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章 有就是有(兄弟们,新书《现代手艺人》求支持)
当坐到州长的位子上之后,陈耕忽然发现,在美国当州长,比当市长轻松的多了,你还别不信,只要你组建一个合格的幕僚班子,不管是什么事情,这个幕僚班子都会帮你把事情办的妥妥的,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目光的前瞻性,不至于被一些具体的小事绊住了脚,而对于陈耕来说,这个正是他擅长的。
所以当他接到小麦克唐纳打来的电话,邀请他一起打高尔夫的时候,陈耕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只是让陈耕没有想到的是,见到自己,小麦克唐纳就向自己抱怨道:“费尔南德斯,你可害死我了。”
“我做什么了?”和小麦克唐纳拥抱了一下,陈耕笑道。
“还不是你的那个华夏商飞集团?”小麦克唐纳悻悻的道。
“商飞集团?”陈耕挑了挑眉毛,有些好奇:“你知道的,现在我已经卸任了商飞集团的一切职务,只是商飞集团的一个等着分红的普通股东,所以……他们对你做什么了?”
“他们倒是没有对我做什么,只是他们发布了公告,表示将会在下个月试飞最大航程可以达到8500公里和12500公里的图-204长航程版,”小麦克唐纳望着陈耕:“而据此,华夏方面也在项目麦道施压,为了那张破地图,否则今后他们就将大量采购图-204来执行国际航班,而不是采购波音和麦道,所以……你懂的。”
在上次的通话之后,商飞集团内部开了个头脑风暴,在这个头脑风暴之后,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可以通过减少座椅的方式多携带燃油、增加航程,那能不能将座椅的数量进一步的减少,减少至100座,然后将腾出来的这部分重量再多携带燃油?
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王大志的重视,他立刻要求工程师当场计算,看看再减少50张座椅、同时将这部分重量换算成燃油的话,可以让飞机的最大航程达到多少。
计算出来的理论结果让大家非常振奋,如果再舰上50张座椅,飞机的航程可以达到12500公里,妥妥的全程跨洲际航班。
那么问题就奇怪了,为什么第一次减少50张座椅只增加了3000公里的航程,而第二次减少50张座椅却增加了4000公里的航程?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燃油是在不断消耗的,如果一架飞机携带的燃油比例比较高,那么飞机的整体自重是越来越轻的,因为燃油的总重越来越小了么,但乘客数量、座椅数量以及乘客们随身携带的行李重量是不可能随着航程减少的嘛,你不能说没飞行多长的一段距离就从飞机上丢下去一名乘客或者丢下去一张座椅。
所以,在整个航班的飞行过程当中,如果乘客的数量比较多,那么全程的“死重”就比较多,航程就相对较短;但反过来,如果在整个飞行过程当中,乘客、座椅、行李等这些“死重”的数量相对较少,反倒是燃油这种随时在消耗的东西比较多,那么在起飞重量一样的情况下,自然是乘客较少的那架飞机的航程更远,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减少50个座椅来增加燃油,前50个座椅只能增加3000公里的航程,而后50张座椅却能够增加4000公里航程的真正原因。
虽然这是理论数字,但王大志很清楚这其中的误差误会很大,而一架不需要经停就能直飞美国的飞机对于国家的意义有多大,所以他立刻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做了汇报:一架最大航程12500公里的图-204,可比最大航程只有8500公里的图-204重要的太多了。
果然,领导很重视,立刻指示王大志:尽快完成计算机模拟计算,确定图-204在100座布局的情况下,最大航程到底是多少,另外,国航的那两架图-204全都调回来,一架改成150座,一架改成100座,实际测试一下——有能直接横跨太平洋的飞机,我们在谈判的时候腰杆子又能硬几分。
只是当我们的谈判人员的腰杆子一硬,麦道、波音就比较难受了,毕竟在这之前,全世界能够提供横跨太平洋的、最大航程可以达到上万公里的远程洲际飞机,就只有波音、麦道和空客三家而已,可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商飞。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与空客A340、波音747、麦道MD-11以及麦道MD-12相比,商飞集团对这个图-204简直就是个笑话:为了航程也不得不牺牲载客量?这都马上21世纪了啊!
可不管别人再怎么笑话,商飞集团具备了制造上万公里航程飞机的能力,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这个事实,也让麦道和波音空前的难受——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对于波音和麦道来说,你没有,我就可以对你的声音置之不理,反正你早晚也要买我的飞机;可如果华夏有了,这件事就麻烦了,这就意味着,华夏是真的可以不买自己的飞机的。
而失去了华夏巨大的市场,不管是对于麦道来说还是对于波音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是的,我知道,”面对小麦克唐纳的抱怨,陈耕点点头,表示自己确实是知道一些,但他摊开手:“可那又怎么样呢?还有,麦克,我毕竟是商飞集团的股东,你总不能让我为了保证你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吧?”
PS:兄弟们不好意思,请稍等几分钟。
而这个事实,也让麦道和波音空前的难受——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对于波音和麦道来说,你没有,我就可以对你的声音置之不理,反正你早晚也要买我的飞机;可如果华夏有了,这件事就麻烦了,这就意味着,华夏是真的可以不买自己的飞机的。
“是的,我知道,”面对小麦克唐纳的抱怨,陈耕点点头,表示自己确实是知道一些,但他摊开手:“可那又怎么样呢?还有,麦克,我毕竟是商飞集团的股东,你总不能让我为了保证你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吧?”
第1478章 知道该怎么做
“我的立场?”陈耕笑了,他意味深长的望着小麦克唐纳:“我的立场……重要吗?”
“……”
小麦克唐纳抿了抿嘴,不说话了,他忽然发现,自己有些摸不清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想法。
“大家是什么立场,这个我不在乎,但既然你们不愿意赚这个钱,那我就不客气了。”陈耕笑眯眯的望着小麦克唐纳:“麦克,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他这意思,就是告诉小麦克唐纳:既然你们在这次的事情上不肯帮忙,那就别怪我的华夏商飞集团吞掉华夏的中短程干线飞机以及国际航班的市场了。
是,没错,与波音747、麦道MD-11和麦道MD-12这些飞机相比,为了达到国际航程,图-204需要舍弃很多,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架能够运载100多名客人飞行12000多公里的飞机,最重要的是,当一架原本可以乘坐200人的飞机变成了一架只乘坐100人的飞机,这飞机的舒适性有多么的好?甚至可以搞成全商务舱布局了。
商飞集团的长航程版图-204就切切实实的摆在那里,那可不是吓唬人的,如果华夏人当真发了狠,一年内绝对可以让图-204拿到适航许可证和型号合格证,反正这个机型无非就是拆掉了一半的座椅、并且新增了几个机腹油箱而已,整体的气动外形没有任何的改动,很多适航验证的流程都可以省略掉。
所以听不到陈耕的这句话,小麦克唐纳顿时就急了:这威胁可是实实在在的啊……
“谁说我们不要的?”小麦克唐纳叫道:“华夏现在已经是我们麦道的第四大市场,并且预计五年后就会成为我们麦道的第二大市场,我们怎么可能不要?”
“……”
陈耕笑了笑,然后摊开手,没有说话:既然你什么都知道,那你还说个锤子?!
怎么着?
你既想在华夏市场赚钱,现在华夏遇到了困难、被美国政府折腾的时候你又不愿意站出来帮华夏说话?
合着里里外外的便宜都被你赚了?
这世界上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
一句话,如果你们麦道还想在华夏华夏赚钱,那这个时候就要出力!
明白了陈耕的意思,小麦克唐纳有些尴尬,不过资本家嘛,谁的脸皮不是铜敲铁打出来的?讪讪的一笑之后,小麦克唐纳立刻就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丢到了一边,小声的向陈耕问道:“那老兄,你给我透个底,我们麦道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
“这个问题你不应该问我吧?”陈耕奇怪的看了小麦克唐纳一眼,说道:“我就不信你没接触到那边的人。”
小麦克唐纳的脸上顿时有点尴尬:“接触倒是接触到了,只是……”
“嗯哼?”
小麦克唐纳脸上的表情越发的尴尬了:“我觉得他们的条件太苛刻,所以就……”
“……”
陈耕的这个心里啊,那可真是,别扭的没法说,你小麦克唐纳这是觉得自己麦道现在起死回生、不是前几年那个要靠着华夏市场才能救命的麦道了吧?
拍拍小麦克唐纳的肩膀,陈耕道:“也没关系,反正现在麦道的情况已经好转了,有没有华夏市场其实无所谓,对吧?”
小麦克唐纳:“……”
这话可扎心了,老铁!
哪家企业敢说华夏市场无所谓,说放弃就放弃?除非是不想发展了,小富即安的那种,否则谁不知道华夏市场就是自己做大做强的最大的机会?
“既然你们麦道已经不在乎了,那就让给我好了,”拍着小麦克唐纳的肩膀,陈耕接着说道:“说真的,这些年来我的商飞集团为了维持美国与华夏的友谊,真的是付出了太多,比如我们的大型宽体客机项目一直都内华夏政府的主管部门拦住了了,没能启动,现在好了,我觉得如果商飞集团现在再提出上马大型宽体客机计划,应该没问题了。”
“什么?你们有制造大型宽体客机的计划?”
小麦克唐纳顿时大惊:商飞集团还有这样的计划?
反倒是陈耕,诧异的望着一脸惊讶的小麦克唐纳,反问道:“这很奇怪吗?你看看啊,我们手里有最大推力达到了220千牛的RB211发动机,有制造100吨级的图-204客机的经验,如果我们以图-204为基础,开发一款类似于波音767这样的、150吨级宽体客机,难道很困难吗?”
“……”
小麦克唐纳不说话了,他忽然发现,对于已经有了RB211发动机的华夏商飞集团来说,研制一款类似于波音767这样的150吨级的“小宽体”客机,技术方面的似乎真的没有那么难?
毕竟,商飞集团的技术研发团队,是一支在福克F100的基础上该出了F120、又在F120的基础上发展出了F150的队伍,而福克F150这款飞机是如此的优秀,以至于连麦道都不得不引进了这款飞机,而也正是凭借着这款飞机,麦道公司重新用它与波音737竞争的有声有色,成了麦道公司能够起死回生的功臣……
也就是说,商飞集团的技术研发团队,已经是一支技术力量强悍的研发团队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一直以来都忽视了商飞集团的这支实力强悍的技术研发团队,认为他们就只能靠从外面引进技术过日子呢?
