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八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〇九)
嘴上的话,他确实不会多说,但是心里却也承认,己方实力,那不如人家啊。孙策对冀州军的实力,反正心里是认可的。他对袁绍其人,实在是没什么了解,这个也是。毕竟那就是事实,一点儿不错。连曹操心里都认可当初冀州军的实力,知道己方兖州军可不如他们啊,那是。那么其人都那样儿,更何况是孙策了,确实,嘴上不会多说,但是心里就那么样儿的
想法。而袁术呢,在孙策看来,真就彻头彻尾是个傻x,这个原因实在是太多了,是啊。从他还没称帝的时候,孙策就那么看的,一直说到了其人称帝时候,对方更是那么看了。并且他是很清楚,话说和自己想法一样儿的,那不要太多啊,真的。可不就是,那除了自己,
还有不少人,真就说怎么都不是自己一个,那是。那以前的话,确实没那么多人认为,只不过这个“冢中枯骨”,确实这四个字就是袁术的专利。没有说别人是被如此形容,并且最后他是拿着玉玺称帝,真心就没几个不觉得其人是傻x的,是啊。所以说这个也都没错,那
是……而孙策更是那么认为了,可以说他从一开始,就那么个想法,其人确实,不光觉得袁公路是冢中枯骨,也一样儿是傻x。而拿着玉玺称帝,袁术傻x算是到头儿了,没错。真就是,也许他不称帝的话,败亡的时候还要晚,这个正常,是啊。但是一称帝,可以说掌控着朝廷的曹操曹孟德,他是第一个就得反对袁术,没说的。而其人确实也都那么做的,联合
几路诸侯,最后是给袁术灭了……如此也算是注定了吧,那是。可以说他称帝,最后的结果就注定了,没错。那时候的袁术,除了实在说是跟着他混的,手下人没办法,其他的,谁不和其人划清界限,没一个不是的。看看袁家、再看看袁绍,就不难知道了。而演义里说最
后袁术想投靠袁绍,不管到底说如何,至少在这个时代,确实没有,一点儿没错。想来他是那么看不上袁绍,绝对的羡慕嫉妒恨,试问其人还能北上去投靠袁绍?至少这个时代真没有,袁术就只是往北跑而已,没有想着找袁绍的想法。他还能不知道吗,袁本初他们是等着
看自己败亡、看自己笑话呢……别管历史上其人什么样儿、演义里都如何,至少在这个时候,袁术是真就不会去求袁绍什么的,没错。就看说他要超过后者那么一次,可以说就绝对是不会北上投靠袁本初冀州军。在其人那儿来说,更重要的,肯定不是那些,而且后者他们真心是想看自己笑话,所以还用多说吗?因此,在袁术那儿来讲,不会那样儿就是了。别管
说历史上、演义里都如何,反正这个年代他是怎么都不会那么做。不过和历史还有演义肯定都有一样儿地方,那都是。就简单说称帝、最后走向败亡,那没大区别。而在最后败亡时候也是刘备给他灭了的,可以说其人第一就是看不起看不上袁绍,这个都已经是在袁术骨子
里了,那是。然后排在第二的,让他看不起看不上的,那就是刘备,确实。在其人眼里,刘大耳朵不是什么汉室宗亲,就只是个“织席贩履之徒”,这话一直都是袁术挂在嘴边儿形容刘备的。而在他眼里,可不就一直都那么看的吗,那是。应该说从诸侯讨董的时候,其人就是那么个想法了,然后一直都没变过。不过袁术却认识到,刘备比袁绍强,这点没错,他
是认可的。那么这个其实原因、就是因素很多了,没错。哪怕刘备是汉室宗亲,但是在他那儿,依旧是张口一个“织席贩履之徒”,闭口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其人那么样儿称呼刘大耳朵早都习惯了,那是。而且别说是袁术,就让手下那些个,说实话也真是,听自己主公那么称呼刘备刘玄德,真心都习惯了。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也都那么称呼刘备,是
啊。所以也是,纪灵一样儿看不起看不上刘备,没有圆辕门射戟,没吕布威胁一下,他可真不会说给刘备面子就是了,真的。因为其人很清楚,自己要依旧进攻刘玄德的话,就等于是不给吕布面子。纪灵怎么都是个武将,他看不起看不上刘备不假,但是对吕布,其人还是
有些想法的。至少后者那天下第一的武将,可真心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不错。那就是实际、是现实、也是事实,一点儿没错。因此,最后说如何选择、如何做,纪灵还是很清楚的没错,所谓这个“光棍儿不吃眼前亏”,那真是都不错,所以说他最后就那么选择,
那么做了。很正常,确实啊。不过其人也是,纪灵可以说看不起看不上刘备,但是对方手下,他却不敢小看小觑了,不错。所以说这个事儿都没错,综合了那么多的原因、也是因素吧,最后吕布一个辕门射戟,其人直接就妥协了。可以说纪灵不管说是想还是不想,最后妥协都是注定的。毕竟看看他们三方,刘备、袁术还有吕布,可以说前者还有后者,是怎么都
不希望和袁术的人马战起来。所以说刘备和吕布,他们想法既然都没大区别,那么最后这个战事就很难说打起来啊。历史演义就是如此,吕布最后来个辕门射戟,是解决了问题。当然了,真说起来,就纪灵自己,他真就想和刘备死磕?这事儿还真是,其实是不一定了。不
过有袁术的军令在那儿,其人还能如何?好在最后吕布是给了,算是个台阶吧,至少袁公路确实是怪不到纪灵太多了,没错。很大的怨,都转移到吕布那去了。而后者,那绝对是为了自己为了己方啊,别说为了刘备,那太扯了。你让吕布为了刘备,那就是开玩笑呢,真的。
可真也是,刘大耳朵这个人,也不怎么样儿。至少最后他是没给吕布求情,直接一句话,让曹操下定决心咔嚓了吕布。是,就只从人品这个角度来说,后者不怎么样儿。但是他对你刘大耳朵有不好的地方不假、可你刘大耳朵怎么不说人家一样儿也算是帮过你呢?是,就只从吕布那儿来说,他就只为了自己为了己方,那是。但是其人辕门射戟,算是帮了刘大耳朵
吧、然后偷袭徐州,也没说斩尽杀绝,把刘大耳朵的家眷都给送回去了。是,其人为了自己为了己方,但是必须承认,吕布是有帮刘备的地方,这个还不好否认。而刘大耳朵一句话,让吕布直接就被曹操给咔嚓了,这个不得不说,其人人品也许比前者强,但是实际就强很多?
反正马超看不起看不上刘备,那怎么都是有原因的,是啊。反而说他倒是能看得上吕布,哪怕其人人品确实。不过不说历史、不谈演义,就只说这个时代的吕布,他可真是,至少马超觉得,其人有自己的一些苦衷,那都没办法。你说不咔嚓丁原?不咔嚓董卓?马超觉得自己是他的话,估计也会那么做。只是这个时代,其人是认了丁原还有董卓当义父,这个最后
咔嚓了他们,确实在这个时代,哪怕再有理由,其实也依旧让多少人唾骂,没办法。所以说这个时代也是,至少马超的话,肯定不会随便就拜谁当义父,那不开玩笑吗?但是吕布这个,你要说丁原的事儿,你还能说自己被逼无奈。但是到了董卓那儿呢,还不是你自己乐意去做那干儿子的?所以说马超也是,他没认为对方人品就好,可必须承认,这个时代的吕奉
先,其实还是他自己可爱的一面,真的。就说当年为了父亲报仇,带千人就敢去鲜卑,这个事儿真心没几个人能做得出来、能做到。关键是最后还成功了,所以哪怕就是丁原,他有不小的意见,但是其人却也知道,吕布真心是立功了,那没错。檀石槐什么人?久在并州的
丁原还能不知道?他太清楚了,真的。所以哪怕吕布是私自出兵,动兵去了鲜卑,但是立功了,也可以功过相抵。在治军上面,其人就是这样儿。其实真正说起来,这个应该是赏罚分明,功是功、过是过,相抵的话,那就算了。可丁原不光是如此想法,他更多的是想利用
吕布,还不能一直给他兵权。而其人最后也是那么做的,让吕布认自己当义父、然后让他当个主簿。反正这个事儿丁原是自以为得计、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做得太好了,真的。但是实际上呢,其实就已经算是注定了其人最后的结果,真的。反正吕布那么样儿一个人,你不光说逼迫他,还让其人拜你当义父。就这么一个事儿,如果说你丁原要有好下场,那他
就不是飞将吕布吕奉先了,真的。然后为了限制其人,让吕布当了主簿,估计这样儿的事儿,可能也就丁原做得出来。反正结果是注定了,他自己不知道、还觉得自己做得好呢。事实证明了一些问题,这个倒是不用多说了。而吕布咔嚓了自己那个所谓的义父丁原,他可真
心是半点儿后悔都没有,没有。只能说再有一次的话,自己还要那么做。哪怕说天下人多少都唾骂自己,可自己都认了。他当然知道,其实自己没咔嚓丁原之前,其人就已经知道最后结果如何了。但是哪怕让天下人就那么骂自己,可也阻挡不了说咔嚓了对方,真的。由此
也是看得出来,吕布对丁原的怨恨,真心就已经是不死不休了,没错。丁原属于没有什么自知之明的一个,最后结果注定了,也难怪。不过董卓的话,确实是有点儿倒霉了。不过怎么说呢,说他也算是注定了,可以那么讲吧。因为就算是没有吕布咔嚓他,估计其人最后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最后还是免不了说被人咔嚓,是啊。历史、演义还有这个时代,吕布咔嚓
了董卓是因为女人,这个还真是。演义是因为貂蝉,王允来个连环计,吕布咔嚓了董卓。而历史上和这个时代,都没有貂蝉,可确实,是因为女人,最后让他们反目成仇的,吕布下了狠手。其实也正常,说起来董卓也是,他有比丁原强的地方,那不假,甚至就很多,是。
可其人最后却也没说和对方有什么大区别,结果都是被吕布咔嚓了,也都是。这个也是他没看清吕布,他到底说是个什么样儿的人,真的。至少绝对不会因为说你是他义父,其人就不咔嚓你了。丁原那不就是前车之鉴?只是在董卓那儿,他肯定不会觉得自己不如对方,是
对方不如自己,那比不上比不了自己更多吧。但是其人结果倒是和丁原也没大区别,都是让吕布咔嚓的。要说后者也真是,不光说一堆人就看不上他、唾骂其人。吕布妥妥一个义父杀手啊,真的。要不刘大耳朵为什么一句话,直接就让曹操下定决心,就直接咔嚓了吕布,那坚定地态度,真是……其实在曹老板那儿,他想法肯定就是,这吕奉先说投靠自己,然后
也认自己当义父……其人那可是奸雄啊,吕布是怎么都留不下了。那么这个事儿假设一下呢,如果说当初刘大耳朵是给他求情,让曹操留其人一命,那么曹老板会如何?这个事儿也真是不好假设,但是有一点不错,就是曹操做那对自己对己方有好处、有利益的,他认为利
大于弊的事儿。所以其实是不一定,其人只要认为留下吕布是利大于弊,那就会放过;认为留下让是弊大于利,自然就不会放过了,可不就是如此。
第五一九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〇)
可能有人就说了,你这不废话吗,怎么都那样儿啊。是,这个个人不否认,可从这上怎么都看得出来,决定权在曹操,而不是别人。不是说刘备就一点儿都不能影响到他,是。可以活刘大耳朵一句话,那是直接就让其人鉴定了要咔嚓吕布。如果说刘备是给他求情的话,曹老板不一定是坚定放过或者咔嚓。当然了,肯定是要看二者的结果对自己对己方的好处、利
益,没错。做那好处大、利益多的。做的都是利大于弊啊,没错。所以说这个那是,不错。这个就是最根本的,是啊。那时候显然,刘大耳朵一句话,就让曹操觉得留下吕布弊大于利啊,所以还能怎么做。其实别说刘玄德一句话影响,哪怕就没有他那话,其人给吕奉先求情,
只要曹老板认为留下吕布弊大于利,就绝对是义无反顾去咔嚓了其人,那都不错。谁都改变不了他的想法,能改变的,确实就只是只有利弊关系了,没错。咔嚓吕布利大于弊,那么其人是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做。而咔嚓他弊大于利,这个曹操确实,那真就不会那么干了,是。
所以说这个事儿那都不错,根本是对曹操对兖州军到底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才是说他最后如何选择的,是啊。因此,其实不管刘备到底怎么说,其实改变不了曹操的想法,那是。可不知道他是没想到还是有自己想法,反正其人最后是那么说出来了,也直接让吕布被咔嚓了,并且后者是记住了刘备,骂他不止啊。不过一想也正常,从吕布那儿来说,
他是肯定想好好活着的。不过这个前提就是曹操能放过他,放不过就只是咔嚓了。而其人也是,把挺大希望放到了刘备那儿,绝对他给自己求情什么的,能改变曹操想法。反正吕布所想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刘玄德说句求情的话,怎么都是好处多。结果谁想到他却来了那么
一句,吕布彻底是知道了,活不了了。他确实没想,其实刘备决定不了曹操什么,只是他那话,那可真是……看出来刘大耳朵什么人了吧,在整不灭你的时候,他知道灭不了你,那么肯定不会说像那样儿那么说话,肯定是啊。可到了关键时候,就像那样儿,一句话就必杀。
由此也是可以看出来不少,真的。看以前的刘备,好不容易从陶谦手里拿到了徐州,可之后呢,是让吕布给袭取了。话说就他一点儿不想夺回来?不恨吕布?真心不可能,就刘大耳朵怎么都想夺回徐州,也不可能不恨吕布。但是他却也没有更好办法,因为从实力上来讲,其人的实力可不如那时候的吕布。并且有一点没错,如果说刘备真带兵和吕布死磕的话,最
后肯定让曹操捡便宜、好处都是人家的,是啊。因此,他知道自己和己方,那该如何去做。哪怕再想夺回徐州、再恨吕布,可也都得说忍着,没错。其人也正是那么做的,而他和吕布、或者说吕布和其人,都是彼此相互利用罢了,这个也是,一点儿不错。刘备利用吕布、吕布
