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左相子婴的心思!
范增说的没有错!
中原大地之上的局势发展到今日这一步,已经与当年战国末年极其的相似,西楚与大秦两强制霸。
其余诸国朝秦暮楚,在夹缝中求生存。
正因为如此,范增心头才会如此担忧,因为他清楚曾经的历史上,秦始皇嬴政赢了。
命运女神仿佛极为的垂青这个野蛮的部族,让老秦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关键而又危急的关头。
特别是这一次,诸侯联军七十万,眼看就要灭亡大秦帝国,却硬生生让胡亥打乱了。
……
“亚父,这一次我西楚必胜!”这一刻,项羽脸上的光芒,褶褶生辉,让范增在阴霾之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
“陛下,黑冰台传来消息!”韩谈匆匆赶来,对着秦帝胡亥深深一躬,道。
“黑冰台有何消息传来,一字不落全部说出来!”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他清楚这一次的消息,十有**是对于他封王诏书的反馈。
“禀陛下,黑冰台传来消息称:韩信占据济北,彭越占据胶东,田横据琅琊,齐地分裂之策已初显成效。”
“与此同时,黑冰台察觉临淄王田荣与辽东王之间使者来往频繁,顿弱大人请示陛下,是否要阻击?”
“不必要!”
胡亥摇了摇头,幽幽一叹,道:“中原各地越乱,对于我大秦帝国越有好处,告诫顿弱,采取不管不问的策略。”
“是!”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对着胡亥,道:“陛下,我们的运算部门正式成立,已经开始对大秦皇家快运,以及九州商社进行核算。”
“嗯。”
微微颔首,这一刻的秦帝胡亥眼中有一丝的喜色,谁也没有想到,堂堂大秦帝国的皇帝居然好为人师。
点了点头之后,胡亥独坐于帝座之上,望着韩谈,良久无话。
半响之后,韩谈实在是忍不住了,对着胡亥一拱手:“陛下这要干坐到天亮么,老臣……?”
胡亥细亮的丹凤眼一瞪:“朕这是不好说,什么叫做要干坐到天亮!”
胡亥没有说假话,他是确实有话不好说。特别是一个皇帝,这样做更显得不好。只是有些事情,必须要有规矩。
韩谈脸色微微一变,对着胡亥站起身来深深一躬:“老臣为陛下爪牙,只要陛下开口,老臣自当从命!”
这个时候,韩谈还以为秦帝胡亥不信任他了,一时间,心里有担忧忐忑,也有极大的幽怨。
他对于秦帝胡亥忠诚无比,这一刻韩谈心里受创了!
瞥了一眼韩谈,胡亥对其心里变化一眼就看穿了,悠悠一笑,道:“中车府令可知,运算部门对于大秦帝国的重要?”
闻言,韩谈笑道:“老臣最近跟随着陛下,对于运算部门的作用,略知一二!一则对于大秦皇家快运,以及九州商社核算,二则……”
一说到这里,韩谈猛然睁大了眼睛。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
“对!”
点了点头,胡亥思忖,道:“核算天下,唯有如此,才算是对于朕,对于大秦有利。”
韩谈虽然是一介内侍,却是敏捷机警,思忖间,对着胡亥,道:“容臣想想……陛下是说,直接将运算部门掌握在皇族手中,以此算计天下?”
诧异的看了一眼韩谈,胡亥点头,道:“朕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只有控制在皇族手中,嬴氏才能千秋万世。”
听到秦帝胡亥之言,韩谈沉吟片刻,突然抬起头来:“可行!只有运算部门在手,将来大秦帝国的军队必将会效忠皇室,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长治久安。”
……
胡亥与韩谈两个人的商议,并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是大秦帝国之中真正的机密,就算是大秦的三公九卿都不会知道。
毕竟秦帝胡亥是九州商社以及大秦皇家快运的幕后掌控者,三公九卿只是猜测,并未得到证实。
而且就算是被证实,也对现在的,秦帝胡亥无可奈何。
……
“左相,陛下最近沉迷于商贾之道,九州商社以及大秦皇家快运,幕后掌控者皆是陛下……”
“老夫知道了!”
点了点头,子婴表示知道了,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表情。
这一幕,让蒯彻有些迷惑。在他看来,作为嬴氏皇族之中最后的一员,子婴应该发挥作用,劝谏陛下。
只是这样的子婴,让他无奈!
喝了一口米酒,子婴,道:“当蒙白与嬴陵两个人出现在大秦皇家快运之中,老夫就清楚九州商社以及大秦皇家快运都是陛下的手笔。”
“只是就算是知道了,又能如何?”
一口将碗中的米酒饮尽,子婴深深的看了一眼蒯彻,道:“如今的陛下,早已经不再是赵高乱政之时。”
“最近一些年,陛下一心致力于恢复绝对皇权的统治,由此可见,其心志!”
……
对于胡亥,子婴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特别是他作为嬴氏一族的人,处境更显得尴尬。
“可是左相,难道就这样任由陛下一直胡闹下去么?”蒯彻有些焦急,朝着子婴怒吼,道。
在蒯彻看来,秦帝胡亥这根本就是乱来,有些本末倒置。
对于蒯彻的嘶吼,子婴不置可否。他清楚蒯彻这也是为了大秦帝国,故而,他并不在意。
“右相,如今大秦皇家快运与九州商社对大秦帝国帮助极大,源源不断的税收与粮草流入大秦帝国。”
“特别是这一次陛下与西楚霸王项羽联合出兵救赵,大军需要的粮草,几乎全部来自于大秦皇家快运与九州商社。”
说到这里,子婴眼底掠过一抹精光,随及看着蒯彻一字一顿,道:“只要陛下不出格,就让他去玩吧!”
“老夫只要守着大秦江山还在嬴氏子孙手中,不至于皇权旁落,天下分崩离析就够了!”
左相子婴的心思很单纯,他对于权力已经没有了追求。作为皇室中人,子婴清楚左相这已经是高的职位。
这也就是乱世,要不然嬴氏一族中人,根本就不可能担任大秦帝国的丞相。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27章 年关,皇室添丁
对于商贾一道,子婴自然是厌恶的。
毕竟他是嬴氏子孙,吕不韦的鼎鼎大名,依旧在天地之间传荡,经久不休。
但是子婴太清楚这个时候的大秦帝国的状况了,他清楚就算是秦帝胡亥表现优异,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他说了能算的。
人口,粮草......
在这个时候,有太多的东西牵挂着,只要是能够让大秦帝国强大,他都可以接受。
别说只是胡亥隐藏于背后,就算是胡亥站在台前,他也不会鄙视,反而会敬畏。
因为这个天下,只有真正的枭雄,有志于天下者,才会甘愿放弃一切,只为了亘古的霸业。
如今秦帝胡亥做到了!
这让子婴看到了大秦帝国崛起的希望,自然而然,对于胡亥的所作所为,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半响之后,子婴望着蒯彻,道:“右相,在现在的大秦帝国,只要是能够强秦,任何的策略都不为过!”
“当初陛下变法之时,就已经有这样的苗头.......”
对于蒯彻之才,子婴很是佩服。因为他清楚,这个人能够伴随着大秦帝国一路征战。
就像是在始皇帝之时,李斯一样。正因为如此,这个时候子婴才解释了一句。
“可是左相,陛下乃一国至尊,对于帝国影响深厚,只怕是未来不容易扭转!”蒯彻心里有一丝的担心。
“哈哈”
......
“陛下,皇后生了,是一个小皇子!”韩谈的脸上带着喜色,向胡亥报喜。
“生了?”
胡亥心头大喜,整个人是愣神的。从今天早上,王洛洁就已经有生的迹象。
整个皇宫的太医忙乱,围着皇后不停,正因为心头有些担忧,胡亥在转了一圈之后,返回了偏殿。
因为他是大秦皇帝,站在宫殿之外,对于太医宫女是一种压力。
对于这一点,胡亥早就有些认识,故而,为了太医等人的正常发挥,他离开了后宫。
“皇后如何?”这一刻,胡亥的脸上带上了一丝焦急。
他可是清楚这个时代的医疗之差,特别是以前的电视剧,给胡亥留下一个阴影。
那就是往往在生孩子之时,都会出现一个桥段,大夫一个劲儿的问: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儿。
皇后王洛洁可是上将军王贲的嫡女,是皇室与上将军之间的联系纽带。
秦帝胡亥心里清楚,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上演那个桥段,但是唯独王洛洁不行。
“禀陛下,皇后与皇子母子平安,正在寝室休息!”韩谈连忙朝着胡亥,道。
“走,随朕去看看”胡亥目光光一闪,带着韩谈朝着皇后的寝宫走去。
这一刻的秦帝是激动地,因为在这是他前世今生第一次身为人父。
这种感觉是奇妙的,没有经历过得人,根本就不懂,这一刻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他要做父亲了!
在这一刻,胡亥心头的喜悦,在这一瞬间,竟然超越了大秦帝国有了后继之人。
这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情感,父子天性,血浓于水。
......
“奴婢拜见陛下”秦帝胡亥刚刚踏足寝宫,宫女立即就朝着秦帝胡亥躬身行礼。
“不必多礼,朕去看看皇后”胡亥一摆手,走进了寝宫之中。
“臣妾见过陛下,臣妾”王洛洁正在挣扎着起来,胡亥连忙伸手制止。
走到床边,胡亥拉着王洛洁的手,脸上露出一抹真挚的笑容:“皇后,辛苦了”
“朕与大秦帝国,甚至于嬴氏一族都应该感谢你!”
胡亥之言,是他的心里话。因为没有王洛洁,大秦帝国就没有后继之人。
而且嬴氏一族,始皇一脉也就将为之断绝。
“陛下,说的哪里话,这是臣妾应该做的!”王洛洁温婉一笑:“只是陛下,孩子的名字......?”
“韩谈立即向上将军报喜,同时告诉上将军,大秦帝国太子之名由他命名!”
“三川郡的防务可以暂时交给郎帆,上将军立即入咸阳!”
“是!”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心头大震,转身走了出去。
韩谈清楚,秦帝胡亥这是向上将军王贲示好。甚至于连皇子的命名都让给了王贲。
而且秦帝胡亥刚才直言,这就是大秦太子。
不管是对于上将军王贲,还是皇后王洛洁,甚至于整个王氏一族这都是天大的荣耀。
......
韩谈走了,但是王洛洁心头却是大震,秦帝胡亥直言她的儿子是大秦太子。
这意味着她的地位,王氏一族的地位,甚至于他的父亲在大秦帝国的地位,都是一种极大的提升与稳固。
只要她的孩子立为太子,只要是不出意外,将会是大秦帝国三世皇帝。
一想到这里,王洛洁脸上的神色更显得温柔。
因为秦帝胡亥的这一举动,意味着对她的保护,彻底的确立了她在大秦帝国之中的权威。
“陛下,消息已经通过黑冰台传出去,相信上将军不日就可以到达咸阳!”韩谈走进来对着胡亥与王洛洁行了一礼,道。
“嗯!”