而如果由这么一支技术团队,大量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来开发一款“红色波音767”,会很难吗?
有着丰富的航空工业从业经验的小麦克唐纳认为这一点都不难,难的地方当然是的,但并没有什么解决不了难题……咦?
小麦克唐纳忽然觉得,自己可能上当了。
不但是自己和麦道上当了,可能全世界都上当了。
“……好吧,”
一阵不算长的沉默之后,小麦克唐纳终于开口了,虽然陈耕什么都没说,但小麦克唐纳绝对自己已经明白了这个混蛋的意思:“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波音那边你打算怎么办?”
“波音?”陈耕笑了笑,说道:“波音的那些家伙,从来都是一群聪明人,在看了麦道的决定之后,他们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
第1479章 波音也跪了
波音的人确实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确切的说,他们现在有点慌。
现在,很多东西都与历史上不同了。
比如现在的波音,非但没有如历史上那样吞掉了麦道、睥睨天下,豪横的一塌糊涂,相反,应该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以及大量的金钱也没能够顺利的吞并麦道,直接结果就是前期花费的那些金钱和精力、时间全都被浪费了,反倒是波音自己精疲力尽。
这个也很好理解,就如同猎豹捕猎一样,如果猎豹在出击的时候一击而中,它就以最少的消耗获得了补充能量的机会,从盈亏的角度来说是赚的;可如果是出击三次才成功一次,那消耗的就有点多,但总的来说还是赚的,但如果出击了十次还没能成功的捕获到猎物,那完了,这只猎豹就亏大了,它是否还有力气发动下一次的攻击都要打个问号。
而现在的波音,就如同一只出击了十次却一无所获的猎豹,不但饥肠辘辘,整个公司都疲惫不堪、士气低迷,甚至就在刚刚过去的1998年,公司的盈利史无前例的逼近了零,也就是说差点儿白忙活了一年,这些情况,无一不是清晰的向波音的股东以及管理层发出了一个明确的警示信号:再这么下去,大家就要亏钱了!
对于资本来说,亏钱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被接受的。
早就对蓬勃发展的华夏市场垂涎三尺的波音,一直都将华夏市场视作是自己重新站起来的最大的机会,可现在,在知道了华夏居然在测试航程达到了12500公里的图-204的时候,就再也撑不住了……
以“投资考察”的名义特意跑来密西根州的波音总裁史蒂夫·赫伯格,直言不讳的向陈耕问道:“费尔南德斯先生,波音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让商飞集团停止研发长航程版本的图-204?”
陈耕看着史蒂夫·赫伯格,奇怪的道:“赫伯格先生,您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有意思,先不说我现在就只是一个什么都不管、只等着分红的普通股东,根本没办法插手商飞集团的重大决策,就算我还是商飞集团的董事长,您觉得的我会放弃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吗?
以前的时候,华夏政府考虑到华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出于贸易平衡,宁可压着商飞集团的发展也要采购麦道和你们波音的飞机,可在白宫的那个蠢货用错了地图之后……”
陈耕耸耸肩,望着史蒂夫·赫伯格:“你知不知道,对于商飞集团来说,自己苦苦等候的机会终于来了?而华夏政府在明确了白宫对华夏的态度之后,你觉得他们还会再压制商飞集团的发展?”
史蒂夫·赫伯格一阵沉默,他承认陈耕说的有道理,在这张破地图之前,出于华美贸易平衡的考虑(虽然一直也没平衡过),华夏对于商飞集团的发展的态度,整体是鼓励中带着一点压制,具体来说,就是:
政府方面认为商飞集团的发展对于华夏是有利的,必须支持和鼓励商飞集团的发展,让商飞集团能够成为华夏航空工业、尤其是在民用航空工业领域能够挑大梁的存在,这对于华夏实现航空自主、不被人卡脖子、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被人敲诈勒索以及在国际贸易当中寻求一个公平公正的贸易价格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来说,商飞集团就是一个保险开关,这一点,是从上到下的共识;
但同时,华美关系是在华夏所有外交关系当中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在考虑与美国的经贸往来的时候,也必须要多考虑一些美国方面的情绪,所以,有时候为了华美关系这个大局,也不能让商飞集团发展的太快了、规模不能太大了——比如,如果商飞集团的F150客机的年产能达到了500架,能够完全满足国内民航市场对于中短程干线科技的需求,这看似是一件好事,不需要再从美国人和欧洲人手里买飞机了,可反过来说,面对进一步扩大的贸易差,面对巨大的利益损失,欧洲人和美国人急不急眼?波音、麦道、洛克希德以及空客急不急眼?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巨头级的企业会做什么事?
不好说,但反正不会去做对华美两国外交关系有推动性、有建设性的事。
所以,必须让波音、麦道和空客在华夏民航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不是妥协,这是正常的利益权衡,哪怕是搁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如果你老是被人占便宜、别人老是借你的钱不还,你也受不了吧?
可现在,白宫的那个蠢货做的事情,等于主动帮华夏政府松开了束缚在商飞集团身上的羁绊!
实话实说,史蒂夫·赫伯格心里甚至连直接冲到白宫里面抽那个混蛋两个大嘴巴子的心思都有了:看看你做的这叫什么蠢事?!
正因为什么都明白,所以在一阵沉默之后,史蒂夫·赫伯格终于开了口:“费尔南德斯,波音这一次一定会动用自己最大的能量来推动这件事向好的方面走,尽最大努力弥补那个蠢货犯下的错误,但商飞集团必须停止跨洲际版本的图-204的研发。”
等史蒂夫·赫伯格说完,陈耕道:“赫伯格,也也跟你直说吧,现在,已经不是商飞集团愿不愿意放弃洲际版本的图-204的开发的问题了,是华夏方面要求商飞集团必须完成跨洲际版本的图-204版本的开发,不过你也放心,只要华美关系好转,这个版本的图-204的采购量根本不会很大,我估计未来10年时间里,能卖掉50架就很不错了。”
嗯?
为什么?
史蒂夫·赫伯格有些疑惑,但下一秒钟,他就反应过来:是的,这个跨洲际版本的图-204根本卖不了多少,原因就一个,这个飞机的燃油经济性太差了!
跨洲际版本的图-204确确实实的是让华夏有了自己制造的、可以替代波音747、麦道MD-11、麦道MD-12以及空客A340等这些可以跨洲际飞行的大型客机的后手,但问题是,除了航程,这个版本的图-204在于竞争对手的对比中全面落败!
如果华夏用这个来作为他们主力跨洲际民航飞机,航空公司会亏死的。
PS:有些兄弟可能看的已经有点烦了,不过,千年还是顶着大家的唾沫星子和厌弃的目光再来喊一嗓子:兄弟们,新书《现代手艺人》上传了,还请大家多多捧场,千年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第1480章 说服波音
明白了这一点,史蒂夫·赫伯格暗自松了一口气。
同时,他也明白了华夏政府的意思:如果你们波音在这次的事情当中出力,我们当然保证你们在华夏的市场份额,可如果你们在这次的事情当中继续保持现在的不出力的状态,反正商飞集团确实已经具备了制造洲际飞行能力的科技的能力,大不了今后十年我不买你们波音和麦道的飞机了,就用现在的波音和麦道的飞机先顶着,缺口用洲际航程版的图-204补充,然后给商飞集团10年的时间,就不信以商飞集团现在的实力,10年的时间开发不出来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客机。
在此前,不管是麦道还是波音都认为华夏手中没有足以威胁到自己的武器,就算华夏跳的再厉害、再如何的愤怒,波音和麦道也是无动于衷,可当华夏将自己的“手枪”放在了桌子上,这把小“手枪”的威力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波音、麦道手中的自动步枪乃至重机枪相提并论,可毫无疑问,对方手中还是有枪了。
有与没有,就是最大的区别。
史蒂夫·赫伯格深吸了一口气,对陈耕说道:“但是费尔南德斯,这会让波音付出很大的代价,用掉很多的人情,所以……”
不等史蒂夫·赫伯格说完,陈耕就打断了他的话:“你们可以不用掉那些人情的。”
“……”
史蒂夫·赫伯格好悬一口气没上来!
他的本意,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告诉陈耕,波音这次为了帮助华夏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可让史蒂夫·赫伯格没想到的是,费尔南德斯·陈这个混蛋竟然如此的不讲道理!
可偏偏,史蒂夫·赫伯格还无言以对,因为陈耕的意思也同样很明确,你觉得用掉你们既往积攒下的人情吃大亏了,那就不用呗,反正失去全球最具发展力的市场的也不是我。
一句话,你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用掉那些人情的,关老子毛线的事?
你们不乐意用,就不用,但别指望老子记这份人情。
“……好吧,”差点儿被气死的史蒂夫·赫伯格努力调整好了心情,他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个混蛋和自己以往接触过的任何人都不同,不过史蒂夫·赫伯格也不是没有准备,他向陈耕发出了隐隐的威胁:“波音会出手的,但我们会要求华夏政府保证,今后不允许商飞集团发展洲际飞机。”
“我很奇怪啊,史蒂夫,先不说我会不会同意的问题,就说你吧,你凭什么认为华夏政府会答应你这个条件?”陈耕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史蒂夫·赫伯格:“当华夏政府终于意识到了他手中有一张很好用的牌之后,你觉得他们只会将这张牌用一次?”
“……”
史蒂夫·赫伯格发誓,以后他绝对绝对、绝对不要再单独跟费尔南德斯·陈见面了,这家伙的这张破嘴简直特么的有毒!
这家伙的这张破嘴,简直就如同一条随时随地在喷吐毒液的毒蛇,然后一刀一刀的戳在了你的伤口上。
可更让史蒂夫·赫伯格无奈的地方在于,这家伙不但是州长,他本身也是资本!
这就让史蒂夫·赫伯格很难受了,无奈的史蒂夫·赫伯格,只好强迫自己忽略掉这些不爽,向陈耕问道:“所以,商飞集团一定会研制洲际客机的?”
陈耕却是狡猾的一笑:“史蒂夫,你知道的,我现在已经不是商飞集团的董事长了……”
史蒂夫·赫伯格:“……”
不知道为什么,史蒂夫·赫伯格总觉得自己心里头有一万句MMP想要现在就讲。
“不过,虽然我现在就只是商飞集团的一个等着分红的小股东,”陈耕笑眯眯的望着史蒂夫·赫伯格,说道:“但我认为,在华夏政府意识到了这张牌很好用之后,他们肯定会加强这张牌的价值,而你们波音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华夏达成一个市场份额协议,话说回来,既然你们波音出了这么大的力气,为什么不压缩一下空客那帮混蛋的份额呢?”
