安县城作为依靠文丑和蒋奇二人都不慌。
此时城下的刘争亲自从队伍之中走了出来。
骑着战马,遥遥冲着城楼看了一眼。
“城楼上的是何人?”
刘争还并不知道,此时在淮安城城楼上的人是谁,他只是知道淮安城已经被袁绍的人马给攻占了,但是却并不清楚,攻占这淮安的人是袁绍手下的哪个将军。
文丑从城楼上探出头,却是没回答刘争的话,反而是冲着刘争问了一句。
“你又是何人?”
“哈哈哈,连我都不认识,还敢打我的城,可笑!”
刘争眼神一凛,不怒自威。
说起来,袁绍这个混蛋,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刘争和袁绍之间的仇恨,可是不轻的,之前刘争之所以会丢了青徐两地,就是因为袁绍这家伙背盟,然后派人大举进攻青州。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刘争也不会挡不住朝廷和袁绍的兵马一起进攻。
文丑在城楼上听见了城下的刘争这一句话,立刻就是一惊,马上就明白了刘争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脸色一变。
“你是刘争?”
“现在知道已经晚了,给你最后一个机会投降,否则等我把你们困死在这城中,你们可就没有活路了。”
“哈哈,刘争你不过两万人马,就想要困死我吗,别说是你此刻应该没多少人马可以和我们都,就是你当真有远胜我的兵马,现在我们守城,你拿什么攻城?当我文丑是泥捏的吗?”
文丑占据守城的便利,遍布害怕刘争,况且,文丑还知道,在不远处的淮阴县,还有袁绍的两万大军。
只要等袁绍收到消息过来支援,到时候前后夹击,定然可以消灭刘争这里的两万大军。
文丑不但不害怕刘争,甚至还想要在这里羞辱刘争一番。
“刘争,你没有信用,说好和我家主公一共攻打朝廷,结果你背信弃义,偷偷到这徐州来,想要抢夺我家主公的功劳,要不是我家主公打败刘备的大部门兵马,你能这么轻松的拿下下邳吗?”
文丑想要开口冲着刘争大骂几句,好提升一下自己这边的士气,同时让刘争手下的人,明白自己的主公是什么样的人。
可是这几句蹩脚的话,别说是刘争手下的谋士武将了,就是刘争自己,都可以轻易给他骂回去。
“文丑,背信弃义这句话,你也好意思说出口吗?”
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敌袁绍
“如果不是你们的主公袁绍,三番五次的背叛我,我刘争早就一统整个中原了!”
“当年你们占据了我的青州,这个仇,我还没有跟你们算呢,今日你我双方约定一共对付朝廷,你们攻打兖州和徐州,我攻打荆州和豫州,可没有说我不可以来攻打徐州吧。”
“难倒我已经打下了豫州和荆州,还不能反过身来,攻打徐州吗?这徐州可不是你们的。”
“最后,你们在徐州战场上损兵折将,就算没有我,你们也拿不下徐州,现在我可以不是从你们手里拿的徐州,而是从刘备手中,你有什么脸来说我?”
刘争几句话,怼了回去,让城楼上的文丑一时间没有话说了。
文丑并不着急,毕竟现在他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只要在这城楼上静候袁绍主力部队的到来。
那他们集结四万大军对付刘争的区区两万余人马,还是手到擒来,并不认为自己会失败。
所以在一番骂战之后,双方也都没有展开实际的行动,只是扯了扯嘴皮子而已。
刘争虽然打到了淮安城下,只不过他来晚了,到达这里的时候,淮安城已经被占据,没能够在文丑他们进攻的时候出现在淮安城下,刘争也没想过强行攻城,强攻只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对刘争本就兵力弱于袁绍一方而言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所以刘争干脆就围城,想要断水断粮逼城中的文丑出城和他应战。
只不过刘争围城这个方法也没能实际奏效,这才围了两天时间,刘争手下的探子就给他传来情报,说在淮阴城,驻扎的袁绍大军察觉到了淮安这边的情况,正率领两万大军直逼淮安而来。
可能是文丑占领了淮安城之后,一直没有派人回到淮阴和袁绍汇报,袁绍派遣了探子过来打探情况,察觉到淮安已经被人包围之后,这才知道文丑这边出事了。
所以两天时间足以让袁绍带着人马杀到淮安来。
收到了这个消息后的刘争,却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害怕相反,此刻的他反而有些得意。
如果袁绍不来的话,他还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去吸引文丑出城一战,现在袁绍来了,那城中的文丑必然会主动从城中出来。
尽管文丑和袁绍两部兵马加起来超过四万人,人数上远胜于刘争,但刘争一点都不担心。
袁绍手下的这些兵马虽然人数多,但并不是精锐,袁绍的精锐早在下邳城的时候就被关羽斩杀了不少,后来逃走的都是一些胆怯懦弱的人马。
就算是后来从青州调集了一波援军过来,但那些援军也不过是他们在青州招募的本地兵马,并非袁绍从冀州带过来的老兵。
这样的兵马,说是半个新手也不为过,对上刘争手下的精锐人马自然没多少胜算。
所以刘争直接命令文聘,让自己手下的人马分前后两个方向,各自布置一万人马应对,即将到来的进攻。
他自己则是带领陷阵营、锦衣卫坐镇中央,一旦前后两方出现不敌便立刻让这些陷阵营和锦衣卫加入支援。
就在他将自己的兵马部署完毕,远处,就开始出现敌军兵马的身影。
刘争和文聘,典韦等人出现在战场上。
远远的看了一眼敌军,袁绍带着自己的外甥高干,以及审配、纪逢等人出现在了淮安城外不远处。
袁绍和刘争也不算是陌生人了,他们早在很久之前就见过。
当年刘争带人杀入洛阳城的时候,袁绍就是洛阳城里的司隶校尉,负责镇守洛阳,那会儿就和刘争打过照面了,只不过当年的刘争并不能引起袁绍的兴趣。
袁绍怎么也没想到,几年之后当年不起眼的刘争,居然会发展到现在这般模样,如果他早知道的话,费尽全力也要将刘争斩杀在洛阳。
不过没有那么多早知道,袁绍就这样带着大军来到了刘争的阵前。
在刘争大军的人群之中,袁绍看见了刘争。
这个他一辈子的敌人。
“刘争!”
