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陈震的汇报
刘备扶着陈震,抬头看向陈震身后的大汉使团,可这一看,刘备微微皱眉,认真看了一遍使团的人后,再次看向陈震,开口问道:“孝起,孝兴何在?还有众多随从何在?留在长安?”
当初出使的使团可是高达两百多人,可现在站在陈震身后的,不到一百人吧,少了一半多,有点让刘备疑惑。而刘备问的孝兴,正是副使团句扶,字孝兴,也是早期投效刘备的大才之一。
“陛下。”陈震突然哭泣道:“我等随同那几个和尚一路向西,道路艰难,多次遇到野兽、马贼、流寇袭杀,不少人战死他乡。。。。。。”
“什么!?”刘备等人听后,大惊失色,满脸悲愤,庞大的使团,竟然减员半数以上,可见一路有多么危险。
“还有。”陈震继续道:“孝兴随使团安然到达萨珊王朝之后,因为水土不服,便一病不起,医治无效,最终撒手而去,去前,还让臣带他向陛下请罪。。。。。。。”
回想起句扶,想起他们这一路上的艰险,想起留在他乡,再也回不来的同僚,陈震泣不成声。
“苦了众卿也。。。。。。。”
刘备眼泪不断的冒出来,看了眼身穿新衣的使团,一身新衣无法掩饰满脸的沧桑。
“牵孤龙撵来。”
随后,刘备将陈震拉上自己的座驾,并让使团之人皆坐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一同进入洛阳。
给陈震等使团之人接风洗尘之,所有人皆得到重赏,至于再也没有回来者,皆被刘备让人记下,载入史册,同时厚待其家人,同列大汉功臣之位。
“从西北之地而出,进入西域诸国,西域混乱,一城一国,相互征伐,道路不通,信仰佛教,受贵霜帝国的影响。。。。。”
“西域再西,则是贵霜帝国,周边小国皆向其称臣纳贡,如今国主乃大月氏之主,波调,其人颇有威望,不过年事已高,其子平庸,有权臣对其王位虎视眈眈,其派使者与臣前来大汉,有意与大汉联盟,恐会向陛下求婚。。。。。。”
说道这里,陈震偷偷看了眼刘备,见刘备脸色没有变化后松了口气,虽然联婚是很正常的政治手段,但也要看看对象是谁,而且他不是很赞同联婚。
刘备没有发话,陈震继续道:“臣已派人详细收集贵霜帝国的情况,领土大小,人口,兵马等皆有记载,值得一提的是,贵霜帝国信仰佛教,佛教乃贵霜帝国国教,僧人同比贵族。。。。。。。”
“贵霜帝国如今正内忧外患之际,其北有北匈奴为祸,西萨珊王国征战,南有百乘王朝敌视,其兵马不过二十余万。。。。。。”
随后,陈震将他探知到的贵霜帝国的消息告诉刘备和陈子明,同时重点提到:“贵霜帝国僧人地位非常高,拥有无数田地,无数百姓为其耕作,且不用交税赋。”
“可有僧人一同前来?”陈子明突然开口问陈震,陈震一再提起僧人,看来他对僧人的意见很大,而且这是在提醒刘备要防备僧人。
果然,陈震点头道:“回丞相,的确有僧人与臣一同回来,不过这些僧人非来自贵霜帝国,而是来自贵霜帝国南边的百乘王朝,他们自称是佛的使者。”
“哼!”刘备冷哼一声,当然不是针对陈震,而是对那些僧人,按陈震的说法,那些僧人已经脱离皇权,甚至在皇权之上,而且能够迷惑百姓,这是对皇权的侵犯,这是任何统治者都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说说萨珊王朝吧。”
对于冰霜帝国,刘备和陈子明还算了解,暗卫也早就送回来不少冰霜帝国的资料,而且大汉已经准备和冰霜帝国展开贸易,重开商路。
“诺!”
陈震开始叙说萨珊王国:“萨珊王朝前身是安息帝国,还有人称是波斯帝国,实力非常强大,是个古老的大国,传承久远,据闻,其强盛之时,领地还在大汉之上,可以说是横扫西方诸国,不过后来没落,如今的萨珊王朝依然很强。”
随着陈震的叙说,刘备和陈子明慢慢了解萨珊王朝的实力,拥有兵马高达五十万以上,而且战斗力很强,不过萨珊王朝也存在大敌,除了和冰霜帝国交战外,还和西方另外一个庞大的帝国征战不休,那便是比萨珊王朝更加强大的罗马帝国。
按照陈震使团弄到的萨珊王朝的地图,其领土大致包括了后世的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海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
绝对是个庞然大物,其能和罗马帝国并存,便可看出他的实力有多强大。
根据陈震的叙说,陈子明大概了解如今世界的情况,世界四大帝国拥有绝对的地位,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大汉帝国绝对是世界第一强国,那怕罗马帝国恐怕也比不上如今一统之后的大汉。
再然后便是那个传奇的帝国,罗马帝国,真正的欧洲霸主,占据欧洲大半领土,罗马帝国之后便是萨珊王朝,占据了欧洲部分合西亚绝大部分地区,堪称横跨亚欧的帝国。
至于贵霜帝国,相比大汉、罗马、萨珊三大帝国,实力差了点,但其既然能和其他三大帝国并列,实力也不会太差才对。
如果说萨珊王朝是西亚霸主,那么贵霜帝国便是中亚霸主,领地也非常广阔,大概是后世的哈萨克斯坦和周边地区,至于说贵霜帝国只有二十来万兵马,这有点说不过去啊。
而且贵霜帝国内部也不稳定,四周都是强敌,百乘王朝陈子明不了解,毕竟太远了,不过百乘王朝乃后世的印度,这点陈子明到是知道,据陈震说,百乘王朝是佛教的圣地。
但百乘王朝远在贵霜帝国南部,实在太原,偏离他们的路线,所以没有到达百乘王朝,有点可惜。
第六百五十六章 世界格局
不过大汉早晚会和其接囊的,毕竟后世,两个大国就没少在边境干架,而且陈子明计划之中,大汉恐怕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和冰霜帝国交恶,毕竟大汉周边还有很多地盘没有收回。
西域就不用说了,北方草原也将提上日程,拿下这两个地方是早晚的事情,不过在之前,大汉的国力必须上升几个档次才行,否则很难彻底掌控这些地方。
至于大汉西边,氐州面积实在太大了,堪称百里无人烟,不知道要迁移多少百姓才能完全将氐州建设起来,现在牵制大汉发展的不是战力,而是人口。
氐州也就是后世华国的西部地区,也就是青海一带,西域大概是后世华国的新jiang一带,至于后世的西zang,连接氐州,甚至可以直接算是氐州,因为那里也没有政权,甚至没有大城存在,非常落后的地方。
当然,那片空白之地因为喜马拉雅山这个天然屏障的存在,很少受到百乘王朝等侵扰,不过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具体情况怎么样,还有待暗卫从探查,因为那里太过原始,道路不通,给暗卫探查带来不小的困难。
直到如今,暗卫依然没有探查完氐州,更别说西边更为荒芜的地方。
现在大汉南面还有其他的政权存在,因为孙权大肆攻打南越等地,南越可以说在大汉面前已经毫无秘密可言,只要大军已到,便可将其并入大汉领地。
再过去,便是扶南国了,一个刚刚兴起的国度,具体实力不知道,不过根据江东先前的探查,和他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显示,扶南国已经是南边最后的国度,再过去,便是大海。
也就是说,大汉只要拿下扶南国,那么雄鸡的脚就完整了。
至于剁国,陈子明没什么印象,不过是南靠大海,北靠氐州空白区域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泰国、缅甸、孟加拉等地,说的是一国还是数个势力的统称,陈子明也不知道,如今具体情况陈子明也一无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对挡不住大汉的铁骑。
根据陈震的汇报,和大汉使团收集到的资料,陈子明脑袋之中大概将如今世界的情况了解清楚。
什么贵霜帝国、萨珊王朝、罗马帝国,距离大汉太远了,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交通能力,大汉短时间内很难和他们产生冲突,但贸易往来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清楚情况后,陈子明决定,现将南部地区全部拿下再说,也就是先灭了扶南再说。
拿下扶南后,大量提升大汉的国力,还有就是人口,比起辽阔的国土,大汉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让陈子明欣慰的是,大汉的战乱时代已经已不复还。
在安定的环境下,在有足够粮食的太平盛世之下,大汉的人口将迎来暴增阶段。
陈子明准备用数年时间来一统南部地区,将那里完全融入到大汉之中,至于剁国,陈子明只能暂时放放,等将氐州以及西部那片空白区域完全掌控之后,打不打再视情况而定。
“时间太少了。。。。。。”陈子明突然觉得自己的时间是那么的不足,无论是消化南越、扶南等地,还是大力发展国力,又或者是掌控西部等地,都需要大量时间,特别是人口的增长,需要的时间更是无法想象。
“西域、草原。。。。。。。。”
西域还好说,那里有城池,也可以种植粮食,只要大汉政策可行,有多余的人口迁移过去,大汉完全掌控西域应该不难。
可草原,如果不游牧,如何养活草原之人,而游牧,让大汉如何掌控他们,早晚是个祸害,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生存问题的话,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草原问题是在太难。
“陛下。”正在陈子明思索后续发展方向的时候,陈震的汇报也到了一个段落,很多东西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将明白的,好在使团全部记录下来,已经交给刘备,等他们有时间慢慢看就可以了。
此时陈震准备告辞,他现在非常疲惫,想好好的睡一觉,也想家人了,不过他的妻儿在临淄,而他还要留下来,负责接待他一起回来的西方各国使团,毕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做这个事。
“孝起,天色已晚,回去好好休息吧。”刘备站起来,扶着陈震道:“孤已令人前往临淄,接汝之家人前来洛阳,且在洛阳城内赐汝府邸一座,安置汝之家人。”
“臣,谢陛下!”陈震非常感动,他一时难以离开,没想到刘备已经想到这点,对这样的主子,陈震还有什么话可说。
“对了。”准备离开的陈震突然想到什么,当即对刘备道:“臣一路西行,收集了不少西方之物,且西方各国亦让臣带来不少献给陛下的礼物。”
“此时明日再说。”刘备抬手阻止陈震,然后道:“孝起,速速回去歇息。”
送走陈震后,刘备叹了口气,他没想到使团竟然受了这么多苦,遇到这么多危险,甚至连副使句扶都客死他乡。后人想拜祭一下都难如登天。
“子明,按照孝起所言,恐怕那萨珊王朝不在大汉之下。”对于贵霜帝国,刘备还不怎么担忧,可萨珊王朝,实力似乎不弱的样子。
这对于想要向天下展示大汉之威的刘备来说,是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
“大哥。”陈子明听后一愣,然后用奇怪的语气道:“按照孝起等人绘制的地图来看,萨珊王朝还在贵霜帝国之西,离大汉数十万里之遥。。。。。。”
陈子明不得不提醒刘备,大汉想和萨珊王朝一争高下,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少大汉得先灭了贵霜帝国。
当然,也不是没有希望,大汉和萨珊王朝虽然远,但也不是远不可及,要知道罗马的传奇亚历山大就率领大军横扫欧亚,直接打到喜马拉雅山一带才回军。
这已经可以说和华夏接囊了,而且还是数百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的生产力都足以支撑庞大的大军远征,何况现在。
而且后世蒙古的成吉思汗也干过这样的事情,成吉思汗打下的帝国那才叫一个恐怖,所以说,大汉军队也不是没有机会和萨珊王朝一战。
第六百五十七章 猪脚孟获
第二天天刚亮,陈子明就被刘备叫去,说是有急报。
如今天下,大汉境内根本没有可以威胁到大汉的势力,急报应该是来自边关。
果然不出所料,当陈子明得知急报内容后,微微皱眉。
急报的确来自边关,不过不是陈子明想的北边或者西北,也不是南边,而是西南的南蛮一带。
“南蛮被灭族了。。。。。。。”
陈子明看到后一愣,南蛮啊,实力不可小逊的异族,传闻孟获乃天下少有的猛将,陈子明还没见过此人呢。
本来陈子明和刘备打算等局势稳定后,便派兵马收服南蛮,消除隐患,可没想到他们还没出兵,南蛮就被灭族了。
“曹丕做的!”
