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臣妾以为,你应该纳妃了!
经历了如此之多,这个时候的胡亥,早已经不再是当初懵懂的少年。
世事如诗,将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蜕变成了政治老油条,而他也学会了相互妥协。
因为政治本就是妥协的艺术!
胡亥成为了一个政治家,自然是学会了妥协。
毕竟大秦帝国虽然是他的帝国,但是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帝国。
想要让大秦帝国长存,就需要团结帝国之中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唯有如此,才能举国一心!
他心里清楚,只要是上将军王贲还活着一天,太子的位置就不会改变。
毕竟如今的大秦帝国,再也经不起一场动乱,而且他只有一个子嗣。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一个人来到了后宫之中。
如今的大秦后宫,只有王洛洁一个人,巍峨的宫殿之中,在天黑之后只有一间烟火。
“臣妾拜见陛下,陛下万年!”胡亥刚走进大殿,皇后就迎了上来。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年,大秦万年!”与此同时,一个怯生生的少年也对着胡亥深深一躬。
“皇后,你与朕之间不必如此多礼!”胡亥瞥了一眼少年,然后将王洛洁扶起:“坐,朕让韩谈去准备小宴!”
“谢陛下!”
在皇后坐下之后,胡亥这才走向了怯生生的少年,他从少年的眼神之中看到了不安,看到了陌生。
看到这样的眼神,胡亥一下子想到了很多,这样的眼神,就像是后世留守儿童的眼神。
那是一种对父亲的陌生,对于父爱的渴望。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弯下腰一把将少年抱了起来,低声,道:“治儿,朕是你的父亲!”
胡亥将嬴治抱到大殿门口,遥望东方,道:“同时朕也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大秦帝国分崩离析,必须得到统一!”
“这是为父的责任,也将会是你的责任!”
“看来真也是时候对于你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考虑了!”
这一番话,是胡亥由心而发,他心里清楚,在这个时候,他必须要慎重的考虑这一点。
毕竟太子已经立下,不到万不得已,胡亥也不想走到易储的哪一步。
毕竟一旦涉及储君之位的改变,牵扯的事情太多,牵扯的人员更是非常之多。
甚至于一个不好就会动摇军心,以及国本。
“陛下,山东战事如何?”半响之后,王洛洁找了一个话题,道。
她与胡亥常年不在一起,两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她只能将话题往战争之上引。
抱着嬴治,胡亥转身看着王洛洁微微一笑,道:“不负老秦人所望,不管是通武侯还是朕,在战场之上都算是大胜!”
“没有辱没老秦人,山东诸国合纵伐秦,从今天起,也算是落下了帷幕!”
秦帝目光幽深,望着诸天星辰,幽幽一叹,道:“从今以后,我大秦将会是最闪耀的那一个!”
“陛下,小宴准备好了!”韩谈的话将胡亥的思绪打断,让胡亥一下子将想起自己还没有吃饭。
“嗯!”
微微颔首,胡亥对着韩谈,道:“守在殿外,若无重要的事情发生,不要打扰朕!”
“是!”
......
当韩谈离开之后,三个人分别落座,胡亥饮了一口米酒,道:“皇后,朕时常不在后宫,不在帝都之中!”
“太子的学问,也是时候提升日程了,你也是知书达理的一代大家!”
“对于太子的学问教导一事,你有何建议?”
胡亥的话让王洛洁大喜,他心里清楚,自古以来,在大秦帝国之中,王子皇子的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如今胡亥如此重视太子的学问,这意味着太子的储君之位稳固。
此事对于王洛洁而言,自然是好事,毕竟太子之位稳固,这意味着皇后之位稳固。
只是对于太子的培养,按理来说大秦帝国宫廷之中自然是有着太多的经验。
而她只是一个家族出来的女人,对于这件事并不了解。
“陛下,太子未来要成为大秦帝国的三世皇帝,当学**皇之道!”
“只是在这一方面,臣妾也是所知不多......!”
胡亥看了一眼王洛洁,沉默了一会儿,道:“皇后,太子蒙学过了么?最近都在学习什么学问?”
“禀陛下,臣妾教导治儿在学习《韩非子》,以及《孙子兵法》......!”
王洛洁的回答,让胡亥眉头微微一皱,他心里清楚,帝皇之道当中正。
他不奢望嬴治能够像秦皇汉武一样霸道无双,但是也不能像李治一样窝囊。
所以,作为太子必须要学会平衡之术!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望着嬴治,道:“治儿作为一国储君,《韩非子》必须要学习!”
“大秦帝国依法治国,而韩非子是帝皇宝典,但是也不可以只读《韩非子》!”
“作为储君,兵法却是需要知道,但是不需要太过于痴迷,毕竟治儿是大秦帝国的储君,而不是将军!”
“不管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根本!”
......
胡亥心里清楚,他与王洛洁只怕是讨论不出什么来。
但是对于储君的培养,这是对大秦帝国影响深远的大事,只是他也没有主意。
毕竟他这个皇帝都是冒牌的,而始皇帝想要的二世皇帝也不是他。
所以他的教育,自然也不是大秦帝国之中,最正统的关于储君培养的教育。
毕竟始皇帝将他交给赵高,自然是绝了他登上帝位的可能,只不过天不遂人愿。
“吃菜,这件事朕明日与左右二相,以及太尉等人再行商量!”
“大秦帝国必须要有一个合格的继承者,能够接受大秦之后,传承于万世!”
......
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动物,一旦将某一件事当做是背负,就会想的很长远。
而如今胡亥已经习惯了背负大秦帝国的未来,以至于他的想法与始皇帝一致。
都想要大秦帝国,能够传承至万世。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胡亥正在思考大秦帝国未来之际,王洛洁突然开口,道:“臣妾以为陛下,应该纳妃了!”
第62章 朝会之上,惊人的封赏。
纳妃!
说真的,这件事胡亥从来就没有想过,因为时间不允许他想。
毕竟每一天都在生死的边缘试探,哪有心情计较儿女情长,所以秦帝并没有那样的心思。
......
不管是从刚开始穿越,还是到如今,他的处境从来就没有好过,安逸的日子与他没有缘分。
所以,从一开始,秦帝的生活就与战争没有分开,若不是为了储君,为了联络上将军王贲,恐怕此刻的秦帝依旧没有成婚。
在这个世界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胡亥已经有了儿子,但是相比于历朝历代的皇族,如今的嬴氏太过于薄弱了。
始皇一脉,甚至于只剩下了胡亥与嬴治两个人,如今地嬴治还是一个孩子,所以传宗接代的任务,依旧在胡亥身上。
而且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并不好,谁都不能保证嬴治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为了以防万一,纳妃已经迫在眉睫。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沉思了许久,对着王洛洁微微一笑,道:“皇后,朕恐怕没有时间去纳妃!”
“如今你是后宫之主,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朕还需要处理朝堂之上的政务!”
“臣妾明白!”
点了点头,王洛洁也没有不高兴,他心里清楚,在这个世界上,男人纳妾本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更何况胡亥作为一国之君,不纳妃都不可能。
不管是为了嬴氏一族地繁荣,还是为了不留下一个善妒的名声,王洛洁对于这一次的纳妃之事极为的重视。
而且由她负责,也不至于引狼入室。
……
一夜过去,胡亥一大早便起来,洗漱了一番前往了咸阳宫。
如今的大秦帝国,还需要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而且由于胡亥经常出征在外,他对于朝堂之上的掌控,并不强大。
“陛下有旨:百官早朝!”在韩谈一声宣呼之下,秦帝走进了咸阳宫。
与此同时,得到明示,文武百官纷纷进入咸阳宫大殿,对着秦帝肃然一躬,道:“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等到众臣拜完,秦帝方才抬了抬手,道:“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在一番已经成为定式的寒暄之后,今日的大秦帝国朝会彻底的进入了正题。
而今日也是秦帝返回咸阳之后,第一次正式的出现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之前。
在这之前,胡亥只是召集重臣商议了解了一二。
看到群臣纷纷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落座,秦帝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脸上掠过,道。
“诸位爱卿,如今山东诸国合纵伐秦,已经结束,今日朝会之上,诸卿尽管畅所欲言!”
“只要是对于大秦帝国有利,都不会因言获罪!”
......
一个帝国,只有暴露出矛盾以及不足,才能彻底的解决。
今日秦帝就是想要做一个引子,让这段时间,大秦帝国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纷纷暴露出来。
然后聚集文武百官的建议,进行改正。
“陛下,这一战虽然守住了城池不失,但是大军损失惨重,征伐的民夫也是劳累不堪!”
左相子婴第一个开口,他对着秦帝直言,道:“臣以为接下来大秦帝国,不应该再行兴兵,当休养生息,安抚地方!”
“嗯!”
微微颔首,秦帝沉思了片刻,直接对着子婴,道:“传朕旨意:大秦帝国之中,只要是出现伤亡的家庭,减赋三年!”
“然后朝廷对于各地,进行帮扶,朝廷不可与民争利!”
“是!”
......
见到子婴退下,胡亥望着尉缭,道:“太尉,上将军的军报已经传来,大军将士战功统计的如何了?”
胡亥这一番话出来,顿时让大殿之上的目光全部凝聚在了尉缭身上。
毕竟一场战争结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论功行赏。
见到胡亥直接点名,心里清楚这件事事关重大的尉缭,立即,道。
“陛下,根据上将军军报,以及黑冰台传来的消息,老臣与太尉府上下统计出来!”
“大军阵亡十万,重伤三万,轻伤五万,可以说是我军近乎于人人有伤!”
“而这一战之中,我军将士奋勇杀敌,战功彪炳,几乎是活着的每一个士卒都有斩获!”
“按照我军得军功统计,这一次将会是十万将士晋升公士爵位,三万将士晋升上造爵位,三千将士晋升不更爵位.......!”
随着太尉开口,整个大殿之上鸦雀无声,气氛变得沉重起来,他们都清楚,这些数字意味着无数的老秦儿郎战死沙场。
这是鲜血与死亡换来的,大秦帝国历来就十分的重视军功,此时此刻,没有人敢出言反驳。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秦帝望着尉缭,道:“此战,能够取得胜利,乃是举国上下一心,也是诸位的功劳!”
“从今天起,满朝文武,晋升一级,封李信为大良造爵位,封太尉尉缭为安秦候!”
“同时封通武侯为武安君,食十万户!”
......
随着秦帝一番话,整个大殿之上安静得落叶可闻,特别是秦帝对于太尉的封赏与上将军王贲的恩宠。
武安君在大秦帝国的历史上,自然有,从通武侯到武安君,爵位一样,但是尊崇天差地别。
最重要的是,秦帝封赏上将军王贲十万户,如此的封赏,简直是天下独一份。
至少在大秦帝国的历史上,不管是商君卫鞅,还是武安君白起都没有得到这样的殊荣。
更别说是其他人了!