微微颔首,胡亥略微沉思了片刻,道:“韩谈,将皇子出生的消息,告知大秦朝野上下,皇子诞生,当普天同庆!”
“是!”
......
秦帝胡亥眼中掠过一抹精光,对于他而言,皇子诞生,这就是一种现成的政治筹码。
不仅可以拉近与上将军王贲的联系,更能够安稳国内人心。正因为如此,秦帝胡亥不愿意错过。
毕竟这是一个机会,也是皇子的义务。每一个嬴氏子孙,都有维护大秦帝国的义务。
甚至于胡亥觉得每一个大秦帝国的子民,都有自觉维护大秦帝国的义务。
这是崇高的爱国情操!
......
“陛下,皇子诞生,还没有展现天赋,就这样立为太子,是否太过于仓促!”
虽然对于秦帝胡亥这样恩宠十分的欢喜,但是王洛洁不是一个无知之人。
她无比的清楚,大秦帝国太子,这个位置相当于半君。
不仅位高权重,是大秦帝国三世皇帝的最有可能之人,但是这同样是一个风口浪尖。
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一时间,王洛洁心头不免有些犹豫。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28章 这是他作为嫡长子应该背负的!
王洛洁的担忧,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执掌一个诺大的帝国,需要一个人强大的能力。
历史上,已经有了太多的明晃晃的例子。王洛洁清楚,她必须要一步一步,慢慢的走,而不是一步登天。
若是没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将会导致帝国分崩离析,让胡亥的一切努力都白费,最后自己也落得身死的下场。
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王洛洁不想让她的儿子,重蹈胡亥的覆辙。
因为她清楚,如今大秦帝国好不容易有了复兴之象。倘若是再一次出现了乱子,将会彻底耗尽嬴氏一族在国人百姓心目中的好感。
这样做,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一想到这里,王洛洁心头不由得更为担忧。毕竟她的儿子刚刚生下来,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
深深的看了一眼王洛洁,秦帝胡亥对于她的念头与想法,洞若观火。
“皇后,他是朕的嫡长子,不管是立嫡还是立长,都只能是他。”
说到这里,秦帝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对着王洛洁,道:“如今大秦帝国之中,人心惶惶,在这个时候必须要立太子,以稳定人心。”
“不管是为了政治需要,还是立嫡立长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
说到这里,胡亥对着王洛洁微微一笑,安慰,道:“放心,有朕与上将军在,他一定会安然无恙的。”
这个时候,胡亥只是说了该说的。其实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
那就是有上将军王贲在,以整个王家为助力,大秦帝国的三世皇帝除了王洛洁的儿子,根本就不可能是其他人。
这个时候的胡亥与王贲正是蜜月期,胡亥自然是不愿意与王贲交恶,而且这个孩子是他的第一个儿子。
一切的一切,都可谓是水到渠成!
……
当韩谈将皇后生了一个皇子,二世皇帝有了子嗣,大秦帝国有了继承人的消息放出去,整个大秦帝国上下为之轰动。
原本略显得躁动的国人百姓,再一次恢复了平静,老秦人显得更有向心力,有了凝聚力。
大秦帝国有继承者,莫名的力量,已经开始在发挥作用。
……
三天后,上将军王贲将三川郡的防务托付给河东郡守郎帆,沿着三川东海道狂奔来到了咸阳城。
君臣二人会面之后,直接是来到了书房之中。
“上将军,三川郡河东郡一带的防务如何?”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朝着上将军王贲,道。
“禀陛下,防务臣都交代好了,只要郎郡守按照老臣的策略,三川郡一带的防线,必将稳如泰山!”
这便是通武候王贲,纵然是身处咸阳,对于千里之外,依旧是有着绝对的自信,对于三川郡一带的防线,有着绝对的掌控。
瞥了一眼王贲,胡亥点了点头,道:“朕对上将军自是十分放心,只是如今天下局势大变,朕略有些不安。”
说罢,胡亥立即就转移了话题,他望着王贲,道:“上将军,皇后产子,诞下一个皇子。”
“朕的意思,上将军作为皇后的长辈,又与父皇相交莫逆,也算是朕的长辈,孩子之名,由上将军起!”
“老臣不敢!”
秦帝胡亥之言,下了王贲一跳。他自然清楚,这个孩子十有**就是大秦帝国的太子,三世皇帝。
这个命名的权力,只有胡亥才能够。故而,王贲连声不敢。
“哈哈……”
轻轻的笑了一声,秦帝胡亥,道:“上将军,何时学会了儒家士子的作态,朕既然让你命名,自然是真心实意。”
闻言,沉默了许久,上将军王贲抬起头对着胡亥,道:“如今大秦帝国分崩离析,希望他能够延续大秦盛世。”
“不如就叫治,寓意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好!”
拍案而起,胡亥高声,道:“就叫嬴治,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
两个人商量好了名字,胡亥方才饮了一口米酒,打量了王贲许久,道:“上将军,朕与皇后提了一句,打算立嬴治为太子,不知对于此事,上将军意下如何?”
闻言,上将军王贲,道:“陛下,治儿才刚刚诞生,就立为太子,是否太过于轻浮?”
“上将军,相信你也感受到了,整个大秦帝国之中,充斥着一股烦躁与恐慌,这是对于大秦帝国后继无人的恐慌。”
“而且在军中,恐怕这种恐慌更为严重,一个帝国没有后继之人,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只有立太子,才能安稳军心民心,重新凝聚老秦人的热情,唤醒老秦人的悍勇与不屈!”
……
在整个大秦帝国之中,上将军王贲是唯一一个,可以让胡亥直言的人,不需要拥有任何的顾忌。
故而,面对着上将军王贲,胡亥将心头的担忧,以及立太子的前因后果都一一说了一遍。
此刻的胡亥,需要一个最合适的决策,故而,王贲之言,将会影响他的决定。
沉吟了良久,王贲方才对着胡亥,一字一顿,道:“立太子一事,势在必行。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安抚人心。”
“也能避免将来的乱局发生,再现赵高之事。只不过这样一来,治儿的压力,只怕是无限大!”
摇了摇头,胡亥深深地看了一眼上将军王贲,随及才一字一顿,道:“嬴治作为皇后之子,上将军之外孙,朕的嫡长子。”
“就算是不立即立他为太子,他的压力也将会是无限大,特别是不立太子,嬴治会有危险。”
“嫡长子,虽然距离继承权更进一步,但是也等同于将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故而,不管是立不立太子,嬴治注定了身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
听完胡亥的一番话,上将军王贲点了点头。在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胡亥说的不错。
作为嫡长子,嬴治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巨大的压力。但是这也意味着,他距离皇权只有一步之遥。
等到胡亥百年之后,嬴治将会是大秦帝国的三世皇帝。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29章 胡亥的妥协
嬴治!
作为大秦帝国皇长子,他存在的意义重大,绝对不是一般人可比。
因为这是大秦帝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太子。也是中原大地之上,建立帝国以来的第一个储君。
毕竟不管是胡亥还是长公子扶苏,都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这一点,早已得到天下人的公论。
......
特别是嬴治的存在,将会是胡亥与上将军王贲之间的联系的最关键的纽带。
故而,不管是为了大秦帝国的安稳,还是为了大秦东出席卷天下,嬴治都必须要成为大秦帝国的太子。
这是胡亥心头的坚持,也是为了大秦帝国能够再一次的席卷天下,做出来的妥协。
……
“陛下,立太子一事,由陛下昭告天下就行了。”
上将军王贲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他不是不知进退的人。他自然清楚,胡亥这样做就是一种政治投资。
既然王洛洁的政治地位稳固,那么也该到了他付出得时候了。王贲清楚,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
在这个时候,特别是立太子之后,王氏一族的力量已经强大到足以与秦帝胡亥相提并论的地步。
在这个时候,只有王贲坐镇关外,秦帝胡亥才能够安心。
这是上位者的权术,通武侯王贲自然是略知一二。特别是经历了始皇帝一朝,王贲的权利**,已经不再强烈。
在这个时候,他之所以走出来,就只因为大秦帝国的建立有他们的一份子。
只要他还活着,就不想看不到巍巍大秦在顷刻间分崩离析,这便是王贲出山的原因。
当然了还有一份子,那是因为这是始皇帝的遗命。
“好!”
胡亥点了点头,对着上将军王贲:“三川郡一带的防务没有上将军,朕也是不大放心!”
“而且年关已过,大秦帝国后继有人,国内变法已经走到了正规!”
“粮草兵甲都已经准备妥当,朕决定在春耕之后对外用兵!”
.......
“陛下的意思是继续东出?”闻言,上将军王贲虎目一转,道。
“秦不守关,誓将东出!”
这便是胡亥的态度,因为他清楚在这个世界上,天下必须要尽快的统一。
唯有这样,才能让大秦帝国立足于万世。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站起身来,走到偏殿之中,巨大的天下军争图之前。
“上将军你看”
手中的丈杆一动,秦帝胡亥指着大秦帝国的地图,道:“这里是河东郡,属于上将军的防区!”
“这里是云中郡属于李信将军的防区,朕的意思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上将军率领大军从河东郡出发,攻克上党随后灭亡殷。”
“与此同时,李信将军从九原而出,攻克雁门郡,陈兵代郡!”
“朕率领大军进攻太原郡,争取大军齐出,一举灭亡西魏!”
.......
胡亥之心,昭然若揭!
王贲清楚,胡亥这就是铤而走险。想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灭亡西魏。
只是有些时候,想是一回事,真正的做的时候是另外一回事。
真正的做到永远比想法慢一拍,上将军王贲沉吟了片刻,顺着丈杆的方向,思考了良久。
“陛下,若是如此一来,势必是大秦帝国内部大军全部出动,甚至于以一敌三!”
“就算是如此,我军如此大规模的出动。西楚霸王项羽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一旦想要爆发战争,必须要考虑我军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打败魏军,殷军,赵军,后期还有代军以及楚军!”
“这样做,成则大秦帝国大势所趋,一统天下已成定局,但是若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到时候,一旦西楚大军参与其中必然会将我大秦参入战争的泥潭!”
“如此一来,大秦帝国刚刚产生的优势将会化作虚无,甚至于又将面临一次灭国之灾!”
......
一时间,胡亥与上将军王贲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就这样一直的争辩。
两个人都是为了大秦帝国好,但是两个人的出发点不同,结局自然是殊途。
“上将军,如今的大秦帝国实力傲立与整个中原之上,除了西楚霸王项羽还有一点威胁之外,其他诸国都不是我大秦的对手!”