急报上说得很清楚,曹丕突然出现在南蛮,和刚结束内乱,重新坐上王位的蛮王孟获发生冲突,实力大损的蛮族被曹军屠戮一空,顺带的,将剩下不多的蛮族百姓也给屠杀殆尽。
“蛮族出兵与孙权联盟,合攻益州,不想遇到曹操令大将夏侯率领大军进入益州,因为孟获被孙权利用,摔兵前来阻拦夏侯,被夏侯设计歼灭其十万蛮兵,其中蛮将杨峰叛变,迎夏侯大军偷袭蛮族大军。。。。。。。。”
当初一战陈子明也略有所闻,不过蛮族实力也就那样,陈子明没多关注。
陈宫继续说道:“那一战,蛮王孟获和各部首领逃脱,不知去向,叛将杨峰率领兵马回蛮族,屠杀孟获等首领的族人,一统蛮族,成为新的蛮王。”
“可没想到。”陈宫戏谑的说道:“孟获带着残部悄然回到蛮族,得知杨峰所作所为之后,暴怒之下,带着剩余族人攻打杨峰。”
“可惜杨峰早就料到此事,不但将各部青壮屠杀殆尽,甚至连老弱皆没放过,之将青年女子抓捕回去,孟获虽然勇猛,但寡不敌众,大败与杨峰之手,不过孟获再次逃脱。”
“据暗卫报。”陈宫对南蛮的事情调查的非常清楚:“孟获前往更边远的地方求来象兵,与杨峰决一死战,杨峰不敌,兵败逃亡,想向镇守益州南部的夏侯渊求援之时,正值黄忠将军出兵,将夏侯渊逼退出益州南部。”
“杨峰求援无果,最终惨死在孟获之手,杨峰族人亦被杀红眼的孟获屠杀殆尽,次乱之后,南蛮可谓是十不存一。。。。。。。。”
陈子明听到这里后,暗自点头,原来如此,难怪蛮族会不是曹丕的对手,原来曹丕面对的只不过是羸弱不堪的蛮族。
陈宫继续道:“孟获认为蛮族落到如今地步,全部都是曹军的的责任,而此时,曹丕逃亡而来,进入南蛮领地后,孟获得知,立刻带着剩余人马攻打曹丕。”
“曹丕身边兵马应该不多才是。”陈子明疑惑了,曹丕带出去的三万兵马被黄忠和张辽合歼在颍阳城内,大将曹仁都战死,跟随曹丕逃脱的兵马不过数千,怎么这么容易就灭了蛮族。
“不错。”陈宫说道:“据暗卫探知,曹丕身边兵马不过三千,只是这三千兵马乃曹纯统领的虎豹骑。。。。。。”
“。。。。。。”陈子明也无话可说了,孟获真够倒霉的,在实力大损的情况下,还正面和虎豹骑硬钢。
“孟获呢?”急报上只说蛮族被曹丕灭了,甚至曹丕还屠杀蛮族百姓,然后继续向西南而去,暗卫正在派人前去探查,可没有说孟获等人的情况。
“不知道。”出乎意料的是,陈宫竟然说出这样的答案:“蛮族血流成河,尸横片野,探查情况的暗卫不过数人,没有仔细寻找。。。。。。。”
陈子明无语,不会又让孟获逃脱了吧,难道孟获才是猪脚?
“既然已经发现曹丕的下落,当速速派兵马追击。”陈子明可不会小逊了曹丕,此子虽然比不上曹操,可也算是有些手段,而且据闻和曹丕一起逃脱的,不但有曹纯统率的虎豹骑,还有夏侯这等猛将,更主要的是,顶级谋士戏志才和程昱都在曹丕身边。
“不错。”此时刘备开口对关羽道:“云长,军部当速速商议,速速派出兵马追剿曹丕。”
“诺!”
关羽答应一声,立刻离去,布置追剿曹丕之事。
陈子明见此,微微点头,看来刘备也和陈子明一样想法,战争的事情交给军部自己去做,文官不再插手,刘备自己也尽量不再插手。
“当速派人前往南蛮,淹没尸体,不可拖延,南蛮其后炎热,若放任不管,恐会引发瘟疫。”陈子明急忙开口,这事可拖不得。
“嗯。”刘备点点头,然后道:“让军部派去的兵马先收集蛮族尸体,掩埋之后,在追击曹丕,政务院速速拿出章程,派官员处理南蛮之事,若有存活着,善待之。”
“诺!”
陈宫立刻接令,虽然参议院还没组建完成,各部官员也还没选出来,可刘备和陈子明已经商议好各部官员的人选,下面只不过是走过过场。
陈宫将是政务院主官,各部官员也开始行使他们的职责,只不过还没正式对位宣布,毕竟按照刘备颁布的诏书规定,各部主官、副官都需要参议院选出方可。
“陛下,陈震大人求见。。。。。。”
“速速有请。”
很快,陈震便精神抖擞的来到刘备等人面前,休息了一晚上,看来陈震精神恢复得不错。
“孝起,为何没有继续向西,而是到萨珊王朝便回来了?”
按照原来的计划,使团需要一直到达最远的罗马帝国,因为丝绸之路的最终地点便是罗马,可陈震汇报时说,只到达萨珊王朝。
“启禀陛下。”陈震急忙道:“非臣不愿前往罗马,而是被萨珊王朝国王所阻,其以萨珊与罗马正在交战,不易前往。。。。。。。”
原来如此,萨珊王朝的国王可能怕大汉和罗马联络过多,对萨珊不利,便派兵阻拦陈震的去路,不过陈震还是在萨珊那里收集了一些罗马帝国如今的情况,算是略有收获。
第六百五十八章 种植神物
陈震等人收集的资料来看,如今的罗马帝国依然强大,领地应该在萨珊王朝之上,兵马也比萨珊王朝多,而且战斗力也不差。
更多的就不得而知了,陈震等人甚至没有罗马的地图,从哪条路去罗马都不知道,这是萨珊王朝故意不让陈震等人找到这些东西。
陈震等人也无奈,萨珊王朝根本不鸟他们这些大汉使者,甚至将陈震等人准备送给罗马皇室的礼物也收走,态度非常强硬。
随后,刘备让人将陈震等人收集的东西太上来,数十个大箱摆在面前,陈震为众人简绍他们一路收集到的东西。
大部分都是稀奇古怪的器具,有金有银有铜,还有各种西边诸国使用的武器等,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倒是可以用来建个展览馆,毕竟在陈子明看来,都是难得的古董,后世很难找到的真品。
“这是黑面包,西方各国百姓常以此为食。。。。。。”
陈震终于拿出让陈子明感兴趣的东西,不过黑面包对如今的大汉还是没有什么用,不过是多了一种食物罢了,陈震倒是有心,将如何制作黑面包的工艺也弄了回来。
当然了,除了这些东西,陈震还弄回来了许多文献,是西边各国的一些皮书等,比起大汉的竹书都不如,更别说现在大汉所使用的宣纸。
说道这里,不得不提宣纸的事情,陈震苦笑着说,当他拿出大汉使团文牒后,差点没能拿回来,因为文牒是宣纸制作而成,让那些没讲过世面的西方贵族视为惊世至宝。
要不是陈震拿出他们带去的宣纸送给那些皇帝,才换回使团的文牒,同时各国要求和大汉开贸易,其中一条便是,要购买大量大汉的宣纸。
“这是西方各国皆种植的麦子。。。。。。”
按照陈子明的吩咐,使团还有一个使命,就是收集西方各国各种可食之物,陈震也没让陈子明失望,弄回来不少好东西,可比起大汉的稻米、小麦、高粱等,有点上不了台面。
不过多些物种种是好的,陈子明便令人开始试种,然后推广,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这是何物?”
不抱希望的陈子明没有注意最后一个箱子,当听到刘备的询问,抬头看去,当看到刘备手中拿着的东西后,突然眼睛睁得大大的,喘着粗气,激动的跑过去。
“陛下,此物乃一偏远小国所得,不知何物,臣从田地边走过,见田里种植此物,便令人挖掘一些带回。。。。。”
陈震还没说完,陈子明已经挤开众人,激动的看着箱子内的动向,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惹来众人疑惑的目光。
“子明,此乃何物,为何如此兴奋?”
刘备见陈子明的激动样,也来了兴趣,急忙询问起来。
“此乃神物,有此物在,大汉将不再有饿死之人!”
陈子明小心翼翼的看着小半箱的东西,激动的说着,大汉有救了。
“哦?”
听了陈子明的回答,所有人都来了兴趣,没想道陈子明还认识这种东西,而且评价竟然如此之高。
“这可是宝贝,大哥,别弄坏了。”当陈子明发现刘备手中还拿着一个的时候,急忙抢过来,小心翼翼的放入箱子之内,然后令人抬走。
“参见丞相。”农部副官孟光见陈子明到来,急忙行礼。
“孝裕,免礼,速来看看宝宝。”陈子明让人抬着箱子便来找孟光,孟光可是个屯田好手,如今已经是农部的副官之一,对于屯田之事很是擅长。
“诺。”
当孟光看见箱子内的东西后,一脸疑惑,他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当即用询问的眼光看向陈子明。
“这叫土豆,是使团在西边小国意外得知,可做主食。”
没错,陈子明看见的便是土豆,他最想要的动向,不过陈子明不知道土豆是从起源的,对陈震等人也没抱什么希望,而且据陈子明所知,很多高产量食物都生长在美洲,数百年甚至千年后才传到欧亚的。
可他没想到陈震竟然能够将土豆弄回来,虽然看起来个头不大,但这的的确确地土豆啊。
“可做主食!?”