也是一样儿利用他,他们就是彼此彼此,各取所需,那是。但有一点,那却一点儿没错,就是刘备是真心忍了,那一点儿不假。因为他也知道,自己可没那本事、没那实力,一下就咔嚓了吕布,没有。所以说一直不忍着,那也不对了。而等到最后曹操问他的时候,其人知道,机会来了,给吕布必杀,一句话,说出来是必须的。刘备也都那么做的,结果吕布完了。
是,那时候刘大耳朵没多想,之后他是想到了,实际上自己如何说,其实都改变不了曹操最后的想法、决定。而他是直接咔嚓了吕布,显然确实就认为留下其人是弊大于利、而咔嚓了其人是利大于弊啊。这点刘备很清楚,而且他是必须承认,这个自己哪怕是那么说了,让吕布那么骂自己,可自己却半点儿都没有后悔,不错。毕竟那时候吕布让自己求情、曹操问
了下自己,那么能让前者必杀的话,这个自己没有什么理由不说出来的。其实刘备很清楚,在曹操那儿,那都没什么,他可不会在乎在意这个。其实自己放过不放过吕布,真心对其人来讲,那不重要。可自己的话,在吕布那儿,他自然是觉得重要了,不错。因为其人看来,
就因为自己一句话,最后让曹操咔嚓了他。其实就算是自己为他求情,试问曹孟德就能改变自己的想法?第一个刘备就不相信,觉得其实自己哪怕就是求情一句话,也改变不了他要咔嚓了吕布的想法、最后其人还得那么做。只是在吕布那儿,他不会骂自己,也就是那样儿。
可那样儿,其实不是刘备想要的,哪怕他也知道,自己其实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可必须承认,其人对自己那么一句话,一点儿都不后悔。哪怕实际上是,让吕布那样儿。可有了一句话必杀的机会,刘备刘玄德刘大耳朵,他是怎么都会把握住的,是啊。其人不会错过那么个机会,哪怕最后是想清楚了,实际如何。其实那都不重要了,刘备觉得自己是难得做了自
己想要去做的,是啊。可以说就想那么说,所以自己那么说了,结果也自然是……而最后,他是觉得挺好。为什么那么说呢,就是其人也认为,可以说就是因为自己那么一句话,可以说让曹操一下就下定决心咔嚓了吕布、直接就想到了,那么做那才是利大于弊。而刘大耳朵
更清楚,如果说自己沉默不语、或者说就给吕布求情的话,可以说绝对能让曹操稍微想那么一下,但是却也不会说很久的时间,真的。而最后他依旧是下令咔嚓了吕布,这个结果却不会改变啊。除非说其人是认为留下吕布,那利大于弊,但是显然,真心不是那样儿啊,那
不是。因此,改变不了结果,刘备其实就只是觉得自己一句话,那是加快了曹操的想法,是啊。因为没有那话、或者自己求情的话,曹操肯定还得说是想一下,那是。也许这个是要想一会儿、甚至再多点儿工夫。可有一点没错,就是他可真不是那种会因为这个而耽误时间的人。至少其人可以说还是会很快就决定下来的,是啊。如果说这么个事儿都慢慢的话,那
确实也不是曹操了、不是他曹孟德啊、其人真心不是那样儿。所以说哪怕就是刘备,他也不是不知道、不清楚,没错。可以说这个还得说他其人了解自己敌人,应该说那时候的曹操都没那么了解刘备,可后者确实,是有前者有不少的了解了,是啊。或者这么说,曹操没把
刘备当成自己必须灭的敌人,至少那个时候没有。但是之后,刘玄德又是夺徐州、最后又是跑了的,那时候的曹操,确实,他就想着是要灭了刘备。在许都时候,有人建议过他,咔嚓了刘大耳朵,但是郭嘉就劝说曹操,怎么都不能动刘备。这个也说了,后者的话,他在许都没事儿,真心从侧面来说,也得是感谢下郭嘉,那是。演义里不就是如此嘛,后来煮酒论
英雄,刘备就装傻……可以说他装傻还真是麻痹了曹操,反正演义里,其人还不是在那谁的眼皮子底下跑了,真是。所以说刘跑跑,那绝对不是吹出来的,是人家有实实在在的成绩,那没错。可以说曹老板都拿他没办法啊,那是。其人最后那可真是前者两大心病之一,可不。最后曹老板怎么说的,没自己的话,大汉都不知道多少人称王、多少人称帝?然后天下诸侯,
让自己给灭的,就剩下两路了,自己是没灭了他们。一路就是江东孙权,自己拿其人其势力没办法。另一路就是西蜀刘备,自己这辈子都没灭了其人。是,从曹操那儿来说,自己是赢对方多少次,可一样儿,他也是赢过自己不少。可自己却没灭了其人,怎么说都是遗憾啊,
是。如果说能灭了刘备,曹老板真心就不觉得有那么多遗憾了,怎么都是少,确实。如果说灭了刘大耳朵,天下就只剩下一个孙权,那么再灭其人其势力,其实真心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当然了,就是先灭了孙权江东军,之后再灭刘备,也真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儿
了。这个就是,毕竟那时候,那可是孙刘联合到一起对付曹军,一起对付北方。可以说从这上也看得出来曹操曹军的实力,哪怕刘备、孙权的联合,其实双方也不能说就一下分出胜负什么的。哪怕魏灭蜀,那都是什么时候了?灭吴呢,更晚?这个也得说,魏没曹操、蜀没刘备、最后吴也没了孙权,三国中更多的人物也都没了,三国后期没意思。就只是说分久必
合,那样儿。三分归晋,司马家族有贡献不假,可必须承认,他们那样儿,不用多说了吧。功劳什么的,能和他们过错比?两晋都什么样儿,不用在多说了,司马家族的人,就是罪人,不用洗了。当然了,可能就换成说其他人,也未必就好,是吧。可就是你司马家族的人当皇
帝的,也别想着假设什么的了。但是看看如今的马超,就知道不少了,他哪怕是不想着统一的大业,确实也得说是解决了北方异族的问题,没错。孰轻孰重,其人还是分得清楚的,是啊。如果说没那么样儿的想法,确实也不会说是现在这样儿了,那也都不错,所以说……
分得清楚、看得明白、透彻,是啊。北方异族,那怎么都是大敌,一点儿没错。怎么都是那话那样儿,就兖州军也好、是江东军也罢,他们怎么说都不可能灭了大汉的那么多百姓。而北方异族却会,如果说可以的话,他们确实是不觉得灭了所有汉人是什么事儿。但是更多的,对方肯定是要利用汉人,这个没错。北方异族的想法,是要咔嚓了一部分汉人、那是必
须要屠戮的,一部分,少不了。而另一部分,就是他们要利用的了,一点儿没错。所以说如此就是北方异族的想法了,因此,马超、曹操还有孙策,可能说不把他们当大敌吗?大汉的诸侯,那再如何,却没有说一个要灭了汉人的,没有。是,这个利用百姓什么的,确实还
少不了,太正常了。但是再如何说利用,只要不像秦朝那样儿徭役太重,其他的是什么事儿吗?至少要和屠戮百姓比,说起来就老百姓的话,他们更想说自己被利用,而不是说被屠戮了,没错。因此,这个就算是他们都知道该如何选择,真心是不怕被利用啊,就怕没什么
用。真是,这个不是所有老百姓,但是很多、或者说大多数,还都是那样儿想法。而且也真是,你问他们,到底说被利用、甚至说被剥削,和被屠戮比起来,这个显然他们会选择前二者,而不是最后那个,是啊。这个怎么说被利用、被剥削,却也都活着,那是。可被屠戮了,那就真是被咔嚓了,没活着了。在老百姓看来,真就是活着更好啊,没错。那个什么好
死不如赖活着,这个话太有道理了,真的。反正老百姓就是那么想的,也许你还不能说是所有,但是大多数、绝大多数,那却都是那么个想法啊,主流。所以说这个肯定也都不错,你要觉得不想被利用、不想被剥削了,想被咔嚓,那样儿怎么都不会是主流、不会是大多数
啊,没错。当然了,如果说能选择的话,他们肯定会想这个自己不光说不被屠戮,也一样儿是别利用、别被剥削啊,那是。
第五二〇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一)
老百姓也是,想着对自己更好的事儿,那都没错,人之常情啊,是。但其实不会有那么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啊,哪怕就是老百姓,他们也不是没人不知道。确实,知道的,那都知道了,不错。所以说这个也是,想法还是好的,想着对自己好。但是实际情况呢,肯定不会说和自己所想一样儿。能少利用、少剥削你点儿,其实就不错了,真的。凉州军、兖州军还有
江东军,他们在这上,其实都没什么不同。哪怕就是马超都知道收买民心,可要说不利用、不剥削点儿百姓,那真心没有,只是说实际比兖州军还有江东军,比他们少罢了,那样儿。而比起三路诸侯来说,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他们可以说利用、剥削百姓更多、
更严重,那是。对此,就算是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其实也都没太好的办法。毕竟那些势力可都控制着不少的百姓,都属于他们自己的财产。之前让他们拿出来不到三分之一,这个都是费劲了。三十年来,他们可就做了那么一次。而下一次什么时候,那真是不知道啊,
不错。可不就是,三十年啊,就那么一次,那确实。马超凉州军、曹操兖州军还有孙策江东军,他们确实都有三十年了,甚至都超过了,没错。就孙策江东军,他是没带领江东军三十年,这个却还得说加上他父亲那些年,那都超过三十年了,是啊。所以说这个都没错,三方三十年啊,才做了这么一次,显然,他们也是不想说就把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
把他们给得罪完了,不错。毕竟之前看那逼他们那出来近三分之一的藏匿人口,不到三分之一。这个就是马超、曹操还有孙策、凉州军、兖州军、江东军,他们所认为的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的一个底线了,是。而结果也证明了,他们所想没错,确实,那不
到三分之一的藏匿人口,确实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底线。至少那些势力中有有意见的,那少不了啊,确实。可一样儿,更多的其实是中立的,哪怕说拿出来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藏匿人口,就是老百姓,但是这个所谓也是花钱买平安,这个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他们
可以说都是认可。有意见少不了,正常,但是却没有说直接反抗的,那真没有。最多就是背后说几句反对的话,那就是了。其他的,绝对没有说因为这个而反抗三方的,那真没有。还是那话那样儿,可没有哪一方势力活得不耐烦了,想让马超凉州军、曹操兖州军还有孙策江东军,他们的一方灭了己方,那可真没有。那样儿不就断了传承,家族的延续没有了,那
不就是罪人?可以说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看重好处、利益不假,这个和马超、曹操还有孙策,和凉州军、兖州军、江东军,和他们确实也没区别。可看重好处、利益归看重,他们更说是在乎在意家族的延续。真是,只有说家族延续下去了,才能说是怎么发
展啊,不错。那样儿才能说是得到大好处、更多利益。家族都没了,你还能说什么?是啊,那都没什么用了。所以肯定还是保住家族最重要,然后再说其他的。当然了,那些顶级的世家大族,可以说他们不会就真被灭,不说还有不少的旁支,就是关键时候为了家族延续,最后肯定是要跑点儿人,至于说多少,那真是不一定了。而只要说跑了,那就算是能把家族延
续下去,只是估计不一定能再次成为什么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了,估计成为家族都费劲。而且马超还有孙策,他们倒都不是那种斩尽杀绝的人,就曹操那样儿的奸雄,确实是。不过显然,他们都不太可能说和那些顶级的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和那些顶级势力有什么大矛盾,最后还彼此不灭可对方都不休……那不会有,就看如今需要他们
到时候统一战线,一起对付北方异族,可以说马超、曹操那儿,他们就不想说还灭了那些顶级势力。可以说为了对付北方异族,马超都不想着灭兖州军了,知道灭对方都得说是在对付北方异族之前啊,那是。倒是灭江东军,那却是必须的了。所以说这个其实都是,马超和
曹操,他们如今对顶级势力的态度,那反而是希望他们多点儿实力,真的。至少那样儿的话,到时候北方异族大举南下了,这个己方大汉这边儿,确实实力也都高了,是啊。他们顶级势力要都没什么实力的话,这个不直接就说明大汉这边儿没什么实力吗?统一战线后,就
没实力啊。所以说在马超和曹操/他们那儿,反而倒是觉得顶级势力有更多实力,这个倒是好事儿了,真的。至少他们有实力,这个可以说不是对己方有威胁,而是有好处。那么如此的话,马超和曹操,他们自然就是这么个想法了,有实力好啊,那是。并且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确实也是,都想着自己有实力,那绝对是好事儿。可以说那些势力,
确实没那么都想法,可确实也想了,这个最近的、最简单的。那可以说只要己方有实力,这个马超凉州军、曹操兖州军还有孙策江东军,他们不会和己方多合作吗?说白了,只要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哪怕说三方不那么情愿和己方多合作,但是他们却也都会那么做,是啊。