咦?还可以这样吗?
史蒂夫·赫伯格愣了一下,但下一秒钟,他就反应过来:对啊,为什么不可以压缩一下空客在华夏的市场份额?
在琢磨着波音可以从空客手中抢走多少份额的时候,史蒂夫·赫伯格也在转动着自己的心思:“那么,费尔南德斯,商飞集团想要多少市场呢?”
陈耕哈哈一笑:“史蒂夫,你想多了,现在的商飞集团,就只有图-204这一款飞机,说这个还太早了……你们波音是民航领域的超级巨头,应该很清楚如果商飞集团想要开发类似于波音767的洲际客机,从项目论证到正式立项再到拿到适航许可证,这个过程需要多少时间。”
听陈耕这么说,史蒂夫·赫伯格的脸上不由的露出了一丝丝的笑容。
是的,这一点没有人比波音更加清楚了,当初波音767也用了差不多8年的时间,而这是建立在波音能够制造波音747这种史无前例的大型民航飞机的即使实力的基础之上的,在史蒂夫·赫伯格看来,以商飞集团现在只能制造图-204、也就是波音757级别飞机的能力,想要搞出一架类似于波音767的飞机,从项目论证到拿到华夏民航部门的适航许可证,哪怕一切顺利,没有10年以上的时间也根本不可能,可如果期间稍微遇到一点问题……而这种情况是一定会发生的,即便是波音,也不敢保证自己的研发过程一切顺利……这个研发时间就可能是12年、15年甚至更多。
而即便是10年以后,那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反正那个时候的自己早就退休了。
想到这里,史蒂夫·赫伯格终于满意的点头:“好吧,费尔南德斯先生,您说的有道理,请你转告华夏方面的代表,我们波音会竭尽全力的。”
陈耕也笑眯眯的望着史蒂夫·赫伯格:“不,史蒂夫,不是我转告,而是你亲自告诉他们。”
史蒂夫·赫伯格沉吟了一下,终于点头。
第1481章 我还能坚持(兄弟们,新书《现代手艺人》求支持)
虽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比如借口还是地图过期了,但历史终究还是有些不同了,因为这一次更有底气的缘故,这一次的华夏在态度上比历史上要强硬的多,这让小比尔非常的难受。
而更让小比尔没想到的是,即便是在美国国内,他也遭受到了一致的声讨,就如同某次讨论华夏最惠国待遇、他威胁要取消给予华夏的最惠国待遇的时候,无数资本的代表站出来表示如果你敢这么做,我们就不会给你们民主党捐赠一美分的政治献金一样,这一次,更大的资本站了出来。
小比尔有些慌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王大志打电话来向陈耕求教:“董事长,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些情况,我们需要您的帮助。”
陈耕有些好奇:“哦?你们又遇到了什么麻烦?”
王大志给陈耕解释道:“是怎样的,国内有些声音,说咱们商飞集团应该停止发展大型飞机,专注于发展中短程飞机,甚至有些领导也给我打来了电话,话里话外的暗示我们不要好高骛远……”
“还有这样的事?”陈耕听的都乐了:“这领导在这个时候给你们打这种电话,他是嫌自己死的太慢吗?”
“咳咳,”王大志咳嗽了两声,解释道:“那位领导是无党派人士……”
“……”
这一次,换成陈耕无语了:无党派人士啊,那就难怪了。
必须得承认,大多数无党派人士是爱国的,但有些无党派人士,那真的是第五纵队……
好吧,现在究竟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的试探了,如果我们再展开说,那即是主动404了。
“那就不用管他,”陈耕无所谓的说道:“现在只要不傻,都能看出来商飞集团对于保证整个华夏的国家战略安全的价值……哦,我忘记告诉你了,现在波音和麦道都已经同意帮我们说话,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所在吗?”
“是……”王大志皱着眉头,不是很确定的道:“因为我们商飞?”
“是不是觉得有点没道理?”
“有……有一点点……”王大志不好意思的承认了:“毕竟现在我们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其实没什么难以理解的,道理其实说穿了很简单,”陈耕说道:“如果他们不帮忙,商飞集团就可以趁机独霸国内市场,到时候他们的损失会有多大?而如果他们帮忙了,他们就可以继续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老王,你告诉我,换了你是波音或者麦道的董事长,你能怎么选择?”
“啊……我明白了,”王大志瞬间恍然大悟,并且举一反三:“现在有我们商飞,就算我们不买他们波音和麦道的飞机,我们商飞一样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对于民航飞机的需求;可如果没有了我们商飞,在这次的事情上,波音和麦道就完全可以在一边袖手旁观……而我们为了民航事业的发展,也只能忍了,是这个道理吧董事长?”
“说的没错,”陈耕笑道:“你要记住,咱们商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枚核武器,只要存在,就是威慑力……国内不一样有一些白痴专家说咱们应该销毁所有核武器才能换来美国的友谊么?”
“懂了!董事长,我懂了,”王大志这下子是真的懂了:“您放心,再有这种乱七八糟的声音,我就当他们是在放屁!”
“呵呵……你明白就好,”陈耕说道:“其实更上面的领导对于这一点看的很清楚,所以对于那些杂音你完全不用在意,另外,嗯,我估计啊,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有领导来咱们商飞视察,询问今后的发展规划,到时候你别客气,直接将之前说过的大型洲际飞机的计划提出来,然后伸手要钱。”
王大志是一点就透:“您是说到时候领导下来,其实就是来奖励我们来了?”
“你说呢?”陈耕笑着说道:“商飞集团在这次的事情当中表现这么出色,堪称是最大的亮点,如果商飞集团都没有受到奖励和表彰,你让其他那些表现也不错的单位和领导们怎么看?你要明白,身为领导,有功不奖那就是大忌,不管是管理一个企业还是管理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你是企业领导人,这一点应该很清楚才对。”
王大志连连点头,确实,对于一家企业的领导人来说,有功不奖确实是大忌。
想到这一层,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以商飞集团立下的这个功劳、给国家创造的这个有利的局面,会获得什么样的奖励呢?
啊呸!
现在想这个还有点太早了,王大志急忙摇头,倒是另外一件事,老王同志觉得不能再拖了,他扭扭捏捏的对陈耕说道:“董事长,我……还有个事……”
“什么事,你痛快的说。”
“是,”王大志急忙应了一声,有些扭捏的说道:“之前,有领导和我谈过话,领导的意思是……是希望我还能再坚持几年……”
原来如此!
陈耕总算明白王大志在这件事上为什么扭扭捏捏的跟个娘们似的了,原来是因为这个。
也是,在这之前,自己跟所有人划下的一条线是到了60岁就必须退休,最起码?退居二线,一直以来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而王大志一直以来谋求的也不过是退休之后能够被集团返聘为顾问,可现在,忽然有上面的领导站了出来,说王大志同志我很看好你啊,看你精力、精神头啥的都不错,脑袋上也没几根白头发,要不你再干个几年?
对于濒临退休的领导干部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奖励了,尤其是对于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来说,只要有机会,谁不愿意再多干几年?在这一点上,哪怕是王大志也不例外,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再干几年啊。
那么问题是,自己是希望老王再干几年呢,还是按照既定的策略,到了年龄就退休?
陈耕开始沉吟起来。
而电话那头的王大志,则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自己未来几年的风光,就在这几秒钟内被决定了。
第1482章 大飞机的路要怎么选?
一阵沉吟之后,陈耕问道:“老王,你觉得你的身体状态还能支持你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吗?”
王大志的心里顿时一松,感觉整个人都轻了好几斤,他明白,董事长有这么一问,就是默许了。
尽管心中很高兴,可王大志深谙“不可得意”、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功亏一篑的道理,尽可能小心的回答道:“董事长,我觉得的身体还行,这些年我一直都坚持锻炼身体,另外也比较少喝酒,现在早晨还能跑个1500米……”
听着王大志小心翼翼的话,陈耕笑了:“如果你觉得你的身体没问题,那你就继续干吧……咱们航空工业和其他工业的情况不太一样,咱们国家的航空工业与其他国家的航空工业又不太一样,有一个老成持重、关系网深厚的人当这个总经理我也能放心不少。”
“呼……”
王大志长出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的骨头都酥了两分:董事长答应了!他竟然答应了!
陈耕的松口,意味着他至少还可以在商飞集团总经理的位置上再干五年,到时候自己65,再干个五年的顾问,到70岁的时候退休,值了!这辈子都值了!
“董事长您放心,我一定帮您牢牢地守住公司!”激动之下,王大志连这样的话都喊出来了。
“什么叫给我守住公司?”陈耕笑骂道:“另外,都给你说了多少次了,我早就不是董事长了,不要叫我董事长。”
王大志嘿嘿的笑道:“嘿嘿嘿……您就是咱商飞的董事长,谁来说都不好使。”
别看陈耕现在似乎除了一个战略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之外,在商飞集团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可王大志却清楚的知道,为什么上级部门在明知道商飞集团对于国家这么重要的情况下,这么些年来依旧没有换人来当这个总经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屁股下面的这张椅子有多么重要吗?
当然不是!
王大志很清楚,这都是看在陈董的面子上,而且随着自家董事长在美国位置越走越高,自己身为陈耕董事长在商飞集团“代行者”的身份也就越来越稳固,不过这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人会说出来罢了,而自己,心里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不要搞错了自己的位置。
听王大志这么说,陈耕摇了摇头:“不要这么说,别忘记了你是一名D员。”
“……”
王大志砸了咂嘴,没说话。
王大志不说话,陈耕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他向王大志问道:“对于商飞集团的下一代大型宽体客机,你们的想法是什么?还是参考波音767?”
王大志不太明白自家董事长为什么忽然问起了这个问题,以波音767为参考研制商飞集团自己的大型宽体客机不是早就已经商量好的既定策略了吗,这有什么问题?
