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兖州军大战襄平(六)
确实,在众人眼里看来,本来他们也不是说就一点儿都没预料到,本来襄平城就属于那种没什么攻城战事的城池,因此那儿的城防,自然是不会少了。毕竟之前更是看到了玄菟郡的髙句骊城,那地方的城防就不少,所以……可结果到了襄平才知道,什么才是“小巫见大巫”。如果说玄菟的髙句骊城是一条河的话,那么襄平就绝对是大海了,就是这样儿。很多时候,
必须要承认的是,当你发现事情都已经出乎你所料的时候,尤其是这个事儿还不是什么好事儿,至少对你来说,所以肯定是不会太好。因此众人听了自己主公(曹操)所说后,一想确实就是这样儿,可他们都没有办法啊,这对方那城防那么多,还能让己方如何?而且关键
是他们人也多啊,这也没听说打仗还能毁了对方城防的。你能毁了对方的城池,可滚木檑石那些东西,你能怎么办?而且毁城,你真有那么大本事的话,这襄平也早就破了。可不是吗,辽东军没了城池的依托,那些什么城防,都没用。其实都不用毁城池,就直接攻破城门,
己方大队人马一冲过去,他们襄平城就守不住了,就是这样儿。所以如今要破襄平,那么就只有拿己方人马,这么去拼了,没有其他的办法。如果说有什么好计策,那早就来了。可惜,根本就没那么简单,毕竟这是攻城战,而不是什么野战,所以哪有那么多妙计奇策啊。对此,兖州军是无可奈何,因为没什么办法。如果说有好办法,他们谁也不会说藏着掖着的。
而如今眼看这可马上就要入冬了,所以也不得不让人心里边儿担忧,这己方到底还能不能在第一场大雪前破了襄平。如果说真不能的话,那么也就只能是打道回府,明年春再战了。兖州军从来都不怕耽误时间,毕竟比这时间长的战事,他们也不是说没有经历过。可对付一
个辽东军,最后还得这么做,那么己方岂不是要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了?就算说不是如此,不至于如此,可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笑话己方,不是吗?很多时候,就算是你不想承认,但是就说那凉州军马超那些人,还有江东军孙策他们,知道了己方最后还是打道回府,试问
他们能不笑话己方吗?显然都不用多说了,他们是什么德行,己方还能不清楚,就是那样儿。要说兖州军众人不好面子吗?显然不可能,虽说这个面子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但要说他们就一点儿不在乎,那根本就是假话。怎么说呢,肯定有些事儿,是必须不好去丢了面子的,那么后果,真就要贻笑大方了。别说是凉州军马超江东军孙策他们,就是天下人,估计都得
有不少人想看己方笑话的,所以己方真不能那样儿。应该说是尽量不让他们看到己方的笑话。不过这攻城的事儿,到底能不能成,谁也不清楚。你说己方破不了襄平吧,这事儿也不好说,毕竟谁知道第一场大雪在什么时候,也许一个月两个月都不一定来,也许入冬之后没
几日,就来了,这天气的事儿,谁能保证自己什么都清楚。要说兖州军如今跟着曹操的是有两大谋士,荀攸和程昱,他们不可能说对天气的事儿一点儿都不清楚。但是他们确实是预测不了几日之后的事儿,最多也就能看出来明日天气如何这些,而且这其实都已经算是不错了。毕竟古人在这方面的认知,因为没什么特别高明的仪器,所以能有这么个成就,其实就
已经算是挺可以了,毕竟这是多少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这样儿。所以说是有预报,可兖州军这边儿还不会说提前多久。因此也只能说等到什么时候真下了大雪,兖州军才能说撤退,而不会说提前好几日,他们全军就都跑了,那样儿的事儿还是不会的,毕竟如今时间对于兖州军和辽东军来说,都是一样儿珍贵,不过一个是希望过得慢点儿,而另一个则是希
望快而已。可如今来说,这到底什么时候大雪,那根本就是谁都不清楚,像诸葛亮那样儿的,三国里一共才有几个?所以那么也真是,“走一步,看一步”吧。众人对襄平的城防,确实是无奈啊,所以曹操也没对此再多说什么,无非就是明日继续攻城,己方是再接再厉就
好,争取早日破了襄平,也就是这些话。多了,你还能让他说什么。毕竟带兵攻城的,不止是他乐进一个人啊,还有甘宁和张辽。乐进他自己说说还可以,至于说那两个,真就算了。曹操不可能说一点儿顾虑都没有,真是,所以他也没再多说,最后只是对众人一挥手,然后
就让他们告辞离开了。毕竟他也不是不知道,这很多人,这个时候也是未必就喜欢听自己在这儿说什么,反正自己每日都和他们说那么多,翻来覆去的话,无非就是战事的问题,都是这样儿。新鲜点儿的,都没几句,所以就算是自己,其实都有些厌烦了,更何况是他们那些人了。所以自己也不是说就不能理解,都知道,对不对,都明白,是不是。因此,曹操是
让他们早回去,多休息,这是更有用。而如今又是一日的战事结束了,曹操那边儿他心里认为是差强人意,不过自己还得说是可以。毕竟真说起来,如今这才几日,所以说自己也不是就不能接受。或者说,不管自己接受与否,这结果都是这样儿的。而在公孙康这边儿,显
然他们是对自己表现满意了,毕竟能以己方城池内的无数城防,让兖州军有了如此伤亡,试问他们还不能引以为傲吗?确实,反正据他们所了解到的,这天底下,好像就兖州军到了辽东,在襄平这儿,攻城的伤亡才是最大的,那己方士卒和城防都建功了。所以对此,公孙
康他们几个,自然还都是很满意的。毕竟真这么下去的话,他们三人可都是看到了拖住兖州军的希望,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你表现再好,可要是让人破了城门什么的,那么还是拖不住人家啊。至少他们就很清楚,这只要城门一破,那么七八万兖州军一拥而上,到时候别说你就只有一个襄平城了,就是三五个,那也是白搭,所以就是这样儿。很多时候,他们
也是害怕,心说本来这己方都是拖住兖州军了,但就别在关键的地方完蛋,要不然的话,
自己几人估计都得跟着完蛋。而公孙康这边儿人少,并且他也确实是没更多的话,就是说一下今日孙平杨易都不错,然后明日再接再厉,完事儿了。毕竟他们如今加在一起,就三个人,
所以还能让他们多说什么?也就是像曹操面对那么多人,还有两个不是他手底下的将领,因此肯定,方方面面,不说每个人他都必须要照顾顾及到,可真是,都得差不多吧。所以他那边儿怎么说,都是比公孙康这边儿所用时间长,这个是一定的。至于说孙平杨易他们,除了听公孙康说几句之外,他们也确实,是没什么对公孙康说的。在他们看来,这公孙康说什
么,自己俩一听一过,也就差不多了,其他的,那还真是,没什么。反正如今说自己两人能不尽力?可能吗?这他娘的都和公孙康一条船上的人啊,这如今还用多说吗?听了公孙康说完后,两人则是起身告辞了,公孙康也没说是次次都送两人,毕竟这都明白怎么回事儿。那两人要是立功了,公孙康自然是要做出个态度来,但是如今这个时候,确实,他也不用说
那么假了,就是如此。孙平杨易两人告辞离开,对他们来说,明日依旧是要和兖州军大战,这怎么今日都得好好休息啊,和他们大战一场,确实是太消耗体力了,太累了。那不管是甘宁张辽,哪怕就是那个乐进,都比自己两人要强很多啊,你不承认这个不行。所以明日还有
大战,这要是不休息好,那肯定是不行。如果说明日兖州军要是停战一日的话,那倒是好了,可显然,这事儿可能吗?己方倒是想停战,可人家攻城的不停,你怎么都没有办法停啊,不是吗?所以休息是王道,什么都不用说了。只有休息好了,这自己两人明日才能有足够的
体力去对付兖州军,要不然的话,这还不一定要累成什么样儿呢。至少自己两个,对付三个,而且都比自己两人厉害的,确实是力不从心了。但是每一次,孙平杨易都是硬着头皮上啊,没办法啊,这自己能说不上?反正真是,有那么多士卒呢,自己俩躲得远点儿,也就是了,就这样儿啊。别的没法,这自己两个不带士卒拼,那么更是挡不住兖州军了。不过如今
来看,己方还算是可以,至少让兖州军伤亡不小。是,己方也不是说就没有,但是怎么说呢,这个时候,可以说其实就算是不错了,毕竟己方靠着那么多城防,这就建功了。当然,己方人马也是决定性因素。毕竟有着三万多人呢,那可绝对不是吹出来的啊,如果说守城的
就只有三千,那么可就不是这样儿了,所以真是……总体来说,虽说在孙平杨易他们看来,自己两人是怕,怕被甘宁张辽他们给抓到,这要是和他们短兵相接,只要对上,就没两人的好果子吃。可哪怕如此,自己两人都上了,所以也算是表现可以了,没看公孙康都没说什么
吗,反而还是表扬了自己俩一番,这就是不错。真是,如果说就这么拖着,真就能给兖州军拖住,拖到第一场大雪的时候,到时候,他们撤退,而己方自然就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如今来看,这时日还不能算短吧,毕竟你知道什么时候下大雪?这事儿就是他们兖州军的顶级谋士,估计都不知道吧。毕竟那种真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士,还真是,没有
几个啊,至少荀攸程昱,还没达到那么厉害的程度,这也是孙平杨易他们所认知的。其实也确实,就是诸葛亮那样儿的,才可能说是达到了那种程度,毕竟孔明在这方面,确实是不错,这个是没错的。这日晚,石全是忍不住,来找朴克。他觉得自己还是得问清楚,他到底
是什么时候才出兵?这虽说这还没几日,不过自己确实,还是比较着急的。要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说就这样儿。本来嘛,石全不是说就什么都不懂,他都想了,自己要是朴克的话,这也是这样儿。可他什么时候出兵,总得有个期限吧,要是不知道这个的话,自己睡觉可能
都不会安稳啊,所以……朴克看到石全来找自己后,他心里也是一笑,对于对方的意思,他确实,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对此,他也不好说什么。汉人那话没错,所谓是关心则乱,如今的石全,还不就是那样儿吗?不过朴克也是想了,如果说自己是他石全呢,那么看重自己家人,如今襄平城那样儿,所以自己要是他的话,最后估计也得这样儿,都是人之常情,
很正常,真的。所以说朴克也不是就不能理解石全,可他终究不是石全,他是高句丽的主帅,所以不可能因为去报恩,就不顾己方的人马死活了,朴克作为高句丽的大将,他是绝对不会那么去做的,要不然的话,自己还当什么高句丽的将军啊。所以确实,他在等着机会,
等一个好的时机,到底什么时候,自己是带兵再和兖州军一战。当然了,见曹操,也是势在必行,这个确实,是必须要做的,不能少了。(未完待续。)
第一二八章 兖州军大战襄平(七)
毕竟在朴克看来,这自己带兵来辽东了,是为了报恩,对,这确实是半点儿不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就是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要见曹操一面,这个同样儿也重要啊,所以确实肯定是要实现的。而此时看到石全来了,他是赶紧让座,石全坐下后,直接就问道:“朴将军,咱们这也算是老相识了吧?”朴克闻言则是微微一笑,用他虽说还算流利不过却夹杂着
很浓重的高句丽话的语气说道:“石全将军这是什么话,见外了,见外了!你对我朴某人来说,那是有大恩,这我自是不敢忘怀,所以石全将军何至于如此说?”石全听后,是微微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朴将军不是不知,如今我家人皆在襄平,所以我这自然也是关心则
乱。如果说不能让家人平安,那我石全也是枉为亲人了!”朴克一听,是直接就站了起来,然后走到了石全面前,拍了拍其人的肩膀,对其说道:“石全将军你就放心好了,出兵是肯定要出,不过我军确实,如今可没有什么好机会啊!”石全闻言,他也没多言语,确实,人
家朴克的话,不是没道理,反而这也真是,如今确确实实,是他们所要面对的,可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兵,自己才能让自己家人平安,这都没有个时日啊。朴克看到此时石全落寞的神色,他确实也是有点儿于心不忍,毕竟石全其人对他有大恩,这个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虽说自己说起来,也算是报答对方一部分了,但是显然还不够,所以自己这个时候要真没点儿
表示,可真是,枉为人啊。所以朴克是再次对石全说道:“石全将军,你就放宽心好了,对于你家人,我怎么都一定会从公孙康那儿,给他们救回来,你就放心吧!”听到朴克如此保证,石全确实是心里高兴,毕竟他也是很清楚,朴克这个人轻易也是不会给人许诺的。所
以他都这么说了,那么必然就一定错不了就是了。如此石全是赶紧道谢,毕竟人家虽说也是为了报恩,可确实,朴克已经答应自己全力帮忙,那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就是这样儿。所以石全也算是放下不少心了,毕竟朴克其实这已经就算是明确表态了,要不然的话,不会
这样儿。如果说朴克不是这么说的话,那么他确实,是没明确他要如何帮自己,可既然都这么说了,那么石全也都明白了。所以他终于算是放心多了,所以此时石全也起身和朴克告辞,而朴克是亲自给他送出了大帐,毕竟其人是他的恩人,所以别管朴克这人脸皮厚还是什么,至少在知恩图报这方面,确实是没什么问题。石全也知道,自己今夜,估计是能休息好
点儿了,要不然的话,还得失眠啊。不过如今应该是没大问题,毕竟朴克都这么说了,那么他就一定是要那么去做的,这点自己自然是不会怀疑什么,所以自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如果说自己从襄平城中救人,肯定要费劲,甚至干脆就没可能。但是他朴克,那绝对是比自
己要强多了。没走两步,石全就让朴克留步,根本这他那个大帐距离中军大帐,也没有几步远,所以朴克要是再走的话,就得给他直接送回石全的大帐。所以朴克也没多说,笑了笑,就回去了。说起来他也确实,不是说就不能理解石全,毕竟要是自己家人被别人给软禁了起来,自己也不可能说不担心,确实是关心则乱啊。不过这个时候,确实也真是没什么好时机
去进攻兖州军,更是没什么机会能从襄平城内把石全的家人给救回。所以自己也只能是先答应石全,然后再徐徐图之,就是这样儿了,别的,关键是没机会啊。石全终于是能好好休息了,至少之前他都没觉得如此,不过今夜倒是好了。毕竟前两日都是心事太多,石全也不可能说就放下。如今也不会,不过就是因为有了朴克的保证,因此他肯定是放心了不少,这
个是一定的。还是那话,别的石全可能不知道,但是对于朴克这个人,他还是了解一些的。其人别管其他方面,至少确实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一点儿都没错,所以石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反正凭借他自己一个人的本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家人从公孙康的手
中救出来,那么不靠着朴克,还能靠谁?毕竟如今石全他确实是早已经是黔驴技穷了。如果说石全真有那么个本事的话,他也不至于说之前还那么担心,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好了,根本也不用去求朴克什么的。但是如今,这事儿不求人家,根本也不可能啊,反正对石全来
说,就指望着朴克能帮自己一把呢,能尽快让自己家人不被公孙康所制,就是这样儿。所以说在朴克答应下来帮忙之后,石全是真松了口气,觉得自己也能好好休息一下了,他是确实看到了希望啊,可以说就在前方的不远处。话说兖州军又一日的进攻,对于朴克的按兵不动,公孙康他们自然是有意见,不小的意见,所以他也不是就没想过,觉得自己是不是得给
石全去封信或者让人带去个口信儿什么的,让他赶紧多催促催促那些高句丽人,让他们的人马赶紧在背后去袭击兖州军。因为如此的话,自然就是给己方减轻压力了。这除了他们到来的第一日之外,这他们直到今日,也没说再出兵和兖州军战过,所以说公孙康他们自然是
不满意,毕竟你石全的家人可都还在襄平,所以你难道就不着急,不担心吗?那么你担心忧虑的话,你怎么可能就没有什么动作呢?一点儿没有啊,所以他们也不可能说就没点儿想法,不过虽说如此,可公孙康还是没决定,要不这个时候他就真让人给石全带去个口信儿什
么的了。反正他也知道,要说他石全,一定是比自己还着急呢。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他家人在自己手里啊,在襄平城。所以他石全所担心的,自然就是这些了,而自己呢,至少如今的襄平城,绝对不是兖州军想一日两日三日就能破得了的,所以到底谁才更着急,都不用多说了,显然就是他石全比自己还要更急,就是这样儿。所以公孙康他心里多少也都有点
儿底儿,知道石全也不可能不会就那么无动于衷,那样儿对他没什么好处。因此公孙康也是想了,自己其实也不好逼石全太紧了,毕竟有些事儿确实,是属于过犹不及,这个物极必反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啊。如果真让石全和自己拼了,不给自己做事儿了什么的,那么绝对
是要得不偿失。那样儿的事儿,绝对不是公孙康想要看到的,他也不会那么去做。如果说除非是特别紧张的时候,确实是不行了,那么公孙康肯定是要去让人胁迫石全一番,毕竟那个时候,不管有什么办法,是去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保住城池,那就比什么都强,不是吗?可如今,还没到那个地步呢,没穷途末路呢。如今最为重要的,自然还是让孙平和杨易他们
严守城池,拖住兖州军,这就是重中之重,其他的,那确实是都可以放一放了,就是这样儿。如果说真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就算自己不能去威胁石全,自己都得让人去,更何况这事儿可能说不行吗?他家人都在自己手里,他石全做事儿就是要投鼠忌器,最为基本的,所以公孙康也是一直都认为,其实主动权,那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如果说自己没了威胁石
全的他们家人,那么也就真胁迫不了其人了,这个确实,一点儿都没错。此时城头城下,是两军大战,兖州军虽说是面对着襄平城头那么多城防,可他们没有退缩半步。对他们来讲,虽说襄平城的城防,比一般般的城池可多了太多,不过如此,那又能如何?至少这个,还
不足以阻挡他们的脚步,至于说什么时候破城,那不是他们能决定的,毕竟里面的因素,其实是不少,所以……但是却少不他们一直努力去进攻,从来不会放弃这个破城的机会。反正只要进攻,就有机会,那么你不上去强攻,哪还有什么机会呢?机会很多还是自己去创造
的,就是这样儿。所以哪怕兖州军士卒,多少都被襄平城的城防给砸到,很多都是非死即伤,可确实,依旧还是挡不住他们前仆后继的进攻脚步。让城头的孙平和杨易他们看了,也是有那么一点儿动容,他们觉得要是己方有这么个战斗的精神,也不至于说就一直窝在辽东,还不敢露头儿,真的。也就是这兖州军他们,成名已久,确实是不一般啊,比己方强多了,
你不服是不行。两军此时是喊杀声震天,这他们早都已经习惯了,****都是如此。哪怕声音再大,也真是,影响不到他们什么,这个确实,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城头城下,都是擂鼓声阵阵,城下兖州军更是号角声大起。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永远都不过放过他们破城的机
会,哪怕如今来看,这刚开始的时候,机会还是比较渺茫的,确实,所以不得不从这开始就已经是狠拼了。反正这必须要承认什么呢,就是这样儿兖州军都是伤亡比平时多,所以要他们不如此的话,只能是伤亡更多更大啊,这个必然了。但是同样儿,兖州军上了城头,那
么辽东军就该是倒霉的时候了。不过好在他们人多,所以也确实,更吃亏的,那还是兖州军,这个不错。此时的甘宁和张辽,他们两人对视了一眼,那意思,这个时候不加把劲儿,是不行了,所以是赶紧上城头,带着兖州军人马,和城头的辽东军一战。要说甘宁和张辽,他们关系确实还可以。至少在乐进他们三人中,救属张辽这个人缘还好,毕竟江东军和兖州
军是盟友,所以乐进不可能和张辽有什么脸色,彼此关系尚可。但是要说乐进和甘宁,那基本上就是没什么接触,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关系。所以就只有张辽一个人,他不光是和乐进关系不错,和甘宁关系也行,所以他算得上是三人中的一个中间人,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了。毕竟正是因为有了张辽这么一个在中间的人,所以说乐进和甘宁,他们哪怕都是互相看对方都不怎么顺眼,可以没出什么事儿。别说如今是在兖州军这儿,那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对甘宁那样儿的人来说,除非是马超在这儿,要不然的话,不管是在哪儿,他是,不可
能说不给曹操面子,不给兖州军众人面子。可怎么说呢,真要是让他脾气上来的话,那真就没太好办法了。乐进也都差不多,因此张辽这么一个人,可见其人是多么重要了。至少不管是乐进,还是说甘宁,很多话,他们不可能和彼此说,那么张辽就显得是非常重要了,就是这样儿。所以说三人当中,就属其人的人缘最好,也是三人中不能缺少的,就是这样儿。
其实要说曹操就真是一点儿都没考虑过,就乐进那个脾气性格,还有甘宁那样儿,他们能没有一点儿矛盾,摩擦?显然,曹操不可能说一点儿都没想过,但也确实,他知道,正因为有张辽在,所以一切都没有问题。不是说张辽一个人,能威慑住乐进和甘宁两人,那不可能?
