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贞观第一纨绔TXT下载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全文阅读

作者:危险的世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txt下载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九八一章 分化瓦解(上)

    对自己熟悉的人以莫须有的罪名下手,李承乾自认做不到,听着隔壁传来老家伙们吆五喝六的声音,他咬牙想了半天,最终确定,自己还是以前的那个宅男小市民,根本无法做到像老头子说的那样杀伐果断。

    不说称心、白文墨等等这些眼下需要倚重的人,就算是那个背叛了自己的王成虎,也就是当初的光头王,李承乾甚至都没有想过要杀他。

    原因就是王成虎当初曾经舍命救过他李承乾,当初如果不是那个光头,他李承乾早就已死了,根本不可能活到现在。

    想到这里,李承乾苦笑了下,看来自己是真的要让老头子失望了,不过这样也好,如果自己真的按照老头子所说的做了,将来估计会一辈子活在懊悔当中。

    现在虽然会有一些未知的风险存在,但没有了背后的主谋,想必那些以前被他控制的人也不会再重新跳出来,一切事情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好了,没必要再旧事重提,也没有必要再大动干戈。

    想通了这些,李承乾披衣而出,来到外面。

    恰巧这个时候得到通知的禁军也到了,数千人将华清池澡浴中心围了个严严实实,所有人等尽数盘查之后,一切才算是进入正轨,李承乾也大大松了一口气。

    车估计是开不回去了,老头子很可能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离开,还是自己先回去吧,刚刚急急忙忙跑出来,长安估计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呢。

    而事实证明,李承乾猜的并没有错,等他回到长安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发暗,平时敞开的着的城门紧紧的关着,城头之上数支巨大的探照灯正不断的摇曳,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

    就在他距离城门还有百来步的时候,城头已经响起一起枪响,接着便听到城头有人在喊:“下面是什么人,今日全城戒严,想要入城明日再说。”

    “明日再说你大爷,陈三,好好看看老子是谁!”城头之上话音刚落,李承乾身后已经窜出一个人来,崔马来到城下高声喝道。

    “老子管你是谁说,说了今……”城头上的家伙似乎牛的样子,不过话说了一半却陡然顿住,用十分不确定的语气问道:“来,来将军?”

    “哼,算你小子还有些眼色,快点把城门给老子打开,陛下回来了,要进城!”来恒不屑的撇撇嘴,仰头对上面叫道。

    李承乾本能的想要阻止来恒这个嘴快的家伙,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城头之上在听到陛下要进城的消息之后瞬间乱了一下,然后城门轰然打开,无数官员从里面涌出来,在城门内外列队,并在待队列站好之后,齐声吼道:“恭迎陛下回京!”

    “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全城戒严?”李承乾崔马上前,看了一眼这城门的守卫统领,沉声问道。

    “陛下,您中午的时候急急出去,后来又有大队禁军出城,常何将军以为什么大事发生,便命人封了城门。”城门的守卫被吓的打了一个哆嗦,苦着脸说道。

    李承乾听完之后顿时觉得哭笑不得,看了一眼神情严肃的众军士挥了挥手道:“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朕不过就是出了一次城,也值得你们如此大惊小怪。散了!”

    “是!”守卫统领再三确定了李承乾不是在开玩笑,这才应了一声,把一群堆在门口的部下全部驱散,李承乾也得以带着回宫。

    只是这一路上所到之处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似乎整个长安城的人在一下午的时间全都搬出去了一样,李承乾看着满城到处巡逻的金吾卫,又看看四下里紧锁的坊门,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帮该死的家伙,到底干了什么。”

    来恒,就是当初那个把火车头当成怪兽有家伙跟在李承乾身边小声说道:“陛下,咱们中午闹出来的动静好像有点大,被大人们误会也是很有可能的。”

    “可能个屁,朕不过就是去追太上皇,哪来这么多的事情。”李承乾郁闷的骂了一句。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不过就是去追一次老头子,长安竟然便会戒严,也不知道那些官员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东西,难道真的以为自己这个皇帝是因为被人追杀了不成。

