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骑兵渡河袭辽东(完)
确实,从这儿就不难看出来,这石全本事是有限,这个不假,可终究算得上是经验丰富,所以给己方来了这么一下。不过他想得挺好,是没追击,要不然就以他们辽东骑兵的战力,对上己方,哪怕是最开始跟着辽东军大队人马和己方战,那也不过就是略微占优。可他们单独来追,未必就不会吃亏,所以他们没上来,那是对谁都有好处的。而当最后一批人马从辽
东军那边儿渡过了辽水,回到了对岸后,曹操是特意从大帐出来,把甘宁和张辽他们给请进了兖州军大营。当然这个事儿夏侯渊可以做,不过显然,曹操是觉得自己出面儿效果更好。毕竟甘宁和张辽代表的可是整个凉州军和整个的江东军,也就是代表了马超和孙策。当然了,
这更为主要的是两人有才,所以自己也是惜才啊。不过怎么说呢,这如果说他们两个对己方没功劳,那么自己哪怕就是爱惜两人的才华,再怎么样儿,也不至于说如此,毕竟自己手下还有一票人在那儿看着呢,自己这当主公的做事儿,确实是不能偏太多。不过两人不但是
给己方帮了忙,更是立功了,所以这就不得不说,自己是必须要出来了。夏侯渊在这个事儿上,他是能代替自己不假,可那效果,能和自己亲自出来一趟相比吗?而看看如今甘宁和张辽他们两人的神态,就不难知道一二了,自己做得对啊!在甘宁和张辽的眼里来看,曹操毕竟作为兖州军老大,那是和自己主公(将军)一个级别的人物,和马超孙策都一样儿,因
此,要是马超和孙策来迎接两人,张辽倒是没什么,他本来就对孙策不爽。不过甘宁呢,这要是自己主公是特意出大帐来迎自己一下,这当然是能让自己得意,毕竟不是谁都能让自己主公如此。而如今主公换成了曹操,这个又不得不说,是更为难得。毕竟曹操可不是自己
主公,是兖州军的,所以他能如此,确实,让甘宁觉得不容易。至于说张辽,也是如此态度。别看和兖州军有什么过节,那是一方面,而如今自己是带兵帮忙,他曹孟德如此礼遇自己,这个就是另一方面了。毕竟曹操不是孙策,所以张辽对待他,是另一样儿,肯定是比较
客气,不能不给面子啊,毕竟不如此,那兖州军众人都不能干。好歹别忘了,如今这可是在人家大营这儿,所以还真是,本来你这人马就少,所以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这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没说的。曹操此时则是不吝表扬了两人几句,甘宁和张辽两人是赶紧谦虚,这有那么多兖州军的将士在这儿呢,哪怕他们心里有那么一丝得意,却
也是不能表露出来一点儿啊。要说这羡慕嫉妒恨都是怎么来的,还不就是这样儿吗,所以也确实,他们两人的顾虑,不是不对,而是非常有必要。众人此时也是跟着曹操一起进了兖州军大营,在大帐内,毕竟这也是挺晚了,所以曹操也没多说,就只是说明晚设宴招待甘宁
和张辽他们,也算是为他们庆功了。别看这今日他们这算是撤回来了,可实际都什么情况,他自然是早就从探马还有夏侯渊那知道了,曹操都懂。而战场虽说战况也算是激烈,但是简单几句话,还是大致能说清的,因此,曹操他当然知道甘宁和张辽的功劳,所以这是绝不容抹杀的,因此这自然,他作为兖州军之主,人家是来帮忙的,这自己自然是要做出一个态度
来,所以……之后甘宁张辽他们和曹操众人告辞,曹操是让人代自己送了送他们。这之前别看曹操是能出营去迎他们,那是因为他们立功了。不过这个时候,他也不至于说还特意送他们出大营,用不着那样儿。如果说他们把石全所带的那三万人马都给灭了,或者说哪怕石全那些人被他们打退了,直接跑了,那么真要是那样儿,曹操就不得不去亲自送送甘宁和张
辽两人了。有些事儿其实就是这样儿,你做到了,那么别人也是有相对的礼遇给你,那么你没做到,那自然也没有。除非你是有什么逆天的本事,当然也包括了你的身份什么的,只要能让对方觉得是必须要如何如何,那么就是那样儿。可显然,虽说曹操也知道两人的本事,
他也是特别希望他们能为己方所用,可他却也清楚,无论是自己如何,那都没什么大用,所以自己是做到自己能做的,应该做的,也就是了,就可以了,就这样儿。而甘宁张辽他们回去了,大帐内夏侯渊则是对自己主公,当然也是和众人,说了一下战事的具体情况。毕竟
兖州军探马再强,那也是比不上夏侯渊这个当事人啊,结果众人一听,是都了解了。他们也不得不说,碰到了这么惜命的将领也不知道对己方来说是好还是坏。怎么这么说呢,好那自然就是因为石全怕死要命,所以他们基本上是不会和己方死磕,显然石全也不是那么才来这儿的,他是为了带兵拖住己方所以才来了。至于说不好的地方,那么显然,碰到这么个惜
命的将领,基本上你是别想抓住他了,当然也许对方能投降,不过对方如果不那样儿的话,这个就有其他好些种可能了,至少有一种就是,像石全那样儿的人,只要能保命,那么他就可以不择手段,除了他所在意在乎的之外,其他的,基本上就是没有底线了。所以试问对付
这样儿的人,能好对付?显然,这就是不好的地方。兖州军曹操他们是不可能被一个石全给吓唬住的,可再怎么说,己方能伤亡少点儿,损失小点儿,这都是好事儿啊。不过如今来看,什么情况都不一定,战场上是一切都有可能。这绝对是不怕一个人有什么毛病缺点,爱
好嗜好什么的,因为越是这样儿,就说明这人越容易对付,因为终究是有方面能切入啊。不管其人是贪财好色,还是说如何如何,只要是投其所好,或者直接给他挖个坑,让他跳进去,那么这个人就不难被控制,容易中计什么的,至少对付其人,是没有问题的。可一旦这个人没什么底线了,为了自己的目的他不择手段,哪怕听说石全好像是比较在乎自己家人,
可那他家人都是让公孙康给控制住了,所以石全为了保命为了他家人,曹操他们自认为,他是什么都能做出来的。因此,对这样儿的人,被逼成这样儿的,那确实是不好对付,因为他会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所以……可如今已经是遇到了,交上手了,这个就不可避免要成
为敌人,不死不休。兖州军经过那么多大风大浪,他们不会那么在乎一个石全,可是这样儿的人,他们也确实,是希望做好别遇到。关键是一个将领,要是按照正规的方式来,那么什么都好,可一旦是要剑走偏锋的话,那么基本上是要出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并不一定就是他们给己方带来的,也许是他们自己给自己找的,那也是问题啊。不过谁出问题,己方要是
没问题就好,但是这个事儿……说起来如今的石全,他肯定还是没被逼到那种不择手段的程度。对他来说,这无非就是自己家人都在襄平,然后自己来这儿拖住了兖州军,就是这样儿。虽说他觉得和凉州军江东军一战,确实是让自己看到了和他们天下几支强军的差距,不过怎么说呢,这自己不是带兵来,要胜兖州军,就只是拖住他们,因此,这事儿就未必不行。
至少此时此刻,算是拖住了他们一个晚上吧,所以石全也算是安慰了自己一下,他这也算是自欺欺人了,不过没办法,他这个时候,也只能是这么想。石全是不知道那话,叫“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要是知道,以后终究是能想到,自己要真被逼成那样儿了。
不过如今,还没到那个时候,没到他要把皇帝拉下马的程度,真要是让他豁出去了,那是什么事儿呢?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啊,但是如今来看,不管是兖州军,还是说辽东军公孙康那边儿,可都没有说给其人逼迫成什么样儿。确确实实,和兖州军所预想的没错,石全这人
惜命,但是更在乎自己家人,所以他一旦是为了家人,被逼无奈,那么他能做出来什么事儿,他自己都不知道。说起来怕死什么的,那都很正常,人之常情,试问有几个不怕的,真的,所以这个没什么。主要是他这确实,是比一般人要更怕,但是石全怕死,可不代表他就真什么都不敢去做,更不代表他就什么都不会去做,那显然是不可能。如果真给他逼到了一
定程度,那么他就算是不要命了,也许做成自己想去做的,这就是石全这么一个怕死的人。他是一个怕死的人不错,可却不代表他就没有不怕死的时候,这个并不是矛盾的,就算是再坏的人也许都会做点儿好事儿,可他能被称为是好人吗?所以这都是一个道理,石全怕死,
可他依旧是能做出来不怕死的事儿,这个就是被逼无奈的结果,但是如今,还没有,以后,不一定。天底下小人物很多,多如牛毛,可真正不怎么去重视小人物的,大意了之后,那可能就要吃大亏。毕竟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动作,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吗。而石全,他其实
就是这么样儿的一个小人物。在他没被逼无奈的时候,他就是个三流将领,怕死的货,可真要是触及到他底线的话,那他就要爆发了。这事儿其实也算是正常,毕竟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生活,有他们自己的追求,而显然,家人平安就是石全的追求了。这个和马超也没什么区别,不过马超是成为了名震天下的一方诸侯,和曹操孙策三分天下的人物,可他石全就只
是个小破将领而已。虽说也是被没公孙康给封了什么将军,可那天底下的人,谁承认?所以这有个名号还不如没有呢。至少以前大汉的官员,再小,可也是被所有人认可的。但是如今呢,再大,那不过就是个笑话,自欺欺人而已。要说官大,那还有当皇帝的呢,可有什么
用啊?占个山头儿的就敢称王,占个村县的,就敢称帝,这在当今天下,可不是没有。不是说就只有袁术他一个人称帝了,只是袁术势力比较大而已,像在山里称帝的人,还是有的,不过就是没人管罢了。算起来还是马超的地盘,不过他哪有那国际时间去管那事儿?所以自
然也就暂时算了。不过马超早已是下令当地,去直接剿灭,就完事儿了。他虽说是不可能亲自去,但是几千凉州军一过去,有多少山头儿还不平的?有几个像当年马超暗中支持的管亥山寨那样儿的有那么多人马?那哪有,有那个实力的,就不占山为王了,不是吗。但凡有一定实力,肯定得做着符合他身份的事儿,那才对。当然了,你说有人是低调点儿,这也不
是就没有,可有几个?反正当今这个乱世来说,真低调的人,不是没有,可也确实,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很多时候,你就算是低调,那都低调不了,必须要高调才行,所以有时候低调的人,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高调,所以这就变了嘛。此时的石全他在自己大帐中,也是
没能睡得太安稳,实在是他担心啊,虽说兖州居他们今夜不会再来,可这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再来点儿别的幺蛾子?这事儿都不是没可能,自己又不是不知道。(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兖州军渡过辽水
确实,石全以前是没和兖州军打过交道不假,可他多少还是听说过的,就是好像兖州军和别的军对战,他们都不怎么老实。所以真要让他们彻底安稳的话,那除非是他们都撤了。不过这事儿可能吗?石全可真没信心逼退人家,这比打败兖州军还困难得多。如果说打败是不可能的话,那么逼退对方,那纯粹就是做梦了,还是白日做梦,甚至做梦也未必就能梦到。
怎么说呢,反正就因为想着兖州军,担心己方要吃亏,还是大亏,所以石全他就没睡好,不过这个也和凉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之前的袭营有关,这也确实如此。当然了,就算是没今夜这凉州军他们袭营,估计只要石全他想到了兖州军,那么估计他也真是要休息不好。毕竟
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而这已经不是酣睡那么简单了,这直接是对方要灭了己方啊,所以这石全要是能安稳,能好好睡觉才怪。此时只有他休息不好,才是正常的,不是吗?毕竟他既不是什么乐观的人,又不是那种没心没肺的人,所以……如果他真是那么心大的话,
那么轻松对待如此,估计就是公孙康,也不会,更是不敢让他来。虽说是抽签决定下来的没错,但是公孙康要是直接就改变主意什么的,那还是没问题的。毕竟如今他才是辽东军实际上的老大,所以有几个不听他的?有几个敢不听?时间终于是到了白天,石全则是早早就起来了,他也清楚自己就这状态,实在是休息不好。不过自己也认了,毕竟如今也是正值多
事之秋,所以自己要是比之前要更加谨慎小心,并且还得带着己方士卒拖住敌军呢,所以……这他娘的真是谁干活儿谁累,没办法,这谁让自己倒霉,抽个了下下签,如果自己运气好的话,怎么也有三分之二的机会不来啊,那如今也就不是自己在这儿受苦了。只是可惜
啊,这他娘的还得接受现实,就像如今累死狗这样儿。不过自己到底是能拖住兖州军他们多久,石全本来之前就没底儿,而这如今经过了昨夜凉州军和江东军的夜袭,他是更没底儿了。没办法,这事儿他要是有点儿信心,也不至于说就真睡不着什么的。是,也许也是因为
有兖州军在的原因,他休息是不能好就是了,可怎么也比之前能强点儿吧,这真是强点儿是点儿啊。有些事儿他都清楚,如今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石全是心里没底儿不假,可既然自己都带兵过来了,那这怎么也得继续在这儿做自己应该做的,拖住兖州军。第二日,发现兖州军是半点儿动静都没有,石全这心算是放下不少,毕竟这兖州军要是来渡辽
水,自己是真要去攻击啊,还是说按兵不动,这是个大问题。他认为这是个机会,可人家那儿有天下顶级的谋士,试问能给自己这么个机会?所以石全并不是没脑子,更不傻,所以看着如果他们真渡河的话,你觉得是机会,可没准那就是个陷阱。还别说,石全确实是有点
儿脑子,有点道行,他没说这头脑一发热,就如何如何的,至少他还算是比较清醒吧。之前凉州军江东军过来,他没敢那么干,所以要是兖州军真就过来了,他也不那么做,所以这个就对了。毕竟这辽东军进攻兖州军,他们不是没优势,可是他们那战力,确实,终究是不如人家,所以最后的结果,他们还是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人家的人马多啊,他们的人马少,
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东西,因此石全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那么去做的。还有,那就是他来这儿的根本目的,可不是要胜兖州军,他也知道那不可能,而是拖住他们就行。可怎么能拖住他们,不是说你去进攻了,就一定能拖住人家,人家不渡辽水,那可以说是正中了石全的下怀,所以只有兖州军距离襄平越远,这对他们辽东军好处就越多。而他们辽东军
的人马越多,这对他们就是越有利的。曹操这第二日是按兵不动,不是他不想直接就去襄平攻城,实在是这前面有人拦路,虽说他并未把石全真就怎么放在眼里,可也确实,他都知道,很清楚,全明白,真要是给其人逼急了,肯定就要出问题。这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所以这也真是,不得不说更何况那是个大活人呢。当然了,曹操是有顾虑,可不代表他就怕了石全。要说比他不容易对付人,多了去了,曹操也没说退缩过半点儿,他还真就没怕过,所以更不会怕这么一个小人物。可他确实,真是希望己方能顺利拿下辽东,毕竟己方伤亡太
大太多的话,只能是让凉州军还有江东军所乘。可虽说曹操没让兖州军渡辽水,但是他也依旧让己方探马继续密切注意河对岸的情况,务必要及早告知自己辽水对岸的情况。而到了晚上,曹操则是准时在自己中军大帐,宴请众将。主要还是因为昨夜的战事,所以他是特意要宴请甘宁和张辽两人的。毕竟别说是他们了,就算是己方的将领,只要有功,而且还是首
战的功劳,别管大小,自己这个态度是肯定要有的,必须得做出来,做到做好才行。更何况,这甘宁和张辽可都不是自己兖州军一方的人,因此曹操的想法也不少。当然这个时候他不是说就为了收买甘宁张辽他们,他可是清清楚楚,像他们两人那样儿的,怎么可能是自己
用几顿晚宴就能收买得了的?没那么轻松啊,如果真那样儿的话,自己就算是一天三大宴,自己都认了,哪怕己方物资不如他们凉州军的多,可自己觉得这都值得花费啊。可惜这事儿可能吗?别说甘宁他对马超对凉州军,那基本上就是死忠。就说他张辽,要说他看孙策不爽,
己方是应该有点儿机会吧,可显然,这事儿不是那么说的。他是对孙策有意见不假,可对那江东军,他感情倒是挺深,所以曹操也是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想收买他们两个其中任何一个,门儿都没有啊。不过虽说如此,但是曹操却依旧是给了两人很大的礼遇,毕竟他知道两人本事,这是一点。其次,他也清楚,就算是不让两人投靠己方,至少自己怎么也得给他们
留下个好印象,这个是必须的。而且此时曹操所想就比较多了,至少他就知道,如今有这么一点儿情分在,所以以后哪怕是战场上遇到,自己就算是失手被他们所擒,试问他们要真是重感情的人,还不能放自己一条生路?要说曹操还真是,深谋远虑啊,这个时候他居然是
能想到这个地方,也不知道是应该说佩服他,还是说他想太多了。不过怎么说呢,要说在演义中,他也是向关羽求情了,然后后者就放过了他们一行人,当然那是有谋士谏言,其实就算是没人说什么,就以曹操他那个奸雄性格,还能不知道怎么去做?当年他是怎么对关羽的,俗话叫“上马金,下马银”。当然了,这只是传来传去,成为了这么两句,俗话嘛,有
的确实是和原句有出入。原句本来是,“上马提襟,下马相迎”,这才是原来的话,不过传来传去,传去传来,就变成金银了。而这对有些古人来说,真有点儿俗。下马相迎不用多说什么,那个上马提襟,这个其实并不难理解,就是古人不经常都穿那种长衫什么的吗,所以上马的时候,要还是那个襟袍的话,肯定不能直接就上去,所以这上马提襟,就是这么一种
礼遇。当然这么形容曹操对关羽,他当初未必真就如此做到了,不过怎么说呢,至少有一点是没错,那就是曹操对关羽的礼遇,对其人的恩惠,那绝对是比那什么金银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这是一点儿都没错。因此曹操演义中都能那么对关羽,而这如今对甘宁张辽他们两
人,其实和关羽是,还没法比,但是情况也不同啊,毕竟当初是什么样儿,而如今呢?更何况,如今的曹操曹孟德,那可绝对不是演义中的那个曹操,所以自然是有不一样儿的地方了。而此时一顿晚宴下来,是宾主尽欢,不得不承认,曹操是没在帐中说什么战事的事儿,
就是他那一干属下,也都聪明没提。主要是自己主公早就说清楚了,之后谁在今晚的宴上,
都不能说别的。这好不容易办这么场晚宴,自然就是大家吃好喝好,比什么都好,而什么战事的事儿,都放后面多好。并且曹操本来就是个很乐观的人,这是半点儿都不错。而且确实,他这个时候,也是没什么话要再对甘宁和张辽他们说的。他觉得不管自己有什么话,就算是
明日再说,也无所谓了,所以今夜自然是吃好喝好,就比什么都好。曹操认为,众人也是难得轻松一回,不管是帐中将领,还是帐外士卒,所以要真去说那么太多没意思的话,那确实也是挺没意思的。要说他们辽东军真值得己方如何如何看重的话,那么己方多说两句,其
实也什么大不了的。可自己虽说没大意轻敌,但是显然,辽东军他们还不足以让自己如何如何对待他们,毕竟,至少他们和凉州军江东军,都是比不了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吗,因此,曹操还能如何去高看辽东军他们一眼?如今他能这样儿,其实就已经算不错了。
要不然的话,你还要他如何?这人没几个不现实的,或者说怎么都得接受现实,更准确说,不管你接受不接受,现实如何,那还是如何。就像如今曹操对辽东军是这么个看法,说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辽东军的实力,就是这样儿。如果说他们有实力的话,试问曹操怎么可
能是如今这样儿的想法?可他们有实力吗,没有,所以曹操如此想法,就再正常不过了。没
