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二章 兖州军夺取乐浪(一)
曹操在襄平,一连呆了十日,而进襄平的第十一日,他才再次带着己方的人马出发,奔向了乐浪,是直接就奔赴了乐浪治所朝/鲜城。(至于说当初的朝/鲜城和如今的,是有联系,倒是不错。因为当初的朝/鲜城,其实就是如今朝/鲜平壤那附近的地方,这都不能多说了,反正大家了解下就可以了)可以说这地方,连曹操都没来过,其实别说是他了,就他如今所
带来的这些人,可都没几个到过这地方的。因为实在是太偏远,而且还是很穷的地方,连异族异国,都不愿意来,所以……这地方还人烟稀少,加一起,一个郡才有多少人?如果不是有公孙康调拨到这儿的一万多士卒,这就算是整个乐浪郡,估计也没几万人。所以可想而
知,这乐浪,可绝对是公孙康最后的退路了,毕竟让几万人养活一万多人?那不开玩笑吗,纯粹就是公孙康用最后还剩下的家底,来养活这辽东军最后还剩下的这些人马。而最后公孙康他只要连朝/鲜也守不住之后,那他就彻底是没地方跑了,要不就是身死,要不就是和孙
平杨易石全他们一样儿,就隐姓埋名了,过一辈子,如此。而当从探马那儿了解到兖州军已经是快到乐浪的时候,公孙康这汗一下就下来了。他也不可能不如此,说起来他到朝/鲜之后,就是城门紧闭,是不许进,也不能出。没办法,这兖州军真是让他害怕啊,这个时候不紧闭城门?能行吗?就这公孙康都觉得未必防得住人家什么呢。之后他又是派出了好几十
的探马,是密切注意从辽东通往乐浪的几条路上的情况,只要发现兖州军了,就立刻前来禀报。可见公孙康他都在意这个事儿都什么样儿了。他也清楚,曹操绝对不会不带兵来,那不可能,就算自己是他曹孟德,都得是引得胜之师,马上来这儿的,所以就更别说是人家了。
至于说朝/鲜城最后到底能守住多少日,自己也没底儿啊。就说之前也是,襄平的时候,自己不也没底儿吗,这不没支持多久,就被破了。而此时公孙康也没在城头,他的想法,这兖州军还没兵临城下,那么就不用自己非在城头不可。所以一直也都是他们辽东军中,几个
不入流的武将,在城头来着。其实要说他们打仗肯定是不行,和孙平他们几个都没法比,但是怎么说呢,至少比普通士卒强,这个是事实。所以在公孙康没上的时候,让他们在城头,也算是一时的应对之策了吧。当然人家兖州军一过来,就不用指望他们什么了,到时候公孙康还得自己亲自跑城头守城,就是这样儿。因为那不入流的武将,在城头守城,可真是,指
望不上啊。所以对公孙康来说,与其是日日都提心吊胆,还不如是拼一把呢,自己亲自上城头守城,来得更实际,不是吗。并且这个其实也是自己之前在襄平就已经想好的了,如今不过就是实施晚了那么点儿而已,不就是那样儿吗。仔细一想,确实是如此。不过城头的辽
东军士卒,他们可真是,不知道自己主公如何想法啊。要不然的话,至少他们知道公孙康也能上城头守城,那么这个时候,他们也能说稍微轻松点儿了吧。他们可不认为,兖州军就不来了,那真是开玩笑,试问人家此次来辽东,是做什么来的,所以是吧,这个怎么可能说人家就不出兵到这儿了呢。结果没过多少日,果然,兖州军还是兵临朝/鲜城下,就在距离
城门不远处,人家是安营扎寨了。这么一下,是给城头的辽东军士卒,把他们不少人都给吓了一跳,毕竟这里面可有一多半都是新兵,所以什么时候见过如今这场景啊。就见城下的人简直是太多了,他们就算是没什么经验,也都看得出来,此时城下的人,绝对是超过了六万,这比己方在朝/鲜的人马可多了好几倍啊,所以这辽东军士卒还能不担心害怕吗。对他
们来说,那襄平都让人家给那么破了,所以这如今不过才一个朝/鲜,真就能守得住多久?反正他们的心里,对此可确实是没什么底儿,就是如此。话说兖州军这一次一共来了多少人马呢,其实比之前,肯定是少了就对了,毕竟不说在攻襄平损失的人马,就说留下襄平的人,
还有近万呢,所以说曹操带到朝/鲜的人马,是将近八万,自然是都包括了凉州军和江东军在内,所以就是这样儿的数量。当然和他们进攻襄平的时候比,确实是少了不假,可对于辽东军来讲,这八万人,还算少吗?自然是不少,不过他们还不知道具体的数,就只是知道,
超过了六万人,至于说更多是多少,他们对此,那还真都不清楚。不过在曹操那儿来说,不到八万人,也是号称十万人,毕竟这都已经算是不错了,确实是有差距,要不然他就直接诈称个二十万了,这都不是不可能的事儿。在兖州军驻扎下来后,曹操是难得没着急进攻,这个可不是说他就让己方休息一日,而是一下就休息了三日。这么一来,就是城头的辽东军
士卒,城内的公孙康,都不知道曹操/他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这么去做的。但是有一点,他却是很清楚,那就是这个不光是他曹孟德,就是他手下那些人,包括甘宁张辽他们,也都如此想法,是都没有什么意见,所以曹操才如此的。至于说曹操为什么这么做,公孙康自然不
会认为他们是要放过自己什么的,那纯就是扯了,显然一点儿都不可能。但是明显,兖州军也不会说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儿,有了什么问题,那不会有。因此,最后最为可能的原因,其实公孙康觉得,还是曹操觉得让他们兖州军多休息一下,也是有利于之后的战事。应该说
他们倒是想一下就破了朝/鲜,可显然,那事儿不可能,所以他们绝对也是想了,尽量要早破城,就算是“退而求其次”,也是说要尽早破了城池,尽早灭了己方,就是这样儿。毕竟他们只要是如今破了朝/鲜,乐浪就归他们了,这己方也算是被灭了,就是如此。兖州军是一连休息了三日,可以说曹操/他们是没觉得什么,当然就算是在公孙康他们那儿,其实
也未打乱他什么。毕竟公孙康对兖州军的态度在那儿摆着呢,就是“敌不动,我不动”。他虽说也确实,是没有预料到,曹操一下就让大军休息了三日,但是对他来说,自然是曹操大军休息时日越久,对他好处也就越多。公孙康是有多希望兖州军,能这么一直休息下去啊,
要是一直到了冬日,那才好呢。可显然,那不可能。别说兖州军没有那么多粮草物资来让他们消耗,就算是他们辽东军,也一样儿是没有那么多粮。是,其他东西的话,还有点儿,可却绝对也是不够就对了。而且公孙康为了他自己,已经是不知道转移走多少钱了。哪怕如今乱世,钱没粮重要,可显然,公孙康没地方储备那么粮,就只能是转移财物,如此。毕竟
粮实在是太占地方了,要是换成同样儿体积的财物,自然还是后者更多,是他公孙康更需要的,这个倒是没错。而且还真得承认什么呢,就是公孙康虽说不明白经济那些东西,可他却知道,自己手里的,基本上都是五铢钱,甚至还有金,他不懂那些贬值不贬值的问题,但是他却知道,就凭自己手里的五铢钱和金这些,天下那么大,是哪儿都能去。而这个时代的
金,可不是那金子什么的,而更多的,指的是铜。不是说这个时代就没金,就说马超凉州军,就有不少,但是只能说他比其他诸侯多,其实还是少,这个是一定的,而且还不用。所以赏赐一般都说赏金多少多少,其实那都是铜,反正肯定比五铢钱什么的更有价值就对了,
但和真正的金子,那还是不能比的啊。在东汉以前,从秦朝到东汉,这个期间,说金的话,那确确实实指的就是金子,这个一点儿没错。但是东汉之后,反正从东汉到三国时期,那所说的金,指的基本上都是铜了,这个就是这样儿。不过这个时代哪怕是铜,一样儿是有价值
的,这个一点儿没错。兖州军第一次的试探进攻,依旧是乐进甘宁和张辽他们三人带兵,不过他们也发现了,城头守城的主将,居然是换成了公孙康,这个辽东之主,如今的辽东王!不过这个是他自己自封的,可不是朝廷承认的。当然了,你要是有实力,就是称帝,别人不承认,可你有实力,别人也拿你没什么办法。但是你没实力,被说是称王了,就是当个什么
公,朝廷都得把你给灭了,就是这么简单。而如今呢,看看辽东军,还不就是这样儿吗。而对于城头换了对手,其实乐进他们倒是也都明白,显然,孙平他们几个,你不能说他们死了,这个基本上不会,但是他们绝对没有一个在这乐浪朝/鲜的,所以就只有他公孙康自己
上了,他也许还不想,可是有其他的办法吗?答案当然是没有,所以说也只能是这样儿,只有这样儿,只好是这样儿,不对吗?不过对于乐进他们三个来说,还真是,从来没和公孙康打过交道,是,远远见过其人,不过和其人也没有接触,更是没带兵对垒过,这次倒是第
一次啊。但他们却是知道,公孙康本事,那绝对是比孙平加上杨易,都强,这个应该是。如果说他一个人,是比不上孙平杨易加上石全,但是就前面两个加一起,他们却是比不上公孙康的,这个是不错。毕竟公孙康本事绝对是二流,而且超过其父,虽说谈不上是二流顶峰,可绝对不是二流末尾就是了,这个不错。所以他一个人,顶得上孙平杨易两个了,这个也是
对。所以这个分工就明确了,依旧是甘宁和张辽,在公孙康这边儿,不过主要是看公孙康他对付谁了。而乐进呢,他显然还是,没人对付他,这城头如今别说是三个人了,就两个将领都没有,就他公孙康一个,所以……至于说那之前守城的不入流将领,早让公孙康给派到
城里去带兵巡查了,可不敢让他们在城头上呆着。毕竟在他看来,真要是让他们也带兵守城,那最后绝对是要影响士气的,所以那样儿的事儿,自己能做吗?因此,哪怕城头就只有他一个人,但是公孙康心里也认了。至少他也认为,其实这个就是最好的结果,也是自己选
择的,对吧。而公孙康他不可能说一个人,对付甘宁张辽两人,他也没有那分身术,更没那个本事。所以他的选择,自然是对付甘宁了,所以第一个上城头的,当然是张辽,而不是乐进。为什么,因为在同等条件下,他们都没将领带兵对上,那么自然是张辽先上来,毕竟人家那本事在那儿摆着呢。至于说乐进,他虽说确实,也可以,但是和张辽一比,这差距不
就有了。所以他只是第二个上去的,而甘宁,却是一直没上来,没办法,那公孙康可比孙平厉害多了,就是两个孙平,也不是其人的对手啊,所以这个结果,其实是正常的。至于说上来的张辽,他的意思倒是简单,带着士卒直接就奔公孙康去了,可辽东军士卒,他们能让
吗,所以唿啦一下,之前防守他的那些,就都围了过去,开始了对张辽和兖州军士卒的进攻。至于说乐进,他上来后,也是和张辽一样儿,结果待遇,自然也都没差什么了。(未完待续。。)
第二〇三章 兖州军夺取乐浪(二)
对乐进来说,本来这城头就只有他公孙康一个将领,所以自己这没人对上,自然是早上来早好。结果也确实是这样儿,可等自己到了城头后,再往公孙康那儿去,却还是被辽东军士卒给围了起来,最后和张辽是一个待遇了。不过总比甘宁强,他如今却还是没能上来,确实,公孙康本事不错,这个你不承认不行。不过这已经是公孙康最后的防线了,最后苟延残喘的
机会了,所以谁都知道,其人无论如何,如今肯定都是拼了。不过这效果嘛,真就是不怎么样儿。当然了,张辽乐进他们自然也都看得出来,还能不知道吗,说起来如今为什么己方(兖州军)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就这样儿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城头就有,仅仅只有他公
孙康一个将领,就是这么个原因。哪怕再多个孙平或者杨易,这都不会是现在这样儿,那就更别说是石全了,就是如此。要是再多两个公孙康这样儿本事的,那么自己俩根本那都上不来,不就是如此吗。可他公孙康就一个,而城头,也只有他一个将领,所以甘宁没能上来,
可自己两人,却是上来,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是试探进攻,第一次,所以也没一会儿,乐进和张辽,就都被人家城头的辽东军给逼退了。至于说甘宁,他这个时候还是没能上来,而曹操则是马上就让己方士卒鸣金了。对他来说,这乐进张辽他们上去了,就已经是挺好的结果,总比他们谁都没上去强。至于说甘宁那边儿,其实也算是自己早有所料。至少当自己看
到城头是他公孙康亲自守着的时候,就已经是想到了,他甘宁今日,基本上就别想上去了。这个不是不相信他本事,他那本事,没说的。不过人家公孙康一个人,绝对是顶得上孙平杨易他们两个加一起,所以说一个超过两人合一起的将领,在城头防范着甘宁带兵进攻,那么
这个时候,己方不过一次试探,所以甘宁上不去,都是很正常很正常的,不是吗。仔细想想,就是如此。至于说甘宁今日没上去,自己心里也有遗憾,但是还有明日,不是吗。所以这个来日方长,对曹操来说,这如今他公孙康可就剩下这么一个郡了,而这么一个郡的关键,
就在这朝/鲜城,就和之前的玄菟郡一样儿,关键就是句骊。所以破了朝/鲜,把整个乐浪收入囊中,己方此次来辽东,其实就算是圆满了。当然,要是能灭了辽东军,杀了公孙康,那就更好了。不过这个事儿,未必能成,前者是无所谓,辽东军只要没了公孙康,其实就算是还有人,那也是名存实亡,根本就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来。至于说后者的问题,他公孙
康要是真就一心想跑,己方可真是,未必就能抓得住人家,这个倒是不错。所以说这个时候曹操的目的,他是要灭了辽东军,也想要抓到公孙康,这都不假,不过他更想的,是破了朝/鲜,收复乐浪,彻底把辽东划到自己的地盘来。而至于说公孙康的事儿,那就不是他想
如何就如何得了的了,毕竟在襄平,那孙平他们三个也跑了,己方不也是没能抓到他们吗。当然了,这个肯定也少不了他公孙康就对了,都一样儿。所以对曹操来说,如今最为重要的,确实也不是其他的,公孙康他最后就算是不死,那么他也蹦不了什么,最多以后就是隐姓埋名,过下半辈子,就这样儿了。其他的,试问他还敢吗?他公孙康要真有那个胆量,如今
也许还落不到现在这个地步,是吧。所以曹操对此,其实也没什么担心的,因此,对他来说,就是尽早破了朝/鲜,占了乐浪,己方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确实。乐进三人依旧是带兵回来,曹操带他们回了己方大营。而城头的公孙康呢,他和以前的孙平他们,其实也没什么大区别。依旧是在城头看着兖州军彻底退却了,他这才算是放心不少,要不然,他就还
得是提心吊胆的,真的。而且怎么说呢,必须要承认什么,就是虽说他之前,是不得已,必须要在城头守着,可看到兖州军撤退了后,他也是赶紧下了城头,当然可依旧是没忘了叮嘱城头士卒几句。而后,是叫那几个不入流的将领,代替他在城头守着。毕竟他认为兖州军
基本上也不会来了,所以有他们,其实就足够了。不是说自己非得是每时每刻,都要在城头,还真是,不至于那样儿。而且就算是自己那么做了,其实也没什么太大作用,真的,所以公孙康觉得既然是那样儿,那么自己还那么做什么呢?所以他也是觉得自己早回府休息,
就比什么都好。哪怕,就算是退一万步说,那兖州军真来进攻了,比如说来个夜袭吧,说起来就以自己的速度来说,绝对是来得及跑到城头,然后再带着士卒守城的。所以都这样儿了,试问他公孙康还担心什么呢,真的,暂时确实是没有了,至少在这个方面来说,他是真没了。他已经做好见势不妙,自己马上就跑的准备。而且真说起来,他心里其实还是羡慕孙
平他们的,至少此时此刻,他们可都跑远了,而不在乐浪,怎么说,和他们也没什么关系了。而且就看曹操那样儿,兖州军也是,不准备怎么找他们,所以几人隐姓埋名的话,过下半辈子,却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至于说财物什么的,公孙康可是知道,他们也许还不能
和自己相比,毕竟从自己父亲那代开始,就积累了不少东西。可这十几年,就算是石全那样儿的,他都拢了多少?所以过下半辈子,绝对没问题了,哪怕是拖家带口的,也一样儿。而说兖州军对自己呢,自己跑的话,他们兖州军还能不追了?反正追上追不上的问题而已,
并且他们可都在一直在通缉着自己啊,这保不齐自己手下的士卒,哪一日,就真给自己抓住,然后向兖州军,向他曹孟德要富贵去了。是,那文书上也没明确说到底升官是升几级,不过那赏赐,却都是明码实价的,在那儿写着呢。自己这颗头,是值二十万钱,千石粮食,就这如今的乱世来说,也算是挺值钱了。除开这个,还有说升官的问题呢,不过就是没明确
说,到底升几级。不过在公孙康看来,其实这个对于普通的士卒来说,其实诱惑不大,真就没有那钱粮,来得更重要,更实际。当然了,要是对那些官迷什么的,那就另说了,所以这个……反正不管怎么说,对公孙康来讲,他要说一点儿都不担心这个,那都不可能。但是
怎么说呢,必须要承认什么,那就是他其实是做了防范,辽东军士卒就算真想对付他,除非是所有人都一起,要不然的话,基本上是不会成功的,如此。要说他公孙康那么惜命的一个,他能不为自己小命儿着想?所以也确实,不管是在襄平,还是说如今在朝/鲜,每一次不说他都做到了万无一失,可也确实,都差不多少了,要不然的话,他不早跑了,真的。所
以公孙康没动,就说明问题,他是认为自己绝对能跑得了,不会被兖州军所制,就是这样儿。要不然的话,他可真是不敢就这么在朝/鲜呆着,毕竟此地,其实还真是不如襄平啊。但是在乐浪这儿,除了朝/鲜,公孙康也确实是没有其他更为合适的地方了,要不然的话,他就只能是熘了,没办法。所以如今的话,能在这儿几日,就呆几日吧,之后,实在不行,
自己就跑,反正兖州军未必抓得住自己。到时候,真不行被生擒,那么就算自己倒霉。如果说能跑得了,那么就算是自己有那个运气。其实到了如今,公孙康肯定依旧是还怕死,这个一点儿不假,但是你说他其实也不得不说,他什么情况,最后都得接受,就是这样儿。如
果说自己真能逃出生天,那确实,是比什么都好,可要不成的话,那么自己也别落到兖州军的手里,自己直接给自己来个痛快吧。是,公孙康怕死不假,可那却并不代表他就什么都不会去做。至少说自个刎什么的,他还是有那个胆量的,好歹其人也算是天下那么一路诸
侯,可绝对不是说就是连自杀什么的,都没勇气了,那开玩笑。公孙康下了城,回自己府邸休息,城头有那几个不入流的将领守着。对他们来说,自己主公的意思,他们都懂。反正兖州军人家没上来之前,自己这几个,在城头守着,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至少几人比士卒强啊,这个必然。当是人家一带兵来了,这自己几人就不好使了,所以自己主公那时候给自
己几个打发走了,其实还是有道理的。说起来他们倒是不怕兖州军多少,可也真是,怕给己方带到沟里去。毕竟几人知道,要是自己几个都在城头的话,那么人家攻城的将领一上来,自己几个就玩不转了,到时候,肯定不是人家对手。而只要城头守将一被制,哪怕就是受个
伤什么的,那都明显是要影响己方士卒的士气,到时候还不等着朝/鲜早被人家破吗?所以他们几个也不是不能理解公孙康,也都明白。其实别说是他了,就算他们是公孙康,几人也都要如此作为。毕竟他们不是孙平杨易石全,如果他们有那本事,公孙康打死都得让他们
在城头上,可他们那水平,他敢吗?所以这个就是根本的问题,公孙康确实是不敢,他一点儿都不敢啊。而且在兖州军攻城的时候,他还得给他们派出去,千万别在城头呆着。要不然的话,就他们那样儿的,绝对要影响己方整个的士气啊,所以他都害怕。因此,哪怕就他一个人守城,公孙康都认了,他不认也不行啊,这如今他们辽东军的情况,就是如此,你还