    “前面可是吾皇陛下?臣等护驾来迟,望陛下恕罪。”李承乾正抱怨着城中官员大惊小怪,前面已经出现了一队人马,长孙冲、程处默等人齐齐现身。

    “怎么会是你们?”李承乾愣了一下,对几人问道。

    “马周接到有人报说陛下飞马出城,以为出了什么变故,故而长安已经宵禁,吾等是听说陛下回来了,特地赶来迎接的。”长孙冲苦笑着说道。

    “胡闹,真是胡闹,你们些家伙,脑子里装的到底都是些什么东西,朕还有没有一点自由了,快,把消宵给撤了,别吓到百姓!”李承乾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他中午出城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什么,惊动了一众官员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如果说全城宵禁的确有些严重了,有没有这个必要先不说,就算是真的宵禁了,他这个皇帝在城外,城里宵禁有个毛用。

    长孙冲、程处默等人得了吩咐之后,灰溜溜的调头就跑,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触某人的霉头。

    故而等到李承乾回到皇宫时,整个长安便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彩灯高悬,笙歌燕舞,一派和谐景象。

    而于志宁、马周等人则全都集中到了皇宫之内,见李承乾回来立一拥而上,从头到脚,从古至今,从内到外的好一顿给他数落。

    像什么不为百姓考虑啊,什么以身犯险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听的李承乾几乎发飙。

    敢情这帮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话说谁家老爹丢了能不去谁,谁还有时间考虑那么有的没的,皇帝难道就不是人?不是爹生父母养的?这特么很好笑好吧。

    想到这些,李承乾目光扫过嘴巴还在不断开合的众人,突然意识到自家老头子所说的重臣一心是什么意思了。

第一九八二章 分化瓦解(中)

    能在这个时候进宫的自然都是朝庭的重臣,而这些人几乎全部把目标对准了李承乾,让他倍感压力。

    虽然以前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李承乾并没有意识到这代表了什么,今日经过老头子的指点,他已经意识到,这一种夺权,一种倾轧,虽然在他眼前的这些人和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这却不是一个好兆头,假以时日必成大患。

    意识到这一点后,李承乾并没有再执拗下去,果断选择老头子的建议,分化他们,让他们不要有机会针对自己。

    于是乎在装出吸取教训的表情之后,李承乾看着众人说道:“朕打算继续派兵西进,自大食国的背后发动一场袭击,尔等觉得如何?”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眼下已经有四十余万部队在境外驻扎,国内空虚,若再派出部队,万一有事情发生,只怕悔之晚矣。”马周听了李承乾的算之后,脸色大变,极力劝说。

    而苏烈等军方将领则眼前一亮,上前数步说道:“陛下,马大人危言耸听了,我大唐尽为百战精兵,一个大食只需再有五万人马必可将其灭国。”

    “此事只是朕的一个想法,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有可能的话弄一份报告出来。”李承乾可不想马上就做出决定,之所以这样说不过就是想要分散一下众人的注意力而已。

    不过苏烈等人却不这样想,毕竟眼下已经没有什么大仗打了,边境上太平的几乎可以背着钱到处走而不愁被人打劫,长此以往军功什么的能不能弄到不说,很可能军费都会被裁掉一部分。

    所以军方听说有仗可打自然是兴高采烈,而那些文官则不然,相比于打仗,他们再喜欢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治理好国家,使税收多增加一些,使百姓再多生育一些儿女,又或者再多出几书,这些才是文官们喜欢的。

    矛盾因为李承乾的一个想法自然而然的在文武两拨人中间挑起了一个可以让他们讨论的话题,打与不打,好处与坏处,各自回去商讨去好了。

    这是李承乾第一次有意识的在挑起文武之间的矛盾,虽然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但并不如这次一般刻意。

    是夜,老头子没有回城,李承乾估计这些老头子怎么也得在外面乐呵几天,为了不让长孙皇后着急,他特地派人去通知了一声,说明了白天的情况,末了又派了从医学院担调了一批医生,安排他们第二天去华清池的事情,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时间也基本上到了午夜。

    接下来几天,李承乾仔细观察着朝中官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因为有了老头子的教诲,还真被他看出了一些门道。

    以此之前他不管做什么都是凭着自己的心意,觉得只要是为大唐好,只要是对百姓有益处那就去做,并未观察过那些官员的反应,而现如今因为出发点不同,他立刻就发现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打算和想法。

    虽然表面上,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当某件事情触及到一些人的集体利益时,这些人便用跳出来反对,另外还有就是一些喜好名声的家伙,甚至不管什么事情都会跳出来反对一下,用来表示自己的存在也好,赚取名声也罢,总之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此种发现让李承乾更加确定了老头子的话,也知道了今后应该如何去‘离间’这些已经快要抱在一团的臣子。