此时此刻的大秦帝国,颇有一种嬴王共天下的趋势。
这一战,上将军王贲占据主要功劳,在加上其他人顿时一片安静,没有人接口。
秦帝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收买人心,毕竟他即将出手整顿大秦帝国的朝廷。
而封赏不能继续拖下去,上将军王贲需要驻守三川郡,根本就没有精力前来。
而且秦帝也不想要大费周折,虽然封赏能够激励军心,安定大秦帝国朝野上下。
但是他更相信,这一刻的大秦帝国需要休养生息,这便是秦帝没有大搞庆典的原因。
第633章 胡亥劝子婴 (上一章是632章)
秦帝的封赏,足以抚慰人心!
而且在三军将士阵亡的赏赐之中,胡亥明令整个大秦帝国,若是得到公士爵位,甚至于公士以上爵位者。
其长子可以继承,若是长子早夭,亦或者没有做儿子的,其女儿之子,甚至于其侄儿都可以承袭爵位。
这一道命令,打破了大秦帝国传承百年之久的惯例。
哪怕是秦帝,明言如此承袭爵位,仅仅限制于这一次,但是这样的命令,依旧让大秦帝国朝野上下为之沸腾。
原本以为阵亡大军而显得士气低落的老秦人变得再一次生龙活虎起来。
胡亥以如此大手笔,向整个大秦帝国宣布,只要是有战功,他就不会吝啬赏赐。
所有无数青壮战死沙场,但是大秦帝国的赏赐之丰厚,足以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而且在爵位赏赐之后,还有巨额的抚恤金,这一次,在胡亥的主持下,下发的抚恤金是历年之最。
对于胡亥而言,老秦人的儿郎以命为他搏杀,而他掌握社稷神器,自然不会吝啬。
因为胡亥连续的战争,不断地封赏,一层新的阶级正在兴起。
因为他们的崛起,来自于胡亥的封赏,这也让胡亥成为了他们最直接的效忠者。
除了大秦帝国功勋之臣,以及胡亥下求贤令而来的官员,以及从秦吏之中提拔的官员之外。
一股新生的力量悄然崛起,而且这支新生的力量是对胡亥最忠诚,最直接的支持者。
如今的胡亥,因为战争,在大秦帝国之中,真正意义上有了支持者,不再是孤家寡人。
这也是胡亥之所以厚待大军将士的原因,毕竟在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大军更为可靠了。
.......
如今大秦帝国之中,秦军将士基本上认可了秦帝胡亥,这也是胡亥敢直接在朝堂之上快刀斩乱麻的资本。
是以,秦帝将目光看向了政治之上,他要为嬴治留下一个安稳的帝国,为大秦打下万世之基础。
半个月后,再一次朝会之上,胡亥望着三公九卿以及其余文武百官,道:“诸位爱卿,大秦帝国法院,大秦帝国检察院,虽然已经树立数年!”
“让大秦帝国的犯罪率不断下降,但是这与朕心目之中最高检,最高法截然不同!”
说到这里,胡亥望了一眼众人,随及一字一顿,道:”朕思之再三,决定在秦律的基础上进行重新修订大秦帝国律法,以至于适合当下的国情,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秦法严苛,这是天下公认的,就算是在胡亥不断的改进之下,依旧如此。
而且胡亥当初为了求存,并没有大规模的改变,而是继承了严酷的精髓。
“陛下,秦法自从商君变法以来,一直就是大秦帝国的立国根本,臣以为不应该变!”
秦帝话音刚落,一旁的左相子婴就站起身来,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
“是啊,陛下,秦法乃大秦帝国立国根本,不可轻动!”与此同时,太尉尉缭也是对着胡亥劝慰,道。
“陛下,左相与太尉所言有理,若是改变秦法,大秦帝国还是大秦帝国么?”
“臣等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众臣纷纷开口,对着秦帝肃然一躬,然后劝谏,道。
很显然,不管是左相子婴,太尉尉缭,几乎全部的人,都在反对胡亥。
目光闪烁,胡亥深深地看了一眼咸阳宫大殿之上的群臣,也就只有年轻一辈,才沉默着没有说话。
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
大殿之上一直沉默着,良久之后,右相蒯彻走出来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禀陛下,臣赞同改革秦律!”
说完这一句,蒯彻转过身环视了一眼其余同僚,道:”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
“山东诸国之所以复辟,始皇帝统一的江山,在骤然之间分崩离析,不仅仅是陛下之过,赵高乱政!”
“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原因,那便是秦律严苛,而且商君指定的制度,适合当初,甚至于没有统一天下的大秦!”
“但是不适合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所以,为了大秦帝国的未来,必须要做出改变!”
.......
“陛下,始皇帝在天之灵看着,岂能乱动帝国体制.......!”左相子婴瞪了一眼蒯彻,高声,道。
很显然,左相子婴就是大秦帝国之中守旧的那一派的首领,而且如今的大秦帝国之中守旧派太强大。
根本就不是以右相蒯彻为首的改革派能够比拟的。
胡亥看着大殿之上的这一幕,心里苦涩一笑,他清楚,在这个时候,只怕是要他堂堂秦帝下场撕人。
“哎!”
叹息一声,胡亥从帝座之上站起,走下御阶,在众臣的目光之下,走到子婴的跟前,道。
“皇叔,秦律不同于大秦帝国,父皇的意志,也不是大秦帝国!”
“如今局势变幻莫测,大秦帝国必须要顺应潮流改变,要不然,大秦帝国必然会被历史所抛弃!”
“当年,孝公下令求贤,当初甘龙,杜贽一党也以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理由阻止!”
“当初孝公一力支持商君,这才有了商鞅变法,也有了我嬴氏一族的飞黄腾达!”
说到这里,胡亥环顾一周,语重心长,道:”正是当初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在加上,有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此才有了,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若是当初孝公不坚定商君变法,恐怕大秦早已经被魏国吞并,成为史书之上的记载!”
“所以,朕以为当变则变,应当不以祖宗之法为准则,而是要让一切变化适应当下局势!”
“适应当下的大秦帝国,只有这样,才能让大秦帝国不至于落后被淘汰!”
“也只有这样的大秦帝国,在这个乱世之中,更具有竞争力!”
......
犀利的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脸上掠过,胡亥一字一顿,道:“你我君臣,当以大秦帝国的利益为上!”
第634章 秦帝的强势 (第二更)
“只要是为了大秦帝国,任何的改变,任何的让步都会发生!”
“毕竟大秦帝国的存在,以及长盛不衰,才是你我等人立身之处,这一点,朕相信尔等都明白!”
.......
说到这里,胡亥慢慢的走上了御阶,最后袖袍一摆,坐在了帝座之上,目光威严的注视着文武百官。
他清楚,这些人心里十有**都不愿意改变,毕竟改变,就会动了他们的蛋糕。
.......
胡亥目光如剑,霸道无比,伴随着连年的征战,这个时候的胡亥早已经脱胎换骨,身上早已经没有了这个年纪该有的青涩。
而是伴随着杀伐,胡亥的身上,自有一种煞气与威严,一时间,被秦帝如此注视,众臣都忐忑不安。
在那一道威严的眸子下,仿佛直剥他们的内心,让他们直接无形可遁。
注视了一会儿,胡亥,道:”所以,只要是能够让大秦帝国复兴,能够让大秦帝国统一天下的事情,朕都会去做!“
“陛下万年,大秦万世!”一时间,群臣纷纷一躬,对着胡亥行礼,道。
很显然,在这一番对答之中,胡亥的意志已经十分的坚决,根本不容改变。
而且胡亥作为一国之君,在这个时候,亲自下场去撕,直面他们,自然是能够表明胡亥的决心。
在场的众人,能够走进咸阳宫,自然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名士,他们自然清楚,这个时候不能与秦帝对着干。
“呼......!”
见到群臣纷纷附和,一时间,胡亥也是松了一口气,毕竟他都亲自下场了,若是文武百官依旧反对,他将无计可施。
作为一国之君,他自身本就是最后的,也是最重的砝码。
“诸位爱卿,能够如此想,朕心甚慰!”
胡亥望着底下的文武百官,道:“传朕命令,大秦帝国自今日起,重新修订秦法!”
“同时下令举国上下各郡,挑选精通秦法的文吏,前往帝都咸阳,在朕的主持下进行修法!”
“同时在新法未出的情况下,旧法继续适用!”
“是!”
.......
胡亥瞥了一眼廷尉李法,道:“在这个时候,由廷尉府,帝国最高检,帝国最高法联合收集秦法,包括秦律十八种,以及各种律,令,式,法律问答,廷行事,程,课等法令!”
“同时,修法工作在朕的主持下,以帝国最高检,帝国最高法,廷尉府协同,配合各郡精通秦法的文吏,进行这一次的修法!”
“臣等遵旨!”
见到众人点头答应下来,胡亥挥了挥手,道:“在这一段时间之中,国政继续由丞相府负责!”
“是!”
.......
在这个时候,群臣也是清楚了,秦帝这一次根本就是大动干戈,他们也阻止不了。
只能暂时点头答应,以图后来!
“既然诸卿都无事,那就退下,前去准备吧!”胡亥挥了挥手,站起来离开了咸阳宫。
“是!”
.......
当文武百官下朝之后,其余官员都走了,有意走到最后的只剩下了三公九卿。
这个时候,左相子婴对着尉缭微微一笑,道:“太尉,婴那里有一壶剑南春,不妨过府一叙!”
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左相子婴对着太尉尉缭做出了邀请。在胡亥的三令五申之下,大秦帝国之中一直都是文武分治。
所有,群臣都是恪尽职守,文武百官之中,也是泾渭分明。
今日,作为文吏之首丞相子婴,居然当着众人的面上邀请,武将之首,太尉尉缭。
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太尉尉缭居然还答应了,一时间,众人都心思电闪,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两位大佬之所以聚集,只怕还是胡亥今日提及的修法一事。
很显然,不管是左相子婴,还是太尉尉缭都不同意修法。
这些跟随了始皇帝的臣子,对于秦法极为的推崇,早已经是可在骨子里了的信仰。
今日有胡亥亲自下场扯皮,他们在自然要和胡亥面子,但这不代表,他们就这样放弃了。
.......
两辆轺车驶过青石板街,一直转街走巷,最后进入了子婴府邸之前的车马场。
子婴将尉缭请进去,吩咐下人准备小宴,然后便将一切无关人等全部赶了出去。
“太尉,陛下突然宣布修法,而且上将军又不在朝中,光是你我只怕是阻止不了!”