在这里看到刘争袁绍,显然是有一些惊讶的,毕竟在袁绍的眼中,他也一直认为此时的刘正应该在荆州和丁原、刘表等人交战才是。
至于刘争为何会出现在徐州,袁绍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到刘争,肯定是冲着徐州而来。
刘争骗了他,刘争不仅想要荆州,同时也想要把失去的徐州夺回去。
一想到这里袁绍就十分的气愤。
“你骗了我,没想到你居然一直在打徐州的主意!”
听到袁绍这暴躁的语气,刘争反而显得十分的淡定。
相对于袁绍这种十分暴躁并且易怒的脾气,刘争对什么事情都显得十分的冷淡平静,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意料之中。
“袁本初,好久不见。”
刘争看了一眼袁绍,没有袁绍那般暴躁,只是平淡地冲着袁绍打了声招呼。
迎来的,只是袁绍的一身冷哼。
“哼,刘争,徐州不是说好了归我了吗?你现在就是想要做什么?”
刘争皱了皱眉头,淡淡地反问了一句。
“袁本初,这番话应该是我问你吧,你现在想要做什么,这广陵郡可不归属于徐州,这是我的地盘,你带人直接杀了我的人马,占领了我两座城池,是想要撕破同盟直接开战吗?”
被刘争这么一问,袁绍倒是脸色一红,不过,他还是马上就,改了改话题。
“那是你先攻打徐州,我才出手攻打广陵郡的。”
“我出手攻打徐州,你不应该感谢我吗?如果不是我出手的话,想必现在你应该已经被关羽斩杀在了郯县吧。”
“我费尽心机的帮你,你非但不感谢我,反而还要来抢夺我的地盘,袁本初,你真是狼子野心,恩将仇报。”
刘争强词夺理地冲着袁绍说了几句话,立刻说的袁绍哑口无言,不过愤怒的袁绍依然很愤怒,他知道自己在嘴巴上说不过刘争。
干脆并不和刘争废话,直接下令命自己的外甥高干率领着两万大军开始冲锋。
等活捉了刘争再来和刘争废话。(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章 袁绍之死
高干出身陈留高氏,父亲高躬是蜀郡太守。
高氏也算名门望族,和汝南袁氏有姻亲关系,高干的母亲就是袁绍的妹妹,所以高干要叫袁绍一声舅舅。
袁绍也很器重自己这个外甥,历史上的高干,曾经是袁绍一统北方之后的并州刺史,袁绍手下的刺史职位,可都是几个儿子担任的,可想而知,高干在袁绍手下有多么的受到器重。
就算是现在,高干也是袁绍任命的青州刺史,负责青州的一切事务,这一次前来支援袁绍,也是带来了高干手下的全部兵马。
两万大军在袁绍的指挥下,高干,审配二人亲自指挥,这些兵马直扑刘争所在的地方。
刘争身边,只有文聘的万余人马,还有吕布所统帅的三千陷阵营。
随着敌军的冲锋,刘争并不需要亲自来指挥战斗,毕竟这些兵马,区区两万人,还不足以引起刘争的重视。
文聘所率领的万余兵马也就足够对付了。
文聘如今也算是刘争手下能征善战的大将了,在袁军开始行动起来的时候,立刻就主动上前指挥起自己的兵马,开始和袁绍手下的兵马对抗。
刘争只在中央坐镇,看着这战场上的兵马,开始相互攻伐起来。
袁绍手下没有什么骑兵,都是步兵,他手下的骑兵都被文丑率领过去攻打淮安县城了。
他身边只有一些高干,从青州带过来的步卒,这些兵马遇到文聘手下的大军,自然不是同一个量级的对手。
虽说有2万人,但是并没有在文聘手下占据什么优势。
不过此时袁绍和文聘在淮安城下交战,动静不小,那淮安城里距离不远,城楼上文丑等人一直在关注城外的动静,自然很快就发现了。
文丑见到城下交战,自知是袁绍从淮阴城过来支援,哪里还想什么,直接就和蒋奇一起率领城中两万骑兵从城中杀了出来,准备支援袁绍,一举联合消灭了城外的刘争大军。
本来区区以袁绍本部的2万人马,对上文聘的这些人自然是没有任何胜算的,好在城中还有文丑的2万骑兵,这2万人才是真正能够影响战局的2万兵马。
毕竟是骑兵,在战场上还是拥有很强的震慑能力的,加上又是2万大军,在淮安城外一个巨大的平原上发起冲锋,只要指挥的好,还真能给文聘带来不小的打击。
马蹄声逐渐从淮安城两侧城门传了出来。
文丑并没有从距离最近的城门打开城门,放自己城中的骑兵冲杀出去,而是绕过最近的城门,从另外两侧的城门开始派遣骑兵冲锋。
只有这样给骑兵一些足够的距离才能够带起,更强大的攻势。
文聘手下的人马阻挡这些骑兵,其实只有一半人,勉强一万人而已。
想要挡住这些骑兵可没那么容易,在一接触后,这些骑兵就展现出了他们的厉害。
一个冲锋给文聘手下的这些步兵带来很大的打击,不过好在文聘手下的人马,都是经过严密训练的,知道怎么对付骑兵,一个个结成紧密的战阵,倒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被冲散。
如此一来,就有了和这些骑兵抵抗的机会。
刘争往后看了看,察觉到了后方有些的局势处于劣势后脸色略微变了变,不过好在前方和袁绍交战的这些兵马,倒是有很大的优势,已经斩杀高干手下过半人手。
就连那袁绍也已经被文聘手下的一些冲锋小队杀到了跟前,袁绍自己都在几个护卫的掩护下,开始加入战斗,亲自拿着三尺青锋骑着战马上厮杀。
看到这一幕之后,刘争的脸色,立刻露出了一丝邪恶的笑容。
他先是扭过头来,对着身边的吕布吩咐了一句。
“奉先将军,你立刻率领手下的陷阵营前去阻拦文丑,务必挡住文丑,莫让他的骑兵接近主战场!”