可王大志更明白,董事长既然会有这么一问,那就一定是他认为这个策略有问题,遂小心翼翼的回答道:“是的,在综合考虑了我们的技术实力之后,我们认为,波音767这种最大起飞重量150吨级的飞机,对于咱们来说技术风险不大,是最容易实现的,并且在早期型号研发成功之后,随着我们的技术越来越好,我们还可以通过加长机身等方式获得更大的载客量。”
这种方式也是世界航空巨头们最通用的做法,先搞出个基本型来,然后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根据市场的需要推出加长或者短机身版本,第一代的波音767-200的机身长度还是48.51米,到了波音767-400ER,机身就被加长到61.37米了。
只是,陈耕虽然没说话,心里却有些失望:波音767算是宽体飞机当中的“窄体飞机”,它虽然也是双通道飞机,但因为研制时间比较早的关系,它的经济舱的每排座椅的布局方案是“2-3-2”,每排7张座椅,机身相对较窄,而更晚研制波音777则有“2-5-2”和“3-3-3”两种布局方案可选,至于进入90年代才服役的空客A330/A340,则是“2-4-2”每排8座的座椅布局。
所以从座椅布局上就可以看出来,在执行国际航班的时候,无疑是空客A330/A340、波音777这种第二代的大型宽体飞机更有效率,而市场也做出了选择了:空客A330/A340、三发改双发的麦道MD-11以及波音777的销售情况,都比波音767要好得多。
王大志说完,也感觉到了自己回答似乎无法让自家董事长满意,遂接着解释道:“我们也考虑过参考一下波音777、空客A330/A340,但不管是波音777还是空客A330、A340,他们的发动机的最大推力都在300KN上下,而咱们的RB211的最大推力只有220KN左右,无法满足这一等级的大型宽体客机的推力需求。
所以我们的想法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以波音767为参考对象发展一型类似的飞机,同时在RB211的基础上意义不开发更大推力的发动机;第二步,等咱们的发动机的推力上来了之后,再发展波音777、麦道MD-12以及空客A330/A340这一级别的飞机。”
等王大志说完,陈耕中医开口了:“老王,你们不觉得这样做很浪费么?”
“……”
王大志愣了一下:浪费?
“在未来15直20年的时间里,集团需要密集的研制两款机型,这需要投入多大的金钱和精力?”陈耕反问道:“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以波音777或者空客A330为参考对象?
如果觉得发动机的推力暂时还达不到,那也简单,先搞个短机身版本的用着,甚至航程也能将就,做不到12000公里,那9000公里总没问题吧?
总之,一开始做的话,如果确实困难,没办法实现‘完全体’,那就先把‘非完全体’做出来嘛,等接下来咱们的发动机的推力上来了,再把飞机做成完全体乃至加长版本的,这有什么问题?”
“……”
王大志的脑中瞬间炸开了:还可以这样吗?
可下一秒钟,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
第1483章 科学决策
身为商飞集团的董事长,王大志深刻的明白,研发两个机型与研发一个机型、并且在一个机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这其中的区别大了去了,需要花费的金钱的区别也大了去了。
767和777终究是两个机型,先搞个767,然后出个767小改、767大改,然后再搞777/A330的同款,之后再是小改、大改,需要话多少钱?
还不如就如同董事长说的那样,一开始就选定777或者A330的某个机型的同款,这俩飞机都是最大起飞重量230吨至250吨、双发、单台发动机的推力在300KN的双通道宽体机型,以商飞集团现有的技术实力,确实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但就像是董事长说的那样,短时间内没办法实现“完全体”,那就先用现有的RB211发动机凑合着,先做一个短机身、短航程的“不完全体”出来呗。
等“非完全体”成了之后,一边使用一边改进,等回头等咱们的发动机能顶的上去了,再把完全体做出来,甚至还可以再做加长版,这可不比做俩机型靠谱的多、也省钱的多?
一想到这,王大志就格外的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偌大的商飞集团,几万名工人、几万名工程师、这么大的决策团队,就没有一个人想的到?最后还是董事长点出这一点?
这一点,让王大志心里有点很伤心。
伤心归伤心,王大志立刻表示:“董事长您明白了,我回头就和同志们讨论这件事。”
“嗯,”陈耕应了一声,说道:“我就是这么一个提议,具体要不要这么做、到底要怎么做,还是你们自己说了算。”
Hei-tui!
你说了,谁敢不听?
……………………
结束了通话,王大志不敢怠慢,立刻通知大家来开会。
在将陈耕的建议向大家介绍了之后,王大志说道:“所以,今天这个会议的内容就是大家讨论一下,咱们商飞的大型宽体飞机的路子到底是要怎么走?是按照原来商量好的‘767-777’的两步走的老计划执行,还是重新考虑陈董的建议?”
没有人说话。
陈耕的建议固然让大家耳目一新,但大家也不得不思考这其中的难度到底有多大,毕竟,理论上来说陈耕的这个建议是更省钱的,但从波音767猜到波音777的技术跨度到底有多大呢?这个问题是必须要先搞清楚的,如果现在的商飞集团根本就没有制造波音777、空客A330以及麦道MD-11这类大型双发宽体科技的技术能力,那怕是这些飞机的“不完全体”,那也什么都不用说了,可如果商飞集团确实具备了利用现有的RB211发动机制造“不完全体”的MD-11、空客A330或者波音777这一级别的大型宽体飞机的能力……
众人的眼中骤然一亮。
只是,谁也没先开口。
“既然同志们都不愿意说话,那我先说两句好了,”黄文清开口了,在这个谁也不肯先开口的当口,作为商飞集团对党组书记,黄文清义不容辞:“大家之所以不说话,也是为集团负责,因为谁也不清楚这两个方案到底哪个更好一些,既然这样,那咱们就让技术团队说话,把这个课题下发给技术研究院,让技术研究院那边给我们数据,让数据说话:
如果可以,我们要怎么做;
如果不可以,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哪些问题是可以快速解决的,哪些问题则是我们需要花大代价解决的,又有那些问题可能是无法解决的,而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这些领导层又能否提供帮助……
我觉得,只有先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说我们接下来要怎么走。”
黄文清的这番话一落,众人只觉得自己的压力顿时一轻,纷纷表示……
“我赞同黄书记的建议,我们自己先搞清楚。”
“黄书记说的没错,让数据说话。”
“我赞同。”
“我也赞同。”
…………
王大志也觉得黄文清的这个建议是个好办法,他点点头:“既然这样,那大家就举手表决一下吧……大家举手。”
至于领导来了之后问起这件事,自己该怎么回答的问题,这个也简单,王大志已经想好了:照实回答就是了,领导也要尊重科学、也希望我们用更少的钱办成大事吧?
唰!
王大志的面前竖起了一片手臂的小树林。
看到大家都同意先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在决定怎么做,王大志也跟着举起了手,笑眯眯的点头:“很好,全票通过,同志们,我们接下来进行第二项议题,领导要来我们商飞集团视察和检查工作了,这是我们商飞集团的巨大荣耀!我要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许给我掉链子,所有人、所有部门务必都要向领导展示出我们商飞集团的风采,在这里,我对大家提几点要求……”
领导要来视察了嘛,最重要的是,这个视察还带着表彰的意味,身为集团董事长,王大志要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许掉链子,不许让这份奖励打了折扣!
……………………
领导来了。
主任确实是很开心的,虽然地图的事情让主任的身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商飞集团在这次的事情当中的杰出表现还是让主任非常欣慰,所以,这次来视察,与其说是视察,不如说是来表彰的,在商飞集团的管理层邀请主任留下墨宝的时候,主任欣然同意,写下了“国之柱石”四个大字。
看着这四个大字,陪同的兄弟单位的领导眼珠子都绿了,一个个恨不得从眼睛里伸出一只小手将这幅字给拿走:国之柱石啊!这可是国之柱石啊!这是多么高的评价?!
这意味着商飞集团在主任眼中的地位、在国家眼中的地位已经不弱于自己……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比自己这些单位还要高了。
大家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以自己“国之柱石”的地位而骄傲,可又有谁、又有哪家单位得到这样的认可了?
而主任现在公开表示商飞集团是国之柱石,那反过来说,是不是也在暗示着对自己的不满?
第1484章 正式与“费尔康”说再见
在国内外多方的压力之下,这一次,小比尔低头了,美国政府的公文中正式出现了“sorry”这个字眼,而不是之前的“我们非常抱歉”、“我们非常遗憾”之类虽然表示歉意但就是不认错的字眼。
当小比尔正式低头,神州大地上在悲伤之余,也终于显出了一点点轻松:几位在旧地图当中牺牲的勇士,你们可以放心的休息了,国家已经为你们讨回了公道。
只是,大家都高兴的太早了,小比尔丢了这么大一个面子,而且他还是他的第二个任期,已经不可能再连任,今后也不可能在仕途方面有任何的作为,已经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在丢了这么大的一个面子之后,小比尔开始酝酿着报复,而这个报复,就落在了华夏此前一直心心念念想要获得的以色列“费尔康”空中预警机的身上……
美国政府强烈向以色列政府施压,坚决不许以色列政府将“费尔康”空中预警系统卖给华夏,这笔生意,黄了。
“所以呢?”尽管陈耕对这件事的发展知道的一清二楚,可当王大志在电话里向自己说起了这件事之后,陈耕还是向王大志问道:“你给我打这个电话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那个……”王大志吱吱呜呜的道:“领导的意思,是……是……陈董您能不能想想办法让美国人松松口……”
“老王,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吗?”陈耕瞪大了眼睛,吃惊的道:“现在小比尔刚刚被我们所有人强按着低了头,这个过程有多难你也是参与者之一,不会不知道吧?现在你们又准备再在小比尔的脸上抽一巴掌?你们真的觉得美国总统的脸是那么好打的吗?”
是的,美国政府这一次强力的阻断以色列将“费尔康”空中预警和指挥系统卖给华夏,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个月,根本原因就是小比尔在被华夏调集了自己所能调动的所有力量来逼迫小比尔低头之后,小比尔愤而做出的反击。
对于小比尔的这个做法,美国政界的人都很理解,也都不觉得小比尔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小比尔丢了这么大一个面子,你还不许人家摔个盘子撒撒气了?
更别说从美国的国家利益考虑,美国人也确实不希望华夏获得空中预警机。
倒是祖国的做法让陈耕有些哭笑不得:你们只是打大统领的脸上瘾吗?
“呃……这个……”
王大志也不知道说点什么了:也是,美国总统的脸,是那么好打的吗?
吱呜了好一会儿,王大志终于问道:“董事长,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陈耕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我就问你,之前小比尔低头,是因为从国际道义上来说,他确实是做的过分了,但这一次,你觉得算不算正常的商业往来?”
