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二十三)(2)
陈肯不由回想起在司空府内,与曹操的对话。脸上添了郑重,对着副将说道:“立刻发觉二皇子的尸体。”
“诺。”
副将应诺了一声,立刻带着一些甲士去挖掘二皇子的尸体。而陈肯则安静的在旁等候结果。
在一阵忙碌后,有甲士发现了一具婴孩的尸体。
尸体已经烧焦了,完全辨认不出来什么,甚至是连男女都不知道。
尸体被放在了地上,陈肯低头看着,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这如何查?
怎么说也是皇子的遗体,陈肯也不敢多做怠慢。在稍稍确认了一下后,对着甲士说道:“抱下去,请有关礼官过来,进行收敛。”
“诺。”甲士应诺了一声后,立刻走了出去。
“来人,把负责为董美人接生的宫女找来。”命令了那甲士后,陈肯对着副将说道。
“诺。”
副将应诺了一声,立刻下去办了。
吩咐完后,陈肯呼出了一口气,其实现在陈肯的心中是没有什么疑心的,尸体在,应该是烧掉的没错。
应该不会有什么阴谋,但是曹操的交代,却让陈肯不得不谨慎对待。
“所谓阴谋,应该就是天子刘协,以及车骑将军董承之间有什么龌龊了。首先要确定这个是不是二皇子本人。以防刘协烧死二皇子是烟雾弹,目的是让外人看来与董承关系更加破裂。就算是真的,也不能排除掉刘协杀死二皇子,是苦肉计。目的还是让外人看来与董承关系更加破裂。”
陈肯心中想着,他也可以说是曹操势力的□□了,知道曹操此刻心中的猜疑所在,就因此定下了假想。
皇宫内,太子宫偏殿内。
皇太子刘冯正端坐在王座上看竹简,旁边跪坐着赵云,赵云也在看书,是兵书。
二人都很沉默,赵云是老样子,一直如此。而刘冯则是异常沉默。
赵云知道,刘冯的心思其实没有放在竹简上边,因为刘冯本身是不读书的。现在,只是做个样子,其实是考虑今天的事情。
“也难怪,要瞒天过海何其不易,若是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也就罢了。要想逆行夺取许都的计划也就没用了。成与不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赵云的心中叹了一口气,想着。
就在这时,董喜从外走了进来,行色匆匆。
“殿下,卫将军陈肯回来了,并且亲自去视察,挖掘出了二皇子的遗体,而后下令从皇后娘娘那边带走了为董美人接生的老宫女。”
进入偏殿后,董喜把他听到的消息一字不落的对刘冯说道。
“知道了。”刘冯的眼中精芒一闪而逝,点头道。
事情的发展,全都在刘冯的意料之中。刘冯早就料到,曹操那个家伙不是那么容易信任一个人的,尤其是一个立场忽然转变的人。
董承的不好,就不好在原来的立场太鲜明了。不下狠手绝对是不能漂白的。
董喜见刘冯沉默很久也没说话,不由问道:“殿下,还要探听吗?”
“不用刻意注意了,呆在门外就好了。”刘冯闻言从沉思之中惊醒了过来,说道。
在目前的情况下,越是密切的行动,就越可以,稍稍注意一下就好了。按兵不动,才不容易打草惊蛇。
“诺。”董喜闻言应诺了一声,立刻走了出去。
董喜走后,刘冯转头对着赵云说道:“去告知父皇,按照计划行事。”
“诺。”赵云应诺了一声,立刻转身走了出去。
“连死婴代替,都要怀疑。那就来更狠的。”刘冯的心中发狠。
第一百二十三章 瞒天过海(二十四)(1)
第一百二十三章瞒天过海(二十四)
皇宫,卫将军日常休息的所在。
陈肯坐在上首位,身旁身侧都是穿着铁甲的甲士,下边则站着一个老宫女。
“你就是为董贵人接生的宫女?”陈肯看了一眼老宫女,问道。
“正是奴婢。”老宫女无悲无喜,低声回答道。
“当时可有什么状况发生?或者,本将问的更明白一些。那死去的二皇子与你接生的二皇子有何不同?”陈肯再次问道。
声音很是雄厚,也很威仪,再加上四周甲士的衬托,一般人都要胆战心惊。但是这个老宫女是追随了刘协,伏皇后夫妇二人经历了多番变故,并且无亲无故的人。
她面对这种威势,却没有任何的动摇。很镇定的说道:“奴婢且敢掉包皇子。”
“此事甚是重大,你要考虑清楚了。否则无故做了冤魂,就怨不得他人了。”陈肯见此也是猜不透是真是假,于是威吓道。
“奴婢所说的都是真的,哪用得着多做考虑。”面对陈肯的威吓,老宫女表现的仍然是非常的镇定。
“哼。”陈肯冷哼了一声,刚想继续用狠的进行威吓。就见一个甲士从门外匆匆走了进来。
“何事如此慌张?”陈肯皱起了眉头,问道。
“天子下诏,赐死董美人。”甲士低声说道。
“什么?什么理由?”陈肯大吃了一惊,豁然站起道。
“没有什么理由,只是突兀的赐死。”甲士说道。
“现在是什么情况?赐死的人到了没有?”陈肯闻言更加吃惊,居然真的是想赐死董承的女儿?这是真正的决裂了啊,若是天子真的做的那么绝,那就觉无可疑之处了。
“赐死的人已经出发了,现在估计已经快要到达董美人所居住的枣寒宫了。”甲士回答道。
“去,立刻去请示司空大人。”对陈肯的额头都快冒汗了,这董美人可不能死啊,若是董承是真心投奔,那么掌管皇宫宿卫,又是曹操亲信的他眼睁睁看着董美人被处死而不管,恐怕这个唾手可得的大将,就要立刻离心了。
陈肯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诺。”甲士应诺了一声,立刻转身走了出去。
这时,陈肯却又说道:“等等,你不用去请示了。只告诉司空大人说本将去拦截下来就行了。”
“诺。”甲士虽然对于陈肯忽然改变命令而疑惑,但还是应诺了一声,立刻离开了。
“走,去后宫。”说着,陈肯立刻下令道。
“诺。”
有甲士应诺了一声后,立刻下去准备了。不久后,陈肯驾驭战马,在皇宫内策马狂奔,直入后宫。
老实说,陈肯的行为严重的蔑视了皇室,若是在刘氏兴盛的时候,足以处以死刑了。但是此刻,陈肯乃是卫将军,掌管皇宫宿卫的将军,又是曹操的亲信。不管是甲士,还是内侍太监都对陈肯的行为避而不见,更没有人傻乎乎的上前阻拦。
而此刻,陈肯的心情也颇为焦躁。他刚才改变命令的原因,就在于若是请示曹操,就太费时间了。若是中途董美人出了一点事情,就完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瞒天过海(二十四)(2)
所以陈肯决定亲自前往阻拦,而后通知曹操。