孟光何许人也,负责大汉的粮食种植,什么小麦、稻米、高粱都种植过,可这种所谓的土豆,怎么看都不像能粮食啊。
而且所谓主食,可不是那些水果野果可比的,大汉的主食只有稻米和小麦,高粱都只能算是辅食,没多少人愿意种植。
“对。”陈子明激动的道:“最主要的是,土豆产量高,每亩能产二十石左右!”
“什么!”
孟光听后大吃一惊,二十石,何等恐怖的产量,要知道稻米每亩也才五至七石左右啊,而且还是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才行。
“而且。”陈子明激动的道:“土豆种植容易,对地势没什么要求,那怕实在山坡上,也能种植,耐寒,耐热,甚至在黄沙之中也能生长。”
“这。。。。。。”
孟光被陈子明的话惊呆了,若这土豆真如陈子明所的那样,那么这绝对是神物,不过孟光不是很相信陈子明所说的,天下哪有这样的粮食。
“走,我们去试种。”
陈子明找孟光,就是要将这个重大的任务交给他,陈子明虽然想亲自种植土豆,可他没那么多时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做,孟光是最好的人选。
“好。”孟光略微迟疑,便决定和陈子明一起试种,要是土豆真如陈子明所言,那么绝对是大汉之福。
陈子明虽然没种植过土豆,但也听闻过,很简单。
选好一块肥地之后,陈子明便将已经发芽的土豆切开,小心的埋在土里,然后令人施肥,当然,这个时代可没有工业肥料,所谓肥料便是人工生产的那种东西。
陈子明不在乎那股臭味,小心的监督每一步,并且让孟光等人一一记下来,陈震带回来的土豆可不多,而且过去这么长时间,已经发芽,再不下地就要坏了。
第六百五十九章 三部两院
忙碌了一天,终于将土豆全部种植完毕,陈震带回来的土豆也就只够种植一亩多点罢了。
为了保护这些土豆,陈子明令人在周围修建护栏,同时调了一队兵马长期镇守此地,常人根本不许靠近。
自此之后,陈子明一有空便跑来观察土豆的长势,这让刘备哭笑不得,堂堂的大汉丞相竟然跑去种地,虽然陈子明一再给刘备将土豆的重要性,可刘备根本不信。
陈子明简直就是在说天书,天下哪有这种神物,要是有,早就名传天下,何至于如今依然默默无闻,而且此物来自西边偏远之地,陈子明又如何可知。
不过陈子明坚持如此,刘备也不在多言,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随着时间推移,汉历元年一月月底,大汉参议院终于组建完成,首届参议太常只有九十人,全部都是刘备钦点,每一个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
最主要的是,其后代表氏族的人没多少,徐州陈,琅琊诸葛玄,河东卫士。。。。。。
这些人皆是一方代表人物,最主要的是,这些人懂事,不敢和刘备对着干,方便刘备掌控参议院,第一届参议院其实就是刘备控制的傀儡,他们根本无法代表天下百姓。
可陈子明没有反对,因为他知道,那怕是从地方上一步步选上来,也无法摆脱刘备的控制,只要刘备一日不放权,天下无人可制约刘备。
参议院组建完成,立刻召开第一届议会,选举各部大臣。
按照陈子明制定的简陋流程,参选之人一一向参议太常表述自己的优点,表述怎么做好所选职务,并且保证将在职期间,做出什么样的成绩。
没有任何意外,参选之人全票通过,立刻通报全国,所有大臣纷纷到位。
陈子明担任大汉第一任丞相,掌控军政大权副丞相由郭嘉担任,陈子明不在或出意外,则由郭嘉担起丞相之权,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政务院主官是陈宫,副官是糜竺。军部主官是关羽,副官出人预料,竟然是张济。
不过进了军部,就失去统兵之权,这也是变相的收回张济的兵权,有关羽在军部,张济只不过是摆设,没有什么实权。
陆军主官张飞,副官黄忠。
海军主官甘宁,副官陆绩。
然后是城卫军部,主官太史慈,副官高顺。
不用说,这些人绝对都是刘备的心腹,至于陆绩,原本他就是江东的海军都督,后来被俘,投效刘备,其人还是有本事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他有个好儿子。
因为海军将领严重不足的情况,陈子明为了让海军强大起来,调遣了不少名将进入海军,以江东将领居多,毕竟不少江东将领都有过水战的战绩。
虽然不少将领是孙权的心腹,可如今孙权失踪不说,光是周瑜屠戮了他们的家人,就可以让他们对江东彻底死心。
江东很多将领都出生氏族,可不少人没有陆家那么好运,陆绩因为早早投效了刘备,他们家人也被接到了临淄安居,算是躲过了一劫。
可其将领的家人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周瑜杀红了眼,可不管你是谁的家人,在陈子明的暗示下,全部都杀了便是。这也让这些将领对江东彻底失望,或者说对孙家彻底失望。
同时,在刘备的亲自劝降下,很多将领都向刘备效忠,当然,其中也有几个不可理喻之人,最让陈子明失望的便是鲁肃这个大才。
可就算鲁肃愿意投效刘备,恐怕陈子明也会反对,因为鲁肃太了解周瑜,屠戮江东的事情的真正原因瞒不住鲁肃,可鲁肃的家人也遭到了屠杀。
鲁肃太聪明,注定没有获得自由的机会。
和江东的将领不同的是,曹魏的俘虏,没有几个向刘备效忠的,原因很简单,刘备将曹魏氏族彻底得罪,不到抄家,而且还治罪,杀了不少人,流放了不少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向刘备效忠,就算他们不建议刘备对他们家人下手,可刘备敢用他们吗。
当然,也有几人列外,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难得的大才,刘备舍不得不用他们,所以放了他们的家族一马,不过条件是他们家族自己交出八层土地。
能保留家族,他们自然愿意,所以皆向刘备效忠,因为他们没得选择,刘备放过他们家族,可不是为了那八层的土地,而是为了这些人本身。
再说了,氏族也不是不可在大汉生存,只要对刘备有利,保留又何妨,毕竟刘备治下就有不少氏族,而且实力非常大。
最大的便是徐州陈家,琅琊诸葛家,河东卫家。。。。。。。
能被如今的刘备看重的人才也不多,荀氏八龙全部被刘备收入账下,然后是河内司马家族的司马朗,主要是陈子明看上了司马懿这个变态。
还有颍川钟繇,颍川陈群等人,不得不说,颍川的人才真的太多了,而且除了不少顶级人才,所以颍川保留下来的氏族最多。
然后是政务院各部的主官人选。
外交部:简雍,教育部:孙乾,国防部:沮授,司法部:田丰,财务部:审配,农业部:崔钧,商务部:糜竺,水利部:越,统计部:袁涣,税务部:孙昭,医疗部:石韬,海关部:孟建,宣传部:陈群,建设部:钟繇,市场监督部:荀攸,监察部:荀。
这些人皆是难得的大才之人,管理一部完全没问题,至于什么专业对口,抱歉,他们都是自学成才,想要让各自的部门壮大,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这些人可不只是会出谋划策,他们闹到中的知识非常多,什么都学,而且擅于转变,合理利用,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
至于其他几个顶级谋士,陈子明可舍不得将他们困在洛阳,他们还有更大的作用,大汉虽然一统,可还没有休兵的时候,也许将来,大汉需要他们征战四方。
第六百六十章 军机处
三部两院是为了保证大汉的正常运转,保证大汉不断壮大,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他们的重点将又转移到大汉的建设和壮大之上。
而刘备和陈子明不甘寂寞,又且会就此安养晚年。
所以,在陈子明的建议下,刘备在三部两院之外,另组建军机处。
军机处直属刘备,不属三部两院,不受三部两院的管辖,当然,军机处也没有管理各部的权利,同样受到两院的监督。
军机处不属于大汉常规部门,也就是说,只要刘备愿意,随时都可以解散军机处。
而且军机处没有什么实权,说白了,就是刘备的秘书处和人才储备处,看看里面都是些什么人,便知道他们的作用。
大汉几位最重要的人物:陈子明,郭嘉,关羽,张飞,甘宁,陈宫,太史慈。
谋士:诸葛亮、庞统、法正、贾诩、刘晔、徐庶。
武将:赵云、张辽、徐晃、徐盛、义、张绣、张任、庞德、马超、臧霸、张、高览、陈到、潘璋。
还有负责情报的王越。
看看军机处的都是些什么人,全部都是大汉的顶级人物,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刘备的心腹,都是大汉的核心人物。
而且陈子明故意将关羽和张飞放在非常高的位置,也就是说他们两个兄弟几乎没有领兵出征的机会,因为这是陈子明用来征战世界储备人才,凡是统兵打仗,哪有绝对的安全,陈子明觉得还是将这三兄弟留在家中安全点,免得除了意外,连累了大汉。
除此之外,陈子明还建议刘备根据大汉的情况,建立十大军区,将大军分布各地,划定活动范围,同时也好牢牢掌控整个大汉。
在各种规定下,军区大将根本无法成为尾大不掉的诸侯,因为制约他们的规定很多,其中便是各级将领的升迁,皆掌握在军部手中,他们没有权利任命将领。
而且军区军队不得随便进入城镇,也没有独立的财政和粮草来源,皆受到朝廷的制约。
更主要的是,所有大汉士卒,都会进行文化学习和思想教育,将士忠于大汉的思想深入心中。
陈子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消除后顾之忧,免得大军开始向外征战的时候,后院起火,或者被拖后腿,这才是最伤的。
“陛下。”刘备正和陈子明等人商议接下来的兵力部署之事,外交部简雍求见:“各国使臣有点等得不赖烦,他们多次提出要见陛下,而且开始不守规矩,在长安城内四处闲逛,甚至想私自出长安城。”
“哦?”刘备听后微微皱眉,前段时间忙着建立各个部门,还有众多官员的任命,一时没有时间管这些使者,现在想起来,倒是有点过了。
“王将军。”此时陈子明开口道:“令暗卫严密监视他们,注意他们有没有和汉人接触,还有,绝对不能让他们知道大汉的真是情况,要给他们一个,大汉内乱不断,如今还有反贼作乱,大汉刚平息部分叛乱,元气大伤。”
“还有。”陈子明想了想,继续道:“给他们一种君臣离心,上下不和的感觉,但又不能让他们认为大汉羸弱不堪,具体细节,暗卫自行把握。”
“诺!”
王越已经半头白发,不过看起来他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而且本事身强体壮,还能活不少时间。
“这样拖着也不是办法。”刘备微微皱眉道:“令人将他们护送到洛阳,是该见见这些西方使臣了。”
“诺!”