有说对方本来就没什么实力,你还当对方是有什么实力的强力军队,这显然就不对了。曹操当然是很现实的,你辽东军没有那个实力,自然是不会让他如何高看一眼。毕竟只有匹配的实力,才能让被人对你如何,有实力的人,怎么都不会让人小看,别人也不敢那样儿啊,
不是吗?至于说没什么实力,那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这样儿。辽东军显然就是后者,如果他们是凉州军,哪怕就像江东军那种实力,曹操也不至于说是这样儿。别看是晚宴,可该说战事,他是还得说的。并且他会认为这晚宴还是个机会,正好是好好说说,而不是像如今这
样儿,认为吃东西还是好好吃,其他的,之后再说。显然这就是因为辽东军的实力,直接就决定了曹操如此。可不是嘛,他们要是真让曹操如何去重视,那么怎么都不可能是这么个情况,而是另一种了。晚宴毕,曹操也没多说,之后甘宁和张辽告辞,毕竟曹操没什么话了,那么这个时候,也不早了,自然是早告辞,自己两人回去早休息,他们兖州军众人也是如此。
两人离开之后,曹操是对众人说了一下,明晚渡辽水,不得有误!显然他是准备明日直接就过去了,但是没赶到早,因为曹操认为晚上对己方有利。别看光线什么的都不充足,可对辽东军来说,还不是一样儿?所以可以说这个,是对两军一样儿的,因此是谁也别说谁。那
么赶在黑天时渡辽水,曹操显然是没准备再去进攻,至少明日晚间,是不会有什么战事了。毕竟兖州军主力如今没十万了,也是九万多。(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兖州军渡过辽水(续)
所以这九万多人,自然不是之前凉州军和江东军那七千骑兵所能比的。后者渡辽水就是为了过去袭营,夜战辽东军。可曹操却不是这么个目的,他是为了赶紧兵临襄平城下,这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肯定是要和在辽水对岸的辽东军战,不过却绝对不是明晚,而是后日,就是这样儿。因为等己方这九万多人马都过了辽水后,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关键是他很清楚,
己方的人马,大多数士卒,还是不会在状态。因此,曹操自然不会主动去战。可要是石全不开眼,过来攻击什么的,那么曹操也乐于如此,反正是早晚要战,对方既然是认为有了机会,过来攻击了,那么你要战,我便战,曹操对此,他不会害怕一点儿。并且他已经想好了,
到时候,争取一战就定辽水,给石全直接就逼退回襄平。不要认为这个事儿就怎么不可能,至少曹操从之前凉州军和江东军骑兵袭营那儿,还有从夏侯渊处,他也是知道了不少东西。因此,这凉州军他们能做那一步,那么己方人马是在这儿的辽东军好几倍,所以自然是没有
太大问题。不过当然了,他自然也不会认为己方伤亡就一定会少,这个终究是不可不能避免的,没有办法。曹操也知道,什么叫做“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就是这个道理。而在辽水对岸的石全,他虽说是不知道曹操此时的具体想法,可他也清楚,兖州军和自己可不同,他们是怎么都不会这么一直拖着的。毕竟自己的目的就是如此,拖住他们,可他们绝对不是,
因为他们想要的,自然就是速战速决。可昨日的按兵不动,却是让石全认为,曹操他们也知道休整,然后好进兵,就是这样儿,他们虽说着急,可曹操却依旧是掌握着全军的节奏,甚至是自己这边儿,也不得不跟着他如此。试问他们兖州军按兵不动,己方可能有什么动作
吗?他们不动,己方自然是更不能动,总不能去渡河进攻人家大营吧,那实在是玩笑开大了。所以石全也是,他不得不佩服曹操,哪怕是都到这个时候了,依旧是能把握全军节奏,这不单单是因为他是兖州军老大,是当主公的人,其实也更是其人的军事能力,确实不低。
对石全来说,碰到曹操这样儿的军事大家,可以说终究还是他不想遇到的,这曹操可不是公孙度父子,估计就算是三对他们父子加在一起,石全也觉得他们未必就是曹操的对手啊,更何况如今这公孙度还起不来了,所以就凭他一个公孙康,那绝对不是人家对手。这个时候的石全,虽说他是没后悔让公孙康称王,可确实,他觉得自己是要早点儿找好退路后路了,
这跟着辽东军同生共死,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的。同生可以,共死的话,那就不必了。真的,毕竟自己可还没到那种能为公孙度父子和辽东军尽忠的地步。是,这这么多年了,算起来都十几年了,自己在辽东军中,多少都是有点儿感情。可这再多,也不过就是一点儿而已,终
究是没有自己小命儿,更没有自己亲人重要,所以自己还有更重要的要去保护,因此,哪怕辽东军被兖州军彻底灭了,全军覆没,和自己也没太大关系。大不了自己从辽东军的将领,转身一变就成为了兖州军的将领,也就是这样儿了。虽说在他们那儿,有自己这三流本事的,实在太多了,比自己强的,那更是不少,可能是永远都没自己出头之日,但是只要能保住自
己小命,保住自己家人,这就足够了。要说石全他的想法是挺好,但是对曹操兖州军他们来说,他们确实,是巴不得他投降,但是辽东军那边儿,尤其是公孙康,他能让吗?他要是知道其人想法的话,会没有什么动作吗?所以,到时候可能就要出问题。而石全此时虽说不知道曹操的具体的想法,要如何去做,可他也清楚,兖州军不可能没一点儿动作,真那样儿
的话,他也不是那个奸雄曹孟德了。还别说,曹操的大名儿,别说是在这大汉的偏远地方,就算是异族,那对他们也都是如雷贯耳,这真是太正常了。毕竟如今大汉就三分天下,他、马超和孙策三个,在异族那儿可都是挂了号的人物,这是必然的。而且每个人的地盘或多或
少,都是受到异族的袭扰,谁没和异族战过?所以都一样儿,不过最近是太平了而已。因此这他们才有那时间去做点儿别的,比如说曹操带兵来了辽东,要灭辽东军,而马超他则是要陪妻子儿女还有陪陪家人,至于说孙策,他也是有自己的事儿要去解决……如果他们还是
带兵征战,显然,那哪有这个时间。所以确实,不得不说,异族相对来说这么太平,是好事儿也不是。好事儿的话,那自然就是曹操马超孙策他们几个有了空闲,能做点儿自己想做的。而坏的方面,他们都清楚,异族和汉人能相安无事?自己一方倒是能如此,可对方呢,他们从骨子里就不是那样儿的,所以,那都是表面儿现象啊。而不管是曹操马超还是孙策,
他们都很清楚,而且从来都是把那些异族当成心腹大患,可惜他们对那些异族没办法,所以也只能是从长计议了。这如今大汉内部的事儿还没解决好,他们可真没那个实力精力去解决周边儿异族的事儿。如果说他们有那个实力,估计天下早就重归一统了,不是吗。可显然,
哪怕就是马超的凉州军,他都不会去做那种两败俱伤的事儿,他既是不会直接灭了兖州军和江东军,更是不会直接就去找异族。当然要是他们来找自己,那就另当别论。马超可从来没想过,说人家都已经到你家门口来打你来了,你还不还手?笑话,自己可不是那样儿的人,
所以要战就战,谁怕谁啊。反正不是己方怕他们。又是一日的白天,石全发现兖州军没有任何动静,他觉得这也不像是曹操那性格啊。结果到了晚上,探马来报,说兖州军此时正在渡辽水。石全早就知道了,不过如今是一下确认了,而他此时虽说心里也不是没想法,可却时刻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带兵去攻击,千万不能啊,要不然的话,就要中计!他肯定是更睡
不着了,他也不知道兖州军渡过辽水后,是要来进攻己方,还是说直接就扎营,原地休息,之后再说战事。他当然希望是后者,毕竟那样儿对双方都好。而如今来看,结果也应该是后者。所以他们不来招惹己方,自己就什么仙神都保佑了,这个如果他们要真来的话,今夜是
免不了又一场大战恶战。说起来上一次,是凉州军和江东军过来,那次并不能说就是大战,可要是兖州军和己方来那么一场的话,那却绝对是大战。不过石全心里也是有点儿底儿,那就是兖州军不会给自己来这么一下,因为如果自己是曹操的话,自己也不会那么去做。并且石全多少也是知道,这如果就像是凉州军江东军那样儿,就只是骑兵渡河的话,那几千人马,
那是没什么问题。可这兖州军还有多少万人?等他们全都渡过辽水后,都不知道什么时辰了,而且士卒劳累就更不用说了。别看他们基本上都是步卒,按理说步卒是经常行军走得都是不近的路程,他们也没战马没什么的,确实,是非常累的一支人马。可即便如此,这他们之前是休息了不假,可和己方这从和凉州军江东军战过后,也一直在休息,并且没渡河的人
马比,他们的体力自然是不如的。因此,曹操他是不会让人来攻,石全就是如此想法。对他来说,肯定是曹操兖州军他们不来,是最好的情况。不过显然,人家都已经渡过了,过了辽水,显然不可能不来进攻,今夜不来,那么明日,估计也是肯定要过来,这就是石全此时
的想法,还别说,这和曹操的想法,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毕竟他想了,这绝对是今夜不可能进攻,那么明日,自己最多上午休息,可下午,是必须要进攻的。至于说晚上夜战,曹操还没这个想法,别看他让凉州军和江东军去,那他们是他们,曹操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可凉
州军和江东军,那终究不是己方的人马啊,所以确实,就是那话,哪怕他们都全军覆没,一个不剩,和他曹孟德,可以说都没有半毛儿的关系。对他来说,都没有了,曹操也都不会有半点儿心疼,毕竟谁的孩子谁不爱,而不是自己的,那自己是还能爱?这是人之常情,确实是很正常啊。而曹操又不是什么圣人,他是奸雄,是天下枭雄人物,所以想要让他如何?
当兖州军渡过了辽水,都已经安营扎寨了之后,这时石全还都没休息呢。主要是他就算是躺在了榻上,也是没有半分睡意,必须要承认的是,他这心里可没半点儿安心,实在是兖州军给了他太大的压力。如果说之前没有凉州军和江东军来夜袭的事儿,如果兖州军不是有多
于辽东军这么多倍的人马,石全确实不会有如此想法,可是如今这情况,是不得不让他这样儿。毕竟还是,他绝对不是那么心大的将领,而且他为了自己小命儿,为了自己的家人,他怎么都得做到自己必须要做的,这就是石全,换成其他人,也许是不这样儿,可石全,确
实就是这样儿啊。曹操是在中军大帐中,给所有人开了个会,当然了,因为实在是太晚了,所以哪怕他也是非要和众人说几句不可,但是他却就是简单说了两句就完事儿了。如果说太多了,那么就算是其他人都能没意见,可曹操他自己也不能那么做啊。毕竟这其中的人,还有个六十多岁的程昱呢,这都这么晚了,程昱还没休息,跟着众人一样儿,是在中军大帐中
和众人听着自己说。要说曹操确实,他不是没想过,这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这话是俗语不假,可却真有道理啊。所以曹操怎么都为了保护他这军中的一老,也是一宝,因此,他绝对是不能让程昱有什么闪失。如果说那样儿,他手底下的人是要怪责自己这个当主
公的,其实就算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了。这就不难看出来,程昱这个人在兖州军的地位,确实是非常,很不一般。别人就没有这个地位,主要是他们都没程昱这个年纪,可以说其人不光是兖州军中,就算是加上凉州军和江东军,三军当中,都是程昱的年纪最大。所以确实,
就算是马超孙策他们看到了程昱,他们都得是礼遇有加,必须要有足够的尊敬,这是必须的。因此,连他们主公(将军)见到程昱,都是必须要有礼,所以之前甘宁张辽他们,如果真是和程昱接触的话,可想而知,他们更得是要给他足够的尊敬了。而如今在曹操中军大帐听着他说话的,可不止是他兖州军的一干属下,就是甘宁张辽他们,也是一个没落,都在座。
毕竟他们如今和兖州军都是联合,并且他们主公将军可都没在辽东,因此,这曹操作为兖州军老大,他的话,那自然是最有力度了。说起来别说他们是和兖州军一起渡过的辽水,然后也是安营扎寨。就算不是这样儿,曹操一个军令,哪怕是大半夜,给他们从熟睡中整醒过
来,他们都半句怨言都没有。当然这个是表面儿的现象,可不是他们心里就没什么想法。要说他们没想法?那怎么可能,所以……(未完待续。)
第一〇〇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一)
毕竟甘宁他们心里可以说是很清楚,那就是他们说什么,其实都没用。当然了,两人也都知道,就是他们说出来点儿什么的话,不光是在曹操这儿没有用,反而还会引起兖州军众人的不满,所以他们自然是不会说出来半句,不,是他们的不满,不会表露出来半个字,这个是没错。而此时好在是因为有程昱和甘宁张辽他们,所以也确实,曹操就只说了有必要的两
句,然后他就让众人都告辞去休息了,各回各帐。毕竟也确实,谁出问题都没关系,但是唯独程昱这么个宝贝老头儿,是肯定,他不允许其人出什么问题的。至于说甘宁和张辽,终究是来给己方帮忙的,哪怕他们到这儿来,是不得不听自己的军令,可怎么说呢,这他们终
究是代表了马超和孙策,更是代表了整个凉州军和整个的江东军。因此,曹操他也肯定不会让他们两人出什么问题的,你看他让两人都过来,那这是必须的。不说曹操是兖州军老大吧,就说如今两人是给他来帮忙,那么有什么事儿,什么话,基本上能不避开甘宁张辽他们,
就一定是不能如此。毕竟真要是那样儿的话,估计就要出问题。在曹操看来,本来这彼此间的合作就不怎么融洽,所以是必须要承认,如果真就更缺少相互之间信任的话,那么就一定是要出问题。他是不怕凉州军和江东军不假,毕竟他们一个一直都是己方的敌人,而另一个也算是己方的盟友。可是凉州军和江东军他们,基本上是怎么都不会联合到一起的,至少
此时此刻,确实是不会。因为己方还没有成长到他们都觉得需要联合到一起对抗的地步。曹操自己确实是很清楚,己方要真是那样儿的话,那么自己确实,是早就该注意他们了,他们联合,就没己方的好儿。可自己虽说嘴上不承认,可心里是认可的,那就是己方还没那么
大本事,而且也确实,不如凉州军的威胁来得更大。所以己方是和江东军联合,一起对付凉州军,因为他们才是如今威胁最大的,是超过了己方,一直都是,这才是根本。而曹操还能不知道江东军的想法吗?作为三方之中实力最弱的那个,那么他们要自保,就只有一种可
能,就是联合第二的,去对付第一强的,就是如此,只有如此。谁最强,就去联合那个比较弱的那个,一起对付最强的,这就是他们屹立不倒,左右逢源的办法。所以曹操这个当主公的确实,他可从来就没觉得己方和江东军这盟友关系是如何如何牢固,那纯扯,至少他也知道,孙策绝对也是不会如此想法就是了。曹操虽说不知道什么叫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但
是那个道理,他都明白。而且他们之间,可以说两军间哪有什么真正的那种友谊呢,不过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这个倒是有永远的利益啊。所以对他兖州军有大好处,那么就算是让他们联合凉州军去对付江东军,那都可以,没问题。同样儿,他江东军和凉州军,未必
就不能联合一起,至于说己方和江东军,这不是一直都在联合中,是盟友吗。当然这个关系,肯定并不牢固,可只要两军联合在一起,对彼此的利益最大,而凉州军一直最强,那么这个关系就会这么一直存在下去,可以说就算是可以了,而曹操对此都知道。所以他是有顾虑,可他却也很清楚,只要如今这个大形势还没变的话,那么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对他来
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孙策他们的想法,显然怎么对他们有利,他们就是什么想法。没有说一成不变的,不变的,那就是他们为了自己利益着想,这个是怎么都不会变的,不是吗。而如今来看,没太大问题,不过曹操他这个人,是不可能对江东军还有对他们的人怎么放心的,至于说凉州军,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他虽没说就一直让人紧紧盯着,无时无刻不监
视甘宁张辽他们,可确实,他也让人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了,实则就是监视,都一样儿。当然这个事儿肯定是暗中进行的,他还没说是要明目张胆如此,毕竟人都讲求个面子,哪怕甘宁张辽他们,只是凉州军江东军大将,不过这个和身份,其实也没太大关系可,所以曹操
也都明白。他是很清楚,就算是自己,如果说别人监视自己,而自己则是处在甘宁和张辽他们那个位置,那种情况,自己可不是什么兖州军主公的情况下,就只是其他军中的大将,那么如果说对方是明目张胆监视自己的话,那么自己肯定是不能干。当然了,要是他们都偷
偷摸摸,暗中进行,那么哪怕自己就算是发现了,也都无所谓了。毕竟你们给我面子了,那我也得给你面子,人之常情嘛。这个在这个时候,这个情况下,肯定是相互的,所以……将心比心,曹操是知道甘宁张辽他们的想法,所以是让人密切注意了他们不假,不过他那更多的只是防人之心罢了,确实也不是说他就对甘宁张辽他们一点儿都不放心。而且还不得不
说,他们两军加在一起,如今还没到六千人,这自己能怕他们?所以也不得不说,曹操只是那奸雄性格爆发,他更是兖州军主公,因此有些东西,是不得不如此,他也不得不那么去做,所以吩咐下去监视,那是必须的。而甘宁张辽他们呢,自然对此也都清楚,至少曹操让
人注意他们动向,实则就是监视,他们可都是一清二楚。毕竟他们可都是大将,不是什么石全那样儿的三流将领。当然了,就算是个三流将领,也未必就发现不了什么端倪吧,毕竟本事是三流不假,可不代表其人就是傻子啊。这探马什么的再厉害,能在人家大营周边儿如
何蹦跶?所以……甘宁他们都知道,清楚,可谁都没说什么,毕竟就算是他们是曹操本人的话,其实也都会这么去做的,很正常,确实是人之常情了。而他们两人彼此可都没说过一点儿关于这个的事儿,他们倒不是因为就不相信对方如何如何。确实,他们彼此肯定不能如都是一个军中的将领,那么信任。但是怎么说呢,在兖州军的面前,他们都属于外将啊,也
就是外军的将领,因此,他们应该是联合在一起的,他们也应该是穿一条裤子的。所以说哪怕他们还彼此是有防备不假,可那是必须的,至于说其他的,那就是他们也确实,是走得算是很近了,至少不是和那些兖州军将领能比的。他们和兖州军将领,基本上都没什么接触,
和夏侯渊接触,还因为之前渡辽水袭营的事儿。所以也就是两人,他们彼此接触倒是不少,这个没错。而有些话,他们确实,谁基本上都没什么顾虑,所以该说的,他们是都说过了。而有的话,终究他们想法不同,自己还有自己的顾虑,更不是一个军中的将领,两个阵营的,因此肯定是不可能什么都说啊。所以,有的话,他们没避讳,可像曹操派人监视他们的事儿,
这个两人就谁都没和谁说,当然这是包括了所有人,就是这样儿。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们是有走得近的原因,有这个因素。可同样儿,他们更是有彼此防备的原因,因为是必须的。就说在一个军中的将领,都不可能是什么话都说呢,因此这就更不用说是两军,而且两军还处在敌对关系,而且曹操还让人监视他们,他们都知道,所以该说的不该说的,都清楚。
此时的石全,他这个时候实在是太累了,关键是心累啊,因此他也是不得不倒在榻上休息。哪怕他是睡不实,可怎么说也算是半睡不睡了,这个就比之前要好,好很多。对他来说,兖州军来辽水,自己跑这儿来拒敌,不,准确来说是过来拖住他们,这他娘的就是自己的噩梦
开始。实话说,自己要知道是这样儿情况,打死自己都不能来。可天底下也没什么后悔药之类的,所以这自己还能怎么办?不说自己之前早就答应好了,谁让自己抽个下下签,跑这儿来了,这更是和公孙康他们的约定。就算是这个时候,自己也是反抗不了一点儿,因为自
己亲人都在襄平,自己可不认为自己要不好好干,公孙康还能好好照顾自己亲人。是,那个时候,他估计也可能是“好好”照顾一下自己亲人,不过那可真不是自己想要的啊。所以石全他这也是投鼠忌器,至少他是肯定不希望公孙康真给他“好好”照顾一下亲人的。本来这生逢乱世,他如今也就那么几个亲人了,所以他是那么看重自己家人的这么一人,当然是
无比重视,因此,他的亲人自然就是他的逆鳞,谁都不能碰。如果说公孙康真是做出来点儿什么事儿,那么对他自己,对辽东军来说,肯定都不是好事儿。可石全能反抗?至少他为了自己亲人的平安,他是不敢轻易反抗的。不过只要他是能保住自己亲人,那么他就绝对是
