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五章 闻噩耗乐成退兵
不过曹仁虽然是想得不少,但是他却还是没有一个好办法能破得了乐成,于是就这样,三日的时间是转眼就过去了。
总停战肯定也不是办法,所以曹仁是再次让兖州军进攻乐成,结果依旧是再一次无功而返。大军撤退回营之后,他收到了从清河传来的最新战报,袁本初病逝,己方夺取甘陵!
这绝对是个大消息,可以说在天下都是一个重大消息。袁绍是什么人,他不只是朝廷的大将军、北方四州的霸主,更是冀州军的领袖人物。还是那句话,如果袁绍活着,哪怕他是重病在榻上都起不来了,但是对冀州军来说,最多也不过就是打击到了他们的士气。但是袁绍如今却一下病逝了,可以说给冀州军的打击是空前的,至少比他们没有粮草了还要严重。
毕竟袁绍是冀州军的领袖人物,哪怕冀州军如今阵亡了那么多将领,逃走、投降了不少的将领,而且伤亡了那么多士卒,但是如今却依旧是坚守着冀州仅存的几个郡县。说白了,还是因为有袁绍,这个主公在。而如今袁绍不在了,士卒如果知道了,估计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了,毕竟自己主公身死,这个绝对不是什么小打击,哪怕袁绍和冀州军士卒的关系并不如何。
-----------------------------------------------------
这个消息对曹仁来说,可说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真是如此。本来他正想着,怎么才能破了乐成,结果这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啊。这不一下就来了破敌的机会吗。
对曹仁来说,如今这就是“风水轮流转”啊,今日到我家。可不是吗,所谓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前自己停战的时候,乐成城内的冀州军守卒,听了辛评的话,可把己方士卒还有自己还有这些将领给骂坏了。之后自己是不得不再次让士卒进攻乐成,不过如今好了。只要自己把袁本初身死的消息,告知乐成的冀州军士卒,那么他们士气基本就不会再有了。
曹仁是为了报复,也是为了破敌,就让己方士卒在乐成城下大喊。袁本初死了,袁本初死在甘陵了!
要说兖州军士卒可憋坏了。之前被冀州军士卒把十八代祖宗都给骂遍了。这回可算是还回去了。当然了,他们也都知道,自己大帅所说的这个消息是真的,袁本初病逝在了甘陵,只是可惜乐成的冀州军士卒如今还不知道呢。
-----------------------------------------------------
冀州军士卒虽然是不知道具体消息,但是却听得出来。感觉兖州军士卒所喊不像是假的,于是有人就特意去问了辛评。
“先生,城外兖州军所喊,不知是否有其事?”
辛评当然是早都听到了兖州军的士卒所喊。不过他却没当回事,毕竟他如今还没收到这个消息,所以他认为是曹仁为了报复己方,然后为了让己方士卒的士气下降,所以才出了这么个主意。
所以他一听手下士卒所问,他就不屑地冷哼了一声,“哼!不必理会他们,他们无非是欺骗我军耳,想让我军无心战事!不过如意算盘打得好,可惜我军会轻易中计吗?”
士卒一听,原来如此,看先生这样儿,也不像是主公身死。毕竟先生对主公的忠心,几乎所有人都是知道的,所以要真是主公出了事儿,那么先生绝对不会是如此表情,如此语气。
可就在士卒刚想说什么的时候,就听有其他士卒前来禀报,“报先生,有我军快马求见!”
辛评一听,他心里是咯噔了一下,一听到有己方冀州军的快马来见,他就觉得,八成是没什么好事儿。
“快请!”
“诺!”
-----------------------------------------------------
没一会儿,快马就上来了,一见辛评,是失声痛哭,“先生啊……”
辛评一看,心说完了,他也不是看不见,快马是戴着孝呢,能让冀州军快马都戴孝的,那只可能是自己主公没了。
辛评缓缓呼出了一口气,“主,公,如,如何了?”
“先生,主公病逝在了甘陵!如今清河为曹孟德和马孟起所夺,审配先生和众将护送三公子离开了清河,退向了渤海!”
辛评一听,把眼睛缓缓闭上,止不住地留下了眼泪。要说自己主公,确实缺点不少,但是对自己,对辛家,确实还是不错的。只是可惜啊,这么早就离开了,大业为成便撒手人寰了。辛评都不用多想,自己主公那三个儿子,还不如自己主公的本事呢。所以连自己主公活着都不是曹孟德兖州军还有马孟起凉州军的对手,就更别说是他的三个儿子了。
缓了一会儿后,辛评这才再次问道:“不知主公最后,可有何遗言?”
快马回道:“回先生,主公临终前,让审军师和众将保护三公子离开清河,并且要求,不让三公子参与争雄天下之事,让审军师带他归隐山林,然后主公便离去了!”
辛评是缓缓点了点头,心说,看来自己主公也明白这个。就凭袁谭还有袁熙、袁尚,肯定是抵挡不住曹孟德兖州军和马孟起凉州军的,只是主公偏爱袁显甫这个小儿子,所以让审配带着他归隐山林,至于其他两个儿子,他都不管了。
想到这儿,辛评是对着东南方,也就是清河的方向拜到,“主公放心。属下定保得三公子无恙,以此来报答主公知遇之恩!”
说着,眼泪是直接便流了下来,然后辛评对士卒说道:“传我军令,乐成城所有冀州军士卒,全军挂孝,然后撤退!”
“诺!”
-----------------------------------------------------
所谓是“纸里包不住火”,而且快马在这儿都说了,并且来乐成的时候,不知道多少士卒都看到了其身上戴孝。所以不可能能瞒住自己主公身死之事。并且连兖州军曹仁他们都知道了,所以自己就算是去隐瞒,士卒只能是更加怀疑,所以辛评是当断则断,直接就通报全军。让所有冀州军士卒戴孝,然后从乐成撤退。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己方冀州军士卒知道了自己主公病逝的消息。一旦是确认了,那么乐成的冀州军士卒就不会再有什么战心了。所以与其让人攻破城池,让己方士卒伤亡巨大,那么还不如早点撤退为好。审配不是带着三公子去了渤海吗,那么自己也去渤海,不管怎么说。一定要保护三公子无恙,也算自己对得起已经病逝的主公了。
乐成的反应确实是迅速的,这边儿辛评传下军令,那边士卒马上便都得知了消息。然后照做了。自己主公真是病逝在了乐成,说实话,很多冀州军士卒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的事件给整懵了,真的,哪怕袁绍和冀州军士卒的关系并不怎么样。但是他终究是冀州军的领袖,而且冀州军士卒的粮饷都从哪儿来,还不是袁绍的吗,所以哪怕关系不好,但却还是有些士卒流下了眼泪,就因为自己主公真的病逝了。
-----------------------------------------------------
乐成这边儿的动静,马上就有探马禀报给了曹仁,不过曹仁却还是按兵不动。
对他来说,他算是想清楚了辛评的想法,他就知道,辛评得知了袁绍身死的消息后,要带兵撤退。但是自己能做的,不是去攻城,更不是要去阻截或者攻击他们。自己要做的,其实就是在他们撤退之后,然后占据乐成。
至于说为什么不直接攻城或者去阻截追击冀州军,这个曹仁就是有他自己的打算了。对他来说,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占据乐成,其实这就比什么都强。哪怕这时候让己方士卒攻城,虽然是能拿下乐成,但是己方士卒却还是会有伤亡的。至于说冀州军撤退后,自己带兵去追击,这个也不行。谁知道时候辛评有没有什么埋伏,要是埋伏几千弓箭手,那么己方就不好办了。虽然曹仁也觉得冀州军士卒没什么战心了,但是却不得不防啊,毕竟还是小心为上。
“传我军令,继续对着乐成喊,其他的不用去管!”
“诺!”
对于曹仁来说,他还是走小心谨慎的路线。毕竟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大意不是。要是不小心的话,谁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阴沟里翻船了,这也不是没可能的。如今袁本初身死的消息,辛评他们也已经知道了。对己方的好处就是,他要带兵撤退,然后乐成就被己方所占,如此就可以,其他的,反正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吧。
其实曹仁对袁绍病逝,也感慨了不少,毕竟袁绍的年纪也不过就比自己主公大几岁而已。而当他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张郃的时候,张郃也是不胜唏嘘。怎么说,当初袁绍也是自己主公,想当年,袁绍夺冀州、之后灭公孙、然后占据北方四州的时候,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不过如今再来看,曾经的冀州之主,北方霸主,却已经是病逝好几日了。
-----------------------------------------------------
“报先生,我军业已集合完毕!”
全军戴孝,然后集合完毕之后,有士卒来向辛评禀报,而此时他也已经收拾完毕。
“传我军令,全军撤出乐成,向东,渤海郡进发!”
“诺!”
辛评也带兵撤向了渤海郡,而曹仁想得还真对,虽然他也知道如今己方士卒是没什么战心了,但是他却也让弓箭手断后,埋伏曹仁。如果曹仁不来追便罢,要是来了,多少能让曹仁吃点儿亏。不要认为没有什么战心的士卒就一点儿都不能打仗了,其实射个箭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就别所是士卒了。(未完待续。。)
第七四六章 得消息各方反应
当马超带兵回到了安平后,便接到了从荆州传来的消息,继袁绍病逝在了甘陵之后,刘表也病逝在了江陵城。对此马超他确实是感慨不少,这要死都赶一块死了,不过刘表其实比袁绍还大了不少岁呢,而且他身体也不怎么样,所以病逝在江陵,马超其实并没有什么意外的。
刘表病逝,这个消息和袁绍病逝是一样重大,所以马超是赶紧召集了众人,商讨下一步如何。
“各位,想必各位有的听说了,不过大多还不知道,荆州牧刘表刘景升病逝在了江陵,不知各位觉得,我军此时当如何打算?”
听了自己主公所说之后,郭嘉是第一个发言,他之前也是知道了刘表病逝的消息,可以说这个消息和袁绍病逝一样,都是对天下大势有影响的重大事件。毕竟天下如今就那么几个诸侯了,而且无论是他袁本初也好,还是说刘景升也罢,其实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后继无人。
别看袁绍的缺点不少,但是说实话,几乎是人人都知道,无论是袁谭袁显思,还是说袁熙袁显奕,包括袁尚袁显甫,这三个儿子,是没一个能超过袁绍的。袁绍再怎么说,他都是曾经北方四州的霸主,天下势力第一的诸侯。至少他的三个儿子是没他那么大本事,当不成什么势力第一,什么大霸主。
至于刘表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其人虽名为荆州牧,但是话语权不过就一半而已。两个儿子,刘琦为人是软弱无能,没有那种上位者杀伐果决的性格,本事也平平。最多算个中人之资,和他父亲相比,都差远了。至于小儿子刘琮,虽然本事比他大哥强,但是年纪轻轻,并且母亲是蔡氏,舅舅是蔡瑁,除非他能大义灭亲,雷霆手段制住蔡家,要不终究会和他父亲一样。
-----------------------------------------------------
而如今刘表病逝。可以说荆州就成了一个更让人垂涎的这么个地方。如果说之前的冀州,是三方博弈的话,那么如今的荆州,可以说绝对能形成五方博弈。至于说这五方是怎么来的,那实在是太简单了。
第一方。自然就是荆州本土的势力,因为无论是刘琦、刘琮还是蔡瑁他们。其实他们都可以作为第一方势力。就是荆州本地的势力。
刘琦为人软弱无能,没什么大本事,要说他有心去争这个荆州之主,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所以哪怕是有人帮他,他也绝对是当不成,他也没那个心思。
至于刘琮。他最多最为成为了傀儡,他虽然比刘琦强些,但是说实话,他绝对不是蔡瑁的对手。不是他那个舅舅的对手。他是没什么势力,所以只能是任凭蔡瑁他们摆布,却绝对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第二方,当然就是之前在新野的刘备,刘备这个人,如今天下都没人敢小看他,哪怕他之前就只有新野那几个城池,但是却还是没人敢小看他的本事。要不没有本事,能从许都安然无恙逃走吗,能从曹孟德的眼皮子地下逃走吗,所以没人能忽略刘备。尤其还是刘表身死的情况下,可以说对刘备是大好机会,也许他就能在荆州有一番作为也不一定。
第三方,是曹操的兖州军,因为曹操的兖州军是一直都占据着南阳的东部,时刻都没有忘了要南下荆州。只不过是没什么机会罢了,并且南阳一直都是三方博弈,所以曹操的兖州军根本就没敢轻举妄动。但是如今刘表病逝,这个却不得不说,绝对是个机会,至于说最后谁能把握住,谁能把握好,那就不一定,但是曹操的兖州军肯定会有机会的。
第四方,就是马超的凉州军。马超凉州军一样有士卒在南阳驻扎,宛城和穰县都是重兵守御的地方。同样,之前南阳因为是三方博弈,所以谁都没轻举妄动,但是如今却不一样了,对谁来说都是机会,只要你能去把握住,所以马超凉州军就是这第四方。
最后的第五方,就是扬州,在江东的孙策。扬州和荆州相邻,就在荆州的东部,而之前孙策更是亲自带兵攻取过江夏,杀了黄祖,不过却没占据江夏。但是如今刘表身死,荆州乱套了,他是不可能不趁机来分一杯羹的,要是他不来,他就不是“小霸王”孙策孙伯符了。
所以荆州很有可能是五方博弈,肯定最后要比河北还要乱,这是必然的东西。
-----------------------------------------------------
郭嘉知道这些,所以他对自己主公说道:“主公,我军此时当立即回军司隶,然后整兵,出兵荆州!”
马超听了郭嘉所说,他是微微点头,因为郭嘉和他所想的一样。如今荆州其实就算是个无主之地了,所以是谁都想要啊。当然不只是自己,反正谁动手快,最后谁获得的利益就多就大啊。一个河北就已经那么乱了,如今刘表病逝,一个荆州只能是更乱。毕竟不管是荆州本地的蔡瑁他们、新野的刘备、南阳曹操的兖州军还是江东的孙策,可没有一个是善茬的。
“不知各位对此有何看法,我意亦是先回司隶,然后整兵进荆州!”
众人知道自己主公这已经准备撤兵了,毕竟自己主公不要和曹操的兖州军死磕,而且占据了冀州这么大的地盘,常山国、中山国、巨鹿郡、赵国还有安平国,最后再加上清河国的西北部,可以说大半个冀州都在己方之手了,确实没什么不知足的。至于魏郡、河间郡还有渤海郡,剩下大半个清河国,就都给兖州军吧,反正己方吃肉,他们也得吃点儿菜啊。
已经从常山回来的赵云说道,“主公,云附议!赞同回兵司隶,然后整兵入荆州!”
马超是笑着点点头,估计在座的都应该能看出来,如今己方在冀州已经是没有什么大用了。己方也不准备和兖州军再争地盘,暂时更是对幽州没什么觊觎,所以不撤兵回司隶,还能干什么去。更何况刘表新亡,可以说这么个大好时机,己方必须得好好把握,荆州这么重要的地方,谁都想要啊,如今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不知各位还有何想法?”
第一次来到凉州军大营的张燕此时说道:“主公,属下也附议,应当如此!”
“好,各位觉得呢?”
其他人也都表示赞同,毕竟如今这样儿就是最好的打算了,冀州不是己方再去待的地方,所以马上回兵司隶,然后再次整兵去荆州,这个比什么都强。
“好,既然各位都已同意,那么我军便即刻撤兵回司隶!”
“诺!”
说完,马超便传下军令,让大军撤退,回司隶了。至于冀州这边儿,各郡都已经留下了人,到时候,要是再需要他们征战,那么就找人替换他们几个就可以了,所以都没什么。
-----------------------------------------------------
在马超这边已经传令撤兵的同时,曹操大帐中,他自然也是早就得知了刘表病逝的消息,所以他也准备和众人商议一下,也想回师许都,然后兵进荆州。不过曹操还是那个想法,这事儿得从属下那说出来,自己是不能说的。
于是此时他说道:“从荆州来的最新消息,刘景升病逝,不知各位何以教我啊?”
众人一听,说实话,确实是惊讶了一下。因为不管怎么说,刘表可都是一方诸侯,而之前也传出来什么太多的消息。几乎就和袁绍一样,不过毕竟众人都在冀州,所以袁绍身体比太好,众人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对荆州的消息,众人就不知道了,结果袁绍是刚死没多少时日,这荆州的刘表也病逝了。
程昱说道:“主公,我军当即可回师许都,然后发兵荆州才是!”
曹操闻言是眼眉一挑,“仲德,何以见得?”
“主公,刘景升其人活着,哪怕就是有口气,那么荆州的各方势力还算是处于一个平衡中。不管是刘表和蔡瑁,还是新野的刘玄德与宛城、穰县的马孟起凉州军还有我军,包括江东的孙伯符,其实几方势力都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当中。哪怕孙伯符敢亲自带兵去征伐江夏,但是在杀了黄祖之后,却依旧退兵,而没有占据江夏,其实其人就是不敢轻易打破这个平衡。”
曹操听了之后,不住点头,而众人听了也是点头。
程昱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但是如今刘景升却病逝在了江陵,可以说各方势力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了,所以如此大好时机,不会有人放过的。不管是荆州本地势力,还是新野刘玄德、宛城、穰县的马孟起凉州军、还有江东的孙伯符,都不会放过。而我军自然也是不可错过如此大好时机,荆州正是各方博弈的地方,所以怎么能少了我军!”
曹操闻言是哈哈大笑,“仲德所说不错,如此盛会怎能少了我曹孟德,少了我兖州军!各位觉得如何?”
荀攸出言说道:“主公,理当如此啊!”
曹操点头,“各位这是都赞成了!”
“主公英明!”
曹操是再次大笑,“好,各位,随我回师许都,整兵进荆州!天下各方皆在荆州,我曹孟德倒是要看看,荆州到底何属?”(未完待续。。)
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应(续)
对曹操来说,如今荆州比冀州重要多了。至少在冀州,己方不能和凉州军死磕,所以如今他们占据了己方夺取的安平国,然后又逼迫己方让出了清河国的西北地界,这些都忍了。
而如今对己方最为重要的就是夺取幽州,不过看凉州军那个意思,是没有北上的动作,如此还好。其次,因为青州已经落入到了己方的手里,如今来看,夏侯惇他们应该是已经兵进渤海了,那么对己方来说,荆州之事可以说是很重要了,至少,不管荆州是几方博弈,肯定是少不了自己兖州军一方就是了。
这就是曹操的想法,至于幽州,有夏侯惇还有曹仁他们去攻取,自己没什么不放心的。冀州这边暂时就这样了,谁也不能轻举妄动,无论是对己方来说,还是两凉州军来讲,其实都是如此。至少暂时,这就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情况,因为刘表的身死,所以出了荆州这么个意外,所以曹操心里清楚,冀州这儿就算是完事儿了,再见凉州军可能就要是在荆州了。
其实对于如今的冀州势力划分,曹操不能说是特别满意,但是就算是在他的意料之中。至少第一个,魏郡是己方所占据了,因为魏郡和己方的州郡相接壤,所以这个地方必须是己方占据才行,要不自己可能都睡不着。
第二个清河国,大半个清河国都在己方所掌控之中,这个清河国和青州相邻,所以己方占据了青州,清河国的地理位置对己方来说,可确实是比较重要。
之后的河间郡,曹操不认为曹仁连个河间郡都拿不下。至于最后的渤海,他也不认为夏侯兄弟还拿不下一个渤海郡。所以魏郡-清河国-河间郡(或者是渤海郡),其实这就已经打通了从兖州通往幽州的一条路,而从青州去往幽州,除了海上,那么还可以从渤海郡过去。所以魏郡、清河国、河间郡和渤海郡,对曹操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他也不太清楚,马超是有意无意,除了清河国之外。其他地方都被己方完全攻占了。如果这要是他无意的还好说,但要真是有意的,这可就……
曹操的速度是不比马超慢多少,当他已经决定下来之后,就立刻命众将点兵。然后便带兵向许都进发了。争取早日回到许都,然后也好早日去荆州。
-----------------------------------------------------
江东。因为和荆州相邻。所以孙策自然是比马超还有曹操更早地接到江陵城的消息。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刘景升病逝了,我江东军终于是要再次榻上荆州的地界了!”
上一次虽然是攻取了江夏杀了黄祖,这都不错,不过对于孙策来说,其实是有种种原因。他最后还是没有让江东军占据江夏,不过这其中,却是少不了他不想轻易打破荆州各方势力的平衡,这绝对算是个重要的而且还不可忽视的原因。
事不宜迟。孙策是召集了他的一干属下,准备商讨进兵事宜,毕竟如今这大好时机要是不好好把握的话,那么真就可能再也没有如此的好机会了。
-----------------------------------------------------
孙策的属下也都听说了荆州之事,所以一听自己主公召集,马上,所有人,只要能来的,是人都到了。
孙策见众人都已到齐,他便开口说道,“荆州牧刘景升病逝在江陵,此乃我军的大好时机,不知各位觉得,此时我军当如何啊?”
周瑜说道:“主公,此确实乃是天赐良机,所以我军当立即出兵才是!”
“公瑾所言甚是,不知各位还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张昭说道:“公瑾之言,正是属下想说。如今我江东百姓是安居乐业,除了之前攻去江夏,也已是好久无有战事了,所以此时出兵,正是大好时候,所以属下赞同公瑾之言!”
孙策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张昭对江东六郡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所以他说能出兵,那么肯定后勤保障就没有什么问题。
张纮出言说道:“属下亦是赞同,我军当即可兵发荆州!”
-----------------------------------------------------
文官这边都说完了,该是武将了。其实像这样儿的事儿,一般武将都肯定是同意的。
果然,就听黄盖说道:“主公,属下附议!”
然后程普、韩当、乃是于张辽,都出言赞同,最后基本上能说话的,都已经说完了。
“好,既然大家都已同意,那么便即可兵发荆州!我方与荆州相邻,此乃地利,刘景升病逝,乃是天时,如今只要我军上下团结一心,那么人和也当在我军,所以各位,还望各位能同心协力,攻取荆州!”
“诺!一切谨遵主公之命!”