“特别是齐地大乱,辽东王刘季随着韩信的出走,元气大伤。”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对着王贲,道:“朕以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旦时间错过去,到时候中原大地之上,必将会是群雄争霸,大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时间,将会无限期的延长。”
胡亥的一番长篇大论,让上将军王贲眉头大皱,他心里清楚,胡亥所言并没有错。
这个时候,却是一次反攻的机会。而且胡亥的部署,也是十分的恰当。
心中念头闪烁,半响之后王贲对于胡亥:“陛下,此事等臣思谋一二,进行一番推演之后再行决定如何?”
这个时候,王贲心里其实是十分的忐忑的。
毕竟出兵的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大秦帝国的安危,还关系到胡亥的皇权。
军权!
不管是在哪一个时代,这都是极为敏感的问题,特别是这样的乱世之中,更是如此。
“上将军所言有理,这一次的东出将会是大面积,举国之力,胜负对于大秦帝国的影响极大!”
“此事确实要三思而后行!”胡亥点了点头,对着王贲,道:“既然如此,朕负责在后方坐镇!”
“九原大军防守匈奴不变,这一次春耕之后,由上将军一部先行出击!”
“等待战果显赫,在这之后,大秦帝国彻底的消化了上党与河内郡,再行进攻太原郡!”
“至于李信大军,暂时按兵不动,等到天下有变之时,再行出兵!”
......
“是”
最后还是胡亥妥协了,这不仅是因为此刻的王贲位高权重,他不得不顾忌。
还因为这个时候的上将军王贲是自己最为巅峰的时候,在军事之上,眼光远超于胡亥。
胡亥清楚,这个是时候不管是听谁的,只要是对于大秦帝国有利就行。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0章 秦帝立太子的深远影响
三天之后,一纸布告天下皆知。大秦帝国皇后王洛洁诞下皇子,取名为治。
嬴治!
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大秦帝国的历史上,由此可见,胡亥对于这个儿子的期望。
与此同时,刚刚出生的嬴治就被胡亥封为太子,定下了长幼尊卑!
......
大秦帝国立太子一事,让天下人为之哗然。
这一刻,众人才恍然,在这之前大秦帝国根本就没有继承人,只有胡亥一个人算是一个光杆司令。
只要杀了秦帝胡亥,整个大秦必将大乱,只是这样的机会,他们硬生生的错过了。
彭城。
“亚父,胡亥如此匆忙的册立太子,是否太过于焦急?”项羽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他一直都没有册立太子。
因为项羽认为,西楚的强大在于他而不是太子。
“哎”
叹息了一声,范增有些无奈的看了一眼项羽。
项羽这个人那里都好,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绝世奇才。
只是上天是公平的,项羽在军事之上的出色完美的掩盖了他在政治的短处。
范增清楚,打天下不仅要军事上的天下无双,更需要政治上的强大。
普天之下,放眼望去,整个中原大地之上的枭雄诸侯之中,最让范增看得上眼的就是秦帝胡亥与辽东王刘季。
以前两个人在伯仲之间,但是在这个时候,辽东王刘季与秦帝胡亥两个人已经分得清楚。
大秦帝国大势已成,可以说是彻底的胜利了。
“王上,胡亥这样做是为了秦国的安稳!”
范增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对着项羽,道:“秦国皇后王洛洁乃是上将军王贲的嫡女!”
“这个时候的通武侯王贲,手握大秦帝国一半的兵力,更是在战争的第一线!”
“胡亥与王贲的联合,将会伴随着王洛洁封后,以及王洛洁之子封后更加稳固。”
“而且这个时候的秦国朝野上下,都需要一个继承人来振奋人心!”
“秦帝胡亥此举一石二鸟,只怕是接下来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
“亚父的意思是胡亥会再一次的东出?”这一刻不仅满朝文武大惊,就连项羽的眉宇之间也是不信。
“如今辽东王龟缩不出,齐地因为胡亥的封王之举不得安稳,赵国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根本不足以大兴杀伐!”
“这个时候,放眼整个中原大地,秦国想要东出,除了西楚之外,根本就没有阻拦的国家!”
说到这里,范增神色微微一顿,朝着项羽,道:“如今这个时间,是秦帝胡亥出兵最恰当的时机!”
“错过这个时间点,等到诸国都恢复了过来,秦国刚刚因为战争建立起来的优势将会消失不见!”
“故而,老臣觉得秦国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
闻言,项羽一下子沉默了。因为他清楚,在当今天下,范增的猜测十之**。
“亚父,接下来我西楚该当如何?”沉思了半响,项羽终于是问出了心头的想法。
项羽虽然有些骄傲自满,但是在他的心中,还是认为范增是有极大地才能的。
整个西楚之中,没有人能够与范增相提并论。
一想到这里,项羽的目光之中不由得多了一丝犀利。
“整军备战,一旦秦军东出,我西楚借机合纵天下诸侯,对秦国进行围剿。”
范增的浑浊的眼中有一丝光芒,对着项羽,道:“当今天下,放眼中原只有大秦是王上统一天下的阻拦。”
“只要荡平秦帝胡亥,届时统一天下,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说到这里,范增眼中有一丝的忧虑,他清楚项羽这个人那里都好,就是太过于固执。
这个时候,虽然秦国已经成了大敌,但是项羽自持武力,未必会将胡亥重视!
毕竟当初的胡亥只是一个废物,巍巍大秦硬生生的胡亥玩完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项羽自大,自以为天下英雄皆不如我的性格,看不起胡亥才是正常。
“嗯!”
点了点头,项羽望着范增以及旁边的项他,道:“西楚之中,治理国政由令尹主持,必要之时,保证粮道不绝!”
“至于西楚针对哪一国,还是与秦国一战,都由亚父谋划,至于率军出征则由孤亲自来!”
“诺。”
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与范增就在一瞬间,将西楚未来的策略制定了。
......
整个天下对于大秦帝国立太子一事只是感到好奇,但是并未深究这背后的含义。
只有西楚与辽东两国大感吃惊,因为秦帝胡亥这样做,根本有一种不顾一切率领大军出关的无所畏惧的气势。
此刻的辽东处境无疑是艰难的,大将韩信的出走,周勃加入了大秦帝国。
一时间,辽东国势如天倾倒,萧何还好一点,辽东王刘季已经是须发皆白。
千斤重担,全部压在一个人的身上,就算是神也不能轻松。
“丞相,秦国立太子,恐怕中原大地之上,将会发生变故!”
辽东王刘季目光一闪,对着萧何一字一顿,道:“依你看来,是否有大军东向以争天下的可能?”
“王上,如今的辽东根本就无力争霸天下,除非发生天变,大秦帝国与西楚两虎相争,最后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萧何眼中掠过一抹凝重,整个人的神色更显得挣扎:“否则秦楚两国将辽东封锁,根本就不可能东出!”
“而且因为韩信的出走,这个时候的韩信,早已经成为了辽东的大敌!”
“不管是项羽还是韩信,甚至于秦帝胡亥都不会让辽东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崛起!”
“为今之计,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等!”
萧何眼中有一丝的野望,他对着刘季一字一顿,道:“安分守己,让秦楚放松警惕!”
“等待天变之时,秦楚之间大打出手,将会是我辽东的机会!”
萧何清楚,虽然是有机会,但是在这个机会太过于渺茫。
因为他清楚,不管是大秦帝国还是西楚都不可能在没有碾压对方以及其余诸国之前,就彼此大打出手。
他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让刘季提升志气!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1章 韩谈目中无人到嘲讽胡亥!
一时间,中原大地之上,风起云涌。西楚与辽东对于秦帝的忌惮,彻底的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毕竟如今的中原大地之上,只有大秦帝国属于国力蒸蒸日上,国人百姓生活不断变好的国家。
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
虽然天下诸侯忌惮,但,这一刻的胡亥可顾不上担忧他们的忌惮,因为在这个时候,终于是到了二月二这一天。
有道是二月二龙抬头,今天不仅仅要完成启耕大典,还要完成大秦帝国的军队动员令。
胡亥心里清楚,这个时候的大秦帝国不仅是内政一枝独秀,更需要军队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唯有如此,才能扫灭中原诸王!
“陛下,春耕大典已经准备妥当,请陛下移驾咸阳城东,渭水北岸!”左相子婴匆匆走进来,神色微微一变,道。
这一刻,子婴是焦急的,启耕大典不同寻常,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意义深远,更是关系重大。
“左相,传令护卫前往启耕大典之处,朕亲自扶犁启耕!”望着子婴一脸的焦急,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道。
他清楚,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一个国家之众,特别是大秦帝国这个时候,祭祀与战争才是最重要的大事。
故而,这一次秦帝胡亥极为的郑重,他虽然不太相信有神,但是这一切经不住国人百姓相信。
从始至终,胡亥一直都明白着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一国之主,有些荒唐的事情,你可以不相信。
但是当国人百姓相信的时候,作为统治者,作为上位者你就必须要相信,甚至于在心理暗示这是真的。
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神存在。
因为这个神,来自于国人百姓心中,就算是天地崩塌,万物寂灭,都改变不了,这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胡亥到达现场,天地之间礼乐之声大起,丝竹管乐阵阵,气势宏大,人数更是一眼望不到边。
“请陛下祭天,扶犁启耕”担任司礼大臣的子婴高声宣呼,道。
胡亥走上高台,对着天地臣民,以饱满的声音祭天祭地,将一大篇语言优美的祭文念完。
随及将羊皮卷,递给旁边的士卒,胡亥走下了高台。对于启耕大典,胡亥早已经熟悉无比。
他自然清楚,祭天祭地结束之后,就是扶犁启耕的大事。一想到这里,胡亥走到木犁的跟前,完成了最后的一道程序。
……
完成启耕大典,胡亥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清楚,这个时候就给他的事情,只有一件。
那便是针对大秦帝国的大军进行最后的动员令,经过他与上将军王贲的口头商量,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胡亥心里清楚,这个时候的战争,只有调动大军的积极性,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战争的胜利。
就在胡亥谋划大秦帝国大军动员令的时候,三川郡的王贲飞马急报:“楚国特使武涉入秦,不日将到咸阳。”
“楚国特使武涉?”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清楚这个楚国特使武涉是一个策士,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死忠分子。
这个时候,项羽派遣使者入秦,这样异常的举动,让胡亥心头有一丝的不解。因为他清楚,一切异常的背后,必然是阴谋诡计。
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上将军王贲派遣使者回报,再加上胡亥也没有下令封锁,以至于整个咸阳城中,人人皆知。
一石激水浪千层。
当此大秦帝国正担心楚国趁势猛攻之际,此刻,楚国特使前来究竟何意,一时间,大秦帝国朝野上下顿时哗然。
以至于,大秦帝国举国上下纷纷猜测楚使来意,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应对之策。
此时辽东王刘季蜷缩放逐之地,齐地大乱,赵国被秦楚上下忽视,整个天下的大势已经轻而易见。
对于满朝文武提出来的对策,胡亥根本没有看,因为他清楚,这些人对于西楚霸王项羽的畏惧,这些策略根本不合他的心意。
一念至此,胡亥抬起头看着韩谈,道:“楚使前来,只怕是图谋不小,中车府令,对此可有看法?”