    而就在李承乾不断总结经验的时候,一封电报被送到了他的手中,看过之后顿时让他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电报的内容大致如下:尊敬的大唐皇帝,我是大食国的皇帝,我们国家在你们的不断进攻下已经举步维艰,没有能力再打下去了,而且今年我们这家受了灾,百姓已经快要被饿死了,实在没有能力继续与大唐为敌,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要投降,如果不能投降的话,那就给我们来一点粮食。

    这都什么和什么?丫的没有粮了跟老子有个毛的关系!反反复复将电报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似乎想要确定是不是薛仁贵在跟自己开玩笑。

    一刻钟以后,第份电报再次被送来,这一次是薛仁贵拍出来的,着重说了前一封电报乃是替大食人转发的,对面的大食人已经打不下去了,每天装死狗,守在木鹿城既不退走,又不还击。

    薛仁贵带人打过去,他们就在城里缩着,你爱怎么打怎么打,想进城就进城,反正老子不抵抗,就算把刀架在脖子上也一样。

    这样的情况是薛仁贵始料未及的,本来他们是将这些大食人当成练兵的靶子在用,可人家都不抵抗了,再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另外还有就是这些大食人也够无耻的,两国正在交战之中,竟然有脸来要救济,这不是扯蛋么,就算是再不要脸的人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情吧。

    李承乾看着手里的情报一时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复,索性等到第二天拿到了朝堂之上。

    这下子,正在讨论是否要从背后进攻大食的群臣一下子又炸了,那些文官说什么也不同意继续打下去了,甚至主张送一些粮食给大食人。

    这是典型的吃里扒外,军方绝不容忍这样的行为,于是以李绩和苏烈为首的军方代表与文官据理力争,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们的要求,而且力主要借此机会将大食彻底打下来。

    既然已经失去了磨刀石的作用,那么就老老实实当顺民好了。

    而文官却不这样看,不管是于志宁还是褚遂良、许敬宗,甚至是马周,没有一个同意马上进攻大食的。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那破地方就是个拖油瓶,打下来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得不到任何好处不说,反而要经济救济他们,这对大唐来说就是一个负担。

    于是乎,军方与文官再次争论了起来,正方与反方你方唱罢我登场,闹的好不热闹。

第一九八三章 分化瓦解(下)

    不过说起来,以眼下大唐的实力来看,大食只不过是疥癣之疾,根本上不了大台面。

    之所以两拨人会吵不过就是闲来无事找个话题而已,否则天天无所事事岂不是显得有吃白饭的意思。

    李承乾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让下面那些人放开了讨论,反正讨论到了最后,不管是什么结果,对大唐目前的情况来说基本上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另外更有意思的就是许敬宗和李义府这两个家伙,闲来无事的情况下,两个家伙又把目光对准了自己人,今天弹劾这个,明天弹劾那个。

    李承乾对此自然是喜闻乐见,反正只要下面的臣子不要针对他这个皇帝,互相之间弹劾就弹劾,只要不闹出什么大动静就好。

    而在他的默许之下,很快朝中的臣子就开始慢慢分成了几拨,一拨是以许敬宗、李义府为首的搞事派,一拨是以马周为守的务实派,还有军方的鹰派和求和派,最后就是御史言官又是一派。

    五个派系时不时就会打起来,今天你把我的人流放一个,明天我把你的人贬出长安一个,李承乾坐山观虎斗,看的不亦乐乎。

    不过好在很多事情还在他的控制之中,几波人虽然闹腾,但对于大局来说无关痛痒,下面的人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而且李承乾也并不是没有原则的支持这些人互相攻歼,首先想要弹劾别人,那就必须有弹劾的证据,就算是御史也不可以像以前那样闻风奏事。

    就好早朝之上,御史弹劾李恪玩忽职守,中饱私囊,李承乾倒是真的相信李恪这个三弟,只是三千贯这个数目实在是太小了,而且还没有真凭实据。

    眼下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吴王李恪的手中就算没有十亿,也有八亿存款,为了三千贯的好处费而在治水工程上做手脚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那个弹劾李恪的家伙因为拿不出实据,当场便被流放到了岭南,一家老小从今往后只能靠种田为生。

    如此情况让御史一系有些想不通,毕竟他们干的就是闻风奏事的活计,如果这样都要受罚那以后这工作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上官仪便这一批人的代表,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属下被如此轻易的贬出长安城,故而在那御史还没有被拖出去之前,迅速出班奏道:“陛下,这闻风奏事本就是御史之责,若是因此言而罪人,今后又有何人敢言呢?”