“这怎么能算是正常的商业往来呢?”王大志梗着脖子说道:“这分明就是美国在干涉以色列的内政!”
“干涉以色列的内政?!”陈耕直接气笑了:“那美国人是怎么向以色列施压的?”
“呃……美国人说,如果以色列继续向我们出售‘费尔康’系统,他们就停止向以色列的全部援助……”
“你们也知道啊?”陈耕反问道:“你们要把东西卖给一个讨厌的家伙,如果你坚持要卖,以后咱们就不要做朋友了,这个逻辑有问题吗?”
“……”
王大志不吱声了。
“我不相信这些道理你们不明白,”陈耕也不给王大志留脸面,直接说道:“就是这次的事情让你们有点膨胀了,我觉得这样也挺好……老王,我就问你,你觉得现在的华夏有资格膨胀吗?”
虽然一时间不太明白自家董事长为什么要用“膨胀”这个词,但意思确实明白的,王大志急忙摇头:“当然不行。”
“那不就得了?”陈耕说道:“跟上面打个招呼吧,就说‘费尔康’的这件事,我们谁都帮不上忙。”
“好的。”
陈耕接着说道:“再跟他们说一声,就说我的建议是还是咱们华夏人的那句老话,爹有娘有也不如自己有,我建议你们从现在就开始放弃幻想,研制自己的空中预警机。”
“……好像也只有这样了,”王大志叹了口气,这才向陈耕问道:“董事长,既然‘费尔康’预警机的事儿黄了,那咱们的飞机怎么办?”
一听王大志这么说,陈耕顿时就笑了:“你打这个电话,主要还是为了配套费尔康的那几家图-204飞机吧?”
“嘿嘿嘿……”
王大志嘿嘿的笑了几声,可不是么,如果不是为了这几架图-204,自己会费那个心思?
“我觉得你就是闲的!”陈耕骂了一句,没给王大志好脸色看:“作为飞机生产工厂,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到订单之后生产飞机……我没记错的话,这几架飞机都是付款过钱的吧?”
“嗯,付过了……”
“既然上面都已经付过钱了,至于上面将这些图-204怎么安排的事,你操那么多心干什么?你觉得上面会没有考虑?”陈耕没好气的骂了一句:“吃饱了撑的!这种事情你是该操心的吗?正经是长航程版的图-204,你们现在折腾的怎么样了?还有咱们下一代飞机的技术路线选择的问题,你们商量出来了吗?”
对啊!
王大志恍然大悟:这种事情也不是我该操心的啊。他急忙回答道:“长航程版的图-204的试飞现在一切顺利,至于新一代的宽体飞机的论证,我们现在初步讨论出来的结果是:还是使用图-204上面的那套国产化的航电系统,至于机体,则是参考波音777、空客A340或者的双发版本的麦道MD-11……”
“这不就很好么?”陈耕没好气的骂道:“整天操心一些不该你们操心的事。”
………………………………
“从现在就放弃幻想吗?”
王大志带回来的话,让领导陷入了沉思,好一会儿,他摇摇头:“我这真是……还没有一个小年轻看的明白。”
第1485章 进步
商飞集团的小会议室,此刻,一场关系到商飞集团未来前途的会议正在进行着。
王大志身为集团总经理,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会议桌的正中央,他轻咳一声,说道:“同志们,经过数个月的调研,现在,请各个部门、各个分公司和子公司的负责人,分贝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大型宽体客机方面的调研结果,下面,首先请发动机分公司的负责人聂光同志向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大推力发动机的发展情况。”
“同志们好,作为集团航空发动机分公司的负责人,由我来向大家介绍集团最新型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情况,”迎着众人的目光,聂光向大家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早在三年前开始,在集团前董事长、集团战略执行委员会主席陈耕先生的指示下,我公司就开始了在全新一代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按照陈先生的指示,并且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航空发动机分公司在未来10年的目标有三个:
第一个,是对旗下所有的航空发动机实现全权数字控制;
第二个,是将现有的‘tay’系列发动机实现大涵道比,让其更加节油;
第三个,以RB211发动机为基础,实现300KN的最大推力。”
RB211发动机具备达到和超过300KN推力的水平吗?
这个是毫无疑问的,罗尔斯·罗伊斯集团全新一代的大推力发动机“遄达”系列,其实可以认为它的第二代RB211,这一点,再做的诸位都清楚,所以谁也没有说话,听聂光接续往下说。
“首先说第一个目标,在第一年,我们已经成功的实现了对现款RB211发动机和‘tay’系列发动机进行全权数字控制系统的改装,并且经过2年的测试,这套系统的运行十分可靠和良好,已经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成为我国第一套真正的商用航空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
“我打断一下,”有人忽然举手向聂光问道:“聂经理,在这套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之后,节油效果怎么样?”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向大家介绍的,”一说起这件事,聂光满脸的红光:“根据我们的实际测试,在采用了全权数字控制系统对发动机进行精确供油之后,中小涵道比的‘tay’系列发动机可以节约大约7.2%的燃油,RB211系列可以节约大约5.4%的燃油。”
“这么多?”
“竟然有5%?”
“乖乖,这可了不得了……”
…………
大家顿时议论纷纷。
在使用了全权数字控制技术之后,发动机比此前的机械液压控制或者模拟电子控制会有明显的节油效果,这个大家是知道的,这就跟采用化油器供油的发动机一定会比采用电喷系统供油的发动机更加费油一样,因为电喷系统可以对发动机进行更加精确的供油。
但这个节油效果还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而作为国内最顶级的商用飞机制造企业,大家太清楚节省5%的燃油意味着什么了,这是一个绝对可以影响用户采购倾向的数据。
至于为什么在“tay”系列发动机上的节油效果更加明显,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tay”系列是中小涵道比发动机。
看着大家这么开心,聂光也很开心,等感觉大家说的差不多了,他这才接着说道:“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个结果还不是最优的结果,还是因为采样比例太少、我们在程序和算法方面做的不够好的原因,等接下来我们的采样结果足够多、形成的数据库足够庞大了,这个节油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
听聂光这么说,大家又是议论纷纷,而最高兴的无疑是销售公司的人,对于销售公司的人来说,这就是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所在,也是自己能够说服航空公司的最大的武器……之一。
“好了,都安静,”会议室里实在是太闹腾了,王大志不得不亲自出来支持局面:“老聂,说说第二点。”
“好的,”聂光点点头,接着说道:“关于第二点,对‘tay’系列发动机的基础上实现大涵道比化,或者说是在‘tay’系列发动机的核心机的基础上,研制全新一代的大涵道比发动机。
通过在波音737、空客A320这两款当今世界最主流的中短程窄体干线飞机上安装的IAE2500系列和CFM56系列这两款发动机,大家应该已经看到了,在未来,90KN至150KN这一中等推力级别的航空发动机领域,更加节油的大涵道比发动机是绝对的主流。
有鉴于此,我们航空发动机分公司在陈先生的指示下,开战了以‘tay’发动机为从基础的新一代大涵道比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新一代的中推发动机不但在涵道比方面全面向CFM56系列和IAE2500系列看齐,并且全面配备全权数字控制系统。
现在进展一切顺利,预计在下半年,我们的全新一代中推发动机就将开始实验性装配、并且开始进行测试;
至于第三点,也是本子会议大家最关心的一点,300KN推力等级的RB211发动机,”说到这里,聂光微微一顿,这才说道:“按照陈董的意思,也参考我们发动机分公司的实际情况,这款发动机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在现款RB211发动机的基础上将推力提升18%,实现250KN左右的推力,并且实现发动机全权数字化控制;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将推力提升20%,实现300KN的推力……”
听聂光慢条斯理的说到这里,销售公司的一位老总实在是忍不住了,打断聂光的话:“老聂,你说直说吧,你们到底做到哪一步了?”
“第一步完成了一半。”聂光立刻说道。
“完成了一半?”问话的那位愣了一下:“完成了一半是什么意思?”
聂光慢条斯理的说道:“意思就是我们在现有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250KN的最大推力,但还没有安装和测试全新的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
PS:兄弟们,千年再次厚着脸皮为新书《现代手艺人》求收藏、求推荐来了,新书上传,还请兄弟们多多支持,千年在这里拜谢大家了。
第1486章 妥协之道(祝诸位大朋友小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已经实现了250KN的最大推力,但还没有安装和测试最新的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聂光的回答,让会议室内的不少人都很振奋!
在聂光此前已经表示实现了在现款RB211发动机和“tay”系列发动机上实现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的前提下,在这台250KN的新型RB211发动机上实现发动机的全权数字控制,还不就只是时间的事?
销售公司的老总李军急忙问道:“那大概多长时间能完成这个发动机的全权数字化?”
“一年左右吧,”聂光回答:“就目前来说,这套发动机的全权数字控制系统已经算是很稳定和可靠了,接下来的时间主要是将两者进行匹配和重新认证。”
飞机是在天上飞的,所以飞机或者航空发动机的任何一点改进都是需要重新取证的,这一点大家都明白,所以对于聂光的这个说法,大家都很满意,尤其是李军,开心的不停点头:“太好了,太好了。”
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但是250KN的推力,还是没办法满足我们新一代大型宽体客机的动力需求吧?我没记错的话,波音767的推力就是250KN级别。”
与波音777、麦道MD-11以及空客A330相比,波音767算是大型宽体客机当中的“小个子”,咱们的这个发动机的推力,是不是有点小啊。
“这个问题可以请设计研究院的同事向大家回答,”聂光微微颔首,说道:“我要说的是新一代的RB211第二步:300KN推力级别的型号,目前,这一推力的新型RB211发动机的进展还算顺利,我们的目标是在5年内拿出原型机。”
发动机分公司至少也要5年之后才能拿出300KN级别推力的发动机?
