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六章 震动天下的偷袭
接到命令的阿巴泰出兵了,这是原本定好的策略,他并没什么怀疑,青台峪如今不仅有军队,还有大批的女真百姓留守。
被收进隘口后的百姓,虽然没留在关隘,可也就在隘口后面不远处驻扎着,女真人口少,他们是不会扔下百姓不管的,只要能找到的都会被安置在安全点的地方。
这些人同样是下马百姓,上马就是战士,所以说阿巴泰一点也不担心青台峪的安危,亲自带着队伍去叆阳,他还想着建功立业呢。
接到消息的陈子强,哈哈大笑,他等着就是这一刻,原以为这次辽东之行要无功而返了,没想到自己这一手神来之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别看那两处打的热火朝天,其实谁都知道,那不过是你来我玩罢了,今天东江镇能夺走,明天后金就能夺回去。
可青苔峪不同啊,这里不仅面向凤凰城这面险峻,面向辽阳的一面同样易守难攻,这就是一个隘口,两边是险峻的山岭,在没有飞机的年代,人力攀爬是带不了多少东西的。
打仗什么最重要,粮草和武器,让你赤手空拳的爬上去可以,难道用牙齿去守军啊,就是可以,那也要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咬啊。
像这种险关不是不能攻破,只是代价太大了,那还要对方没有后援,你用人命堆死他们,或者收买对方守军,从内部突破。
就像历史上李自成攻打潼关,周遇吉凭借三千人死守了三个月,耗死了李自成几万人马,这可不是刚刚起义时的农民军,而是席卷北方后的闯王精锐啊。
周遇吉战死,潼关失守是没有后援,守到弹尽粮绝,守军死伤殆尽才被攻破的,可青苔峪若被明军拿下,辽东明军一定不会放弃这里,粮草,援兵更是不会少。
后金要想夺回去基本无望,加上青苔峪若是失守,不仅它后面的镇江险山堡再也夺不回来,辽阳还要时刻面对明军的兵峰。
大明朝想什么时候出来逛逛,你根本止不住,后金不是不知道这里的重要性,可还是大意了。
谁能想到陈子强猛攻那两处只是为了迷惑对手,那是真打啊,不是佯攻作秀,而且很明显,东江镇的军队,和陈子强这次北上的军队全部压上去了,哪里还有军队来夺取青苔峪。
辽东明军在跟沈阳派出的八旗军队在对峙,双反看死了对方,谁也想不到明军敢从后方抽调军队,偷渡三岔河东来。
在后金的地盘,行军数百里偷袭青苔峪,这是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干的事,可最有脑子的陈子强干了。
青苔峪失守的消息传到辽阳,很快扩散出去,整个辽东都震动了,后金那边是如丧考妣,明军这边是欢天喜地,形成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
沈阳皇宫中豪格失神的瘫倒在龙椅上,嘴里喃喃着说:“完了,大清完了,爱新觉罗氏完了。。。”
前线的多尔衮失手打翻金碗,瞪着眼珠子颤抖的问:“怎么可能。。。陈子强在青苔峪,可他军队从哪里来的。。。”
“睿亲王。。。是艾能奇那天杀的,他手下有五百多号人是咱们女真人啊,装成商队进入青苔峪协防,突然暴起夺了关口啊。。。”
手下瘫坐在地上哀嚎着大声叫唤,多尔衮无力的坐下,呻吟着说:“艾能奇。。。陈家三虎将之一。。。我早该想到啊,陈子强来了,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哪还能坐得住啊。。。”
就连最暴躁的多铎此时也无语了,呆呆地看着多尔衮,良久后阿济格轻声问道:“老十四,现在怎么办啊?辽阳危险了,难道我们要回到老寨,再去过那渔猎的生活吗?”
多尔衮眼睛动了动,定定的看着他苦笑道:“十一哥觉得咱们还能回得去吗?这些年辽东汉人让咱们杀了上百万,你觉得陈子强会放过咱们吗?这是血海深仇啊。。。”
“难道他要赶尽杀绝吗?”
阿济格咬牙切齿的说道,多尔衮摇了摇头问道:“你愿意投降吗?”