要反抗,想其他办法,对付敢对他亲人动手的人。而如今来看,他是什么都没做,那么公孙康那儿,自然也不会做什么。不过这事儿,是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不要忘了襄平可还有两个跟在公孙康身边儿呢,虽说他们和石全都是一起撺掇公孙康称王的“功臣”,可
怎么说呢,石全他们三人的关系,彼此并不怎么好就是了。要不然的话,石全也不至于说就真那么担心什么。如果说真是那种能两肋插刀的朋友,他也不至于是那样儿了。可不用说三人关系真就不怎么样儿,就算狐朋狗友,那都算不上啊,所以……石全是不得不担心,不担心都是假的,毕竟赶上那么两个人,和他关系那样儿,再加上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公孙康,
这自己还能不担心?不可能,必须担心。不过他也知道,再想什么,都没什么用,自己只有是做好公孙康交给自己的事儿,然后最好是能早回襄平,如此就好,最好了。不过石全也算是小心,他早已是让自己的心腹在襄平密切注意自己亲人的情况,只要有所变,就赶紧来
通知自己。他的心腹自然不可能是这在这儿出来打仗的士卒,不是这三万人中的,而是看守城门的一部分人马,因此,自然是有这个条件,能随意出入城门。所以石全也想好了,对方既然没来,那么就是最好的消息,这自己应该高兴,不是吗?对他来说,自己小命儿也没
自己的亲人重要,毕竟如果真是能牺牲了自己一条命,保自己亲人一世平安,自己都认了。可要是用自己亲人的命来换自己的,那自己可不干。所以对石全来说,确实是亲人第一位,他自己的命第二。所以真正了解其人得,自然是知道,到底用什么来威胁他,效果最好,比如说公孙康他们几个。而显然,兖州军他们,就不清楚。因为他们的情报中,或者说他们所
见过经历的,无比表明,石全这个人是太过惜命,这个是排在第一的,而为了亲人如何,则是被放到了第二。毕竟哪怕是细作,那也不是说什么都了解,毕竟像石全这么惜命的一个人,他能为自己家人平安,宁可牺牲了自己命,也不在乎,在所不惜?这事儿确实,并不是
谁都能理解的。哪怕如今这个时代,可处在乱世中,可以说很多东西,都变了,太平的时候,你是这么个想法,可如今呢,有几个没改变过的。(未完待续。)
第一〇一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二)
毕竟整个大环境改变了,那么人心有几个一点儿不变的?也许是有,可能有几个呢?凤毛麟角而已,或者比这个还要少吧。休息了一夜,显然曹操他们觉得还不够,至少还得再休息一日才行。毕竟他也是希望己方人马能有一个最好的状态,去对付辽东军,这个必然。对他来说,这己方到底是早一日还是说晚一日和辽东军大战,那都是无所谓的,至少曹操是肯定
希望己方士卒能用一个最好的状态来对付辽东军,如此的话,己方才能损失最小,不是吗。他这之后还得进兵襄平,所以必须是要保持己方人马的数量,如果说真是剩下少了,那么对襄平来说,可没什么威胁。曹操是很清楚,在襄平的辽东军,那至少还得有个三万,这都是
少了说。而如果真是一个准确数字的话,他认为可能是要比三万人马还多,他确实是不知道一个具体的数量,但估计也算是差不多吧。有些事儿是必须要承认的,那就是哪怕辽东军战力再不如兖州军,可至少人家要是有个三万人马守城,那么哪怕就是兖州军还有之前的十
万人,可面对着如此多的守城人马,他们可未必就能占到什么便宜。至少想短时日内破了襄平,那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毕竟人家那可是三万人马,不是三万的大白菜,所以……就算真是三万的大白菜,那就让他们在那儿去收拾,是不是也得费不少时间,所以也确实,真是兖州军的一个挑战。至少说辽东军要拖他们到大雪的时候,还真是,就从这么一点上来看,
也未必就不行。而曹操他们更是知道。如今连这石全所带来的人马,他们都没整好,因此就更别说是襄平城内的那几万人了。他们是有理由相信,那些人,只会比石全所带的人更强,更狠,而绝对不会更弱,不是吗?毕竟公孙康他们也不傻,总不可能把最强的人马都派出来
拖住己方,而守城的人则战力低下。要说他们的精锐如今可还没出来遛达呢,所以也真是,有些情况,却是不得不考虑进去的。因此,这个时候的兖州军,确实,可以说是一兵一卒,那都是非常珍贵,是到最后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所以曹操能让他们去多损失吗?他是尽量
要让己方少损失啊,因此,便是有了他们兖州军又休息一日的事儿。而这对石全来说,他当然是高兴的,毕竟兖州军晚和己方战那么一日,其实也就说明了己方多拖住了他们一日。并且最后他们到襄平的时候,会更晚,如此一来,是距离第一场雪的时日,越来越近了,这
绝对是对己方有好处,至于说对兖州军来说,当然也有好处,至少他们状态是最好,所以这
其实也算是各取所需了,毕竟对谁来说,其实都是满意的。怎么说他们辽东军都是希望拖住兖州军的,所以是要晚些时日和他们打,甚至双方就这么对峙着,没什么战事,那才是他石全想要的。但是想来这事儿,怎么也都不可能。所以就不得不说,这个时候,如今来说,
只要是他们兖州军晚点儿来和己方对战,那就是好。兖州军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自然是希望能早休整好,然后早和他们辽东军对战。他是肯定不希望拖着,这个是肯定的。如今他们耽误时日,那确实是没办法,要不然的话,曹操还真是不可能在己方兖州军不在状态的时候,去和辽东军大战。确实,这十几万人马,小战也是大战,这都不用说了。因为没有人来个十
万人马,最后还是虚张声势,那也实在是下的本钱有点儿大啊。而就在兖州军休息了一日后,曹操终于是让己方发起了对辽东军的进攻。当然了,他们肯定不是晚上夜袭什么的,而就是在白日,在上午对垒。这不,这个时候兖州军,自然也是包括了凉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此时此刻,那都是在激烈的厮杀着。至于说石全,他是知道自己的武艺,有自知之明,因此,
这他自然是躲着兖州军众将,自然也是包括了甘宁和张辽他们,石全可是心知肚明,自己这两下子,确实是几个捆一起,那也是不如人家,所以……这时候还真是得承认,那就是石全其人,你看他好像是没什么本事,一个三流将领而已,可那躲避的本事,倒是不小。最开
始的时候,确实还看见他了,可转眼,两军开战后,至少想要再那么容易找他,却是不好找了。虽说那些个将领也不是没注意到石全,可他们距离其人,确实是还有段距离,所以这也真是,他们是有那个心,可却没那个力啊,实在是这中间隔着太多的两军士卒了。如果不
是这样儿的话,那石全他要是被任何一个将领给碰到,那么他也确实,是不死也要伤,而这对整个辽东军来说,可谓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啊。并且还必须要承认的是,石全这个时候,他距离战场中心很远,远透了,可士卒都知道自己主将的那个性格,所以没几个人有什么意
外的。可必须要承认的是,哪怕就是如此,对整个辽东军对抗的兖州军凉州军和江东军他们,
确实是没什么好处的事儿,在石全看来,却是自己必须做,不得不做到的,就是这样儿。此时兖州军他们,基本能上所有将领,都是想要靠近石全,然后直接就拿下其人,再不济也得伤了他。不过其人倒是知道躲,这躲开这么远,所说不是对辽东军就没影响,但是看他们
士卒那样儿,好像确实,早就已经是习惯了。而这习惯的事儿,可以说他们就自然多了,因此,当然是没什么不太正常的地方。如果说哪一日,或者说哪一次,石全要是来一把视死如归的话,那么他们才绝对是要意外,就算是不认为日头从西边儿出来,估计也是差不多少
了。所以石全如此,是没能让辽东军觉得如何,反而他们是觉得正常。如果要是曹操这样儿的话,虽说兖州军不一定就真会败,但是士气大跌,那是一定的。不过显然,曹操是不会那样儿,就算真是狼狈,那还有亲卫顶着呢,有那么多的将领给他舍命呢,这不都是很重要的吗。曹操不是没狼狈不堪过,这是有的,是经历过的。但是如今那个时候的情况,基本上
已经是没有了,不会发生,就是这样儿。也许以后还会有,毕竟这事儿,谁知道了,反正对他来说,真就是不会怕什么,哪怕说马超要给他灭了,曹操都觉得很正常,而不是惊讶害怕什么的。他不会觉得马超凉州军没那个实力,但是怎么说呢,真要是那么做的话,对哪一
方其实都没好处,只有对异族,那好处才最多,最大。所以曹操才不会认为马超会真那么做,至少这个时候,他不会,因为还没有那个能力。他们可能在对付己方的时候,再对付强力的异族?或者对付了己方和江东军联盟,再对付异族?就是曹操,他都知道,别看马超和
刘备也大战过不假,可他或者说是凉州军,可以说还是有余力的,他都明白。就像己方和江
东军,哪个不是如此?就只有刘备,他是不遗余力,可实力终究是不足啊。他们终究是不能和己方相比,哪怕就是和江东军,他们也是比不了,他们是不如。如果说刘备一方真有那个实力的话,曹操也确实是不认为他们支持不到江东军过来。至少他觉得刘备是能支持到孙
策带兵过来的,而不是在孙策还没到的时候,他就已经被马超凉州军给灭了。对刘备来说,
不管如何,反正只要他能拖延住凉州军,能拖到江东军过来,那么就算是胜利了。可惜,他们还是没那个实力啊,是不如江东军,这个曹操自然是很清楚。此时,兖州军和辽东军的大战是越来越激烈,对他们来说,这如今就是赶紧给这辽东军的几万人马给逼退,这就是他
们想要的,当然也是曹操所想。对兖州军的士卒来说,这己方比他们多了那么多万的人马,这个就不得不说,是己方的大优势。并且这可以说两军的目的,那也是不同的,毕竟兖州军就是为了逼退他们辽东军。而他们辽东军呢,自然就只是为了拖住兖州军而已,对,就是而
已。因此不过就是这样儿,这个就不得不说,两军所抱的目的不同,他们的终极目的不同,这就导致了他们两军最后所付出的,确实是不同。毕竟两军所想的,都是不一样儿的,如果说辽东军他们确实,是不能效死命,那么他们拿什么去和兖州军拼?或者更准确应该是这么说,他们拿什么去抵挡兖州军的全力进攻?如果说他们不损失多的话,是不可能的。毕竟这
最后他们所求的结果,是不同的。显然,这兖州军是比辽东军的要求更多更大,而他们所要付出的,自然也是如此。没有说你所要的多,付出反而少了,有这样儿的事儿吗?没听说过啊,真有这个的话,估计是个人都想,都爱去做吧。不过如今来看,至少兖州军和辽东军,
他们不是如此。而这个时候,辽东军虽说还不至于一下就溃败,但是却也不怎么太占优了,反正他们在兖州军的大军面前,是真就别想去占到什么便宜。对他们来说,这如今能拖得住兖州军,那么其实就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打败人家什么的,是想都不用想,想都不要去想
就对了。而虽说是如此,但是辽东军依旧是顽强地防御着。因为他们确实是很清楚,这要是越往后退,那么最后没准己方就要溃败了,这可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反而还是非常可能的。不要觉得这溃败是不容易,对有的队伍来说,这个确实是不容易,就比如说人家凉州军,可要是对有的人来说呢,那就不是很难了,就像这如今的己方,所以说……不是说辽东
军就不能溃败,那可能吗?不过他们毕竟是有三万人,真想让他们那样儿,确实是费了劲了。不过怎么说呢,要真是正好了,未必就不可能啊。石全一看,他自然是不想让己方大势已去的,所以也是难得喊了几句。不过他也就是嘴上的喊着,而在行动中,却是什么都没有。
不过说实话,他能做到如此,就真是已经算是不错了。没看那些辽东军士卒,不少人都振奋了吗,这个却不得不说,作为主将的他,哪怕是如此喊着,虽说还是依旧没什么实际动作,可在辽东军士卒的眼里,却是觉得这自己主将也算是尽力了。至少他们都清楚,要让这己方
贪生怕死的主将能去做点儿什么,那可真是,基本上就不用去想什么了。如果说他们真有那样儿的主将的话,如今还会这样儿?所以这事儿,其实也不用多说了。在辽东军的强力反击之下,终于是阻止了兖州军的脚步。哪怕他们人多,哪怕他们战力强,可这终究是辽东军的主场,他们他也算是尽力了。虽说还没人家兖州军的士气高,可怎么说呢,他们想要轻易
就拿下己方,这个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啊。如果说他们兖州军真有那个实力的话,那么没准凉州军都得在他们的面前折戟啊,可是如今是什么情况。至少不是凉州军在他们的面前折戟,哪怕他们之前在司隶的时候,确实是他们占优,还夺了司隶的郡。可实际上呢,这绝对不是
凉州军特别看重的。至少马超他就不会那么看重,怎么说就算是雒阳丢了,那丢了就丢了,只要长安无事,那什么都不是那么重要了,不是吗。(未完待续。)
第一〇二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三)
曹操看着战场的情况,而这个时候,他也确实是有点儿对己方不太满意了。毕竟那辽东军的实力在那儿摆着呢,如果说他们真就挺厉害,不用说比己方强如何如何,只要是能达到江东军那水平,那么曹操也不会是如此想法,可是实际情况……曹操也很清楚,这个时候,确实是该撤退了。毕竟己方和他们的战斗,说实话,确实是已经差不多了。如果说这之前曹操
还没这个想法的话,那么他此时此刻,此刻此时,也是在看到了这个时候辽东军的表现后,是马上就有了撤退的想法,而且还付诸于行动,直接就下令了。曹操已经是下令收兵,对于辽东军来说,这其实就是最让人高兴的事儿。真的,至少他们之前,就是如此想法,他们兖
州军早收兵,那自然就对己方早有好处,所以……而石全更是如此,对他来说,他心里可一直都是这么个想法,毕竟他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明知道己方是不如人家兖州军,而且双方的兵力相差还这么悬殊,那么自然是对方早收兵早好了。并且他也清楚,曹操这虽说不是
一个试探的厮杀,可确实,他肯定也没有说那么认真就是了。曹操带着兖州军退了,当然也都包括了甘宁所带的凉州军和张辽所带的江东军。毕竟如今曹操才是老大,所以自然是他说什么,甘宁和张辽他们就得听什么了。至于说他们倒是有点儿意犹未尽之感,这个也没办法,谁让此时曹操是让全军收兵了呢。如果说最后辽东军不是这么爆发了一小下的话,曹操
也是未必就真会收兵,不过既然是这样儿,那么收兵也是,势在必行了。石全则是终于松了口气,不,是松了一大口气。因为他也不知道,这自己到时候如果说这真是和兖州军这么死拼,那么最后己方到底还能剩下多少人马?他不认为这己方能占多少便宜,显然,最后优
势是人家的,如果不是己方来了这么一个小爆发的话,那么真是,估计曹操也不会下令收兵,显然他那个奸雄人物,确实……至于说这个时候曹操要真是不撤的话,那么石全他还得是硬着头皮带着己方士卒和兖州军他们厮杀。当然了,他是肯定要躲着那些个大将,实在是
给他的压力太大了,不得不说,这石全的顾虑实在是不少,这个没错。兖州军他们的撤退速度,那确实也是不慢,至少在曹操下令后,他们就已经在往后退了。说起来兖州军的心理,其实绝大多数,几乎就是所有的士卒,他们当然是爱惜自己性命,不过对上辽东军这样儿的对手,他们更希望的,那肯定还是早点儿解决对手,这个确实是没错的。如果说辽东军像凉
州军那么强,甚至哪怕就是和江东军差不多,那么真那样儿的话,兖州军士卒的想法,那却还是要早点儿撤退,早点儿休息。而辽东军虽说不是两军,但是最后也爆发了一小下,所以,其实他们也是都知道,不管是自己主公,还是那些将军,可都没说就这么一次就解决了
辽东军,和他们死拼到最后,然后他们被灭,己方也是损失不小。显然,不是这样儿的,谁都不想如此。那么他们自然是想,不可能一次就解决如今这个情况,所以还是,要和辽东军战那么几次,至于说到底是多少次,这个是谁也不能确定,反正,总之,就不是一次,那就对了。因此,这个时候曹操下令撤兵,哪怕兖州军也是有那么点儿人,他们想着不退多少,
可大多数的,那还是在想着早点儿回去,所以自然而然,是非常顺利,并且辽东军也不会拦着,更不会追击什么的,他们还不傻。看到兖州军他们终于是退走了,彻底离开了战场,回了他们自己大营,这确实是让石全心里满意。毕竟他确实,如果说没见到兖州军战力的时候,那他确实,是有幻想,还想着自己是不是能真就多坚持一会儿,多一日两日也行啊。可
如今来看,这己方没溃败,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真是,他并非是没自知之明,可实在是,这个确实,太让人没信心了,真的,至少在石全看来,就是如此。如果说自己是曹操或者其他兖州军将领的话,那么自己自然不会是这么个想法,可自己是辽东军的人,是如今比较弱
势一方的主将,所以自己还能不想什么?说起来这今儿自己本来就没底儿,如果说不是最后拼了那么一把,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曹操是不是还让他们兖州军和己方死磕呢。这曹孟德那个人,多少自己都是知道一点儿的,所以真的,这并非没可能,反而还可能就是如此。不
过如今倒是好了,这兖州军他们是彻底退了,石全是真放心了,至少此次的一战,是让己方给拖过去了,不是吗,所以他是这样儿。曹操是收兵回营,对他来说,这之前的一战,也说不上就是己方最后不占优退走。其实仔细一看的话,还算是可以吧。至少他对兖州军总体说的话,那还是满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毕竟这才刚开始,虽说他并不想说是什么来日方
长,可确实,这不可能就一日两日,就能让他们辽东军的三万人马退走吧,所以……因此,这他对于之前的战事,确实,总体是满意的,如果要是己方真比自己预期还要好的话,那自然就更好了,可显然,这真是没有,没能那样儿。回去之后,曹操简单说了几句之后,就让
众人都离开了,本来他这也没想说太多,明日还有明日的战斗。这今日就算不是大战,明日也是必须如此,就是这样儿。曹操自然没认为这辽东军小爆发这么一次,他们每一日每次都会如此,那不开玩笑吗?他们要真是****都如此的话,那么己方也真是,不用再去进攻和
他们打了,直接都回家吧。是啊,真那样儿的话,己方还有什么胜算可言呢?曹操真是不怕什么,可不代表他就真没什么顾虑,该有的,那肯定还是不会少就对了。一日之后,准确说其实还没有,曹操是继续带兵和石全的辽东军战斗。他们倒是没什么两军在阵前对垒斗将这个,实在是石全害怕啊,这对方的将领要是把自己给抓住了,或者让自己受伤了,那么己
方就算是不败,那也得败了。除非是自己不被他们碰到,但是这事儿?如果自己不上前的话,那倒是有可能,可自己要是上前,这个就不一定了啊。因此石全根本也没和兖州军他们对垒,两军在阵前摆开阵势什么的,那都没有。而曹操看石全没那样儿,他也不是不懂对方
的心思,所以他也没那样儿,毕竟是孤掌难鸣啊。如果说石全是有那个心思,那么这个事儿没有问题,可对方是一味要躲避,那么曹操也没办法。至少他还没那个本事说一下就改变得了对方的想法,就是荀攸程昱,其实也都一样儿。要不然的话,兖州军不是早就胜了?还用这样儿?因此,这最后两军没能直接对垒去厮杀,就只是直接去厮杀了,兖州军冲向了辽
东军,当然对方也是如此,就这样儿,他们展开了大战,绝对是比之前还要激烈的死战。对辽东军来说,更是苦战,没办法,虽说他们不想这样儿,可也得如此。要不然就跑,不过主将都没说撤退,那么谁当了逃兵,谁就得死,没什么说的。辽东军都什么样儿,这些士卒也不是不知道。公孙度这个人别看他是不敢和其他的诸侯对战,但是对内而言,他还是比较
狠心的这么一个主公,这个辽东军都清楚。而公孙康呢,那比起他老爹来说,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这个确实是一点儿都没错。因此,有几个不怕的。是,有人能成功跑了,可那比起凤毛麟角来,还更加稀少,这个确实。就是百战的士卒,那老兵油子,都不敢说自己
就能平安无事逃走,所以这其他人……主要是如今辽东军可还没大势已去,如果说真都到了那个时候,那么一下就跑了很多人,哪怕公孙康他们有逆天的本事,最后也是没有办法的,只能是望洋兴叹了,还不就是这样儿。你能防住一个两个,甚至十个,几十个,可能防得住