这一刻,子婴在尉缭面前,没有隐藏自己的心中想法。他心里清楚,尉缭也是反对者之一。
“事到如今,太尉以为当如何?”
饮下一口剑南春,尉缭沉默了半响,道:“其实陛下这样做,并没有错,秦法不适合大秦帝国!”
“老夫唯一的担忧是陛下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
“毕竟山东诸国合纵伐秦之战,刚刚结束,大秦帝国虽然守住城池不失,没有辱没国格!”
“但是这一战,终究是让大秦帝国伤筋动骨了。”
留下时间,让子婴思考,见到子婴抬头,尉缭方才再一次对着子婴,道。
“在这个时候,大秦帝国最应该做的不是修改法令,而是休养生息,只是陛下如此急迫.......!”
“这件事已经不是你我能够阻拦了,在整个大秦帝国之中,如今能够阻拦陛下的恐怕只有武安君了!”
“武安君王贲?”
子婴呢喃一声,语气之中有着一种凝重,他心里清楚,如今的王贲远在三川郡。
就算是想要商量一二,一时半会也是找不到人!
一念至此,子婴对着尉缭,道:“太尉,武安君确实是最佳人选,但是武安君如今坐镇三川郡,防备山东诸国!”
“没有陛下旨意.......!”
子婴心里清楚,如今的王贲不是以前的王贲,镇守三川郡的王贲以及麾下的秦军,就是大秦帝国对外的一柄利剑。
作为胡亥的皇叔,大秦帝国的左相,子婴可以调动任何人,但是他不敢下令武安君王贲。
这是乱世,军中为尊,而且王贲不仅是大秦帝国的武安君,更是三军上将军。
不管是爵位还是官职都在他之上,而且王贲还是太子嬴治的外公,秦帝胡亥的岳父。
如今的王贲,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惹不起。
第635章 子婴的书信
大秦帝国上将军,武安君王贲!
光是听这个头衔,就足以说明这个人的绝世无双,以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地位。
而且王贲与皇后的关系,与太子的关系,这让王贲在大秦帝国之中,地位十分的特殊。
一时间,就算是左相子婴,面对这样复杂的王贲之时,也是有些犹豫。
“左相,上将军虽然被封武安君,但是他终究是始皇帝一朝走过来的,对于始皇帝极为的忠诚!”
尉缭眼中掠过一抹莫名,对着子婴微微一笑,道:”如今陛下想要改变秦法,只怕是上将军也不会同意。“
尉缭了解王贲,他心里清楚王贲的厉害,但是为了始皇秦法,利用一下王贲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这个时候的尉缭忘记了,如今的胡亥可不再是当初的胡亥,经历了沙场争雄的胡亥,早已经变得锋芒毕露。
而且也更加有主见,更何况,经历了赵高乱政一事,如今的胡亥对权臣极为的反感。
以武安君王贲为由头,未必就能够让秦帝退后一步。
子婴沉默了许久,方才抬起头,对着尉缭,道:“如今陛下,在大秦帝国之中,不管是朝野还是军中,都是威望极高。”
“就算是我们想要联合上将军,一切对于修法一事,进行反驳,想要陛下收回成命,恐怕也是不可能!”
如今修法一事,已经给胡亥明告朝野,一旦收回这对于胡亥的个人威望,将会是极大地打击。
子婴不相信上将军王贲不清楚这样道理,以王贲与胡亥如今的关系,只怕是王贲十有**会帮助秦帝胡亥。
“太尉,上将军若是不愿意,向陛下上书,到时候你我二人的处境,只怕是会更加艰难!”
子婴心里清楚,秦帝胡亥对于他们其实还不错,若不是因为胡亥想要改变秦法,他也不会去触胡亥的眉头。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尉缭深深地看了一眼子婴,随及沉声,道:“为了大秦帝国,为了始皇霸业,为了秦法,虽死而无憾!”
这一刻,听到这样的声音,以及见识到尉缭的坚定,子婴心中升起了一丝豪气。
一种作为嬴氏子孙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想要为大秦帝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子婴对着尉缭一拱手,道:“我这就联系上将军,还请太尉一起为之援手!”
“这是自然!”
一番谋划,左相子婴与太尉尉缭,就达成了一个计划,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他们不反对胡亥,只是反对胡亥修法!
......
“陛下,朝会结束之后,左相邀请太尉前往府中一叙!”韩谈神色之中有一丝担忧,他对着秦帝,道。
“嗯。”
胡亥脸色一变,眉头紧蹙,半响之后,对着韩谈,道:“中车府令,太尉与左相两人都谈了什么?”
“禀陛下,两人十分的慎重,左相府更是戒备森严,我们的人根本进不去!”
这一刻,韩谈也是有些脸红,胡亥将咸阳的黑冰台交给了他,而他连这些都做不到。
一时间,他觉得自己有些愧对胡亥的信任。
看到韩谈的表情,胡亥就清楚他心里的想法,伸手拍了拍韩谈的肩头,道。
“韩谈,你也不用灰心,如今大秦帝国支离破碎,黑冰台的主要力量,甚至于是全部的力量全部用在了对外之上!”
“如此一来,黑冰台在国中的力量,要么在蛰伏,保持静默。要么就是一片空白,你能得到这样的消息,就够了!”
胡亥心里清楚,尉缭与子婴都是何等敏锐的人,他们想要密谋,以如今的韩谈根本发现不了。
子婴与尉缭如此肆无忌惮,那就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是子婴与尉缭做给他看的。
“修法已经成为了定局,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朕的决定与决心!”
胡亥心里坚定信念,然后对着韩谈,道:“中车府令,立即传令典客顿弱,让上将军进咸阳!”
“将三川大军交给李必,同时让他与郎帆前来咸阳!”
“是!”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转身离开。
望着韩谈离开的身影,胡亥幽幽一叹,他心里清楚,如今自己与太尉左相势均力敌。
不管是修法还是维持不变,这一刻上将军王贲就成了关键。
毕竟在这个势均力敌的时候,任何一支强有力的力量介入,都会导致发生大变。
而且上将军王贲这是一个举足轻重,就算是胡亥也无法忽略的一个力量。
毕竟武安君王贲代表了大秦帝国三军将士,他们的意见,胡亥不能不重视。
而且这个时候正是上将军王贲威望最深的时候,一想到这里,胡亥心中念头千转。
想法一下子冒了出来!
.......
洛阳。
由于山东诸国合纵伐秦失利,大秦帝国依旧盘踞在三川郡,洛阳也就成为大秦帝国最东边的桥头堡。
同样的,上将军王贲的中军幕府就设立在洛阳。
“上将军,左相有书信送来!”副将林峰对着王贲深深一躬,道。
帅位之上,王贲虎目之中掠过一抹精光,他心里清楚,胡亥不止一次的提及文武分治,军人不得干政。
他与子婴的关系,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并没有太深的私交。
如今陛下刚刚回国,左相就派人送来了书信,王贲几乎就在瞬间便断定,这件事一定与朝廷有关。
而且是相府与胡亥的意志发生了冲突,一念至此,王贲点了点头,道:“信呢?给本将拿过来!”
“是!”
点头答应一声,林峰将竹简递给了王贲,然后从容退下。
他心里清楚,左相子婴来信,必然是有大事,不管是何事,都不是他能够染指的。
看到林峰退出去,王贲嘴角掀起一抹笑意,对于林峰的识趣,他很感到满意。
毕竟有些事,不能碰,一旦碰了,没有绝对的实力,与势力,到最后将会是一颗牺牲的棋子。
林峰是一个武将,是他的心腹,王贲不愿意林峰原本光明坦荡的前途,就此蒙尘。
第636章 请陛下,成全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愿。
只是当王贲将竹简读完,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这不是左相子婴一己之言,还有太尉尉缭之言。
王贲心里清楚,这一份书信既然出现在这里,上面有尉缭与子婴的印,这就说明,整个大秦帝国朝堂之上就是这样的想法。
而且这个想法与胡亥之想法背道而驰,正因为如此,这才让王贲为难。
一面是胡亥,一面是文武百官!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君臣之争,而是皇权与相权的较量。
“修法?”
心中念头闪烁,王贲对于政治上并没有过于精通,但是也没有过去一窍不通。
但是修法二字,也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毕竟秦法就是大秦帝国立国根基。
一旦胡亥动摇了秦法,近乎于动摇了大秦帝国的根基,如此一来,这对于有刚刚休养生息的大秦帝国十分不利。
心中念头闪烁,几乎就在瞬间,王贲就有一个感觉,秦帝这一次的动作太大,也太快了。
只是在这一刻,王贲也没有怀疑胡亥的能力。经过与胡亥的朝夕相处,他清楚这个年轻的皇帝,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决断。
而其对于当下大势,也有着极为清楚地认识,所以,王贲认为胡亥不可能看不到修法带来的动荡。
但是如今胡亥依旧一意孤行,这意味着这其中,必然是有胡亥自己的打算。
一想到这里,王贲将书信压在了长案之上,端坐在帅位之上,思考着子婴与尉缭的想法。
“禀武安君,黑冰台使者求见!”不一会儿,林峰再一次前来,对着王贲肃然一躬,道。
“请进来!”
王贲一挥手,脸上的神色彻底的变得凝重起来,他心里清楚,先有左相书信,后有黑冰台使者。
看来朝廷之中,却是发生了大事,双方之间的对立,近乎于不可调和。
而且王贲也清楚,左相子婴等人的书信送到了,这黑冰台使者,必然是带着二世皇帝的意思来的。
正因为如此,哪怕是自己是武安君,大秦帝国上将军,王贲也用了一个请字。
“黑冰台使者见过武安君!”李林对着王贲肃然一躬,道:“陛下有旨,令上将军立即入咸阳!”
“好!”
点了点头,王贲对着李林,道:“使者先行一步,将消息禀报陛下,本将随后就到!”
“是!”
望着使者离开,王贲将长案之上竹简丢进铜炉之中走了出去。
“林峰,立即传令李必,进入三川郡接管大军,同时传令郎帆,立即前往咸阳!”
“是!”
在军中,王贲自然是说有一不二,也没有反对,毕竟这是王贲杀出来的威信。
而且王贲也是认识到了咸阳之中的困境,不管是左相传书,还是胡亥亲自下令给黑冰台,这都意味着胡亥心中对于朝局的不安。
王贲心里清楚,此时此刻的大秦帝国绝对不能发生任何程度的内乱,如今只能是他进入咸阳了。
而且这一战之后,王贲也想回去一趟,毕竟为了战争,王贲就连夫人妾室产子,都没有回去。
由于王离的战死,王贲膝下无子。这一次儿子的诞生,对于王贲的意义绝非寻常。
王氏一族终于后继有人了!