孙策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一来,何愁拿不下荆州。不过他一样是看得出来,想要荆州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自己无非就是其中之一罢了。但是能不能在这几方当中脱颖而出,这个却还是要看己方将士的了。
可以说孙策绝对是比马超还有曹操的动作迅速,主要还是他距离荆州近的原因,所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要是距离这么近,他还不占据优势的话,那就说不通了。
-----------------------------------------------------
不过马超凉州军、曹操兖州军动作迅速,而孙策的江东军距离荆州更近,占据地利,但是他们三方再快,却也比不上在新野的刘备。
刘备逃回了新野之后,把江陵所发生的事儿都和诸葛亮还有徐庶说了一遍。之后又把刘表给他的荆州牧印信也拿了出来。当然了,如今这个印信,说实话,根本就顶不了什么大用,但是刘备之所以在两人的面前拿出来,实则他就是要说,你们看看啊,这是刘表亲自交给我的,是他非要让我来当这个荆州牧,非要让我去做这个荆州之主。
其实刘备就是这个意思。而诸葛亮此时一笑,“主公,此乃天赐良机,还望主公不要放过了!”
刘备问道:“孔明之意是?”
“自然是刘景升病逝后,主公便可趁乱取荆州。所谓是‘兵贵神速’。如果主公耽误时日,错失大好时机。那么荆州便要归他人矣!”
刘备听了心里是直痒痒。要说诸葛亮说的话,他可是都明白。荆州这么大的饼,当然绝对不是只有自己想要啊,无论是荆州本地的以蔡瑁为首的势力,还是说南阳的马孟起凉州军、曹孟德的兖州军,甚至是江东的孙伯符。可都是觊觎荆州。而自己要在这几方的势力中,一下就夺取荆州,说实话,很难办啊。所以还得靠着孔明还有元直才行。
“一切就依孔明所言,到时孔明如何说,备便如何去做!”
诸葛亮点了点头,对于自己主公如此态度,他确实还是满意的。
-----------------------------------------------------
一日后晚,诸葛亮来找刘备,“主公,亮刚才注视天象,发现江陵方向将星有变,应该是主刘景升病逝。主公,该是我军出兵的时候了!”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诸葛亮有些不太一般的本事,会看星象,一般人可是不如他。就像他之前也说过,冀州有变,可能是袁绍身死。本来自己还有所怀疑,但是今日,果然是从冀州传来了消息,袁本初病逝于甘陵城。而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文丑也是情绪不高,不管怎么说,袁绍都是他曾经的主公,多少还是有些感情的。
刘备听了诸葛亮所说之后,他是不敢怠慢,赶紧是点兵,连夜出发,奔向了南郡。要说刘备不只是相信诸葛亮,他也是相信自己。因为自己之前在江陵看到的,刘表也就那一两日了,结果如今来看,这不正是这个时候吗,虽然比自己所想的时日多,但是差不多就那么几日。
所以刘备才是速度最快的,毕竟其他人,除了江陵城内的人,要不谁有刘备得知消息快啊。
-----------------------------------------------------
诸葛亮所说一点儿不错,刘表确实是病逝在了江陵。要说他见了刘备之后,也算是了却了他自己的一桩心愿,不管怎么说,他算是完成了一件自己要做的。而他身体都那样了,还挺了好几日,其实真就已经算是不错了。而等士卒传来了冀州的情报,他得知袁绍身死之后,他一下就觉得,自己其实真就算是挺好了。
想袁绍袁本初其人,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乃是雄踞北方四州之地的霸主人物,可最后呢,不还是病逝在了清河国甘陵城吗。而其人可还没有自己年纪大呢,他袁本初可比自己小了不少岁啊,但是其人却是走在了自己的前面,所以自己就算是不错了,这就够看了,还有什么可说的,知足了,真的。
建安六年,公元二〇一年六月,荆州牧刘表刘景升,病逝于南郡江陵。刘表亡,荆州乱,而天下动。(未完待续。。)
第七四八章 许都城刘协欲动
许都,刘协觉得这两年,自己可以说是过得相对来说算比较轻松的了。因为那个大汉司空、兖州军的领袖,曹操曹孟德,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贼带兵出征了,所以自己算是轻松了。
可本来刘协想的是挺好,大将军袁绍袁本初出兵和曹孟德在官渡对峙,冀州军和兖州军对上了,想来曹孟德,那个曹贼终于遇到对手了吧。结果不,和自己所想的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最开始在官渡,冀州军和兖州军,可以说是谁也没能奈何谁,大多的时日,都是在平静中度过了。别看刘协是“皇帝宫中愁”,但是怎么说也是有一些眼线的,所以说如果许都荀彧得到了第一手消息,那么他就一定能获得第二手消息。于是听到了,不怎么给自己面子的冀州军,他真是心里边着急啊,冀州军根本就没有达到他说预想的。
-----------------------------------------------------
直到曹操是带兵火烧乌巢,这一下是更让刘协着急了,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个袁绍,还有他的冀州军,实在是让自己太失望了。
要说一个几乎屯积了自己大军所有粮草的地方,他居然是让一个纯粹的酒徒在那儿守御着,而对此,刘协在心里也暗骂,袁绍纯属就是自找的,他是自讨苦吃,所谓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而淳于琼这个“乌巢酒徒”也出名儿了,不过最后还是没能逃脱被咔嚓的命运。
之后,袁绍是从官渡撤兵。而曹操是带兵进了冀州,刘协也知道,不只是兖州军进了冀州,之后夺取了并州的凉州军也是趁势进了冀州。这个时候刘协算是看出来了,袁绍就算再厉害,可他能抵挡住天下仅次于他的两大诸侯联合进攻吗,反正刘协是不看好他了。
其实他也想到了,之前袁绍冀州军所遇到的对手,无非就是公孙瓒的幽州军。说实话,刘协确实是不知道公孙瓒的幽州军有多强的战力。但是看着最后公孙瓒还是被袁绍冀州军所灭,那么可见其军确实还是不如冀州军。那么在天下以强悍闻名的凉州军,还有兖州军,面对着双方的联合,袁绍的冀州军可能是对手?
所以刘协也算是看出来了。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还不如自己去做点儿什么。至于袁绍其人。根本就不能指望他太多啊。刘协不傻。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在宫中待了这么多年,他早已不是当初的小孩了。所以他什么不知道,又什么不懂呢。他也明白,把希望要是寄托在袁绍身上,那根本就不现实。只有依靠自己,这才行。
-----------------------------------------------------
其实好好想想,很久以前有个董卓乱政,祸乱朝纲。自己也把希望寄托在了关东诸侯的身上。结果最后如何了,让自己是大失所望,最后董卓迁都长安,当时就曹操带兵主动追击,其他人几乎都是无动于衷。
之后董卓被吕布杀了,本以为王允是个终于大汉的臣子,是,其人相比董卓之流,确实是忠臣,但是无非就是想做第二个霍光罢了。所以当初自己的希望寄托,最后却还是破灭了,但是却也不得不说,至少王允其人比起其他人来说,自己宁可让他把持朝政,也不想让别人专权。
王允被杀,吕布败走,李傕和郭汜入主长安,把持朝纲,结果又是自己噩梦的开始。最后李傕和郭汜他们内斗,在司隶打起来了,自己本以为这是大好机会,让各地诸侯来勤王,结果就曹操来了,对,还有个马超,不过他那是来趁火打劫的。
自己把希望寄托在了他曹操的身上,本以为他之前所作所为,怎么也是个兴复汉室的重臣,但是结果呢,自己是大错特错。曹操虽然不是董卓,但是却也不是王允,直到如今,自己不还是在他的笼中吗。这个笼子叫做许都,而自己就在许都的皇宫中,笼中的笼子,把自己给关住了,他曹孟德,曹贼就是要利用自己罢了。自己有用,还算好,没用的话,那么……
-----------------------------------------------------
所以,对于这些,刘协都是明白的。以致于当马超、袁绍还有曹操三方在冀州大战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准备怎么在兖州军的眼皮子底下夺取许都了。没办法,要想自己能摆脱他曹贼的控制,那么自己就得先夺取许都才行,可许都是那么容易拿下的吗,要是失败了,那后果可是要不堪设想。
刘协当然是有担心,知道做这个事儿的风险太大,但是风险越大,也说明其中的机遇就越大,所以自己铤而走险也是不无不可。对他来说,自己要是什么都不做,那么自己一辈子都是那个傀儡,是他曹孟德在笼中关着的鸟。可自己举事,万一要是成功了,那么自己就很可能独立自主,脱离曹孟德所掌控之中了。
要说刘协想得确实是比较简单,其实曹操既然敢带兵离开,他是不可能不都安排好了的。所以他并不怕刘协有什么动作,就怕刘协没有动作。只要刘协敢动,曹操就能明目张胆地,有理有据地杀一批忠心于刘协的人。所以能排除异己,对曹操来说,这个是好事儿。本来他也不想月月拿出钱粮来,奉养一帮忠心刘协的人,师出无名没,之前没有对付这些人的原由。
不过刘协要是敢动的话,那么就好了,最后什么都有了,那杀人还会手软吗。对于曹操来说他,他真是乐不得刘协能如此。毕竟许都也是凭借了好几年了,该是打破平静的时候了。只是打破平静的不会是自己,而只能是刘协。
-----------------------------------------------------
在刘协想清楚了之后,他就在暗中悄悄地进行着自己的计划。要说他觉得自己进行地是特别隐秘,但是实则不然,早就让荀彧给知道了。只是荀彧一直记得自己主公说的,尽量先不打草惊蛇,等什么时候对方发动了,再一招制敌。其实荀彧也是如此想法,虽然他是比较忠心大汉的人。但是说实话,他确实也是看不上一些人。
对于那种真正有本事而且又忠心大汉的人,荀彧可以说是很佩服。对于这样儿的人,荀彧自然是比较敬重,不会看低了。但是对有些人。算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没什么本事。还要这要那个的,他确实是看不上。说实话,他就认为皇帝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这样儿的人,你说他不忠心,肯定不是,但是忠心。可作为,荀彧是不敢苟同。
荀彧其实想得很简单,那就是有自己主公在,就能中兴大汉。虽然如今是自己主公把持朝政。但是换成是皇帝亲政的话,其实还就不能如自己主公做得那么好。说实话,要真是没有自己主公,那么天下还不一定是什么样儿呢。
就拿如今来说,天下诸侯就剩下了河北的袁绍袁本初、司隶的马孟起、荆州的刘景升、江东的孙伯符,最多再加上个辽东的公孙度(交州已经被孙策占据了),就剩下这些人了。
而要说之前的诸侯那可多了去了,可那大多数都是被自己主公所灭,所以自己主公对大汉的贡献,确实是非常的。而这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自己主公做了不少,但是天下人看到的,更多的都是那些不好的东西,所以自己主公如今就落了个不怎么好的名声。
其实如今的荀彧,确实还是很忠心于曹操的。并且曹操虽然是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在荀彧的眼里看来,自己主公虽说如此,但却依旧是能中兴大汉的名臣。至于说荀彧为什么这么想,还是如今曹操做得,让他认可。哪怕曹操是把持朝政,但是他同样是做了不少对朝廷有益的事儿,并且还没有到那种特别僭越的地步,所以荀彧不是不能接受。
不管怎么说,荀彧对大汉比较忠心没错,但是他的主公依旧是曹操,这个没错。在自己主公没有什么大错误,还是大汉臣子的情况下,哪怕荀彧觉得有些不妥,但是他却依旧是支持自己主公大业,一心为兖州军做事的。
-----------------------------------------------------
其实荀彧并不希望刘协参与到夺权的斗争中来,但是他也知道,皇帝如今不再是小时候那个少年了,而作为一个皇帝,面对着一个权臣,要不成为傀儡,受其摆布,要不就是找机会反抗。显然,当今的皇帝属于后者,自己主公在许都的时候,他是什么动作都不敢有,但是自己主公一不在,出去的时日久了,难免皇帝就起了异心。
好好想想,这事儿也正常,毕竟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有谁能甘心忍受自己没有大权,大全旁落,朝中权臣当道的时候。哪怕是个傀儡皇帝,他不敢不去反抗,但是他心里几乎也绝对是不想如此的。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荀彧一人就在屋中感叹,其实皇帝要是不反自己主公,那么自己主公绝对是不会对他如何。等时日久了,可能在有朝一日,等天下再次大一统了,也许还能还政给皇帝。可是如今皇帝都这么做了,自己主公要是能看好他才怪了,本来自己主公对皇帝就没什么感情,如今要是皇帝敢妄动,那么事儿就更不好办了。
要说如今的荀彧确实还是很相信曹操的,相信自己主公的。其实不是荀彧不了解曹操,只能说是他对曹操的期望太高了,要不也不会觉得曹操还能还政给刘协?其实荀彧不知道自己主公不会如此吗?当时他还有这么个希望,还感觉会如此,说白了,往好听说,这是他对曹操的期望太高,往不好听说,其实这也算是自欺欺人的一种罢了。(未完待续。。)
第七四九章 许都乱荀彧平叛
刘协是一直都在谋划中,但是却迟迟都没有实施。他也不傻,所以知道,就凭自己这点儿势力,这些人马,靠着那些人,可以说是很难夺取许都。但是自己却又不甘心受曹操的摆布,所以自己必须得拼一回,反正成功了最好,就算最后失败了,他曹孟德也不会把自己如何。
刘协想得清楚,别说这事儿自己不会参与其中,就算是自己亲自参与了,他曹操也绝对不会把自己如何的。毕竟如今他还要利用自己,很多地方他要靠着自己,打着大汉朝廷的旗号去给他做事,所以自己肯定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失败了的话,之后的日子是不会好过了。
-----------------------------------------------------
一直以来,虽然曹操已经带兖州军离开了好多时日,但是刘协却一直也没什么动作。至于荀攸,虽然他知道刘协是要有所动,但是他却不着急,发正自己是一直都在许都,还能怕什么。荀彧确实是有这么个自信,别说是没什么势力的皇帝,就是天下任意一个诸侯带兵来奇袭许都,他都不会害怕什么。
谁让人家本事在那儿摆着呢,所谓是“艺高人胆大”,荀彧绝对算得上是兖州军的第一谋士,坚壁清野那就是荀彧做出来的。只是曹操如今带兵是不带着他罢了,毕竟家里得有人留守才行,而这个人自然就是荀彧。曹操让他留下是最放心不过,不只是其人对自己足够忠心,而且还本事非常,所以曹操把荀彧放在许都。他才能安心在其他地方征战。
对此,可以说荀彧就算是许都的保障。至少有荀彧在,曹操不说自己已经是高枕无忧了吧,但确实也是差不了多少。
-----------------------------------------------------
刘协就这么一直拖着,就拖到了如今。其实他手下人已经是不止一次谏言,让他出手,但是刘协,说好听了,他对此算是谨慎小心。要说往不好听去说,他是真害怕啊。怕得不行。
这一日夜,刘协和他的几个心腹密会,而伏完此时则对刘协劝道:“陛下,如今听闻那曹孟德已经班师,不知陛下可考虑好要举事?”
刘协是轻叹了口气。“这,国丈所言。朕亦是知晓。只是如今我们有多大把握事成?”
伏完一听,多大把握?心说陛下啊,在人家曹孟德地盘上,干这样儿的事儿能有多大的把握?要我来说,也就两成多说了。不过这话伏完都不能去说,不管怎么说。他其实也是那个想法,反正你不去反抗,就一辈子都去做那傀儡。但是去反抗了呢,没准那一次可能就成功了。虽然伏完觉得希望是很渺茫。但是不管怎么说,希望渺茫总比没有希望要强多了。
所以伏完这时候对刘协说道:“回陛下,臣以为,怎么也有五成的把握!”
刘协闻言是点了点头,“好,既然有五成把握,那么此事可为!!”
在刘协看来,伏完说是五成把握,那么就算不到五成,四成的把握,这事儿也值得一做。其实他还真就不知道,伏完那边儿认为,也就最多两成把握,但是他可不敢说啊。他顾虑太多,他也知道,这么一说,估计自己这陛下,是再也不可能去提这个事儿了。
-----------------------------------------------------
刘协这边儿怎么想的不多说,就说其他刘协的心腹一听伏完说的五成把握,他们心里就鄙视他。心说陛下不清楚,你伏完伏国丈还能不知道?真是“睁眼睛说瞎话”,五成把握?怎么来的呢,如今咱们连三成把握都没有啊,你也就骗骗陛下这样不知情的人罢了。不过几人也都知道伏完算是用心良苦,就算伏完不说,他们也得这么劝说刘协。
还是,他们和伏完想得差不多,要真是不反抗一下的话,那么就真没什么机会了。况且如今曹孟德不在许都,带兵在冀州。遇到了如此的大好时机,要是再不好好把握的话,那么可真就是不应该了。只是陛下迟迟不肯动手,这不就一直耽误到了如今,要是此时再不动手的话,那么这次的机会就再也没有了。
他们可不认为,等曹操回来之后,还会有什么机会。那怎么可能,如今曹操不在许都,己方都没什么把握成事,所以就别说他在许都了。只要曹操在,基本上就没人敢明面上去动手,毕竟其人的威慑力在那儿摆着呢。如今他不在许都,众人都是顾虑重重,所以就别说他在许都了,那根本就不一样。
-----------------------------------------------------
之后众人是又听了自己陛下所说,他们这才算是放下心来。
此时有一人站出来说道:“陛下圣明,依臣来看,理当如此,如此大好时机,要是再不好好把握,那么便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了!”
刘协闻言是点了点头,“爱卿所言甚是,如此,明日夜,诸公同心协力,公举大事!”
“诺!一切谨遵陛下之命!”
众人是异口同声道,虽然是夜晚,但是毕竟是密会,而且还算是个密室,再加上众人声音不大,所以并不影响什么,不会让其他人注意到的。怎么说刘协也在宫中混了那么多年了,所以就这么几个人的密会还被人给发现了的话,那他这个皇帝当得也实在是太失败了。别看曹操是看管得挺严,不过皇宫中刘协也发展了不少自己人。
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根本就没准备一棒子打死刘协,毕竟刘协要是没有什么动作。他还怎么去杀人啊。所以荀彧是时刻都记着自己主公的嘱咐,所以不可能让刘协就孤家寡人一个,什么人都见不着,被看管得是什么事儿都做不了,那根本就不可能。
刘协看着众人,还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大汉还是有忠臣良将的,只是人少了点儿,但是如今自己势力是不如他曹孟德,可是以后呢。那就不一定了吧。如今别说是五成的把握,自己要举事,哪怕就只有半成把握,自己都得放手一搏。虽然明知道自己就是赌,但是万一让自己给赌赢了呢。
-----------------------------------------------------
第二日。许都和平日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只有极其少数的人才知道。今夜要发生一些不太寻常的事儿。
夜晚。在荀彧的府邸,他双眼微眯,喃喃自语道:“陛下,今夜便要出手了吗?唉,糊涂啊,小人误事。小人误国!”
在荀彧看来,只要劝说怂恿刘协去对付曹操的人,可以说都算是误国误事之辈。在他看来,明明陛下和自己主公能和平相处。但是就因为有一些人,被他们给破坏了。那几个真正为大汉为朝廷为陛下的人还好说,但是有几个就是为了他们自己,所以荀彧是最看不上这样儿的人的。这样儿的人可能不是刘协的心腹,但是却是他心腹的心腹,或者是心腹的心腹的心腹。
这日夜,是许都成为大汉都城以来,最为不平静的一夜。因为宫中有个不甘心当傀儡的皇帝,对于根本没什么把握的事儿,就要放手一搏。准备从曹操的手中夺权,拿下许都,结果,最后造成的后果,无非就是许都城死了很多人,很多很多……
-----------------------------------------------------
荀彧是不知道刘协他们在宫中的密会到底都说了些什么,但是他如果知道了,伏完说举事有五成把握的话,他肯定会把这个当成是一个笑话。确实,事实证明,伏完所说的五成把握,最后确实已经成为了笑话。
刘协的几个心腹,他们是凑出了五千人马,深夜之时,在许都就开始行动了。要说这五千人马绝对不算多,但是对刘协来说,绝对是多得不行了。毕竟这五千人马都是他手下心腹凑出来了。而且去干这个事儿了,就已经不再是各家的人了,你去做什么,都和家里无关,是你自己要去做的。
这五千人马,分工还很明确,其中两千人,是特意去围攻荀彧的府邸,准备捉拿他。刘协还有他的心腹可都知道,只要能控制住这个荀彧荀文若,那么己方就算是成功一半了。而那三千人马,都去夺取许都的东城门了,因为东城门是防御力量最为薄弱的,所以柿子要挑软的捏,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不是。
可惜,要是荀彧没什么准备,也许还能让他稍微忙活一些。不过荀彧对此是早有准备,所以别说是五千人马了,就算是五万人马,也别想轻易就夺下许都。毕竟许都的几万兖州军士卒可绝对不是吃素的,别说就区区五千人马,还是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就算是天下闻名的军队,五千人马也拿不下如今的许都城啊。
-----------------------------------------------------
这一夜,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彻夜未眠,有的是有心事,所以真睡不着了,而有的则是被许都的战事所影响的。但是好在就五千的乌合之众,所以对荀彧来说,最后就算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这五千人马。没办法,实力差距实在是太过悬殊了,兖州军第一次遇到这么不禁打的队伍,比黄巾军都不如啊。
要说这些私兵也够倒霉,虽然很多人都不愿如此,但是被逼得是硬着头皮都得往上冲啊,毕竟自己不是光棍一根啊。还有家人,妻儿老小呢,所以……
可即便如此,他们怎么可能是兖州军士卒的对手。别说整个许都的人马了,就他们进攻的这许都东门的五千守卒,那都不是三千乌合之众所能比的。所以别看私兵有三千人不错,但是没几个回合,便被人家许都东门的兖州军士卒给灭了。
-----------------------------------------------------
夺取城门的失利了,而进攻荀彧府邸的士卒,那就更惨了。
荀彧因为对此是早有准备。所以在他府邸内外是埋伏好了千人的弓弩手。别看就只有一千人,但是对付区区两千的乌合之众,说实话,足够了。人家荀彧这一千弓弩手,那可是精锐啊。要不是因为今日之事,他都不会动用他们。
而这还只是一千弓弩手。不算荀彧府邸的守卫。还有他自己的私兵。其实荀彧能调集更多的兖州军士卒,不过他觉得用不到,而且那样儿的话,还容易被人所察觉,打草惊蛇就不好了。所以如此最好,毕竟用一千弓弩手。其实足够灭了他们几千人马了。
果然,当那两千人马来到了荀彧府邸之时,就见荀彧府邸的大门大开,从中出来了不少的弓弩手。而外面也用来了几百弓弩手。有的在地上,有的在房屋上,反正是占据了优势。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人私兵是不知所措。不是说要打对方个措手不及吗,怎么变成是人家埋伏己方了?这,还用多说吗,傻子都明白,这是中了人家的计了。人家荀彧荀文若,是早就知道了己方打算,所以在这儿是守株待兔呢!