张辽还没那么大能力,但确实,曹操也清楚,其人就是夹在两人中间的那么一个不可或缺的,怎么说呢,是一个调剂,是一个过渡,就是这样儿。(未完待续。)
第一二九章 兖州军大战襄平(八)
在张辽和甘宁对视了一眼之后,他也没有忘了再和乐进对视一下。这个如今他们三人的位置,或者说一直以来他们三个的位置,其实从来都是固定的。那就是张辽他在最中间,而乐进和甘宁他们则在两边儿,这是三人故意这么整的,所以就可见一斑了。因此乐进也明白张辽那意思,他其实和甘宁都一样儿,和张辽自然是熟了,因此彼此的一个眼神,都是什么意
思,那都不用多说了。虽说之前他也不是就没注意到什么,毕竟张辽他是先和甘宁对视了那么一眼后才看自己的,但是乐进如今根本就计较不了这事儿。其实他也认为,对方和甘宁,显然是比自己走得更近,这自己都知道。别看己方和江东军是盟友,这个半点儿不错,是不
假,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至少他们两个,那水平都是一样儿的,是要比自己强,所以人家走得近,貌似也是未可厚非吧。至少在乐进这儿来说,他是没什么羡慕嫉妒恨的,只是觉得,要是自己的实力本事也那样儿的话,那自然就不是如今这种情况了,不是吗。可实际上
呢,结果如今的自己,还是这样儿,所以就不得不说,还得是努力,再努力啊。乐进确实是,他没指望着说自己什么时候一下就能超过了甘宁张辽他们,他还不至于说就那么不现实。毕竟乐进也清楚,真正超过两人的,那绝对已经是属于当今天下最顶端的那一部分武将了,可显然,自己这辈子,估计也达不到那样儿。不过怎么说呢,如今的自己是和他们有差距不
假,可以后呢,自己要是真努力进取,未必就不能达到他们那样儿。至少乐进如今和他们差距,其实不是说特别大,但是谁都看得出来,差距确实,那肯定是有,就是这样儿。毕竟甘宁和张辽,他们说起来可都是一流的武将,而乐进只能说是二流,所以这就是差距,很明
显,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过乐进他确实,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努力,他一心就是想要达到甘宁张辽他们那样儿,所以心里也是,有着口气儿,这是一点儿不错的。不过正因为他知道和甘宁的差距,因此在张辽对待其人和自己态度上,他没更多不满。而且确实,也不得
不说,这也就是张辽,换成是普通士卒,或者说是城头辽东军那样儿的话,乐进他早就不满了,毕竟他们怎么都不能和张辽相比啊,这不开玩笑吗?所以这个时候乐进也没多想,就和张辽那个眼神所表示的一样儿,他是一定要上去城头。因为甘宁和张辽他们,两个外军将领,都为了能早登上襄平城头,而拼尽全力,那么自己这个兖州军的将领,岂能落后于人?
而且最为关键的就是,甘宁也好,是张辽也罢,他们可没一个是兖州军的将领,都是外军将领,这才是最为根本的。要不然的话,乐进心里有不服是不服,可他承认甘宁他们的本事。所以无非就是因为他们是外军将领,因此他才有了那样儿的想法,要不然换成是兖州军大将
的话,就绝对没这样儿的事儿了。退一万步说,哪怕乐进依旧是有不服的地方,可他绝对是没这么多想法,这是一定的。毕竟自己和外人,那怎么都是有区别的,当然是要不同对待了,不是吗?有几个能把自己和外人都相同对待的?反正是没听过,也许有,但是能有几个?反正乐进他肯定不是,这个就是事实了。因此,就因为甘宁张辽他们不是兖州军将领,尤其
是甘宁,他是凉州军大将,所以本来乐进看着都不爽,因此你还能让他有什么多好的想法?反正很多时候,确实是要承认,那就是乐进可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不过对于凉州军的将领,他也不可能和你多么客气就是了。毕竟双方的恩怨过节,那可都在那儿摆着呢,所以自然是不可能一下就尽释前嫌了什么的。尤其还是乐进甘宁他们这样儿的脾气,那就更不用说什么
了,显然这他们哪能关系好呢?要说乐进和张辽,他们关系是可以稍微好点儿的,而甘宁和张辽,他们两人关系自然也是可以好点儿,但是唯独乐进和甘宁,他们彼此是没什么好点儿的可能,就是这样儿。不过虽说如此,但是乐进可不像江东军孙翊那样儿,看自己军中的
将领,他都不顺眼,毕竟乐进大局观,那肯定是不小的,所以哪怕就算是他对甘宁有意见,他都不会去明着说出来。更何况,人家可也没做出来让他觉得有什么不对不好的出来。像孙翊那样儿的,一共才几个?反正乐进可真不是,他还不至于说成那样儿。毕竟孙翊在江东军
中,他是什么样儿的身份,而乐进在兖州军中,他又是什么地位,这两人确实,还是不能并论的,不是说别的,就只是两人的差别不小,这样儿。此时城头的孙平杨易他们,自然是不知道乐进的想法了,当然,他们就算是知道了也没什么用。反正这对他们来说,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他们所作所为,无非就是,让张辽他们看来,其实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也就是这样儿了。对他,对他们来说,破了襄平城,无非就是时日的问题,就是早晚。反正早了,就是能赶在第一场大雪前破了城池,拿下襄平。晚了的话,那自然就是等明年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再说吧。还是,在张辽他们看来,那都是兖州军的事儿,和他们的关系都不
大。反正怎么说呢,张辽肯定也是,希望能速战速决,尽快拿下襄平城更好。可显然,这事儿是你想怎么样儿的,就一定能怎么样儿吗?至少张辽也算是见到了,这襄平城的城防,说是天下第一,估计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反正必须要承认的是什么呢,至少张辽就从来
没在其他城池那儿,看到过这么多城防。确实,这到现在,人家城头还是源源不断往下扔呢,所以这就不得不说,确实太多了……这就不得不说,人家这个就是优势,你面对这个,那就是劣势。所以说你面对着人家的优势,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好。毕竟你拿什么去挡着人家的城防,就只有拿人,去挡着,不就是这样儿吗?毕竟都这个时候了,兖州军对此,那可真
是没什么想法,你必须要承认的是,只有你真正不怎么让对方的城防占优,你能上到城头的人马越来越多,那个时候,你兖州军就该破了襄平城了,就是这样儿啊。不过如今这样儿,等着吧,到底他们什么时候破城,那谁也不知道。反正看情况,真是那话,兖州军想要早点
儿破了襄平,确实是不容易。因为如今距离冬日,那是越来越近,所以自然是对他们不好,而对辽东军有利了。这个时候的兖州军和城头的辽东军,他们都是越战越勇。这虽说辽东军还不至于说像最开始的时候那么疯狂,但是怎么说呢,他们是为了抵挡住兖州军的强烈进攻,确实是拼了,不拼都不行。至于说兖州军,那就更是如此了,毕竟他们要是不拼,那伤亡只
能是更多,更让辽东军占去便宜,这于全军都不利啊。毕竟他们中不少士卒还是很清楚的,如果说第一场大雪前还破不了襄平的话,那……所以兖州军士卒那都是尽力,要赶在第一场大雪前,就破了襄平,哪怕如今伤亡比之前攻城的时候都多,但是这个算是最大的问题吗?显然不是,大问题是到底多久能破城?这也不光是兖州军,同样儿也是辽东军所关心关注的,
毕竟这和他们都可以说是息息相关了,就是如此,不是吗。此时是乐进第一个上到了城头,毕竟甘宁和张辽,还是,他们可都有人对付,就他乐进没有。因此,他和之前一样儿,是抓住了机会,就直接上到城头来了。而对于辽东军来说,他们认为乐进第一个上来,其实是很
正常的,至少是在他们所料之中了。如果说是换成了甘宁或者张辽他们的话,那倒是有点儿出乎意料,不过还好,是没出乎意料。毕竟乐进除了要面对辽东军士卒之外,他都不用去对付辽东军的主将,人家那俩可都对付甘宁张辽呢,所以自然是他最为轻松了,那都正常。
乐进因为第一个上到了城头,所以他那边儿,自然也是受到了辽东军士卒的强力反击。毕竟哪怕是没有一个主将带来,可在城头的辽东军,这主场优势明显,自然是有他们自己优势的。而孙平确实,是“吃一堑,长一智”,因为上一次的事儿,他还真是学聪明了,不会说就直接舍弃了还在进攻的张辽,而去对付已经上来的乐进。其实他也不是不知道,就凭己方
那么多士卒,还对付不了一个乐进?显然还没有,这个是可以有的,是可能的,或者说就是如此。乐进这边儿的压力,比其他之前登城的时候,可以说还要大。毕竟那个时候辽东军对付他们,不是靠着兵器什么的,而是城防,但是如今,双方都是短兵相接了,这个时候城
防都没什么用了,因此这兵器一上,压力自然是不小。怎么说城头那么多人呢,如果说扔滚木檑石的话,一个人可搞定不了,这个必然。但是兵器是人人都有,所以这一人一件兵器,就直奔乐进去了,因此,他这压力还能不大吗。在城下,他能躲开城防,可不代表在城头,
他就一定能躲开这么多的的兵器,这个不是这么说的。所以乐进确实,他是面对更大的压力,但是怎么说呢,哪怕如此,他也依旧是没认为说自己这边儿压力大了,之前就不应该尽力登上城。显然这个都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毕竟那边儿还有甘宁和张辽他们呢,别说乐进是要和两人比较,就算是没这事儿,他也不可能说自己不尽力,不想上到城头什么的,没那事
儿。不过乐进也是有自己好的想法,但是对上这么多的辽东军士卒,他依旧是“双拳难敌四手”终于是架不住人多,所以没几下,就被辽东军士卒给逼退,孙平和杨易看到后,是心里叫好。不得不说,乐进之前可没在状态,别看他都上来了,可这说明不了什么。要不然的
话,其人岂是那么容易就被逼退的?显然,真是还没有啊,还不至于。而孙平杨易他们,看到了己方士卒都如此尽力,这自己两人,自然是更不能示弱,因此也是更抓紧对付甘宁和张辽。但是也确实,他们想法好啊,可事实却和他们所想不一样儿。至少孙平是没顶住,让
甘宁上来,那边儿的杨易也是如此,张辽几乎是同时,也上到了城头。甘宁张辽两人他们是不约而同地大喝了一声,“哈!”同时,两人的环首刀,已经是向着自己身边儿而围攻上来的士卒砍去。对他们来说,两人可都属于武艺高强之辈,尤其是甘宁,那步下的本事,在天底下来说,也是不弱的,因此,这倒霉的,只能是辽东军士卒。可他们胜在人多,这兖州军
跟着上来的,那可没多少,毕竟那襄平的城防,实在是太多了,这看着好像都用不完。所以能跟着他们上来的,不说都是精锐,可也差不多,至少实力不低就是了。因为低的,不是在城下身死,就是受伤了,好一点儿的,是被逼退,还没能上来呢,就是如此。所以在人家
辽东军一拥而上的时候,哪怕兖州军士卒也是拼死抵挡,可就算是浑身是铁,还能打几颗钉,这就是差距啊,如果说兖州军是比辽东军多,这个是差距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城头也是一个差距,不过却是人家辽东军人多。(未完待续。)
第一三〇章 兖州军大战襄平(九)
因此,之前说乐进是面对着大压力,可这边儿甘宁和张辽,他们的压力也只能是比乐进大,不会比他小就是了。毕竟这再怎么说,可还都有两个三流武将带兵对付他们呢,所以这可是一个关键啊。那有将领带着和没有人领,分明就是两种情况。因此,乐进那边儿是一样儿,而在甘宁和张辽这边儿,确实就是另一个样儿了。那这也没办法,谁让辽东军没那么多将领
呢,孙平杨易他们可不会分神啊。而石全要是在这儿的话,自然也就不是这样儿,可如今的情况还不是他没在这儿吗?而孙平杨易他们倒是希望石全在这儿,那就好了,至少是能分担两人不少的压力,这个必然。可如今人家没在这儿,在那个高句丽的大营呢,所以……也
确实不得不说,就是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是,是真想到石全在襄平的好处来了。要是平时的话,他们可真是,什么都想不到啊。可如今这都什么情况了,所以说一个整不好,那襄平就要被人给破了,己方也要被人给灭了,所以还能说不去小心谨慎对待敌军,他们还能不希
望石全在这儿吗。不过如今来看,这也真是,石全估计是真就指望不上什么了,还得靠自己啊!他们也不是就没想过,就算是石全还能到襄平来,那他也不会是为了守城而来,毕竟他的家人还在公孙康的手里呢。不过怎么说呢,还是那话,他石全只要能进襄平,那么就以公孙康那个尿性,还可能不胁迫他守城?所以到时候不管他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最后都得妥
协,这个没办法,因为谁让你家人是被人所制呢,你自己也是受制于人啊,因此,这孙平杨易他们倒是希望石全能赶紧来襄平。不过如今来看,他可真是连个影儿都没有啊。所以也不是说孙平杨易他们对石全到襄平来,就没点儿信心,可实在是,他们没觉得这石全到底什
么时候就一定会来。是,他能过来不假,毕竟他家的人可都在公孙康的手里呢,他石全岂能不想办法过来?可他到底是什么时候来这儿,对于这个,就是孙平杨易他们所不知道不清楚的了。毕竟虽然他们也是认识了石全十几年,这个一点儿不假,可要是他们就真都什么都
了解,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本来他们连狐朋狗友,其实都算不上,所以这个是吧,很多东西,确实……乐进他依旧是第一个上来的,不过却也是第一个被人家士卒给逼退的,孙平杨易他们确实是没空出手,可架不住那城头上的辽东军人马多啊,所以他还是无奈下去了。对此,乐进心里也只能是感叹一句,这他娘的襄平这儿可不光是城防多,守城的人马,一样
儿也不少啊。之前自己也不是说就没注意,可更注意的是城防,确实是忽略了人家的守城士卒,他们可有三万多呢,这可不是什么小数。是,和己方近九万的人马相比,他们是少了,但是放在守城这上,他们反而是不少,还多了,多不少呢。确实,之前兖州军所面对的,有
最多守城士卒的城池,也没说有如今在襄平的辽东军这么多,毕竟三万多人,确实是不少,以前那些诸侯,哪有这么多人马守城?反正兖州军还没遇到这么多,所以这算是第一次了,确实,如此。关键还是那话,这如今襄平城可不单单是人马多,而且那城防,海了去了,所以这两个加在一起,就绝对是要一加一大于二了。毕竟兖州军是没经历过这么多人马守城的
一个城池,也是更没有经历过,如此多城防的一个城池,所以说襄平城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让他们是在有史以来,攻城方面,损失最多的一次了。如果都抛开其他的不说,就光说襄平城对兖州军,让他们如此伤亡,其实辽东军就足以是自傲了。确实如此,毕竟在进攻其他城池的时候,每一日兖州军还不至于说损失这么多,可在襄平城,也算是一个记录了吧,
就是如此。还是那话,只要襄平这边儿就保持如此,这样儿下去的话,那么兖州军最后也就只能是打道回府了,没有其他说的。毕竟等到大雪一来,他们可就真玩不转了。而对于乐进被辽东军士卒给逼退,说起来,在甘宁张辽他们看来,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当然这个
绝对不是说乐进其人的本事低,其人本事那可不低,只是真和自己两人相比的话,那确实,是低了点儿。所以自己两人哪怕是面对孙平杨易带领士卒的围攻,这也是能顶住一会儿,可乐进呢,确实,没有主将带兵,他这也是没顶得住。不过对甘宁张辽他们来说,这可不是什
么好事儿啊,毕竟虽说是不属于一个军中的同僚,可如今都是为兖州军做事儿,因此这也算得上是一伙儿的了,所以这个确实,他们也是希望乐进能一直在城头上带兵作战,别被他们给逼退,可想法是挺好,但是事实,那就不如人意了。而最后的结果,依旧是没有出乎甘宁、张辽还有乐进他们的所料,自然也是孙平杨易他们预料之中的,而后面观战的曹操众人,
也是都想到了。那就是乐进三人,是上到了城头三次,不过是接连三次被打退,曹操最后无奈让士卒赶紧鸣金收兵,是结束了今日的再一次战事。对于兖州军来说,今日依旧伤亡不小,而城头的辽东军呢,他们也还是没能等到高句丽的人马去进攻兖州军。不过虽说如此,
可就因为己方人马的拼死守城,这倒是让兖州军是再一次无奈收兵,直接退却了,他们心情也算是都不错。毕竟兖州军可不是己方,他们那是名声在外,这个你是必须要承认的。己方辽东军,呵呵,那可真是没人家那么大名儿。说起来己方也不过就是在异族异国这边儿,
还能算是有那么点儿名声而已,对,就是而已。但是人家兖州军呢,人家可不单单是在异族异国那边儿有名儿,有着比己方更大更多的名声,更是在天下,那可都是鼎鼎大名啊,这个却绝对不是己方所能比的,所以在辽东军看来,其实己方给兖州军他们逼迫到这样儿,就已经算是挺不错,不是吗。但是辽东军显然,他们不会因为这个而知足。毕竟人家都是要
灭自己,所以不可能说辽东军看着兖州军他们伤亡多了,就觉得满意了。显然不给他们拖住到第一场大雪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满意的。因此,他们岂能是不尽力?不尽力,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襄平城破,然后他们被灭。就算最后能跑出一部分人马,可大多数,还是会埋
骨在此地的。就是孙平杨易他们,别看是看到兖州军暂时退兵,他们确实是松口气。可实际上,他们心里就真满足了吗,显然还没有,毕竟自己头顶上悬着一把刀,这可比什么都来得紧张。他们虽说没觉得自己就要和公孙康一样儿,要被灭。但是怎么说呢,他们当然是清楚,就是曹操他们不会不知道,这是自己几个人撺掇公孙康去称王的,所以这个……反正现
在确实,是和公孙康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不过关键时候,自己两人能跑得了,他公孙康却没有办法。毕竟曹操是无论如何,都得灭了他,可他和兖州军众人却是没有什么理由要灭了自己这两个。所以就因为是这样儿,所以还是那话,就是他们比公孙康,其实有更多选择,是更能轻松点儿,就是这么回事儿。但是孙平和杨易他们可没说这因为和公孙康的情况不同,
他们就懈怠了,说实话,还真是没那样儿。毕竟两人也不是不清楚,不是不懂,这如今的情况,就是如果两人不好好表现,估计最后就算是投靠了兖州军,也是啥地位都没有。当然了,就算是现在,估计也是一样儿。但是怎么说呢,两人的作为,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在
兖州军众人,在曹操的面前刷存在感,就是这样儿。毕竟他们心里都清楚,本来自己两人就没什么本事,所以这要是再不在曹操他们面前表现一番的话,那以后就更完了。因此他们这也算是给他们以后铺路什么的,两人所想还是比较长远的,当然了,他们最多就是个三流
将领,所以曹操还真是不可能如何看重,哪怕这个时候,他们表现还算是可以。不过在曹操看来,他更看重有发展的将领,而不是说看在自己面前要如何如何表现,投机取巧那样儿的人。而且显然,在他眼里看来,孙平杨易他们就没什么大发展,还不如之前的那个石全呢,所以……并且曹操也是认为,两人确实是想在自己面前表现,所以他也真是,不怎么喜欢他
们两个那样儿的。反而相比之下,曹操觉得石全倒是可以,至少其人不光是以后可能有发展,还不是说那么特别想在自己面前表现什么,所以曹操是觉得不错。当然了,他也清楚,石全那家里人都被公孙康所制,那他还能想在自己面前表现什么,真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这
必须得承认的是,要是看着别人不爽,那么可能对方做得再多,都讨不得什么好。但是要看对方顺眼的话,那么对方就算是再如何,你都会觉得不错。其实如今的曹操来说,他确实,是有这么点儿意思在里,不过他还能在乎这个?就是几个三流将领而已,也真就是而已了。
