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开动机器就赔钱的厂子
“安子哥,这就是咱们的厂子吗?这厂子有我一份?”张子康看着动力食品厂,就好像猴子看到了前面有一片结着熟透了果子的桃林似的,恨不得马上就冲进去。
“不只是你,之前每个掏钱入股的,都有一份。不过你们也知道,这公司注册资金一千万,你们的那些钱只能占一点点股份,不过我也保证,不出五年,你们每个入了股的,都能分到十万块以上!”
“安子哥,你投了那么多钱?一千万啊,安杰公司赚那么多吗?”张子康忍不住咂舌。
王浩安没有回答,许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以为注册资金多少,就是当时就要拿出来多少钱,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认缴金额是一回事,出资时间是一回事。比如王浩安认缴金额八百万,出资时间以股东们商议的时间为准,如果这个时间没有具体规定,那么可以默认为公司注册期限内。
而公司注册的时间,可以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还有一种叫做长期。
当然大部分公司都规定,认缴金额出资时间在两年内,这是真正需要资金做事的。还有一种根本就是夸大公司规模,比如注册资金一个亿,可实际上哥几个只拿出来一百万,别人却以为这是一家资产过亿的大公司。
并且这里面还有一些操作手法,比如用非现金出资,这个就需要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评估报告,且其他股东均认可。
王浩安收购了这个食品厂,不过花了三百万,但是食品厂的资产评估却高达六百万,其中包含约三百万的负债。
王浩安如果想坑其他人,完全可以利用他们不懂这些的机会,将这个食品厂作价六百万入股,回头再出两百万,就能完成认缴额度。
甚至那两百万他都不需要出,他还有目前价值近百万的房产,只要稍微想办法操作一下,就可以将那几套商铺作价两百万,他实际上一分钱都不用出了。
可他没打算这么干,公司股份他已经占了大头,认缴金额最多,持股比例最大,其他人不过都是一些愿意相信他的穷人,他下不去手。
只是眼下他的现金也没有八百万,所以分期缴纳资金就好了。公司目前周转所需要的资金也没那么多,一百万就够,他还拿得出来。
既然王浩安没这么多钱,为什么还要将注册资本写这么高呢?一方面是他希望能够占据更多的股份,公司经营是他在负责,大头自己也是他在出,前前后后的手续都是他在跑,他当然希望占据更多。
还有一点就是此时公司注册资本越高,所能获得的政策倾斜就越好。比如他们注册资本千万,就比注册资本百万的可以更快的办下来手续,得到政斧更多的照顾,保证水电供应等等。
你弄个一百万资本的公司,说不定工厂生产的时候,水电就被断了,人家也有正当的理由,线路检修嘛,到时候会更麻烦。
一千万的,就是区里重点关注的企业,方方面面自然会得到不少的照顾。
“安子哥,这厂子没什么人气啊,不是说有一百多个工人呢,怎么一个都没看见,里面也一点动静都没有啊。”
“我让他们停工了,先更换一批设备,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保证盈利。”
张子康一脸懵逼的看着王浩安,什么产品结构,这是啥意思?
王浩安摇摇头:“说了让你多读书,读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你以后就不想当领导?我的意思就是更改一下咱们生产的产品,之前那些东西大部分以后都不卖了。”
“安子哥,我真的看书了,可看不进去啊。”张子康一脸的委屈。一看书就头疼,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病吗?
之前这个食品厂都生产什么?花生、葵花籽、饼干、罐头、果丹皮、山楂片、牛皮豆等等,还有一些副食品,种类很杂,没有主打产品不说,连品牌都没经营起来,就跟他重生前那些地方小厂子生产的杂牌子食品一样。
其实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食品,在王浩安重生前,超市、小仓买什么的也都能见到这些,可冰城生产这些产品的不止一家,大家相互竞争,品牌、资金、口味,这个食品厂都没有任何竞争力,能不走下坡路么。
你说冰城明明有罐头厂,你这个小食品厂又弄什么罐头?夏天的时候还要弄饮料,你竞争的过人家饮料厂吗?
简单来说,这里的产品杂而不精,没有市场竞争力,销售渠道也不行,王浩安接手之后,肯定要做大调整。
“你自己想清楚,不读书,以后最多就是在小厂子混,将来哥去京城甚至国外,,你可跟不过去。好了,我跟你说一下,这个厂房空出来了,等机械厂的设备拿过来后,让他们安装在这里……”
“王总,你是新来的王总吧?”几个工人从厂房里走出来,围住了王浩安。
“干什么,干什么都,让开,你们围过来干啥?”张子康站在王浩安身前,挡住那些人。
王浩安将张子康推开:“没事。我是王浩安,收购了这个食品厂的人,你们是谁,有什么事?”
“我们是这食品厂的工人。王总,这厂子的设备都停了,我们没活干,工资怎么算?”有人问到。
“没干活要什么工资,你们也好意思!”张子康一脸鄙夷,还讲不讲道理了。
“闭嘴。大家别着急,马上食品厂会新到一批设备,而且原有的产品也要进行一番删减调整,我保证大家很快就能开工。”
“不能现在就开工吗?我们家里都需要钱生活啊。我们家就我一个上班的,我上有老下有小,这不干活就不给钱,我们生活可咋办?”
“月底到开工资的时候,我会酌情考虑,给一些困难家庭预支部分下个月的工资,至于说现在开工,绝对不行。”
现在开工?那机器开动,就是瞪眼赔钱,没有研究出新产品之前,那些设备他一个都不会开!
第107章 产品调整
坐在办公室里,张子康几个人正卡卡蹦蹦的吃着东西,都是食品厂生产后积压的产品。
王浩安每样也都尝了一下,难怪卖不出去,这口感确实差了些。大家都能生产的东西,你口感还差,价格也不便宜,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降价?再降就赔本了,食品厂这么多工人也要工资的,还有水电交通等方面的费用,加上原本那些领导用的招待费什么的,一袋瓜子的综合成本比王浩安预计的要多出一毛钱,可这瓜子的零售价才五毛钱一袋!
咕咚咕咚~~
张子康一杯水喝光,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其他人也都过来抢水喝,两个暖壶的水,很快就喝光了。
“好吃吗?”王浩安笑眯眯的问道。
“味道还行,就是有的吃多了咸,有的太甜,感觉口干。”张子康随口说道。
“还不止呢,这瓜子我今天要是吃一小袋还行,再多吃,肯定舌头起泡,有时候嘴唇上都得起泡。”有人补充道。
“这个牛皮豆太硬了,吃几粒就隔得牙疼,真跟牛皮一样咬不动。”
“这个饼干没味啊,还不如烤馒头片好吃呢。”
“这个罐头有点苦。”
“很好,你们都说出了重点。食品厂原本生产的食品都有明显的缺点,而且吃一点就不想吃了,所以我们要改进这些产品的口感,才能让大家喜欢。”
“这个瓜子,现在都是先煮熟然后再烘干的吧?”王浩安拿起一粒外表焦黄的瓜子,原本应该是黑白相间的葵花籽,但是外面那层皮被水浸泡过后掉落,剩下就是这种颜色了。
“五香瓜子不都是这么弄吗?”张子康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你家自己弄瓜子,是煮熟了烘干吗?”
“家里哪有那个条件,都是直接炒。我觉得炒熟的更香,就是容易炒糊了。”张子康嘿嘿笑道。
“没错,炒熟的更香。所以以后我们这个瓜子,都要炒熟,花生也是如此。”
煮过之后再烘干,确实更容易熟,也更容易入味,可缺点就是破坏了食物原本的口感和营养,葵花籽里面的油脂都煮出去了,还能有香味儿吗?
未来的吊炉花生就卖的非常好,还有多种口味,而且还能带壳***这个五香花生强多了。
重生前华夏那些卖瓜子的,买的好的都是炒货。就算是此时华夏最出名的傻子瓜子,也是炒出来的,又香又脆。
“这个饼干也要改进,太干了,食品厂不是还有桃酥么,把这两种结合起来,出一种新口味的饼干,不能只加糖,还有加盐,面粉里面也要加鸡蛋,加花生仁、杏仁什么的。”
“这个牛皮豆为什么硬,外壳的面粉太厚了,改的薄一点,这样吃起来就会更脆,也更香。”
“这个罐头就算了,我们联系一下,将这个罐头生产设备卖给那个新的罐头厂。”
“简单来说,我们要放弃水煮的产品,专做油炸、烘烤的食品。”
“安子哥,那些大罐怎么办?”
“卖掉,同样卖给罐头厂,低价也无所谓,我们留着完全是鸡肋。”
水煮食品王浩安也不是不能做,可是杀菌、添加剂什么的他完全不懂,万一出现麻烦了怎么办?
油炸和烘烤的食品就不同了,基本不用杀菌,因为本来就经过了高温杀菌。只要包装的时候弄好点,会省心许多。
而且那个水煮的设备也太老旧了,十来年前建厂时候买的,能效很低。再一个现在水煮的产品根本不好卖,而炒货和油炸食品则能风靡很久很久。
“安子哥,要不我们做肉罐头行不?我记得去年厂子过年每家都分了一盒肉罐头,可香了。”张子康想了想说道。
“懂得思考了是好事,不过你也说了,有人做了肉罐头,我们再做,竞争会更大。而且这里面还要调整配方,还要购买新的包装机,咱们这儿的罐头用的可是玻璃瓶。”
“那咱们食品厂就一点肉都不生产了?”
“当然生产。第一个就是肉丸,还记得你吃过的牛肉丸吗?还有鱼丸、鸡丸,这些的好处,就是没有猪肉丸那么多的肥肉,做出来的食品不会太油腻。”
“另外咱们还做肉~~肠,这个也是主打产品。”
“红肠还是干肠?这个咱们冰城做的厂家也很多啊,咱们哪儿有竞争力。人家肉联厂、里道斯的食品,还有什么道台府、熟食店等都有,就连一些校办企业都有,比如农大的,咱们竞争不过吧?”
“火腿肠。春嘟的火腿肠大家都吃过吧,会跳舞的火腿肠,人家公司还上市了,产品风靡大江南北。而在春嘟的临市,又多了一家卖火腿肠的,这证明了什么,证明火腿肠的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这时候人们吃肉比较难,尤其是夏天,肉制品保鲜困难,可不是家家都买得起冰箱的年代。
火腿肠直接吃就很好吃,炒菜也行,肉做的,味道很香,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前世几家以肉食加工为主的企业,都做了火腿肠,卖的也都不错。
而眼下,除了春嘟,在冰城还没有其他牌子的火腿肠。一些国企大厂子更是将春嘟火腿肠当做职工福利发下去,比发鸡蛋什么的更让职工高兴。
“我们的火腿肠能卖的过人家春嘟?”