听到聂光的话,大家的目光顿时齐刷刷的落在了设计研究院负责人方志强的身上,大家都向看看方志强这个巧妇,是怎么在米不怎么不够的情况下做一顿可以让全家吃人吃饱的饭的。
迎着大家的目光,方志强缓缓的开口说道:“同志们,不瞒大家说,在此之前,我们曾经与普拉特·惠特尼、罗尔斯·罗伊斯以及通用电气沟通过,但通用电气不肯向我们提供他们最新的GE90发动机,只肯向我们提供上一代的CF6,并且也不是最大推力达到了290KN的CF6-80CG2,而是推力只有258KN的CF6-C2B4,非但如此,价格还比提供给波音、麦道和空客的价格要贵30%以上,罗尔斯·罗伊斯和普拉特·惠特尼的情况也差不多。
当然,这是在我们的250KN推力的发动机还处于严格保密阶段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公布了我们的250KN推力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的消息,我相信结果可能稍有不同……”
没有人说话,对于这种情况大家其实早就见怪不怪了。
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卖给我们最好的,而卖给我们的不但落后一代、而且价格还贵?因为这就是这些企业的常规做法啊:既然你生产不出来,那就是你在求着我,既然是你求着我,不狠狠的宰你一刀又怎么对的起我?
但如果商飞集团能够自产250KN推力的发动机的消息传了出去,不但250KN级别的发动机立刻就会降价,而且还能向商飞集团出售270KN至290KN推力级别的发动机,当然价格嘛就需要商榷一下……
“但是对于商飞集团来说,大型宽体是一定要研制的,用陈董的话来说,就是‘商飞集团不能永远只做小飞机’!”方志强接着说道:“发动机当然很重要,但在在发动机的推力不足的情况下,是否有办法达到航程和载客量的初始设计要求,这个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此前的‘短机身非完全体’就是一个办法。
但在综合讨论之后,我们设计研究院觉得这个办法不可取,在推力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缩短机身的办法来实现航程这一目标,只会让竞争对手攻击和嘲笑我们,所以我们设计研究院的想法是,在机翼方面想想办法,同时稍稍降低一点巡航速度。”
在机翼方面想想办法,同时降低巡航时速?
对啊!
在做的诸位,哪怕是销售公司的,哪怕是负责行政的,可毕竟是这个行业里的人,对飞机也能算是半个专家,方志强的这番话一出口,大家立刻明白了设计研究院那边打算怎么做:采用效率更高的翼型、同时加大机翼面积!
机翼面积增大,提供的升力就会更大,这么一来,飞机需要的推力就会相对减小,比如滑翔机,因为机翼面积巨大、所能够提供的升力也就更大,所以即便是无动力的滑翔机,也可以实现20:1的下滑比,也即在气流平缓的情况下,飞机每前进20米高度才下降1米,而如果是动力滑翔机,则只需要很小的一点动力就可以让飞机稳定的空中飞行、维持高度。
至于降低巡航速度,也是一个很好地降低对发动机要求的办法,比如波音777的巡航速度是895公里每小时,而空客A330的巡航时速则是872公里每小时,而波音767的巡航速度则只有850公里每小时,而这三款飞机的总推力,则是阶梯下降的,即便是波音777与空客A330相比,推力的差别也很大,除了第一代的波音777-200的总推力为660KN之外,之后的波音777的总推力都超过800KN,而空客A330的总推力则始终没有超过660KN。
“250KN能够满足最初的设计要求吗?”李军立刻问道:“此外最大巡航速度可以达到多少?能达到850公里每小时吗?”
“达不到,”方志强摇摇头:“我们计算的结果是820公里每小时。”
只有820公里每小时吗?
听到方志强的话,大家齐齐的皱起了眉头:实话实说,820公里每小时的巡航时速确实不算慢了,现款波音737-300的巡航速度只有780公里每小时呢,但问题是这个速度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还是有点大,比如相比于波音777,时速低了75公里每小时,这意味着在执行跨太平洋航线飞行任务的时候,飞行时间要增加一个多小时。
一个多小时啊,对于高度重视效率的航空公司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PS:六一儿童节到了,各位可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啊。
第1487章 商飞真的要崛起了
“价格呢?”李军皱着眉头想了想,问道:“与竞争对手相比相比,价格方面咱们能有多大的优势?另外就是使用成本方面,咱们相比于竞争对手又能有多大的优势?”
对啊!
李总的话提醒了大家,如果价格方面有足够的优势,速度稍微慢一点也不是没办法说服那些航空公司。
“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迎着众人期待的目光,方志强微微摇头:“因为这是我们公司第一次研制这种大型飞机,所以在技术上还是以稳妥为先,不会像波音777、空客A330/A340那样大量应用复合材料,我们初步的计算是为了保证成功率,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不会超过7%,所以机身的自重方面可能不会有优势,甚至于我这么说吧,可能在价方面的优势都不糊很大。”
李军顿时有些失望。
机身的自重方面没有优势,就意味着机身更重,更重就意味着油耗相对更高一点,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的机身更重、巡航速度没有优势,发动机的推力还不足……而且方志强也直接明说了,在价格方面也有没有明显的优势,这不就是哪哪都不行么。
看着会议室里逐渐开始低落的气氛,王大志开口了:“同志们,我认为大家搞错了一个问题……”
嗯?
我们搞错了一个问题?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落在了王大志的身上:老王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家要搞清楚,我们的这个飞机,是卖给国外的航空公司的吗?不!我们的这个飞机,是卖给国内的航空公司的,而从国家战略上来说,我们这款飞机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波音公司、麦道公司以及空中客车公司在这种250吨级大型宽体客机领域对我们的绝对垄断!”
说到这里,王大志用力的一挥手:“所以,在这个大前提下,只要我们的飞机在运营上不会让航空公司赔钱,让航空公司有钱赚,哪怕盈利率只有波音777、麦道MD-11以及空客A330的80%、70%乃至50%,上面为了咱们国家的战略安全也一定会给咱们一定的市场份额、要求各家航空公司支持我们。
而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咱们的新飞机不是当年魔都那边组装的那批MD-90那种坑人玩意儿,虽然我们的运营成本相对更高一些,但一方面,我们价格上多少还是有些优势的;另一方面,在售后维护成本方面,我们的优势跟大,起码不至于一个螺丝就要几千块,单位还是美元……”
听到王大志的话,大家顿时一阵轻笑,同时心里也迅速反应过来:对啊,这批飞机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商品,更意味着它就像是那个长航程版本的图-204一样,会成为咱们手中一枚与西方讨价还价的重要战略筹码,即便是为了保证这枚筹码足够好用,上面也会要求国内航空公司装备一定数量的这个飞机。
而对于国内的航空公司来说,只要不赔钱,少赚一点也没问题……他们也不傻,当然知道虽然看似少赚了,但完全可以用商飞集团的这款飞机来威胁波音、麦道和空客降价:你敢不降价,我可就买商飞的了啊。
什么?
你说商飞的那个飞机的盈利率比较低?
盈利率低一点就低一点吧,也没多大的关系,反正我也不是不赚钱,倒是你这个报价这么高,我有点承受不起啊。
最重要的是,对于国内的航空公司的核心管理层来说,买商飞集团的这款飞机,还意味着政治觉悟!
别忘了,国内的这些航空公司,不管是山航这样的省一级的航空公司,还是国航这样的国家级的航空公司,那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国企,主管部门是国资委,单位里面对主管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党员,没有足够的政治觉悟怎么能行?
而具体到商飞集团这儿,买商飞集团的飞机、让商飞集团好好地活着,从而让商飞集团成为华夏在商业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一枚重要筹码,这就是政治觉悟。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是这款飞机在国外卖不出去一架,只要能够让航空公司赚到钱,单单是国内的订单也足够商飞集团吃了。
想到这一点,大家的心里顿时轻松了起来,尤其是李军,他眼睛一亮:“这么说来,这个飞机的销路其实是有的?”
“有肯定是有的,”王大志点头道:“但我希望你们销售部门发挥一下主观能动性,让客户在明知道我们的飞机与竞争对手相比还有些不足的情况下开开心心的买,大家一起开开心的做朋友,还是被上级领导逼着买、回去就骂娘,这其中的区别你们销售公司应该很清楚吧?”
李军也是个聪明的,立刻就明白王总这就是给自己下命令了,在产品的竞争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与各家航空公司交朋友,而不是向魔都的那群眼睛长在了头顶上的蠢蛋那样搞的天怒人怨。他立刻说道:“王总,还有在场的诸位同时大家尽管放心,只要这个飞机确实可以让航空公司有一定的利润,那我向大家保证,我们销售公司绝对不会拉稀!”
“很好,”王大志微微颔首,看向方志强:“既然这样,老方,如果将来咱们300KN级别推力的发动机出来了,咱们的这个飞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我们计算过,可以将机身长度做到相当于现在波音公司正在研制的777-300,也就是机身长度超过70米,”闻言,方志强立刻回答道:“另外,如果为老款机型换装这个发动机,也可以做到865公里以上的巡航速度。”
865公里以上的巡航速度,这真的很不错了,到时候商飞集团就可以自豪的宣称自己在大型宽体客机方面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与波音、空客和麦道相当的程度,即便是宣称自己是世界第四大民用飞机制造公司也有了一个足够说的过去的理由。
一想到这里,不管是王大志还是会议室里的其他人,脸上都是一脸的兴奋之色:我们商飞,真的要崛起了。
第1488章 摊牌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保密的东西,尤其是在商业领域。
即便王大志此前三令五申要求大家对这件事要保密,但他能要求自家公司的人保密,却没办法管住配套单位的嘴,所以没过多久,商飞集团准备上马大型宽体客机的消息就已经传的满世界都是了。
虽然面对媒体的采访,商飞集团一再否认,表示大型宽体客机的技术含量很高,不是现在的商飞集团所能够涉足的领域,但这话也就糊弄糊弄普通人,听到这个消息,波音、麦道和空客就再也坐不住了——普通人或许对商飞集团的话半信半疑,但波音、麦道和空客却瞬间如临大敌。
波音总裁史蒂夫·赫伯勒紧急访问了民用航空局,在这次拜访中,史蒂夫·赫伯勒向张耀光局长提出了要求:“张局长,大型宽体客机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机种,我们由衷的希望贵方不要贸贸然的进入这一领域。”
“当然!”张局长当然知道史蒂夫·赫伯勒在说什么,他痛快的点头:“大型宽体科技的制造难度非常高,这一点我们是非常清楚的。”
史蒂夫·赫伯勒皱了下眉头,他想要的可不是这个回答,而且在史蒂夫·赫伯勒看来,张局长是在装糊涂。
但史蒂夫·赫伯勒不打算给张局长装糊涂的机会:“张先生,我直说了吧,我们已经掌握了确切的情报,这个情报就是贵国的商飞集团准备研制大型宽体客机项目,我希望贵国政府阻止商飞集团这个不理智的举动。”
张局长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皱着眉头望着史蒂夫·赫伯勒:“赫伯勒先生,你是不是搞错了一件事?我们民航局只是对民航公司在经营方针上有指导职责,不能、也不允许干涉民航公司的具体业务,至于商飞集团这样的制造公司,更不在我们民航局的管理范围之内,你觉得我们的话,商飞集团会听?”
