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大明摄政王TXT下载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全文阅读

作者:晓风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txt下载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四十二章 陌生人(2)

    因为战果太小,首级中真鞑子寥寥无已,所以卢象升连上报都没有上报,所以朝野间知道的人都不多。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个消息,还是林文远的军情处通过驿传系统送回来的。

    除此之外就没有好消息了。

    大量难民出现,涌入京师,每天早晨都有过百具尸体从东便门或是永定门抬出城去,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见之则是伤心惨目,不忍细述。

    各地到处都是烽烟,然而明军主力不敢战,勤王兵马也到的不多,只能任由清军肆意糟蹋。

    现在张守仁也是盼着能早点调自己北上,哪怕一直杀到北直隶,哪怕是用自己不成熟的军队和清军硬碰一场,也是比看着这些邸抄要来的痛快的多。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清军的动向不明,究竟是要往哪路走,如何分兵,明军这边根本无法判定,所以各方都是在等着看清军下一步的行动,现在宣大和辽镇兵马都是围绕着京城的城墙布防,五六万能战的京营兵也是全部上了城墙,和城外的边军一同协守。

    清军不动,明军主力也不能懂,不管是哪里出事,都是没有京城的安危要紧,这是根本重地,不能不以全部的力量来守备。

    在这种情形下,山东这边也是没有往北派一支兵马,但倪宠的部队已经奉命往德州去了……山东最要紧的就是德州,德州不失,清军无法绕过这个重镇继续南下,所以除了丘磊的兵马外,又把倪宠的兵马也调过去。

    曹州总兵刘泽清部,则是用来守备济宁和临清一带,不过根据张守仁得到的情报,刘泽清应该还没有做任何的动员准备。

    登莱两府的官员,在与山东方面的官员商议之后,似乎也是都打定了静待观变的想法。毕竟清军还远在通州一带,距离山东很远,而且根据前两次的经验,清军也不大可能离开畿辅,南下到山东这么□□的地带。

    到处都是一片混乱,明朝的动员体系繁杂混乱,效率极其低下,现在消息也就是刚传到各地,等各地完成准备,将领开始率部往北京出发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历史上有支川军接到勤王诏令,于是将领率部出发,等到一年以后,这支部队终于赶到了京师城墙之下,到那个时候,清军已经离境大半年了。

    补给差,动员差,道路差,说是诏令天下兵马勤王,估计北京上下真正相信和靠的住的,也就是关宁和宣府大同山西诸镇兵马了。

    “几位至此,有何贵干?秦东主,你可是大忙人啊。”

    张守仁打着哈哈,也是问询这几个大商人的来意。这秦东主一年几百万的生意,到处都有分行商号,每天都是有忙不完的事情,没要紧事,叫他跑到这里来淋雨,这当然是绝无可能了。

    “呵呵,说有也是有,说没有也是没有。”

    张守仁打哈哈试探,不过他实在不是那种会敷衍和打探消息的人,军人么,直来直去,耍诈用奸玩手段是战场上的事,生活里还是喜欢直率点的好。

第二百四十二章 陌生人(3)

    不过他打哈哈,秦东主也是打哈哈,而且脸上有点窘迫的样子出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张守仁心念一动,知道事情很不简单,这利丰行来的几个人,都是有身份的,这么坏的天气跑到这地里来乱转,难道真的失心疯了?

    心里有疑惑,他的注意力就集中了。

    一集中,便是看到一个生脸子站在人群中,脸上冷意十足的样子,看到自己打量过来,明知道是个高品武官,这个人也漫不在意,根本不把张守仁放在眼里的样子。

    不过,这种傲气,倒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冷漠和自信的综合,张守仁心中一动,知道这个三十左右的青年人不简单。

    这一想,更是仔细打量起来。

    个子高高的,身形利落,肤色白润,没有留须,看着是十分俊美年轻。

    而且这人身上穿的是宁绸长衫,从衣料和靴子的质地来看,是个富家子弟无疑。

    这么一看,就是后世所谓的高富帅了。

    按理说,和一群商人在一起,又是有钱人的样子,应该也是一个东主或掌柜类的人物。但,张守仁一眼就看定了,眼前这人,绝不是商人。

    神情气质动作等细微处不提,就是那一双眸子,晶莹剔透,泛着灵慧的光芒,这是大聪明人的眼神,而且是读书人的眼神。

    商人中也有大聪明人,但眼神绝不会这么纯净,气质上,也不会有那么明显浓厚的书卷气显露出来。

    “这位是?”

    见张守仁用疑惑的眼神一直打量着这个青年,秦东主连忙笑道:“这位是江南松江府的陈公子,我利丰行往北不多,往南有一些分号,主要是买卖布匹,陈公子家是耕读传家的诗书世族,对小号颇多照顾,所以算是我恬颜攀了点交情。”

    这么一说,张守仁就是明白了,眼前这位,是从松江府,也就是后世的上海地区过来的一个世族大家族的公子。

    江南世家,没有不读书的,明朝文运乃至清朝文运几百年,江南独得七分。

    江南一县,所夺的进士甚至能超过云南或贵州一省,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明清两朝,那是多么显赫威风的所在。

    这陈家想必是有生意和利丰行做,不过以这些诗书世族的规矩,你要说和他做生意,没准当场就翻脸了,所以秦东主说的格外委婉,根本不敢大意。

    “原来如此!”