这个属于是必须那么做的,确实。你有实力,可以说哪怕就是天下三路诸侯,那都会给你一方面子,那是必须的。并且绝对少不了你的好处,那是,这个也是啊。确实,他们想法没错,真就是那样儿。至于说为什么,其实原因好几个,主要就是有实力肯定就能说上几句话,
这个比较基本了。看天下三路诸侯,马超凉州军有实力,所以看着他哪怕是没有朝廷的敕令,但是马超自己给自己封个凉王,天下却依旧是承认的。为什么,还不就是因为实力,凉州军有实力啊,他马超一个凉王,天下就认可。而反观江东军,确实没有实力,所以孙策来个吴王,基本上出了扬州就不太好使了,真的。可哪怕如此,这个称王缺依旧是让曹操和兖
州军大为不满,双方联盟的裂痕,真心又大了,没办法。反正还是那话,一个称王对孙策来说,只要曹操有、马超也有、那么自己确实,不会没有。并且他们速度那么快,就称王了,这个自己速度也不会慢,没错。毕竟只是称王,自己给了扬州地界的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
有富商巨贾,给他们足够的好处,那些势力那是怎么都支持自己称王的。而最后也证明了,那确实是,并且真是认可了自己这个吴王,那么这些真心是够了。至少孙策是那么认为的、而江东军他们也是如此觉得的。其实正是,那么做,对孙策对江东军他们来说,还真就是好处大、利益多,真心利大于弊了。所以说还有什么理由就不去做呢,因此,曹操称魏王、马
超也来个凉王、最后孙策马上就跟上个吴王,一切也都在意料之中,是啊。反正在马超看来,曹操称个魏王,朝廷承认的,天下认可。可以说这个也算是妥协的结果,是刘协与曹操的妥协、也可以是曹操与兖州军众人的妥协。可以说其人不是不想称王,马超自然不会认为就他那样儿的,真心不想当魏王。不要小看奸雄,称王什么的,其人绝对有那想法。是,不
一定是这个时候。毕竟曹操没说就来个大胜什么的、兖州军更不是天下最强实力,那都没有。但是兖州军手下,除了荀氏叔侄之外,其他的可都支持自己主公当魏王。因为只有说曹操当了魏王,那才能给他们更大的好处、更多的利益啊,没错。不当魏王,自己主公也还只
是个魏公,能给他们的官职,那都有限啊。于是曹操称王了,朝廷承认的,因为这么个事儿,荀彧是病逝了,也没办法。之前其实前者称公的时候,他就有点儿意见,不过没多说,那并非是其人接受不了。但是称王这个事儿,荀彧是真心接受不来,他是清清楚楚记得刘邦
的话,大汉多久没异性王了?曹孟德这么做,大汉可以说就真剩下最后一口气儿了。可不是吗,这个时候的大汉,对三路诸侯,都是王的诸侯,可以说真心就没有什么好处了。以前还能给点儿,等都是王了,真心就没了。实在是这个是东汉末年,大汉朝廷只是傀儡而已。如果说是太平盛世,那么朝廷能给的好处多了去了,哪怕你是王爷,朝廷一样儿能给你好处
啊,是。但是这个末年、一个乱世,朝廷给不了你什么好处了,你已经是王了。大汉最后一口气,这个谁称帝,就彻底灭了大汉朝廷。而刘协也清楚,所以他真心期望着马超凉州军被灭最好,但是显然,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都没那本事。就得说是尽量吧,凉州军能晚点
儿灭了兖州军,马超晚点儿称帝,那就是好了,真的。那样儿的话,大汉是能晚点儿被灭啊,是。刘协说期望的,也就是这样儿了,是啊。可以说其他的,好像也真是没有。他倒是想,马超和曹操、凉州军与兖州军一直就那么相持下去,不过好像不太可能。自己期望那个,
那还真是不如想曹孟德其人长寿呢,真的。这个也算是刘协的一个希望了,真的。还是那话那样儿,太tm讽刺了。很久以前,那时候他是刚被曹操当成傀儡,可以说刘协是巴不得曹操别活着、早没了早好。结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是真心想着曹操长寿,真的。因为只有那样儿,大汉才能说不被灭。早都寄托在其人身上了,一个曹贼、汉贼。可以说就是
曹操,很多原因决定了,他不会灭了大汉。可马超孙策,很多原因也决定了,有机会的话,他们是一定会灭了大汉。由此也确实说明了不少问题,天下三路诸侯,刘协肯定都认定是乱臣贼子,一直都是。可是一直以来,把他把朝廷当成傀儡的曹操曹孟德,其人却不会灭了大
汉,这个真是。但是马超和孙策,别给他们机会,反正时机成熟了,他们可不是曹操,确实是会灭了大汉,如此。孙策不多说,就马超的话,只要灭了曹操兖州军一统天下,最后肯定都是要灭大汉的。不那么做,手下都不会同意啊,所以说他到时候,还能不会灭了大汉?
因此,这个事儿其实也是,真正说不会灭了大汉的,反而是那个曹贼,而其他两路诸侯,在刘协那儿来说,虽然没控制着自己和朝廷,但却也都是乱扯贼子,而有比曹操还不好的地方。不光说他们不像前者那样儿,就刘协更知道马超对他的态度、对大汉的态度,实在是清楚。而其人也知道孙策对大汉的态度,没错。因此,这么来看,曹操曹孟德,虽说他真是,
把自己和朝廷,都给整成了傀儡,那确实都是。但是天下三路诸侯,却也是唯独他不会灭了大汉,而马超凉州军、孙策兖州军,他们却都会,只有有那个机会。所以说这个还不讽刺吗,太讽刺了。曹操这个人,不管怎么说,就这个时代,马超都认可,他是对大汉有贡献的,
反正自己是不如,真是。自己不是为了大汉,就只是为了自己为了己方而已。是,曹操也为自己,可他对大汉有贡献啊,这个抹杀不了。
第五二一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二)
别管现在到底什么样儿,就只说对待大汉的态度上,曹操比马超比孙策他们都强,这个也是事实。就看前者不会灭了大汉、而后者都会,这个就已经是根本的区别了,没错。所以说这个就是讽刺吗,之前都说了。把大汉皇帝朝廷当傀儡的,反而不会灭了大汉。而没那么做的,确实就会。所以说刘协想着曹操长寿,真心是有道理的。就如今来看,可不就得说那样
儿,是啊。曹操不长寿,他觉得兖州军很快就得被马超凉州军所灭,最后其人称帝……刘协太清楚了,这个前者都不是后者对手,更别说他儿子了,那是。马超超过曹操,那真不错。所以后者儿子不如自己,更何谈去和前者比呢?所以说真是,曹孟德其人不在了,大汉基本
上也快被灭了,刘协很清楚。因此,他怎么都是希望好的,是啊。其人想着曹操好,哪怕他确实,刘协那儿永远都是汉贼、曹贼,乱臣贼子。可其人却不会灭了大汉,这个就是根本。而马超还有孙策,他们却会,这个是他们和曹操大不同的地方,所以刘协能怎么想,其实简
单。他是怎么都不想大汉被灭啊,那是。别管以前都是什么想法,反正现在其人就是这么个想法,没错。大汉不被灭,就是好事儿了,如今就是。晚被灭就是比早被灭好,那都是。可以说这点在刘协看来,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他就是如此想法了,真是。什么振兴大汉、匡扶大汉,那些早都不想了,不错。就只想着大汉能晚点儿被灭,而这个就看曹操兖州军的
表现了。可以说其人肯定以前没想过,最后大汉被灭与否,居然还是要看那个曹贼、汉贼……只有他支持住了,那么就基本上没大问题了,是。如果说其人顶不住马超凉州军的进攻,或者最后很早病逝,那么大汉也就没了,确实。曹操没了,大汉就没了,刘协也真是太
清楚了。而只要他好好活着,那么可以说就有大汉,真的。这个他还是清楚的,是啊。有其人在,那么就有大汉。哪怕大汉已经给不了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什么哈好处了。一样儿也是给不了马超凉州军、孙策江东军好处啊,那是。但是前者去不会说灭了大汉,后二者却是会。
这个就是根本的区别,那不错。至少在刘协那儿,他就是如此想法。这个确实,曹操曹孟德什么人?哪怕他确实,其人是奸雄不假,这个是天下公认的,哪怕曹操自己也是认。可说起来,这个“乱世之奸雄”前面可还有一句话呢,是啊。“治世之能臣”,这个却是怎么都不能忽略的。他以前是真心有大汉的,绝对一个忠臣,那没说的。其人可不就那样儿吗,但是
人总会变,尤其天下早就不是什么治世了,都成为了一个乱世,那么你还指望曹操不当奸雄,还当他那能臣?可以说其人没有那么大本事,还能匡扶起大汉来,真的,没有可能力挽狂澜了。别说是他,就马超都不好使,真的。大汉走到如今这么一步,说起来是彻底没救了。
哪怕就是刘邦、刘秀再世,他们最多能说把大汉更晚被灭,而其他的,好像也真是做不到。毕竟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绝对不是随便去说的。你必须承认,它是有道理的,不错。大汉四百年,有西汉、东汉,其实已经是够了,至少绝对是合久了,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说还能不分吗?肯定得说是要分啊,就像如今这样个,乱世来了,最后来个三分天下啊。
一切都正常,至少马超就这么看。还是那话那样儿,如果说他穿越一个太平盛世,除了清朝,其他的,他是不会举旗起义的。当然了,要是元朝什么的,他也不可能老实。不过显然,其人是不觉得自己能穿越到那个朝代。所以既然来到了东汉末年,你说自己要什么都不做,确实就不对了,真的。现在这样儿,那才能说正常啊,确实。不这样儿,那可不就不正常了,
是。在马超看来,太平盛世,除了说异族的之外,其他的自己不可能说不老实。而真要是穿到了元、清那样儿的朝代,那确实不管什么年代了,自己要老实去生活,那就对不起是个汉人了,真没错。元朝、清朝时候,汉人都什么样儿,这个都不用多说了吧,所以这个也真
是。老实就对不起自己那么个身份,真的。只有说不老实,那才对、才正常啊,可不。而其他朝代,可以说都已经末年了,自己也不可能选择老实啊,那没错。该怎么做,他还是很清楚的。就看如今这样儿,真心也不难知道其人的一些想法了,那是。所以说这个肯定也是,
那……必须老实不了了,是啊。这个肯定也是,那不错。至少说这个肯定是,那绝对是。太平盛世和乱世,怎么都不同啊,根本上就不一样儿,是。因此,怎么做,马超心里还没数吗?那怎么可能,就得说是那么做啊,他清楚。可以说这个肯定是,其人还是知道的,那是。赶上了,这个有什么的?确实就是没办法了,所以这个也是,就是那样儿啊。所以这个那……
东汉末年,既然说来都来了,那么还能如何?让马超老实,那肯定不可能。而且还真是,你想要保住更多的,确实就得说是争霸天下,如今这样儿才行。至于说要投靠哪一路诸侯,从开始他也没那想法啊,确实。其人所想可就是争霸天下,而不是投靠谁啊。而除了曹操,
马超是真心看不起看不上哪路诸侯啊?看孙策,他也不过就只是有那么点儿欣赏而已。可以说其人是不会投靠孙策作为手下。连曹操,马超都不会投靠你,更别说是对他孙伯符了,是啊。因此,这个事儿也是,连能看得起看得上的曹操,他都不会当其人手下,所以说这个……
其人一直都是那么个想法,是啊。天下就没有诸侯让自己投靠了,那么除了说争霸之外,还有什么了?并且还得说,当初自己老师也是,可以说让自己绝对说是更下定了决心。他说自己能得天下,那就够了。必须得说,真是给马超增加了不少信心,那绝对是。所以说他还能不争霸天下?不可能啊,那肯定是。其人从小就那么个想法啊,所以说这个也都不错,那
确实。都那样儿了,要说还不争霸天下,那也都不对了。对马超来说,就是需要那么做,那么做就是好处大、利益多的事儿,那不错。结果事情也真是那样儿,可以说就是利大于弊了,没错。而如今来讲,他是一点儿都没后悔的地方,都没有,这个肯定是。其人也是觉得,
那都挺好。现在对自己对己方,那都是满意的,确实也是。可以说早灭了江东军、早解决了北方异族、早灭了兖州军,最后一统天下,如此。那是比什么都好,是啊。那样儿的话,可以说自己的目标、目的那就都达到、达成了。不过也真是,没那么简单、容易,一直都是。就第一个,都得说是己方训练好了水军,然后再说啊,那是。其他时候,就等着江东军他们
给己方机会,那是别说了。肯定没有啊,那不错。就得说是孙策与江东军,是不会给马超凉州军什么机会的,那一点儿都没有。就只能说,等着己方真就训练好了水军,确实就是去灭江东军的时候了。没有训练好的水军,确实就没有去灭江东军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他就肯定不会说灭江东军啊。没有水军,己方确实是不知道要损失多少,那都不错。可以说这
个一点儿没错,就因为这点,其人是一直都没那么做啊。所以要不然的话,马超就早带兵去灭江东军了,不错。就只能说水军没训练好,他也不可能出兵,这个就是最基本的了。还是那话那样儿,其人知道、曹操也清楚、自然孙策也都了解了,那是。因此,就是这么个情
况,这个肯定是。如果说能早说去灭江东军的话,马超早都那么做了,是。可显然,一直都没有啊,确实。这点是孙策和江东军最愿意的,是啊。曹操也是,他和兖州军一样儿是乐于看到,不错。所以说这个肯定也是,那都是。因此,这个事儿就那么样儿了,一点儿没错。
不过其人如今就想着说早点儿出兵去豫州,这个肯定是如今情况了,那没错。去豫州战啊,是好事儿。但是显然,没那么简单啊。现在就是那样儿,想着早去了,那是早好。不过如今这个就是,所谓是“欲速则不达”,那确实。如今来说,还没准备好,但是马超却也知道,其实己方不会说再准备更久了。还是那话那样儿,肯定就说这个是,那就肯定是,己方去进