被人家埋伏了,怎么办,撤退?只能是死战了,退,人家能让你撤退吗?
双方交上手了,两人乌合之众,根本就不是人家精锐弓弩手的对手,没多久,几近是全军覆没。而剩下的没几个逃走,几乎都被生擒活捉了。
-----------------------------------------------------
荀彧对这次己方士卒的表现,可以说是很满意。虽然这里确实是少不了自己很早便得知了此事,而且还尽早做了安排。但是他也依旧相信,哪怕这次是没有自己早得知此事,早做安排,己方士卒依旧会给自己一个满意地结果的。荀彧确实有这个自信,而这个自信是建立在己方士卒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的基础上的。
所以虽然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突发事件,可能一时会让己方士卒有些不太适应。但是却也不得不说,等己方士卒真正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就是对方的死期。在许都这么些年了,荀彧别的没有,但是对守御许都这些兖州军士卒,可以说他确实还算是很了解了。
五千人马被灭,之后荀彧是亲自派兵,去抓人。大鱼是抓不到,但是小鱼小虾,荀彧却是没有放过。对他来说,那几个大鱼,他还是不准备动的。毕竟虽然他们总误事,但是对陛下对大汉,确实还是很忠心。不过那几个乱蹦达的小鱼小虾,自己却是不会放过,而自己主公依旧是不会放过,所以他们必须得死,不能轻饶了他们。
其实荀彧以雷霆之势发兵去抓人,他确实也担心。而这个不为了别的,就是担心等自己主公回来的话,可能要牵扯得更多。
因为以自己主公其人的那个性格,那个脾气,自己还是了解的。要真是自己主公在这儿的话,那抓得人就绝对不是自己这些了,而事儿也绝对不是如今这么一件事。所以为了自己主公回来,能不让他再动,或者尽管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荀彧便以雷霆之势,抓了不少的人,这才算完。可即便如此,他觉得也难以抵消自己主公的心头之恨啊。
-----------------------------------------------------
当刘协知道自己失败的时候,他确实是异常沮丧。他心说,五成的把握都败了,那么今后要是没有七八成得把握,是再也别出手了。
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刘协还认为伏完说得五成没错呢。可他也不想想,五成的把握,就那么轻易让人给灭了?所以说刘协,虽然不傻,但是从来都待在皇宫中,你让他勾心斗角,用点帝王心术都行,可对于兵事上面,他确实就是不行了。至少许都留守的兖州军,是个什么情况。他绝对是不知道的。而荀彧其人,到底有多大本事,他其实也不知道。
对于荀彧,刘协只知道他是颍川荀家的人,然后其人很有本事。有才干,其他的他真就不太知道了。其实刘协确实是不太关注这样儿的事儿。荀彧其人在天下来说。虽然如今是很少被人提及,但是却不得不说,其人的本事,天下人可都知道,而且是有目共睹。天下人公认的就是,荀彧乃是王佐之才。所以你说其人有多大的本事。
至少对于荀彧,一般人绝对不会是对手,而刘协,正是这一般人之中的之一。所以别说是刘协了。区区五千人马,就算是再厉害的人物,在许都这地方,在荀彧在兖州军士卒的眼皮子地下,也休想是举事成功。
-----------------------------------------------------
刘协也知道,荀彧是带兵抓了不少人。但是对此,他却是毫无办法,自己既是不能说什么,更是不能做什么,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荀彧,任凭他施为。
可惜啊,他却是不懂荀彧,其实荀彧做了这么多, 难道是为了他自己吗?绝对不是,说白了,还不是为了大汉江山,为了他刘协吗。但是刘协却是不懂这些,所以虽然感觉荀彧是有些向着大汉,向着朝廷的人。但是其人终于还是曹孟德,是那个曹贼的心腹属下。
说实话,这么些年了,刘协确实是不懂荀彧。其实荀彧要真是不为大汉着想,他也就不会像今日这样儿,跟着曹操做事了。而且其人还不是那么特别爱表现的人,说实话,荀彧这人属于比较沉默的人,算是默默奉献的类型。至少他对刘协对大汉什么样,他都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但是从来都没说过,没现实过自己如何如何。也就是这样,所以刘协才不懂荀彧其人。
但是他再不明白,却也抹杀不了荀彧对大汉的功劳,这个是未可厚非的,至少曹操就懂。曹操心里比谁都清楚,要说自己的心腹手下中,还有一个是真正忠心大汉的人,那就只有他荀彧荀文若了。在自己还没做得太过分的时候,荀彧和自己还能算是一条路上的人。但是当自己要做得越来越多,要从大汉索取的越来越多的时候,荀彧也许早晚会和自己陌路。
毕竟其人的性格秉性,自己的脾气性格,就注定了要如此。所以还是曹操,他是真正了解荀彧这个属下的人,而刘协,这个皇帝,他却是不懂其人。
-----------------------------------------------------
当一切终于是风平浪静的时候,荀彧这才是返回了自己的府邸。之前他是去拜访了好几个重要人物,而士卒负责抓人,而他则是去拜访了几人,直到这个时候,才算完事回府。
等他回府后,荀彧心中感叹,这一夜终于是过去了。虽然这是继许都成为大汉的都城以来,最为混乱的一夜,但是却也不得不说,其实还算好吧。因为一个都城不可能是永远都是风平浪静的,所以乱一次,也不都是不好。至少这一次过后,皇帝会安静很久。当然了,自己也知道,他不是一个真正安分的人。有了今夜第一次,当然也会有之后的第二次,不过……
可以这么说,反正如今自己所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为了大汉江山,为了朝廷,为了天下,自己也算是尽力了吧,至于说其他的,那却不是自己所能改变的。如果自己主公班师回许都,到时候他会如何去做,那真就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此时也只能是希望,自己主公能少些怒火,也尽量少杀些人吧,只有如此了,可是以自己主公的那个性格脾气……
自己的想法虽然是挺好,可就是不知道最后到底会不会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反正但愿如此吧,不过自己也真算是尽力了。突然,荀彧觉得自己是太过劳累了,一夜都没有休息,如今天都也好亮了,自己还能休息一个多时辰,还好,自己还能休息一下。想到这儿,荀彧倒在案上,便沉沉睡去了,他实在是太过劳累,以致于此。(未完待续。。)
第七五〇章 襄阳城刘备兵至
南阳,刘备是带兵直接赶赴了南郡的襄阳,如此对他来说,诸葛亮的话确实是比圣旨都好使。因为圣旨不能让他马上就变得更有势力,更有实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刘备却知道,诸葛亮还有徐庶就能,他不只是相信自己的眼光,还更相信这些时日他所看到的东西。
刘备是带着文丑、太史慈、周仓、裴元绍再加上徐庶,五个人,去了襄阳。而诸葛亮还有简雍和孙乾,他们几个则留守在了新野,至少对如今的刘备来说,新野肯定是不能够轻易放弃的地方。而诸葛亮,他也是这么想的,新野不能放弃,至少如今还不能有失。
而在刘备带兵离开之后,诸葛亮迎来了远到而来投奔自己主公的人。此人就是荆州南阳郡的人,姓陈名震字孝起。之前陈震乃是在袁绍冀州军帐下做事,但是不得不说,其他的眼光不错。从他见到刘备的时候,他就感觉出来,刘玄德其人,绝对是比自己更为明主的人。只是可惜啊,他遇到刘备的时候,自己早已是追随了袁本初,所以他和刘备算是相见恨晚。
在刘备离开了河北之后,陈震就知道,刘玄德其人绝非是池中物,也许只要有机会,那么早晚都会是一飞冲天。而自己主公呢,说实话,他并不看好,他不认为袁绍会是曹操的对手。结果他感觉不错,冀州军之后是节节败退,最后连袁绍都身死在了甘陵城。
袁绍时候,陈震知道,自己该是做出选择的时候了,要不归隐山林,要不就去追随自己主公的三个儿子其中之一。要不投靠曹孟德的兖州军或者马孟起的凉州军,再或者投靠其他诸侯也行。不过他是想来想去,还是刘玄德其人,才是自己所要追随的明主,而且听闻其人如今就在新野,南阳郡可是自己的老家,所以自己也正是时候回去看看了。
就这样儿,在审配护着袁尚,带着冀州军人马从清河退向渤海的时候,陈震是趁机离开了冀州军。直接就奔向了南阳郡的新野。不过他运气不佳,刘备刚走,他就来了,所以根本就没能见到刘备。不过不得不说,诸葛亮还有简雍、孙乾他们几个。他们对陈震确实是以礼相待,对他他非常不错。礼遇有加。
而诸葛亮虽然是不认识陈震。但是简雍、孙乾可都认识他,几人算是比较熟了,所以诸葛亮就算之前不认识,但是说几句话之后,他和陈震也比较熟了。而陈震对诸葛亮,显然也比较佩服。虽然诸葛亮算是年轻,但是其人绝对是个大才,自己是比不上人家啊。
诸葛亮也问了陈震一些冀州的战事,不过陈震离开的时候。凉州军还有兖州军还没什么动作呢,所以他也不知道其后的事儿。就只是知道,自己主公身死之后,然后审配带着冀州军撤退,就这些。而诸葛亮虽然没从陈震口中得知自己最想要的消息,但是如此也算是不错了,至少一些细节部分,那根本就不是探马斥候所能查探到的东西。
-----------------------------------------------------
而刘备呢,他则是带着五万人马,来到了襄阳城外。而这五万人马,对他来说,那可确实是不少了。就这,那都是诸葛亮和众人费了不少力,这才拉出来这么多人的。而他就准备用这五万人马拿下荆州,当然这确实是不小的压力,毕竟荆州的人马,步卒、骑兵加上水军,都超过二十万了,所以……
要说他来得可正是时候,当他之前就快到襄阳的时候,就已经传来了刘表病逝的消息。当然刘表是早病逝了,只是传到了襄阳的时候,怎么也得耽误些时日,所以刘备快到的时候,他才收到具体的消息。
不过让他气愤的是,蔡瑁是拿出了刘表的亲笔遗书,最后写到,让次子刘琮继承自己的一切。刘备用脚趾头都能相出来,这还不就是蔡氏和蔡瑁他们搞出来的吗。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只是还依照诸葛亮所说,打出刘琦的旗号,让嫡长子继位,支持刘琦为荆州之主,然后是带兵直奔襄阳。
要说刘备为什么没打出自己的旗号,说刘表把荆州牧之位给他了呢。这个当然是不可能如此的了,虽然刘表是亲口说了这些,但是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刘表说过这些,而且如今他人都没了,这不就是死无对证了。刘备他手中虽然是有州牧的印信,但是说实话,这个时候,那些东西,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只要你一拿出来,蔡瑁他们就能说你是窃取的,所以你还能如何。关键是你根本就没有什么证据表明,你的州牧印信是刘表亲手交给你的,所以这个事儿根本就是不好办了。
所以诸葛亮给刘备出得主意就是,只要一听到刘表身死的消息,那么就打出刘琦的旗号出来。至于刘琦那边儿,刘备和诸葛亮早和他沟通好了,一直新野和他江夏那边儿都有书信往来,所以刘备早和刘琦约定好了。只要事情有变,那么自己就要借用他的旗号来做事,而刘琦自然也是同意了。不管怎么说,自己这个叔父和诸葛亮曾经都帮过自己的大忙。
而且说实话,自己宁可让荆州归自己那叔父,也不想让蔡瑁拱手送人,尤其是曹操曹孟德,所以自己宁可是被利用,自己也认了,只要最后荆州不落入到蔡瑁还有曹孟德手中就行。这其实就是刘琦的想法,因为他可知道,自己父亲这辈子最狠的就是蔡瑁,然后也看不上曹操其人,哪怕是马超,自己父亲都没有那么厌恶。
所以,就这样儿,刘备打出了刘琦的旗号,向襄阳进兵。
-----------------------------------------------------
其实刘备也知道,用五万人马。想拿下荆州,可能是比较困难,但是如今自己就只能拿出这么些人马来,所以只能是如此,没有别的办法了。这个时候,己方就要靠着徐庶,这个谋士来出谋划策了,他知道,如今的自己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有了真正的军师。所以怎么说,也比之前要强,这个自己是绝对相信的,就是如此。
刘备的大军驻扎在了襄阳城外,而如今驻守在襄阳城的正是之前被刘表从新野召回来的大将文聘。文聘相比较而言。他确实算是比较年轻的将领了,因为他如今还没到而立之年。但是虽然年纪不是很大。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其人的经验,在荆州军来说,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这点荆州军从上到下,几乎人人都承认的。而且看刘表之前让其人驻守在新野,就知道了。
如果说文聘要是没什么本事,刘表可能让其人去驻守在新野吗。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文聘他绝对不属于蔡瑁一方的人,如果要真算起来的话,其实他是刘表的人。虽然不能说是心腹,但绝对不是蔡瑁一方的。而算是比较忠心刘表吧,毕竟刘表才是荆州牧,他才是主公。
-----------------------------------------------------
文聘看着城外刘备的人马,他心里也是暗自点头。因为刘备军中有高人啊,看着营盘布置,就绝对不是一般武将所能布置出来的。攻守皆可,进可进是退可退。如果你去偷营劫寨,那么很好,对方只要用少数人马,就能盯住你,可能你会无功而返,甚至中了人家的计。
而此时的刘备,正在中军大帐和徐庶还有太史慈他们相商下一步己方要如何去做。至于说在座的文丑、周仓还有裴元绍,说实话,刘备根本就没指望他们三个能想到什么。毕竟这三个人说白了,其实都是勇将,而几乎就是没什么谋略,所以根本也指望不上他们什么。
此时就听刘备问道:“元直,不知如今我军,当如何施为啊?”
徐庶一笑,“主公,听闻文聘此人,不是那蔡瑁的人,而其人对刘景升算是比较忠心,所以不知我军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刘备闻言是点了点头,他也不得不承认,徐庶所说,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就连自己都知道,文聘绝对是少有的,不属于蔡瑁一党的人,而且还算是比较忠心与刘表。但是即便如此,自己就能轻易说服其人开成归降吗?不是自己对此没有信心,只是这信心到底是从何而来啊?反正自己确实真是看不到,不过徐庶既然如此说,想必应该是有办法吧。
-----------------------------------------------------
这时候的刘备,在听了徐庶的话后,他想了一会儿,然后这才说道:“不知元直之意是?莫非要说服文聘文仲业其人?”
在刘备看来,虽然在新野,自己确实和文聘是有过一面之缘,而且当时两人相处得还不错,但是那也只不过就是不错而已,还能代表什么。他文聘文仲业,那是看着自己是个人物,所以就起了结交之心,但是不能因为人家看得起你,你就觉得人家就一定能投靠于你吧。刘备还没觉得自己有那么大魅力,能让人如此。要自己真有那本事的话,也不至于今日如此了。
看看如今自己属下的人,一共才多少个,其实就用两个手掌都能数过来了。不过当然了,这个确实和自己没什么势力、实力有关,这个也没错。想自己要是有曹孟德或者马孟起那么大的势力的话,那么自己手下的人,绝对不会比他们两人少就是了,这点自己还是相信的,而且也有信心。
-----------------------------------------------------
而徐庶听了自己主公的话后,他先是笑着点了点头,不过又笑着摇了摇头。
这一下就把刘备给整得是一头雾水的,是啊,这元直先点头,然后又摇头。这是为何啊,他确实是没有想明白。
“不知元直如此,这是何意?”
“主公,其实此事,并不一定非要如此。文聘其人……只要……”
听了徐庶所说,刘备这回是彻底没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自己想得还是太简单了,至少徐庶想得可比自己复杂,而且又考虑得多得多。至少自己就只想到了文聘如何如何。可是却忘了,当初诸葛孔明为何要如此施为,这回自己算是明白了,当初孔明所作所为,也许就会在如今起到应有的作用。
刘备是不住点头。最后徐庶说完之后,他便一怕桌案。“好。我看一切就依元直所言!”
徐庶则说道:“主公,此事事不宜迟,所以还望主公能早些施为!”
“不错,我看此事就教与子义吧!子义,你看如何?”
“诺!主公但有所命,属下定当遵从!”
刘备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虽然文丑的武艺更高一些,但是他还是把此事交与太史慈去做了。毕竟太史慈可是追随他十几年了,可以说是资历最老的一个,所以这事儿刘备第一个就想到了他。
-----------------------------------------------------
文聘望着刘备军的大营。是好久才算是回过神来,看也看完了,今日对方明显是不会进攻,所以他也不会一直在襄阳城头上,所以他准备回去了。
临走之前,他对城头的一员将领说道:“文长,城头便先交与你了,一切小心为上!”
“诺!文将军放心就是!”
文聘点了点头,他心里倒是有些感叹。要是在荆州军中,此人的武艺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比自己还高,只是可惜了,其人因为不是蔡瑁一系,所以就只能在襄阳守御城门罢了。
看着走下城头的文聘,被文聘称作是文长的将领,此时他心里是特别不爽,也特别不服。此乃也是荆州人,乃是义阳人,姓魏名延字文长。其人仪表堂堂,是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其实其人的相貌倒是有些像关羽关云长。不过只是有些地方相像罢了,其实一看,还是知道,他们是两个人的。
说实话,魏延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首先说自己的武艺,可以说自己武艺在荆州军中,绝对是能派上第二的,而第一自己还当不上,因为有人武艺比自己还高。再说本事,自己不是自夸,自己的本事在荆州军中,那更是数一数二的。就说从城头下去的那个文聘吧,至少自己认为,自己就比他强。但是如今是什么情况,如今人家是主将,而自己就是个看守城门的罢了。
所以魏延他是不甘心,是特别不甘心。对他来说,自己要是没什么本事的话,那如此,能当上个守御城门的,那自己也认了,是吧,还有什么不知足的。不过文聘本事还不如自己呢,但是他就因为比自己在荆州军多待了很多年,所以他是襄阳城的主将,而自己就只是个看守城门的,所以对此,自己还能甘心吗,自己觉得,只要是个人,他像自己这情况,他也不会甘心。
-----------------------------------------------------
要说魏延如今的想法就是如此,不过在他看来,自己的机会应该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刘备刘玄德大军围困了襄阳城,所以自己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刘玄德是什么人,那是大汉皇叔,是汉室宗亲。虽然如今在天下诸侯中,势力实力都不是很强,但是这个没关系,因为自己相信,自己不会看错,其人绝对不是池中物,早晚必能一飞冲天,只是一直都没什么机会罢了。不过如今刘表身死,这,这不就是一个大好机会吗。只要其人能把握住,那么荆州也许就会成为其人的囊中之物了。
魏延又想起了,当自己最不甘心的时候,却是收到了刘备还有其军师诸葛亮的亲笔书信,而且还让士卒从新野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财物。说实话,魏延生活得并不怎么好,别看是个守御城门的,但是那粮饷却是不够他花销的,所以刘备让士卒带来的财物对他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所以他确实是心里感念刘备和诸葛亮的好。
所以他也一直都想着,自己是什么时候能报答他们,所以这不……(未完待续。。)
第七五一章 有乾坤魏延得信
而今日,刘备带大军来到了襄阳城外,魏延就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是来了。这个机会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个就是说,魏延报答刘备的机会来了,毕竟他认为,自己确实是受了刘备的恩惠,拿人手短,而且其人字里行间,确实都是拉拢自己的意思,自己都明白。
至于第二个,那便是,自己终于是有出头之日了。为什么如此说,就是因为刘备带兵来襄阳了,就是如此。因为他能这么做,就证明了当初自己所想得不错,刘备刘玄德其人野心不小,胸怀大志,并且也想要把握如今的机会,然后一飞冲天。
说实话,就因为如此,所以在魏延看来,刘玄德其人就应该是自己所要找寻的明主。至少自己虽然是前几年加入了荆州军,但是却不得不说,刘景升其人却并非明主。就说最简单的一件事儿,经过自己几年的观察感觉来看,其人真是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心思了。所以确确实实就是一个“守户之犬”。
而刘玄德其人呢,虽然是没有刘景升那么大势力,但是却一直都在努力着,并且就是自己所认为的,胸怀大志,不惑之年了,还要与天下群雄争锋,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明主吗。并且其人对自己是极尽拉拢之意,自己都明白的。刘景升其人,连荆州军有没有自己这个人估计都不知道吧,但是刘玄德其人却给自己写过亲笔书信,并且还送过自己不少礼物。
所以魏延是不得不动心,毕竟他可不是个什么安分的人。并且其人是太不甘心如今这样儿了,让一个比他本事不如的文聘压在他头上,他确实是有些不爽。说实话,魏延其人的性格。要是一个比他本是大的人,是他顶头上司,那么都没什么问题。但是要是个不如他的人管他,那么他就绝对是不会心甘情愿,毕竟其人可是个人才,绝对是泛泛之辈,所以……
就是难免会有些性格,有些脾气,这个是肯定不会少的。所以他倒不是针对文聘,只是觉得一个不如他的人。还压在他头上,他是特别不爽,所以他是想要摆脱如今的情况。那么刘备的大军到来,他知道,这正是大好的时机啊
-----------------------------------------------------
不说魏延如今心里是怎么想了。就说在刘备决定实施了徐庶所说的之后,他便亲笔写了两封信。然后交给了太史慈。
“子义!”
“莫将在!”
“两封信便交与你了。你知道要如何做了吧?”
“末将身得,还请主公放心就是!”
刘备是笑着点点头,太史慈做事他还是放心的。至少在这方面,太史慈就绝对是比文丑强,这点不用多说了。
而太史慈接过自己主公递来的亲笔书信后,就听自己主公再次说道。“事不宜迟,子义当速去速回!”
“诺!”