成百上千人的逃走?所以……如果说士卒心齐,那么那么哪怕就只有三五个,也没准能跑了,毕竟团结的力量,确实是很大。可要说是各怀心思,那么就不一定了,毕竟石全哪怕就只是个三流将领,可他也不是那士卒所能比的。如果说士卒都能斗得过他石全了,那么只能说明他们人太多,心很齐,要不就是石全太过废物,只能是这样儿,不会是士卒逆天了,那
样儿的话,辽东军未必就拖不住兖州军那么久啊。可如今呢,显然这如今这个情况,他们确实,是拖不住对方很久,如果说辽东军真有那本事,昨日也不至于说是那个样儿了,不是吗?兖州军的强,确实,哪怕他们对上凉州军,凉州军也不是说每次都能占到什么便宜。所
以他们这辽东军,对上人家,就只能是让人家虐,这都是没说的。因此如今的石全,他都想清楚了,自己是见风不对,就带着人马赶紧跑,至于说襄平公孙康他们那边儿,那没有办法,自己这也算是尽力了不是?所以这最后要真是拖不住人家几日,你也不能就都怪自己啊。
如果自己有那么大本事,估计也早就不在这辽东了,是不是。石全这个时候依旧是躲着兖州军众将,还有甘宁张辽他们,他是真害怕啊。不过也确实,他是真会躲,这甘宁他们是真相碰到其人,可就是不行。也是,辽东军的士卒,还算是给力,因此这也是让石全他安全了不少,他也算是能安心很多吧。不过他也清楚,这显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他自信己方能挡
得住他们一次两次,可再多呢?这个自己都不敢保证了,就更不用说是己方的那些士卒了,是不是。所以石全确实,他是早就想好了,见势不妙,自己就得跑,都管不了其他人了。就算是己方的人马,自己虽说能带走多少,是肯定要带走的,但是他们撤退慢,自己也终究是
管不了他们啊。或者更准确来说,是石全根本就不想管他们太多,毕竟要是真去顾及那么多人的话,最后石全就要慢下速度来,那就很可能会被兖州军或者凉州军江东军他们给抓到。而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这赔本生意,石全会做吗?哪怕他明知道,士卒是会有人为自己赴
死,效死命,可那有几个呢?所以肯定最后还得是“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啊,反正他可不认为自己还能管得了那么多。所以也就是谁能跟上,跟着自己,甚至比自己跑得还快,那样儿就能活命。反之,肯定不是成为俘虏,就是要被兖州军他们给咔嚓了,就是这样儿。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石全还有那么点儿想法,说就算自己是跑了,也得是尽量带着己方的
人马走。可是如今看到了兖州军他们这么强势,他已经是被吓破胆了,所以还真是,他就能顾着自己,也顾不上别人了啊。如果说他认为士卒都能给他效死命,哪怕是大多数,他都能改变主意,而不是如今这样儿,可事实呢,显然能给他拼死的,绝对只能是少数,真就没
几个啊,因此石全他还能怎么去做。他也想到了,最后就算是回到襄平,自己也有自己的说辞,哪怕公孙康他们看自己真就没带回多少人马,这……(未完待续。)
第一〇三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四)
石全也是有办法,他自认为是能搪塞过去的。毕竟这如今辽水这边儿的战事,其实就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当然了,他也相信,是有公孙康他们的眼线在这儿,可他们真就能活到那个时候?这个确实是未必啊,哪怕他们真就能在撤退的时候还能保住性命,那自己也不会怕什么。至少在辽水这儿的战事,不管如何,只要自己尽力了,那么公孙康他们就说不到自己
一句,毕竟自己本事有限,他们三个谁不知道呢?如果说自己本事不小,没尽力的话,那他们是都有说辞。就算自己是他们,那也是要说点儿什么。可是如今这一个大前提,不还是自己本事不行吗,一个三流的武将,拿什么和人家兖州军比?更何况还有凉州军和江东军,
这根本就不是自己所能比的。如果自己真有那本事,还是那话,自己可能就不在辽东这儿了,更别说是投靠辽东军,给他们做事儿。如果说自己,哪怕就是个二流的将领,自己都得想办法去投靠兖州军,这在辽东这儿,可真是没什么发展。还别说,别看石全这个人如何,
至少他想法是对的,因为二流的将领,那才是诸侯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毕竟三流的一抓一大把,根本就起不到什么太大作用,而一流的话,那自然是更少,所以当然二流才是那柱石。这个连石全他都清楚,所以可见这个也不能算是什么秘密了,毕竟不管是对曹操来说,还是对马超孙策他们来讲,其实都这样儿。无论是兖州军,还是说凉州军江东军,他们都是如此。
对于三方来说,确实,一流将领怎么都是有限,就那么些人,虽说他们是都希望己方这一流的将领越多越好,可显然,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像那样儿的人才,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啊。并且要如今来说,除非你能把其他两军的一流将领给整到你这一方来,要不然
的话,估计是再也遇不到一个那样儿的大才了。所以说三流将领是一抓一大把,自然没什么稀奇。那么二流的武将,就绝对是一个军中的中流砥柱,那才是主要的组成。说起来看实力,肯定也是不光要看谁人马多,战力强,有财力物力的,关键一点,肯定是有这个二流将
领,谁军中的二流将领,这中流砥柱多,那么谁就占优,这个必然,就是如此。所以说石全都知道,那么其他人呢,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而此时两军或者说是四方,毕竟凉州军和江东军,其实也算是兖州军以外的两支人马。他们四方是拼死厮杀,这个已经不能说就是激烈了,绝对是惨烈,不说这个时候是哀鸿遍野,可估计最后也是如此了。毕竟是四方的大战,
这可绝对是不容易见到的。为什么这么说,毕竟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是盟友没错,所以自然是经常联合,这个不算是少见。可兖州军和凉州军呢,他们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联合的可能,哪怕就是江东军,他们和凉州军,可以说还是有点儿可能联合的,但是兖州军呢,显然
他们是没和凉州军联合的可能。就说江东军能变成三方之中最强的那个吗?显然,就算有了大意外,估计都不可能,那么兖州军和凉州军联合的基础在哪儿?所以这就不用多说了,如果说兖州军和凉州军都能成为盟友,那么联合起来,那除非是出大了大事儿,就像异族联合来攻,或者更大的事儿,那就是你不想联合,最后都不可能,因为那是必须的,没跑儿。
所以这个时候,没有异族,就只是辽东军,因此,他们的联合,其实就已经属于是难能可贵了。确实,如果不是辽东军,就说兖州军和凉州军,他们的联合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所以这个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此,这如今因为有了辽东公孙度称王,实际是他儿子整的,不过这个天下人都不看,就只知道是公孙度当了辽东王,就足够了。最后天子诏书去了长安
和建业,孙策那边儿不用多说,就说马超那边儿,成了,马超派兵来辽东,这样儿促成了三方的联合,可以说绝对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得一遇的情景。可以说除了当初的诸侯讨董和几方一起去讨伐袁术之外,这如今的三方联合,确实是非常非常难以见到的了。毕竟
诸侯讨董是什么情况,那个时候的大汉是如今这样儿吗?那个时候的董卓,是如今辽东的公孙度所能比较的吗?除了他称王,董卓没称王之外,其他方面,他辽东军连董卓的一根毛估计都比不上吧。这绝对不是贬低他们辽东军一方,也不是夸赞董卓他们,实在是这事实就
摆在眼前,你不得不这么认为啊。难道说还可能是辽东军他们比董卓一方更强?这怎么可能呢,开玩笑也不至于说这样儿吧。事实就是事实,至少这个确实,是改变不了了。人家董卓好歹是能带兵和诸侯联军抗衡,可辽东军呢?他们有那本事?开玩笑,所以辽东军就是比
不上人家,确实如此。而此时虽说辽东军还不至于说大势已去,但是这个情况,确实是让石
全觉得太憋屈,这战力根本就不如人家,这差距确实是有,还不小。并且己方可只有三万人马啊,但是人家有九万呢,所以这差距……石全这个时候也不再多想,实在真是,一想就全都是眼泪啊。如果说没这么大差距的话,他自然是不会想着什么逃走之类的,可如今这个
情况,还真是,不得不让他是之前那么个想法。如果说他石全这个时候都不想着逃跑什么的,那也就不是他了,真的,估计是换人了。而别说是他了,就算是公孙康他们几个都在这儿,话说他们就肯定没逃跑的想法?说起来也许他们还不如他石全呢,这都不是什么没可能
的事儿,反而还很有可能。公孙康几人未必就比石全强多少。当然了,这个就是说公孙康比其人贪生怕死,没强多少。如果说真以本事来论的话,那自然还是公孙康比石全可强多了,至于说那两个将领,和石全是半斤八两,就这样儿。毕竟石全不过就是个三流将领而已,而公孙康他怎么说都是二流的武将,这个就是差距,是石全拍马不及的,没错。双方,其实也
是四方,四支人马,此时厮杀惨烈,对他们来说是谁都希望己方胜利,不过这个是不可能,要不就是兖州军他们三方占优,要不就是辽东军他们,双方这个时候想要打那么几下就退走,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说之前的话,那是有可能,不过如今来说,是没可能。兖州军他们
是想着要早**退了辽东军他们,然后好兵进襄平,早日破了城池,就比什么都好。至于说辽东军,他们自然是想着能拖住兖州军他们,要是能拖住他们在大雪的时候还没破了襄平,那么就算是他们的功劳了。虽说他们都没认为能在辽水这儿拖住兖州军到大雪,但是怎么说呢,肯定是能拖住他们越久就越好,这个是肯定的。可如今来看,这实在是不容易,甚至就
可以说是不可能。不过哪怕如此,辽东军在石全的带领下,他们依旧是顽强拼搏,不玩命儿不行,那样儿的后果就是身死。这你不玩命儿,那就是个死,什么都别说了。你想跑,那么你得先摆脱得了人家兖州军他们再说,至于说其他的,都不重要了。石全是大汗淋漓,确实也是汗如雨下,那汗流得就和下雨也没太大区别,实在是让他太过劳累,他想自己要是被
兖州军他们给追杀,估计应该是比这个还要更累吧。不过为了自己小命儿着想,就算是自己累死,自己宁可那样儿,也不能让自己落到兖州军他们的手里!石全别看是惜命,这个一点儿没错,但是他却也知道,还是最好别落到兖州军的手里,毕竟他就不相信,他们不知道
自己看重自己的家人,可自己那些亲人,如今可还在襄平呢,所以这自己要是真落到了兖州军手里,他们认为自己不能为他们所用,自己的下场可想而知。至于说自己要是直接就投靠了兖州军,那自己小命儿倒是保住了,可自己在襄平城内的家人呢,肯定公孙康要杀了他
们,所以石全知道,自己宁可身死,也别落到兖州军手里。当然了,落到他们手里,家人的安全保证不了,自己也只能是一个死,就是这样儿。因为只要自己死了,自己在襄平城内的亲人也就安全了,不是吗。至少相识那么多年,可以说石全还算是比较了解公孙康吧,怎么说其人人品再如何,至少他还是有他自己原则的。如果说自己给辽东军尽忠,那么他公孙
康怎么都不会再对自己家人下手。而且也不得不承认的是,他那个时候就有了顾虑,第一,对自己家人如何,对自己都没有了影响,因为自己已经身死。可他要是对自己家人下手,那么其他的辽东军将士,该如何看待他?所以,他公孙康不傻,自己身死,他不但不会动自己
家人,反而还得是照顾有加,因为只有那样儿,才能去收买人心,让更多的辽东军士卒,给他卖命,就是这样儿。他公孙康可不傻,所以自然是不会去做那赔本生意,因此,石全已经是想明白了,自己落到兖州军手里,那就是一个死,所以哪怕兵败,最后让公孙康处罚自
己,也比落到兖州军手里强,除非是能保证自己家人的安全,那样儿的话,自己可就没什么顾虑了。不过这个事儿,石全怎么觉得,都不太可能。话说兖州军会为了自己这么一个辽东军将领,就去解救自己家人?他认为这个多少还是不现实的,所以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比什么都重要。很多时候,自己也觉得,也许投靠了兖州军,怎么也比辽东军强,至
少不用像如今这样儿,提心吊胆吧。毕竟在辽东军这儿,是要被兖州军他们灭,可在兖州军那儿呢,至少不用担心被谁灭了。至少江东军是他们盟友,而且孙策他也没那个实力,至于说马超凉州军,他们有实力倒是不假,可试问马超这个时候真就会和曹操兖州军死拼?这
个就连石全都不相信。如果说马超的凉州军实力非凡,兖州军的实力就和江东军那样儿,估计马超会赶紧灭了兖州军和江东军的联合,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兖州军还没那么弱,并且非但不弱,还很强,不比凉州军差多少,所以马超至少他此时此刻,是不会和兖州军像对汉
军那样儿死磕的。所以这个时候,石全也是想了,投靠兖州军的话,是比较安全。当然了,
前提还是他们能解决自己家人的事儿,要不然的话,自己也只有一死了之了,没办法。自己是不想死,可却没有选择,不是吗。如果说能保住自己家人,自己又不用死的话,自己当然会选择这个,可要不就是兖州军给自己解决了这个事儿,自己投靠他们。要不就是自己身死,然后公孙康那边儿会好好照顾自己家人。要不就是自己跑回去,然后自己家人自然也都
没事儿,如今也不过就是这样儿。而这三个每一个都有一样儿的地方,那就是自己家人的平安,这就是自己最看重的,哪怕是牺牲了自己小命儿,那也是在所不惜。所以石全他是早已打定了主意,自己该如何去做。最好的结果是兖州军给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自己投靠他们。
最不好的,那自然就是自己身死,然后公孙康为了收买人心,他也得照顾好自己家人。(未完待续。)
第一〇四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五)
可显然,比起后者来,只有前者,那才是他石全想要的,不过如今来看,真是希望渺茫啊。不过哪怕只有那么一丝的机会,他认为自己要是能把握住的话,也一定要把握。至少曹操那个人,怎么也比公孙度父子强吧,而且兖州军更不是如今的辽东军所能比的。如果说如今的辽东军早就已经是穷途末路的话,日薄西山了,那么兖州军就绝对是如日中天,这是如今这
天下的大势啊。还别说,这石全倒是知道不少的成语,这个倒是不错。可知道再多,也对他这个时候的战事是没有什么太大作用。而如今来看,这显然是他们辽东军落到了下风,确实,是他不想看到的,因此,是大喊着,让士卒拼死杀敌。虽说这样儿一来,可能要引起不
少人的注意,甚至他们那些将领直接就来找自己了,可自己要真是什么都不喊的话,那肯定就等着己方落败吧。那却绝对不是石全想要看到的。所以他这个时候也是豁出去了,这他娘的就算是自己被生擒了,那也认了,更何况己方士卒这么多,多少还是能抵挡住一时的,
这就是石全的想法,所以他这个时候,也算是放手一搏吧。曹操和众人一听,此时石全居然是不畏艰险,不怕自己被己方将领士卒给抓住,是又一次大喊了一声。虽说他们没觉得这事儿在战场之上有什么稀奇的,但是怎么说呢,这个必须要承认的是,对于石全这样儿的人,那么惜命的一个,那么贪生怕死的一个来说,让他这么做,确实是有点儿难为他了。众人都
是有一个想法,如果石全不是三流武艺,如果他的胆量要是再大点儿的话,未必这个时候就是己方占优。别看己方人马有九万,如今慢慢要不足这个数儿了。但是怎么说呢,毕竟这边儿还是人家辽东军的主场,所以他们是有优势的。但是虽说如此,可己方一日不成,那么
两日、三日、甚至更久,早晚是要逼退他们,甚至给他们直接就杀个落花流水,这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反而还很有可能。但是昨日也好,是今日也罢,这每一次到了关键的时候,这个石全都要小爆发那么一下,所以不说马上就扭转了局面,可他这个主将的喊话,对
他们辽东军来说,可真是有了大用了。显然,这个石全以前是很少,甚至就是没做过这个事儿,所以是有了如此效果啊。曹操他们虽说是不想看到这个,可人家都如此做了,你还能让事情有所改变?所以曹操虽说这个时候他倒是没喊什么,但是他手下的大将,却也是对着己方士卒喊着,让他们拼命杀敌,毕竟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不甘人后,这个确实是一点儿没
错。所以他石全都敢喊,那么他们兖州军的众将差什么,从来都没什么不敢的,所以是更得大喊,而且喊得也是更多。结果倒霉的肯定还是辽东军,别看他们因为自己主将的一个小奋起,他们也是士气涨了那么一点儿,可是和人家兖州军凉州军还有江东军相比,他们还是
渣,是小虾米,这都没办法,他们在三方面前,那就是个战五渣的实力。当然是和兖州军他们比较而言,如果说他们和异族相比的话,当然这个异族绝对不是鲜卑那样儿强势的异族,而是像什么髙句丽那些小国,所以相比他们而言,辽东军和他们也就是半斤八两,甚至辽东军还可能要强点儿。不过也确实,真是,碰到了兖州军还有凉州军和江东军,那么也只能说
是算他们倒霉了,这三方加一起,哪怕凉州军和江东军如今加一起也就只剩下几千人了,但是这单兵的战力,那可从来没减少过,所以最后倒霉的当然还是他们辽东军。所以此时的辽东军面对着兖州军他们三方的联合进攻,时间长了的话,那就要变成一边儿倒的屠戮,这对石全来说,这自己来这儿,可真是大错特错了。本来以为没这么危险,可实际情况,却远
比自己想象中危险多了。对他来说,这要是自己早知道会如今这样儿,那可真是,早就不来了,打死自己也不来!不过天底下也没什么后悔药卖,所以自己后悔也没大用。只能说是如今“走一步,看一步”吧,毕竟这自己也不是说就肯定要被兖州军生擒,或者最后身死,
如果兖州军他们能保护自己家人呢?是吧,或者如果自己跑得快,平安回到了襄平呢,所以这都不用死了。要说石全的想法好是挺好,但是事情到底会不会往那个方向发展,这个倒是谁也不知道了。反正对于他这么一个三流的将领,说实话,不管是曹操,还是说兖州军众
将,哪怕就是甘宁张辽他们,也是都没一个对他有什么兴趣儿的。当然了,曹操他们是有顾虑不假,毕竟石全这个人有逆鳞,所以这个就绝对不是好事儿。倘若公孙康真就用他家人来威胁其人的话,那么就可能要出事儿。兖州军众人对石全,可以说没有那么太大的兴趣儿。因为有其人的投靠,还是没其人的加入,对己方来说,其实都没什么大区别。但是怎么说呢,
有一点,曹操他们倒是都想到了,就是石全其人,也许己方能稍微利用一下,就因为其人对家人的态度,这个很重要,非常重要。如果最后要真是用好了的话,那么未必就不能一下就破了襄平。不过这个事儿,说起来倒是不难,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事儿,这话就直接讲出
来了,可真到了实施的时候,确实是非常难办。毕竟都清楚,如今他石全的家人,可都在襄平城内,在公孙康的手里,说起来他石全在辽水这儿拖着己方,为他们辽东军卖命,所以他对辽东军来说,自然是有不小的用,而他家人对他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公孙康必
然对他家人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的,绝对不会怠慢了半点儿,因为石全还有用啊。不过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公孙康其人虽说未必就一定会把石全的家人给软禁起来,但是说起来肯定是要限制他们的自由,这个应该是没错,所以估计连接近他家人,可能都要很费劲,所以就更别说是其他的了,毕竟这事儿……因此,这在兖州军看来,能不能利用起来这