后宫,枣寒宫内,几个贴身的宫女,扶着刚刚生产的董贵人跪在地上,四周则是一些宫女,内侍太监。
都是面色苍白,诚惶诚恐。
董贵人的前边,则是手持诏书的陈广。
“为什么,为什么啊。”董贵人潸然泪下,哭喊着说道。声音沙哑,几近绝望。四周的宫女们也忍不住嘤嘤哭泣。
此刻,董贵人已经“知道”了二皇子被烧死的消息,所以悲伤过度。恰逢天子刘协下诏,命她自尽。
董贵人对于一切计划都很了解,此刻自然是极力配合。
到是陈广不知道计划,见此心下不忍。但又不敢逆了天子的旨意,叹了一口气,对着旁边的宫女说道:“为美人洗漱一下,待会儿好好的去吧。”
“是。”宫女也知道这会儿,是最后的服侍了。纷纷抹了一把眼泪,扶着董贵人走了下去。
不久后,董贵人重新走了出来。不仅洗漱化妆了,而且还穿戴一新。似乎也被劝说过了,不再流泪,只是眼眶仍然红肿。
“来人,送董贵人上路吧。”
陈广再叹了一口气,但最终还是下令道。
“诺。”有内侍太监如狼似虎的走了上去,手持一条白带,打算勒死董贵人。但就在这时,陈肯从外走了进来。
“住手。”见董贵人即将被勒死,不由大喝道。
“奴婢在执行天子的诏令,卫将军不可无理。”陈广的一张脸顿时冷了下来,说道。虽然不知道刘协的用心,也同情董贵人。但是陈广此人确实较为忠心,很看不过陈肯这些乱臣贼子。
“继续。”对着陈肯冷冷道了一声后,陈广转过头,对着那个负责勒死董贵人的太监说道。
“谁敢。”陈肯冷声道。他转过头,对着甲士们下令道:“护卫董美人安全。”
“诺。”甲士们应诺了一声,立刻如狼似虎的扑了过去,拿下了那个太监,而后层层把董贵人围在了中间,以做保护。
“卫将军胆敢违抗天子的诏令?”陈广的肺都快气炸了,大喝道。
“董美人乃车骑将军董承爱女,而车骑将军董承乃是国之重臣。以陛下的英明,怎么会不知道董美人出身显赫,不能随意赐死的道理?定是有小人中伤陛下,把陛下蒙在鼓里。所以末将斗胆擅作主张,保下董美人。若是陛下事后追究,所有责任,末将一力承担。”陈肯也不甘示弱,昂首对着陈广说道。
“逆贼,逆贼啊。”陈广气的大骂道。
“谁忠谁奸,天地可鉴。”陈肯昂首挺胸,面不改色的道了一声。随后,转过身,对着董贵人行跪拜之礼,说道:“还请董美人放心,有末将在。定没人敢伤害您半分。”
说着,陈肯回过头,冷冷的看了一眼陈广。
“哼。”陈广虽然火大,但知道今日怎么也动不了董贵人了。冷哼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随行而来的内侍太监们,立刻一起跟了出去。
“哼,不过一阉人而已。”陈肯见此冷哼了一声。而后回过头,对着董贵人说道:“末将已经通知了车骑将军,相信车骑将军必定不会沉默的。还请您放心。”
“今日多赖将军了。”董贵人闻言眼眶红了红,说道。
“您严重了。眼见天子被小人蒙蔽,末将做不到袖手旁观。”陈肯理所当然的道了一声,而后说道:“末将乃外臣,在此多有不便,还请您准许末将在外守候。”
“将军请。”董贵人微抬素手道。
“诺。”陈肯应诺了一声,立刻转身走了出去。
“真是好忠臣啊。”陈肯走出去的一瞬间,董贵人的眼中射出了一丝冷芒,心中冷笑。刚才她不过是做了一场戏罢了。
陈肯看似忠心,其实是一个完全的乱臣贼子。还自诩忠臣,当真是脸皮厚,心也黑。
“若是以前,真拿你们没办法。但如今却有皇太子。定能拨乱反正,还大汉朝一个朗朗乾坤。”董贵人心中暗暗说道。
尤其是想着刘冯那双目中泛着的睿智光芒,不由信心大振。
皇太子,当真是上苍赐下来佑护大汉的麟儿啊。
第一百二十四章 瞒天过海(二十五)(1)
第一百二十四章瞒天过海(二十五)
“总算是赶到了啊。”
走出了枣寒宫的陈肯,则是心中松了一口气,刚才真是千钧一发啊。看着陈广那发自内心的神态,让陈肯几乎肯定,天子刘协真的是打算要董贵人的命啊。
如今千钧一发,总算赶到,没有让董贵人出事,陈肯当然会有现在这样的心情。
未央宫,偏殿内。
天子刘协归坐在御座上,脸上的表情很是淡然,让人看不出喜怒。
陈广在枣寒宫与陈肯争锋失利后,立刻就回到了未央宫,来找刘协。
“陛下,奴婢办事不力,还请陛下责罚。”一进入偏殿,陈广就自行请罪道。
“怎么了?难道那贱人敢反抗不成?”刘协面上怒意一闪而逝,冷声道。
“不是董美人反抗,而是卫将军陈肯出面干涉,保下了董美人。”陈广闻言立刻说道。
“什么?”刘协先是色变,而后,却又沉默了起来。
陈广顿时忐忑了起来,现在的刘协他几乎陌生了起来,跟以前大不同了。还真不知道刘协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
“没事了,下去吧。”最终,刘协说道。
陈广闻言即松了一口气,又比较疑惑。但是他也没胆子再次发问了。
“诺。”应诺了一声,立刻走了出去。
但是走出来不久,陈广就听见了偏殿内,传出了一声压仰的咆哮声。而后就是一阵摔东西的声音。
“唉。”
陈广叹了一口气。
……………
司空府,书房内。
曹操已经处理完了一些公文,正命家奴拿来一壶茶水,一边喝着水,一边等待着陈肯的消息。
“明公,卫将军派人来了。”
这时,有护卫从外走了进来,报告道。
“让他进来。”曹操闻言放下了茶杯,说道。
“诺。”护卫应诺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片刻后,一个甲士走了进来。
“报告司空大人,天子下诏要赐死董美人,将军亲自去阻拦,派遣了小的前来禀报。”甲士弯身报告道。
“什么?”不仅是陈肯,连曹操都小吃了一惊。
不管是不是怀疑刘协与董承之间有什么阴谋,但是曹操绝没想到刘协会做到这种地步。即使是董承已经不可靠了,但是惹怒了董承,对于天子刘协来说,真的没有任何好处。
“难道真的是变的无可救药了?”曹操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想想那个皇太子,再想想刘协的维护,也不得不承认,可能真的是被拖累了,导致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了。
“回去告诉卫将军,一定要保住董美人。另外,让他过来一趟。”曹操在心中吃惊了片刻后,立刻对着甲士说道。
“诺。”甲士应诺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董承。”甲士走后,曹操道了一声董承的名字,目光很是深不可测。
不久后,陈肯从外走了进来。