兖州军是暂时退却,而孙平杨易他们也下去了,见到公孙康后,说了几句,几人回到了辽东王府。又是一日战事结束,在曹操看来,哪怕己方,从上到下,从将领再到普通士卒,其实表现都可以。可怎么说呢,人家辽东军也不是那么弱,尤其是有这么个城池,有那么多城防,所以曹操的心里他这个时候是不得不去想,还能不能赶在大雪前破了襄平。之前的话,
他想法还没那么多,可如今距离冬日可越来越近了,没多久,就要进冬,而那个时候,谁知道第一场大雪什么时候来,反正自己是不知道,己方众人也不是那么清楚。要不然的话,是要好多了,可惜没有。所以是要说什么呢,这必须承认,就是己方可真是没这个方面的人
才啊,要不然的话,可不至于说这么被动。不过怎么说呢,那就是不管如何,他们辽东军,还不是和己方一样儿了,都是这样儿,所以己方是没什么优势,但是他们在这方面呢,还不都和己方彼此彼此嘛。所以说曹操知道如今辽东军的优势,那还是城防城池那些,不是别的,
当然了,那守城的人马,自然也是算在内的,这个自然。曹操带众人回营,不过却还是免不了心里是如此想法,毕竟对他来说,是肯定不希望己方就这么拿不下襄平,然后打道回府的,那不是他曹孟德想要的啊。但是如今来看,这事儿到底能怎么样儿,确实是谁都不清楚,而且已经是往自己不怎么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了,这确实是对己方不利,而对他们辽东军
好处更多啊。而回了大营之后,虽说曹操他没表露出什么情绪,可也确实,真正了解其人的,都知道,自己主公这是心里有事儿,而如今还有什么能让他挂心的,那除了辽东的战事之外,还有其他的吗?所以在中军大帐中是鸦雀无声,就只能是听到众人喘息的声音,他们
可都等着自己主公(曹操)说话呢。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可以说就只有曹操这个兖州军老大,他才有资格说第一句话,其他人,还真是,都不够啊格啊。(未完待续。)
第一三一章 兖州军大战襄平(十)
最后还是曹操这个当老大的先说话了,肯定,也是必然。真的,他不说话,那么底下的人,就算是程昱,这个时候他都不可能先说一句。毕竟这身份地位,确实是决定了很多东西。就听此时曹操说道:“各位,这如今战事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如果赶在第一场大雪前,我军还破不得襄平的话,那么结果,大家都知道,不用我再多说了。所以还望大家能更加尽力,
争取早日破了襄平才是!”众人一听,是齐声应诺。“诺!”对他们来说,这自己主公也确实,可不是每次都会这么说话。因此他们自然是都知道,也当然明白,自己主公是真想让己方早点儿破了这个襄平。可如今来看,这事儿谈何容易?以前没到这儿来,那真是,是真不
怎么了解情况啊,可如今都到这儿了,并且还进攻了好几日,终于也算是都知道了,这个襄平城,确实是和己方之前所攻取的那些城池都不一样儿。有一点必须要承认的就是,这如果以前己方都遇到这样儿的城池,不,不用都是,就算是多来那么几座,那么己方肯定要伤
亡不少,伤亡惨重,人马估计要比如今少啊,毕竟这是个什么情况,都是知道,心里可都有数。就说在兖州军众人的心里,那真是不可能一点儿想法都没有,或者说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想法都比自己主公还要多。就算是甘宁张辽他们,可能没点儿想法?显然不可能,不过他们就是不说而已,对,就是不说,而已。因为对他们两个来说,这本来如今就在人家这儿,
和自己一方终究是不能相比的,怎么都是不一样儿,太多了,因此肯定是话要少说,事儿要多做,就是如此。而如今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并且还得说什么呢,就是不管是甘宁也好,还是说张辽也罢,他们可都不是那种话特别多的人,所以……更多的时候,除非是曹操
真问了他们,要不然的话,他们确实都不会多说什么,因为他们觉得都没太大用,用后世的话说,两人差不多就是一个星座的,而他们也只有听着兖州军众人说话。之后曹操就让众人都离开了,甘宁和张辽也是起身告辞。明日还有明日的战事,两人作为带兵的将领,肯定
是要好好休息啊。而兖州军的众将呢,除了带兵的乐进之外,其他人还不至于说要如何如何去休息,毕竟战事也没他们什么大事儿,就只有乐进一个人,然后加上甘宁和张辽他们,就三个带兵的。曹操看到众人都离开了,他这也算是能稍微休息一下了,毕竟之前他可是光顾着看攻城的战事,这之后又得和所有人说这么多句,他是一刻,不,应该说是一会儿都没
休息到。所以如今众人都离开之后,他也真是,终于是能休息会儿了。虽说这个时候还没到晚上,不过曹操他因为身体的原因,本来就有头风病,所以他就算是白日,也是依旧能很容易睡下的,不过因为如今这个时候兖州军还在战事中,所以他肯定也是睡不太实就对了,
这个必然。如果曹操真有那个心思,有那样儿身体的话,他也不至于说是头风病了,本来吗,曹操身体就不好,而且他那个人的性格还是那样儿,多疑什么的,所以,他还能睡好?睡好那才怪了,不过有了休息,总比没有好啊,这个是一定的,就是曹操,他也是如此认为,
还有兖州军众将,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也是都早早回去了,不光他们自己要休息下,其
实也是想让自己主公能好好休息一下。毕竟还是那话,他们都清楚自己主公身体,确实,多休息是肯定没错的。至于说早晚的问题,那还算是什么问题吗?显然都不算了,真的,那都没什么了。而此时众人是都已离开,曹操确实,他是难得休息一下,人走没了后,他直接就倒在了榻上。反正这个时候,确实也是没什么太大的事儿。因为高句丽不来进攻,那可以
说就没什么更大的事儿了。确实啊,如今对兖州军他们,对曹操来说,最大的事儿,其实自然就是攻城,拿下襄平。不过怎么说呢,那辽东军怎么都不会从襄平城出来,过来袭击己方。真要是那样儿的话,倒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了,不过辽东军至于那么傻吗?放弃了优势不
用,然后用自己的短处来对付己方的长处,那无谓于是以卵击石啊,所以曹操自然是清楚,也都明白,怎么说他辽东军都不会那么做的。本来这如今他们就已经不算是那么特别占优,就靠着他们的城防和城池,所以舍弃了这些的话,那就是傻瓜再加三级。而且曹操觉得,就
算是傻瓜,估计也不会那么做吧。当然了,如果说破釜沉舟什么的,也不是说就一点儿可能都没有。但是他公孙康可不是霸王,他也不可能和人家项羽比啊。所以还真是,别高看他。当然了,曹操肯定也不会说就小觑了其人什么的,毕竟他也清楚,公孙康很多方面,那都是要超过其父的。不过就是这眼光不怎么样儿,要不然也真是,至于说如今都落到这步田地了
吗,至于这样儿吗?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辽东军要真敢出来一战,那自己倒真是希望那样儿了,那样儿就太好了,真的。不过对于公孙康他们来说,是怎么都不可能带兵出来袭击兖州军的,至少他们三个,确实都有这个想法。他们倒是有把希望寄托在石全请来的高句丽
的援军那儿,毕竟那城外还有他们一万多人马呢。之前是两万人,可这个时候,经过了兖州军和他们一战之后,如今高句丽的人马,就剩下一万多了。不过就算如此,这城内的公孙康他们也不知道到底高句丽来了多少人马。是,他们也知道石全带着援军来了,可到底是多
少人马,他们还不那么清楚。毕竟他们连个人都出不去襄平城,去和高句丽接个头什么的,倒是能从其他城门出去,不过那不还得绕路吗,并且是有很大的可能,要被人家兖州军给发现。所以,可以说公孙康他们三个,那是清清楚楚,明白得很,这个时候,曹操他们可就等着己方的人出去呢,所以这出去,就要被抓,白白牺牲。当然了,他们虽说是也想知道高句
丽具体都来了多少人马,可这个事儿,并不是说他们就一定,就必须要知道。能知道的话,那自然是最好,可真要是不知道的话,那么也只能是,也就是不知道了,就这样儿呗。再一日的战事,因为曹操前一日和所有人都说了,众人也都应诺了,所以更别说是乐进他们几个
了。因此,这确实,他们一上来,就没什么保留,直接就带着兖州军士卒,全力进攻襄平城。谁都知道,这如今再去抓紧,真等到第一场大雪来的时候,那么可就要完,兖州军是不想退也得退,必然啊。所以不管说是乐进,还是说甘宁张辽他们,其实可都是想着,能在第一场大雪前,就破了襄平。是,甘宁和张辽他们,确实没有乐进想那么多,那么渴望如此。
但是怎么说呢,好歹两人这个时候都是为兖州帮忙的,因此,他们不可能不为了兖州军想,这个也是一定的了。不过就是他们没乐进那些人想法那么多而已,毕竟乐进他们都是兖州军的将领,甘宁张辽他们可和兖州军没什么大关系啊。哪怕江东军确实,是,他们和兖州军是盟友不假,可那重要吗?真就不重要,至少不管是在曹操众人的眼里,还是说在张辽的眼中,
他们的想法其实都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那就是兖州军和江东军是盟友不假,可实际上,双方是敌对,是敌人,盟友,那是表面儿的。因为有凉州军在,那都没有办法了,就是如此。所以确实,还是那话,没有了凉州军,那么兖州军和江东军,必然是要在第一时间去死磕,
就是如此。所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凉州军的存在,才有了联盟,之前算是三方联盟,毕竟刘备汉军还没被灭呢。可他被灭之后,就变成了两方的联盟,可不管是三方还是两方,马超确实,他可从来都没敢小看了曹操和孙策两人,还有他们双方。曹操都不用说了,看过三国的,
哪怕就算是没看过的,多少也都知道点儿曹操,他是个什么样儿的人。至于说孙策,在马超看来,像他那种英年早逝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穿越重生,结果让孙策活到了现在,这个就不得不说,对他来讲,其实还是有利有弊的。是,就算孙策挂了,还有孙权,孙权那个人,只可能比孙策还难对付得多,不会比他更容易就是了。毕竟了解兄弟两人的,
都清楚,孙策的本事,在于沙场之上,就像他在演义中对孙权所说那样儿,“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其实孙策和孙权,他们就是如此,谁更擅长什么,孙策太清楚了,当然孙权也很清楚,他还有
什么不知道的呢。而且孙权这个人,为什么说他比孙策还难对付,就像李宗吾所说那样儿,孙权属于又厚又黑的那种人。就以江东的那么一块儿地方,就和魏还有蜀,抗衡了那么多年,孙权可不是一般般的人,这是共识。是,他是和蜀国联盟过,也算是和魏国有过联合,但是
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管是魏,还是蜀,可都是他孙权的敌人,这是半点儿不假。所以说其人厉害呢,就在这地方,他孙仲谋能以江东那地盘,和两大强国抗衡,就看这一点,就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但是孙权他却做到了。而且还有什么呢,就是他孙仲谋还是
比较长寿的,曹操先没了,然后就是刘备,可孙权到了七十,他才挂了,所以曹操刘备在这
点上,都不如他。曹操是六十五,刘备是六十二,就孙权,到七十岁了。其实在三国那个时代来说,六十多岁,那都是属于很长寿的人了,不过怎么说呢,毕竟曹孙刘都属于君主,所以他们自然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就是如此。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孙权活得年头最久,
这个是一点儿没错的。孙权的事儿就告一段落,就说此时的战事,此时还是乐进和甘宁在最边儿上,而张辽在他们的中间。而依旧是孙平对付甘宁,而杨易自然是要对付张辽,乐进依旧是没人管,还是,实在是管不过来啊。孙平杨易怎么都是两个人,他们不会分身术,也
更是没什么三头六臂,所以只能是少一个对付乐进的,而甘宁和张辽,显然不可能没有人对付就是了。至于说对乐进他们来说,三人可以说是早都习惯如此了,试问这几日哪次不是如此呢?除了最开始孙平在乐进上来,舍弃了甘宁之外,每一次他还不都是对付甘宁来着,然后是真把甘宁给逼退了之后,他才空出手来对付乐进。所以这次,那自然也是不会例外的。
至于说杨易,他怎么都不会舍弃张辽,除非张辽也被逼退了,那么再另说就是了。有时候是要想一想,这个必须要承认什么呢,那就是不管说是孙平也好,是杨易也罢,他们都是希望能有人对付乐进,可两人自己,那实在是没有办法,因此,这个也真是,无奈了。只有石
全在这儿,那才能行,不过可惜啊,真是可惜了。石全的好处,在这个时候,是真体现出来了,而且他们觉得,那作用,可不比那去请求援军还小。(未完待续。)
第一三二章 兖州军大战襄平(十一)
不过还是那话,石全没在这儿,那就什么都没用,都是无奈啊。所以孙平杨易他们,确实,这个时候也是没什么更多的想法,他们就只想赶紧打退了兖州军,因为如此的话,己方这又距离彻底逼退兖州军,更进了一步,不是吗?当然其中的艰辛,他们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就是这样儿。而对于乐进他们三个,自然是乐得如此,石全没在襄平,可以说是太
好了,就因为这样儿,哪怕兖州军确实是伤亡了那么多,但是怎么说呢,至少乐进甘宁还有张辽他们三个,除了刚开始那一日,之后这几日,那可都是带着人马上来了,别管多少,那可都是兖州军的人马啊。所以说对于孙平杨易两人,他们是不想这样儿,可对乐进他们来
说,他们还真是,希望如此啊。所以一个石全,倒是让他们两军双方,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不过这也是未可厚非的。毕竟孙平杨易他们和石全关系再不好,可如今还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但是乐进他们那就不是了,只是敌对啊,还什么一条船的人。所以说自然双方想法就
不同了,太正常了。乐进甘宁和张辽,他们此时所想,都是赶紧带着士卒上到城头,这个不是为了面子,更多的还是为了能赶紧破城。哪怕他们身为当事人,确实是,毕竟是亲自带兵的将领,所以当然知道,这个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因此这不得不说,这都不好破人家的城,所以你再不尽力,那不就更不可能了?所以不光是乐进,就是甘宁和张辽,他们也都是如此,
毕竟两人也是,确实希望能早日破了襄平,尽管从如今的形势来看,好像希望不是说越来越大,反而是越来越小了,但这个是什么问题吗?关键这个是表面儿现象,问题是你还努力不努力,只要还在进攻中,那么就有希望,不是吗?可你要是直接就放弃了,或者是兵无战
心,将无战意什么的,那么也就不用多说了。就直接等着第一场大雪的时候,打道回府吧,就是如此。可那样儿,曹操他第一个就不甘心,当然还有其他人,至少兖州军的人,有几个能愿意的?可真是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你是愿意不愿意,最后不都得是吧,接受,都一样儿,
人还得接受现实啊,可不是嘛,要不然怎么办?如今别看辽东军是没占据什么特别大的优势,可人家的那个城防,人家守城的那些人马,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反正至少一直都在襄平坚守着,只要尽力,那么在甘宁他们看来,好像也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吧,人家是能守住城池。当然了,如果说兖州军的两大顶级谋士,真就有了什么妙计奇策,那也许今日还在攻城,
可明日,这襄平城就到手了,这都不一定。当然,也可能是人家给兖州军一个更强力的打击,不过这个事儿,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双方来说,真是,都不容易。确实,兖州军想要马上破城,尽早破城,不容易。那么辽东军呢,他们想一下几逼退兖州军,要不就拖住
他们到第一场大雪的时候,这个也不容易,所以双方其实也是彼此彼此吧,就是如此。因此如今是谁都不能有什么大失误,要不然的话,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到万劫不复之地啊,所以这个时候,不管是兖州军也好,是辽东军也罢,他们不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可也都差不多少了。因为都清楚,谁都不能失误,只能是小心谨慎,再小心谨慎,就是这样儿。
所以别管是兖州军这样儿的天下强军,还是说辽东军这种边陲的边防军,其实都是一样儿的态度,关键是不这样儿也不行啊。如今就是这样儿,谁有大失误,谁就得玩儿完,就得完蛋。而对兖州军来说,反正最不好的,是被打败,然后是直接退回幽州,他们兖州军自己的地盘。至于说辽东军,那自然就是,基本上全军覆没,襄平被人家占,然后公孙康他们要跑
的话,倒是还有机会去乐浪,这样儿。如果说孙平杨易他们不想跑,倒是能投靠兖州军,至于说公孙康,他被抓就是个死,没有例外的,曹操向来可都是斩草除根,基本上也不管你是谁了。反正他那个人的性格,对他来说,要是斩草不除根,最后都是后患啊。所以为了以
后少点儿麻烦,就一定是要斩草除根,曹操就是这么看待问题的,很直接,也比较狠。要不然曹操他是奸雄呢,可真不是说没有道理的。要说并非就是奸雄才要去斩草除根,不过因为他是奸雄,那么就一定是会去那么做,这样儿。其实如果说奸雄是什么,那么肯定有一点,
那就是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儿,所以就不用多说了。曹操是个奸雄,那是公认的,其人也确实,就是如此,这个真是。而此时依旧是乐进第一个上去的,在甘宁和张辽他们都被有人带领着士卒抵挡的时候,他自然是当热不让了,必然。现在的战况比之前,那是更加激烈了,真的。哪怕之前,辽东军都爆发过,可那又能如何?至少如今的兖州军,哪怕还不是占优,
可他们实际上,确实还是在慢慢扭转他们一方的劣势,就是这样儿。所以必须要承认的是,如果说按照这么下去的话,最后发展的情况,那绝对就是兖州军破了襄平城,不过就是他们损失多少人马而已。当然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不能在第一场大雪前破了襄平,这才是
重中之重,而辽东军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拖住他们,到第一场大雪,就是这样儿。所以只要在第一场大雪前,兖州军他们还没破得了人家的城池,那么他们表现就算是再好,其实也没什么大用。那么同样儿,他们哪怕之前表现,并不是说尽如人意,但是只要能在第一场
大雪前破了襄平,那么他们就是胜者,笑到了最后,就是如此。而破不了,那么人家就是笑到最后,当然了,那只不过就是暂时的而已,而已啊。乐进上来了,带着没多少的己方人马,和辽东军更多的士卒对上了。城头的辽东军士卒,那对付乐进,可真是轻车熟路了,所以还真是,乐进一上来,他们就围上去了。他们也是清楚,这这个时候要不努力杀敌,那么
也就只能是让人家给杀了。所以说不玩命的,那也只能是被人给咔嚓了。你要是玩命儿,没准是能咔嚓了别人,毕竟城头己方人马那么多,这对方才多少人,这就是如今城头上的差距。所以基本上每次乐进带兵上去,他心里都暗骂,心说他娘的,这城头的辽东军比己方多