个石全,其实还得是从长计议。毕竟己方要是有那个本事,能从襄平城把人给平安带出来的话,那么未必就不能直接从内打开城门,毕竟这二者说起来是有关系的,哪怕难易程度,其实还是有所区别,但是相似的地方那还是有不少,这个确实是没错。但是不管是哪一个,
对己方来说,其实都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也是没错。不过兖州军也真是,他们从上到下,从曹操再到手下的那些个,可确实,没有一个就说轻言放弃的,没一个说这个事儿干脆不要去做,己方做不到什么的。还真是,没有如此声音。所以兖州军就这样儿,还何愁破不了襄平?其实无非就是多少时日的问题,如此而已。在曹操他们看来,也真是没觉得什么大不了。
当然了,如果说真是赶上了大雪,那就没办法了,己方还真是,到时候不退也得退,那就是老天都不让己方短时日破城,那也没什么办法啊。如果说在大雪之前,己方就破了襄平呢,那么绝对是好事儿了,也是很迅速了,不是吗?可这个到底如何,曹操他们信心是有,但是难免有时候还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他们可没认为这个事儿就板上钉钉了。显然还是没有的。
此时的辽东军虽说还没有全军节节败退,但是如果这么下去的话,那也是快了。对曹操来说,也许这两日就能逼退了辽东军?要真是如此的话,他肯定是乐于这样儿的。而石全是见势不妙,虽说他还没跑,但是他却知道,自己要是再不想办法的话,己方这可真是要顶不住
啊。毕竟己方就只有三万人,人家有九万多,而且这还是三方的联合,并且那人家战力,可是要甩己方好几条街去,这和人家短兵相接,就是用己方的弱处,去对战人家的长处,所以己方最后不败,那可能吗?不过石全马上就是计上心头,他认为自己要是再不喊点儿什么
的话,这己方就要败。而之前所喊的,无非是让己方士卒振作起来,士气就只提升了那么一点儿,虽说自己也不是特别满意,但是比起之前来,肯定这个是好的。而如今,自己确实,是不得不再喊几句,所以此时石全大声对着己方士卒喊着,“弟兄们,顶住进攻!别忘了他们在徐州所做的事儿!”要说石全就喊了这么一句,但那效果,却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说辽
东军为了自己,肯定要拼命。就说这个时候多少人听了他这么一喊,就一下想起来了兖州军屠戮徐州百姓的事儿,所以不少人都义愤填膺,一下就爆发了。还别说,本来徐州的事儿,和他们真就没什么关系,对辽东军士卒来说,就算是整个徐州都被兖州军给屠戮殆尽了,那
他们也都是无所谓的。可如今的兖州军,不是跑他们辽东这儿来了吗,所以谁家没几个亲人,有几个是真正光杆儿的,所以一听石全这话,不少人都是同仇敌忾。对他们来说,自己死了就死了,但是家人可不能和自己一样儿啊,所以不少辽东军士卒都是为了家人,爆发了。
曹操这一看,心说这石全果然,也算是明白形势,都已经这样儿了,他都要没办法了,却还是让他找到了主意,对付己方。虽说这个人就只是个三流将领,但是怎么说呢,其人在三流将领中,那绝对算得上是经验比较丰富,本事不小的三流将领了。其实曹操倒是没想,要说辽东军中,就只有公孙度父子是二流武将,其他那几个小鱼小虾,三两只,可就只是三流
的。所以他们也没更厉害的武将用,那么就只能是用他们几个三流的,因此,这经验自然是比其他军中的三流将领多啊。毕竟他们有战事,都是三流武将上,可人家不管是凉州军还是说江东军,哪怕是他们兖州军,可还没到了要用三流将领挑大梁的地步,所以这差距很明
显,一下就看出来了。而辽东军这样儿,他们那几个三流的武将,经验能不比其他军中的三流将领丰富吗,所以这个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过曹操是没有多想。但是只要他稍微一想,其实也就会明白其中的不同来了。辽东军中三流将领经验丰富,这个是一点儿没错,可这个
表达出来的,绝对不是说辽东军有多强如何如何的,而是其军,确实是,无人可用了。如果
说公孙度他手底下除了他儿子之外,还有二流将领,甚至一流武将,那么他怎么都不可能重用那三个三流的将领,是不是?所以这个其实就是说明了他们辽东军没什么人才,如此而
已,哪怕三个三流的武将,经验丰富,但是在兖州军他们的面前,还依旧是渣,都是战五渣。不过曹操显然是没多想,对他来说,此时此刻,应该说才是对石全这个三流的武将,稍微有
了那么一丝的兴趣儿。对,就是有一丝,之前他是想了能不能利用其人,但是对其人也没什么兴趣儿,毕竟兖州军可谓是人才济济,根本就不缺他石全这么一个三流武将。但是如今曹操倒是知道,如果石全真是,要还有发展的话,自然是能成为一个二流的将领,真那样儿
的话,一切就都好了。己方多一个二流武将,自然是好的。(未完待续。)
第一〇五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六)
而曹操依旧是很清楚,石全其人对己方的态度如何,他多少都是知道的。不过其人到底能不能投靠己方,这他到底能不能被己方所用,这个大前提不是己方对他们辽东军的胜败,也不是他被擒与否,而是他的家人,是己方到底能不能保住他的家人,就是这样儿。这确实,就是那最为重要的问题。所以曹操这个时候,他是依旧想到了这个,不过对他们兖州军来说,
这事儿也真是,不好办啊。还是那话,他们要是能从襄平城那么轻松就把几个大活人,而且还是公孙康严加看守的几个,给平安带出襄平的话,那么兖州军就未必不能从襄平城内打开城门。所以对曹操来说,如果说是拿他家人让石全来做什么,还不如靠己方自己呢。毕竟
己方保住他们家人,那个时候公孙康肯定也是察觉了,所以石全已经是不被他认可了,那自然石全在辽东军那儿也没什么用。所以曹操是想了不少,觉得己方也不会为了那么一个三流武将,就冒着那么大危险如何如何的。要说除非是保住石全家人之后,然后让他就范,并
且公孙康还别怀疑什么,至于说这样儿的话,那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也太过困难,比那个进襄平去开城门还要难,这就是曹操此时此刻的想法。所以拿石全家人如何的这个,这个时候却是让曹操自己给否决了,他认为不是一点儿都不行都不可能,可己方实在是不能做啊。己方那么干的话,那还真就不如去从里面打开城门,而不是带着石全家人如何如何,这
后者绝对是没前者来得更简单容易。曹操选择的话,他自然也是要选择一个对己方来说更简单容易,并且风险小的事儿,让己方的将士去做,而不是让他们陷入到险境之中。毕竟曹操是兖州军之主,他就算再不为士卒想,可他却也知道,士卒给他卖命,己方要靠着谁去争
霸天下。毕竟曹操不是袁绍,要是袁绍的话,他才不会去想士卒如何。而曹操呢,现实多了,而且他比袁绍会收买人心。袁绍他出身世家,曹操他家不过就是个豪强,所以这个身份也确实,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两人对待士卒的态度,当然有所不同,他们的想法更是不一样
儿。袁绍自然是看不起他们冀州军的士卒,至于说曹操,至少他就清楚,没自己这些人马,自己什么也不是。你如今就算是家财万贯,可又能保得住多久?而他虽说不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但是这个话的意思,曹操却是很清楚。所以袁绍败了,败得很彻底,而如今曹操却是成为了天下的大势,兖州军不下凉州军,并且比江东军要强。如果说袁绍有曹操这
么个想法,他也未必是真能败成那样儿,毕竟这个年代,还是比较讲身份的。就说马超,他不也得是对外说自己是马援的后人,马家的人。曹操也是说自己是曹参的后人,还不都是为了那个所谓的名儿吗。你还没有能力本事说把天下人都不放在眼里,那样儿的话,死得也
更快了。所以不管是马超还是说曹操,乃至于孙策,他们可都是把自己给说成是谁谁的后人。连孙策其实也一样儿,说自己是孙武的后人。要说这个真假还确实是没什么考证了,毕竟马超是有证据证明自己是马援之后。至于说曹操,他也能找出来点儿证据来,可唯独是孙策,他是真没什么证据啊。但是哪怕是如此,也没人说你孙策的话就是假的什么的,毕竟这
事儿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了。你孙策是孙武后人还是说是谁的后人,那都是你自己的事儿,反正你这么说了,大家就这么听。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这么回事儿吧。就像如今这个年代,大汉都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所以表面儿上都是共尊大汉,可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政,自己说了算,皇帝那都无所谓。所以整个天下都如此,乱世就这样儿,因此这也没什么大不了
的。毕竟当老大的,哪有永远都是说真话啊,那是傻子,不对,傻子也不是永远都说真话吧。所以这其实基本上所有人都习惯了,对于自己主公说什么,他们有的话,自然是要在意,很在意,可有的话,也就是一听一过,如此而已。但是不管什么,怎么想,至少有一点没错,
那就是如今这个时代,是特别重视你的名,哪怕是你家里的名,那也依旧重要,出身确实是非常重要,在这个时候。所以袁绍手底下才是人才济济,哪怕就是袁术,他都那样儿了,不是还有人死命效忠于他,这就说明问题。如果说你没有个好出身,更是不让手底下的人痛
快,那么谁给你做事儿?谁还能为你效力卖命?这就是很实在的一个事儿,那能为你效死命的,哪个不是有原因的,所以这个也真是,你没做到,那么就不用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哪怕他是你的手下,可没有什么规定说你手下人就得为你尽忠,那是玩笑。而曹操还能不清楚这事儿?他也觉得辽东军比较失败,至少在己方这儿,能为自己效死的将士,是比他辽东军
多很多,至于说辽东军,他还真是没看出来有多少。反正这个石全,那肯定就不是了。至于说其他人,还没见到,所以不清楚。公孙康不用多说,他毕竟是公孙度的儿子,如今就是他做主,所以他不可能不为自己死拼。至于说如今还在襄平的那两个,曹操是没亲眼见过,
但是听情报来说,和石全也就是半斤八两,所以这辽东军也真是,不足为虑。像公孙恭那样儿的,同为公孙度的儿子,那他不死也没办法,就算是自己,也未必就能留下他。毕竟公孙恭也没什么大本事,己方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如果说他公孙恭的本事不错,
那自己可能会有点儿惜才,不过最后还得看人家是不是能来己方。说起来当时髙句骊一战,可以说他公孙恭是已经有了必死之心,所以那样儿的话,基本上也就不会再回头了。曹操自认为己方战力不错,所以行军打仗什么的,还算可以。但是对上像公孙恭那样儿的,心存死志的人,他也是没办法。确实,曹操倒是不怕什么,可主要还是,那么一个人,就代表了什
么都豁出去了。确实,他公孙恭什么样儿,曹操多少都是听说过的,而之前他公孙恭居然是不怕死,心存死志,这个还真是,不得不说,他是让自己也算是另眼相看吧。毕竟公孙恭他胆小不行,比他父亲都不如,所以曹操也是没怎么看上他。当然了,公孙度的两个儿子,
公孙康虽说本事可以,但是其人太贪心,还不明形势,所以曹操是更看不上。因此,公孙度的两个儿子,确实是没被曹操放在眼里。但是就因为公孙恭最后身死在了髙句骊,这个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也算是个人物了,毕竟这虽说自己未必最后就真能放过他,可怎么说呢,这他公孙恭要是投降的话,怎么说都有那么一线生机。可他最后身死,却是把自己唯一的生
机也给断了。而自己对他身死,就是稍微感叹了一下,其他的倒是没什么,毕竟一个敌军的将领而已,而且还是公孙度的亲子,这个身份就比较敏感了。但是却就因为其人身死,可以说当初从髙句骊那儿跑了的辽东军士卒,这个时候肯定基本上都是同仇敌忾,就等着再对上己方呢,所以这不得不说,可真不是什么好事儿。曹操不怕对上他们,但是真要是那样儿。
己方损失就要多了。如今石全所带的人马,应该也没有当初在髙句骊的,毕竟公孙康那个性格,他肯定是要把好的都留给自己,所以没那个髙句骊的人马,那都是正常的。出现的话,倒是不太正常了。不过不管来与不来,和那些人早晚要再对战,这一点,曹操是很清楚的。
并且辽东军也有他们自己的精锐,所以曹操也算是比较期待,这和他们精锐对上,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情况。要说辽东军如果就是这么个水平,像石全所带的那样儿,那曹操也会有很多失望,不过他知道,他们还有两支精锐,因此,对于和他们的精锐对战,曹操倒是比较期
待。毕竟说起来他和很多诸侯的精锐对战过,可却没和辽东军的精锐有什么交手,因此,曹操自然是想看看,到底辽东军精锐如何,看看己方和他们对战的结果。说起来曹操是没有小看辽东军,毕竟精锐是什么吧,那都不用说了。但是要说他就如何如何高看辽东军,那还真就不至于。毕竟兖州军纵横天下二十载,这有什么没经历过,没见过的,曹操更是。要说
他辽东军的精锐再强,还能强得过人家凉州军的凉州铁骑,还能比得上当年高顺的陷阵营?那不开玩笑吗,如果他们有那本事,不说公孙度早就进兵,就是异族,他们也不至于说和辽东军打了这么多年不是。有那精锐,对付异族,还不是手到擒来。关键是这辽东周边儿
可没什么像样儿的异族异国,都是小鱼小虾而已,和人家鲜卑匈奴,都比不了。不要以为匈奴这么多年已经没落了,再怎么说,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的底蕴,确实不是那些小鱼小虾所能比的。匈奴是没落了不假,可实力确实还有,当然比起最强盛的时候,他们
是不能比较,但是和那些不怎么样儿的相比,他们依旧很强大,就是这样儿。就是曹操马超他们,也不敢说就小看了他们。所以辽东军的精锐,曹操是没见过,更是没打过交道,但是从很多事儿上,就不难看出来,他们本事有限。要不然的话,最基本的,幽州有个白马义从,他们哪怕是能和白马义从抗衡,那名声也早就传出来了,人家白马义从可是让异族都害
怕的一支劲旅。但是你辽东军有什么,就算是听过,那也是从情报中得知的。而在天下,根本就没什么名儿啊。好歹你公孙度,辽东军,还算天下有点儿名儿的,可你辽东军的精锐……因此,曹操虽说也是期待,可他绝对不是什么拭目以待,万分期待什么的。毕竟要是
他们辽东军精锐真像样儿的话,那他肯定是另一种态度,而绝对不是这样儿。不过事实告诉了自己,这到底实际情况如何,所以曹操就算是想兴奋一下什么的,他都没这个基础啊。所以期待归期待,可却绝对只是个小期待,不是什么万分,不是什么急切,更不是什么拭目。
当曹操再次把目光注视着战场的时候,其实他就是稍微想了这么一会儿,很快的,没那么久时间。但是曹操还没有说就一心二用,所以仔细想的时候,他虽说眼睛也是看着战场,但是心思却没在这上面。因此,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他都没那么注意,而等他再次注意的时候,居然是发现辽东军已经退了!这个确实,还没被曹操所预料到,不是说辽东军就不会退,
实在是曹操觉得,这辽东军不该退啊。不过他稍微一想,也知道了,这是因为石全太过小心。反正说好听了是这样儿,说不好听,其人就是胆儿小,并且是真贪生怕死啊。所以这个,那就没办法了。摊上了这么一个主帅,那就只能是这样儿了。而曹操来看,这对己方来说也
好,毕竟如此一来,己方也算是能少伤亡些。当然了,对他们辽东军,其实更是如此。至于说追击,曹操根本就没下令去追,直接就收兵了。(未完待续。)
第一〇六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七)
对曹操来说,其实他也是巴不得这个时候早回去休息早好。说起来对付辽东军,肯定不是这一日两日的事儿,他和己方众人都想过,并且他自认为再交战下去,己方就算是能占到便宜,可在人家辽东军拼死反扑的情况下,今日依旧还是拿不下对方,而最后双方都是要以惨烈伤亡而收场。当然了,己方伤亡肯定是要比他们少,毕竟己方人马在那儿摆着呢。不过哪
怕如此,这也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而如今石全是先收兵了,那么正合自己的意思,都挺好。所以石全带兵撤了,曹操也是一样儿,或者说,就算是石全不撤,曹操也是要让己方撤退了。本来吗,这之前说的话,曹操是没准备收兵,毕竟那个时候辽东军还不这样儿。可之
后他们一下爆发了,对己方同仇敌忾,因为石全,这个就不是曹操所能接受的了。对他来说,这个时候,己方确实是早撤退早回去早休息早好。所以就算是石全这个时候他不收兵,那么也确实,曹操也是要下令全军撤退的。对他来说,如今没有比保住己方的人马来得更重
要。是,他也想早日破了襄平,可是没有人,己方没有多少人马,那么还拿什么去和人家拼?所以如今两军这都撤退了,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了吧。为什么说算是呢,第一显然之前石全的一句话,是让辽东军不少士卒都有了激动情绪,所以兖州军一下就没之前那么干脆地对付人家了。但是石全可不傻,他也清楚,这个不可能是什么长久之计,那么自己自然是要
赶紧带兵跑,不对,是撤退,所以就有了他收兵的事儿。而曹操呢,他也是有了撤退这个想法,但是一走神儿的时候,却是让石全先来了这么一下,所以他是什么都不用说,不过是把手一挥,一句穷寇莫追,他就直接带着兖州军他们撤退了。说起来,曹操也是达到了自己
的目的,并且还不是自己主动说收兵的,因此,这还不是两军都算是皆大欢喜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过有时候,是可以两全,所以并不是说绝对的。石全是带兵撤了,他也早就预料到,曹操是不可能再派人来追。说起来他并不是说如何了解曹操如何了解兖州军,但所谓
是将心比心,他觉得自己要是那个奸雄曹孟德的话,肯定也是如此,所以……应该说如今追击的时候可没到,他并非是不相信兖州军的整体实力。毕竟经过了这么两日来的作战,可以说石全对于兖州军的战力,他也算是有了个十足的认识。不过要说有多了解多了解,那倒是没有,不过也真是,多多少少,有些东西,那他真是也都知道,至少该知道的,他确实是
都知道。所以石全是巴不得兖州军不来追,当然他也知道,曹操的那点儿想法,无非就是不想他们兖州军有所损失,如此而已。其实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自然也是不想己方辽东军有损失,可对方要真来,那己方也躲不过去,那就只能是再拼了。不过还好,还算好的就是
对方没追来,那么这个就是这时候最好的了。石全是最想如此,他也清楚,其实曹操他又何尝不是乐得如此,因此,这彼此其实也都算是各取所需吧,就是这样儿。如果说不是如此的话,那么他曹孟德估计就得让他们兖州军的人马前来追击了,这却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但是如今这个情况,那是没有,而有的只是己方撤退,他们兖州军没有追击,也撤走了,
双方是皆大欢喜,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啊!石全带兵回了己方大营,曹操依旧是如此。只有甘宁张辽他们,是不得不先让己方士卒离开,而后他们自然是跟着曹操,进了兖州军大营。回了大营,在大帐中,曹操就依旧是先表扬了众人一番,毕竟这连荀攸程昱他们都上了,不过就是因为有士卒的保护,所以也不可能让人靠近他们,更不可能让他们动手。就像自己一
样儿,以前最开始自己手下没什么人的时候,自己还是小官的时候,肯定是事必躬亲,但是如今这个时候,真是,就算自己想动手,也得看手底下人让不让了。别说是自己了,就是马超,他还不是也一样儿吗。也就是孙策,和自己马超两人相比之下,在这个事儿上,他还
能有不少的自主,毕竟他们那江东军的结构,和己方还有凉州军的区别在那儿呢,所以自然是有不一样儿的地方。可哪怕如此,就算是他孙伯符,他亲自出手的时候,手底下也还是有人劝诫,这个倒也没错。而且等他回兵,回了江东,在建业,还得被以张昭为首的文官们