攻豫州的时间,那越来越早了,那是。而自然灭江东军时间,那也是越来越早了,是啊。所以说这个肯定也是,都不错。至少马超是满意的,没错了。如果说不满意,那就不是这样儿了。可以说不那样儿的话,不怎么样儿啊。如今就等着己方说彻底准备好了,去进攻豫州。
显然他也知道,就曹操还有兖州军,他们确实也等着己方去进攻呢,真的。就看他们也一直都没什么大动作,可不就显然是有想法吗,不错。如果说这个他们还不想着好,那肯定是。己方去进攻豫州了,这个兖州军,曹操会马上就把他们人马带过去阻截己方,那是。所以说
这个肯定也是。他们不就等着己方去进攻吗,其人还是很清楚的。如果说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不知道己方去进攻豫州,话说他们就不会去进攻己方地盘儿?可以说他们确定己方不去进攻,那就真是兖州军来进攻己方了,是啊。但是知道己方要去进攻豫州,而且还会很快就去,所以说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不会准备?肯定就是有啊,如今不就是那样儿吗,马超知道,
他太清楚了。可以说有一点没错,就是要赶紧带兵去进攻豫州,这个是必须的。如果说,己方要慢了,确实也就都是问题。所以说其人也是,那么样儿想法。慢了的话,肯定不好,那都没错。还得说是加快点儿速度,只是自己也没说那么着急,是啊。那快了的话,实在真
太快了,那绝对也是要出问题,真的。就现在这样儿,其实都挺好。如果说自己下令就加快速度,那么肯定也是,自己就现在都能马上带兵去进攻豫州啊。可以说别讲去进攻兖州军地盘儿的豫州了,就是去进攻扬州,那也不是不行。对马超来说,那确实就只是自己几句话
的事儿。不过这个时候去进攻扬州,去灭江东军,那样儿一来,己方损失肯定不会少。虽说他不认为己方会伤筋动骨,但是己方损失,这个却一样儿是其人不能接受的,不错。如果说己方损失少,那么怎么都好。那样儿的话,马超就得马上带兵去进攻扬州、去灭江东军,是啊。可惜,这个没有那样儿,己方去了,损失就不会少。那么他就不会那么做,至少现在
是真不会啊。而只有说己方训练好了水军,到时候就真可以去灭江东军了。可那个时候,到底说是什么时候,真心也是不一定。还是那话那样儿,就看甘宁的了,有其人在,训练水军,自己是不担心太多,只是想着早点儿结束,那确实是都好,显然啊。马超看到事儿,一
直都那样儿,可不?可以说己方还是没准备好,那确实都没办法了,只有准备好了,那确实什么都好了,可不是。
第五二二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三)
就等着水军训练好了,再去灭江东军啊,那是。少不了,必须的。没什么机会的话,那还不就得说靠着这些,没错。不训练好水军,谁实话,马超是真心就不会去灭江东军了。一直都对付兖州军,那也都没办法,是啊。有选择的话,谁不想柿子就挑软的捏呢,他也没区别。可实际上,真就没什么更好的选择,真的。因此,其人也不是不知道,这个结果,反正就如
今这样儿了,那也是。可以说一切还都在所料之中啊,不错。一切还都是正常的,确实是。马超想到了,那都是。对付不了江东军,因为去进攻,那就是灭他们。而占据扬州的郡县,他是觉得没大意义,真的。所以说其人都考虑清楚了,只要说己方水军训练好了,那么就带
兵去灭江东军,这个是必须的。马超就是那么期待的,而在这之前,确实就是要好好去对付兖州军,那没错。从豫州开始,他也知道,确实是己方一统天下前进脚步。多少要看曹操和兖州军的,反正己方是不可能据有豫州全境,自己也没说必须那样儿。但是却不得不承认,
这个其人清楚啊,己方一定会占据豫州郡县的。最后就只是多少的问题,那都不错。显然马超是想多占据兖州军的郡县了,不过看曹操和兖州军,他们到时候肯定要阻截己方、全力那样儿,那么也是,己方可真是占据不了太多的地方啊。肯定不会是全境,他都没想说是进攻豫州所有的郡县,其人没那个想法。所以在马超和凉州军他们那儿来说,己方也是尽力就
好,是啊。哪怕最后实在说也是占据不了兖州军豫州太多的郡县,可好歹说己方努力、尽力了。那肯定都少不了,确实。如果说连努力、尽力都没有,那么最后也别说是什么好处、好事儿都是你的了,那可不是啊。哪怕就他也都不是那么样儿的想法,可以说己方最后进攻,
灭了江东军是一定的,这个少不了、错不了。但是确实,到底最后损失多少,那其人也不清楚。马超只能说是己方尽量少损失,那最好。那样儿他都是满意了,其人是那样儿。不过就只是说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不满意罢了、而且确实,那遗憾就多了,是啊,所以说这个……
想法不同,结果是一样儿的、而只是过程不同罢了。都想着说对自己对己方好,那是。这个马超、曹操、孙策,他们可真心没大区别啊,不错。因此,这个事儿一直都是那样儿。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不可能说等着马超带兵来进攻、灭他们。那不可能,就只是说越晚越好啊,那是。那样儿的话,至少己方的机会,那其实是越来越多了,不错。那是孙策和江东军,他
们想看到的,是。马超和凉州军,他们反而是想着早点儿了,这个自然。那是相反的,确实。曹操呢,他和兖州军更多还是站在孙策江东军那边儿。不过哪怕马超和凉州军很快去灭江东军了,他也不会多说什么,一切还都算是在所料之中啊。只是如今来看,说马超和凉州
军,他们却还不会很快就去进攻扬州、灭江东军。实在也是因为他们水军没训练好啊,这个他没有什么不知道、不清楚的。还是,其人还有兖州军,那都了解。不过也是,肯定不会说期望着凉州军水军马上训练好,然后去进攻扬州、灭江东军。那肯定都没有,反而曹操想法,还真是马超他们越晚去越好了,那自然。他与孙策还有江东军,其实想法都差不多了。
都正常,是啊。如果说想法都不同,那倒是不太正常了。就像马超带兵去灭江东军时候,曹操最开始肯定是要带着兖州军保住江东军啊,那是。只有说真保不住了,也是没办法,最后发现灭了他们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他自然就不会再想着保住江东军了。其人就只能说和马超凉州军一样儿,最后都是灭了江东军。这个也不是说一次两次了,太多了,曹操就是
那样儿想法,从来都没改变过好吧。因此,对他来说,马超什么时候去灭江东军了,这个其实也可以说真就是让天下又少了一路诸侯。从三分天下变成了二分天下,己方和凉州军,一起分了大汉。还不同的是,己方没人家那样儿的实力,相同的是都当着北方异族是大敌,
他们大举南下了,这个怎么都是要阻截对方,是啊。其人如此想法,也依旧是没变过。大是大非,已经可以说是脱离了这个利弊关系。说曹操哪怕认为弊大于利的,他都会主动去做,那么就是这个关于北方异族的事儿,是。利弊关系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比那重要的,是……
弹汗山的凉州军细作,也是包括在北方异族地盘儿上的凉州军细作,他们都不断在进行着污染河水的行动。反正这个是少不了的,可以说当初从自己主公那儿学到了这个后,凉州军细作就算是把这事儿发扬光大了,真的。并且他们不光说就只有污染河水的行动,还有其他的。比如说也让北方异族圈养的动物,让它们接触那些病死猪、牛、羊,那些动物的尸体、
腐烂的肉。甚至直接就给它们吃,为了让那些动物更多病死,甚至说传播出来瘟疫,凉州军的细作,那真都是拼了。结果效果还算是明显的,至少北方异族已经开始有人得了瘟疫……不过他们自己确实,还是不知道、不清楚啊。虽说不是从鲜卑弹汗山开始的,可也是从鲜卑
地界开始的,就从中部开始了。鲜卑和大汉其实差不多,这个差不多不是说别的东西,就只是说三方。大汉的三路诸侯的分布、三分天下是:马超占据了一半还多的领土,整个大汉分一半,东西两部分的话,凉州军地盘儿是占据了整个西部(除了九真和日南)。并且东部
的话,并州部分、司隶部分、荆州部分还有交州部分,那四个地方都是马超凉州军的地盘儿,是他们的。所以凉州军又成了天下第一大势力、又是天下最强的实力(大汉)。而曹操兖州军呢,除了凉州军的那四块儿地方还有孙策江东军的扬州之外,东部其他的州那都是他们的。分别是:幽州、冀州、兖州、青州、豫州、徐州,这些州都是兖州军的地盘儿(西部
有九真和日南两郡),那没错。所以曹操兖州军,那妥妥的天下第二大势力、也是天下第二实力诸侯(大汉)。最后的孙策江东军,他们从交州被马超凉州军夺走后,地盘儿就只剩下一个扬州了。虽说也是全境、也还是天下最弱的,并且也是最小的势力。但是必须承认,
怎么有个交州、多一个州,那总比少了好,没错。可惜啊,就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可都知道,交州己方可守不住,那都不错。而事实证明了,可不就是那样儿吗,确实。最后的结果就是,二十万人马都扔那儿了,可还不是让凉州军给夺走了五个郡。而剩下两个己方实在是不想要、不能要,给了兖州军那也好。事实证明了,给了他们,那都是好事儿。对己方对他
们,那可真都是。大汉是这么个情况,其实说鲜卑和他们差不多,确实是有原因的。至少鲜卑那地方也是三分天下,这个都一样儿。可不同的是,大汉是马超凉州军最强、而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属于弱了。必须要联合、联盟,一起对付凉州军,那样儿才行。可鲜卑却不是那样儿,他们那儿可真就是三分天下、三方实力不说是一样儿吧,可确实,没说像大汉
那样儿,凉州军算是一家独大,那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要联合到一起对付前者。这个和连、轲比能还有步度根,三方实力其实都没说差距很大,打来打去、打去打来,是谁都没那和得了谁,这个是。而且三方确实,是有何大汉三路诸侯还相同的地方。看大汉,是马超凉
州军地盘儿与曹操兖州军地盘儿、孙策江东军地盘儿,他们三方彼此都接壤。凉州军地盘儿挨着兖州军还有江东军;兖州军地盘儿也挨着凉州军和江东军啊;江东军地盘儿一样儿挨着凉州军和兖州军,所以说三方地盘儿彼此都接壤、相邻,一方可以随便攻击那两方,那
那么同样儿的,某一方也是要面对着另外两方的攻击,是啊。大汉就是这么个情况,而鲜卑呢,其实也差不多。这个说差不多,肯定不是说和大汉一样儿,那还是不同的。毕竟大汉是三分了不假,但事实就是凉州军天下第一势力、而兖州军天下第二、最后江东军最没势力,就那么一个州,确实够可怜的。但是鲜卑和大汉就不同了,和连、轲比能还有步度根三方,
他们可不光说是实力相比之下都差不多、没大差距。就是在势力上,其实也没什么大差距,真的。如果说从地盘儿上来说,三方可能还有不同,这个是。但是就只是从人口上来讲,其实他们都没太大差距,都是那些,谁也没说特别多、谁也没说特别少。因此,就是这样儿了,
鲜卑那边儿和大汉,怎么说都是不同的。而且鲜卑地盘儿其实也不小,只是有地方都没多少人,真是妥妥的地广人稀啊,那是。和大汉都不能比,话说益州、荆州还有扬州,反正在大汉的州里,那绝对是地盘儿大的地方。但是地盘儿大不假,可那几个州一样儿是人口也多
啊,那都不错。也就是荆州,这些年战事太多,为了争夺一个荆州,当年多少诸侯在那儿战,还那么多年。所以说那地方损失大了去了,第一个就是老百姓,因此,那地方人口哪怕挺多,却也比不上比不上益州和扬州了,是啊。益州经过当年刘焉的发展、黄巾之乱还没怎么波及,马超当初拿下那儿的时候,确实也没说破坏多少。因此,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那
地方人口多了去了。看每年都能给凉州军提供个十万人马,甚至还多,就足以看出来那地方如何。综合实力就说是天下第一大州,好像也没什么不对。毕竟益州除了说当初马超带着凉州军从刘璋手里夺取了之后,可就真心没什么大战事了。南蛮的战事,那还在益州比较少
人口的郡县进行的,那是。所以说还能有什么影响?所以说那地方在天下肯定是数一数二的,一点儿没错。哪怕就算是排不上个第一,怎么说排第二,也没问题啊,真的。再说扬州,那地方从孙坚时代就开始发展了,这个是实话,只是那时候不是现在这样儿,都没法比。而
从孙策那儿开始,就真是大力发展,毕竟是大本营是后院,所以……而且黄巾时候,好像也真是没什么大战事。所以就看凭借一个扬州,六个郡,孙策就能三分天下、成为天下第三路诸侯,那地方就一点儿都不能小看、小觑啊,确实。扬州那地方,让孙氏父子经营了那么久,真心实力都不是吹出来的。看凉州军和兖州军,他们就从来没染指过一个郡县,确实也
能说明点儿问题,是吧。至少扬州六个郡,加一起的实力,那排不了天下第一州,但是前三,肯定没问题。甚至还就在益州前面,这个都不一定啊。至少有一点其实没错,就是如今的扬州比益州来说,前者是不一定就超过后者;但是说前者就不一定比后者差。而且必须承
认,前者那是有超过后者的地方,那是一定的。这个也是事实,那却一点儿没错。扬州、江东军的大本营、他们的后院,有着……
第五二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四)
有天下第一的水军,这个别说是超过益州了,那也一样儿是超过了凉州军啊,冠绝天下!可不是,反正凉州军的水军,那是怎么都比不了比不上了,不错。哪怕说甘宁就再多训练几年,那战力也是不如人家江东军水军,是啊。毕竟人家可不光说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得说江东军从有了开始,就已经有水军了,那是。是,凉州军在夺取了益州之后,也一样儿开