.......
三天后,上将军王贲,就秘密的进入了咸阳宫大殿,直入秦帝书房。
“臣王贲拜见陛下,陛下万年!”王贲走进书房对着长案之上的胡亥深深一躬,道。
虽然战功赫赫,但是王贲并没有恃宠而骄,他心里清楚,在大秦帝国之中,王氏已经足够荣耀了。
如今的王氏,权势荣耀堪比皇族,这让王贲心下有些不安。
“上将军,不必多礼!”胡亥微微一笑,一摆手,道:“你我君臣何须如此,坐!”
“臣多谢陛下!”
点了点头,在胡亥的下首坐下,王贲对着胡亥一拱手,道:“陛下,臣却是喜欢这个武安君的封号,毕竟武安君白起是臣的偶像!”
“陛下能够封赏于臣,这样殊荣的封号,臣感激不尽!“
说到这里,王贲从座位上起身,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但是陛下封赏臣十万户,这样的封赏,臣不能够接受!”
“不管是为了大秦帝国,还是为了臣,为了王氏一族,请陛下收回成命!”
对于王贲的话,胡亥没有丝毫的惊讶,因为他清楚,王贲一如王翦,都是一个谨慎的到骨子里的人。
他绝对不会轻易接受如此封赏,毕竟十万户侯,几乎等同于一国之王了。
大秦帝国之中,,并没有封王的先例,自然是让王贲忐忑不安。
有道是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这样的道理王贲自然清楚,而且封赏太过,在加上王氏家族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简直太危险了。
“有功赏,有过罚,功不抵过,这大秦帝国历来的原则!”胡亥望着王贲,道:“上将军为国为朕,都有大功,如此封赏有何不可?”
听到胡亥的话,王贲重新落座,对着胡亥,道:“在一个月前,臣的夫人诞下一子,所以臣不想要如此封赏!”
“上将军诞下一子,这是好事,王氏为大秦帝国付出了汗马功劳,自然应该万世长存,这是好事!”
“上将军不必如此!”说着说着,胡亥对着王贲挥了挥手,道。
“陛下,若是没有这个儿子,这样的封赏,臣自然会接受!”
这一刻,王贲神色凝重,对着秦帝语重心长,道:“毕竟没有这个儿子,臣也没有后人,自然不会有继承者!”
“只要臣百年之后,十万户,自然属于帝国!”
“但是如今臣有了儿子,王氏有了传承,十万户侯,就像是一柄利剑,臣左思右想,实在是不能接受!”
“陛下,臣希望犬子,将来还能为大秦帝国征战,而不是将他培养成一个纨绔!”
“请陛下成全臣作为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愿!”
王贲是一个聪明人,他清楚,胡亥已经赏赐出去的东西,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收回。
现如今,只有以亲情动摇之!
第637章 拿过秦论说王贲!
胡亥望着王贲,目光幽深。
他清楚王贲的担忧,也理解王贲为了王氏一族未来铺路的苦心,只是他是一国之君,王贲有功劳,他不能不赏。
毕竟如今的王贲,代表了大秦帝国三军将士,只有重赏王贲,才能激发三军将士的士气。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对着王贲摇了摇头,他绝对不会是同意王贲的要求。
……
“武安君,朕不是一个容易嫉妒的皇帝,十万户的封赏虽然在大秦帝国地历史上一直没有过!”
“但是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就没有,而且武安君的赫赫战功,值得朕如此封赏。”
“若是以武安君如此泼天之功,朕都不能封赏,如此一来,老秦人何人还会为朕而战,为大秦帝国赴死!”
胡亥摇了摇头,对着王贲一字一顿,道:“上将军,今日朕召集你前来咸阳宫,不是因为封赏之事。”
“封赏之事,朕心意已决,上将军不必担心,只要是为了大秦帝国做出了贡献,就应该得到足够的殊荣。”
“若是没有上将军,只怕是这一次大秦帝国必将会被山东乱贼划分,朕也将会变成一具尸体。”
“封赏之事,上将军不必多说!”
……
胡亥目光幽深,沉默了片刻,方才将目光落在王贲的身上,道:“上将军,想必左相与太尉的书信,你也已经看到了!”
“朕的意思,你也应该能够想到,对于修法一事,你有何想法?”
闻言,王贲沉思了一会儿,在心底里组织了一下语言,方才对着胡亥一拱手,道:“禀陛下,臣确实收到了太尉与左相联名的书信。”
“两位大人也没有多余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让臣就修法一事,劝谏一下陛下,让陛下收回成命!”
“太尉的意思是陛下在此刻修法,有些操之过急,应当在大秦帝国休养生息之后修法。”
“而左相的意思是,秦法乃大秦帝国地根基,绝对不能轻易修法,否则会动摇大秦帝国地根基。”
……
王贲没有回答胡亥的问题,而是对着胡亥解释了一下,然后才在胡亥的目光下,一字一顿,道。
“陛下,如今刚刚经过山东诸国合纵伐秦,我们虽然守住了城池,但也是损失惨重,臣以为修法一事,陛下是否应该在行考虑一二?”
王贲对着胡亥劝谏一声,他不是反对胡亥修法,而是觉得胡亥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与太尉的想法一样。
属于保守派,却不是彻底的保守派!
“上将军,以你之见,可知秦国,与大秦帝国的区别?”目光一闪,胡亥指了指地图,对着王贲,道。
“禀陛下,秦国只是一隅之地,而大秦帝国乃是始皇帝陛下兼并六国,方才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这一刻,王贲的眼睛之中有光,对于他们而言,始皇帝就是信仰。
“嗯。”
微微颔首,胡亥幽幽一叹,对着上将军王贲,道:“正如上将军所言,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也是大秦帝国根本制度的建立环境,不管是秦法,还是耕战体系,都是为了战争,为了统一!”
“正因为如此,在商鞅之法以及耕战体系下,这才有了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三代君王大展宏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他们靠的便是商鞅之法,靠的便是耕战体系!”
说到这里,胡亥饮了一口茶水,对着王贲继续,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当时父皇自信万分,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天下自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以说父皇该做的,该想的都想到做到了。”
“天下安定,父皇自以为,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这个时候,胡亥直视着王贲,幽幽一叹,道:“结果上将军也看到了,短短数年,偌大的江山便分崩离析!”
“当然了,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朕,但是这期间,我威震天下的秦军的表现,我国人百姓地表现,都可以说是差强人意!”
“在朕看来,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秦法森严,以往有着战争危机转移国人注意力,自然不会有事!”
“但是当中原大地一统,没有了战争转移目标,国人百姓自然是感觉到了秦法森严,心有不满!”
“而且耕战体系,一耕一战,在商鞅之时,大秦帝国处于生死存亡之秋,那是一个大争之世。”
“所以,在那个时候战为第一,耕只能是第二,只是为了辅佐战而已。”
“而一旦天下一统,这个次序必须要得到转换,天下安定,举国上下应该休养生息。”
“应该是耕为第一,战甚至于在治之后,所以,必须要修法,要不然这不仅影响国人百姓,更是影响我军战力!”
“而且更会影响天下百姓,我们是为了统一天下,就必须要作为一个有作为,一个包容的态度,才能化六国为一。”
“只要时间足够久,山东诸国必然会忘记他们的故国,到时候大秦帝国将会是他们唯一的母国。”
“而且他们也会认同秦人,这一个伟大的身份,这一切,虽然需要立法,但是最重要的是需要时间。”
“如今整个天下都在休养生息,无力进行战争,在这个时候,修法才是最适合的时候!”
……
第638章 大秦帝国的一切,都应该有法可依!
“陛下对于这一次修法,有几分把握?”王贲沉默了一会儿,他心里有点被胡亥说动了,不由得朝着胡亥试探,道。
“这一次修法,并不是彻底的推翻秦法,秦法之中,许多法律很有作用,也对这个世界有好处!”
胡亥望着王贲,一字一顿,道:“朕打算重点修改刑法,将一些残酷法律废除,但是保留死刑!”
“非叛国者,不得夷三族,非谋反意图篡位者,不得诛九族!”
“毕竟这个时候的秦法太过于严苛,必须要改变,朕想要一个统一的大秦,而不是偏安一隅。”
“在这个时候,若是不能提出改变,就像是父皇之时,就算是名义上统一了,帝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随时随地,都有分裂的可能!”
……
“同时,将法律条文分开,以重新修订的秦法为总法,然后分为刑法,商法,行政法,民法,国民劳动与保障法,帝国资源保护法。”
“说到底,这一次修法,是为了让国人百姓受益,而不是帝国,所以,朕有八分把握!”
……
胡亥说了很多,让王贲瞠目结舌,他没有想到胡亥居然会懂这些,而且每一条,说的都好像是真的一样。
逐渐的,王贲也觉得胡亥想要修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心里的反对,也就不那么坚定了。
“陛下,臣可以支持你修法!”王贲站起身来,对着胡亥深深一躬,然后一字一顿,道:“但是,陛下必须保证这一次的修法,不会让大秦帝国发生内乱。”
“要不然,一旦发生内乱,为了大秦帝国,臣到时候只能以大军强势镇压之,如此一来,陛下威望尽失……”
说到这里,王贲神色变得凝重至极,他心里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
闻言,胡亥神色幽深,抬起头深深看了一眼王贲,道:“上将军,这一次修法是朕孤注一掷想要做成的事情。”
“若是顺利,大秦帝国统一天下,万世基业就此铸下,倘若是老秦人反对,在关键的时刻,听朕号令!”
“你可以联合三公九卿,废除朕这个皇帝,然后扶持太子登基!”
“臣不敢,臣惶恐!”