能让他如何。至少公孙康要是有其他主意办法的话,如今估计也混不到这样儿的地步,不是吗。可这个时候,你怎么说,公孙康他不跑的话,就得这么一直守城,没其他的办法了。而且还不得不说,就看人家兖州军这么进攻,这朝/鲜城其实也支持不了多久,就是这样儿。
公孙康都明白,所以他也是计划,自己到底要什么时候跑。估计还得和之前襄平一样儿,不过那样儿的话,会不会还是晚了。虽说上一次兖州军他们是没追上自己,这个不错,可下一次呢,自己是每一次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吗?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倒是希望,可事实呢,能
就那么像他想象那样儿?不知道啊,但是对公孙康来讲,肯定是能跑就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钱财什么,反正都被自己给转移走了,除了自己之外,没人知道。至于说转移的那些士卒,早都让自己给灭了口了,所以还有什么人知道这个?真的,确实是没人了,有,就是天知地知,自己知道,如此而已。不过怎么说呢,公孙康虽说是把财物藏了起来不假,但
是他最后还没想说到底要跑哪儿去。反正不管是最后去哪儿,都得是找个机会,把财物都取回来,这才是重点。当然了,对他来说,如今的重中之重,当然还是能保住自己小命儿,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你说连命都没了,其他的还有什么用啊,真就一点儿用没有。
可你只要保住了命,哪怕是没那么多钱财,但是公孙康觉得,就靠着自己随身携带着的财物,就绝对是够自己几十年的了,哪怕如今是乱世。(未完待续。。)
第二〇四章 兖州军夺取乐浪(三)
但是那个重要吗,真都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到时候跑了,可自己随身携带着的财物,那绝对是值钱,这个其实才是重点。所以公孙康才认为,哪怕如今这依旧乱世,可自己到时所带的东西,还照样儿是能让自己和自己家人,生活好下半辈子,这也就算是可以了。至于说更多的,自己当然也想要,可是那得看以后有没有机会,是吧。而如今呢,还是,自己要
首先就是要逃离兖州军的抓捕,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了。不过现在,那还是继续守城吧,只能是这样儿啊。至于说曹操,他带着众人回去后,先是表扬了下所有人,当然更主要是乐进他们三个。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这三人,除了甘宁,其他两个今日表现都不错,第一次就上
去了,主要还是因为城头除了他公孙康之外,就没有其他将领了。而且也真是,那辽东军的士卒,可还是不能和之前在襄平的那一批比,所以结果,也并不出乎自己所料。确实,都是新兵多,但是在襄平的那一帮人,曹操就能给他们个六分,十分是满分,所以这个是及格。
但是如今再看朝/鲜的这帮人,曹操最多也就给他们个四分,这都算是多的了,所以这个差距,是吧,明显。而对于曹操来说,他自然是乐于看到这样儿的结果,毕竟怎么说呢,这他们守城的人马越弱,这己方拿下朝/鲜城的代价也就越小,不是吗。而己方伤亡越小,自然就是越好了,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所以如今的情况,那绝对是曹操乐于看到的,希望看到
的,而且之前在襄平,战了那么多时日,因为他们辽东有三个将领,还有那么些士卒,所以那样儿。可如今呢,自然就不用那么久,在他看来,十日左右,最多最多也就半个月吧,己方是必破朝/鲜,夺取乐浪!这不能说是曹操就自大自狂,在这上,他还真是没那样儿。
只能说如今的事实,摆在眼前,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必须要承认的,就是如此,要说此种情况,曹操再对兖州军,对甘宁张辽他们没点儿信心的话,那也太扯了,还不至于说那样儿。如果说是在襄平的时候,你说曹操还不像如今这样儿,那确实,他没有那么特别大特别
多的信心,这个是一点儿都不错。当时他也不是说己方就破不了城,他对此没信心什么的。而是他确实也不清楚,己方到底是什么时候才能破了襄平,能占据辽东,这个太重要了,就是这样儿。而兖州军第二日的进攻,对于他们来说,确实也都是看到了不小的希望,这个可比在襄平的时候,大多了。其实襄平的话,他们也不是说就没看到一点儿希望,但是人家那
么多士卒在城头守着,而且还有那么多的城防,这却不得不让他们刚开始,真就没那么多信心。不过越往后,尤其是石全被软禁起来了后,兖州军是越来越占优,从那儿开始,一路基本上就是顺风顺水,直到破城的那一晚。至于说这如今的朝/鲜城,那怎么能和襄平比,
先说城池,不如襄平;城防,当然是比襄平少了;而守城的士卒呢,一样儿是没襄平多啊,也就是新兵的数量,在这上面,倒是真超过了襄平,不过这个,真就是不超过更好。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说兖州军的所有人,要是再看不出点儿什么来,那就别再混了,真的。怎么说,这个时候,就他公孙康一个将领在城头,是,他一个人,能顶得上孙平杨易俩,不过他要是
和孙平杨易石全他们三个加一起一比,那终究还是比不上的。所以襄平刚开始的时候,那可是他们三个守城,而如今朝/鲜就他公孙康一个,这他一个人,如何能比得上孙平他们三个呢,所以……甘宁自认为,从去年来辽东,到之前的襄平,要说一直自己还算是比较幸运,确实。可唯独是现在,实在是倒霉透了。这第一次的试探进攻,自己没能上到城头,那倒是
不算什么太大事儿,可如今来看,好像这自己第一次正式进攻,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上到城头的啊。当然他如今不是在乎面子什么的,都已经是到这个时候了,那些真都早就不那么重要了,他只是觉得,赶紧破了这个朝/鲜城,然后自己也好早带兵回去啊。要不然的话,
只要一日夺取不下乐浪,这自己就得带着己方的人马多在这儿一日,不是吗。本来他就不想和曹操兖州军他们打太多交道,可一直拿不下辽东军地盘,他是绝对不会走,也不能走,曹操更是不可能放他离开,就是这样儿。所以如今这还要自己如何,就是抓紧进攻朝/鲜,
争取早日破城。因此,对于甘宁来说,这上到和没上去城头,自然就是非常重要了,不是吗。因此,他知道,今日怎么说,自己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得上去啊,还得让公孙康让辽东军吃点儿亏,如此才行。而自己和兖州军吃亏可不成,怎么也得是让他们吃亏才行。所以今日的甘宁,那和昨日,自然是不同,而且是大有不同,说是天壤之别,还不至于,可也
没差多少了。所以城头上压力最大的,绝对是他公孙康。至于说辽东军士卒他们,怎么说呢,他们至少比自己主公,要轻松点儿。毕竟称王的,不是他们,而是自己主公,所以处理也自然是处理他,和自己这些人,没多大关系。并且他们也不是不知道,早就听说了,那襄
平投降的士卒,最后也是被兖州军给收编了,对于倒戈投降的,曹孟德他们可一个没杀,所以守御朝/鲜城的士卒,他们心里也有底儿,这只要自己这些人在破城的时候,一准投降,那么就绝对是什么事儿都没有。至于说自己主公如何,那都不是自己这些人要去管的了,所
以……还别说,辽东军士卒的想法,那真是太有道理了,或者更准确来说,其实还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所以说,公孙康,他绝对是压力最大的,除了他,就没有别人了。如果说孙平杨易石全他们都在这儿的话,那么他们是会仅次于公孙康,尤其是石全,那因为他家人的事儿,所以压力大了去了。不过如今来看,几人可都是逃离了这个漩涡,所以还真是,比公
孙康不知道强多少。也就只有他老哥儿一个,还在这儿做着梦呢,还想着自己和兖州军再拼一把,然后再跑。人心其实有时候就是这样儿,就算是孙平杨易石全他们,也并非就那么洒脱,一下就能轻易放弃他们的富贵荣华。孙平杨易他们是各自有各自的想法,石全更是为
了自己家人,所以最后,其实他们都没有办法。而公孙康呢,还真是,和他们可都不一样儿。怎么说他都是辽东之主,是辽东军的主公,是领袖人物,他不是说就没想早跑。但是他觉得,自己要是真就那么跑了,自己甘心吗?当然不甘心,所以自己还能怎么办,就只能是
和兖州军继续死磕。最后实实在在真不行了,自己再跑。至于说那个时候还能不能顺利跑了,
那就看天意了。其实这个时候,他都不认为,说自己跑了,就能很顺利,毕竟还得看老天是什么意思。如果老天让自己活命,那就算他兖州军追自己到天涯海角,自己依旧是跑得了,他们是擒不住自己。可老天不帮自己的话,那么到了什么地方,其实都是绝人之路啊,仔细一想,还不就是这么样儿吗,真是没错啊。和昨日没什么区别,依旧是张辽第一个上去了,
然后是乐进,不过甘宁因为今日他这奋起,所以确实,之后也是上去了,虽说不容易吧,但是真上去了,所以此时公孙康是正带着己方士卒,在城头围攻他呢。而张辽和乐进,自然也有辽东军士卒围攻他们,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将领带着,其他的,都没什么大区别了,就是
如此。而公孙康对于甘宁能上来,他可是半点儿意外都没有。对他来说,人家本事在那儿摆着呢,自己和人家,终究是不能比的啊。如果说己方有这么一个将领,那么没准如今自己就落不到如此地步了,真的。但是事实就是,己方没有,就三个三流将领,这如今还都不在
了,最后就只剩下自己这么一个,在城头耗着,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人家兖州军就破了城池,到时候,自己可真是,没有办法,就得在之前,见势不妙的时候,就赶紧跑,还怕人家追上,别让人家给抓住什么的。而如今呢,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就是这样儿了,没其他的。所以今日对于甘宁上来,公孙康是没什么意外,而他也不像孙平几个那样
儿,看对方上来,挡不住了,就一下躲开远远的。虽说他武艺还是,不能和人家甘宁相比,可却也没说就怕成那样儿。而且公孙康想法很清楚,那就是如果孙平杨易石全他们,和甘宁张辽他们一比,那就是送菜的货,那么说自己这两下,带着己方士卒的话,还是能和对方周
旋一会儿的,确实。好歹自己也是个二流的水平,可不是那三流的啊。并且,这自己要是和孙平他们一样儿的话,那自己就敢保证,己方士气绝对是要直线往下降,一点儿商量余地都不会有,就是如此。所以为了己方那本来就没有多少的士气,公孙康他也不得不说要硬着
头皮往前上了,哪怕自己是有被甘宁伤到的危险,但是那也没有办法啊,多无奈,因为如今只能是说和对方拼了。不过还好,还好的就是,这如今也只有他甘宁一个,需要自己对付,而张辽乐进他们,自有己方士卒围攻。如果说他们三个都来对付自己的话,那估计最后,没准自己就跑不了了,所以还让公孙康能支持的,原因还是有,因此,他也没说就怕得不行。
他是有担心不假,可他却是更加清楚,这都是自己所要面对的。而甘宁呢,虽说他今日表现不错,这个绝对是可圈可点了,一点儿都没错。但是面对着公孙康带着辽东军士卒的围攻,尤其这不过才是第二次他们的进攻,所以也不可能说就让兖州军占据所有先机。因此,这个
时候,他们双方是一下就陷入了胶着的状态,城头的战况激烈,尤其是公孙康和甘宁他们这边儿,至于张辽乐进他们,和这边儿比,还差点儿。其实一想,也不可能不这样儿,因为甘宁和兖州军这边儿,他们是胜在了战力上,这个必然。可和人家城头士卒的数量相比,那
就差远了,所以人马还是人家城头的辽东军多,这个也没错。因此,双方是各有各自的优势,有长有短。但是因为是人家辽东军的主场,而且这如今兖州军满打满算,不过才进攻了两日,所以占大优势的,还是人家辽东军,而不是他们。因此,甘宁其实也支持不了多久了,他就得让公孙康带着辽东军士卒给逼退,这一想,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他今日能上来,
其实已经就是不错的了,毕竟他这边儿的情况,怎么都不能和人家张辽乐进那边儿比,所以……不过甘宁还不是第一个被逼退的,依旧是乐进第一个下去的,然后是张辽,最后才是甘宁,谁让他也是最后一个上来的呢,所以这个时间上,确实是不同啊。曹操依旧是在他们
上到一次城头,然后被逼退后,让士卒鸣金了。别看今日是正式进攻,但是显然,曹操没那么着急,对他来说,这己方破城,是不在于一朝一夕。(未完待续。。)
第二〇五章 兖州军夺取乐浪(完)
毕竟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所以也真是,曹操还不至于说就那么着急。他认为,就算今日这么一日,自己是,可以说马上就鸣金收兵了,但是也一点儿都不会影响全局。这个如今的战事,怎么说还得是循序渐进,这样儿才行。要说己方全面压上,一直那么攻城,自己让他们和城头的辽东军死战,死磕,那都不是不行,可己方最后得伤亡多少?是吧,所以那绝对不
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因此,哪怕说如今这样儿,自己也认为,半个月之内的话,也是必破朝/鲜了!其实就别说是曹操/他本人了,就是兖州军的其他人,包括甘宁张辽他们,基本上也都是曹操如此想法。就连公孙康,他也是差不多这么想的,知道自己能守个十日,那其实
就都已经算是很不错,很不错的了。所以他都认为,到时候只能是比这个时日更短,什么?你说比这个时日长?也许吧,但是公孙康可没什么信心啊,关键还是那话,自信到底要从什么地方来,这个是很重要的事儿。你说你没那个实力,你就盲目给自己信心什么的,那不是
自信,是自大自狂。而你真正有那个实力的那么样儿了,才叫自信,不对吗,好像是没错吧。所以如今的公孙康,他真是没什么信心。兖州军鸣金收兵,乐进三人是马上就带兵退了。对他们来说,自己主公(曹操)今日和昨日一样儿,他们也并非就出乎所料了,毕竟自己主公(曹操)那人的性格,是吧,所以……几人都没觉得有什么意外的,其实一想,还是很正
常的。而且那边儿都鸣金了,自己几人,也只能说是赶紧带兵撤退,没其他说的。公孙康依旧是在兖州军回了营之后,他下了城头,对他来说,确实是不清楚,自己还能守住几日,不过自己是要好好想想,到底什么时候跑才好,这个显然,是更重要啊。别看如今才第二日,
可公孙康一样儿是明白不少,兖州军刚来,他确实是没那么想着,自己一下就跑,哪怕是昨日,他也没想这些。但是今天,他却不得不这么想了,自己什么时候跑好。反正朝/鲜早晚是要落到人家手里,最后乐浪是一起陷落,自己是什么玩意都没有,所以不想好早点儿跑,
更待何时?反正如今不想好,那么到时候,没准城破了,自己还反应不来,就要被人抓住,一想这个,公孙康都不寒而栗,这怎么自己小命儿还是别丢好啊。所以这个时候,他已经是想了,自己什么时候好跑,跑了才最合适啊。要说公孙康都这么样儿的想法了,要是朝/鲜能有什么作为,那才怪了。你要让他死守着城池,来一个誓与朝/鲜城共存亡,那也许别人
能做出来,可换成他公孙康,那是绝对不会有那样儿事儿存在的。真的,出了那样儿的事儿,也真不是他公孙康了,可不是吗,所以这个也真是,确实是如此。很多时候,真是要说,公孙康也明明知道,自己那样儿了,也没有什么大用。最多最多,就是多守住城池几日,然
后,城还得是让人家给破,所以说自己就算是来一个誓死与城池共存亡,有用吗?这个时候,永远都是保住自己小命儿最重要,其他的,都放放的,那真都不重要了。他倒是希望能保住城池,自己还能有个容身之地,可那想法是挺好,不过显然,没什么可能了。就算是有个奇迹,都没可能。所以公孙康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是让自己一直就那么带兵守城的话,还
不如趁早就杀了自己好呢。那样儿的话,来得更痛快啊,而如今,自己是想着,哪天就开跑,现在来看,是支持不了几日了,所以说这个必须要抓紧想好,然后就付诸行动了,不错,就得这样儿。之后兖州军是继续进攻了五日,反正从刚开始他们不怎么占优,到后来,他们是越来越有优势,觉得破城的时日,估计也就是这么三五日了。就像之前在襄平一样儿,说
起来那个时候,他们觉得再有个十日左右,就破襄平。而如今呢,他们倒是没觉得还有那么多,也就是三五日左右,也就差不多了。确实,他们所想不错,公孙康,他就算是拼了所有的力气,也就再守个五日,多说了,那都顶天了,所以你还能指望着他什么呢。所以说是
五天,那绝对是抬举他,试问他公孙康可能一直就那么守城,然后等兖州军过来攻破城池?那样儿的话,襄平也不是那个结果了吧,是,虽说那时候不是他公孙康先跑的,但是怎么说,他如果之前没点儿想法,他可能熘得那么快?所以这个都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能这样儿,显
然就说明了,他是早就准备好了。所以又过了两日,公孙康是连夜逃跑了,等兖州军发现的时候,他们当然是没有放过,是直接就去追他了……又是一个半夜,曹操带兵进了朝/鲜城,这次倒不是襄平了,不过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城池。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占据了朝/鲜城,实际上就等于是拿下了乐浪郡,就是这么回事儿。在府邸的会客厅,所有人都在,唯
独是少了乐进他们三个,曹操也都知道,他们三个是追公孙康了。他也清楚,三人绝对只是会往一个方向去追,那就是南,其他方向,就算自己是他公孙康,都不会往那几个地方跑的。不过能不能追上,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但是方向的问题,是没错,不光是曹操这么认
为,就是程昱荀攸他们,也都是如此想法。当然也都包括了兖州军的那些武将,他们都是这么想的。一想也是,公孙康除了往南跑之外,真就没有其他的地方去了。如果说他还是在襄平的话,那么他跑,是能往南,也能往东南,而他所选择的,就是东南,到了乐浪。因为