简雍应命而去,安排西方使臣的事情。
“军部已经对交州和南越之事做了安排。”关羽将讨论的话题转到南部:“高览统兵五万攻交州,庞德统兵五万攻南越,扶南则待二人打下交州和南越之地后,合取之。”
“同时。”甘宁接口道:“海军将派遣一支舰队沿海南下,为大军提供粮草,必要时,可登陆增援。”
“可行。”陈子明等人点头,领兵之人他们早就定下来了的,高览和庞德足够担任此重任,不过军部竟然想到海陆联合作战,到让陈子明略感意外。
“暗卫要做好探查之事,为大军征伐提供方便。”刘备看向王越。
王越急忙应命:“诺!”
陈子明开口道:“公台和字义需让政务院和城卫军部做好协同,配置好相应人员,待大军攻下城池之后,两部需立刻接受政务和城防。”
“诺!”陈宫和太史慈立即点头应是。
军部这个计划做的还算不错,从各方面都考虑周全。
“义将军派人传来消息。”这是诸葛亮开口道:“大军已经到达南蛮等地,掩埋尸体,收拢流民,但那里一时不适合居住,已让人将剩余蛮人送回,由政务院接手,他将统率大军继续追击曹丕。”
军部派义统率五千精锐去追杀曹丕,可惜南蛮过去是崇山峻岭,若是曹丕有意隐藏,光凭义的五千人马还不一定找得到。
“按照我等推测。”庞统开口道:“曹丕定然不会在南蛮地带久留,将会继续向西南而去,目标应该是剁国!”
“据暗卫密报。”徐庶皱眉道:“剁国虽称国,但和大汉先前战乱时一样,诸侯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孙权攻打九十三缅时,便试探过剁国,实力不强,而且教化不通,和南越各部情况差不多。”
“若是如此。”诸葛亮摇头道:“剁国恐会落入曹丕之手。”
“政务院与城卫军部配合,将南蛮之地清理干净,修建道路,清扫流寇,建立营地,若有必要,可适当迁移百姓。”陈子明本来想将剁国的事情放在后面,可曹丕攻入剁国,那就不能坐视曹丕壮大。
刘晔担忧道:“据闻曹丕身边不但有三千虎豹骑,还有戏志才与程普相助,义将军贸然追击,恐会中了埋伏。。。。。。”
陈子明点头道:“我已派人传信与义将军,令其缓慢而行,不可冒进,事不可为,当退回南蛮,等待援军。”
义前去,主要是探路,至于消灭曹丕,有点不实际,毕竟曹丕身边人才不少,敢贸然现身,自然有所凭借。
第六百六十一章 召见使者
最终商议之后,让诸葛亮和庞统二人随军出征,诸葛亮与高览攻交州,庞统与庞德攻南越,而后合攻扶南。
其实以庞德和高览的能力,攻打这些地方,没必要派军师助战的,可陈子明想好好培养诸葛亮和庞统,这是个深入了解南边各地情况的好机会,看再多的资料,听再多的言论,还不如亲自去走一槽。
陈子明还望着这两个徒弟养老,现在不好好培养下,将来怎么让他放心。
“可让周泰与丁奉二位将军随军出征。”刘备突然想起已经投效他的几员江东大将,因为这些人不但对大汉没有功劳,反而是戴罪之身,并没有得到封赏,更没有领兵的机会。
现在正好给他们一个立功的机会,若是表现可以,刘备将启用他们,毕竟都是难得的大将之材。
陈子明点头道:“我看可行,二人对交州和南越比较了解,而且多有旧部留在交州和南越,若二人前去,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安排妥当后,陈子明将诸葛亮和庞统单独叫来:“让你二人随军出征,是让你们了解下南方各地的风土人情,气候变化,生活习性等,且好好想想如何安定南边,如何治理南边,使其成为大汉的宝地,而非大汉的拖累。”
南边之民性情和生活习惯和北方之民相差很大,而且多生活在深山老林之内,不服教化,非常难以统领,光暴力肯定是不行的,大汉虽然有一套治理之法,可其中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
“攻下扶南之后,是继续攻剁国还是回军?”庞统倒是自信,对于拿下南边各地都不担忧。
陈子明听了庞统的话,沉思一会儿,然后道:“暂时不动剁国,先将南边治理好再说,征战结束后,你们二人可能会留在南边一段时间,负责治理南边之事。”
“诺。”
二人的军事才能不用说,政务能力也好,不过需要一步一步的培养。南方治理工作就是他们的第一步,陈子明想看看他们二人的政务能力达到什么地步。
“还有。”陈子明开口道:“让高览、庞德二位将军先行南下集结兵马,你二人等一段时间再走。”
诸葛亮和庞统对望一眼,点头应是,以他们的才智,立刻知道陈子明留下他们的用意,西边使团很快便会达到洛阳,陈子明是要让他们见一见西边使团的人。
陈子明培养二人之意在明显不过,安排随军出征,而后是治理一方,现在又是接触外交之事,二人想到这里,感动的同时,心中也非常激动,有陈子明在,二人的未来不可想象。
如今的大汉虽然设立三部两院,可刘备没有放手之前,依然是刘备的一言堂,刘备令下,各部纷纷行动起来,众多官员开始向南边而去,征南之战即将打响。
而此时,洛阳城正在大兴土木,整个洛阳城被从新规划重建,绝大部分地方被民房被推翻后新建,不少有眼光的商人开始在洛阳城周边开设各种工厂。
而洛阳城内保存还算完好的贵族府邸,被朝廷征用,正是成为大汉朝廷的临时办公之地。
朝堂也不再是前朝的那种跪坐式,而是全部跟换为座椅,坐着舒服,也防备大臣们记录和堆放东西。
不过如今的朝廷不再是日日朝会,大汉各部各司其职,都有自己的办公地点,而刘备掌握军机处,有事再召唤各部之人,朝廷俨然成为一种象征。
而此时,朝堂内坐满各部大臣,因为今天各国使团将在这里面见刘备,这可是非常隆重的事情。
简雍、陈震带着使团进入朝堂,一群穿着怪异,肤色俨然与大汉之人相差很大的西边各国使团,使得朝中众人形色各异。
“拜见大汉皇帝陛下!”
怪异的汉语从使团口中喊出,当然,使团是不可能向刘备跪拜的,毕竟他们不是刘备的臣子,他们只不过是弯腰,手放胸口,表示尊重。
“免礼,赐座。”
从陈震那里,刘备对这些使团了解不少,使团之人落座后,陈震开始向刘备介绍各国使团。
“萨珊国使者,莫尔顿伯爵,副使艾利奥特主教。”
从陈震带回来的资料中,陈子明知道,萨珊王朝是由贵族统治,国王之下是大公、侯爵、伯爵、子爵等贵族阶级,而如今的萨珊王朝除了中央省外,其他各省又由国王任命的总督管理,也就是和大汉以前的州牧差不多,一手掌控军政大权。
至于主教,是教会的一个职务名称,萨珊王朝以拜火教为国教,据陈震所说,萨珊王朝如今的大臣竟然是由祭司长担任,也就是由宗教头头担任大臣,而萨珊王朝的大臣等同于大汉的丞相。
可见宗教在萨珊王国的影响多么恐怖,不但宗教之人担任官员,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职务,如陈震所言,在萨珊王朝,也许说贵族的坏话可以逃脱,但要是敢说宗教的坏话,逃跑的几率几乎为零。
“贵霜国使者巴雷特,副使罗兹,大乘佛教波文佛陀。”
贵霜帝国可以说是和大汉相连的帝国,要知道西域名义上是大汉的领地,在大汉版图之内,与贵霜帝国相连,而当初大月氏打下大秦之后,将其分为部分,让五个大月氏五个部落酋长管理,便是所谓的五部歙候。
后来五部歙候中的丘就却一统五部,建立如今的贵霜帝国,经过长年对外扩张,如今的贵霜帝国跨越中亚和南亚的庞大帝国,和其他三大世界级帝国并列。
贵霜帝国看似强大,可其中问题也不小,他的大部分领地都是侵占而来,由很多势力组成,若是国力强盛还好说,一旦君主没有足够的实力,必将失去对地方势力的统治能力。
因为贵霜帝国没有大汉这种悠久的历史,没有同一个祖先,没有相同的文化传承,没办法做到如同大汉这样的统一思想。
第六百六十二章 开上路与传教
这也是贵霜帝国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又缝萨珊王朝崛起,贵霜帝国可谓是内忧外患。
而同一时期的另外三大帝国,大汉就不说了,罗马的历史也不比华夏差多少,几经战乱,可罗马依然站立,至于刚立国不久是萨珊王朝,可以说是波斯帝国的延续,历史同样悠久,非区区外来的贵霜帝国可比的。
“康居国使者亚尔曼。。。。。。”
“大宛国使者阿克曼。。。。。。”
“图兰国使者奥尼奥斯。。。。。。”
“巴克特里亚使者。。。。。。”
“莫克兰使者。。。。。。”
“巴尔米粒使者。。。。。。”
。。。。。。
整整十三个国家使者,包含了中亚,西亚、东欧的绝大部分国家,当然,如今的亚洲也不止这么几个国家,东南亚就一个国家都没来,不过大汉军队很快就会去寻找他们。
还有就是南亚诸国,现在最强大的应该是百乘王朝,领土也足够大,其挡住贵霜帝国的扩张,便可见其强盛。等大汉拿下剁国之后和南疆之后,恐怕便会和百乘王朝相连。
至于欧洲,被萨珊王朝所阻,大汉使团只能止步于此,不过还是带回几个东欧的小国使团,勉强和欧洲有所联络。
随后便是各国使团送上献给大汉皇帝刘备的礼物,大都是一些非常珍贵的金银珠宝,镶有黄金的象牙等,五花八门,但不得不说,都是贵重之物,值得收藏。
“大汉皇帝陛下。”献礼之后,萨珊王朝使者莫尔顿伯爵站起来,给刘备行了一个礼,然后开口道:“我们帝国想与大汉帝国重开商路,望大汉皇帝陛下允许。”
此时陈子明站起来道:“大汉亦有重启丝绸之路,与西方诸国互通有无,正逢诸国使者皆在之际,我等当商议重开商路之事,希望各国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开商路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其中需要各个国家的配合才行,需要他们打开道路,需要他们派兵马萧清路上的马贼山贼,需要各国保证商人的利益和人身安全。
而且商税也需要好好商议,打开商路,除了互通有无之外,还有就是为国家带来税收,这可是大头,各国还要防止其他国家借机刺探自己国家的情报等。