王贲连忙低下了头,他心里清楚,有些事,他可以做,但是不可以说。正如有些事,秦帝可以说,他不可以说一样。
“陛下有八分把握,必然能够修法成功!”王贲眼底的惶恐不安消失,取而代之则是一片凝重,他对着胡亥,道:“更何况,就算到万不得已之时,臣只需要出兵镇压乱局就可以。”
闻言,胡亥摇了摇头,对着王贲,道:“这一次修法,朕不成功便成仁,一旦出手,就没有后退的可能。”
胡亥心里清楚,他这样细化法律,将会对于大秦帝国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谢谢法律适合于后世,但是不代表适合当下。
所以,胡亥的八分把握,是有一定的水分的。
……
第二天,朝会。
胡亥走进大殿,神色轻松。毕竟他得到了上将军王贲的支持,这就意味着,大秦帝国三军将士的支持。
在这个时候,他们君臣联合,没有人能够反对的了。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年!”文武百官纷纷走进咸阳宫大殿,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
帝座之上,胡亥望着三公九卿以及文武百官,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他心里清楚,这一次的修法,才是一切改变的开始。
接下来,大秦朝野上下,必将会因为胡亥而动荡,甚至于发生巨大的地震。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
这一刻,文武百官以及三公九卿心里纷纷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看到了上将军王贲,而且他们没有得到王贲入咸阳的风声。
左相与太尉对视一眼,随即摇了摇头,在各自的位置上坐下。
这个时候,当着胡亥的面上,就算是他们心里有再多的不解,也不好意思直言。
“陛下,臣以为上将军今日临朝,正是商议修法之时,请陛下明鉴!”作为胡亥的支持者,右相蒯彻走出来,道。
“嗯。”
微微点头,胡亥没有给其他人反驳的机会,直接对着群臣,道:“其余各郡中人,依旧还在路上,今日在咸阳宫大殿之上,诸位可以讨论一下总的秦法!”
深深看了一眼群臣,胡亥微微一笑,道:“今日,群臣先行只需要确定四件事,那边是国旗,国歌,帝都,国名……”
“陛下,这还需要什么确定,自古以来,大秦帝国,都已经叫顺口了,也天下皆知……”左相子婴微微一笑,对着胡亥一拱手,道。
“左相此言差矣!”
帝座之上,胡亥摇了摇头,对着文武百官解释,道:“大秦以法立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可以说,老秦人的生活都融入了法!”
“所以,不论是国名还是国歌,甚至于国旗,都需要写在秦法之中,甚至于储君的继承权,等等一系列都必须要有根有据。”
“任何一件事,都应该有法可依,大秦帝国官吏,也应该执法必严!”
……
听到秦帝语气之中的认真,王贲沉思了片刻,道:“陛下,自古以来,我大秦便以秦为名,至于国名,就叫大秦帝国,最为妥当!”
“嗯!”
点了点头,胡亥望着群臣,道:“上将军的这个建议,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善!”
群臣纷纷点头,毕竟大秦帝国已经叫成了习惯,这个名字也深入骨髓,是他们舍弃不了的信仰。
“至于国都,当以咸阳最佳,其次洛阳,国旗当为黑色秦字旗,至于国歌,臣就没有了想法!”
这件事,胡亥与王贲有过交流,今日的朝会与其说是商议,倒不如说是将胡亥的想法推出来。
作为一国之君,不到万不得已,胡亥不能亲自赤膊上阵,在这个时候,上将军王贲就成了最佳选择。
“国歌么?”
胡亥顿了一下,然后对着文武百官,道:“既然如此,就在纠纠老秦与西有大秦之中选择一个!”
第639章 从法治到法制的想法!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留干,死不休战!
这是老秦人的誓言,也是老秦人斩不断的羁绊,也正是因为这个号子,老秦人才会大出于天下。
这一血誓,早已经深入了秦人骨髓之中,根深蒂固。
毕竟,老秦人就是靠这样的精神,让偏安一隅的秦国,不断的走出函谷关,甚至于天下。
其实这一道誓言,用秦惠文王的一句话来概括,最为恰当。
秦不守关,誓将东出!
.......
而,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这一首战歌,其实也可以作为大秦帝国的国格歌。胡亥清楚,之所以叫做选择,只是二选一。
“陛下,国名,都城的确定臣尚能够理解,但是这国歌,国旗有何意义?”
这个时候,整个咸阳宫大殿之上,几乎很多的人都在不解,认为胡亥此举不过是多此一举。
但是从后世而来,胡亥心里清楚,这绝对不是多此一举。
瞥了一眼张苍,胡亥一字一顿的解释,道:“国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作为国歌的曲子,往往都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尽管岁月消磨,尽管历史变迁,尽管物逝人非,唯精神永存、歌声不老。”
“这也是对于老秦人,甚至于整个中原人的军心民心的凝聚!”
“至于国旗,就像是三军帅旗一样,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
“国旗是每个国家的象征和代表,每个国家的国旗就是每个国家给人的第一印象!”
说到这里,胡亥深深地看了一眼众人,道:“当国旗所在,就是一个国家的信仰所在!”
“当大秦帝国足够强大,只要大秦帝国国旗出现,就是一片安土,就能庇护你们的安全!”
“同样的,设置国旗,也是为了提升国人荣誉感,能够早日统一中原大地!”
.......
良久的沉默,没有一个人说话,半响之后,上将军王贲方才,对着秦帝,道。
“陛下,臣以为西有大秦,如日方升比赳赳老秦,更适合成为大秦帝国国歌!”
王贲心里清楚,这个时候,他们其实没有太大的选择,毕竟只有两首曲子选择。
而且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早已经成为了老秦人的一种信仰,并不适合成为国歌。
毕竟将来的大秦帝国,必定不止老秦人,还有各种原因,以及天下一统诞生的新秦人。
所以,选择西有大秦更适合!
“嗯!”
微微颔首,在胡亥的心里也是钟情于西有大秦,毕竟他是一国之君,有时候想法与做法不能太狭隘。
大气!
有时候,是一个君王的标配。
哪怕你不是真正的大气,但是哪怕是装的,也要装出来。
“诸位爱卿,武安君认为西有大秦,可以成为大秦帝国国歌,不知诸位爱卿有何异议?”
胡亥端坐在帝座之上,目光幽深。对于现在的大秦朝堂而言,只要他还没有拍板。
只要命令尚未走出咸阳宫大殿,一切都可以改变,只要三公九卿以及文武百官说的有理。
“禀陛下,上将军所言有理,我等附议!”对于三公九卿等人,这些事都是无关紧要的。
他们没有必要为了这些,去得罪上将军王贲和胡亥。
所以,几乎就在一瞬间,咸阳宫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纷纷点头答应了下来。
“好!”
点了点头,胡亥一挥手,对着右下角拐角处的典籍大臣,道:“将一切都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案!”
“是,陛下!”
.......
然后,胡亥对着三公九卿以及文武大臣,道:“今日诸位爱卿就不必回去了,你我君臣就在大殿之上用餐,然后继续讨论!”
说罢,胡亥一挥手,道:“韩谈,传朕旨意,上小宴!”
“臣遵旨!”
.......
胡亥清楚,修法一事,其任务艰巨不下于重新建立一套法律,而且大秦帝国以法治国,帝国之中法令条文一大堆。
想要全部梳理出来,这必然是一件耗费很长时间的繁琐之事。
所以,胡亥在今日才会表现出一种急迫性,毕竟时不我待,他还有很多的抱负没有实现。
正因为如此,胡亥想要在今日将大体框架构建出来。
......
吃了一鼎热腾腾的羊肉,胡亥啃了一块面饼,然后用盐水漱口之中,看着底下正在进食的众臣。
胡亥常年身处军中,他对于饮食并没有太大的要求,而且也养成了他快速进食的风格。
望着细嚼慢咽的群臣,胡亥念头闪烁,一下子想到了别处。
对于秦法,胡亥大体上是满意的,但是他之所以修法,就是为了确定皇帝的绝对权威。
然后借这个机会,改变大秦帝国的体制,让耕战体系进一步的深化,将其弊端解除。
唯有如此,大秦帝国才有未来。
一念至此,胡亥一时间反而不知道该如何了,毕竟耕战体系与秦法都有缺陷。
在这个时候,何者为先,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就在胡亥沉思的时候,文武百官也是用过了餐,有内侍将长案之上的东西撤去。
“陛下,诸位大人已经用过了餐,现在可以开始了!”韩谈见胡亥沉默着,忍不住开口提醒。
“嗯。”
回过神来,胡亥望着精气神得到调整的文武百官,道:“诸位爱卿,朕以为应该立秦法为总法,用于确定大秦法统!”
“秦法是国家的根本**,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全体国人与百姓!包括朕与太子,以及皇室!”
“其中秦法应当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国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
胡亥目光幽深,他希望借这个机会,彻底深化大秦帝国的法治精神,让帝国从法治转向法制!
他心里清楚,当立法绝对之后,这并不会对皇帝的权势有所影响,反而会加深皇帝的地位与权柄。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第640章 秦律,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镇压反秦势力!
相反,正是因为立法,反而会让大秦帝国的权柄,到最后归于他一人身上。
这样一来,反而比之前更让胡亥的位置坚固,这也是胡亥提出修法的初衷之一。
他不怕失去帝位,以目前的局势来看,至少在他的手中不可能失去,有着上将军王贲的保驾护航,在嬴治手中也不会失去。
.......
胡亥心里清楚,立法,修法,对于他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对于大秦帝国的国人百姓同样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是一个举国上下,都受益的事情,这也是胡亥之所以认为有八成把握的原因。
就算是大秦勋贵,甚至于大秦帝国的的大小官员也是极为的受益。
只不过,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一个崭新的东西出现,必然会遭受到腐朽的,陈旧的冲击。
只要是挺过去,将会大放光芒,甚至于极度耀眼。
以法治转向法制,这才是大秦帝国的归宿。
而且胡亥也是极为的有信心,毕竟从法治转向法制,远比法治转向人治,在转向法制来的轻松。
伴随着胡亥一字一顿的解释,顿时整个咸阳宫大殿之上的气氛顿时变了。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感受大了胡亥的决定,毕竟在这个时候,胡亥长篇大论,自然是做过了功课。
由此可见,胡亥修法的坚决!
一时间,左相子婴与太尉尉缭对视一眼,均是看到了对方眼神之中的凝重。
在这个时候,他们如何还不知道,他们以为是最大依仗的上将军王贲,已经被胡亥说服。
虽然不知道为何王贲会同意,胡亥如此荒唐的修法决定,但是他们也清楚,整个的大秦帝国,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秦帝了。
大殿之上,群臣心里嘀咕,但是面色之上不显,纷纷等待着胡亥的下一步举动。
而胡亥也是清楚,想要修法,真正意义上只能靠他自己。
毕竟他见识过法制国家,在场的其他人都没有见识过,他之所以召集大秦帝国之中的熟悉秦法文吏。
只是因为原本的秦法之中,有很多的条款,极其的适合现在这个环境,那些他不打算删除。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便已经清楚,眼下为了修法,只怕是需要他这个帝国的二世皇帝亲自下场了。
一念至此,胡亥对着底下的文武百官,道:“秦法子商君开始,它的主旨是对经济的改革!”
“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国有制,设置军功爵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为重点。”
“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革!“
说到这里,胡亥沉声,道:“这也是商君变法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但是当下大秦距离商君变法已经过去了数百年!”
