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卧龙之殇
襄南学宫覆灭,留下的那些百教之人却没有一个愿意随他们而去的,哪怕他们就是襄南学宫的一员,也许,这就是现实吧。
唐曦虽然心中不屑,但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些人还有大用,尤其是儒教、法教、兵教等教派。
想要国家强大,就必须要有人才储备,而人才储备从哪来,自然要先让百姓开智,而要让百姓开智,那需要他们学习各种知识。
这个时候,百教的作用便体现了出来,这打天下靠的是刀枪,治天下却要靠各种思想和手段。
自玄天罡身死之后,百教之人便被秘密的带回了狄秋城,而唐曦则依然留在了那处山谷中。
这里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倒还算得上是一处世外桃源。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无名山谷里宋国不远,唐曦可以随时知道前线的情况,也能随时做出应变。
宋国的抵抗很强烈,即便是元气大伤,烽军的战事依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尤其是迫于烽国的压力,宋国朝廷和剑山大营居然达成了和解,双方握手言和,共同抵御烽军入侵。
不过,烽国现在也不怕打消耗战,他们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军备齐整,就算打个几年也没事。
这就是战争带来的好处,这种没成本的买卖,可以迅速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不过前提是你自身不能太弱。
双方的战局暂时陷入了僵持阶段,其中以白括那边的战斗最为激烈,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战斗。
金聪此人,确实颇有才能,在白括的打击下,虽然屡屡战败,但不至于一溃千里,败也败的井然有序。
而战局最胶着的,应该属于骑兵联军这边,他们面对的不但是两大边军,还有剑山大营的主力。
借着各种地形的依托,白虎军和乌朔骑兵想要很快打开局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于朱雀军这边,遇到的是挥师回援的尚可信大军,借着城池的依托,两边也算是斗了个旗鼓相当,短时间内,谁也奈何不了谁。
对于现在这样的局面,唐曦并没有表现的多么担忧,宋国败局已定,只不过是看还能坚持多久罢了,而其余的各国也不可能真的出兵援助宋国。
就拿霄国来说,国内的两大势力纠缠不清,自保还来不及,哪有余力去帮助别人。
在前不久,唐曦与霄国的君王奚和刚刚进行过秘密的书面交谈,而且是奚和主动找的唐曦。
这点倒没有让唐曦感到惊讶,让唐曦惊讶的是,奚和居然是通过龙卫找上自己的,这就有些出乎唐曦预料了。
龙卫藏匿身份的本事如何,唐曦是最清楚的,那名龙卫在事后也仔细回忆过这些年自己做的事情,然而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妥的地方。
可龙卫毕竟是人,是人总会在不知不觉间露出破绽,只不过一般人察觉不出来而已,这只能说明一点,奚和很聪明!
没想到,那个为喻为傀儡的小国君,居然有着这样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瞒过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母亲,这等心机绝非泛泛。
唐曦没有公开他们谈话内容,只是在看完奚和的信之后,颇为感慨,如果他再晚出生个十年,这天下会怎样,还真难以说得清。
抛开霄国不说,云岩高原上的三国有等于,他们只需要自保就行,压根没想过插手外面的事情,而越国更是鞭长莫及,也唯有魏国能够管一管这事。
不过,唐曦会怕吗?他巴不得魏国出手干预,这样他或许还有机会加快进程,打破现在不温不火的局势。
就在唐曦分析天下时局的时候,小山谷中来了一位客人。
此人行事神出鬼没,居然瞒过谷口的侍卫和司马兄弟,直接进入了唐曦的竹屋内。
“属下齐刹,参见我主!”
原来来人是卧龙的统领齐刹。
听到声音,唐曦并没有回身,依然手持毛笔,弯腰俯在桌上练着书法。
“你来了…”唐曦淡淡的说道。
“主上…属下…”齐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有事就说!再坏的消息寡人也挺得住!”唐曦手中毛笔不停,嘴上不耐的催促道。
“诺!”
齐刹咬了咬牙,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龙十三、龙十八、龙二十六三人…三人齐齐叛变…”
这话一出,唐曦的身形明显一顿,虽然马上恢复过来,继续在宣纸上写着字,但是那微微颤抖的笔尖告诉齐刹,唐曦的内心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过了许久,唐曦平淡的声音再次传来:
“哦!知道了。他们人呢?”
“回主上,他们已被监视的影卫诛杀!”齐刹赶忙回道。
“哦!尸首呢?”唐曦再次问道。
“属下带来了!”
听到齐刹的回答,唐曦手指微微用力,那铁木制成的笔杆应声而断,他猛地站起身转过头看向齐刹。
在齐刹的身前,整齐的摆放着三个木匣子,显然,这三个木匣子内便装着三人的头颅。
“打开!”