直接往南的话,就等于他放弃了,只是撒腿就跑,想要保住自己小命儿。而往东南,就是如今这样儿,他还和己方斗了几日,哪怕最后这结果还是一样儿,可确实,应该说对他的好处更多了,这样儿。曹操也没和在座的众人说几句,主要他还是先见了一下在朝/鲜这儿,也是乐浪这儿的大小官员,收买人心的工作,他可从来都不会落下。几句话,最后说奏请天
子赦免众人,众人对曹操也算是感恩戴德的。毕竟都知道,许都那位,不过就是个傀儡而已,做主的,从来都是他曹孟德。所以他一句话,其实是比天子都好使啊。曹操让众人退下,然后又和自己这些属下说了几句,无非就是还在这儿呆几日,然后就打道回府,回许都了。
这个时候,追公孙康的乐进三人都回来了,曹操一看就知道,这他们和上次一样儿,依旧是没能抓到人家。不过想想也对,公孙康这个人,可不是说那么容易,就能抓住的。但曹操却依旧还是安慰了三人几句,最后说道:“公孙康早已被通缉,看来以后要加大悬赏,所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管如何,他都不会好过!”在曹操看来,公孙康基本上就掀不起
什么太大风浪来了,但是他却依旧要提高悬赏,怎么也不能让其人轻松就是了,这就是曹操的打算。对他来说,抓不住公孙康,那自己和己方众人,也都没有办法。可不让他好过,那太简单了,至少如今这么一个通缉令,而且还是提高了悬赏的通缉令,绝对是要把吓得不敢露面,让他跑,也是不好过,至少凭他公孙康那个胆量,基本上就隐姓埋名过下半辈子了。
毕竟曹操所发的,可是整个大汉的通缉,所以公孙康除了是跑出大汉,要不然的话,他还敢做什么?其实他也并非就一点儿都没想这个,但是怎么说呢,先保住自己小命儿,就比什么都重要啊,不是吗。其他方面,那都没办法了。只能说,自己以后什么样儿,那是以后的
事儿,而不是现在的。对他来说,必须要承认的是什么呢,就是先逃过兖州军抓捕,比什么都强。然后自己再和自己家人隐姓埋名去生活,自己甘心不甘心,这最后都得是这样儿,没其他的了。夺取了朝/鲜城,乐浪的其他县,还没归曹操的,没多少时日,就都归降他了
关键是如今这个时候,你必须要承认什么呢,辽东军都没兵在其他县城了,所以他们还可能不投降吗?最后不管是投降与否,人家大军一走一过,什么县城,不都得被兖州军破了,所以与其等人家大军过来,还不如说是主动投降呢。毕竟辽东军在乐浪的其他县,真是没有兵了,就连不入流的将领,也不是说哪个县城都有的。所以不光是他们,没有将领的,县城
里的文官,都主动给兖州军投诚,所以没几日,这整个乐浪,就全都被兖州军所占了。曹操心里高兴,因为收复了最后一个郡,可以说自己来辽东,其实就算是很圆满了。当然,公孙康跑了,就是孙平杨易石全他们,也是一个没抓到,对此,曹操心里是有遗憾,可仔细一
想,其实也属正常。毕竟公孙康绝对和马超孙策那样儿的诸侯不能比,那样儿的人,他们要兵败,自己无论如何,拼了全力,都得灭掉他们。可他公孙康呢,不是自己小看他,实在是他也没什么让自己高看他的地方,不是吗?所以这个还真是,你必须要承认的事实,就是
如此。他这么一个二流的武将,自己不让己方死命追他,绝对不是说就轻易放了他什么的,而是实实在在,自己没有什么理由,就一定是要灭了他。对,他称王了,但是对于这么一个人,能抓住,是一定抓,可抓不到的话,那就算了。他那称王,在天下来说,其实就是个笑话,真的,如果说是马超孙策他们的话,那绝对不是笑话,可换成了他公孙康,试问这个不
是笑话,是什么?在曹操还在朝/鲜处理这最后辽东还剩下的事儿的时候,甘宁张辽是联合一起,来和他告辞了。对他们的打算,曹操是清清楚楚,所以他们这个时候离开,其实也都是在他所料之中的,没什么意外。其实他们这个时候不走,曹操也得等都处理好辽东的事
情后,他才能再带兵离开,所以两人要着急回去的话,是肯定要耽误的。所以他们来和曹操告辞,曹操也没说什么,直接就同意了。他也知道,两人算是归心似箭啊,这你怎么说,也没什么理由就留着他们了,所以他们要离开,自己也不会挽留什么,反正该来的都要来,
那么同样儿,该走的,肯定也得走啊,不就是这样儿吗。而这一次和上次还不一样儿,就是曹操亲自带着众将,给甘宁张辽他们送出了朝/鲜。可以说曹操绝对是给他们两人大面子了,这面子绝对不能说小。说起来这个和曹操心情是有关系,这个一点儿不错,但是仔细一想,曹操绝对不会说为了收买两人,而那么去做。第一是他心情,第二,他也确实,可以说
绝对是真心感谢两人,所以……甘宁张辽虽说表面儿上没什么,可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儿受宠若惊的。说起来,他们主公(将军),马超和孙策两人,前者对甘宁,绝对是礼贤下士,所以他成了凉州军的一员。但是时日久了,其实就绝对不会是当初那样儿的了。至于说张辽,
孙策绝对是一直都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让张辽真正成为己方的一员,叫自己主公,所以对张辽,一直都没说的,但是这……(未完待续。。)
第二〇六章 甘宁张辽带兵回
所以对张辽来说,从刚开始,孙策就一直是那么个态度,而那样儿,就是为了收买自己而已,当然也是做给所有人看的,很正常。所以在他和甘宁来说,曹操如此作为,说实话,真就是让他们心里有点儿受宠若惊。毕竟曹操既不是马超,更不是孙策,所以两人会有如此感觉了。仔细一想,两人如此,也属正常,那他们自己主公(将军)什么样儿,这么多年了,
他们可以说早就习惯了。就像曹操要是对他属下的人如此,他们可绝对没甘宁张辽这么样儿的想法,因为他们也早已习惯了,所以还真是,必须要承认,这个就是熟悉的东西,其实基本上就已经习惯了,那么习惯的东西,就自然了,还能有多少让人是觉得意外,受宠若惊
什么的呢。而这个时候,甘宁和张辽是赶紧让曹操他们留步,然后就带着己方的人马离开了。这次还别说,他们真是没损失多少士卒,不多,就是一多半,这个还真是,比上次次剩下的多多了,至少没全军覆没,是,哪怕这次依旧是接近了全军覆没,但是那都不重要了。
有时候还真是,至少对甘宁张辽他们来说,比上次强,那绝对就是让他们满意的了,真的。至少他们觉得,带着这么多人回去,也算是好向着自己主公(将军)交差啊,所以这个,是吧,确实,如此。甘宁带兵回了长安,张辽自然是回了建业,不过两人还是有段路是一起走
的。所以他们两人路过冀州的时候,还是耽误了好几日,张辽对甘宁,他可真是盛情难却,
后者非要让他在冀州凉州军地盘住几日,然后也宴请了他好几日,这张辽实在是没有办法,
也只能是答应。而且还得说甘宁会做人,跟着张辽回建业的那些江东军士卒,如今没剩下多少,但是即便如此,甘宁宴请张辽的时候,他也没说忘了犒赏一下他们。甘宁不是为了收买
人心,对那点儿人,他还不至于那样儿。而且江东军士卒,哪是他能收买得了的,他不是不知道。更何况,张辽回建业,怎么说,孙策都会知道他在冀州的事儿。那么些士卒呢,可能没有一个说的吗?所以这个事儿,怎么都避免不了,因此,甘宁确实,他也没那个想法,
就让士卒什么都不说。不过就是想让张辽满意而已,好歹从去年开始,两人就可以说是朋友了,如今又经过了今年这么一次接触,这友谊也算是更加深厚了点儿,所以甘宁觉得,让朋友满意高兴,这就是自己要做的,尤其如今是有这么个条件的,这个很重要。所以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你说他带兵路过己方的地盘,哪怕如今的江东军和兖州军是盟友不假,可和
己方,还不是说就完全撕破脸儿了,所以甘宁觉得,也没什么。而张辽也确实,觉得甘宁是真够意思。因为作为朋友,他觉得其人对自己这样儿,他是能理解的,因为就算是他甘宁,带兵经过己方地盘的话,自己也得如此。但是他对己方士卒,也是,宴请自己就犒赏他们,
张辽对此,确实是觉得不错。关键是他也知道,估计这也就是人家凉州军的人能做得出来吧,毕竟人家不差那点儿东西,可己方和兖州军呢,都是没人家财大气粗啊。所以张辽自然是满意,心里也自然是高兴。而且每日宴请自己,凉州军在冀州的主要人物都作陪,这个也确实是让张辽有点儿不好意思。去年的时候,已经就算是认识了,不过就是不怎么熟而已。
但是那几个人的大名儿,哪怕就是张辽,也早都算是如雷贯耳了,不管说是赵云,还是典韦,哪怕就是郝昭,哪个也都不是无名之辈啊,所以甘宁一宴请自己,三人就过来陪着自己一起吃喝,让张辽对此,他也是有点儿过意不去。所以他也没呆几日,就赶紧和甘宁是一起离开了。没办法,张辽觉得自己是必须要走,别说耽误回建业的时候,就说在人家这儿,总
不是办法。虽说每日都是好酒好菜,好招待,但是在张辽看来,哪个不是人情,所以……依旧是和去年的地方,两人分道扬镳,互相道别后,拍马离开了。甘宁带兵奔向了西南,而张辽则往东南而去,毕竟长安和建业,那可是两个方向。而对于此次的战事,两人之前路上
也聊了会儿,之后自己也是想了不少。说起来,别看兖州军在辽东,损失了差不多五万的人马。可怎么说呢,至少两人就很清楚,最后他们夺取了辽东,灭了辽东军,这结果对兖州军,那绝对是利大于弊的。至少这个不得不说,真是如此啊。而张辽想法更多,如果说以前
辽东的战马,还能往江东军这边儿交易的话,如今是彻底没有了。就只剩下和曹操这么一条线的交易了,他们不会找凉州军,所以就只剩下曹操这么一家了,这个对他们来说,绝对算不上什么好事儿。张辽虽说不认为曹操就会用战马的事儿,来卡江东军什么,但是这么一来,至少在战马的问题上,绝对是要受制于人的。毕竟产战马的州就三个,两个在马超手,
一个在曹操手。凉州并州都是凉州军的地盘,基本上江东军就不会想什么了,主要是他们不认为凉州军不会卖他们,关键是他们要想兖州军的态度。至少曹操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说让他们在凉州军那儿买战马的,所以……而幽州所产的战马,也许有的,确实未必就比不
上并州的战马,但是和人家凉州所产战马一比,那就是高下立判了。这个必须要承认,凉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整个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必须要承认什么呢,就是人家那儿接触很多,都是大宛马,所以是吧,最后配种什么的,那么多年,绝对是让他们那战马,一
代比一代强,这个是绝对的。所以说,并州和幽州,也许在战马的问题上,谁也不服谁,这个很正常,但是一遇到凉州的战马,那么都得跪,这个有真是不错。所以基本上全天下都知道凉州的战马最好,但是马超还真是,控制这个,比较严格,但是哪怕如此,每年他们在战马这儿的进账,却依旧是很多,这个就不得不说,有糜竺这么个商业天才在,马超都不用
管什么了,他就在家数钱玩,就好。而且这还没让他夫人出马年,要是糜贞也和他兄长一起做生意去的话,那么如今凉州军绝对是更有钱,但是那事儿绝对不可能。就算是马超能让她去,那手底下那些人,也绝对没有一个会同意的,就是这样儿。所以说马超很多时候都绝
得,自己还是对不起自己妻子,要不是自己的话,她也不会说放弃了她的理想。如今家里倒是不用她相夫教子,不过就是处理一下府中的琐事,还有就是管管账,也就是这样儿了。但是糜贞对此,她从来都是没有什么怨言,应该说她当初选着了跟着马超,就已经放弃了很多东西,不是吗?所以说对此,她从来就没后悔过,人这一辈子,从来都是有得必有失,她
是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同样儿,其实自己是得到了更多,尤其那还是自己更想要的。所以对于现在,糜贞还是很满意,唯独让他不太开心的是,马超在家的时日不长,总是带兵征战,这个让她觉得不太好。不过这两年是好多了,因为天下没有什么战事,除了曹操带兵战辽东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了,而自己夫君,更是天天和自己一起,所以糜贞觉得,
要是永远都这样儿,那该多好,不过她也知道,那不过就是自己美好的想法罢了。辽东战事一结束,没准什么时候,就又来了天下大战,到时候,自己夫君还得带兵去,那都没有办法的事儿。所以糜贞也是,特别珍惜和马超在一起的日子,说起来人其实都是如此,如果说
他们两人每日每时每刻都腻在一起,那么两人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太大感觉。但是就因为聚少离开,见不着面儿的时候,可能一年都看不到,所以两人都特别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机会,所以说糜贞对马超是满意的。因为自己夫君不在的时候,那没有办法,就是平时说话的人,
都没有几个。但是只要他在,就从来都是,基本上就是日日陪着自己,所以自己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说起来都已经这个年纪了,三十多岁了,但是在马超眼里,糜贞和当年自己认识她的时候,十八/九岁的样儿,都没太大区别。这个区别说是性格,说的是人心,那个时候,糜贞就这样儿,如今还是没怎么变啊。所以哪怕都三十多岁了,糜贞还是喜欢在马超的
怀里撒娇,马超也是没有办法。心说幸好是没让其他人看到,要不然还不得笑话死你。当然这话他不敢说,因为一说的话,没准自己的腰就要被掐,所以马超是不敢。不过他也知道,在属下的面前,糜贞是主母,她是怎么都不会像现在这样儿。也只有是在自己身边儿,而且
还都没有其他人的时候,她才暴露了本来面目。不过虽说如此,马超依旧是喜欢她不得了,而且绝对是真爱,深爱。要不然的话,为什么马超到了现在,他依旧是这么一个妻子,一个女人,是,他是忙,但是同样儿,也必须承认,马超这辈子,他就认定这么一个女子了,其
他人,不会被他看上。所以这个糜贞确实,她一直都是为了马超,付出了很多很多,这个是一点儿都不错的。但是同样儿,马超也不是说就一点儿没付出什么,至少在娶妻纳妾的事儿上,他从来都是没想法。如果说马超在少年的时代,他还真有其他想法的话,那么他和糜贞在一起了之后,就真是没有其他想法了。而糜贞也知道,自己夫君什么样儿性格,所以她
就是说了两次纳妾的事儿后,就不提了。说起来这个事儿,她主要是两个原因,让马超纳妾,一个是延续子嗣,有更多的孩子,终究是好事儿,而不像现在,就只有一儿一女,太少了。但是自己夫君,是一点儿都不在乎这个事儿,所以她也是没有办法。而且更关键是,自
己母亲,也不在意这个事儿,所以糜贞就一点儿辙都没有了。她知道自己夫君很听他母亲的话,但是他母亲什么都不说,那么这个事儿,就一点儿可能都没了。而第二点呢,就是糜贞想着,自己夫君纳妾的话,能为自己分担点儿,必须自己夫君也是三十多岁,正值血气方
刚的时候,所以就自己一个人的话,每次还是有点儿……不过对这个事儿,自己夫君还是不那么在意,反而还教自己很多东西,一想到这个,糜贞就脸红。不过怎么说呢,虽说是如此,但是只要自己夫君开心高兴了,那么自己就算是做再害羞的事儿也都认了。还真是别说,
糜贞爱马超,确实是都到一定程度了,绝对是大爱,深爱。如果说是刚开始,她刚认识马超
的时候,马超这样儿,她可能还接受不了,还得想马超怎么是这样儿的人什么的。但是都十多年的老夫老妻了,对于自己夫君什么样儿的性格,她实在是太清楚了。因此,马超即便是要求有一些,但是糜贞都是尽量去做到,给他最好的,也让马超觉得,自己对自己妻子,
还是亏欠了不少。但是没有办法,什么时候天下真就没了战事,那才能算是完,可如今,差得太远太远了,自己不努力,那必然是不行的。(未完待续。。)
第二〇七章 甘宁张辽带兵回(续)
所以说其实马超也一直都是,压力很大,或者说他其实就是压力最大的那个,如此说也并不为过。只是他都不说,也不怎么表露出来而已,对,就是。但是作为夫妻来说,糜贞还能不知道自己夫君都什么想法吗,但是她发现自己也从来都做不到太多,所以也只能是顺着自己夫君的意思,让他高兴,让他减少了压力,也就是这样儿了。对于糜贞来说,自己夫君开
心高兴了,其实就是自己开心高兴。少女时期的糜贞,确实没有那么多想法,但是遇到了马超之后,又和马超成亲,从那个时候,马超就是她的天,她不能没有自己夫君。而糜贞可不是一般般的女子,她绝对不会说有了孩子之后,就把一切都放在孩子身上,就不管马超什
么了,那绝对不是她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事儿,糜贞当然不会少管,但是他们一年比一年大了,如今都过了十岁,对于糜贞来说,自己这个当母亲的,能教给他们的,都已经是差不多少了,剩下的,真是,还都得靠着他们自己,而不是这个当母亲的。所以说马焕跟着陆逊
学习,她是非常赞同的,接触这么多时日,陆逊这个人,糜贞她多少还是知道的,她也更是从来都没怀疑过自己夫君的眼光。所以陆逊这个人,她是绝对相信。而自己的女儿,她也没有办法,那孩子就爱和她姑姑混,马云呢,也是很喜欢自己的小侄女,她觉得看到自己小侄女,就看到了当初的自己。要说马超从心里,他是真不想自己女儿跟着马云成天整日
在一起,最后变成第二个马云。但他真是没有办法,谁让她们俩,就那么对眼儿,这事儿自己这个当父亲的,都没有一点儿办法了。自己女儿还行,但是马云的话,从来都不怎么听马超的话,也就是自己母亲的话,她能听点儿,可自己母亲不管这事儿啊,所以马超也
是真无奈了。其实一想也是,如果说他母亲真什么都管的话,试问马云她会变成如今这样儿吗?不是说他们母亲都不管他们,而是她觉得,自己女儿这样儿挺好。以前是有担心,她嫁不出去什么的,但是最后不也是有人要吗,对于赵云这个女婿,她是非常满意的。本来
在凉州军中,她也看不上几个,但是赵云,那绝对是她最喜欢的,没有之一。而且她也不是不知道,赵云可是真心爱自己女儿,所以自己也没什么担心担忧的了。因此,哪怕马超,他和他母亲说过,别让马卿云总跟着马云混,但是他母亲真就不管什么。就一句话,孩子愿意和谁在一起,就和谁了,你就不用管了。结果这么一说,马超确实是无语。他也知道,
所谓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啊,自己也真是,管不了太多。不过怎么说呢,你说是自己女儿,就那么一个宝贝,从相貌来说,确实是继承了自己和妻子几乎所有的优点。可唯独这个性格,是真没像自己和妻子多少,倒是和她姑姑,基本上没太大区别,这个就从来都是让马
超比较头疼和疑惑的事儿。怎么自己女儿性格不像自己,也不像她母亲,倒是像她姑姑了呢,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马超对于这个事儿,最后也只能是归纳为,她们都是一个星座的,确实,从两人的生日来看,可不就是一个星座的吗。不过自己儿子也是啊,但怎么和那俩就不一样儿呢,马超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没办法,这星座也不是绝对的。不过还好,就是自己