闻言,韩谈沉思了一会儿,方才对着胡亥一字一顿,道:“陛下,如今大秦帝国崛起,早已远非当日。”
“不论是西楚图谋不轨,还是其他事,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远比大秦强大的武力才能得到。”
“如今的秦军,有能力也有信心,守住大秦帝国半步不退!”
“嗯。”
微微颔首,胡亥觉得韩谈说的不错,在这件事情上,韩谈看的极为透彻。
一念至此,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对着韩谈,道:“不管是楚使到来所为何事,一切都与此刻无关。”
“只要我大秦恒强,任何势力,都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
对于胡亥的自信,韩谈有些无奈。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胡亥产生了一种盲目的自信。
心中念头闪烁,韩谈对着胡亥,道:“项羽公然反叛我大秦帝国,人神共愤天下汹汹。西楚霸王项羽必是慑于天下公议,来向陛下谢罪修好。”
“陛下当严词谴责,许西楚霸王项羽自杀以谢罪,西楚从今以后,并入大秦帝国。”
……
“哈哈……”
微微一笑,胡亥望着韩谈目光闪烁了一下,道:“西楚霸王项羽若不自杀,朕是否可以派遣中车府令去斩杀项羽以伏法?”
胡亥不是傻子,他自然清楚韩谈话中有话,不会当真。但是胡亥毕竟年轻,此刻正在气盛之时,出语惊人。
“亦或者,朕以中车府令为使者,前往彭城斥责项羽,让他认罪伏法?”
……
“哈哈……”
听到胡亥的话,韩谈自然清楚,他话中的意思被胡亥看透了。
在这个时候,韩谈不仅有些尴尬,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希望可以借这个机会,将话题转移。
虽然他的初衷是为了秦帝胡亥,但是他以下犯上,根本就是找死。
只要胡亥下令处罚,他今日必死无疑。一想到这里,韩谈心头一片冰凉。刚才开口之际,很显然将这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2章 胡亥东出心志坚定
胡亥清楚韩谈的意思,更加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大秦帝国。
在这之前,胡亥还一直在强调皇帝威严。但是经历过了一段时间他才发现,真正的帝王威严,存在于一举一动之中。
只要你带领大秦帝国一飞冲天,给国人百姓一个更好的生活,国泰民安。
到时候只要你随便一句话,就能够调动朝野上下的热情,而一言就可以让大军士气高涨。
这个才是真正的帝道威严!
故而,当胡亥明悟到了这一点之后,他与大秦帝国朝野上下关系得到了明显的缓和。
但是这一份缓和,对于大秦帝国却是一种极大刺激。这意味着大秦帝国之中,开启了广开言路的时代。
这一现象的发生,看似是对绝对皇权的挑衅,但是效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如今秦帝胡亥的威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是更加的神恩似海,神威如狱。
“可是陛下,不管如何西楚都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一强国,纵然看不起西楚霸王,但是秦楚之间的绝大差距就像是一道天渊。”
“纵然是陛下不愿,老秦人不愿,都改变不了!”这个时候的韩谈也不再挤兑秦帝胡亥,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不管是西楚意下如何,都改变不了朕的决心,这一次的大秦帝国东出,是朕与上将军商量好的最高决策!”
胡亥眼中神光闪烁,仿佛他说的事情已经发生,是铁一般的事实。
但是,韩谈心里清楚,上将军王贲根本就不同意胡亥的方案,只是拖延之计。
只是就算是自己心知肚明,面对着秦帝胡亥,一时间韩谈也不敢多言。
“东出之策,上将军还没有做出最后的部署,在这个时候,老臣以为当修好各国。”
韩谈不认为此刻东出是最佳的时间,因为始皇帝雄才大略,统一六国也是付出了血一般的代价。
而且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大秦锐士席卷中原大地,一切都在最强大的时候。
如今的胡亥想要重走始皇之路,自然而然是难上加难。
这便是韩谈,甚至于大秦朝野上下反对胡亥之策的最大的原因。
但是胡亥清楚,今时不同往日,大秦之前,那是一场场的兼并战争。
故而,历史上称之为秦皇扫**,一统天下。
但是后辈建帝国却是称之为统一天下,一个统一,一个一统,两者之间含义大不相同。
有了大秦帝国十五年的教化,大一统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
这一次,大秦帝国想要统一天下,已经变得非常简单。
不需要文化上的认同,只需要以绝对的实力击溃对方就好了。
这便是胡亥的自信!
他自信,他能够在短时间,统一天下,让中原大地之上再一次姓秦。
大秦帝国的黑色玄鸟旗,必将会插遍中原大地之上的山山水水。
“远交近攻,合纵连横,适合于当年的大秦帝国,但是不适合当下局势!”
胡亥眼中有着坚定,他清楚机会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将会造成如同三国鼎立的乱局。
甚至于出现五代十国,南北朝的惨状。
而且这个时候,北方匈奴日益强大,早已经成了大秦帝国的威胁。
中原内乱越久,对于中原的内耗越大,到时候面对匈奴将会是处处掣肘。
“北方匈奴日益强大,中原大地若是内耗严重,必将会遭受胡人的威胁。”
“故而,中原大地必须要早日统一,然后以举国之力,北上大幕,犁庭扫穴。”
听到秦帝胡亥的话,韩谈这才明白了胡亥心头的担忧。
“可是陛下,统一中原大地,必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如今的大秦帝国能否坚持的住?”沉默了半响,韩谈将心头的担忧说了出来。
他清楚如今的秦帝胡亥,一心想要大秦帝国崛起,根本不会在意他的这些话。
正因为如此,韩谈才会一股脑儿,将心中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
他清楚,这样的机会,这一辈子也许就只有这一次。等到大秦帝国统一,届时谁也不敢这样直言不讳。
“一定能!”
点了点头,胡亥眼中有着如同狼一样凶狠的目光,望着墙壁上的地图一字一顿,道。
“朕相信老秦人,也相信大秦朝野上下的决心,更加相信朕对于当今天下局势的判断!”
......
沉吟了片刻,胡亥转头看着韩谈,道:“韩谈,去将太尉与左相请来咸阳宫,朕有要是商谈”
“是”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走了出去。他清楚,胡亥一心想要东出,这意味着大秦帝国必将会面临一场战争。
一场战争,关系最大的几个人,一个是上将军,一个是皇帝,其中一个就是太尉。
毕竟太尉一人主管天下武事,想要大军东出,必须要与太尉商议。
秦帝胡亥,望着韩谈的身影走了出去,心头有一丝的凝重。
他心里清楚,如今的大秦帝国有了太子,局势正好,正是他放手一搏的最佳时机。
故而,对于这一场战争,胡亥才会这样的坚持。
......
“臣等拜见陛下”半响之后,太尉尉缭等人终于是到了。
“诸卿免礼!”胡亥一伸手,对着众人微微一笑,道:“入座”
“臣等谢陛下”尉缭等人神色恭敬,对着胡亥行了一礼,道。
“陛下此番召见臣等,不知所谓何事?”太尉尉缭第一个开口,将话题引了出来。
这个时候的大秦帝国的三公九卿,早已经清楚了胡亥的性格。
对于崇尚绝对皇权的胡亥,只要是简单一点的政务,他一般都是乾纲独断,根本不需要与三公九卿商议。
只要秦皇在咸阳宫召开朝议,必将是天大的事情,这一点,众人心知肚明。
正因为如此,尉缭等人严阵以待,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大殿之上的秦帝胡亥。
看到三公九卿一脸的凝重,秦帝胡亥凌厉的目光扫过所有人,最后目光落在尉缭的脸上。
“太尉,左相,朕与上将军商议,春耕以后秦军东出,攻打西魏,对于此事,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3章 组建东出幕府
秦帝胡亥这一番话出口,顿时让整个咸阳宫一下子变得安静下来。
这道决定太大了!
这道决定带来的冲击,就像是火山一样在众人心头轰然爆发。
毕竟大秦帝国还没有安稳几年头,战争的创伤还没愈合,这个时候的大秦帝国极为的虚弱。
甚至于一场战争,就会让大秦帝国最近的努力白费。
这个时候大秦帝国国力蒸蒸日上,在这个时候,满朝文武有了忌惮之心。
以至于秦帝胡亥一番话出口,大秦帝国的三公九卿一下子都愣怔了。
“陛下,上将军确定要东出?”半响之后,左相子婴忍不住打破了大殿之上的安静。
在整个大秦帝国之中,在军事之上,满朝文武最相信的不是胡亥而是上将军王贲。
在上将军王贲之后,是太尉尉缭,在这之后便是大将李信,接下来才是秦帝胡亥。
大秦帝国在这个时候东出,这个决定由上将军王贲提出来,还是由秦帝胡亥提出来,这两者之间差距极大。
正因为如此,胡亥才会如此不要脸的扯上虎皮。因为上将军王贲能够给满朝文武带来信心,不利用也是浪费。
“嗯”
点了点头,秦帝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笑意:“上将军离开之前,曾与朕商议。”
“具体东出之策由上将军提供与安排,但是朕必须要坐镇后方,统筹粮草以及一系列战争用具。”
大秦帝国的三公九卿听到秦帝的这一番话,眼中都有一丝凝重之色。
上将军王贲这样说了,而且秦皇对于东出一事抱有极大地兴趣与渴望。
这意味着,大秦帝国东出已经是势在必行。
如今秦帝胡亥召集群臣,只是为了传达命令而不是商议。
所有人都清楚,有了秦帝胡亥与上将军王贲点头同意,整个大秦帝国根本就没有人能够阻止。
在这一刻,众人也才明白了秦帝的心思。
那就是秦帝这么迫不及待的立太子,就是为了尽快统一天下。
这意味着,秦帝根本就不是自己说的那般,坐镇后方统筹一切战争所需。
而是一旦战争到来,秦皇将会再一次的踏上战场,为大秦帝国统一发光发热。
“既然上将军与陛下坚持,臣附议”不一会儿,左相子婴已经清楚事情已经不能改变,做出了妥协。
“臣等附议”有了左相子婴带头,其余人纷纷对着秦帝胡亥拱手,道。
“好”
秦帝胡亥拍案而起,虎目生辉,望着群臣:“诸卿对于大秦东出有如此信心,朕朕感欣慰!”
秦帝胡亥的故作姿态,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敢表现出来。
只能在心底里不忿,在秦帝胡亥看不见的隐秘地方乱翻白眼。
“治栗内史,你来告诉朕,大军东出,粮草足够否?”秦皇直视着治栗内史,道。
“禀陛下,帝国各郡近两年来没有太大的灾难发生,巴蜀汉中,关中大地之上大获丰收。”
“一场半年之内的战争,三十万大军的战争,我大秦应付过来绰绰有余!”
“半年太短!