“是!陛下!”
吕布领命之后立刻点头,举着方天画戟,便带着高顺直接往后方战场杀了过去,打算支援那些步卒。
在吕布走后,刘争又马上冲着另外一位指挥使张闿看了一眼。
刘争手下一直有三个,锦衣卫指挥使。
一正,两副。
正是袁舟,一般袁舟不会离开帝国建业,他必须在建业处理全国各种消息,然后汇总传递给刘争。
而另外两个锦衣卫副指挥使则跟在刘争的身边,这二人一个就是主管护卫的典韦,另外一个主管情报和刺杀的张闿。
张闿一直没有体现他的能力,这一次刘争倒是觉得,他的机会来了。
刘争立刻叫唤了一句张闿,张闿领命来到刘争的身前。
“陛下有何吩咐?”
“张闿,看到那袁绍了吗?此时他已被我军包围,虽说还在负隅顽抗不过,只要击杀了他这场战斗就彻底结束了,听说你擅长刺杀,今天就让你表现表现去把那袁绍给杀了。”
刘争任人唯贤,一句话冲着张闿吩咐了一句。
张闿知道这个时候是自己表现的机会了。
当下也没有拒绝,点点头之后抱拳接下了这个任务。
“陛下放心,此事一定办妥。”
张闿说罢,抽出腰间佩剑,便冲向战场。
张闿的身影不算高大,没骑马,只是混迹于万军丛中,并不显眼,假意和敌军士卒交手,就是逐渐逼近袁绍的身边。
如果不仔细去观察的话,像张闿这样容貌不突出,身形不突出的人丢在这战场上,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
也正是因为这样,张闿在很快的时间里就靠近了袁绍身边,袁绍还在和文聘麾下几个士卒交战,完全没有注意到敌军一个人影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后,并且一双眼睛已经死死地盯在了他的身上。
就在袁绍兴奋的再次和几个敌军士卒交战,斩杀文聘手下几个将士后。
来到他身后的那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敌人,再次行动起来,纵身一跃,举起长剑便刺向袁绍的后背。
黑影一闪而过,速度极快,在袁绍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长剑已经刺中袁绍的胸口。
从他的胸中贯穿而过。
第八百四十一章 徐州定
袁绍一剑往前劈砍,斩断敌军士卒的长枪,并且连带着杀死了面前的一个敌军士卒。
他已经记不清了,这是他杀死的第几个敌人,只是这样的感觉会让他感觉到兴奋,戎马一生,征战沙场的兴奋。
只不过他还没兴奋多久,突然感觉自己的身后一凉紧接着一股剧痛。
他低了低头看见自己的胸前居然多出了一把长剑,剑上带血明显就是从他背后贯穿胸口刺了出来。
紧接着袁绍就感觉自己的嘴里一天,嘴角不断溢出鲜血,浑身充斥着一股乏力感,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
原本兴奋的脸上也在这一刻神色凝结,眼神逐渐暗淡无光。
这一刻袁绍明白自己完了。
这一剑已经要了他的命,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他,他知道自己要死了。
只感觉自己时日无多,袁绍的眼睛和耳朵都看不清,听不见任何的东西。
临死之前,他这一辈子所发生所经历的事情,一幕幕在他的眼前掠过。
小时候因为是庶出,袁绍在袁家一直被欺负,袁术袁基等人欺负他的画面一一掠过。
后来袁绍被过继给伯父袁成,摇身一变变成了袁家嫡子,身份地位也重新变好了。
年轻的时候结交的那些,名人侠士。
黄巾起义的时候,袁绍才真正开始步入朝廷,被大将军何进征辟。
接下来的几年不断促进大将军何进和宦官之间的关系,引发他们的矛盾,造成天下大乱的局势,都是袁绍,甚至是袁家一手促成。
袁家贵为四世三公执掌朝廷,是当朝最有权势的家族,天下各地都有他们的门生顾虑,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已经不可能再进一步。
再进一步就是异姓王封侯拜相,但他们的目标远不如此,他们想要直接取代大汉王朝。
所以才会设计大将军和宦官之间的争斗,妄图利用他们的争斗最后夺取胜利的果实。
他们算错了一步,中间出了一个变数刘争。
这才让袁家吞并天下的野心和计划落了空。
再后来,袁绍成立诸侯联军讨伐何苗。
再到后来拥立刘虞为帝,自命大将军。
其实这个时候,袁绍已经代替袁家逐渐走向了袁家最后的一步。
只可惜他没有这个命,在如今这个战场上被刘争给击败。
当眼前最后一个画面闪过之后,袁绍眼前一黑,整个人就坠马而亡。
袁绍死了。
这个本该在历史上几年之后官渡之战才会死去的枭雄,就这样死了。
他的死给这个战场上引爆了一颗重磅**。
原本在袁绍身边护卫袁绍的外甥高干,在看到自己的舅舅,袁绍死了之后,整个人都傻眼了。
“舅舅!”
