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时代特征
蔡建和王极东两人,对于一件瓷器的价值,在衡量的方向上,无疑是不同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蔡建本身和王极东对于瓷器类型上的喜好是比较一致的,都是喜欢那种相对素雅一些的,宋代、明代的精品瓷器。但是,细较起来,又有所区别。蔡建和王极东两人的经历不同,在个人的眼光上虽然不太好说,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蔡建对于一件瓷器的追求,更多的还是关注于其历史文化底蕴。
而王极东呢?
对于做旧的一些瓷器,鉴定上更加的擅长一些,是以,才会对仿瓷、臆造瓷这一类型的瓷器,没有多少的兴趣。
自己就能够制作出一件更为精美的,更加的“真”的瓷器,又何必对他人做旧的瓷器,产生收藏的意识呢?
蔡建能够在方天南的“天天艺术品”投资公司和艾菲克拍卖会公司联合举办的瓷器专场上,煞费心机的拍下了,老仿的釉里红缠枝莲玉壶春瓶,这样的行为,就不是王极东可以做得出来的。
当然了,若是王极东的手头有充裕的资金,竞拍的价格又比较低的话,王极东自然乐意收上手,遇到好的机会,又会转手出去。
相比起来,蔡建收下的这件老仿的釉里红缠枝莲玉壶春瓶,在王极东的内心里,还比不上由碎瓷片修补过来的,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缠枝莲花果纹梅瓶呢。
只能说,这完全是两人对于一件瓷器。思考的方向上的不同,以及两人不同的经历,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
“听蔡先生的话,似乎是已经确定这件青花人物纹瓷器的年代,就是元代的?”方荃在这个时候,询问着道,“没有明初期的时候,民窑瓷器的可能吗?”
“这一点,方小姐你可以请教一下郑波。”蔡建笑着说道。
“说不上请教。”郑波解释着道,“方姑娘此前应该是有仔细的看过这件瓷器在碎瓷片形态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胎质吧?”
方荃点了点头。
“那就好。”郑波继续着说道。“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属于釉下彩。在烧制的时候,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具有着色强、发色鲜艳、成色稳定等特点。在唐代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青花瓷出现了,只是,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只有到了元代的时候,才出现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只是,……”
说着,郑波的声音略微的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遗憾着什么,“元代的时间,太短了一些,所以,青花瓷的精品官窑瓷器,此前的时候,大多是在明朝,尤其是永宣时期的青花,那真的是集大成所在。”
“老一辈的收藏家,可都是认定了,元代无青花的说法。”王极东在边上说道。
“是啊。”蔡建也是感叹着,“元青花的出现,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其实也就是上个世纪的事情。而在此之前,这些元代的青花瓷,也肯定是存在的,大家什么归类呢?都是认为是明代初期的瓷器。”
……
“我想,我有些明白了。”方荃琢磨着道,“因为两个时代非常的接近,所以,在鉴定的时候,区别起来也是容易混淆的。”
“方姑娘不必妄自菲薄。”郑波看了眼方荃所收集起来的资料,说道,“对于一个时代的瓷器,鉴定的时候,多上手同时代的瓷器,尤其是器型相近的瓷器,是非常必要的。小王的这一件青花大罐,虽然是由碎瓷片粘合起来的,但是,却具备着元代青花大罐的各种特征。只要一上手,我还是有些自信,**不离十的。”
以郑波故宫博物馆研究员的身份,接触到的元青花大罐,肯定要比方荃更多。有句话叫做“唯手熟尔”。在瓷器的鉴定上,同样如此。有时候,一上手,手感到位了,那么,东西就差不多能够确定了。
“具体的来说呢?”王极东问道。
“这个就要看每个部位的,细节上的区别了。”郑波解释着道,“这件青花大罐的底部,呈象比较的自然,釉斑的位置,以及整体的形状,甚至于是烧制的时候,支钉痕的位置和形状,都没什么问题。另外的,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地方,……”
郑波冲着案牍上的瓷器,指点了一下,青花大罐的中上部分。
“在这个地方,虽然这件瓷器,是由碎瓷片粘合而成的,但是,接胎的痕迹,依然是异常的清晰自然啊。”郑波感叹着说道,“这样的痕迹,在其余的元代青花大罐上,同样存在。而且,不管是大罐的口型,还是口沿部分的施釉,都是一目了然的。”
说着,郑波又指了指青花大罐的底部,说道,“至于,这件大罐的底部,胎质的色泽很自然,干爽、坚实的感觉极其强烈。这一点,想必小王和方姑娘,更是深有体会的吧?”