“秦法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当下的大秦帝国,焕发出超强的生命力!”
“孝公六年,商君相秦,实行变法,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刑律及其它方面的法律。”
“在犯罪与刑罚方面,秦律以先秦法家的性恶论为思想基础,以重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规定了殊多种类的犯罪和相当严酷的刑罚。”
“今日朕的意思便是对于原本的秦法进行分别归类,然后废除部分太过于违反人道的刑罚!”
.......
左相子婴听到这里,自然是清楚了胡亥的野心,随及对着胡亥一拱手,道。
“始皇统一中原后,将秦律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陛下即位后,又修订了律令。”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皆有法式“。”
“老臣以为,现行的律法已经很是完善,根本没有必要修法!”
左相子婴的话,让整个咸阳宫大殿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毕竟在胡亥修法意志坚决的情况下,如此明目张胆的反驳,自然是让群臣不知所措。
而且胡亥常年征战在外,左相子婴坐镇咸阳,自然是让子婴的威望深入群臣心中。
见到子婴反对,胡亥顿了一下,然后望着文武百官,一字一顿,道:“秦律不仅有《法经》六篇的内容,而且还有《田律》、《效律》、《置吏律》、《仓律》、《工律》、《金布律》!”
“有关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徭律》、《傅律》、《敦表律》和《戍律》。”
说到这里,胡亥深深地看了一眼,子婴,道:“秦律有调整经济的作用,但是它的根本基本上是镇压国人百姓的反抗,巩固统治的工具!”
“但是,现在大秦帝国的处境,诸位爱卿可是看的一清二楚,当初大秦帝国视国人百姓为牛马,以至于危机袭来,巍巍大秦,竟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现在,秦法严苛早已经深入人心,唯有修法,才能再一次收回天下民心,才能统一中原大地!”
“只有这样做,父皇的万世之念,才有可能实现!”
这一次,胡亥作为帝国的二世皇帝自揭其短,振聋发聩的声音,让整个大秦帝国朝堂震惊了。
在众人一阵愣怔之时,胡亥再一次开口,道:“事到如今,朕也就不打算瞒着诸位爱卿了!”
“这一次,虽然名义上是修法,但是这一次也相当于秦法重新建立!”
“原本的秦法,朕的意思是大部分沿用,但是有些地方不必要大改,而且必须要设立总法!”
“作为大秦帝国的万法之源,也是大秦帝国立国之本!”
“父皇在位之时,秦律的制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和镇压反秦势力,稳定统治秩序。”
“但是如今局势已经大变,反秦势力必然会在战场之上被彻底肃清,将来整个中原,都是大秦帝国的子民!”
“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修法,唯有如此,才能让巍巍大秦再一次燃烧出熊熊大火!”
胡亥之言,就像是暮鼓晨钟,在每一个人耳边响起,这让大秦帝国的文武百官一时间,有些无言以对。
甚至于有些惭愧!
第641章 君臣一心,欲成万世之基!
咸阳宫大殿之上,先是一片死一般的安静,只有呼吸声,深浅不一,在响起。
毕竟胡亥的这个想法,太过于震撼人心,大秦帝国的文武百官都是精通秦法的精英。
他们自然是看得出好坏!
.......
片刻之后,三公九卿,以及文武百官,纷纷站起身来,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
“请陛下示法,臣等惭愧!”
这一道宣呼,声音虽然是来自于文武百官,但是确实整齐划一,极其的具有力量。
让胡亥一时间,也是有着愣神,他没有想到,大秦帝国的朝臣,竟然会在这一刻,态度大变。
就连反对的先锋,左相子婴都低头了。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虽然不解,但是事情发展这一步,简直连老天都在帮他。
虽然不解,但是胡亥一点也没有想去弄懂的想法。
只要是不反对,胡亥就心满意足了。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
胡亥一挥手,悠悠一笑,道:“都是为了大秦帝国,诸位爱卿能够理解朕,支持朕,此次修法必成!”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再一次,整齐的宣呼过后,众臣纷纷落座。
看到这一幕,胡亥也是松了一口气,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朝堂,这让胡亥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哪怕是率领大军,征战沙场也没有如此压抑。
心中念头一动,胡亥望着文武百官,将帝案之上的竹简拿起来,道:”这上面是朕总结的新法的根本,朕读给诸位爱卿!“
“诸位爱卿不光是听,朕希望在听之后,能够给朕提出褒贬,找出不足之处!”
“是!”
虽然让胡亥读,有些不合规矩,但是在这个时候,新法只有胡亥一个人知晓,只能他来。
胡亥拿起竹简,道:“大秦帝国新法,又称秦法,乃大秦帝国各大小法,律,令等一切法律条文的源头!”
“任何法律,都不得与秦法相违背,一旦有违背,以秦法为准!”
“本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大秦帝国全体国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举国上下国人百姓、一切朝廷衙门和城卫军,大秦帝国三军,各商贾,一切民间组织,都必须以秦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大秦帝国朝野上下,都有且负有维护秦法尊严、保证秦法实施的职责。”
........
秦帝此举,根本就是要将大秦帝国打造成一个法律牢笼,不管是大秦帝国任何人,都生活在法律牢笼之中。
这便是所谓的有法可依!
“新法第一条:大秦帝国是帝皇帝领导的、以各级官吏,国人百姓为基础的大帝国。“
“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的破坏!”
“第二条:大秦帝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帝国皇帝,属于嬴氏一族,始皇一脉。”
“第三条:大秦帝国的各级衙门实行主官负责制的原则。”
“第四条:大秦帝国之中,所有国人百姓一律平等。”
“第五条大秦帝国实行依法治国,朝廷维护帝国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举国上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秦法的特权。”
.......
胡亥虽然说了一大堆,但是真正的想要推行,还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
而且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谁会对最后一句:举国上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秦法的特权,而计较。
所有人都清楚,在大秦帝国之中,永远都是帝位于法之上,法只是为帝而服务的。
就想是没有人这真正的在意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样!
所有人都清楚,这是一个态度,一个收买人心的幌子。
.......
伴随着秦帝读完,群臣脸色微微惊讶,毕竟胡亥这样的手笔,简直是让人震惊。
如此一来,大秦帝国未必就不能大治!
这真正是万世不拔之基!
一时间,众人眼中的震撼消失,却而代之则是一种敬畏。
在这一刻,他们才清楚胡亥不仅在军事上如鱼得水。在政治之上,也是老谋深算。
“陛下英明,如此,可铸大秦万世之基!”这一刻的宣呼是发自肺腑的,他们对于胡亥的施政能力得到了认可。
“大秦帝国的万世不拔之基,不是一纸秦法就可以铸就的!”
胡亥望着一脸欣喜的文武百官,沉声,道:“这需要,朕,也需要尔等,甚至于是后来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奋斗!”
“大秦帝国总法,朕会让韩谈明日交给诸位爱卿,接下的其余法律条文,只需要将原有的大秦帝国法律进行归类分析!”
“然后删除部分严苛的刑罚,就足以,这件事由左相府牵头,廷尉府,帝国最高检,帝国最高法联合修改!”
“等到修法成功之后,交给朕审阅,没有问题之后,再行昭告天下!”
“臣等遵旨!”
在场的都是人精儿,胡亥已经言明,大秦帝国之中任何的法,律,令等都不得与秦法相违背!
如此一来,根本就不足要胡亥继续修法,其余文吏反而是对于大秦帝国的原本法律认识更为深刻!
而且胡亥是一国之君,政务繁忙,没有必要被拴在这一件事情之上。
.......
朝会结束之后,文武百官都走了,只剩下帝座之上的胡亥,目光幽深,不知道在想什么。
“陛下,朝会已经结束,是否回去?”韩谈等了很久,依旧没有见到胡亥有动静,无奈之下催促,道。
“韩谈,将咸阳宫之中的闲杂人等清退,朕一个人待会儿!”回过神来,胡亥对着韩谈,道。
这个时候,胡亥心里想到了后世那个和平的时代,这让他一时间,有些忐忑。
毕竟他清楚,为了后世和平,国人付出了什么。
.......
“朕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当韩谈等人离开之后,胡亥望着空旷的大殿幽幽,道。
原本在修法之初,胡亥信心百倍,但是这一回神,让他变得忐忑不已。
毕竟他是大秦帝国这座大船的舵手,自然清楚,如今的帝国根本虚弱至极,经不起他折腾。
第642章 赐名河图,守护这一片江山!
胡亥这一坐,就是整整一夜!
咸阳宫之中,风灯摇曳,灯火通明,宫女内侍全部都被韩谈清退,整个咸阳宫除了胡亥的呼吸声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丝毫响声。
安静!
这是此刻的唯一!
胡亥喜欢黑夜,因为他觉得寂静的黑夜,天地一色,这与他的心境相吻合。
而且思考一个国家的未来,这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而此刻的咸阳宫正是这样的一个环境。
.......
“陛下,各郡之中精通秦法的精干文吏已经悉数到达咸阳,正在与左相等人商议修法方案!”
当天明之后,韩谈走进咸阳宫大殿,对着一夜未眠,依旧精气神十足的胡亥,道。
胡亥抬起头,朝着韩谈,道:“韩谈,最近一段时间,大秦商社与大秦皇家快运,具体情况如何?”
胡亥清楚,自己的身份今非昔比,伴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他在大秦帝国朝野上下的威望不断加深。
现在的他,已经不能任由性子胡来,他是大秦帝国的皇帝,绝对不能在明面上与大秦商社沾上关系。
有道是看破不说破,有些事可以私下来干,但是一旦明朗化,将会造成恶性竞争。
甚至于让大秦帝国的百姓认为自己的是在与民争利,这样的形象不好,根本不利于胡亥。
“禀陛下,由于战争的原因,大秦商社与大秦皇家快运有极大地影响,但是在帝国之中,自给自足不是问题!”
韩谈最近没有在插手大秦商社与大秦皇家快运的事,故而,他对于这些了解也不是太多。
见到胡亥询问,只是说了一些自己的知道的事情,只不过,因为不了解,他说的只是些皮毛。
“呼.......!“
长出了一口气,胡亥思考了一会儿,对着韩谈点了点头,吩咐,道:“中车府令,传朕命令,令铁剑死士隐藏于人群之中。”
“同时将周勃找来,在宫中挑选三名内侍,让皇后与太子着平常人家的服饰,跟随朕出宫!”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太子与皇后.......!”韩谈脸上露出一丝凝重,对着胡亥劝谏,道。
“朕露面极少,皇后与太子更是从未出宫,国人百姓对于她们母子并不了解!”
“而且若是一国之君,以及一国储君连自己的帝国都不了解,何谈治国!”
“是!”
