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崛起之华夏TXT下载崛起之华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崛起之华夏全文阅读

作者:银刀驸马     崛起之华夏txt下载     崛起之华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前无畏舰的典范”——“龙昶”级战列舰

    [[[CP|W:526|H:191|A:L|U:chapters/20101/10/1124156633987388014630000427696.jpg]]]

    “龙昶”级战列舰(自建):1904年完工,排水量16000吨,航速18.4节,主炮3座双联装英国MK9式305毫米40倍径炮(最大shè速1.5发/分),副炮10门152毫米45倍径炮、12门88毫米炮、4门47毫米炮、4门37毫米机关炮,装甲材质为克虏伯装甲、水线主装甲带下部230毫米、上部150毫米,水线首尾装甲带75毫米,主炮塔装甲正面254毫米、侧面203毫米,炮座装甲120毫米到280毫米,152炮炮廓装甲150毫米,前司令塔最大350毫米,后司令塔最大150毫米。

    简介:为华夏共和国海军造舰局长史司博士设计,本级舰共四艘,因为大型船台紧张,除“龙昶”号战列舰在中国本土完成建造外,其余三舰均采用由中国提供设计图纸,向他国船厂订造的方式建造,其中“龙威”号战列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龙霆”号战列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建造,“龙武”号战列舰由美国费城造船厂建造。因建造地不同,各舰尺寸及外形稍有差异。在他国订造之舰所用钢材、机械、装甲等均就地采购,武备从英国订购12个炮塔,安装于四舰,A炮塔的顶板经过特别设计,152及88毫米副炮由中国国内船运到造船厂进行安装。“龙昶”号的钢材、装甲板由汉阳铁厂提供。该级舰前后舰桥上安装最新式的巴尔和斯特劳德(Barrstroud)公司6英尺基线FA3测距仪,以及距离指示表、信号交换机(测距数据以电气方式从舰桥传输到炮位)。该级舰因大胆采用了“飞剪式”舰首及“背负式”炮塔的新颖设计,在建成后颇受非议。该级舰四艘建成后编入中国龙旗大洋舰队,成为战列舰队的主力,先后参加了海参崴战役和歼灭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海上主力决战,以在后者中的优秀表现和出sè战绩回应了当年遇到的不公正的恶评。该级舰是中国海军最后的前无畏舰,因其设计独特影响深远,被世界海军界誉为“前无畏舰的典范”。;

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上)

    [[[CP|W:803|H:363|A:L|U:http://file2.www.uu234.com/chapters/20101/26/1124156634001242670980084188073.jpg]]]图为rì本海军巡洋舰“浪速”,即东乡平八郎曾任舰长的军舰,主炮上方晾晒的衣物里,不知有没有这位“圣将”本人的?

    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

    陈悦

    当代“主炮晾衣”说内容可信度之辨析

    北洋海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的国家海军,曾经到达过亚洲第一的高端地位,成为中国海军史上一座夺目的里程碑。甲午战争中,这支海军作为当时中国最近代化的武装力量,直接活跃在战争的第一线,丰岛、黄海、威海三战不利,最终饮恨刘公岛畔,全军覆没。

    被国家寄予了太多希望,且还一度戴起过亚洲第一桂冠的北洋海军,在战争中拼却一身也未能换得胜利,其悲剧xìng的结局足令后人五内俱摧,而其失败的个中原因、教训如何,无论是学术研究,亦或是坊间巷议,至今仍然还是热点话题。

    海军是充满技术内容的军种,研究它的兴败,对海军技术的研究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无法想像在对舰船、海战技术知识没有深入了解的前提下,能够对一支海军做出全面的评价。但是中国长久以来对于北洋海军兴败史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事件、人物本身的探讨上,缺乏严谨的技术史研究以相辅相成,由此导致对于北洋海军失败原因的分析,很多时候都过于强调“人”层面的因素,而忽视或弱化了同等重要的“器”这一层面。尤甚者,一些研究和评论为了夸大北洋海军“人”层面的问题之严重,而脱离当时海军的技术常识基础,人为随意编排出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以讹传讹,对历史研究和大众舆论起到了误导的负面影响。有关1891年,北洋舰队访rì时,rì本海军军官东乡平八郎发现中**人在军舰的主炮上晾晒衣服,由此得出北洋海军管理混乱、纪律松懈的论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现代著述中,涉及“主炮晾衣”说的重要著作,影响力较大者当推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其关于“主炮晾衣”的叙述,可以视为现代此类说法的代表。