齐刹连忙伸出手,将木匣子一一打开,并将里面的东西呈现在唐曦面前。
果然,在三个木匣子中放着三颗沾满污血的人头,唐曦上前仔细的辨认了一番,然后仰天深吸一口气,再缓缓的吐出,嘴里喃喃自语道:
“果真是他们…”
“厚葬!他们不仁,寡人却不能不义!”
唐曦的吩咐让齐刹一愣,不过仔细一想,也不再觉得奇怪,唐曦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人。
原本看着齐刹的唐曦忽然对着空气做了一道手语,手语的意思是:出来吧!
随着唐曦的喊手语落下,在齐刹的身后,忽然出现了三道人影,他们齐齐的单膝跪地,仰着头看着唐曦。
看到这三人,唐曦原本难看的脸色忽然多出了一丝笑容,他继续伸手做了一顿手语,意思是说:
“起来吧!你们做的很好,寡人很满意!从今往后,你们便跟在寡人身旁吧。”
三人没有回话,只是齐身对着唐曦行了一礼,随后在唐曦的手势下,身形再次一闪,不知道藏匿到哪儿去了。
看着三人消失,唐曦久久无语,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一般,看着齐刹问道:
“佑儿还好吧?”
“回主上,他很好,属下给他找了几个有名的师傅教导他。佑儿像你,十分的聪明,不管学什么都一学就会。”
说到这个佑儿,齐刹那张棺材脸上,总算是浮现了一抹难看的笑容。
第三百章 宋国败亡
齐天佑,本名唐天佑,是唐曦的庶出子,母亲叫怜儿,是一名宫女,后因难产死于大出血。
说来也奇怪,母亲难产死了,齐天佑却奇迹般的生了下来,而且十分健康,也许是他母亲将自己所有的生机都给了他吧。
不知是因为相同的身世,还是因为对怜儿的愧疚,唐曦对这个儿子十分的疼爱,爱惜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长子唐桓兮。
唐曦也曾想过,让齐天佑继承自己的王位,这个念头只不过是一闪而逝,便直接被唐曦否定了。
先不说齐天佑还小,看不出其人人品,也看不出他到底有没有能力继承继承大统,光是自己王后陈梓萱那一关,他都过不去。
他唐曦也有老死的那一天,如果没了他的庇佑,那没有任何背景的齐天佑的命运会怎么样,唐曦无法想象。
尤其是陈家那野心勃勃的老头,他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只要给他一点机会,他便会做出连唐曦也无法预测的事情,哪怕是他老死了,他依然会布置无数的后手,令人防不胜防。
而陈梓萱虽然唯唐曦之命是从,但那也只是针对唐曦,他不认为陈梓萱会视齐天佑如己出,毕竟她是有自己儿子的,而且不止一个。
再说目前的局势,如果不出意外,他唐曦必能一统天下,创建不世之伟业。
等到那时,陈梓萱便是皇后,王后的废立都不是轻而易举仅凭一句话就能决定的,何况是皇后呢。
没有绝对压倒性的理由,或者陈梓萱没有任何过错,她将永远是烽国的国母,谁也撼动不了,哪怕是唐曦也不行。
退一万步说,废长立幼,除非真有这个必要,不然恐怕连群臣都会阻拦,这是唐曦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齐天佑是绝对不能继承大统的,唐曦也不想让他继承,因为唐曦早已为他准备好了后路。
将齐天佑过继给齐刹做孙子,不但是因为对齐刹的承诺,同时也是一个契机,他要让齐天佑走出不同的路。
不管是地球还是在夏大陆的历史,都告诉了唐曦一个真理,在这个世上,没有哪个王朝是永恒不灭的,再伟大的朝代也有衰败的时候。
精通华夏历史的唐曦对于这一点,比谁都清楚,尤其是唐曦打算废除诸侯国制度的做法,那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必然会引起很多不满。
就算不说制度,光是唐曦想要做的那些事,也必然会有无数人看不过眼,他唐曦在世的时候或许没人敢反对,但只要他一死,那些人就会跳出来。
难道他唐曦还能永生不死不成?
所以,唐曦想到了一个法子,这个法子还是在了解了襄南学宫之后,忽然出现在脑子里的。
而执行这个计划的最佳人选,自然就是齐天佑,唐曦要让唐氏一族跳出王朝的禁锢,永远的存在下去!
……
时间过得很快,一年也不过就是眨眼之间。
这一年,唐曦正好三十岁整,也算是步入了中年,只不过他的样貌却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是那么的年轻,只不过身上的威势却是日渐浓重。
有时候,唐曦一发火,他手下的大臣将帅都不敢抬一下头。
唐曦知道,这是好事,一个君王,如果没有自己的威仪,那谁还会怕你呢?