胡亥摇了摇头,虽然他原本的计划中本来就只有半年时间,甚至于想要在一个月之中结束战争。
但是作为大秦帝国的皇帝,胡亥清楚,他必须要学会防患于未然。
战争还没有爆发,就必须要考虑爆发之后的一系列难题,特别是这一次秦帝胡亥必须要你考虑战争旷日持久的可能。
“半年时间,按理来说会结束战争!”秦帝胡亥幽幽一叹,望着治栗内史,道:“但是战争意味着变数。”
“只要有变数,就必须要往最坏的方向去想。”
“特别是如今的大秦帝国举世皆敌,西楚霸王统一天下之心不死。”
“所以这一战充满太多的变数,故而,必须要足够大军征战一年!”
“但是这一次参战大军不会超过十五万!”
“呼”
虽然只有十五万大军,但是一年的开销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
治栗内史神色凝重,沉思了半响之后,对着胡亥,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好,爱卿有此心,我大秦必胜”
“大秦必胜”大殿之中,举殿欢呼。
“太尉,一如刚才的问题,一旦战争持续到了一年之久,皮甲,大型工程器械,箭矢,秦弩以及一系列战争物资可供大军么?”
这个时候的秦帝胡亥神色是凝重的,甚至于远远超过了刚才。
因为粮草不足,他还有九州商社,一时半会还不至于将秦帝胡亥难处。
但是兵器以及一系列的战争物资,只能从太尉府以及尚坊而出。
若是不足,就算是秦帝胡亥长上翅膀也无济于事。
正因为如此,秦帝胡亥神色才会如此凝重。
“禀陛下,战争器具足以,若是不足,亦可在战争期间赶制运往战场!”
尉缭心头有一丝的热切,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身体坚持不了多久了。
所以相比于其他人,尉缭更倾向于战争,以大规模的战争在最快速度之下统一中原大地。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故去之后,有脸见始皇帝。
“呼”
听到尉缭与治栗内史的话,秦帝胡亥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整个人轻松了下来。
大秦帝国之中,人人渴望着战争,在加上粮草充足,兵器供应及时,战争已经没有了阻拦。
而且大军由上将军王贲统率,可谓是将是强将,兵是锐士,这一战大秦必胜。
从来没有这一刻,秦帝胡亥对于战争的胜利如此的自信。
“既然如此,立即建立大秦东出战略幕府,朕亲自担任幕府主帅,治栗内史,太尉以及大秦帝国三公九卿统筹东出一事。”
这一刻,秦帝胡亥自信滔天,仿佛得到了上天的赐福一样。
没有人能够明白胡亥这一刻心头的感觉,因为只要吞并西魏,大秦帝国将会对中原大地之上的各大势力形成优势。
如此一来,只要中原大地之上不出现大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之下,大秦帝国统一天下将会是铁一般的事实。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4章 范增的强楚之策!
“是”
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拒绝。秦帝胡亥与上将军王贲的联合决定,任何人都不能阻拦。
左相子婴不能,太尉尉缭亦不能!
因为秦帝胡亥是这个帝国唯一的主人,而上将军王贲一人坐镇两郡之地,坐守函谷关武关,手握十五万大军。
这是大秦帝国之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就算是九原大军也只有十万之众,而胡亥掌握的大军,反而是最少。
只有蓝田大营的五万秦军以及战斗力不尽如人意城卫军。
故而,当大秦帝国最强的一个派系首脑发言,再加上大秦帝国意志东出之心,时刻不熄。
只要秦帝胡亥与上将军王贲同意,这意味着大秦帝国朝野已经做出了决定。
秦帝神色从容,看着群臣微微一笑,道:“诸位爱卿,立即着手去办,等到上将军传来消息,大军立即东出”
“是”
......
秦帝胡亥一声令下,一时间,整个大秦朝野沸腾了。因为老秦人都清楚,这个信号意味着朝廷要动兵了。
老秦人热血好战,再加上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刺激,大秦帝国之中自然是尚武成风。
当大秦东出的消息传来,一时间,关中民众沸腾了。因为随着大秦帝国国力蒸蒸日上,老秦人对胡亥的期望变得高了。
……
与此同时,当这道消息如同飓风一样传出,整个天下彻底沸腾了。
纵然这个消息,只是一个猜测,但是面对当时第二大国想要动武,天下诸国没有一个国家是淡定的。
特别是距离大秦帝国最近的西魏,赵国,殷等国更是岌岌可危,整个朝廷上下都有一种不安的气息。
很显然,大秦帝国东出,只能是殷与西魏赵国三地。因为南方是西楚霸王项羽,胡亥十有**不会轻易招惹。
而韩王信是秦帝所立,但是这个时候的颍川郡气其实已经算是西楚的领土。
当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当大秦帝国朝廷上下热火朝天,正在准备战争之时。
这一战争的总设计师,大秦帝国的上将军王贲,却在对着地图苦思冥想。
因为王贲清楚,这个时候东出,根本就不是最佳的时候。
“上将军,有消息传遍天下,已经是闹得满场风雨,说是陛下与上将军决定大秦东出”
“哎”
长长的叹息了一声,王贲没有丝毫的在意,这个时代很少不宣而战。
因为这个时代,凡是一场大战,必将是劳师动众,不论事大军开拔,还是粮草转移,很容易引人耳目。
而且秦帝胡亥打开商路,甚至于战争期间还不停止,消息泄露,根本就很正常。
“不用管消息谣言如何满天飞,告诉军中,一切以本将的命令为准!”
王贲沉思了一下,对着林峰,道:“同时,让黑冰台散播消息,这一次秦军东出,本将亲自统率,攻打殷!”
“是”
点头答应一声,林峰忍不住好奇,道:“上将军这是混淆视听么?”
闻言,王贲看了一眼林峰,顿了一下解释,道:“混淆视听也可以,弄假成真也可行,瞒天过海更行!”
“计策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王贲深深地看了一眼林峰,道:“战争,战争,在于战,在于争!”
“战的是国力,争得国运。不到战争结束,谁也不知道局势如何走!”
“不到最后一刻钟,本将也不知道这一场战争的目标是哪一个国家!”
......
王贲对于天下局势把握极为敏锐,当林峰前来禀报的那一刹那,他就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混淆视听,以假乱真的机会。
只有在前期麻痹对方,才能在战争到来的时候,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取得最大的优势。
这是王贲一贯以来的用兵策略,这一刻,也不会例外。
……
就这样,连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王贲放出了五道消息,分别是殷,楚,魏,韩,赵。
可以说上将军王贲将大秦帝国边境的五个国家一个不少的全部拉扯上了,只不过这五个国家,相当于四国。
韩早已经名存实亡,属于西楚的一个附属,完全的失去了自主权。
一时间,被王贲这一以假乱真的手段,搅和整个中原大地之上人心惶惶。毕竟大秦帝国,秦帝胡亥与上将军王贲连连发声,这意味着战争必然会爆发。
但是大秦迟迟没有暴露出态度,反而让周边诸国提心吊胆,人心惶惶。
这其中,只有西楚比较镇定。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只要是没有喝醉,大秦帝国就不会前去攻打西楚。
而大秦帝国这一次统军的主帅是上将军王贲,这样的盖世奇才岂能犯错。
……
“王上,必须要派遣大军进入南阳郡!”楚王宫之上,范增掷地有声,道:“这个时候,王贲应该还没有决定攻击那一国。”
“这只是简单的以假乱真之策,但是若是南阳郡防守最为松懈,王贲一定会将矛头对准我西楚。”
“亚父,此刻的秦国敢直面与我西楚较量?”
这一刻的西楚霸王项羽有些不解,在他看来,秦楚之间差距太大。就算是王贲率军,也不可敢冒然进攻西楚的。
“王上,此刻的秦国还有什么不敢!”范增摇了摇头,道:“如今辽东王刘季被秦楚联军再加上赵军击溃,龟缩辽东不出,等待天地大变。”
“而齐地因为秦帝胡亥一纸封王令,如今更是战火连天,乱成了一锅粥。”
“普天之下,早已经不复当初秦国举世皆敌的场面,如今真正能够遏制秦国的只有王上。”
“但这个时候却不宜与秦国开战,毕竟赵国,魏国,都不弱。只要西楚与秦国交战,中原大地之上,必然比此刻更乱。”
“中原的至尊之位只有一个,人人都想争夺,到时候西楚必将首当其冲,最后被活活拖死。”
“故而,唯有向秦国看齐,在秦国出手吞并之时,我西楚也开始扩张,唯有如此,才能在实力上保持差距。”
“一旦中原大地之上只剩下秦楚两国,这也就是彼此之间决战之时!”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5章 项羽的不同见解!
范增心里清楚,如今辽东王刘季势颓,真正能够与项羽争天下的只有秦帝胡亥。
这仿佛就像是一场纠结数百年的宿命,所有人都清楚,在这一场宿命的对决中,秦楚只能留下一个。
大秦万世,必将会是西楚的累累尸骨与鲜血堆积而成。
而西楚若是统一天下,也必将是踩踏着老秦人的尸骨,铸就了万世唯一的伟业。
现在的局势远比战国之世更加复杂,当初还有秦楚齐三国鼎立,局势并非如今的两强并立。
秦楚两强并立,天下诸国并存,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乱局。
而秦帝胡亥是开启者,而西楚霸王项羽是开拓者,命运往往总是很新奇。
开启者与开拓者本来应该是前赴后继的关系,但是如今却是有了翻天覆地变化。
秦帝胡亥与西楚霸王项羽不是不是父子,不是兄弟,也不是前赴后继的禅让,而是死敌。
不死不休的大敌!
毕竟杀族人,杀祖父,父亲之仇不共戴天。而夺城之恨,更是不共戴天。
故而,在两个人之间根本就没有和平共存在可能。
除非当中原大地之上的局势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秦楚之间的国力处于相对,唯有如此,才能和平共存。
但是范增清楚,这一点都不可能。因为西楚霸王以及秦帝都想要九五至尊之位。
而且天下诸国在苦苦求存之际,也是对九五至尊之位心怀向往,天下诸侯从一开始分封就是不安定因素。
当然了,这样一切都在范增与项羽的算计之中。
唯一例外的是,秦帝胡亥逆天崛起。坐守关中,虽然南越大军没有支援,但是九原大军南下。
通武侯王贲,李信,尉缭一系列的文武大才横空出世,硬生生的将大秦帝国颓势镇压。
这才有后来秦帝胡亥的一系列操作,扭转了乾坤。
“嗯。”
微微颔首,项羽也是认可了范增的对策。因为两虎相斗,不管是一伤还是两败俱伤,都会是中原诸国机会。
到时候,甚至于会发生一击必杀的可能。
为了稳妥起见,项羽自然是偏向先兼并弱小,然后向秦国开战,最后一统天下。
“亚父所言甚是!”项羽虎目一亮,眼中充满了迫切:“只是若是秦国东出,我西楚当剑指哪一国?”