“我不要求现在就卖过春嘟,只要我们能占据冰城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那么就一定能赚不少钱。如果我们再能卖去其他城市,会赚的更多。”
“安子哥,那个火腿肠不是煮熟的吗?我见咱们厂子里小食堂做过。”张子康弱弱的问道。
“啊?煮熟的?那个大罐就可以留下了,省的还要买新的。”王浩安忽略了这一点,不过外面带着塑料皮,到底是怎么煮熟的,还是先弄熟了,然后灌进去的?这个还是交给专业的技术人员吧。
“行了,你们按照我刚才说的,分头通知那些大师傅来做口味改良,张子康,你留下把这里打扫了,要干干净净,一粒瓜子皮都不能有!”王浩安瞪了张子康一眼,让你多嘴。
“啊?安子哥,为啥就我一个人打扫啊?”
第108章 万事开头难,中间难……
万事开头难。
王浩安花了很多钱,收购了食品厂,又着手弄小吃店,打算在食品方面大展拳脚,可光是一个配方调整,就让他焦头烂额。
食品厂负责下料的师傅,居然一点创新能力都没有,实验了好多次,生产出来的东西口感越来越差。
王浩安当然知道食品厂负责调整配方的人才多重要,甚至重要性在负责销售的人之上,可他也没想到差距会这么大。
“安子哥,这几个人根本不行,他们完全就是在浪费材料和时间,我们换人吧。”张子康也着急了,一天口感没调整好,就一天不能开工生产,他什么时候能分钱啊。
“从别的地方挖人过来!”
“安子哥,你以为我没想啊,我去了肉联厂、奋斗食品、里道斯食品还有好几家食品厂,他们的人都不愿意来,说咱们这个食品厂肯定要黄,你说他们气人不!”
食品厂从王浩安买下来之前,就在走下坡路。王浩安收购之后,更是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之前库存积压的产品,也都低价甩出去了,许多人甚至都以为这个食品厂已经黄了。
虽然食品厂名字已经改了,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来,原本厂子里的职工倒是一个个都急了,不开工,他们吃什么啊,就连区里也在催促。
“让他们跳槽他们不愿意,可让他们过来帮忙调整配方,给他们一个多挣一份钱的机会,他们愿意吗?”
“诶?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安子哥,你看我的,肯定把几个老师傅给拉过来帮忙。”
就像前世许多国企专业人才都在一些私企挂过名,或者是顾问,或者是技术指导之类的,其实就是去干私活了。
这方面国企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给的少,还不让我们赚多的去了?而那些国企也基本不敢开了这些骨干,他们可都是厂子里的技术大牛,要是走了,上哪儿找这种工资低,能力又不错的技术人员?
“小吃店的装修进行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开业?”王浩安拉住要跑的张子康问道。
“差不多了,按照你的要求,正在通风散味儿呢。其实我觉得现在就可以开业,早一天开业,早一天赚钱么。”
“不行,必须形成产业化再开业,否则一旦生意火了,后厨的人根本忙不过来,再一个工厂生产的食品跟手工制作的还是有所差距,刚开业就换口味,难免会流失一些客源。”
“牛肉丸、鸡肉丸、鱼肉丸这些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等我们的冷藏车买回来,才能开店。还有让你在那些房子里放一些活性炭,你买了没?”
“自来水厂弄的,我给了一条冰城香烟,装了半车,每一家店里都放了不少。”张子康很是得意。
王浩安笑了笑,这年月占国企便宜的人真是太多了,他没打算管,也管不了。
“好了,赶紧去请那些老师傅过来帮忙,告诉他们调整好口感,每个人都有一千块钱的酬劳。如果一千块钱嫌少,那就给两千,别不舍得,去吧。”
……
“浩安,你那个小吃店什么时候开业啊,还有你收购了一家食品厂,怎么也一直停工呢?”郭继杰挑着眉毛,你王浩安也有投资失败的时候?
“小吃店计划在国庆节开业,那时候放假的人多,配合宣传,效果最好。食品厂计划在国庆节前三天开业,不过目前还有一些技术难关没有攻克。”
“这还剩不到十天了,你就不着急?”郭继杰很奇怪,正常人投资了这么多钱,还是贷款的,能如此沉得住气?
“我着急就有用吗?而且食品厂一些新的配方已经差不多了,开业绝对不会耽误,只是无法赚钱而已。”
“小吃店也是如此,过几天肯定能开业,但是想要火起来,一炮而红有点难。”
如果只是开一家普普通通的小吃店,当然是什么日子开业都行,越早开业,越早能收回成本。
可王浩安不是要开普通的小吃店,他要做成品牌,将来好发展连锁经营,就连小吃店的商标都已经注册好了。
所以他需要这个小吃店迅速火起来,哪怕暂时不怎么赚钱,也要弄成火爆场面,才能吸引加盟商,靠着加盟费赚钱。
前世一家金拱门的加盟费用超过五百万,可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加盟开店,因为能赚回来,利润真的非常高,还不需要做什么广告宣传。
王浩安没打算像金拱门一样,需要那么多钱才能加盟,他计划的是跟s县小吃等一样,加盟费便宜一些,开店成本也低一些,方便迅速扩张,迅速占领全国市场,甚至进军国外市场。
可有一点是必须要做到的,要让品牌竖立起来,要让人们觉得加盟就能赚钱,否则根本无法通过加盟方式扩张。
都说万事开头难,其实中间也难,多少开头还不错的企业,都倒在了扩张的路上,王浩安绝对不愿重蹈覆辙。
“你不打算做广告吗?在报纸上做广告效果还不错,或者可以在电视台做广告,龙江台或者冰城台都行,还是冰城台的更划算,反正你的店也只在冰城。对了,还可以弄广播的广告,你这又不是服装,不需要让人看到图片什么的吧。”
郭继杰开始给王浩安出主意,他其实也希望王浩安的食品公司能够成功,到时候他手里的资金直接投资过去,也能分一杯羹。
没办法,他手里的钱太少了,rmb也就一百来万,他考察了许多工厂,完全没有合适的。
大工厂钱不够,他也不愿意小打小闹的弄个小作坊,说出去都觉得丢人。王浩安如果只弄这几家小吃店,他也没打算投资,不是还有个食品厂么,这个考察一下,看看是否能入股。
“这个当然要做,不过不是现在,而是等开业之后。”
“开业之后?”郭继杰一脸懵逼,开业前不做好了宣传,开业后再做,不怕开业的时候冷冷清清吗?
王浩安这是又想干啥?
第109章 蹭热度
“安子哥,这钱也算没白花,口味终于是大家都满意了。”张子康抓起王浩安的杯子,咕咚咕咚灌了一肚子水后说道。
王浩安低头看了下刚放在桌上的杯子,算了,回头让人新买一个。
“他们用了咱们这么多材料,每个人还都拿走了三千块,要是再做不出来,自己恐怕也不好意思。不过他们未来肯定会后悔的,后悔当初没有加入咱们满汉食品。”
“对,必须叫他们后悔!”张子康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行了,准备一下吧,明天正好满汉食品公司冰城食品厂正式开业,大家热闹一下就行了,别耽误生产。”
“安子哥,刚开业不弄得大一点吗?多少人都等着看咱们笑话呢,这么低调不好吧?”张子康有些不情愿,他这些天没少听人笑话他们,说满汉食品冰城食品厂会跟那个罐头厂一样,不出半年就要再次卖掉,工人们只能自谋生路了。
“我倒是想弄得热闹点,我们请谁?区里顶多派个代表过去,我们还要花钱招待。经销商什么的我们没有,只能靠厂子自己的销售员去推销,去跑市场,谁会来参加?”
“还不是我们自己热闹一下,这笔钱干脆就省下来,别忘了咱们还要给那些工人发工资,年底还要给奖金呢。”
“再说都发下去了,咱们的股份分红怎么办?你家里给拿了那么多钱,还有人干脆是借的,不想看到回头钱?”
“刚开工,叮嘱所有工人,一定注意安全。通知所有的销售人员,要开始跑市场了,把咱们的样品给那些店铺拿过去尝尝,对了,记得给区政斧送一些过去。”
“还给他们送?他们一直催着咱们开工,根本不管咱们情况什么样,还有说好了帮忙联系销路,现在都没个声。”
答应好的事儿没声了,还给他们送什么东西。
“笨,到时候你们跑销售的时候,就跟人家说,区政斧都用咱们的食品做招待,你觉得那些人会不会更愿意进咱们厂的货?”
“啊?区政斧啥时候说用咱们的食品做招待了?咱们那些瓜子花生的啥的或许有可能,饼干、火腿肠,这个能用来招待客人吗?”
“你就这么说,谁知道不是?区政斧收没收咱们的东西?哪怕是他们自己分着吃了,那也是区领导都喜欢,明白了吗?”
“哦,我明白了,领导喜欢的东西,他们一定喜欢!”张子康恍然大悟。
“算你小子不笨,咱们现在跟区里其实没啥关系了,但要让别人觉得咱们还有关系,甚至觉得关系良好。不只是区里,到了下面县城,可以直接说咱们这是市里最受欢迎的,反正他们多半也不知道。”
“明天开工我也会去,你去准备吧。”
……
噼里啪啦~~~
两挂鞭炮响完,王浩安拿着扩音喇叭对着面前的所有工人:“各位是不是还对咱们食品厂的前途感到迷茫?完全不需要,继续上班的,会看到咱们厂的改变,你们的收入也都会增加。我宣布,满汉食品冰城食品厂,正式开工!”
张子康凑过来:“安子哥,你怎么就说了这两句?在安杰公司的服装厂那边,你不是说了好多激励人心的话么,今天咋不讲了?”
王浩安不动声色的问道:“有许多人申请拿补偿款从咱们这离职了吧?”
“是啊,有十几个人呢。安子哥,真要给他们那么多补偿啊。这相当于他们没给咱们干一天活,咱们还要给他们一大笔钱。”
“我要的就是他们主动离职,这样以后才不会有任何麻烦。记住了,主动离职的都给钱让他们走,签字留底,咱们厂不是国企,没有停薪留职的说法。”
不只是一些人听说有补偿,一个个等着来要钱,还有一些人找了关系,在食品厂还在走手续的时候,就已经调去别的厂了。
原本这个食品厂的人就不多,现在更是直接少了四分之一。其中有好多都是没几年就要退休的,他们听说私企这边没有退休的说法,那还不赶紧找关系走,反正当初他们也都是找关系进来的。
走的人多为后勤和销售的,其他办公室的,生产车间的则基本都留下了。销售的是觉得自己到哪儿都能干,拿了补偿金,几个人合伙就能弄个小公司,做个批发站也好啊。
后勤那些原本就是关系户居多,自然是找关系走了。真正的工人,则一个个都选择留下了。
有一些打了申请,要跟厂里预支下个月的工资。王浩安都给批了半个月的,且让他们一个个按上手印。虽然这一下支出又不少,可暂时还周转的过来。
自从知道贷款现在非常容易之后,王浩安拼了命的在贷款,这就相当于借钱做生意一样,既然有把握稳赚,那为什么不做大一点,赚多一点呢?