太多了,因此,这己方要是能在这个时候夺城,那就怪了?但是怎么说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己方的优势也只能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然后……基本每次乐进都是如此想法,不过他确实也没支持多久,然后就被人家给打退了,因为城头给他的压力,那实在是太大,要不然也不至于说就那样儿。就像现在,乐进在甘宁他们还没上来的时候,他就已经要支持不
住了。必须要承认什么,换成甘宁张辽他们,确实还不会说这么快,但是乐进吗,就是这样儿,他终究还是要差着两人啊。所以这个时候他被逼退,而几乎就是他掉下去的同时,那甘宁和张辽,几乎是一起上来了,其实是前后脚,毕竟两人实力都差不多,而孙平杨易他们,也是都差不多,因此在谁都没爆发,谁都没不在状态的时候,确实,这他们基本上都没什么
太大的区别了。至少攻城守城的时候,是这样儿,别的,那就不知道了。孙平和杨易,是各自找了自己的对手,带着己方士卒,全力进攻。在他们看来,能拖住兖州军一日,那就是一日,到时候第一场大雪一来,那就万事大吉。别管之后怎么样儿,至少在兖州军退后,明
年春之前,己方是绝对安全的,平安无事啊。所以也不得不说,这个挺好,他们的想法也都挺好,但是事实真就一定会那样儿吗?反正孙平杨易他们心里没底,毕竟什么情况,其实都可能发生,这个是真的,但就看如今这样儿,其实也说不得到底最后如何。你说己方就拖
不住兖州军?还是说他们兖州军就破不了城?确实,都可能,都有可能啊。下了城的乐进,他确实也是觉得自己挺倒霉的。怎么说呢,这自己这边儿都没有将领带兵,来围攻自己,自己都被辽东军给逼退了。可人家甘宁张辽那边儿呢,还有人带着兵进攻他们,虽说这个时候他们才上来吧,可最后总是比自己支持的时辰久啊。这难道说就因为没人带兵围攻自己,他
们辽东军就爆发了不成?要不为什么自己是觉得这对付自己的人马,是比对付甘宁张辽他们的还要狠,这就是待遇不同了?不过虽说是有这么个想法,但是怎么说呢,这乐进在心里还是承认的,自己本事不如人家甘宁和张辽,是,所以他也就是这么一想,一闪一过,也就
算是完事儿了。因为乐进也清楚,这事儿你想多了,有用吗?很多时候,自己技不如人,那么就只能是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儿,不都是接受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吗。只能说是自己得跟去努力,如此才能好,还是那话,自己要是超过了甘宁张辽他们,那么如今可就不
是这样儿了。不过如今来看,还是多努力吧,那事儿也真是,任重而道远啊。所以此时乐进是加紧了进攻,就是想让自己早点儿上去,和甘宁他们一样儿,在城头上,再带兵和辽东军死磕。而这个时候,孙平杨易他们是大汗淋漓,说是汗如雨下,其实也并不算过分。但是怎么说呢,哪怕是这样儿,他们也根本就来不及去擦去管什么的,毕竟这都玩命儿呢,哪怕
距离甘宁张辽他们,两人是有距离,毕竟不敢靠近啊,但是怎么所他们都得带着士卒对付甘宁他们,如此。其实虽说不像孙平杨易他们那样儿,汗如雨下,可甘宁张辽他们,确实也是大汗淋漓的,这个可是一点儿都没错。但确实,没孙平杨易他们那么狠,像流水似的。当
然这么去形容,也是有点儿夸张,不过确实,他们两人比起甘宁张辽来,可是压力大多了。毕竟别说甘宁他们都不是兖州军的将领,就算是乐进,他都没有说特别大的压力,至少不如那孙平杨易啊。怎么说,兖州军破不了城,撤退就好了,来年春再战,可是他们辽东军呢,
输了,基本上就是被灭了。孙平杨易他们投降早,倒是还能保命,可要是晚点儿,可能还没来得及去投降,就让人给咔嚓了,这事儿可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所以说到底谁肩上有更大的压力,这一对比,可就出来了。如果说乐进他们压力大的话,那么孙平杨易他们,压力只能是更大。毕竟再怎么说,乐进他们几人可都没有生命危险,不过孙平杨易可就真不一定
了。毕竟他们无时无刻,不是拿着自己小命儿在城头这么和他们拼,就这,还得离甘宁他们远远的,就怕被他们给抓到。那样儿的话,命还不得丢了半条?当然了,他们也不可能说往后退,或者距离多远,那样儿显然是不行啊,那不不给己方点儿信心吗。所以哪怕辽东
军士卒都知道自己的两个主将,那是纯粹的贪生怕死之辈,但是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说什么,表露出来什么,并且他们做到如今这样儿,其实也确实,就算是不错了。(未完待续。)
第一三三章 兖州军大战襄平(十二)
至于说孙平和杨易,他们两个,觉得自己两人的所作所为,也算是可以吧,至少还是能让士卒稍微认可的。是啊,可不是吗,比起平时来,那确实是好多了,但是士卒显然也不可能说就一直都想着这事儿,毕竟这还得玩命儿呢,所以……但确实,这孙平和杨易,他们的表现都比平时好了,这是真的,所以士卒也看在眼里,不过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两个贪生怕死的
将军,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儿。不过真要说起来贪生怕死,话说这天下有几个人就真不怕这个?那终究是极少数,因此这个谁也别笑话谁,真的。无非就是有人怕得要命,而有人看着就是没什么事儿,确实。其实那话挺有道理的,说“没有不怕死的人,只有不怕死的时候”,
其实一想,很多都是这样儿。如果说要真是人人都不怕死了,或者哪怕不怕死的人一下多了,那么天下绝对是要乱的,所以这都不用多说了。因此,这趋利避害,真就是人之常情,人之本性啊。不怕死的人,哪个其实都是挺可怕的,这点……毕竟人都不怕死了,那么还有
多少让他害怕的东西?真有吗,那还能有多少呢?至少很多,都是没有了吧。孙平杨易他们此时是对着己方士卒大喊,那意思提升提升点儿士气,反正多少是有了那么点儿作用。可在甘宁他们眼里来看,心里都清楚,如今这个时候,他们虽说是如此,可对辽东军士卒,终究是有限的了。没有最开始的时候,效果那么好。怎么说呢,如果说辽东军这个时候真就能
同仇敌忾,真就把兖州军往死里磕的话,那此时的情况,也就不是这样儿了。但是怎么说呢,辽东军没做到这样儿,至少如今是,可人家兖州军呢,倒是有了那么点儿意思。至少哪怕是没什么眼力的人,此时此刻,那也是能看得出来,兖州军士卒,为了上到城头,而城头
上的士卒,也是为了能多杀几个敌人,他们都是拼了。所以说相比之下,显然还是辽东军,他们落后了。至少在这个方面上,是他们不如兖州军。所以乐进他们都没去喊什么,因为三人都认为,这自己一方,是比他们辽东军表现要好,所以也就不用多说什么了,不是吗?因
为如今这样儿,其实你说再多,也未必就有什么用啊,因此还是就不说为好了。此时乐进都还没再上去呢,不过甘宁张辽他们就要支持不住了,毕竟也是有了那么一会儿了,两人面对城头这么多的人马,他们能支持这么久,已经就算是不错了。当然,如果换成是乐进的话,那自然是没他们两人支持的时间长,这个是没错。不过这个时候,甘宁张辽他们还是被逼退
了,而乐进此时已经是上来了,结果他所面对的,自然就是孙平杨易两人的围攻。要说乐进确实是倒霉啊,这个可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在孙平杨易他们对付甘宁和张辽的时候,两人肯定是没有一个能顾及到他。结果可以说,他就很顺利上来了。可辽东军的士卒,却是对他
一顿狂轰滥炸,所以乐进没几下就下去了。可等到他这次再上来的时候,更幸运了,直接就是人家孙平杨易逼退了甘宁和张辽,所以自然是他们两个对付乐进一个。至于说如今的甘宁和张辽,他们才刚上了云梯,所以两人自然是认为,还是先解决眼前的麻烦,更好!结果乐进所期待的,实现了,那就是两人都没对付甘宁张辽,直接就对上了他。可这绝对不是他
最想要的,毕竟……必须要承认的是,这如果说不这样儿吧,乐进还是能支持会儿,可一这样儿……所以他是心里叫苦,可绝对是没有人搭理他,更何况,他都不可能喊出来,只能是在心里默念着。但是不管怎么说,乐进都悲催了,谁让他上来的时候不对呢。如果是赶在之前,孙平杨易他们还在对付甘宁张辽的时候,他就根本不用面对两人的夹攻,直接对付辽
东军士卒就可以了。但是如今,显然是没有这样儿啊。所以他这次更是没有人家甘宁和张辽支持的时间久,就让人家给逼退了,乐进心里是这个不甘,但是他有什么办法?没有,所以也只能是这样儿了。不过他下了城,甘宁和张辽他们两人虽说是看得清清楚楚,可两人却
没一个说笑话对方什么的。其实别说是他乐进乐文谦了,就算是自己两人,在面对着孙平杨易两人夹攻的情况之下,最多也就是比他乐进强点儿,如此而已,别的可就真不敢说了。毕竟有一点你要承认,那是什么呢,就是孙平杨易他们确实是三流水平武将,一点儿不错,
但是人家却胜在经验丰富,不比那一流武将的经验差多少,甚至在有的地方,还要多上那么一点儿,所以……而不管如今乐进如何,只要是没受伤没怎么样儿,那就和甘宁张辽他们没什么大关系。毕竟不说其人是兖州军的将领,就说和两人间的关系,也就是和张辽关系还
可以,甘宁和他基本上真就是连句话都不说,是他们两人都是,互相不言语,所以哪怕就是
张辽,他对此也没什么办法啊。不过乐进没什么事儿,他们两人自然也不会去多说多问多做什么,就做好自己的事儿,那就比什么都强了。所以此时的甘宁和张辽,他们两人是继续带着兖州军士卒,向城头进发,当然是希望能早点儿到城头上,如此。不过他们也没可能说
那么快就上去,毕竟乐进那么快被逼退,是因为有孙平杨易他们在城头合伙儿对付他。而甘宁张辽呢,如果说乐进还在城头的话,那么他们也许会很快登城,毕竟乐进一个人,他也算是牵制住了孙平他们两个。但是如今乐进被逼退,那么孙平和杨易他们自然是已经空出手
来了,因此这个时候,他们就又开始带着士卒对付上甘宁和张辽他们了。所以就是他们两人在心里也有想法,心说乐进你就不能再多坚持会儿?当然这个肯定不过就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多了他们也没什么,毕竟说肯定不能说,表露什么也不可能。因为不管是甘宁还是张辽,
本来也不是说那种在背后议论的人,更何况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在辽东不假,可两人都在人
家兖州军的范围内啊,并且这时候周边还都是兖州军的士卒呢,所以还用说什么?他们是不怕乐进什么,可终究是要把兖州军把曹操他们都给考虑进去的,这个必然。不过两人虽说是在心里腹诽了乐进一下,但是这个念头,不过也就是一闪而过,而已,就是这样儿。而在
他们看来,如今什么都没有加紧攻城,来得更重要,更实际。虽说因为乐进已被逼退,所以城头的孙平杨易他们已经是腾出手来了,对付自己两人。但是怎么说呢,这其实和之前,也没什么区别,根本就是一模一样儿吗,所以他们自然是没什么不习惯的。如果说甘宁或者说张辽他们都被两人带兵围攻的话,那么他们也许是会不习惯,但是这样儿的情况,和之前
没区别,他们确实,没觉得就真有什么。是,他们确实,希望之前乐进能牵制两人一下,自己两人能早到城头,可惜啊,这个,结果,是不是……不过无论如何,至少此时的甘宁和张辽,他们依旧是带着兖州士卒全力进攻着城头,争取自己带兵早上去。乐进那边儿,他们也没那么多关注了,毕竟对方如何,和他们是有关系,但是关系也不是说特别特别大,所以
是吧,这个确实也不用他们如何如何。城头孙平杨易则是在心里叫苦,不过还算好的就是,幸好那个乐进被自己两人联合带兵给逼退了。要不然的话,没了自己两人牵制住那个甘宁和张辽的话,这个时候难道他们就上不来?显然,没自己两人在这儿带兵对付他们,人家两个
可就要上来了,就是如此。你必须要承认的是,自己两人就是个三流武将,可有了自己带兵抵挡他们,和没自己两人带兵,那分明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所以这个也不用说太多了,就是就是。确实,正因为有了他们,所以这个时候的甘宁和张辽他们才没一下就上来,
这个孙平杨易他们自然是有自己作用了。但是他们也确实,支持不了多久,也根本就挡不住人家甘宁和张辽。如果说两人有那么大本事的话,也不至于说这几日都是这样儿了,连人家上来,他们俩都不敢靠近,这不就是本事不行吗,武艺不足啊。要不然确实,真就不是这样儿了,他们也不至于说这如今是汗如雨下啊,还来不及去擦什么的,没办法,技不如人,
能如何?所以他们终究还是没能挡住人家甘宁和张辽,是再一次让他们上来了。这次还真不是乐进第一个上来的,是甘宁和张辽。毕竟在他们登上云梯了之后,乐进他才是刚被逼退,所以……孙平杨易他们是各自找了自己对手,带着人马围攻了上去。后面观战的曹操,显然
对甘宁张辽他们的表现,还算是满意的。当然了,对自己这边儿的乐进,他觉得也不错。毕竟乐进的情况如何,曹操还能不知道?自然,他是不能和甘宁张辽他们比,但是也没说就差了很多吗,尤其是这攻城的事儿,所以……不过曹操也是早就下定了决心,在第三次他们
被逼退之后,就让士卒鸣金收兵了,也算是可以了吧,这样儿。对于甘宁和张辽再一次上去,而且速度还挺快,比自己快,乐进对此也没太多想法。至少他就很清楚,人家两个其实是因为比自己强,所以这个都是,应该的,很正常的,所以乐进还能有什么想法呢?对他来说,这个时候自然还是自己再上去,带着士卒杀敌,比较重要,其他的,还是少想了,如此。
所以乐进他也是比较顺利上到了城头,而他上来的时候,甘宁他们可还没被孙平杨易给逼退呢。不是他们支持时间久,实在是因为乐进的速度快了,就是这样儿。真说起来,他是超过了第一次,如此。而比起乐进来,那城头的甘宁和张辽,他们的情况自然是不好,显然两
人的武艺,那都是超过孙平杨易的,可人家不和你硬碰硬,你还有什么办法?你是想找对放,要抓到对方就好了,但是人家给你这个机会吗?不给,人家士卒是一拥而上,你别说是找孙平杨易了,周围基本上都是人家的人马,你还是先保住自己再说吧。你再厉害,浑身是
铁,却是能碾几颗钉啊?这就是问题,你还没那个天下无敌的样儿呢,所以面对这么多士卒,那最后只能是被逼退,没别的。所以张辽是第一个下去了,甘宁自然是第二个,乐进是第三个,他也不可能不下去,人家孙平杨易两人腾出手了之后,自然是一起对付他了。就像张辽先下去了之后,杨易和孙平一起对付甘宁,所以很自然,就让甘宁更早下去。然后倒霉
的就变成了乐进。不过没办法啊,你赶上了,这点背不能怨什么什么的对吧,反正就是这样儿,三人又一次变成了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对此,他们倒是谁都没看谁,不过却是都在心里苦笑了两句,心说别看自己一方,是能有机会破了襄平,但是如果每日每次,都是如此的
话,那倒是人家,更能守得住城池,而不是自己一方破了他们的城池啊。因此,三人是不想看到这样儿,可到底,他们也只能带兵进攻,没别的了。(未完待续。)
第一三四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
等到他们第三次上到城头,三人再次被逼退了之后,曹操是再次果断让士卒鸣金收兵了。他不可能不收兵,而且曹操他早就是这么想的了。其实基本上,这几日都是这样儿,没错。对他来说,第一场大雪还没来之前,对己方来说,都是有机会破城的。不过怎么说呢,每过一日,己方破不了城池,就代表了人家辽东军又拖住了己方一日。而且后面还有虎视眈眈的
高句丽人马,所以曹操虽说并不是就一点儿信心没有,但是就从如今的情况来看,这个信心就少了,确实。毕竟人家辽东军也没说傻乎乎就让你那么去杀,让你那么轻易上到城头,哪有这事儿?所以……三人带兵回归本队,他们也是挺累了,也许是没有城头的孙平杨易他
们那什么劳累,可没几个人会觉得攻城很轻松吧。至少强攻这个襄平城,是没人觉得有什么轻松可言的。如果说襄平城真那么容易攻取的话,也不至于说是如今这样儿了,所以……而城头的辽东军,也包括孙平杨易他们,听到了兖州军鸣金,这他们再退走了之后,他们也
终于算是能擦擦汗了,要不然的话,之前那可真是没有什么机会啊。对于兖州军,对辽东军来说,他们双方都是有着对己方担忧顾虑的,不过就是多少而已。而对于在兖州军身后的高句丽人马来说,他们可真是,朴克你说他着急吧,他还没说这个时候就去进攻兖州军,但是你说他就真不着急,那确实,他是特别想去见曹操一面,这个他急啊。朴克其人可并非无
能之辈,而且说起来还真是,有点儿本事的一个,至少比石全他们可强太多了,就算是公孙度父子加在一起,也是不如其人的。可就这么一个人,确实是脸皮够厚,他认为曹操要是己方高句丽的人的话,那么就好了,他把他们兖州军的地盘,直接给己方,这不挺好。这如
果让汉人来看,那他显然就是在白日做梦,但是朴克却绝对不是这么个想法。因为在他看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那才是高于一切的。至少如果说自己的国家民/族有了什么危难,需要自己出手的,那么自己就算是把自己所有的家底儿都拿出来,其实那也不是不可以的。
所以这个还别说,高句丽的人脸皮厚归厚啊,这点是真不怎么样儿。可人家也确实,真有这个为国家为民/族的这么个心,确实还是不错的,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也是比较爱国,这点也承认,确实是不错。这个还真是,至少不管是这个时候,还是说后世,他们那些人,还真就是这样儿,反正都是有好有坏吧,这点还是要承认的。那脸皮厚归厚,可确实,他们
的人也挺爱国,更为关键的是,民/族自尊心,实在太强。这个你说它有好处,是,那自然是有好处,毕竟团结吗,可能有多少不好的地方吗?是当然没错,可就因为民/族自尊心实在太强,所以脸皮才那么厚,这个可不是没有原因的啊。所以这个事儿,从别人那儿来看
的话,那确实是不好。但是要让他们自己人来说,他们高句丽的人,倒是觉得好,所以怎么说呢,算是立场不同,自然这个想法也有不一样儿。至少在大汉的人来看,没几个人不觉得高句丽那地方的人就是脸皮厚的,实在是太厚了,要不然能这样儿?至少大汉的人,就没几个他们那样儿的,所以这个也真是……此时的高句丽大营,朴克的中军大帐,他对下面他
带来的两个族弟,朴昌和朴素说道:“今日石全是不是又出去了?”朴昌一听,便赶紧说道:“哼!不错,他是又出了大营,也不知去哪儿了?”朴素则补充着说道:“他还能上哪儿去?估计还是想看看,能不能偷偷进襄平吧!”这两日可以说石全总是,没事儿就出大营。而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高句丽的士卒,还真就是没人敢拦着。毕竟连自己家大帅,
对人家可都客客气气的,所以自己这些无名小卒,还敢说什么?因此,别说石全一个人出营进营都没有人敢管他,就算是他再带个人进营,估计都没人会管他。不过要真是那样儿的话,朴克他肯定会在第一时间知道的,这个一点儿没错。而此时朴克闻言,是在心里微微叹
了口气,对他来说,何尝是不知道石全的那点儿想法呢?可对如今的石全,对如今的兖州军,对如今的辽东军,他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吗?答案当然是没有,有了就好了,那都不是问题,而问题是真没有啊。所以就必须要承认什么,朴克这边儿没什么好办法,那石全就得是
靠自己了,自己去想办法呗,就是这样儿。并且还得说,朴克如今所想的,是有进攻兖州军的心思,不过他考虑最多的,至少现在,还不是这个。而是想着自己怎么才能和曹操先见上一面,之后再说其他的。用汉人的话说,这个叫什么,“先礼后兵”吧,对,就这个意思。他觉得虽说之前和兖州军,或者更准确来说,是人家打了己方这么一回,但是这个重要吗?