    书中称:“一仈jiǔ一年(光绪十七年)七月九rì,循rì本zhèng fǔ之邀请,李鸿章特派丁汝昌率定远、镇远等六舰驶往东京湾正式报聘。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那时恭迎恭送,敬陪末座的rì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和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就显得灰溜溜了。东乡原为刘步蟾的留英同学,但是当东乡应约上中国旗舰‘定远’号上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他发现中国水兵在两尊主炮炮管上晾晒衣服。主力舰上的主炮是何等庄严神圣的武器,而中国水兵竟在炮上晾晒裤子,其藐视武装若此;东乡归语同僚,谓中国海军终不堪一击也。”[1]

    其概要即北洋海军1891年访问rì本时,rì本海军发现旗舰‘定远’的炮管上晒满了衣物,由此推论北洋海军不堪一击。不过,只需稍稍辨识一下北洋海军“定远”级军舰的技术特征,就能发现此说法存在着很大的可疑xìng。

    “定远”级铁甲舰(包括“定远”、“镇远”2艘同型姊妹舰),是洋务自强运动时代中国购自德国的一等铁甲舰,当时称为亚洲第一巨舰,享誉一时。这级军舰的重要特点便是它的炮位布置方法[2]。1866年意大利和奥地利爆发的利萨海战之后,舰首对敌作战的战术样式成为世界海军领域海战战术主流,为此各主要国家的一等铁甲舰设计时大都偏重了船头方向的火力[3]。在这一技术背景下诞生的“定远”级铁甲舰,主要火力是4门305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两两安装在军舰中部错列的两座炮台内,作战时可以一起转向舰首方向,使得4门巨炮能够同时对敌,这4门巨炮便是现代“主炮晾衣”说指证的问题发生地。

    因为“定远”级军舰的干舷非常低,航行时主甲板容易上浪,如此既不便于水兵作业,也不利与武备保养。于是包括4门305毫米口径主炮在内的所有武备都并没有直接安装在主甲板上,而是在主甲板之上的甲板室(指军舰主甲板之上,与军舰两舷没有连接的舱房建筑)顶部甲板上设置炮位,由此导致所有火炮的安装位置距离主甲板都有相当的高度。

    根据“定远”级铁甲舰的原始设计图进行测算[4],其305毫米口径主炮距离主甲板的高度接近3米,而平时主炮炮管露出炮罩外的长度不足2米(“定远”级军舰装备的305毫米口径主炮属于旧式架退炮,平时为了方便保养,炮管大部分缩回炮罩内,装弹时再将火炮向外推出。本项数据,根据“定远”级军舰历史照片测得)。可以看出,攀爬到一个离地3米、长度仅不到2米,而直径接近半米多(305毫米为主炮的炮膛内径,炮管外径则接近半米)的短粗柱子上晒衣服是何等艰难,甚至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发生从高处摔落,而危及生命的可怕事情。纵观“定远”级军舰,无论是栏杆、天棚支柱均为可以用来晾晒衣服的便宜设备,任由北洋舰队官兵军纪真的涣散、智慧真的愚笨,似乎也尚不可能为了晒几件衣服,而冒付出生命代价的危险。

    论者或谓“定远”级军舰晒衣服的可能是其他火炮,然而“定远”级军舰剩余的大型火炮仅有分装在军舰首尾的2门150毫米口径副炮,炮位距离舰首舰尾的外缘极近,很难走到这2门火炮的炮管之旁。同时这两门火炮和主炮一样,平时炮管也是大部分收回在炮罩内,由于火炮较小,露出炮罩部分炮管的长度就更短,能晾晒的衣服几乎是区区可数。

    不仅在舰船技术知识上存在误区和疑点,上述“主炮晾衣”说从史实考证角度而言,也存在极大的问题。

    内容丰富的《晚清七十年》版“主炮晾衣”说,提及rì本海军军官东乡平八郎时,接连犯下了两则基础xìng的错误。首先是重要当事人rì本海军军官东乡平八郎的身份,文中称为“东京湾防卫司令”,然而遍翻rì方档案,当时rì本海军并没有这种职务设置,东乡平八郎当时的职务实际是rì本第二海军区、吴镇守府的参谋长。[5]