但这同时也并不全是好事,人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等到爆发的时候,便会格外的猛烈,当然,唐曦并不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一年,烽国各路大军的打法并不激进,主要以稳扎稳打为主,他们用蚕食的方法,一点点的消耗着宋国的实力。
经过一年不断的战斗,宋国终于到了强弩之末的程度,宋王刘杰更是抛却国度商丘,进驻了剑山大营,这里也是宋军最后的防线。
唐曦坐镇中军,但却没有主导这场战役,他将正式将白括任命为大军主帅,统领三军。
这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唐曦是知道的,所以他从没想过要去插手,他之所以留在军中,主要还是起到一个吉祥物的作用。
然而,在剑山大营外,烽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剑山太险,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宋军依托地形展开防御战,让烽军那些强大的兵器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威力。
面对着如此险峻的地势,连庞鸿筹也是一筹莫展,想了许多的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而以白括之能,也有些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听闻烽军战局不利的孙缭,给唐曦寄了一封密信,心中只写了一句话:
“常言道,水火无情!”
在看到这封信之后,白括和庞鸿畴眼中皆是精光一闪。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庞鸿畴首先提出了火攻的策略,他要把宋军火火的烧死在剑山之中!
不过,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唐曦的反对,他身为地球人,自然之道森林大火的危害,大火是可以消灭宋军,但也会让这剑山方圆数百里成为死地。
他们攻城略地自然是想要获得肥沃的土地,现在怎么能自掘坟墓,如果用火攻,那打下来还有什么意义。
另一边,白括却提出了另一个方法,这个方法获得了唐曦的认可,连庞鸿畴也不住的点头,说自己老了。
白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水攻。
宋军驻扎之地是在剑山的一处山谷中,山谷四周都是绝壁,只有一条小路通行,人是很难进去,哪怕是攀上山顶,也不可能从悬崖上往下进攻。
但人不行,水却可以!
白括下令,让士卒绕过宋军的防御,从剑山另一侧爬上山顶,他们在山顶处筑坝拦水。
现在正值雨季,不到一个月,三处大坝都蓄满了雨水,等水位到了一定的高度,白括便下令掘坝放水。
霎时间,洪水滔天,瞬间便淹没了山谷中的宋军大营,里面的刘杰、林永元等人,以及二十几万大军,立刻丧命在洪水之下,山谷中,到处飘浮着尸体。
宋国败亡,大片土地被烽国收入囊中,但宋国的贵族却没有康、真两国那么幸运。
由于刘杰的负隅顽抗,让烽军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这直接惹怒了唐曦,在平定宋国之后,他直接下令处死了所有王室族人以及死忠王室之人。
不过,再严密的网,也有疏漏的地方,有那么一个家族在很早的时候便隐匿了起来,因此逃过了烽军的屠杀。
也正因为这个疏漏,给唐曦的后世子孙带来了灭顶之灾!
第三百零一章 君临天下(一)
宋国一败,烽军只不过休整了个把月,便马不停蹄的进入霄国境内。
这一次,唐曦并没有带着自己的几大军团,两大近卫军团留在国内,朱雀军和白虎军在宋国战役结束后返回了康、真坐镇,至于青龙军和玄武军,则需要留下来稳定宋地局势。
跟着唐曦进入霄国的,是乌朔的二十五万骑兵,而唐曦这次也不是为了进攻霄军,相反,他是去协助霄王奚和的。
奚和很聪明,在很早的时候,他便看出了当下的局势,甚至在烽国刚刚强大起来的时候,便预测唐曦是各国的大敌。
当时,没有人看好烽国,都将烽国当作可有可无的一方势力,只认为他们会好好的待在烽地。
唯有奚和,以幼年之智,看破了烽国以及烽王唐曦的勃勃野心,他不管怎么看都认为,唐曦志在天下。
果然,这才几年时间,康、真、宋相继被灭。
奚和曾将唐曦视为终身大敌,因为他也存着和唐曦一样的念头,奈何霄国与烽国的国情不一样,自他懂事以来,就没有资格触碰任何权利。
整个夏大陆都知道,霄国国君虽是国君,但却没有国君应有的权力,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奚和也希望霄国如同烽国一样,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本看到左相徐志远谋反,奚和还高兴了一下,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哪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大将军陆天行是忠心的,这让奚和无话可说,只得再次进入等待。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吧,奚和没有等来机会,却等来了唐曦开启争霸天下序幕的消息,这让奚和心灰意懒。
他知道,他已经没有时间了,以他现在的势力面对唐曦,根本就是以卵击石,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坐上烽国这辆战车。