看青花人物纹大罐的底部,主要的还是查看一下整件瓷器的胎质。而对于一件瓷器来说,在胎质的查看上,还有什么比碎瓷片,来得更为清晰透彻呢?
王极东和方荃两人互相的对视了一眼,都是一脸的莞尔。
……
五人静默了一阵子之后,还有由王极东开口说道:“其实,在我第一次看到这件瓷器的碎瓷片的时候,心下里就有过大致的判断,不然的话,我也不会真的,就跑这么远一趟,特意的冲着这件瓷器去了。”
“说到底,我还是有些明白小王的心思的。”蔡建在这个时候,接口说道,“如果是单独的从这件瓷器上,取下一块碎瓷片给我看,我也会这么去想。但是,当所有的碎瓷片,完整的组合在一起之后,却又会给人怪异的感觉,似乎是在推翻着,我之前下的结论。”
“就是啊。”曲文也是感慨着说了一句,“在见到这件瓷器的实物之前,我的内心里,还是更趋向于不看好的。”
“哦?”方荃闻言不由得略微些诧异的看了曲文一眼。
反倒是王极东的脸上,比较的平静。
“主要是,上面的纹饰,真的是,……”曲文斟酌了一下,“对比比较的鲜明。”
至于器型上的规整,以及郑波刚才提到的一些瓷器本身除了纹饰之外的细节,光是从图片上来看,还真的是难以下定论,只能是大致的有个猜测而已。
若是纹饰上也没问题,自然是增加了这件瓷器是真品的可能性。
一旦纹饰、釉色上出现问题,曲文会先考虑着是仿瓷,也就情有可原了。
……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件青花瓷器上的几个人物,在画法上,真的是很差啊。”曲文继续着说道,“初看起来,就和现在景德镇的一些低级仿品有些类似了。大家应该对这几件的元代青花瓷上的人物形态,印象比较深刻吧?”
曲文从方荃面前的资料中,随意的翻了几张,像是“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这样的元代青花瓷图片出来,着重的点了一下。
“可以这么说吧,要是把小王的这件瓷器上的人物形态,和这几件瓷器上的人物形态做一个对比的话,这绘画水准,天壤之别啊。”曲文说着,还看了眼王极东,眼神里可没有丝毫嘲笑的意思,完全是就事论事。
“我也是这么个感觉。”蔡建附和着道,“我想,小王你自己心里,也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才对。”
“这就是我今儿个过来找大家,一起看看这件瓷器的主要原因了。”王极东分析着说道,“瓷器的胎质没问题,上面的纹饰,却有很大的问题。另外的,就是这七个人物,究竟是谁,总得有个说法吧?”
像是其余已经发现的元代青花人物纹饰的瓷器,“鬼谷子下山”、“西厢记”这样的,纹饰的内容,都是非常清晰的。而且,每一件拥有着人物纹饰的瓷器,为何会相较于其他同类型的瓷器,价值更高一些?
人物纹饰的内容,固然是有着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出现在瓷器器身上的人物故事,本身就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
……
“在这些人物是谁上,我倒是认为,小王你的推测,是没什么问题的。”蔡建想了想,说道,“这几天里,我也查找过不少的资料。再和瓷器上的七个人物,一一的做了对比,怎么说呢,就是比较的契合吧。”
说着,蔡建豁然的,坐正了自己的身形,微微的前倾,一边伸手指了指瓷器上的每一个人物,分析着,“这个,就是长春子丘处机了,衣袖飘飘,道骨仙风;这个呢,是太古真君郝大通,手里托着一个宝葫芦;这里,唯一的女性,道姑孙不二手持宝扇盘腿而坐;还有这边,这个是无为真人马钰,清虚淡泊,神态自然,……”
。。。。(未完待续。。)
第152章 金莲花
随着蔡建针对着青花大罐上的每一个不同形态的人物,详细的分析,“全真七子”的形象,和青花大罐上的人物形态,还真的是非常的契合。
“尤其是这个地方,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蔡建伸手又特意的指了指,“这个人物呢,是长真子谭处端真人了,这边上,有一个灵芝的纹饰,非常的特别。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翻查过,谭处端真人,是有留下《望蓬莱》这样的诗词的,一共是五首。和这个画面一结合起来,可就是‘默采灵芝’啊,非常的形象。”