这个食品厂能贷款,他的那些小吃店店铺装修好了,一样可以再次贷款,而且贷款的金额,比他买房子花的钱更多。
银行胆子大,王浩安胆子也大。用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这才是赚钱高手。
“安子哥,厂子里的人问什么时候发新的工服,咱们这儿还有一些新来的呢,旧工服都没有。”
“让他们坚持一下,告诉他们年底一起换新的。回头去找那个给小吃店做衣服的小厂子,定做一批工服。”
“啊?这次又不把订单给安杰公司吗?”
“你觉得这一百多套工服,能有多少钱?有多少利润?安杰公司已经不接外来订单了。”
“三天后的小吃店开业,你亲自送货过去,不能出任何差错。这才是目前我们最赚钱的项目,搞砸了咱们都没钱分。”
“安子哥,你放心,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张子康胸脯拍的邦邦响,然后又小心翼翼的问道:“安子哥,咱们小吃店开业,柿长真的也会来?”
“一定会。”王浩安信心满满。
“还能上电视?”
“一定能!”
第110章 参观指导,顺便吃个饭嘛
“浩安,别开玩笑了。”
“我没开玩笑,请市里的领导来我的小吃店吃一顿饭,怎么就不行了?”
郭继杰听到王浩安的话都要疯了,他堂堂香江顶尖富豪郭秉雄的儿子,好吧,虽然只是一个私~~生子,但现在至少也是一个服装公司的老板之一,身家怎么也有几百万了,请市里领导吃饭,就去小吃店?
这要是被人知道了,还不笑掉大牙!
“继杰,你是不是觉得小吃店请客不上档次?可你想过没有,这是冰城独一份的,他们都没吃过。新鲜的东西,总是更吸引眼球。”
“在内地,请客人到家里吃饭,是很亲近的表现,比去饭店更让人感觉舒服。在香江那边,不是这样吗?”
“你请他们来尝尝香江的特色美食,这有什么不好吗?你觉得大饭店的饭菜,他们没吃过吗?”
郭继杰想了想,好像真是如此。越是富豪,越不会轻易请人到家里吃饭,能请的,要么是亲近的朋友,要么也是身份接近的。
可这个小吃店跟我也没关系啊,我没有一点股份,跟你说的请人到家里吃饭有什么关系?
你说那些都是香江特色美食,没错,一些名字是一样,可食物真的一样吗?味道一样吗?但刚才王浩安说出要求之前,他回答是能帮肯定帮,真的不情愿啊。
“我怎么邀请,你确定市里领导会愿意来?”
“很简单,你就说安杰公司如今发展的不错,感谢市里领导的支持,请他们参观一下安杰公司的发展现状,咱们刚刚开了几家分厂,这些报上去,也是市里领导的政绩,赶在这个时间,这叫国庆献礼,他们会愿意来的。”
“参观完了,顺便吃一下你家乡的美食,这很正常吧,他们不会拒绝的。”
王浩安对此早就想好了,甚至他敢肯定,领导一定会愿意来,这是宣传政绩的好机会。哪个有抱负的领导不想升迁?想要升迁,不但要做出成绩,还要让人看到成绩。让领导看到,也让百姓看到。
安杰公司作为今年冰城招商引资最成功的一家企业,难道不值得大力宣传,大书特书吗?
而且郭继杰是香江商人,这可是华侨。更何况郭继杰的老豆在香江很有地位,身家不菲。领导还能展示出对华侨,对香江商人的关心帮助,符合国家政策,和谐发展嘛。
“好吧,那我打个电话试试?”郭继杰还是不想当面邀请,总觉得太丢人。
“你好,我是安杰公司郭继杰,想找一下柿长先生。”
“郭总,请稍等,柿长正在处理一些公务,稍后有空会给你回过去。”
郭继杰对着王浩安摇摇头:“看来是没戏了。”
可王浩安却笑眯眯的看着郭继杰:“再等一会儿吧,柿长秘书不是说有空就给你回电话么。”
郭继杰瞥了一眼王浩安,这种客套的话你还听不出来?有空,什么时候有空还不是人家说了算。
可不一会儿的功夫,桌上的电话机就响了。王浩安冲着郭继杰做了个请的手势,郭继杰疑惑的抓起电话。
“雷猴?”
“郭总么,刚才秘书说你给我打电话,我正处理一些公务,你有什么事情吗?”
郭继杰瞪大眼睛,柿长还真给他回电话了,还这么快!
“呃~~最近我们安杰公司发展的不错,在外地开了几家分厂,这都离不开市里的大力支持。所以我想请柿长先生来安杰公司看看,顺便吃个饭。”
“安杰公司开了分厂吗?那是好事,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至于吃饭的事,那就不必了。”
“我知道一家新开的店,里面有我们香江的特色美食,所以想请柿长先生尝尝,其实本应该请柿长先生来家里的,奈何我不太会做饭,住的也是厂子里的老宿舍。”
“三天后不知道柿长是否方便,我们全公司的人,都等着柿长先生莅临,希望柿长先生能来看看,算是我对祖国的国庆献礼。”
“好,我一定去,到时候我会带一些人过去,让他们看看,企业经营应该怎么做,像你们取取经!”
郭继杰挂断电话,没想到柿长真的如此简单就答应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想明白了。
在香江的时候,他也见过老豆请人到家里吃饭,其中有商业合作伙伴,也有政斧要员。大家看似在闲聊,实际上也是一种利益交换。
不过那些政斧的人要的是政绩,帮他们升迁的政绩,而他老豆则可以得到一些政策方面的倾斜,或者是得到一些内幕消息,从而让自己的事业继续壮大。
现在很明显,他们请市里领导过来,就是给市里领导送政绩来了,那么对方怎么可能拒绝,所以才会痛快的答应,并且要大肆宣扬,这跟香江那边没什么区别。
“柿长先生答应了,你三天后,当着他们的面开业,不太合适吧?”郭继杰提醒道。
这样就好像柿长是去给他们开业剪彩一样,他们一个小吃店凭什么?到时候市里领导难道不会因为这件事,对他们有所埋怨吗?
“所以我的小吃店两天后开业,第一天也一定会热热闹闹的,因为我们当天有抽奖活动,每消费一定的金额,都可以参与抽奖,大奖是我们安杰公司的牛仔服一套。”
“你看,我在宣传小吃店的时候,都不忘了宣传咱们安杰公司。”
郭继杰冲着王浩安伸出大拇指,他算是服了王浩安的营销手段。什么叫宣传小吃店的时候不忘宣传安杰公司啊,分明是用安杰公司的服装作为奖励的噱头,吸引顾客去小吃店吃饭。
至少此时在冰城,安杰服饰已经是名牌服装了。
“我这后天开业的时候,你也来参加一下呗?”
“你个小吃店,还要剪彩吗?”郭继杰忍不住揶揄道。
“剪彩?好主意,你愿意吗?”王浩安双眼放光。别的不说,只要郭继杰那一口粤语说出来,再宣传一下香江老板的身份,那就会让人以为小吃店是香江大老板开的,这又是一个噱头啊。
“我不愿意!”
第111章 套餐促销法
“诶诶诶,那边敲锣打鼓的干什么呢,给医院送锦旗啊?”有人问道。
“没看他们往医院走啊,好像是新店开业,我刚才还看到有人在前面发传单呢,诶诶,你看,那个不就是发传单的么。”
“诶,你的传单给我一份,我看看是什么。”
王浩安想了许多广告推销方案,但也没有放弃前世经久不衰的传单广告法。前世绝大部分的饭店开张,都会发一些传单,上面写着本店的特色菜品,还有一些优惠条件什么的,从而吸引那些食客进入。
传单上的图片么,那都是经过p图的,现在没有p图技术,但可以摆盘啊,看起来卖相就非常好,至于真正的菜品卖相嘛,ennnnn~~~
但是上面的优惠多半是真的,只有少数还玩一些文字游戏。而这种优惠传单做的最狠的,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
两家店在自己的店门口派发优惠券,原本一些人可能本来就是想吃,不是被优惠吸引来的,但是依然能拿到,可以使用优惠。
这样看起来好像有些亏,但是曾经模仿麦当劳、肯德基的一些快餐连锁店,反而被他们这种手段击垮了,而他们的客流量也确实在上升,利润也在上升。
你拿了优惠券,人家也还是赚钱。原本你可能只想买一个汉堡,但却被套餐的优惠价格吸引了,最终买了一份汉堡、可乐、薯条的套餐,人家赚的更多。
王浩安给小吃店设计的传单也是如此,主要就是宣传各种优惠。比如消费满一定金额就有机会抽中安杰公司的牛仔服,比如点一份套餐,可以省多少钱,比如这里有多少是南方,甚至香江的美食,冰城之前都吃不到的。
他要给顾客营造一种心理,买套餐就赚了,消费到一定金额也是赚了。明明是那些顾客花了钱,还感觉赚了,这才是高级的营销手段。
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看到一些打折商品,或者是多买优惠的商品,都会觉得非常划算,不买好像就错过了捡便宜的机会,从而花钱购买。
而买回来之后才发现,好像买多了,或者平时根本用不上,自己貌似没占到便宜。
“你看着上面的东西,好像真的都挺好吃的,就是有些贵了吧?”
“点套餐啊,套餐便宜好多呢,多划算。而且还能多尝几种,知道哪个更好吃。”
“可套餐也很贵啊,便宜的也要四块八呢。”
“你没看到,这里有天南海北的美食,还有香江的美食,四块八还贵啊,这里面还有虾饺,有鱼丸,这些你都没见过。”
“说的好像你见过似的,不过看起来这不错,我好像还闻到香味儿了。”
“那咱俩凑钱去尝尝?”
“走,去尝尝!”
很多人都被吸引过来,大部分在门口围观,可闻到了一些味道之后,都忍不住想进去了。虽然兜里钱不多,可只吃一顿的话还是没问题的。
这里面可是有香江美食啊,没想到他连冰城都没出过,居然有机会吃到香江美食,说出去别人都不敢相信!
一些人囊中羞涩,竟然想到了凑钱吃一份套餐的办法,王浩安在旁边看的目瞪口呆。
“你不是说你的小吃店开业,叫我带人来捧场么,你倒是给我找个位置啊!”王浩萍十分不满的瞪着哥哥,我带了宿舍的同学过来,你就叫我们站在一边等?
不过这个小吃店还真火啊,是因为开业优惠的缘故吗?那什么套餐折扣这么大,还能赚钱么。
“子康,过来,给她们几个安排一下位置,偷偷加塞,让她们先吃。”王浩安把带着店长帽子,正在发传单的张子康喊过来。
店长亲自发传单,张子康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看到人多就高兴,辛苦点算什么,赚得多才是真的,年底他也能多分钱嘛。
“瞧瞧,瞧见了没有。你哥我做什么生意都能赚钱,开个小吃店,愣是让不远处的大饭店生意都受到了影响。”王浩安一脸得意的看着妹妹。
“那是因为人家大饭店贵,你一个小吃店,也好意思跟人家大饭店比。再说了,这是医院门口人多,又赶上了中午饭点,人家大饭店下午还有人呢。”
“再说你这弄得什么啊,桌子弄得倒是挺大,怎么不放椅子,弄这些小凳子,客人坐着能舒服么。”王浩萍开口就挑刺。
“短时间坐着不会有什么影响,长时间嘛,肯定是会有点累的。这样他们就一定不会长时间坐着,而是吃完了就离开,方便我们接待下一波客人。我们这可是小吃店,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要是长时间被人占着座位能行么。”
王浩萍目瞪口呆,合着你这座位不舒服还是故意的?再说你那小吃店比砂锅贵多了,真的是薄利吗?