高干大吼一声,立刻推开身边的人马火速冲到了袁绍的身边,扶起地上的袁绍。
但是这个时候袁绍已经喊不回来了。
高干怒吼一声,这样的话只能给他带来,更加不好的消息,那些在袁绍四周的士卒听到高干喊出袁绍死了的话之后,一个个都慌了神。
主公生死,无人能够统帅大军。
这战场上袁军士气瞬间下降,就算原本还在奋力冲杀的袁军将士,此刻听到袁绍死去的消息后,也是一个个都慌了神。
而那些外围的人知道此役再无胜算,开始出现逃跑的情况。
一时间审配,纪逢等人也是立刻下令撤退,再也无心恋战,主公都死了,他们还打个毛啊。
袁绍生死,这可是一件大事,毕竟袁绍还没定下储君。接下来就是一番势力的争夺,审配和纪逢等人也要提前为自己谋出路。
所以他们必须带着仅剩的兵马返回袁绍的地盘,去辅佐新主。
刚刚还交战激烈的战场上,随着袁绍的身死,瞬间声势小了一半。
正在核心战场上的刘争,看着这些地方兵马开始一步步的退却,大量人马逃脱,他也是立刻下令追击,将这些打算逃跑的人斩尽杀绝,切莫让他们从这里逃走。
一时间本来势均力敌的战斗变成了一边倒。
兵败如山倒,袁绍和高干所率领的两万大军,就这样彻底溃散。
袁绍的溃败,同时也引发了另外一边战斗的局势。
文丑和蒋奇二人此刻还没有,认为自己这边的局势不对。
只是他们看到不远处的援军,突然大面积的后撤,这才意识到了不对劲。
加上此刻又有吕布所率领的陷阵营开始加入战场冲锋,文丑和蒋奇二人也就没有那么,容易在战场上厮杀。
文丑虽然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看到袁绍的兵马都撤离之后,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继续在这里,否则会被刘争的兵马从后方包围,到时候又会被困在这淮安城中。
所以文丑冲着蒋奇大喊后撤。
二人联手带领两万骑兵从这战场上冲杀出去突围而走。
他们手下毕竟是骑兵,骑兵所拥有的机动力和冲锋能力,远不是刘争现在手下这些步卒可以比的,就算刘争想追单靠这些步兵也难以追击的上。
只能够看着文丑和蒋奇二人从这里逃走。
不过就算是逃走,文丑和蒋奇手下的兵马也在这里损失惨重,并不是两万大军都能够从战场上离开。
能够突围而走的人有一半就很不错了。
就算他们能够突围,郯县也已经被管亥的人带兵攻打,他们一时间也没有地方补给,只能远遁逃回青州。
刘争没有派人去追击,因为他还要打扫战场,重新将淮阴淮安等地占据回来。
一个时辰后,淮安城附近的战斗平息下来。
这一战刘争大获全胜。
不仅斩杀袁绍,手下两万余人马,还直接将袁绍也永远的留在了这里,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
没有了袁绍后,刘争心里可就舒服多了。
两天后他重新带人,进入了徐州城。
开始收拾徐州这里的残局。
发生在徐州战场上,三方势力的争夺战,终于在191年9月,进入了尾声。
最终刘争击败了狼子野心的袁绍和刘备,成功将徐州拿了回来。
第八百四十二章 兄弟阋墙
袁绍的死,带来的后果很严重。
首先是,盘踞在徐州的兵马,基本上不会继续在徐州逗留,直接开始往后撤离,全部逃回了青州。
虽然刘争派管亥占据了郯县,但是那些残军要逃走,依然可以绕过郯县,从其他路线逃回青州。
文丑、蒋奇手下还有万余骑兵,这些骑兵机动性强、来去自如,想要逃回青州很容易。
而高干、审配、纪逢等人,虽然大部分都是步兵,但是他们手下依然还有一部分兵马,这些人马,熟悉当地地形,逃回青州,也并不是一个难事。
刘争还在清扫刘备遗留下来的地盘时,这些人马就已经逃回了青州,并且根本没在青州多停留,便直接率领兵马返回了冀州。
他们知道仅凭现在剩下的这点人手,就算是镇守青州,也挡不住刘争的进攻。
加上袁绍新死,他们还得将袁绍的尸体带回冀州。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袁绍身死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北方。
还在兖州,攻打刘备的袁绍长子袁谭,听到自己父亲,战败身死的消息后,整个人大怒,就连兖州的战事他都不管,直接返回冀州的邺城。
因为袁绍有好几个儿子,又没有定下自己的继承人。
袁绍身死,就代表着他麾下的势力,有了一片空白期。
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次袁尚,都是有能力争夺一家之主的能力。
当然还有一个小儿子袁买,只不过袁买还是一个娃娃,根本没能力争夺家主之位。
长子袁谭虽然是长子,但是和袁绍自己一样,并非袁绍的嫡子,他是庶出,而且过继给了袁绍的弟弟袁基。
这袁基在袁绍讨伐何苗的时候就被朝廷直接处决了,所以袁绍才感觉对不住自己这个弟弟,让长子袁谭过继给了袁基。
袁基是袁家的嫡长子,本来应该继承汝南袁氏的,不过袁基死后,袁术自动成为袁家的嫡长子,汝南袁氏也落入了袁术的手中。
袁绍当然不会看着汝南袁术落入袁术手中,这才出了这个馊主意,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袁基的基业,变相的想要继承袁家。