    秦东主只说是公子,并没有介绍名讳或是字号,说明对这个人根本不便介绍,或是不敢擅自介绍,眼前这人,说是公子,但对着二品武将丝毫没有行礼的打算,也根本不紧张,这说明,对方不仅是世族公子,应该还是一个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张守仁一脸释然的样子,但心里也是觉得有点不满,今日这一场聚会,实在有点莫名其妙。不仅老掌柜和秦东主神神秘秘的,带来的客人,也是有点太过于托大了。

    他的身份,到底是游击将军主一方军政,眼前这读书人就算是秀才,甚至是举人,对他只拱一下手,实在是叫人觉得受了轻慢,有点受辱的感觉。

    这倒不是张守仁小心眼,古人在礼节上的重视也是后人想象不到的,礼节不对,说明就不可交往,而且双方都会被人觉得失礼,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车(1)

    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水车

    张守仁只是有些不满,钟显却是有点憋不住,而且他刚刚似乎也是受了点闲气的样子,当下便是道:“陈兄似乎太托大了,我家将军好歹是二品武臣,跪拜也不必了,深揖见礼,总是该有的礼数。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呵呵,学生也在名列在三甲,并不是孙山,只是今日随秦兄漫游,不愿显露身份,若是讲究起来,恐怕我们也只是对揖罢了。”

    被钟显一激,陈公子也并不生气,洒然一笑,便是抛出一个炸弹来。

    “足下原来是进士?”

    张守仁也是吃了一惊,名列三甲,就是说在进士考试中是第三等。

    一甲进士只三个,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就多了,有一百多人,三甲更多,是二三百人的名额了。

    一甲是妥妥的翰林,二甲有一部份考选翰林,有一部份分发到六部或是都察院。

    有一部份是和三甲一起,放到地方为官。

    名次越往后的,授给的官职就越不好。

    眼前这位小爷是三甲,而且并没有上任,说明授的官职不尽人意,要么是佐杂官,要么是在边远地方,所以干脆就不上任了。

    明朝的官制是十分有趣的,中了进士反正你是官,不合心意就不干,以后想办法运动调职,或是在地方上养名望,望养足了,直接调到京师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随便离职,长期请假,或是干脆辞职,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谓文官集团,集团之意,也就是无条件的护着自己人。

    眼前这位爷,就是这个集团的一份子。别看他现在只是一个白丁模样,真翻了脸,张守仁这个武职二品也不顶事,除非他拥兵造反,不然在哪儿也只能是个吃亏。

    礼节上,武官和文官较劲,那是讨不了好的。

    哪怕是再派刺客宰了这家伙,也别想在礼数上占一点便宜,全天下的文官都不会容忍张守仁在礼上压服一个同僚。

    一声疑问后,陈公子也不矜持,微笑点头,身上的酸腐气倒也不算足。

    只是张守仁心中疑问多,一时也顾不得这姓陈的,又转头向陈东主笑问道:“东主此来必定有要事,还是请直说吧。”

    以他的身份,秦东主再为难,也是不敢继续打马虎眼,当下便是苦笑着道:“好教国华知道,这一次我们确实是来看田地的。”

    “哦?”

    “大人的屯田计划,小号也有略有耳闻。方今天下,到处灾荒,江南都是只能自足,少量送至北方,现在的漕米,八成是从两湖过来。但这几年来,两湖地界也不算太平,张献忠在谷城受抚,罗汝才等贼在房县各处,一旦再反,受害的一定就是湖广一带。到时候,只怕粮食就更紧张了……”

    秦东主的话不说完,张守仁就已经明白了。

    他做事情,向来是做一件成功一次,没有失败的。浮山这一次丈量了二十多万亩土地出来,一边丈量一边慢慢购买,现在直接买下来的也有好几千亩,外头的田庄也是不停的在购买,按张守仁的财力,几千亩的庄子买上几十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车(2)

    到时候有几十万亩土地在手,屯田若是成功,粮食产量增加的话,那个利益可就大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利丰行能发家,这秦东主的眼光和胸襟都是没话说,成功的商人绝不可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头发的家,而是敢为人之先。

    屯田意味着有大量的粮食出产,如果等张守仁屯田成功再来谈,那就是落了后手了。

    虽说两边关系很好,浮山这边的军资有七成都是利丰代买,有时候甚至要垫付几万十几万的银子,但在商言商,该赚的钱利丰没少赚,借钱该取的利息也没少取,手续费什么的也没少拿。

    要是屯田成功,现在天下到处缺粮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将来肯定会更加的缺粮,粮食这样的军国重器,价值其实在火炮和铠甲之上,凭你有千门大炮,没有粮食也是白搭。这么重要的物资,到时候闻讯赶来的大粮商肯定不少。

    利丰本钱虽厚,但是和晋商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到时候,在商言商的话,很可能竟争不过蜂拥而来的对手们。

    一念及此,在张守仁婚礼时,秦东主就想和他商谈此事,不过当时情况混乱,出了清军突然入塞,张守仁下令集结全军备战的事,一下子就是耽搁下来了。

    今天要是不是巧遇,秦东主也是不打算再提这事了,因为在刚刚的考察中,陈公子对张守仁的屯田计划大加攻击,根本就是否定再否定。

    陈公子的身份秦东主知道,所以他的话有十足的份量,但因为这位大爷虽然近三十了,但为人真诚,也有一个说话过于直率的毛病,算是江南读书人中的异类,秦东主唯恐他和张守仁争执起来,所以不欲谈这个话题,但张守仁执意相问,他也只能如实告之了。

    对秦东主的敏锐,张守仁还是很欣赏的,不过这个结论他就不能赞同了。

    当下转过头来,对着陈公子笑道:“不知道公子为什么说我的屯田必然会失败?”

    虽然被人这么恶语攻击,不过看到对方的人之后,张守仁也知道这个公子是有点世家子弟的傲气,还有点读书人的呆气迂腐气,但更多的,是一股子纯真之气。

    这种纯真之气,在明朝的读书人身上其实蛮难得的,多数的读书人,读的书只是在UU小说,不是在心里。

    济国救民,这样的理想只有四个字,但能行之贯之的,又能有几人呢?

    就算是表面上爱国爱民的,但也不能被他们的表面给骗了。明末读书人做大官,要么从仕途一路上去,要么就不图官帽子,只图好名声。

    骗廷仗的,上书和皇帝硬顶着干的,买棺材写奏折的,这些事明朝读书人干的可多了,根本不当回事。

    但究竟是为国还是为自己,谁能说的清?