“我们贵霜帝国同意重开商路,并保证各国商人在帝国的安全。。。。。。。”贵霜帝国使者巴雷特立刻表态支持。
要知道贵霜帝国是连通东西商路的必经之地,曾经的丝绸之路不知为贵霜帝国带来多少财富,如今从开商路,他们当然支持,对贵霜帝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大汉帝国、贵霜帝国、萨珊王朝都同意重开商路,而三大帝国正好相互连接,也就是说,商路一开,只需要经过三大帝国便可,而商队到达三大帝国之后,可从三大帝国向各方辐射出去。
至于罗马帝国,陈子明也没办法,萨珊王朝挡路,想要连通罗马,可能要花费不少心思才行。
强行逼迫萨珊王朝让路,陈子明觉得难度不小,至少现在的大汉没这个能力,别看萨珊王朝刚立国不久,可他的前身是波斯帝国,就如同大汉和秦国的关系一样。
而让陈子明最为主意的是,萨珊王朝的皇帝是阿尔达希尔,史称万王之王,萨珊王朝建立者,如今正在四面扩张,贵霜帝国也被阿尔达希尔逼迫的节节败退。
强悍的罗马帝国也一时难当阿尔达希尔的进攻步伐,也就是说,萨珊王朝已经走在大汉的前面,开启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且萨珊王朝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非常强盛。
阿尔达希尔的能力毋庸置疑,敢称万王之王,整个人类历史有几个,亚历山大算一个,成吉思汗也算一个,最为强盛的唐朝不知道算不算一个,毕竟他们没有横扫亚欧的战绩。
初次召见使团草草结束,不过这次会面,初步达成重开商路的意向,也算不小的收获,剩下的事情交给政务院的相应官员去完成,这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第二天,各国使团的商谈正式开始,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热衷于重开商路,比如现在站在刘备面前的萨珊王朝副使,艾利奥特主教。
“尊贵的大汉皇帝陛下,请您允许伟大的拜火教在大汉帝国传教,让世人皆知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神谕。。。。。。”
让刘备和陈子明无语的是,这位拜火教的主教竟然在这里开始为刘备讲解拜火教的教义,不得不说艾利奥特口才不错,而且对拜火教的教义了解非常深刻。
甚至短短一会儿,竟然让刘备都听得入神,拜火教的教义的确吸引人,给刘备展现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将阿胡拉-马兹达的地位提高到一个不可触摸的地步。
“好了。”陈子明见刘备竟然没有打断艾利奥特的演讲,心中冷哼一声,厉声开口打断道:“大汉尊重萨珊国的信仰,但大汉百姓信仰什么,是他们的自由,大汉朝廷是不会干预的。”
“真是太好了,多谢大汉丞相。”艾利奥特听了陈子明的话,立刻激动起来。
陈子明无语道:“我想贵使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说,大汉朝廷不会阻扰你们传教,但也不会站出来支持你们的教义。而且你们在大汉传教,必须遵循大汉律法,否则大汉将驱逐你们。”
“我相信世人的选择。。。。。。”只要大汉皇帝不阻止他们传教,这就够了,对于能不能传播拜火教教义,艾利奥特非常自信,对于传教,他们是专业的。
陈子明看着慢慢远去的背影,冷冷一笑,想在大汉传教,看看他陈子明同不同意再说,大汉的科技之路刚刚起步,且能被乱七八糟的神论所禁锢。
“启禀陛下,贵霜国副使求见。”
艾利奥特刚走,贵霜帝国使者又来,陈子明和刘备对望一眼,皆猜到来人是谁。
第六百六十三章 西域之事
果然,来人正是贵霜帝国的大和尚波文,来意也和拜火教的艾利奥特一样,想在大汉传教。
“请大汉皇帝在各地建立寺庙,赐予寺庙些许田地。。。。。。。”
和艾利奥特相比,这个佛陀更让人无语,要求一个比一个过分,不过想想也对,佛教在贵霜帝国可是国教,辐射周边数个国家,在贵霜帝国的地位非常之高,有的地方甚至比皇室的影响都大。
他们拥有无数财富,不受朝廷管辖,真正的“世外之高人”,在波文看来,这些要求在正常不过,甚至这些东西该刘备主动奉上才对。
对于波文的无理要求,刘备和陈子明怎么可能答应,不过也不能一口回绝,毕竟佛教在贵霜帝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若是波文回去之后提出反大汉的言论,必定会对大汉开商路带来阻扰。
陈子明安抚波文,先答应让他们在大汉传教,至于建立寺庙,赐予田地什么的,就不用想了,大汉可没这么多闲钱。
打发走波文后,刘备和陈子明招来军机阁成员,商议传教之事,其实是陈子明想借机提醒众人,不可放任外教在大汉肆虐。
而且这些教会是他国的开路先锋,除了文化入侵外,还负责为自己的国家收集情报,有好东西,就往国内送,一旦大汉衰败,便会引兵来犯。
听了陈子明对外教的评价和讲解之后,刘备皱眉道:“但驱逐他们,恐会使大汉与各国交恶。”
刘备也知道各个教会在他们国家的影响力,这事不得不防。
“无妨。”陈子明微笑道:“只要他们规规矩矩的传教,不迷惑人心,不用特殊手段,我相信大汉百姓不会被其迷惑。”
陈子明之所以如此自信,便是因为大汉的言论掌握在朝廷手中,只要朝廷不逼迫百姓造反,百姓更信任朝廷,只要刘备发表一篇文章什么的,轻轻松松便可将个教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陈子明冷笑道:“各个教会可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强大,他们只不过是各国帝王掌控国家的工具罢了,他们还没有能力影响道一国皇帝的决策。”
开商路何等重大的事情,可不是教会三言两语能够阻止的,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地位都是帝王给的,帝王随时都可以收回。
贵霜帝国的波调,萨珊王朝的阿尔达希尔皆是当世雄主,且会真的被教会所牵制,他们才是帝国真正的掌权者,教会不过是他们的工具罢了。
要是教会真的能够影响一国决策,那么这个国家可以排除威胁了,因为他们已经没资格和大汉一较高下。
“让他们在大汉传教,不过规模必须受到控制,而且他们必须在朝廷的监控之下,不可放任他们肆意妄为。。。。。。”
“大汉可借此机会令人混入其中,跟随他们回国去“认真学习”他们的教义。。。。。。”
陈子明此话一出,众人眼睛一亮,如此一来,大汉便可正大光明的派人去各国探查情报,而且受到当地教会的保护,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
“那便将西域之地划给他们传教,所有教会只能在西域之地传教,当他们的信徒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方可前往大汉其他地方传教。”
贾诩不愧是毒士,此计一出,不但将各国的教会给困在西域之地,让他们相互竞争,相互攻击,而且还可以让大汉的细作混入其中,方便行事。
“商路即将开启,西域乃必经之地,太过混乱,有损大汉威严。”徐庶一出口,众人皆知其意,这是提议彻底掌控西域。
刘备和陈子明对望一眼,微微点头后,刘备道:“西域乃大汉之地,当受朝廷管辖。”
陈子明接口道:“军部尽快拿出可行办法,萧清西域匪寇,西域乃商路必经之地,当保证商路安全。”
所谓匪寇,便是西域各国掌握的军队,他们不受朝廷管辖,便是匪寇,大汉军队的目标就是这些不受控制的武装力量,顺便为大汉朝廷接管西域做准备。
“陛下。”诸葛亮皱眉道:“大汉刚经历战乱,百姓还未安生,兵马疲惫,且大汉即将出兵交州、南越、扶南等地,若此时再出兵西域,恐会影响士气,粮草亦不足。”
诸葛亮的大局观非常重,也看得远,按照刘备和陈子明的意思,其实是想用两三年来休养生息,然后再开始对外扩张。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交州和南越肯定是要拿下的,两个地方毕竟属于江东,还在江东旧部的掌控之中,至于扶南,将就大军远征,顺便拿下也是必然。
现在大汉要开商路,西域就不可能继续放任其独立下去,必须掌控在手中才行,毕竟这牵扯到大汉的国防,也牵扯的大汉的商税收入。
“无碍。”陈子明又且会不知道这些,当即道:“如今大汉一统,将士解甲归田,本该休养生息,但边防不可废,派兵进去西域,非征伐,而是保护西域的大汉百姓,百姓会支持朝廷的。”
法正开口道:“粮草之事亦也。江东水稻一年两熟,南越水稻一年三熟,且有不少存粮,可先征用,待两地水稻熟后,再补上便可。”
“甚好。”刘备听后大喜,便各部开始准备兵入西域之事,开启商道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要知道使团之人只不过是初步拿出统一意见,他们还要带回国去,上报他们的皇帝之后,才能下定论,这一来一去,一年半载之后的事情了。
“取消西域长史府,与大汉各地一样,划分州、郡、县,直属大汉朝廷管辖,设立军区,保证商道安全。。。。。。”
既然要彻底掌控西域,那么西域之名就没必要继续存在了,长史府也不能继续存在,让西域地区和大汉各州一样,没有特殊之处。
“启禀陛下,大宛国使者、康居国使者求见。”
众人商议西域之事时,大宛和康居国使者联名而来,打断了众人的商议。
第六百六十四章 北商路
“你们想要大汉开另开一条商路,经大宛国、康居国,直至西方诸国?”