“我要一份江南套餐,快点啊。”
“我要一份香江套餐,送汽水是吧?”
“我要一份富贵套餐。”这个声音特别大,因为这份套餐最贵,他很享受其他人羡慕的眼神。
“跟你说,到了咱们店门口,我就能让他们进来,让他们点上一堆吃的。”王浩安继续跟妹妹吹嘘,只可惜妹妹不是张子康,不会捧哏啊。
“咱们去尝尝这个新开的店吧,这上面有优惠呢,过几天可就没了。”
“优惠了又能如何,还不是贵,一份最便宜的套餐也要四块八,四块八能买两只老母鸡了!走,咱们买只鸡回家炖了吃。”
王浩安脸变黑了,打脸来的猝不及防,他刚吹嘘完啊。扭头一看,妹妹正憋着笑呢,眼神似乎是在说:吹啊,你怎么不继续吹了?
“咳咳,有些人不一定是收入低,也有可能就是抠,舍不得下饭店,还有的是有洁癖什么的,觉得外面的不干净,我们这可是明厨,干不干净客人一目了然。”
“明厨是挺有意思,不过你不觉得这样别人就学会这些食物的做法了吗?”
“让他们看,缺少材料,他们一样做不出这个味儿!”如果看一遍就能学会,那还会有那么多厨师拜师学艺,或者上厨师培训学校吗?
更何况,那些人看到的就是全部吗?馅料是调好的,怎么调的才是秘密!
“你这也就开业还能凑活,就你这服务态度,过几天肯定没人。”
王浩安笑了笑:“过几天我保证人更多!”
第112章 柿长套餐
“干什么啊,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去,是不是因为我们拿了优惠券,你们不想让我们用?”有人站在小吃店的门口喊道。
“就是,必须给个说法,否则我就报警了,你们这是欺诈,我还要找工商来查你们。”
张子康拎着一个喇叭牛哄哄的走出去:“都吵什么?今天中午暂停营业,那是因为有人包场了,安杰公司的大老板,香江来的郭总,也是我们这次奖品的赞助商,而且你知道他要宴请谁吗,是柿长,正的,你们还打算跟柿长坐一起吃饭不成?”
这一下,人群安静了,转而变得更加沸腾。
“柿长能来这小吃店吃饭?别是吹牛吧?”
“谁说的准呢,这店里的东西还真好吃,而且之前确实没吃过,柿长说不定也想来尝尝,柿长还不是普通人。”
“跟柿长坐一起吃饭,那得多牛啊,可惜了。诶呀,好像有警~~察来了,那边还有车队,是真的啊。”
“各位都让一下吧,咱们的优惠是七天时间呢,所以大家还有机会。等柿长离开,我们这里就恢复正常营业,到时候欢迎各位来品尝。”
王浩安在店里看着张子康跟外面的人沟通,嗯,应该算是沟通吧。这时候百姓对领导还是非常敬畏的,哪儿像他重生前,路边摊上都有人在“谈论”国家大事和领导的“小道消息”。
柿长从车里下来,看到两排穿着安杰公司保安制服的人拦住了人群,中间一条红色的地毯扑在地上,从他脚下,一直通向店里。
他抬头看向店铺的招牌,满汉小吃,一个小吃店起这么大的名字,不知道你里面经营的是满汉全席呢。
“柿长先生,里面请,各位,里面请。”
郭继杰此时看起来彬彬有礼,甚至还有些优雅,在镜头面前一定要好好表现,上不了香江的电视,先上个冰城的电视也行。
等人都进去了,外面的人议论声更大了。
“诶呀,还真是柿长,进去了啊,这小吃店柿长都来吃?我跟柿长吃过同一家饭店的东西啊。”
“我还没吃过呢,一会儿等柿长走了,我也去尝尝,就吃柿长点的那种美食。”
王浩安在里面摇摇头,这几个托不行啊,表演的略显浮夸,不过看起来效果还行。
柿长进来之后,饶有兴致的拿着餐单:“这上面的东西种类不少啊,这个金包芙蓉卷看着不错,来一个。这个虾饺好像很有食欲,来一份,这个牛丸汤来一份吧,我够了。”
“柿长先生,来这里不用客气,我点一些我们那边的特色美食吧,冰城这里能吃到我家乡的味道,真是让人惊喜。”
“这个干炒牛河来一份,鱼蛋粉来一份,云吞面来一份,鸡蛋仔来一份。这里还有一些南方的特色小吃,味道也都不错,各位看着点,不要客气。”
郭继杰点菜的时候,还故意说了粤语,这是王浩安强烈要求的,说是这样听着更正宗,就像卖羊肉串的,你说着叽里咕噜的维吾尔语,感觉这羊肉串就更香似的。
“诶,你不是那个,那个……”
“王浩安。柿长先生,你的餐齐了。”
“对,你不是安杰公司的合伙人么,怎么在这儿当服务员,我还说参观工厂的时候没见到你呢。”
“这家店本来就是我跟朋友合伙开的啊,所以我来当服务员没什么问题,哪家饭店的老板没亲自给客人上过菜呢?几位的餐点稍等两分钟,马上就好。”
柿长看了看王浩安,又看了看郭继杰,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他没来得及细想呢,就被香味吸引了。
一上午在安杰公司参观,现在还真饿了。这个就是金包芙蓉卷,不就是炸春卷么。虾饺不就是个头小点的蒸饺么,不过里面还真有虾仁啊。牛丸汤味道也不错,牛丸很有嚼劲。
大家吃的都很香,因为真的饿了。在王浩安的提议下,各位还合了个影。本来王浩安是想让柿长给提个词的,到时候挂在墙上,绝对能称得上是墨宝,可惜被拒绝了。
但没关系,照片也足够了,柿长距离“被代言”的时间倒计时中。
这顿饭吃的很快,加上聊天时间,也不到半个小时,因为凳子真的不舒服。
等柿长离开后,一群食客冲进来,那几个托愣是没冲到领头的位置,人们真的是太热情了,也有对柿长吃了什么的好奇心。
而他们很快发现,在店长推荐的套餐里面,多出来了两个选项,柿长套餐和香江老板套餐!
“去把这些照片都冲洗出来,要放大,每个店里都要挂着。还有其他几个店里请的领导照片也一起洗出来,记得多洗几张,至少挂满半个墙壁。”
“明白,我跟街角的那家照相馆都打好招呼了,今天晚上他们加急给咱们冲洗,装裱的相框也都准备好了。”张子康保证道。
“很好,去忙吧。”
明天再挂上照片,这就齐活了。挂照片不只是能起到宣传作用,还能防治宵小,没有那个小混~~混敢来挂柿长照片的店里捣乱。
当天晚上,市电视台就播出了柿长参观安杰公司的新闻,其中还包括了十五秒钟柿长进入满汉小吃店的镜头,王浩安看到新闻的时候,嘴角都快咧到耳后跟了。
因为他特意强调了,满汉小吃店雇佣了许多下岗的女工,还有一些困难家庭的人,这不就成了一位良心企业家。
“儿子,咋电视里没有你呢?”守在大彩电前的李芳琴有些不满。
“妈,没关系,有咱们小吃店的招牌就行了。对了,小吃店这边我管不过来,子康他们太年轻,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才帮忙管理,您过来帮我吧。”
“安杰公司那边我就不管了?”
“那边让郭继杰忙活就行,再说还有其他人呢。”
“你答应了吧,安杰公司那边还有人家香江老板呢,你在那边,人家怎么想?”王建国一语道破。
“他怎么想我管呢,我儿子才是大老板!那行吧,就听儿子的。”
第二天上午九点多,满汉小吃还没开门呢,门口就排起了长龙,大家都想看看,柿长吃了也说好的小吃店,到底有多好吃?
第113章 都回过味儿了
“你把我们的照片挂在你小吃店的墙上了?”郭继杰脸色阴沉的看着王浩安。
“对啊。”王浩安平静的点点头。
“你还推出了一个香江老板套餐?”
“对啊。”
“还有柿长套餐?”
“对啊。”
“合着我们成立你小吃店的代言人?”郭继杰点出了问题的核心。
“你要收代言费吗?我给你一个终身制的会员卡怎么样,以后你去吃饭,都算我账上。”王浩安一副我很大方的样子。
“你等会,我就差那点饭钱?我说的是面子问题。”
他在小吃店请客就算了,可照片挂在墙上算怎么回事?别人都会说,他这个香江大老板,其实抠到死。
“面子问题?柿长都来我们小吃店吃饭了,那是什么级别的领导,放在香江,也得是高层,他都没觉得丢面子,你怕啥?”
“在香江,就没有富豪去过一些小店?我怎么听说李超人还吃过路边摊呢?”王浩安语重心长的拍拍郭继杰的肩膀:“以后别人看到这些的时候,只会说你在困境中前行,是所有人的榜样,谁会说不好?你老豆也会很欣慰的。”
郭继杰眨巴眨巴眼睛,是这样吗?好像媒体还真的会这么弄,这样显得他很励志啊,老豆看到了,貌似也会高兴。
如果他吃喝玩乐,一掷千金,或许他的那些玩伴会觉得他很豪气,但在老豆的眼中印象肯定不好。
“想明白了吧,这对你不是什么坏事,别人只会羡慕你,崇拜你。将来你功成名就之时,这些都是美谈。”
“那个我还有点事,食品厂那边今天会来一些经销商,我去盯着点,这边就交给你了。”王浩安抓起包就快步离开。
郭继杰忽然反应过来,不对啊,他让老豆知道这件事就行了,没必要把照片挂墙上吧?而且王浩安还没说那个香江老板套餐是咋回事呢!
王浩安开车的时候长出了一口气,暂时应该糊弄过去了吧?不过这事儿回头郭继杰细想,肯定就会明白自己“被代言”了。
按说朋友之间,这种事儿也不算啥,郭继杰也喜欢出名,可这跟郭继杰想的出名不一样,更何况郭继杰根本看不上这个小吃店。
如果实在不行,那就撤了郭继杰的照片吧,或者换成那张郭继杰是背影的,但是柿长这个还得用,这块金字招牌在冰城比郭继杰好用多了,甚至以后到龙江其他城市开连锁,都能非常好使。
……
“领导,今天我弟弟去那个满汉小吃吃饭了。”秘书小声的跟柿长汇报。
“嗯?”柿长疑惑的看着自己的秘书,你弟弟去小吃店吃个饭,跟我说什么?“那个小吃店卫生有问题?”