    “上官仪,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很久之前朕就对闻风奏事持反对态度,你们是御史,是言官没有错,你们也的确有奏事和检举朝臣的权力,但你们同样也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拿出来当成证据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朕如此说你可明白!”

    李承乾对于上官仪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来自于他未来的女儿上官婉儿,不过那丫头眼下还没有出生,没有办法让他这位皇帝陛下见识一到这位在历史上值得一书的女性是何等风采。

    但就算是这样,也使得李承乾对上官仪包容了许多,甚至不厌其烦的为其解释为什么会将那个弹劾李恪的家伙发配岭南。

    不过这上官仪倒也真是倔的可以,李承乾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依旧还是不肯罢休,甚至也不管李恪就在殿上站着,直言道:“可是,陛下难道就不问问吴王是否真有其事么?或者陛下不应该命人查访一下这件事情的真伪么?”

    御史做到上官仪这个份上,耿直的确是够了,不畏强权似乎也做到了,但李承乾总是觉得他们这些人的脑回路似乎与正常人不大一样,啧了一声,略有些失望的说道:“上官仪,你读了许多书,应该明辨是非才对,为何到了现在你还没有搞清楚朕是为什么生气。难道你真的以为朕是在维护朕的三弟?若是这样的话,朕对你可太失望了。”

    而那上官仪也是一绝,尽管已经听出李承乾语气中的失望,但还是杵在当地,梗着脖子说道:“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李恪见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心中也颇有些不快,但却不是针对李承乾的,于是瞥了上官仪一眼,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奏道:“陛下,这治水的工程臣弟的确有疏于管理的地方,臣弟有错!”

    他这一番话听上去像是认错,但实际的含义却是在告诉上官仪,这种小事,其实是错,并不是罪,老子就算是认了又能如何。

    李承乾无可奈何的看着下面两个斗鸡一样的家伙,半晌才说道:“李恪,你的事情朕回头会与你细说,眼下朕要说的是闻风奏事的问题。”

    “是!”李恪有些不解的看了李承乾一眼,退了回去。

    其实这个时候所有人一致的想法是李承乾在维护李恪,毕竟人家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在有能力维护弟弟的时候,皇帝陛下如此做倒也无可厚非。

    而在这个时候李承乾却继续说道:“朕知道你们都在以为朕是在维护吴王,不过朕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朕绝不会因为李恪是朕的弟弟而姑息。而朕之所以会惩罚弹劾之人,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闻风奏事。”

    “你们这些人最好都给朕记住,今后不管是谁想要弹劾,那就一定要拿出证据来,如果没有证据,那就去找,否则就给朕把嘴闭上。”

    “今天弹劾,明天弹劾,说话都不用负责的么?总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来搞弹劾你们觉得朕应该怎么办?查是不查!若是要查……,看看你们一天都弄上来多少奏章来弹劾,全都查一遍,这朝庭还要不要干事情了?”

    “所以你们以后最好是把精力全都用在工作上,该干什么干什么,御史台,如果没有人实名举报,没有确实的证据,你们最好都把嘴闭上,如果真的没有事情可干,那就都下去教书,朕的大唐还有很多地方缺少教书先生!”

第一九八四章 君主立宪

    很久很久以前,李承乾就对那些御史有些成见,整天拿着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来说事儿也就算了,还特么干啥啥不行。

    你真让他查案子,他保管给你办出一大堆的冤假错案,你不让他查案子,他又跟你瞎bb,今天这个不好,明天那个有错,就跟青楼里那八婆差不多。

    不过经他这一吓唬,这些御史的表现果然好了许多,有事儿没事儿也不瞎嚷嚷了,御史台的门口摆了一个投诉意见箱,专门用来一些来自各方的举报,但也需要实名,如果举报人不留地址和姓名,那么就算是写了举报信也不会有人来查。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细化分工,三省六部以前的配置已经不能满足朝庭的正常运输,大量新生事物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六部不得不增设许多部门。