    如果说这是诛心之论,那么就拿他见识过的黄道周来说,还有名震天下的刘宗周,这两个大儒算是明末儒者的代表人物了。

    一个被皇帝垂询时,只知道讲修仁德,亲贤臣,远小人。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车(3)

    除了空话废话,一无所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而且还超级自信,其实于世务一无所知,就是读书读傻了。

    另外一个刘宗周,多次当官多次辞官,一点小事就丢了乌纱帽不干了,回去讲自己的学,然后顺道大骂朝廷和君皇无道。

    这种投机家在学术上确实是很厉害,但在救世利国上,一无所长,除了大谈修德省身修心之外,真的是一无所出,毫无见地。

    这些读书人,张守仁是瞧不起的。眼前这位,酸气不够浓烈,看起来还能勉强谈一谈。

    “呵呵,大人既然问,那学生就如实说了吧。”

    陈公子看起来也是干烧甲鱼——鳖坏了,一听张守仁问,就是眉飞色舞的样子,身子一回,指着远处河边一座高达七丈的建筑物,轻笑道:“这种大水车,高六七丈,以水流带动,十分巧妙,一座可以灌溉达数十亩,是好东西。不过,这也没有什么稀奇,这是嘉靖年间,兰州人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筒车,水流带动,利水罢了。”

    “是,诚为筒车一种。”

    这厮肚里不是没货的,张守仁收起最后一点轻视之意,脸上也郑重起来。

    这种翻车,其实是他在后世看资料时学习的,具体做法,当时也看了,加上能工巧匠多,所以并没有费太多的事就造了出来。

    沿河两岸,近河的叫水田,有引水渠的更是水田中的上田。而离的远一些,因为根本没有任何的水利工程,所以虽然近河,但也算是旱田。

    现在张守仁买了大量近水的旱田,水利工程,就是第一时间上马。

    这种水车,就是利器之一。这水车叫兰州大水车,气魄古朴宏大,在后世,与荷兰大风车并列双绝,是让中国争光的好东西。原本在唐代时就出现这筒车的雏形,从人力和畜力发展到以水力提水,十分先进。

    但中国的好东西,在屡次不停的战乱中屡有流失,唐人的陌刀更好,可惜也失传了,这水车也是在战乱中断绝,一直到明朝嘉靖年间,被人仿制出来,用在黄河河道边上,以之取水,十分得力。

    原本缺水的地方,都该用上这好东西,但古代农业社会,男耕妇织,封闭保守,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也是常有的事,科技又向来不是中国读书人所长,更不是其关注的目标,试想,一群连唐宗宋祖都不一定知道,能把韩愈当本朝生员的读八股读废了的读书人,又怎么能去关注什么兰州大水车?所以这玩意,在后世知道的人多,也知道大约的制造办法,但在当时,却是区域性的产物,就算是在北方大旱的情况下,一无人主动学习,二无官府推广,多少人因为干旱冻饿而死,却不知道使用水车来取水。

    这很荒唐,但却是可悲的事实。

    这陈公子居然知道水车的来历,而且在评点时也头头是道,把张守仁引水渠的几处不合理的地方当场就指了出来,行家有没有,伸手就知道,这一下张守仁十分服气了,最少在这种事上,人家明显就比自己强。

    所以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正容相向,揖道:“多谢陈兄提点,不过这水车和引水渠改正极易,而且田中我还有举措,为何陈兄的结论还那么悲观呢?”

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1)

    第二百四十四章井

    陈公子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提问,而是看着不远处田埂中间的挖开的深洞,以及一边的配件,良久之后,才沉吟着道:“张大人,这些打出来的大洞,怕也是井吧?而且不是那种轱辘把的浅水井,看这驾式,你是要打六七丈深的深井……这个就不知道是为什么了?”

    在后世,怕是人家要答他:“你横竖都是二,这么弄法不是打井,难道是挖盗洞?尊驾怕是鬼吹灯看多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但在这年头,上来直接就是问这话的,还是三个字:大行家。

    这洞刚挖的时候,四乡八里的老百姓来瞧热闹的很是不少,但看归看,还真没几个人看出这是打井来。

    说来还是一件悲哀的事,中国人其实在西周时就会打井灌溉了,但这方面的进步一直有限,就是打提井或是轱辘把的摇井,水层浅,味道苦,浅层地下水,容易干涸。

    象张守仁这样,一打三十米深左右,想用以前的老法子来取水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奇怪,不知道打这么深的洞做什么。

    这陈公子能看出来是深水井,而且深知其中道理,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是难得的大行家。

    到这时,张守仁对他的身份简直是好奇到极处。

    明朝读书人,有几个象这样懂得杂学的?能弄清赵匡胤是谁对他们就算不错了……懂打井,知道兰州井的来历,这说明眼前这人不仅懂八股,于经济之道,也是浸淫此道有年矣。

    既然是个懂行的,张守仁的态度就更好了,不过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地上的一个物件取在手中,然后举在陈公子面前,接着才道:“七丈以上的水深,是地下深水层,不易枯竭。用此物来取水,你看,摇把上下压动,并不费力,这里是活动的,如同风箱一般来回的拉动,只是风箱是取风,这个手压井却是取水用的。一个壮汉,这么劳动一天,几亩地的水就够了。虽然辛苦,不过比起收成无着来,还是要强不是?”

    “是,要强,要强!”

    虽然在刚刚已经讨论过张守仁的举措,但此时李老掌柜还是神色激动,脸上是十分赞赏的神色。

    这老头子,对张守仁是太熟悉了。他深知张守仁做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一定是做一件,成一件。

    而且做事是不做则已,一做就是大规模。

    眼前这些的土地田庄,应该只是试点,接下来张守仁一定会大买庄园,把屯田的事成功的搞起来。

    就是因为有这种认识,所以老掌柜拼命怂恿秦东主尽快过来,把下一步的合作之事敲定,先投钱,后得利。

    但这陈公子却是拼命拖后腿,令得老掌柜十分不满意,此时见张守仁凌厉反击,自然是大表赞同。

    “是强不少!”