听完大宛、康居两国使者的来意之后,刘备皱眉会问。
“是的,尊贵的大汉皇帝陛下。”大宛使者阿克曼点头应是。
此时,康居国使者亚尔曼也表态道:“我康居国与西方诸国多有往来,他们亦想与大汉开商路,来时,我国国王表示,康居国保证大汉商人在康居国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陈子明眼睛一亮,这是个不错的选择,贵霜帝国和萨珊王朝皆算是亚洲的实力,而且萨珊王朝挡住了大汉通往西方各国的道路。
而大宛和康居属于北亚,从两国过去,便可绕过贵霜帝国和萨珊王朝,直接到达欧洲,与欧洲各国进行商贸往来。
“前往大宛和康居的商队不会受到限制,由大汉商人自主选择,但因此而开设一条商路。。。。。。”
陈子明当然愿意开启这条商路,但不能表现太明显,需要为大汉争取更多的利益。
听了陈子明的话,亚尔曼和阿克曼脸色微变,让商人自主选择和开启一条商路,相差可是非常大的,商人们会选择得到大汉朝廷支持的商路,而非一条野路。
“只要大汉愿意从大宛和康居开辟商路,我国保证商路安全,同时修建道路,征收最低关税。。。。。。”
果然,陈子明的话让两国急了,他们来时,他们的国王可是下了死命令,必须和大汉取得利益上的联系,而商路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如此,我们会考虑。。。。。。”
打发走大宛和康居使者后,刘备不解的看向陈子明,他看得出来,陈子明有意开启大宛和康居的商路,可不解陈子明为何不直接答应两国使者。
“呵呵。”陈子明解释道:“大宛和康居之所以着急与大汉开通商路,恐怕是想和大汉取得更深的联系,若我猜测不错,贵霜帝国给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错。”刘晔微微点头道:“大宛和康居先被贵霜帝国吞并,而后又摆脱贵霜帝国的控制,据闻一同摆脱贵霜帝国控制的还有西北边的花刺子模国,不过花刺子模国又被贵霜帝国波调派派兵马攻破,如今贵霜帝国将矛头指向大宛和康居二国,想要再次吞并这两个国家。”
刘备皱眉道:“大宛和康居虽然摆脱贵霜帝国,看二国如今亦是贵霜帝国的属国,贸然与二国接触,恐会遭到贵霜帝国的阻扰。”
相对于与大宛和康居来往,刘备更看重贵霜帝国这条商路。
“此事倒无需担忧。”陈子明微微眯眼道:“萨珊王朝崛起,贵霜帝国压力倍增,暂时无力出兵大宛和康居,而且贵霜帝国国王波调年迈,后继无人,恐怕此时贵霜帝国自顾不暇,且敢与大汉交恶。”
听了陈子明的话,刘备眼睛一亮,大宛和康居可是西北方向两个重要的大国,若是能将两个国家收入囊中,让他们成为大汉的属国,对大汉的统治非常有利。
“据闻。”庞统开口道:“北匈奴时常劫掠二国,阻拦西去道路,此路恐怕不通。”
那边可是北匈奴的地盘,北匈奴以劫掠为生,大宛和康居恐怕真没实力保证商路的安全。
“那也要开。”陈子明坚定的道:“大汉必须开通与西方诸国的商道,且能被萨珊王朝阻拦。”
开启商道,连通欧洲,带大汉的发展意义重大,这条商道可为大汉提供无数欧洲的好东西,同时让大汉时刻了解西方诸国的发展情况。
“我们与匈奴已经初步达成交易,我想匈奴比大宛和康居更加愿意开通商路。”徐庶看好北边商道,匈奴对大汉的东西非常渴望。
陈子明沉声道:“派人和北匈奴联系,让他们不许在劫掠康居、大宛二国,同时保证商道安全,大汉便开通这条商道,至于西方各国,随便他们,我们只要商道安全。”
“可。”刘备点点头,他知道陈子明的目的,想用北匈奴的刀打击西方国家的势力。
如今军部可谓是人才济济,刘备命令下来,很快便拿出可行的办法。
关羽将军部进攻西域的计划交给刘备,简单的计划:“若只是占领西域,只需两万兵马足以,但要完全掌控西域,需要三万到五万兵马方可。”
陈子明迟疑一会儿道:“派五万兵马去吧,大汉如今不缺兵马,而且西域连通贵霜帝国,防御不可松懈。”
西域与贵霜帝国被葱岭隔开,葱岭虽然比不上喜马拉雅山脉,可也不是那么好翻越的,特别是大军想要翻越葱岭,难度更高,是天然的屏障。
“让文远去吧。”最终刘备选择了张辽,西域地势特殊,比起南越等地来,西域更加重要,毕竟西域与贵霜帝国相连,也许不久的将来,大汉便和贵霜帝国发生冲突也说不定。
陈子明也觉得张辽是最好的人选,略微思考后道:“那就让文聘为副将,随军出征。”
曹操战败后,文聘便降了刘备,和江东的周泰、丁奉等人一样,因为是降将,没有得到封赏,也没有领军的机会,可如此人才,放着有点可惜,给他们点取得战功的机会,将来好重用。
“西域之事,便有劳元直了。”
至于军师人选,陈子明选择了徐庶,虽然陈子明更想让法正去,可法正太过年轻,而且益州氏族出身,有些事情法正还不是很懂。
徐庶最早跟随刘备,有深受陈子明影响,有些东西,不用说明,徐庶知道怎么做,想要快速平定西域,温和的办法可不行。
徐庶和陈子明对视一眼,当即知道陈子明的意思,微微点头,不得不说,整个刘备集团的谋士之中,郭嘉和徐庶是最了解陈子明的,而且对陈子明的手段丝毫没有反感之意。
大汉一切慢慢走上正路,现在大汉需要的只是时间,一个慢慢壮大,然后腾飞的时间。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面干预
洛阳的建设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整个大汉一片安宁,虽然大汉很快便会对交州和南越用兵,可毕竟两个地方都属于大汉的领地,大汉只不过是收回统治权罢了。
而且一共才出兵十万,看似很多,不过比起三国大战,百万大军混战来,就差了很多,也就没有引起百姓恐慌。
至于出兵西域,朝廷做了很多宣传,不是对外征战,而是派兵保护大汉子民。
西域自古以来都是大汉的领地,大汉派出驻防,在正常不过,除了西域各部首领反对外,其他人皆没有发对之意。
当然,说的是大汉百姓没人反对,他们也没打到那种有信心有资格反对国家政策的高度。
反对的是贵霜帝国的使者,大汉将派兵马进入西域的消息传出不久,贵霜帝国的使者巴雷特带着副使罗兹求见刘备。
“尊贵的大汉皇帝陛下。”巴雷特满脸严厉的对刘备道:“我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大汉要派兵攻打西域,我贵霜帝国对这种发起战争的行为表示不满,而且西域在商道上,我们应该西域如今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商道的畅通。”
“嗯?”
刘备众人听后皆皱眉,巴雷特这话说得正以坦然,但他似乎忘记了什么。
当即,陈子明冷声说道:“贵霜国使者,我要提醒你,你正在干预大汉帝国的内政,西域自古以来都是我大汉的领地,以前是,现在是,今后也是,我大汉帝国派兵进入西域,乃帝国内部之事。”
“而且。”陈子明冷笑道:“正因为西域在商道上,大汉帝国才决定派出帝国铁骑清楚西域的贼寇,保住西域商道的畅通,大汉帝国的军队前往自己的领地,怎么可以说是发起战争,难道,贵霜国想干预大汉的内政?”
贵霜帝国早就想控制西域,可一来西域是大汉的领地,虽然大汉只设立了一个长史府,也早就名存实亡,但贸然攻打西域恐怕会引起大汉的不满。
二来,贵霜帝国想攻打西域,需要翻越葱岭,以现在的贵霜帝国的运输能力来说,想要通过葱岭这样高级的地图,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他们控制不了西域,并不表示他们愿意看到大汉军队进入西域,要知道西域虽然贫瘠,但和贵霜帝国相连,一旦大汉军队进入西域,贵霜帝国将不得在葱岭一带驻防大量军队,对贵霜帝国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不不不,贵霜帝国没有干预大汉内政的意思。”巴雷特摆手道:“只是西域一直属于自立,我们不应该打破这样的和平,我国觉得,西域还是保持目前这种状态最好,对我们两国都好。”
刘备听了眼睛一咪,巴雷特这种威胁的语气刘备又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冷眼看着巴雷特道:“大汉兵马进入西域,是为了萧清西域贼寇,保护大汉百姓,同时也为了保证商道安全,与你们贵霜国无关,汝等可以离去了。”
刘备直接将巴雷特与罗兹赶了出去,正如陈子明所言,现在的大汉,不惧任何挑战,贵霜帝国要是敢来干预西域之事,大汉将不惜一战。
“看来我们的示弱起到了反作用,让他们认为大汉可欺了。”陈子明脸色也不好看,他没想到贵霜帝国区区一个使者,竟然敢大言不惭的干预大汉的内政。
听了陈子明的话,诸葛亮等人相互对望一眼,皆哭笑不得,但也不能全怪陈子明,看看他们现在的办公之地,陈旧简陋不说,完全就是一座民房,根本不符合一个强大帝国的形象。
而且在陈子明有意无意的安排下,个国使者皆知地大汉刚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的内乱,死伤无数,就连大汉如今的国都也是刚打下来的,更主要的是,他们知道大汉的内乱还没结束。
大汉要派十万大军进攻南边,那里还有乱贼,十万大军,在他们看来,这绝对是一场宏大的战争,那怕是贵霜帝国如今的兵马也才二十多万罢了,十万大军,相当于贵霜帝国的一半兵力了。
几乎可以说是举国之战,贵霜帝国使者当然看轻大汉帝国如今的实力,至于其他国家,离大汉太远,中间还有贵霜帝国挡住,大汉强弱和他们没多大关系。
不过大汉的好东西真不少,瓷器、茶叶、丝绸,还有宣纸、玻璃等,都是西方各国的奢侈品,都是王公贵族的最喜之物,无论大汉强弱,商道必须开通。
“告诉文远,贵霜国敢派兵干预西域之事,灭了他们。”刘备这话被原封不动的带到张辽那里,张辽听后眼睛一咪,微微点头,开始准备带兵进入西域之事。
而此时,攻打交州和南越的大军已经集结,诸葛亮和庞统也立刻启程,前去与大军会合。
高览、丁奉、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泸津关而出,直接攻入交州境内。
“镇守交州的乃江东大将胡琼,此人谋略一般,武艺也不行,不过乃孙权心腹,如今其在建宁,手中有三万兵马,分布交州各地。”丁奉对交州的情况非常了解,这里可是他带兵打下来的,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是江东的大本营所在。
诸葛亮开口道:“根据暗卫送来的密报,胡琼已经将兵马集中于建宁一带,还征召了不少壮丁,宣称佣兵十万,其实只有六万余人,且皆是兵甲不齐,军令不通的乌合之众。”
高览听后微微点头,这些他都知道,前期准备工作还是做到位的:“大军直逼建宁,一战定交州。”
随后,大军开拔,直向建宁而去,而此时,江东大将胡琼也受到大汉兵马进入交州的消息,眉头紧皱,他虽然号称十万大军,可真实情况他最清楚,面对如狼似虎的大汉精锐,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胡琼现在想的不是如何击败来犯之敌,而是想如何保命的同时,保住手中的权利,就算他侥幸打败高览大军,大汉百万大军可不是摆设,他一个无根之萍,如何是大汉这个庞然大物的对手。
第六百六十六章 虞翻
高览统率大军进入交州的同时,庞德也带着五万兵马进入南越之地。
“南越之地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南越非常了解非周泰为庞德、庞统等人讲解南越的情况:“南越气候炎热,山林众多,道路不通,百姓大多以姓氏组成山寨或部落,南越之民擅长山林作战。”
“江东占据南越之地后,便开始修建各地道路,且将山内之民皆移出山外集中安置,并分发耕种、耕牛、农具等一应物品,然南越之民不通教化,稍有不满,便会逃入山中,并且袭杀江东之人。。。。。。”
听了周泰的介绍后,庞德、庞统等人皆皱眉紧思,庞德倒是不怎么担忧,治理南越是政务院的事情,他只负责打下来,要打下南越也简单,江东都能打下来,更何况他带来的大汉精锐。
而且江东早就为他们铺好路子,南越对于大汉来说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一副详细的地图早就摆在庞德面前,他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整个南越地区。
庞统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治理南越可是陈子明安排给他的任务,他随军出征,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好好了解南越的具体情况,而后将其治理好。
可听了周泰的介绍,要治理南越似乎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不通教化这一条,往小的方面说就是没文化,往大的方面说就是没有君臣父子的观念,不能用治理大汉百姓那一套来治理南越之民。
“周将军,既然南越之民以姓氏聚集,当有人可令他们?”庞统开始询问其中不懂之处。
周泰听了庞统的询问后,点头道:“正如军师所言,南越之地百姓大都以他们的族长为尊,外人难以让他们信服,那怕是君权。。。。。。”
“族长。。。。。。”庞统略有所思的低语。
“军师。”此时庞德开口道:“我准备将大军一分为五,没路一万,由北向南推进,你看如何?”