妻子和自己母亲,是从来都不会说让自己头疼,难做。这个也被他归纳为,是星座和谐,而自己妹妹和自己女儿,那就不和谐呗,就这么简单。但是看自己母亲和妻子,她们和自己女儿还有小妹相处,倒是真比自己强太多,都不是自己能比的,这个是不是,自己应该怎么说啊。所以说马超对于星座的了解,他可能都不到半吊子,真的,那东西,虽说是老外的,
但是绝对有的研究,里面可不光那么简单,还有什么上升星座之类的,可他马超是一点儿都不知道啊。所以他也只能说是用他所知道,所了解的,来看问题了。至于说他不懂的,那都不知道,所以没有办法能用得上啊。不过他要是真明白的话,就真都知道,也了解了,可
惜,他不知道,不明白,也不了解。再说甘宁一路,从冀州直接就到了司隶长安,可以说一路上确实是顺风顺水,凉州军的地盘就不用说了。就算之前在兖州军的地盘,他和张辽虽说不是被人家那么欢迎,可怎么说呢,人家该做到的,确实,还是做得都可以了。这个必须
要承认什么呢,就是如果说去年,第一次,他们在甘宁张辽两人带兵路过这儿返回的时候,虽说他们都早已收到了自己主公的命令,但是怎么说呢,他们几乎是所有人,心里都不爽。就是因为去年的时候,兖州军最后是逼退的,虽说也不能算就是无功而返,但就只是占据了那么点儿地盘,连襄平都没破,最后还退走了,确实也是让他们心里都不爽。所以哪怕也是,
有自己主公的军令,但是对于甘宁,哪怕就是张辽这么个盟友的将领,他们也没太多的好脸色,都是希望他们就是路过一下,然后马上就离开。那样儿的话,真都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所以是吧,真得承认,就是这样儿。而甘宁和张辽去年的时候,他们也都是,知道人
家的意思,所以在兖州军的地盘,他们路过的时候,都是和人家守城的主将打个招唿,就赶紧走了。既然人家都不欢迎你,那么你还惹人厌做什么呢。两人绝对都是好面儿的人,所以自然不会说去做那讨人嫌的事儿,所以去年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但是今年,却是变了,主
要就是因为兖州军胜了,这个就是根本。兖州军夺取了襄平,乐浪郡,整个辽东,灭了辽东军,这个绝对是让他们最为高兴的事儿。所以在看到了甘宁张辽后,虽说不至于宴请他们两人,但是确实,他们该做的,都做了,而且那态度,说和去年比,天壤之别,可能是有点儿夸张了,但是绝对和去年大有不同,这个是一点儿都没错。所以是不是,这个还真是,必
须要承认的就是这个。不过虽说看着兖州军的将领,和去年比,是进步了那么多,但是甘宁张辽两人,也依旧是没在他们地盘有多少打扰,和去年基本上也都是一样儿,不过就是路过,然后打个招唿就走了。就这个,兖州军的将领还假意挽留他们呢,但是甘宁和张辽还能
不知道他们都什么意思?所以还真是,他们是早早告辞了,但是从这一点也确实是能看得出来,去年那样儿,别说跟着曹操去的人,他们不满意,就是这些个,他们也都是心里不爽。一想也是,如果说自己是他们的话,自己也会那样儿,其实别说自己是不是他们,就说自己两人经过了去年的战事,之后无奈退走,自己两人心里也是更不爽,当然这个是算在了和曹
操一起去征战的人的身上了。甘宁是带兵回了长安,马超是亲自带着众人出城迎接,这个是必须的。你看曹操,他作为一个敌军的主公,领袖人物,他对甘宁感谢,都亲自给他送出朝/鲜呢,所以马超作为他主公,自然不可能说还不如曹操了,那可能吗。而且也真是,确实是这样儿,甘宁他所代表的,可从来都不是他自己啊。从去年他带兵去了辽东,就代表了
马超,代表了整个的凉州军就是这样儿。所以他立功回来了,得胜归来,那也就是说,他为己方争到了荣誉,所以马超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必须要这么做的,也是一定会如此,就是这样儿。甘宁和众人下马,马超依旧是拉着甘宁的手,给他拉进了长安,那意思说话的地
方,还得到骠骑将军府,这个地方不行。马超消息灵通,自然是知道甘宁在乐浪,那可是让曹操亲自带着兖州众将给他送出城的。你可以说曹操是收买人心,但是马超知道,绝对不这么回事儿。你可以说曹操是礼贤下士,这个马超承认,哪怕都到了如今,曹操这么个身份
地位,他其实依旧是如此。可能对于没什么名儿的人,他还没有,但是只要你能做出来让曹操觉得你真是个人才的事儿,得到其人的认可,那么他绝对能礼贤下士那么对你,这点马超从来都不怀疑。说起来如今还剩下这么三大诸侯里,自己也好,是曹操也罢,包括孙策,
其实在这个方面,做得都可以,都不错,所以确实,马超承认曹操礼贤下士。但是这个当时
他那样儿,就凭马超对其人了解来说,可绝对没这么简单就是了。要说曹操知道收买不了两人,那么礼贤下士,给所有人看,这个是他的其中一个目的。但更为主要的,还是甘宁张辽他们立功了,对兖州军有大功,所以曹操才那样儿。当然,他也是用这个,来告诉所有人,
我曹孟德,对于己方的功臣,如何如何。哪怕他们一个不过是己方盟友的将领,另一个更是敌军大将,但是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是有功必赏,当然也是有过必罚,这个半点儿都不错。所以这个就是曹操的目的,当然他回许都后,让天子给甘宁张辽什么赏赐,那
就是他自己的事儿了,马超自然不会认为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当年了,去年的情况,他觉得还不是,因为那毕竟兖州军是灰熘熘撤退了,别管最后也是占据了人家点儿地盘,可归根结底,那根本上,还是没能灭了辽东军,没破了襄平,这个才是最主要的。所以那时候,曹操也是让天子表彰了凉州军江东军,还有主要就是甘宁张辽他们两个将领。对此,马超是满
意,他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对他来说,其实很多时候,说是曹操兖州军的敌对,和曹操是仇敌,这么说都没错。但是说两人也是朋友,其实也对。毕竟当初两人的关系,那都不用说了。说马超也是利用了当年的曹操,其实也对。而曹操对此,他也没有那么太多的想法,毕
竟怎么说,有一点,绝对是没错的,就是两人绝对是互相欣赏,哪怕就是到了如今,也依旧是如此,没有什么改变,这个确实如此啊。而对于今年的赏赐,马超是已经想到了,曹操最后回许都,他是一定会奏请天子,表彰甘宁张辽他们。当然这个和去年,那绝对是有所不
同,至于说到底是哪个地方不一样儿,这个马超没觉得自己就一定知道,或者一下就能猜测出来,毕竟这事儿也是不那么好说。曹操其人,马超认为很多时候,做事儿也许并非就能出乎自己所料,可有个别时候,还是会让自己惊讶那么一下的。但是之后你转念一想,其实就因为那样儿,那不正是符合他那奸雄的作风,不是吗。所以哪怕马超自认为是比较了解曹
操了,但是具体其人到底会如何,他可不敢说自己就什么都知道,是吧,所以这个事儿,也是,不太好说。但是有一点没错,就是今年曹操让天子给甘宁他们的赏赐,绝对和去年不同,而且还比去年的赏赐丰厚,这个就是马超所认为的。当然了,也是凉州军其他人所认为
的,都是如此。其实一想,这个事儿也真是,你说要是还不如去年的话,那么曹操不知道要让多少人骂。别说其他人了,就说当事人甘宁和张辽他们,所以……(未完待续。。)
第二〇八章 甘宁张辽带兵回(完)
其他人,都没什么说的,但是就说两个当事人,甘宁和张辽。如果说今年给他们的赏赐,真不如去年的话,或者不让他们两人满意,那么他们意见绝对是大了去了,就是对曹操的,没别人了。说起来去年还没灭了人家辽东军,更是没破了襄平,而今年都什么情况,不用多说了。因此,曹操对两人该有什么赏赐,是绝对不会吝啬吧,他们也没觉得会少什么。但是
要真不让他们满意的话,那两人心里绝对是要不爽。毕竟在辽东的时候,是,可以说兖州军士卒兖州他们将领,确实,人家出了大力,他们并不否认这个,因为这是事实。可两人依旧是各自带着己方的人马,在前线拼死拼活的,这个也是半点儿都没错。要真讲付出心血,
那么两人从来可都没认为就比乐进少,所以至少有一点,给乐进什么赏赐,他们两人觉得,自己两人的就不应该比他乐进少多少就对了。哪怕不能比他多,可就算是少了,那也别有太大差距,这个就是两人的想法。毕竟他们也是接受一个事实,那也是现实,就是人家乐进是
兖州军的将领,这个很重要,非常重要。所以,曹操必然是要区别对待的,这个也是人之常情啊。但是基本上这个事儿,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儿了,多了的话,那两人不可能没意见。所以就是甘宁心里,他也是有数,知道是能有什么,虽说他也不知道曹操具体的意思,但是要超过去年,这个他是没什么怀疑的。要真不是那样儿,那可真就有意思了,到时候看他曹
操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见自己,是吧。而张辽回到建业的时间,那可比甘宁到长安要晚,毕竟路程在那儿摆着呢,不过孙策他也是同样儿,带着在建业的属下,出城一起迎接张辽回来。他其实也马超所想也都差不多少,至少孙策从来就没认为自己比曹操差什么。要真说起来,
己方和人家兖州军相比,是有差距,这个自己心里也承认。但是自己和他曹操相比,还差什么?人家是,官职比自己高,但是那因为他挟天子了啊,要是自己也那样儿的话,没准官职比他还高。而其他方面,自己也都不是服他。唯独就是他那奸雄性格,自己认为还比不上,
也就是这样儿了吧。所以连他曹孟德都能做出来的事儿,自己这个江东军之主,还江东军领袖,那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说起来对张辽,自己可是一直都想让他真就能归为己用,但是他对自己意见可真是不小,所以哪怕是到了如今,你可以说他比当初来说,对自己的意见,是小了点儿,但却依旧还是有啊,所以说孙策还能不明白这个吗,不过他确实,就是不怎么
说而已,也不会表露出来,这样儿。但他也真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去收买张辽。而张辽呢,自然也是,从来都认为,孙策那就是收买自己,从来都是,没改变过。因此,这如今他做什么,都不会让张辽心里有什么太大的波澜,还不如之前曹操给他送出城的时候,心里
波动大呢。要是孙策知道张辽想法的话,也不知道他会是什么心情。反正孙策这个人,你说他真有那么多的耐心?显然不是,他绝对没有,没那么多耐心就对了,但是对于张辽的事儿,他不这样儿,也不成啊,所以是吧,就得如此。因此,很多时候,他都告诉自己,在张辽其人还没正式拜自己为主公的时候,还真是,不能放弃啊,自己是没耐心,可自己不会放
弃,这个才是根本。那么这个事儿,就一直这样儿吧。自己可不是说每时每刻,都去收买他张辽,让他觉得自己是如何重视他,如何礼贤下士。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孙策是这样儿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他早就不那样儿了。所以他耐心是有限的没错,但是他可从没放弃过,就像如今这样儿,他是依旧带人出城,迎接张辽,拉着其人的手,进了建业,这不都是,主
要就是做给张辽看的。和甘宁一样儿,在孙策将军府邸,会客厅中,他自然也是问了张辽在辽东的战事。兖州军怎么给辽东军灭的,虽说公孙康他们都跑了,但其实这个都已经不重要了。谁不知道啊,就说这满天下通缉他们几个,他们几个还敢露头?公孙康肯定是不行,
其他三个人,这个时候也不敢出来。再过几年的话,他们要是投靠凉州军或者己方的话,也许还能有个出路,如果说他们有这个想法的话。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马超他们和自己这些人得能收他们,这个自然也很重要。不过孙策众人是想过了,这个事儿,孙平他们基本上是
不会想了,因为他们隐姓埋名过下半辈子,一点儿问题没有。再出来进入军中,那么依旧是回归到从前那刀头舔血的日子了,试问这个是他们想要的吗?所以孙策已经预料到孙平他们的想法了,其实想想也正常,因为如此,其实才是他们想要的,不对吗。听张辽讲了好几个时辰,不过所有人都没觉得厌烦什么的,毕竟这个和他们探马所说的,那实在是天壤之别
的。探马不过最多说个结果,完事儿了。但人家张辽那可是当事人啊,还带兵攻城的,而且张辽口才,至少讲东西的水平,也都不错,所以……直到听他说完,众人还有点儿意犹未尽,至少比起去年来,这张辽所讲的东西,其实是多了,毕竟兖州军这次可是拿下了整个辽
东郡和整个的乐浪。但是怎么说呢,这个时日上面,确实,不如去年的时候,所用的时日多,这个倒是没错。所以众人听完,他们还是有点儿意犹未尽。他们绝对不会说为了兖州军高兴,但是对于战事,虽说辽东军和己方有那么点儿关系,但是没了他们,照样儿也都没太
大事儿,所以他们被灭,也引起不了江东军众将多大的波澜。最后和马超一样儿,孙策也是说了,今晚,是宴请所有人,当然主要的目的,自然就是感谢张辽,为己方争得了荣誉,也是因为他是载誉归来,所以也算是给他接风,这样儿……众人自然是都点头应允,他们这等这一日,可都好久了。毕竟当主公的,哪个也不是说每日都宴请所有将领,根本就没那必
要,所以说众人等这个机会,那都多久了,可绝对是有日子了。而张辽回来,就是个大好机会啊。对他们来说,这个你怎么都得承认,其实众人为了大家能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也算是一直都期待着。说起来,真就没几个人,看重这吃吃喝喝的,有吗?所以说他们都为了
什么,还不是大家能一起聚聚,这自己主公不发话,可绝对没有那么多人能聚在一起。最多的时候,有个三五个,那都算是多的了。当然了,要是赶上谁的寿诞,那倒是有不少人,可那多少年才能有一回,并且那个时候,自己主公也都出来啊,所以还不是大家一起。所以众人其实还是很看重这自己主公宴请所有人的这么一个机会,对他们来讲,绝对是不容易聚
在一起这么多人的。所以真说起来,这个才是他们想要的,因此,这江东军这边儿和长安的凉州军一样儿,晚上都是摆宴庆祝。虽说张辽是主角不假,但是众将也都知道,自己主公都什么意思。说起来对张辽这个人,他们几乎就是所有人,都没什么耐心,唯独也就是周瑜鲁肃那样儿的,他们倒是没说有耐心没耐心的。在他们看来,其实张辽如今这个状态,除了
说没叫一声主公之外,其他的,都没说就有什么地方,和自己这些人,就都大不同的。因此,周瑜和鲁肃,没觉得这个是大事儿。当然了,他们也都清楚,自己主公想要让张辽真正从心里认可他,那么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是啊,己方也不是唯一一个碰到这事儿的,
人家凉州军张任,兖州军的关羽,不都是如此,所以己方张辽也那样儿,那都太正常了。在周瑜鲁肃他们看来,人家凉州军和兖州军,马超还有曹操/他们一样儿都头疼这个,而人家的顶级谋士,也一样儿是无奈,是没辙,所以己方也不多什么,和人家也没大区别,这都
很正常啊。当然了,这个事儿在周瑜鲁肃他们来看,必然是希望自己主公解决好。而且他们还知道一点,其他人知道与否,他们不太清楚,但是两人,却有相同的想法。那就是自己主公,还有马超和曹操,三个人,未尝就没有在这个事儿上比试一番的意思。毕竟他们三/军中,都有这么一样儿的事儿,所以自然是谁先解决好,谁就能在这个上面,压另外两人一
下了,就是这样儿。至于说这个事儿,解决好之后,那必然不是什么秘密,另外两军,绝对会尽早得知消息的,就是如此。所以周瑜鲁肃他们,也知道自己主公的那点儿小心思,当然了,既然自己主公都有如此想法,那么就以曹操以马超他们俩的那个性格,能没有什么想
法?反正周瑜鲁肃他们是真不相信啊,毕竟别看如今天下三大诸侯,是都没了什么战事,只有曹操之前去辽东,然后天下都太平近两年了。但是这个事儿,绝对不是这么看的。有点儿眼力的人,那可都能看得出来,越是时日久,所爆发出来的战事,那就绝对是越激烈的,
不是吗?不相信,就看看吧,以后又不是没机会。其实问问孙策,问问江东军的众人,他们不想好好休息吗?当然想,但是这个事儿是他们自己就能决定得了的吗,当然不是,所以……其实周瑜鲁肃他们的想法没错,就是曹操还有马超,他们两人想法基本上就和孙策一样儿。如今暂时先不比其他的,就说这谁能让自己手底下的刺儿头,叫自己声主公,可以说
谁在这个方面,暂时就胜利了。当然你说争这个,有什么大用,其实没什么大用,但是至少以后要是还能再见面的时候,哪怕拿出来说一下,也是不错的事儿,是不是,就是。毕竟真说起来,曹操马超和孙策,他们三人的关系,绝对是比较复杂的。马超当初是靠着曹操,
没当年曹操的帮衬,绝对也就没他那么顺风顺水,这一点,马超心里太清楚了,所以两人就是这么个关系。曹操和孙策,两人是盟友,两军联盟,都会盟多少次了,两人是一起闲聊,一起喝酒,就是这么个关系。而孙策和马超,当年的事儿,孙策可不傻,他那个时候,还不
太清楚,可越往后,他知道也就越多,自然是明白,当初马超又是给自己玉玺,又是这样儿那样儿的,别管怎么说,马超是什么目的,至少他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崛起了,就是这样儿。所以真要算起来三人的关系,可不就是这么复杂吗。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他马超,没别人了。因为是他主动找曹操,之后又去找孙策,如果不是他和凉州军,兖州军和江东军
更是不会联盟,所以怎么看,马超都是不能缺少的一个。其实别说是他自己,就是曹操孙策他们,也都是一清二楚,他们觉得马超这个人,绝对算得上是风云人物了。他们俩没认为自己就真比其人差多少,但是怎么说呢,有些地方上,你不服还真是不行啊,至少人家就是
比自己两个人强,这个是实实在在的,就是如此。过了十几日,从许都来的天使,当然就是曹操派来的人,终于是到了长安和建业,给甘宁和张辽,还有凉州军江东军,封赏来了。(未完待续。。)
第二〇九章 长安建业赏赐到
来的人,还是熟人,就是去年的,没什么改变。到长安和到建业的,都和去年一样儿,还是那两位。显然去年的情况,曹操是满意的,所以今年,这又是让两人来了。可以说这绝对是个肥差,毕竟如今汉室式微,连太监都知道,所以也真是,宫里宫外,其实也都捞不到什么油水。曹操是能给点儿,但是除了该有的薪俸之外,别的东西,那也只有是他特别看重的
人,才能有,至于说其他的小官儿什么的,他们基本上也真是,毛儿都没有啊。所以这来长安,去建业,哪个小黄门不都是争着抢着想过来,而还是这两个,最后是依旧来了。走这么一趟,就说马超孙策给他们的财物,顶得上他们好几年的薪俸了,所以他们还能不愿意来?