    饶是陈公子见多识广,又是天生聪慧,触类旁通,对杂学不只是懂,而且是精通。这样一个人,也是对张守仁的决心和用意十分赞赏,回答之时,语气就带了几分认同的味道。

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2)

    “还不止是人力压井。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张守仁乘胜追击,接着笑道:“还可以把井打的宽大一些,装上转轮,用骡子或是驴子来拉动摇把,这样可省人力,灌溉的范围也要超出几倍。近河的,用水车,离河远的,用人力井或是牧畜井……我浮山二十万亩地,一定要正常浇灌,不管是水车,井,引水渠,明春之前,我会调集大量人力,全部修筑成功!”

    在场的人,都是听的心驰神摇。

    现在的江南有一个叫张国维的十府巡抚,负责苏州松江常州等十个府,是一个权力极重的大官。在他的治下,江南一带也是开始重修废弃的河道和渠道,重新开始注意引水灌溉的问题,国初一府缴纳十分之一实物粮食赋税的苏州,现在眼看就要有水旱灾害,并且粮食不能自给,这得是多大的笑话?

    张国维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僚,他在江南的动作,也是明显和张守仁的考虑相同。

    不管在多有钱的地界,粮食才是根本。

    哪怕是几百年之后,看着人类都能上火星了,粮食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根本性难题,物质高度发达的时候,每年被饿死的人仍是很多。

    真正的杰出之士,就是要抓最根本的东西,张守仁穿越一年,算是找着最重要的关键之处了。

    “大人的心思,是很好的……”

    看着张守仁在眼前侃侃而言,适才提起“张大人”还是微带嘲讽之意的陈公子,一时也是默然。良久之后,才是用很诚挚的语气向着张守仁道:“不过山东这里的地,和南方不同,不是解决缺水就行的。”

    “愿闻其详?”

    “缺水,缺乏良种,耕地下田为多,就是土性不好,没力。百姓耕作,也是缺乏深耕细作的经验……当然,这都是其次,要紧的就是,地不好。没地气,没劲,还有盐缄地,空气湿润,容易出虫害。嗯,最关键的是没肥力,这一点,我想大人也知道吧?”

    “嗯,我知道的。”

    张守仁当然是知道的,山东的地,一直到后世很久都是只种旱作物,比如玉米高粱和麦子,水稻就很少。

    地力不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象湖广一样,一年稻米两熟甚至三熟,此外还能种值麦子等高产作物,地力够,产量高,湖北一亩最高的亩产达到六石以上,江南一带,平均的亩产是三四石左右。

    在山东,两石的地就是中田,三四石就是近水易灌溉的上田,一亩地收一石一石半的,才是最普通的旱田。

    浮山军户手中留着的田地,大半都是这种低产的旱地。

    缺水,多虫,少雨,缺肥,这是不可解决的大麻烦。陈公子的意思也简单,抽水上来固然是解决了缺水的麻烦,但地力问题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了。

    江南一带的地有肥力,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是靠的人力,可不是靠天。

    这会子的辽东是黑土地,地力足的能叫山东人在地里打滚,但江南的地也是不差,千百年下来,每代人都是不停的起江河沟汊的淤泥来肥田,淤泥里头有大量的微生物,鱼虾蟹的排泄物等等,起出来覆盖到土地里,可以弥补生产作物带来的地力损失,补充肥力。

    试想,光是用人和牧畜的粪便才能甩几亩田?而且平时还得累的半死,起一次淤泥,最少能肥几十亩田了,江南一带,到处是河流和水塘,肥泥多的是,只要你想起出把子力气就行了,起出淤泥还能清一清航道,是一举两得的事。

    每隔几年,江南一带就会大起塘泥,奥妙就在这里头。

    要不是有这种便利,凭什么江南在唐朝之后就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没有一点上天给的好处,没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裕的自然条件,这种转移也不大可能发生。

    听张守仁说是知道,陈公子也有点意思,不过他紧接着点一点头,笑道:“既然大人知道,那是最好不过,我也不必多说了!”

    他的神色中有释然之色,也有一点怜悯的感觉,刚刚的那一点读书人潜意识里瞧不起武夫的傲气,也是被收敛起来了。

    这公子哥虽不是那种迂腐的人,但潜意识里还是有点那啥的,但张守仁的表现也是折服了他,现在他和张守仁说话,已经是平等论交的感觉了。

    说来也是好笑,登莱一带,张守仁是不折不扣的土霸王,就算是高品文官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不敢拿大,而这陈公子到此时此刻,才勉强有点平等视之的感觉,这种自信和骄傲,实在是叫人惊奇。

    “哈哈,不知道陈兄有空没有?”

    “嗯?在下要赶往登州,在浮山这边似乎不便久留了。”

    陈公子不知道张守仁是何意,下意识的就拒绝。

    不过他说的也是事实,他是出来游历的,事前早就有信到登州,正好登州的亲戚到济南去了,所以他在胶州和浮山一带游历。

    现在看也看的差不多了,也是该到离开的时候了。

    “雨也不停,秋雨伤人,我叫人备几个火锅,我们山东没有好河蟹,不过海蟹还是有不少的,前几天我留了不少肥蟹下来,叫人用膏熬火锅,我们晚上用蟹膏和蟹黄涮羊肉吃,怎么样?”

    这话说的陈公子食指大动,一时间,这脚步就是挪不动了。

    “怎么样?很好哇!”

    秦东主兴致很好似的,立刻就是答应下来。

    李老掌柜也是凑起,笑着道:“羊肉我们出吧,前天刚从口外到一批肥羊,叫人宰了切成薄片送过来吧。”

    “好,这事就这样定了。”

    两个商人是看出张守仁对这读书人的拉拢的意思,虽觉不太可能,但还是尽可能的凑趣。

    而且张守仁是不做无聊之举的人,既然留人,肯定是有自己的用意,秦东主和李老掌柜是一对老狐狸,此时自然就是上前凑起趣来。

    只有钟显无可不可,显是对陈公子没有兴趣,他的心情不大好,做为屯田官,被人说屯田毫无意义,情绪自是很坏。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1)

    第二百四十五章大工程

    “好,那就这么定了吧。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张守仁倒是没有看错,这陈公子骨子里头是一个豪爽的人,几个人都是这么说,而且秋凉雨寒,张守仁说的十分诱人,晚上点头黄铜火炉,燎上一盆鲜汤,涮上鲜红的羊肉配口磨,这也是难得之至的享受。

    况且秦东主识趣,眼前这张守仁也还顺眼,自是一下子就答应下来。

    “好,既然不走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看看了。”张守仁大喝一声,左右睥睨,一点儿也瞧不出受到打击的样子。

    叫人牵马的时候,看着钟显有点垂头丧气的样子,张守仁呵呵一笑,对钟显道:“他说的缺肥一事,其实我们已经解决了,而且是在你钟显手中解决的,你怎么这副模样?”