始组建水军,那都不假。但是却能和江东军比?凉州军一没有水军大将、二也没有经验,至少没去和荆州的水军战,从来都没有。所以说如何能与江东军的水军比?人家可是总与荆州水军战啊,而后者却还不是他们对手。从那时候开始,江东军的水军,那就奠定了天下第
一的基础,是啊。天下第二只是荆州水军,他们真不好使。而比不了比不上江东军的水军,却比凉州军水军强啊。哪怕他们没战过不假,可这个却是事实,那就是荆州水军的战力绝对超过了凉州军的水军,没错。可以说这个不用多想、也不用多说,事实就是那样儿,那真是。
当年水军战力排名,就是江东军水军第一、荆州军的水军第二、凉州军水军最弱,确实也是没有什么战力啊。别说去和江东军比了,就是比荆州军,那确实也不如他们,是啊。因此,那个时候,反正你看水军的话,确实就得说是看江东军的、荆州军也成,反正都不是凉州军水军能比得上比得了的,没错。不过最后江东军水军一直都有,还越来越强,那是。可荆州
军的水军呢,虽说他们不是别灭了,但是最后也是被瓜分了,那都不错。主要是都投靠了凉州军,这个还得说是马超给他们整来的。而少部分是不得不投靠了刘备刘玄德刘大耳朵一方,那也都没办法了。可以说投靠了前者,那待遇什么的,都超过了在荆州军的时候,没错。
可后靠后者的,那真是,待遇反而还没在荆州军时候好了,是啊。毕竟刘表哪怕就只有荆州一半的大权,可他却依旧是整个荆州的州牧,大汉的荆州牧,确实那势力不是刘备能比的。刘大耳朵一方,你可以说他们有实力,那算是不假。可在钱粮上面,他可不如刘表刘景升啊。
可不就是,是,刘备那儿,他手下人才更多,那是可以那么说了,都不错。毕竟其人手底下那一流武艺的大将、顶级谋士,那可都有啊,不错。但是反观刘表荆州军那儿,加一起才有多少?实际就一个,所以说如何与刘大耳朵比,他手下的一流武艺的大将:那就有太史慈、魏延还有文丑。而顶级谋士更有徐庶、诸葛亮。真心不是荆州军能比的,他们就一个一流武
将甘宁,而且刘表还不重用对方,所以这个……如何与刘备刘玄德刘大耳朵比,真心比不了比不上啊,就在人才上面。当然了,虽说这个是不如了,那不假。可刘表终究是一州的州牧,而且荆州怎么说都不是小州。在刘表时代,一个荆州那绝对是排在大汉十三州前面的,
是啊。可惜之后战事实在太多,结果那地方可不光就老百姓损失了、其他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他们谁没损失?不过就只是说损失多少罢了,那是。相比之下,这个实力强的,那么最后损失就少点儿。毕竟多年的战乱,他们要说不损失都是假话。真心就是实力强损失少啊,而实力不行,那显然损失就多了,没错。所以说这个一直也都是那样儿,是。
荆州战事那么久,关键是之后也没说太平了,是。所以说那地方损失大了去了。三方对荆州,可以说至少那时候,那是非常想要得到手里的,没错。在曹操兖州军那儿,己方无比是要占据了南阳,占据了南阳,可以说对己方优势太大了,真是。可惜啊,最后南阳还是让凉州军给夺回去了,曹操无奈,最后也得说带着己方迁走了大本营,从许都去了邺城。其实这
个原因真心是很多,那没错。但是却不得不讲,有一点肯定没错,就是南阳全境都是凉州军的,而且那地方有着二十万的人马。可以说对许都的威胁太大了,一点儿不错。所以说早迁走早好,是啊。而且还得说,曹操是故意不把刘协一起给带去邺城。这个别管说历史、演
义都如何,至少这个时候,他是真心不想让刘协来邺城。就让其人在许都呆着吧,那也挺好,是啊。有一点还是没错的,就是马超和凉州军,他们基本上不会去进攻许都,是,这个曹操和兖州军,他们也不肯定说对方那样儿。但是基本上,马超和凉州军,他们是不会去进
攻,至少这个时候是啊。而这个想法其实没错,后者确实,没有那样儿想法,是。对马超还有凉州军来说,他们是必须要进攻豫州不假,可不是说要据有那地方全境,想想也不可能。因此,这个他们是早已有了想法,不错。所以说许都那地方,可以略过去不进攻了,是啊。而马超和凉州军一样儿,都想着己方占据荆州,那肯定是。如果说曹操和兖州军,他们的想
法,这个占据了南阳,真就算是解除了许都的一个大威胁,哪怕还依旧是有其他的威胁,但是至少南阳那地方没有了。然后还能威胁到凉州军的其他地方,至少益州的汉中郡,那肯定是威胁到了、然后荆州的南郡还有江夏,都暴露出来了。就因为这个,凉州军能把南阳给
兖州军占去吗?让他们占据了一半,那都已经是己方没大动作之后,变成了那样儿的。而且还得说,兖州军占据着南阳,那绝对是威胁到了长安,这个马超是不能不重视。因为从南阳是有去长安的路线,不过得过武关,这个雄关马超一直都是让己方重兵守御,就是防范着
南阳那边儿。哪怕说如今那地方早都是己方地盘儿了不假,可却还是有着万人守御着武关。怎么也都是能看出来,他是真心重视啊。不过一想也是,天下雄关其实就那么几个,哪怕相邻的都是己方地盘儿,可其人不是说就不重视了,真的。毕竟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一旦说南阳陷落,其实不用整个南阳郡,就只一个北部的小县城,那地方被夺取的话,那么敌军只要
北上再攻破武关,就能长驱直入进攻长安,这个一点儿没错。所以说马超可从来说没觉得武关不重要,真说起来,那地方太tm重要了,真的。因此,他一直都派重兵在那儿守着、专人在那儿防御,那没办法。毕竟占据南阳北部随便一个小县城,只要破了武关,就能威胁
到长安,这个由不得其人不重视啊,没错。对马超来说,重视武关就像重视函谷关一样儿,真的。那地方有重兵把守着,武关一样儿,所以……有一点没错,就是这两个地方如果说被攻击,那么他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调拨人马,当援军去参战,一点儿不错。基本上那两座关隘、天下雄关,确实是很难说就丢了。不是说就攻破不了,但是敌军想破那地方的话,不来个十
万人马,可真心都不够啊,那是。十万人强攻那样儿的天下雄关,其实真说起来,还不算多,真的。毕竟看那两地方都有多少人守着?武关有一万人、函谷关有两万。关键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马超知道两关隘被进攻着,他是不可能说不派援军的。那么这个可就多了,没错。而守御关隘的人马一多,像那样儿的天下雄关,试问攻击的一方,到底说要多少人马,就
一定能攻破?天下就那么几大关隘,天下雄关有数的。函谷关、武关、虎牢关(汜水关)、壶关、阳平关、葭萌关等等吧,主要是这几个,还都是凉州军地盘儿上的,没错。而这些关隘,可以说随便一个都有重兵守御,一直都是。哪怕就益州地方的关隘,那都是,确实啊。
所以说也看得出来,其人和凉州军,那是真心看重几个地方啊,那是。要不然的话,也不会那样儿了,没错。就益州那地方,都没什么威胁了,可却依旧有重兵把守和关隘,由此可见马超的重视。毕竟这个他当主公做老大的不说话,就手下人,还不会说一定就安排或者说
不安排守御。这个还是其人说话了,那是。而从这也看得出来,天下就那么些个雄关,还都在凉州军那儿。那么说他们最后得天下,好像也没什么不对了,是啊。实力在那儿摆着呢,反正只要解决了北方异族的问题,最后灭了兖州军就一统天下,一点儿没错。对马超来说、对凉州军来讲,可确实不是什么做不到的啊,是。可以说这里面最难的,还就只是说解决北
方异族大举南下的问题。而灭江东军,那肯定少不了,这么第一步就是了。之后呢,只要解决了北方异族的问题,之后再说灭兖州军,那可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没错。有实力的话,就灭了他们,那是。没实力,积攒实力,早晚也是必灭他们,是啊。这点可以说马超是一直
都相信的。确实也都是事实,那没错。如果说他对这个都没信心的话,那对付北方异族,其人可不就更没信心了。但还是那话那样儿,马超既然如今也都认为胜率是五五开,那么显然,他怎么都是有信心的。哪怕你可以说,其人多少都往大汉这边儿势力的脸上贴金了,但
那不很正常?要说连一点儿信心都没有了,可不就完了,出事儿了,都是问题啊。北方异族地盘儿上的凉州军细作,他们是每日都努力,就想着说能在这地方让瘟疫传播。结果也确实,经过了这么不到一个月的努力、尽力,确实北方异族开始小规模流行瘟疫了。说是小规模的,就只是从弹汗山这儿开始,然后在一点儿点儿扩散开来。而这个时候,凉州军细作可
真是不敢有什么更大的动作了。毕竟对瘟疫这个东西,可以说他们还是挺害怕的,没错。如果说可以不传染上,那肯定是没有更好,真的。可一旦说被传染上了,先看看能不能治好,如果说也治不好了,那么他们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想办法把瘟疫传染给更多的人。当然
了,这个更多的人是指北方异族,而不是汉人。所以说凉州军在北方异族那儿的细作,其实也真都不错。至少如果说严重、治不好的,那么他们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还想着传播出去,这个可真是不错。如果说马超知道的话,他一定会嘉奖那些人,真有那么做的,其人为他而
骄傲。说起来,这事儿要是没有人牺牲,这个马超第一个就不相信。你必须承认,多少年都没成功,而这次成功了,说严重的话,己方细作就一个不会被传染上?肯定有,不过是多少的问题罢了,确实。反正他肯定不希望有很多,那一点儿没错。可其人却也都知道,那事儿却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马超早就通知己方细作了,看到北方异族的人得了瘟疫,那么第
一时间就离那地方远远的,想着藏起来,是比什么都好。而这个时候,别再想着回大汉,至少瘟疫这个传播一直都没解除的话,谁敢跑大汉来,这个自己只能说是让士卒下狠手了,没办法。可在北方异族底盘儿上牺牲的,一律都是己方给你们家里足够的钱粮,有父母妻儿
的,凉州军负责照顾到没,这个就是马超的承诺,只要细作没一个回来的,就好。而最后他们如何,确实也得说是看老天的了。
第五二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五)
毕竟在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上,那确实都属于是异国他乡了,一点儿没错。所以就指望自己别得瘟疫,那就好。毕竟马超下了严令,在北方异族地盘儿流行瘟疫期间,己方的细作,是一个都不能回大汉。发现有人回来,那么有一个算一个,全咔嚓了,没有任何理由,就直接咔嚓。而凉州军的细作,他们确实是不怀疑凉王(自己主公)的话。可以说凉王(自己主公)
真狠起来,反正就咔嚓一部分人,那太正常了,真的。至少他是说到做到,哪个敢跑回大汉,确实是别被发现,要不然的话,真就只有一个结果。而凉王(自己主公)说清楚了,凡是在北方异族地盘儿牺牲的,也是有一个算一个,家里人凉州军管了。一直管到没有,每月
都给足够的钱粮。先是抚恤,然后每个月都给粮饷,还有财物。说起来他们是一点儿都不怀疑马超的话,那是。可以说他既然都那么下令,那么其人肯定就是那么做,一点儿不错。所以说凉州军的细作,确实早已都考虑好了,哪怕就算是病逝在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也不回
大汉……确实,哪怕就是凉州军的细作,可他们却一样儿知道,怎么做,那是对自己好处大、利益多,最后利大于弊啊,没错。可以说在北方异族地盘儿上的凉州军细作,他们可以说也真是,知道最好就是自己别感染上瘟疫。要不然的话,能治好?那不是做梦也差不多了,真心别想着治好什么的,一旦说感染上了,那么只要说最后能靠着自己身体挺过去,没病死,
那么其实就是好事儿,真的。可一旦说感染之后,没挺过去,真就完了。死在了异国他乡,那也认了吧,实在是这个命不好,真的。如果说好的话,那是怎么都不至于说那样儿啊,那是。所以说还是命不好,一点儿没错。命好了,真心不是那样儿。反正最基本的,怎么都不
至于说得病了,染不上瘟疫,那肯定是命好。而得病了,话说命还好吗?确实是不怎么样儿,得病自然就是命不好。而不染上瘟疫,自然这个命就好了,是啊。因此,哪怕说凉州军在北方异族地盘儿上的细作,他们其实也是看得都挺清楚的,没错。可以说这个也是,就真
没有……瘟疫慢慢在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上开始流行,说起来他们确实,没有太多防范这个的经验,那是。但古人终究不是傻子,哪怕他们也是知道些东西,尤其北方异族还那么狠,话说他们觉得实在是治不好的人,就真都给咔嚓了,然后就地火化、掩埋。从这上可以看出来点儿东西,那是。至少北方异族之狠,反正就大汉的三路诸侯,他们还做不出来,真的。
哪怕就是曹操那样儿的奸雄,他都做不出来,没错。因此,大汉势力可是不能和北方异族比,就这点来说。后者可以说把实在说是没法治疗的,都给咔嚓了。这个事儿凉州军、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可一点儿都没有、不会有。在他们那儿来说,最多实在治疗不了的,你