“看来,老蔡花费了不小的心思啊。”曲文在边上道了一句。
“这可是难得遇到小王有请教的意思,我们总不好忽悠过去吧?”蔡建笑着说道。
王极东在此前和蔡建等人一起鉴定的时候,可是出过不少力的。蔡建这会儿,在鉴定眼前这件青花人物纹大罐上下的工夫,肯定是不少的了。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对方仅仅是在七个人物上的详细解释,就看得出来。
……
蔡建对于七个人物的说法,可不是随意的说说而已,而是有细节,有典故的。而且,青花大罐的人物纹饰上,一共七个人,也刚好和“全真七子”对应上,不管是性别,还是行为举止。蔡建的一番分析,足以下个定论了。
像是蔡建提到的谭处端的《望蓬莱》,就绝对是避不过去的。
“只是。这七个人,真要是道教的‘全真七子’的话,这件瓷器在臆造品上的推测,岂不是越来越接近了?”方荃丝毫不怀疑蔡建的分析,但是,就这件青花大罐的鉴定来说,却又更加的迷离。
“我若是没记错的话,此前所发现的所有元代青花瓷器上,还没有出现过道教的人物纹饰吧?”曲文说着还看向了郑波。
“的确是没有。”郑波很是肯定的说道,“其实。不光是道教的人物。哪怕是其余的人物纹饰,一共也就是那么几件而已,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萧何月下追韩信’、‘西厢记’、‘蒙恬将军’、‘四爱图’,……”
“还有‘尉迟恭单鞭救主’、‘锦香亭’和‘三顾茅庐’。”曲文补充着说道。
“应该还有一件‘周亚夫’的吧。”蔡建说道。
“对。”郑波点了点头。“其他的。好像就真的是。没有了。”
三人这么的轮番说着,倒是把元代青花瓷上出现人物纹饰的瓷器,都给讲了一遍。固然有因为。这一类的瓷器本身就不多的缘故,另外的,这些瓷器名头也比较的大,不少的,眼下的三人还都上过手。
……
“我这么仔细的一琢磨,还真是没什么和道教相关的人物。”曲文眼神闪烁了一下,说道,“不过,小王啊,这可是好事儿,越少的东西,虽然不至于越稀罕,引人关注却是真的。”
“道教在元代的时候,社会地位,还真的是不低,尤其是全真七子中的丘处机,从记载来看,还是见过成吉思汗的,被尊称为‘帝者之尊师,亦天下之教父’。”郑波解释着道,“当时,整个北方的沦陷,落入了金人之手,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百姓陷于水火,文化上的差异使得社会矛盾冲突突然的放大,在意识形态上受到巨大的冲击,人们难免的就会寻找精神的避难所。而全真教,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时代上的产物。……所以,元代的瓷器上,会出现和道教相关的人物,尤其是‘全真七子’,还是具有现实基础的。”
“那为何,此前发现的一些元代瓷器上,就没有道教的相关人物呢?”方荃问道。
“这也算是这一件瓷器的疑点吧。”蔡建分析着说道,“对于这种疑点,要么,就是等待着以后,有越来越多的相关的瓷器啊、书画啊等作品的出现,要么就是先这么疑惑着,看看能不能找到切实的证据。”
“如果不是这件瓷器上的疑点,比较复杂,一时间难以解释得通得话,小王应该也不会找到我们几个一起过来看看了吧?”曲文笑着说道,“说不定,早就得意着,过来显摆了呢。”
“怎么会啊,……”王极东苦笑着说道。
“这可很难说的。”郑波也是揶揄了一句,“在我看来,这会儿,会找我们过来一起鉴定,未尝就没有显摆的意思了。”
“这个也不能怪小王的吧?”蔡建看着王极东,意有所指的说道,“要换我,手头若是有这么一件瓷器的话,也肯定得拿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说不定,我自己有了笃定的想法,也会故意的刁难你们几个一下呢。……”
“得,你们呀。……”王极东总算是明白,自己一个人,和眼前的三人,完全是没办法较真的了。一张嘴,怎么能说得过三张?
尤其是在方荃,不好插嘴帮忙的情况下,王极东哪怕是被蔡建三人,再打趣上几句,也是毫无办法的。
不过,看着蔡建、曲文、郑波三人脸上那种洋溢着的轻松写意,王极东忽然的心下里一动,眼神中闪现着一抹神采来:莫非,三人对这件瓷器的鉴定,已经非常的确定了?