这话冷不伶仃的,让大家一呆,阿济格愣了愣,无力的坐下,他明白多尔衮的意思了,如果投降陈子强不一定会杀了自己,可日后自己就是奴才了,再也不可能享受这富贵,更别说权势了。
不投降,陈子强一定会赶尽杀绝的,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阿济格无法做出决定,其他人同样也没办法。
“回去吧,现在这里的得失已经不重要了,沈阳和辽阳才是重点,先守住再说吧。”
岳脱叹了口气开口说道,多尔衮看他一眼,挤出一丝笑容道:“回去吧,只能如此了,辽阳目前还好,沈阳怕是要乱了啊。”
此时的沈阳确实乱了,人心惶惶之下,有人已经秘密联络,建议废掉豪格,推举福临登基,理由很简单,福临是布木布泰的亲儿子,海兰珠的亲外甥。
这些都是想投降的人,生怕陈子强举起屠刀乱杀一气,跟他们当初屠城一样,如果是福临当皇帝,那投降大明就会让那杀神想一想,到底要不要屠城。
毕竟谁都知道他宠爱海兰珠,已经为他生了一儿一女的海兰珠,如今在侯府的地位极为稳固,而且听说懿安皇后也很喜欢这儿媳妇。
懿安皇后确实很喜欢海兰珠,孙女从小在她身边养着,这个媳妇也一直陪着她,孝顺,知礼,再加上美丽的容颜,自然让婆婆喜欢。
特别是海兰珠也是后宫出来的,深知后宫女人的苦楚,故而她更能理解懿安皇后和那几个先皇妃子,平时说话也更能聊得投机,这点连叶小鸾都比不上。
“礼亲王,还是您来先说吧,大家伙已经都没主见了,您现在是大家的主心骨呀。”
为首的正是礼亲王代善,寻常人也不敢说废立的事啊,只有旗主才有的着可能,毕竟掌管着一旗人员,加上他是皇太极的哥哥,豪格的伯父,还是亲王之尊。
代善一副愁眉苦脸,悲天悯人的样子叹息道:“唉,本王也不想啊,皇上并未失德,可如今形势比人强,那是只吃人的猛虎啊,本王这也是为族人找条活路啊。”
第两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动
“那是那是。。。礼亲王仁德啊。。。”
在座的人纷纷附和,代善假模假样的客气几句,话锋一转说道:“诸位,皇上性格倔强,要想劝他自己退位是不行的,依我看最后还是要。。。”
这后面的话他不说了,他心机深着呢,说出来就是大逆不道,自然会有狗腿子帮他帮腔,他还要伪装着是逼不得已不是。
果然有人马上接腔了,何洛会,这位丢失了广宁城的固山额真,现在一直被雪藏,豪格没治他的罪,是因为那场大战自己也输了,不好意思再说别人,否则何洛会就是不会被砍头,也会被下狱的。
虽然没治罪,可要想再领兵是不可能了,除非后金的武将死绝了,或者是后金内部来一场大乱,换个领导人,他还要是新的领袖的心腹才行。
广宁城有多重要,那是不亚于辽阳城的重镇,不然也不会让他一个固山额真亲自镇守,他是八旗中一旗的最高军事指挥啊。
何洛会如何会甘心赋闲在家啊,这次辽东震动让他觉得机会来了,豪格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就是多尔衮也是声望大降。
连带着支持这次战略的岳脱等人,都会被人诟病,甚至阿巴泰都会被问罪,虽说他是接到命令去增援的,可那只是让你增援,不是让你亲自去啊。
即使谁都知道阿巴泰在不在青苔峪,结果恐怕都一样,可在与不在的罪名是不一样的,至少阿巴泰会被夺去部分牛录,贝勒的身份都可能被剥夺。
果然没两天就有人悄悄上门找他,串联着倒豪格的帝位,他岂能不参加,简直是喜出望外啊。
如果成功了,自己就不用窝在家里,拥立新皇的大功就是不升官,恢复固山额真的地位也是唾手可得的。
几次聚会后他更是知道了这次的主事人是代善,这更加让他放心,谁都知道代善不可能当皇帝,如果他要推翻豪格,绝不会推多尔衮上台。
这对他没有任何利益,强势的多尔衮是绝不允许有人凌驾在他之上的,就像现在,豪格虽然当了皇帝,但还是压不住他。
代善只有一条路,联合皇太极的拥护者,拥立皇太极的儿子登基,而这个儿子必须是孩子,那样才能控制的住。
他才有利益可言,做个权臣名分上虽然不如皇帝,可利益是实打实的超出他现在亲王的权利。