    另一则错误是称“东乡原为刘步蟾的留英同学”,北洋海军将领刘步蟾赴英留学是作为福建船政第一届海军留学生,同批共12名留学生,于1877年到达英国,其中刘步蟾等6人因故未能进入英国海军学校留学,只是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上磨练实习而已[6]。rì本海军军官东乡平八郎的赴英留学,则是缘于rì本明治zhèng fǔ在1870年与英国签订的为期三年的人材培养协议,东乡平八郎是1871年2月派往英国留学的12人之一,抵达英国后,因故未能进入英国海军学校,而转入了商船学校(TheIncorporatedThamesNauticalTrainingCollege)学习[7]。可见二者间无论是留学的时间还是就学的场所,皆为风马牛不相及。将此二人称作同学,已经足见行文的随意程度。

    以《晚清七十年》版为代表的现代“主炮晾衣”说,在舰船技术知识和史料考订上能够看出错讹颇多,但尚无法就此直接认定“主炮晾衣”说存在问题,因为《晚清七十年》并不是“主炮晾衣”说的创始,其在叙述史事时没有列举来源出处,如需辨清“主炮晾衣”说的真相,必须要找到这种说法的原始出处。

    “主炮晾衣”说国内最初版本内容可信度之辨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诗人,鲜为人知的是,田汉还是中国海军史的研究者。目前所能认定的国内现代“主炮晾衣”之说的来源,实际就是出自田汉在抗rì战争期间发表的一篇海军史论文。[8]

    1940年,民国海军内成立了名为“海军整建促进会”的组织,随之创办《整建月刊》杂志[9],该刊的创刊号上登载了田汉撰写的“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文中首度提出“主炮晾衣”说。

    《整建月刊》版“主炮晾衣”说的内容是,“……当北洋舰队回航关西时‘济远’舰略有损坏,于横次贺(横须贺)军港入坞。当时任横次贺镇守府参谋长的东乡平八郎曾微服视察我‘济远’一周,归来与其海部建议‘中国海军可以击灭。’……人家问他怎样成立那样的观察呢?他说:当他视察‘济远’时,对于该舰威力虽亦颇低首,可是细看舰上各处殊不清洁,甚至主炮上晒着水兵的短裤。主炮者军舰之灵魂。对于军舰灵魂如此亵du,况在访问邻国之时,可以窥见全军之纪律与士气……”[10]

    一读之下便能发现,国内最初版本的“主炮晾衣”说所指的军舰并非是北洋海军的一等铁甲舰“定远”,而是穹甲巡洋舰“济远”。东乡平八郎的身份也不是什么“东京湾防卫司令”,而是“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原来,“定远”舰主炮晒衣服之说,竟然是对“主炮晾衣”说的国内原始版本错传所致!联系到舰船技术和史料考订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完全认定,《晚清七十年》版“主炮晾衣”说属于以讹传讹的伪说,所谓“定远”舰主炮晒衣服的情景,纯粹是论者自己编织出的幻像。

    田汉在《整建月刊》上发表的“主炮晾衣”说指出,发生主炮晾晒衣物事件的军舰是北洋海军的“济远”号。这艘军舰也是德国造船工业的产物,舰型属于穹甲巡洋舰,舰体结构与“定远”舰有着较大不同[11]。“济远”舰的干舷较高,各种火炮武备大都是直接安装在主甲板之上,其中安装于军舰舰首炮台内的2门21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便是“济远”舰的主炮。因为是安装在主甲板上,依据一些历史照片测量,“济远”的主炮距离主甲板的高度约为1.5米左右,chéng rén显然很容易摸到火炮炮管的上方。由此,虽然“济远”主炮也存在平时炮管露出炮罩外面的部分长度有限的情况,但却因为距离主甲板较低,具备了在炮管上晒衣服的便利可能,“主炮上晒着水兵的短裤”之事也就比发生在离地3米的“定远”主炮上更具可信度了。