再谏言一番,所以这个连曹操都知道,他就不难想到,孙策是有多郁闷。虽说张昭是其人手下不假,可人家的资历在那儿摆着呢,并且年纪也不小了,因此他说什么,基本上就算是不怎么对,孙策都不会多说。所以就更不用说是那些谏言了,孙策他是更不可能说什么。本来嘛,别说是对的,别说他是主公,就算是江东军众将,就是那些个武将,也不会多和张昭
去说。毕竟他们都清楚,张昭他是个纯粹的文人,所以那些想法,都是文人的思想。因此,他们那些个武将也确实,是不怎么和其人对路,怎么说也整不到一起去。毕竟他们也真算是文武不和了,毕竟武将看不上张昭,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已。至于说张昭呢,更是看
不上那些没什么脑子的武夫。对他来说,当然肯定是读书最高,而没什么脑子的武夫,成天整日就只是匹夫之勇而已。当然孙策不是这样儿,毕竟自己那个主公,还是有点儿头脑谋略,比那些就会逞匹夫之勇的武夫强多了。而周瑜鲁肃他们,张昭倒是觉得两人不错,没有
什么文人相轻,哪怕他们的年纪比他小了不少。但是周瑜其人不光是相貌出众,不止是仪表,更是有文采有谋略,确实是才华出众。至于说鲁肃,他虽然比不上周瑜,可也确实,是非常不错,有头脑有谋略,有才干,张昭可不会轻看了其人。所以别看对武将如何,但是对周瑜鲁肃他们这样儿的文人,张昭他自然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不再多说,就说曹操已经是表
扬了众人一番后,毕竟都上场了,然后简单说了下明日是继续再接再厉,之后就让人都回去休息了。对于战事,曹操其实是越来越有信心,毕竟虽说已经两日,这还都是己方撤退没追,哪怕今日是他们先撤的。但是这个对曹操来说,还真是没什么。毕竟他所预想中,三五
日吧,是必把辽东军给逼退的。这己方和他们已经大战了一日,最开始那一日不算,所以今日算一日。那么还有两日,己方和他们大战三日,如果说他们还能挺得住,那三日,他们也肯定会退,就看石全那惜命的样儿,就不用多说了。在曹操看来,也许还用不到己方和他
们大战三日,没准就只用两日,也就是明日过后,他们可能就要撤了。毕竟看石全那个人,
就不能给他的期望过高,说起来曹操是明白公孙康的意思,而他显然也不会认为石全这样儿的能拖住己方多少日。那么三日的话,其实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多了的话,对他石全都是奢求。那么公孙康到底还有没有别的想法,曹操认为是有的,不过如今来说,估计还没有实施,所以石全依旧是如此状态,如果他一下就改变了他的态度,那么就说明公孙康其人,确
实是采取了什么措施,就是这样儿。而如今来看,显然对方确实,还什么都没有呢,曹操也是放心不少。还是那话,他是不怕石全什么,一个三流将领而已,可是他却不得不承认,那样儿的人,真就豁出一切的话,肯定会给己方带来麻烦。曹操也是不怕麻烦,可依旧是那
话,有几个人希望自己的麻烦越来越多呢,还不都是希望麻烦越少越好,甚至干脆就没有了。所以也真是,哪怕就是曹操,他也都是如此。马超孙策他们,没一个不一样儿的,至少在这个方面,在这上,他们都相同。毕竟真要是麻烦多了,也就代表了他们的事儿就越多,
甚至危险什么的,也就越多,所以肯定这个都是少了好啊。一夜无话,到了兖州军他们和辽东军战事的第三日,实际也是大战的第二日,毕竟第一日真说起来,还真就不能算是大战,没那么特别激烈。对于石全来说,他一想兖州军他们,是头都疼啊,是脑仁都疼。可自己有办法吗,没办啊,就得这么拖着。己方是还有人马,还能再战,自己是跑都不能跑,要不然
的话,等着自己的,那都可想而知了。不过还好的就是,虽说如今这形势对己方不利,但是自己要是真跑,还是能跑的,兖州军他们追来,也追不上自己。毕竟他们和自己相比,显然是自己更加熟悉辽水这边儿通往襄平的路,而他们呢,能知道多少?和自己这个地头蛇相
比,兖州军他们几个强龙,在对辽东了解这上,确实他们这强龙比不上自己这地头蛇。俗话说得好,“强龙难压地头蛇”,自己承认对方人马的战力,对方人马的数量,那都是多于己方,一点儿没错。但真要说是对辽东的了解,可以说他们几个加一起,也是不如自己的。就
是这样儿。所以石全自然是认为,自己要是就知道跑的话,那么兖州军还真就很难抓到自己。他并没认为兖州军就真不能生擒了自己,毕竟那荀攸,那程昱,可都不是什么易与之辈,自己都知道,两人那可都是天下顶级谋士,这己方别说是顶级谋士了,就是普通谋士,都没有,所以从这上也不难看出来差距。必须要承认的是,人家兖州军这就是底气,这就是他们
的底蕴,这就是人家的实力,这也是他们的本事,你不服可以,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啊。这如果己方也有这个实力,那就不是如今这样儿了吧。不过石全都知道,那就是白日做梦,估计梦都梦不到吧。毕竟己方这实力也是在那儿摆着呢,是,石全也是希望己方能更有实力,
但是和人家一比,这差距实在是太明显了。别说和兖州军凉州军他们了,就是和江东军,己方比人家强吗?显然,答案就是不如人家,比不上人家,所以这个也不得不说,确实是己方差着人家呢,要不然如今也不至于如此。石全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一直都有,可他还是带兵来这儿了,那么他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如今他这看风向不对,是要跑,但是兖州军真就能
那么轻易就让他溜了?反正如今两军还是在激烈交锋着,大战着,确实是惨烈无比,这古战场,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如果说马超不是因为有了那么多经验,就说他第一次上战场,第一个看到别人杀人,有人被杀,自己杀人,他其实都是很不适应。但他那个人,确实,算得上是适应性比较强,所以就那么一会儿,他就调节过来了,这个倒是很快。所以哪
怕他并不喜欢战场,可不得不承认,马超这小子确实是有两下,要不然的话,换成了其他真就没经历过这个的,可真就不是所有人都能比得上他。所以马超也算是不错了,反正他自己,就是如此认为的。因此当初第一次上战场,他也没什么大感觉,不像别人,就有那么多不适应的。所以也确实,他当初自然就算挺不错了。(未完待续。)
第一〇七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八)
石全此时心里着急啊,他也害怕,怕己方这一次是真要败了。那么到时候自己也只有跑,没有其他办法。可那却绝对不是他想要的,但是如今,此时此刻,他也确实是没什么办法。这不是说你不想的,就发生不了。你不想的多了,可该发生什么,最后还不是一样儿发生了吗。该来的,那总是会来的,就是这样儿。如果说石全有这个本事,他不想要的就肯定没有,
那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可不是吗,但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呢。真要是像他所想那么好,那确实,全都好了,可显然,不是那样儿啊。就说如今这个时候吧,石全是个不小的目标,显眼,不过可不是因为他这个人出众什么的,那不可能。只是其人在士卒当中,被他们护着,
所以这确实,想不显眼也不行啊,所以说这也算是一种“出众”了吧。不过不是什么本事出众,而是他如今这个样儿,确实是像一个败军之将,被他们一方的士卒保护着撤退。至少在兖州军众人看来,就是如此。他们也是因为接近不得其人,所以是心里都有怨言。对兖州
军来说,别看辽东军本事不大,这个不错,可他们却是给石全保护得不错,这个也得承认啊。要不然的话,还真是,别说其人被己方生擒,或者身死,只要说其人受了点儿伤,那么可以说辽东军马上就得士气大跌,甚至直接就被己方给逼退了,那都不是说就一点儿不可能,反而还很有可能。不过如今来看,想对付石全,确实是不容易,其人都知道要躲着,所以也
确实,他这躲避的功夫,倒是可以称作是一流了。石全是个三流将领不假,可他却依旧有着一流的本事,不过这话说出去,绝对是个讽刺。因为这个本事可不是什么武艺,更不是什么谋略水平,指挥作战的能力,不过也是一种能力,那就是躲避的能力,所以这个说起来这
样儿的能力一流,确实是讽刺不小。毕竟有着这样儿一种能力,而且还比较高的人,显然,绝对不是什么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大将,因此,你只要知道石全那样儿,有那本事,估计也差不多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将领了。就说公孙康他们,认识石全十几年,可能不知道对
方如何?不过还是把其人给派来了,这却不得不说明问题,因此,曹操他们也可以说不得不小心。毕竟谁知道最后石全能怎么样儿,反正这是不防不行。对曹操他们来说,己方面对的所有未知的东西,确实,基本上都是非常不利于己方的。所以他当然不会认为公孙康的后手不会把石全逼成什么样儿。显然,曹操还是多少知道点儿的,至少如果说他自己是公孙康
的话,那么如今手里攥着他石全的家人,这不就是让对方投鼠忌器了吗。并且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己方没办法从襄平把石全家人给平安带出来,或者更准确来说,是己方哪怕是去打开城门,也不会去救他石全的家人,就是这样儿。而曹操想过了,他石全,未必就不知
道己方的想法,那么既然如此的话,他是要想着别被公孙康给利用,拿他家人逼他就范。不过有一点,那就是他基本上是左右不了公孙康的,毕竟如今他是带兵在外,根本也没什么能威胁到公孙康的地方。反而是人家,手里有着他的家人,所以他是不得不被对方所制,因此,这他石全是落到了下风,而公孙康自然是占优了。对他来说,曹操都知道,公孙康不是
说就不看重在辽水这儿拖着己方,可相比之下,肯定还是石全更看重他自己的家人,所以……石全看着己方此时是节节败退,他是大喊着,不过那效果也确实,真是微乎其微,毕竟你不能指望着辽东军天天****都能爆发吧。怎么说这还是那话,他们要有那个本事的话,那公孙度也不至于说一直就窝在辽东都不敢露面,起码那样儿的话,他还是敢和中原群雄争
锋的,难道不是?可其人那样儿,就足以是说明了问题,至少辽东军,确实是不如很多诸侯,所以就更别说是和如今的兖州军凉州军还有江东军他们相比了。石全全身都是汗,那何止是大汗淋漓,汗如雨下啊,都和身上被泼了水似的。不过哪怕如此,他也没想着给擦擦什
么的。对他来说,这今日能不能挺过去,都是个问题,至于说自己的什么,他都来不及想了。如今的石全,他觉得要是今日双方还能最后平安收兵,那都是万事大吉了,不过看兖州军看曹操他们那样儿,他们还没那个意思啊。如果说自己这个时候就带兵撤退,那么曹操会
不会让他们的人马来追?这绝对是他所害怕的,可不代表害怕就来不了,该来的,肯定是要来。但是就不知道,今日曹操会不会去追击,石全不知道,但是他害怕啊。追击是还没发生,可不代表就没有,他可真是害怕,这个倒是真的。所以他也是不敢轻易就那么退了,他突然是想起了猛虎跟人,是什么样儿的呢,如果说人和猛虎相遇了,而猛虎还要对付你的话,
但是有一点,你可能和对方对峙上了,而你们谁也不动,那么这个时候,一时间就谁都不会有什么动作。因为你只要敢动,那么第一个就是猛虎扑向你,不管你是做什么动作,不信就试试吧。有时候你是要承认,你没那个武力,根本不是猛虎对手,就算是跑,都不可能跑
过一个猛兽,所以就只能是智取了。而这个时候的石全,他认为兖州军他们,就是猛虎,而自己武力不敌,那么也只能只有去智取。没办法,谁让自己也不可能跑得快呢。因此,最后就只能说是让对方尽量不动,他们不来追,那是最好。可要是来追了,自己也只能是认倒
霉了。不过到底还能不能用点儿什么计谋,让他们别来追己方,不过要是他们执意追击的话,或者是弄巧成拙了,那就绝对是要出问题。结果两句是又厮杀了一会儿,石全实在是挺不住了,他觉得这么下去的话,那对己方是绝对不利的。所以也就不管其他的了,他是带兵赶紧跑了,说好听点儿就是撤退。曹操一看,是微微一笑,不过却没让人马追。对他来说,
今日也还不是追击的时候,虽说辽东军撤退算是匆忙,这个不假,可他们的阵脚却并未散乱,还是比较有序的,因此,曹操这样儿久经沙场的人,自然是不会轻易让己方去追。他自然不怕石全有什么埋伏计策之类的,要是其人有那个本事,他也不至于说这样儿了。当然了,
还有己方,那可有两个天下顶级的谋士,他石全再厉害,能比得过己方的两人?要是他本事那么大,肯定如今也不至于说这样儿,不是吗?但是曹操却依旧是没让己方的士卒去追击,他觉得这如果说己方只要追了,那么就一定要让辽东军大败而走,直接退回襄平,那样儿才是自己要去做的。而不是说己方去追了,然后对方虽说还是败了,但是却依旧没撤回襄平,
那样儿的话,还不值得己方出手那么一次。毕竟己方出手一次,还是有代价的,因此,曹操不是说轻易就让己方人马去追,毕竟对方肯定是要更加死拼啊。在辽东军拼死反扑的情况下,己方要伤亡不少,这个确实不是曹操现在想要的,还是那个,如果说他马上,直接就能让辽东军退走,那么哪怕是让己方伤亡多上那么点儿,他也绝对是要让己方追击的。不过事
实就是,如今还不能保证,至少今日不行,就算是去追了,也未必就能逼退了石全带领的辽东军。所以曹操这个时候他倒小心了,主要是襄平城内,那还有好几万辽东军呢,还有精锐,所以如今兖州军这近十万人,一兵一卒,可以说最后都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曹**谁
都清楚。如果说己方人真一下就少了那么多,那么自己除了去调兵之外,就真是,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人家襄平城内,至少还有三万人马,辽东军的正规军,所以这些人加在一起,足以抵挡住己方两三倍的人马进攻很多时日的。说实话要是赶上守将像霍峻那样儿的,
那么最后什么时候才能破襄平,自己都不知道了。而且公孙康会没什么动作?这个反正自己是不相信的,如果说他公孙康真就那么老实的话,也不会有如今的他父亲称王的事儿了,公孙度是卧病不起,那些事儿可不都是他这个儿子干的吗。他公孙康要是真没什么动作的话,如今的自己也不会带兵到这儿来啊。至少自己就很清楚,此时此刻,还不是来找辽东军麻烦
的时候。当然了,如今就算是来,马超也不会有什么动作,孙策不用说了,他肯定不能有动作。他或许是能有什么想法,但是要说他有什么动作,那可不会。至于说马超,他是一定会有点儿想法的,至于说到底具体都是什么,自己不会清楚。但是无论他是什么想法,至少
自己就很清楚,他是不会有什么动作的。因为如今的辽东军,公孙度他们,是天下的公敌,所以不解决了他们,马超是不会有什么动作。毕竟他只要一动,那么会有不少人站出来,对他和凉州军口诛笔伐,这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是一定的。所以马超他只能是等着己方
灭了辽东军,他再说其他的。而如今这个时候,他就算是再有心思,也不会对己方如何。这就是曹操所认为马超如今的想法,他是不能对己方如何,是,他不会没有什么想法,因为有了,那才叫正常,没有,那就是不正常的。对己方来说,就是他马超不会有动作,是有点儿想法,不过那都不重要了,只要他们凉州军不动,那么一切就都无所谓了。对于这点,可
以说曹操确实是看得很清楚。而此时石全带兵撤退,他发现曹操依旧是没让人追上来,他这才算是松了口气,就算这个时候对方改变了主意,可也未必就比己方跑得快了。这个你是要承认,就是在战场之上,你跑得快慢,确实有时候就决定了很多东西。至少最基本的,你
跑得快,就不至于说丢命啊。那笑话说得挺有意思,你遇到老虎要吃你,那么你不用跑得最快,只要比别人跑得快就可以了。其实在战场上呢,基本上也有这个样儿的,有时候你只要比别人跑得快,那么对方可能就要被追上,然后被咔嚓了,可你跑得比对方快,就能幸免,
这个确实。所以这个跑得快慢,是要影响一些东西,是与你的小命儿挂钩的。只要你跑得快,别人追不上,那么你不就能保住命了吗。当然,如果说你真遇到了像黄忠吕布那样儿的神射手,你却还得是能躲开人家的箭,要不然的话,除非你是真跑远了,连弓箭都射不到的地方,要不然的话,最后也是不容易幸免的。就算是要害不中箭,可万一失血过多了呢,那
最后不还是一样儿得挂。石全带兵撤走,曹操也是,带兵撤退了,没让人追。他认为,己方要到了逼退辽东军的时候,不过不是今日,是明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说自己能一下就逼退辽东军,那是更好。可哪怕不是如此,曹操认为两三日,那逼退他们,是绝对
没有问题的。就看如今石全那个状态,就不怎么样儿。如果说他没有退却的心思,打死自己都不相信。所以这个就不得不说,主将没战心,士卒也不行,这……(未完待续。)
第一〇八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九)
曹操觉得,就这么两日,明日再来一战,那么之后就算辽东军不退,他们士卒估计也没多少战心了。实在是如今这个差距,确实是不小,如果说自己是辽东军士卒的话,也不可能说就一点儿想法都没有。所以这个也是,不得不说,自己是很有信心,能在两日内,最多后日,就逼退了如今在辽水阻截己方的辽东军。至于说他石全,在没有公孙康逼迫的时候,基本上
他还不会说是来一个孤注一掷什么的,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他性格啊。可要是真逼急了对方,那最后狗急跳墙,就算是兔子急了,它还知道咬人呢,更何况石全,所以最后都不一定如何了。是,曹操他肯定不怕什么,但是难免还得是为己方担心担忧,这个是必然的。而且他是
有种预感,那就是己方不久,可能就要面对石全的反击了。当然了,石全绝对不会是主动来招惹己方的,而是被动。毕竟他那种人,说起来公孙康要是不拿他的家人逼迫他的话,那么他怎么都是不会和己方死磕的。毕竟那样儿,他可是有生命危险,而他那种惜命的人,会
那么做?至少以曹操对其人的了解来说,他石全是不会那样儿,毕竟他石全那个人……是夜,已经很晚了,亥时都已经过了很久,荀攸和程昱两人则是一起来到了他们主公的中军大帐,来见曹操,显然他们是有话要对自己主公说。而曹操见到两人后,他也是差不多知道了他们的来意,毕竟彼此几人都相识那么多年了,不光是说他们了解曹操,其实就是曹操也一
样儿,是知道两人。说起来不管是曹操也好,还是说马超孙策他们也罢,你可以说三人都是各有各的特点,也都是有自己的本事,这个一点儿没错。但是他们最强最厉害的,那肯定不是他们自己那一身本事,因为再厉害,就算是武如项羽,文能比得过姜尚,可终究也不过
就只是一个人而已。所以他们那些手下的将士,当然是绝对包括了那些个顶级谋士,那才是最厉害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如今的三分天下,不是吗?如果说没有这些个将领谋士,试问就凭他们几个人,还能做得到三分天下?没可能,毕竟是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能做成什么事儿呢?终究有限啊,所以怎么说,曹操也都不可能不去重视荀攸和程昱两人,尤其是程昱都那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晚了,可却来见自己。见到两人后,他是赶紧让他们坐下,荀攸不用多说了,那和程昱相比,他年纪不是那么太大。可程昱都六十多了,怎么身体都是要差点儿,所以曹操也不可能怠慢,赶紧是让他们坐了下来。然后就直接问道:
“不知二位深夜来此,是所谓何事?”虽说曹操是有自己的一点儿想法不假,但是他却没直接说,他觉得还得是自己这么去问,那更好。而听了自己主公所问,荀攸和程昱他们自然也都没隐瞒,直接就说明了自己两人的来意。本来吗,就算是曹操不这么来问,他们也得是
赶紧说,毕竟是兵贵神速,肯定还得早去为好。而不是说在这上耽误多久,那肯定是不好了。于是一听两人说完,曹操直接就说道:“二位来看,是我军的机会,其实我意亦是如此!那么既然这样儿,我这就点兵,即刻出发!”显然曹操是赞成这个时候出兵的,不过如果说荀攸和程昱他们两人今夜没来他中军大帐谏言,那么曹操也未必就真会出兵。毕竟他是很需