反正自己觉得都不重要了,用他们汉人的话来说,这个叫什么各为其主,对,就是这话。而这个话己方高句丽也有差不多的,不过不是这么说,叫自己都为了自己,反正意思都一样儿了,谁都明白。因此朴克觉得,自己是有机会和曹操见一面的,所以他是直接向自己两个
族弟问道:“你们觉得我这时候见那曹孟德一面,会不会成功?他能否见我?”他很自然就把石全的事儿给翻过去了,本来朴克也不是说不知道,自己这两个族弟啊,还不像自己这样儿,对石全如此。他们是从心里往外,都看不上其人,当然石全其实也都一样儿,更看不
上他们。如果说没自己在这儿的话,估计他们都能打起来,所以……朴克倒是觉得石全没在大营,这其实也算是一个好事儿吧,要不然自己真一个注意不到的话,那肯定是要出问题。说起来自己不怕什么,可自己到时候必然会很难做,这个确实。因为一边儿是自己恩人,这
个不用多说,而另一边儿是自己族弟,是亲人,这个也难啊,所以是不是,不容易处理。你
说到时候肯定不能偏帮这个,偏袒那个的,所以肯定是各打五十大板,最后也就算是完事儿了。毕竟这事儿朴克帮理不帮亲,他觉得肯定不是很好,基本上这样儿的事儿,他不认为出了之后,就都会是石全的问题,所以肯定,基本上都是那自己两个族弟的挑衅,可自己真
按照帮理不帮亲的那么去处置,石全倒是好了,不用说什么,可自己那两个族弟呢,还得埋怨自己。是,自己不怕什么,但是这个事儿,毕竟石全是自己恩人,可他也是外人,更为关键的是,他是汉人,这点很重要,很重要。至于说帮亲不帮理什么的,那就更不可取了,无论是不是自己两个族弟的过错,自己都不可能帮他们,对,就因为石全是自己恩人,这点
也很重要,很重要。所以真出了那样儿的事儿,自己要说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做,那不可能,所以就根据汉人所谓的那个各打五十大板,所以就如此处理,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他们也许会对自己有怨,可只要一想,对方和自己也没什么区别,那么基本上,他们心里都会平衡的。哪怕说不能一下就平复了怨气,可至少心里能平衡多了,而这个,其实就是自己
想要的结果,这么做,没一点儿问题,就是最好的,是最好的办法。所以说石全不在,倒是好事儿了,他要是在,朴克还真得更费心。当然了,他也希望石全能安分些,别说别的,就是别总往襄平那边儿跑,自己心里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要真是石全让兖州军给抓到,那么
他后果下场就只有一个了。是啊,除了身死,他没有别的。毕竟公孙康那个人,自己多少都听说过其人的性格,石全投降,那么他家人必死。所以只有石全身死,他才能保住家人。至少石全被兖州军杀了,公孙康就利用不到他家人如何了,那么没有用的东西,他还要来做
什么?并且石全身死在兖州军的手里,公孙康还能用这个来做点儿文章,并且做出一副大度的样儿,给石全家人都放了,这也算是给他如今的辽东军士卒做了个样子,所以这一举数得的事儿,他岂能不做?在朴克想来,别说是他公孙康了,就是换成是自己,是曹孟德,其实都要如此作为。毕竟对己方有好处的事儿,利大于弊的事儿,谁不去做?所以不用多说,
石全被擒,那么下场就只有一个,除非曹操有办法让石全他家人都从襄平平安出来,要不然,石全都得自己去寻死。就算曹操他们不杀他,他自己都得想办法自刎,就是这样儿。自己毕竟也算是认识他好些年了,他石全是个什么样儿的人,自己岂能不知?石全是贪生怕死
不假,可只要能保全其家人的话,那么他就算是死一千次一万次,他也是愿意的。是,心里也会有其他想法,可他是别无选择,如果能不死就保住家人的话,他当然是希望那样儿。可如今他家人不在自己这儿,更不在兖州军那儿,而是在公孙康的手里,所以想要救出来,
确实是难,难比登天啊!至少朴克自己,他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而再说此时的石全,他发现这自己要是从兖州这儿绕路过去,至少要走很远,才能绕到襄平城的另一边儿最近的城门,这个不是问题,关键是他确实怕,怕被兖州军的探马给发现。如果说只有一个两个的话,他当然没什么顾虑,可万一人家一来来一队的话,自己就未必能好使了。而只要自己一被生、
擒,那么下场都不用说了。因此,石全不敢铤而走险,在他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万全之策。而且自己进了襄平城后,试问他公孙康就真能放了自己家人?是,家人的命肯定保住了,可还是要受制于人的,这个,没办法,也算是想了很久吧,石全一咬牙,回奔高句丽的
大营了。他知道,如今自己底牌是朴克,而别人,哪里能靠得住?至少朴克确实,他是有那个心思,也算是比较真心,想让自己家人平安,以报自己对他的恩,但是如今来看,这事儿谈何容易?至少朴克和石全都清楚,这个真是,不容易,什么时候能成,没准数儿,谁知
道?而石全是无奈回去了,他也知道,自己出来进去的,别人不说,就说朴克朴昌和朴素他们三个,不可能不知道。可朴克没对自己说什么,那么显然,就是默许了。至于说朴昌和朴素兄弟两人,他们大兄还没说什么,他们就算是对自己再有意见,都不可能说什么就是了,这个自己还能不清楚?而且怎么说呢,本来自己和两人也没什么接触,见面都是看对方不顺
眼,根本就没什么话说。真说话的时候,虽然不是针锋相对,可绝对是话不投机,那是半句多啊。自己不和他们两人见识,说实话,那自己绝对是看在他们大兄朴克的面儿上。当然了,石全有一点,他心里认可,可嘴上却绝对不承认的,那就是他认为如今怎么说自己都在
朴克这儿,在高句丽大营,这是人家地盘,真要是和朴昌还有朴素他们有了点儿什么冲突的话,你别指望着朴克会偏袒自己,不可能,他只能是各打五十大板而已。(未完待续。)
第一三五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一)
所以石全还真是没指望什么,毕竟他和朴克也真是,都不是认识一日两日,一年两年了,这确实。不接触是不错,可见过的次数中,那是足以让他们两人有了彼此了解的基础,这确实也是没错。因此,可以说他是知道朴克这人,朴克当然也是了解他一点儿,就是彼此彼此了。而石全回了大营,回了自己大帐,朴克当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自然是高句丽士卒禀
报给他的,他之前也都对士卒说了,只要石全回来,就赶紧来禀报自己,让自己知道,所以士卒也真是不敢怠慢了。因此,朴克自然是第一个知道了石全回来,不过怎么说呢,他虽说知道石全回来了,不过朴克却也没说就去见石全一面儿什么的。对他来说,如今自己还没
说就真能帮上他石全多少,所以自然还是别找他了,如此最好。要不然的话,自己就敢确定,到时候他石全一定是要让自己找机会出兵,那时候,估计就差哭了,所以自己还是别找他为好。除非说自己马上就要出兵,真那样儿的话,自己就见见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
说什么,自己就直接说出兵,那么一切问题可不就都解决了?还不是如此吗?所以说朴克也没去管石全他如何,而是写了一封亲笔书信,让士卒去带给兖州军的曹操。他知道,等对方看了自己的信后,就应该明白自己的一些想法了。至于说他能不能和自己见一面呢,自己是不敢肯定,可怎么说呢,希望必然是有的,就是大小而已。如今来看,就是一半一半吧,
就是这样儿。毕竟从他们兖州军进攻完了己方一次后,夜袭过后,他们没了什么动作,当然己方更是如此,看着表面儿是相安无事,可实际上呢,则是暗流涌动。自己可知道,绝对不是他曹孟德不想灭了己方,这事儿可能吗?没可能,只是他们兖州军,如今还没有破了襄
平而已,所以还是抽不开身啊,就是如此。其实己方也是啊,这本来就被他们夜袭了一次,人马一下少了,而且人家兖州军能没有准备吗,他们那都防着己方去进攻他们呢,所以自己也是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这除了是帮助石全之外,自己来辽东还有个目的,就是见他曹孟
德一面,如今来看,这个时候也确实是势在必行了,不好再拖了。可不是吗,如果不这样儿的话,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曹操?所以朴克是写好了书信,让专人,送往兖州军大营。他也知道,这曹操能不能见自己,可就看这一封信的了。你说这个很重要吧,其实还没有,绝对不是,但是肯定少不得一些沟通就对了,这个必须承认。所以说这么一封信,自然也是
有它自己的作用的。毕竟你和曹操也没什么接触,你就这么去他们兖州军大营,那他们不给你抓住才怪了。所以朴克也是想过,自己是该亲笔书信一封,让士卒给曹操送去最好,之后他曹孟德自然是知道该如何去做,怎么去做,要做什么。他见不见自己,无非就是他决定
的,不是自己决定了,不过这个也确实是一半一半了。说起来朴克他还不知道曹操对他们高句丽人的态度,所以说如果他要是知道的话,他就不会认为这个有一半一半的几率,他就会认为曹操不见他们的几率更大。可是他不知道啊,所以其人的心里,确实是还有侥幸在里面的。毕竟还是那话,之前兖州军和他们战,那是各为其主,是不得不如此。但是这几日来,
自己可一直都是按兵不动,他们兖州军也是没对己方有什么动作。是,如此朴克也没认为说就是曹操就放过了他们如何的,但至少说明,曹操也不是非要和己方一战,不是吗?反正在朴克看来,至少此时此刻,是没什么问题的。他们兖州军也许是等着自己去对付他们,而己方也是。自己是没找到什么机会,就主动进攻什么的,但是有了的话,那自然是不会放过
了。其实他们兖州军也是如此,至少他们此时破了襄平,那么他们要是接下来不是对付己方,那才怪了?那样儿的话,就不是他奸雄曹孟德了,他曹操不是说就没有对付己方的心思,可实在是,他们也一样儿是没什么好机会啊。所以朴克认为,如今和曹操见面,是势在必行,
如果说己方真大败了,直接让他们给整个全军覆没,那么最后的结果……估计无论如何,他曹操都不可能再见自己了吧。毕竟己方是什么资本都没有了,所以他曹孟德还能如何看重己方呢?对他们什么威胁都没有啊。反正要是自己的话,自己都不会那样儿,还见什么,对
方都没什么威胁了,啥玩意都没有了,那么是不是,不用顾虑顾及什么了。因此,这个时候,朴克觉得是该写封信,让曹操知道,自己很是希望见他一面,互相聊一聊,比什么都好。这个时候虽说还没有到晚上,可也是下午了,曹操正在自己的中军大帐中闭目养神。也算是难得这个时候都没有什么事儿,自己也是乐得清闲,确实是挺好。不过他还在休息的时候,
就听士卒前来禀报:“报主公,有高句丽使者来见!”曹操此时已经是睁开了眼,对士卒说道:“请他进来!”“诺!”士卒闻言,便离开了,下去让高句丽的信使进来。而在中军大帐中的曹操,他此时是寻思开了,心说这朴克让人过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对于自己一下想不
出来的东西,他已经习惯了让谋士给自己谋划,所以便吩咐道:“来人,去请仲德和公达先生,过帐一叙!”“诺!”帐外的士卒进来后,闻言便去请程昱和荀攸两人了。士卒也不是不知道,自己主公如此,当然是找两位先生有事儿了。还别说,这个时候,也就是曹操能休
息会儿,至于说程昱和荀攸,他们两个可都没休息,而且两人还都在程昱的帐中,在聊着什么。士卒来后,两人自然是不多说了,而士卒把曹操的意思和他们一说,程昱和荀攸离两人则是微微点头。程昱这时候是微微一笑,对士卒问道:“是不是有人来了?”士卒闻言,赶紧说道;“先生所说不错,正是如此!高句丽……”程昱一听,和荀攸对视了一眼,先打
发走了士卒,然后两人是一起去了曹操的中军大帐。为什么有此一问,自然是以程昱荀攸他们对自己主公的了解,这个时候还能让自己两人去,第一必然是有事儿,而这个主要会是什么呢,基本上不是自己主公一下想起了什么,要问自己两人。要不就是有什么突发情况,
不过看己方士卒没有擂鼓,那么就绝对不是要召集所有人的大事儿。那基本上就只有是有人过来了,要不就是一些其他的突发事件,不过那种可能,确实是不太大。至少说程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人过来。至于说是哪一方的人,基本上可以排出是公孙康他们的人了,毕竟他们都不傻,如今这个情况,他们派谁来,都解决不了问题,那么他们来人做什么?所以
就只可能是高句丽的人,这个倒是真可能,或者说就是如此。毕竟他们的那些人,可真是,和公孙康真不一样儿啊。至少说辽东军没有见己方的必要,但是他们高句丽的人呢,他们自己认为是有必要的,不是吗。此时信使先进来了,把信给了曹操,曹操先展开朴克的信来看,看过后,他觉得不可能说一下就回复朴克什么,所以先打发走了信使,“你先回去,和你们
将军说,我此事考虑一下!”“诺!”显然这个高句丽的士卒,也是会说汉话的,要不然的话,朴克也不会让其人过来。而此时高句丽士卒离开后,程昱和荀攸两人也过来了,他们自然是看到了高句丽的士卒离开,毕竟他们那个士卒的服饰,确实和己方不同,要不然不分不
开了,所以程昱他们自然是清楚。两人入帐后,曹操对两人一笑,“仲德,公达,来快坐!”两人谢过,然后曹操对他们说道:“之前高句丽朴克差人送来书信一封,仲德和公达,快看看!”说完,就把信先递给了程昱,毕竟程昱的资历和年纪在那儿摆着呢,所以必然是先给
他看,就是荀攸也只能是排后边儿,而且荀攸是非常尊重程昱这个老前辈,所以确实,他是半点儿意见都没有。程昱看过后,他才把信给了荀攸,此时正是荀攸在看朴克的信。可以说朴克这个人确实是对汉人和汉人文化相当了解,至少他不单单会说汉话,还会写汉字,这
个就不得不说,在异族异国的人中,可真是没几个能做到的,一个异族中的人,那是屈指可
数了。其实想想也是,在高句丽王那儿,是那么轻松就让朴克带兵出马来辽东,其实也不止是其人相信他那么简单,不光是朴克带兵作战的本事,就是对汉人的了解,也是非他莫属了。必须承认什么呢,就是朴克确实,在整个高句丽来说,也没几个人比他还了解汉人的那
些东西。你看他平时好像在高句丽不显露出来什么,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看着其人是五大三粗的样儿,但是绝对,胸中有沟壑,那不是一个易与之辈。而且对汉人的了解,不了解他的人,可能就以为对方会说了汉话什么的,但是真正知道他的人可都清楚,其人是对
汉人非常了解,汉话会说,汉字会写,还有一些汉人的东西,他可都是门儿清,就是这样儿。别人不说,就说高句丽王,他就知道朴克其人,知道他了解不少东西。至于说和朴克不怎么熟的人,自然是不知道他太多了,连其人什么武艺,都不清楚。所以这个也就是和他熟识的人,才知道朴克到底如何,那样儿的人在高句丽,可以说确实是屈指可数,一个巴掌就
数得过来了。而此时荀攸也看过了朴克的亲笔信后,曹操对两人说道:“不知仲德和公达,如何看待?”那意思其实就是在问,到底是不是要见朴克一面。说实话,曹操对于高句丽人的厌恶,是让他真不想见朴克,但是怎么说呢,人家如今也算是先礼后兵,很懂汉人的礼节,
所以自己直接就说不见什么的,确实是一点儿不给对方面子。别看之前有战事打仗什么的,那说起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各为其主啊,没办法。不过如今人家来信要见面,自己当然是不能显得过于小家子气,而且看朴克那意思,已经说地很简单很明确,时候地点,都自己定,
这就不得不说,对方要见自己的意愿,确实是不小,所以说……程昱此时听了自己主公的话后,他是微微一笑,然后就对曹操说道:“不知主公何意?”也就是程昱吧,他资历最老,而且年纪最大,他就敢如此去问曹操,要不然的话,除了个别的几个武将,比如说夏侯惇他们几个,其他人,真没有人敢这么去问曹操的。是啊,这主公是问你,你觉得怎么样儿,怎
么反道是你问起他来了。真正了解曹操的人,可都知道,他其实并不喜欢这样儿,不过程昱终究不是一般人,因此他这么问,曹操是没什么感觉,而且他确实,都已经习惯了,这个没错。此时曹操说道:“仲德当知,我对那高句丽……”曹操把自己的意思简单说了一下,
当然他是不想见朴克的,说起来朴克没说见自己什么意思,可曹操却都明白,那人见自己,也没什么好事儿。所以本来自己也不待见他们,那么干脆就谁也别见谁了,多好。(未完待续。)
第一三六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二)
可这事儿有那么简单吗,显然曹操他们都没觉得如此。是,曹操要说就彻底不见对方了,那其实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儿,但是曹操却清楚,本来己方对高句丽,就没什么了解,说起来如今的接触,哪怕都战过一次了,可那也不过就是初步接触而已,根本就谈不上多深的了解。所以不得不说,要想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不光是己方在高句丽的探子细作出力,这自己恐怕
也得见见那个朴克,这个其实也是有必要的。因此,如果不是说曹操那么厌恶高句丽的人,他就直接就拍板儿决定见了。不过你说见,他是很讨厌,可不见吧,以后占了辽东之后,是少不得和他们高句丽的人打交道,所以曹操也都明白,见还是不见,都是有自己道理,有好
处也有坏处,都是有利有弊,无非就是哪个多点儿的问题,如此。所以自己还是希望程昱还有荀攸他们能给自己点儿好主意,而且这个事儿还得是赶紧决断为好,虽说那高句丽的士卒早让自己给打发走了,可自己却清楚,那朴克必然是一直都在等自己消息呢,到底最后是
见他呢,还是说不见。人家的诚意,可都在信上了,这此时就看己方是如何答复。曹操已经把自己的意思对程昱说了,其实也是对程昱和荀攸两人说的,毕竟这事儿是必须要让两大谋士都知道才行,这样儿才对。而两人听后,是微微点了点头,其实他们也早就预料到了,自己主公的那点儿心思,那些想法,不过就都没直接说透而已。说实话,他们都认为,自己
主公可是真有不想见对方的那个心思,可真正,心中的天平,他绝对还是偏向去见的,这个自己两人还能不清楚。真要是自己主公说死就不见对方,那么他直接就能回复那个高句丽的士卒了,说我不会见你们主帅,请回吧,就这么告诉他。所以说自己主公没那样儿,那就
说明问题。关键是还把自己两人给找来了,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有些东西是要想好,考虑清楚,这到底要如何去做。自己主公有他的考虑,这自己两人,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程昱先开口说道:“主公明鉴,这个朴克,是真有必要见见其人的!”曹操一听,他是眼
眉微挑,直接就问道:“不知仲德的意思,为何如此说?”那意思你得先说说你的想法,我好听一听啊,到底是因为什么,必须要见其人一面。当然曹操肯定不能这么直接去问,所以他是这么说的,不过那意思,程昱和荀攸都懂,谁不明白呢。所以程昱是再笑,然后说道:“主公请想,这如今的情况,是我军对高句丽的了解不多,哪怕还有他们的情报,可终究……
所以此时也是该……”听了程昱这么一说,曹操这内心的天平,是又往见朴克那儿倾斜了,因为见他的话,那好处多啊,所以就是这么简单,那么自己是不是要去见见。他此时是看向了荀攸,荀攸则是赶紧说道:“主公,仲德所言不错!我意也是要见其人,毕竟这如今……”
结果荀攸上来就是赞同程昱的话,曹操一听,心说这个和自己所想倒是也没差多少,反正他们两个都是赞同见朴克的,都是觉得见其人,是利多弊少,所以看那样儿也是势在必行啊。那么如此的话,自己就定个地方吧,让双方都能放心,如此最好。不过最后在说到底要在什么地方和朴克见面,这个时候,程昱和荀攸,是有了分歧。毕竟两人性格还是不同,程昱
属于是老谋深算型的,而且在自己人面前,更多时候,他是锋芒必露,哪怕都这么大年纪了,可在自己人面前,程昱就是这么个人,你要是不看他那相貌,不看他的年纪,还以为他就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所以说这个就是程昱,在众人面前的程仲德。而荀攸呢,和程昱一比,他倒是更像个老头儿,不说其人言语本来就少,你不问他,基本上他都很少说话,而
且做事儿的态度,也不是说就咄咄逼人,让你无从进退。因此他和程昱的性格,确实是有不同,这个必然。所以在程昱看来,朴克让己方定时候,定地点,那么己方就应该把时辰定在明日后日,越快越好。至于说地方,那还用说吗,自然就是己方的大营,没有其二的选择