    舰船技术角度上具备了可能xìng,不过从史料考证角度看,田汉的说法同样存在问题。首先仍然是东乡平八郎的身份,田汉称“济远”舰因伤进入横须贺港修理,顺其自然,东乡平八郎就被说成是“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由此在横须贺的“济远”被横须贺的镇守府参谋长东乡平八郎看到仿佛就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这个看似合理的逻辑,实在是田汉一厢情愿的说法,因为前文已述,东乡平八郎当时实际是吴镇守府的参谋长,并没有担任过横须贺镇守府的参谋长,位处濑户内海的吴港和东京湾畔的横须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混为一谈的。(1886年rì本zhèng fǔ颁布海军条例,将全国海岸及海域划分为5个海军区,各海军区设有镇守府。其中第一海军区的镇守府在横须贺,第二海军区的镇守府在吴,第三海军区镇守府在佐世保、第四海军区镇守府在舞鹤、第五海军区镇守府在室兰[12])既然东乡平八郎当时并不在横须贺,又如何能看到千里在横须贺修理的“济远”舰呢?

    其次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即“济远”舰是否参加了1891年北洋舰队的访rì活动。

    1891年,俄国王储尼古拉访问rì本期间遇刺,为预防俄国报复,rì本zhèng fǔ破天荒地主动邀请中国北洋舰队访问rì本,言下之意就是对外造出中rì两国同文同种,友好盟邦的印象,以使沙俄稍有忌惮。回应rì方的邀请,中国于1891年6月间派出北洋舰队6艘军舰访rì。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一rì(1891年6月27rì)电寄海军衙门对此事作了报告,“rì本屡请我兵船往巡修好,现派海军提督丁汝昌统‘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铁、快船,于五月二十rì开赴rì本之马关,由内海至东京……”[13]引人注意的是,这份官方档案中的访rì舰只清单里并没有“济远”舰!

    光绪十七年五月十九rì(1891年6月25rì),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行前给旅顺船坞也有一份相关的电报,“明rì带同定、镇、致、靖、经、来六船前往东洋一带cāo巡,所有留防之‘平远’、‘济远’,当令先后乘间前去进坞……”[14]同样在访rì清单中也无“济远”舰,而是提到该舰的任务是“留防”,并要求抽时间前往旅顺船坞刮洗油漆船底。

    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七rì(1891年8月11rì),访rì归来的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致电旅顺船坞,“……弟初四由东回防,足之所至,一切尚称平善。离威四十余rì,留防之船尚无一者入坞。前言东归之船可以接踵修饰,竟成虚望矣……”[15]提到自己率队访rì前,命令前往旅顺油修的两艘船一直没有前去入坞,侧面证明了留守的“济远”、“平远”等船始终留在威海,不存在中途前往rì本的情况。

    “济远”舰舰长方伯谦的自订年谱中,对于这一阶段他的活动也有所记录,“(光绪十七年)五月廿一rì起,内子病,症似子痌。六月初十rì,内子小产,后病愈。七月十三rì,船到旅顺进坞。七月廿rì,船回威。”[16]即,丁汝昌率领6舰访rì后不久,方伯谦的夫人小产,直到丁汝昌回防威海后,“济远”舰才前往旅顺进坞油修,舰船活动的情况与丁汝昌电报中体现的信息一致。

    通过查找同时期的rì本档案,发现1891年北洋舰队访rì期间,rì本的媒体报道发生了一件小小的报道失误,或许就是造成“济远”晒衣服故事的某种导因。

    1891年7月4rì,《东京rìrì新闻》的报道称:“今回、丁提督は6隻の清国艦隊を率いて神戸に来航した。数rìのうちには横浜を訪れるものとされる。この艦隊は、‘鎮遠’,甲鉄艦,排水量7400トン,6000馬力,砲6門;‘定遠’,同上,‘来遠’,巡洋甲鉄,2900トン,5000馬力,砲5門;‘致遠’,巡洋艦,2300トン,7500馬力,砲5門;“靖遠”,同上;‘済遠’,巡洋艦,2350トン,2800馬力,砲6門。からなる。これらはすべて清国の軍艦であり、北洋の防備に当たるものとされ、まさに珍客と言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表の数字はおおむね正確です)”

    粗译为“这次,丁提督带领拥有6艘的清舰队前来神户。数rì后也将访问横滨。该舰队由:‘镇远’铁甲舰,排水量7400吨,6000马力,炮6门;‘定远’,同上;‘来远’装甲巡洋舰,2900吨,5000马力,炮5门;‘致遠’巡洋舰,2300吨,7500马力,炮5门;‘靖遠’,同上;‘济远’巡洋舰,2350吨,2800马力,炮6门组成,这些都是担任着北洋防务的清舰,真不得不可谓稀客。(表中的数字基本正确)”[17]新闻中称“济远”参加了访rì舰队。