项羽心里清楚,战争对于西楚而言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候,攻伐别国需要名正言顺的理由。
师出有名,在这个时代这是战争发生的第一条件。
特别是西楚霸王项羽作为诸侯伯王,更是必须要师出有名,唯有如此,才能威慑诸国。
“地图”范增眼中掠过一抹精光,沉声,道。
与此同时,项羽一点头,顿时有侍卫将天下军争图抬了上来。
只见上面红白黄蓝绿,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很是斑驳。
“王上!”范增对着项羽微微点头,随之伸手用丈杆指着地图,道:“衡山王梅,九江王英布,都是能征善战之将。”
“距离西楚最近的几个国家,只有长沙最适合这一战的首选!”
说到这里,范增目光一转,望着南越:“南越王与秦帝胡亥之间可谓是不死不休之仇,而且赵佗手握五十万秦军,其势不可小觑。”
“故而,当先行吞并长沙王吴芮,只有如此,在国力此消彼长之下,西楚对于周围诸国的压制将会越发明显,到时候,大势将会利于西楚,利于王上!”
“亚父,为何不是北上,如今齐地大乱,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王座之上,项羽将心里的疑问问了出来。
闻言,范增眼中掠过一抹凝重。他对着西楚霸王项羽,深深一躬,然后一字一顿,道:“王上,齐地大乱,不可能短时间结束。”
“这样旷日持久的大乱,民不聊生,对于齐地的创伤是极其巨大的。”
“只要没有外力干涉,齐地必将会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越来越贫瘠,到最后彻底的退出了中原大地之争。”
“在这个时候,不管是辽东王刘季,还是赵王歇,甚至于秦帝胡亥都不可能支持其中的任何一方。”
“我西楚北上,必将会导致齐地四大势力在遇到外敌的情况下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共同抗击我西楚。”
“到时候,反而是将我西楚拖入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故而老臣以为这一次大军出征,最佳的选择就是长沙王吴芮。”
“而且我西楚只是封吴芮为衡山王,并未封他为长沙王,如此一来,更有利于我军寻找到出兵的借口。”
这一刻的范增,狡猾的像一只狐狸一样。短短片刻之间,就将长沙国的命运决定了。
甚至于连如何寻找借口,都为西楚霸王项羽找到了。
“亚父,出兵长沙国,对于西楚并不是最为有利的!”项羽目光一闪,对着范增,道:“如今秦楚之间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不管是秦还是楚都无力招架。”
“在这个时候,孤以为当先取最强大的九江王英布,然后攻打衡山国,只要将这两强灭掉,剩下的诸国,将会是手到擒来。”
“特别是长沙王吴芮,就算是将他放在哪里,也不会跑。”
说到这里,项羽神色微微一顿,对着亚父范增,一字一顿,道:“放着长沙王吴芮,对于西楚无害。”
“但是放着九江王英布以及衡山王,这样的强将,一旦得到秦国的许诺与引诱,必将会爆发惊天一击。”
“有时候正是这一击,西楚未必就能够坚持到最后!故而,孤以为这一战不应该选择长沙王吴芮,而是九江王与衡山王之中的一个。”
“只是选择那一个,一时半会之间,孤没有主意!”
……
闻言,范增眼底掠过一抹凝重。沉思了一会儿,他不得不承认项羽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
衡山王与九江王都是绝世猛人,绝对不是长沙王吴芮可比,这样的人,在乱世之中,特别是两强对峙的时候,就是一颗不稳定因素。
必须要提前解决!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6章 韩谈至三川
项羽的策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相反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乱世,反而是更有利于西楚。
以至于一时间,整个楚王宫大殿之上,文武百官都安静了下来。
亚父范增与西楚霸王项羽发生了争执,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轻易插言。
不管是亚父范增还是项羽都是西楚的实权人物,他们两个人之间,谁也不敢轻易站队。
毕竟在这个时候站队,无疑是一种找死的行为。
特别是随着项羽这样一问,众人都将目光望向了亚父范增,因为项羽将这个决定权给了范增。
这就意味着,大方略有自己定,他要北上伐九江亦或者衡山。
在项羽心中有了决定的情况下,西楚的文武百官根本不敢大声喘气。
毕竟西楚霸王项羽的威严,早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西楚朝野之上,更是如此。
心念一闪,范增就已经清楚了项羽的打算,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王上,九江王乃王上所封,不宜轻动”
范增只有这一句话,但是这已经将最后的答案说了出来。否决了九江王,自然是只剩下了衡山王梅。
曾经的十万户侯,如今的衡山王,今时不同往日,就算是西楚霸王项羽一时间,也不敢太过于轻视。
他清楚,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趁风而起的人,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
这样的人,也许只有秦始皇那样的绝世人物能够镇压,就算是他也镇压不住。
“好”
项羽念头一闪,顿时断然下令,道:“就以亚父之言,北上伐衡山”
“诺”
点头应诺一声,各大文武百官纷纷在项羽的目光之下,从容褪去。
......
就在这个时候,西楚霸王项羽已经做好了准备,而大秦帝国之中,依旧是流言满天。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上将军王贲依旧没有给胡亥一个肯定的东出策略。
但是大秦帝国朝野上下,仿佛对于此早已经习惯,并没有半点惊讶。
只是三川郡之中,上将军幕府之中,王贲神色凝重,正在将黑冰台与斥候传来的消息统计。
他需要最准确的消息,从而部署出真正的绝杀一击。
毕竟如今的大秦国情来看,最适合的东出方式就是闪电战。
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只有这样才能不打破大秦帝国如今蒸蒸日上的国力。
正是因为有着重重的顾虑,上将军王贲这样的前思后想,迟迟拿不出东出的方案。
“上将军,陛下,派人前来督促,中车府令就在门外”林峰走进大厅之中,对着王贲行了一礼,道。
这里是大秦帝国大军的幕府,一般人根本不能靠近,以至于纵然是胡亥的近臣,韩谈也不能够破例。
“韩谈么?”
王贲心中念头一动,他清楚既然是韩谈到了,必然是秦帝胡亥等的有些不耐烦了。
这个人,他不得不见!
“带他进来”上将军王贲目光一转,对着林峰下令,道。
“是”
点头答应一声,林峰转身离开了。他清楚,王贲的决定根本就不是他能够理解的。
但是这一战,已经迫在眉睫。不管是大秦帝国上下,还是上将军王贲,亦或者秦帝胡亥对于战争已经迫不及待了。
特别是三军将士,对于战争的渴望,更是呈现出了一种近乎于疯狂的态度。
因为战争才能加官进爵,才能成为大秦帝国的贵族,从而脱离了底层。
正是一种光耀门楣的念头,三军将士对于战争的渴望一下子达到了极致。
而这样一次韩谈到来,意味着距离战争爆发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中车府令,上将军有请”林峰对着韩谈行了一礼,道。
林峰清楚,韩谈虽然是内侍出身,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与秦帝胡亥关系匪浅。
正因为如此,林峰对于韩谈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毕竟有时候,内侍的一句话,就可以毁了边疆战将的一番心血。
虽然韩谈不想这样的人,但是林峰不得不小心翼翼,毕竟这件事会牵连到上将军王贲。
“林将军,请”
韩谈态度平等,并没有表现出高高在上。纵然林峰的官职不如他,但是这是乱世。
在这样的浩荡乱世之中,林峰想要超越他有时候就仅仅只是一场战争的事情。
只要上了战争不死,就会建功立业。如此一来,林峰加官进爵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更何况最为秦帝胡亥的心腹,韩谈自然是清楚,胡亥对于这些武将的看重。
对于三军将士的看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
“韩谈,见过上将军”走进幕府大厅,韩谈对着上将军王贲深深一躬。
韩谈虽然不能上战场,但是对于上将军王贲极为的敬重。故而,这一刻礼节很重。
“中车府令不必多礼”王贲对着韩谈虚扶一下,道:“中车府令,请坐”
随及,王贲对着林峰,道:“准备小宴,本将与中车府令共进”
“是”
林峰离开之后,韩谈脸上骤然浮现出一抹潮红。
这一刻的韩谈是无比激动地,在大秦帝国之中,能够与上将军王贲共进,这是一种荣耀。
“韩谈在这里,谢过上将军”韩谈神色微微变化,将那一刹那的激动收敛,道。
......
“中车府令,陛下派遣你到来,意欲何为?”两个人都落座之后,王贲凝声,道。
“禀上将军,黑冰台得到消息,这个时候的楚军正在频繁调动”
瞥了一眼韩谈,王贲,道:“楚军的调动必然是有迹可循,楚军集中在了何地?”
“上将军,楚军尽数集结在彭城以北,但是楚军的粮草却尽数集结在汝阴。”
“而且根据彭城传来的消息,西楚霸王项羽一直声称要北上”
韩谈将自己知道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了上将军王贲。
“粮草再南,大军在北,这根本就是南辕北辙,不符合常理!”
王贲摇了摇头,在心头思考之余,抬头看向了正中间的地图,一时间心头电闪。
“在彭城以南,汝阴附近还有一支楚军,而且还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绝对精锐。”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7章 暗语:商天子帝辛
“难道是衡山国?”
王贲念头一闪,几乎就在一瞬间,他无比的确定西楚霸王项羽的目标不是北上,而是衡山国。
这便是作为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心底里的自信。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出错,因为西楚伐衡山才是最符合西楚利益的。
……
“中车府令,转告陛下,西楚霸王项羽的目标是衡山国”一念至此,王贲对着韩谈幽幽一笑,道。
与此同时,韩谈也是看了片刻地图:“上将军,西楚就算是不北上,可是旁边还有九江,为何一定是衡山?”
王贲双目如刀,紧紧地盯着韩谈,一字一顿,道:“怎么对于本将的判断心存怀疑?”
“没有,绝对没有”韩谈连忙解释,道:“韩谈只是好奇,在上将军面前放肆了”
“哈哈”
大笑一声,王贲:“九江乃西楚霸王项羽当初封国之一,九江王乃天下认可的诸侯王!”
“衡山王原本并不是梅,而是吴芮。梅只是十万户侯,虽然号称十万户,但是候与王之间差距太大了”
“梅之所以是衡山王,是因为陛下之故,而且梅是一员武将,但是却逊色九江王英布。”
“在这个时候,西楚霸王项羽于情于理,都应该选择衡山国”
听了王贲一番话,韩谈深受震动,不由的对着王贲一拱手,道:“上将军大才,韩谈受教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
“中车府令,陛下此番派遣你前来是?”王贲再一次问了一句。
“禀上将军,陛下以及整个朝廷已经准备妥当,但是上将军尚未提交大秦东出的战略战术”
韩谈神色凝重:“是以,一时间陛下与整个朝廷都不知道将粮草以及兵器运往何处”
“嗯!”
点了点头,王贲沉思了片刻之后,道:“转告陛下,粮草与兵器全部运入洛阳,至于战争爆发,本将将会调集蓝田大营之中的三万大军作战!”