……
“好了,我说三位,你们能够表现得这么轻松,是不是还有什么特别的信息,需要呈现出来的?”王极东考虑着,说道,“不然的话,三位总不好一味的‘讨伐’我这个古玩行的新人吧?”
“这话可就不对了。”曲文颇有些严肃的说道,“小王你要是,还算新人的话,那我们这些在古玩行里,混迹了这么长时间的人,怎么说?”
“自然是老手呗。”王极东应了一句。
“这话只对了一半吧。”郑波笑着说道,“年纪上,我们三个,的确是老了点,但是,在眼力上,可就不见得喽。”
“哎,我说,就算要按照年纪来划分的话,不管怎么说,老郑你和老蔡算是一组的。而我,应该和小王和方小姐一组的吧。”曲文似乎是有些不满着说道,“要不,干脆的分成老中青三组?不然,我可不答应啊。”
王极东和方荃相视了一眼,只能是无奈的抿了抿。
这种时候,王极东才不会傻到主动的插话,招人“攻击”呢。
……
一番打趣之后,五人之间的气氛,倒是活跃了许多。
王极东留意到,蔡建和郑波,在这个时候,似乎是仔细的查看起青花大罐的辅助纹饰,随后,两人又颇有默契的,看了眼曲文。
“曲文大哥,您该不会是,有什么独门的消息吧?”王极东颇为期待的问道。
“这个呢,只能说是巧了。……”曲文冲着王极东眨了眨眼,说道,“就说这件瓷器上的四道辅助纹饰吧,最大的一点,是在瓷器肩部的缠枝莲纹上,对吧?”
王极东赶紧的点了点头。
“这种缠枝莲的画法,老蔡和老郑都没见过。”曲文说道。
“也就是说,曲先生您见到过?”方荃好奇的问道。
“说实话,这缠枝莲纹的画法,我也没见过。”曲文解释着道,“我说的巧呢,是因为,在现实中啊,我见过这种莲。”
说着,曲文也不犹豫,直接的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了一张彩色的图片来,“这个呢,就是这种缠枝莲的原型了。我还记得,两年之前,我去过一趟蒙古的锡林郭勒,在那个时候,有见到过这种莲花。当地人,称之为‘金莲花’。”
……
“咦,还真的是像啊。”方荃取过曲文递出来的图片,仔细的对比了一下,就惊讶着说道,“真有这种莲花的存在。对了,曲先生说是在锡林郭勒那边发现的?”
“这张图,是电脑上打印出来的。”曲文先是解释了一句,图片的来源,随后才道,“这种植物,生长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草原金莲川,草原牧民称之为‘金莲花’,是当地比较稀有的珍贵植物,只有生活在元上都金莲川的牧民才能看到这种美丽神奇的金色花朵。”
“此前的时候,我也是翻阅了不少元代青花瓷器,以及其他的一些元代瓷器的绘画图形,始终都无法找到这种花卉的真实面目。”蔡建这个时候,补充着说道,“所以,我当时和曲文的意见一样,都是趋向于认为,这件瓷器,可能是件臆造品,而且,虽然从小王发过来的图片来看,上面的主图纹饰上,绘画的水品比较的低,但是,辅助纹饰,却是非常的正规的,可以说是比较的精美,这不,我俩这么一合计,估摸着,有很大的可能就是艺术水准非常高的仿品了。毕竟,这件瓷器,光是从图片上来看,除了纹饰之外,还真的看不出什么别的疑点来,……”
“那后来呢?”王极东问道。
“后来?”蔡建的脸上,忽然的流露出笑容,说道,“后来就是曲文,提到了一种可能。”
“是这样的。”曲文自己解释了起来,“小王的眼力怎么样,在座的几位,应该都是非常清楚的吧?”(未完待续。。)
第153章 判断
王极东具体的,有通过自己的眼力,捡漏到了几件珍贵的古玩瓷器,赚取了多少的利益,在场的人之中,可能并不是都非常的了解。而且,对于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说,光是纯粹的在古玩市场上捡几次漏,就想要证明有足够的眼力和他们相提并论,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曲文、蔡建,还是郑波,甚至于是方荃,谁还没捡过几次漏啊。
而且,即便是方天南自身在瓷器上的鉴定眼光不弱了,却也依然不能排除,王极东所看到的每一件瓷器,每一种类型的,都不会出错吧?