    距这则报道不久,7月13rì,rì本《每rì新闻》也对北洋舰队来访做出了报道,所列的访问舰队名单发生了变化:“……ここに取り上げる清国の軍艦6隻は、いずれも現在横浜に停泊中で、清国艦隊中もっとも屈強なものである。併記したrì本の軍艦6隻は常備艦隊に所属するもので、これまたもっとも強力な軍艦である。清国の軍艦6隻が、同数のrì本軍艦に比べて優越しているのは一目瞭然であり、rì本人はこれを見て如何に考えるべきであろうか。次号で小生の意見を述べようと思う。清国軍艦:‘定遠’,装甲艦,排水量7430トン,速力14ノット,長さ308フィート,1887年建造(1881年進水);‘鎮遠’,装甲艦,7430トン,14ノット,308フィート、1882年建造(1882年進水);‘経遠’,装甲艦,2850トン,16ノット,270フィート,1887年建造(1887年進水);‘来遠’,装甲艦,2850トン,16ノット,270フィート,1887年建造(1887年進水);‘致遠’,巡洋艦,2300トン,18ノット,250フィート,1886年建造(1886年進水);‘靖遠’,巡洋艦,2300トン,18ノット,250フィート,1886年建造(1886年進水)……”。

    粗译为:“……这里列举的清舰6艘,都停泊在横滨,是清国舰队中最强有力的,同时停泊在港中的rì本6舰属于常备舰队,也是rì本舰队最强的军舰。6艘清舰要优于同等数量的rì舰可谓一目了然,rì本人见此将有何感想,小生将在下一期就此发表拙见。清**舰:‘定远’,装甲舰,排水量,7430吨,速度14节,长度308英尺,1887年建造(1881年下水);‘镇远’,装甲舰,7430吨,14节,308英尺,1882年建造(1882年下水);‘经远’,装甲舰,2850吨,16节,270英尺,1887年建造(1887年下水);‘来远’装甲舰,2850吨,16节,270英尺,1887年建造(1887年下水);‘致远’巡洋舰,2300吨18节,250英尺,1886年建造(1886年下水);‘靖远’,巡洋舰,2300吨,18节,250英尺,1886年建造(1886年下水)……”[18]访rì北洋舰队的名单中又没了“济远”舰,无形中宣布《东京rìrì新闻》的报道有误。

    一连串的中国原始档案共同证明“济远”舰没有参加1891年的访rì活动,这样来看,所谓的“当北洋舰队回航关西时‘济远’舰略有损坏,于横次贺(横须贺)军港入坞”纯属是子虚乌有的梦话。如此,田汉说的这位东乡平八郎又是怎样才能在rì本的港口看到一艘当时根本不在rì本的中**舰呢?而且居然这位东乡平八郎还能看到这艘军舰“舰上各处殊不清洁,甚至主炮上晒着水兵的短裤。”

    东乡平八郎当时是吴镇守府的参谋长,而非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北洋海军的“济远”舰当时也根本不在横须贺,而是在威海担负留守任务,那么只能证明有关东乡平八郎在横须贺看到“济远”舰主炮上晾晒衣裤的故事也是彻头彻尾的谎话。

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中)

    [[[CP|W:554|H:363|A:L|U:http://file2.www.uu234.com/chapters/20101/26/1124156634001243527963750146564.jpg]]]图为rì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主炮上方晾晒的衣物里,不知有没有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本人的?