“是”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沉默了下去,他清楚上将军王贲在要蓝田大营的兵符。
但是这个回答,除了秦帝胡亥之外,整个大秦帝国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做主。
更别说是他韩谈了!
“上将军,告辞”韩谈对着上将军王贲行了一礼,正要转身走出幕府。
就听见,王贲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替本将告诉陛下,王贲欣赏商天子帝辛”
“是”韩谈不解其意,但依旧是答应一声,退了出来。
......
三天之后,韩谈快马加鞭,从三川郡的洛阳一路飞速进入了咸阳城。
“陛下,上将军让粮草与兵器全部运入洛阳之中”韩谈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
深深地看了一眼韩谈,胡亥,道:“上将军可有说是这一战攻打哪一个国家么?”
“没有”
韩谈说完之后,突然想起了王贲的叮嘱,连忙对着胡亥,道:“陛下,上将军让臣转告陛下,他欣赏商天子帝辛”
“殷?”
目光一闪,胡亥就得到了答案。他清楚王贲绝对不会大老远的到来一句废话。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便是这一战的选择,而放眼中原大地,能够与商天子帝辛扯上关系的只有殷国。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胡亥对着韩谈,道:“就以上将军的意思去办,将大军的粮草与兵器运入洛阳。”
“与此同时,向顿弱传令:当上将军大军进入河内郡之后,由黑冰台死士,代替朕向殷王下战书”
“是”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转身走出了咸阳宫,留下胡亥一个人在苦思冥想。
……
这一战让通武候王贲领军,是胡亥思谋了许久的决定。他清楚,如今天下局势错综复杂,各国之间关系扑朔迷离,如今想要打仗还的上将军王贲来。
连续不断地中原大变,再加上西楚霸王项羽强势霸道,将山东诸国打成了一锅粥,以至于诸国之间仇恨交错,恩怨丛生,相互间顿时火暴起来。
……
宽大敞亮的咸阳宫大殿之上,已经亮起了一个巨大的燎炉,木炭火烧正旺,因为高大宽敞而倍显寒凉潮湿的大殿之上暖烘烘一片干爽。
虽然已经是春耕之后,但是天地之间依旧是能够感觉到寒冷,秦帝胡亥有这个条件,自然不会委屈了自己。
……
坐在暖和的大殿之中,胡亥一时间想的很远。
中原大地之上的各大诸侯,必然会因为封王而生出龃龉,这原是胡亥意料之中的事情。
当时,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胡亥,心头所期盼的也正是借着这种龃龉换来一段时日,扎实整肃一番内政,以求大秦帝国不亡。
作为大秦帝国皇帝,胡亥想做的,是在关中推行摊丁入亩,兴修水利,垦辟荒野,让老秦人的生活得到一定的保证。
同时胡亥更想的是再编练二十万精锐新军,使秦军作战主力达到四十万大军,如此一来,他便有足够的信心跃马中原,再也不必对合纵抗秦提心吊胆。
但是这一切的思谋,有些胡亥做到了,但是有些胡亥根本做不到。如今大秦帝国之中,可战之兵只有三十万。
而且九原之上的十万大军,不可轻动。故而,真正意义上胡亥能够动用的大军,根本不足二十万。
甚至于一旦秦军东出,胡亥能够调动的大军根本不足十万。
故而,正因为如此的担忧,在最近一段时间,胡亥其实心里不愿意开战,只想要恢复生机,将秦军扩充至四十万。
可是,山东诸国的交恶的深彻猛烈,大大超出了胡亥,也超出了大秦帝国朝野上下的预料。
辽东攻赵骤然成势,又骤然崩溃。紧接着是秦楚两大仇敌联合北上救赵,将辽东大军击败。
同时辽东大将韩信率领六万大军出走齐地,辽东国一蹶不振。接下来因为自己的一纸封王令,齐地一分为四等等。
最近一段时间,可谓是快马接连,消息频传,令人目不暇接。
每一个消息,都强烈地冲击着胡亥,都迅速地改变着胡亥的评判走向。
然而,不管是如何评判,胡亥清楚的意识到一件事山东大乱了,大秦帝国总不能干坐。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8章 王贲回咸阳
“陛下,楚国使者武涉到了咸阳,请求朝见。www.uu234.net”韩谈匆匆从大殿之外走了进来,对着秦帝胡亥深深一躬。
“不见!”
几乎就在第一时间,秦帝胡亥就否决了韩谈之言,对于楚国使者武涉,胡亥并没有太多的在意。
因为他清楚,秦楚之间根本没有和平相处的可能,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秦楚之间必有一战。
在这个时候,正是大秦帝国准备东出之时,相比与西楚使者武涉扯皮,还不如好好的思虑东出之策。
如今上将军王贲已经决定灭殷,正是大秦帝国万众一心,一心东出之际。作为大秦帝国的皇帝,就必须要剑指天下,做大秦朝野上下的表率。
“韩谈,将武涉置之不理,以政务繁忙以推脱,朕此刻没有心情与西楚纠缠,东出才是一等一的大事”
半响之后,秦帝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转头对着韩谈下令,道。
“是!”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转身走出了咸阳宫大殿,他清楚秦帝已经做出了决定。
事关大秦帝国未来,军国大事之上,没有人敢对秦帝胡亥的决定有一丝的不满与反对。
哪怕是上将军王贲,在一定的时候,都要思之再三。
……
楚使入咸阳,以及上将军王贲具体消息传来,左相子婴第一个坐不住了,在府邸之中思之再三,吩咐手下驱车直入咸阳宫大殿。
片刻之后,子婴径直找到胡亥面前:“陛下,楚使入咸阳,山东诸国彼此交恶,此乃天赐良机。臣请急召上将军王贲回咸阳,立即商议应对之策,绝不能坐失良机。”
子婴对于战事之上,他只相信上将军王贲,在这个时候,随着武涉入咸阳,这让子婴彻底有了东出之心。
深深的看了一眼子婴,一时间,胡亥半响之后,沉吟不定,道:“上将军镇守三川郡,紧守函谷关,太子诞生下来,上将军返回咸阳仅仅一日,就不得不回去。”
“如今上将军刚刚回去便夺人之情,朕是不忍心了。”
对于上将军王贲,秦帝胡亥得心情是很复杂的,而且函谷关以东,是大秦帝国东出的桥头堡。
故而,三川郡必须要镇守!
在这个时候,召集上将军王贲回来,对于前线并不利。
深深的看了一眼胡亥,子婴昂昂高声道:“上将军王贲乃国士良将,岂不知国事何者为重?”
“若是陛下心有不忍,老臣便去了。只要为了大秦帝国复兴,臣万死不辞!”说到这里,子婴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要打仗,没有上将军不行。”
说罢,子婴转身大步出宫,他心里清楚,只有上将军王贲才能调集三军将士的心。
返回丞相府,左相子婴径直驾车直奔三川郡,进入了三川郡大秦帝国大军幕府。
“上将军!”
走进三川郡之中的秦军幕府之中,左相子婴对着上将军王贲肃然一躬,道:“陛下欲东出,西楚使者入咸阳,老夫以为此战当举国而出”
“左相,此战本将与陛下已经达到一致,先行灭殷!”说到这里,王贲话锋一转,道:“难道陛下没有告诉左相么?”
“什么”
这一刻,轮到左相子婴吃惊了。因为在这之前,秦帝胡亥口风极其的紧,根本就没有丝毫的透露出来。
“东征殷?”子婴依旧是一脸的愣怔:“可是陛下一点口风都没有,老夫询问,依旧是一笑而置之不理!”
“哈哈……”
爽朗一笑,王贲深深看了一眼左相子婴,一字一顿,道:“左相也觉得大秦应该东出?”
“山东已乱,西楚意图统一天下,此乃天赐良机,老夫以为当举国而出,大不了封锁函谷关与武关,重头再来,再走一次大秦崛起之路。”
这一刻的子婴意气奋发,仿佛看到了祖先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一时间,就连脸颊都激动的红了。
“好!”
点头答应一声,王贲,道:“本将嘱咐一二,今日连夜返回咸阳!”
王贲清楚,这一次东出必须要与秦帝胡亥以及大秦帝国的三公九卿以及自己之间,进行一场磋商。
心中念头闪烁,王贲就做出了决定,他清楚虽然秦帝胡亥对于他百分百的信任,但是作为一个臣子,而且还是一个手握重兵的臣子,他必须要谨慎小心。
王贲清楚,他的父亲王翦之所以能够善始善终,就重要的不是始皇帝战功赫赫,威望镇压所有人。
而是王翦清楚谨慎,才是为臣之道。而且胡亥远没有始皇帝英明神武,他更是太子的外祖父。
如此种种,任何一种都足以让王贲与秦帝胡亥的关系变得不再和睦。
……
王贲与子婴连夜赶回来咸阳,再加上太尉尉缭,君臣四人一碰头,会商立即开始了。
胡亥望着王贲与尉缭,将各路快马斥候与商人义报传回的各种消息一一说了一遍,随及看着三人,道:“自从西楚霸王项羽封王以来,山东诸国从来没有过如此乱象。”
“若错过这个良机,教人心痛。如何动手,朕却思谋不出,上将军与太尉,左相,说一说。”
随着胡亥话音落下,一旁的太尉尉缭,幽幽一笑,道:“当真是自作孽,不可活。这山东诸国纵然死灰复燃,也是一群废物,这一次神仙难救。”
相比于太尉尉缭,左相子婴身为皇族,对于重铸大秦更显得有些性急,更加上已经思谋多日,接口,道。
“以我看,这是大打出手的好机会。除了西楚暂时不能打,魏赵韩殷四国,任何一国都可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深深的看了一眼上将军王贲,随及对着摆摆手,道:“上将军,你说。”
随着秦帝胡亥一句话,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了上将军王贲的身上,这个时候他们才感觉到王贲这半天一句话都没有说。
察觉到众人的目光,王贲目光一顿,他也是一路思忖,在心中大体已经有了成算,只不过他素来慎谋,寻常时只要有人说话,总是愿意多听,而不是急着发表意见。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539章 上将军王贲之策,灭殷与伐上党!
此刻,上将军王贲见秦帝胡亥亲自询问,无奈之下,连忙站起身来,对着胡亥一拱手,道:“启禀陛下:王贲以为,丞相与太尉的谋划颇有道理。”
“目下大秦帝国除边关守军不能动,尚有近十万大军可开出山东作战。”
“在魏楚韩三国之中,韩国也可暂时放过,因为韩国早已经名存实亡,实际上属于西楚,我大秦无须与西楚在此时交战。”
“西楚战力赫赫,西楚霸王项羽不可小觑,故而,这个时候当先行吞并小的,然后吃掉西楚!”
“以我军兵力,目下东出作战,尚不宜多线开战,一定要确保一击战胜,不仅要得地、更要得人、还要得财!”