说完,太史慈便带着书信出了大帐,离开了大营。
-----------------------------------------------------
太史慈出了大营。他是单人单骑,打马来到了襄阳城下。
襄阳城头的弓箭手此时已经拉开了弓弦,“什么人?来人止步!”
太史慈一看荆州军这个架势,他则是哈哈大笑,“哈哈哈!某乃东莱太史慈,如今是特来送书信的!!”
果然,“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太史慈那可是在天下很有名的一个人,毕竟当年汜水关大战吕布的时候就有他一个,所以他名声不小。城头的荆州军士卒一听,防备虽然是没松懈,但是却也没有那么紧张了。主要是他说是来送信的,总不可能是一个人就想攻破襄阳城吧。别说是你东莱太史慈了,就算是五原吕布吕奉先,他也没那个本事啊。
而此时魏延也已经到了城头垛口的边上,他正好是看到了太史慈,而此时他则对着城头的弓箭手把手一摆,“不要放箭,我来问几句!”
弓箭手齐声说道:“诺!”
毕竟在文聘不在城头的时候,魏延就是他们的主将,所以士卒自然是不敢不听。
-----------------------------------------------------
魏延是对着城下的太史慈一拱手,“敢问城下可是在汜水关大战吕布吕奉先的太史慈?”
太史慈一笑,“正是!不知阁下是?”
魏延笑道,“久仰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我乃义阳魏延魏文长!”
太史慈点了点头,虽然他早就听自己主公还有军师说了魏延其人的相貌,但是从魏延口中确认了之后,他这才是点头。
同样他此时是拱手说道:“原来是魏将军!”
魏延是连忙说道:“不敢当,不知将军来此之意是?”
虽然之前太史慈和士卒说了,不过魏延却还得亲自问一下确认才行。
果然是再次听太史慈说道:“某是奉了我主之命,他来给文聘将军送书信来了!”
城头上的魏延听了之后,是点了点头,对他来说,刘备一方确实是不可能没有什么动作的,只是……
-----------------------------------------------------
这时候城下的太史慈是再次喊道:“魏将军,不知能否让某进去,把书信送到文聘将军之手!”
魏延一听,是苦笑了一下,心说我要是放你进去,文仲业不得把我给军法从事了。这事儿肯定是不可能。除非我是亲自请示他,他同意了,这才能行。不过以文仲业那个脾气,呵呵,他要是能同意你太史慈进来才怪了,你就那书信收不收都两说啊。
毕竟是拿人手短啊,而且魏延还有他自己的打算,所以他对太史慈说道:“将军稍等片刻,待我去禀明文将军,看他如何决断。不知如此可好?”
太史慈一笑,“如此便多谢魏将军了!”
城头的魏延一听,就转身下了城头,然后去找文聘了。毕竟这事儿他确实是做不了主,只能是问文聘如何处理。
-----------------------------------------------------
当魏延把这事儿和文聘说了之后。文聘是微微皱眉,他对魏延说道:“文长。城外是太史子义要进城送信?”
“确实是太史子义!”
文聘点了点头。“算了,进就不必让其人进来了,只是信拿上来即可!”
“诺!”
说实话,文聘都是不怕太史慈什么。只是毕竟对方是个天下闻名的大将,所以就这么放其人进城,绝对不是个什么好事儿。你说防备还是不防备。要是什么防备都没有,可万一对方要是突然发难,那么对己方是没什么好处的。可你说要是防备其人,倒是让天下人觉得自己也是太过小心了。人家就是来送信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文聘是直接就把太史慈给拒之门外了,只不过这个门是襄阳的城门罢了。至于说书信,在文聘看来,毕竟自己当初也算是主动交好刘玄德其人一次,所以就算是给其人一个面子,自己看看也没什么。
而魏延听了文聘的令后,他是领命而去。既然文聘都说不让人进城了,那自己也只能如此了。
-----------------------------------------------------
没一会儿,魏延便又出现在了襄阳城头。而太史慈眼神不错,一下就看到了从文聘那儿回来的魏延。
还没等魏延说什么呢,就听太史慈喊道:“魏将军,可是有结果了!”
魏延苦笑了一下,“不错,文聘将军让将军把书信呈上即可!”
多了话不用说了,聪明人都明白,这是把太史慈给拒之门外了。而太史慈则是笑了笑,这个情况,说实话,确实是在自己军师的所料之中的。可以说自己军师对文聘的性格,虽然说不上就是了如指掌,但是确实绝对算了解就是了。
“好,既然魏将军都如此说了,那么便如此吧!还请魏将军,亲自把书信交给文聘将军!”
魏延一听太史慈的话,一般人没什么感觉,不过魏延却感觉除了一丝不太寻常的东西。因为太史慈是故意加重了魏将军还有亲自这五个字的语气,是特别重音说了这五个字。魏延当然是不会觉得太史慈如此是觉得无聊,没什么事儿了,所以就这么一说。魏延算是聪明人,所以一下就感觉出了太史慈言语间的不同寻常来。
-----------------------------------------------------
而此时的太史慈,则把书信绑在了自己箭矢上,然后对着城头便是一箭,这支箭是直接射向了城头。
太史慈倒是没有什么目标,不过就在魏延的身边,箭矢落了下来,魏延是趁机捡起了箭矢,不过他却没有直接拆开,而是直接对其他士卒说道:“把弓箭都收起来吧!”
“诺!”
而城下的太史慈则是一笑,“魏将军,别忘了,亲自把书信交给文聘将军,多谢!某这便告退了!”
说完,太史慈便拨马离开,而魏延看着太史慈远去的背影,他是若有所思。
-----------------------------------------------------
太史慈离开了,不过魏延依旧是没有直接就拿下箭矢上帮着的书信,而他是直接就拿着箭矢走下了城头。在他看来,太史慈说了两遍,而且是着重说了,魏将军还有亲自这五个字。这里面绝对是有深意的。所以自己虽然是不知道,但是却不代表自己不会去想。也许就是这信里有什么问题也不一定啊,毕竟如今太史慈虽然是离开了,但是信却留了下来。
所以在走到了一个没有士卒的地方,魏延便把书信拆开了,结果果然,他所想的确实是不错,信有问题。因为信并不是只给文聘一个人的,还有给自己的书信。但是太史慈可从来就没提,说还有给自己的书信。
不过这个时候魏延却也都明白了。要不之前自己觉得有些不太对,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刘备刘玄德其人,绝对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他文聘的身上,应该说他们对文聘应该是有所了解,所以根本就不会对他抱有什么太多太高的希望。真的。要是如此的话,那还不如对自己抱有希望呢。至少自己可比他文仲业强多了不是。
结果在魏延看到了刘备给自己的亲笔信中的内容之后。他是跟确定如此了。说给文聘的信,那不过就是个掩饰罢了。不过他文仲业要是真能开城投降,投靠刘玄德的话,那他们当然也是举双手欢迎,但是自己却知道,文聘绝对是不会如此去做的。而刘玄德他们自然也会知道。所以给自己的这封信,那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至于太史慈在城下说得那些,无非就是掩人耳目罢了,毕竟他不可能说是给自己也送封信。毕竟魏延魏文长是谁啊,有几个人知道的?而这事儿要是让文聘给知道了,对自己对刘玄德他们,可都没什么好处。根本就不可能不让人怀疑什么,给文聘他书信,那是因为其人是襄阳的守将,但是给自己书信,那么可真就是有待商榷了,这事儿可不对啊。
而魏延此时,说实话,他是挺佩服给刘备出主意的这个人。至少他算计到了文聘的反应,反正不管他怎么反应,最后信都能亲自交到自己的手中,这个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如今再看呢,果然是如此啊。
-----------------------------------------------------
魏延是赶紧先回了自己的住所,然后偷偷把刘备给他亲笔书信烧了,算是毁灭了证据。要说他做事确实是比较小心,而且他也认出来了,这信也确实是刘备的亲笔书信。最后就看自己如何选择了,自己要是选择他刘玄德,自己当然会按照他和自己约定的去做,要是不选择其人,那么就什么都不去做,或者来个将计就计。
烧了刘备给自己的亲笔书信之后,魏延这才把刘备给文聘的书信送到了他的手中。
“将军,这便是太史慈射上来的书信,还请将军一观!”
文聘结果书信之后,先是对魏延点了点头,“好,文长辛苦,早回城头吧,城头守御还少不得你!”
“诺!”
魏延走后,文聘这才把刘备的书信展开一看。结果看着看着,他就是微微皱眉。不得不说,刘备写得确实是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劝降的话罢了。先是刘备说了之前在新野,和文聘把酒言欢,可惜啊,如今却成为了对手,这是他说不想看到的,但是如今却是不得不如此。之后刘备又说了,无非就是开始劝降,不过从其言辞中也不难看出,其人确实也是真心想让文聘加入,知道文聘是个人才,所以才如此。
-----------------------------------------------------
文聘看完之后,他心里确实也想了不少。说实话,他在荆州军多年,他当然也知道,自己主公和蔡瑁的那些事儿,也知道自己主公并没有荆州完整的话语权,只不过就是一半而已。
可是刘备其人,说实话,文聘看得出来,其人的野心不小,至少不是自己主公所能比的,可能更多的是,其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势力罢了。
可如今自己主公身死,并且蔡瑁已经让其外甥,也就是自己主公的次子刘琮继位了。说实话,自己也觉得蔡瑁拿出来的,那个所谓的自己主公的遗书可能不是真的,但是就算是假的,可你有什么证据证明那个就是假的,没有证据,所以这事儿根本就对证不了啊。
而他刘玄德呢,打着大公子的名号,说实话,这个有些用,但是在自己这儿却是没什么用。至少蔡瑁拿出的遗书,哪怕自己认为是假的,可自己没有什么证据,也只能是听之任之。而自己主公可没说要让大公子继位,所以虽然大公子为嫡长,但是却没什么特别强有力的支持,只是一个身份,还有他刘玄德,这么个叔父,还有他自己也算吧。(未完待续。。)
第七五二章 刘备军夜战襄阳
不过刘玄德那意思,谁都明白,大公子也只不过就是他拿出来利用一下而已,而实际上他其实还是为他自己做事罢了,不就是如此吗。
文聘当然是都明白这个,但是这些其实都不重要,至少对自己来说,就是如此。对自己来说,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就是,如今主公的次子已经继位,那么他就是自己新任的主公,而自己却不好背叛他,去转投刘玄德,这个是不可能的。想让自己直接就开城投降,那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在文聘看来,刘备这给他劝降书,这就是打错算盘了。
可惜他还不知道,刘备他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人家的目标是如今守御城门的魏延,可不是他油盐不进的文聘。但是文聘不知道这事儿啊,他还以为刘备是真想劝降他呢。不过在刘备一方看来,虽然文聘直接开城投降几乎没可能,但要是他真能如此的话,那可就是太好了,不过谁对此却也没有抱什么希望,毕竟这事儿几乎不可能。
-----------------------------------------------------
到了晚上,依旧是魏延在城头巡视着,而文聘也来了几次,毕竟他确实还算是个比较负责的这么个守将。他从来没小看过刘备,相反,文聘对刘备军可以说还是相当重视。毕竟在他看来,能在曹操手下逃跑那么多次的刘备,确实是有着旁人所不及的本事,至少和曹孟德作对的人,如今还有几个活得好好的?
第一日晚上,双方是都没什么动静。然后就到了第二日。
不过第二日,是出乎意料的,刘备一方还是没什么动作。这个就让文聘有些疑惑了,不过就是有一点儿疑惑而已,他也没因此多想。在他看来,刘备从新野而来,士卒可能是比较疲惫,所以多休息几日才行,也不算是什么稀奇的。毕竟他们是疲惫之师,而己方一直都是以逸待劳。一直都在休息,就等着他们大军过来呢。
这日夜,文聘在城头上对魏延说道:“城头防御就交给文长了,我先下去了!”
“诺,还请将军放心就是!”
文聘点了点头。魏延的本事,他还是知道些的。所以魏延如此说了。他倒是也相信了,一切应该没什么问题。而这时候,他才下了襄阳城头。
见到文聘下了城头,魏延在心说,文聘文仲业,虽然你还算相信我。但是所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我魏延不甘心在荆州军中如此地位,所以我是不得不为自己打算。
其实魏延并没有太多的不忍心。对他来说,虽然文聘还算是信任他,但是自己也不欠他什么,所以谁也不能阻挡自己投靠刘玄德的想法。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能出人头地,自己必须要为刘备一方立下大功劳才行,如此自己才能实现自己所想的。
至于文聘其人,魏延还是很清楚的,最后城破了,哪怕对方被俘虏,刘备也绝对不会杀他。要是其人跑了,那么就更没什么危险了。只是他要是回江陵的话,估计在蔡瑁那儿,确实可能是就不好交待了,毕竟襄阳,是南郡的北方门户,而这么重要的城池都丢了,那这可绝对不是什么小事儿,所以蔡瑁其人也许不会杀了文聘,但是也不会轻饶他吧。
-----------------------------------------------------
至于最后文聘如何,并不是魏延所要关心的。如今的他,想的最多的还是怎么打开城门,然后放城外的刘备军进襄阳城。只要对方人马一进城,自己就是立下大功一件,至于说夺不下襄阳,这个几本不会。毕竟刘备军的战力,绝对不会比己方士卒弱就是了。魏延要是这个都不知道,那他就白在军中混了。
时间已经到了第三日,子时一过,魏延就开始准备打开城门,放刘备军入城了。
对于打开城门这事儿,对一般的士卒来说,并不是个什么容易的事儿。但是对魏延,他这个守御襄阳城门的人来说,那确实是轻车熟路了,他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所以没几下,就打开了襄阳城的北门,而此时,刘备已经带着大军奔着襄阳城北门而来。
“敌袭!敌袭!”
“魏将军投敌了,大家快迎敌!”
……
襄阳城的北门已经乱了,谁也没有想到,魏延居然是刘备一方的内应,这个确实是出乎荆州军士卒的意料的。谁能想到,平时看着不错的一个人,对守御城门是兢兢业业的一个将领,原来却是投靠了刘备啊,趁着夜晚,大家都没怎么注意的时候,就打开了城门,放敌军入城
了。而这事儿确实是突发情况,是突变,把守御襄阳城的荆州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
刘备是直接便带兵入城了,他左右两侧分别是太史慈和文丑,然后后面跟着周仓和裴元绍两人,至于徐庶,当然是留守在了己方大营。
刘备心说,魏延确实是不负众望啊,直接就按照约定把城门给打开了。而他此时不只是因为己方能长驱直入,直取襄阳而高兴。他也觉得诸葛亮确实是厉害,他就知道,要早早交好魏延其人,而当初的因,就成了今夜的果。魏延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文聘他是油盐不进,但是魏延可不一样,他是直接做出了选择,选择了自己,选择了己方。
文聘这个时候正是处在半睡不睡的状态,他想好好休息。好好睡觉,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最好是不能睡死,必须还得保持个警惕性才行。毕竟谁知道刘备他什么时候就来夜袭了,而对方一旦是有所动,那么自己必须要亲自上城头去指挥荆州军士卒杀敌。
可他的想法确实是挺好,但是可惜啊,他却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当文聘被喊杀声,擂鼓声、号角声所惊醒的时候,他是后背出了不少冷汗。他心说。看来自己所预料的果然是成真了。虽然自己并不怕刘备军的夜袭,但是这大半夜和对方交战,确实是不是很有利。
而之后他不只是脸色突变,全身上下更是出了更多的汗,因为他听己方士卒喊。什么敌军进城了,这可把文聘给吓得不清。而此时他已经上了战马。是直奔襄阳的北门而来。
-----------------------------------------------------
事实证明了。己方士卒喊得是一点儿没错,敌军果然是进城了,襄阳城的北城门居然是大开,而敌军是长驱直入。
文聘明白了,要说凭借己方士卒的战力,魏延其人的本事。别说是他刘备军了,就算是战力天下第一的凉州军,也绝对不可能一下就攻破襄阳城的城门。但是事实却是,如今城门大开。那么就不得不说明问题。
说明什么,这就说明襄阳城内有刘备一方的内应啊,可就算是有内应,凭魏延其人的本事,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人把城门给破开吧。所以就只可能是一种情况了,那就是魏延魏文长其人,就是刘备一方的内应。所以他是直接打开了城门,放敌军入城了。
此时在马上的文聘,他拿着兵器,是心里暗恨,好你个魏延魏文长,枉自己是如此相信你,可你,可你却是投靠了敌军了!说实话,文聘他确实是不太明白,要说无论是自己还是说荆州军上下,对他魏延,绝对是没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其人却是投靠了刘备,这事儿确实是让文聘有些不太明白。他甚至是怀疑,魏延其人就是刘备一方打入荆州军内部的奸细细作。
所以说文聘和魏延不熟,他更是不了解其人。但是诸葛亮、徐庶、乃是刘备,却是对魏延其人比较了解,所以其人不能被文聘所用,但是却能被刘备所用,比如说如今这个时候。
-----------------------------------------------------
文聘此时也只能是在心中叹气,而他开始组织了荆州军士卒进攻。不管怎么说,荆州军士卒可都是正规军,所以哪怕是城池城门被人打开,敌军是长驱直入,但是他们大多数人依旧是和刘备军展开了激烈搏斗。而在他们看来,真正跟随刘备走南闯北十几年的队伍,不过就几百人而已,所以此时刘备军的组成,大多还是新野军,所以他们能怕新野的士卒吗。
不过等交上手了之后,荆州军士卒发现,刘备的新野士卒,虽然成军没有己方的时日久,但是这个战力,却绝对不在己方之下啊。他们确实是心里惊讶,毕竟这事儿要说出去的话,估计大多数的人还是不会相信的。
要不就说诸葛亮他们厉害呢,别看刘备的人马少,而且招募并没有多久,但是经过文丑、太史慈、诸葛亮还有徐庶几人的训了,可以说那战力,确实是不会比荆州军的士卒低。这就是有会训练士卒的人的好处,至少这个时候,不就凸显出来了吗。
-----------------------------------------------------
文聘心里恨归恨,但是此时他也知道,自己必须是带兵抵抗敌军的进攻才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自己就不能扔下己方的士卒独自逃走。哪怕最后就算是跑,自己也得尽量带着己方的士卒撤退,要不自己这个主将做得也实在是太失败了。
其实城池失守丢了并不可怕,但是自己身为襄阳的主将,属下守御城门的将领,居然是直接投靠敌军了,这个也不得不说,自己作为襄阳城守将。自己确实是难辞其咎。而且自己居然是一点儿都没有发觉其人的异常,所以自己确实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次,自己身为襄阳城主将,就应该带领己方荆州军士卒和敌军展开死战,实在是不行了,才能撤退,要不自己绝不能逃走。
而此时文聘已经是带领着己方的士卒冲向了迎面而来的刘备军,只听文聘说道:“弟兄们,冲啊,杀啊!”
尽管文聘觉得希望是很渺茫。几乎就没有,但是他却还是没有放弃。见势不妙就逃跑,那颗不是自己的作风,至于投降敌军,那就更不是自己的性格了。只有带着士卒冲杀。这才是自己,这才是文仲业!
他知道。自己这时候可能是遇不到魏延其人了。但是带兵能杀多少敌军就少多少吧,也算是自己没白当这个襄阳城的守将。
还是那话,城池丢失并不可能,自己更不怕蔡瑁他们。但是这次襄阳一战,无论结果如何,却绝对都是自己平生的一大耻辱。文聘不傻。他稍微一想就都明白了,估计事儿就出在魏延给自己刘备亲笔书信的那个时候。对方送信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魏文长。可惜啊,自己却是后知后觉。谁能想到,魏延和刘备他们早已是勾结上了,让自己却是防不胜防啊!
-----------------------------------------------------
刘备带兵杀进了襄阳城,他带兵厮杀了一阵,这时候他对旁边的文丑说道:“不必再次耽搁,赶快去文聘处生擒其人,不得伤害!”
文丑领命,“诺!”
说完,文丑便奔向了文聘的住处。结果就在文聘刚带兵杀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多久,他便看到了从对面而来的文丑。
说实话,文聘确实是不认识文丑。当时他在新野见到过刘备还有他的一干属下,可那个时候,文丑却还没来到新野投奔刘备呢,所以虽然两个人都是一个姓,但是不只是没有什么关系,文聘更是不认识文丑,文丑自然和他也不熟,只是这次来襄阳,这才知道其人而已。
虽然深夜,天黑得不行,但是有那么多火把照明,所以文聘还是看着了有一员敌军将领,是直接提枪奔着自己而来。他虽然是不认识文丑,但是却也不敢小看来将,所以是赶紧摆开兵器,准备招架。
只是可惜啊,哪怕文聘他的武艺其实不错,是二流上等,但是和人家文丑相比,确实还是差了一块,所以两人交上手后,不到三十回合,文聘便被文丑给生擒了。因为文聘不知道文丑到底是什么水平,所以他失了先机,所以吃大亏了。而文丑呢,他为了能早点儿生擒文聘,好下了功劳,给自己主公交差,所以他是一上来就用了全力,那么如此,文聘他还能幸免吗。
-----------------------------------------------------
一看连己方主将都被人家敌军给生擒活捉了,所以看到如此情况的荆州军士卒,确实是无心恋战了。毕竟整个襄阳城,可以说就以两个人为主。主要的就是文聘,而魏延也算是能起到些作用,虽然他官职不大,但是在襄阳的大多数荆州军士卒可都知道魏延其人的本事。
所以魏延直接就开城门投敌,让荆州军士卒受了不小的打击,士气是降了不少。而这个时候,文聘被生擒,荆州军士卒更是没有战心了。所以还没等文丑下一步动作,不少的荆州军士卒是掉头就跑,而跑不了的,则是直接就投降了。
文丑一看,这敢情好啊,还没等自己说什么呢,人家就已经都明白了。
不过他却还是大喊道:“你们的主将文聘已经被我生擒,投降者免死,顽抗者,杀无赦!!”