你要问曹操,这两人都叫什么,那么他可绝对不知道,两人姓字名谁。但是有一点,就是去年,曹操满意,然后他再安排下去,他也没多说什么,就一句话,“还是让去年的,再去一趟!”所以就这么一句话,刘协还能说什么?连传诏书的人,他曹孟德都要过问一下,刘
协还能怎么样儿?其实曹操确实,有他自己目的,他对去年满意是不假,可更重要的是,他要在刘协面前,一直都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就是这样儿。他那意思当然很简单了,就差明说了,我就是要让传诏书的人是原来那俩,这个你天子也得听我的,怎么地。所以说曹操对刘协,他的每句话,他的所作所为,自然都是有他自己目的的。说起来他还能不知道,这天
子可从来就没老实过,但是这两年,还算可以吧。主要他刘协是见识到自己的厉害了,这是曹操所认为的。如果说在他没看过自己如何如何对他们的时候,他刘协还做梦,但是如今,他还做什么梦啊?他刘协真有机会?也许,但是能有多大,谁知道了,反正自己认为,基本
上是没有了,曹操倒是不知道那句话,要不然他也得认为。刘协身边儿的,其实几乎就都是猪队友,没办法,所以……自己这样儿神一样儿的对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猪一样儿的队友。曹操是不知道这个,要不然的话,他是一定会这么认为的。其实说刘协身边儿没有
人才吗,那必然不是,当然,人家好歹是天子,身边儿能没人才?不过就是几个的问题,怎么说他刘协身边儿的人才都不能和自己这儿相比。其实别说是人才了,就是人,他那儿可用之人,又有几个?是,曹操还能不知道,刘协身边儿,也是有几个死忠的,自己都清楚。但是仔细一想,死忠是有,不过却都没什么大本事,给不了自己什么威胁,所以自己自然也
不会就那么在意,是不是。不过如果他们真就超了自己的底线,那么不管你是谁,该砍的,必须要咔嚓了。对曹操来说,就是除恶务尽,真的,从来都是。斩草不除根,那春风吹又生啊。对他来说,你都要杀我了,那么我还能留你?这事儿可能吗,不可能,所以曹操也确实,
对他来讲,很多时候其实是这样儿,你真不超自己底线的话,他也不会去动刘协身边儿那几个死忠。其实不光说他们没什么本事,对他没什么威胁。哪怕他们就有大本事,只要老实,那曹操就什么都不会去做,就这么简单。在他看来,这样儿不挺好吗,你天子就当你天子,虽说没什么实权,但是好歹有个名儿,也算是延续你大汉列祖列宗的这个帝位了。而自己呢,
和你井水不犯河水,不挺好,咱们谁都别影响谁,我说什么,你就做就完了。不过想法是挺好,但是曹操也知道,刘协不甘心啊,其实想想也是,自己是他的话,能心甘情愿?所以……
天使到了长安和建业,他们是受到了马超和孙策等人的热烈欢迎。要说马超孙策他们,是绝对不会看重他们的,这个必然。但是怎么说呢,至少他们都等两人好些时日了,关键是他们
一来,这就代表着,朝廷的赏赐,到了。他们一点儿都不在乎自己给出去什么,送给天使的东西,对他们两军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所以还能怎么样儿。可他们却不得不在乎,朝廷的意思,或者说是曹操的意思。曹操到底给两军,给甘宁和张辽他们什么,这个很重要,
毕竟不管彼此是有什么过节,还是仇怨,那现在来说,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公孙康敢称王,这就是大汉的叛臣贼子,绝对是没好下场,所以是三方共同的敌人。因此,这他们自然也都是要同仇敌忾,因此,这最后曹操兖州军得利了,自然也不会说就一点儿不给凉
州军和江东军点儿好处,是吧。所以如今这天使到了,马超和孙策他们,自然是非常欢迎。毕竟他们来,就是带来好事儿的,不像说要己方出兵出力,那可真就不算是什么好事儿。但是如今这都已经完事儿了,好处大头儿让他兖州军拿走了,他曹孟德吃肉,怎么也得给凉州
军还有兖州军剩口汤喝啊。所以马超他们是热情地给天使请到了城内将军府,天使看他们这
样儿,也是盛情难却。关键是诏书这东西,确实,不能在城外念啊,怎么还得是到了府里再说。在将军府的会客厅中,马超是听了天使所念,刘协的诏书,无非就是先表扬了凉州军一番,然后赏赐了些东西,这都是给凉州军的。最后,特意提及到了甘宁,这次可不管是赏
赐了他不少东西,而且还让甘宁升官了。要说这个可真是,绝对不容易。因为这个官职可不是马超给任命的,而是天子,这就代表了大汉朝廷承认认可,给你升官了,认可你之前的功绩。而对此,可以说是皆大欢喜,马超和甘宁,包括凉州军众将,可都是满意的。而在建
业,几乎也是同样儿的情况。都是天使念诏书,表扬江东军一番,然后给了他们赏赐,最后给张辽赏赐,并且给他也升官了。其实一想也是,曹操给乐进都升官了,那么对甘宁和张辽,哪怕他们并非是兖州军一方的,但是真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曹操让他们升了一级,其实这个也是未可厚非的。对他来说,无非就是让刘协下令,写到诏书上的事儿,至于说薪
俸什么的,根本也不用他兖州军给,那都是凉州军和江东军的事儿,就是这样儿。马超和孙策,是大摆宴席,宴请从许都来的天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在乎这个,至于说这样儿,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他们那样儿的人,终究还是不好得罪,所以……孙策在建业,也都是如
此。至于说从许都来的天使呢,他们也没说是不在这儿什么的,毕竟到长安和建业的时候,都已经下午了,快黑天了,所以怎么,他们都不可能走夜路。就算他们执意如此,试问马超和孙策他们能同意?所以他们自然是要和保护他们一道来这儿的人,在长安和建业住下,而晚上,自然是要出席马超和孙策他们准备的晚宴了,毕竟人家一军之主,那就是宴请自己两
人的,他们可是和曹操一个级别的啊,平时想见都见不到,所以……一顿晚宴,所有人都是很高兴,毕竟对于天使来说,他们这也真是,难得在这儿让一军之主,带着众将陪他吃吃喝喝。要不是因为必须要早回去,这天使才不想明日就离开呢,但是有办法吗,没有办法啊。名义上,他们都是朝廷的人,可实际上,还是给曹操做事儿的,这个才是最根本的。而曹操
其人,是从来都不想己方派出去的人,在长安建业那样儿的地方多住。说起来他从来没怕过什么,但是怎么说呢,如果说去的人,被马超孙策他们给收买了,这也是不太好。虽说曹操不是那么特别在意在乎这样儿的事儿,但真要出了,他是一定会觉得很别扭的。说起来去
年什么情况,他也不是不清楚。这收凉州军和江东军的钱,那太正常了,对他来说,多收点儿才好呢,反正他们也不穷。可虽说是如此,但是派去的人,终究还没被马超孙策他们所收买,这一点上,曹操是很满意的。当然他也很清楚,其实人家两人,也真都没有那个意思。
但是哪怕如此,曹操却依旧是不会让他们在长安和建业多久,这个是肯定的,曹操就是那么个人,所以说……天使在长安和建业,那是绝对吃好喝好了,其实别说是他们,就是保护着他们一路到这儿的那些人,也一样儿。到长安和建业来了,马超和孙策他们作为东道主,怎么都不能让曹操给看扁了。说起来你说他们主要目的是为了收买他们吗,显然不是。不是
说两人就一点儿没那样儿的想法,实在是那绝对不是主要的。其实最为主要的,还是做给曹操看的,毕竟让他也看看,你是给己方传诏书了,给己方赏赐,给己方当事人的将领升官,但是己方对你所派来的人,也是好酒好菜好招待了,至于说明日就要走,那是你曹操那儿管
得太严了,没办法,所以是吧,要走的,都拦不住,该走的,怎么样儿,都得走。而第二日,天使是和护送他的十几号人,一起回了许都,在长安城外,马超是亲自带着众将,给他们送走了。当然该给的东西,没少了他们一点儿,这次绝对是比上次多,这个必然啊。而在
建业,也基本上是这个场面,除了人物不同之外,其他的,真就没什么不一样儿的。要说这个事儿,马超和孙策,这么都得说是要带人亲自给他们送走。毕竟你说他们是代表了曹操,但是更重要的,他们代表了刘协,这个才是关键。虽说如今汉室都这样儿了,但是作为大汉臣子的马超孙策他们来说,该有的东西,那是绝对不能少了的。比如说他们如果见到了刘协,
那么他们不会说低三下四那样儿,但是却也绝对不像曹操那样儿就是了。就说马超,他是,从来都没说尊重刘协什么,反而他是非常厌恶其人的。说起来马超在这个时代,没多少人是他真心就那么厌恶的,但是刘协,觉得算得上一个。是,马超有可怜他的一面,当皇帝,当
成他那样儿,确实是可怜。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马超是不认为,那是绝对的,但是这话有道理啊,至少有人可怜,但是也可恨,比如说他刘协。所以马超是真心,一点儿都不喜欢他,也就是刘辩,看着傻乎乎的,他是真心,挺喜欢。虽说那样儿的当不了皇帝,
但是做人什么的,没问题。刘协没生在好时代,就说和他同时代的,都是什么人。他有点儿本事不假,马超也承认,但是和人家曹孙刘一比,真就是比不上人家,这个是事实。终于是送走了天使那些人,马超觉得自己这几日所关心关注的事儿,真就是已经解决了。至于说剩下的,那就是给甘宁再庆祝一下,虽说他本人的话,不是那么高调,但是对马超来说,该
有的,还得有。毕竟这是朝廷给他升官的,这个真就挺重要的,所以马超带着他们回去的时候,还是没忘了说一句,“晚上,给兴霸庆功!”“诺!”而在建业,孙策几乎也是和马超一样儿,不过对象是换成了张辽而已。其实有人对自己主公这样儿,还是心里有那么点儿不满
的。毕竟他张辽要真是认自己主公,认可的话,那么他什么话都没有,可如今还是那情况,所以怎么可能就真没一个人有意见呢,不过他们是不说而已。(未完待续。。)
第二一〇章 曹操进宫见天子
而孙策他又何尝看不出来,不过他就是不想多说而已。因为在孙策看来,自己都解决不了张辽拜自己当主公的这个问题呢,所以就别说能调节好,他和自己那些属下关系的事儿了。不过重要的几个人物,张辽和他们彼此关系,虽说不是每一个吧,但是基本上,关系还是都不错的,而且绝对也没说就交恶,所以孙策其实他是满意的。至于说彻底解决他们关系的问
题,那么这个最后还是说回来了,就是自己真解决了张辽认可自己,拜自己这个主公,那么自己属下和他,关系自然也就解决了,当这个事儿不是问题了,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了,不是吗。所以说孙策他一直都知道,这个事儿的根本,确实就不在于其他,而就是在于自己
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要不然的话,就看之前自己那弟弟孙翊的事儿,一想,也是足够让自己头疼的了。不过这个时候好了,孙翊一回到建业,他可是老实多了。而且张辽带兵去了辽东两次,是给己方争了脸,他孙翊也不是说就一点儿认可就没有,确实。因此,他也不像
之前那样儿了,本来之前两人关系就有所缓解,到了如今来说,至少更是没往坏的方面发展,就是这样儿。而孙策他也没说就期待什么事儿都往对自己对己方好的那方面发展,但是至少没说不好,这个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真的。晚上,时辰一到,长安,马超是宴请甘宁,
众人作陪;建业,自然是孙策宴请张辽,所有人也都在座。对他来说,他也绝对是不会放弃
这么个拉拢张辽的机会的。孙策是都清楚,张辽对自己这样儿,其实都早已习惯了,但是怎么说呢,习惯归习惯,可自己怎么,却还得继续这样儿啊,那不如此,能行吗?所以这是问题,其实别说是自己了,就说他马超,他曹操,谁不一样儿呢。孙策觉得,他们对张任、
对关羽,还不都是如此吗。所以孙策也没觉得自己对张辽这样儿,就有什么。要说马超曹操/他们,哪个不一样儿,不过是自己没亲眼见过而已,自己那些属下,更是没见过了,所以,还不就是这样儿吗。要不然的话,他们终究是能多理解自己一下的,其实人家两军当中,
也是有张辽这样儿,甚至比他还难整的人,可人家两个当主公的,不也是一直都到了如今,所以说是吧,一想一看自己,其实也都没什么了。不过说这事儿自己能这么想,可自己手下那些人,可没几个如此想法的啊,周瑜鲁肃他们倒是还可以,毕竟身为天下顶级谋士,所以怎么说,看东西确实是有所不同,这个是一定的,很多方面上,别人没看到没看出来,但是
两人确实是都注意了。所以尽管说比起长安来,孙策建业这边儿,确实气氛没那么浓烈,但是怎么说呢,众人还是比较给自己主公面子的,这个也是一点儿都不错。好歹自己主公心情不错,看着是挺高兴了,这朝廷不光是给了己方赏赐,曹操更是给张辽升了官。对此,并
非就真没有羡慕嫉妒恨的,但是怎么说呢,他们仔细一想,其实觉得曹操让刘协整出来的诏书,那还都是一点儿没错,人家做得对啊。毕竟可是他张辽张文远带兵去的辽东,可以说他是代表了自己主公,也是代表了整个江东军。那么最后的赏赐,不会有自己主公的,但是却必须要有己方的,这个是整体的荣誉,根本就缺少不了。毕竟曹操是要给天下所有人看啊,
所以这个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了。至于说之后的赏赐,谁都没有,太正常了,就因为只有他张辽一个人在辽东出力了,所以不赏赐他,还能赏赐谁?这个事儿,自然就是这样儿。他们也都清楚,就是马超凉州军那边儿,也都是如此,和去年没大区别,都是给全军,然后是个人,参战的将领,甘宁。至于说和去年不同的,无非就是赏赐丰厚了,给的东西多了,但是
对兖州军来说,那都算不上九牛一毛,所以真没什么大不了。关键是曹操给他们升官了,这个很重要,这个不容易。毕竟去年没有,不过一想也是,去年那个情况,别说是升官了,就是曹操最后让人给了赏赐,那他做得都很不错了。至少在凉州军和江东军众人来看,其实
曹操的作为,可以,不愧是整个天下独一份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当然他们也都清楚,只有那么做,他曹孟德才能堵得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要不然的话,你什么都不给,那天下人该怎么说他曹操,怎么认为他兖州军,这个仔细一想,其实也是可想而知吧,是了。
不过比起江东军那些人来,张辽这个时候的心情,那绝对是好。毕竟是朝廷给他升官了,怎么说,这也是自己在辽东努力没白费啊。要不然的话,就看自己在那儿拼死拼活啊,要是还和去年一样儿,甚至就是赏赐多了,没有什么升官的事儿,那么自己终究还是不会说像如今这样儿,这么满意的。当然张辽都知道曹操的想法,说起来还是那话,对他们兖州军有利
的事儿,哪怕是对己方和凉州军都有好处,但实际上和他们一比,己方和凉州军的好处,连小巫都算不上,而人家,那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大巫啊,所以……张辽是知道曹操想法的,他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到时候,他曹孟德就得这样儿,结果还真是,一点儿都没差什么了。
而在长安那面,甘宁和张辽心情一样儿,就是一个字,爽。去年有朝廷赏赐,没有升官的事儿,他都理解,显然,那样儿是没错。但是今年的,说起来在辽东的那些人,不管其他人如何,至少乐进自己还有张辽,自己这么三个,是必须要升官的。他曹孟德还是个上位者,
就知道该如何去做,怎么去做,都不用去多商量,他自己就能决定得了了。天使回了许都,他们虽说没亲自去对曹操汇报,主要是曹操没说要见他们。而是跟着,也就是护送他们去的人,里面有曹操心腹,所以自然是他们和曹操说在长安和建业的情况,根本就不用他们说什么。要不然的话,他们都去可几次了,曹操还能不知道他们都叫什么?所以这个,就是问题。
曹操没说就不去收买小黄门太监这样儿的人,但是他的眼线,绝对都是级别够的,而且还必须是在主要位置的,那样儿的人,才是曹操彻底收买的。至于说就去了几次长安建业,曹操还没说就要怎么收买他们,如何如何的。而且这两年是他们去,没准之后又换别人了,所
以曹操/他还真就没那么多想法。其实对他来说,不那么明显收买两人,两人都是己方的人,他们可不是为刘协做事儿的,说白了,是拿着自己给的薪俸,给己方兖州军做事儿的,所以……多了都不用说,这个事儿就是如此了,曹操是自己心里有数,他认为也就可以了。而听了自己几个心腹一说长安和建业的事儿,曹操是比较满意,主要是马超孙策他们,满意
了,甘宁张辽,一样儿满意。至于说其他人,那都不在他考虑之中的,所以……听完几人说过之后,曹操就直接进宫了。对,刘协绝对是要比曹操之后,知道这个事儿,这个必然。至少天使和那些人回来,天使不会去见刘协,而那些护卫,自然更是不可能,所以只有曹操知道了之后,他才能亲自去见刘协,给皇帝说一下长安和建业的事儿。而对于这样儿的事儿,
曹操也是从来都不会撒谎,基本上他们都说什么,怎么表现的,都一五一十告诉刘协。毕竟曹操也清楚,刘协他还能不知道,如今别看是落到自己手里了,可他要是在马超那也好,是在孙策那儿也罢,其实在哪儿,都没什么好处。当然了,他知道一点,就是刘协也绝对会
认为,不管在哪儿,反正肯定最后都是比自己这儿好,这个显然,也是他的想法。其实一想也是,因为他刘协经过的,除了动乱,董卓,之后李郭汜他们,到如今自己。说起来这个事儿就是怕对比,真的。在灵帝驾崩了之后,可以说刘协认为这个时候,实在是太黑暗
了。可等到遇上了董卓,他才知道,什么是更黑,他是真心忍受不住。而李郭汜之流,你说他们能比董卓强点儿?其实就是一丘之貉,这就是他所认为的。可算到最后,他碰到了曹操,刚开始还以为大汉中兴之臣呢,结果就到了现在。所以刘协如今他早就看明白了,不管说马超还是孙策,他们对自己,绝对和曹操,也不会有太大区别。但是绝对不会说像曹操
这样儿就是了。当然他可不是对那两人抱着什么希望,他倒是希望自己独立自主,可上哪这么样儿去啊,所以真是,都是问题啊。这时候一听曹操进宫来了,他就知道,必然是去长安和建业的人回来了,他曹孟德是来给自己汇报来了。其实什么的,就是来和自己说一声而
已,好歹自己是大汉名义上的天子,就是这样儿了。曹操也是,不会说让人通禀,直接就进来的人。当然刘协知道他来,那还是身边儿小黄门告诉他的。看到曹操进来,刘协赶紧说道:“司空,快,请坐,坐!”其实都不用刘协说什么,每次基本上都是,曹操一进来,直接
就找地方坐下了。而这一次,刘协则是在他还没什么动作的时候,直接就来了这么一句。当然平时的话,刘协基本上少有会这样儿的情况,而曹操清楚,刘协能这么说,那就绝对是代表他心情还算是可以。这个刘协虽说是傀儡皇帝,这个没错,但是人也不是说永远都是愁眉苦脸的吧,所以是吧,也确实,这刘协也有心情还算是可以的时候,就像是如今这样儿。
而曹操是坐了下来,不过他却还是说道:“谢陛下!”比起他来,曹操是心情更好,所以他是笑呵呵对刘协说着。刘协此时则明知故问道:“司空此来,是有何要事?”对曹操,他只要进攻,那必然是有事儿。要不然的话,没什么事儿的话,曹操可不在皇宫里。要说曹操在
很多地方,那绝对是让刘协痛恨,这个是半点儿不假,但是其人却不是董卓,不是李郭汜,所以至少在有些地方上,那不是前面几个人能比得上的。如果说曹操还能有什么地方,是刘协真就那么认可的,那就只有这个了,确实,还有其他的?反正在刘协这儿,是真没有
了。听刘协是明知故问自己这么一下,曹操依旧是笑道:“陛下,去长安和建业的天使,已经归来,他们见到了骠骑将军和……”曹操是简单说了一下在长安和建业的事儿。而刘协一听,是心里不爽,毕竟这曹操绝对算得上是赤/裸/裸打脸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天使去长安去建业,最后回来也没见自己,当然也未必就去找曹操,曹操不一定能见他们,
但是他曹孟德派出去的那些护卫,不都给他汇报了吗。所以刘协心里也不爽,心说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名义上是天下之主,实际上,就是个傀儡木偶。连这事儿,最后都得是曹操进宫来找自己说,而不是自己最早知道,找他曹孟德说。但是刘协还得是假意说道:“原来如
此,司空所说,甚是,甚是!”曹操说了天使去长安和建业的情况,说了马超孙策他们对朝廷的期许,更是表达了自己对大汉的忠心。(未完待续。。)
第二一一章 曹操进宫见天子(续)
虽说对马超孙策,他们的忠心,连刘协自己都不相信,但是怎么说呢,既然人家都已经是那么说了,而这自己在曹操面前,也得是必须要有个态度。所以连曹操都说了一下后,自己也只能是连声说,甚是,甚是。对此,曹操也还是继续笑,这个算是他的招牌了,不管是对谁吧,基本上都这样儿,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估计也都是如此了。最后他说道:“陛下,
情况就是这样儿,骠骑将军他们,确实是非常感谢陛下……”最后这话,刘协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马超孙策他们亲口说的,毕竟这个事儿,是吧,也许还是他曹孟德自己给加上去的,这都不一定,不好说。但是不管什么情况,至少有一点没错,就是今日,这个时候,他曹孟
德心情也不错,所以说也算是难得这么一次吧。其实一想也是,这之前最让他心烦的辽东战事,如今已经是彻底解决了,那么暂时,可就没什么需要他操劳的东西了。因此,就算自己是他曹操的话,都是没事儿一身轻,所以还有什么。其实仔细一想,从去年开始,直到现
在,自己都知道,他曹孟德是心忧辽东的战事啊,没看那头发其实都白了点儿。那不忧虑不行啊,所以如今是解决好了,他是比谁都高兴,心情好。而比起他来,这自己算什么啊,什么事儿都和自己所想不同,如今这他们兖州军又增加实力了,这他曹孟德实力增加,就代表汉室绝对是又向着深渊走向了一步,刘协心里跟明镜似的,真的。说起来他清楚,曹操这
个人,怎么都不会称帝,因为他还做不出来那事儿,他认为自己所想不错,可他儿子,他后人,就不像他那样儿了。所以曹操活着的话,天下或许并非就没称帝的人,可终究是要被他给灭了,比如说之前的袁术之流。至于说马超孙策他们,刘协认为只要曹操/他不先动,
那么他们两人绝对不会先动地方就是了。当然了,你要非说曹操称个王什么的,那倒是,这事儿基本上是没跑了,不过什么时候的问题,时日长短而已。毕竟那之前他公孙度父子都敢,那么他曹孟德对此,还有何不敢的呢?所以还是那话,哪怕曹操是那么对他,又这又那
的,但是刘协是宁可就让曹操/他一直活着,也别哪天咔嚓一下就没了,到时候他儿子一继位,第一个事儿,估计就是要称帝。称帝,最后结果,自己也活不了,所以刘协能不担心这个?说他是害怕,对,他能不害怕吗,刘协可并非就是那种不怕死的人,他还没那么视死如归。所以说刘协一直都清楚,曹操在,对自己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怎么都能活,别人的
话,自己还真是管不了,也没有办法,毕竟他曹孟德杀谁,都不会说去问自己意思如何。但是唯独,他就是不会动自己,这点自己很清楚。所以说,他曹操不动,是对自己最大好处,其他的,都没有了。自己说什么都没用,就是这样儿。其实对于自己能活命,有时候刘协也
不得不说,这其实就算不错了,要不然的话,总比死了强吧。这时候你是说什么都没用,而真死了,命都没了,那是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之后曹操是又和刘协说了几句,当然都是没什么营养的话,你要让曹操一下就走,没什么,但是今日他心情不错,所以还是想给刘协点儿面子,陪他说会儿话。他还不知道吗,要说宫里最寂寞的人,绝对是有刘协一个,就在宫
中,也出不去。心腹不是没有,但是却并非都能倾听他的话,所以曹操也是了解,刘协这个皇帝当的。是,和自己有关不假,可自己也只能这么做啊,至少自己不比那董卓李郭汜他们强太多太多,所以比起他们来,他刘协应该感谢自己。当然曹操更清楚,刘协恨透自己了,这个没办法,之后曹操告辞离开,刘协是亲自给他送出去的。本来刘协对曹操不这样儿,
毕竟对其人厌烦,但是毕竟今日他心情还可以,所以送了也就送了。送走曹操后,刘协也想了之前曹操说长安和建业的事儿,说实话,马超和孙策都什么人?自己和孙策没接触过,这个不多说,但是马超,自己和他算是很熟了。可以说其人,从自己小时候,八/九岁的年
纪,自己就很清楚,他不待见自己,他看不上自己,他不喜欢自己,他就喜欢自己那个兄长刘辩。这个绝对是刘协一直以来的印象,他从来就没认为自己还比不上刘辩,但是在马超那儿,他是真一点儿都不待见自己。如果说不是因为自己是汉室宗亲,估计他都不可能搭理
自己,刘协很清楚。说起来他也不是不知道,马超喜欢刘辩,可绝对不是因为其人教导过刘辩武艺,那不是决定因素,刘协很清楚,是其人的性格,马超喜欢,可他不喜欢自己这性格,就是这样儿。所以就和马超看不上刘协一样儿,刘协同样儿是看不上他,毕竟一个从小就对自己不怎么样儿的人,你还指望着他刘协能对马超有什么好印象,所以真是,如今他能
做到现在这样儿,还得感谢曹操,要不然的话,刘协未必就真去给马超手下又升官又做什么的。当然了,这样儿的事儿,不是说他就永远不会去,但是至少,基本上,他就不会那样儿。这如今因为是有曹操的干涉,刘协没有办法,要不然的话,你看他想给马超还有他手下
升官吗?显然是不想,小时候,他对马超的印象,可谓是根深蒂固。要说能让刘协印象最为深刻的,也只有董卓了,李郭汜,曹操,也包括王允,这么些个人,而马超,显然就是和他们一个级别的。如果说马超知道这个的话,真是不知道,他会哭啊还是会笑。马超可以
说他真是,从来都看不上刘协,但是这个人的作用,你还不能说就忽视了对方,所以也和其人有过接触,说过话什么的,但是马超对其人,一点儿都不满意,可谁让人家现在是天子呢,这个你承认不承认,人家都是大汉正统,马超再见到他的话,至少表面上,那却还得是恭恭敬敬的,做出一副忠臣的样儿,就是如此了。要说马超是真看不上刘协,他宁可是刘宏
在位,也别换那么个天子。但是没有办法,刘宏早死,谁也改变不了天下大势,东汉末年三国开始,史就是这么走的,哪怕你是个后世重生来的,也没用。所以对马超来说,如今还是,早点儿结束乱世,就比什么都好,然后其他的呢,反正最后刘协要是落到他手里,他
是绝对不会动其人的,最多是软禁起来,多说了。主要是刘辩那儿,这个傻小子,还是比较念及兄弟情的。刘辩肯定不是个合格的皇帝,这点一点儿没错,但他却是个不错的兄长,哪怕刘协当了天子,他还是很想念自己的兄弟,可惜就看不到他了。而刘协呢,他可不会说
去想刘辩什么,他永远都不出现才好呢,所以说两人的想法不同,马超看不上刘协,不是没
道理的啊。哪怕刘协真说有什么改变,马超都不至于说那么对他,但是刘协这个人,从小时候,再到他当上皇帝,反正是越来越让马超感觉厌烦,所以也真是,他都不想见他。刘协清楚马超,马超也知道啊,刘协知道马超不待见自己,自己何尝看重他呢?关键是刘协也清楚,马超这个人,你也利用不着他什么,所以可以说他是在小时候,就早已经放弃这个想法
了,真的。至于说对孙策,刘协他是真没接触过,连其人的面都没见过。但是却不代表他就没有情报,更不代表他就没什么想法。在刘协看来,既然他江东孙策,和马超同为天下名将,都属于大将出身,那么性格估计也差不多少吧,所以他马超看不上自己,孙策就能看好?