上将军王贲对着胡亥悠悠一笑,道:“如此一来,才能扩充我国力军力,为真正的大战打好根基。”
“这一番话确实在理。”太尉尉缭捋着山羊胡笑了,半响之后,对着上将军王贲,道:“上将军,不愧是良将之才。”
“好!”
就在这一刻,左相子婴也是拍案赞赏,道:“上将军你说,这一战应该如何打,还是那句话:后勤之上老夫绝对不会出现意外。”
这一刻,轮到秦帝胡亥傻眼了。因为上将军一番话出口,太尉尉缭与左相子婴两个文武重臣纷纷慷慨激昂了起来。
一时间,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将秦帝胡亥掠过,将事情大概得决定了下来。
一说到正事,上将军王贲的脸上就再也没有了一丝笑容,他朝着胡亥一字一顿,道。
“西魏,殷两国,目下都是一摊烂泥,借此良机,三月猛攻河内,而后再立即转身夺魏上党等地,如此一来,大秦帝国根基可定。”
听到上将军王贲说完,秦帝胡亥目光闪烁了一下,道:“十万大军不算多,还要连续大战,我军将士受得了么?”
这个时候,胡亥心中并没有把握。因为他清楚,连续不断的大战,对于一支军队是极大的考验。
不是一直真正意义上的强军,根本坚持不了。
“呼……!”
长长的露出一口气,胡亥望着上将军王贲,道:“上将军,听你的意思,这两战你都有想法,如何打?”
在这个时候,大殿之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上将军王贲的身上,这个时候王贲也不再藏拙,而是对着胡亥慨然拱手,道。
“陛下之疑虑,乃是兵家之常情。若十多万大军一齐连续作战,确有疲累之忧。但臣之谋划,却是两路进兵,一举灭殷与夺取上党郡,以我军战力与目下大势,臣有七成胜算。”
听到这里,秦帝胡亥一时间犹豫了,他清楚如此一来,不仅对于统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且与大军更是极大的考验。
如今的大秦帝国未必能够就经受得住考验,毕竟这一次能够动用的大军,几乎就是大秦能够动用的全部。
心中念头闪烁,秦帝胡亥沉吟半响,道:“兵分两路?”
沉思了良久,秦帝胡亥突然抬起头,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对着上将军王贲,道。
“那就是说,各以五六万兵力攻击两国?这魏殷两国,虽不是大国,但是灭国之势,绝非一般可比,些许兵力够么?”
王贲目光一顿,他从秦帝胡亥的话中听出了忧虑,他沉思了一会儿,道:“灭国大战,自然太少。攻城略地,绰绰有余。”
“这一战,只灭一国,而再一次夺取上党郡。臣的谋划是以十万大军自洛阳而出,灭殷。”
“与此同时,三万大军自蓝田大营而出,剑指上党郡。等到臣灭掉殷国,然后回师上党,必然能够一战而定之。”
“嗯嗯。”
微微颔首,秦帝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深深的看了一眼上将军王贲,道:“灭殷之战,有上将军亲自担任统帅。”
“但是蓝田大营的三万大军,何人堪当统帅?”
听到秦帝胡亥的话,王贲有些愣怔。一时间,望着秦帝胡亥有些难以开口。
因为这一刻,他从胡亥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渴望,但是胡亥贵为一国之君,根本不应该统兵出征。
心中念头闪烁,沉思了一会儿,上将军王贲方才一字一顿,道:“此战,陛下可为统帅,蒙白,林峰可为大将。”
想了好久,王贲依旧是妥协了。因为他清楚,秦帝胡亥作为大秦帝国的皇帝,他根本阻止不了。
而且,他也清楚胡亥心中的担忧。如今的胡亥,依旧是需要赫赫战功来镇压大秦帝国文武百官。
正因为如此,秦帝胡亥才会眼中露出渴望。也正是这个原因,上将军王贲才会答应。
“好!”
胡亥拍案而起,断然下令,道:“既然如此,上将军灭殷,朕率军伐上党!”
“是!”
……
随着秦帝胡亥一声令下,大秦帝国就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开始运转,这个时候武涉也是感觉到了咸阳城中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但是他却见不到秦帝胡亥,纵然是苦苦等待,依旧不见秦帝胡亥召见,三天之后,他终于是明白了。
商旅流动不息,消息连绵汇聚,这便是九州商社与大秦皇家快运建立的根本原因,而且九州商社为大秦帝国带来源源不断的粮食。
心中念头闪烁,武涉明白商旅不绝,不仅对山东诸国有利,对大秦帝国也有利,一念至此,武涉猛然一惊。
他清楚,秦国只怕是要东出了。
而秦帝胡亥一直不见他,正是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一想到这里,武涉顿时坐不住了。他虽然只是一个策士,但是一点见识还是有的,因为他时常伴随着亚父范增。
如今大秦帝国与西楚有霸天下之气象,两者之间,可谓是此消彼长,故而,这一战大秦帝国绝对不能胜利。
武涉所处的官驿,虽然很小,却很是富丽幽静,在咸阳的各大官驿中算是独一无二。
但是这个时候,武涉只觉得这里就像是一个牢笼,将自己锁在了这里,他根本不能将消息传出去。
第540章 夺上党河内书——!
无尽的肃杀之气,充斥着这个时代的天下第一大城咸阳。www.uu234.net
在这个时候,一个国家王将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壮大与成长。一旦是时间久了,必将会是朝廷与国人有一定的默契。
当战争到来的时候,不仅朝野之中局势紧张,就连国人也是察觉到了空气之中的血腥味与杀气。
此刻的大秦帝国境内,空气中充斥着铁锈与血腥,让来往的老秦人都清楚,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战争!
关乎于国运的战争!
这个时候,整个咸阳的国人百姓都感受到了这一场大战的肃杀。
这是连大国都城都会血洗的杀戮!
上将军王贲返回府邸之后,埋头三日,拟定了一份关于夺取上党郡以及河内郡的战略。
在里面详尽的罗列了关于这一场战争的大小关节,由于一些原因,王贲没有将这一份谋划书直面胡亥。
而是先行与太尉尉缭商议,王贲心里清楚,在整个大秦帝国中之中,真正有眼光的人就是行将就木的尉缭。
“王贲见过太尉大人”两个人见面,场面有些诡异。
这个时候的太尉尉缭正在与几名太尉府属吏商议调集兵器以及民夫征召以及分路协同。
见王贲到来,尉缭立即散了会商,深深地看了一眼王贲,道:“上将军不在府中思谋东出之策,前来老夫这里意欲何为?”。
“哈哈”
大笑一声,王贲径直从大袖中拿出一个羊皮纸卷:“王贲此来当是有事麻烦太尉,请过目。”
尉缭目光一闪,从王贲手中接过羊皮卷,随及深深地看了一眼王贲,方才展开羊皮纸。
羊皮卷打开,立即便有条缕分明的大字赫然入目。
“夺西魏上党以及灭殷战事书”
“臣王贲启奏:山东大乱,大秦当出,殷魏两国皆为我兵锋所指。”
“据臣详细查询所有情报,在沙盘之上推演揣摩,认为首战当从殷始。”
“殷国并非山东六国之后,在河内并没有身后的基础,况且殷势力弱小,却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乃大秦帝国东出的必经之路。”
“且秦殷两国相互毗邻,有利于大军突袭。若能一战大胜,不但富我府库,且使我根基伸展于函谷关外,震慑山东”
“使之在我大秦对魏开战时天下诸国不敢驰援。为此,臣拟尽速大举攻殷,方略如左:”
“其一,破天下大势,非秦即楚,立秋开战,以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效果。”
“其二,用兵河内,夺殷国基业,将反贼的势力一举压缩于河内郡以东!”
“其三,此战举兵十三万,步骑各半。十万大军自三川郡洛阳而出,灭殷,三万大军自蓝田大营而出,攻伐西魏上党!”
“其四,此战主旨,突袭拔城,诸般攻城器械所需数目将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请拨皇室尚坊工匠,以增军营快速修葺之力。”
“其五,此战最迟一月决之,绝对不能进行旷日持久的大战,暴师他国。”
“其六,夺地不守,劳师无功。臣请立即调遣干练吏员若干,并征发城卫军,夺一城守一城,设官建制,化为秦土。”
“臣班师之日,即是大秦河内郡,上党郡设置之日,也是殷亡魏弱之时。”
“通武侯上将军王贲顿首!”
......
“好”
尉缭看完之后,浑浊的眼睛之中有一丝的光芒闪烁而过,忍不住叫好。
“不愧是王翦之后,这样的大手笔,不逊色武安君也!”
这一刻,尉缭是激动地。因为他清楚,王贲这样做,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三分。
就在这个时候,太尉尉缭霍的一声站起,拿着王贲的羊皮卷在大厅中有了几圈,道。
“上将军,老夫看此计可行,只要你我联合推演一下其中细节就可以禀报陛下了!”
“王贲打算请太尉联署上书,不知太尉意下如何?”迎着尉缭的目光,王贲一字一顿,道。
“上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一刹那间,尉缭颇为不悦:“上将军,这是打算分老夫一半功劳么?”
“哈哈”
摇了摇头,王王贲悠悠一笑:“我只是想,让陛下更有信心而已,若是太尉不愿意就算了”
闻言,尉缭哈哈大笑,对着上将军王贲,道:“当真是上了年纪,竟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糊涂糊涂”说着尉缭大步走到书案旁,在空白处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随及放下笔,尉缭对着王贲,道:“上将军不说其他,今日你我还是仔细合计一下县令,文吏,工匠,城卫军,铁料,木料等!”
“好”
王贲一声答应,向着尉缭欣然说了自己的诸般估算,两人直商议了一个多时辰。
对于太尉尉缭,上将军王贲没有丝毫的隐瞒,他清楚这一战的胜负,太尉府占据了三分之一。
只有太尉跟得上,这一战才能够更加彻底与快速,两个人在府中商议许久,一直到了天黑。
眼看天将暮色,上将军王贲这才匆匆走了。
他拿着书吏将方才开列项目数字誊清刻简,跳上轺车直奔宫中去了。
王贲心里清楚,这件事迟早要禀报秦帝胡亥,在大秦帝国之中就算是他也不敢瞒着秦帝胡亥用兵。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更有国之大事,在祭在戎!
由此可见,一国之中,军队的重要性。更何况,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有兵就是王。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帝胡亥自然是对于大秦帝国的军权看的极为严格。
......
“陛下,上将军求见”韩谈根本不敢阻拦王贲,连忙对着秦帝胡亥禀报,道。
“将上将军请进来”秦帝胡亥点了点头,整个人站起身来,看向了门口。
这个时候,上将军王贲刚走进来,对着秦帝胡亥深深一躬:“臣拜见陛下”
“上将军,免礼”
秦帝胡亥一挥手,对着王贲,道:“通武侯入座,韩谈上米酒”
“是”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转身走出了大殿,他清楚秦帝胡亥不想要他清楚与上将军王贲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