史蒂夫·赫伯勒当然知道张耀光说的这些,但他耸耸肩:“那就不是我关心的事了,我只是向您传达一些大人物的态度。”
“呵呵……”听史蒂夫·赫伯勒这么说,张耀光笑了:“赫伯勒先生,你是在威胁我们?”
“我可没这么说,”史蒂夫·赫伯勒摇摇头,他可不会给对方留下把柄:“我这只是善意的劝诫。”
“不要说这种没有意义的话了,”张局长一摆手,史蒂夫·赫伯勒的傲慢、或者说波音的傲慢,已经彻底惹恼了张耀光:“赫伯勒先生,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在尊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商飞集团作为一家独立的企业,他们想要研究什么是他们的自由,别说是研究大型飞机,就算是研究火箭、研究宇宙飞船乃至航天飞机,那也是他们的自由,这种事情,不需要波音来操心。”
咦?
华夏人这次这么傲慢吗?
史蒂夫·赫伯勒一开始有点没反应过来,可紧接着,他意识到了问题出现在了什么地方:小比尔的一个“sorry”其实改变了许多,其中一点,就是让华夏人更加自信了。
最重要的是,史蒂夫·赫伯勒其实很清楚,波音能够用什么威胁华夏呢?
其实也没什么,现在,华夏人能够自己生产中短程窄体干线飞机,虽然载客量比波音737少点吧,但也少不了多少,满足华夏目前的航空运输需求也足够了;华夏能够生产执行洲际飞行任务的飞机,虽然寒碜了点吧,但也确实可以执行洲际航班,也就是说,从技术上封锁华夏已经不可能了。
不过好在史蒂夫·赫伯勒业务并不是真的以为凭借自己一家公司可以唬住华夏,在张耀光不肯低头的情况下,他摊牌了……
“好吧,”史蒂夫·赫伯勒耸耸肩:“既然这样,那我们换一个说法。”
“哦?什么说法?”张耀光的表情很平静,似乎对史蒂夫·赫伯勒说出这番话一点都没感到意外。
“市场份额,”史蒂夫·赫伯勒说道:“你们必须保证波音在贵国民航市场上的市场份额维持现在的比例不变。”
“维持现在的比例不变?”张耀光笑了:“赫伯勒先生,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吗?以中美两国现在的外交状况,我们华夏政府已经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一直以来对两国友谊不够重视的其实是你们的政府吧?”
“……”
史蒂夫·赫伯勒当然知道张耀光说的是什么,他沉默了一下,说道:“这次波音帮了你们很多。”
“是的,”张耀光并没有否认这一点,但同时,张耀光也强调道:“所以波音也得到了足够的回报,而且赫伯勒先生,波音当时为什么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双方都很清楚。”
波音当时之所以发动自己的力量向小比尔施压、帮华夏说话,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保住华夏市场,这一点,所有人都很清楚,所以说,如果谁说波音公司这次的援手是因为两国的友谊,张耀光绝对会二话不说给他一个大嘴巴子。
史蒂夫·赫伯勒眼珠子一转,狡辩道:“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波音终究还是帮了你们了,这总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对吧?”
“没错,”张耀光对此也并不否认:“但波音也得到了你们想要的,所以这桩交易已经完成了。”
这个混蛋,怎么就这么油盐不进呢!
史蒂夫·赫伯勒有些气恼了,可他还没办法反驳,因为在西方人的逻辑当中,这笔交易确实就是已经完成了,他也没办法否认这一点。
深吸了一口气,史蒂夫·赫伯勒说道:“好吧,局长阁下,让我们都坦诚一点吧,我们都很清楚,波音需要华夏市场,而华夏也在很多事情方面需要波音的支持,同时,商飞集团的产能也远远满足不了贵国飞速发展的民航业的需求,所以,掀开你的牌吧,我们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这种愚蠢的试探上面了。”
第1489章 其实都是妥协
史蒂夫·赫伯勒说的是实话。
就现在的华美关系来说,波音对于华夏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波音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之一,更重要的是波音在美国政坛以及经济领域深厚的影响力,很多事情可能华夏自己办起来很麻烦,可对于波音来说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所以,华夏在很多事情上离不开波音的支持。
当然,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了华夏巨大的市场,波音的盈利也会大幅度缩减,这对于资本来说自然也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就像是史蒂夫·赫伯勒说的那样,大家谁也不要在那里愚蠢的试探来试探去了,直接摊牌吧。
“好!”
既然史蒂夫·赫伯勒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张耀光也不再抻着史蒂夫·赫伯勒,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华夏必须要有自己的制造大型宽体飞机的能力。”
史蒂夫·赫伯勒一阵沉默,没有说话,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但张耀光其实明白,史蒂夫·赫伯勒的这个态度其实就是默认了——不默认还能怎么办?商飞集团人家都已经开始折腾了,而且民航局这边又是油盐不进,难道波音还真的准备与华夏撕破脸?
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张耀光接着说道:“我不知道商飞集团到底有没有制造大型宽体客机的打算,但即便是他们有这个计划,从前期论证到项目正式立项再到最终拿到适航许可证,以商飞集团的技术水平,我认为最少也需要10年的时间,所以赫伯勒先生,您完全不需要着急。”
史蒂夫·赫伯勒当然知道自己不需要着急,但同时,他也强调了一点:“或许是这样的吧,甚至说不定到时候我都已经退休了,但问题是,我现在是波音集团的董事长。”
既然我是董事长,为了给董事会一个交待,那我肯定就需要做点什么,以证明我在这个位置上是称职的。
反过来说,认为史蒂夫·赫伯勒其实就是来走过场的,这理解也没错。
“好吧,”张耀光点点头,说道:“我能理解你的难处,唔……将来,商飞集团自己的大型宽体飞机造出来之后,他们在华夏必须拥有25%的市场份额,至于剩下的75%,你们波音、麦道以及空客之间如何分配,就看当时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了。”
商飞集团要占四分之一的市场吗?
史蒂夫·赫伯勒皱着眉头,有点不甘心。
他当然知道波音不可能独占整个华夏的大型宽体客机的市场,但理论上之占25%这个事实,还是让他很不甘心。
就在他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张耀光接着说道:“赫伯勒先生,你要明白,麦道的MD-11可是一款比较老的机型了。”
嗯……嗯?!
史蒂夫·赫伯勒的眼睛一亮,顿时明白了张耀光的意思:
严格来说,麦道MD-11并不老,这款飞机在1990年正式执行商业航班,迄今为止也就勉强10年的功夫而已,甚至期间还进行了一次升级,将原来的三台发动机升级为两台发动机,更是对这个系列的飞机的垂尾进行了重新修改,可以说是根除了从DC-10就遗留下来的老毛病。
但问题是,MD-11其实是DC-10的改良版,底子还是DC-10,而DC-10是什么时候研制的?
60年代末!
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1年正式开始服役,从这个根子上开始算的话,这款飞机已经差不多30年了,与波音的767这款机型一样,也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了,可问题是,麦道公司迄今为止也没有宣布他们研制新一代大型宽体科技的计划。
这就很有意思了,这意味着麦道集团可能还要将MD-11这款飞机继续生产至少15年,甚至20年也有可能,而显然,华夏对于麦道这种偷懒的办法已经开始有些不满了,而这也就意味着,别看看在陈耕的面子上,麦道这些年来在华夏卖出去了不少MD-11,但接下来,华夏的民航公司必然会削减MD-11的采购份额。
在MD-11的份额被削减、商飞集团的大型宽体科技项目甚至还没有正式立项的情况下,华夏的大型宽体客机的订单会给谁?
只能是波音和空客!
想到这里,史蒂夫·赫伯勒顿时兴奋了,他试探着向张耀光说道:“既然这样的话,我们能不能签订一个协议?”
张耀光知道史蒂夫·赫伯勒想要的是个什么协议,所以他看傻瓜一样的看着史蒂夫·赫伯勒:“赫伯勒先生,先不说我们根本不可能与贵方签订这么一份秘密协议,就算我们当真签订了,你觉得麦道集团会善罢甘休?!”
至于麦道集团为什么会知道这个秘密协议的存在,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
对于这个会谈的结果,史蒂夫·赫伯勒有些遗憾,但总的来说,结果还是让他满意的。
波音其实很清楚,随着华夏整体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整体竞争力的考虑,华夏的政府也一定会努力扶持和支持商飞集团的发展,并且划出一块市场份额来公商飞集团的发展,而对于波音来说,想要逼着华夏政府干掉商飞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波音就退而求其次,如果能够让波音占据最大的一块蛋糕,那其实也不错。
而看着媒体上那副史蒂夫·赫伯勒在机场上笑容满面的脸,麦道、空客全都急了!
虽然他们不清楚史蒂夫·赫伯勒去华夏做了些什么,但显然,这次的华夏之行让波音很满意,这点信息就足够了——史蒂夫·赫伯勒很满意,他为什么很满意?因为他在华夏得到了他想要的啊。
那么再深入的问一句:蛋糕就那么大,既然波音得到了他们想要的,那么蛋糕会不会被波音划拉走了老大一块?
意识到这个问题,麦道集团和空客集团的高层就再也坐不住了,这一刻,他们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波音的那些混蛋这么不讲究,老子就该提早一步、抢在波音那些混蛋的前面的……希望现在还不太晚。
第1490章 三轮车入侵美国:上
当麦道和空客的高管们组团往华夏跑的时候,史蒂夫·鲍尔默正坐在陈耕的面前大倒苦水……
“boss,ebay必须要想办法募集资金了,物流建设太烧钱了,这次要一下子添置超过500辆物流车,这可是好大的一笔资金,公司账上的资金现在还顶得住,可按照咱们物流公司的发展速度,最多到明年,资金就不够用了……”
陈耕听的也直皱眉头:采购500辆物流车所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最少上千万美元。
当然,对于现在的eBay来说,上千万美元不算什么,但当接下来eBay物流的规模越来越大、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接下来可能需要采购的就是1000辆、2000辆乃至10000辆物流车,再加上相应的人员培训、场地租赁以及油耗等等诸多成本,这个成本可就高了去了。
他想了一下,向史蒂夫·鲍尔默问道:“咱们现在的物流车是什么牌子的车?油耗怎么样?”