    “啊?”

    钟显极是意外的样子,自己呆着脸想了半天,却还是不得要领。

    这人忠诚是没二话了,做事也踏实,不过灵慧上头,确实还差点意思。张守仁心中暗叹,但也不打算苛责。眼界和头脑也是能锻炼的,钟显以前不过是一个军堡小吏,求斗米都不易得,能有现在这样干练的手腕和灵活的处事手法,能把各方协调的不错,就已经是一个好帮手了。

    再说,现在自己不是已经在物色更好的人选了么……

    细雨飘摇,一行人中,张守仁和亲卫们都是骑马来的,钟显和几个随从也是骑马,秦东主和老掌柜是坐的车,陈公子带着两个伴当,都是骑的健骡。

    彼此交通工具不同,上了夹堤之后,面面相觑,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还是张守仁的亲卫队让了几匹马出来,亲卫人数减少,带队的哨长一阵迟疑,还是张守仁训了两句,这才听命让开。

    “张大人,学生在浮山这一阵子,感觉大人威望极高啊。”

    看到这样的情形后,陈公子也是一阵感慨,翻身上马时,也是由衷道:“古之名将,不过是在书本上常见,现在却是真没见过一个。左昆山学生见过,不过如此。倒是吴三桂,将门虎子,学生在京时见过,仪表出众,文武双全,真是难得。”

    这么一说,张守仁差点喷出来。

    吴三桂的名头比清朝不少皇帝都要响,不少不怎么读书失,顺治皇帝可能都不知道,吴三桂是一定知道的。

    赫赫有名的大汉奸,已经叫人骂的不能再骂,名声臭的不能再臭。

    不料在此时,名声居然不仅是不坏,反而是很好。

    不仅是眼前这姓陈的,就是登莱一带的士绅和普通百姓,对吴三桂也是赞赏有加。

    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登莱孔有德乱时,关内军队已经打不过东江兵为主的叛军,后来只能从关外调关宁铁骑来平乱。

    吴三桂当时还是白袍小将,不过用兵已经十分老练精到,武艺骑射都是一等一的漂亮,吴家又是关宁大将门,家丁众多,每次出战时,吴小将带着过百的家丁征战厮杀,立功极多,而且军纪也不坏,算是爱民了,所以风评极佳,真格不坏。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2)

    当时明军将领私兵化,封建化,把养兵的银子贪污了养家丁,家丁越多,该将的势力就越大,也越受朝廷重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象吴家这样,能养的起几千私兵家丁的,就是皇帝也不敢动的大将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军阀了。

    这样世家出来的公子,肯定也是从小接受教育,文才什么的也过的去,陈公子夸吴三桂,显然也是出自真心。

    “这厮倒还有趣,要有机会见一见也好。嗯,等这一次战事过去,要是我进京述职能巧遇到几个名将或是名臣就好了。”

    可怜张守仁穿越至今,一个历史上自己知道的名人也没见过……不,应该说是见过半个。

    黄道周在莱芜匆忙一会,也没建立起交情来,而且此人在历史上是专精人士才熟知,张守仁只是略知一二,甚至脑海里对了半天才把人对上号。

    怀着这种有趣的心思,在雨中催马骑行,反而觉着更有意思了。

    “国华,这是?”

    一行人奔驰不远,也就是三四里地的光景。其实就是从河的南边奔驰到了北边。

    一样的地貌,一样的雾雨朦胧的民居,一样的河流蜿蜒而过,所不一样的,就是众人眼前一个又一个的池塘。

    面对秦东主的疑问,张守仁呵呵一笑,挥舞着手中的马鞭,长声笑道:“这样的池塘,开挖的和已经挖好的,最少有三四百个。”

    “对了!”张守仁转头向钟显,笑道:“费多少工和工时,多少工钱,你这管事的还没告诉我呢。”

    “工期还没完,帐当然是出不来。”钟显对张守仁也是丝毫不客气,直接就顶了回来:“现在就算说,也只是预计。嗯,预计是三千人,用四十天工时才彻底完工,引水,放鱼,都可以结束。不过完工之后,还要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人,平时每天抽两个工时来照料,工钱么,连同各种工料,鱼苗钱,我们打宽点算,一万五六的银子总是要的。”

    他们说话时,秦东主和李掌柜不停的互相打着眼色,听完之后,秦东主也是骇然而笑:“国华啊国华,你还真是做什么事都是大手笔。怎么,要吃河鱼?这也不必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要不是我知道你素不是豪奢的人,还真以为你转了性了……”

    “要吃河鱼河里去捕,养的鱼不及河鱼好吃。”张守仁答句闲话,笑着道:“不过百姓只要能吃到鲜鱼,就是要谢佛,不会讲究这么多的。我有这几百池塘,分落在浮山营防区各处,数十万百姓,可以吃到很便宜的河鱼了。”

    山东地方,特别是登莱,因为是近海所以海鲜当然是第一选择,不过海上风波不是一般人能受的住的,打渔的条件和后世没法比,好的味道也是尽着达官贵人吃,穷人平时打的海鱼多半是卖掉,少量是自己食用。

    往内地一些的,海鱼就难吃的上了,河流又少,河鱼也难,山东名菜是以海鲜为主料,河鱼很少,就是明证。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3)

    现在张守仁这么大手笔,说是几十万人要因此受惠,这话倒也不算吹牛。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一塘鱼弄好了,出个大几千斤不是问题,十塘数万斤,百塘数十万斤,这个产量,足够大了。

    “哈哈,真是笑死人了。”

    张守仁得意的时候,陈公子却是捂着肚皮,在骡子上笑的快要掉下来了。

    “你这厮,好生无礼!”