何洛会能想象的到,如果福临登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代善,诸王之中,多尔衮兄弟实力太强,肯定会被忌惮的。
济尔哈朗毕竟不是皇太极的亲兄弟,布木布泰只能依靠代善,加上他儿子岳脱的力量,还是可以和多尔衮兄弟掰掰手腕的。
后世传说孝庄和多尔衮有私情才放弃皇位的,那完全是无稽之谈,当年的多尔衮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想疯了,不敢而已。
八旗中他只占了两旗,凭什么跟皇太极的儿子争位啊,两白旗在那时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恰恰是两黄旗,后来他当了摄政王,两白旗的战斗力才超过两黄旗的。
豪格完全是自己的性格缺陷,生生失去底下人对他的信心,他自己举棋不定,生怕内乱压不住他那位皇叔罢了。
多尔衮若是真的有压倒性的优势,如何肯答应让福临登基的,还不是两黄旗诸将不惜兵戎相见,也要先皇的儿子登基才肯罢休。
至于说他和孝庄的流言,不过是有人不满他后来的跋扈,故意散布出来的谣言而已。
故而何洛会马上向代善效忠,这时候正是用他的时候,他自然要出来打头阵了。
“诸位大人,听我一言。”
何洛会站起来向大家拱手道,窃窃私语的众人停下来看着他,只见他整整衣冠,向北拱手说道:“先皇诸子中最尊贵的是皇九子,就连当今的生母也没有贵妃的封号,当今虽未失德,但失地败军,这是太祖以来从未有过的危局,他不退位岂能对得起太祖太宗两位先皇,如何对得起,开疆拓土血洒疆场的八旗子弟,咱们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是不行只能兵谏了,诸位意下如何?”
这话又是引起阵阵私语,大家眼神闪烁,都在算计着可行性和危险性,兵谏不是靠嘴说的,那是要生死搏杀,血流成河的。
沈阳城的守军正是两黄旗的精锐,虽说其中也有人支持福临,但现在毕竟大义在豪格手上,再说谁去攻打皇宫,逼豪格退位啊。
代善有兵不错,可正红旗大部都在辽东前线和洪承畴对峙,镶红旗倒是在辽阳城镇守,可代善能说服岳脱吗?
谁都知道这父子两不对付,眼下的关键就要看代善了,是否能够说服岳脱举兵,大家不确定,只能窃窃私语,暗中偷看着代善。
代善明白现在轮到自己上场了,举手向下压了压说:“诸位的顾虑是对的,不过本王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成亲王同意此事,而且睿亲王未尝没有这意思。”
“啊。。。这。。。这是真的。。。这说不通啊。。。”
底下一片乱哄哄,谁也想不到代善会放出这么大的炮仗,震得大家五荤七素的,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
代善呵呵大笑,感叹的说:“别说你们意外,本王刚接到这消息时也错愕不已啊,可这事是真的,只不过咱们跟他们目的不同,但目前却是一致的罢了。”
大家一听马上焦急的追问,代善也不隐瞒,把理由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不管最后他们和咱们有什么分歧,可眼前的目标是一致的,咱们先动,但不是动手,而是动嘴,给那对母子留个好印象,日后就。。。”
原来多尔衮觉得豪格如今确实不宜当皇帝,是因为他想整合整个后金的力量,只有那样才能应对往后的压力,大明越来越强了,他不想投降,只能选择战斗。
可豪格是大人了,自己无法左右他,更别说控制他了,必须要有一个听话的皇帝才行,如果皇帝只能依靠他,那么他就能握紧拳头,跟陈子强拼一拼,不然就是等死的下场。
第两百八十八章 终章
多尔衮先回到辽阳城,和岳脱彻夜详谈了一番,达成共识,两人都不想投降,也不想等死,只好对不起豪格了。
最支持豪格的济尔哈朗偏偏在辽东前线,指挥他自己的镶蓝旗,以及正蓝旗正红旗的大部分,洪承畴给他的压力,让他不敢分心后方,只能死盯着明军。