任何一个古玩行里的大家,都不敢对自己有如此的信心。
但是,王极东此前在鉴定老仿瓷器上的眼力,却绝对是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
从最初的时候,王极东在“天天艺术品”投资公司里鉴定的青花人物筒式瓶开始,到后来的王极东在许老的别墅中,鉴定出了一件属于民国老仿的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尤其是在“秋拍”之中,王极东参与到蔡建所组织的鉴定釉里红玉壶春瓶中,所表现出来的锋芒,不管是哪一件吧,对于在场的四人来说,都是需要一定的瓷器鉴定上的眼力的!
就像是在场几人中的郑波,和王极东之间的互动是最少的,却也参与到了一起鉴定玉壶春瓶的事件之中。
是以,当曲文忽然的开口,提到王极东在瓷器鉴定上的眼力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心下里一惊!
似乎是王极东在仿瓷这种鉴定上,还真没看走过眼啊。
……
“虽然说,小王给我们几个发了这件青花人物大罐的图片,有点看不太确切,想要求证一下的意思。但是,在我看来,小王自己对于这件瓷器,还是有着很大把握的。只是有些疑点,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忙着寻找和解释一下。”曲文继续着说道,“以小王的眼力,若真的是一件仿瓷,甚至于是臆造品,恐怕都不会如此的兴师动众吧?”
曲文的问话,让大家突然的都安静了下来。
“那个。……”王极东自己反倒是有些讪讪着,不好意思的道了一句,“我也就是认定了,这件东西制做的时间,是在元代。至于是不是那个年代的臆造品,恐怕我自己也真的不是很清楚了。”
“呵呵,……”郑波在这个时候,笑着说了一句,“曲文你这么一说。那我第一眼看到这件瓷器的时候,还真的是被上面的这些纹饰,给带沟里去了。”
“何止啊。”蔡建应和着道,“就连我也是这样的。我还特意的和曲文讨论过。这件青花人物大罐,会不会是小王,故意拿出来,考考我们几个的呢。”
“我总不至于这么无聊吧?”王极东苦笑着道。
……
“好了。好了,大家似乎是有些岔开话题了。”方荃在这个时候不禁出言,说道。“接下来,还是听听曲文大哥,继续说说这金莲花吧。”
“也是。”郑波下意识的就点了点头,看向了曲文。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曲文沉吟了片刻,说道,“大家也知道了,这金莲花生长的地方,如果换成是在元代的话,那可是在元朝的上都。是整个元朝中,经济、政治最为发达的地方。这就好比是我们现在的京城了。如果说,元朝的时候,烧制瓷器的工匠,不见得每一个人,都会知道金莲花,却也不乏会有其中的少部分知晓吧?”
“这样的推测,很是合理。”蔡建闻言,首先就认可了下来。
“也就是说,这件青花人物大罐上,这最为让人疑惑的一点,肩部的缠枝莲纹,反而是证明这件瓷器,的确是出自元代的证据喽?”王极东砸吧着嘴角,似乎是突然的来了几分的兴致,“不对,这样一来的话,依然是和之前我们对于这件瓷器的推测,是一样的。”
在此前的分析之中,在场的人几乎都已经确认了,眼前这件青花人物纹大罐,烧制的时间,就是元代的。
这青花人物大罐上,有没有出现符合元代特点的“金莲花”的纹饰,其实并不太重要。
难道这“金莲花”的出现,就能够判定,这件瓷器不能是属于元代的臆造品吗?