说放弃吧也有,但是还不可能就咔嚓了对方,那真不会。最多说对方如何,这个真是管不了了,是啊。只能说是对方最后病逝什么的,而不是某一路诸侯咔嚓了对方,那一点儿都没有。所以说在这上面,他们可不如北方异族那么狠,真的。可以说对方真那么样儿去做,这个大汉的三路诸侯,那是怎么都不可能、不会说那样儿啊。最多就是放弃了那样儿,然后谁
因为瘟疫病逝了,最后处理一下,那也都没错。可要说直接就咔嚓了对方,就只是因为他们得病什么的,那真没有。除非说是犯事儿了,那另说。而就只是因为一个瘟疫,对方得病了,三路诸侯不会动手,真心不会。你看北方异族什么样儿,那是比不了,正常。后者那么狠,哪怕就是损失些、甚至让民心都损失了,可也得说别让瘟疫传播,真的。如此说来,反
正凉州军、兖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可都没有那样儿啊,是。可以说北方异族之狠,真心不是马超凉州军、曹操兖州军还有孙策江东军,他们能比得了比得上的,是啊。因此,这么一看,那怎么都是有差别的,太正常了。而北方异族,他们自然是觉得自己做得对、做得好
啊,不错。但是到了大汉那边儿的势力,他们可没一个认为对方做得好的,哪有什么对?至少大汉这儿是真没有那样儿,真心没有。所以说其实这个也确实,北方异族,他们是能做出来、做到那样儿,大汉可真就是不行,那样儿肯定是没有啊,事实。所以说这个也是,那……
所以说就从瘟疫这么一个事儿上,也看得出来,也许北方异族不懂太多,可他们终究也算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所以从这点来说,大汉三路诸侯还比不上啊。可以说曹操的话,他也并非说就一点儿没想过,但是其人更知道,什么事儿能做,而什么事儿不能做。看当初屠戮徐州百姓,那也算是不得已就得那么做了。现在来讲,再也没那样儿事儿了,是啊。所以
说曹操也清楚,有的事儿就注定做不了了。正常,那是。以前那个时候,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己方总体情况如何,而不是自己名声什么的。哪怕他都知道,下令让己方士卒去屠戮徐州百姓,随便抢东西。最后确实是保住了己方,但是却恶了徐州的土著,一点儿没错。可其人
从来都没说后悔过,没有一点儿。在曹操看来,那时候是保住己方最重要,而其他的,那却都得说往后放了,没错。自己不在乎自己名声吗?不在乎在意后人的评价吗?自然都在乎在意,但是他却更知道,不保住己方,那么己方就要完,最后的损失不可计量。而和这个一
比较的话,自己的名声算什么?真心没什么了,是啊。所以说其人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做,那都没错。更重要的是什么,曹操太清楚了。他可以说自己是损失了名声,但是却得到了己方士卒的尽忠……这个就是取那个好处更大、利益更多的,不错。其人一直都那么做,就是。无怨无悔啊,就是曹操曹孟德,以前的事儿,就是那样儿。不过现在是没有了,显然就只是
因为一个瘟疫就那么做了,那么最后就是要得不偿失,没错。他都知道,那是。所以说其人更明白自己和己方,到底说该如何去做,是啊。真是,这样儿的事儿,已经到了与大是大非挨边儿了,所以曹操那儿肯定不人认为自己还不如马超还有孙策,那是。毕竟瘟疫那是从
北方异族传播来,那是。而那时候,大汉这边儿的百姓真要是有治不好、治不了的,那显然,马超、曹操还有孙策,他们可以说放弃百姓,那正常。但是要说给咔嚓了,那还真是不会。这个怎么说呢,就如今争霸天下三路诸侯,那真心不会。而等到一统天下了,反正马超是不会了,曹操的话,其实不一定。孙策也是不一定了,不过他肯定比曹操强,没马超那样
儿。不过显然,这个一统天下的,那还得说是看凉州军的、而不是兖州军、更不会是江东军了,不错。那么马超是不会那样儿,实在也是他都看不惯那些,更何况说是自己下令做了。真心都没有啊,那是。对其人来说,哪怕天下都一统了,可马超依旧不可能说不在乎这个自己的名声,真的。可以说在史书里都如何记载,那“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啊,这个你觉得
是秘密进行的事儿,可不代表那就永远是秘密了,真的。至少你下令去屠戮百姓,你肯定不是自己去吧,那么叫谁去了,对方肯定知道。而对方肯定也不是自己去吧,估计还得让手下士卒,所以说这都多少人知道了,真的。他一直认为,两人知道了,那都不叫什么秘密,
更何况那么多人知道,是啊。而这事儿,你就直接下令,说让士卒去,其人觉得那也不好,真的。也许吧,大多数人、绝大多数,那都能理解,是。但终究是有不能理解的,没错。所以说这个也不是什么好事儿,真的。因此,马超真心不会那么做啊,不错,所以这个也是……
毕竟这个争霸天下时候他不会,而一统了天下,其人其实也不会。马超虽说和曹操还有不同,就是他可没说像后者那样儿,就那么看重史书如何写自己、记载自己,非常在乎在意后人的看法。可虽说其人和曹操不一样儿,但是马超说他一点儿都不看重,那是假话。只是其人和那谁不同罢了,没错。所以说就是如此,就算说是为了自己名声,马超自然知道自己该
如何做了。有些东西,真心可以做,没错。甚至说就必须做的,也不错。可有的东西,那是怎么都不能做的,是啊。做了就出事儿了、出问题,还不是小事儿小问题,所以……怎么选择,反正他是很清楚啊。如果说真要是事到临头了,真必须那么做不可,也许吧,其人会
那么做,不一定,这个也确实。马超终究和曹操不同、那是不一样。除了大是大非,其他的,只要是他觉得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了,那就可以做,真的。说这个和大是大非挨边儿,但是到了曹操那儿,真心不是说其人就一点儿都不会做了。哪怕说在史书上记载自己不好,
可那事儿又不是一次两次了,真的。应该说记载自己好的地方,有多少?所以说这个也是,只要说他认定去做了,那么哪怕就豁出去了,其人也是要做的,没错。曹操终究和马超不同,那是。都一样儿的话,也都没意思了,可不。就得说不一样儿,那有意思多了。一样儿没意思,就在这儿来说。反正都是不一样儿的,那是。马超不会做,基本上不会。曹操的话,那
也许会。反正现在是不会,但是不代表他就永远都不会。当然了,前者那边儿也是,没有绝对的,不是说他就永远不会了。而还是那话那样儿,孙策在他们两人中间,所以说这个事儿就是如此。这个就是了,瘟疫来了,在北方异族那儿,治不好、治不了的,基本上就决定
了你最后的结果。除非你自己跑了,那另说。确实,也不是没有那样儿的。因此,这个让北方异族的瘟疫,慢慢没说就一下很严重,至少一时半会儿,那是停止不了了。而还没传播到大汉去,这个也得说是没那么严重。但是凭借北方异族他们的性格作风,显然肯定想着把
瘟疫给传播到大汉地界去,真的。所以说这个无非就是时间问题罢了,大汉边境士卒再厉害,可也挡不住瘟疫,真的。马超能让己方细作不回大汉,但是其他的人呢?兖州军的细作、江东军细作还有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富商巨贾他们派去的细作,那些人马超凉州军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并且还有北方异族的人,这个是再也没办法了。可以说让他们得了瘟疫的,不
用跑大汉来,就只要在边界晃悠,就都是问题。那瘟疫在这个时代传染性,反正是非常强,那真没错。所以说……不用真就跑到大汉地界,只要和大汉边境的人接触接触,就很容易传染上。而北方异族已经在行动了,那是。这个其实也是能想到,至少要是大汉这边儿先出来
瘟疫的话,那么马超也好,是曹操也罢,他们肯定也会想着让瘟疫传播到北方异族地盘儿那儿去,那是。而对方也是那个想法啊,是。
第五二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六)
不过这个怎么说呢,有不过,那么真可以说,北方异族和大汉的两路诸侯,他们想法还有不同,那是。如果说北方异族纯粹就是心性,觉得己方都如此倒霉了,那么显然,也不会说让大汉好过。这个就是他们的想法,是啊。可以说在对方那儿出来瘟疫了,那么怎么北方异族都得说把瘟疫给整到大汉来,那样儿他们才能说是心理平衡点儿,没错。可马超还有曹操,
你能说后者是个奸雄,确实有和北方异族一样儿的想法,那都正常。但是前者,那绝对不是说为了平衡什么的。可以说大汉要真也有瘟疫了,先北方异族的,那么马超肯定想方设法,都把瘟疫给传播到北方异族地盘儿上去。这个不为了别的,就只为了能让他们的实力损失,
这个在他看来,确实就是根本了,没错。在其人那儿来说,是必须要那么做,真是少不了啊。所以说大汉一旦说先有了瘟疫,那么显然,北方异族也会有,那就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而后者地盘儿上出来了瘟疫,一样儿前者也会有,真也是时间问题罢了,是啊。所以说这个
其实都是,都正常,是啊。因此,其实马超还有曹操,他们是想北方异族出来瘟疫,可别传播到大汉地界来,那样儿怎么都是好。但是显然,从人心、人性的角度来说,不太可能。就北方异族,他们那个性格作风,自己倒霉,也不会让大汉好过,那是。没有说千日防贼的,至少大汉这边儿,真心还防范不住啊,没错。就像己方这边儿瘟疫了,那么北方异族同样儿
是防范不住,早晚是必传播到他们地盘儿上,不错。所以说这个事儿肯定也是,那没错。所以这个其实都是,虽说双方想法还有不同,那不假,可结果,其实都想着己方这边儿有瘟疫了,那么对方也必须有,这个才是。想法不同,那正常,可最后结果,做法却都一样儿,
那也是。北方异族是自己不好,也让大汉不好,心里平衡。而大汉这边儿,马超更主要是想着北方异族损失、倒是曹操,他却有和北方异族一样儿的想法,那是。不过其人也是,依旧是想了,是让北方异族损失更多,这个肯定有啊,那没错。毕竟这个已经算是大是大非了,
毕竟和北方异族,那算是有很大的关系了,是啊。如果说大汉这儿先出来瘟疫,曹操肯定想办法说让北方异族那儿也传染上,那是。而且还得说,是让他们损失更大,和马超凉州军学。但是他更多的原因是什么,其人自己清楚,真的。而且了解曹操的,那肯定也知道。可以说自己主公当然不会说就没有马超那样儿的想法,可更多的呢,那还得说是心里的想法,
不是让北方异族损失更多占据这个更多原因,他们觉得是自己主公心里的不平衡导致的,那也正常。但是不管如何,这个他和马超都没区别,只要说大汉这边儿先流行了瘟疫,那么他们二话不说,就得想办法让北方异族那儿也传染上。别说是他们,哪怕就是孙策,他也没
和两人想法有什么大区别,那是。只是其人其势力都不在北方,所以哪怕就算是再想,可也帮不上多少忙,是啊。因此,这个肯定还得说是看马超和曹操、看凉州军与兖州军的,那是一点儿没错。有他们两大主力在,基本上也是没大问题。就说把瘟疫传播到北方异族地盘儿那儿,那真是可以。所以说这个也是彼此彼此了,那确实。因此,这个事儿也是,大家都
一样儿。确实,如今北方异族已经开始做了,要把瘟疫给传播到大汉的地界。所以以前马超还有曹操,他们想法还是简单,确实也是没思考到人心、人性上面,至少如今来看,大汉地界肯定也会流行瘟疫的,不过就是严重不严重的问题罢了。想来有着马超还有曹操、凉州军与兖州军那么防范,说实话,大汉地方的瘟疫,哪怕是传播过来了,应该也没那么严重吧,
至少应该比北方异族那儿要轻。毕竟那地方,就单独凉州军细作有多少?真心不少,北方异族一样儿在大汉地界有他们自己的细作,可那人真心少啊,一点儿不假。并且马超也好、是曹操也罢,他们在细作管理上面,尤其是对北方异族的细作,发现就严厉打击,一点儿都
没错。可以说他们对北方异族的细作,那从来都是非常狠,甚至都超过了对敌军细作,是啊。因此,这个三路诸侯,都那么狠心,试问北方异族的细作,在大汉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是啊,没多少,那真不错。所以说这个彼此的细作数量,怎么都是不对等的,大汉在北方异
族地盘儿上的细作多,而对方在大汉地界的细作少,这个也是。这个也确实,彼此需要还有所不同,毕竟北方异族实力在那儿摆着呢,他们不会去想大汉那边儿还来主动进攻。对方想法那不过就是想着找到什么机会,那是。如果说有好机会的话,他们不会说不大举南下,那肯定是。但是没有好机会的啊,确实就得说是蛰伏了,没错。这个人之常情,都正常,那
是。很多也算是从大汉汉人那儿学到了不少,是啊。不过北方异族也知道,己方学到了汉人的一些皮毛,但是精髓的东西,学不到啊……北方异族确实和南边儿的异族、异国都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差不多的。那就是他们嘴上不会多说,但是在心里却也都承认、认可,汉人有
地方,那是绝对超过己方的,没错。这个超过了己方的,那不是总体实力。这个己方实力,用骑兵大举南下,这个大汉那边儿的实力就不如。但是必须承认,汉人有着谋略,有顶级谋士,己方却没有。汉人会种田,己方人就不怎么会、不擅长那个。就只是会放牧、逐水草而