“是AMC的E系列,”史蒂夫·鲍尔默说道:“至于油耗么……您也知道,这些物流车95%以上的路线都是市区路线,所以油耗比较高,基本上要百公里25个起。”
AMC是陈耕的产业,eBay也是陈耕的产业,尽管陈耕从来没说过什么,但大家有需要的时候,都是优先照顾“自己人”,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各家公司的高管在用这种方式向自己示好,这一点陈耕心里很明白。
美国的物流派送车都是车身长度在5米出头、依维柯或者福特全顺那么大的车,AMC的E系列也是如此,最离谱的是这个时候的物流派送车的排量,最低也是4.6起步,这么大的排量,又是走的市内路线,百公里油耗在25个起真的是很友好了。
百公里25个起的油耗,这么多车,这单单每年的油耗也不是一个不小数字。这么一想,陈耕也是皱起了眉头:难怪史蒂夫会头疼。
“所以呢?你希望我能给你一个解决办法?”陈耕向史蒂夫·鲍尔默问道。
“有解决的办法就最好了,”史蒂夫·鲍尔默连连点头:“我知道您其实并不是很愿意融资。”
这倒是大实话!
陈耕想了想,问道:“美国政府对于物流行业的物流配送车有没有什么要求?如果用三轮摩托车是否可以?”
没办法,作为一个华夏人,在史蒂夫·鲍尔默说到眼下的麻烦的第一时间,陈耕就想到了未来国内的快递公司满大街跑的电三轮。
“三轮摩托车?”史蒂夫·鲍尔默愣了一下:“有这种车吗?”
拜美国发达的工业以及低廉的油价所赐,美国人的历史上还还真就没有发展过三轮摩托车,所以在一听到陈耕说三轮摩托车的时候,史蒂夫·鲍尔默是懵的:两轮摩托车我见过,可三轮摩托车长什么样?能作为物流配送车吗?
用言语来形容永远也比不上直接画一张草图,陈耕扯过一张纸,刷刷刷的将三轮摩托车的样子给画了出来,然后指着这场草图给史蒂夫·鲍尔默解释:“史蒂夫,你看,这就是我之前在泰国和缅甸生产的一种三轮摩托车,采用一台350CC排量的汽油机作动力,后面是一个2.2米*1.2米的车厢,我们可以做成全封闭式的,我觉得这个货仓的体积基本上可以解决99.9%的物流的配送问题了,至于更大的东西的配送,我认为一个城市保留那么一两辆吸现有的E级物流车就足够了;
至于驾驶室,也可以做成全封闭式的,这样就解决了雨雪天气的问题,你觉得怎么样?”
史蒂夫·鲍尔默仔细端详着纸上的这辆三轮摩托车,大为惊奇: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奇怪的车?
不过,如果按照boss说的那种办法,将后面的货仓改成还有个封闭式的小货箱,也能有差不多3个立方,如果再将驾驶室改成全封闭式的,为驾驶员解决遮风挡雨的问题,这……似乎可以啊,很可以!
“可以啊,这小车不错,”史蒂夫·鲍尔默看的连连点头:“这车多少钱一辆?唔……如果能有暖风和空调,那就更好了。”
“暖风和空调好说,直接加装就是了,这车的发动机本身就是水冷发动机,”陈耕笑道:“至于价格,很便宜,非常便宜,一辆的成本还不到2000美元,我估计就算是加装了暖风和空调,整车成本也就2000美元上下。”
这么一辆三轮车的制造成本还不到2000美元?!
史蒂夫·鲍尔默的眼睛都直了,他瞪大了眼睛,连声问道:“boss,您不是开玩笑?”
他实在是太激动了:一辆之前的物流车,可以买这个10辆啊!哪怕一辆在去掉500美元的厂家利润,原来采购一辆车的资金,现在也可以采购8辆这个三轮摩托车。
不过说完,史蒂夫·鲍尔默就意识到了自己说了句大蠢话:boss怎么可能在这种事情上面开玩笑?
深吸了一口气,史蒂夫·鲍尔默说道:“我回去之后马上安排人查一下政府关于物流配送车的规定,如果可以用这种三轮摩托车,boss,在物流体系的建设上,我们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同时也可以提前好几年实现我们一开始的目标!”
陈耕笑着点头。
不过相比于史蒂夫·鲍尔默,他想的更远一点:如果美国政府允许使用这种三轮摩托车作为物流配送车,是不是可以将这种三轮车推销给UPS、FedEx、USPS以及美国那些大大小小的区域性的小物流公司呢?
一想到原本美国大街上的各种全顺规格大笑的物流配送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奔跑在大街小巷的这种三轮摩托车,陈耕忽然有种想要大笑的感觉:这算不算是美国的历史被自己带歪了?
……………………
史蒂夫·鲍尔默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回去之后,他立刻让采购部门查阅美国政府关于物流配送车的规定,这一查,还真就被他查到了,看着规定宁,史蒂夫·鲍尔默激动的满脸通红……
第1491章 吸引到了行业用户
“boss,我查到了,政府对于物流配送车并没有明文规定,只规定了必须是机动车辆,”将整篇规定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的史蒂夫·鲍尔默,激动的不要不要的:“也就是说,只要您将那个三轮车拿到美国来,通过了机动车辆的认证,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物流车使用。”
“政府对物流配送车没有明文规定?”陈耕听的惊讶的不多了:“怎么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史蒂夫·鲍尔默:“我回头将文件传真给您,您看一下就知道了。”
还真是!
将史蒂夫·鲍尔默传真过来的文件看了一遍,陈耕惊讶的发现,别看美国的大街上都是高高大大的物流配送车,但美国政府对于物流配送车的规定基本可以用“机动车”这三个词来概括:只要是符合机动车条件的,都可以用来做物流配送车,而在美国,两轮摩托车算是机动车吗?当然算!在全世界都算!那么三轮摩托车呢?
一想到这,陈耕顿时开心了。
他想了一下,拿起电话给拉莱福特打了过去:“莱莱福特,有没有想过将你们的三轮摩托车卖到美国来?”
当初自己在泰国搞的那个突突车项目,到了后期,陈耕整个的转给了自己的安保团队,据说现在发展的还不错,已经成了泰国和缅甸最大的突突车制造集团了,在两个国家提供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在两个国家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
“在美国卖三轮摩托车?”接到陈耕的电话,拉莱福特有点懵:“我们卖给谁?”
作为在美国从小长到大的土著,拉莱福特还真的没在美国本土见过一辆三轮摩托车。
“卖给eBay,”陈耕说道:“作为eBay物流的物流配送车,当然,需要一点改装。”
“那个玩意儿……可以吗?”
听说作为eBay的物流配送车,拉莱福特又是激动,又是忐忑,激动的是如果那个三轮摩托车当真可以作为物流配送车,那么不但是eBay,UPS、USPS、FedEx以及美国那些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都将会是自己潜在的客户,说不定每年可以在美国卖掉几十万辆三轮摩托车,虽然市场的总体规模不大,但如果当真一年能够卖掉个几十万辆,相比一年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利润还是有保证的,这可是很大的一笔钱,最终分到自己的手里的,也有上百万美元。
至于忐忑,也很好理解,如果三轮摩托车当真可以作为物流配送车来使用,那为什么这个玩意儿从来没有在美国出现过?
“可以,”陈耕肯定的说道:“回头你与eBay的史蒂夫·鲍尔默联系一下,让他将政府关于物流配送车的相关规定给你传真一份,再与史蒂夫沟通沟通,了解一下eBay对于物流配送车的需求,到时候你就搞出这么一辆车来去做认证,只要认证通过了,你马上就能拿到eBay的订单,而有了ebay的订单,你就可以向其他公司推销了。”
“我马上去!”
拉莱福特激动了,他不认为自家boss会欺骗自己。
……………………
有钱赚就是最大的动力。
拉莱福特以及斯坦森等人在确认了这种三轮摩托车确实可以作为物流配送车使用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注册公司、引进生产线、同时改装出来五辆三轮摩托车进行本土适应性测试以及认证。
这款三轮摩托车本就是在东南亚市场销售了多年的成熟产品,各个方面都高度成熟,所以一切都很顺利,半年后,整个测试以及认证过程顺利完成,在拿到美国政府的认证的第二个月,拉莱福特等人就向eBay移交了第一批总计100辆三轮摩托车。
当这批三轮摩托车走在美国的大街上,看着这些喷吐着ebay公司logo的怪模怪样的车,整个美国……其实没有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毕竟是是一款针对行业用户的车,既然只是针对行业用户,普通老百姓谁会关心这玩意儿?
但老百姓不关心,不代表物流行业的人不关心,比如UPS的某位高管在外出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辆停在路边的三轮车,顿时一愣:这是什么车?怎么还涂着eBay的logo?咦?还有个身穿eBay公司POLO衫的小伙子在里面取东西,难道这是eBay公司的物流配送车?
这玩意儿是个物流配送车?
UPS的这位高管顿时两眼放光!
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就谈的高管,他的目光当然足够敏锐,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相比于传统物流配送车,这辆物流配送车的优点。
PS:兄弟们不好意思,请稍等几分钟。拉莱福特以及斯坦森等人在确认了这种三轮摩托车确实可以作为物流配送车使用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注册公司、引进生产线、同时改装出来五辆三轮摩托车进行本土适应性测试以及认证。
这款三轮摩托车本就是在东南亚市场销售了多年的成熟产品,各个方面都高度成熟,所以一切都很顺利,半年后,整个测试以及认证过程顺利完成,在拿到美国政府的认证的第二个月,拉莱福特等人就向eBay移交了第一批总计100辆三轮摩托车。
当这批三轮摩托车走在美国的大街上,看着这些喷吐着ebay公司logo的怪模怪样的车,整个美国……其实没有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毕竟是是一款针对行业用户的车,既然只是针对行业用户,普通老百姓谁会关心这玩意儿?
但老百姓不关心,不代表物流行业的人不关心,比如UPS的某位高管在外出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辆停在路边的三轮车,顿时一愣:这是什么车?怎么还涂着eBay的logo?咦?还有个身穿eBay公司POLO衫的小伙子在里面取东西,难道这是eBay公司的物流配送车?
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就谈的高管,他的目光当然足够敏锐,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相比于传统物流配送车,这辆物流配送车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