庞统听了庞德的安排后微微点头,攻打南越毫无难处,南越之地根本没有强大的敌人,孙权甚至没有派大将镇守,只是一些散兵游勇罢了。
征南大军很快兵分五路,并头开进,横扫南越之地,所到之处,无比望风而降,当然,降的大都是留守南越的江东将士,至于南越之民,正如周泰所说,根本没有投降的观念,一切都看他们族长的安排。
族长说不反抗,那么他们就是顺民,族长说逃入山岭,那么便会留下一座空无一人的村庄山寨,好消息是大多南越族长非常识相,毕竟孙权治理南越也不是明面上那么温和,杀了不少违犯命令之人。
这一杀就是一个部落,已经将南越之民杀得没有多少反抗意志。
南越进展顺利的时候,高览率领大军来到建宁城外,建宁是交州最繁华的城市,毕竟孙权在这里呆了不断的时间,经过多次翻修加固,如今的建宁已经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镇守交州的胡琼听到江东被刘备灭了后,甚至升起割据称王的心思,就是因为当他看着宏伟的建宁被他掌握在手中后,那种难也言语的雄伟气势严重影响了胡琼的判断能力。
“将军,听闻敌军有一种恐怖的攻城武器,曹操就是败在那种武器手上,若敌军使用那种武器攻城,恐怕我等难以守住建宁。”胡琼镇守交州后,也为自己找了个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正是没被孙权重用的虞翻。
虞翻乃会稽名士,可惜在江东死敌王朗手中做过幕僚,后来投奔孙权,被孙权冷落,扔到交州,胡琼深知此人才华,便请他出山相助。
“军师可有妙计破之?”胡琼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懂得趋利避害,这也是受到孙权看重的原因,现在他知道自己想保命,只有靠军师虞翻。
虞翻微微皱眉道:“将军,恕属下之言,江东大势已去,刘备一统天下之势以不可挡,交州贫乏,且能当刘备百万大军。”
“军师之意?”胡琼其实已经听出虞翻的意思,不过这种事情不能由他提出来。
“将军,趁手中略有兵马,降了刘备,可报将军一世荣华。”虞翻也不和胡琼绕弯子。
“这。”胡琼早有降意,只不过有点不甘,再加上手中握着大权,想换取更大的好处:“我等深受主公大恩,且可轻易降之,当一战。”
胡琼早就打算好了,先打一场,打出他的威风,让刘备见识他的厉害,好等他投效刘备后,得到刘备重用。
虞翻听了胡琼的话,微微皱眉,胡琼是个什么样的人,虞翻还是略有所知的,不可能为了已亡的江东拼命,而且神情也不对,很快,虞翻就看出瑞尔,当即道:“将军若想败来犯之敌,不可死守。”
“如何破敌,军师速速将来!”胡琼一听,立刻来了兴趣,急忙追问。
虞翻称是道:“我观敌军远道而来,一路大摇大摆,毫无停留,乃轻敌之势,其领兵之将当认为胜券在握,不惧将军,所以,定会防备松懈。”
“军师之意。”胡琼有点不确定的问道:“我等出城迎战?”
虞翻微微点头道:“敌军长途跋涉而来,定已疲惫不堪,又轻视将军,将军今夜出城袭杀敌营,可获大胜。”
“甚妙!”胡琼一听,是这个理,还是读书人脑袋转得快。
当夜,胡琼便率领两万精锐出城,趁夜色直奔高览大营而去,来到高览大营前,见大营内一片寂静,出来偶尔看见个把人影外,根本没有巡逻士卒,正如虞翻所说的那样,敌军防备松懈。
“杀!”
似乎看见胜利就在眼前,胡琼高喝一声,抽出腰间宝剑,带头杀向高览大营,轻轻松松攻入大营之内。
“杀!”
胡琼抬手对着前面的黑影就是一剑,突然,胡琼感觉不对,定眼看去,他身前那道身影只不过是个身穿敌军军服的稻草人。
“不好!”胡琼惊呼一声,脸色大变。
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汉粮仓
当胡琼想退出大营之时,四周传来喊杀之声,无数羽箭从黑夜中飞驰而来,胡琼兵马瞬间混乱不堪,开始四处奔逃。
“杀!!!”
喊杀声四起,从大营深处杀出无数兵马,一员大将直奔胡琼而来,正是统兵大将高览。
“该死!”
胡琼大惊,但也知道现在只能拼命,只要能挡住第一波攻势,他就有机会杀出去,当即迎战高览。
“哼!”
高览冷喝一声,手中长枪直刺胡琼,胡琼虽然是一方大将,可惜武力不咋样,高览可是顶级猛将,且是胡琼可敌,三个会合,胡琼便死在高览手中。
胡琼很想投降,可和高览拼死开始,他已经没了开口的机会,所有力气都用来抵挡高览的攻势,可惜还是没能逃过一劫,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胡琼一死,士气低落的江东将士纷纷跪地投降,大战很快落幕,两万兵马,就这么被高览包了饺子,不是江东兵马太菜,而是现在已经没了江东,他们早就没了战斗的勇气。
如今胡琼也战死,他们不知道为谁拼杀,为什么拼杀,没有人想死,高览大喝一声,纷纷投降。
而此时,建宁也落入丁奉之手,原来建宁守军有丁奉的旧部,早早派人联络了丁奉,待丁奉一到,便悄悄开启城门,引丁奉入城。
胡琼不在城内,军心涣散之下,得知丁奉到来,便纷纷放弃抵抗,而军师虞翻也被江东将士给绑了。
“仲羽先生。”
丁奉急忙给虞翻松绑,虞翻在江东还是小有名气的,虽然被孙权冷落,但不代表丁奉可以轻视。
“败军之人,不敢授将军之礼。”
等叛军将冲入虞翻房间之时,虞翻便知道大势已去,他让胡琼偷袭高览大营,不过是抱着一丝期望罢了。
天一亮,高览和诸葛亮便率领大军进入建宁,而摆在他们眼前的第一件事便是处理六万降军。
“除了原本的江东将士,其余人等,全部遣散回乡。”
诸葛亮看过这些降兵,毫无斗志,而且不过是些农夫罢了,甚至没有经过训练,投降之时,他们手中连武器都没有,如此乌合之众,不败都难。
“其余人等,抽出其中精锐,剩余者统一送回江东各地,交由江东各地官府负责安置。”
江东正在恢复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而这些人大都是江东之民,回乡务农是最好的选择。
“此战,丁将军当为首功。”
上报战功之时,高览和诸葛亮皆把首功让个丁奉,不是他们看不起这个首功,而是丁奉担得起这个功劳。
“多谢将军,多谢军师。”
丁奉听后,非常感动,攻下一州的首功,何等大的功劳,若是高览或者诸葛亮想独占其功,丁奉也无话可说,毕竟二人的职位都在他之上,他只不过是个戴罪之人罢了。
可现在他得到这个首功,何其重要,有了这个功劳,他便可以正式在刘老板这边立足,将来只要不犯大错,定不会被闲置。
高览一战而下交州,而且是完胜,震摄天下。
不久之后,诸葛亮一封谏言送到刘备面前,大谈交州治理之法,被刘备看重,下令诸葛亮负责交州治理之事。
交州很大,崇山峻岭阻道,道路不通,虽然经过孙权治理,可效果不大,比起繁华的中原地区来,差了太多。
诸葛亮按照大汉如今的各种标准,直接将交州分为三部,也就是说,交州正是在大汉除名,重新划分为三个州,州下设郡,郡下设县。
同时调低一大批有能力的官员到交州任职,他们的任务不是收取多时赋税,而是在交州大兴水利,安置流民,开荒垦田,让所有百姓皆有田种,让所有百姓皆有事做。
你要是闲得无聊,小意思,给你几十亩田地,种不满就收回,种满了都是你的,三年内不收税。
农闲时没事做,别乱想造反的事,去修路,有钱拿,管饭。
地主老财压迫,没事,上报官府,直接抄家,田地归你们,钱财大家一起分。
氏族,百姓不敢惹,诸葛亮敢,交州氏族不多,影响较大,诸葛亮的办法就一个,要么交出田地,要么抄家灭族,反正这是刘备开的头,没人敢反对。
当然,诸葛亮也没有下狠手,毕竟他本人也是氏族出身,所以给了氏族一定的补偿,教氏族如何经商,毕竟交州想富裕起来,光靠种田可不行,需要大力发展商业才行。
不懂没关系,官府有专业人才,从建厂到生产技术,到销售渠道,一条龙服务,你只要拿钱出来就行,赚钱了,先交税,当然,各种法律法规必须要学。
半年时间,交州大治,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房,不被欺负,谁还吃多了去造反,一所所学院在交州开设起来,交州百姓开始全面受到教育。
可以预见,交州的下一代将彻底融入大汉,彻底成为大汉的一部分,为大汉的发展壮大献出一份力量。
交州大治的同时,南越也一片欣欣向荣,比起孙权治理的南越来,大汉明显要专业得多,手段不是孙权这种半道出家之人可比。
南越划分为两个州,也就是大汉的越南、越北二州,二州开始建城修路,同时开通海上航线,大汉商船可直接从大海到越南、越北二州。
二州矿产资源无数,可惜开采较难,有待发掘,可二州有个最好的条件,那就是一年三熟的稻米生产条件,在大汉的大力支持下,二州开垦农田无数,一跃成为大汉的第一粮仓。
现在朝中无人在言南越野蛮之地,取之无用了,一船船粮食运往大汉各地,大汉缺粮之势一去不复还。
交州与南越短时间内被彻底稳固,成为大汉的粮仓,诸葛亮与庞统功不可没,二人的政务才能开始凸显出来,受到各方重视。
掌管政务院的陈宫多次找到陈子明,想将诸葛亮和庞统调入政务院任职,因为二人的能力的确太引入入目,工作压力太大的陈宫准备找几个打工仔。
第六百六十八章 分兵三路
让诸葛亮和庞统回来任职,陈子明当然不干,趁现在诸葛亮和庞统还年轻,不让他们多跑跑腿,难道还要陈子明这老骨头到处跑啊。
不过话说回来,诸葛亮和庞统也呆这么久了,是该动一动了,主要是十万大军已经准备完毕,粮草也到位,是该继续南征,彻底将南方掌控在手中的时候了。
而经过三个多月的商谈,各国使团与大汉算是达成初步协议,将商路的大体细节确定下来,比如商路要通过哪些地方,商路安全由哪国负责。
各国通关检查的标准,还有商税的收取标准,商人的安全等细节都一一作了商谈,并制定好文书。
开通商路,大家都有好处,没人会脑残的反对,不过萨珊王朝拒绝开通和罗马的商路,原因很简单,萨珊王朝国王阿尔达希尔野心非常大,第一个目标便是击败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
为了争夺罗马与萨珊王朝之间的几个小国的控制权,萨珊王朝已经准备和罗马全面开战,萨珊王朝当然不愿意大汉和罗马有所联系,甚至不愿意罗马加入到这个利益集团内来。
对于萨珊王朝如此强硬,大汉也没办法,谁叫萨珊王朝刚好挡在通往罗马的道路上,不让商队通过是他们的权利。