几天后多尔衮率军回来,找上鳌拜索尼等皇太极的心腹大臣,联合代善父子一面试压,一面晓之以理,劝说他们放弃豪格,支持福临上台。
双方争执了很久,最后鳌拜等无奈接受这建议,毕竟还是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背叛先皇。
历史上的那一幕还是发生了,众臣上书劝豪格退位,众叛亲离的豪格摔碎不知多少东西,最后无奈的宣布退位,福临登上皇位。
只不过现在的福临不是历史上的七岁,而是已经十一岁了,而且多尔衮并没有独掌大权,陈子强在得到消息,沈阳城发生政变时,马上致信洪承畴,让他退兵休战。
减轻压力的济尔哈朗立即挥军回师,义正言辞的警告多尔衮代善等人,豪格必须善待,福临还不能亲政,那就由皇太后亲政,否则他不惜一战。
此时鳌拜等人回过味来了,明白自己等人被算计了,也开始支持济尔哈朗,偏偏这时候岳托重病身亡,空出来的镶红旗,正好由豪格掌管,这让多尔衮的算计付之东流。
原来岳托早就重病了,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多尔衮的打算是让阿济格接替他掌管镶红旗,这样自己手上就拥有三个旗的力量了。
可济尔哈朗这横插一手,两黄旗的将士又转而支持豪格,让他不得不交出镶红旗,毕竟豪格比阿济格更有资格掌管一旗。
历史上岳托很早就死了,满清未入关前他就病死了,那是因为他被皇太极打压,心情郁闷之下,加上常年征战留下的旧伤发作,一病不起的。
现在皇太极没有对他试压,可他的旧伤还是发作了,只不过延迟了几年罢了,岳托因为家庭的关系,从小就要靠自己打拼,留下这伤痕累累的身体是难免的。
不知道代善有没有后悔,如果不是他虐待这前妻生的两个儿子,岳托也不会早死,更不会跟他一辈子不对付。
深得努尔哈赤喜爱的岳托,不仅是猛将,更是一名出色的智将,故而努尔哈赤才会让他掌管一旗,这是他孙子辈的第一人。
不管代善怎么不喜欢这儿子,但对努尔哈赤来说,这是他的亲孙子,他不像皇太极担心这侄儿太优秀了会威胁到自己儿子,孙子和侄儿是两个概念。
故而岳托是在他祖父活着的时候就崛起了,这一点代善没有丝毫办法,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孙,年纪比他几个叔叔还大,故而很早就从军征战了。
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还没那个能力接班,镶红旗只能交给别人,退下皇位的豪格自然成为最有资格的人选。
后金恢复了满清刚入关时的状态,福临拥有两黄旗,多尔衮多铎兄弟两拥有两白旗,代善管正红旗,济尔哈朗掌握镶蓝旗。
原本没当皇帝前正蓝旗是由豪格掌管的,他当上皇帝后由于两黄旗是直属皇帝指挥的,故而把正蓝旗交给他儿子掌管,只是当时的皇长子齐正额年幼,由部下代管。
如今失去皇子的身份,可他还是先皇帝皇太极的亲孙子,正蓝旗一直在辽东前线,并无战败等罪过,剥夺他的旗主身份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不能服众。
因此豪格父子手上也拥有了两旗的力量,后金如今变得谁也不敢挑衅谁,有资格争夺皇位只有三个人,多尔衮,豪格和福临。
三人各自拥有两旗的力量,谁也奈何不了谁,代善落了个两手空空,这是他想不到的,何洛会更是如丧家之犬一样,时刻担心着豪格找他算账。
辽东之战就这样停止了,明军又占了大便宜,陈子强回去了,孔有德却留在辽东,协助东江镇成立大明第三舰队。
“这回绣虎可以升官了,让他担任海军总督吧。”
北京城内阁中,方越贡满脸笑容的建议道,杨嗣昌哈哈大笑道:“首辅大人啊,这是本来定好的事,不用交代了。”
这话他刚说完,范景文愁眉苦脸的进来,唉声叹气的抱怨道:“这小子真是该打啊,这回回来老夫非揍他一顿不可。”
几个内阁成员好奇的看着他,范复粹嘴快,马上问道:“老范怎么了,谁该打啊?”
他忘了自己也是老范了,范景文翻一下白眼,把手中的一份折子塞给他说:“还能有谁,除了绣虎那不着调的,老夫犯得着生气吗?”