在给唐曦的信中,奚和便详细并且开诚布公的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处境,这算是一种诚意吧。
唐曦之所以会急着进攻霄国,也和这封信分不开。
在龙卫的协助下,奚和控制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和大将军陆天行达成了一致,获得了军队的支持。
获得权力的奚和并没有因此膨胀,他有着远超他年龄的心机,他很清楚自己在唐曦心中的位置,也很清楚他霄国真的不算什么。
于是,在唐曦一进入霄国境内之后,奚和主动的将自己摆在一个臣下的位置,事事以唐曦为主。
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组成了联军,并且大举向徐志远控制的三郡进攻。
联军势力之强大,远胜徐志远的军队,再加上有奚和以及陆天行这样的地头蛇存在,战斗一开始,便成一面倒的形势推进。
不到两个月,徐志远便兵败自尽,霄国六郡尽入唐曦之手。
对于奚和,唐曦封了一个逍遥王的职务,也算是对奚和的一种交代。
所谓逍遥王,自然是逍遥自在的意思,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奚和是没有机会在接触朝政了。
不过,奚和的地位依然很高,在唐曦的旨意中,他这个逍遥王,是和唐辉平级的,任何烽国的官员见了,都要恭敬的行礼。
与此同时,唐曦暗中下旨天眼、地煞、卧龙等组织,严密监视奚和,毕竟这人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不得不防。
这个结果对于奚和而言,不算好但也算不上坏,至少他的命是保住了,而且地位比起以往,还要更高。
至于霄国的一众大臣,被唐曦打乱,分别派往宋、康、真三地,这三地,现在有很多地方处于权力真空期。
而大将军陆天行依然是将军,依然统领着原霄国的大军,只不过旗号变成了烽国。
这倒不是因为陆天行识相,相反,他是极力反对,甚至打算动兵攻打烽军的。
不过,在奚和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唐曦不知道他们两人说了什么,但他不在乎,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阴谋都是笑话!
自此以后,恒河以北的所有地方,都插上了烽国的旗帜,成了烽国的领地。
......
夏历2208年,烽国黑麒军通过攀爬绳索,越过蜀郡的绝壁,向燕国发动了进攻。
由于燕国和恒、云两国的战争结束不过一年多,所以还处在休养生息的阶段,国力根本还没有恢复。
黑麒军不过区区六千人,就杀的燕军毫无抵抗之力,战线不断向燕都挺进。
燕国没想到,居然会有人打他们的主意,更没想到,有人能够越过云岩高原这道天堑,直接进攻他们腹地。
在措手不及之下,被黑麒军打的是狼狈不堪。
燕国国君立即联系了恒、云两国,阐述了这件事的利害关系,既然烽国的唐曦已经入侵燕国,那同在云岩高原的其余两国,哪有幸免的道理。
唇亡齿寒,一旦燕国倒下,那恒、云两国将会是下一个目标。
恒、云两国的国君也不算是蠢,在听了燕国国君的话之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并且答应派兵增援。
就在两国打算出兵的时候,恒国西边的横断山脉里,忽然杀出了许多钢铁巨人。
恒军与之交战,几乎是一触即溃,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
后来,恒国的国君发现,这些钢铁巨人居然是岳山族人!
他不明白,他恒国与岳山族,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为什么他们会突然袭击恒国的城池,而且还身穿如此精良的甲胄。
直到恒国的左相提醒,这位君主才想到,岳山族现在投靠了唐曦,成了唐曦手中的利箭,那这次突袭便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这些岳山族人便是巴图带领的玄武军,他们历时一年之久,才带着那身厚重的玄甲,穿过横断山脉,来到云岩高原上。
也好在他们世代居住在横断山脉,不然,这事还真难以办到。
受到玄武军进攻的,不止是恒国,连燕国西部也出现了近一万的玄武军。
同时,控制了燕国东部的黑麒军,占据了燕国与庄郡之间的要塞,将白括的青龙军放了进来。
三军齐动,哪是燕、恒、云这样的弱国能够抵抗的,尤其是指挥大军的还是白括这个人屠。
不到三个月,云岩高原上便没有了燕、恒、云这三个国家,三国的国君以及贵族,尽皆被烽军生擒。
自此,整个云岩高原也进入了烽国的版图,成了唐曦的私人马场。
第三百零二章 君临天下(二)
夏历2210年,唐曦发动了对魏战争。
经过数年的时间,唐曦收编了康、真、宋、霄四国的所有残余兵力,除了玄武军只不过扩充了一万人之外,青龙、白虎、朱雀三军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中,青龙军人数扩充到了二十万,白虎军则是十万,朱雀军十五万。
不止是这四大军团,连神武卫和神威卫这两大直属军团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两军的人数都达到了十五万。
加上永安军和尧山军以及水师,烽军的规模已经突破了百万的程度,可算是冠绝天下了。
数年前,在烽国占领宋地之后,魏国原驻于宋地昌隆大营的十数万大军便退回了恒河以南,魏国进入全面防守之势。
可惜,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不会因为你自认不敌而改变,相反,这只会让敌人看不起你。
在行军大元帅白括的指挥下,烽军兵分四路,朝魏国发动了全面的战役。
其中,玄武军与朱雀军绕道原云国,进攻魏国的定康郡,黑麒军则依然是出其不意,从蜀郡攀至川郡,发动了偷袭。