这也坚定了大汉开通北商路的决心,北商道可绕过贵霜帝国、萨珊王朝,直接通往欧洲各国,直指罗马帝国。
有了决定,大汉便开始和大宛、康居等国商谈,并且派出使者,前去与北匈奴商议商路之事。
当西边各国使团准备回国时,刘备一一作了回礼,回礼可是非常富有华夏名族色彩的,一套精装版的论语、春秋、老子、山海经等千古名著。
还有就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茶叶、瓷器、宣纸、丝绸和一套文房四宝。
总的来说,每一份回礼价值都非常高,不过这个价值是以西边国家的商价来衡量的,至于在大汉的价值,怎么说呢,普通百姓用不起这些高档之物。
当然,使者之中也不是没识货之人,其中萨珊王朝的使者莫尔顿就提出,想要宣纸的制作方法,甚至还想要陶瓷的工艺等,品尝了大汉的美酒之后,开口就要这种美酒的酿造方法。
陈子明听后一言回绝,开什么玩笑,这可是大汉的宝贝,陈子明还想靠着这些东西捞取西边各国的金银珠宝,用陈子明的话说就是,蛋可以卖给你们,但母鸡就想都别想了。
至于偷取,试试看,各国使者居住之地四周都有无数兵马保护,别想悄悄离开,出行都有数个精明之人陪同,一切皆在大汉的监视之下,美名曰保护他们的安全,毕竟大汉刚结束战乱嘛。
“武器,也不是不行,毕竟那么多逃脱下来的兵器留着没用,回炉成本太高。”
当萨珊王朝使者莫尔顿见识过大汉兵器的锋利和坚韧之后,立刻提出要大量购买大汉武器的要求,陈子明没有一口回绝,大战之后,刘备手中武器囤积如山。
不说大汉自己淘汰下来的兵甲,光从曹操和孙权手里夺过来的,都有上百万件,这些兵甲全部回收,不可能让它们流落民间。
但大汉将士看不上这些破铜烂铁,回炉的成本高过新造,如今大汉不缺铁矿,大海之上有数座巨大的铁矿厂,而且大汉广阔无边的领地内,埋藏着更多的铁矿。
卖给西边各国是个不错的处理方法,当然,按照莫尔顿的意思,这些武器不能卖给其他国家,只能卖给他们萨珊王朝,陈子明怎么可能答应。
不说萨珊王朝有没有这个能力购买所有囤积的旧武器,就算有,陈子明也不会这么做,陈子明可不想萨珊王朝一家独大,这不符合大汉的利益,还是利益均分为好。
大汉竟然愿意出售武器,简直乐坏了众人,所有西边国家都将购买大汉武器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贵霜帝国最为热情,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大敌萨珊王朝即将购买一大批大汉的精良武器。
送走使团之后,陈子明下令,军部开始派人将那些废物兵甲保养好,别生锈了,那可都是金子,价值不菲,在大汉的破铜烂铁,可西边各国看来,这些可是神兵利器,很多国家还在使用铜器呢。
“迎娶大汉公主。。。。。。”
当贵霜帝国使者巴雷特想刘备提出联姻后,刘备脸色立刻冷了下来,他有女儿,可还不到十岁,而且无论如何,刘备都不愿意用自己的女儿来联姻。
“联姻可以,将你们国家最美的公主送来大汉。。。。。。。”陈子明也毫无客气,贵霜帝国还真以为自己了不起了,竟然敢要求大汉送去公主联姻。
“从今以后,大汉绝不和亲。”所谓和亲,就是送公主去和其他国家联姻,这是用女人来为大汉牟利,一个有血性的男人都不会同意的事情。
“贵霜帝国越来越放肆了。”贵霜帝国使者多次无理要求,彻底激怒了刘备,他们还真以为大汉刚经历内乱,不敢和贵霜帝国开战了不成。,
“文远来报,大军已经在玉门关集结,他准备分兵南、北、中三路,他轻率两万兵马为中路,出玉门,攻楼兰、山国、危须国、蒲犁、焉耆、乌贪訾、龟兹、姑墨、蔚头等国,直至拿下捐毒国。”
“南路由文聘领兵一万五,攻若羌、且末、小宛、戎卢、疏勒、弥、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等国。”
“北路由张绣统领一万五,攻蒲类、蒲类后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劫国、西且弥、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等国。”
“三路大军于休徇国汇合,休徇国背靠葱岭,与贵霜帝国相邻,被贵霜帝国暗中支持,也是贵霜帝国与大汉的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可行。”陈子明听后点头道:“西域各国虽称国,但大都是城邦罢了,兵力不多,战力低下,无人可挡大汉虎贲,还可以在贵霜帝国反应过来之前,彻底掌控西域。”
第六百六十九章 广阔无边的氐州
“治理西域还是老办法,将所有田地分给百姓耕种,只有大汉朝廷可收取赋税,至于那些国主,若是愿降大汉,则迁入洛阳安置,若反抗者,杀!”
这个时代,什么东西是百姓最需要的,也是让他们愿意付出一切的,那就是土地,只要有了属于自己耕种的土地,交一半的赋税,他们也愿意。
更别说大汉如此低的赋税,只要一个稍微勤劳的人,都可以养活自己。
“官员也城卫军皆准备妥当,只要大军拿下拿下城池,他们便可迅速接手各地政务。”
刘备听后点头道:“西域太过广阔,不利治理,当分之,传诏,西域从今以后,分为三州,名曰北域州,中域州,南域州。”
什么难治理,大家都明白,就是将西域彻底分解,正好按照三路大军的路线划分,西域各地割据之势彻底解决。
“氐州也探查得差不多了。”刘备看向一旁的巨大地图,其中一块正是一片空白的氐州。
陈子明也是满脸兴奋,微笑着道:“元龙派人来报,氐州北与西域接壤,南于剁国相邻,西靠巨大山脉,山脉之后便是贵霜帝国与百乘王朝,东面便是益北州与益西州。”
看着巨大的版图,正是未来的华夏大地,所谓巨大山脉,便是喜马拉雅山脉,而氐州,几乎包囊了青海省与xi藏自zhi区,可见去恐怖的面积。
而益州如今已经被划分为三个州,益北州、益南州和益西州,其中益西包括一部分原来的益州土地和整个南蛮领地。
“太大了。。。。。。”
刘备不得不感叹氐州的巨大,而且简直就是一片空白区域,除了氐人与羌人外,就剩一些落单的部落族群,而且分出分散,毫无战力。
“元龙准备如何治理氐州。”陈登正是向刘备投诚之后,被予以重任,负责广柔的氐族治理,氐族可以说是大汉第一州,太大了。
陈子明微笑道:“元龙信上言,氐州西部气候特殊,雨水稀少,不少探查之人不知为何突然倒地不起,丝毫疲惫不堪,不知根源,他认为那片地区不易居住。”
“至于其它之地。”陈子明继续道:“元龙认为可分为三州之地,而后派兵马剿灭野兽,修建道路,迁移人口,开荒恳田,不过氐州不宜种植水稻,适合种植小麦。”
陈登心中说的怪事陈子明当然知道怎么回事,不过是高原气候罢了,青藏高原可不是谁都适合在那里生存的,这也是为何人类发展到如此地步,那片区域依然一片空白的原因。
找不到合适的农作物,空气稀薄,气候条件恶劣,最主要的是水资源太少了,这也难怪没人愿意占领那片巨大的地盘。
“依子明之意,此事当如何处置?”刘备对青藏高原一无所知,而且见陈登说得如此严重,也有点放弃的意思,取之无用,弃之可惜。
陈子明微笑道:“元龙所说的特殊环境不过是高原气候罢了。那片地区地势较高,导致空气稀薄,不是常人所能居住,但也非不可住人,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按照元龙所言。”陈子明可不愿意放弃那片大地,认真解说道:“氐州不但广柔无边,而且土地肥沃,虽不宜种植水稻,但非常适合种植小麦。”
“元龙说得不错。”陈子明继续道:“可将如今的氐族划分为五州之地,从东向西,东三州可立刻迁移人口,修建道路,开荒垦田,兴修水利,待迁移百姓适应三州环境之后,再迁移百姓至第四州,慢慢适应之后,再迁移至最西之州,迁移空缺,再从中原各州补上。”
“可。”刘备听后微微点头,虽然不懂陈子明说的高原气候倒地是什么,但不影响大汉占据那片广阔的地盘就行:“氐州分为五洲之地,凡迁移者,能耕种多少土地便给他们多少土地,五年内不收如何赋税,一应困难皆有朝廷解决。”
刘备诏书一下,大汉再次进行大迁移,而且规模巨大,要知道西部五州可是一片空白,只有百多万氐人,想将这西地方填满,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口才行。
按照陈登的计划,东三州,每州至少迁移一百万人口,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遭到朝中无数大臣的反对,好在现在参议院和众议院还没成型,还起不了任何作用,否则的话,大迁移可能就要泡汤。
虽然说是自愿迁移,可如今大汉无战事,一片欣欣向荣,百姓皆有田地,谁又愿意背井离乡,那怕朝廷给的条件再好,也没家乡好。
无奈之下,各州皆下达硬性指标,也就是说,大汉开始强制迁移,当然,福利也非常好,不至于迁移百姓饿死冻死无房住等问题。
刘备发话,反对无效,大汉开始第一次向外大迁移,朝廷全面配合,调集无数粮草,同时鼓励商人前往东三州经商,三年内不收任何税不说,若是有利于东三州发展的,还会得到朝廷的奖赏。
各种优厚的条件下,东三州快速进入一个发展期,西部地区开始兴起,西部将不再是一片空白,不久的将来,那里将士大汉不可分割的领地。
而陈登的任务便是继续治理西部五州,东三州稳固之后,将开始向西二州慢慢发展,直到彻底被大汉掌控为止。至于防御,根本不存在,无论是贵霜帝国还是百乘王朝,都看不上条件恶劣的西部地区。
而且还有一道天然的防线,那便是已经正是命名的喜马拉雅山脉,一条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只需要驻防一些斥候小队便可,根本无需大军驻防,至少现在不需要。
“义将军来报,曹丕已经攻下剁国十数座城池,并且征召数万剁国之民成军,在益西州的西南面设下防线,建立要塞。。。。。。”
曹丕攻入剁国之后,发展迅速,他以手中的虎豹骑为基础,全力扩大自己的地盘,剁国还是以城为邦,各自为战,比起混乱的西域也好不到那里去,怎么可能是曹丕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