了。在程昱看来,他朴克在高句丽,也算是个人物,因此,绝对不会因为在己方大营和自己主公见面,他就会退缩半步,反而他会马上就准备过来。而在己方大营,那对己方好处最大也是最多的,所以还用说其他地方吗。但是在荀攸眼里,却不这么看。是,朴克写得清清
楚楚,时候地方,都是己方来定,不过这个更多的,是其人的客气,己方定下来了,他一定会赴约,但是真把地方定在己方大营,这个确实,真是有点儿不太给对方面子了。有一点,是一点儿都没错的,那就是其人和其人代表的高句丽,算是很给己方面子,这个是真没错。所以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对方既然是这么识时务,那么己方也应该给他们点儿
面子。因此荀攸的意思,可以在两军相距之间,那么个地方,见一面,如此一来,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何乐而不为呢。是,放在己方大营,对己方好处更多,可在那地方,对己方好处也不是说就没有,关键是让他朴克也安心了,而且他也能知道己方的诚意,给了他们多
大的面子。结果最后这个事儿,却是又回到了曹操自己这儿来,本来他是想让两大谋士给他个主意,结果出现了分歧,还是那种谁都不能说服谁的那个,所以最后拍板儿的事儿,还得是他自己决定。曹操看看两人,他也是,知道这个谁说得都有道理。如果说就按照谁的主
意对己方好处更多,那自然是程昱所说的了,这个必然。但是荀攸的话,那么做了的话,那绝对是表达了己方的一种大度,大方,也是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这个也是,不好取舍啊。但是曹操终究是曹操,他稍微想了一下,然后对程昱和荀攸一笑,说道:“其实公达所说,我都了解,但是如今虽说我们并非不能离开大营,可怎么说呢,要真是都离开的话,还是要
麻烦,所以为了少那么点儿麻烦,我看还是依仲德的意思,在我军大营,会请朴克!”这个时候荀攸也没什么说的了,其实他也知道自己主公的那个意思,主公说麻烦,那不过就是一小部分而已。而更大更多的部分,还是在己方大营这儿,对己方好处更多,这才是关键。
不过自己主公所说的那意思,也确实,对。毕竟不在己方大营,那么除了留守在营中的武将外,其他人都要动地方,而到了那地儿,还不是己方所有人,毕竟有人都留守大营了。可在己方大营这儿呢,是不会缺了一个人的。并且去别的地儿,那自己主公要带多少人马去,这不也是个问题?所以说荀攸也不是说就不了解,不理解。毕竟他可是天底下有数的顶级谋
士之一,因此还有多少东西,就是他真不了解不知道的呢,至少这个事儿,还真谈不上能让荀攸如何如何。而且还得这么说,他不是说就反对程昱的意见,只是他觉得,其实自己的想法,对己方来说,是如今更合适的。但是,自己主公就不是这个想法,那就没有办法了。毕竟这事儿最后做主的,不是自己,是主公,他拍板儿下来的事儿,可真是没几个改变得了
的。但是荀攸心里,还是比较坚持自己的意见,毕竟虽说和朴克和高句丽的人,成不了什么朋友,但是怎么说呢,如今是对付辽东军要紧,他们高句丽,根本还不在己方如今要灭掉的范围内,因此是不是,要见朴克其人,是必要,对己方利多弊少。而在什么地方见,当然
是在他朴克能安心的地方会见,是效果更好。不过程昱和自己主公都那么认为,那自己也不好再多说了,毕竟这自己主公都定下来了,而且程昱也是觉得如此,那么两个人对上自己一个人,自己怎么都不可能改变他们两人的看法。其实和朴克其人见面,放在己方大营,也
不是说就不行,但是自己还是保留意见。这就是此时此刻,荀攸内心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虽说是没有什么办法让程昱和自己主公都改变想法,但是自己也是有自己考虑在内的,他们也是改变不了自己所想的。而之后他和程昱是相继告辞,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明日晚上,在己方大营,宴请朴克,己方所有人都会在,而且连甘宁张辽他们,也不例外。至于说
他朴克带谁来,带多少人来,那都无所谓了,随他。毕竟是己方大营,就算他朴克拉来他们高句丽在辽东的所有人马,那又算得了什么?再说了,这事儿根本就不可能,他朴克还不至于说那么傻,真带兵到一定数的时候,可以说那就绝对不是来赴宴了,而是来和兖州军一
战来了,不是吗?而曹操在程昱荀攸他们两人离开后,他是赶紧让己方士卒去告知朴克,明日宴请他的事儿。他倒是没写信什么的,在曹操看来,真是没那个必要,这事儿两军距离这么近,关键是他朴克绝对是急等着自己消息呢,所以说这个时候让己方士卒传自己口信儿
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而对他朴克来说,也算是挺好的一个,不是吗。果然,这个时候朴克还等着曹操的回信儿呢,至少他就很清楚,这个时候怎么说,曹操他们都已经商讨完了吧了,而最后应该是有了准信儿了。在朴克看来,如果说曹操同意的话,那么他就能让人来通知自己,写信什么的,不一定。但是他如果不同意的话,那就未必能让士卒来,这个倒是可能,
而且很有可能啊。而且还得说什么呢,那就是朴克的心里,他自然是希望有兖州军的士卒来这儿的,因为那样儿就说明了……结果果然,他是熬出头儿了,就听士卒来报,“报将军,营外有兖州军士卒来见,说是……”“快,请他入帐!”“诺!”朴克心说,果然是想什么就来
什么啊,这不就是曹操已经决定要见自己了吗?至于说曹操要在什么地方见他,朴克就没想那么多。对他来说,其实在哪儿,是有区别,但是既然自己都那么写了,让人家定什么时候,定什么地方,那么自己就不可能反悔什么的,那不是自己要去做的。兖州军士卒此时已
经进来,把曹操的意思给朴克这么一说,朴克是微微点头,然后和士卒说了几句,就打发士卒离开了。等对方离开后,朴克是让人找来了自己的两个族弟,朴昌和朴素,当然也没少了石全,毕竟石全在自己这儿,他也算是半个自己这边儿的人,所以这事儿还能少了他吗?没一会儿,三人陆续都过来了,自然是朴昌朴素他们两个一起来的,而石全是自己来的。不
过他是第一个到的,因为石全看来,不是朴克要出兵了吧,所以他是赶紧让士卒通知自己。正好朴昌和朴素之后也来了,估计不是小事儿,所以他心里是有着一种期待啊,期待朴克能出兵。等三人都坐下后,朴克便对三人说道:“之前我写信给曹孟德……最后其人……”结
果一听朴克所说,石全闻言是这个泄气啊。敢情人家不是要去进攻兖州军,是,这个也是和兖州军的关系很大,特别大,可不是去战争,而是去和他曹孟德见面啊。(未完待续。)
第一三七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三)
石全这个时候他不光是泄气,这他还对朴克要去见曹操,意见大了去了。不过也真是,石全如今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所以他是连半个字都说不出来。而且石全早就知道,听了朴克其人所说后,他就更加清楚,如今这个事儿,已经是不容更改的了,谁说什么都不好使,他朴克是必须要见曹操的。而石全也突然是发现,可能自己和自己家人,是相距
越来越远了,到底怎么才能让他们平安!其实他就不好好想想,越是公孙康他们见不到石全,他的家人才是越平安的。不过石全属于是关心则乱,因此这点他居然是没想到,或者说他一天所想的那些,都是怎么救援自己家人,怎么让他们不被公孙康所制,结果就忽略了那
么最关键的东西。至于说朴克,他也没对石全说过什么,主要是他不想见对方,就是这样儿,如此。结果石全这个时候他还是“当局者迷”呢,就是旁观者,才能清啊。而此时他对朴克有意见,却是一个字都不能去说,这给他憋的,实在是太难受了。结果朴克这时候还说
呢,明日朴昌朴素和我一起去大营,石将军你就负责留守在此了,多麻烦你了。为什么朴克要带走朴昌和朴素呢,这个自然是有他自己的道理了。说起来朴克他很清楚,石全是绝对不会跟着自己去兖州军大营的,那么自己去了,这朴昌和朴素,怎么都得和石全分开啊。要不然的话,自己不在大营,他们彼此是一定要出问题。因此,他们三个不能脱离了自己的视
线,所以只能分开。那么自己除了带走朴昌和朴素兄弟两人外,真是别无他法。至于说让石全留守在这儿,那就更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了。此时此刻,此地,自己兄弟三人要离开,那么这地方,除了他石全留守之外,就真是没有其他的人了。当然了,哪怕留下石全,他也指
挥不动己方士卒多少。如果说兖州军来攻的话,那么他石全也只能是带着己方人马去抵挡,别无他法。再说了,自己和自己两个族弟,到时候可就在兖州军大营呢,所以他们会来进攻?己方和他们还没到这个程度,所以说己方人马能被石全指挥得动的时候,那就只是己方被攻
击的时候了。因此,哪怕是他石全想调兵,比如说去进攻兖州军什么的,那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自己不会让己方士卒听他的调遣。并且还不得不说,石全他还真不至于说那么傻,要知道,自己和朴昌朴素他们,可都是在兖州军大营呢。他石全有点儿脑子,都不会那么做,因此……朴克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唯一不放心的,就只是朴昌朴素他们和石全不对付,互相
看对方都不顺眼,所以自己给他们分开了,这不就好了。而且石全他不傻,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他可都是分得一清二楚,门儿清啊。而对于朴克的安排,可以说不管是朴昌兄弟,还是说石全,出奇,他们第一次是都没什么意见,都认可了。其实这个
也算是朴克的用心良苦了吧,如果他说让石全去兖州军大营,那么第一个石全就不会同意,而第二个,朴昌和朴素兄弟两人,心里就会更不爽。毕竟自己族兄不带自己两人,而带了一个外人?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外人比亲人更重要了?可他更不可能说带着他们三个一起去,那样儿的话,三人还真是,谁都会有意见,并且他们三人虽说那个时候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
下,可到时候真丢人的话,那真是都丢到兖州军大营去了。所以朴克心里清清楚楚,带谁去,就只能是带朴昌和朴素,只有这么安排,才是所有人都皆大欢喜。结果看着三人都没有意见,最后也都点头同意了,一点儿分歧想法都没有,至少表面如此,朴克心里就是很得意。心说怎么样儿怎么样儿,自己如此安排,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了吧。看看看看,这么一
说,是谁都没意见了嘛。当然了,他也清楚,这就只是表面儿现象而已,是,三人对此安排,是没意见,可他们的内心,还是互相看彼此不顺眼的。自己能改变他们一时间的态度,可终究是改变不了他们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不过这样儿,也算是暂时可以了吧,至少表面
儿上,还是不错的。朴克也都知道,汉人都说了吗,是“欲速则不达”,还有个词儿叫做过犹不及,那意思,反正就是如今自己这样儿吧,对不。还别说,你说朴克对汉人文化的了解,到如今也不过就是个皮毛而已,但是怎么说呢,有时候所用的词儿,还算是能对得上号,
有那么点儿道理,这个还真是,比很多很多异族异国的人,都强太多太多了。至少有人都没听过,什么“欲速则不达”啊,至于说那过犹不及,那更是没有几个异族真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过至少朴克他是知道的,就算不错了,毕竟他还算是比较了解这个吧,反正是比其他异族异国之人更了解更明白。此时的朴昌和朴素还有石全,他们对朴克所说,确实是都
听了,他们也是这么打算的,所以最后三人告辞,就等明日两人跟着朴克去兖州军大营,而石全则是留守在高句丽大营这儿。三人对此安排,确实是没有任何异议,也可以说他们都清楚,其实就算是有意见,那也没什么大用。朴昌和朴素还好说,毕竟他们绝对是赞同朴克
的主意的,至于说石全,就不一样儿了。在他看来,这如今的情况,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是,自己肯定不能和朴克去兖州军大营,可自己一样儿,不想让朴克他们去,但是自己能说什么吗?当然是不能说,所以就只能是听之任之,就是这样儿,如此而已。自己也不想留守
大营,还想去兖州军襄平那边儿看看,可这事儿能行吗?显然也是不行,所以还用说其他的吗?反正自己说什么,做什么,在朴克这儿,是啥用都不顶,啥用都没有啊,所以自己就真不用多说了,就这样儿吧。朴昌朴素和石全他们离开了,三人走了之后,朴克也算是暂时松了口气。这个当然不是说他看到三人离开,他松口气,而实在是因为曹操答应了他要见他,
他才算是暂时松了口气。至于说让他彻底放心的话,那就还得是等明日真正见到了曹操之后,再说其他的。至少来辽东这儿,两个愿望吧,这如今就算是已经达成一个了。至于说下一个,那确实,就是在见到曹操之后,再说其他的了。所以说朴克也是,他是能更安心休息
了。之前两个事儿,一个没解决的时候,他虽说不至于休息不好,可也真是,心里有事儿放不下,所以还能不去想吗?但是如今已经算是解决了一个了,他这个时候,此时此刻,确实是,不错。至少必须要承认什么呢,就是之前没什么进展的事儿,如今终于是有了眉目,这个确实是让朴克觉得不错。他甚至认为,这如果是按照这么发展下去的话,这也许石全的
事儿,也能顺利解决?这都说不定啊,还是有希望的,不是丁点儿希望都没有了。比起朴克这边儿来,曹操那边儿确实是没什么大动静,当然这个时候除了程昱和荀攸他们知道自己主公要见朴克之外,兖州军的其他将领,包括甘宁张辽他们,那可还都不知道这个事儿呢。曹操也没认为说就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和他们说,本来以他的意思,是等明日战事结束了之后,
在对他们说一下,其实也不算是晚。毕竟怎么说,如果就因为这么一个事儿,就还得召集所有人来这么一趟,这曹操还是觉得不太好的。毕竟这个真不能说是什么天大的事儿,所以在所有人都在的时候,那自然是等明日战事结束了之后,大家一起回营,到己方大帐来这个
时候了。所以曹操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对他来说,还不至于一下就召集所有人过来,告诉他们如何如何,自己要见朴克,这都没必要。明日战事结束了之后,自己再和他们说一下,就比什么都好。而且还得说什么呢,就是明日就算是战事结束了之后,再告诉他们,其实也
并不耽误什么。毕竟是晚宴,到了晚上,就算是现准备,都来得及。更何况明日通知众人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上午,最晚也不过就是中午,所以那么多个时辰,足够是准备了。可以说就朴克,他就算是再来多少人,十几个人,那都多说了,没准还没有那么多,所以真是,不用说就准备多少东西。真要说准备,那是给己方士卒准备的,毕竟他们也得犒赏一番才行,
还是那话,没有说己方的将领在这儿大吃大喝,就一点儿不去管士卒的。这事儿你能做那么一回两回,可做多了,就要出问题,不信就试试。真的,至少必须要说什么呢,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想想这话,是真有道理啊。不过兖州军在这方面,或者说其他的军队,不
管是凉州军还是说江东军,哪怕就是辽东军,其实他们基本上都是一样儿的,这个是不错。毕竟你要让士卒觉得不好过了,他们觉得不怎么公平了,那么后果,真是要不堪设想。怎么说你打天下,还得是靠着他们,所以这个是不是,不得不说什么呢,这你要让他们意见大了,
这你可能就该倒霉了。再一次的战事,曹操倒是没那么特别关注,毕竟比今日战事还要更重要一点儿的,自然就是晚上见朴克的事儿。毕竟不管是能破了襄平,还是能解决好高句丽的事儿,其实都是曹操喜闻乐见的,这个确实是不错。他是希望如此,可最后到底会如何,这个谁知道了?不过这理想和现实,终究是要有差距的,曹操确实是没想到,朴克找他到底
是要做什么。他以为对方是为了战事,所以是会谈一下什么的,可实际上呢,朴克找他是为了让他承认自己是高句丽人,估计等曹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会是一副非常,怎么说呢,就是比较出乎他所料的表情吧,毕竟这个不是他所想到的,要不然的话,他真是不一定就会
见朴克。可如今他没想到这个,所以木已成舟,那有什么办法。只有等见到了朴克之后,再说其他的了。不过再怎么说,曹操都不可能说把朴克给轰出去,那是不可能的。怎么说大汉的人,都是讲礼仪的,所以哪怕高句丽的人再如何,最后都不会说是被曹操把他们给轰走,
曹操还不至于说那样儿。而此时,战事结束,主要是曹操让人鸣金收兵了,他也知道,这己方到了这个时候,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怎么说呢,今日比起之前来,也是有了那么点儿进步,或者说己方这么日复一日的进攻中,早晚是要让己方夺取城池。不过从如今这情况来看,第一场大雪,也是要来了,这个也是不得不承认,是如今,是当前己方最大的敌人了。
确实,不是辽东军,他们还不会把己方如何,己方多损失点儿,最后也不是说不能破了襄平。但是大雪一来,己方无论如何,都是支持不了的,因此,曹操是希望大雪能晚来,可到底这个事儿能不能像他所想那样儿,这个谁都不知道。反正看情况,这个是可能的,一切皆
有可能。就看第一场大雪什么时候来了,反正早的话,兖州军就是退走,晚的话,那么走的就是辽东军了,他们是落荒而逃,必然了。(未完待续。)
第一三八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四)
所有人都跟着曹操退走了,甘宁和张辽,他们自然是和曹操他们先回了兖州军大营,一起进了曹操的中军大帐。当然他们都不知道,曹操这个时候要说的最重要的事儿,不是关于襄平战事的,而是关于高句丽人马的。而此时所有人都在曹操的中军大帐坐好,他们也都知道,这自己主公(曹操),今日可能是有什么其他的,要对他们所有人说。毕竟这个你还必须要
承认,那就是自己主公(曹操)和平时,确实是有所不同啊,这个还真是。如果说按照他们对自己主公(曹操)的了解来说,这个确实,他应该是有什么事儿要说,要不然的话,还不至于说这样儿。果然,就听此时曹操对大帐中所有人说道:“各位,有件事儿一直都没对
大家说,就是昨日高句丽的主帅朴克,他派人来我军大营……”接下来,曹操是简单说了一下昨日的事儿。当然他可没说自己又找程昱又问荀攸他们的,又商议什么了,其实他觉得那都无所谓。曹操也清楚,众人可真是不想听过程,对于这个,他们是真没什么太大兴趣儿,
可以说他们就唯独是对结果有点儿兴趣儿,就是如此。因此,曹操直接就说出了最后结果,他这也算是投大家所好了,所以自然说了,那就是今晚,要宴请朴克他们,而且还就在己方大营,自己的中军大帐。结果众人此时一听,可以说除了程昱和荀攸之外,他们心里都是各有各的想法。也难怪,他们不可能说没想法,毕竟这个事儿,你还不得不说,是不是……说
是他们主公(曹操),给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其实并不为过啊。毕竟怎么说呢,这除了程昱和荀攸他们两个之前知道之外,其他人,那是有一个算一个,可没一个知道这事儿的,这个就不得不说,是不是,让他们所有人真没预料到啊。如果说程昱和荀攸是那种大嘴巴的
人,那么基本上,这个时候该知道的,也都会知道了。可显然,有几个谋士是大嘴巴的?尤其还是程昱荀攸他们那种顶级谋士,那更不可能是了,而且就算不是顶级谋士,那也真是没几个人大嘴巴吧。不过这事儿要是让武将给知道了的话,尤其是像夏侯惇那样儿的,那基
本上,别说是一日了,半日不到,那马上就能传遍全营。所以这个也真是,如果要是不想保守什么秘密,或者是故意要让所有人知道的消息,还不好去通知的话,那么就直接告诉夏侯惇,其实就可以了。而说起来夏侯惇这个人,他绝对不是没脑子,所以他自己也自然是清楚,什么事儿可以去说,应该去说,可什么却不能说,就不该说,因此,你说他是大嘴巴不