他还真没说错,马超看不上他,孙策也一样儿,不过他就是没那么多想法而已。毕竟在孙策看来,估计自己这辈子,都没什么希望见到刘协了吧,所以对这个天子,更多只是情报上的,而不是现实看到的如何如何。对他来说,刘协做的很多事儿,他认为都不怎么样儿,所
以当然谈不上怎么欣赏。要真说欣赏,那还不如说他对曹操做的事儿,倒是有欣赏的地方。可以说孙策对曹操,对马超,他当然都有欣赏两人的地方,但是唯独刘协,孙策觉得刘协这个天子,做过的一些事儿,实在是让他,真的,怎么说呢,就是他特别不喜欢,不赞同。当然了,你要非说那是帝王心术什么的,那孙策也不会多言,但是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他对
其人的看法,而且从来都谈不上什么欣赏。真的,没说厌烦,就好不错了,还不就是如此。因此,这么来看,刘协他认为孙策和马超都是天下名将,所以两人性格有相似的地方,那实在是太对了,确实是可以这么说啊。而且他还得庆幸,庆幸什么呢,就是孙策没和他接触过,
更不像马超那样儿,在他身边儿混过。要不然的话,就他那性格,那作风,那为人处事,绝对是孙策比较厌恶的。如今他不过就是听说了事儿,然后认为刘协如何如何,还没亲眼看过,更是没和其人有过什么接触,所以才是这样儿,要不然的话,绝对,孙策不会比马超差
多少就是了。刘协心里是不住叹气,这真是,大汉什么时候也没说像自己现在这样儿,这么风雨飘摇,说不到什么时候,可就真倒了。如今这是真正的乱世,别看暂时,表面儿上来说,还算是太平,那可真是表面儿上的,实际什么情况,自己还能不清楚?至于说他曹操,马超,还有孙策他们,哪个也不都是门儿清,所以可真是,还不得不说,这个事儿你怎么都
承认,不是天下一下就安静了,暂时太平了,不过就是曹操马超孙策他们都懒了,都不想动地方而已。如果就以刘协他自己来说的话,他可不是就希望这样儿,要是一直都能这样儿,那才好呢,可显然,这事儿可能吗?是吧,所以他也清楚,这个梦就别做了,真的,自己还
是再现实点儿吧。他没认为自己有什么本事,能在如今三分天下这个时候,也来个兴复汉室什么的。说起来能做到那一步的,就算是皇叔刘玄德,也一样儿是败了吗,所以这个事儿,他没觉得自己比刘备还厉害。不过怎么说呢,虽说是如此不假,可刘协却也绝对是知道,这
个机会,还真是,并非就是真一点儿都没有了。是,机会还是有的,不过大小问题而已,对,就是这样儿。当然了,那样儿的机会,基本上和奇迹也都差不多了,甚至比奇迹的几率,都要渺茫。但是哪怕如此,刘协也没说就放弃,对于大汉,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从来都是,因为在其位,就得谋其政,他既然是皇帝,是天子,那么所要考虑的东西,自然就和别人不
同,这个是肯定的。就像是曹操马超孙策他们,他们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物,那么他们的想法,自然和他们属下,就不一样儿。而刘协是皇帝,是名义上的大汉之主,所以想的东西,和他们也都不一样儿,不就是这样儿吗。刘协还是,觉得自己太缺少人才了,身边儿可
用的人才,真就没几个。有时候他是真不得不羡慕曹操,不得不嫉妒马超,怎么他们就有那么多人才投靠,给他们做事儿,自己这……(未完待续。。)
第二一二章 马超兵进函谷关(一)
自己这大汉天子,却是没有几个可用之人,要说得落魄成什么样儿了。所以就是刘协他一想到自己,很多时候也是,不胜唏嘘啊。但他也真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知道自己没人家曹操那奸雄实力,更没人家马超会把握时机收拢人才,也没孙策那么幸运,所以刘协知道,这要从三分天下中,兴复汉室的话,这个事儿就是基本上不要再想了。但他却还真是没放弃,
至少还有支持他的东西在,这个,其实就够了,要不然的话,他如今也不会是这个想法了。早就成天整日都醉生梦死去了,但是那显然不是他刘协想要的。他还想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日呢,所以自己能那么去做吗?说起来自己真要那样儿的话,也只能是假的,是去迷惑曹操,
而那倒是曹操/他乐意看到的,不过他最后却也是很清楚,那绝对不会是真的,所以想要骗过曹操,那是想都不要想。别说是他了,就说人家手下还有好几个天下顶级的谋士呢,还有那么多将领呢,所以你可别都把人家给当傻子啊。是啊,谁还看不出来真假,谁还能不知
道这个?所以刘协也真是,也真是,没准备说要来一个迷惑曹操,让他们放松警惕什么的。而曹操离开之后,刘协自己是想了一会儿,其实他觉得是一会儿,可是实际的时间,那却没短了,一个时辰,就那么过去了,但是显然,他没注意这个事儿。而后,他是直接就让小黄门去找来一个自己心腹。说起来没有人说话,没人倾听,这刘协确实是挺没劲的,所以这个
时候,还是找个人,就算是比较不错吧。怎么说,自己心腹是没什么大本事,这个不假,但好歹也是心腹之人,至少说几句话,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更不用担心被传出去,因为就只有自己和他知道,其他人都给自己打发走了。哪怕就是他曹孟德的人,也一样儿。曹操并
非说就什么事儿,任何东西,他都一定要知道,那个还真不是。比如说现在吧,就是所有人都让刘协给打发走了,那也没有办法。曹操不会知道其人对心腹都说了什么,但是这个事儿,他是一定会记住的,所以就是这样儿。而刘协呢,他自然不认为,连这么点儿事儿,曹
操还能跑到宫里来问自己什么,问这自己都对别人说什么了,那纯属开玩笑了。最多,最多,他也就在某日的时候,稍微提及一下而已,那都多说了,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儿吧,其他的,也真就没什么了。曹操也并非就是要做到,事无巨细,关于刘协的什么事儿,他都要知道不可。真是,他还没到那个地步,并且这个时候,显然不是他和刘协关键紧张的时候,虽
说他们不至于说是蜜月期,但是绝对,比关系紧张的时候,那可强太多太多了。因此,曹操就算知道刘协见了一个没什么本事的人,但是他也不会去细打听什么,到底他们都谈了什么。如果说曹操真要是每一次都那么严格防范的话,那么估计也就没有“衣带诏”那样儿的
事儿了,是吧。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承认的是,刘协他确实,没对自己心腹多说什么,无非就是闲聊几句,而相谈的,基本上也和曹操都没半点儿关系。其实就算是有关系,那也都无所谓了,只要不触及曹操的底线,那么就半点儿事儿都没有。而触及其人底线的,最后可都让他给咔嚓了。就说那史上,演义中,衣带诏的事儿,上面的人,除了刘备,其他哪个
没让曹操给杀了?所以真是,曹操对于想杀自己的,他向来都是,必须给灭掉。刘备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不是不想杀,实在是想杀其人的时候,真都再也没有机会了,直到他都病逝了,刘备还挺了三年多呢,所以真是,这个人家刘备都死在他后面了,他却没在人家后面死,却死在人家前面了啊。所以还是那话,其实最后曹操还是比刘备倒霉,别看刘备漂泊大半辈
子,被人是追到这儿,追到那儿的,至少他还比曹操多活了三年多呢,反正从这个上面来说,他就比曹操强。而且他称帝了,曹操这辈子,最多就是个魏王,至于说魏武帝,那不是是追谥的而已。他刘备那可是史上承认的蜀国昭烈帝,所以说,这,其实他就超过曹操了。
公元二三年夏,司隶大旱,马超和属下是一致认为,此乃出兵的大好时机,因为己方存粮不少,所以干旱对己方影响不大,可对兖州军……所以马超东出长安,带兵十万,兵进函谷关,曹操接到情报后,是没有办法,写信给孙策,差快马,让人送往江东。其实曹操对此,
可以说他是早有所料,毕竟司隶大旱,自己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动作,但是他马超能没有?没有点儿动作,那就不是他马孟起的作风了,不是吗,所以如今这样儿,那才对。马超带兵出长安,直奔函谷关,孙策知道的时候,比曹操晚点儿,而书信来的时候,却基本上和他知道消息的时候,差不多少。看到曹操亲笔书信后,展开一看,孙策就是一笑,然后先让送信
的休息一下,然后就在建业召集了众将,当然是开会!所有在建业的,都到了,孙策说道:“各位都知道,马超因为司隶大旱,如今是兵出长安,直奔函谷关,这是要和曹孟德兖州军在司隶大战啊!之前他一直都没什么动作,敢情这如今机会来了,他果然是没有放过!而曹
孟德书信与我,各位请看,各位何以教我?”说完,就先把书信给了张昭,张昭看过后,给了周瑜,之后是鲁肃等人……其实曹操书信就几句话而已,但是事儿绝对不小,所以孙策是必然要和众人商议的。第一个开口的,既不是周瑜,也不是鲁肃,而是年纪比较大的张昭。
张昭算是比较保守的这么一个人了,你说他害怕吧,其实也不对,毕竟张昭是有害怕的,但是他绝对不是说怕曹操。但是有一点,他是做梦都想着,己方能夺取了徐州,毕竟徐州才是他故乡,而江东,不过是他居住的地方而已。这个人年纪大了,就是这样儿,所谓是“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张昭觉得自己都这个年纪了,这自己还能活多久,那都不一定。可这
忙活了一辈子,要是临死都回不去故乡,这岂不是遗憾了?所以说张昭他,其实一直都有想法,但是对于如今这样儿,如果说是去进攻徐州,他绝对是举双手赞同,但是进攻的不是徐州,还是马超凉州军那么强军的地方,他确实,是不赞同。所以直接就对孙策说道:“主
公,曹孟德书信,主公却是不能同意!因为其人奸雄也,无非就是想让主公在江夏来一个‘围魏救赵’,好给他们兖州军减轻压力!最后好处都让他们兖州军得了,我们却什么都没有!”结果张昭这么一说,赞同他的还有,还好几个呢,都是文官,也一下都出来了,“我等
附议!”孙策一看,这还有好几个不赞成的呢。不过一想也是,这事儿曹操也没许诺给己方
什么,己方就这么去了,到时候他们不管是输赢,己方能得到什么?所以还真别说,张昭他所说的,并非就没有道理,因此,孙策也知道该如何去做了。不过孙策显然是不那么赞成张昭他们说的,因此,他是对几人摆了摆手,“各位所说,并非没有道理,所以此事,确实是需要一个万全之策!比如我们出兵,但是好处要足够!”结果张昭一听自己主公如此说,
他就不多言语了,实在是自己主公那个意思,他懂。而且自己主公是比较好战的那么一个,你让他都已经快两年了,都没什么动作,他也憋得难受,所以这个是不是,自己也不是就真不能理解。反正如果说自己是他的话,最后没准还不如自己主公了,这事儿还说不定,所以
听了孙策这么一说,张昭就坐了下来,他也想听听,周瑜鲁肃他们什么说辞,而且那些武将呢,都是何想法。说起来他想到了,武将就不会说不去,真的,基本上不会有,所以这个事儿,到了他们那儿,就是出兵出兵。这就之前张辽带兵去了辽东,其他的,己方众将都没
动地方,所以让他们还能有什么想法?此时就听孙策继续问道:“各位,兖州军信使可就在驿馆歇息,咱们也不好让人家等太久了吧,所以各位是畅所欲言,赶紧拿出解决办法,到底如何去做?”孙策说完,第二个开口自然就是周瑜,这个时候,还得是顶级谋士,脑子转得最快,就听他说道:“主公,属下以为,曹孟德既然亲笔书信于我军,那么我军自然是当
出兵!不过出兵多少,那却是我军自行决定,至于其他好处,当然不会让曹操少拿!”周瑜的两句话,可以说所有人都清楚,这周公瑾可是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己方出兵,曹操一听,那肯定是挺高兴。可他不知道己方出兵多少啊,那么出兵十万,是己
方,可出个一两万,那也是,所以这个……并且,己方是说出兵不假,可从这儿到江夏,是还有段距离,当然不会让自己主公直接就从江夏派兵,所以什么时候到江夏,那也是不一定了。这个时候,曹操许诺给己方的好处,如果不到,那么己方的人马,也到不了江夏,反
正己方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了,他曹孟德也没有办法啊。而一听周瑜的话,孙策是连连点头,就凭两人认识那么久,从小就认识,所以周瑜两句话,孙策是都明白他那意思,所以此时他说道:“好!既然公瑾如此说,那么就这么做吧。我如此回复他曹孟德,不知各位以为如何啊?”当然孙策这话不过就是走个形势而已,其实他自己很清楚,基本上就没有再
反对的了,第一是真没有用,第二,绝对是几乎所有人都赞成的,就这么简单。结果果然,就听众人齐声道,哪怕是张昭也都如此,“主公英明,我等附议!”关键是这事儿,就这么做,才是对己方好处最多的,所以你不这么做,也不对是吧。于是孙策也是简单回复了曹操几句,
最后是找来了送信来这儿的兖州军士卒,把信交给了他,让他带给曹操。他知道,曹操这个时候,他不会说直接就带兵去函谷关,因为自己是他的话,最多,去雒阳,但却不会是现在。所以孙策很清楚,曹操再等自己的书信,所以自己书信到许都后,他曹孟德自然是能亲
眼看到,不会说错过了。一听说马超出兵函谷关,曹操是绝对没什么心情好的,但是在皇宫中的刘协,那心里,真是爽啊。反正这俩人都是他不待见的,对他来说,两人都战死沙场了,那才是他最愿意看到的呢。真那样儿的话,自己都得是脱衣服庆祝一下。当然了,他是皇帝,不会那么去做。但是刘协这个人,不去做的,不代表他就真没什么想法。其实他这个
皇帝当的,他自己都知道,哪有啊,就自己这么一个,前无古人了,是吧。你要周天子的话,是不是人家还有个自主的地盘呢,可自己呢,就算是皇宫,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啊,所以……一听说马超进攻函谷关了,可以说刘协晚上都没睡好觉。对他来说,其实他并非就愿意看着
天下就这么一直太平下去。刚开始他是觉得挺好,可仔细一想,其实并不好,因为这么一来,好像曹操这实力是蹭蹭往上涨啊,这绝对不是好事儿。(未完待续。。)
第二一三章 马超兵进函谷关(二)
所以说这个,那绝对是刘协不想看到的,而且也不光是曹操,他想到马超孙策他们,显然,这个他们也一样儿啊,所以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因此,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还是继续打吧,最好是三方大战,比什么都好,因为那样儿,是削弱三方实力的。而这个,那才是他想要的,所以……许都的曹操,收到了从建业过来的,孙策的亲笔书信,和众人这么一说,
众人最后是一致同意,先答应孙策,给他点儿好处,让他出兵江夏,慢慢来,如今给他一点儿好处,不可能说全部的条件,都答应他。如果说他们江东军这个时候已经和凉州军战上了,那么就算是许诺他们所有好处,现在给他们送过去,都没问题。但是显然,他们那个意
思,兖州军众人还能不知道吗。反正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指望着孙策马上就派兵去江夏,这个不现实。所以己方能马上答应他们的条件?把他孙策想要的,都给他们送去?这个也是不可能,但是答应下来,先给他们一部分,之后再说其他的,这个倒是没问题,
所以曹操就这么回复了。其实在孙策他们看来,最后曹操也必然是要这么做,这是很正常的。而马超已带兵来到了函谷关外,如今兖州军函谷关守将,那也算是凉州军的熟人了,不是别人,正是打过交道的徐晃徐公明。要说徐晃在这儿当守将,那可绝对不是一日两日,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可以说从曹操离开司隶之后,这函谷关就一直是他在守着,直到现在。所
以从这儿也不难看出来,他是有多看重其人。必须要承认,徐晃别看这个时候,确实是很久都没回许都了,但是其人在曹操心里,那还是有着不小的地位的,要不函谷关能让他守着?可以说函谷关对于如今的兖州军来说,有多重要,就是傻子,也都能知道点儿。至于说对凉
州军呢,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徐晃在这儿,反正曹操是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至于说他最后守不住什么的,那是没办法。比他徐晃强的,兖州军也不是没有,这个是没错,但是怎么说呢,曹操能让关羽去守函谷关?关键是他就算是让,可人家真能去吗?至于说夏侯兄
弟的话,其实和徐晃也差不多少,总不可能是他们两个一起守函谷关吧,那……至少曹操看来,在守城这一方面,他们其实可以说不相上下吧。而其他人,有几个超过徐晃的,那顶级谋士的话,曹操不可能给派到函谷关这儿来守城啊,那就是开玩了。所以徐晃一直都在司隶在函谷关这儿,马超也一直都清楚,对他们来说,也算是熟人了,打交道不是一次两次了。
而在马超看来,徐晃能以其他诸侯属下的身份,投靠了曹操之后,还能混成如今这样儿,说起来也真是,挺不容易。徐晃本事,马超知道,确确实实,当得起大将,不光说人家武艺一流,这其他方面,也不差什么,所以对于这样儿的人才,马超还是比较欣赏的,哪怕是敌
对,但是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徐晃这个人,是个人才,这个才最重要,只是可惜啊,其人早都投靠曹操了。并且马超也清楚,投靠兖州军那么多年了,可以说徐晃从来都是对曹操对兖州军忠心耿耿,要不然哪怕他是本事再大,可没那么多忠心的话,曹操也不会让他来守函谷关,毕竟这地方对他们有多重要,他们心里最清楚。而在函谷关外,马超都不知道自己
这是第几次来这儿了,真是记不住了,但是最近几年,确实,反正带兵围剿刘备的时候,就再也没到函谷关这儿来过,这个倒是一点儿都没错。但是对这里的情况,他却依旧是很熟悉,毕竟马超还想着,什么时候自己是早带兵收复失地,最起码这函谷关可不能在他们兖州军的手里啊,这是一定的。让己方是原地扎营,今日休息一日,明日进攻函谷关,他要争取
早日拿下雄关。凉州军这个时候是原地扎营,自己主公都说了,今日休息,明日进攻函谷关。对于函谷关的失守,可以说绝对是凉州军的一大耻辱。之前自己主公因为刘备那边儿的战事,所以他什么都没管,但是如今有机会了,焉能说不夺回来?所以别说是马超了,就是
凉州军士卒,其实他们也是这么个想法。对他们来说,这哪怕雒阳失守,他们都没觉得说就那么耻辱,但是函谷关丢了,他们却是觉得,这丢人都丢到家了,真的。在司隶的时日久了,谁不知道函谷关对于己方的重要性,那就是长安东边儿的门户,所以这在敌军手里,他
们都睡不好。其实别说是凉州军士卒了,就说马超,他有时候也是想着函谷关的事儿,不过之前曹操没灭了辽东军,怎么马超都不能说在那个时候进兵啊。所以只能说等到现在了,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机会。函谷关上的徐晃,在凉州军到这儿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关上看着了,此时也是正看着凉州军安营。说起来他确实,没一点儿想法,说要去带兵出关,对