文丑是用上功夫了,所以那喊声,确实是传出了很远。哪怕如今夜色并不是那么平静,但是大多数的士卒却还是听到了他喊的。
而还在带兵杀敌的刘备,自然也是听到了文丑所喊。他心里高兴,毕竟能生擒文聘,不只是能让战事尽早结束,减少了己方伤亡。更是有机会说服其人,为自己所用。刘备认为,凭借自己还有徐庶两人,怎么也能把文聘给说服了。对此,他确实还是有信心的,虽然他没觉得这事儿很容易,但是有挑战才有意思。更何况对待像文聘这样的人才呢,麻烦也是值得的。
听了文丑的喊声,太史慈还有周仓裴元绍都是一笑,然后也跟着文丑喊着,让荆州军是早点投降。(未完待续。。)
第七五三章 刘备劝说文仲业
还别说,太史慈、周仓还有裴元绍他们再跟着文丑一喊,果然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毕竟文丑声音再大,他只是一个人,而太史慈他们可是三个大嗓门呢。
至于说荆州军,魏延投敌了,这个不知道在哪儿,而主将还被人给生擒活捉了,他们还有多少准备和刘备军死战的?不说本来士气就没了,赶上如今正是刘表身死,而刘琮刚刚继位没多久,士卒还没感念心主公什么恩德,结果就被敌军给攻破襄阳城了。所以为刘琮卖命的人,只是少数而已,多数的,不是逃跑,就是投降了,荆州军本来就不是什么硬骨头的队伍。
-----------------------------------------------------
要说最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襄阳,这个肯定还是不太合适的。但是对刘备来说,确实己方付出的代价很小,比自己所预想的其实还要轻松,对此自己算是很满意了。
刘备终于是见到了魏延,魏延一眼就看到了刘备,他自然能分辨出来,刘备才是正主,其他人都是属下,他赶紧施礼:“主公在上,义阳魏延魏文长见过主公!”
刘备赶紧扶住魏延,“文长不必多礼,今夜多亏有文长相助,我军才得以攻破襄阳城啊!”
魏延是赶紧谦虚说道:“一切全赖将士用命,军师运筹帷幄,属下只是略微尽了些绵薄之力罢了!”
刘备闻言一笑,“哈哈哈!好了,咱们不说这个了,反正到时候再一并赏赐!”
“多谢主公!”
对于赏赐这些。魏延也不推脱。毕竟在他看来,自己立下功劳了,本来就该是论功行赏的,这个哪个军中都是如此,这是自己应得的东西,他自然是不会客气。
-----------------------------------------------------
就这样儿,刘备是在魏延的帮助下,里应外合,打开了襄阳城的北门,而刘备军长驱直入。之后文丑生擒文聘。荆州军士卒是兵无战心,最后顺利地占领了南阳北部的第一大城,襄阳。
对刘备来说,占据襄阳的意思是重大的,这代表着自己的势力已经从南阳新野一线。向南扩展到了南郡的襄阳,虽然还只是南郡的最北部。但是却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确实算是成功的一半了。
接着,刘备是给魏延还有自己的一干属下,彼此做了介绍,毕竟魏延加入了己方后,也在自己帐下了,所以以后大家就都是同僚。如今有机会,当然是彼此先认识属下一下才好。
可是说实话,表面上众人对魏延还是比较客气,但是实际上来说。无论是太史慈、文丑还是周仓和裴元绍,他们是真心不怎么看得上魏延。第一,他们确实是不知道魏延其人的本事到底如何,但是魏延是临阵倒戈,这个谁让让他们确实是有些不耻,毕竟魏延做得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他自己倒是觉得没什么,但是在外人看来,其人有些不太可靠。
-----------------------------------------------------
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其实在魏延的想法中,他确实是没觉得自己所作所为如何。至于说别人怎么看自己,那真就不是最为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主公觉得自己如何,至少自己在荆州军是怀才不遇,但是自己确信,自己在自己主公的帐下,绝对不会如此。如今自己主公刘玄德,其人不只是比刘景升有更大的野心,也有本事,更是有眼光,自己绝不会看错。
魏延是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刘表其人的眼光也就那样儿了,要不自己虽然不敢说是什么大才,但是起码比有些人,比起那些泛泛之辈可强多了,但是自己在荆州军是什么地位,就是个守御城门的。自己就认为是大材小用,自己防御一个城池都足够,结果就成了个看守城门的?
所以魏延的不甘心,并不是一日两日了,其实可以说是日积月累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他在荆州军也没有那么多年,但是时日异常,所积累的不甘心越来越多,那么迟早有一日,就会爆发出来的。毕竟魏延其人绝对不是个甘心忍受的,可以忍受一时,但是他那种人却绝对忍受不了一世,要是能那样儿的话,他也就不是魏文长了。
所以魏延投靠刘备,并不是一个偶然,实则是必然。不过因为诸葛亮不在,所以也没人去敲打他。对刘备来说,魏延是一个大功臣,他确实是不好说什么。而且他看得出来,只要自己还在,而且自己对得起他魏延魏文长,他魏文长就绝对不会轻易背叛自己。至少如今来说,刘备觉得就是这样儿,而且他对魏延其人,还是有信心能把握住的,怎么说刘备都是枭雄。
-----------------------------------------------------
之后刘备和众人简单说了两句后,就让众人去休息了,毕竟明日还有明日的事儿要做。
黑夜过去,到了白天,刘备来后,和众人一起用过了朝食后,便让士卒把被己方所俘虏的文聘带了上来。文聘虽然是被生擒了,但是待遇还不错,不管怎么说,他和刘备都算是早就认识,而且刘备还要劝说其人,所以没把其人给关起来,只是给软禁了。而文聘也算是老实,他知道,自己逃是逃不走了,所以只能是受刘备他们的摆布。
早晨让士卒带到了刘备这儿,他知道。刘备这是要劝说自己,不过想劝说,是那么容易吗?
刘备一看文聘来了,他便说道:“仲业,请坐!”
文聘也不客气,找了地方便坐下来了,而这个时候刘备对他一笑,“仲业,听士卒说,你朝食却是没有吃啊。不知是饭食不合胃口?”
刘备是让士卒给文聘送了一份和他自己一模一样的饭食给文聘,不过文聘是一口都没动,所以他都知道这个。刘备其实也都明白,文聘只是对自己有意见啊。
文聘闻言则冷哼了一声,他看了眼在座的众人。知道除了城外的徐庶之外,刘备的一干属下可都在这儿了。连魏延这个后来者。都在座。而当文聘看到了魏延后。他是这气啊,要不是因为己方出了这么个叛徒,襄阳城能一夜就被破了吗?
-----------------------------------------------------
魏延自然是知道文聘看他,而他也毫不畏惧地看着文聘。说实话,他心里确实是有多大愧疚,虽然文聘算是信任自己。但是这对自己来说,真是什么用也没有。因为这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自己想要的,刘玄德能给自己。所以自己是义无反顾投敌了,当了叛徒,但是自己却没什么太大的愧疚。
毕竟自己这些年对荆州军所做的,自己认为是够了。一个襄阳城又算什么,反正自己确实是没觉得什么。而文聘的气愤,他心里确实是很清楚的。不过魏延对此却一点儿都没有后悔,哪怕再来一次,自己还会义无反顾地去如此施为。至于文聘,虽然他算是理解文聘,不过魏延觉得,自己要是不为自己,那么真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反正自己不欠他文聘的,他文聘信任自己,那是他的错误,自己也没觉得太多不好意思的。
-----------------------------------------------------
刘备看文聘就只是冷哼了一声,然后没说什么,他心说,果然是对自己不满啊。
之后他看到文聘盯着魏延,然后魏延也看着文聘,两人这事在较劲呢?不过不管是什么,其实对自己来说,都不算是什么坏事儿啊。
只听此时刘备是继续对文聘说道:“仲业,不知仲业对如今荆州形势,是如何看待?”
别看刘备是这么问,但是他那意思,文聘都明白,刘备就是想说,你看如今荆州都这样儿了,你如今的主公年幼,刘琮还和蔡氏的关系非常,所以刘琮的荆州,肯定是不行,所以你文聘难道就没有别的打算了?不过刘备虽然是这么个意思,但是他也不会就直接这么去说。
至于说文聘,他虽然也是不怎么看好刘琮,但是不管怎么说,刘琮都是如今的荆州之主,这个却是没错的。还是那话,哪怕自己都知道,蔡瑁拿出的东西是假的,但是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人家拿出来就是假的呢,所以自己……
此时文聘则说道:“玄德公,我主刘琮,虽然年幼,但是却不失为人才,所以在下相信,在我主的努力之下,荆州之地只会比之前更加繁荣!”
刘备闻言是心里暗笑,心说这话你文仲业相信吗,反正我是不相信啊,估计你是一样不相信吧。但是即便如此,你却还是说出来了,并且一口一个我主我主的,这话不就是给我还有在座众人听得吗。那意思你文聘是有主公的人了,所以就不想再投靠我了?
-----------------------------------------------------
过了能有十秒钟,刘备这才再次说道:“哈哈!仲业之言,我却是不敢苟同!”
文聘闻言是一挑眼眉,但是却没说什么,而只听刘备是继续说道:“如今景升兄新亡,可以说荆州绝对是内忧外患,不知道仲业觉得是不是如此?”
文聘是把眼一闭,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他这其实就算是默认了。
“荆州本地有蔡瑁他们代表的世家大族,而北部的南阳。不只是有马孟起的凉州军,还有曹孟德的兖州军,就连东边的江东,也还有“小霸王”孙伯符,所以荆州难道不是内忧外患否?”
刘备所说这些,其实文聘当然知道。他还知道,这些人加上刘备的话,那么就是五方,也是这五方都来荆州,那可就有意思了。到时候荆州可就热闹了。战乱一时不会停止,并且五方争夺荆州,受苦受难的其实还是老百姓的。哪怕是再小的战争,也免不了要波及到百姓。
而刘备那个意思,如今五方都盯着荆州。所以荆州肯定乱,那么到时候你文聘要做出何种抉择。除非你文仲业是要死忠刘琮。准备为其尽忠了。要不你文聘必须要从其他四方做出一个选择来。这其实就是刘备的意思,而文聘他当然是不会不明白。
-----------------------------------------------------
听了刘备说完之后,文聘则说道:“玄德公,请听在下一言,在下之意是,虽然在下亦是承认玄德公所说不无道理。但是哪怕荆州真是五方争夺。而在下自然是不会置身事外,可是即便如此,再下依旧是想在我主帐下效力,而且是没有其他打算!”
刘备一听。心说你文聘怎么就是冥顽不灵,跟着那刘琮有什么好的,难道说你文仲业想和蔡瑁一道不成?在刘备看来,文聘从来都不是蔡瑁的人,并且他和蔡瑁绝对是属于不同路的,但是怎么今日看着,其人……
只是刘备没好好想想,不是文聘想和蔡瑁一道,这个根本就不可能。他只不过就是想继续跟着刘琮而已,毕竟如今来看,只有他刘琮才是刘表亲自决定的继承者。而文聘其人,不得不说,其人绝对不是魏延那样儿,他还是比较看重自己的名声的。并且不管怎么说,刘琮都是原来主公的次子,所以文聘觉得,自己得尽到自己作为属下的职责,保护好如今的主公。
只是可惜啊,自己如今是深陷襄阳,被刘备所擒。看如今的情况,自己是不能有什么自由路,除非是加入刘备的帐下,但是自己是真心不想如此。刘备要是逼迫自己,那便是强人所难啊。在文聘看来,刘备其人爱惜自己羽翼,看重自己名声,却是不会做出那样的事儿来的。
-----------------------------------------------------
不只是刘备,其他也都看得出来,文聘这真是冥顽不灵啊。说白了,还不就是不想加入己方,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但是肯定他文聘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了。不过具体是什么原因,说实话,众人也没那个好奇想知道。只是他们倒是真希望,文聘能加入己方,只是看如今这情况,难,或者根本就不可能。
刘备此时则是叹了口气,“唉,所谓是‘人各有志,何必相强’,既然仲业有自己的打算,那么我今日便不再多说了。只是最后我还想说一句,不管仲业何时,只要想加入我军了,那么我这儿是随时都欢迎仲业加入!”
如今刘备知道,自己也只能是这么说。看着文聘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儿,他就知道,今日自己是没戏了。虽然元直还依旧在城外没有进来,不过既然他没在,那么这时候就不必再特意找他。等打发走了文聘,再找他来也不迟。毕竟今日自己是碰壁了,说服文聘之事,暂时就算是告一段落吧,等之后再好好问问元直,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文聘也不过是一笑,而没有多说什么。在他看来,刘备果然是没再多说,而且是对自己也还没死心。不过这都无所谓,主要是今日自己就算是过去了,至于今后怎么样,这个自己也不清楚。
果然,就听刘备对士卒说道:“来人啊,带文将军下去好好休息,好生招待!”
“诺!”
说得好听,实则刘备这话就是说,把文聘再软禁起来吧,务必要好好看守,看住他,前往那别让他给跑了,其实他就是这个意思。
-----------------------------------------------------
文聘下去之后,第一个忍不住的就是脾气不怎么好的文丑,而且他也是生擒文聘的人。说实话,尽管是刘备之前特意说要生擒文聘,但这个时候文丑也有些后悔,自己就算是不杀其人,但是让其人受点儿伤总没什么问题吧。看着其人之前那样儿,自己就气不打一处来。(未完待续。。)
第七五四章 徐庶算计江陵城
只听文丑此时说道:“主公,文聘文仲业其人,感觉他就是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啊,这样儿的人真就值得主公如此劝说不成?”
刘备对他笑着摇了摇头,“文仲业确实算是人才,而我军可正是缺少人才啊!”
文丑也不是不明白,别说是己方了,无论是自己之前所在的冀州军,还是马孟起的凉州军,乃至曹孟德的兖州军,要说人才可都算是不少了吧。但是不管说是袁绍还是马超、曹操,可以说从来都没有嫌弃自己手下人才多的,所以他们那几个强势诸侯都如此,就更别说己方这没什么大势力的了。
所以对于自己主公所说,文丑也只能是抱以苦笑。他自然不会不明白,一个人才对己方的重要性,但是看文聘那样,他就生气,他就看不上其人,而且文丑确实是对其人不怎么感冒。
在他看来,文聘要是一点儿想法都没有,那么当初他应该就不会交好自己主公了。至少在文丑看来,就是如此。至于那个时候他虽然还没来新野,但是却并不代表他什么都不知道。
文丑的想法中,文聘绝对是有所顾虑,所以才如此。只是他也不说什么,就是不投靠己方,所以自己当然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才导致了其人如此。所以文丑是真看不上他,哪怕他也知道,文聘这人应该是个人才,但是,唉,真是可惜了,虽然两人都姓文,但是其人怎么和自己就不一样儿呢。
-----------------------------------------------------
此时刘备一看文丑这个表情,他依旧是笑了笑。但是却没再说什么。其实他也知道,文丑绝对不是什么都不明白,相反,很多时候,他其实知道的还不少。虽说你不能指望着他有什么太深太高的谋略,但是文丑却绝对不是一般般的莽夫。更不是什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刘备知道,有些东西,他其实都明白,但是却是不服。看不上文聘,所以才如此。
见没人说什么了,刘备也没再多说,如今对他来说,既然自己出马是不行。那么就只有最后一个方法,那就是把徐庶找来。然后问问他。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说服文聘。
对刘备来说,这事儿自己办不成,但是却不代表军师也办不成。毕竟自己那点谋略,肯定是比不上军师的谋略的。而自己的那些想法,肯定也是不如军师的。所以在自己已经算是束手无策的时候。正是该请军师出马的时候了。
并且拿下了襄阳城后,可以说自己还没有让徐庶进城,所以这个时候其实正好是让徐庶来襄阳。
想到这儿之后,刘备便对士卒吩咐道:“来人!”
“属下在!”
“赶快出城。去请军师来此,说我有要事相商!”
“诺!”
士卒是应诺告退,去请徐庶了。而在座众人可都明白,自己主公如此,那其实就是要让徐庶想个办法,好让文聘能归降己方。众人自然是乐于见此,毕竟之前主公的努力,众人可都看在眼里,并且如今谁也没什么好办法,就看看军师有没有好主意了。
-----------------------------------------------------
没多久,也就是半盏茶的功夫,徐庶就到了,可以说速度确实是很快。
徐庶来了之后,先给自己主公见礼,然后又和众人打了招呼,众人也是都点头,和徐庶打过招呼。
刘备这时候笑道:“哈哈哈!元直来了,快坐吧!”
“多谢主公!”
徐庶是找地方坐下下来,然后便直接问道:“不知主公此时急着召属下进城,是有何要事?”
刘备点点头,然后便把文聘的事儿和他讲了一遍,徐庶听后,也是不住点头。
-----------------------------------------------------
听了自己主公全都说完了之后,徐庶一笑,“看来主公就是为了劝降文聘之事发愁了?”
刘备点头,“元直所说不错,正是如此啊,不知元直,是否能劝说文仲业其人归降我军?”
徐庶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刘备是不明白,所以问道:“元直如此,是何意啊?”
“不瞒主公说,劝降的话,属下认为也很难。但是要让其归降我军,在属下看来,这其实却并不算特别困难!”
“哦?元直有话,但说无妨!”
“诺!主公请想,文仲业其人如此,想来必然是有其原因在的。而属下认为,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原因罢了!”
刘备一听,来了兴趣,“元直继续说!”
“是!敢问主公一句,不知在主公看来,文仲业其人,可是那种死忠刘表却不知变通之辈?”
刘备闻言心说,他文仲业要说是死忠刘景升,那肯定不是。要不刘景升其人还活着的时候,他为何还要交好自己?更何况如今自己生擒其人,而其人也没说什么慷慨赴死,所以其人忠心是有些,但是说死忠,自己认为却是没有达到啊。
至于说不知变通,这个更不可能。还是那个,他既然能交好自己,就绝对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人,那个时候,自己就感觉出来了,文聘文仲业其人,却是个头脑灵活之辈,绝对不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啊。
-----------------------------------------------------
想到这些之后,刘备这才说道:“文仲业其人,绝对死忠刘景升,亦不是那种不知变通之辈!”
刘备说这出来这句,可以说他确实是带着比较肯定的语气,而徐庶听到之后。还是笑道:“是啊,主公如此认为,其实属下亦是如此认为。那么其人如此,但是却依旧不肯归降于我军,其实属下认为,确实就只可能是那几个原因!”
刘备知道,这回终于是要说到这个了,就只听徐庶说道:“主公,这第一便是,文聘其人的家眷很可能就在江陵。所以其人是投鼠忌器,不敢归降我军。因为如此的话,他并不敢确定蔡瑁会如何,毕竟蔡瑁其人,主公也了解。他要是真做出些什么事来,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不错。元直觉得这个是原因?”
徐庶摇了摇头。“主公,属下不觉得是这个原因,因为根据我方所掌握的情报,今日属下了解到,文聘其人根本就没有家眷,所以这个根本就不可能!”
这事儿刘备是不知道。徐庶也不过是才知道,他还没来得及和刘备说,所以刘备这是刚从他口中得知这个事儿。原来如此,他文聘是没有家眷啊。那么他所顾虑的,到底是……
-----------------------------------------------------
知道徐庶的话是没说完,所以刘备问道:“不知元直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主公,不是第一个原因,那么便是这第二个原因了,那就是其人很是在乎自己的名声!”
刘备忙问道:“这何以见得?”
刘备确实是没看出来什么,徐庶既然说文聘其人是看重那些虚名,那么肯定就不是空穴来风,所以必然是有道理所在的。
就拿自己来说吧,其实自己是很看重自己的名声,但是为什么如此,还不是因为自己有个好名声的话,那么就对自己的大业有好处,难道自己就不知道那些都是虚名吗?但是即便如此,可这却也是自己需要的东西啊,所以自己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霸业,是不得不去在乎。
那么文聘其人,其人没什么霸业,但是其人也在乎那些东西,看来其人是很爱惜自己的羽翼。或者说,其人看重这个,也是在乎面子?或者是其他自己所不知道的?
就只听徐庶说道,“主公请想,文聘其人不傻,属下相信,并且主公应该也知道,其人绝对是能看得清形势的。但是即便如此,其人也不归降己方,要知道,如今他的性命,可以说全在主公之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其人还是冥顽不灵,那么这个就值得商榷了。因为其人既不是死忠刘景升其人的,又不是什么不知变通之辈,那么他还如此,这不就说明问题!”
刘备闻言点头,因为徐庶说得有道理啊。之前自己没有往这方面多想,一般来说,都是文士更看重自己的名声,但是如今一个武将却比文士还看重自己的名声,这确实是让自己不好办了。毕竟这名声这样儿的东西,自己别说是没有什么势力了,就算是天下第一势力,可却也引导不了天下百姓的悠悠众口啊,谁能有那么大本事如此?
-----------------------------------------------------
好像是看出自己主公的忧虑来了,所以此时徐庶再次说道:“主公,想要文聘其人归降我军,确实是殊为不易。但是即便如此,也并不代表我军没有机会。属下之前有了一个想法,正好与主公还有各位一说!”
刘备听了徐庶的话后,他眼眉上扬,笑道:“好,既然元直有办法,那么不妨说来听听,让大家一起参详参详,如何?”
“诺!就算主公不问,属下此时也要说,其实此事是这样,我军只需……”
徐庶是把他所想的,和自己主公还有在座的众人说了一遍,刘备还有其他人听后,都是不住地点头。不得不说,徐庶刚才所讲得那些,确实是可以一试,可以说成功的几率确实还是挺大的。不管怎么说。不是试,那么什么机会都没有,但是你去试一试,这其实就是机会。
听了徐庶说完后,刘备便问了众人,“各位觉得,元直之言如何?”
众人是赶紧附和,他们也同意,所以都知道,这个时候就是要赶紧出声同意了。
-----------------------------------------------------
最后是一致同意通过了徐庶所说。刘备对此也算是满意,所以他准备马上便开始准备实施。在他看来,算计文聘还有江陵的蔡瑁他们,应该还是能成功的。
之后的几日,文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刘备是再也没说劝降的事儿,只是不管是朝食。还是晚宴。都是他亲自招待自己,请自己来吃,而且他的一干属下也是都在座。这点确实是让文聘不明白,怎么刘备变成这样儿了。难道说是因为看劝说不了自己,就改变了,想用此来软化自己。然后让自己感动,最后再下手不成?
他刘玄德要是如此想法的话,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对自己来说。那是一点儿用都没有。至少自己不会因此而麻痹,至于说刘玄德好吃好喝招待自己,那么自己自然也是都接着,有什么的,自己都这样儿了,还能怕他什么吗?真是笑话!