假,但是其人却也有自己的分寸的。所以说你可以认为其人大嘴巴,但是其人绝对不傻就是了,你要真拿他当傻子,那么吃亏的,就只有你了,不信就试试吧,可以说很简单就能试出来。而此时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不清楚,因此曹操这么一说,他们就寻思开了。
至于说他们所想都是什么,那自然是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了。就拿几个代表人物来说吧,乐进甘宁和张辽,以他们三个为例,毕竟他们可以说就是代表了兖州军、凉州军和江东军三方,因此是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人物。说乐进此时的想法是,他认为这自己主公没事儿见什么高句丽的人,可真是没什么大用啊。怎么说那帮高句丽棒子,他们终究是要成为
己方的敌人的,而且还是大敌。或者更准确来说,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就是己方的敌人了,是不是?所以和他们,有什么见面的?难道说见了他们一次,他们能退兵,还是说把那个石全给交出来,再或者是……这就是乐进的想法,用后世的话来看,占星学来说,乐进他应该是属于摩羯座的,不过这个时候,应该是没这个星座呢。而他乐文谦是不是摩羯座的人,确
实,还是有待考证。不过在甘宁和张辽的眼里,他们想法和乐进还不太一样儿。毕竟兖州军不是他们凉州军,更不是江东军,所以两人确实,其实也没太多想法。因此就没觉得说什么一点儿用没有,甘宁是什么出身,是家中豪强,不过最后是落魄了,中落了,自己跑到长
江水道当了水贼,是长江那儿鼎鼎有名的锦帆贼。而可以说其人纵横长江水道那么多年,基本上就真是没有遇到过什么像样儿的对手。而对于敌人,只要敢招惹他的,最后不是被甘宁给灭了,就是他们那些人投降了,并入到了甘宁的阵营中,要不然就是就地解散。而被灭
的和解散的不必多说,就说投降了的,还真是有不少,那都是找甘宁谈判,最后都投降了他,并入到了锦帆营。所以说甘宁自然不会说谈判就没什么用,至少如果之前被自己灭了的那些水贼,除了有些人,那是必须要死之外,还有一部分,其实也并不一定非要和自己拼个鱼死网破。真要是谈判的话,自己确实,可以放他们一条生路,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他们没
那么做,自己也没有和人谈判的习惯,最后就只能是你死我亡了,就是这样儿。所以说甘宁没认为说谈判就没用,这个当然有用,不过就是看是什么情况吧,这个很重要,当然目的是什么,这个更重要。所以这个,其实是甘宁心里的想法,不过他是不可能对曹操他们说什
么的。当然了,就算是曹操问他,他也就是说个同意,如此而已。至于说张辽,他也是有他自己所想的,首先张辽是什么出身,都知道,并州军将领啊,而并州军最大的敌人,那是异族。而如今的高句丽,也是异族,更是异国,所以本来以张辽的意思,这对付异族,和他
们狠狠打上一场,要是一场不够的话,那么就再多打几场,这个只要让他们彻底服了,那一切就都好了。不过怎么说呢,高句丽和一般般的异族,还真就是不一样儿,至少并州的敌人,那都是草原异族,所以他们还有什么文明?反正和汉人,那是真没法相比啊,就是都不能相提并论。可高句丽却真不一样儿,因为可以说他们很多的地方,可以说那其实就是在效
仿汉人,并且已经是在形成自己的文明了,而这个对他们自己来说,自然是好事儿了,可对周边儿的国家来说,那绝对不是好事儿。所以他们来谈判,张辽觉得要是能拖住他们一时的话,也是挺好,毕竟如今当务之急,可不是对付他们高句丽的人马,而是破襄平啊,这必
须要分清轻重缓急才行。至少不管是甘宁还是说张辽,他们可是都清清楚楚,就是这样儿。而张辽更是觉得,长远来看,那高句丽肯定是威胁,还是个大威胁,不过如今来看,兖州军的大敌,却是辽东军啊,而不是他们高句丽的人马。还别说,张辽是真有眼光啊,或者说其实曹操他们何尝不是没有呢?有几个就真不知道高句丽是威胁的,可历史最后证明了什么,
那就是,就说当初的隋炀帝杨广吧,其人三征高丽。而杨广这个人呢,是有不少争议,那不假,可他征讨高丽,是一点儿错都没有,至少他征讨高丽,确实是对的,没错,因为高丽的潜在威胁,可真是比那突厥来得还要大。不过可惜啊,最后的结果,要不然的话,杨广给高丽灭了,那多好啊。不过最后灭亡的是他隋朝,却不是高丽,这个还真是,不得不说,历
史也真是,有时候还真是爱开玩笑啊,要不然的话,何至于此?反正很多时候,你必须要承认的是,就是你越想如何,越觉得是万无一失,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带着慢慢的信心而去,但是却满载失望而归,就是这样儿。话说当年的杨广,他不是如此吗?所以历史是不是
也真是……此时的曹操,说出来要宴请朴克,可真不是说让所有人看看自己这个决定,让他们同意什么的。因为无论众人是何想法,曹操都已经不会改变自己的主意了,这事儿怎么都不会改了。别说朴克他们都已经知道了,就算是没告诉他,曹操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主意。
对他来说,这己方的面子,能不重要吗?出尔反尔的事儿,那却不是己方不是自己会做出来的。所以曹操当然不是要让众人同意不同意他什么的,而纯粹就是让他们知道一下,晚上自己要宴请朴克,就是这样儿。毕竟都已经这个时候了,自己怎么都应该说让他们知道了,必须要让他们知道啊。最后曹操说道:“各位,此事就是如此,到时候大家可别忘了准时赴
宴!”“诺!遵主公(司空)之命!”他手下的人,自然是叫曹操主公,可甘宁张辽他们,自然是要称呼司空了,没有其他的。当然要是叫曹公,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甘宁他们还没那个习惯,和曹操关系还没那么好。就直接称呼其官职,这已经就算是很给曹操给兖州军的面
子了。曹操看众人表态,他是非常满意的。本来吗,这自己如今见朴克,真可以说是势在必行。而曹操打发走了所有人之后,他就让士卒安排下去了。这个事儿,让程昱和荀攸他们两人主管就可以,其他人,都用不到。就只有己方士卒,那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必须要
承认的是,“杀鸡焉用牛刀”,真是,可以说有了己方的两大谋士在,那都是真给了朴克他们高句丽人天大面子了。如果不是自己不想让朴克他认为汉人不懂礼,那自己都不会让程昱他们出面,真的。不过可惜啊,这自己是不得不让己方如此做,而且还真是,只能这样儿啊,没别的了。其实真准备宴请所有人的吃食,并不是那么难解决,而且还有程昱和荀攸他们两
人,所以说自然是没有问题。可就是犒赏己方士卒的羊,这个宰杀起来,才费劲了。不是说杀羊费劲,主要是这确实是太耗费人力物力了,就是这样儿。毕竟要犒赏近十万的人,这需要多少羊?所以说自己主公可真是,是下了血本了,不过他却绝对不会是血本无归就对了。
有付出,那自然就会有所回报,不过回报和付出有时候未必就是成正比,就是这样儿。那么曹操如今犒赏己方士卒,这个他所付出的和回报给他的,到底能不能成正比,这个就不得而知了,还得是看今后的了,就是这样儿。不过这个显然,犒赏士卒,绝对不会是没用就对
了。此时兖州军众将,都回了自己的大帐,就是甘宁张辽他们,也没例外。不过却没一个睡觉的,休息是有,可没有闭眼睛就睡的。当然这个可绝对不是因为才下午而已,就没人睡觉,实在是因为,这自己主公(曹操)宴请朴克这个异国大将,可真是,没有一个敢怠慢的,所以还真是,确实都不敢迟到。要不然的话,你不给自己主公(曹操)面子,也别准备让自
己主公(曹操)他给你什么面子,就是这样儿。所以别说兖州军众将不敢,就是甘宁张辽他们,也都一样儿,没什么区别啊。当到了曹操和朴克约定好的时辰前半个时辰,不,准确来说,是小半个时辰之前,朴克是带着自己两个族弟,还有八个亲卫,一起来到了兖州军大
营。这八个亲卫,可以说其中的四个,那是保卫朴克的,至于说另外的四个,两个是保护朴昌,而剩下的两个,自然是保护朴素的了,就是如此。(未完待续。)
第一三九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五)
曹操没亲自带人去迎朴克他们,只是让程昱他们代自己去迎了一下而已。毕竟真算起来,曹操他算是和高句丽王一个级别的,甚至后者还不如他。因此,如果是对方来了的话,那么他是无论如何,都得带着众人在营外迎接,这个不假。不过就只是只有朴克他们几个的话,这么一个大将加上两个副手的话,那确实,还不至于说让曹操亲自带人出营去,而这也绝对
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显然,曹操看不上他们高句丽人,这个才是最重要。真是,如果说曹操和他们关系非常好,或者其人对朴克他们也比较欣赏的话,那么在曹操看来,自己亲自出迎,也真是没什么大不了。毕竟朴克他所代表的,在辽东这儿,那就是高句丽王,也是整个
高句丽,所以自己就算是真带人出大营去迎接,其实也不失/身份。可曹操和高句丽他们的关系,他看对方更不顺眼,心里厌恶,以致于曹操确实,除了是高句丽王亲自过来,要不然的话,换成谁,都不可能让他亲自出迎,哪怕是此时的朴克,都没可能。所以也不得不说,
曹操有这么个想法,那么他让程昱代自己去迎接对方一下,其实已经就算是很给朴克他们面子了。要不是在己方大营这儿和对方见面,曹操估计都不会让程昱出迎,就是如此。但是没办法啊,谁让他朴克非要见自己,而且自己还请他们来了,这个就不得不说,该给的面子,那肯定还是要给的,没错。如果说曹操不这么做的话,朴克他就算是再不满意,他也不可能
说什么,但是哪怕如此,曹操觉得自己还不至于说那样儿。所以哪怕是再不待见高句丽的人,他也没说不让人去迎一下,这个还没有。而此时程昱他们已经是在营外见到了朴克一行人,朴克等人此时是赶紧下了战马,见到程昱,他是赶紧用他那带着高句丽腔的汉话说道:
“这位想必就是兖州军的程昱程仲德先生了吧?”要说别人,可能朴克还不认得,毕竟都没见过,所以你让他能认识谁?可程昱话说他可是兖州年纪最大的,六十多岁的人了,自然和别人有所不同,差别大了去了,因此,朴克是一眼就看了出来,这个老者,就是程昱。而
程昱这个人,你要光从面相上来看,还真是看不出他有什么不太好的地方来,就是个挺普通的老者,看着也没什么。不过那绝对是因为你不了解程昱其人,要不然的话,你是绝对不会有这样儿想法的。而对于朴克认出了自己,程昱可以说是一点儿意外之色都没有。毕竟在他看来,自己这个年纪,那在己方这儿来说,自然绝对是独一份儿,所以他朴克认出自己来,
自己是没半点儿意外,要说他不认出来自己,那么自己倒是该好好想一下,这个高句丽还值不值得己方那么重视。而且程昱还想到了,他朴克最多能认出来自己,荀攸,最多再加上个乐进,也就这么两三个而已。他如果能把己方的将领都给认出来,那才是他本事。结果显
然,朴克除了是认出来了程昱和荀攸外,其他人,他都没认出来。如果曹操在这儿的话,朴克是肯定能认出来,不过曹操他不没在这儿吗?所以……此时程昱闻言一笑,对朴克说道:“不错,正是程某!想必尊驾便是高句丽主帅,朴克,朴将军吧!”朴克闻言是微微点头,“先生客气了,正是朴克!”然后程昱是直接给朴克他们一行人请进了己方的大营,并且还
说了,“主公此时正在帐外等候!”别看曹操是不会出大营去迎接朴克他们,但是在自己的中军大帐外,迎一下几人,那还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所以你说曹操就真不给他们面子吗?显然,还不能这么说,至少朴克这待遇,还是不错的。如果说换成是马超、孙策他们过来,哪怕是高句丽王,曹操都得亲自带人出去迎接,可朴克能和他们几个相比吗?因此,曹操如
此对待,其实就已经算是可以了,真的。而此时朴克已经是跟着程昱他们一起来到了曹操的中军大帐,当朴克见到曹操的时候,自然是没等曹操说什么,他肯定是先说话,“阁下就是大汉司空,曹操曹孟德吧!”曹操闻言一笑,“是高句丽的朴将军吧,请!”“请!”说着,
众人,除了那八个保护朴克他们的亲卫,其他人,都是进了曹操的中军大帐。说起来朴克见到曹操,他自然是要赶紧先施礼才行,怎么也不能等曹操和你先说话吧,毕竟这朴克尽管是高句丽的大将不假,但是不管身份和地位,怎么都是不能和曹操相比的。毕竟真说起来,
就算是高句丽王,那也未必就比曹操的身份地位高。怎么说其人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么一个,名义上是听大汉皇帝的话,可谁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至少高句丽王还有朴克他们,可都知道,曹操是个什么人。如今大汉是三分天下不假,可最有实力,能笑到最后的,公认的就只有曹操或者是马超,孙策不予考虑,所以最后能一统天下的,除了曹操,就是马
超了,因此,朴克怎么都不可能怠慢。而且曹操还控制着大汉的皇帝,他只要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书,说要征讨高句丽,那么自己的国家,可真就是要遭殃了,而这绝对不是朴克想要看到的。朴克没觉得自己就是害怕,但是他也觉得这麻烦越少越好啊。而且他还想了,如果
说他曹操承认自己有高句丽血统的话,那么他的地盘,还不是己方高句丽的?所以说他的想法,那确实是挺好,只是,可惜啊,最后的结果,曹操能承认这个?开玩笑吗,别说他根本就不是高句丽的人,就算他真是,就以曹操那个性格,他能承认?所以最后的结果,其实
是并不难预料,但是朴克他不知道啊,他哪里知道其人对高句丽国家,对高句丽人的厌恶呢?确实,如果说朴克知道曹操想法的话,他未必就会像如今这么去做,所以还得说他这个情报,并不是说很多,很及时什么的,至少对于曹操其人的了解,就是真不够,不够,差远了。他们对曹操的了解,估计还没有兖州军对他们高句丽了解的多呢,这个并不是什么不可
能的事儿,而就是真的,是事实,如此。如果说朴克真对曹操对兖州军都那么了解的话,也真不至于说是如今这样儿了啊,可现在这个情况。当然了,曹操也不知道朴克此来的真实目的,要不然的话,估计也是不会见他的,所以这个也算是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到底如何,结
果他们就这么见面了。此时所有人都进了大帐,分宾主落座后,因为时辰都已经到了晚上,所以这个时候曹操也没多说,只是笑着看了看朴克几人,然后击了下掌,吩咐道:“摆宴!”说完,便有士卒把早已准备好的吃食,端了上去。而此时,朴克也是趁着这个机会,给曹操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两个族弟,曹操自然也是介绍了自己手下的将领,当然也包括不是自己属
下的甘宁和张辽,他们是一个都没少,这是必须的。双方是互相见礼,对他们来说,很多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见,但是这个重要吗?显然是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今日之后,所有人算是都对彼此有了个印象了,以后在战场见到后,也不至于说是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知道谁。之前兖州军的人就只是知道朴克,至于说他两个族弟,那谁知道了。不过如今,他那
两个族弟,他们也算是面熟了。至于说朴克三人更是,以前就只是听说兖州军是兵多将广,兵多,他们也算是见识到了,而那不过只是兖州军的一部分而已。至于说将广,之前只是黑夜的夜战,朴克他们是真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了,可如今这么一看,终于是知道了,好几个都
是挺有名儿的将领,以前光听说了,这次终于是见到活的了。所以朴克几人还做梦呢,心说曹操要是承认是高句丽人的话,这兵多将广,岂不是要变成自己国家了?不得不说,尽管这个时候不是白日了,但是朴克他们还是做着白如梦,这可真是白日做梦啊,一点儿都没错。
东西都端了上来,摆好了,曹操对朴克几人一笑,举爵说道:“咱们先吃好喝好,之后再说其他,三位,请!”朴克也是早已举起自己案前的爵,对曹操也是一笑,“不错,曹司空,请!”对他们来说,还真是,见都已经见到了,所以也就不是那么着急了。曹操也是不着急问朴克什么,你是为什么来的啊。朴克自然也是没那么急,要去说,你曹孟德承认不承认自
己是高句丽血统什么的。所以酒宴开始了之后,可以说是他们真都是吃好喝好了,毕竟双方敌对不假,可还真不至于说是要拼个你死我活的地步。别看之前有一战,那是没办法了。说起来曹操如果觉得高句丽不来的话,自己一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进攻他们。至于说朴克也
是有想法。他觉得如果不是石全的话,自己也不会带兵来,因为这事儿是大汉内部的事儿,己方这一个异国,不太好参与。不过要说曹操是高句丽的人嘛,那自己国家,可真就有参与的原因了,所以……但是不管怎么说,如今自己带兵来了,很大原因,是因为朴克,不过见
曹操,那却也是必须的。而从这也不难看出,高句丽的人脸皮之厚,并且还真是,特别,怎么说呢,就是会选择吧。他们不会随随便便就说一个异国的人,有他们高句丽的血统,是他们高句丽的人。但是你必须要承认的是,只要他们说是他们国家的人的,有他们血统的,那必然其人是个名人,有名有地位,绝对不是什么路人甲乙丙丁之流,所以说他们的脸皮确
实是厚得不行了。所以说有个玩笑也是有点儿意思,就是说,如果那一天,高句丽说你是他们国家的人,有他们的血统,那么恭喜你,你确实已经是不一般了,真的。其实仔细想想,这个虽然是玩笑,可实际上来说,这难道还不是真实情况吗?此时的朴克已经是和兖州军众
人喝了不少。本来还不至于说这样儿,但是朴克他们就只有三个人,但是人家兖州军有多少人?连甘宁和张辽都上来,所以吃亏的只能是他朴克,不会是曹操/他们。并且还得说什么呢,那就是曹操手底下可是有两大谋士,就看着他们俩的,要是不把朴克给整醉了,他们
就不是那天底下的顶级谋士了,真的。不过好在毕竟还有事儿要说,因此他们也没说让朴克彻底醉了,那样儿的话,还怎么去说之后的事儿?因此,朴克是多了不假,可还没说烂醉如泥,是兖州军的人,给他面子了。但是怎么说呢,尽管如此,可多了确实是多了,因此这
有些话,可能就要不知不觉就蹦出来了。这个没办法,朴克虽说自制力是有,但是喝多的话,
有时候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话语,他还没说有那么超强的自制力,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喝多了,还一言不发的,那样儿的人,终究是少数。你必须承认的是什么呢,就是朴克他还真不是那样儿的人,所以肯定有些不太好说的话,只要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至于说他那两个
族弟,朴昌和朴素,看那样儿,好像还不如他呢,所以这个……三人都这么个状态,你说还能指望他们多少?估计是真指望不上什么了吧……(未完待续。)
第一四〇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六)
众人是终于吃好喝好了,这个其实也没用多久,毕竟不管是兖州军众人,还是说朴克几人,他们可都不是为了吃东西才在这儿的。所以要说是兖州军众人加上甘宁张辽他们在这儿,曹操宴请众人的话,他们也许会多吃多喝一会儿,但是有外人在,这个还有事儿要说,因此他们是绝对不会因为吃东西,而耽误时间的。并且还得说什么呢,那就是他们只是喝酒的时间
能长点儿,而用在吃东西上面,基本就真是没多少了。而喝酒的话,主要是让朴克他们多喝,就是这样儿。而此时曹操已经是吩咐了士卒,把剩下的残羹冷炙,通通都给撤掉。对他们来说,都拿下去之后,就该是说正事儿的时候了。曹操确实是不太清楚,这朴克来找自己,
到底是为了什么?你说他来,是为了和己方停战,那这个根本就不太可能。毕竟如今不是说己方非要主动去进攻他们,而是他们要和己方战啊,不放过己方。所以他们想要停战不打的话,直接撤退就可以了,根本就没必要和自己见个面什么的。那么绝对不是这个事儿,不