……
“着急了,是吧?”蔡建听着王极东的嘀咕,抿嘴笑了笑,说道,“我们现在,可是在帮你,一点点的排除,这件瓷器上的疑点。”
“就是啊。”曲文也是乐呵呵的应和着道,“小王你之前也说了,这件瓷器的胎质上,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疑点,其实就三处。第一,就是瓷器的人物纹饰上,首次出现了属于元代青花瓷上的道教人物,这个,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在元代的时候,是有这样的社会基础的。第二点,也就是缠枝莲的纹饰,是此前并没有出现过的了。”
“这方面,还是多亏了曲文大哥你了。”王极东赶紧的赞赏了一句。
若不是曲文直接的把生长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草原金莲川的‘金莲花’的图片给找出来的话,至今为此,王极东等人,依然会一头雾水。
“所以,就只剩下最后一个疑点了。”曲文笑着说道,“这件青花人物纹大罐上,辅助纹饰,都绘画得非常的精美,即便是和其余的一些馆藏的元代青花大罐上的纹饰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但是,主题纹饰中的几个人物,绘画水准却是相当的业余,……”
“这个,说到这里,我要提一句。”蔡建在边上插口说道,“这件瓷器上的人物纹饰,的确是不太精美,但是,我们指的是和少数部分的精美官窑瓷器相比的,和一般的元代青花瓷上的纹饰比起来,应该说,还算是不错的。尤其是上面的釉色,完全具备了元代的瓷器的特点。”
“所以,我才说,只是绘画水准上的业余啊。”曲文无奈着,道了一句,似乎是在强调着自己说辞的准确性。
……
一件精美的瓷器,不管是在造型上,需要非常的规整,充满着美感,即便是瓷器上的纹饰,也需要非常的精致,表现出统一的风格特点来。否则的话,多少都算是有些瑕疵。
王极东的这一件青花人物纹大罐,恰恰是在这一点上,让人难以接受。
瓷器的造型、釉色,甚至于是胎质,都没有任何的问题,反而是在画工上,留下了疑点,也无怪乎大家会对这件瓷器充满着怀疑了。
但是,疑虑归疑虑,眼下这件青花人物纹大罐,是出自于元朝的真品,却是确定无疑的。
这多少让王极东的心态,放平缓了一些。
而且,有了蔡建、曲文几人,对于青花大罐上的人物造型的解释,以及最为重要的对于瓷器肩部的缠枝莲纹的解释,王极东这一趟,也不算是白来了。
“对了,曲文大哥,您还一直没说,你对这件瓷器所想到的一种可能呢。”王极东忽然的问道。
曲文却是没好气的白了王极东一眼,似乎是在解释着,自己每一次说话的时候,还不都是被大家给打断了?
不过,曲文倒是也没有藏着掖着,很是直白的说道:“我是这么想的。对于元代的青花瓷,蔡建和郑波先生的研究应该会更加的深入一些,我当时,就询问了蔡建一个问题,那就是,元青花的所有瓷器中,是不是同一件瓷器,上面的纹饰都出自于一人之手呢?”
。(未完待续。。)
第154章 最终结果
“曲文大哥的意思是,这件青花瓷器上,并不是所有的纹饰,都是出自于同一人之手?”王极东闻言,心下一动,不禁开口猜测着说道,“这样一来的话,这件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尤其是人物形态上,和花卉图纹饰上,出现极大的偏差,也就可以理解了。”
“是的。”曲文点了点头,认可着说道,“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似乎是为了强调自己的猜测,是有据可查的,曲文还特意的补充了一句,“我特意的查看了不少的资料,都表明了,一部分的元青花瓷器,上面的所有纹饰,的确是完全由某个人,独立完成的,但是,这只是其中的器型比较小的元青花。”
“在这一点上,我倒是可以给出比较中肯的意见。”蔡建闻言,看了曲文一眼,“但凡是元青花的大器,上面的纹饰部分,基本上都是由众多的工匠们,一起完成的。他们分工明确,像是绘画辅助纹饰的,就只是单独的完成辅助的纹饰,而画主题部分纹饰的,也只会完成主题部分的内容。……”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曲文接口,继续着说道,“能够让每一名工匠,都发挥出自己所擅长的技能。这也是我们能够欣赏到那些精美的元青花瓷器的原因了。”
……
有了曲文和蔡建的说辞,在场的几人,再次的把目光投向王极东所带来的青花大缸的时候,眼神中的神采,就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按照曲文的猜测,这件青花瓷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属于元青花了。
而上面显而易见的三个疑点,之前的时候,五人就已经证实了其中的两点。是有据可查的,完全的符合这件青花瓷器是出自于元代的特点,毕竟,对于一件有争议的瓷器来说,找到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大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上,和瓷器上表现出来的特点相符合了,才能够判断出这件瓷器,是属于那个年代的。
就好像是许多的瓷器上的臆造品,为何会称呼为“臆造”?
正是因为在瓷器的特点所表现出来的。应该归结于某个年代的特点,而那个年代,却又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特点来,自相矛盾,自然是后人根据自己的胡乱猜测,而制造出来的了!
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在一件明代的彩瓷上,若是出现了清时代的人物纹饰,你会认为这件东西。是源自明代的吗?