一连三日,刘备都是如此施为,而文聘也是都通通接着,一点儿都没有浪费了刘备的好意。而每次刘备看他,都是笑呵呵的,只是文聘确实没什么表情。对他来说,刘备对自己,应该还舍不得杀,不说其人觉得自己有些本事。就说当时自己是刻意结交其人,对其人不错,自己就相信,其人不会对自己如何。
不过虽说如此,但也绝对不会这么拖着吧。所以文聘心说,自己倒是要好好看看,你刘玄德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可惜,最后还是让文聘失望了,因为除了好好招待他之后,刘备根本就没和文聘说过其他的东西,说得都是那些和劝降无关的话,所以然文聘搞不清了,心说,刘玄德其人难道就准备这么一直软禁自己不成,那样儿的话,对谁好像都没有好处啊。
-----------------------------------------------------
结果到了第四日,刘备是特意又命人把文聘请了过来。而文聘确实早已都熟悉了,他也算是没什么可奇怪的。只是当他见到了刘备之后,他才知道,今日和往日都不一样。
用过了朝食后,刘备是向文聘问道,“仲业这几日在我军待得如何?”
文聘心说,在你刘玄德军中?我明明是在荆州南郡的襄阳城,什么又是你刘玄德的军中?
不过这话他也不可能这么说,文聘此时只是说道:“玄德公是热情款待,在下确实是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刘备一笑,然后摆了摆手,“仲业这说得是哪里话来,其实仲业能在我军中,那么我真是求之不得。可惜啊,人各有志,我也算早看出来了,仲业这是人在襄阳,但是心却是在江陵了!也罢,既然如此,那么仲业今日便自便吧,我刘玄德绝不阻拦!”
听了刘备的话后,文聘就是一愣,心说这话是他刘玄德说得吗?感觉不太像啊,但是确实是他说的啊,可是这……
虽然文聘确实是感觉有些奇怪,他也不太明白,但是文聘看刘备的样儿,他能感觉得出来,刘备这是真心想让他离开了。要说这可真是好事儿啊,自己却真是没有想到。虽然自己也觉得有些奇怪,不过再奇怪,自己能离开襄阳城就好。说实话,别看这几日刘备对自己都是好好招待的,但是自己在这二待得确实是不怎么样,主要还是,自己的心没在这儿,所以……
-----------------------------------------------------
想到了这些之后,文聘忙问道:“玄德公此话当真?”
刘备笑道:“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好,既然玄德公如此,那么在下这便告辞了,此事就算是在下欠了玄德公一个大人情!”
“仲业请便!咱们后会有期!”
文聘最后也是对着刘备一拱手,说道:“后会有期!”
对他来说,他确实是巴不得是赶紧离开这个地方。要还是自己守御着的襄阳,那么自己待多久都没什么,但是如今襄阳沦陷,落入了刘备的手中,这对自己来说,就是敌军的势力范围。而且之前自己是一直都被刘备软禁,时刻都受人监视,可以说这样儿的日子,自己是早都受够了,所以今日能离开,自己是恨不得肋生双翅,然后赶紧飞回江陵城去。(未完待续。。)
第七五五章 江陵城文聘归来
文聘此时心里确实是归心似箭,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提醒自己,千万别着急,千万不要在刘玄德面前面露急色才行。他心说,要是万一刘玄德突然一下变卦了,那么自己可真就别想出襄阳城了。虽然他也知道,这事儿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不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吗,万里还有个一呢,自己是不小心谨慎点儿绝对是不行。
刘备虽然从表面上,确实是看不出文聘什么,但是他却也知道,文聘此时的心里是绝对不平静就是了。这就好比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他本来对一件事没有抱什么希望,但是突然有一日,他发现,他所想的实现了,或者他想要的东西一下就突然得到了,再或者……
发证就是诸如此类的情况,如今他文聘文仲业,其实就是如此啊。
-----------------------------------------------------
看着马上就要离开屋中的文聘,刘备笑着说了一句,“仲业,千万别忘了我之前的话!”
就这么一句,可是把文聘给吓得不轻。他差点以为刘备是变卦了,不过还好,原来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只是他让自己记得他之前说得那话,至于是那句,自己当然明白,不就是那句,说他军中是永远都欢迎自己来吗。
刘备虽然看不到文聘的表情,但是看他的背影,确实也感觉得出来,刚才他的紧张。
此时他是再次笑道:“仲业,我刘玄德其实那出尔反尔之人,你放心离开就是。士卒已经把你的战马兵器都准备好了,你出府之后便看得到!”
文聘此时已经是出了屋子,不过刘备的话,他却是听了个清清楚楚。他心说,你刘玄德不是出尔反尔之人?也许吧,但是之前屋中除了你刘玄德还有你属下之外,就只有我了。所以就算你刘玄德是出尔反尔,但是天下人谁知道。就我自己知道,那有什么用?到时候别人只能是相信你,却绝对没几个人会相信我文聘文仲业的。
要说文聘心里可都清楚。他出了府后,确实是看到了自己的战马和兵器。心说,刘玄德其人还算不错,至少把自己的战马和兵器都归还给自己来,只要自己除了襄阳城。那么充币便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自己要赶紧返回江陵。做好迎战准备。
文聘的心里可是清楚着呢,刘备之前一直都让己方的士卒休息,如今自己走后,他肯定是要带兵去江陵的,所以自己自然也是要赶紧返还江陵,然后再作打算不迟!
-----------------------------------------------------
江陵。当蔡瑁听到有襄阳的荆州军跑来之后,他就一下坐不住了。是啊,在襄阳防御着的荆州军士卒,跑江陵做什么?之可能是一件事儿。那么便是襄阳失守了,丢了,被人给夺取了!
说实话,蔡瑁他确实是有些不太相信,因为襄阳在荆州,那绝对算是坚城一座,但是即便如此,可却也还是没有挡住敌军的进攻啊。
等他再把士卒叫来,这么一问。他是全明白了,自己就说,敌军是怎么破城的,原来是有魏延这个叛徒的帮忙,所以己方才被人攻破了城池,士卒狼狈逃回了。
而且如今情况,可以说对己方不利啊。刘玄德带兵进了襄阳城,魏延投敌,而文聘是直接让人给生擒活捉了,不知道其人会是投降刘备,还是说能逃回来,或者是让刘备给放了?不过这事儿蔡瑁绝对几乎就是不可能啊,但是他却不知道,他说想得不可能,却是成为了可能。
-----------------------------------------------------
就在蔡瑁还在忧虑之中的时候,没过几日,又从襄阳回来了一批士卒。说是一批,其实就是几个人而已,但是蔡瑁却是绝对,他们可能是知道更多关于襄阳城的情况。这个就是蔡瑁的预感,他觉得他们可能是知道点儿什么。
果然,蔡瑁是让士卒把他们几个都带了进来,见到既然后,蔡瑁是直接问道:“你们为何如此晚才赶回啊,要知道,人家可是早就回到了江陵城,可你们……”
蔡瑁见士卒没有吱声的,他又说道:“你们到底因何如此?说!”
说着,他一指其中的一个士卒问道,“既然都不说话,那么就你先来说吧!”
-----------------------------------------------------
而此时,那个被蔡瑁所指着的士卒一看,果然自己就是那最倒霉的一个啊,不过好在自己是早有准备,并且是做好了第一个被叫到的准备了。
只听这个士卒说道:“回将军的话,当时城门被魏延给打开了之后,刘备军是趁机杀入进来。而等文将军被生擒后,我们几人也知道是不可恋战,所以准备逃走,只是,只是……”
蔡瑁闻言就是一皱眉,用手一拍桌案,“可是,可是什么,快说,别吞吞吐吐的!”
“诺!可是,当夜敌军势大,所以不少想要逃走的都被敌军所杀,而我们几人实在是害怕,所以便趁机向相反的方向逃走了。毕竟我们守御襄阳也好几年了,所以对襄阳,可以说还算是很熟悉,就这样儿,我们是躲过了敌军的搜捕,隐藏在了襄阳城中,直到前几日!”
-----------------------------------------------------
蔡瑁一听士卒所说,说实话,他是一下就相信了。毕竟这事儿能编出来,而且看其人说得还那么好。那么这事儿肯定是真的啊。说实话,凭借他们对襄阳城的了解,那么逃脱刘备军的追捕,这个绝对是很可能很可能的。
只是蔡瑁知道,士卒绝对是还有话没有说出来,虽然那他便再次问道:“之后你们是如何从襄阳逃脱的?”
士卒好像是知道,蔡瑁得这么问,所以他是直接就说道:“将军,就因为前几日刘备军的松懈疏忽,所以这才让我们几人有机可乘。然后偷偷逃回了江陵!”
蔡瑁点头,他的想法很简单,刘备军查得再严,也绝对得有疏忽的时候,所以几个士卒便利用这个时机。偷偷从襄阳逃出来了!对,就应该是这样儿。绝对是错不了。
-----------------------------------------------------
不过这些确实也不是蔡瑁最为关心的。所以他这时候还是问了他最为关心的事儿,“不知你们在襄阳城那几日,是否听说了什么?”
结果一听蔡瑁的话,那个之前一直说话的士卒,此时的表情倒是有些不太好意思。那意思太简单了,就是自己虽然在襄阳城待了几日。但是自己确实是不知道什么。当然了,这个就是骗骗蔡瑁罢了,他们都按照徐庶还有刘备交给他们的做着呢。
结果这个士卒是摇了摇头,然后便冲着一个人说道:“老三。你说吧,有没有在襄阳城中,听到什么对我军有用或者是关乎我军的消息?”
只见那个被士卒成为老三的人一笑,随即便对蔡瑁说道:“将军,小的确实是听到了一些东西!”
蔡瑁眼眉一条,心说果然如此啊,他们是自己的福星,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就给自己拿出来什么了,这就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啊。
-----------------------------------------------------
蔡瑁问道:“不知你都听到了有何关于我军的消息?”
那个叫老三的说道:“将军,小的可是听说,那个文聘文仲业,好像是已经投敌了!”
蔡瑁一听,心说什么,你刘延出手投敌,自己没什么。但是怎么,如今连文聘也如此了?”
说实话,蔡瑁确实是没有想到,文聘也投敌了。按照他对文聘的了解,这事儿如此的话,好像真不像他的作风,随即他便问道:“不知此事可是千真万确?”
那个叫老三的士卒摇了摇头,“将军,这事儿不过就是小的道听途说罢了,至于真实与否,小的却也不敢担保啊!不过小的还有一事,要禀告将军!”
“有话就说,不必吞吞吐吐的!”
“诺!小的听人说,文仲业在襄阳,刘玄德是招待他招待得特别好。天天是设宴款待,一直都是如此,小的要告知将军的便是此事!”
蔡瑁一听,他确实也是疑惑非常。你说文聘没投敌,但是却有士卒的见证,虽然说是道听途说,但所谓是“无风不起浪”啊,这里面肯定是有不少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儿。而且刘玄德其人,是日日都设宴款待文聘,这个事儿也不得不重视一下。
-----------------------------------------------------
蔡瑁对几人说道:“你们几人先下去歇息吧,顺便再去领赏些赏钱,每人千钱!”
几人一听,都连按对蔡瑁道谢,毕竟每人千钱,绝对不是什么小数目。这里蔡瑁所说的千钱,可以说就是说得五铢钱,所以几人听了之后,心里都是高兴。毕竟千钱对他们的诱惑,绝对不算少了。在荆州军当兵,粮饷才多少啊,所以士卒确实都是缺钱的人,这个没错。
看着几人对自己是千恩万谢,蔡瑁是摆了摆手,然后几个士卒便告退了。至于蔡瑁,他是从头到尾也没有怀疑过这几个士卒什么。不是蔡瑁不小心,而是他真没有往那方面去想。对他来说。刘备能算计到自己这边儿吗,反正他是从来没有想过这儿事儿。因为在他看来,刘备还能算计到江陵的自己,这,怎么可能?
蔡瑁当然不会知道,人家不只是算计他了,还包括文聘,也是一起的。或者其实应该说,文聘才是刘备一方的主要目的啊。但是蔡瑁却是什么都不知道,此时的他还在想着文聘投敌的事儿呢。在他看来。就算文聘如今还没投敌,但是怎说也是被刘备收买得差不多了吧。
-----------------------------------------------------
可惜蔡瑁还不知道,他正一步步走入徐庶所设置好的陷阱当中而不自知。
要说这事儿,就是在襄阳,徐庶和刘备他们说得自己想得那个主意。其实他想得不算复杂。就是从荆州军的俘虏中,选择几个家眷在襄阳的。然后让他们去实施自己的计划。其实就是让他们说今日对蔡瑁说得这些。至于他们不说,那不可能,因为他们的家人已经被刘备军士卒给看管起来了。所以他们要想让家人都能平安无事,就只能是乖乖去做。
而以蔡瑁那个脑袋,根本就没看穿这是个计。要是蒯良或者蒯越在这儿的话,他们两人也许能知道。可是蔡瑁,说实话,确实还是差远了。
-----------------------------------------------------
放走了几个荆州军士卒,刘备便听了徐庶的话。又特意放走了文聘。因为对刘备来说,与其这么去软禁文聘,还真就不如好好利用他一下。最后要是真成了,那么也许不只是文聘能归附自己,江陵也许还能被自己所夺取,这个也不一定啊。
当然,最后如何,这个还是要看最后的结果,而刘备虽然有些着急,但是他确实没有显露出什么来。
在文聘已经离开襄阳城的一日之后,刘备这才下令全军出发,奔向了江陵。刘备知道,也这才是要苦战才行,毕竟江陵那可是天下坚城,绝对不是一般般就能攻破的。哪怕有内应,也绝非是一下就能破得了城池的。
-----------------------------------------------------
文聘从襄阳城离开后,他确实是归心似箭,所以是一路上马不停蹄地就来到了江陵城外。
结果还没等他进城,江陵城的荆州军士卒便把他给包围了,文聘一看,这欢迎也没有如此欢迎的吧。
他对包围了他的士卒说道,“我乃文聘文仲业,你们这是要如何?”
一个头目模样的士卒说道:“文将军,我们知道是文将军,不过此事乃是蔡将军亲自下令,所以将军也不要让我等为难啊!”
文聘一听,他就明白了,感情蔡瑁是要对付自己啊。至于说为什么如此,还不就是因为自己被敌军所生擒,然后软禁,最后却安然无恙回来了,所以蔡瑁也是不得不怀疑。不过蔡瑁他是怎么知道自己要回来,莫非他会算这个?怎么可能?不过不管是什么情况,如今自己先把这个麻烦给解决了才行。
-----------------------------------------------------
看了眼围着他的士卒,文聘轻叹了口气,随即便地众人说道:“各位,不必动手,我和你们走一趟,去见蔡将军,如何?”
士卒一看,文聘果然是识时务,所以他们也正好是不准备和文聘动手。不管怎么说,他们可都知道,文聘的本事,那绝对不是这些士卒就能生擒活捉的人。而如今他主动和自己等人离开,那还不是因为所有人都是荆州军的人,所以他才如此。
不过如此最好,士卒可是真不想和文聘动手。不管怎么说,至少在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之前,可以说至少如今和文聘还都是自己人,同属荆州军。至于文聘,他确实也是如此想法,毕竟自己也是荆州军的,所以虽然这些人对他无礼,但是自己也不怪罪他们,要不他们确实是要倒大霉了。
文聘此时心说,如今这事儿,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自己见到蔡瑁之后,就知道今日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不过如今来看,自己和蔡瑁都可能是让人给算计了。而如今在荆州,能有这个本事,并且还有这个动机的,那就只有徐庶徐元直了,所以这应该就是刘备的后手,对付自己和蔡瑁的手段啊。(未完待续。。)
第七五六章 战长江甘宁败退
此时的文聘,虽然是没有被荆州军士卒所制,但是他的战马却是让人家给牵走了,而且兵器也被人给收缴了,结果就只剩下他自己了。想来要不是因为自己是荆州军中一个有名有姓的将领的话,估计今日都得被己方士卒给五花大绑,然后再押着去见蔡瑁啊。文聘对此也是哭笑不得的,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说点儿什么,如今也只能是这么去见蔡瑁了。
文聘被士卒押着去见蔡瑁,其实士卒没什么其他动作,只是堵死了文聘要逃走的路。当然了,他们虽然也是不认为文聘会逃走,但是却也不得不防啊。看在他也是荆州军将领的面儿上,自己等人可以不对他动手,但是该防的却是不得不防。要不其人真要是跑了的话,那么让自己等人如何对蔡瑁将军交待?蔡瑁其人谁不知道啊,根本就是冷血无情的那么一个人。
-----------------------------------------------------
在州牧府,文聘是见到了蔡瑁,而对文聘回江陵的消息,其实蔡瑁是早就知道了,因为早有士卒来给他禀报,说是文聘回来了。而蔡瑁一听,心说,文聘回来了?莫非是刘玄德让其人来赚我的?然后好破了江陵?只是如此的话,未免也太小看了我蔡瑁吧,难道我就那么容易就能中计不成?
要说蔡瑁绝对是属于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类人,毕竟他虽然是也去过荆州之外的地方,但是说实话,他很少出去,所以在荆州怎么些年,确实是有些让他是坐井观天了。毕竟荆州虽然也有人才。但是蔡瑁他说接触的,最厉害的人物也不过就是蒯氏弟兄,但是蒯氏弟兄在荆州还算有些名声,但是拿去天下来说,还真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人物。
蔡瑁看到士卒把文聘带上来之后,他便对士卒一摆手,然后士卒便告退。
士卒离开后,蔡瑁则对文聘说道:“听闻仲业被刘备军所擒,不知今日是如何回来的?”
文聘也不傻,所以他自然明白蔡瑁的意思。此时他则说道:“乃是刘玄德其人放在下回来的!”
蔡瑁闻言是冷笑了一声,“仲业,那刘玄德因何放你回来,莫非是要来赚我不成?”
文聘一听蔡瑁的话,他心说不好。看来刘玄德其人果然是没安好心啊,他让自己回来。就是为了引起蔡瑁的猜忌。可惜当时自己光顾着早点儿回江陵了。却是没有想到这些啊,唉,自己真是大意了啊。就知道刘玄德其人没有那么好心,结果自己还是中招了。
-----------------------------------------------------
文聘其实对之前的事儿,他倒不是后悔,只是在他看来。自己却是不该大意了。
本来自己不会那么大意,但却还是被刘备其人所麻痹了,这是自己所不应该的。要不平时的话,自己不会如此。只是那个时候,却是没有多想。就是以为刘玄德其人堆自己没什么办法了,所以才如此,但是如今来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啊。他就是想利用自己,而此时好好看看,他的目的应该是达到了。
文聘就只和蔡瑁解释了一句,“将军,此乃刘玄德之计也,还请将军不要中了其人的奸计才是!”
听了文聘的话后,蔡瑁确实是犹豫了一下,因为文聘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
这时候蔡瑁是突然想到,不,不对,这分明就是文聘要诈我,所以才如此说。他说是刘玄德之计,然后自己就相信了。最后刘玄德带大军来江陵,然后他文聘是和敌军来了里应外合,打开江陵城门,然后己方的江陵可就要丢了。
要说平时蔡瑁的脑袋可转不了这么快,但是这个时候,那却是转得相当快了。只是可惜啊,他所想的却还是不对,所以他这样儿的不中计,谁中计啊。
-----------------------------------------------------
蔡瑁还是冷笑了两声,“呵呵!好,文聘,文仲业,你是好样儿的!亏得刘景升对你不错,算是颇为信赖,但是却不曾想到,你如今却是投了敌军了!!”
文聘一听,心说人家计就是为你蔡瑁出的,看你如今中计就知道了,果然,不只是自己中招了,你蔡瑁也是一样中计了。自己本以为自己还能为守御江陵尽一份力呢,但是如今来看,呵呵,自己能落个好下场就算是不错了。
他其实也知道,蔡瑁的为人,他要是能那么轻易就相信自己的话,他也就不是那个蔡瑁了。只是,自己知道,而人家刘玄德一方却也都知道这个,所以肯定是都算好了。可惜啊,看来自己从襄阳城出来后,就已经是注定要如此了吧!可笑自己想得还不错,结果居然是这样儿。
不过最后文聘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对蔡瑁说道:“无论将军相信与否,在下都没有投靠刘玄德,天地可鉴!”
如今文聘是越说什么,蔡瑁就是越怀疑。他确实是有这么个感觉,那就是文聘的一切解释,那都是掩饰。他早已投靠了刘玄德了,所以如今他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赚自己,所以自己是绝对不能上当,这么浅显的计策,还能算计了自己吗,哈哈哈!
-----------------------------------------------------
“文仲业,这话你自己相信吗?想来你自己也是不相信的吧,虽然你们的计策不错,但是想要欺骗于我,却还是差了火候!”
文聘心里是暗骂啊,心说你蔡瑁就是个棒槌。该怀疑的不去怀疑,这你倒是怀疑上了。自己怎么就和你是同僚,荆州要是在你手里的话,估计没多久就要丢了。可惜啊,如今刘琮继位,就和你蔡瑁做主没什么区别。
而如今荆州之敌,不只是他刘玄德,他不过就是其中之意罢了。无论是江东的孙伯符、还是南阳的马孟起凉州军或是曹孟德兖州军,他们肯定是不会不来的,所以……
看文聘是不言语了。蔡瑁一笑,“怎么样,文仲业,你终于是无话可说了吧。为了让你死心,我且问你。在襄阳被刘玄德擒住的那几日,你是否日日与其人还有其属下饮宴?”
文聘一听。心说这事儿蔡瑁也知道?如此。他是更加确定这是刘备他们之计了。不过对此文聘也不屑撒谎,对他来说,蔡瑁要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做什么,他都不会问的。但要是真不相信,那么自己就算是没投敌。那也是投敌了。
“不错,不知将军之意是?是否想说在下是早已投敌了?”
“哼!文仲业,不要以为你实话实说,我就会相信于你。就算你不承认如此。我也知道,你确实是做了,所以此事却是瞒不住我的!至于你投敌与否,你自己心里最为清楚,还有我多说吗?”