    “主炮晾衣”说的真正源头

    作为国内“主炮晾衣”开山之祖的田汉《整建月刊》版已被证明是子虚乌有的杜撰故事,然而田汉在其文中同样未提该说的出处,如需彻底否定“主炮晾衣”说,还需找到其最初的源头,加以辨析。

    田汉连续发表在《整建月刊》上的“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一文,引用材料方面有个很大的特sè,即如该文的编者所说“他(田汉)又从‘知我莫如敌’这一个观点出发,便尽量收集敌方的记载以资对照。”[1]鉴于田汉文中大量引用的材料,主要是rì本作家小笠原长生编纂的各种关于rì本海军军官东乡平八郎的书籍,笔者遂对小笠原长生的著作加以关注,在香港岭南大学马幼垣先生的帮助下,最终在小笠原长生著作《聖將東鄉全傳》中发现了关于“主炮晾衣”的文字,田汉说的出处当来源于此。

    根据rì本weblio辭典网站介绍,小笠原长生(1867-1958),rì本佐贺县人,后参加海军,官至海军中将。甲午战争时在“高千穗”舰服役,rì俄战争时期任军令部参谋,战后无限崇拜时任联合舰队司令官的东乡平八郎,利用自己的文笔不断撰写各种赞颂、溢美东乡平八郎的文章和书籍,“rì露戦争後は東鄉平八郎に傾倒し、持ち前の文才で東郷を賛美する文章を次々と書いた”。[2]由此,其著作的史学价值究竟如何可以想像。

    小笠原长生退役后几乎以为东乡写赞美诗为业,不断编造各种“东乡说:……”,“东乡对我说:……”,“东乡对他们说:……”之类的故事。1939年出版的《聖將東鄉全傳》,在其著述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笔者能够见到的1950年再版第74页中,小笠原长生介绍完北洋舰队1891年访rì的大致情况后,以附记的形式,记载已经是元帅的东乡平八郎曾对小笠原长生说:“‘平远’因为故障而入港修理,我在岸边看到一门炮上晒着衣物,很不整洁……。”(笔者粗译)[3]

    由上节讨论“济远”是否曾参加1891年访rì的部分已经得知,当rì与“济远”舰一起留守威海的还有另外一艘军舰,即刚刚由船政拨来北洋不久的“平远”舰,“平远”舰根本就未曾参加1891年的访rì活动。而且,“平远”舰于1891年6月才刚刚到达北洋,此前福建船政实际只完成了舰体的建造,尚没有配妥武备。[4]1891年6月25rì,即北洋海军访rì舰队出发的前一rì,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尚在与旅顺船坞安排为“平远”舰安装火炮的工程,“明rì带同定、镇、致、靖、经、来六船前往东洋一带cāo巡,所有留防之‘平远’、‘济远’,当令先后乘间前去进坞。兹先饬‘平远’赴旅,除油底外,其此次由津新领各炮,并祈惠饬连座一律安配妥贴……。”[5]

    并没有参加访rì活动,甚至连火炮都还没有安装完成的“平远”舰,竟然能够在rì本被东乡平八郎看见火炮上晾晒了衣物,这种说法的荒唐程度,已经无以名状。或许是对编造的这则“东乡对我说……”故事并不放心,《聖將東鄉全傳》译出英文版时,删除了“平远”火炮晒衣的故事。

    由小笠原长生首创的“平远”晾衣故事,经田汉讹传,变成了“济远”晾衣故事,再由唐德刚三传,演绎出了“定远”晾衣。其蒙蔽、误导学界逾半个世纪,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主炮晾衣”说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已经得出,无论是田汉在《整建月刊》上首发的“主炮晾衣”说国内原始版本,或是唐德刚继之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的“主炮晾衣”说现代版本,都是错漏不堪的误会讹传。可就是这种稍微细心辨识,就能发现绝大问题的说法,很长时间以来还在被国内外涉及北洋海军、甲午海战的著述乃至文学作品屡屡使用,街头巷议也大都乐此说而不疲,以此作为证明北洋海军军纪涣散的证据。而且随着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主炮晾衣”说的版本越来越多,错误也越来越大,以下仅试举几例:

    “一仈jiǔ一年六月,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铁甲舰访问rì本横滨……然而也就在这一次访问期间,rì本人发现‘定远’舰像洗衣坊那样,炮管上晾着衬衣和裤衩。他们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人并非不可战胜!”[19]北洋舰队1891年访rì的时间被错书为“六月”,事件发生的军舰被书成了“定远”舰。