不过没成功罢了。
次子袁熙,是袁绍的嫡子,但是袁熙这厮是袁绍的前妻所生,前妻死后,袁熙在袁绍的面前并不得宠,很早就被袁绍打发去了幽州,充当幽州刺史不在身边。
真正有威胁的,就是袁绍的三子袁尚。
袁尚是袁绍的继妻刘氏所生,很得袁绍喜欢,因为袁尚这家伙和年轻的袁绍有几分相似,是袁绍选定的继承人。
只不过袁绍还没有确定袁尚是自己的继承人,他就已经率军出征,并且战死沙场。
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袁绍继承人未定,旗下几个儿子都有争夺家族之主的能力。
而且因为同父异母的原因,袁绍的三个儿子,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当然,其中主要还是分为两派的。
长子袁谭一派。三子袁尚一派。
袁谭追随袁绍南征北战,大多数时候,都和袁绍手下的亲信比较聊得来,又是冀州刺史,主管了袁绍的手下的大军。
而袁尚则是因为有刘夫人支持,加上袁谭得罪了袁绍麾下很多谋士的缘故,让袁谭虽然得到了很多武将的支持,但是那些谋士,都是支持袁尚的。
袁绍之死的消息传回了邺城之后,袁谭和袁熙袁尚等人就立刻开始行动了起来。
袁谭在战场上,消息传给他的时候,已经晚了。
袁熙则是在幽州,消息传给他的时候,也是之后的事情了。
只有袁尚在邺城,审配,纪逢本就和刘夫人很熟悉,对袁尚有几分支持,所以全力支持袁尚继位。
袁熙和袁谭带着人,来到了邺城后,事情已经成了定局。
袁熙还好,他没有争夺家主之位的能力和 决心,既然袁绍的谋士,都拥立袁尚为主后,袁熙也不在意,他本身是幽州刺史,只要当好自己的幽州刺史就行了。
而袁谭可不一样,他本就是长子,现在在兖州又拥有五六万的兵马。手下还有高览,张郃二将。虽然现在只是在兖州和刘备交战,但是他有这个实力和和袁尚比一比手腕子。
所以袁谭在回到了邺城之后,知道事不可为,立刻就不说话,而是直接返回了兖州,在战场上,调集了自己的兵马,从兖州撤了回来,带上张郃,高览二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杀回了邺城。
邺城之中的袁尚虽然继承了家主的位置,可是他在邺城的兵力不多,有的也不过就是一些文丑带回来的骑兵而已。
人数比不过袁谭,手下又没有大将镇守,挡不住袁谭的进攻,一番大战之中,袁尚只能逃去了青州。
妄图在青州暂时休养生息,慢慢和袁谭争夺北方正主的事情。
而袁家内斗,也给了刘备喘息的时机,刘备带着人回到了兖州之后,正是兵力大增的时候,不过刘备在徐州损失了太多的兵马,他也只是将兖州丢失的领地夺回来,没敢继续进攻冀州。
因为刘备也担心,一旦自己进攻冀州的话,会让袁家兄弟的内斗变成一致对外。
刘备也乐于看见这样的内斗戏码。等袁家兄弟自己内斗损失惨重之后,刘备才会出手,坐收渔翁之利。
而对于此事的刘争而言,也同样如此,他全力击杀袁绍的目的,也正是想要坐看袁家内斗。
袁家兄弟内斗,本来统一调度的三个州郡,在这个时候,就要分裂。
袁谭占据冀州,小部分并州,袁熙占据幽州,袁尚则是青州。
因为袁谭势大,袁熙和袁尚二人逐渐有联合之势。
这样的情况,对于刘争而言反而是好事,毕竟他们内斗,刘争才能够逐个击破,也能够不费什么力气,在他们之中玩弄手段计谋,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就收编北方几个州。
平息了徐州的战斗之中,刘争本可以继续北上攻打青州,将青州也给夺回来。
只不过,他没有。
第八百四十三章 西凉局势
不进攻青州,自然不是因为刘争瞧不上青州这点地方。
而是刘争和刘备的想法其实差不多。
如果刘争在这个时候进攻青州,必然会引起袁家兄弟之间一致对外,好不容易才让他们兄弟阋墙,如果让他们搞定内乱一致对外的话,那可不是刘争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才在关键时刻决定放弃进攻青州给袁尚一个暂时休息和招兵买马的地方。
毕竟青州经过这些年来的摧残,已经没什么油水可捞了,人口不多就算了,最近这一年也一直在战乱之中没有得到,好好的休养生息,就算刘争打下来也是拖累,根本没办法给他带来多少收益。
他随时都可以打,又何必急于一时。
反正他已经拿下了荆州、豫州、徐州三州之地,一时间势力膨胀,可以先慢慢消化这三州之地,一个青州也不被他看在眼里了。
经过这一场大战,朝廷,袁绍、刘争,三方兵马,都损失惨重。
又是到了收粮的季节。
没有人愿意继续交战,所以一场大战也就逐渐平息,各自休养生息,以图来日再战。
刘备派人求和,刘争也就答应了下来,毕竟他也得想办法先巩固自己麾下地盘。
191年10月。
刘争从徐州返回建业城。
徐州已经彻底被他牢牢掌控住,文聘的两万大军已经驻扎徐州,加上还有管亥、臧霸的一些兵马,四万大军驻守徐州,足以应对北方青州和兖州刘备突然来的袭击。
太史慈则继续返回淮南镇守淮南,陈国方面,刘争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让陈王刘宠返回陈国镇守。