“明公。”陈肯行礼道。这是今日陈肯第二次奉召来到了司空府了,就在刚才他还在枣寒宫门外,保护董贵人。
第一百二十四章 瞒天过海(二十五)(2)
听到曹操召集的命令后,立刻把事情交代了下去,策马而来了。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在场。觉得可不可疑?”曹操问道。
“从陈广的神态,口气上来看,不太可疑。”陈肯回想了一下枣寒宫内发生的事情后,很理智的回答道。
“说说看。”曹操闻言面无表情,说道。
“诺。”陈肯应诺了一声,立刻把发生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下,包括陈广的反映,神态,口气等等,一字不漏的说了。
“我还听说,陈广回去禀报天子后,天子大怒,摔了一些东西。”最后,陈肯更是说道。
刘协摔了东西,不过是刚刚发生不久的事情而已。但是陈肯却清楚的知道了,可见皇宫之中,真的没有多少事情能够瞒得住陈肯的。
“嗯。”
曹操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与董承不同,曹操还是很信任陈肯的,当然也就信任陈肯说的话,以及判断力了。也因此,曹操对于刘协,董承忽然翻脸的事情,也有了接受的基础。
终于,不再怎么怀疑了。
“回去吧,继续密切关注宫内的局势,不管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回来禀报我。”沉吟了片刻后,曹操下令道。
“诺。”陈肯闻言立刻应诺了一声,并且转身离开了。
“呼。”曹操呼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些笑容,董承彻底的投奔曹氏,对于他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不仅是吞并了五千精兵,增加了势力。也消除了在内部的隐患。两者相加,也就增加了对于袁绍的胜算。
最后,也更加的让他接近了称霸天下的梦想。
此刻,曹操心中的野心还没有到达登基称天子的火候,只是想着平定乱世,称霸天下的地步而已。
反正不管怎么说,今天是发生了一些好事。
随即,曹操派遣了一个小吏,命令小吏把宫中发生的事情,都告诉董承。曹操相信董承本人对于消息的把握,也很灵通。
但是曹操既然得到了消息,告诉一声董承是必须的。这是一种姿态,信任的姿态。
车骑将军府,大厅内。
董承坐在首位上,侧坐是夫人李氏。其下是董承的几个庶出的儿子们。董承的脸色很阴沉,李氏则是眼睛红肿。
两个主事人的神态,让下边的几个庶出子都觉得很压仰,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老爷,女儿刚产子,就被烧死了。如何受得了啊,老爷,您想想办法,让我入宫去见见吧。”
李氏在旁抹泪道。
“何必入宫,接出来住就是了。”董承冷冷的说道。
董承的话,让李氏,以及庶出子们都是齐齐一愣,随即倒吸了一口冷气。把天子的妃子接出来住。
这是何等的蔑视啊。但另一方面,董承的决心也是表露无疑了。是要彻底与天子翻脸了。
“这行得通吗?”李氏迟疑道,但不可否认,李氏是心动了,女儿在宫中受苦,让做娘的真的是心疼的要死。
“当然行得通。”董承断然道。
第一百二十四章 瞒天过海(二十五)(3)
就在这时,有护卫进来禀报道:“将军,曹司空派人来了。”
“请入书房。”董承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喜色,立刻说道。
“诺。”护卫应诺了一声,立刻转身走了出去。
“你们都下去吧。夫人则下去准备女儿的房间,估摸着就要回来了。”董承先是抬头对着儿子们说了一句,而后对着李氏说道。
“嗯。”李氏仍然有些疑惑,但也相信丈夫。闻言点了点头,起身走了出去,那些庶出子们也一起走了出去。
董承随后也跟了出去,不久后到达了书房。
书房内,一个中年小吏正跪坐着,其貌不扬,但是颇为精明干练的模样。董承知道,这是曹操身边的左右手。
别看官职不大,但都是心腹人物。
董承不敢怠慢,进入书房后,立刻行礼道:“不知这位先生是姓名。”
“车骑将军客气了。在下姓邓,名欢。为司空大人府吏。”这叫邓欢的小吏自我介绍道。
“邓先生。”董承再次举拳道。
董承的客气,当真是让邓欢受宠若惊。他再次举拳道:“刀笔小吏罢了,不敢称先生。”随即,邓欢顿了顿,又说道:“此次奉司空之命,前来只会将军,今日宫中发生的事情。”
“有劳曹司空挂念了。”董承闻言立刻说道,随即,面色一变,泛冷道:“宫中的事情,老夫已经听说了,必不会善罢甘休。”
“将军恐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邓欢见此不由说道。
“噢?”董承困惑的看着邓欢。
“今日除了天子失手,致使二皇子丧命以外。天子还下令,赐死董美人。要不是卫将军陈肯及时出现,恐怕此刻将军要为董美人发丧了。”
邓欢说道。
“贼子安敢?”董承眼睛怒睁,震怒道。
作为父亲,忽然听说女儿差点被害。本身又已经与刘协翻脸,于情于理,董承此刻的表情都恰到好处。
邓欢看在眼中,心中欣然一闪而逝。
看来,董承与天子翻脸,不假了。如若不是如此,怎么会连贼子都喊出口了呢?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再加上此刻董承的表情,当真是天衣无缝。
第一百二十五章 瞒天过海(二十六)(1)
第一百二十五章瞒天过海(二十六)
身为曹氏的的人,并且还是曹操身边得用的人。邓欢知道董承的反戈,对于刘协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曹操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是一衰一盛,自此后,曹氏大兴将无可置疑了。
不过,邓欢固然是心中欢喜,但是这一刻,也是需要一点遮掩的。他露出了慎重之色,对着董承说道:“将军慎言,毕竟是天子。”
“哼。天子又如何,要不是当年由老夫护着,他如何能出虎牢关,东渡进入许都安顿下来?恐怕这个时候还在长安遭受战乱吧。老夫以心托明月,却换来如此下场。老夫如何能忍下这口气?”