居,和汉人的文明比,那确实还差……毕竟人家会种田,只要不是大旱干旱、不是大蝗灾,那么就没太大问题,是啊。至少比己方这个草原,其实要保靠不少。毕竟汉人种田,这个比己方就只靠着水还有草,那是强不少,真的。虽说都可以说是靠老天吃饭,但是人家汉人,动手能力更强,己方的族人确实是不成了。当然了,不管如何,这个己方也没说就放弃放牧
去种田什么的,那绝对没有。没有一点儿,在草原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要说不好好利用的话,那都不对了,是啊。所以说这个肯定也是,必须利用起来啊,没错、不放牧什么的,那也不可能啊。结果都放牧了,也就没种田的了。确实不是一个没有,实在也是太少了,那没
错。和汉人怎么都是不能比啊。己方族人都是放牧的,确实没几个种田的。所以汉人种田肯定比己方强、比己方厉害。那么同样儿,己方放牧也是超过了对方,那都不错。汉人在放牧这上面和己方比,确实也是比不了比不上,那是。己方放牧就是比汉人强很多,那都不错。汉人擅长种田,这个己方是不行。而己方擅长放牧,这个汉人也是不行。所以说双方都是各
有擅长的。不过这个说起来,并非就是能一下说比较什么的。至少己方这边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北方异族确实也想了,如果说汉人也有一片草原的话,就凭他们的本事来说,不说放牧超过己方,至少不会说现在这样儿就是了。可以说他们不会说就比己方差多少,那是。但是如果说给己方土地、良田的话,这个己方最后依旧却是不如汉人会种田,是啊。其
实北方异族不是说就一点儿不懂,至少他们也知道,就己方地盘儿上,也是有良田的。只是己方以放牧为生,没必要去开垦良田,那是。有那人力物力,确实不如说多放牧了,是啊。开垦土地什么的,那真是不需要啊。如今就只有那么些土地,其实都足够了,真的。所以说
北方异族不是什么都不懂,只是和汉人一比的话,他们确实,不会说去开垦良田种田。就只是放牧了,要说北方异族的地界,确实有未开垦的良田,一点儿没错。比如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东北平原,那就是在北方异族的地盘儿。他们也知道,己方这儿也有良田,不过不会去
开垦,是啊。所以也看得出来,北方异族和汉人,怎么都不同。可以说汉人看到了良田,那最后怎么都得说想办法给开垦出来,那是。但是北方异族是一点儿都没有,那也不错。就汉人会、而他们却不会。这个很大不同,是啊。可以说还得是汉人,毕竟不会让土地,尤其是良田荒废了,真的。至于说北方异族,让他们放牧,那确实是可以。但是种田就算了,也
是。汉人的话,不擅长放牧,这个可以说是和种田相比。汉人是不擅长放牧,也没有草原啊,那是。所以说汉人从其他方面,那也是发展了,比如说养殖方面,就从这上来说,那绝对也是首屈一指的,没错。北方异族是擅长放牧那不假,可汉人也有养殖,这个是可以养活
家畜的,哪怕说没有草原也一样儿。所以就从这上来说,北方异族不是说就比汉人有更大优势,当然了,有草原就代表了有马、战马,这个大汉地方比不了。出产战马的就三个州:凉州、并州还有幽州,就这三个地方有战马。其他地方不是没有马,可那不是战马,说是驽
马,那还差不多。那种马,反正拉个东西、当劳动力没问题,作为家畜可以。但是要上战场,真心不好使。那和战马一比,可不就是驽马吗,没错。而且除了凉州、并州还有幽州之外的大汉其他州,能产马匹的,其实也没多少,真的。所以说这个产量也不行、质量更不行了。因此,要说战马,那就得是凉州军凉州所产的战马。然后如今来看,就是幽州的战马,
并州战马不是不行,但是如今来看,马超和凉州军把战马产出的质和量都放到凉州了,而并州的话,反正在战马这个事儿事儿,这些年没管那么多。而曹操兖州军,他们实在是缺战马,所以后来居上,幽州实际超过了并州。在质量上面,超过了点儿,那都没错。所以现在
在大汉战马质量的排名,第一一直都是凉州,这个基本也是不会改变了。而第二就是曹操兖州军的幽州,超过了并州,也不容易。最后自然是并州了,就那么三大产战马的州,凉州军有三分之二,而兖州军也有三分之一啊,就只有江东军,什么都没有,确实这个也是差距,
没错。毕竟江东军属于一直都缺战马,那是一点儿没错。以前的话,和幽州诸侯有交易,和公孙瓒、公孙度,之后和袁绍还有公孙度加上北方异族,他们都有战马的交易。不过之后孙策还有江东军不和北方异族交易了,而袁绍的幽州也被兖州军夺去,之后辽东公孙氏也被灭,孙策和江东军,他们就只剩下了和曹操兖州军交易战马。和马超凉州军,反正正规的渠
道,江东军是得不到什么好战马的,都不如幽州出产的。而他们确实,可以从世家大族、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巨贾那儿买些凉州的战马,可孙策还有江东军,都舍不得那钱,太贵了,真的。而且那些势力也不一定卖,除了富商巨贾之外,就世家大族还有豪强地主,他们可都
不怎么卖战马,尤其是凉州产的。因此,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没有战马产地,确实就只能说靠着曹操兖州军幽州的战马了,那都没错。
有一个写了三章的文,有兴趣的书友看看吧。
朱亮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发现周围一切都变了,怎么回事儿?难道……赶紧出去探听一下,结果最后终于是知道了,原来自己已经穿越,而且还成了诸葛亮!
这直接把老祖宗的姓给改了啊,名儿倒是没改,也行。虽然祖父的祖父的……反正N多代前的祖父叫朱元璋,也不知道真假。但清都灭一百多年了,明就更别多想了。朱亮真心没什么想法,如今直接身穿诸葛亮,他倒是觉得这才是好事儿。
首先一个想法,这也太扯了,不过这事儿朱亮也是选择不了。所以接下来的想法,那就只能是接受了,毕竟看了那么多小说,确实也不是白看的。而最后想的,这是身穿,说明自己和诸葛亮长得一样儿啊,或者说诸葛亮和他长得一样儿!(穿越是身穿,至于为什么长得一样儿个人也不知道)
而且关键是这货刚穿第一天就当新郎,赶上洞房花烛,那么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反正“既来之”……
话说时间已经过了四日,今天终于送走了崔州平(崔钧),也算是圆满吧。
要说那厮可真是,朱亮第一次啊,他觉得原来古人也能那么不要脸,真的,比如说他崔州平就是。自己就差直接拿着扫把往外赶人了,可那厮就是不走啊,你有什么办法?他来参加婚宴之后还在自己家住了几日,这不今天刚走。
如今的朱亮也是成为诸葛亮有几日的时间了,说起来他早就很清楚,自己现在是个什么状态。反正还在隆中,平日里大多不过就是看看书、种种田罢了。而这几日的话,是多了自己夫人,所以确实也是能和她闲聊几句,反正差不多就这样儿吧。(以后朱亮就写是诸葛亮了)
朱亮成为诸葛亮之后,他又多了一个事儿,那就是很多时候都在胡思乱想,真都乱七八糟的。
自己到底要什么?要干什么?怎么去走下一步,怎么做?
要说这个事儿就算是以前的诸葛亮本人,他也不是没想过,可如今此诸葛亮却非彼诸葛亮了,所以想法那更是五花八门,真是更乱了,也实在是太多了,结果这一想时间就长了,直接就从下午到了晚上。
诸葛亮是没注意,不过夫人黄月英此时却是过来了。
历史上的黄月英到底叫什么,他也不知道。反正自己所知道的,那就是自己夫人叫黄婉这个名儿,一直都是。毕竟黄月英可是大家族出来的,她父亲大小是个名士、母亲也是世家子弟。所以那名儿,从小就有。月英是她的字,基本都这么称呼。
黄月英都过了成亲的年纪,实在是她也看不上一般的男子,而黄承彦是个“宠女狂魔”,结果这事儿就耽误了。后来,黄月英看上了诸葛亮,她父亲就去说媒,说自己女儿怎么怎么好啊,你也知道,所以希望他能娶了自己女儿。
毕竟黄承彦和诸葛亮也算是相识多年,关系可好了。孔明一口一个“叔父”叫着,那个自然称呼孔明“侄儿”。当然他也更知道,这个诸葛孔明可不一般、厉害人物。所以自己女儿跟着他没错,要不然黄承彦也不可能厚着脸皮去找孔明了。
而诸葛亮呢,对此自然是同意。他父母是早不在了,所以也没什么“父母之命”,就只有兄长和老师,而他兄长诸葛瑾和老师也都没什么意见了之后,诸葛亮就娶了黄家女,再之后朱亮赶上成亲之日穿了过来,这虽说就几天而已,不过夫妻感情甚好。
“夫君……”诸葛亮闻言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对黄月英一笑。
说起来黄月英那可绝对是一等一的大美女,这个他早看到了。
而且身材那也绝对是超级好,身高超过一米八。就以诸葛亮眼光来看,那是标准的S型。不过就是头发黄了点儿、肤色比较黑,在这时代当不得“美人”。可这对他来说,在一千八百多年之后,也没有几个这样儿的大美女,所以自己确实,幸福了。
“月英来了,好,一起!”
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是到了晚饭时间,所以诸葛亮也没多说,只是稍微整理了一下,就和自己夫人一起去吃饭。
黄月英最开始的时候,她是怎么也不和自己夫君在一个案上吃东西,认为哪有这样儿的,就算有,她也不可能那么做啊,毕竟黄月英可是大家族出来的女子。
但是从昨日开始,她实在是受不了自己夫君的要求,最后也只能是妥协了。还别说,虽然这样儿是于理不合,但是从夫妻的感情上来看,倒是不错。
本来黄月英也不是那种世俗女子,不是一般般的人。因此,既然诸葛亮非要让这样儿,她也没再反对,就和自己夫君在一个案上吃饭了。
一抬头就能看见对方,其实也挺好。所谓“夫为妻纲”,你嫁出去了,那就是要听自己夫君的。
要说她出身大家族,绝对是遵礼守礼的贤惠女子,所以如今都已经是不得不和自己夫君妥协,在一个案上吃饭了,但是其他方面,至少黄月英在吃饭的时候,她可真是不会多说什么,所谓是“食不言”。
对此诸葛亮也都清楚,知道一时半会儿,还不能让黄月英就什么都一下改变了,显然那不现实,就像自己一样儿,这刚到这儿没几日,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习惯啊。
所以真是,还得慢慢来是吧。而这对黄月英也一样儿,诸葛亮明白,就冲自己是她夫君,就看她不是那种世俗女子,自己也能慢慢让她改变过来,就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儿。
其实这个时代也不是说不好,但是很多东西,诸葛亮还是,真不习惯啊。所以他是要试试,看看能不能改变得了别人,要实在不行,那就只能是改变自己了,真是没办法。
吃过晚饭,自然有下人收拾下去。而诸葛亮是暂时也没再去多想,直接就到书房桌案读起书来,全是竹简,绝对有的看。而且还有黄月英帮着挑灯,他觉得自己这也是红袖添香了。
不过却还是说道:“夫人暂且下去吧,我看会儿书。”
诸葛亮是没说自己看多久,这个也没个准确时间,反正古人这晚上时候确实是没什么事儿做啊。像他这样儿的士人还有书看,可要没有看的呢,那就只能是早睡觉早休息了。当然了,成亲的可能还有别的活动,这个肯定也是。
诸葛亮绝对不是在那儿装,这在自己夫人面前,有什么太装的,所以他是真心是要看会儿书,然后就准备休息了。
而黄月英也知道自己夫君的意思,眼眉微挑,对他说道:“夫君早歇,月英下去了。”
诸葛亮和黄月英成亲也有几日了,而且两人都那么聪明,所以他自然知道自己夫人那样儿表情,那样儿语气的意思。
诸葛亮也知道,这毕竟是刚成亲,所以确实……
自己夫人既然是有要求,那么她一个女子都能放开,自己一个男人有什么的。因此,他也没心思看什么书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几日前自己刚穿越来,确实都不习惯。而到现在好歹是习惯不少了。晚上的话,自然也得习惯习惯。毕竟以后日子还长呢,诸葛亮如此想到。
所以他对黄月英一笑,“好,当听夫人的。”
这话其中的意思,诸葛亮知道自己夫人当然是懂的。
黄月英闻言便笑着下去了,看着她窈窕婀娜背影,诸葛亮心里微微叹气。
看来自己对有些事儿真是要习惯啊,不习惯都不行,不习惯就不幸福啊。而且这个也是该习惯的,他表示自己乐于接受。
诸葛亮比起昨日来,他是起来稍微晚了。
不过虽说如此,黄月英之前也是没叫醒他,她倒是早醒了,也起床了。
毕竟诸葛亮每日的饭菜,其实都是她做的。黄月英可以说真是心灵手巧,在这个时代,她不光在匠造方面是高手,就算是庖厨方面,黄月英一样儿也是超过了N多人。而且诸葛亮也发现了,他这夫人懂的东西很多……
所以说诸葛亮对自己这个夫人,那是非常满意、特别满意、非常在乎、特别在乎。
她绝对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关键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黄月英在匠造方面,甚至有的地方比自己都强,很厉害。如此他还能不看重吗,肯定是啊。
诸葛亮是“睡觉睡到自然醒”,对他来说,是真累。这田倒是耕好了,可这牛是真累啊。不过还好,自己夫人高兴就好,满意就行。而诸葛亮突然想起了那话,“躬耕于南阳”。并且他很清楚,自己夫人才刚成亲,还没到二十岁呢,这要是到了三十多、四十多……诸葛亮一点儿都不想“英年早逝”。
看来有三件事马上就得办了,哪三件事儿呢?