一来是刘争任人唯贤,既然陈王刘宠已经决定投靠他,那刘争自然也不会有所怀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接受了陈王刘宠的投靠,若是继续怀疑他,也怕寒了刘宠的心。
再说陈国附近本就是刘宠的地盘,有他坐镇,刘争也放心。
退一万步讲,就算刘宠真的是个墙头草,降而复叛,远离核心地带,刘争也能随时带兵征讨,同时认清楚刘宠这人是否是真心投靠。
这也是为何他甘愿让陈王刘宠继续坐镇豫州的缘故。
而原本在长沙郡、江夏郡驻扎的甘宁,孙坚等人的兵马,则在此时北上坐镇襄阳,和南阳等地。
一切战事都尘埃落定,朝廷此刻也没那么多功夫来管刘争,毕竟卢植,新上任大将军之位需要重新管理朝廷,很多事情必须亲力亲为。
卢植还算是一位忠君爱国之人,他对于大汉还是有几分,怀念的,所以不愿看到传承400余年的大汉,就这样没了,他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努力让这穷途末路的大汉能够走向正轨,重新恢复往日的荣光。
现如今整个大汉朝廷十三州,能够掌控的地盘已经不多了。
除了司隶地区,朝廷还能够有控制权的地方,也就只剩下了兖州,西凉,并州。
这三个地方。
就连益州也已经不太听从朝廷的命令,刘焉这家伙安心的在益州当自己的土皇帝。
加上西凉的羌族人一直都没死心,每到冬天依然会有一些叛乱出现,最近这段时间,卢植之所以没有带兵,直接过来支援,兖州和荆州的战事,其实正是因为被西凉的羌族人给牵制住了。
凉州牧董卓,想独占西凉,和凉州此时韩遂打了起来。
韩遂自然,不是一个易于之辈,他手下可是有好几万之前羌族人的叛军,虽然被朝廷招安了,但这些人就是一个定时**,随时都会爆。
偏偏董卓这家伙就是想要惹一惹,所以双方才会在西凉打起来。
本来董卓这家伙是占据优势的,不过,韩遂有个结义兄弟叫马腾,这家伙才是一个难缠的人,率领几万西凉铁骑和董卓,在武威郡会发生一场大战。
马腾之子马超,年仅16岁的他,随父参军,在战场上,犹如神兵天降,率领区区几千人马击败董卓三万大军。
董卓手下大将郭汜李傕等人,都没能够在马超的手下讨到什么好处。
董卓损失惨重,直接就被马腾的兵马斩杀,原本的西凉两霸,董卓居然死了,现在整个西凉就落入了韩遂的手中。
本来放置一个董卓在西凉,目的就是为了牵制韩遂,现在董卓死的整个西凉全部落入了韩遂和马腾之手。
就在洛阳的卢植自然看不下去,毕竟如果韩遂和马腾野心再大一点,他们直接可以从长安城,一马平川杀到洛阳。
所以卢植才会带着洛阳仅剩的一些兵马决定前去征讨韩遂。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的。原本在滨州地区攻略大汉朝廷百姓的一伙匈奴兵马,向朝廷投降了。
这会匈奴兵马是南匈奴单于于夫罗。
说起来,这个于夫罗并不是南匈奴的单于,他只是老单于的儿子。
大汉朝廷和匈奴之间,其实这几十年来一直都处于相安无事甚至是半同盟的状态。
没有正面上的大举入侵,私下小打小闹倒是一直都有。
之前袁绍做乱的时候,朝廷甚至还去匈奴借调兵马,准备联合匈奴的兵马一起对付乌丸人马。
这个于夫罗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朝廷从匈奴兵马中借调过来的。
而于夫罗等人被借调到大汉,就给了南匈奴王庭里的其他一些叛逆势力机会,他们杀死了老单于,直接自立为王。
于夫罗等人率领一部分兵马在外作战,等收到消息回去的时候已经晚了。
于夫罗请求朝廷出兵帮助他镇压南匈奴自己王庭的叛乱,可是朝廷当时正在面临刘争、袁绍等人的进攻,哪里有兵马去帮助这些南匈奴人,朝廷就把这件事情给搁置下来。
于夫罗只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应,心生怨念,怪罪朝廷。
恰逢此时并州河西地区有一部分黄巾军贼寇,正在作乱,攻打河东,太原等地。
于夫罗也算是找到了机会便联合这些黄巾军,一起在并州作乱掠夺粮草。
不过这都不是长久之计,朝廷也意识到了这伙匈奴人马的危险。
所以派人前去招降。
第八百四十四章 白波军和黑山军
西河西地区这些黄巾残党不是别人。
正是刘争的老熟人,曾经刘争的顶头上司小渠帅杨奉,小渠帅郭太等人。
他们当年,在豫州和刘争分开之后,手下没有多少兵马,知道黄巾军已经是穷途末路,不敢继续打着黄巾军的招牌,在颍川行走。
只能带着一部分残党开始往北方前往河东地区。
因为北方常年因为匈奴人的缘故,很少有人,甚至河西这个地方原本是属于大汉的地盘,却因为匈奴人骚扰的缘故,大汉已经将这块地区放弃了,连郡县都撤离了,不设郡县。
这就给了这些黄金巾党一个暂时休养生息的地方,他们带着一些老弱病残,几千人马来到一个叫白波谷的地方,落草为寇,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还别说,几年时间下来,倒是让他们把这队伍再次壮大起来,吸纳了不少的流民,原本只有几千人马的队伍,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壮大成了几万人。