    张守仁的内卫哨长是一个忠诚质朴的浮山汉子,三十来岁,人最厚道朴实,也心细,耐烦,所以来做这种护卫头目的差事。

    这种差事,乍看叫人羡慕,天天在大头领身边,但时间久了,事事要随从,凡事要当心,就是伺候人的差事,还要负安全责任,所以愿意干的和干的好的人还真不多。

    此人能耐住性子干下来,脾气当然是极好的,也知道上下分寸,此时忍不住,也是实在因为陈某人的样子,实在是十分可恶。

    “张大人,你大约没养过鱼吧?”陈公子也不好太过份,拦住自己要上前说话的奴仆,敛了脸上笑容,正色道:“这鱼塘,不是你抛些豆饼和青草就能出鱼的,有句老话,水清无鱼,你这塘成了,水是河里引进来的,要想出淤泥,没有三五年的功夫都不可能,鱼能不能养的住,能不能养大,都很难说。想用这法子来屯田,大人你是思虑的比较周全了,老实说,学生都有点意外,但这样,还是不成的……”

    陈公子真是一个大能,张守仁对他的身份也是越来越感兴趣了。一个进士,一个正经的统治集团的一员,居然什么都懂,而且专精,这还了得?

    不过他决定压一压对方的傲气,当下不动声色,笑着在马上做了一个手式。

    一行人跨过河边的小桥,向着前方继续前行。

    “什么人?站住!”

    在前方不到一里的地方,他们被一群从房舍中出来的哨兵拦住了。

    都是浮山作训服的打扮,住是住在十来间青瓦房中,都是训练的十分出色的样子,不过看衣饰的细节,秦东主这个外人也是认的出来,这些人是浮山二线的后备军人。

    在这里布防的,应该是陆防营的人。

    这里居然是一个军事重地,在场的人都有点想象不到。不过仔细一想,回想起一路上从夹堤下来,田亩之中村庄之间修的一条两丈宽的直道,垫的坚实平滑如镜,马匹和骡子大车走在上头,十分平稳舒服,根本是花费重金弄出来的,这样的地方是军事重地,也不奇怪。

    “口令?”

    哨兵们已经突破雨障,看出来过来的是张守仁,不过就算认了出来,还是颤抖着嗓音喝问口令,在喝出口的同时,这个带队的排正目也是很佩服自己,真的是很有勇气啊……

    “呵呵,口令闪电。”

    “雷鸣!”

    正目官下意识回答了一句,然后又楞征了一下,接着才一碰靴尖,所有三十来人都是一起碰靴,在啪啪的巨响声中,所有人提气开声,喝道:“大人好!”

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态圈(1)

    第二百四十六章生态圈

    “好,好,大家辛苦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为大人服务!”

    “好了,稍息,解散……正目,你陪我进去吧。”

    “是,大人!”

    在熟练而顺溜的对答中,所有人都在这庞大的建筑群落的前院门前下马。

    没到近前时,没人能感受这建筑群落的庞大,到近前时,才发觉眼睛欺骗了大脑,眼前这庞大的建筑群已经不能用间,舍,幢等常用的形容词来形容了。

    方圆最少有十来里,一眼看过去,围墙根本就看不到边。

    “这是你的新军营吗,国华?”

    这种庞大的建筑群,也就是浮山营的军营和将作处加在一起差不多大小。在秦东主等人看来,这应该是张守仁下令修筑的最新的军营才是。

    不过张守仁神秘摇头,自己大步前行。

    在场的士兵们都是用好奇和敬慕的眼神死死盯着这个浮山营的灵魂和最高领袖,能在这样的天气里等张守仁过来,对很多人是一件开心的事。

    地上都是铺设的青石板,从大门进去,众人又是看到一排排的青砖碧瓦的建筑群,粗粗看去,大约有一二百幢之多,每幢都是十来间房联在一起。

    说来也怪,这房舍并不高,也□□实,看着很小的感觉。

    不过地基看着就高,房舍后头是一排排的排水明沟,沟渠纵横,最后全汇集在一个极大的明渠之中。

    房舍不大,但地上全是铺的石板或是石砖,这工程量,还是不少。

    “怪不得浮山前一阵子用了太多的工,几乎所有的壮年佃户,只要是不在军中或是不曾在海边或是将作处的,都是被国华你雇了,这边的大工,花费怕是更多吧?”

    “三万两!”

    张守仁竖了三根手指,笑道:“烧砖用的焦煤,别的使费,大量人力,加起来正好三万两。”

    “你是把钱花的海落石枯了。”

    “钱么,赚来就是用出去的,我岂是守财奴?”

    张守仁无所谓的一笑,秦东主和李掌柜虽是商人,倒也不是小气的人,施粥捐衣,善行善事做的不少,也不会把他的话当成恶意的讽刺,所以随口就说出来。

    倒是姓陈的在一边微微点了点头,显然以这陈公子的性格,对张守仁的这些举措和话语,十分的激赏,只是他也看出张守仁有招揽之意,所以不愿开口说话。

    “这些房舍,瞧着怪,是做什么的?”李老掌柜到底年纪大了,精神有点不济,从大门走进来,就有点气喘吁吁的感觉,此时发问,也是有早点完事的想法了。

    “走近看看就知道了。”张守仁微微一笑,十分得意的模样。

    “看就看看。”

    老掌柜在张守仁这里,不知道开了多少次眼界,抵抗力也算好了,自觉自己什么也无所谓了,当下便是先行,不过等他要踏出大门范围的时候,一个浮山兵跑过来,用勺子舀了半下白粉,往老掌柜的靴子底下一倒,然后笑道:“老先生,踩一踩再进去。”

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态圈(2)

    “这是何意?”