要别人给他来断一下,他是有想法,可却没有决断,就是这样儿。还是那话,他一个人再厉害,可终究是有限的,不过他手下那么多人才,这加在一起,哪怕依旧是有限不假,可终究不是一个人能比的不是。看到自己主公一下就同意了,荀攸和程昱他们自然是没再多说,毕竟自己主公这个时候该点兵了,多了的话,他都知道,所以也确实,不用自己两人多说。
其实他们想法简单,今夜一战定胜负,是必须要把辽东军给逼退出这辽水这边儿的。他们直接就回了襄平,这己方不是也能前进一步吗。当然了,你说石全他能抵挡得住?也许吧,但是更可能的是他根本就挡不住,这样儿。荀攸和程昱两人也没离开,毕竟自己主公要点兵
召集将领,最后他们还得一起带兵出发,两人自然也不可能不去,所以他们也没动地方。而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命士卒擂鼓聚将,他知道,三通鼓声过,所有人都能到中军大帐来。果然,没一会儿,所有的将领都到齐了。可以说他们心里都清楚自己主公那个意思,毕竟都这
么晚了,还召集众人,当然是有大事儿了。至于说是什么事儿,八成就是要夜战,这是如今最重要的。那么还有两成是其他的原因,不过那个几率都不大,而他们看了大帐中的情形,两位先生都在,并且看了他们的表情,众人基本上都做到了心里有数,这是要一战啊,一局定胜负。而所有人此时都已坐好,就听坐在最上手而且还是中间的曹操说道:“各位,咱们
今夜……”曹操把决定和众将一说,结果他再一看所有人那个表情,果然,和自己所想也差不多,他们这都是摩拳擦掌,这是要和辽东军死战了。这绝对是要一战给他们逼退回襄平的意思,所以曹操对他们这个气势,自然是满意的。对他来说,这如今己方有这么个战心,
那其实就比什么都好了。毕竟将要是没有什么战意,再赶上兵也无战心,那么这个战事也就要彻底完了。哪怕己方人马是比辽东军要多上不少,可最后,也是能胜利,但却绝对要损失更多人,才能把他们给逼退回襄平。但是如今来看,曹操觉得自己没有那样儿的担心,对
他来说,他确实是乐于看到如此的。如果说每一次每一日己方都能这样儿的话,那这不说就肯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可确实,绝对是好事儿啊。但是显然,这个就是奢求了,很多时候,还达不到这样儿。毕竟你想要将士的士气都高涨,都是有强烈的战意,那可不是说每一次都能成的,也是需要不少的条件,不是吗。如果说不是这样儿,那都好了。众人听了自
己主公说完之后,他们确实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早就该去夜战,不过都是武将,还没来得及说,这如今自己主公倒是先给提出来了。当然了,不少人也都是想到了,显然这个是之前两位先生说的,要不然怎么他们是先自己这些人到了大帐呢,这就足以说明问题啊。
所以曹操点兵派将,一个个都是精神面貌不错,哪怕这个时候都已经挺晚了,但是对他们来说,那都不是什么事儿。至少众将认为,只要有战事,这哪怕就是下半夜了,自己也得是起来参战,不管是去进攻,还是说防守,那都是必须的啊,不是吗。毕竟他们可都是武将,
所以那个想法,自然是武人的想法,要是谋士的话,不会想自己参战什么的,毕竟没那个武
力啊。而最后曹操是把手一挥,对众人说道:“各位,咱们点兵,出发!”“诺!”说完,众人是陆续出了大帐,就是曹操荀攸和程昱,他们也都不例外,不过他们是最后出来的。这个时候,曹操也不讲究什么谁先走谁后走的问题,反正如今就是早点兵,早去进攻,就比什么
都好。众人出了大帐,曹操他们是点兵出发,直奔辽东军大营。至于说此时的石全,还别说,
他依旧是没睡。不是时间还早,这都已经不能算早了,主要还是他失眠了,要不然的话,肯定不是这样儿。结果就听士卒来报,探马来了,他一听,探马进来和他一说,兖州军大营
的动静,石全就直接是再也睡不着了,至少这个时候,确实。他心里清楚,这曹操这个时候,
是要带兵来进攻己方,自己是躲不掉的。因此,他是没办法,只能是披挂上阵,直接就拿着自己兵器出了大帐。对此时的石全来说,还是先顶住兖州军他们的进攻再说其他的吧。如果说自己这个时候一下就跑了,那么己方马上就得溃败。这自己倒是不怕己方士卒如何,那
样儿的话,可以说他们伤亡还小了,活命的人,绝对是要更多。可自己能那么做吗,自己是不怕失败,可却是怕襄平公孙康他们那边儿。他要是知道自己是都没和兖州军他们打几下就跑了,那么自己家人可就要不好。所以石全是不敢赌这个,这如今他家人都在人家手中攥
着,他还敢做什么?别说他本来胆量就不是说很大,就算是他胆大包天,可此时此刻,他又
能改变得了什么呢,所以人还是,得接受现实,这样儿才行。反正你接受不接受,最后的结果,都已经是注定了,你是改变不了的。所以石全也没办法,他不这样儿,不这么义无反
顾出去,也是不行啊。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上了战马,直接就带着自己亲卫冲向了大营门口。
不过他是肯定记得自己要距离兖州军远点儿才行,要不然的话,被他们的将领给盯上,那么自己是想都别想跑了。石全是不怕失败,可他却害怕被生擒,因为前者,就算是败了,自己其实还能有条活路不是,就是跑回襄平。可要是被兖州军他们给生擒活捉了,那自己除了
死,真就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自己倒是想要活着,可曹操会给自己那个机会?还是说公孙康他能给自己那机会?怎么说,自己家人可都在公孙康手里呢,在襄平,而不是在这儿!石全带兵冲过去了,对他来说,这也许是自己最后一晚的战事了,这再败,自己估计就要带
兵撤退,自己没得选择!不是自己想失败,自己不想那样儿,可兖州军他们太强,非是己方
能比的,因此,自己不跑,那上哪儿去?不过兖州军之后会不会死死追着自己不放,这个自己还不清楚。所以石全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己方更多的士卒给自己断后,如此一
来,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了,不是吗?可是己方这士卒,到底能有多少听自己的,能
给己方尽忠的,这个自己也不清楚。有反正肯定是有,不过就是多少的问题。但是石全这个时候,或者说他本来也是,对己方的人,没什么信心。尤其还是这普通的人马,哪怕他们都是辽东军的正规军,可他们终究是比不上精锐。说起来精锐那些人,少归少,但是忠心的
人却多。虽说不可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为己方尽忠,但是如果主将是公孙度父子的话,基本上绝大多数,为他们两人为辽东军尽忠,那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换成了自己,别说如今不是精锐,就算是精锐,那也不会有多少人为了自己送命。当然了,他们会为己方辽东军尽忠,这个倒是没错。不过要说是为自己,那都是玩笑了。所以连精锐都不行,那么就更不用说是
如今这普通士卒了。不是自己小看他们,他们不单单是战力不如精锐,这一些想法什么的,也是比不上人家。要不然的话,精锐就不是说那么少了。不过怎么说呢,显然,精锐精锐,少而精,这才是精兵。说起来他们人少,可人少也是有人少的好处,这普通士卒人倒是多
了,可结果呢,关键时候,自己肯定是希望精锐在自己这儿,而不是这些普通的士卒啊。但是石全也知道,这都没有办法,所以自己还是接受现实吧。(未完待续。)
第一〇九章 石全搬兵拖兖州(一)
石全此时是带兵出了大营,当然他是在队伍的中间还要往后点儿,可绝对不敢在前面,他可还不想死。他也清楚,这几日以来,可以说兖州军大将,包括甘宁张辽,就没一个人不盯着自己的,毕竟只要自己出了问题,那么就是在辽水这儿的辽东军,也是要出大问题,这是必然的。己方本来战力就不如人家,虽说自己惜命不假,可也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算是个主
心骨吧,这己方才能说是堪堪和他们抗衡一下。所以一旦自己有了什么闪失的话,第一个己方就得撤退。整不好的话,可能直接溃败了,那都不是说没有可能的事儿。但是哪怕如此,只要说自己能带着己方人马挺过去,那么哪怕最后兵败不得不退走襄平,到时候公孙康他们
也说不出自己什么来了。而如今这个时候,他公孙康还没什么动作,显然,自己可不认为他是什么好人,那不开玩笑吗。说起来无非就是自己的表现,他多少还能算是满意吧,所以就是如此。如果说他要真就不满意的话,那么自己可就要倒霉了,倒大霉了,自己家人都在
他手里,所以他们有什么事儿,不就是自己倒霉吗。此时两军已经交上手了,本来这兖州军他们来这儿就是很快,而辽东军他们出来的速度也不慢,所以这自然是他们一出来,就直接和兖州军碰面,然后交上手了。对他们双方来说,都是希望把对手给逼退,可显然,辽东军这样儿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了。至于说兖州军如此想,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哪怕不是
今夜,可明日呢,基本上都没有问题。所以占优的肯定是兖州军他们,而劣势的自然就是辽东军了,他们都清楚,石全也都明白。可自己不可能说一点儿都不去和兖州军他们拼,就直接跑了。主要还是,确实他是有所顾及,如果说他家人没有被公孙康所制,那么他是早就
跑路了,还用等这个时候,他还没跑?所以没办法,他是必须要考虑自己家人的,如果没这事儿,也就没有如今兖州军来进攻了。他石全早就跑了,那么辽东军自然也是都跑了。不过如今兖州军的激烈进攻,让他是压力倍增,在石全看来,也许这一晚,就要挺不过去了。
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可他没办法啊。这个时候的石全,他依旧是躲着兖州军凉州军江东军他们,尤其是那些个大将。他就知道,自己不躲开都不行,这一旦要是让他们给抓住了,那后果,绝对是要不堪设想。不过还算好的就是,哪怕辽东军和兖州军他们厮杀,他们确实是不占上风,可如今要说保住石全,让他平安,那却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这也是石全
他比较满意的了,很多时候,他都是想,如果说自己能一直这么安全,那么己方是不是就能拖住兖州军更久的时日。不过他之后也是想到了,这个还是不可能,士卒能保护住自己,可却不代表就一定能拖住兖州军他们更久。至少从如今的形势来看,这己方可是不怎么占优
啊。如果说这样儿己方都能拖住他们更久,那也太小看兖州军,而高看了己方,可不是吗。此时的辽东军,其实已经是在节节败退了,对石全来说,他认为这己方也是要大势已去了。他别的本事没有,可这经验不少,也知道躲,更是有点儿眼力,所以该知道的,他自然是明白。如果说己方这个时候还没节节败退的话,那么就一定是能再拖住兖州军他们一会儿。可
这个时候,他们都在往后退,这个就不得不说,己方到底还能支持多久?石全心里本来就没什么底儿,反正他是认为,这实在不行,自己自然是要赶紧跑。在公孙康那边儿,哪怕自己这个时候跑回去,也算是能给他交差了,毕竟自己可是尽力了,不是吗。当然了,公孙康他到底是如何认为,自己不清楚,不过自己确确实实是尽力了。其实这个事儿,石全如此想
法,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但是怎么说呢,他认为自己尽力了,可在公孙康那儿,那确实就不一定了。毕竟在公孙康看来,其实石全还没有尽力,他能做得比如今还要好很多,不过自己还没逼迫他到那样儿呢。如果说自己真是给他逼成那样儿了,那么他就算是想不尽力,
那都不可能。毕竟他怎么也得是为他家人着想,他就算不为自己,可也得为他家人啊。所以说石全并不知道公孙康的想法,他要是知道的话,肯定要骂娘。就算是嘴上不敢,怕被人知道,可心里,却绝对不会少的。毕竟公孙康那么想,还要逼迫自己,拿自己家人如何如何,
这就是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了。不过如今的石全,他此时倒是什么都不知道。当石全发现已经大势已去的时候,他就赶紧带着人马撤了。没办法,他不撤都不行。对他来说,这如今的情况,是他不想要的,可他对此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所以如今他也只能是说赶紧带着残兵败将回襄平,就比什么都强。他自认为自己也算是尽力了,到时候那公孙康也不过过多责怪
自己,好歹自己也是拖住了兖州军几日,不是吗?你要说想自己一直拖着他们,这个实在是不现实啊。自己哪有那本事?别说三万了,就是十三万,也未必就能一直拖住人家,要是三十万还成。不过己方要有那个实力,一下能出三十万人马,那他曹操也不可能就带十万兖
州军过来,马超孙策他们,也不会就派这么点儿人来啊,是不是。而且己方要真有那个实力的话,如今也真是,不至于这样儿了。看到石全带兵跑了,说着撤退,曹操一挥手,便让众人追了过去。对他来说,这石全你说他没有威胁?那不可能,对于未知的东西,曹操觉得
还是给灭杀了更好,这叫以绝后患。不过看如今这样儿,想要追上他,真是不容易,所以更别说是生擒活捉了。不过也确实,这石全的速度真快,至少这么一会儿,他就跑没影儿了。如今还能看到的,肯定是没有他了,就只有后边落后的辽东军人马。这曹操他们也都看到了,而且可以说都是在他们所料之中的,毕竟石全要是连这点儿本事都没有的话,他早就让己方
的将领给捉住了,至少就算是不能生擒他,可至少他得受伤,就这样儿。所以如今这样儿,其实都是在曹操他们的所料之中。至少他们都觉得,如此才是正常,不这样儿的话,那就不正常了。石全带兵跑了,他想法挺好,这自己哪怕是带着残兵回去,可公孙康那儿,自己还
不是有了说辞,自己尽力了,所以他也是挑不出自己什么毛病来。可惜的是,他想法太简单,如果这事儿真那么简单的话,就都好了。话说此时的公孙康,他已经是听了手下那两个人的谏言,实际上就是他们撺掇,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啊。他是把石全的家人,直接就给软禁起来了,并且是派了士卒,去通知石全,必须要尽量去拖住兖州军。这个时候的石
全还什么都不知道呢,不过他马上也都要知道了,毕竟他还有眼线在襄平呢,所以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所以石全带着人马往襄平那儿跑,还没到一日的时候,就有士卒前来禀报,说有从襄平来的人求见。当然这个还不是公孙康派来的,他那人还没这么快,是石全在襄平的眼线,结果石全一见来人,他就知道,要坏事儿。毕竟自己当初已经说了很清楚,没必要
的事儿,就千万别来见自己,可如今这样儿,足以是说明问题,还是大问题。结果一见面之后,对方和石全这么一说,石全是眼睛瞪了不小,心里把公孙康的祖辈都骂遍了。就这也消不了他心里的火儿啊,这实在是太不给自己面子了。这自己在前线,不说是拼死拼活,可
怎么说也算是冒着生命危险做事儿吧。可他公孙康几个,实在是一点儿面子都不讲,自己尽力而为,却实在是不能给人家兖州军什么威胁,如今只能是撤退。可他公孙康知道如今自己这儿的具体情况吗?他不知道,但是就听了小人谗言,还有他自己那点儿想法,就给自己
家人软禁了起来,显然这是要威胁自己了。可如今是人在屋檐下,他是不得不低头。对石全来说,自己都已经如此遭遇了,他公孙康不给自己面子,那么自己也不用给他好了。可自己家人却都在他手里,所以自己还能做什么?打发走了前来报信儿的士卒,石全是稍微想了一下,就有了主意。没办法,这公孙康的动作太快,这自己都没到襄平,他就已经给自己的
家人控制了起来,要牵制自己。他分明是不知道自己已经兵败要回襄平了。如果说自己真回去了,他还未必就真能做出这么个事儿来。可如今这个情况,自己不得不说,他比自己还早了一步,或者说本来就没好人,给他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让自己不得不再和兖州军死磕。
但是自己能有选择吗,如果自己所料不错,公孙康所派的人,马上也能到自己这儿来,说明公孙康的意思。当然他不可能说我拿你家人威胁你,你必须给我去战什么的。反正都是那个意思,不过谁都不能去明着说什么,心照不宣了吧。结果果然,没到半日,就有公孙康所
派的士卒过来了。对方不单单是带了公孙康的口信,还带来了其人的亲笔书信一封,当面呈给了石全。石全他不认识多少字,但是公孙康所写,他基本上还是能认得的,毕竟就那么几句话,无非就是说他家人都挺好,已经都让自己给接到王府去居住了。这什么好事儿?当然不是了,石全都明白,这实际就是给自己家人软禁了起来,显然他们如今的行动自由,那
都没有了。之后公孙康又说了,如今不管什么情况,务必都要再拖住兖州军他们几日,不用多,三五日就可以了。所以一切都要石全将军尽力,至于说你的家人,我是一定会让手下好好照顾的。反正明着这么说,可实际怎么回事儿,石全都清楚。无非就是其拿家人威胁自
己。那意思你石全表现好的话,你家人都能平安无事,最后你们自然是都没事儿,能见面。可要不这样儿,那么最后的结果,你自己懂。石全是看过这信之后,就直接给撕了。至于说之前送信来的士卒,他早就给其人打发走了,所以对方自然也是没看到这个。其实就散是他
看到,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公孙康这么做,他写信给了石全,其实他就已经能预料到,石全最后到底是个什么表情。可他一点儿都不怕,他觉得要担心的,是他石全,而不是自己。自己无非就是担心兖州军大军过来而已,不过只要拖住他们到大雪的时候,他们不想退,也得退了。所以石全这个时候的作用不小,只要他能尽量拖住兖州军他们。公孙康为什么同意
石全带兵去辽水,要说他本事也平平,和那两个都是半斤八两,可公孙康却一点儿都没想,就让其人去了。显然可不光是因为其人看重他自己家人,能被公孙康轻易所制的原因。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公孙康他们几个都清楚,他们可都知道,石全这个人,和高句丽有点儿关
系。对,这个是高句丽,是大汉周边儿的一个小国,不是那个玄菟郡的髙句骊城。公孙康他们所了解的就是,石全和高句丽的一个叫朴什么的大将有点儿交情。(未完待续。)
第一一〇章 石全搬兵拖兖州(二)
据说那个人是欠了石全的人情,所以自然是要还。虽说高句丽的人不怎么样儿,但是有些东西,和汉人那其实也是一样儿的。基本上有恩还是知道还的,这个倒是没错。所以公孙康他们几个自然是认为,只要石全拉下脸去求对方一次,那么这个事儿基本上是没什么太大问题。好歹高句丽是个国家,虽说是不能和大汉相比,但是总比一个郡要强很多吧,所以能利
用一下,自然是利用一下最好。而且关键是公孙康他们也算是了解高句丽那帮人,说起来这打交道也真不是一日两日了,太多了太久了,所以说谁还不知道谁啊。说起来高句丽那些人,你说他们是夜郎自大,那都有点儿侮辱人家夜郎国那些人,可以说他们比那个夜郎还不
如,反正在公孙康看来,要不是实在因为己方这实力不足的原因,他早就出兵灭了高句丽,那些人实在是太无耻了,让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才好。反正公孙康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愿意和那些人打交道,那样儿还不如杀了自己来得更好。所以这都让公孙康是如此想法,
由此可见,那些高句丽人,到底给他都给整成多无奈的样儿了。这公孙康也确实是无奈,所以他是肯定不愿意和高句丽那些人打交道,可石全要去的话,公孙康当然也不会阻拦,而且还得是推波助澜,如此才对。不过他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石全都已经兵败往回跑了,不过因为他公孙康的举动,却是让石全不得不做出点儿别的事儿来。他如今倒是不敢对公孙康这边