第一让黄月英马上怀孕,虽然这事儿他也没经验,不过怎么自己一个“穿越众”不能和历史上的诸葛亮一模一样吧。都快五十了,才有诸葛瞻。凭他现在的频率,诸葛亮有信心一个月内让自己夫人怀上。然后以自己夫人那性格作风,她一旦知道自己怀上了,十个月,黄月英都不会让自己夫君碰自己。诸葛亮突然发现,这居然是好事儿……
没办法,他还想要自己这老腰和腰子呢。所以第二件事,赶紧派人去寻找张仲景。诸葛亮觉得那样专攻内科的神医,必然有专门的方子。最次也能有个调理身体的方子,够了。他是觉得寻找华佗也行,但人家基本都在北方活动。现在官渡之战是完事儿了,但北方更加兵荒马乱,还是算了。
最后一件事,自己必须要投靠一路诸侯。这里面挺多东西,而最直接的,只要自己一工作,就凭自己夫人那贤惠程度,都不可能再找自己。正好黄月英那时候估计也怀上了,自己再借口让她留下,完美……
诸葛亮觉得自己想法挺好,不过就是不知道……第一件事儿呢,他觉得自己一直这么努力,应该能有好结果。而且诸葛亮知道自己确实不了解那些,但是自己夫人知道啊,门儿清。第二件事儿,他已经派人去寻找张仲景了,这事儿应该也没问题。第三件事儿,诸葛亮认为最多再过一个多月,要等的人会来的。
他没那么着急,现在黄月英的事儿最重要,其他的都先放一放再说。一天天的虽然累,那不假,但是诸葛亮也是乐于如此,那也没错。昨日听了自己夫人的话后,自己也确实也是没什么心思再看书了,追随着黄月英背影回了房间,之后一切自然都是水到渠成,也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毕竟也有几日了。
诸葛亮此时已经洗簌完,也穿戴好了,自然还是和自己夫人一起朝食。她可等着自己呢,一直都没吃。
对黄月英来说,自己夫君确实和一般人都不同,不过她也没想太多,还是比较简单的。
因为黄月英觉得诸葛亮如此终究是好的更多,所以自己不用多想也不会多说,都挺好。其实她对自己夫君也没那么多那么大的要求,就说多少人看自己都觉得是那么丑,连自己父亲都那么认为。
所以这么多年了,就自己夫君一个,就只有他认可自己相貌,其实这个就足够了。黄月英冰雪聪明,她自然知道诸葛亮对自己相貌最真实的想法,所以都很清楚。要说这事儿就得服以前的诸葛亮,看人颜值有一套,就他以前都认为黄月英是美人,另类的美,世人不懂。
如果说现在的诸葛亮知道自己夫人想法的话,他心里一定会偷笑……
别看黄月英绝对称得上是奇女子了,那不错,可在这个自己相貌的问题上,她和绝大多数的女子也没什么太大区别,都是很看重。不过一想,其实也正常,这个应该算是人之常情吧,尤其是对女子,那更是那样儿了。
看到案边儿美艳动人的黄月英,诸葛亮觉得自己躬耕是没白费啊,确实有用。不过这个不是最主要的,不是,还有更重要的,不多说了。
等用完朝食后,下人收拾下去。而诸葛亮则是亲自请自己夫人过去书房,黄月英自然是听从自己夫君的,一起跟着他去了。
在书房中坐好后,他对黄月英点了点头,然后便问道:“夫人如何看待当今天下大势,认为何人可得天下?”
诸葛亮是直接开门见山了,对黄月英那样儿冰雪聪明的女子,尤其是两人的关系,夫妻啊,他可是觉得自己不用什么拐弯抹角的,因为那都没用,那样儿只能说让自己夫人看轻。
黄月英闻言就是一笑,自己夫君既然如此问自己,那么显然不是说他有什么困惑困扰,绝对不是,而就只是想听听自己的看法意见而已。而他也确实是把自己也摆在了和他一样儿的位置上了,真挺好。
黄月英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那不是。可自己夫君如此就是对自己的尊重,而她自然是乐于回答。
因此,她就直接说了,“今汉室衰颓,诸侯争权,不过更多者皆为碌碌,唯北方曹孟德、江东孙伯符、新野刘玄德,可得天下!”
黄月英一句话,说到曹操和孙策的时候,她速度很快,一下说了出来,就只是说刘备的时候,却稍微停顿了一下,不过最后还是坚定说了出来。这三人,黄月英确实都没见过,但是三人的一些事儿,她还是知道的。
诸葛亮听了自己夫人的话,自然是知道黄月英的意思,关键是他还很佩服,那绝对的。
说起来黄月英现在就看得出来最后能分天下的三大势力,那可以说绝对不一般。他还想呢,不会诸葛亮说三分天下就是从她那儿来的吧。
不过那应该不太可能,但是诸葛亮却知道黄月英不一般,从之前的话就看得出来其人的眼光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啊。
而如今是什么时候,正是建安六年,公元二〇一年。要说这个时候,孙策在历史上,他是早就被刺杀身亡了,但是其人现在还在江东活蹦乱跳的,不是孙权坐领江东,依旧是孙策当老大。
由此,诸葛亮也算是知道了一些事儿。那就是这个时代,绝对不是历史,可也不是演义小说什么的,更多的还是结合,那可没错。如果非要用小说的话来讲,这就属于是半架空的那种吧,他所知道了解的就那样儿,有历史也有演义,这个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情况。
其实诸葛亮觉得这样儿挺好,毕竟就光历史的话,或者光是演义小说,他就觉得就没意思了。那么现在都是结合在一起。不过他对这个时代满意了,可对自己却不满意。
不是说对自己的本事什么的不满意,总体来说,那还都不错,可以。
诸葛亮就是对这个穿越者的标配,自己没有啊,这点他不满意,就是。话说没个系统什么的,你好意思说自己是穿越者吗?至少放到他身上,肯定是不好意思。所以说少东西,这个就让诸葛亮不满意。
不过他也是想了,毕竟系统什么的,那可不是说穿越者百分百都有,那不是绝对的,一样儿有人就没有。因此,诸葛亮也只能说是如此来安慰自己了,要不还有什么办法?
至少他知道,自己心里就算是来九千九百九十九句MMP也不好使,系统该没有还没有,不会因为自己几句话就来了,所以那样儿都没用。
因此说诸葛亮也就稍微想了一下,就不再多想了,因为没用,更没系统!
没系统就没有,有什么大不了的。对此,诸葛亮认为自己还是能看开的。(其实更多是比较无奈)
要说以前诸葛亮也不是没想过,自己穿越之后,到底能得到个什么系统。
比较流行的召唤系统,能召唤武将谋士什么的,自己要有那个,真就可以说是无敌了。要不也有什么微信之类的,能看到对方弱点,甚至有的还能发红包,就算是自己有那样儿的一个系统,也一样儿能无敌啊。还有那些什么选择系统、掠夺系统、融合系统等等吧,那些类型有的是,哪怕自己有一个,可以说基本上也都能无敌。
但是自己现在呢,是一样儿都没有,凭自己对抗古人,真心不容易啊。诸葛亮是从来不敢小觑小看了那些人,自己也想一直好好活着,最后胜利。反正他一直都是想法挺好,实际不知道最后能具体什么样……
又是一日的早晨,已经过了一个月多了,黄月英前几天确诊怀上了,诸葛亮终于能“好好休息”了。今日,他起来倒是挺早,还自己起来的,主要是今日要去种田。这个自然是纯粹的下地种田了,毕竟他家也不是什么特别富裕的家庭,比起自己岳父来,肯定比不了。
黄家确实是大家族,诸葛亮家的话,他父母都在的时候,在徐州也算是可以,不过等他父母叔父什么的都没了,他们家可不富裕。要不然的话,至于说从徐州搬家到了荆州吗?要是混得好,真就不至于那样儿。你看糜家倒是那样儿,不过那实在是没办法了。
他们早都大投资到刘备身上了,而徐州早就成曹操的了,所以他们不跟着刘备也不可能啊。就糜家那个财力,就算是曹操也眼红,很正常。而你要是个世家大族的话,确实曹操也可能小心谨慎点儿,对你不会轻易下狠手,但就一个商贾的家族,那……
诸葛亮种田去了,他还真会干农活,不至于抓瞎。直到黄月英派人叫诸葛亮去吃中午饭,她可知道自己夫君的习惯,一日三餐,而且时辰就那三段。
这时他才注意到,原来都已经中午了。诸葛亮是深有体会,估计历史上的自己,至少这时候身体还挺好,之后慢慢完了。他这种田也有两个时辰了,可绝对没说那么累,白日种田可没晚上那么累,晚上可比这累多了。
不过诸葛亮也知道,种田的话,绝对算是以前的孔明一个,不能说是爱好,但是补贴家用什么的,还是需要的,那是。
他那样儿肯定不会说靠着黄承彦,诸葛亮一点儿都没想过。如果说自己想挣钱的话,其实也并非就没办法,但是种种田其实也挺好。既然以前的孔明那么做了,那么自己也还是萧规曹随,一样儿那么去做。
而黄月英她对自己夫君,不管诸葛亮做什么,只要大体方向都没什么大错,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她就不会多说。黄月英冰雪聪明,自然知道自己夫君有自己的想法,要不然的话,就荆州牧刘表也不是说没派人请过他,还好几次,可自己夫君就是不出仕,足以说明问题了。
在她看来,自己夫君出仕的话,怎么也得是曹操、孙策、刘备那样儿的诸侯,刘表确实还不够看。
如此又是过了半个月,这一日下人来报,说有客求见,诸葛亮一听,已经想到可能是谁了。
来人正是刘、关、张桃园三人组,毕竟这个时代是历史和演义的结合,所以就算是以前的诸葛亮那都听过这个时代的桃园三结义,正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
能认出三人来,哪怕是第一次见不假,可三人实在是太有特点了,诸葛亮觉得自己看一眼这辈子都忘不了,真的,终生难忘。
首先说是中间的刘备,要不其人被叫刘大耳朵,大耳贼什么的。他耳朵确实不小,比一般人可大多了,这个就是看到其人的第一眼印象,可见刘备耳朵确实够大,要不然能第一眼就吸引人注意到?
关键不光是大,而且还很有特点,就是耳垂特别厚还往下垂,这个一般人比不了,比较有佛相,或者说很有福相,这个就是刘备。可以说诸葛亮见过那么多人里,就他刘玄德一个这样儿。
而且其人胳膊绝对长,说双手过膝夸张点儿,不过确实是够长。往那一站,垂下来的胳膊真就比一般人长多了,这个就是诸葛亮的第一印象。刘备其人,那绝对是耳朵大、胳膊长。
当然其人见诸葛亮的时候笑呵呵的,不至于说哭什么的,面带笑容,一直都是,从进门就挂着笑了。毕竟是请人家来了,可以说是求人啊,这个礼下于人,必须是。而且也确实,还没到哭的时候呢,那是。
刘备的右手边是关羽,诸葛亮一眼也认出来了。毕竟其人长相,确实,一看就有这个英雄气概,那绝对的英雄人物啊。可以说就冲这么一堆一块儿,当初诸侯会盟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第一眼就没小看关羽,其人也是有眼光的一个,那没错。
至于说袁绍的话,说起来其人就真什么都看不出来?那确实不见得,可就和他所说那样儿,让一个马弓手出战,实在是太丢人了,自己这个盟主更丢人。在袁绍那儿来说,自己面子真心很重要,没错。所以说其人不想关羽出战,这个正常。
而关羽确实是一个红脸大汉,关键是那胡子真长,这个时代叫美髯,古人基本上很多都留这个,所以一看就知道是其人。很有特点,当之无愧的美髯公。
不过他和刘备却不同,关羽倒是没什么表情,哪怕听这个说听那个说,都说诸葛亮有才、有大才,但是他心里还真不服,一点儿都不服。
毕竟在关羽看来,对方不过就是个文士而已,不能上阵杀敌,可自己大哥却亲自过来,还带着自己兄弟俩,那也真是放下了身份,过来亲自请人出山,给他诸葛孔明大面子了。
他不是不知道谋士水平,但是像曹军荀彧、郭嘉、贾诩、荀攸还有程昱他们几个那样儿的,关羽觉得天下也没几个。
并且可以说荀彧他们几个,虽说他心里也算承认他们本事不假,可其人该看不上依旧是看不上他们,关羽那是真心高傲啊,就算是吕布他都没放在眼里,更别说那几个谋士了。
最后刘备左手边自然就是张飞,他长得五大三粗的,一看就绝对是猛将,熊虎之将,其人给诸葛亮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
后世都说猛张飞猛张飞,这么一看都不可能不猛啊,一看就是个猛人。脸是有点儿黑,长得也比较凶,特别粗狂,这个就是这时代的其人了。
而张飞和刘备关羽都不同,他是特别注意诸葛亮,直接就可以说是比较失礼,一直盯着他看,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看出来点儿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其人在想什么。
看了三人的相貌,诸葛亮对刘、关、张三人颜值是有所了解,毕竟这个时代颜值,一看外表那就是直观告诉你了。其他的,说话做事儿基本也能看出来不少。
见到诸葛亮,其人是主,刘关张是客,还是刘备先诸葛亮开了口,“今日备兄弟三人前来拜访先生,有些许疑惑请教先生!”
刘备肯定不能上来就说我是请你出山的,你赶紧和我走吧,那真是开玩笑。
第一他对诸葛亮也不了解,更多都是听人说的而已。而刘备要请出山的,没才华的,他基本上不会考虑。第二刘备也不太清楚诸葛亮的态度,但也听说过刘表派人来请他几次,结果都没用,所以他觉得自己多少心里有点数儿。
而刘关张可绝对不是空手来的,是带着礼物拜访诸葛亮,但是来之后,就把东西都交给了下人,他们不可能再带着东西进会客厅。刘备虽说是觉得像诸葛亮那样儿的高人,可能不在乎自己送的那些东西,可自己也不可能空手来啊。
别看其人现在就只有一个新野,那么大一个城,没多少人马,没实力没势力的。可糜家的女儿都嫁他了,所以说刘备真心是不缺钱。因此,给诸葛亮也是准备了好东西,足够分量,孔明是不知道其人都带了什么东西来,更不知道其人想法。
不过最后诸葛亮还是跟着刘备走了,回了新野。把自己夫人留下,最后他用了十五年多让刘备一统天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