董承冷哼了一声,惟妙惟肖。
“将军,唉。”邓欢叹息了一声,但心中却暗喜,董承心中的怨恨越大,对于曹氏来说就越有利啊。
“还请先生回禀曹司空,就说董某感谢曹司空通知。董某这就上表文接回女儿。”董承很郑重的对着邓欢说道。
“将军客气了。下官也去回复司空大人。”邓欢举拳说道。
“请。”董承起身道。
“请。”邓欢也跟着起身。随即,董承亲自送了邓欢出大门,而后回到书房内,以车骑将军的身份,起草了一份表文。
大意是这样,董美人败德,不容于天下,臣请接回家中居住。
董承知道这会儿也不能表现出完全的疯狂,做事太过,会让人怀疑。而这份表文,还算是给天子刘协面子,说是自己女儿败德,请接回家。
而不是强硬的想要接回女儿。
当然,董承也知道,这份表文过去,肯定是会被天子刘协驳斥的。而后两人就在天下人面前,撕破脸皮。
彻底翻脸。
这就是最后的一击。
当董承写完最后一字的时候,差点热泪盈眶啊。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年了,他们混混沌沌,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挽救汉室,挽救天子。
皇太子横空出世,定下了诸多计策。如今又保住了他的命,并且换了立场,成了曹氏心腹中的一颗毒瘤,等待毒火攻心的那一刻。
可以说,局势已经改变了大半了。
只要沿着皇太子的设定的计策走,汉室定然会再次招摇这片大地的。
董承的心中坚信这一点,因为皇太子在天下人的面前,来了一招瞒天过海,把曹操给欺骗了。
没错,刚才邓欢求见,董承就知道刘冯的瞒天过海之计已经成功了,邓欢过来,是一种信号,曹氏接纳他的信号。
从此后,他就是曹氏的忠臣了,哈哈哈哈。
董承眼眶湿润,但是心中却是大笑,状若疯狂。多年了,多年了。终于等到了一个谋主,一个皇太子,以还汉室一个郎朗乾坤。
曹贼啊,曹贼。你恐怕永远也不知道,一个外表只有八岁的稚子,是刘氏真正的谋主,一手策划了这一步步惊心动魄的计划吧。
哈哈哈哈。
董承情难自禁,这种几乎于癫狂的神态,持续了很久。许久后,董承才勉强的平定下了心中犹如滔天骇浪般的心情。
第一百二十五章 瞒天过海(二十六)(2)
派遣了小吏把这份表文,送去了尚书令荀彧那边。
尚书令官邸,书房中。荀彧正埋首在案上处理公文。
荀彧,一个智慧高超,道德操守方面也都是超一流的人物。他处理公务,一般都是非常严谨的,全神贯注的。
但是今日,荀彧却是出奇的有点出神。
不仅是出神,荀彧还觉得有点热血沸腾。因为他知道,皇太子的计划即将出现结果了。
车骑将军董承,这个关键人物,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一个汉室的忠臣,变成了倒向曹氏的叛贼。
尤其是刚才,荀彧还得知,二皇子死了,董美人差点被赐死。
荀彧知道,一切都是为了瞒天过海,一切都是为了欺骗曹操的眼睛,从各方面,从一切一切的方面进行欺骗,以换取一线生机啊。
“先有何进,十常侍争权,后有董卓之乱,再有李,郭之乱,今日更是有曹操掌权。本以为汉室已经病入膏肓,无以为继了。不想皇太子横空出世,硬生生的杀出了一条血路,为汉室争取了一线生机。此,岂非天不绝汉室呼?”