韩谈被胡亥说服了,他不得不承认,胡亥所言极是。
在始皇之前,大秦帝国之所以代有明君,就是因为当世的环境决定的。
不管是秦孝公,还是秦惠文王,甚至于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乃是始皇帝。
他们都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不是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就是幼年为质子,受人白眼!
他们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个时代的残酷,激发了他们向上的决心,也明白这是一个什么世道。
清楚地认识到大秦帝国在中原之上的处境,所以,诸王才会励精图治,一心想要大秦东出。
结果生长的在深宫妇人之手的胡亥,就是最大的反例,若不是在关键时刻崛起,现在的中原都没有了大秦帝国什么事。
一刻钟之后,当胡亥换好衣服,正要出门的时候,上将军王贲一身便服走来。
“臣见过陛下!”
瞥了一眼王贲,胡亥悠悠一笑,道:“朕本欲出宫,上将军此刻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见到王贲一身便装,胡亥就清楚,一定是韩谈不放心自己等人的安全,将消息告诉了王贲。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也没有怪韩谈自作主张,他心里清楚,韩谈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
毕竟这一次出行的不仅是胡亥还有太子嬴治,皇后王洛洁,一旦三人遇难,大秦帝国皇室将会被一网打尽。
“中车府令派人送来书信,言陛下欲带太子与皇后出宫,他担心陛下安危........!”
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不必要说的太透彻大家也能够明白。
王贲这一番话,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更是将韩谈的行为解释了一下,以免胡亥问罪。
“嗯!“
点了点头,胡亥对着王贲笑了笑,道:“这本只是朕的一时想法,并没有打算劳烦上将军!”
“如今大秦帝国之中,最为忙碌的就属于上将军了,国事已经是操劳,朕这点个人之事,再烦劳将军.....!“
虽然,胡亥与王贲的关系很近,但是他心里清楚,这一次王贲的夫人诞下子嗣。
王贲一直在前线,本心里就是十分的愧疚,在这个时候,胡亥不愿意剥夺王贲的时间。
“陛下之事无小事!”
王贲并不认同胡亥的话,他心里清楚,如今的胡亥的安危关系到大秦帝国的生死存亡。
而且这一次,胡亥又是带着太子嬴治,皇后王洛洁,一旦出事,大秦帝国将会在瞬间大乱。
“帝国安危身负与一肩之上,臣作为大秦帝国上将军,自然是当守护陛下为主责!”
见到王贲反驳,胡亥笑了笑,道:“上将军,夫人诞下子嗣,不知可有名?”
“禀陛下,幼子尚无名,只有一个乳名!”说到这里,王贲微微一笑,道:“还请陛下赐名?”
让胡亥赐名,这只是王贲临时起意,毕竟这个时候,胡亥提及这一点,他就应该有所表示。
闻言,胡亥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王贲竟然有这样的意思。他刚才只是一句客套话,毕竟王贲有了后人,他作为皇帝不能不表示。
看着王贲脸上的期待的表情,胡亥沉默了片刻,道:“不如,就叫做河图如何?”
“这大秦帝国的万里江山,便是一副名山大川图,就让令公子一如上将军,为治儿守护这一片江山!”
胡亥虽然是灵机一动,但是这一番话中包含了他的夙愿,他清楚,自己会老的。
而大秦帝国将来必然会交给嬴治,而王贲之子,作为守护者,也是应有之义。
“臣替幼子拜谢陛下!”王贲心头大喜,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
“上将军,你我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必如此拘束!”
“更何况,当年你见父皇,也没有如此拘束不是么!”
第643章 胡亥训子
胡亥与王贲联袂而出,在皇城南侧遇到中车府令韩谈带着皇后与太子前来。
毕竟这么长的时间,皇后王洛洁与太子嬴治换一身衣服,自然是轻而易举。
.......
“臣妾拜见陛下,见过父亲!”皇后王洛洁微微俯身,道。
“儿臣拜见父皇!”嬴治对着胡亥深深一躬,然后对着王贲,道:“见过上将军!”
.......
瞥了一眼,人小鬼大的嬴治,胡亥微微一笑,道:“皇后,太子都起来,今日出城之后,一切以平常百姓家称呼即可!”
“臣妾知道了!”
王洛洁一身寻常人家的衣衫,自然是清楚胡亥要出宫。
在这个时候,任何的称呼出错,都会暴露胡亥一行人的身份。而且王洛洁清楚,如今的胡亥今非昔比。
若是身份泄露,必然会招惹到接连不断的刺杀。
而且她与嬴治也是一样,都是极为重要的人,一旦发生意外,将会是天大的事情。
.......
出了皇城,一行人走在咸阳的大街上,感受到着皇城之外的空气,望着神色匆忙的老秦人,一路前行。
只不过,相比于其他人,胡亥的脸色不由有些难看。
咸阳!
这是大秦帝国的帝都,而且建都数百年了,自从商鞅变法以来,迁都咸阳之后,无数年历任帝王都没有改变过。
然而在这里,胡亥只看到了行人匆匆,神色匆忙,但是却没有看到咸阳城中老秦人脸上的轻松与幸福。
走在大街上,望着形形色色的人群,胡亥只感受到了老秦人身上的巨大压力。
“治儿,在这里,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你有什么感觉?”胡亥停下脚步,一只手过去将嬴治牵着,道。
“父亲,他们都好忙,连一点停留的时间,都没有!”嬴治虽然年少,但是也是有所感受。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胡亥幽幽一叹的,道:“他们也想安逸的活着,而不是像是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
“只是因为父亲,让他们背负太多的压力,以至于如此!”
“而且秦法严苛,老秦人已经重负多年,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时候,再这样下去,会将他们压垮!”
旁边的王贲神色微微一变,他望着胡亥,道:“这便是公子打算修法的初衷?”
胡亥牵着嬴治,不紧不慢的走着,良久之后,道:“重压之下,国必乱,有豪杰出,必揭竿而起!”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而且一个国家,一个势力,领导者虽然重要,但是这些人也重要。没有他们,上位者就不是上位者!”
说到这里,胡亥方才看着王贲,一字一损,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说罢,胡亥便不再言语了,在韩谈的带领下将咸阳城逛了一遍,一直到下午时分。
在西市之上,胡亥吃了一碗面,以及一些当地的小吃,方才心满意足的走出了店铺。
胡亥今日的表现,让王贲与韩谈大吃一惊,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胡亥会吃外面的东西。
“公子,外面的东西难免不干净,你.......!”韩谈将钱递给掌柜的,然后走出店铺,对着胡亥,道。
“他们不知道我是谁,没事的!”胡亥摆了摆手,道:“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露出马脚。”
“是!”
........
见到胡亥不听劝,王贲与王洛洁对视一眼,到了嘴边的话,不得不吞下去。
“韩谈,去城南九州商社的总部!”走到中街之上,胡亥对着韩谈,道。
转了一圈儿,虽然是心满意足,更是吃饱了,但是胡亥没有忘记这一次出来的目的。
“是,公子这边.......!”韩谈曾经是九州商社的主宰者,他自然那清楚九州商社的具体位置。
“嗯!”
点了点头,胡亥牵着嬴治再走:“治儿,为父带你去看看好玩的!”
“父亲,我走不动了!”嬴治撇着嘴,干净的眸子带着泪,越发可怜了。
“九州商社不远,几步路就到了,治儿是老秦人的子嗣,将来注定要纵马中原!”
胡亥没有理会心疼,想要开口的王洛洁,站住遵下身抚摸着嬴治的头,道。
“治儿,你记住,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就算是在难受,在痛苦也要咬着牙,忍着辱,一往无前!”
“夫君,我.......!”王洛洁终究是一个做娘的,自然是见不得儿子受罪。
只是旁边有王贲,在王洛洁刚要开口之际,就伸手拦下了。他心里清楚,胡亥的目的。
嬴治出生高贵,作为大秦帝国的储君,将来的三世皇帝,自然是位高权重。
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事情是白来的。既然得到了大秦帝国储君的位置,就有责任背负。
作为大秦帝国的太子,作为将来的三世皇帝,嬴治必须要从小历练,特别是性格必须坚毅。
要不然,胡亥不可能让懦弱的太子继位,而大秦帝国的万千将士也不会答应。
不管是为了嬴治,还是为了大秦帝国,严格的训练是免不了的。
“父皇.......!”
嬴治眼眶之中的眼泪一下子下来了,然后便忘记了胡亥的叮嘱,直接叫上了父皇。
“治儿,这段路你自己走,为父只说这一次!”胡亥深深地看了一眼嬴治,松开手走了。
“母亲......!”
嬴治可怜巴巴的望着王洛洁,王洛洁母爱瞬间泛滥,一脸心疼的就要去抱住嬴治。
看到这一幕,王贲脸色一变,连忙一把拉住了王洛洁,眼神之中,满是制止。
”父亲,你.......“这个时候,王洛洁眼中满是不解,她对于胡亥丢下嬴治,以及王贲阻拦她的行为极为的不解。
“你要是为治儿好,就不要管,这事!”王贲虎目凝重,深深地看了一眼王洛洁,道:“若是今日治儿让公子失望,你觉得对于治儿未来将会如何?”
王贲的这一句话,让王洛洁伸出去的手,忍不住缩了回来,她清楚这个时候她将嬴治抱住,等于是毁了他。
望着可怜巴巴的嬴治,王洛洁一狠心,道:“治儿,听你父亲的话,走过去!”
第644章 十岁为期,胡亥对于太子的野望!
“治儿,听你父亲的话,走过去!”
王洛洁虽然心疼,但是语气却坚决无比,再也没有了一丝想要帮扶的想法。
刚才王贲的一番话,让她霍然惊醒,嬴治是大秦帝国地太子,而不是一个寻常人家的子嗣。
他生来尊贵,就必须要肩负身为大秦帝国太子的责任。
放眼望去,亿万里浩荡江山,数千万国人百姓,这便是他的责任与义务。
在大秦帝国之中,任何人都可以逃避。但是太子嬴治根本逃不了。
……
大秦帝国已经经历了一次磨难,不管是胡亥还是王贲等文武百官,绝对不会是坐视大秦帝国再一次土崩瓦解。
而且胡亥经历过了赵高的阴影,若是嬴治才能不足,性格懦弱,不能果决,只怕是这个太子之位,根本不可能长久。
因为不管是胡亥这个二世皇帝,还是跟随着胡亥重铸江山的大秦勋贵,流血牺牲的三军将士,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老秦人。
都不会坐视一个懦弱无能的太子即位,成为大秦帝国地三世皇帝。
这是胡亥的底线,亦或者是大秦朝野上下对于太子嬴治的底线。
此时此刻,大秦帝国之中,都是嫉妒危险之中。
王洛洁心里清楚,如今的胡亥正值壮年,正是一个男人最为黄金的年龄,纳妃生子,现在就可以看见。
若是嬴治的表现,不能让胡亥满意,只怕是他的太子之位不保。就算是有王贲扶持,也一样。
……
“哇……”
在王洛洁鼓励的目光中,嬴治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这一幕的发生,让王贲,胡亥,韩谈,王洛洁直皱眉头。
“韩谈,你抱着吧!”胡亥脚步一顿,眼中掠过一抹失望。
“是!”