……
“这样说来,这还真的是一件,难得的元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啊。”郑波想了想,还是感叹着说道。“尤其是这件瓷器上,首次出现了道教的人物纹饰,特别是上面还有着特殊的缠枝莲纹饰,嗯。就是元上都才生长着的金莲花,另外的,在瓷器的纹饰上。有关于人物故事纹的,本身就是比较的特别和珍贵,有着非同寻常的收藏意义,……”
“我想,还不光是因为这件瓷器上,拥有着人物纹饰,才会显得比较的珍贵,……”蔡建在边上,补充着说道,“最为重要的是,这件瓷器,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瓷器中,关于人物纹饰上,具备着唯一性。”
“是啊!”曲文也是感慨着说道,“任何一件瓷器,只要是在纹饰上,具备了唯一性,那就是非常的具有研究价值的。收藏这方面,倒还是其次,这件瓷器,在我看来,更多的意义,不是表现在价值上的。在价值上,因为是残碎的瓷片儿,组成的,自然是不比不了那些没有瑕疵的精品元青花人物大罐了,……”
“呵呵,……”王极东闻言,也是自个儿乐了,“我说曲大哥,你就不要提和那些精品的元青花人物大罐比较了,即便是一般的品相完整的大件的青花瓷器,在价值上,我这件,也肯定是比不了的。”
“你知道就好。”曲文颇有些深意的看了王极东一眼,“我这么说,还不是怕你小子,因为刚鉴定出一件到手的元青花瓷器来,就好高骛远的,期待着一个高价啊。”
“敢情我在你的心目中,就是这么个人啊。”王极东不由得抿了抿嘴角。
“还真别说,如果这件元青花人物大罐,价值很不错的话,你会出手吗?”蔡建在边上询问着道。
“哎呦,蔡建,看不出来啊,你还对这件瓷器,没死心呢?”曲文不由得调笑着说道。
“若是换成你,有机会到手这件瓷器,你难道不愿意?”蔡建不禁没好气的道了一句,说完,还有些玩味的瞥了曲文一眼。
“我说,你们两位,就这件元青花人物大罐来看,真要是说到价值的话,你们都不应该和我争啊。”郑波这个时候,开口说道,“两位应该很清楚,对于这样的瓷器,最大的价值,就是研究了,而不是摆放进个人的保险箱里。而故宫里面,可是非常的期待,有这样的一件瓷器,来进行展览的,这是一个难得的,宣扬元青花瓷器的机会。”
……
坐在王极东一侧的方荃,则是在这个时候,用一副“看好戏”的模样,目光不断的在蔡建三人身上来回转悠着,最后,才把视线落在了王极东的身上:“我说,你就不出言,阻止一下?”
“我?”王极东一愣,“我就甭凑这个热闹了。”
蔡建三人,之所以争来争去,无非是比较的看好这一件元青花人物大罐。虽然说,这件瓷器的市场交易价格,不会很高,但是,对于真正的收藏爱好者而言,这样的瓷器,才是值得珍藏的。哪怕是作为故宫研究院的郑波,都巴不得王极东直接的把东西给捐献给故宫呢。
一件道教人物纹饰的元青花大罐,哪怕是残碎了的,依然是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而王极东能够收到这件瓷器,最大的意义,也就是在此了。
正如王极东之前所疑惑的一样,这件瓷器上的三个最大的疑点,此时经过了五人联手的鉴定。却反而是成为了这件瓷器上,最大的闪光点。
“全真七子”,出现在一件元代的青花瓷上,自然是透露出了道教在元代的重要性。但是,一向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的蒙古族,又怎么会如此的推崇道教呢?
而元代上都的“金莲花”,同样的是出现在这件瓷器上,是不是说明了,这件瓷器在烧制的时候,已经离开了景德镇。转而来到了元代的上都呢?又或者是,参与到元代官窑瓷器的烧制过程中,已经有了蒙古族的工匠的参与?
最后一个疑点之中,整件瓷器上,主题纹饰的风格,和辅助纹饰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画工”的落差,似乎是可以解释了第二个疑点,但是,这样的风格的瓷器的出现。本身就是打破了一贯而来的元青花瓷器的纹饰风格,这可是有着典型的特殊时期的历史意义的东西啊!
王极东又如何会把这件瓷器出手?