这一刻,荀彧也与董承一般,热泪盈眶兼热血沸腾。
“大人,有车骑将军的表文到了。”这时,一个小吏走了进来。荀彧赶紧伸手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痕,而后微微低着头,说道:“放下吧。”
“诺。”小吏有点奇怪荀彧的状态,但也不敢造次,应诺了一声,把写着表文的竹简放在了荀彧的案上,退了出去。
荀彧这才抬起了头,深呼吸了一口气,迅速的打开了董承的表文。
“这是打算连天下人也一起瞒过去,真正的决裂了啊。”荀彧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说道。而后,毫不迟疑的大声道:“来人,请陈尚书把表文发往宫内。”
“诺。”门外有护卫应诺了一声,走了进来,把表文取走,交给尚书台专门的尚书,派往宫中。
“汉室中兴,指日可待。”
表文发出去后,荀彧暗道。目光中尽是神采,蕴含着滔天的自信。
被发出去的表文很快就回来了。天子的批阅只有二字,不准。
荀彧通过尚书台的官吏,把表文原封不动的发还给了董承。
车骑将军府,书房中。
董承手中拿着天子批阅下来的表文,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随即,笑容一敛,对着门外下令道“备车。”
“诺。”有护卫应诺了一声,下去备车去了。
不久后,董承手持着天子批阅过的表文,往司空府而去。
司空府,书房中。
曹操坐在上首位上,嘴角含笑。就在刚才,他与邓欢谈过了。邓欢详细的向他禀报了,董承的前后反映,以及应对此事的态度。
曹操基本上已经认为董承是真的与刘协决裂了,至于是否真心归顺,那就打个问号了。不过,就算如此。
曹操也是觉得欢喜了,常年的一棵刺儿,被拔除了啊。
“明公。车骑将军向天子上表,说董美人失德,不容于天下,请求接回家中居住,天子批阅不准。董承此刻正乘坐马车,往司空府而来。”
这时,有小吏禀报道。
“开中门,迎接。”
曹操精神一振,下令道。
“诺。”小吏应诺了一声,转身下去准备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瞒天过海(完)(1)
第一百二十六章瞒天过海(完)
司空府中门大开,司空曹操亲自来到大门口,迎接董承。
“又来叨扰明公了。”董承一脸的歉意,对着曹操弯身道。
“将军何出此言。”曹操闻言摆了摆手,说道:“我与将军同殿为臣,自当互相扶持才对,互相拜访更是在情理之中啊。”说到这里,曹操微微一笑,伸出手拉着董承一起进入了司空府。
这次握手,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司空府中守卫深严,几乎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一般人几乎寸步难行,但曹操是司空,自然是畅通无阻的。
很快,曹操就与董承一起进入了书房中。
坐下后,曹操先命下人沏茶进来。而后抬起头看向董承,说道:“董将军是为了董美人之事而来吧?”
“正是小女之事。”董承点了点头,随即一叹道:“老夫这么多年尽心竭力,保护天子。而如今却得到了这样一个下场,实在是心寒啊。”
“天子确实过分了。”曹操深以为然的说道。
“不知道,董将军要我如何处理这件事情?”随即,曹操又问董承道。
“那日老夫就向司空大人透露过了心意了,早已经心灰意冷,祈求能够卸甲归田。如今也只期望小女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余生。”董承叹了一口气,脸上尽是心灰意冷之色,说道。
“这有何难,待我入宫,为董将军迎回女儿。”曹操心下了然,豪爽道。
“多谢明公了。”董承感激道。
这是今日,也是董承这辈子第二次称呼曹操为明公。但是不管怎么看,都不显得突兀,局势发展到了现在,董承称呼曹操为明公,很自然。
“份内之事罢了。”曹操闻言微微一笑,说道。随即,曹操又起身道:“董将军在此稍等片刻,我这就入宫。”
“有劳了。”董承也起身说道。
随即,曹操下令备马,而后坐车出府。
城中大道上,曹操坐在马车上,在众多甲士的拱卫下,朝着皇宫缓缓的进发,今日的他与众不同,脸上始终维持着一分笑意。
曹操是什么人物?那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几乎看不到笑容,更何况是常年保持了。跟在曹操身边的甲士,几乎每一个人都心中惊奇。
但不管怎么说,曹操的心情好,似乎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让他们的心情也不自觉的轻松了起来。
于是,较为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曹操出行,众多甲士护卫,应该是非常气派,并且气势迫人的。但是此刻这支队伍,却给人一种亲和力。
四周的百姓也有敢抬头望向曹操的。似乎,这位曹司空遇到了什么高兴事情了。
很多百姓心中都在猜测。
就在这种气氛中,皇宫的宫门到了。领队的甲士,策马冲出队伍,来到宫门前,只是与那守卫的甲士道了一声。曹操的马车就畅通无阻的进入了皇宫,如自家后院。
入了宫门后,马车才停了下来。曹操踏步下了马车,这时,一个内侍从前方走了过来,见到曹操后,弯身行礼道:“司空大人,陛下正在偏殿内休息。”
第一百二十六章 瞒天过海(完)(2)
“嗯。”曹操点了点头,嗯了一声。随后,领着一些贴身的甲士,来到了那内侍所说的偏殿外。
“进去禀报。”偏殿外,曹操对着两旁护卫偏殿的甲士说道。
“诺。”甲士见来人是曹操,自然不敢阻拦,应诺了一声,立刻走了进去。
偏殿内,刘协正跪坐在御座上看书。看的是杂书,似乎是聊以消遣。
“陛下,司空大人在外求见。”甲士进来后,立刻禀报道。
“曹操?”刘协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冷意,说道。甲士立刻低下了头,当作没听见。大人物针锋相对,他们小人物可不好搀和。
若是稍有不慎,觉有可能当场被斩。
“请进来吧。”不过幸好,刘协也没有为难甲士的打算,片刻后,就下令道。
“诺。”甲士心中松了一口气,立刻应诺了一声,走了出去。片刻后,曹操走了进来。
“老臣拜见陛下。”进入偏殿后,曹操没有看刘协一眼,就立刻地下了头,行礼道。礼仪很周到。
“司空免礼。”
刘协淡淡的抬了抬手,说道。
“谢陛下。”曹操拜谢了一声,才直起身来,恭敬的站着。
刘协冷眼旁观,心中冷笑。天下人都说曹操是一个汉贼,人言可畏啊。曹操深深的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许都境内,对于他这个天子,还算恭敬。
但刘协却知道,一切都是表面现象而已。要不是他的太子忽然变得机敏可靠了,没准哪一天这个很是恭敬的家臣,就成了致命的叛贼了,随手一击,就把他这个天子给杀了。