柿长想了想,好像也不可能,他记得厨房都是透过玻璃窗能看到的,里面一个个都穿着白色的厨师服,戴着帽子,甚至还都戴着口罩呢,卫生比他们市政斧的食堂都好吧。
“不是卫生有问题,是现在他们生意很好。”
“生意好了是好事啊,他们也是要交税的,再说还雇佣了那么多没工作的女工,照顾了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你难道不希望人家好?”柿长皱着眉头,这个秘书今天怎么回事。
“不是,我弟弟跟我说,那个店里,挂着一些照片,有您在店里吃饭的照片,也有您进入他们小吃店时候的照片,被放大了挂在墙上。”
柿长将手里的文件放下:“你说什么,他们店里,挂了我的照片?”
“嗯。而且那个满汉小吃还推出了柿长套餐,就是您当天点的那些小吃,现在非常受欢迎。”秘书补充道。
“这是谁想出来的鬼点子,大家也买账?”柿长嗤笑道。
“领导,要不跟那个王浩安打个电话,让他们把照片扯了,不知道的还以为那个小吃店是您家开的呢。”
“诶,没这必要。而且你忘了,去年一家外地人开的饭店生意就不错,后来被人给砸了,那个老板也回外地去了。”
“挂着我的照片,可能也是为了保护那个小吃店吧。至于说什么柿长套餐,不过就是个玩笑,这个跟他们说一下,弄几天就撤了吧。”
“别人有疑惑也无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谁能帮我解决几十上百个工作岗位,我也可以去他们那看看,让他们挂我的照片。”
“好的,我这就去办。”
等秘书离开,柿长笑着摇摇头,那天就觉得照相的举动有些奇怪,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这帮做生意的,还真是什么招都有。
……
孙兴才前天被王建国拉着去一家小吃店吃了夜宵,本来他还觉得王建国挺细心的,知道他盯着新车间的生产进度,半夜饿了,小吃店也没什么,他当年也是一线升上去的。
可今天他推荐爱人去尝尝,爱人回来却跟他说了一件事,那个小吃店的墙上挂了他的照片,他在吃东西的照片。
隐约记得好像是答应照相了,可没说这相片可以挂墙上啊。但看到墙上除了他的照片,还有柿长的照片之后,他就不吭声了。
柿长都允许,他撤下来了可不好,怎么,不愿意跟柿长的照片挂一起?
而当他听到还有什么柿长套餐之后,他顿时明白过来,王建国前天半夜请他去吃宵夜的目的并不单纯。
是,你儿子开的店,请我过去尝尝,我也给你面子了吧,一个小吃店,我什么都没说,可今天不只是照片给我挂上了,厂子里都有人知道我前天去那个小吃店吃过,这是谁说的?
想了半天,总觉得好像是被占了便宜,偏偏还说不出来什么,自己确实去吃了,确实也觉得味道不错。
王建国是个憨厚老实的人,没有这么多鬼主意,肯定又是他家那个叫王浩安的小子,在这个多功能铲的专利上就忽悠了他们一次,否则他可得给那么多钱。
说曹操,曹操到。
孙兴才正叨咕王浩安呢,秘书就来汇报,说是王浩安那小子来了,说是要跟冰飞厂做点生意。
诶呀,这小子非得可着冰飞厂一家坑吗,我就算管不到你的公司,从你爸那边论,也是你的长辈,今天怎么也要好好说教说教你!
第114章 请您尝尝
王浩安一进厂长办公室就感受到了一股杀气,他赶紧展示了一下手里的箱子,同时大声说道:“孙伯伯,我这儿给你带了点吃的。”
王浩安这一声孙伯伯喊出来,孙兴才还真没好意思发火。人家也不是你冰飞厂的人,还摆出了一个晚辈的姿态,给你带了东西,一副看望你的架势,你还能上来就发飙?
“你还知道喊我孙伯伯?带着东西进我办公室,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收了你的东西?”孙兴才瞥了眼桌上的箱子,里面到底是啥呢?
“孙伯伯别误会,这是我们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我这不是给您也送过来尝尝。”
“如果吃得好呢,您就顺便给厂子的职工定一点,当成职工福利嘛。咱们冰飞厂今年的效益会再攀高峰,您肯定不会亏待了厂子的工人不是?”王浩安笑嘻嘻的说道。
有些时候年轻反而是好事,一些事儿别人明明不高兴,也不会太过怨恨,那样会觉得自己跟一个孩子计较似的。
“合着你上我这儿推销来了?!”孙兴才一脸的无语,推销员都进他这个厂长的办公室了,像话么。
不过这小子不是弄服装厂和小吃店么,怎么又弄这些了?
“孙伯伯,看您这话说的,我不是也算冰飞厂的子弟么,这好事儿还不是第一个想着冰飞厂。您就说那个多功能铲,要不是我,冰飞厂能这么便宜拿下来?您也调研国内外市场了吧,是不是国外的专利也申请的差不多了?”
“我怎么听说那个专利原本不是那个香江郭总的呢?”一说到这个,孙兴才就来气,总觉得亏了。
“孙伯伯,这事儿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这份专利属于冰飞厂了,冰飞厂接到了不少订单吧?那个新车间的钱,也都是上头拨下来的吧?这份功劳是实实在在的吧?”
王浩安也不乐意了,啥意思,现在要秋后算账?当初我换一家工厂谈,说不定能拿到更多钱,再说我还没卖去国外呢,又指点你们去国外申请专利,还想咋地?
举国都在创外汇,在吸引外资的情况下,冰飞厂的产品能够打开国外的市场,还是华夏最想打开的军工产品市场,这还不满意?
“你小子这是觉得拿少了?算了,都已经过去了。”孙兴才没兴趣跟王浩安一个小辈争辩,自己成什么人了。
只要他再干一年,不出什么差错,再前进一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这也多亏了这份专利,说起来他个人是得到实惠了的。
而且这份专利也为华夏的军工企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原来许多产品至少稍微改变一些,就可以变成畅销产品。
这个多功能铲,不就是将一些功能汇聚到一把铁铲上面么,其实并不难。就像那个瑞士军刀,厂子里的老师傅自己都能磨出来,难的是怎么将一些产品组合到一起。
不只是一把铁铲,还有其他武器上面,似乎也可以弄组合,甚至包括了许多机械设备都可以。
“孙伯伯,这个你打开尝尝啊,好多种东西呢,喝茶的时候,就可以顺便吃点瓜子啥的。”
孙兴才刚才的平复下去的心情又起了巨浪:“你是不是以为我平时就是喝茶看报纸?!”
许多工人都觉得领导很好做,平时喝喝茶,看看报纸就行了,觉得谁都能干。可真坐到了这个位置上,才知道有多难。
厂子里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管,管多了,其他副手觉得你贪权,管少了,觉得你不负责任。有好事儿的时候,你要想着跟大家分享,有黑锅的时候,你这个领导就得第一个扛起来。
当然你也可以有事推给别人,有好处自己往前凑,可那样成什么了,还不得被工人戳着脊梁骨骂啊。
“孙伯伯误会了,我可没这么说。我的意思,冰飞厂逢年过节的时候,不得开个联欢会啥的,还有表彰会,庆功会之类的,不都得摆着一些茶水瓜果?”
“光喝茶水吃水果有啥意思,弄些花生瓜子,这比水果还便宜,而且也能丰富种类不是?您先尝尝,不好吃的话,我也没说让您一定买啊。”
王浩安主动上前将箱子打开,露出里面的许多食品。
“这个是五香瓜子,这个是原味炒瓜子,这个是吊炉花生,这个是蒜香吊炉花生,这个是麻辣花生米,这个是香酥花生豆,这个是我们做的火腿肠,还有这个就厉害了,这叫辣条!”
“您看我们那个安杰公司招新的缝纫工人时,第一个就是招的咱们冰飞厂的家属吧?还有我那个小吃店,也有咱们冰飞厂的家属在,我可一直把冰飞厂当家来着。”
孙兴才看着箱子里的东西,一个花生,还弄出来这么多口味?不过那个叫辣条的是什么东西,看着像是一根长条,上面还有辣椒油,这有啥吃头啊。
算了,那就尝尝吧,万一好吃的话,就从他这儿买点,王浩安毕竟也算是冰飞厂的子弟,左右都要买,就当照顾自己人了。
嗯,这个吊炉花生味道还行,这个蒜香的貌似更好吃,炒花生还要放大蒜吗?这个香酥花生不就是上面裹了一层面么,倒是确实挺酥的。
火腿肠他尝了一下,味道还行,好像不比春嘟的差,这个也能买一些,给工人发了当福利,反正春嘟的也批不到。
这个辣条他吃了一根之后,没觉得有啥味道,再吃了一根,才感觉出辣了,但好像还挺过瘾的,他原本就喜欢吃辣。
不知不觉,一袋辣条被他给吃光了,他还有些意犹未尽。
“孙伯伯,这些东西都好吃吗?”
“嘶~~我挺能吃辣的,你这个辣条还真够味。不过这东西冰飞厂肯定不能要,开会的时候都嘶嘶哈哈的像什么样子,嘶~~我再喝两口水。”
“这个火腿肠味道还行,还有花生瓜子也都不错,你去跟你吴叔叔谈吧,价格合适的话,今年元旦和过年的时候,冰飞厂都可以买一些。”
“放心,自己人,我肯定给个优惠价。下次我来,再给您带辣条。”
……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115章 零食为王
王浩安为什么要买下食品厂,第一个是为了给小吃店供应半成品,比如春卷、牛丸什么的,这样可以缩短小吃店的工序,还能形成标准化,不至于每个店的口味有明显差异。
另外还有一点,他看好食品市场。就像服装一样,食品也是经久不衰的产业,没人能离得开食物。
而食物也是分种类的,基础的蔬菜、水果、肉类,这些没加工的产品利润不会太高,经过加工之后,利润会成倍的提升,就像是饭店的一般水果沙拉,比你自己做的要贵一倍不止一样。
小吃店是一种食物加工,还有一种就是王浩安最想做的,零食!
零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未来一些食品业的巨头,都在做零食,因为这里面的利润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就有大白兔等少数名牌,未来几年,华夏会涌现很多零食大品牌,比如上好佳、亲亲、金丝猴、可比克,太多太多了,每一家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而现在呢,许多未来的大品牌还没建立,一些还是小作坊,这块空白的市场太让人垂涎了。
王浩安给食品厂做转型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油炸膨化食品、炒货和肉产品加工,这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哪怕在他重生前,这些也依然非常火。
他还记得自己重生前,那些二十三十岁的女人,依然喜欢吃零食,许多男人也是一样。
零食之中有许多曾经爆红的产品,比如虾条、薯片等等,但还有一个几乎所有年轻人都知道的产品,那就是辣条。
这本来是一款卖给小孩子吃的零食,主要就是面筋加辣椒油,味道咸辣,既不软糯,也不酥脆,但偏偏给人一种很过瘾的感觉,尤其是配上饮料,更是爽到爆,许多人吃了两三次就上瘾了,甚至包括了许多平时不喜欢吃辣的人。
所以王浩安信心满满的让人研究这个配方,好不容易调出了差不多的口味,觉得自己可以大展拳脚了。
但是张子康却说,食品厂到处推销他们新生产的食品,其中最不受欢迎的就是这个辣条,别说是那些工厂和供销社这样的大客户了,就算是小卖店都不喜欢。
前世火爆的美食,甚至远销国外的美食,如今刚一面世就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王浩安在思考哪儿出了问题,前世一些不喜欢吃辣的人也吃辣条啊,小孩子尤其喜欢,为什么那些人尝过了之后不愿意进货呢?