韩谈走过去,将嬴治抱在怀中,跟在了胡亥的身后,脸色莫名。
“夫君,治儿他还年幼,不免……”王洛洁心中忐忑不安,忍不住连忙解释开脱……
闻言,胡亥摆了摆手,语气幽幽,道:“若是平常人家,这样的性格自然是没有大事,但他生在了帝王之家!”
“此刻只有他一人,地位稳固,有上将军为之扶持,更有嫡长子之名,可以说是大义在手。”
“但是,我不会只有一个儿子,我的儿子里面,也不如个个性格如此,必然有桀骜不驯之辈。”
“生在皇家,作为皇子,距离那张位子。只有咫尺之遥,没有人会愿意放弃,这样残酷的斗争中,你觉得他能活下去么?”
……
胡亥给王洛洁解释,其实也是说给王贲听,也是给自己解释。
在嬴治“哇”一声哭了的那一刹那,胡亥产生了易储的想法。
胡亥的话,没有背过王贲与韩谈,韩谈人微言轻,并没有说什么。一旁的王贲沉默了许久,道。
“公子,治儿还年幼,日后摔打一番,未必就不能成材……”
撇了一眼王贲,胡亥摇了摇头,道:“这不是年幼不年幼的问题,有道是三岁看老,如今他已经早过了三岁。”
“我可以给他时间,但是十岁之后依旧如此,恐怕他也就不适合待在那个风口浪尖的位置上了!”
胡亥这样说,根本就是给王贲提点,也意味着他真正的动了易储的念头。
在嬴治这样的年纪,若是放在春秋战国之时,早已经训练杀人了。然而,现在的嬴治,连走一下路都难以坚持。
“公子,可以让治儿年长一点进入军中历练一番,必然会有巨大的帮助!”王贲见胡亥动了易储之心,忍不住劝谏,道。
闻言,胡亥沉默了许久,当一行人快要走到大秦商社的门口之时,方才幽幽一叹,道:“当年父皇也是这样的想法,但是扶苏拔剑自杀了!”
“朕不愿意他死去,若是不适合,朕会废黜他为庶民,给他一个活命的可能!”
……
这一刻,王贲也是无奈,谁也没有想到只是因为嬴治的一个不好表现,便让胡亥产生了易储之心。
然而,这个时候的嬴治还没有察觉到,一脸的懵懂。
这一刻,没有人在开口说话,毕竟胡亥都提及了公子扶苏,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敢接话。
毕竟胡亥的帝位来的不正,有些话,胡亥自己说,无所谓,但是他们都是臣子,一旦说了肯定坏事。
……
“臣,见过陛下,皇后娘娘!”
由于提前得到了通知,蒙白与嬴陵两个人都在大秦商盟之中,此刻见到胡亥走进来,连忙行礼,道。
“都起来,今日朕微服私访,诸位爱卿都不必多礼!”
胡亥对着嬴陵等人微微一笑,随及一摆手,道:“都坐!”
“是!”
……
众人纷纷落座,胡亥望着九州商社的负责人曲辅,道:“去年一年,九州商社运营情况如何?”
“禀陛下,去年一年九州商社各地分社的盈利除了扩建之外,全部投入了战争,成为了军饷。”
“而且战后,对于大军的抚恤金,全部出自九州商社本部,可以说,目前的九州商社,就是一个空壳子!”
“嗯。”
微微颔首,胡亥对着曲辅,道:“只有大秦帝国存在,九州商社才有意义,而且将士们在前线流血牺牲,抚恤金发放本就应该。”
“如今战争已经结束,诸国都无力开启战争,这个时候,将会是九州商社大展拳脚之时!”
说到这里,胡亥深深看了一眼曲辅,一字一顿,道:“朕相信你,一定能够让九州商社一飞冲天。”
“属下,知道了!”曲辅并没有称臣,毕竟如今的秦法规定,商贾不能为官,他的地位并不高。
随及,胡亥将目光落在蒙白与嬴陵二人身上,道:“九州商社已经是一个空壳子,那么大秦皇家快运今年盈利几何?”
面对胡亥的询问,嬴陵与蒙白彼此对视一眼,然后由蒙白对着胡亥,道:“大秦皇家快运,因为战争的发生,以至于皇家快运生意并不怎么样。”
“不过由于军需一事,甚至于一度大秦皇家快运都要倒闭了一样!”
第645章 王洛洁抹眼泪
九州商社的处境,由于立足于大秦帝国本土就算是再差,还能够生存,而且虽然是战争之中,但是商人逐利,犯法的事情并不少。
但是,相同的情况下,大秦皇家快运就比较麻烦了。
大秦皇家快运,本就沾着一个皇家,本来就在商贾之中不占优势。
而且,大秦皇家快运介入了这一场战争,为大秦帝国输送粮草,这样的团体,自然是遭到了山东诸国的集体抵制。
而且由于替朝廷运送粮草是没有钱的,以至于大秦皇家快运,几乎一直都在倒贴。
所在在这个时候,不管是大秦皇家快运还是九州商社几乎都是资金拮据,这让胡亥的想法不得不胎死腹中。
“呼.......!”
望着蒙白与曲铺等人,胡亥沉吟了良久,道:“对于九州商社以及大秦皇家快运现在的处境,诸位都有何想法?”
“禀陛下,九州商社由于它的独特性,只要天下暂时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收益会很好!”
“这样的情况在半年之间,就可以扭转过来,甚至于略有盈余!”
曲铺说到这里,沉思了片刻,道:“但是,大秦皇家快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大秦帝国本土之中,有了朝廷支持,自然是很快就会再一次打通,但是山东诸国恐怖极难!”
闻言,胡亥也是理解曲铺话中的意思,毕竟一个商贾太过于靠近一个国家,亦或者打上一个国家的烙印,必然会遭受到其余诸国的抵触。
特别是这一次大秦皇家快运,这样的行径,等同于介入了这一场山东诸国联合伐秦之战。
这样一来,自然是山东诸国明暗之中,对于大秦皇家快运必然会进行打压。
“呼......!”
跪坐在榻上,胡亥目光闪烁:“要不就这样,先行暂停大秦皇家快运在本土之外的合作!“
“除非对方眼中要求,再行恢复,如此一来,也可以削减一下大秦皇家快运的庞大开支!”
“这样也能够让大秦皇家快运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
“是!”
点头答应一声,嬴陵与蒙白两个人心里有些憋屈,但是他们也清楚,这样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毕竟在大秦帝国生死存亡之际,。不管是胡亥还是他们都必须要先行顾忌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才是大秦皇家快运与九州商社存在的基础。
他们之所以失落,倒不是不满,而是原本诺大的事业在一夜之间近乎于倒闭,这样的巨大落差,自然是让人难以接受。
喝着茶的胡亥,见到蒙白等人离开之后,对着王贲,道:“连九州商社都空虚了,由此可见,大秦帝国的府库只怕也是已经空了!”
“而且这一次大军战死无数,老秦人的青壮死在战场之上的不下数万,这必然会影响耕种!”
“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国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若是再不修法,后果可想而知!”
........
听到胡亥这样说,一时间,也让王贲震惊了毕竟这样的窘迫是他一直以来没有想到的。
王贲作为三军主将,自然清楚一场战争的巨大消耗,但是他没有想到,消耗竟然是如此恐怖。
“举国空虚,陛下有何打算?”沉默了半响,王贲方才对着胡亥,道。
他的眼神之中,满是凝重。王贲虽然是一个武将,但是他也不是什么纯粹的武将。
在这个时代,还有着春秋战国之时的遗风,任何一个名士向往的不是一方面的极致。
而是一如吴起,商鞅一样的文武双全的极致,达到出将入相,这才是名士的最高境界。
上将军王贲也有这样的志向,所以对于治理国家,王贲也是懂得。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清楚大秦帝国面临的困境。
“仓促之间,朕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胡亥眼中满是凝重,望着茶水,幽幽,道:“如今的皇室已经被掏空,内库之中的全部被朕用上了!”
说到这里,胡亥神色微微一变,对着王贲,道:“这也是朕有所预料,但没有全部预料到的原因。”
“哎,先行修法,一件事一件事慢慢来,大秦帝国如此处境,就算是强行来也没有好处!”
半响之后,胡亥将心中的打算压下,只能一件一件来完成了。
“上将军,朕打算将太子送到就九原一段时间,你意下如何?”顿了一下,胡亥将话题转了过去。
“九原?”
闻言,王贲一下子沉默了,他自然清楚胡亥的想法,但是这个时候的嬴治还太小了。
而且,九原地处漠北,与匈奴接壤,危险性很大。
“陛下,治儿还小,九原地处漠北,天寒地冻,若是出了问题怎么办?”王贲还没有回答,王洛洁就开口了。
她话中的意思,不言而喻,这根本就是拒绝。
只是胡亥并没有理会王洛洁,他心里清楚,皇家不同于普通人家,此刻在对于嬴治的溺爱,等于是毁了他。
见到胡亥不理皇后,王贲沉思了片刻,道:“陛下,军中历练对于太子自然是好事,但是这个时候是否太小了!”
“毕竟今年治儿只有五岁,还是一个孩子,而且陛下只有一个子嗣,恐怕.......!”
沉思着,王贲组织言语,将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太子已经五岁了,但是他的性格,你也看到了!”
胡亥眼中掠过一抹冰冷,对着王贲与王洛洁,道:“他出生在皇家,而且还是嫡长子,就必须要背负属于他的责任!”
“北方的狼族,山东的反贼,才没有看到他还是一个孩子!”
“做事瞻前顾后,遇事犹豫不决,还不肯吃苦,这样的太子,朕也不敢将天下交付于他。”
“而且朕与皇后还年轻,儿子可以再生,若是嬴治真是扶不起来的烂泥,朕还有时间培养新的太子!”
这个时候,没有其他人,胡亥对着王贲与王洛洁将话说的很是直白,就差明说他对于嬴治不满了。
见到这一幕,王洛洁只顾着抹眼泪,她也是不敢反驳了。要不然,等到嬴治长大,将会恨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