心中冷笑,但是脸上刘协却冷静的说道:“不知道司空入宫来见朕,有何要事?”刘协当然知道曹操来此的目的,早在刘冯的计划之内了。
但是表面工作,也是要做一做的。
“臣听闻陛下要赐死董美人?”曹操也很冷静的说道。
“怎么。这朝政司空要独断专横,如今这家事,难道也要先向司空过问不成?”刘协冷笑道。
曹操皱起了眉头,天子刘协的脾气,真的改变了很多。以前从来不会这样**裸的说话,有也是非常隐晦的。
要是往常的时候,曹操也是能忍就忍了。天子家事,他确实是管不着。但是这件事情,事关董承,他却是要管上一管。
“当今天下,群雄并起,都是桀骜不驯之徒。江山社稷不稳,而车骑将军董承乃社稷之臣。纵使董美人有一些小过,但是以车骑将军之功勋,也可网开一面。而今,陛下却要赐死董美人,就是动摇大汉朝的江山。老臣身为司空,当朝三公,自然要向陛下进言的。”曹操不卑不亢,理由也很充足的对着刘协说道。
“在朕眼中,董承不过是奸贼罢了。”刘协冷笑道。
“若车骑将军董承为奸贼,那天下再无忠臣了。”曹操冷静的说道。
“曹孟德,你今天是来向朕摊牌的吗?”刘协的目光更冷,说道。
“老臣不敢,老臣只是想请陛下看清形势,放还董美人回去吧。”曹操的目光也有点泛冷,抬头对着刘协说道。
刘协的目光一下子变得非常锐利,也蕴含着滔天的怒意。
“呼,呼,呼。”
刘协的呼吸声,忽然变得浓重了很多。胸口不断的起伏,双目死死的盯着曹操,犹如一头受伤的野兽。
被冒犯的王者。
而曹操也当仁不让的回看着刘协,目光也很是锐利。
看到曹操这样的目光,刘协的心中几乎大笑。
他知道,刘冯的计策成功了,圆满了。以前,不管曹操心中如何逆贼,但始终都恪守本分,人前人后,都不敢冒犯他。
更不要说是直视了。敢这么做,就证明曹操的胆子大了,以为行事对他更有利了。就因为他与董承决裂了。
他刘协失去了最后一个力量,在曹操的眼中,基本上不构成威胁了。再蹦达,也蹦达不起来了。
被人轻视了,刘协应该感觉到愤怒才对,但是此刻,却是出奇的爽快。因为他知道,汉室的江山,已经再次的向他招手了。
保住董承,就是保住了汉室的江山啊。
“滚。”剧烈的喘息了片刻后,刘协冷冷的说道。
“老臣就当是领旨了。”刘协非常的不给面子,曹操却是微微一笑,说道。随即,曹操对着刘协一拜,转身走了出去。
“乱臣贼子。”
身后,偏殿内,传出了刘协的一声咆哮。
曹操摇了摇头,颇不以为然。天下诸侯,哪一个不是乱臣贼子。多他一个也不多。
第一百二十七章 余波(1)
第一百二十七章余波
随即,曹操以天子的名义,下令放还董美人出宫。
车骑将军府,正门大开。
李氏亲自守在门外,翘首以盼女儿的辇车到来。
就在李氏期盼的目光中,一辆辇车在无数甲士的护卫下,缓缓的朝着车骑将军府而来。
不久后,停在了李氏的前方。
紧接着,一个宫装女子从辇车上走了下来,容颜俏丽,却掩不住的疲累,悲伤。正是董贵人。
李氏心中一疼,迎了上去。
“女儿你受苦了。”李氏握着董贵人的手,心疼道。
“母亲。”董贵人眼眶一红,扑倒在了李氏的怀中,嘤嘤哭泣了起来。心下,却是道了一声对不起。
董贵人知道,为了计划的顺利进行,必须要隐瞒住一批人啊。即使是至亲骨肉。
董贵人哭了片刻后,就被李氏接了进去。随行而来的甲士,则被打发回去了宫中。这预示着,董贵人将不再返回宫中。
千万别小看这个。
因为这不仅仅是给了董承以面子,而且还狠狠的扇了天子刘协的一个耳光。自古以来,后宫女子失德,被幽禁,被鸩杀的不计其数。
从来没有听说过,后宫女子失德,而被放归家中的。
刘协的董美人回家居住,这是自古以来的第一次。这件事情的背后,不仅仅是刘协的家事,也**裸的灭了一次刘协的威风。
“唉,汉室已经没救了,这天下迟早要姓曹。”
“是啊,天崩地裂,改朝换代。”
“改朝换代,历来不缺少牺牲品啊。要想不成为牺牲品,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立场了。顺应天命,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来人,备马,老夫要去见曹司空。”
本来,刘协除了伏完,董承,王服,吴兰等忠心耿耿的汉室忠臣以外,还有一批比较忠心,或者是目光短浅,觉得汉室还有一定的威望在。
打算在汉室衰弱的时候,进行投机。
这两大类的臣子。
但是随着皇太子刘协的胡作非为,随着董承立场的改变,随着曹操进一步的巩固了势力,这些人心就开始发生转变了。
一时间,朝野上下对于刘氏都避之不及,而对于曹氏却是趋炎附势。
一句话,就是刘氏更加不起眼了。曹操更加的炙手可热了。
天下归曹。
除了这些立场改变的人以外,还有曹氏的□□,附庸势力。他们对于天子刘协的威望进一步的降低,曹氏的进一步巩固。
喜在心头,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集团。坚决的跟着曹氏,走到了今天的这一步。等到曹氏取代刘氏的那时候,他们的忠心,也必将会得到回报。
显赫的爵位,庞大的财富等等利益将会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简单的说,刘氏的势力被削弱了,而曹氏的势力更加庞大了。
可以说,随着董承立场的转变,所带来的影响力,已经开始了。那就是天子刘协,更进一步的变成了摆设。
曹操的地位,更进一步的稳健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余波(2)
这些人都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住的人。真正知道这一次的自我削减势力,出自于皇太子之手。
目的只是保存势力,以反戈一击的人。
却是喜在心头。他们骗过了曹操,保住了董承,这就为了皇太子刘冯接下来的一步,武力夺取许都,埋下了伏笔。
汉室,可以大兴了。
屯骑校尉,伏完的府邸内。
伏完懒洋洋的坐在院子内晒太阳,旁边有次子伏典服侍着。
“父亲,走到这一步,也是您想象不到的吧?”伏典见伏完懒洋洋的,浑身轻松的模样,不由笑着说道。
“若说在一年前,还是想象不到的。但是自从领教到老夫那个外甥的厉害之后,就已经想像到了今天了。老夫的外甥是一头雏鹰啊,注定是要翱翔于天机的。曹操,刘备,袁绍都拦不住的。”
伏完笑着说道,脸上浮现出了淡淡的骄傲。
皇太子刘冯啊,不仅是他伏完的骄傲,也是他们刘氏一系忠心耿耿的大臣们的骄傲啊。有了皇太子,汉室才有了盼头,有了希望。
“呵呵。”伏典呵呵一笑,他的脑中也不由浮现出了几月以前,刘冯派遣他去河北找寻赵云的一幕。
当时,他也很震惊啊。
后来找到了赵云后,伏典也就知道了刘冯的不简单。因为赵云是个人才啊。如今,当真是不简单啊。
“也别笑的太早,也可能稍纵即逝的。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者。瞒过曹操虽然是重要的一步,但毕竟也只是第一步罢了。接下来的第二步,也要走的稳健啊。金子方面,都如何了?”