过还能是什么呢?这个事儿真说起来的话,其实就算是曹操/他再有头脑,也没可能说一下就想到这个朴克原来是为了自己的身份而来和自己见面的。或者说,其他人,都没有一个想到的。但是如果说马超在这儿的话,基本上他仔细想一想的话,还是能想得到,毕竟他也不是说就没遇到过这事儿,当然不是如今的高句丽和他接触,是后世了,当然也是没和他接
触,不过,是吧,都知道怎么回事儿。也只有马超那样儿的人,真正经历过他们都无耻得不行的那个时候,才能是稍微想一下就能想到关键的地方。至于说是其他人,哪怕你就是天下顶级的谋士,也真是,一时根本就想不出来啊。其实一说这个,那是很正常的,毕竟顶级
谋士也不是万能的,要不然的话,不管是马超还是曹操,哪怕就是孙策刘备他们,谁手底下没有几个顶级谋士,但是如今这个形势,还不是刘备已经被灭了,而马超和曹操强,孙策则是相对比较弱,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了。可你真要是说,是因为马超和曹操那儿的顶级
谋士多,而在孙策那边儿呢,他顶级谋士少,那这个,就别说太多了,真的。但是最后要说的是,其实这个事儿,真没那么简单,因为你看看三国,就知道了,魏蜀吴都是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而此时东西都被撤下了,曹操他们准备开始今晚真正的正事儿了。此时就听曹操对朴克说道:“不知朴将军来此,是所为何事?”朴克一听,他虽说是喝多了,
这个一点儿不假,但是却也听清了曹操所说,而且心里也想了,这曹孟德终于是问到了关键的地方,是问自己到底做什么来了,那自己当然是……别看朴克是喝多了不假,可他该明白的,还是明白。反应迟钝了,也没错,但是比较清醒的地方,也不是说就没有。毕竟其人
喝酒多了是多了,但是表达什么的,还是都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此时一听曹操所问,他是赶紧说道:“这个曹,曹司空,你,你觉,觉得自己是,是,汉,汉,汉人否?”虽说朴克喝多,这个言语真是有点儿不清,断断续续的,但是曹操他们,却也是都听清楚了,毕竟他说话声不小,大帐中还有谁听不到的呢,不过众人一听,有不少人就是微微皱眉。他们的
想法也是有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个朴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可以说几乎所有人心里此时都是对他不满,毕竟他这话是什么意思?朴克是问了,自己主公(曹操)是不是汉人?那意思不就是说,自己主公(曹操)他不是汉人了呗?而后面他还要说的,基本上所有人都已经想到了,他朴克就是要说,自己主公(曹操)是他们高句丽的人!所以
一想到这个,别说是此时大帐中的兖州军众将了,就是甘宁和张辽,他们心里也都是没有什么爽的。毕竟曹操是敌对的首领、兖州军主公不假,可他终究是个汉人啊,可如今看高句丽这个朴克的意思,他居然成了高句丽的人了?这事儿别说他们兖州军的人不能接受,就是
他们俩,也是不能。心说这个也太扯了吧,你说他曹操要是都成了高句丽人的话,那么自己主公(将军),岂不是也得成他们国家的人?可不是吗,以前就听说过,高句丽的人是如何如何无耻,脸皮如何如何厚,结果到了今日,终于算是见到真正的了,真是比起传言来,
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真是这样儿。但是这个时候,连兖州军众人都没说什么呢,所以甘宁和张辽他们心里不爽归不爽,可确实也是没多说什么。对他们来说,这个就是,兖州军众人都没说话,他们除非是曹操让他们说什么,问他们什么了,要不然的话,两人在此时此刻,真就是不会去多言,这个不错。结果这个时候,虽说兖州军众人心里也不爽,但是
自己主公也是没说什么,他们只好是先不言语,看自己主公如何,再说。其他人都知道朴克的意思了,试问曹操他还能不知道?所以他自然是知道,因此这心里,是真不爽啊。对他来说,这以前自己是听过高句丽的人,是如何如何脸皮厚,可今日,终于是见到了。这也真
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啊。所以曹操心里是一点儿都不满意,一点儿都不爽,心说早知道你朴克来我这儿是为了这个,自己就不能见你。不过曹操也知道,如今不是说后悔的时候,所以他还是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对朴克说道:“朴将军,这话莫不是玩笑?这我之父母,
皆汉人也,这曹某焉能不是汉人?”是啊,我父亲母亲都是汉人,我还能是别的民族的?曹操是真想说,你朴克是不是傻啊,要不能问这个?不过这话显然他是不会说,也不能说。不过朴克一听,他是赶紧摇头,那头摇得和拨浪鼓似的,直接就对曹操说道:“曹,曹司空,这,这话可,可不能,这,这,这么,说啊!”曹操一听,是心里鄙视,心说这话都说这么
费劲,要不是自己都答应见你了,如今还都已经见了,而且吃喝都完事儿了,不是这样儿的话,这自己可真是,真是不想看到你啊。不过怎么说呢,对曹操来讲,这如今的情况,自己见都见到朴克了,所以说怎么样儿,都要其人说完,和他说完,才能是真算完啊。可以说
曹操这人他不光是有始有终,关键是他觉得对朴克,自己见都见了,所以也真是不好直接就把他给往外赶,那不是汉人的待客之道啊,而且虽说朴克他所说的,让自己和所有人都不爽,可终究还是没说就撕破脸,所以只有让他自己走,他自己告辞离开,这才算是自己,是
己方的成功了。不过也真是,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朴克来见自己,居然是为了这
个,难道他们就真准备让自己承认是高句丽的人了?这也实在是,曹操是在心里骂娘啊,心说这也太他娘的扯了,谁的主意,说自己是高句丽人?自己要真是高句丽的人,那么高句丽的人是不是都是汉人?如果说他们都是汉人的话,那自己不还是汉人吗。或者说自己是高
句丽的人,然后马超孙策他们也都是,真要是如此的话,那么大汉都是他娘的高句丽的人,
那这自己也真是没什么可说的了,就是一个字,服。而此时曹操听了朴克的话后,他是没多说,还是继续听着,虽说朴克因为喝了不少,所以说话有点儿费劲,但是基本的表达,那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他也知道,朴克还得继续说,果然就听朴克先是叹了口气,那意思颇
有种为曹操所说的话惋惜的意思,不过在曹操众人看来,朴克实则就是个跳梁小丑啊,不过他们这个时候不会说什么句是了。朴克是继续说道:“曹,曹司空,经过,我,我国,的考证,你确实,确实是,我高句丽曹公的后人啊!”还真是怪了,这朴克所说的,就最后那
半句话,一点儿都没卡。还整出来个曹公,这个事儿可真是……先别说这个曹公到底真有没有其人,就算是真有,估计就是高句丽的人,都没几个听说过的吧,就看朴昌和朴素那个表情,就不难知道一二了。要说这两兄弟,可能也是因为喝多了的原因,而且还真是没他族兄那种城府,所以直接就把自己俩比价惊讶的表情,给写在脸上了。显然明眼人一看,就不
难知道,这他们是在想,这个曹公,到底是何许人也?当然了,姓曹的人,高句丽确实也是有,但是真有曹操的先人在高句丽?而且还得说句什么呢,就是他们对曹操还不算是特别了解,因为曹操其实并不姓曹,只是他父亲,过继给了太监曹腾当儿子,所以曹操自然就姓
曹了,其实他应该是姓夏侯,这个才是最根本的。不过显然,高句丽那帮人,还真是没把曹操的身份给了解透彻,还整出来个曹公,曹操他们心里都是暗笑,也在那儿暗骂,不过表面儿上,确实是都没表露出来什么。不过有人心里确实是想了,心说你们这高句丽的棒子,
说自己主公是你们那地方什么曹公的后人,难道说曹腾公是你们高句丽的人?说曹公什么的,还不如说有个夏侯公,这来得更好啊。而此时曹操也是懒得和朴克解释,他觉得这个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真的,如今自己和朴克,其实就已经是话不投机了,半句多啊。所以曹操都已经是懒得和对方解释了,不过他还得说几句,因此,曹操是对
朴克说道:“这个朴将军,曹某不得不说,是你们的调查有误了!这曹某祖上可也都是汉人,如何会是高句丽之人?所以朴将军自是不用再提此事!”曹操说到这儿,就已经是带着点儿情绪、脾气了。对他来说,这个就是,怎么说呢,自己要是不给他们高句丽的人来点儿
脾气,他们都不知道那“马王爷长几只眼”!好歹自己也是大汉司空,别看官职,就说自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么一路强势诸侯,就不是他们高句丽所能比得上的。他们高句丽才多大,可己方实力,好歹是有了大汉的三分之一,和马超孙策他们两人,是三分天下!
因此,曹操要是能看上高句丽什么,那才是怪事儿了。不过怎么说呢,此时此刻,曹操依旧是不好直接让人给朴克赶走,那样儿的话,还是要让其人认为己方,认为汉人不懂礼,让他们那些异族异国的人,看了笑话。所以曹操可真是,是强忍着自己的怒火啊,不过忍受是不假,可不代表他就一点儿都不会表露出来。好歹曹操也是经验丰富,因此自然是知道,这
个时候自己该如何去做,该去说什么,该用什么语气,什么样儿的表情,如此!而在朴克看来,此时因为自己的几句话,确实是让曹操有点儿,怎么说呢,是恼羞成怒了吧,所以自己接下来,到底是该怎么去说,是要好好想想了。因此,是难得的,朴克这次没一下就去说
什么,而是寻思开了,这到底自己该如何去说。结果也真是难得啊,朴克居然是一时半会儿,没言语什么。有人甚至还觉得,难道对方是无言以对了。(未完待续。)
第一四一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七)
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朴克其人,应该就是在想,他到底要如何去说,如此。不过对于了解情况的众人来说,他们还真是,也是想听听这个朴克,到底是要如何去说服自己主公(曹操)。都知道,这如今自己主公(曹操)都已经是这么个态度了,那么别说是他一个异族一个异国之人的朴克,就算是其他人,两大谋士合一起,再加上所有人,那都劝说不住自
己主公(曹操),不信就试试吧。所以别说是兖州军众人了,就是甘宁张辽他们,也都是乐于看到如此。他们真是希望看看朴克最后到底是怎么吃瘪的,当然如今他朴克也是没成,但是怎么说呢,这如今的曹操却还是没给朴克赶走,所以他们也是知道,都了解,曹操是不
能那么做啊,哪怕是真有那个心思,可却不能够如此。不过这个时候看朴克他怎么说吧,他还能说出来什么去说服曹操,这个就不得不说,所有人都是比较期待的。如果说之前他们对朴克的感觉,都是心里不爽,看其人就别扭无比,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是期待其人吃瘪,
可以说是越不好,他们心里就越是平衡。确实是停顿了一会儿,毕竟朴克他怎么都得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而且这个时候他都多了,虽说还有清醒的地方不假,可也确实,这他如今是真,不说是黔驴技穷了,可也都差不多少。不过如今终于是想了几句,所以是张口对曹操说道:“这个,这个曹,曹司空,此,此言,差矣!在,在,在下以为……”虽说朴克说话
是费劲点儿,但表达确实是清楚了,至少让曹操他们都听清了,听懂了,这其实就足够了。而朴克的那个意思,简单,就是说这个其实是经过了他们三年的考证,而不是一朝一夕才说的,因此,这个情况,不能是假的。至于说曹操不承认,他当然没说你曹孟德不承认什么的,
你就是不认祖宗,但是朴克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差不多就那样儿。结果这话让曹操他们听了之后,心里是更加不爽,心说这个朴克心里他们可不单单是脸皮厚,这也实在是太厚了,而且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什么都不管不顾了。今日是一个人,能给他们高句丽带来
利益,所以他们是想方设法,要让自己主公(曹操)承认是他们国家的,有他们高句丽血统。那么明日,如果是一头牛,一头猪,一条狗,能给他们高句丽带去大的利益,那么岂不是他们都得说牛猪狗,都有他们高句丽血统了?还真别说,如果真就按照如今这个样儿发展下去的话,这样儿的事儿,也不是说就没可能,反而还是很有可能,甚至就是如此啊。不过
这个事儿和他们基本上都没什么大关系,那都是他们高句丽人的事儿了,不是自己这些人要去关注关心的。不过对于此时此刻朴克的无耻,他们是真想对朴克破口大骂一顿,是狗血淋头最好。不过显然,谁都不会这么做的,哪怕脾气不好的夏侯惇乐进他们几个,这时都是
在那儿忍着。说起来只要曹操不说什么,那他们是绝对不会多说的,几人脾气不小,那是半点儿不假,可绝对每一个都是很有大局观。并且还都知道分寸,非常明白,什么事儿该做,而什么不该去做,就是这样儿。要不然的话,他们也走不到如今这一步了。好歹不管是夏侯惇还是说乐进,前者是绝对的大将,而后者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所以还用多说什么吗。至
于说两大谋士,程昱和荀攸,那就更不用说了,文人吗,不是武将那样儿,就是如此。而曹操听了朴克这么说之后,他虽说还不至于直接就张口骂人,但是心里也确实,他是给朴克骂了一遍。不过这个肯定不能在表面表露出来,所以他还是硬着头皮说道:“这个朴将军所说,我却是不这么看!想曹某确实……”曹操这个时候,他还是不得不解释几句,不解释能
行吗?这听朴克那意思,自己祖上都是他们高句丽的人了?这他就差说自己不认祖宗了,所以还能不说?如果说他朴克不是自己给请来的话,自己真想让士卒给他轰走,确实,不过如今是不行啊。而朴克听了曹操所说,他自然是知道,显然人家是不认可自己的说法,也是,
这个事儿他曹孟德能相信?他能承认?所以自己这个说法,是说服不了其人啊,其人就认定他自己是个汉人了,不是自己国家的人。所以朴克觉得,自己是没什么好办法,真能让他曹操改变自己的想法了。毕竟看其人这个态度,如果不是自己作客在他们兖州军大营,他会
不会让人给自己打出去?朴克突然觉得这个事儿可不是什么不可能的,反而说起来,是很有可能,甚至就是如此啊!他倒不是怕什么,可真那样儿的话,这自己岂不是丢大人了。关键是不光是自己的脸面,是己方高句丽王和整个国家的脸面,最后也是要丢了。所以朴克也是想了一下,如今曹操看这样儿,已经就是冥顽不灵了,根本就劝说不了其人。所以自己是
不是,是不是应该好个好的借口,然后直接就开溜呢,这样儿的话,是挺好的吧。毕竟曹操这样儿,还有他那些手下人,都是那个样儿,自己也不是说就一点儿都看不出来,所以还是走为上策啊,那汉人不总是这么说吗。所以这个时候还真是,朴克他也是有些想要退却了,
其实想想也是,他是知道自己那个真是喝多了,不过还算是清醒吧,就是说话不是那么顺溜。所以如今还是在人家地盘这儿,这自己就那么几个人,所以不好是真在这儿多久啊。因此,确实是走了最好,要不然的话,看着兖州军那些人,虽说看不出他们都是什么想法,可
不代表自己就真是一点儿都不知道,都猜不到,所以还真是,自己赶紧带人走,是比什么都好,比什么都强啊。还别说,朴克可不傻,至少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去做什么,因此他是已经准备好要退了。所以此时朴克是对曹操一笑,“这个,曹,曹司空,我有,有点儿,不,不胜,酒酒力,所以是,是告,告辞了!”曹操一听,是心里叫好,心
说你终于是他娘的走了,要不然我还真是不知道,到底要如何对你啊。还是那话,曹操能主动赶他走吗,显然是不能,曹操是可以做到,但是却不能那么做,因此就只有等朴克说他自己离开,他这此次见面,才算是完。可之前朴克是一直都在劝说自己,因此曹操也是没有
什么办法。当然他可以暗示一下,让朴克自己离开,不过他觉得还没到时候,并且还得说什么呢,就是曹操认为,这自己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只要他朴克不想离开,那么除非自己让士卒给他架走,其他时候,是没有办法能让他离开了。所以曹操是一直都没说什么,而自己主公(曹操)都没多说,他手下的人,就是甘宁张辽他们,自然也是都不会多说什么了,哪
怕他们其实都想让朴克离开,但是显然,这个事儿是不可能了。而此时朴克一说要走,不单单是曹操心里是心花怒放的,就是他手底下那些人,包括甘宁和张辽,他们心里都是暗爽,心说你他娘的总算是走了,再不走的话了,不知道咱们还都能不能忍住,不把你给扔出去才怪!这真是,忍耐有限,快够了啊。不过好在这个朴克他跑得快,要不然的话,呵呵……
虽说朴克准备告辞离开,但是曹操肯定不能一句话都不说啊,当然他也绝对不会说你再留一会儿什么的,毕竟要是其他人,不是高句丽来的,也许曹操还能客气两句,但是朴克他们,曹操可真是多说一句都欠奉啊。好在他是能忍受住,要不然的话,这个时候曹操不得早爆发
了。不过曹操虽说不会直接说什么挽留的话,但却还是对朴克几人说道:“三位慢走,仲德、公达,代我送送朴将军!”“诺!”两人是齐声应诺,他们也知道,自己主公此时的心思,真是巴不得朴克他们几个离开,所以他们自然是早走早好。而朴克也没客气说什么不用送之
类的。确实,这个时候他们只想回己方的大营,去好好休息,是比什么都好啊。这今晚想让曹操承认是自己国家的人,失败了,以后呢,还有没有机会了?谁知道,不过只要己方多和他们接触接触,终究是有机会的,是吧。所以怎么说,这个都是有希望的,他们觉得也不是非要在这一时。其实朴克他们如此想法,又何尝不是自我安慰呢,不过这都不重要了,重
要的是他们今晚是失败的,基本上和徒劳也没什么太大区别的。可好在是曹操见了他们,比什么都好,至少朴克几人,是如此觉得。而且还得说什么呢,那就是几人也真是,这也算见到了兖州军的部分实力,都清楚,要是曹操真认可他自己是高句丽人,那么这对自己国家,
是不是,啊,所以都不用多说了。三人是被程昱和荀攸,当然了,也包括兖州军的将领,还有甘宁和张辽,他们众人给送出了大帐,送出了大营,之后就没再送了,毕竟给他们送出大营,就已经算是兖州军所有人,给了朴克他们大面子了,还有甘宁张辽他们。而朴克众人
上了战马,奔向了己方大营。三人也真是,着急回去啊,对他们来说,就是这样儿。如果说刚进兖州军大营,在曹操中军大帐的时候,他们还兴致勃勃,是要说服曹操,让他认祖归宗什么的。可如今,此时此刻,他们确实,没这个想法了,就是想着早点儿回己方大营,在自己的中军大帐中,好好休息一番,就比什么都好啊,这个才是他们此时最想要的,如此。
朴克他们回到了己方大营,石全是在营外迎接他们,毕竟朴克他们是第一次出去,还得求着人家,因此,石全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得是出来这么相迎一下,所以他是出来了。其实如果不是这样儿的话,石全他怎么都不会出来。毕竟真说起来,石全可不光算是高句丽这边
儿的客人,更是朴克的恩人,所以就冲着这么两点,就说明问题了。当然,朴克可真是没说你石全要出大营来迎接我什么的,那根本就不可能。不过朴克没那么说,但是石全却是这么做的,在他看来,自己可真是,是需要如此的。毕竟有求于人,自己怎么都不是说理直气
壮啊,是矮了一点儿,就是这样儿。见到朴克几人的样儿,石全就知道,不但他们是喝高了,这连说服曹操,肯定也是一点儿都没成。所以石全也没去“哪壶不开提哪壶”,去问他们说服曹操如何了,更是没说你们怎么喝这么多,显然,石全他可不傻,所以也真是,你必
须承认,他是很清楚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而不该说什么。所以石全是赶紧给朴克搀扶下
了战马,也没多说,就带他进了大营。至于说剩下的两人,朴昌朴素他们,还有战马,自然是有他们的亲卫给带入大营,下去安排。说起来,他们确实,朴克三人都多了不假,但是他们三人的亲卫,可是没一个喝多的,所以这个就不得不说,亲卫确实是尽到了他们的职责,
这个确实。如果说最后要真是连他们这些个亲卫都喝多了的话,那么最后很大可能,他们认为会被兖州军所乘。尽管他们不认为会出什么大事儿,但是显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