冰城人确实不太能吃辣,本地常见的铜火锅也多半是清汤的,或者弄海鲜汤底,酸菜汤底,目前还没见过红油锅。
可是菜市场调查过,冰城消耗的辣椒也不算少,无论是干调中的辣椒、还是尖椒,卖的也都不算太差,说明冰城还是有些人喜欢辣的,难道是他现在的市场定位不对?
前世辣条是先在小孩子,学生中流行,然后那些学生长大了,青年人才有许多喜欢吃的,加上广告宣传和网络水军,让辣条成了一款网红零食。
真要说是什么美味,也不见得,那么就是他的营销方案有问题了。
现在做广告,满汉食品厂根本做不起,流动资金很少,大部分生产出来的产品还都没卖出去呢,更有一些是卖出去了,但是没有回款。
而且王浩安不确定这个做了广告,就一定能火起来,就像前世许多人也觉得这个辣条火起来的莫名其妙一样。
那么只能试试,在各个学校的门口小卖店做推销了,给那些小卖店一些返利,让他们贴上辣条的海报,或者是所有他们零食的大海报,让辣条来个c位出道。
回到食品厂的办公室,王浩安打电话叫了销售的负责人过来:“去印一些海报,将我们的所有零食产品都放在上面,对了,那个辣条要放在最中间,要最大最醒目。”
“王总,那个辣条卖的很差,真不是我们销售人员不努力,而是人家小卖店老板尝过了之后,根本不愿意进,即使这个利润很高,但他们认为卖不动。”
“学校门口的那些倒是愿意尝试一下,可进货量也不多,咱们冰城人不太爱吃辣,要不把这个产品卖去两湖或者川蜀那边?”
“你是老板还是我是老板?我说怎么做,你去做就行了。记住了,在中小学校门口,这个的海报一定要最快速度的张贴开,那里是我们的主要市场。”
辣条的成本才一毛钱,零售价五毛,他给那些小卖店的批发价都能有超过百分之百的利润,这个产品他怎么能放弃?
现在学生都吃什么啊,天冷了,冰淇淋的销量下滑,汽水销量也下滑,学生们主要是吃一些五分钱一粒的牛皮豆,还有一些糖果,油炸膨化食品都少的可怜,虾条太贵了。
这个辣条跟其他的零食最大的区别,就是滋味重,未来许多网友都说,这个叼着一根,能含一节课!
只要这个卖火了,他们的批发价也能上涨,利润自然就更高了,这是他们所有产品中,利润空间最大的。
销售负责人低着头出去了,唉,年轻人当老板,果然不行,这明显就是浪费钱么。
王浩安又把产品研发负责人叫进来:“让你们研发的锅巴弄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上市?”
“还在研究中,已经能够控制成型,口味也调整的差不多了,但缺少合适的制作设备,现有的设备调试了一番,没法用。”
“口味弄好了?拿过来我尝尝。”王浩安一脸的兴奋。
现在膨化食品最火的就是虾条,他没跟对方硬碰硬,而是选择了做锅巴,明年再推出薯片什么的,到时候就能把种类丰富起来了。
前世他见过太多这类膨化食品了,到时候让这些人好好研究,只要领先一步,他就能做到步步领先。
他的目标,就是未来成为华夏的零食大王,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到时候他就可以告诉那些做食品的同行,食品之中,零食才是王道!
第116章 少点,再少点
“喏,这是新款羽绒服的生产图样,你们试着做几件出来,我看看再做调整。”王浩安将几张纸递给了大师傅们。要换季了,羽绒服得赶紧生产。
“王总,这个是不是太长了?羽绒服怎么还弄得跟大衣一样了。”有人皱着眉头,这得填充多少羽绒啊。
一件羽绒服,成本最高的就是羽绒,然后才是面料,这么长的大衣,一件得填充多少,那又要卖多少钱才能有利润?
卖的贵了,能有人舍得买么。再加一点钱,人家直接买皮衣多好,皮衣可是又抗风又暖和,看起来还上档次。
“你们先试着做出来,别的都不是你们考虑的。”
谁说羽绒服就一定是短款?长款的在前世更受欢迎,更暖和,也很好看。大家都穿短款的时候,你穿长款,明显就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几个大师傅相互看了看,人家是老板,那就按照人家说的来做吧。惹怒了老板,他们的工作可能都不保。
几个大师傅的手艺都不错,速度也快,几个小时的功夫,就都做出来了样衣。
王浩安看着几个大师傅穿着样衣,他简直要疯了……这一个个怎么都胖了一大圈?
“你们里面填充了多少羽绒?”
这帮人,不知道考虑成本吗?我只是让你们弄出长款的羽绒服,可你们弄得这是啥?要是趴在地上,一个个都跟大蠕虫似的,像话么!
“这件里面一斤多点,这个少点,一斤不到,这个有一斤二两,这个一斤左右。”
“里面填充的都是羽绒?”
“王总放心,咱们生产的服装,质量都绝对有保证,里面都是真材实料,没有任何掺假!”一个大师傅拍着胸脯保证。
王浩安拍着脑门,脑仁儿疼,特么你们羽绒填充太多了知道不?!
“拆了,都给我拆了。里面弄那么多羽绒干什么,穿着一个个都跟熊瞎子似的,能有人买么!”
几个大师傅麻溜的将羽绒服都脱下来,迅速将里子拆掉,里面的羽绒服倒出来,重新填充。
王浩安在旁边指挥着:“都少弄一点,有一点羽绒就足够保暖了,没必要跟棉花似的,弄那么厚。”
“诶诶诶,说你呢,絮棉花呢,还一层层的压,这个蓬松一点就行。”
“你在弄什么?这不是分了格子么,每个里面填充一点就够了,你那么使劲塞啥?”
“羽绒多贵知道吗?你们填那么多,咱们公司赚什么?公司不赚钱,你们工资从哪儿来?不是我说你们,你们这些做款式设计的,平时也都想想,怎么设计能让咱们的服装好卖,利润还高,这样你们才能拿到奖金。”
不一会儿,他们再次将羽绒服缝合完毕,边角什么的都比较毛糙,反正只是一个样品,先展示给王浩安看。
“不行,太厚了,里面的羽绒太多,继续往外抠,羽绒的数量再减少一半。”
“啊?还减少一半?王总,这里面就六两朵,还减少的话,是不是太少了?”有人反对道。
“是啊,王总,羽绒服太薄的话,能有人买么,大家还不是图穿上暖和。”
“王总,不能再减少了,再减少还能叫羽绒服吗?”
“你们很懂服装设计吗?这可是国外大设计师交代的,你们照着做就是!”王浩安不耐烦的摆摆手。
这些老师傅思想都僵化了,甚至在王浩安看来,有些顽固。如果他们真的懂设计,能够设计出什么爆款,那当初的纺织厂也不会负债累累,货品积压一大堆。
明明是冰城的厂子,结果生产出来的衣服,在冰城卖的都不咋地,还有什么资格在这儿嚷嚷?
要不是看他们手艺还行,暂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设计师,王浩安早就把他们换掉了。
看到王总好像发火了,几个老师傅也没办法,只能按照要求继续改。
王浩安看到第三次改出来的羽绒服,脸上表情终于是满意了许多:“拿过来我试试。”
穿上这个长款羽绒服,王浩安对着镜子照了照,有点意思了。他蹲下去,再起身,抬抬胳膊扭扭腰,舒适度也不错。
“这里再收短一点,这稍微宽松一点,否则迈不开腿。肩膀宽一些,要不胳膊抬不起来。还有帽子里羽绒太多了,再减少一点,一个帽子弄那么沉干什么。”
“王总,这么大的一件羽绒服,里面才填充三两羽绒,是不是太少了点?”
“不少了,这难道还不够厚实吗?里面又不是不穿衣服,足够了。还有女款的记得要收腰,别弄的上下一般粗。”
“风衣你们见过吧,女款的可以想想风衣款式,腰部不方便收的话,就弄一条腰带,让她们可以扎上。”
“袖口这里弄个松紧带,防止风雪灌进去。领子这里多一块纯棉布料,否则会凉。还有这个填充量就不错,按照比例,短款的填绒量应该多少知道了吧?”
“短款的岂不是只有二两多点?”二两才多少啊,那羽绒服是不是太薄了?
“够用了,天气也没那么冷。而且二两的我觉得也多,这样,你们再做两件短款的出来,填绒量一两就足够了,弄成夹克款式的,照例女款要收腰。”
“王总,还减少?一两的羽绒才多少,五只鸭子身上的就够了,这能有人愿意买?”
“你说得很好啊,五只鸭子身上的羽绒就够我们的填充物了,那你觉得我们这羽绒夹克该有多轻?”
“羽绒服最大的特点不是保暖,其实棉服、皮衣的保暖效果也不差,但羽绒服是里面最轻,最软的,穿身上不会那么累。”
“我们这填绒量少,可以卖去不那么冷的地方,他们总不会买我们这个厚款的吧?行了,这事儿你们就做吧。”
几个老师傅做出来填绒量一两的,他们看着那薄薄的一层,实在是不敢将图样拿给生产间。
“当初还觉得王总人虽然年轻,但做生意还挺不错的,没想到也走了歪路。”他差点就说出来奸商两个字。
“嘘,这事儿咱们管不了,但有别人能管,我们去找郭总吧,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也要郭总首肯吧?”
“有道理,咱们不能看着厂子生产这些东西,这会砸了咱们口碑的。走,一起去。”
第117章 羽绒服卖到南方去
郭继杰坐到王浩安的对面:“浩安,你说要生产那些填绒量特别低的羽绒服?”
“怎么叫特别低呢,只是少一点而已。喏,这是样品,你自己试试。”王浩安将挂起来的羽绒服递给郭继杰。
“好像也还行。但太轻了,会不会让人以为质量不行?”郭继杰的话比较委婉。
“你是想说让人以为是次品吧?”王浩安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可这些人怎么就理解不了他的想法呢?
“这是羽绒服,不是棉大衣,也不是皮大衣,轻,本来就是羽绒服的特点。我问你,你穿羽绒服之后,里面就只是一件衬衫吗?”
“在冰城?里面怎么也还要套一件毛衣或者加一件内~~衣吧,冰城太冷了。”
“你觉得毛衣加上这个,还不够保暖吗?再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天在外面待多久?”
“好像是时间不长,但不代表其他人在外面的时间也不长啊。多少人在外面站半天呢,他们能扛得住?”