见气氛似乎有点轻松过头了,伏完不由问道。
“已经有七八万金转移到荆州去了。”伏典恭敬的说道。
“七八万金啊。够了。”伏完闻言呼出了一口气,说道。想起金子,伏完也不得不再次的佩服刘冯的敛财能力啊。
这么多金子,曹操都要眼红的啊。
“荆州,刘表的地盘。”随即,伏完转过头,看向南方,低声说道,眼中添了几分凝重,刘表那个人比较好对付,但是要在别的地方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恐怕也是比较困难的啊。
伏完有点担心。
不过片刻后,伏完又是失声笑了出来。
现在,袁绍和曹操也没有明确的开战,招兵买马的时机也没有到,想的太远了。
目前这段,还是享受一下胜利成果吧。伏完的脸上再次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
皇宫,太子宫内。
刘冯跪坐在王座上,旁边则是赵云。
“这时候,董贵人也应该出宫了吧。”刘冯抬起头看向南方,说道。虽然董贵人被降为美人,但是刘冯还是习惯性的称之为贵人。
“该出宫了。”赵云点头说道,神色有点喜悦。
“这种时刻,让子龙也好等了吧?快了,只要袁绍,曹操开战,我们就能够乘机出这座牢笼,投入这天下大势之中了,到时候如龙入大海,鹰翔天际,再也束缚不住我们君臣。”刘冯见赵云脸上的喜悦,也不由露出了笑容,说道。
“久等了啊。”赵云说道。
作为武将,他还是习惯于领兵,保护刘冯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本职啊。等来日刘冯成长了,夺回了许都。
也就不用他保护了,他也就可以领兵厮杀了。
建功立业,男儿梦啊。
“哈哈哈。”
刘冯大笑,走出这第一步后,刘冯真的是无比的畅快。
这不是刘冯第一次改变历史了,赵云,荀彧,荀攸,贾诩等人的历史轨迹,都在刘冯的小小波动下,发生了转变。
但是这一次却是刘冯改变的第一个大事。
本该奉衣带诏,进行谋反,并且被杀的董承,王服,吴兰等他保住了,不仅保住了人,而且还保住了兵权。
只一招瞒天过海。
为了汉室再兴的目标,所走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啊。刘冯又如何能不畅快?
第一百二十八章 曹操寿诞(1)
第一百二十八章曹操寿诞
这日,如同往常一样,太子与太子舍人们在太子宫正殿内读书。
不过,其中也有变化,那就是人数。
太子少傅贾诩所要教导的学生锐减了,加上皇太子刘冯也不过才三人。
当初刘冯的太子舍人一共有十五,刘冯亲手干掉了其中的六七人,赶走了曹丕,太子舍人就只剩下了七个人。
后来稳定了一阵,但是随着这一次董承的离开,影响很大。
董盖已经被卸下太子舍人的职位,本人更是被董承禁足,看不到人影。而随着董贵人出宫回娘家居住,刘协的威望进一步下降。
一些太子舍人也迫于家中的压力,纷纷以各种理由迟去了职务。
这样也就使得刘冯成了汉朝的诸多太子之中,最冷清的一个。本满员十五人的太子舍人,只剩下了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王服的长子,那个小胖子王坤。另外一个就是大臣吴兰的长子吴学,今年十岁,长得非常的俊秀。
读书刻苦,很上进。
此刻,太子少傅贾诩正在上边教导,下边就是三个人。
刘冯居中,王坤,吴学在两旁。刘冯在呼呼大睡,而王坤,吴学却是听的津津有味,很入神。
今日贾诩教导的还是论语,他看了一眼呼呼大睡的刘冯,心中不免也有了一点波动。任谁看到弟子这么没出息,恐怕也会不满的。
贾诩算是好了的,看了几个月了,直到现在,才有了一点波动。
“今日就教导在这里吧。”过了不久后,贾诩说道。
“是,老师。”
王坤,吴学齐齐起身,下拜道。只有刘冯抬起尚有困意的小脸,眼皮稀松的看着贾诩。
“虎父犬子啊。”贾诩心中不免也感叹了一声。
随即,贾诩对着王坤,吴学点了点头,收起竹简走了出去。
正殿内,顿时只剩下了刘冯,王坤,吴学三人。
刘冯看了看左右,打算如常的离开了。吴学却在这时开口说道:“太子殿下可知道今日是什么日子?”
经过这段时间内的打击,刘冯失去了一些太子舍人。但是刘冯知道所剩下的都是精华,都是能够在贫贱时候互相扶持的人物。
一个是董盖,二个是王坤,三个就是这个吴学了。
这三个就是真正的太子羽翼,不管是做太子,还是做天子,都离不开他们的辅佐,支持。
如今董盖被禁足,刘冯对于王坤,吴学都比较上心。而且这两个小家伙也比价聪明,都隐约的猜测出刘冯的不简单。
因此三人交流起来都是比较默契的。而吴学则是比较沉默,话较少的一个人,少有的主动开口,因此刘冯比较讶异,也比较有兴趣的问道:“噢?什么日子?”