范复粹接过一看,瞪大眼睛张口就骂道:“臭小子,老子揍死他去,他这是一会儿不搞事都闲不住是吧。。。”
噼里啪啦的一大堆话,其他几个人拿过折子凑在一起看起来,看完一个个吹胡子瞪眼睛的大骂陈子强惹祸精。
特别孔贞运这位礼部尚书,转着圈子找了一根戒尺,嚷嚷着要去打死陈子强,原来陈子强上书皇帝,竟然说让太子和几个皇子去南京海军总督府历练。
让他们跟海军将士一起训练,学习海战的知识,难怪内阁人人喊打喊杀,恨不得揍他一顿才罢休。
几天后回到京城的陈子强,面对着一张张黑脸,憨厚的挠着脑袋笑了,讨好的凑近大家说:“大叔大伯们,小侄这边有礼了。”
“滚蛋,别套近乎,怎么不叫老方老范老程老杨了,还有我老孔。”
孔贞运吹胡子瞪眼的嫌弃道,陈子强嘿嘿笑着搓着手,来接他的皇太子朱慈烺憋着笑,看着自己这长兄吃瘪。
陈子强恶狠狠的瞪他一眼,朱慈烺扭头装作没看见,假假的回头跟弟弟们说话,回过头的陈子强又是满面笑容,讨好的望着阁老们。
“回去再跟你算账,走。”
这是陈子龙开口了,陈子强一缩脖子,觉得后背凉飕飕的,再也装不了假笑了,赶忙叫道:“兄长不是啊,咱们好好说说啊,你得听解释啊。”
。。。。。。。
大明崇祯三十二年,四十九岁的崇祯皇帝没有跨过五十岁的那道坎,皇帝驾崩,皇太子朱慈烺登基。
在这之前一直在海军服役的朱慈烺,如今已经文武双全,大明十年前开始全面收取商税,拉开了资本主义的序幕。
五年前后金投降,努尔哈赤的子孙们全部被送到北京城,封为伯爵子爵荣养,这要说陈子强又干了件大事,策反了赋闲的何洛会。
并且在这一年前亲自率军进入蒙古,逼降整个科尔沁部落,紧接着致书喀尔喀蒙古,分封蒙古各部,整合了蒙古草原。
大势已去的后金,在何洛会的内应下,明军攻破辽阳城,兵峰直指沈阳,后金只好撤回老寨,凭借铁岭开原一线顽抗。
自此谁都知道后金已经是秋后蚂蚱了,不到两个月豪格先秘密派人跟陈子强和谈,愿意投降,要求大明保证他爱新觉罗氏的安全。
这事被豪格的手下透露出去,代善还想用这做文章,让多尔衮收拾豪格,可自幼聪慧的多尔衮如何不知道,大明已经不可敌了,自己再内乱,恐怕会被明军斩尽杀绝。
将计就计的多尔衮,联合豪格一举拿下代善治罪,上书福临投降明朝,害怕自己是皇帝不会被赦免的福临,只能请求母后出面。
布木布泰亲自去明军大营面见陈子强,看到小姨子哀求他放过自己这外甥,陈子强提出了皇室全部进京,终身不得返回辽东的条件。
原本做好了失身准备的布木布泰,意外的发现陈子强不像传说中那么好色,在她答应条件后,和颜悦色的对她说,海兰珠想她了。
已经年近五十的海兰珠,如今儿女绕膝心情舒畅,连长相也没老多少,加上陈子强一向宠爱她,更是生活幸福,剩下的就是思念娘家的亲人了。
后金的投降,蒙古的整合让大明完全腾出手来,放眼看世界的大明,全力发展海军,如今已经拥有五支舰队了。
朱慈烺登基后起年号明德,取自大学一书的在明明德,更是取意明德远播,让大明的仁德在全世界成为准则。
明德二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明德三年,吴六奇收回澳门,明德五年,陈子强亲自率军进军印度,夺走荷兰人手中的东印度公司。
明德十年,陈子强第二次远征,拿下东南亚,占据马六甲海峡,自此整个南海成了大明的内海。
同时和欧洲诸国开展贸易,大批的白银进入大明,明朝被世界封为中心,从此被称为中国。
明德十五年,陈子强告老回乡,回到苏州的府邸,此时的侯爵府已经是王府了,清闲的开海王,含饴弄孙,其乐无穷。
全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