    “1891年7月,北洋舰队正式访问了rì本横滨……rì本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非常好奇地仔细观看了旗舰‘定远’号,但令丁提督吃惊的是,这位rì本来访者对这艘战舰竟没说任何赞扬的话。在当时任横滨海军基地司令的东乡看来,中国舰员缺乏纪律xìng;舰上的大炮没有擦干净,而且上面还张灯结彩似的挂满了洗好的衣服……”[20]1891年访rì期间,北洋舰队6舰在rì本横滨港停泊时举行了招待会,该段文字的作者显然十分明白“主炮晾衣”的故事应该发生在横滨,但是为了让东乡平八郎和到横滨参观中**舰建立逻辑关系,东乡平八郎的职务竟莫明其妙地被作者封为“横滨海军基地司令”,挂衣服的军舰也说成了是“定远”。

    “1891年夏,北洋海军的6艘主力战舰应邀二次出访rì本。舰队在横滨停留期间,横滨海军基地司令官东乡平八郎(甲午战争时任‘浪速’号巡洋舰舰长)曾仔细观察过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舰上中国海军官兵给他的印象是缺乏纪律xìng,而且他发现大炮没擦干净,上面还挂满了晾晒的衣物,遂生轻视之心。”[21]

    “……在北洋舰只停泊rì本长崎港的时候,曾接待过一批登舰作‘亲善’访问的rì本军官,其中一名叫东乡平八郎的rì本舰长留心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定远’舰305毫米主炮的炮管上晾晒着水兵的背心、裤衩;大炮炮管里满是油垢,似乎很少擦拭过……”[22]1891年北洋舰队访rì时只是在横滨港举行过招待会,这位作者竟将rì本官员参观中**舰的活动安排到了rì本长崎,自然的,东乡平八郎又被这位作者封成了一位在长崎的舰长。

    “中rì甲午海战爆发前夕,rì军驱逐舰舰长东乡平八郎在参观‘镇远号’巡洋舰时,发现舰上的栏杆和扶梯很脏,炮管上晾晒着衣服。他通过这些细节,断定清军纪律松弛,不堪一击。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看来一支军队平时松松垮垮、疏于养成,关键时刻就拉不出、打不赢。”[23]此处,在炮管上晒衣服的军舰又被说成了是北洋海军的“镇远”舰,而且加上了栏杆和扶梯很脏的细节,东乡平八郎也换了新的身份——驱逐舰舰长,作者显然不太熟悉海军技术,此时驱逐舰这一舰种还处在襁褓中,rì本海军根本没有装备驱逐舰,不知道东乡平八郎管带的驱逐舰是何国创造的?

    “……‘定远’舰曾随北洋舰队两次访问rì本。当它停泊在rì本港口时,引起了许多rì本民众的围观。巨大的船体,厚重的装甲,威力强大的火炮,使rì本从皇室到平民举国上下敬畏有加,惊呼rì本没有一支舰队能够打败北洋舰队。但有一个名叫东乡平八郎的海军大佐却不动声sè。他两次上舰参观之后,对旁人说:‘此舰的战斗力有限,若一旦开战,必不堪一击。’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定远’舰上的主炮没有洗刷干净,而且在炮筒上还晾晒着北洋水兵的衣裤!”[24]这个故事里,东乡平八郎竟然是两度登上“定远”舰,而且不仅看到主炮上晒着衣服,还看见了主炮没有洗刷干净。就海军技术而言,洗刷火炮主要指的是擦洗火炮的炮膛,“定远”的主炮离开主甲板有3米之高,不知道东乡平八郎该如何来观察炮膛里的情况。

    “主炮晾衣”说之热闹程度,可以窥见一斑。

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下)

    [[[CP|W:554|H:331|A:L|U:http://file1.www.uu234.com/chapters/20101/26/1124156634001244278901250140675.jpg]]]图为rì本主力巡洋舰“吉野”,主炮上方晾晒的衣物里,有没有坪井航三和河原要一的?

    目前,这种言论还有愈演愈烈,越说越奇的趋势。《解放军报》2006年某篇冠之以“一摸一看”标题的文章称:“……rì俄战争前夕,rì本海战名将东乡平八郎赴俄国进行军事访问。在参观俄国某部军营时,他发现俄国士兵竟然把衣服晾晒在了炮管上,他走到火炮前摸了一下炮膛,发现里面已是锈迹斑斑,由此他推想,如果此时发动战争胜算较大。回国后,东乡平八郎立即向明治天皇表明了想法。不久,rì俄战争爆发,rì本大获全胜。”[25]历史上rì本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从未到过俄国,显然“主炮晾衣”的故事被作者演变成了一个“一摸一看”的公式,套用嫁接给了俄国海军。