人数一多,兵马也就多了,兵马多了野心自然也就来了。
再加上他们曾经的小弟刘争,如今在南方混的风生水起,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不是滋味,想去投靠刘争吧,又拉不下这个脸,所以只能自己奋斗,想要也学着刘争在这片乱世占据一片地盘,当自己的土皇帝。
于是他们就在河西白波谷聚众起义,继续打着黄巾军的旗号,开始攻城略地,恰逢此时,原本驻扎在并州的并州刺史丁原被朝廷调离并州,南下支援刘表对抗刘争。
这就给了他们机会,于是开始在附近攻城略地,首先攻打河东郡,其次,目标瞄准了整个并州。
而刚刚好于夫罗这伙南匈奴的兵马也在这附近,他们看到了这些黄巾军攻城略地,好像很简单的样子。
也就学着他们一起加入了对并州的侵略。
就这样之后不太起眼的黄巾军,居然在并州逐渐声名鹊起,居然打下了半个并州。
本来区区几万黄巾残党并不被朝廷放在眼里,不过朝廷当时正在调集兵力,征讨刘争,和袁绍,也就没有理会这些黄巾残党认为,区区一些黄巾残党,翻不起什么大浪。
谁知道这会黄巾残党很会壮大声势,他们占据了太原之后火速,前往太行山,太行山这里还有另外一伙黄巾残党。
这些人历史上本该是,张燕统帅的黑山军。
只不过张燕投靠了刘争,并且已经身死,现如今统帅黑山军的是一个叫张牛角的黄巾小渠帅。
此人之前也是,张角手下三十六方小渠帅之一。
只不过后来黄巾起义的覆灭,让这些没有在战场上身亡的小渠帅也就各自散了,落草为寇的落草为寇,投靠官军的投靠官军。
张牛角在杨奉,郭太二人的号召下,自然不想一辈子窝在这太行山里面当山贼,所以经不住杨奉,郭太二人的劝说便带着自己在黑山的10余万兵马也一起加入了起义的行列之中。
一时间,黄巾军居然死灰复燃,张牛角,杨奉,郭太三人打着黄巾军的旗号,在并州攻城略地。
没有了并州刺史镇守的并州,一共也就两万官军不到。
此时面对张牛角、郭太等人的进攻,哪里挡得住?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整个并州就沦陷了。
而这个时候朝廷又没有多余的兵马去围剿他们只能奉行安抚政策。
派人去和这些人联络,想要将他们招安。
张牛角和郭太等人,本身就不想要当山贼,他们就是想要 和刘争一样,当大官,他们所继承的黄巾遗志,根本不是正统的黄巾之志,只是为了自己利益着想,打着黄巾旗号的骗子而已。
所以在朝廷派出来招安的人马一出现,他们自然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朝廷为了给这些乱党一些暂时不闹腾的机会,安抚这些乱党,也是下了血本。
不但给张牛角这个黑山贼封了平难中朗将的职位,还官方宣布了他们的官方性,让这些黑山贼摇身一变,从反贼变成了朝廷的兵马。
原本的郭太,杨奉二人,一个变成了并州刺史,一个变成了并州牧,连带着那于夫罗,也被大汉承认,册封为南匈奴的单于。
刺史的大汉朝廷也是明白,这天下出现了三个政权,如果他们还吝啬一些表面上的官职和爵位的话,那简直太愚蠢了。
如果此刻不尽力拉拢这些黄巾残党和黑山贼的话,一旦他们占据了并州,并且向袁绍的抛出了橄榄枝。
那他们可就失去了一股重要的战力,失去一个盟友,多出一个敌人。
只要许诺一些,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官职,爵位给这些黄巾残党、黑山贼们,他们表面上至少还是臣服大汉。
而一旦和他们关系相处的不融洽,导致这些黄巾残党和黑山贼直接投靠了袁绍的话,这些人一样可以在袁绍的朝廷里得到封赏。
权衡利弊之下,朝廷还是知道该怎么做的。
就这样暂时解决了并州的危机,并且卢植还从并州借调了这些南匈奴的兵马,前去围剿西凉的事情。
当然,这些事情,对于刘争而言,可没有太大的关系。
只是他听到自己麾下的锦衣卫,从全国各地传回来的情报时,有几分惊讶而已。
特别是听到董卓居然死了,西凉韩遂马腾崛起,并州白波军和黑山军居然搞到一起去了。
这些事情让坐拥整个南方的刘争而言,虽然有些意外,不过却和此时的他没有太大关系了,反正短时间里他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北伐。
反正短时间里他必须让麾下各地刚刚发生大战的地方,先休养生息恢复民生,荆州、豫州、徐州等地都是一个烂摊子,等着他去收拾。
十月的粮草收成还算不错,至少今年冬天他手下不缺粮草。
虽说最近的战事结束了,不过,他有两三个月的时间离开都城,没有处理朝廷政务积压下来的很多奏章,等着他处理。
足够他忙好一段时间了。
第八百四十五章 批阅奏折
书房里,刘争看着桌子上摆放着的一大摞奏章,皱了皱眉头,开始一点点翻阅。
别看着一桌子的奏折,这还是以许攸、士燮、顾雍、张昭四位内阁大臣清理会一遍,剩下来的。
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四位已经帮助刘争给解决了,剩下的这些事情,就是以他们的职权,不足以搞定的,需要刘争来定夺。
这些事情涉及的比较广泛,五花八门,都是一些需要处理的事情。