“注意我们的产品定位,我们定位是青年,青年有多少在外面是一直站着的?只要他稍微活动一下,身子自然就暖和了,太厚的反而会让他们出汗,更不舒服。”
“而且我们填充的少了,成本也能降低许多,售价却不需要降低,因为我们的羽绒服更好看,不臃肿。”
“而且我们也不是没有特别厚的,那些售价正好可以提升,否则我们售价太高,顾客会觉得贵,这样有了对比,他们就能接受了。”
郭继杰眼睛一亮,这么说羽绒服的利润会提高许多?哪怕是销量达不到预期,利润也不会太少。
“这个我可以接受,可是那个羽绒夹克是什么意思,填绒量五十克,那还叫羽绒服吗?”郭继杰也跟那些老师傅的想法一样,这个产品完全没有市场,甚至会拉低他们品牌的口碑。
“继杰,那个产品的优点你没看到,修身、保暖。里面穿一件这个羽绒夹克,外面可以穿普通风衣就够了,性质相当于羊毛衫。”
“而且这个不只是可以在北方卖,南方也可以。”
“南方?你说把羽绒服卖去南方?”郭继杰瞪大眼睛,觉得自己可能是出现幻听了。
“是啊。你不是在南粤待过么,你觉得那边的冬天一点都不冷吗?”
“也冷,但是穿毛衣或者羊毛衫就行,没人穿羽绒服。”
“那是因为之前没有人卖,如果有,你觉得会不会有人想要尝试一下?而且南方不只是南粤、江浙,川蜀、两湖等地冬天也冷,他们会不会想要买一件我们的羽绒夹克?”
“可这一件衣服能穿多久?那边天气冷也就是个把月的事儿,买一件衣服就为了穿一个月?大部分人都舍不得吧?”
郭继杰自己当然舍得,但他们的服装定位是中档啊,目标是工薪阶层和年轻人,他们哪儿舍得买?
“这衣服也没多厚,天热了,可以拉开拉链,所以穿三个月还是没问题的。你们为什么觉得南方人就不能穿羽绒服?我们就是要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让他们习惯穿我们的羽绒夹克,替代那些薄款的棉衣。”
“可你也不能让厂子生产那么多吧,这肯定卖不完,会积压的。”
“积压了就运到北方卖啊,就说冰城,冷天气一直能持续到四月份,到时候我们就不必再生产这些薄款的羽绒服了。”
“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让南方人也穿羽绒服,那么我们的产品销量会提高多少?利润会增加多少?”
“我只是做一个尝试,有可能会失败,但损失不会有多大。一旦成功了,相当于打开了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利润会有多丰厚?”
“更何况大家都觉得不行,你觉得我们在南方的门店里有这种羽绒夹克,是否会更吸引人,是否具有话题性?是不是也相当于给我们的品牌、门店做广告了?”
“好吧,我同意,经销商那边,咱们可不能给太大的压力。”
“没事,他们能卖就卖,卖不出去就将货发回来,一点运费,就当是扩大知名度的广告费了。”
可惜现在网络还没有兴起,否则王浩安肯定要弄个热搜出来,广告效果绝对杠杠的!
……
“王总,这份分货单是不是搞错了?”销售经理站在王浩安面前,手里拿着一份王浩安签字的分货单。
王浩安接过来扫了两眼:“没错,就按照这个给各位代理商发货。”
“王总,这上面其他的没问题,可羽绒服怎么还分到江南去了?”这是羽绒服,过冬的衣服,南方有冬天吗?
“你去过江南吗?”
“去过啊,之前去考察过那边的市场。”
“你冬天去过吗?”
“王总,江南冬天也是零上,怎么需要穿羽绒服?那边就算是冷,穿一件羊毛衫就行了吧?”
人家穿羊毛衫,里面一件衬衫,外面一件单衣就足够了,怎么会穿羽绒服,那还不热死啊。
“那么我问你,一件好的羊毛衫多少钱?现在最具知名度的羊毛衫是恒源祥的,这个就不说了,那些小厂子生产的羊毛衫,多少钱一件?”
“我们这个羽绒夹克,多少钱一件?而且你看过样品没有,这个羽绒夹克比棉衣要薄多了吧?还能当外套穿。”
“我见过南方的冬天,他们那边冬天也很冷,尤其是一早一晚,或者阴天下雨的时候,穿上羊毛衫也会觉得冷。”
“这个羽绒夹克,非常的轻,也非常的薄,却比棉衣更加暖和,重量比之一些厚实的外套更轻,活动起来也更加方便,你觉得真的不会有人买吗?”
销售经理一脸纠结:“王总,你说的是不错,可就算有人买,又能有几个?你给他们发货那么多,他们卖得动吗?那些代理商能乐意?”
代理商不只是中间商,还是零售商,他们要是真的联合起来闹,安杰公司损失也会很大的。
“所以跟他们说,这个能卖就卖,卖不动也无所谓,退回来,运费咱们出。今年只是培养市场,培养南方人穿羽绒服的习惯,等过几年,他们就不再会排斥穿羽绒服了。”
许多人以为南方人绝对不会穿羽绒服,可真正去过南方才知道,南方人在腊月的时候,也是会有许多穿羽绒服的。
销售经理实在是理解不了王总的想法,培养南方人穿羽绒服,这怎么可能嘛。这就像是培养北方人冬天不穿厚衣服一样,能抗得住天气吗?
得,谁让人家是老板呢,只是那些代理商恐怕要打爆他的电话喽。
第118章 款式为王
“儿子,我跟你说,今天出去买菜,好多人都问我这衣服哪儿买的,你们羽绒服销量是不是特别好?”李芳琴回到家,菜篮子还没放下呢,就开始嚷嚷。
“妈,这有什么奇怪的吗?安杰服饰的羽绒服款式新颖,穿上好看,谁不愿意买?不只是个人,好多工厂、单位都订了羽绒服,打算当做年终福利发下去。”
王浩安翘着二郎腿,羽绒服可是安杰公司除了牛仔系列以外,卖的最火的产品,那些休闲装都比不上。
“儿子,你说奇了怪了,你们那羽绒服比我们之前生产的薄,里面填充的羽绒也少吧,怎么比我们那个卖得贵,还这么多人买呢?”
要是当初她们纺织厂的羽绒服能卖的这么火,纺织厂又怎么会赔钱?不过那样一来,恐怕这厂子也到不了儿子手里。
“妈,你自己不是也说过,我们的衣服更好看么。你说同样是衣服,一个好看,一个难看,你花钱买衣服,愿意买哪个?”
“那不一样啊,难看还能有多难看,穿的暖和不就行了?你这个要是跟我们之前的一样厚实,样子好看,卖的贵一点也正常,你这个明显成本就比我们之前的低啊。”
凭什么这个成本低,卖的还贵?大家用手一摸,就能摸出来这个羽绒服很薄,他们怎么就愿意买呢?
“妈,这天气就算是冷,又能冷多少天?咱们冰城算是够冷的吧,可一年也不过从十二月到三月天气比较冷,最冷的时候加一件毛衣就好了,不算特别冷的时候,我们的羽绒服绝对够用。”
“而且我们不是没有厚款,只是样式也做了一些改变,卖的更贵。而且你没发现,我们的长款羽绒服卖的最好吗?”
长款的好处是什么,穿上之后,上下都暖和,还特别挡风。到了屋里,可以将羽绒服脱掉,里面穿的少一些,整个人不会那么臃肿,也不会太难受。
之前东北人冬天穿什么,皮大衣、棉大衣,大棉袄什么的,那些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沉。
衣服沉,穿上去自然就会累,羽绒服因为轻,所以很受大家喜欢。可那时候的商家真是太实在了,里面填充的羽绒非常多,弄得都非常臃肿。
穿上去,整个人都胖了一倍,行动非常不方便。
王浩安重生前,羽绒服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款式早已经多种多样。王浩安只是随便提了几个建议,让他们做出图样之后,就开始全力生产。
幸好南边的几家分厂都开工了,安杰公司的产能提升不少,否则今年羽绒服恐怕都不够卖的,那广告费可就浪费了。
“妈,现在都什么年月了,还以为跟我小时候那样呢,大家有件棉大衣就高兴地不得了?暖和已经不是大家追求的唯一标准了,只是标准之一。”
“但是好看,是所有人都喜欢的,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想想你们之前生产的衣服,都是靠着从南方买回来几件流行款,然后拆了弄出图样,模仿生产对吧?”
“可是羽绒服,南边没有什么流行款式,纺织厂原领导认为暖和就够了,完全搞错了眼下大家对于服装的追求。”
“我们安杰公司所有的服装,最大的特点就是款式新颖。或许一些款式在国外已经很流行了,但是在国内,还没有流行起来。”
“我们采用的面料、填充物,都是所有服装厂都能买到的。至于说质量,虽然不错,但也不能说别别人强出一大截,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款式新,好看!”
“妈,你想想,你们织毛衣的时候,是不是一个新的针法,所有人都想学,为什么,因为这个新的针法织出来的衣服好看,跟之前的不一样。”
“我拿图片给你看的时候,你不是也一眼就相中了身上这件红色长款的?如果大家觉得不好,郭继杰怎么会同意,让羽绒服成为我们这几个月重点推广的产品?”
李芳琴仔细想想,好像真的是这样。原来他们之前都走入了一个误区,款式才是最重要的。
诶呀,儿子真是聪明,这些别人可就想不到。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啥都懂。
“儿子,这个羽绒服也就是能在咱们东北卖,关里就没人穿了吧?”李芳琴觉得安杰公司将这个作为这几个月的重点,是不是搞错了?
“妈,这又是你自己以为的吧?其实过了年,你跟我爸可以去一趟南方玩两圈,去那边好好看看,其实南方的冬天也冷。”
“你看咱们这儿气温低,可是屋里暖和啊,二十多度呢。南方没有暖气,他们屋里屋外都一样,有时候也能到十度以下。还有西部地区,地处高原,那边有的山上常年积雪呢。”
“之前咱们这边的羽绒服都太厚实了,很多地区的人穿着很热,而且样子臃肿,很不好看。现在就不同了,薄了许多,样子也好看,南方人也会买的。”
“你说这个羽绒服,能卖到南方去?长江以南?”
这怎么可能?