付凉州军什么的。徐晃想自己来这儿也有几年了,这一直以来,自己也没碰到什么战事,如今是第一次。而且真算起来,自己是有多久没见过凉州军马孟起其人了,真是有年头了啊,这是一点儿不假。而且还有当年自己投靠自己主公也没多久,就只是知道马超武艺高,还和
其人战了几十回合,这一晃都多少年了。而且还不得不说,别看马超是敌对军的主公,但是对其人的武艺,徐晃还是从心往外佩服的,反正当年不是关羽早替换自己下来,那自己可绝对不是其人对手,早晚要吃亏。不过虽说如此,但是徐晃可也没说要去和马超叙个旧什么,
显然,别说他是守关主将,不能出去,就算是能出去,他和马超也没那么熟,没那么深的交情,所以说还不至于那样儿。而徐晃他确实,可以说他从来函谷关那一日开始,就等着马超来攻呢,而如今这个情况,他不知道都想了多少次了。不过怎么说呢,这马超带兵来的时候,绝对是比他所想的要来得晚,所以他心里还是有点儿失望,但是还好,就是其人带兵来
了,那就比什么都要好。本来徐晃他也是闲不住的人,所以你让他就在函谷关里一直呆着,那也不是他作风,所以这么几年,他也是憋坏了。但是如今他觉得自己总算是熬出头儿来了,这不是想什么就来什么吗。本来徐晃认为应该早来,结果辽东一下来一个称王,他就知道,
这想让马超带兵来函谷关,基本上是没戏了,反正这两年,确实是不行。至少己方不灭了辽东军,这马超凉州军,是绝对不会来进攻己方的,因为天下大义啊,所以徐晃还能不知道了?因此,他也是期望着,己方是赶紧占据辽东,那地方的战事和自己没太大关系,可只要马超带兵来函谷关,可不就是和自己有关系了吗,所以徐晃是从己方占据了辽东后,他可就
一直期待着,马超带兵来,结果今日,终于是梦想成真了。这个绝对不能说徐晃就一直期待着己方和凉州军打,这之后双方都要伤亡那么多,又这个又那样儿的。那不是徐晃想要的,他无非就是因为自己实在是没什么事儿做,所以实在是闲的,这么几年,都要憋不住了,所以可不就是一直都期望着如此吗。至于说伤亡什么的,哪怕战争不死人的,别说打仗了,就
说如今这乱世,哪一日不都得死不少人,因为种种原因,所以也真是,徐晃不会希望己方士卒伤亡,但是却不代表他就不期望自己手上能多点儿事儿做,这个是肯定的。而且对他来说,他就很清楚,马超是必带兵来函谷关,这个是一定的,就说自己是他,自己都得如此,
所以说是吧,这个事儿就是这样儿。直到凉州军是彻底安完营,徐晃是又在城头观察了那么一会儿后,他才叮嘱了己方士卒,然后这才下去。他是要准备明日,防御凉州军的进攻。虽说明日是第一日,也是他们第一次进攻,试探性的,但是对徐晃来说,怎么都得认真对待,
从来都不会,也不敢怠慢了。一日就这么过去了,说起来确实是挺快的,马超是带兵十万,兵进函谷关,而人家函谷关,也有一万兖州军的正规军,所以看着马超凉州军的人确实是不少,但是真要是徐晃拼死守关的话,也未必就真能占到多大便宜。这个说法是徐晃准备战死在函谷关的情况下,当然他自己都准备战死,那么自然不会让己方人马还留到最后,所以当
然也会和凉州军拼到最后,因此,那种情况下,凉州军不会占到什么便宜。当然了,如今的徐晃,没有这种想法,因为曹操根本就没说对函谷关要来一个拼死守关什么的,这也不是说是他们兖州军最后的门户了,像刘备那样儿的,都要被人灭了。所以还不至于说那样儿,
因此就别说是他了,就是对于兖州军士卒来说,也没到那个地步,因此,这如今说从气势上来讲,那就绝对是凉州军占优,因为他们可一直都憋着气儿呢。而兖州军呢,他们实在是在函谷关呆太久了,多少年了,这终于是等来了敌军,这手中兵器再不用,都要生锈了,这
不就是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司隶今年大旱,可以说兖州军在司隶的存量,是越来越少,他们怎么都不能和凉州军相比。如果说今年司隶没大旱的话,那么他们所收上来的税赋,是够了,但是如今,什么都不够啊,所以这个也是让徐晃头疼的事儿,因为关内的屯粮,其实已经支持不了几个月了,这个严重的问题。说起来司隶这边儿,曹操本来是准备给他们补充
粮草的,结果还没等派人来,这马超倒是先带兵来了。所以还真是,不得不承认,马超把握这个时机,确实是不错,至少函谷关这儿,暂时是没多少粮草了。至于说其他地方,曹操肯定是能补充上,好歹他曹孟德是天下第一大势力的诸侯,所以再怎么缺粮,如今也不过是
司隶一个地方大旱,所以对他们兖州军来说,根本也算不了什么。当然了,就是曹操/他自己,也是承认,马超是把握住了机会,至少函谷关这儿,基本上是守不住了。所以他根本也没准备给函谷关派兵,调粮什么的,因为这个地方已经没有救援的必要了。他是把精力,
更多放到了雒阳,对曹操来说,保不住函谷关,那么就要保住雒阳,这个对己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在司隶这儿,曹操兖州军所占的地盘里,就只有函谷关和雒阳,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而函谷关保不住了,那没办法,他们也都知道,看马超那样儿,就说他那性格,以前不说,但是如今他有了机会,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过函谷关的,所以函谷
关,他们凉州军是势在必得。所以曹操和许都众人也想过了,函谷关基本上就不要想了,早晚都是人家的,但是雒阳的话,己方还是有机会保住的,不是吗。至少说函谷关,他们都没觉得有希望,但是一提及雒阳,这个确实,他们觉得差不多,只要己方拼尽全力的话,未
必就保不住,关键是雒阳距离豫州这边儿也近啊,而函谷关那边儿,就已经是远了,远多了,是吧。所以对曹操/他们来说,保住雒阳,是他们当前的最高目标。(未完待续。。)
第二一四章 凉州大战函谷关(一)
对他们来说,保不住函谷关,那是真没有办法,谁让这个事儿如今就赶上了呢。但是能保住雒阳的话,确实,这个他们觉得也挺好,至少总比占了人家司隶的地盘,到最后又都给吐出去强吧,强多了吧。所以说曹操是没直接往函谷关调粮,但是却往雒阳调了,这个是一点儿没错。要说司隶大旱,雒阳那儿是更严重,别看从董卓之后,雒阳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
一直还都算是不错,但是因为今年的大旱,这城里也是有不少吃不上饭的,而吃不饱饭的更多。真正说能吃好喝好的,那绝对是有钱有粮的人家,普通人家,确实,一点儿都不好使。关键是哪有那么多存粮啊,如今这可是乱世啊,有那么多粮的人,绝对是世家大族,豪强地
主,要不就是富商巨贾,只有这些人,家里才有存粮,普通老百姓,家里都未必有隔夜粮,真的,所以雒阳受影响绝对不小。要不说马超找到好机会了呢,这老百姓都吃不上吃不饱饭了,世家大族那些人,自然也是绝对不会管一下,也就是朝廷吧,就是兖州军他们能管管,
所以这不曹操调了粮草吗。但是那却能管多少日?至少马超认为消耗他们兖州军粮草的目的,却是绝对达到了。如果说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兖州军未必就需要付出那么多粮草,这个必然啊,但是因为如今有了战事,所以他们要拿出多少的粮草来,马超都计算不出来。不拿,那好啊,马超还真就喜欢看这个,不拿的话,他认为自己只要略施小计,就能破了雒阳。
毕竟他们兖州军再厉害,你还能比得上一群饿急了饿绿了眼睛的百姓?真要把他们逼得不行了,那么他们什么事儿做不出来?就想想当初的黄巾之乱,就不难知道了。所以说马超就趁着今年大旱,来进攻函谷关,夺取曹操之前在司隶抢去的地盘,他这主意可多着呢。当然
了,其实就算是没有今年这大旱,马超也是要兵进函谷关的,这个是势在必行,没什么说的,因为他很了解自己属下的那些心思。其实何止是己方士卒,就是自己手下那些个,哪个不认为司隶丢了那么大块儿地方,就是奇耻大辱。关键是最后连函谷关都丢了,最后都让人
家曹操直接是带兵跑到长安去了,这事儿还能让他们坐得住吗?所以可真是,谁不希望早日收复失地,这个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过就是不怎么说而已,但是马超却都知道,毕竟谁不知道谁啊。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他们自己是背负了那么大耻辱,怎么可能是不想着早日夺回来属于己方的地盘呢。要说司隶从当年己方拿到手之后,可就一直是己方手里
的地盘,这就是前几年,让曹操兖州军钻了空子,让他们给抢走了几个地方,这确实不是凉州军众将还有他们士卒所能忍气吞声的。你看其他时候,他们是没多说什么,而且也都没什么机会,可曹操带兵从辽东回来之后,其实凉州军这边儿,他们的人就已经是心思活络开
了,就想着什么时候出兵最好。这不正好,赶上了大旱,结果马超和众人一说,众人是毫不犹豫,没一个不说赞同的,都说要出兵函谷关,争取早日夺回来失地,这就是他们一致的想法。所以马超还能不知道这个吗,他都知道,别看之前他们是没和自己多说什么,那是时候没到,而等他们要开口的时候,却是自己第一个说了,因此,这个就不用他们说什么了。
所以对此,马超当然都清楚,他也知道,这怎么说,自己今年这个时候,都要出兵的,没大旱也一样儿,不过因为今年的大旱,给了己方更大的机会,就是这样儿,所以说对己方来讲,是更好了。一日后,马超凉州军终于是向函谷关进攻,带兵攻城的,不是马岱,而是张任,这个可是马超特意指派的。当然他不会认为张任比马岱还强,但是怎么说呢,因为之前
基本上一直都让马岱上,这一次,马超就准备换一下人,所以如今怎么看,也得给其他人点儿机会。更重要的,是张任到了现在,那也没拜马超当主公,可虽说如此,马超他也是没有放弃过,从来都是,他和曹操对关羽,孙策对张辽,都一样儿一样儿的。所以马超也是有
把机会给张任的心思,当然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他心里很清楚,别管张任怎么看自己,那是一方面,但是函谷关没在己方这儿,对张任来说,他也是绝对接受不了就是了,因此,这让他带兵攻关,那其实是再合适不过,真的,要不然的话,别人不如他合适。马岱
的话,马超也是想让他多休息一下的,这样儿。要不然的话,就冲着马岱带兵攻城攻关比张任强,马超就不能让张任上啊,但是他为了让其人更多休息,也是要继续收买张任,这个时候,马超自然是要这么做了。至于说其他人,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其实马岱是没什么想法,基本上其他人也就没想法,毕竟他那个人性格,是吧……就说崔安他是从来都不想带
兵攻城守城的,所以这事儿他怎么都不想,其他人呢,没几个比得上张任的,甘宁倒是超过其人,不过甘宁那不是刚从辽东回来吗,还去了两次,最后回来更是升官了,所以马超这一次肯定不能用他上。至于说要是和其他人相比,你说真就有超过其人的了?这个也确实,
没那样儿,所以马超让张任带兵,最后真是谁都没意见,张任也都没说什么,显然,他是赞同的。其实别看他是不怎么说话,但是怎么说呢,至少张任心里也是有想法的。别看他和张辽是有所不同,毕竟张辽对江东军,那是很有归属感,这点是一点儿都不错,可他张任对
凉州军,真比不上张辽对人家江东军。但是哪怕如此,在函谷关这个事儿上,他张任好歹是个武将,所以是吧,对此,他心里也是不爽透了,不过就是没多说而已。此时张任已经带兵进攻函谷关了,徐晃这么一看,对方来人不是马岱,也不是甘宁,而是那个以前益州军的张任,这个也不错,至少没来一个什么无名之辈。其实一想也是,这么重要的战事,他马超
能让本事不怎么样儿的人来带兵?那事儿可能吗,反正在徐晃看来,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别说是他马超了,就是自己是他马孟起,都不可能那样儿啊。而甘宁本事是不错,这点自己
也清楚,可他张任,却也不是善茬啊,所以这个也都不好说。张任在天下的名声,要真说起
来,可能没马岱那么大,但却绝对不是没什么名儿的,这个不说是鼎鼎大名,但是也不小了,这个是一定的,徐晃很清楚。此时他对张任带兵进攻,展开了防守,对他来说,不管对
方是试探进攻,还是真全力拼,自己都是尽量不让他们上到关上来就是了。这给他们机会,就是让己方伤亡多,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而对徐晃来说,别看己方守关的人马,还有一
万,但是这人绝对是越来越少,绝对不会说越来越多,而粮草更是,每日不知道要减少多少,所以这个他们凉州军,怎么看,怎么说,他们是能拖得起,但是己方,怎么来讲,都拖不起啊。所以徐晃也是自家人知道自己家的事儿,他知道己方如今在函谷关,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确实不是别的,没有其他,就只是粮草的问题。尤其还是如今许都那边儿根本就指望
不上,因为自己基本上,凭徐晃对其人的了解来说,如今的函谷关,已经是属于被他所放弃的地方了。其实一想也是,在司隶己方所占据的地盘中,其他的地方先不说,就说这个函谷关,就绝对是他马超是他们凉州军的必夺之地,没什么说的。就是自己是他马超,也都如
此。而己方,可没说是非要保住这个地方,所以双方这么一比较的话,高下立判。而且徐晃是非常清楚己方的情况,比起凉州军来,己方可没有那么多粮草去消耗,而对人家凉州军来说,别说只不过就是一个司隶的大旱,就算是天下的大旱,那都未必是什么大事儿,真的,
这个真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在是他们都知道点儿情况,人家凉州军的存粮,这些年积累下来的,那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有多少,他们都不清楚,反正就是很多很多,太多太多了,就是这样儿。此时张任开始带兵激烈进攻,而徐晃自然是带兵严防死守。对他来说,凉州军过来带兵攻关的是谁,都没什么可怕的,也没什么影响。当然了,不是之前所
料想的马岱甘宁,这个倒是让徐晃觉得,因为不是马岱甘宁,没准这他们还发挥不出他们应有的水平。毕竟人家两人,那都带兵多少次,多久了,而张任才带兵攻城攻关几回,这个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像是说到己方,也是乐进带兵攻城攻关的经验最多,哪怕他不是那
最厉害的那个,可却没有人会否认,他确实,是那经验最为丰富的,这个倒是一点儿都不错,就是如此。所以说凉州军的话,带兵攻城攻关经验最多最丰富的,就是马岱,而不是其他人,至于说甘宁,那都比不上人家。毕竟马岱和乐进,那在各自军中,都是一个级别的,
别看徐晃自认为自己本事不错,他是认为自己武艺什么的,都要超过乐进其人,但是唯独这个带兵攻城攻关的经验上,自己是怎么都不如人家,拍马不及啊,就是这样儿。因为这个不是说和你一个人本事有关了,完全是看你的积累,你带兵攻城攻关的年头久,次数多,经验就多就丰富,反之就没有,不就是这样儿吗。而他没认为不如乐进,唯独是这个地方,他
知道,自己是真不如其人啊,在这个方面,自己服他乐文谦。而此时两军的战况激烈,别看凉州军不过是第一日第一次的试探进攻,但是之前都说了那么多次了,这凉州军士卒心里那都是憋着气儿呢,这绝对就是问题。谁不知道,当年函谷关,是被他们兖州军给抢走了,
虽说也是费了不少劲,但是最后己方怎么也没守住,还让人给抢走了,这都好几年了,有多少凉州军士卒不想拿回来的?他们可不是在司隶一日两日的士卒了,可以说马超来这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跟着马超来了,所以函谷关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意义的存在,那真都不用
再多说了,如今他们的表现,其实就足以说明问题啊。徐晃自然是看得出来,这凉州军的士卒,那可都是带着情绪来的,对己方来说,真不是什么好事儿。这再看己方的士卒,真是没什么情绪,不说这几年没什么战事,他们这对守城守关,基本上都生疏了不少,就说和人家兖州军的士卒相比,他们是有情形,要夺回人家丢失的地方,可己方士卒呢,也没那个心
思,就说一定要守住关隘什么的。所以徐晃也不难看出来,这自己也就是尽力守城吧,能守住一日算一日,要不然的话,这自己又什么办法?自己并非是那种能在这么关键时候,力挽狂澜的人,人家夺关,是势在必行,自己主公那儿,显然就是已经放弃函谷关了,而且自
己主公从来没说要拼死守函谷关,所以关键时候,保住有生力量,撤退,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在这儿死守什么的,那都没有什么太大用。(未完待续。。)
第二一五章 凉州大战函谷关(二)
所以徐晃他自然是早已打算好了,这函谷关要是能守,自己当然就在这儿守着,可实在要是不行了,那么自己也就只能带着人马撤了,没办法。徐晃可绝对不是那种不知道变通的人,反而很多事情上,他还知道灵活变通。所以这个事儿上死脑筋的话,那可不是他,尤其是如今这种情况,优势根本就不在己方,而在人家那儿,所以还能让自己如何?也只能说是尽力
而为,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儿了,其他的,真守不住了,自己只能是带兵撤退,而没有其他的办法。其实别说是自己,就是己方士卒,你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那不可能,至少如今函谷关的粮草,到底还能支持多少时日,他们还是了解的,毕竟谁也不傻,连关内的粮草有多
少,还能不知道了?所以对于这个事儿,徐晃也没说就去刻意隐瞒什么,因为根本也隐瞒不住,而且还不得不说,这事儿你越隐瞒,最后的副作用也就越大,对己方好处就越少,坏处越多,就是这样儿。所以看着人家凉州军,士气高涨,己方是没那么高的兴致,徐晃就知
道,这在这上面,己方其实就已经输了一阵了,没有办法,这个自己是无奈,没什么办法一下就给他们提高像凉州军那样儿,所以……对比关上徐晃那么无奈,张任心情自然是比他强多了,别看他是如何看待马超的,但是怎么说,那都是一方面的事儿。而对于凉州军的战事,尤其是函谷关这儿的情况,可以说张任确实,他还是想带兵攻关的。所以,虽说马超不
让他来,不让他带兵,张任也绝对不会去求马超什么,但是因为如今马超让他带兵出战,至少是让张任心里满意了,他心里高兴了,就是这样儿。说起来,天底下到底有几个人就真正无欲无求的呢,反正也许有,但那没准是圣人,绝对不是他张任。所以他张任从被马超给
整到凉州军后,他其实就已经摆脱不了他是凉州军将领的这顶帽子了,所以……是,他可以一辈子都不叫马超主公,可以一辈子都不去认可马超这个主公,但是他是凉州军的人,是凉州军的将领,这个却已经是事实,无法改变的,不是吗。所以如今来说,真正他真正服马