    “这是石灰。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张守仁上前替这个兵回答:“踩一下石灰,靴子上有什么病毒都烧死了。”

    换别人说这话,老头子准翻脸。

    什么病毒,还要拿石灰来烧?老头子能带什么毒?况且烧啊烧的,听着也真是不吉利不是?不过老头在张守仁这里见识过太多次,心知张守仁凡事不是乱来,说者无意,自己听着不必有心,当下苦笑两声,半只靴子在石灰里趟了一下,这才往里头走。

    这么一弄,众人发觉这里头房舍,到处都是洒的石灰,看起来还真的是十分诡异的样子。

    不过里头必有文章,连同陈公子在内,所有人都是往里头走。

    整个建筑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区间,离大门最近的有几十步远,没一会功夫就走到了。

    “是小鸡呀?”

    “没错,是小鸡。”

    “怎么有这么多?”

    “好家伙,这可真吓人!”

    趴在房门上一看,所有人就都是有点吃惊了。屋子里头倒是泥地,不曾铺设石板青砖,每间屋子,大约宽一丈,长两丈多,并不是很大,也不高,门前还挂着棉帘子……天已经较冷了。

    中间和屋子各处,都是放着一个怪模怪样的圆形的小木桶,四周着着小门,流水从上头不停的滴落下来,屋子里头,四面都有食槽,小鸡仔有过百只,黄灿灿的毛色,红色的嘴唇,瞧着也特别好看,叽叽叽叽的一般叫着,一边吃着槽里的食,喝着木桶里流下来的水。

    “好家伙,这真是了不得,怎么敢养这么多鸡?”

    “每间屋子里都有,这一排十间房,不得有过千只?”

    “差不多得有!”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但这鸡舍是怎么也看不出门道来了。一边议论着,一边就是把眼神看向张守仁。

    这个人,一边在磨刀霍霍的备战,随时准备出动打仗,一边又悄没声的搞出这么大规模的养殖场来!

    对明朝人来说,养鸡不是稀奇的事,象张守仁这样的养鸡,才是稀罕事。

    当时的人养鸡,最多不会超过十只之数,一则没那么多剩饭剩菜,也没那么多功夫照顾,二则鸡会很容易生病,一旦生病,一死就是一窝,养的越多,损失越大。

    再加上鸡的生长周期不算长,养一批杀一批卖一批,反正循环着养和卖就是了。只有下蛋的老母鸡,那是一直养在家里,不过数量也不会多,最多三五只就够了。

    张守仁的这一排鸡舍,投放的时候就是一千五百只,到现在快一个月了,死了二百多,还剩下这一千多只。

    以当时的条件来说,这个死亡率是可以接受了。

    鸡长的越大,抵抗力也越强,精心照顾,张守仁觉得是可以把鸡养好的。

    等再大一些,就分蛋鸡和肉鸡,分别来养,反正他地方大的很,也不必放在笼里养了,地方大些,通风好些,鸡生病的可能性也是降到最低。

    喝的水是开水,喂的料也是煮过,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态圈(3)

    还有石灰消毒等措施,也是写成规章制度,规定下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边的鸡场是有专门的工人照顾,外围是陆防营的士兵们把守,不要说老百姓不能随意进来,就是张守仁自己进来,还得对口令。

    人来的少,人身上的各种病毒也不大可能传染给鸡群,危险性就是更小一些。

    “这些鸡要是长大了……”

    “还有鸡蛋!”

    老掌柜和秦东主的眼中,有火花四溅。

    两个商人,立刻就是看出了这庞大的商机。鸡鸭鱼肉,人皆所欲。以前的大明,物价便宜,一只活肥鸡也就是四分银子,一两银子够买二十只的,养鸡真不是什么难事,虽然没有人规模化养殖,但小家小户好歹养一群,不费事,养肥了就卖,卖几只赚一两钱银子,换几斗米,一家人也好吃饭。

    鸡蛋的价格也是不贵,几斤鸡蛋抵一只鸡,随行就市,吓不着人。

    现在是不成了,也不知道咋了,年景不好不说,这物价是一年比一年高。普通人,哪怕就是秦东主这样的大商人,也是搞不清楚明末物价持续上涨的真相,不过对物价的把握那是没有话说的。

    现在一只活肥鸡,最便宜也得六分银子,肥壮一些的,卖个七分八分,也不是不可能。

    十来只鸡,就是两把银子,眼前一排鸡舍是一千来只,十排是多少,百排是多少?

    持续不断的出笼,又是多少?

    一买数千只,尽快出手发卖,鸡不比牛羊,小门小户的城里人也舍得买只来吃吃,鸡蛋也是补身子的好东西,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再省也得花这个钱。

    这个商机,就是值得今天跑这么一趟了!

    “国华,老头子脸皮厚,这可得先说一句,鸡成了,我们利丰行先要!”

    “哈哈,既然你们今天来了,自然也是先尽着你们。”

    张守仁也不为难他们,养鸡原本就是要卖的,当然军中所需也大,但他的鸡场除了圈养,还打算叫农户多放养一些,鸡好养,好吃,再加上大量购买鸭苗,叫每家农户都放养鸭群,也是替军中的肉食补充预备的,还有附近的山林很多,草地也多,放羊的人却少,这一点也是叫张守仁发觉了,羊群以三五十只左右的规模,最少放他几十过百群。

    明年这时候,恐怕肉食多的吃不完了,吃不完,不卖难道留着发臭?

    “卖,卖,哈哈。”张守仁十分高兴,对着两个关系不坏的商人道:“那边是猪舍,也有一百多排,每屋两头,先养着五百头,这数字吓人否?吃不完的,也是要卖,还有这白河胶河一带,打算大量放养鸭群,挖的池塘,也是要放□□,还有林中养鸡,放鹅,羊,这么多好吃的,也不能尽着我的人全吃了,两位买回去,我胶莱一带的百姓,以后不必素食小菜,也能经常吃点荤腥了!”