“嗯,还能卖到鹏城那边去呢。沿海地区虽然有大海调节气候,可冬天的海风也是很冷的。那边卖的不多,但买的人也肯定有。”
“妈,生意这边你完全不用担心,好着呢。你还是多关心关心我爸,你看他,这段时间多忙啊。”
“谁知道呢。之前刘爱民当主任的时候,多清闲,瞅你爸,这主任还没扶正呢,就一天天累成啥样了。”
“我这得赶紧做饭去了,你爸说今天早点吃饭,晚上还有一批零部件要生产,他得亲自去盯着,这搞不好又要熬一宿。”
王浩安对此也有些无奈,他让老爸去满汉食品厂当厂长,可惜老爸不愿意,让老爸别那么操心吧,他又说什么当了领导,更要起到带头作用,即使不在一线操作了,也不能啥都不管。
好在现在不用干体力活了,父母身体比之前世好很多,王浩安也不需要太过担心。他抓起桌上的电话,拨了号码:“喂,我要的资料你查到没有,放我办公桌上了是吧,行,没事了。”
第119章 食品专家
王浩安从车上下来,迈步走进前面的楼房,楼房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东北农学院食品工艺与工程技术研究所。
前世的农业大学,此时还是农学院,不过目前已经在筹划合并改名的事情,但以此时的工作效率来看,估计还得两年才能完成。
王浩安开食品厂,想要做大做强,那么在食品工艺这方面,必须做到顶尖。不只是口感,还有营养、卫生等多方面,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才。
原本食品厂那些人的水平,王浩安是彻底死心了,有的都比不上农学院这边校办工厂的兼职学生。
他来这边当然不是挖那些厉害的学生,而是想要直接挖教授,挖一些没有名气的专家。
专业大家,就是专家,首先要专业,其次要在专业中拔尖,至少专业中某一项非常拔尖。这时候许多专家还都很谦虚,不为什么名利,比之王浩安重生前烂大街的专家强多了。
“你好,请问孔教授在吗?”
“你是谁,找孔教授干什么?”一个三十来岁的人疑惑的看着王浩安。
“我是孔教授的朋友,找他帮点忙。”王浩安的谎话张嘴就来。
“我怎么不记得有你这么个朋友?”
嚓,这就是孔教授?看着很年轻啊,怎么就是这行业省内顶尖的专家了呢?但这样更好,年轻人嘛,肯定比那些老家伙更好忽悠,应该也更加追求物质生活,还能为公司工作的时间更长一些。
“你就是孔教授吧,失敬失敬,刚才我只是着急随便乱说的,不过我相信我们会成为朋友的。”
“我叫王浩安,满汉食品公司的董事长,今天是特意来请孔教授的。”
孔忠华看着手里的名片,满汉食品,听着有些耳熟,咦,还是那个安杰公司的副总,这不就是学生口中的那个服装名牌么,好像还在报纸上见到过。
“王总来找我有什么事吗?你有家人想要靠农学院?那你找招生处的比我更好使。”
“孔教授误会了,我是想请孔教授帮忙,帮我们把关一些食品的配方,保证安全好吃又营养,这样我们才敢放心卖不是?”
“如果孔教授不愿意离开农学院,那么可以在我们那里兼职,我们同样会奉上一份丰厚的薪酬。如果孔教授愿意直接加入我们公司,我可以做主,给与孔教授一定的技术股份,也就是说你将直接成为我们满汉食品的老板之一。”
“我们满汉食品可是注册资金千万的企业,现在冰城最火的满汉小吃,就是我们满汉食品旗下的产业。我们还经营多种零食,急需孔教授这样的专家来指导,孔教授什么时候可以上班,我还可以给孔教授配一辆车……”
“你先等会。”孔忠华打断王浩安的话:“我什么时候答应你了?”
好家伙,我这一句话没说呢,你那都计划好我上班之后的事情了,哪儿有这样的道理。
“孔教授,你在农学院是最年轻的教授吧?”
“副的。”
副教授?副教授都在省里挂名了?也对,这位看起来非常年轻,以此时讲究资历的年代,光有能力是无法快速提拔为教授的。
知道是副的,反而让王浩安更有信心说动对方了,有能力的人,又不被承认,肯定心中有所不满,需要一个一展所学的平台。
“我打听过,孔教授是龙江食品工程方面的专家,但没想到居然只是副教授,看来在农学院不太受重视啊。”
“到了我们满汉食品就不同了,产品研发方面,以你为主,你说需要什么,我就给你弄什么来,如果这里面能够获得什么奖项,你是第一署名人,甚至所有的荣誉都可以给你,我只需要孔教授帮忙研制一些新的食品配方。”
“刚才我说的股权激励,或许孔教授没有直观印象,那么我再说一条吧,孔教授来我公司兼职,月薪一千,年底还有奖金!”
一千?!
孔教授眼睛一亮,这可比他的薪水都高。只是兼职,要不试一下?他已经结婚了,但是住的是学校分的两居室,小的很,其他教授都是大三居,相比之下,条件差太多了。
再说他也知道,许多教授都有外快,否则那些没兼任领导职务的,哪儿来的车开?如今他老婆刚刚生了孩子,还是双胞胎,他的经济压力也挺大的。
更何况他只是一个副教授,想要申请课题基金,非常的难,远比不上那些教授,当然也因为他每次要的钱都比较多。
“我去你的公司,能保证我用你们公司的地方做一些科研吗?”
“可以,但是科研成果属于我们共有,你有具名权,我们要所有权,当然,也会给你一些现金补偿,甚至是股份补偿。”
王浩安巴不得这位多做出一些研究成果呢,比如改进一些杀菌方式,弄出一个新型的添加剂,或者研究出什么新口味的食品,这些都有可能转化为钱。
现在孔教授松口了,那就证明对方意动,他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真的可以给我配车?”
“看到那辆伏尔加了么,如果你答应,现在就可以给你开走。”这两破车,王浩安没啥不舍得的,过了年,他能保证公司的盈利水平会跃升一个大台阶,到时候换新车!
“如果你还有什么其他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不过分,我都能答应。”
“我要是花了一万块钱还没研究出成果怎么办?”他上一次的课题就是因此而中断的,学校领导说什么也不肯继续拨款了。
“再给你五万用于研究。”王浩安大气的说道。一万块能研究出啥啊,研究出成果,当初的研究费用就能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我需要每个月都能看到研究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我的后续研究经费就绝对不会拖。”
“我是商人,目的是赚钱,所以你觉得不够完美的东西,也没必要藏着掖着,或许对我来说已经可以开始生产了。”
王浩安说完,冲着孔忠华伸出右手。等了几秒钟,孔忠华握住王浩安的手:“我答应了!”
第120章 大学人才多
华夏此时有没有人才,有,而且有很多。许多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都不差,但是他们很多最终都泯然众人了。
一个是观念问题,一些东西领导认为研究没用,完全就是浪费钱和精力。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资金,哪怕领导也支持你做研究,认可你的能力,但是没钱给你做研究,买不起那些顶尖设备,甚至实验材料的钱都负担不起。
为什么这段时间许多留学的人才,都不愿意回国,并不一定是他们不爱国,而是他们想要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实现自我价值。
在国外大学,有着一流的实验室,有着一流的研究团队,有着充足的资金,良好的氛围,这些都是他们曾经待过的地方所欠缺的。
加上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有大房子住,有车开,有赚更多钱的机会,这就让很多人选择了留在国外。
他们觉得国外更好,更适合自己,在国外工作几年时间,可能赚的钱就是在国内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那为什么不在国外拼搏几年,给自己,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呢?
功成名就之后,再回去报效祖国嘛。
近些年华夏也对人才也很重视,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可是国内提供不了那些条件,还怎么吸引人才?
这时候就只能打亲情牌,希望那些人回来,帮助建设祖国,帮助祖国发展、腾飞。但是国家主要吸引的是那些在国外证明过自己的人才,而不是那些潜力股。
这并不是什么短视的行为,而是此时国家急需人才,潜力股,国内有的是。此时的大学生,都是华夏最顶尖的人才储备,并不是说不上大学就不算人才,而是大学生中的人才更多,成材率更高。
但是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许多人才也会被埋没,并不是他们能力不够强,而是他们不符合领导的要求。
至于领导的要求是什么,那就太多了。
王浩安现在需要人才,此时的大学生,比他重生前的要珍贵的多,大学教授中,人才也更多,只是许多都默默无闻。
现在他的公司就需要人才,他计划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挖一些专业的成熟人才过来,来了就能创造价值,第二步就是自己培养一些储备人才,等这将来扩张规模,或者老一辈的人才退休的时候,可以顶上来。
任何一家成熟的大公司,都会有一批储备的骨干,或者是技术方面的,或者是管理方面的,或者是经营销售方面的,这些都必须要有,才能保证公司一直能够平稳、良性发展。
销售人才,王浩安可以自己培养,现在一些销售人员稍微提点几句,就能做的不错。管理人才培养比较长久,慢慢选拔也可以,暂时的管理人才够用。
技术人才是最缺的,原有的技术人员无法满足王浩安的要求,无论是安杰公司的服装设计人员,还是满汉食品的食品工程研究人员,都距离王浩安想象中的人才有着明显差距。
暂时安杰公司的设计人员还能用,从冰城职业技术学院请了两个服装设计方面的老师过来兼职,凑活还能用,但以后必须再请一些专业的人才过来。
服装不只是要求好看,还要求舒适,国外顶尖的服装设计师,甚至还都精通数学、人体构造学、美学等等,国内的,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标准培养出来的。
比如设计一件西服,一定是四片身或者八片身,所有的都要求工整对称,甚至他们设计出来的女裤,开口依然在侧面,坚持认为前面不好看,不雅观。
使用的颜色也都没什么新意,追随潮流他们还行,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创造潮流的。
这个王浩安只能自己去国外找,到时候正好可以跟郭继杰说,这就是之前给他们设计服装的设计师。
王浩安在之前还去了工业大学,找了一位机械设计方面的专家,咨询一些生产线的设计制造问题。
对方讲了许多……王浩安大部分都没听懂,专业名词太多。最终只理解了几点,比如缺少一些尖端材料,这些在国外已经有了,在国内的实验室也有,可是想要大量弄来制作设备就太难了。
还有就是数控方面的问题,这个国内在努力追赶中,此时国内的许多大型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从欧洲,从岛国,还有之前从前苏联弄了不少,自主研发的能力还是落后。
不是不想研发,而是研发也需要大量资金,好不容易研发成功了,结果发现只相当于人家欧洲十年前的技术,你这边的成本还比别人到岸的价格高,还有啥用?
如果研发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那么拨付的科研资金就会越来越少。国家此时投给科研的资金其实很多,但大部分都用于国防,用于航空航天,一些民用的,之前选择性的忽略了,近些年才开始重视起来。
工业大学下面有自己的工厂,王浩安原本是想订购一套设备,工业大学的研发能力,可比冰城的机械厂强多了。
但是他说了要求之后,对方还是无法满足。理论上对方能做到,但完全没做过,还要王浩安先付钱才能开始制作,并且不保证一定成功。
这就有些赌的意味了,王浩安不愿意。如果他有郭秉雄那身家,赌一把绝对没问题,输了又能亏多少,赢了则可以省掉更多的钱。
可惜他现在欠着银行的贷款几千万了,满汉食品这边少一点,安杰公司那边比较多,他跟郭继杰一人一半,也不是小数目。
这些贷款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压力,可也告诉他,暂时还不是浪的时候,他的资本积累还远远不够。
但他还是从大学请了两个财会专业的教授来公司兼职,一个负责安杰公司,一个负责满汉食品,一定要将负债率控制住,保证公司能够良性发展。
刚回到满汉食品,王浩安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王总,好消息,好消息啊,我们辣条的订单增加了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