而魏国的临河郡属于正面战场,这里汇聚了烽国的青龙军、尧山军、神武卫以及烽国水师。
至于白虎军,则依然与乌朔骑兵合兵一处,从原霄国的边境进攻魏国,这一次,乌朔出动了三十万骑兵,其中更是有天狼军参与。
这样的大军,岂是人力能够阻挡的,更何况,唐曦还留有一步暗棋。
在烽军开始横渡恒河的时候,临河大营的主将卫鹰便率部反叛,让烽军毫无阻拦的渡过了恒河。
卫鹰这根钉子潜伏了这么多年,就是在等待这一刻,他带领着自己的亲信,杀死了所有忠于魏国的将领。
而那些坚决不肯反叛的魏国士卒也被卫鹰残忍的围剿,一日之间,死在他手中的魏兵便不下三万人。
这番血腥的清洗,让其余的魏军看清了目前的形势,也知道了自己的处境,说句实话,他们只不过是小兵,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在得知烽军轻而易举地越过恒河、临河大营易主之后,公孙博文一夜白头。
现在的魏国已是千疮百孔,到处都有烽国的士兵,可以说已经成了一个马蜂窝一般,现在连临河大营都失去了,那魏国已经没有希望了。
为了抵御烽国入侵,公孙博文不但尽抽边军,更是抛却前嫌,与越王秦羽联合。
可惜,虽然秦羽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也派出了大量的援兵,但已是为时已晚,与强大的烽军相比,他们始终还是不敌。
不过,公孙博文没有因此而放弃,他整合全国之力以及越国的援兵,集结了近八十万大军,誓要与烽军决一死战。
可惜,公孙博文从小喜文,根本不懂带兵之道,所以这八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便落到了孙缭的手中。
在决战中孙缭屡屡暗中放水,那些战术计策看似高明,但有着致命的弱点,导致魏军接连大败,被烽军逼退百里。
原本,公孙博文见战事不利,便提议退回魏都,借着魏都的高墙厚城抵御烽军。
不过这个提议马上被孙缭否决了,他当然不想看到魏军苟延残喘,战场之事千变万化,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出现什么变故。
孙缭不想承担这些不必要的风险,于是,他给出了几个理由。
第一,魏军现在几近于孤军,万一烽军围城怎么办,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第二,魏军熟悉地形,在野外还能借着地形展开防御反击,这要是进了城,烽军大可以用投石车日夜不停的攻城,魏军哪来半点反抗之力。
第三,……
这些理由看似很有道理,其实跟没说一样,只不过没人听得出其中的猫腻罢了。
公孙博文最终同意了孙缭的提议,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孙缭有过半分怀疑。
身在魏军大营的孙缭静静的观察着目前的局势,当他发现魏军的士气跌入低谷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要给魏军最后一击。
孙缭通过秘密的渠道,联系上了白括,并且约定好进攻的时间。
等到夜半时分,孙缭突然发动内乱,并且趁乱杀死了还在睡梦中的公孙博文。
对于公孙博文,孙缭还是有着歉意的,对方如此信任他,他却一直在欺骗对方。
所以,孙缭才会在公孙博文的饭菜里下药,这样至少不用知道这残忍的事实,也算是孙缭心中的一点慰藉吧。
不过,孙缭也只是有些歉意和内疚而已,毕竟各为其主,他不会因为自己的感情而影响唐曦的大业。
魏军大营发生了内乱,早就埋伏在营外的白括马上就得到了消息,并且立即展开了进攻。
虽然万事俱备,但战事依然从深夜打到黎明,又从黎明战到正午,才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十五万越国援军全军覆没,而魏军仅剩二十七万,还不到半数,现在尽归孙缭掌控。
而一早便反叛的卫鹰大军也进入了孙缭的帐下,依旧听从孙缭的调遣,直到此时,卫鹰才知道,原来自己的顶头上司,居然是自己人。
这让卫鹰忍不住的感慨,这场大战的结局其实早就已经注定了。
在攻陷魏国后,白括没有做任何休整,直接挥师向南,裹辖着大胜之势,对仅剩的越国发动了进攻。
越国在得知魏国大败之后,立即做出应对之法。
越王秦羽以重礼买通南部森林中的百族之人,让他们派出各自族中的精锐勇士援助越国。
双方都以为这又将是一场惊世大战,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事情发生了。
只不过是一次正面大战,投入的兵力也不算多,而且还是以平局收场,越王秦羽便打出了白旗。
秦羽表示,他可以投降烽国,但有一个要求,就是与唐曦当面交谈。
既然能够少损失一些,唐曦自然不会拒绝,在收到天眼的飞鸽传书之后,他便立即启程赶到越国。
两人的谈话持续了一夜,当他们从烽军大帐出来时,秦羽已是以臣下之礼对待唐曦。
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这个引起了世人的猜测,有的说秦羽自知年事已高,即便胸中万千韬略,奈何土埋半截,为了秦家的延续,他必须这么做。
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在事后,唐曦封秦羽为百越王,主掌越地之事,并且还下旨让他开辟南部森林、劝说中的百族归降,所以他们猜测,秦羽自知不敌,其实早有了降意。
至于召集百族之人,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在向唐曦表明他秦羽的能力。
而为什么打一仗再降,那恐怕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颜面,也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不然就显得一文不值了!