轻重缓急,摆在最面前的就是一些需要刘争知道,并且做出决定的。
比如,7月扬州发生水患,去年瘟疫横行,导致今年灾害不断,交州有蝗灾,扬州有水患,淹没了很多良田和房屋。
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加上又有战乱,之前淮南地区本就有刘备等人挖了堤坝水淹淮南,导致淮南方面受灾严重。
赈灾方面的事情,思维内阁大臣早已经派人去做了,把之前粮库里的粮食,都调派一部分到各个灾区,以保证灾民的生存问题,只要保证了他们的生存问题,他们也不会被逼造反。
很多时候,一个王朝的没落,必定是伴随着天灾**,有口吃的,谁又愿意拿命去博。
如今刘争需要考虑的就是,继续调派各地的粮草,到扬州来赈灾,同时,还要考虑为那些失去了房屋的百姓,暂时先安置他们的居所问题。
这些事情都是比较紧急的,拖延不得,马上就要入冬了,房屋问题不解决的话,那些失去了房屋的百姓,可是很难挨过这个冬天的。
“扬州水患,立刻让祖郎率领水军先去协助,再让糜芳调派五百万钱前去赈灾。”
翻看了几个天灾的奏章之后,刘争很快就批复了下去,对于这些奏章他也没什么好考虑的。
“以后遇到这种灾害,不用给我禀告了,直接实行,时候和我说一声就行了,灾情重要,百姓的性命安危最重要。所需钱财,粮草,去问各部征调。”
对于这种事情,刘争一向是十分的开明,赈灾放在了第一位。
几位内阁大臣,各自点了点头,应声答应。
随后他们继续候着,刘争也跟着继续翻看奏折。
后续的一些事情可就没有那么重要的,多是一些某某官员资历足够,可以升迁,某某官员患有重疾请辞。
这些官员,要么是年纪大了,确实干不动了,要么就是子嗣年纪到了,想要出仕,想推举自己的后辈上来。
古时候,还没有严明公正的选拔制度,任人唯亲是很正常的现象,基本上,每一个开国帝王的最开始,都是任人唯亲,后面才会逐渐加入唯才是举。
刘邦身边的萧何是秦朝沛县的县吏,樊哙是杀狗的屠户,周勃是丧事上的吹鼓手,灌婴是布贩,夏侯婴是车夫,曹参是管理监狱的小吏。
刘备身边的关羽、张飞。
曹操身边的夏侯兄弟,曹仁曹洪。
这些人,不是他们本身就有一统天下的能力,是一代名将。
而是随着刘备,刘邦,曹操等人的挖掘,一步步成长,最终才成为的人们心中的名将,名臣。
如果没人把他们推到那个位置上去,可能他们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屠户,小贩。
地位,决定了他的能力。
当然,能力也决定了地位的高度。
刘争不反对任人唯亲,但是任人唯亲首先得考虑一下这个人的德行操守,心思不良,反复无常之小人,刘争还是不太愿意接纳的。
“告老还乡的准许,如果他们有后辈子侄,一并推举上来,送去军事学堂学习三年,再论能力分配到各个地方。”
对于那些不太熟悉的人 ,刘争也没那么多的时间去一点点的查找,直接交给军事学堂里去学习一番。
这样从学堂里出来,刘争也就大致上明白了这个人的水平,分配职位来也就更加方便了。
抛去了这些,剩下的一些事情就比较简单了。
无非就是哪个地方需要修建什么宫殿,什么建筑之类的需要拨款。
基本上积压下来的就是需要一大笔开销。
这些事情都是需要用到钱的。
不过,这一点,刘争倒是并不担心,因为几个月前,他就已经在忙活钱庄的事情了,如今过了几个月,钱庄也应该差不多了。
所以刘争急忙就冲着他们问了一句。
“四位爱卿,这些事情没能够都需要一大笔钱,我之前不是和你们说了钱庄的事情吗,现在钱庄这件事情怎么样了?”
之前一直在打仗,刘争也没什么功夫去管钱庄的事情,现在天下也算是暂时太平了,刘争自然要开始整治经济问题了。
“陛下,关于这个我们打算等你处理完这些奏折时再和你禀报的,既然陛下问起了,那我等就和陛下先说说钱庄的事情吧。”
许攸作为四位内阁大臣之首,在刘争询问的时候,马上就接了一句话,给刘争介绍起关于钱庄的事情。
其实上一次刘争跟他们说起钱装这个事情的时候,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需要等4个人,只是商量了一下,补充了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并且已经在建业城这个帝都开始实行,小范围的试验,取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确实有很多人都信得过刘争将自己的钱财拿出来换成纸币,方便保存。
同时也有人看上了,那一年,到头来的利息会选择将钱存入钱庄之中。
所以他们四个觉得这件事情可行之后,已经在整个刘争麾下各地逐渐实施,扬州、荆州,交州等地,都已经开始修建钱庄。
钱庄修建好了之后,在各地也引起了不错的反响,一时间从民间,收集了数十亿的钱币。
这些钱币自然不可能,一直放在钱庄里,需要统一安排,大部分还是要放在国库之中。
不过就在几日前,押运各地钱币的一只小队,去把押送的整整2000万钱给弄丢了。
这件事情可是非常严重的,消息呈上来之后,还未来得及跟刘争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