儿如何,毕竟他是投鼠忌器啊,他家人可都在襄平,所以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去和兖州军再一次对上。不过如今的石全,他确实是很清楚如今自己这儿的情况。说起来再和兖州军他们死磕,那纯属是早死,那么自己要是不想点儿其他的办法,那都不行。所以他也算是绞尽了
脑汁,终于是让他想到了,实在不行,自己也只能是去高句丽走一趟了。没办法,公孙康那边儿,显然是不准备给自己帮助,尤其是他还让士卒来传话,那么显然,他是让自己去解决这个事儿啊。说起来自己和高句丽那边儿有点儿关系,他公孙康是一清二楚,那么他自己
可能不愿意和那些人打交道,所以这个事儿,自然就是落到自己身上了。说起来自己也是不愿意,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如今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不是这样儿的话,自己也真是,不至于说就如此。可如今来看,自己有什么办法,确实,自己没办法,都是无奈,谁让自己已经受制于人了。这哪怕自己早回襄平,或者公孙康他晚点儿来这个事儿,这
可能最后都不至于说如此。但是如今说什么,那都晚了,所以自己也只能是转道去高句丽了,没有其他选择。是,石全也不想这样儿,第一他也不愿意和那些人打交道,和公孙康没太大区别。但是没办法啊,自己不去,那么家人就要有危险,公孙康是个什么样儿的人,自
己是再清楚不过了。他都已经这么说了,那么显然自己要是做不到做不好的话,他就真要好好“照顾”一下自己的家人了。自己不怕别的,毕竟自己还在襄平城外,可家人不行啊,他们都落到了公孙康的手中,这不得不让自己操心。所以石全是直接对士卒吩咐了几句后,就带着十几个亲卫,去了高句丽。虽说这个距离比起襄平来远多了,但是怎么说呢,石全自
认为自己这十几人,每个人两匹快马,日夜兼程的话,没多久就会到。觉得是比那兖州军那么多人行军要快。确实是这个道理,如果说石全他们也有十万人的话,他那速度自然是比不上人家兖州军。可他就十几个人,所以自然也不是兖州军的速度能比得上的。是啊,兖州军速度再快,他们也比不上十几骑来得快,毕竟他们有近十万人,所以这个就是拖累啊。近
十万人的速度,怎么能超过十几骑,除非是后者故意慢下来,那就没有办法了。不过如今的石全他是巴不得早点儿到高句丽那儿,毕竟这时日可不等人啊。如果说等兖州军他们兵临襄平城下了,那自己也没什么大用了。那个时候,自己家人可就要完。毕竟公孙康那个性格,
自己要是还对他有用,哪怕是兵败撤退,只要自己在襄平城里,可也算是对他有点儿用吧,真那样儿的话,他都不会把自己家人如何。可如果他觉得自己对他没什么用了的话,那后果,确实是要不堪设想。不过石全也想过了,这哪怕他们兖州军真就兵临襄平城下了,可一时半
会儿,他们还不至于说攻破城池,因此,只要自己带着高句丽的人马到襄平,那么没准还能给他们来一个前后夹击。这事儿又不是说没可能是不是,所以石全这个时候有有了点儿底儿,毕竟他认为自己当对公孙康有用的时候,他公孙康也都明白,所以自然就不会去动自己家人了。那么除非自己真就对他没什么用了,那么最后的结果,自己也都明白。昼夜兼程,
石全带着十几个亲卫,终于是来到了高句丽。在国内城的朴府,石全是跟着门口的守卫在那儿说着什么,结果双方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在交流上,确实是比较费劲。石全是有点儿后悔,他觉得早知道这样儿,自己就应该带上一个会说高丽语的来了,而不是说这十几个人里,
还都没有会说这异族语言的。不过怎么说呢,高句丽的人你不管如何,至少该有的眼力,还是有的。至少此时他们看石全这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而且每个人都是双马,并且还是那辽东所产的上等战马,一个个还都是比较悍勇。这他们就清楚,就这十几个人,都得罪不起。
甚至好像有人还带着兵器来的,不过这带兵器的是怎么混进国内城的,这他们就不清楚了。反正他们肯定是有自己的办法就对了,所以这些人是不能得罪啊,得罪不起。因此,看语言不通,而对方说的那几句话,显然对方是汉人,所以门口守卫赶紧去禀报给了将军府的管家。要说他们这门口的守卫是不会说汉话,这倒是没错。可将军府的管家,却是比较精通汉话的,
所以只要他出来,就没问题了。结果一个守卫进去找人,另外的几个还是在府外看着石全他们,毕竟石全这些人,可是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至少这些人对付自己这小兵,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他们心里都清楚得很。也是,石全他们要说对上兖州军,确实,他们只能是跑。
可他带着十几个亲卫,对上这高句丽一个将军府门口看门的几个,那还不是手到擒来了。别说石全还带着十几个人,就算是他老哥儿一个,对付他们,那都是绰绰有余,真的。没一会儿管家就来了,一看石全这一行人,说起来他是不认识石全,没见过其人,可他绝对是听说过。不过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对方是谁,所以先问了一句,“不知阁下是何人?来将军府,
有何贵干?”这算是典型汉人的问话了,而且都是汉话,石全一听,眼泪差点儿没出来。真的,这身在异国他乡,你不会说本地语言,对方又听不懂你说的话,两眼一抹黑,这确实,绝对是一个非常无奈的事儿。所以一听到家乡的话,肯定是有种特别的感觉,哪怕这个人不是汉人,只是高句丽人。而如今石全是求人来了,所以他肯定得放低姿态,因此,他是赶紧
对管家说道:“这位老丈,在下辽东王帐下石全,今特有事来求见朴克将军!在下与将军有旧,您一说,他一定会见在下!”石全要去见的,正是高句丽这儿的大将朴克,要说这个名儿起的,确实是不怎么样儿,不过在高句丽这儿,朴克肯定不是汉语里那个意思,这是一
定的。而且还别说,这个出来的管家,是听说过石全,所以赶紧问了一句,“阁下就是辽东军的石全石将军?”石全一听是赶紧点头,管家也没多说,直接就给他请进了府中,连说什么去找将军的话都没有。主要是朴克也都说过,要是有个叫石全的来找自己,就直接让他
进来。说起来真是,别管高句丽这地方的人怎么样儿,至少汉人一些好的方面,他们也给学去了。本来就是,自古都讲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在高句丽这儿,也没什么例外的。他们对别人有恩于自己,自己自然是要报答,这个都没说的。不过他们的人脸皮也确实是太厚,这个倒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许石全来这儿,能解开这个谜团也
不一定。管家带着石全去见朴克了,至于说和石全一起来的那些亲卫,自然也是有人给他们安排,那都不用石全多操心了,毕竟这朴克在高句丽,那可是大将,比他石全的官职可高多了。还是,高句丽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一个国,不能和大汉相比,可总比他们辽东强太多
太多了。石全在会客厅见到了朴克,还别说,这个时候朴克正刚从高句丽王那儿回来没多久,所以还是有时间见他。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一定有时间,毕竟还是自己人的事儿更重要,石全虽说对他有恩,但是终究只是外人,外族。见过朴克之后,石全是赶紧见礼,毕竟这身
份地位的差距,让他不得不这样儿。更何况这他如今是求人来了,不是别人求他,所以姿态肯定是要摆正才行。见礼过后,朴克一笑,“石全,咱们也是多年未见的朋友了,不必多言,快快请坐!”石全心里是直翻白眼,心说之前你怎么没这么说呢,这我都已经施礼完了,你才这么说,这谁不会说啊。但是心里鄙视归鄙视,他还是不敢表露出来什么的,别说这个
时候他是求人来了,就算不是如此,就凭石全那个小胆儿,他也不敢怎么样儿。石全谢过后,就听朴克问道:“石将军来此,是有何要事?”要说辽东那么大动静,朴克作为高句丽这儿的大将,他自然是都听说了,也都知道了,还知道石全是正带兵拒敌,不知道怎么就跑
到国内城来了。他当然还不知道,石全被公孙康所制,所以不得不拉下脸来这儿。不过显然朴克作为高句丽数一数二的大将,他多少还是有点儿头脑的,所以知道,石全他来自己这儿,也算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所以自己还是最开始就先问一下,显然对方是有事儿来
找自己,无非就是如今这战事的事儿了。不过更为具体的,还得是自己问一下才行。结果石全一听,是先叹了口气,“哎,一言难尽啊!朴将军,事情是这样儿,之前……”石全是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境遇。当然是说自己抽签,然后无奈带兵到了辽水,之后兵败退走,结
果被公孙康摆了一道。说起来他都没什么不能说的,别说他和公孙康本来就没什么关系,充
其量狐朋狗友,最多也就是这样儿了。所以对方都已经那么无情了,他怎么可能还有义呢。哪怕就是朴克,他认为对方都比公孙康强不少,至少自己对其人有恩,他还不至于说没报完恩,就来算计自己。话说他们高句丽的人脸皮厚是厚,自己对此是早有遭遇。但是同样儿,
他们也算是对自己要求不低,至少该有的原则,还是有的。所以就凭这一点,在石全这儿,这个朴克可比公孙康那几个可靠多了。(未完待续。)
第一一一章 石全搬兵拖兖州(三)
所以在石全看来,这朴克可比那公孙康可靠多了。至少他宁可相信这个异族的朴克,也不相信公孙康。可以说公孙康在石全这儿,确实,基本上就是没什么让他可以相信的了。如果说还有的话,那就是石全相信其人是说到做到,只要自己一个做不好做不对,让他不满意,那么他肯定就要好好“照顾”一下自己的家人了,这个是石全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为了不
让公孙康如此,他是怎么也得让朴克出兵去帮忙,这就是如今来说,对他最为重要的。朴克这个时候一听石全的话,他是连连点头,如果说他在石全的角度上,他当然是认为公孙康做事儿不地道。哪有拿人家家人逼迫别人的,这确实,非是大丈夫所为。但是如果说他要是
一个上位者眼光的话,他又觉得这事儿好像也挺正常的。毕竟要是上位者没点儿手段的话,这怎么能让手下人给他卖命?所以这个就是问题,说起来石全在之前的带兵拖住兖州军的过程中,他尽力了吗?是,看着听着,他好像是尽力了,可公孙康他们就认为其人没尽力。毕
竟他还能来这儿求自己,所以他哪儿尽力了呢?所以公孙康就那么做了,显然,对他来说,就是无可厚非的。至少在公孙康眼里看来,你之前没尽力,那么我这么一逼迫你,你就不得不尽力,所以我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朴克又觉得,其实很正常。不过这时候却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他此时倒是说了,“那么依石将军之意,是让我出兵帮忙?”别看朴克这个人长
得是五大三粗,一看就是个沙场猛将,可真正了解其人的都知道,那人绝对是一个粗中有细的这么一个猛将。本事肯定有,而且还不错,要不然高句丽的人也不少,为什么就他能当上大将,一共才几个?可以说其人是深得高句丽王的器重,这个确实,是一点儿都没错。而
这个时候,朴克也没说就不答应石全所求,但是怎么说呢,他显然是不可能那么轻易就答应下来这事儿。说起来从石全那儿,他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别说对方就不过是个没什么实力的辽东军的一个将领,就算他是公孙康,也未必就能让朴克动容。而如今他之所以要帮忙,
说起来还是,为了还当初的人情,毕竟受了人的恩惠了,所以有些东西,是必须要面对的。此时朴克对石全说道:“石将军,这我欠你大人情,这是必须要还的,没有问题!但是要我国出兵,这个事儿,我一个人还做不了主。所以此事却还需请示我主,所以不如与我一起去吧!”石全一听,是连连点头。说起来他也不是说不了解高句丽这边儿的组成,毕竟他们老
大是高句丽王不假,可有权力的,确实是不止他一个。当然了,最大的权,肯定还是在老大手里。所以虽说朴克能调兵不假,但是和他老大高句丽王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说朴克就算是调兵,可也还是得去请示一下高句丽王,这个是必须的,因此,两人一起去见
高句丽王。见过其人后,其人也是知道石全,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其人对朴克有恩。至于说他是辽东军的一个将领,说起来还不被对方看在眼里。毕竟他要是个人才,那么自然而然,高句丽王不重视都不可能。但是石全那个本事,真还不至于说让人如何去重视。如果说他有那个本事的话,如今也不至于说让公孙康给逼成了这样儿,不是吗?见到高句丽王后,石全
是赶紧施礼,对方让他坐下,然后询问了一下朴克,到底是为何而来。朴克自然是没隐瞒,把石全的来意说了一下,高句丽王是连连点头。别管他是想还是不想,至少石全来到这儿了,并且这么求朴克了,那么这个事儿,他们是不能推辞的。说起来这不光是要报恩,他们也是讲求个脸面,如果今日的事儿解决不好,那么天下人如何看待自己?还真是,他们这儿的人,
都把面子看得非常重要。本来吗,这他们高句丽就不能和大汉相比,但是这个好面子的程度,却绝对是要超过汉人了。没办法,这也不能说是一天两天就变成这样儿的。所以高句丽王此时对石全说道:“石全将军,不必担心,此事就交给朴克好了!一切都没有问题,我国
可以出兵两万去看看在辽东的兖州军!”这高句丽王此时能出兵两万,已经是让石全比较满意了。毕竟自己虽说是,帮助过朴克,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其人还知道报恩,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说人家不搭理你,不想承认什么的,你在人家国家这儿,这你能怎么样儿。结果
石全刚觉得对方倒是不错的时候,朴克却说话了,“诺!遵我王之令!其实属下也是想早点儿去那儿看看,看看中原的几个大人物,是不是我高句丽国之人!”高句丽王一听,是微微一笑,对着朴克说道:“不错,不错!你务必要去好好看看,看看曹操、马超、孙策他们,是不是有我高句丽的血统!哪怕他们不是高句丽之人,可身上一定也流淌着我们高句丽高贵
的血液!”说完,两人是哈哈大笑,给石全整的直懵,差点儿就晕了。心说这什么玩意?曹操、马超还有孙策都是你们高句丽人?有你们血统?这不开玩笑吗,这都开到异国去了。石全毕竟是在辽东,所以对于高句丽的一些事儿,他可是很清楚。话说这孔子、秦始皇,这
样儿的人物,可都让高句丽说成是他们那地方的,对此大汉不过就是微微一笑,毕竟作为天朝上国,也没有必要和那种弹丸小国计较什么。可如今这连曹操他们也要变成高句丽的人了,石全觉得这高句丽这些人,实在是太不要脸了,太扯了。不过哪怕如此,他也不会多说
什么,因为他害怕,怕这自己这么一多说,这人马,出兵的事儿再泡汤了。毕竟他们高句丽一个个都那么好面子,你要说点儿什么,他们直接就要翻脸不认人。你说孔子、秦始皇他们都不是高句丽的人?那么他们该问你了,你有什么证据就证明他们不是高句丽的人了?你怎么就知道他们不是呢?你见过他们吗,你认识他们吗?本来石全就对这种言辞不感兴趣,
所以要真是和他们辩论什么的,他都得头疼死,所以还真是,自己赶紧走吧,算是眼不见为净。哪怕是就看到朴克一个人,也总比是见到他们两个强啊。但是石全心里一直都没变过的就是,这他娘的高句丽的人,脸皮实在是太厚,这么下去的话,天下还有什么东西不是他
们高句丽的呢。这民族自尊心也太强,真不能算是什么太好的事儿。其实仔细一想,石全也并非是不能理解,毕竟这么一个弹丸小国,你和大汉是比不了,所以拿什么让人重视,让天下人都能高看他们一眼,所以就只能是……也不能说就是剑走偏锋,但这却未尝不是一个方法。好歹你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这个倒是没错,但是让石全觉得,这事儿太恶心了,
从来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唯有他们高句丽的人。说起来在大汉,石全都没见过这样儿的,但是在这儿,他算是开了眼了。这也是他为什么也不愿意来的原因。反正公孙康他们是真不爱和这些人打交道,但是石全呢,他其实也一样儿,不过就是没办法,都是无奈。要不然的话,他才不会来这儿,到这国内城来。他虽说没和高句丽王接触过,但是和朴克他们都
打过交道,还不止一次,所以自然是比较了解他们。如果说他们不这样儿的话,石全还能接受,哪怕就是异族,也未必就真不能成为朋友,反正至少比狐朋狗友强啊。可是如今这样儿,高句丽一个个的人都这么样儿,在石全看来,实在是太恶心,因此,根本就没有成为朋
友的可能。因此如今这样儿,无非也就是相互利用而已。虽说石全的身份地位,是不能和朴克相比,在对方看来,其人也自然是不如他。但自己欠了对方的人情,这个肯定是要还,而如今对方来找自己,求自己,可以说正是给了己方,给了高句丽一个出兵的机会,这不得
不说,是一个机会。所以别看石全都这样儿了,但是朴克也算是利用了其人一下。当然了,他是,也想和曹操他们接触一下,不过曹操他们是汉人还是高句丽人,他们还能不清楚,可没办法,这小国要吸引别人注意,还就得这么去说,要不然的话,没关注啊。石全确实是不想再在这儿多呆,所以他也是赶紧拉着朴克告辞了。对他来说,这如今的情况已经就算是可
以了,至少高句丽出兵两万,怎么也能再拖住兖州军一时吧。说起来要是说他们能拖住人家多久多久,自己都不相信。是,他们高句丽好歹是个小国,怎么也比辽东强,这个自己也承认,但是说起来他们能比兖州军强?这个自己看就未必了吧,所以他们能拖住兖州军,自
己都相信。可要说他们能拖住多久,甚至胜了,这个就有点儿太扯了,比他们说孔子和秦始皇是他们高句丽的人都扯,真的。要说两万人马,对上如今兖州军八万多人,这别说是他们了,就算是凉州军,都不可能胜了,是不是,所以……石全他也没抱什么太大希望,只能
说如今高句丽出兵两万,确实,算得上是他比较满意的。怎么说都是聊胜于无,他都明白。本来石全这个人,你也不能说他是贪心不足的人,显然,他还没那样儿。你要说他一点儿都不贪,那肯定没有,但是绝对,他还不至于说那么太贪心。毕竟其人的身份地位,所处的环境,也算是决定了他这个人,就那样儿了。说起来他在辽东军,哪怕有点儿身份地位,可再
怎么样儿,他能做到什么?真没什么发展,就算让他放开手去贪墨什么,不说他有没有那个胆儿,就算是真有,那公孙度都是吃素的?他也不过就是躺床上几个月而已,之前可一直都是他在处理辽东的大小事务,没他儿子公孙康什么事儿。所以说你也真是,不能指望着石
全如何如何。不说他真没那个胆儿,就算是有,又能有多大的发展呢?毕竟辽东军可没那个环境,没那个条件啊,这也是挺重要的。朴克带着石全回了自己府邸,他回府之后,对石全一笑,“石将军,不必着急,我这就点兵,咱们即刻出发!”石全也不能说自己是如何如何
着急,那样儿实在是不给对方面子啊。不管怎么说,这个朴克还是比较给自己面子的,他都知道自己急,所以这不一回到府邸,就这么和自己说了,自己是怎么也得领对方的情啊。而且还真别说,看着其人是五大三粗的样儿,也确实,他朴克就是这么个相貌,在所有他们高句丽人这儿,绝对算得上是比较少有的了。所以有时候石全心里还腹诽着,你们高句丽的
人总说咱们汉人这个谁是你们的人,那个谁又是你们的人。要自己来看,你们这个将军朴克,倒像是我们汉人。不过这话他也就是在心里腹诽一下,是半个字都不敢说出来。因为石全也不傻,他很清楚,自己要说出来这话,最后会是个什么样儿的结果。他可不是害怕吗,
真害怕,毕竟这都是在人家国家,这可不是大汉,更不是辽东!所以是龙也得盘着,那是虎也得卧着,更何况他石全充其量也就是只虫,所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