    还有就是涉及到民生民计的能源部门,一直隶属于国家煤炭司,洧水化工司,发电司,铁路等等全部统合到了一起,单独成立了一个独立于六部的能源部。

    科学院和医学院同样也独立了出来,成立了两个独立的部门。

    另外就是情报科,独立运转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情报科被改组,七大小组被重新划分,一部分划归地方行政,主要负责处理地方上的刑事案件,另一部分被划分到了兵部,主要负责军事情报的收集。

    大唐是天下人的大唐,而不是他李承乾一个人的大唐,君主立宪制是一个好东西,拿过来用用其实也不错。

    因为大力推行免费教育,民智已开,十余年下来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了,这一批人多少都是免费教育的受益者,思维与见识都与老一代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推行君主立宪的时机已经成熟。

    至于说下面那些臣子,老实说,如果能够获取更大的权力,君主立宪才是他们所喜欢的。

    毕竟推行了君主立宪以后,以前掌握在皇帝手中的权力便会逐渐下放到他们的手中,而皇帝本身更多的是代表表这个国家而已。

    而对于李承乾来说推行君主立宪首先来说他就不用再为谁来继承皇位而操心,反正就是一个摆在那里的花瓶,谁喜欢谁就当,不喜欢就换人,只要不换李家之外的人头上,谁喜欢当谁就当呗。

    而且君主立宪之后,皇位便不再重要,吸引力也不是那么大,下面人造反的机会也减少了很多,就算真的有人造反,其结果估计也会比以前好很多。

    虽然李承乾想的有些乐观,但理论上还是能说通的。

    至于老头子,不好意思,交待完李承乾之后,老头子才不管他以后怎么当皇帝,如何去执政,反正他的责任尽到了,这天下也不再属于他,吃喝玩乐才是正经。

    便是这样,很快君主立宪制便得到了所有朝中大员的一致通过,伟大的皇帝陛下从今往后告别了每天都要上朝听政的生活,除非是有必要,一般来说根本不会再有人去找他。

    而李承乾的那些子女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对皇位没了兴趣,左右不过是个摆设,论权力除了一票否决权,再也没有什么特殊待遇,真说起来可能都不如下面一个刺使的权力大。

    而李承乾的几个皇妃同样对皇后的位置没了兴趣,眼下她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谁会放弃一切跑去当花瓶呢。

    只有李承乾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因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睡到自然醒的梦想,每天陪着老头子吃喝玩乐,国家很年都会有专门的一笔款子打过来供皇室成员挥霍,宫殿坏了也会有专门的人来修理,所有的繁琐政务亦会有专门的人来处理,对李承乾这个胸无大志的家伙来说,这皇帝当的简直太有滋味了。

    三年之后,汽车的变速箱终于研制成功,虽然只有三个档位,不过这已经很好了,车速被提高到每小时三十五公里。

    再两年之后,五个档位的变速箱研发成功,另外还有配套的发电机、蓄电池等。

    十年后,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诞生,开创了大唐科技树的另一个分支。

    二十年后,第一个大型水力发电机组投入运行,一举解决了关中百姓用电的问题。

    老一代已经全部故去,程处默、薛仁贵这一批人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李承乾索性将皇位交给二儿子李小象,带着他的一批老部下开着车子满世界的游荡。

    辽东的山水,漠北的苍茫,西域的风情,南海的浩淼,无数以前从未到过的地方,看的李承乾大感生命的渺小。

    转眼数十年过去,当生命走到尽头的一刻,李承乾命人将自己抬到了长乐的墓前,轻抚着冰冷的墓碑,似乎看到长乐那俏丽的容颜,此生他唯一对不起的便是长乐,而今,兄妹终于重聚,此生再无遗憾!

    (全书完)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15047/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贞观第一纨绔最新章节! 作者:危险的世界所写的《大唐贞观第一纨绔》为转载作品,大唐贞观第一纨绔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贞观第一纨绔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贞观第一纨绔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贞观第一纨绔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介绍:
良田千倾靠山河,父作高官子登科。妻妾成群子孙多,长生不老总活着。现代草根宅男因为判官的失误,附身大唐太子李承乾。上有千古一帝的老爹,下有万世人镜魏征,前有千古贤后的老妈,后有万世老魔程妖精。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大唐贞观年,而他是这个强大帝国的太子殿下;是这个大唐贞观第一纨绔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贞观第一纨绔,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贞观第一纨绔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