……
因为这件瓷器的鉴定结果,几乎是被确定了,接下来的时间里。五人之间的交流,倒是畅快了许多。曲文和蔡建,还不时的表现出几分,对于王极东“好运气”的嫉妒。
“若是接下来。你对这件瓷器的处理,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话,不如。这件瓷器,就先放在我手上一阵子吧。”蔡建开口说道,“我对于这东西,可是非常的有兴趣的,而且,放在我手上,也更容易让这件瓷器,得到行里人的认可。”
蔡建这话,可不是说虚的。
同样的一件瓷器,哪怕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论据,支撑着这一件瓷器是真品,但是,落在不同的人手中,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却绝对是不同的。
王极东在瓷器方面的眼力,在蔡建、曲文几个相熟的人看来,自然是得到了认可的。只是,大多数的古玩收藏一行里的人,不清楚啊!总不能是每一个提出自己的疑惑的收藏行家,王极东都直接的去解释一番吧?
若是换成蔡建来邀请部分的收藏行家,再摆出这样的一件瓷器来,那获得认可的效果,肯定是要过王极东的。
“得了吧,这件瓷器,目前可是在我家里来着,……”曲文在这个时候,却是很淡定的看着蔡建,说道,“真要是被你给捷足先登了,上手一阵子,那我的脸儿,往哪搁?”
“那你的意思?”蔡建不由得犹疑着问道。
“自然是先放在我手上一阵子,之后,才能够轮到你了。”曲文笑着说道,“至于你说的,让这件瓷器,获得同行们认同的事情,这倒是不着急。我想,小王也不是这样只看终于表象的人。对吧?”
说着,曲文还特意的冲着王极东这边示意了一眼。
“那是自然的。”王极东也是应和着说道,“连蔡建大哥,曲文大哥,还有郑波大哥你们几位,都认可了这件瓷器了,那么,其他收藏行家真要有一些否定的看法,我自然是没有必要太过较真了。更何况,收藏这方面,只要是自己认可了的,哪怕是别人说一千道一万,也没有自己真心喜欢来得重要啊。”
“这话说得好。”郑波伸手示意了一下,说道,“别看小王你年纪轻轻的,收藏的心态,倒是拿捏的很准啊。”
“我想,若不是拥有着这样的心态,小王也不会收藏到这件青花瓷器的吧。”蔡建则是在一旁,心有感慨着说道,“这样的机会,哪怕是我和曲文这样的,常年专注于瓷器收藏行业的,也鲜少会碰到。而且,我们的每一件收藏,可都是花费大价钱才能够到手的,往往还因为资金上的不足,这边扣一些,那边省一点,才能够凑到足够多的现金,哪里像小王这样的,纯粹的就是凭借着个人的眼力和运气,就能够到手这么珍贵的瓷器啊。”
“蔡建大哥这话,就好像是我平白的得到了这件瓷器,而没有花费一分钱似的,……”王极东不由得在边上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顿时,众人都是心下一乐。
不过,相对于这件元青花人物纹饰大罐的真实价值而言,王极东所花费的那点钱,还真的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
元青花“全真七子”人物纹饰大罐,最终还是被曲文给暂时的收了下来。
王极东和方荃两人从曲文的家中出来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的。只是,和来的时候心怀忐忑的心情,却是大不相同。这会儿,不管是王极东,还是方荃,都颇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还是要恭喜你一下。”方荃抬眼看了下王极东的侧脸,说道,“这样的瓷器,在交易价值上虽然不见得能够和那些动辄上千万上亿的精美瓷器相比,但是,就收藏方面的价值来说,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那也是运气好而已。”王极东笑着道了一句,“那位出售碎瓷片的大姐,也就凑巧被我给碰上了。”
“那也要你自身在瓷器上拥有足够出色的鉴定眼光,才能够做到啊。”方荃似乎是想到了王极东所解释的,收到这一件瓷器的过程,不禁有些小声的说道,“不然的话,谁能够不远千里的,去往人家的住处,就是为了这么一套碎瓷片啊。”
“这可说不定的。”王极东不由得看了方荃一眼,“若是换成你在古玩地摊上,见到这么一块碎瓷片,如果有时间的话,你难道不会去争取一下?”
“说得也是。”方荃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这样的场景,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哪怕是多付出一些工夫,多花费一些心思,也是值得的。任何一次的收藏品的交易,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即便是在拍卖会上,一时兴起,就直接的参与竞拍交易的,终归是少数,只有那些在拍卖之前,就查看过许多遍拍卖品,反复的计较着内心的承受价,最终又加了一次一次的价格,才能够如愿以偿的情况,才是整个收藏行业中的常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