文聘一听,没再多言 ,只是不住地冷笑,而蔡瑁听文聘冷笑,他就觉得这是文聘在讽刺他。
所以他是不耐烦地说道:“来人,把这人给我拉下去,看押起来!”
说着,便有荆州军士卒过来,然后就把文聘给押下去了。说实话,这个还是让文聘有些意外的,本以为蔡瑁觉得自己是投敌了,那么很大可能,他是要杀自己。不过自己有把握全身而退,以伤换命。但是蔡瑁却没有那么做,只是让士卒把自己给关起来,这个……
-----------------------------------------------------
文聘被士卒给押下去了,其实蔡瑁之前确实是直接就想杀了文聘,但是他最后觉得,还是一个活着的文聘比死了的更好。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个活着的文聘,就能帮自己的大忙,这个也不一定。但是其人要是一死,那么可真就是什么都帮不了自己了。
还有,蔡瑁也确实觉得,这事儿有哪地方不太对的。但是他还是一点儿都没有想到,毕竟在他看来,文聘就是已经被刘备所收买了。之前的种种都表明如此,所以无论他文聘说什么,自己都不会去相信的。
而对其人,那还是先关押起来再说,也许他真能起到什么作用也不一定啊。
在蔡瑁的想法中,就是如此,对他来说,杀不杀一个文聘,那根本就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要是自己真能生擒了刘备其人,或者直接杀了刘备,那才是大事。而且看如今这个形势,他也知道,刘备是正带兵往自己江陵城这儿来,没多久,己方的荆州军便能和刘备军对垒了。
蔡瑁倒不是那么怕刘备来,他就怕刘备不来。因为在他的想法中,荆州军士卒二十万,还能怕了他刘玄德的几万人马不成?就是己方这二十万士卒,每个人吐口唾沫,都能把刘备给淹死,所以自己还能怕他刘玄德什么。应该是他刘玄德怕自己的,自己还能怕他?
-----------------------------------------------------
文聘被带了下去之后,蔡瑁是直接下令,召集所有人来州牧府商议大事,因为他也知道,刘备这是要来了。那么在他还没来之前,自己当然是要好好和众人商议一下对策,毕竟除了是和刘备军攻防战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最好是能破了他刘备大军的。
没一会儿,众人便都到了,他们都知道,蔡瑁这是有重要的事儿要找他们,所以没有一个不敢来的。要说之前自己主公刘表还活着的时候,也有几个人,不是那么太买蔡瑁的账。但是如今刘表身死多时,蔡瑁在荆州,尤其是南郡的江陵城。可以说绝对是一手遮天,所以没人敢不给他面子,要不有些人就是前车之鉴啊,所以哪怕都不算是他一方的人,但是面子还是要给他的。
众人都到齐之后,蔡瑁是仔细问了问众人,都有没有破敌良策,结果众人是都摇头。蔡瑁算是明白了,都没有什么好主意,自己就算是白召集他们了。这时候蔡瑁心里也想了不少。心说人家不管是马孟起凉州军一方,还是说曹公的兖州军一方,甚至是孙伯符江东军,人家帐下都有不少的人才,但是己方的荆州军呢。是真没多少人才啊。
可如今的蔡瑁,也只能是羡慕嫉妒人家。却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啊。他是有多么希望己方这儿能有个人出个好主意。哪怕是没有太多破敌的把握,但是三四成也行啊。不过最后却还是让自己失望了,根本就没有人说出了什么,别说是话了,就算是屁都没有一个。
蔡瑁此时此刻,他确实是失望透顶。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他倒是知道,肯定是己方的人真没什么主意,要不绝对不会如此,所以自己也别强求什么了。
最后蔡瑁看着一群干瞪眼的众人。无奈地说了句,“既然大家都没什么好主意,那么便都散了吧。到时刘玄德带兵来攻城,还望大家能同心协力,共破敌军!”
这时候他还能说什么,蔡瑁知道,自己也只能是这么说了。难道说己方荆州军都这样儿了吗,但是,自己是亲眼所见如此啊。自己无奈啊,还不如刘景升其人在的时候呢!
“诺!”众人是齐声应诺,要是没有这一声,蔡瑁还绝对众人都不会说话。
-----------------------------------------------------
刘备在襄阳留下人马之后,便带兵向江陵而来。至于说他留下了谁在襄阳,自然是太史慈,因为太史慈做事,他确实还是很放心的。并且还留下了三千的人马,和太史慈一起,驻守襄阳。徐庶肯定是不能留下,至于说文丑、周仓还有裴元绍他们,说实话,在刘备眼里看来,确实是都不如太史慈。毕竟襄阳是南郡乃至荆州的军事重镇,所以刘备确实是半点儿都不敢怠慢。
至于太史慈武艺不错,但是却不如文丑,所以带着文丑继续出征就够了。而刘备因为太史慈不只是擅长在沙场征战,更是适合守御城池,这点刘备也是清楚,所以就留下了他。
刘备带着近五万的人马到了江陵城外,蔡瑁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而对他来说,刘备既然要战,那么自己就陪他一战到底。自己就不相信了,凭借在天下都有名的江陵城,难道还阻挡不了刘备的几万人马?不是蔡瑁看不起刘备,而确实是他不认为刘备那几万人马就能破了江陵。再怎么说,江陵那都是天下有名的坚城,比襄阳还要坚固,所以……
只是蔡瑁想得倒是不错,但是事实真就如此吗?江陵是天下坚城没错,但是再坚固的城池,却也并不代表它就不能被攻破。蔡瑁想得还是太过简单,至少他忘了,要说战场上,是瞬息万变,所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那么城池有什么不能被攻破的。
无论是益州的雒县、并州的晋阳、乃至冀州的邺城,哪个不都是和江陵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果呢,不都是被攻破了。当然了,刘备军不是凉州军,更不是兖州军。但是荆州军可也不是益州军、更不是并州军、冀州军啊。要说荆州军还确实是不如人家的战力强,这个倒是还是没错的。
-----------------------------------------------------
荆州江夏郡,甘宁最近是为了江东军之事而忧虑,为何如此,因为他和江东军有过节。
在益州,自己当年犯事了,然后逃亡荆州,在长江当起了水贼,人家说得“锦帆賊”就是自己。不过自己却也知道,在长江当水贼,那根本就不是什么长久之计,所以自己是义无反顾地投靠了荆州军。结果变成了如今这样儿。
当年自己在长江当水贼的时候,结识了一个朋友,他正是江夏太守黄祖手下的一员将领,名叫苏飞。苏飞没有因为自己是水贼而看不起自己,而自己当然也不会因为他是朝廷众人,而就放弃和其人做朋友。相反,因为彼此意气相投,可以说是相处得非常不错,关系莫逆。
最后自己是架不住其人的劝说,而且自己也确实是不想再在长江做这水贼了。所以便听了他的话,也为了能给跟随自己的八百弟兄找一条更好的出路,就投靠了荆州军,加入了江夏太守黄祖的帐下。
结果黄祖其人 ,自己实在是太看不上眼了。其人因为自己是水贼出身。所以根本就看不上自己,要不是因为有苏飞在。自己早就杀了他。然后另投他处去了。不过为了不让自己的朋友难做,自己是一忍再忍。可黄祖那厮却是一点儿都不明白,还是什么不好的事儿,都归自己去干,是不用白不用,而苏飞和他谏言了几句。那也是什么用也不顶。
可就在自己要忍无可忍的时候,江东孙策孙伯符带兵杀到了江夏,而那日正好赶上自己有事出门,所以没在。于是黄祖身死。自己却也没能和孙策他们有什么交战。等自己再回到江夏的时候,人家都已经撤兵回江东了。
不过自己回来的时候却是知道了,自己的好友苏飞是身死在了江东军之手,这却是让自己没有想到的。
-----------------------------------------------------
苏飞,自己的好友。虽然自己认为,加入了黄祖帐下之后,自己是一忍再忍,已经算是还了他的情了。但是如今他身死在了江东军的手里,自己就算是不能为他报仇,但是这辈子却也不想加入江东军了。在甘宁看来,虽然是各为其主,但是毕竟自己好友是死在了江东军的手里,所以自己没说一定去报仇,就已经不错了,那还怎么可能加入他们。
之后刘琦来了江夏,重新招兵买马,守御江夏,而自己是从黄祖帐下,变成了在刘琦帐下,虽然自己认为在其人的帐下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但是不得不说,自己只要还在江夏,那么必然就能再次遇到江东军。
结果果然,就在刘备已经带兵来到江陵城外的时候,孙策也已经是带兵十万,直接是从江东来到了荆州。而他自然还是从江夏开始入手的,他是带着人马从长江下游,直接是逆流而上,准备攻取江夏。
-----------------------------------------------------
孙策进兵的消息,自然是瞒不过刘琦,而刘琦知道,就代表甘宁也知道了。
而要说孙策不带兵来江夏,甘宁是绝对不会主动去找他。但是如今孙策都带人马来了,那么甘宁就不准备坐以待毙了。虽然他不是说非要杀死孙策不可,但是江东军和自己有过节,自己怎么也不能轻易放过他们。他们要是窝在江东,那么自己不会如何。但是如今他们都敢再次来到江夏,那么就是自己出手的时候了。之前自己没在,便宜他们了,如今不会如此了。
甘宁此时向刘琦请命道,“公子,属下请求带兵出战孙伯符江东军,还请公子应允!”
刘琦正是发愁呢,毕竟啊可不认为自己能抵挡得住孙策十万江东军的进攻。之前黄祖比自己厉害不,但是最后如何了,还不是被孙策给杀了。可自己要说还不如人家黄祖呢,所以看着孙策如今势在必得的样儿,自己确实是心里没底了。要不自己就直接撤退,退回南郡?虽然刘琦确实是想这么做,但是说实话,他觉得自己却不该那么去做。
所以在他还在想着这个事儿,到底要如何去做的时候,甘宁就说话了,他是主动请求去长江,阻截孙伯符的江东军。
-----------------------------------------------------
刘琦一听是甘宁说话了,他心中就是一动。因为自己帐下的人,说实话,就这个甘宁甘兴霸最厉害。虽然他从来就不承认自己是他主公,自己对此也是毫无办法。但是不管怎么说。其人确实是一直都在自己帐下做事的,这个倒是没错。而今日其人是主动请战,这绝对是个好事儿,别管如何,至少怎么也能拖住孙伯符几日吧。而自己,则利用这几日逃走,足够了。
所以此时刘琦是笑看着甘宁,然后说道:“兴霸既然有此意,那么我便给你一万人马,前去阻截孙伯符!”
说实话。一万和十万,这个人马的差距确实是不小。但是甘宁对此确实没在乎什么,只听他说道:“诺!还请公子放心便是,属下定会带兵与孙伯符江东军一战,不会坠了我军的名声!”
对甘宁来说。一万人还真是不少了。虽然和人家江东军没法比,但是他却也知道。自己的意思并不是说指望着胜利。或者把江东军如何如何。只是自己认为,不能轻易放过他们,所以自己一定要给孙伯符还有他的一干属下找些麻烦才行,要不自己怎么对得起已经死去的苏飞。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身死在了江东军的手里、
刘琦听了甘宁的话后,他确实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那么兴霸!”
“末将在!”
“命你领兵一万,前去阻截江东军。不得有误!”
“诺!”
说实话,刘琦确实是没指望着甘宁如何如何。他确实也明白,甘宁虽然本事不错,但是奈何自己这边儿就是人家的十分之一,所以别说胜利了,就是能拖延几日,自己都不知道啊。
-----------------------------------------------------
甘宁带着兵离开了,说实话,他又何尝不知道刘琦他的一些想法呢。但是那些对他来说,确实是一点儿都不重要。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如今已经领兵,去阻截孙策去了。虽然那他知道,刘琦可能是见势不妙,就准备逃走。不过这些对自己来说,其实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至少自己带兵去阻截孙策,无论是什么结果,自己都不会再在他刘琦的帐下了。
这个却是一定的,至于说自己到底能给孙伯符一个多大的“惊喜”,这个就连自己也不知道。
甘宁带兵来到了蕲春,因为他知道,这里是孙策要带兵攻取的第一个地方。就算他不要蕲春城,但是其人马也必经此地,这个是一定的。所以甘宁来此之后,便把人马驻扎在长江的东北岸,就等孙策带兵来到这儿之后,然后再和他一战。
甘宁是如此想法,等孙策带大军到了之后,先和他水战,在长江阻截他们。而这个事儿却是由不得他们,自己想水战就水战,想陆战就陆战。除非孙伯符不是从长江来的,但是情报所显示的是,人家就是走水里来的,所以自己再次守株待兔就对了。
-----------------------------------------------------
果然,就在甘宁带兵来到了蕲春,驻扎下来了之后,不到一日,孙策便带兵到了蕲春。
说实话,本来之前探马说吧,蕲春就只有三千守卒,而对有着十万大军的孙策来说,他认为己方只要全力进攻一次,那么也就破了。但是所谓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啊,谁知道一下就冒出了甘宁的一万水军,这个可不是蕲春城内的三千郡国兵所能比的了。至少这一万水军可是荆州的水军,这个自己却还是知道的。虽然他们不如己方,但是却也不可小看了。
孙策是在蕲春的对面,也就是长江的西南岸驻扎了下来,此时在他的中军大帐内,他正是向众人问道:“各位,如今甘宁带兵在此地阻截我军,不知各位对此都有何想法?不知能否说服甘兴霸其人啊?”
周瑜是第一个出言说道:“主公,那甘宁甘兴霸其人倒是个人才,只是可惜,其人却不能为我军所用!”
孙策自然也是听说过甘宁的,只是当他想找人家的时候,人家已经是加入到了黄祖的帐下。
“公瑾之意是?”
孙策知道。周瑜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所以他这么说,就肯定有他的道理。他说甘宁不会投靠己方,那么他基本就不会投奔了,这是让自己死心啊。
-----------------------------------------------------
只听周瑜继续说道:“主公,听闻甘宁甘兴霸其人与苏飞是好友,并且关系莫逆。其人能在黄祖帐下忍气吞声,一直效力,其实就是看在苏飞的面子上。而如今苏飞已经身死,而且还是死在了我军之手。所以……”
周瑜后面的话没有再说,因为他也知道,自己都说道这儿了,其实自己主公都明白,不用自己再多说了。
果然。孙策一听,就是缓缓摇了摇头。在他的想法中。那苏飞是死在了己方江东军的手中。所以甘宁没找他报仇来已经就是不错了,自己上哪去指望着他投靠自己呢。其实自己要是遇到这样事儿的话,自己也绝对不会再投奔杀了自己好友的那一方了。只是,唉,可惜了啊。
孙策确实是在心里叹气,心说如此人才。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么就必然要被别人用。所以自己还是生擒其人,然后再说吧。最后是软禁还是直接杀死,到时候再说。不过前提这都是能生擒甘宁甘兴霸其人。要不什么都不用说了。
-----------------------------------------------------
甘宁是不知道,这个时候孙策正在想着这些,实际就是在想着怎么能算计到他。不过他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如何,只能是更加期待与江东军的战斗罢了。毕竟他已经是很久很久没有带兵作战了,尤其还是水军。
以前在长江当水贼的时候,自然是没落下过这些。但是至从加入到了黄祖的帐下之后,在自己的印象中,自己却是没再指挥过水军,而如今这应该是第一次。
两军都个休息了一日,然后一日后,两军在长江展开了厮杀。
甘宁到了此时,他却还是没有忘了提升己方士卒的士气,只听他大喊道:“弟兄们,对面就是江东军。天下人皆说,说我荆州军不如他们江东军,你们承认如此吗?”
“不承认!不承认!”
在船上,荆州军士卒几乎每一个都是不服不忿。确实,他们让江东水军给压着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可以说天下人都认为,江东水军就比荆州水军厉害。但是荆州军士卒能承认如此吗,所以在甘宁问了他们之后,他们便如此回答于他。
甘宁对士卒的反应,他确实是挺满意的,所以他是再次大喊:“好,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便冲向对面,和江东军拼了!”
“杀!”
荆州军士卒是驾着战船,直接就冲向了江东军。对他们来说,今日就是要一雪前耻,哪怕可能知道是敌不过人家,但是为了己方的荣誉,众人是不得不向前冲。
-----------------------------------------------------
看到荆州水军的士卒驾着战船,冲向了己方,孙策见此情况便是一笑,而他随即大喊道:“一切便交与公瑾了!”
“诺!还请主公放心!”
说完,周瑜是大喊道:“弟兄们,荆州军要正名他们比我军强,那么各位,拿出你们的本事来,随我迎敌!”
说着,对船头的士卒点了点头,然后船头的士卒是打着旗,来指挥战船,也是冲向了荆州军的战船。
说实话,别看甘宁确实是厉害,但是今日却绝对是遇到对手了。这个绝不是因为江东军的人马多于荆州军,而是周瑜的水战指挥能力太强,是绝对超过甘宁的,这点就连甘宁也不得不承认。对方的将领水战太强,自己不是人家的对手啊。
甘宁确实是不错,他水战也是强项,但是那也分和谁比。他要是一般人相比的话,那确实是厉害,但是和人家周瑜一比起来,确实是不如人家。而且人马还没人家的多,所以最后他是不得不退回了岸上,直接就撤进了蕲春。不退不行啊,估计最后就得全军覆没,如今一万人,就剩下几千人了,所以不退守蕲春,还能怎么办。
-----------------------------------------------------
在孙策的中军大帐内,他是好好表扬了周瑜一番。今日的战事,自己没有参加,但是却都看到了。自己不擅长水战,而周瑜是最擅长这个,所以自己是把水战的指挥交给了他。而如今一看,效果果然是不错,好,太好了。就是可惜啊,没能生擒了甘宁甘兴霸其人,要不就能让如此人才不为他人所用了。
“好,今日一切是多亏公瑾,只是甘兴霸其人撤回了蕲春,要不能生擒其人就更好了!”
周瑜则是一笑,“主公,此战全赖将士用命。不过甘宁甘兴霸确实是人才,如果其人真能为我军所用的话,那么我军当是如虎添翼!”
只是说完之后,周瑜是微微摇了摇头,因为他觉得这事儿是不可能啊,看甘宁其人的性格就知道,他就算是被己方直接给杀了,估计都不可能加入己方了。毕竟要是没有苏飞这事儿的话,他确实还能加入己方,但是如今来看,基本是不可能了。
孙策看周瑜摇头,他也是暗中叹气啊,周瑜的意思,他又何尝不明白。此时是更加加剧了他要生擒甘宁的意愿,这样儿的人才,不能落入到他人手中,自己必须生擒之才行。
-----------------------------------------------------
甘宁是第一次败得如此惨,他也算是见识到了周瑜的厉害。之前他确实不知道是周瑜带兵,不过败了之后,他是知道了。而周瑜的大名,他在荆州待了那么多年,自然是如雷贯耳。毕竟周瑜其人在江东、荆州一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比他“锦帆贼”都有名,这个他还是知道的。而且有句话,他是记忆深刻,就是“临江水战有周郎”,这话江东人都知道。
所以甘宁知道,自己败得不冤。败在了周瑜周公瑾的手上,自己不算丢人。毕竟不管承认不承认,周瑜其人的武艺也许不如自己高超,但是其人水战的能力还有计谋这些,都比自己强,这个却是事实。(未完待续。。)
第七五七章 江东军进攻蕲春
要说甘宁这么大人了,他还真几乎就是没佩服过谁,但是如今他对于周瑜,说实话,确实是佩服非常。因为他也知道,周瑜周公瑾其人,不是一个纯粹的武将。要非要说的话,他其实是一个谋士,是一个军师,当然更是一个帅才。
甘宁听过周瑜的大名,也知道周瑜水战指挥的能力,但是今日第一次见,确实是让他真正感觉到了其人的本事。果然是名不虚传,所谓是“盛名之下无虚士”,甘宁在没有亲眼见过周瑜的本事之前,他认为自己就算是不错。确实,自己当年纵横长江,在水面之上是没有敌手。但是今日遇到了周瑜之后,他才是彻底明白了那句话,什么才是“天外有天”。
甘宁清楚,周瑜其人武艺是不如自己,但是水战能力却是要超过自己。自己之前倒是有些坐井观天了,要说天下是能人辈出,自己虽说是一时没有遇到什么敌手,但是却也并不代表就天下无敌了。所以败给了周瑜之后,甘宁退守蕲春,他在蕲春是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要是再像之前那样儿,肯定是不行的,周瑜一事,就给了自己一个提醒,让自己不可自大自狂。
-----------------------------------------------------
在蕲春,甘宁毕竟是被刘琦派过来的,并且他还带着不少士卒,哪怕是和周瑜一战后伤亡了很多,但是却不得不说,依旧是还有几千人马不是。所以他退守蕲春,可以说蕲春的大小官员是没有一个敢说什么的。哪怕心里可能是有些不情不愿。但是说实话,他们却没有一个不敢不听甘宁的话。蕲春可就在长江的边儿上,所以他们也许没见到甘宁,却真听说过他。
甘宁退守蕲春,城内防御的事儿自然是都归他了,他也根本就不信任其他人。因为他也确实是没发现蕲春有什么人才,所以他绝对,如今就只能是靠着自己对付孙策的江东军了,至于最后结果,也不难预料。不过就是被人攻破城池了呗,最坏的结果了,还能如何。
甘宁已经带兵退进了蕲春城后,孙策也已经带兵从长江东北岸登陆,上岸了。江东军在蕲春城外就这么驻扎了下来。而甘宁只能是无奈地看着他们,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毕竟如今自己是刚败。要不还能组织一下士卒。去袭击一下敌营。不过如今来看,这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了。
不过江东军倒是和一般般的军队不太一样,其实差别很大,而其中有一点就是,江东军从来也不分水军还是陆地的军队。可以说他们的军队就是两栖的,在船上。在水面上大战,他们就是水军。而登陆到了岸上,在岸上厮杀,他们就是陆地的步卒。至少荆州军就不是这样儿。他们水军是水军,其他的士卒是其他的。
所以说江东军比其他的军队更擅长水战,哪怕是荆州水军也不行。至于说凉州军、兖州军那都没有水军,而且你看看他们的所有士卒中,会水的有多少,就知道了,他们根本就不会什么水战,也不可能去水战。除非是练几年,也许能有用。短时间就肯定是不行了,毕竟这个练水军,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啊。
-----------------------------------------------------
早已驻扎完的江东军士卒,在自己主公的命令下,是好好休息了一日。这个也是不得不如此的,毕竟之前和甘宁的一万荆州水军大战了一场,可以说江东军士卒确实是有些累了。而无论是孙策,还是周瑜,说实话,确实还没有那么特别着急。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己方是占据了地利,因为和荆州挨着啊。
所以除非那个刘备刘玄德,就再也没有人比己方的人马动作快了。因为当己方得到刘表其人病逝消息的时候,那马孟起和曹孟德可还都在冀州,而没有撤回呢。所以在时日上,己方绝对是有着大优势的。只要能比那个皇叔刘玄德快就可以了,不过刘玄德其人在南郡,而南郡的治所江陵,却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夺取的。
当孙策也觉得甘宁不是能说服的之后,他此时对周瑜众人说道:“今日各位都回营歇息吧。明日辰时,我军全力进攻蕲春,不得有误!”