不管事实如何,都已经没有追究的必要,唐曦已经统一整个中原,这是既成的事实!
第三百零三章 君临天下(大结局)
夏历2211年,这是唐曦来到夏大陆的第三十六个年头,是他继任烽王的第十六个年头。
自烽国被宋国灭,唐曦成了亡国王子之后,他一刻都不敢懈怠,即使是做了烽王,依然是矜矜业业,唯恐出现半点纰漏。
这二十六年,唐曦过的并不快乐,他其实很懒,刚来到夏大陆时,他只想做个逍遥王爷,喝喝小酒,调戏调戏良家妇女。
没成想,被世事所逼,让他不得不踏上了一条至尊之路。
不过也正是这个不得已,才造就了一个传说,才有了中原的大一统。
烽王曦二十六年,唐曦以弱国之势,先后灭掉康、真、宋、霄、燕、恒、云、魏、越九国,以三十六岁之龄,完成一统中原的大业。
同年,唐曦登基为帝,定都狄秋城,建立起一个以中原人为主体的强大国家—大烽帝国!
在大烽帝国建立的同时,北方乌朔部族在可汗齐日勒的带领下,向烽帝国表示臣服,并且正式并入烽帝国版图。
唐曦效仿前世的嬴政自称皇帝,由于是第一个皇帝,所以也称始皇帝,他沿用部落时代的自称,朕,为皇帝的称号,并且下旨“朕”为皇帝专有自称。
这个自称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当然,皇帝的称谓也不完全是效仿,在夏大陆,同样有着天地人三皇,以及部落时期的五帝。
唐曦自认功劳胜过三皇五帝,所以,他下旨的时候曾解释,皇帝的“皇”取自三皇的“皇”,而皇帝的“帝”则是取自五帝的“帝”。
大烽帝国建立,唐曦划定疆域,帝国南至南部森林北至漠北草原深处,西至横断山脉,东至夏海之滨。
烽帝国疆域之广,前无古人,从南至北,绵延十数万里。
在确定疆域之后,唐曦下旨废除分封制,实行州郡制度,他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漠州、焱州、凉州、商州、江洲、洋州、雍州、越州、云洲。
漠州就是原乌朔和铁厥的草原,焱州是原烽国地区,凉州则是原康、真两国、商州是原宋国北部,江州则是宋国南部和魏国北部,洋州是原霄国地区以及魏国和宋国的一部分地区,雍州是原魏国南部,越州是原越国,云洲则是整个云岩高原。
在划分完天下后,唐曦筑九座巨鼎,分别镇封九州气运。
后人将这九座分别刻有州名的巨鼎称为九州鼎。
在朝内,唐曦确立了中央集权制,沿用原烽国时的内阁六部制。
同时,唐曦下旨,废除其余九国的文字,统一使用烽国文字;废除原九国道路宽窄,统一一个宽度;废除各国不一的度量衡,统一使用烽国的计量单位。
唐曦还废除了其余九国的货币,统一使用金银溶制的元宝和黄铜制成的铜钱。
……
在唐曦登基为帝的第二年,他下旨在狄秋城的中心建立英灵广场,又耗费大量黄铜制作十八座近十丈高的大烽英灵碑。
这座广场以及十八座大烽英灵碑,都是为了纪念死难的将士,但并不只有烽人,还有原九国的将士。
广场落成之时,各国百姓纷纷赶往狄秋城,祭奠他们的英雄,堵的狄秋城水泄不通。
在英灵广场的下方,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空间,里面摆放着的,都是死难将士的骨灰。
也就在大烽英灵碑落成之时,巴图、白括等十余名将领辞去所有军中职务,卸甲归田。
他们离开的时候最后向唐曦行了一个军礼,并且大声承诺:
“若有战,招必回!”