“曹操的寿诞啊。”
吴学的脸上露出了一分嘲讽,说道。
“一定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吧。”这时候,王坤也已经猜出吴学要说什么了,不由冷笑道。
刘冯闻言不由失笑。
这段时间啊,太子舍人们纷纷离开,汉室的势力更进一步衰竭了。那些小人的作为,刺激了这两个小家伙啊,看曹操可能真的很不爽。
第一百二十八章 曹操寿诞(2)
不由两个小家伙又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在这里说一说,表现一下气愤了。
“这是好事啊,患难见真情。只有此刻,才能明辨是非,看清忠奸啊。”刘冯笑了笑,伸手拍了拍吴学,王坤的肩膀,说道。
说完后,刘冯就起身离开了。留下两个小家伙,若有所思。
“太子殿下果然非是庸才,那些小人们看轻了殿下,必定会后悔终生的。”许久后,吴学笑着说道。
“今日患难与共,来日必为肱骨之臣。我等的压力也不小啊,若是才能不足,不能辅佐太子,就罪过了。”王坤却是想的更远,不由说道。
“嗯。”吴学闻言抹去了笑容,郑重的点了点头。
二人都感觉到了任重道远的那种责任。
“曹操的寿诞,要不要送口棺材去?”刘冯出了正殿后,立刻就上了辇车,去椒房殿。辇车上,刘冯在心中恶意的想着。
不过,最终刘冯还是打消了这个让他颇为心动的主意。
稍稍的嚣张一点,稍稍的得罪一点。以曹操的肚量都是可以忍受的,若是在寿诞松口棺材去。那肯定是捅了马蜂窝了,后果很严重的。
所以,最终刘冯摇了摇头,决定不管。
让他开心逍遥去吧,越开心就越是松懈,他也就越有机可乘啊。
…………………
对于刘氏势力来说,对于曹操的寿诞,那是非常的不爽的。但是对于曹氏的势力来说,那无异于是天子的寿诞啊。
不对,就算是天子刘协,他们也没有对曹操上进啊。
就在曹操寿诞的前三日,大批的文武大臣们就开始送贺礼了,包括了□□,附庸以及以董承为代表,新近加入曹氏势力的一批势力。
几乎所有曹氏势力的文武大臣,都提前送了贺礼。
老实说,曹操本来是打算在家中摆个家宴就算了,反正又不是整寿。只是文武大臣这么热心,再加上这段时间曹操也确实是比较轻松的。
董承归顺了嘛。
于是,曹操决定大摆宴席。宴请了一大批的文武大臣。
今日,下午只过了一半,就有无数大臣们开始放弃了工作,乘坐马车往司空府去了。车骑将军,董承也不例外。
车骑将军府内。
董承把所有的行头都拿了出来,在李氏的服侍下穿戴整齐,乘坐马车,在甲士的护送下,出了门。
董承所在的车骑将军府是达官显贵的府邸所在,聚集了一大批的显赫人物。往常也是人烟稀少。
但是此刻,却能见到三三两两的马车,与董承一样往司空府方向而去。越是靠近司空府,马车就越多。
到最后,就像车水马龙一般,看不到边际了。马车上,董承不由叹了一口气,这气派,果然是比天子过寿还要显赫一些。
就在董承叹气的时候,后方有一个声音响起。
“可是董公在前?”
董承心中一动,居然是刘备。
第一百二十九章 刘备,曹丕再登场(1)
第一百二十九章刘备,曹丕再登场
虽然说,这段时间抛弃刘协势力,投入曹操势力成为了一股潮流,就算是他董承也是如此。但是其中刘备仍然是佼佼者。
一个仁义满天下,忠诚于汉室闻名的人物,居然生生的改变了立场。这件事情,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说谈。
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刘备的声望。并且,这件事情还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外边扩散去了。
虽然,刘备还保留有仁义的名声,但其实大不如前了。
不过,刘备本人似乎没有受到多少影响,这段时间依旧是深居简出,除了必须要出席的早朝,或者重要的邀请以外。
刘备在府中以种菜为乐很是低调。
本来吧,董承是觉得刘备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同胞。后来,刘备立场改变后,董承对于刘备的印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再加上这段时间,刘备的深居简出,让董承感觉到了一股子阴谋。再一次多亏了太子殿下啊,否则这个外表老好人,但是心中歹毒的家伙,没准哪一天就被这个家伙给卖了,而且还替这家伙数钱。
心中非常厌恶刘备,但是面上董承却是也是笑而转过头,看到了刘备的马车,以及始终跟随在刘备左右的关羽,张飞。
刘备的马车渐渐靠近,护卫董承的甲士们虽然警惕,但也没有阻止。
当刘备的马车靠近后,董承也举拳笑着说道:“原来是左将军。”随即,董承又问道:“左将军也是去司空府上贺寿?”
刘备当然不知道董承心中的厌恶,他也不过是顺应潮流,来给曹操贺寿罢了。见到董承,招呼了一声。
如今,许都城内名声最不好的就是他与董承了。一个是皇叔,一个是外戚,都是背叛了刘协。半斤八两,刘备见到董承有时候会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闻言举拳笑着说道:“正是。”
“同行。”董承笑着邀请道。
“理当如此。”刘备欣然点头道。随即,二人的马车护卫开始合并,齐头并进往司空府而去。
很快,二人就来到了司空府门外。
大门外,车水马龙,随从人员遍地。当真是演绎了什么叫做车水马龙,什么叫做门庭若市,也显示出了如今的曹操是何等的显赫。
董承与刘备对视了一眼,心思各异。
董承是厌恶,这本该是属于刘协的气派啊。
刘备则是艳羡,觉得大丈夫该如是。
虽然这一次祝寿的人很多,但是曹操还是表现出了一贯的谨慎,并没有居高临下,用人主的身份,接待前来贺寿的文武大臣。
不仅没有自抬身份,反而很谦虚。派遣了长子曹丕在门外迎接。
刘备,董承联合而来,颇为引人注目。也引起了曹丕的重视,刘备,董承啊,本该是刘协那边的标志性人物,如今却成了曹氏势力成员中的一员。
这意义是颇大的。因此,在曹操这边,刘备,董承比一般人想像的要更加的受到尊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