孙策如今是连试探都不准备试探了,毕竟这已经都和甘宁战了一场了,甘宁所带领的那些荆州水军是什么战力,孙策当然是清楚。至于说蕲春城内那几千的郡国兵,说实话,孙策还真是没有放在眼里。对他来说,要是把荆州的那些郡国兵也看在眼里,那自己也实在是太过小心了吧,他们根本就不能顶什么用啊。连荆州军的正规军都不是己方的对手,何况是他们。
众人都明白自己主公的意思,早已传令是让全军士卒休息一日了。而明日辰时,主公命全军是全力进攻蕲春,看来虽然主公不是太过着急,但是也确实是希望能早日拿下蕲春。
“诺!”
众人是异口同声应诺,还真就是个个都摩拳擦掌,就等明日大显身手了。
-----------------------------------------------------
一日之后,准确来说,其实还没有到一日,但确实是第二日了。
辰时,孙策是命江东军士卒全力进攻蕲春。至于带兵的主将,是他帐下的一员将领,姓董名袭字元代,其人做这个带兵攻城的,在孙策、周瑜他们看来,正是适合。
可董袭其人确实是适合带兵攻城,不过他的对手实力太强。毕竟甘宁可不只是个能陆战能水战的将领。同样也是能守城,只是这样的时候很少而已。不过今日他却是不得不如此了,让别人他根本就不放心,那样的话,真还不如开城投降呢。不过那事儿绝对不是自己能做出来的,所以自己此时此刻,还得全力以赴,尽量是击退孙伯符的江东军进攻。
甘宁他是没指望着能击退孙策的江东军,也没指望着能守住蕲春。只是他希望自己能给孙策的江东军多增加一些麻烦,如此而已。这样自己就够了。至于其他的,他倒是没想过。之前在自己最为骄傲的地方,都败给人家了,说实话,此时此刻的甘宁。确实是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过甘宁还算不错,他内心算是比较强大。多少如今调节的还算不错。
要不可真就是要支持不了多长时间了。毕竟无论是董袭还是江东军,可都不是吃素的啊。
-----------------------------------------------------
说实话,董袭绝对是江东军中,看不上甘宁的这么一个人。
毕竟甘宁虽然本事不错,但是在他眼里看来,不过就是个水贼而已。之前甘宁在长江当水贼的时候。董袭就看不上其人。所以如今见自己主公是如此重视他,董袭就更看不上他了。还是,甘宁的本事不错,这点董袭也承认。但是在他眼里看来。贼就是贼,哪怕甘宁都加入到江夏的荆州军很久的时日了,但是董袭却认为,如此也很难改变其人的贼性。
所以董袭是看不上甘宁,在他的想法中,要是甘宁真是个识时务的人,那么早就应该投靠自己的主公才是。至于说什么苏飞的事儿,董袭觉得,那不过都是借口罢了。苏飞就算对甘宁其人再好,可其人加入了江夏的荆州军,在江夏太守黄祖的帐下效力,其实这就算是报答过了。而之前又和己方在长江上战了一场,这难道还不够吗,所以他还有什么负隅顽抗的呢。
是,如今甘宁带着人马守御着蕲春,在董袭看来,这就是负隅顽抗。因为他明知道是不如己方,他却还是在带领士卒在顽强抵御着己方的进攻。说实话,就凭他们那不到万人的防守蕲春的人马,对己方这近十万的大军,董袭确实不会看好甘宁什么。所以他觉得甘宁这就是不识时务,因为识时务的人,还不早就开城投降了。
-----------------------------------------------------
甘宁在蕲春城头,带着士卒抵御着江东军士卒的进攻。他也知道,己方士卒,无论是荆州水军,还是说郡国兵,根本战力就不如人家啊。以前甘宁没和江东军打过什么交道,所以他确实是不知道,但是这两日和人家战过之后,他算是彻底明白了,人家战力是要强于己方的。而无论你是承认还是不承认,这事实就是事实,谁都知道。
“弟兄们,守住!不能让江东军攻上来!”
甘宁是扯着嗓子喊道,不过虽然他说喊得听好,而且想得也不错,但是事实却还不是像他所想的那么去发展。至少今日孙策是让江东军全力进攻蕲春,所以无论是董袭也好,还是江东军也罢,他们确实是尽全力了。而城头的甘宁,还是守卒,他们确实是倍感压力。本来战力就不如人家,结果人家全力攻城,他们就要抵挡不住了。
所以不少的江东军士卒都登上了城头,不过董袭却是没有上来,毕竟他作为带兵的将领,所以是受到城头的守御招呼最多的。如此,他是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能登上城头的,毕竟哪怕是再强的将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登上一座城池,要真那么轻松的话,怎么没人让吕布去带兵攻城呢,所以是吧,其实……
-----------------------------------------------------
董袭是这个不甘心啊,自己本来都要登上城头了,结果为了躲开城头的热油,自己是不得不放弃如今的优势,直接就跳下了云梯。当然这个不是说直接就那么往下跳,那么高,自己也不可能如此。只是要借助云梯,然后自己就那么跳下来了,这才是堪堪躲开了倒下的热油啊。(未完待续。。)
第七五八章 江东军进攻蕲春(续)
当董袭落地,油也是浇到了地上。他也是一阵后怕,毕竟自己要不是反应迅速,早知道逃走的话,估计今日不死也得重伤啊,这是一定的。而且他也算是知道了,这蕲春城头的守卒,是盯上自己了。结果果然,等董袭第二次、第三次,都是登上了云梯之后,就被人家用热油给逼退了。他心里是这个不服啊,这城头的守卒就是要和自己过不去。
其实他说想得不错,毕竟他身为这次带领江东军士卒攻城的将领,他当然是要受到更多的“照顾”了。不只是他,其实哪个攻城的将领,不都是如此吗,他董袭自然也不会例外。
此时城头上的战斗也是非常激烈,虽然没有特别多的江东军士卒登上了城头,但是却也上来了不少。不过这些人,对甘宁却带来不了什么威胁,让拿着环首刀的甘宁是一刀一个,基本上都给咔嚓了。至于距离他比较远的,也被蕲春城头的守卒给杀死了。所以别看江东军是上来了一些士卒,但是说实话,却还是没有给甘宁他们带来多大的麻烦。
毕竟甘宁不说是身经百战吧,但是却绝对是个有经验的人。其人在长江当水贼,那可绝对不是白当的,其人的经验,其实很多就是来源于那个时候。所以别看甘宁守御城池的经验不是那么特别丰富,但是战斗的经验却是不少,所以一时间,江东军士卒确实是对城头的甘宁他们无可奈何。
-----------------------------------------------------
而当董袭是第四次登上云梯的时候,还没等攀爬多高,就听到己方鸣金的声音。
董袭一听己方鸣金了,他是无奈喊了一声,“全军撤退!”
孙策是一直都在后面看着,而看到董袭是一次又一次被敌军所逼退。他可以说是非常着急。要不是情况不允许,他都可能亲自代替董袭,去带兵攻城了。但是他也知道,就算是自己上去,估计最后也可能和董袭一样,被人家给逼退。
最后看到己方是没有占到什么优势后,孙策便果断下令鸣金收兵了。他算是知道了,要是今日蕲春城没有甘宁和他那么士卒守御,那么己方也许还真就能一蹴而就,直接一场攻城战。就能拿下蕲春。不过如今有了甘宁这么个主将,还有他剩下的那几千士卒,可以说蕲春却不是己方想要拿下就一定能拿下的了。
就这样,他看了周瑜一眼,周瑜也对他点了点头。之后,孙策便下令士卒鸣金收兵了。
-----------------------------------------------------
孙策确实是当机立断。而且他认为。如今己方的目的,其实都可以说是达到了。那么今日便开始休息,明日再继续攻城。至于之前,说实话,他觉得再战下去,对己方其实真没什么好处。而周瑜的想法。其实也是如此。尽管对方的优势不明显,但是自己却也不得不说,优势却还是在人家那儿,而却不在自己这儿啊。
众人来到自己主公的中军大帐后。孙策今日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众人回各自大帐休息,然后等明日是再战蕲春。
众人最后都是应诺告退,他们也都明白,自己主公对蕲春是势在必得。越不说话,就越表明他的坚定态度,就是如此。众人都追随自己主公多少年了,所以对他的脾气秉性,确实可以说是很了解的。
-----------------------------------------------------
江东军进攻,自己带兵防御,这今日一场,就把甘宁是累得不轻。对他来说,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如此强劲的对手。而和江东军这么一比较,自己之前所遇到的,那么根本就不算什么。而江东军,这可还不是天下战力最为强悍的军队呢,要是换成是凉州军的话,自己还不一定会如何。
对于甘宁来说,他倒是希望江东军就这么一直进攻下去,大不了自己就是劳累些,还能如何。而能守住蕲春,自己就尽量带兵守住。要是实在是不行的话,那么自己可就要直接逃走了。至少自己不能被江东军所擒,而自己想走,就凭江东军,还是抓不到自己的吧。
当然了,甘宁却是没有想过,周瑜可是个会用计的人。不过用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周瑜会不会用计去擒拿甘宁的,这个……
他是下令城头的士卒,务必密切注意江东军的动向,而甘宁则是早早就回去休息了,毕竟只有自己休息好了,明日才能再和江东军一战。至于今日,甘宁认为,应该再也没有战事了。而有,那也是明日的。不知道为什么,甘宁就是这么个感觉,感觉孙策今日不会再动。
-----------------------------------------------------
又是过了一日,孙策是继续命董袭带兵进攻蕲春。
对甘宁来说,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尽管他都知道,自己守城的这点儿人马,和人家相比而言,双方实力确实是相差悬殊。但是即便如此,甘宁也没怕过什么,并且还一直都在尽力守城,给孙策江东军添麻烦。
这不今日又是董袭带兵进攻蕲春吗,甘宁看着城下的董袭,他嘴角是露出了一抹微笑。对他来说,昨日江东军中这个叫董袭的将领,确实是比较倒霉。连续好几次,他也没能登上城头。而今日自己要不要让士卒别招呼他太狠了,先让他上城头,然后自己杀了他。
不过这也只不过是甘宁这么一想,毕竟这事儿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至少让其人上来容易。但是之后呢,要是其人能轻易被自己所斩杀,那么什么都好。可万一要是适得其反的话,那可真就不好办了。当然了,甘宁不觉得对方能斩杀自己,只是要是董袭一上来,然后江东军士卒是越上来越多,并且士气高涨,在自己没能斩杀董袭其人的情况,这个……
如此的话。那么可真就是要弄巧成拙了。本来想的挺好,但是最后却要完啊。所以甘宁也明白,自己如今还是不要铤而走险了,毕竟这事儿绝对不是万无一失的。也不是自己一定能掌握得住的,所以自己还是按部就班。带兵抵挡江东军士卒的进攻吧。
-----------------------------------------------------
对于甘宁的想法,别人当然都是不清楚的。但是即便别人都知道。也只能是认为他做得是对的。如今也只能是如此了,却是不好去冒险,这个没错。
而此时的董袭,他是憋了一个晚上还多。在他看来,自己今日一定要登上蕲春,要不自己丢人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为什么这么说。就因为董袭看不起甘宁啊,一个水贼,还能如何。可就是这么一个水贼,昨日自己居然是带兵在他面洽铩羽了。自己是四次都没能登上城头,这个实在是说不过去。
在董袭看来,一个水贼守御的城池,自己居然都登不上去,自己还谈什么为主公去攻城略地,这做个先锋啊。一个水贼的防御自己都不能破了,那么自己还说什么别的东西啊。
而想到这儿后,董袭是咬着牙,对士卒大喊道:“弟兄们,冲啊!让荆州军的看看,到底谁跟强!”
-----------------------------------------------------
看到此时的董袭,甘宁就是一笑。他就要如此的对手,而不是之前那样儿的。
要是说董袭受了一次小小的打击就灰心丧气,没什么勇气和自己一战了的话。那么甘宁绝对不会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对手,但是看到今日董袭能如此,甘宁确实是把他放在自己对手的位置上了。
而对甘宁来说,他确实,不只是要尽量给江东军增加麻烦,其实他确实也觉得一个对手难求。之前自己是败在了周瑜的手上,可以说自己那真是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但是如今的董袭呢,虽然自己把他放在了自己对手的位置,但是其人也确实是不能和周瑜相提并论的,所以别看自己也把他当成了一个对手,但是却和周瑜还是要区别对待的。
-----------------------------------------------------
董袭想得确实是不错,今日自己一定是要登上蕲春城头。但是往往这个想法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而董袭自然也是不例外,让他给遇到了。
依旧是连续三次,被人家打退了三次。董袭算是知道了,要说甘宁绝对是盯上自己了,难道不注意自己就不行吗。当然了,他却也没指望着这个。毕竟他那江东军将领的穿着,和普通士卒的确实是不一样,所以谁不知道他是个将领,而其他嗯都是小卒啊。
还想来第四次登上云梯,然后趁势登上城头的董袭,他是再一次听到了自己主公命士卒撤退的消息。他心说,自己今日连四次都没有达到,可主公却一下就下令收兵了,这……
其实董袭多少还是了解自己主公一些的,因为如今己方虽然不是那么占据优势,但是己方的进攻人马毕竟不少,而对方人马才多少啊。这个绝对是一大优势,至少在人马上,己方是对方不知多少倍了,将近二十倍,二十倍啊,这绝对不是什么小数目。可己方有这么大优势,两日来却也还没能破了蕲春,所以自己主公看如今己方不占优,所以便当机立断就下令鸣金收兵了。(未完待续。。)
第七五九章 江东军进攻蕲春(完)
在鸣金声中,董袭是不甘心地带着江东军士卒撤退了。他能甘心吗,连续两日,是整整七八次,自己都是在云梯上被人家给逼退了下来。自己虽然不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但是绝对也算是经验不少的一个吧,但是连续两日,都是让人给这么给整下来了。是,自己确实是看重自己的脸面,连这么个水贼,“锦帆贼”守御的蕲春城,自己都登不上。
但是比这更为重要的,自己主公对自己的信任,自己却是辜负了。还是那句话,自己要是连如今这么蕲春城都登不上去,那么以后还谈什么去为主公攻城略地,争霸天下啊。
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甘宁甘兴霸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自己也不否认。但是要是连登上蕲春城头,自己都上不去的话。那么以后也就别说是去带兵攻别的城池了,至少在天下来说,比这蕲春更加坚固高大的城池有的是,而比他甘兴霸还厉害的人物,也不是没有了,所以自己这……
-----------------------------------------------------
没有人知道董袭的具体想法,而众人在鸣金收兵之后,都回到了自己主公的中军大帐。
看到众人陆续都到了,此时的孙策问道:“公瑾,不知你可有何办法,能夺下蕲春?”
其实孙策对蕲春的战事确实并不是很着急,但是如今连续两日,己方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就让他不得不有些想法了。而董袭是连续两日都没摸到城头边儿,这事儿自己也都看到了。所以此时是问了周瑜一句,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而周瑜闻言则是一笑。“主公,如今我军还是强攻蕲春为上,瑜料想甘兴霸已经是支撑不了几日了,也许明日,便是我军破敌夺取蕲春的时候!”
听了周瑜的话后,孙策一笑,“好,既然公瑾都如此说了,那么明日大军全力进攻,争取拿下蕲春!”
“诺!”
众人又一次齐声应诺。虽然孙策是没有问出来什么破敌之计。但是周瑜既然能如此说,那么肯定有他的看法,所以孙策确实还是很相信周瑜的话的。而且他也不认为甘宁能支持那么久,不可能。虽然这两日他确实都防御住了己方进攻,但是这两日他很可能就把所有的力量都给用尽了。所以明日,可能就没什么后劲了。所以对己方有利。
自己就不信了。他甘宁甘兴霸能支持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好几个月?那怎么可能,蕲春是什么情况,这个谁不知道,所以……
-----------------------------------------------------
甘宁在江东军撤退之后。他今日是再一次松了口气。别人不知道,但是他自己还不知道吗。今日己方就是看看防住了江东军士卒,但是明日,那么对方可真就要玩命儿了。
这两日来指挥士卒守城。说实话,对甘宁来说,比上战场和人家单挑几百回合都累啊。至少和人家单挑的时候,基本上自己不会是异常紧张,但是守御城池,却不得不提心吊胆啊。
不过还好,这第二日也是让自己堪堪守住了,这个确实是让自己很满意的。不过明日,确实是让甘宁担心了。毕竟他自己当然是知道自己家的事儿了,明日对方要亲了老命的话,那么己方可能真就要守不住了。所以甘宁此时在想,自己要如何逃走,如此是有备无患啊。
对甘宁来说,他刘琦不是自己主公,所以自己最后如何,可以说和他都没什么关系。至于说如今的荆州明面的之主,也就是刘琦的那个弟弟刘琮,自己和他就更没什么关系了。然后蔡瑁,更是连面儿都没见过,自己能和他有什么关系。
所以自己要走,就只能往西,南郡的方向去。江东军,自己是绝对不会加入他们。哪怕周瑜是个厉害的人物,哪怕孙伯符其人也算是个人物,但是自己却绝对不会加入他们。所以自己要逃走的话,自己最后一定是要加入刘玄德、马孟起还有曹孟德三方中的一个,至于是哪个,自己还没想好,或者只要碰见了,再说吧。
不得不说,甘宁他想的确实是挺长远的。不过确实,这个其实也是他该考虑的东西,至少蕲春守不住了的话,他肯定是要先跑。而之后何去何从,这个却不知道,也不一定了。甘宁倒是想找一个明主,但是明主上哪去找?至少如今自己还没有碰到过,不过之后,也真是不一定了啊!
-----------------------------------------------------
而又好好休息了一日,一日过后,董袭是第三次带兵进攻蕲春,这次甘宁是要支撑不住了。毕竟己方如今一共才多少人马,而且这两日又损失了一些,所以劳累两日的士卒,已经是慢慢招架不住如虎狼般的江东军的士卒了。
甘宁今日杀人杀得是手都酸了,这个其实也怪不得他,毕竟不知多少江东军士卒都登上了城头,所以甘宁是不得不作出反击。可是前两日,他确实是够累,尽管是休息了,但是却还是有些没缓过来,并且今日的江东军士卒上来的比前两日加在一起都多啊,让甘宁是不得不头疼,这自己实在是太累了,杀人杀得手酸得不行啊。
董袭今日终于是如愿以偿,登上了蕲春城头。其实今日也算是他比较走运,毕竟盯着他的士卒,如今不是被江东军士卒杀了,就是被他们说纠缠,所以已经没人能顾及到他了,就这样儿,董袭便登上了城头。
-----------------------------------------------------
上了城头的董袭,第一眼没看到甘宁,第二眼、第三眼才需找到了正在厮杀着的甘宁。
看到了甘宁之后,他是分外眼红,恨不得马上就拿着环首刀把甘宁给咔嚓了。但是董袭也知道,就凭自己那两下,说实话,还真不是人家甘宁这个“锦帆贼”的对手。毕竟甘宁的武艺,那也是出了名的,一流下等水平,所以不是自己的武力所能抵挡得住他的。
董袭在城头是大喝了一声,“弟兄们,都给我冲啊,把甘宁给我生擒了!”
董袭还没有忘了自己主公的嘱托,要生擒甘宁。董袭倒是知道利用己方士卒,在看他来,大家一起上,怎么也比自己一个人强吧。所以如此的话,自己还真就是能发挥出自己的本事来,没准生擒甘宁其人也不一定。
不过董袭的如意算盘,今日是注定要落空的。至少甘宁其实就知道,董袭已经是从城下上到城头来了。只是他如今看到自己之后,却还是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事情都如此了,难道自己还能怕他什么不成。
-----------------------------------------------------
而江东军士卒果然是听话,他们在听到了己方主将大喊之后,大多数士卒直接便把手中兵器,指向了甘宁。而甘宁见此情况心说,看来你董袭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你说一句话,你们士卒却是如此。
士卒是前赴后继地奔向了甘宁,甘宁心说,就算千军万马,又能如何?想自己,甘宁甘兴霸,从来都不惧这个。别说你如今才几千人,就算是上万人马再次,自己其实也怡然不惧。
看着己方的士卒已经涌向了甘宁,董袭心中是无比高兴。心说,怎么样,“锦帆贼”甘宁甘兴霸,你不会想到吧,你也有今日,哈哈哈。不过即便如此,董袭却也没着急去找甘宁。在他看来,自己一会儿过去就行,此时此刻,还是让己方士卒先消耗他的一些体力,然后自己再出手也不迟。
可惜啊,他还不知道甘宁的想法,其实甘宁是早已有了逃走的意思。只是如此情况,却是谁也不能让谁看出来,不管是己方的人马,乃是对方的士卒,包括董袭,都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今日就逃走,向西,去南郡,看看能不能得遇明主。
确实,这就是甘宁的想法,对如今的他来说,这个是最为重要的事儿,至于其他的,自己确实是不看重。
-----------------------------------------------------
董袭也不可能一直都关注着甘宁,所以他是打好主意,一会儿过去后,他便在距离甘宁的不远处,和城头的守卒厮杀开了。至于甘宁,他知道,有己方士卒在,那么一切都没有问题。
可惜他想得还是太简单了,本来董袭自认为自己所想得都没错,可等他准备再去生擒甘宁的时候,却是发现再也找不到其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