……
唐曦知道,在横断山脉的另一侧,还有着其他人,和他们不同肤色、不同发色,说不同语言的人。
也知道,在夏海,有着许多岛屿,有些岛屿甚至有几个郡那么大。
唐曦建立了庞大的海军,并且命名为苍海军,他本可以一举占领这些海岛,因为从史开传回的消息中称道:
“这些海岛上的人虽然有着自己的文明,但却十分的落后,有的甚至还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但唐曦却没有再行攻伐,就连横断山脉,他都没有越过的打算。
后人在研究唐曦生平的时候,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以烽帝国的实力,大可以打到天边,建立一个不朽的王朝,然而始皇帝却放弃了,这是为什么?
千百年来,世人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猜测罢了。
然而,他们又怎么知道,世上哪有什么不朽的事物,所有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腐朽,王朝更迭更是大势所趋。
唐曦累了,他一生都在为烽国奔波,从没有一天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想要停下来,好好的休息一下。
……
农历,这是唐曦沿用前世华夏的历法,他废除了夏历,以大烽帝国建国那一年算作元年。
同时,唐曦废除原来的新年,将春季的第一天立为新的新年,而原新年则立为小年。
用唐曦的话来说,新便是破旧迎新,用万物复苏的春季作为新年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
这也是唐曦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将故乡文化的传承,他毕竟不是夏大陆的原住民,自然是想要留下一些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而这些痕迹自然是越多越好。
……
农历十四年,也就是夏历2235年,唐曦五十岁,但他依然保持着年轻的面容,这件事被世人称为奇迹。
在唐曦过完五十寿辰之后,他下旨将帝位传给了长子也就是皇太子唐桓兮,而自己则离开了狄秋城,从此了无音信。
在唐曦离开时,还带走了整个格物院以及格物院的研究成果,他觉得自己已经过多的干预了夏大陆的历史,不能再提前出现工业革命。
唐曦打算,让夏大陆重新回到自己原本的轨道上。
与唐曦一同消失的,还有卧龙,以及天眼的高层和地煞所有的成员。
……
……
……
……
……
……
后记
横断山脉的一处山谷中,不知何时建起了一座座华美的宫殿,在宫殿群的正门上悬挂着一块硕大的牌匾,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
“兰山书院”
在这宫殿群深处的小湖边,有一座凉亭,此时,凉亭内有两人对坐弈棋,其中的年轻人忽然开口说道:
“道长棋术之高,朕真是前所未见!”
那名被称为道长的老者缓缓摇了摇头回道:
“陛下过誉了,比起弈棋之术,贫道不及陛下万一。想我玄虚道人学究天人,布局天下,本想助魏国一统山河,奈何陛下横空出世,真是时也命也!也许陛下才是那天命之子!”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弈棋,不再说话。
(全书完)
第一百七十八章 乌朔战事(十)
唐曦心中的疑惑是没有答案的,也没人能够给他答案,至少在他死之前烽国不会乱,他有这样的自信。
默默走到角落的赵玉堂与谭清泉两人缓缓的抬起头,眼角似乎有些湿润,嘴里喃喃有词,唐曦的一番话对他们的触动最大,也撕开了他们藏在内心最深处的那块伤疤。
身为永安军的旧部,对眼前的这一幕,他们已经不陌生了,正因为不陌生,所以才会那么的痛苦,那种自责、愧疚的感觉时刻在折磨着他们,这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
为什么在唐曦说要对乌朔用兵的时候,赵玉堂会如此的激动,甚至有些忘我,因为他心中的恨意如同火山一般,只要有点诱因,便会猛烈的喷薄而出!
其余的将领听了唐曦的话,也都满脸涨红,羞愧的低下了头,他们毕竟不是冷血的动物,同胞受辱、百姓蒙难,他们有些无法推卸的责任!
唐曦深深的叹了口气,神情有些落寞的说道:
“寡人对你们很失望!”
看着唐曦的模样,高珂和司马兄弟有些不忍,想要上前安慰,却被唐曦挥手打断,他收起气势轻声说道:
“去,给两位姑娘准备些衣物和吃食。”
听到唐曦的吩咐,高珂快速的蹿了出去,他想要弥补自己刚才的过错。
唐曦深深的起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让自己的脸尽量显得柔和一些,然后他转过身,看着床上的两名女子,温和的说道:
“两位姑娘不要害怕,我们都是烽人,是来救你们的。这个部族的乌朔人都被我们剿灭干净,你们现在已经安全了!”