    “大人的用意,恐怕还不止这些吧。”半天没说话的陈公子说话了,声音竟是带着颤音。眼前这一切,给他的震撼肯定不轻,所以他眉头紧皱,十分紧张的模样。

    “当然不止如此。”张守仁大笑道:“鸡舍里每天都铲粪,投入池塘,用来喂鱼肥塘,猪粪,铲起肥田,肥塘,都是好东西。有眼前这些,就是一个大生态圈,我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贤(1)

    第二百四十七章得贤

    生态圈这个概念,在场的人怕是谁也没听说过,但不妨碍陈公子继续打听详细的情形。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张守仁有心要拉拢他,也不隐瞒,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

    事实上在现在,有些地方也是有小型的生态圈的做法。

    比如西南的一些夷人,水稻田里养鲤鱼,一则除虫,二来收获时多一些收成,一举两得的事情。

    这样的事,只是一两件的集合,而张守仁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大型的生态圈。

    水车翻水,手压井,牧畜井,这是解决水利难题。

    挖大量的池塘,养鱼,这是为了蓄积水力和解决肥料的难题。鸡粪用来喂鱼,同时还能肥塘,积累肥力很足的肥泥,又是一举两得。

    放养的鸡鸭可以除虫,羊能去除杂草,同时它们的粪便也可以用在地里和池塘,也是整个生态圈的一部份。

    当然,这些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复杂。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整个生态圈都有崩溃的危险。

    如果张守仁只是想得到普通的田地和收成,他就不会冒这种险。

    解决了灌溉不足的麻烦,再精耕细作,多配牧畜,产量最少加三五成上去。甚至翻一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亩产一石半和亩产两石三石,解决不了大问题。

    这么兴师动众的屯田,也不是为了这么一点收益。如果现在按张守仁的生态圈的法子来搞,一亩产量,平均四石,高产六石,一点问题也没有。

    还有一条好处,水蓄积的足够了,可以种值稻米。不光是高粱和小麦等北方作物,稻米在山东这样的地方一样可以种值,而且一年几熟,产量高,价格也贵,更加的合算。

    也可以种值经济作物,这也是张守仁把所有田主佃农都雇佣下来的真实用意。

    这年头,中国人都是一个个的小农庄,自成体系,几千年来,一直就是这么自顾自的小农经济的形式,精耕细作,一家为单位,以生产自足为目的,这种方式,是十分落后的。

    简单劳动,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单人独户,如何对抗天灾。

    所以一遇灾害,一定倒霉,流离失所是轻的,象大明现在的情形,就是小农经济对抗天灾无能为力的真实写照。

    张守仁是见识过后世大农场,大农庄似的生产方式,自然不会再容忍自己的治下继续这么维持下去了。

    浮山一带,尽入掌握,而且多为军户,可以凭自己的心意进行改革,十分凑巧合宜。而且近来灾害频繁,很多大军头和田主对种地失去信心,正好给了他大量买入土地,进行自己大农庄配合生态圈计划的进行。

    如果一切顺利,一年两年之后,半个山东将成为北地江南。

    以他的财力物力威望,统合全部力量,成为农庄式的经营模式,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明末的江南地区,由于土地兼并,有些地主占地万亩,乃至几十万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大农庄的另类体现。

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贤(2)

    加上明末时,江南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所以有大量劳动力空闲出来,这就导致一些地主的经营生产方式也出现变化,注意大规模的合作式分工式的经营生产,使得原本的把土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方法,渐渐变成了把佃农当成生产工人的方式,这样一来,种值什么,统一由地主安排,如何种,如何灌溉,如何引水,如何防灾,都是统筹安排。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样的方法方式,肯定比农民自己种一小块地要先进的多,对土地潜能的利用,也是更加容易发挥。

    这些大农庄,以雇佣的农民劳动,从垦辟,到种值,管理,如何投放市场,如何利用空间,如何种值更迎合市场的作物,都是有专人精心研究,最终做出决断,然后所有人按决断进行巧妙的耕作,最终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万历年间,有一个叫潘允瑞的地主,他拥有两千亩土地,他也是使用雇工的形式经营,种值的作物品种十分多样,包括稻米,麦子、豆、菜子、棉花、蔬菜等等,这些是常规的农作物,同时他还种值西瓜,枣子、桃、柿子、樱桃、桔、李、梅等果品,还有桂花,梅花、牡丹、蔷薇、竹子、松、柏、冬青、桧、棕榈等花木。

    这种种值方法的好处,并不是张守仁自己的独特发明,在同时期的欧洲也是一样,大庄园主开始雇佣工人,大量兼并土地。

    这样做法,对农业革命有极大的好处,同时大量的失地农民只能进城当工人,这也使得同时期的欧洲工业开始蓬勃发展。

    工业发展的压力促使科学家开始研制相应的机器工具,珍妮机已经出现了,牛顿即将出世,西方已经有蒸汽机的概念,不到百年之后,蒸汽机已经开始运用在欧洲的矿区,用来带动转轮和升降机,并用来抽水,等蒸汽机用在纺织工业之后,整个西方就真正进入了蒸汽机时代,真正带动了工业革命。

    象中国这样,仍然是以小块土地为主的小农经济,固然维护着华夏文明不断绝,但想摆脱桎梏,真正腾飞,凭自身的力量是办不到的。

    小农经济产生的保守的儒家文明,对科技和技术的发展是根本持否定态度,没有科技就没有工业革命的基础,没有大量的失地农民参与,工业腾飞也无从谈起。

    况且在中国,大量农民就意味着一件事:革命。

    张守仁现在做的,对华夏文明来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打破传统,重新竖立一个新的生产生存的方式,以这个雄心来说,眼前的鸡鸭猪牛羊,不过是过眼云烟,无所谓的事情。

    真的把大农庄模式竖立起来,把剩余的农民劳动力赶去务工,做活,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种种机器革新,出现工业革命的真正萌芽……到这种地步,中国才是如历史教科书上写的那样,有了进入资本主义的可能。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张守仁是死矣无憾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17924/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大明摄政王最新章节! 作者:晓风所写的《重生之大明摄政王》为转载作品,重生之大明摄政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大明摄政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大明摄政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大明摄政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介绍:


查看章节目录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大明摄政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大明摄政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