超,确实是还差了那么点儿契机,至于说这个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清楚啊。反正有一点,是没错,就是张任还这样儿,无非就是他这个人的面子作祟,其他的,还能说什么呢。而张任他明明都知道马超的意思,还认为马超就是为了收买他,而这么做了,但是马超这么做,他满意,他高兴,这个其实就足够了。对于凉州军激烈进攻,徐晃就是“兵来
将挡,水来土掩”,他也许还知道自己是不如甘宁,经验上的话,绝对也比不上人家马岱,但是对于张任其人,徐晃倒是清楚,自己本事可是要超过其人的。当然了,这个徐晃可绝对没说是有小看对方的意思,那绝对一点儿都没有,徐晃可真不是那么狂傲的人,不过就是实
话实说,当然这个就只是在他心里说的而已。此时徐晃一边儿带兵守关,一边儿还没忘了调动关上士卒的情绪,虽说肯定不能和人家凉州军相比,但是怎么说呢,其人好歹也是兖州军的几个大将之一,而且属于勇冠三军的那种,因此自然就是有些效果,要不然不都徒劳了。对于今日这凉州军的第一日第一次的试探性进攻,徐晃是有把握,让张任在关下上不来的,
真的。毕竟他那本事在那儿摆着呢,所以别看凉州军士卒优势不小,但是今日这么一日,还是试探进攻,这他们的优势,绝对没说就一下那么明显。要说凉州军强则强,但是绝对不会说比兖州军强那么多,所以哪有那么大差距?那是绝对没有的,所以徐晃也清楚,今日的话,他张任就别想上来了,真要说登关的话,那么明日再说吧,今日是没什么好的机会了。
要是这点儿信心都没有的话,那徐晃也当不成兖州军大将,而且好歹其人经验也不少,至少,没比张任差,这个是一定的。别看张任很早就加入了益州军,但是他在益州,没什么战事,随意哪怕是益州军的第一大将,可终究是不如人家徐晃的。好歹徐晃从杨奉那儿开始,
他就已经是独当一面了,经常冲锋陷阵,比起张任来,那经验多不少。之后的话,张任是到了凉州军这儿,被马超利用了起来,他这个时候,倒是比在益州军的时候带兵机会要多,也总出阵,带兵作战,攻城守城什么的。但是人家徐晃,更是投靠了曹操兖州军,跟着曹操
南征北战,直到今日。所以真说起来的话,张任不管是什么经验,他绝对是不会说比人家徐晃还要多,所以他这本事还不如徐晃,因此,这个时候,他带兵登关,守阻了。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不在于己方的这些士卒,而完全就是在于自己。但是这个也没有办法啊,谁让自己不如人家徐晃,人家好歹是兖州军大将,可自己绝对是当不得凉州军的大将,最多
就是军中的二流顶峰将领,这个他是知道。马超是看了好一会儿了,毕竟这己方攻城都已经挺久了,所以他自然是做到了心里有数。其实对于张任吃瘪,不能说他就是乐于看到这个,还不是。但是怎么说呢,至少马超知道,让张任撞撞南墙的话,其实也是有好处的,真的。
张任在己方这儿没说有什么骄傲的,但是怎么说呢,马超就是看不惯其人总是拉不下那张老脸来,所以马超对他还能没意见?所以如今看到他吃瘪,马超心说,活该,让你也攻关吃瘪,今日你试探,上不去函谷关,明日,你还不得拼了老命?对啊,就因为张任这个人特别
好面儿,所以今日上不去,明日怎么说,他都得想办法带兵上去。过了近半个时辰,马超对着己方士卒说道:“鸣金,收兵!”马超对于这事儿,他绝对是干脆利落,从来都是。而且这一次,因为是第一日的第一次,所以连问也没问旁边儿的郭嘉,其实他也知道,就是郭嘉,他也基本上和自己一个想法,所以都不用多说了。张任听到己方鸣金收兵,他是无奈带兵撤
退。如果说他自认为表现不错的话,绝对不是这种想法,但是他知道自己今日表现,至少自己不是那么满意,所以……别管自己怎么看马超,别管对凉州军归属感都没那么强,可好歹自己在这儿都那么久了,自己怎么都是个军人,是个将领,所以是不是,这第一日没登上
城头,这不得不说,自己是遗憾了。张任是认为,他也知道,自己不如人家徐晃,可这己方士卒,不管是从战力,还是说士气上,那都是要超过他们兖州军士卒的,所以这个……要说张任对凉州军,他也并非就是一点儿想法都没改变,如果还是以前的话,他所想,不过就是总说凉州军如何,凉州军士卒怎么样儿,但是如今在心里的想法,也是己方如何,己方怎
么样儿。归属感这个东西,很多时候,你是需要时间,也需要你的努力,其他人的努力,还有很多。对于张任来说,不是凉州军没给他什么归属,而实在是因为,他对马超其人的意见不小,所以就影响了。而如今呢,其实还影响他对马超这样儿的,不是别的,就是个面子的事儿,但是就因为这个,马超才觉得,真是不容易啊。反正这个事儿,他自己自认为是没
什么好办法了。如果这个真就那么简单的话,那曹操为什么还没收服了关羽,他孙策更是没能让张辽叫他主公,所以这么一看,三方在这个方面,那还是一样儿的,而马超认为,这自己这边儿,张任的事儿,好像还没他们那么严重,因为现在所差的,就只是面子的事儿了,
这个是主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是,你说张任对自己有意见,但是如今来说,这个还是因为面子的事儿,他要是能放得下面子,那么对自己也就没什么意见了,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所以马超认为,这事儿也是整好的话,没准自己是三方中的第一个,能让张任服自己
的。所以马超也没说就对这个事儿一直都强求什么的,如今别看张任还是,这样儿,可他觉得其实就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比以前强,不是吗。而自己呢,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当然人家江东军张辽那边儿,可能实际情况,要更好,但是想让他就一下服了孙策,马超认为这个事儿,基本上就是难比登天。好歹马超是和张辽有交情的人,两人认识多少年了,当年那
可是一起在并州军的袍泽。至少马超很清楚,张辽其人和吕布之间的关系,这个怎么说呢,最后吕布都被天下,那么唾骂,可张辽对其人,依旧可以说是不离不弃,从这上来看,就不难看出来点儿什么。至少马超不认为,要是换成自己的话,自己就能做到张辽高顺他们那样
儿。说实话,他们之间感情到了,所以很多事儿,显然绝对不是最重要的,马超也并非就一点儿不能理解。而孙策呢,吕布怎么说都死在他手里了,所以就冲这么一点来看,张辽能给江东军做事儿,其实马超觉得,真就已经不错了。然后说兖州军关羽,关羽什么性格,马
超是知道的,要说曹操不是对他有知遇之恩,那么马超就能认为,没准哪天,他就被刘协给拐带跑了。真的,马超从来不怀疑这个,但是你说要让关羽背叛曹操,这个事儿马超怎么都不认为可能的,但是你说让他接受曹操那样儿的人当主公,马超觉得基本上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马超很清楚,要说三人这里面,谁的困难最大,就属曹操那边儿,关羽倒是不会离
开他,但是要说真让他拜曹操这个主公,马超认为,基本上也是不太可能了。当然了,什么事儿都可能有意外,比如说关羽离开了兖州军,或者他一下认曹操当主公了,这事儿都不是说没可能的,但是这事儿有那么大几率?至少马超就没认为有,他认为这事儿和奇迹的几
率,可能也差不多大吧。所以说就因为关羽其人那个性格,致使马超就认为,想让他一下服了曹操,基本上就不要想了。而且马超也想了,曹操不会不知道,就看他都多久没带关羽出来了,这个就是问题。不是说曹操不爱惜人才,实在是他这也是憋着气儿呢,但是其人该
出来的时候,那是一定要出来的,这个是肯定的,好歹其人是大将啊,一个军中,才有几个?听到凉州军鸣金,徐晃心里自然是轻松了不少,他也算是意料之中的。毕竟自己是马超的话,这个时候都得是鸣金收兵了。徐晃可不光是本事不错,其人经验从来就没缺过,好歹军旅二十多年了,那可绝对不是盖的。徐晃这个人,是从黄巾之乱就已经在军中的这么一个
了,不过就是没开始崭露头角而已,但是经验什么的,确实,那就从来没缺少过。所以他认为自己是他马超的话,这个时候也该都鸣金了。其实你张任继续带兵战下去,他也未必就能登上关,所以与其徒劳影响士气,那还不如直接就鸣金收兵了呢。反正徐晃认为自己的话,
必然这么做,结果马超也是这么做的,想想,也是正常情况。而今日,总的来说,不过就是一次试探,明日,那才是函谷关真正大战的开始。(未完待续。。)
第二一六章 凉州大战函谷关(三)
所以徐晃可以说自然是很清楚了,今日他们不过就是小打小闹而已,明日,那才是关键开始。因此,别看凉州军张任他们如何,就是徐晃,当然也是没尽全力,要不然也不是这样儿了。所以说今日还能打了这么久,双方也是各自有各自的算计,反正总体上来说,凉州军确实是没占到什么便宜,马超是没什么满意的地方,但是他也没说就都是不满意,还不至于说
那样儿。他带着众人回营,在中军大帐中,马超总结了下今日的战事,先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今日我所观察得知,如今的兖州军,战心战意并没有那么高,想必大家也是有所察觉了!”众人闻言,是不住点头,就是张任这个带兵攻城的当事人,哪怕他这个时候还是拉
不下脸来如何如何,但是对于马超的话,他自然也是赞同的,所以自然也是点了点头。而马超看了眼众人一眼后,他是继续说道:“所以尤其还赶上今年司隶大旱,这其实就是我军的大好机会!因此,还望各位明日再接再厉,争取早日破了函谷关!”“诺!”对马超的话,
众人自然都是异口同声,对他们来说,其实也是这么回事儿。而马超对众人的态度,自然是满意的,别看今日这试探的这么一个战事,他也说不上满意不满意,也就是个中等情况。但是这如今看着众人这个精神面貌,看着他们异口同声,回答自己,他自然是满意了。要说马超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这己方和兖州军那样儿,都没什么士气,别看这他们是将领,而兖
州军那些则是士卒,但是这个也不完全是那么看的,所以……马超这时候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好!各位能如此想法,那么明日战事,我就放心多了!多谢各位了!”众人闻言,又是赶紧谦虚了一番,马超不过就是微微一笑。对他来说,如今就是这样儿,函谷关,
乃至于说整个司隶的战事,都得靠着他们,而不是说自己。自己不过是统领全局而已,可带兵征战什么的,却还得是他们带人去,而不是说自己带兵去攻城啊。并且还是那话,就算自己想去,他们能让吗,显然是不能,所以那事儿都不用多想了,显然都是不可能的。如果
说都可能的话,那倒是都好了,而不像如今这样儿,你说这第一次的试探,也不是效果特别特别好。之后马超说了几句叮嘱众人的话后,他就打发众人离开了,谁也没留。毕竟这才第一天,马超也没那么多想法,以后还有以后呢,那之后的日子更长,所以这个……众人都离开了,马超也是难得休息一下,毕竟这之前也是看了那么久己方攻城战,马超对这个都没
什么爱好,不过就是因为己方进攻,自己这个当主公的,还能不看,所以怎么说,自己都得看下去。至于说什么兴趣之类的,那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这个也确实,不是说两个将领单挑,那样儿的事儿,马超还能有那么点儿兴趣儿,但是看攻城战,他可真是,没
什么太大兴趣啊。毕竟马超是个武将,还是个一流的武将,因此,你让他看两人单挑,他是有兴趣那样儿的,但是你说就让他去看那武将带兵攻城,城头敌军将领在那儿严防死守,他其实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而且他其实和崔安也真都差不多,更是不原因自己带兵上去,要说当初马超不是说没亲自带兵攻过城,但其实说实在的,那确实,真是他都没有办法了,
要不然的话,马超还不至于说那样儿。本来他就不喜欢领兵打仗,所以就更不用说是去带兵攻城了,那样儿的事儿,绝对不是马超想要的。一夜无话,再一次的进攻,双方这次自然是拼了,不拼也不行啊。对于张任来说,昨日的情况,让自己在己方众将的面前,真都是一点儿面子都没有啊,所以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什么。哪怕这些人,是,自己和他们都没什么接
触,基本上话都说不上几句,但是好歹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所以在他们面子,自己哪儿好意思说什么?因此,这真是,自己表现不好,就绝对没底气去说什么,而且更要承认什么呢,就是自己这个情况,本来就是没拉下脸儿来,拜马孟起当主公,所以己方那众将对
自己,意见可大了去了,自己都清楚,所以也真是,还能让自己好意思说什么?所以张任昨日也就是和马超说了一句,也就完事儿了,多了,他也真是,都没脸说啊。好歹其人是那么在乎自己脸面,自己名声的一个,所以这事儿给他整的,他觉得都好意思,那才奇了怪了。
所以说今日,张任觉得更是带着气儿呢,不带也不可能。本来昨日的时候,就因为这函谷关己方丢了好几年,他心里就一点不爽,毕竟好歹自己也是在司隶当过守将的,而且在这儿也算是一直呆了不短时日,这如今都是从长安带兵来的。所以说张任可能就一点儿想法都没有吗,显然没可能,确实,还是那话,他不过就是不说而已。因此,这如今这个时候,他更
是带着之前的气儿,和昨日进攻不顺,这让自己吃瘪的气儿,一起都给发泄出来了。今日张任那带着己方士卒,就是拼了。对他来说,这很多时候,你就得承认,明明应该是一方占优势的时候,可事实上呢,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也就是现实,和你想象中的,那分明就
是两种情况啊。就说昨日吧,张任也是认为,别看就只是个试探,这个没错。但是他徐晃所带的兖州军,看他们在关上的表现,看他们那个状态,就不难看出来,真是不如己方,所以张任有点儿底儿。最开始的时候,他想法是挺好,认为怎么说,自己都能上到关上,结果
最后,事与愿违了。想法吧,自己是挺好,想得那都不错,可最后呢,还是没能上去,然后马超就让士卒鸣金收兵了。所以一想起这个事儿来,他心里就这个不爽啊,自己还不能说什么。本来的吗,你就是技不如人,他也承认,自己不如人家徐晃,人家那可是一流的本事啊。别看当年的自己,也是号称益州军第一大将,但是这个大将,显然和人家那个大将,真
就是不能相比。如果说自己也是那种货真价实的大将的话,那昨日未必就上不得函谷关,是吧,所以这个事儿……最后归根结底,其实张任也是明白,还是在于自己,不过马超还有己方众将,没去说什么而已,给自己面子啊。好歹也是这么多年了,张任可以这么理解,如
果说自己是当初刚加入到凉州军没几日的话,那么他们也许真就会说自己几句,但是如今这个时候,还真就没那么事儿。不管怎么说,没什么交情,是真的,没错,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些了解,这个也是半点儿不假,所以这个确实,很重要。怎么说,还都是自己人,就这三个字,自己人,太重要了。关上的徐晃自然是看得出来,这关下的张任,也算是拼了老命了?
这一想,其实也没办法啊,自己是他的话,估计也得这样儿吧。徐晃可不是那什么也不知道的人,他自然是很清楚,张任在凉州军,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儿的尴尬地位。是,那样儿的人,你想让他再加入兖州军,或者江东军,那根本就都没可能了。就像己方的关羽,江东军的张辽,一样儿是不会加入凉州军和江东军、凉州军和兖州军的,就是这样儿。但是徐
晃却知道,虽说是那样儿,那么说,可同样儿,类似于张任这样儿的人,绝对是要让马超所头疼的,这个是肯定的了。如果说不这样儿的话,那什么都好了,可显然,不是这样儿啊。但是他也想到了,其实己方和江东军那边儿,也都是一样儿,大家是谁都别笑话谁,真的,
这事儿可以说都是难兄难弟了,所以这你还能怎么样儿。面对敌军比昨日更加激烈的进攻,徐晃也只能是更加严防死守了,好歹今日的情况,己方士卒依旧是不如人家凉州军,这个倒是没错,但好歹是比昨日强了,这个就是徐晃认为还算欣慰的地方。毕竟要是己方没什么进
步,他多少都是要失望的。所以对此,徐晃今日,就算是满意了。好歹没像昨日那么丢人,其实这个就比什么都好。当然了,人家张任状态是比昨日更强了,这个自己能看出来,而自己呢,和昨日是没什么太大区别,不同的是,己方关上的士卒,如此。徐晃在关上也没忘了扯着脖子喊,让大家顶住凉州军的进攻,他也知道,明明是没什么大用,可自己也不能说不
去那么做啊。而且如今自己是能守住城池多少日,自己就得坚守多少日。是,自己还不至于说战死在函谷关,真不至于说那样儿。但是怎么也得对得起自己主公,放自己在这儿啊。徐晃那意思,自己尽力了,也是是了,反正结果怎么样儿,还是那话,绝对不是自己所能决
定得了的。毕竟人家凉州军一下来了个十万,己方守关的,一万。人家粮草,可以说是充足,说是无数,也是没问题。但是己方呢,不充足,绝对是有限的,支持不少一个月吧,所以说这还能让自己怎么样儿?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自己有那个心,但是现实的条件,
是绝对不允许自己那样儿的。并且还得说,如果说自己主公那边儿,真来支援了,粮草人马都有,那么就算是让自己守个一年半载,自己都认为不是太大问题。但如今的问题不是缺兵少粮吗,所以还能怎么样儿?现在,应该说一直都是,徐晃早就知道自己主公和众人的意思,函谷关基本上就是他们放弃的地方了,其他的事儿,就是看自己的。而自己主公为什么
没和自己说,无非就是怕自己告诉己方士卒,就是这么回事儿。要说曹操是比较了解徐晃的,他哪怕就什么都不错,但是只要他没说让徐晃不用那么严防死守关隘,徐晃就绝对不会对士卒说什么主公要放弃函谷关什么的。而只要曹操和徐晃这么一说,书信一到,那么基本
上,徐晃九成九,他就得告诉士卒,函谷关是被主公给放弃了,所以咱们差不多就走吧。要说徐晃对士卒,那绝对是三国里面有名的一个好,绝对是排在前三的,那是没说的。所以曹操真都不敢告诉他啊,他也担心,徐晃一跟士卒一讲,结果函谷关更是没多少日,就被人
家给攻破了,是吧。曹操/他当然是不想看到这个,所以他是什么都没跟徐晃说,但是对于自己主公那意思,他都明白。所以徐晃考虑很清楚,到时候自己带兵撤退就好了。面对关下张任带兵激烈进攻,终于徐晃是没顶住,让其人是钻空子上来了,对于到关上的张任,那对他来说,可真是不容易啊。可惜这要是昨日的话,那就好了,今日的话,还是晚了那么点
儿。不过也好,对张任来说,今日上来了,就比昨日没上去强。而一上来,他就被徐晃给攻击了,徐晃环首刀过来,张任是赶紧阻挡……张任武艺虽说是不如徐晃,但是这个在步下,所以徐晃还真就没比其人高到哪儿去,有差距是有,但是绝对没说那么悬殊,这个是一点儿
不错的。凉州军士卒是陆续上来,兖州军的人马,也都包围了过去。对他们来说,自己将军对付敌军将领,那么自己这些人,也得一样儿是对付凉州军士卒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