在听到对方说自己是烽人的时候,两名女子死寂的眼中出现了一丝生气,但是很快有消失的无影无踪。
两名女子怯懦的抬起头,看了一样唐曦,刚才唐曦训斥那些将军的话,她们都听见了,而且看唐曦的模样也确实是烽人无疑,只是
多年的奴隶生涯,让单纯的她们变的异常多疑、警惕,她们怕这又是乌朔贵族想出来的玩弄她们的新花样。
以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乌朔的贵族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变了法儿的玩弄她们,不但玩弄她们的肉体,更玩弄她们的心灵。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那些贵族病态的渴望,她们是一次又一次承受着肉体以及心灵的创伤,直到不会再痛。
她们反抗过、挣扎过,但却没有丝毫作用,他们越是反抗,乌朔贵族就越是兴奋,她们越是挣扎,乌朔贵族就越是满足。
她们也想过自杀,甚至几次都差点成功了,但是都被乌朔人发现了,而结果不但是她们两受到加倍的侮辱,连其他的烽人也跟着遭殃。
最后,她们没有办法,乌朔人以其它烽人的生命做威胁,她们只得放弃了自尊,放弃了羞耻,甚至放弃了死亡,就这样苟活着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吧,当一个人连死亡的权利都被剥夺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
许久之后,唐曦见他们没有回话,便试着走近床边,努力的让自己保持人畜无害的表情,并且解下自己的披风,递给那两名女子。
不过,唐曦的这个举动似乎让两名女子受到了惊吓,她们慌张的朝后挪去,连裹着的毯子都被她们自己扯了下来。
众将见此,赶紧转过身,然后跟唐曦招呼一声,也不等回复便鱼贯而出。
他们虽然认同唐曦的话,并且为此深感愧疚,但是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别的想法。
比如,众将现在就在想,唐曦那么维护这两名女子,是不是看上她们了?想和她们来一个“春宵一刻值千金”。
在他们看来,唐曦刚才的表现虽然很大程度是因为爱护百姓的本能,但其中多少占着一些男人的本性在里面,本性和本能,并不冲突嘛。
自唐曦继承烽王以来,大力整饬军规军纪,其中有一条就是军中不得携带家属,尤其是女性家属。
身为烽国的大王,唐曦自然会以身作则,将士们不碰女人,他一样也不碰,这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让他的地位更加稳固。
这些东西,众将都明白,也都十分感动,不过他们也是男人,自然知道男人有时候很难把控自己。
虽然有这样的军规军纪在,但那是针对将士的,在军中,唐曦是特殊的存在,不对,在整个烽国他都是独一个。
烽王嘛,怎么能没有一点特权呢?不就是带两个女人嘛,众将认为这是小事中的小事。
退一万步说,中原十国大军出征,那些个将军元帅都喜欢带个女人在身边,好有一个发泄自己情绪和压力的地方,大部分军队还有所谓的官妓。
而君王亲征那就更不得了了,就比如上次,公孙博文亲征宋国的时候,光是女人就带了五六个,连公孙博文这样不怎么好女色的都这样,何况别人。
也就唐曦这么个奇葩,完全不按规矩出牌,夏大陆的一些定制啊、潜规则啊、惯例啊统统不放在眼里,他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然而,众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唐曦的魅力所在,也是他们矢志不渝的根本原因。
唐曦见两女春光外泄,也赶紧转过身去,然后他就看到了众将跟他打了个招呼就直接跑了,他根本就来不及叫住他们。
众将的想法,唐曦自然是心知肚明,而且他现在确实是口干舌燥、浴火上涌。
两个女人脱光光了在他面前,能不动心才怪,特别是对方还是优质的美女。
但唐曦却狠狠的按压住自己的浴火,并不是因为这两个女人曾经服侍过乌朔人,让他嫌弃,他的思想没有那么保守。
唐曦自认自己不是一个精虫上脑的人,他有自己的原则,对于这两名受难的女子,他心中的怜惜要远远大过欲念。
“咳你们盖好毯子,寡人先出去了,一会儿有人会送衣物过来的”唐曦尴尬的说道。
正当他打算朝外面走去的时候,那名年纪较小的女子忽然开口问道:
“您是大王吗?真的是大王吗?”
那名女子的声音十分动听悦耳。
唐曦背着身点了点头说道:
“寡人正是烽王唐曦!寡人治国无方,让你们受苦了。寡人在这里向你们赔罪!”
“等你们穿戴好了,寡人再与你们说话。”
说完,唐曦快步走到门口,一把揭开帐帘,快速的蹿了出去。
新书上架
新书《别惹那个元修者》已上架,稳定更新,时常爆更,望大家多多支持!
收藏,新书投资,推荐票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