    台湾“中**舰博物馆”网站,在介绍民国海军“宁海”军舰的一张访rì照片时,注解为“1934年参加东乡葬礼的‘宁海’号驶入rì本横滨港口。与早年访rì的“定远”一样,因两舷晒满被单衣物而被rì本媒体大肆嘲讽。”[26]实际上这副照片的摄影者为rì本颇有名气的舰船工程师福井静夫,他将他在当年“宁海”访问rì本是拍摄的照片登载在《世界舰船》杂志,并作了下列的评论:“中国的海军旗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在横滨港翻飞了。这艘深灰sè的小型军舰,看上去和我们的军舰有着同样风貌,她威风堂堂,压倒了其他停泊的船舰。笔者所深受的印象是,虽然此舰匆匆來航,但是涂装和保养竟然还是如此的完美,而且甲板上的官兵动作又是如此的敏捷,在我的脑海里,交织着‘jīng悍可靠’和‘强敌’这两种感受!”[27]之所以原意会被该网站作如此的扭曲,无疑撰者也是受到了“主炮晾衣”说的影响,“主炮晾衣”这个公式又被套用在了“宁海”军舰身上。

    与这些一厢情愿,运用想象力编造故事,来证明自己国家历史上的海军不堪的文字截然不同的是,被现代国人几乎众口烁金声称“主炮晾衣”的“定远”舰,在当时rì本的新闻报道中实际是另外一副面貌。

    rì本《每rì新闻》1891年7月15rì报道了14rì“定远”舰上举行招待会的情况:“清国北洋艦隊水師提督丁汝昌氏およびrì本駐在欽差大臣李経方氏の主催により、昨14rì午前10時より旗艦‘定遠’艦上において、我が国の貴顕紳士を招いた大宴会が開催された。北白川殿下、松方総理大臣を始め、大臣、次官、陸海軍将校や新聞記者まで、およそ500名が招待されている。清国艦隊各艦の小蒸気艇は早朝から波止場に現れ、船首に黄龍の旗を押し立てて、これらの人々の輸送にあたった。

    ‘定遠’は満艦飾を施し、舷門には丁提督、李公使を始め、各艦の艦長たちが整列して来賓を迎える。楽隊が演奏する中、甲板にはラムネ、氷、様々な巻きタバコなどが用意されていた。‘定遠’の排水量、出力などは先に紹介したとおりだが、艦長室、士官室には様々な美術品が展示され、盆栽、写真なども置かれていた。病室には数名の患者がいたけれども、きわめて清潔であった。

    同艦は7千トンの大艦であり、装備する砲もまた巨大で、30.5センチ砲4門、15センチ砲2門が、その主なものである。来賓は乗り組み士官の案内により、艦内をくまなく巡覧した。

    やがて12時ころから西洋料理の立食会場が設けられ、賓客はかつ飲み、かつ語りて、それぞれに十分満足したうえで、波止場へと送り返されている。”

    粗译为:“由清国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和驻rì本公使李经方主持,昨天,即14rì上午10点开始,在旗舰‘定遠’上,举办了邀请我国显贵绅士的大宴会。北白川殿下、松方总理大臣起,各大臣、次长,陆海军军官和新闻记者,大约500名应邀出席。清**舰搭载的小蒸汽艇,飘扬着黄龙国旗从早晨起就在码头上等候,将这些来宾送到‘定远’舰上。

    盛装的‘定远’舰上,丁提督、李公使以及清国各舰的舰长们在登舰口迎接。军乐队的演奏声中,‘定远’舰甲板上准备了柠檬水、冰块以及各式各样的卷烟等招待品。‘定远’的排水量、功率等参数如上所介绍,舰长室、军官舱内装饰着各式各样的美术品,还有盆景、照片等。军医院里虽然有几名患者在就医,然而清洁异常。……过了不久,中午12时开始,‘定远’舰甲板上举行了西餐的冷餐会,宾客们边吃边谈,最后在十分满意的气氛中被送回了码头。虽然也准备了舞会,还被列入rì程表,但因女xìng过少,这个活动只得中止了。”[28]

    根据rì方媒体的现场报道,接待rì方参观时的“定远”舰盛装示人,舰上清洁异常,而且从各种活动的细节来看,北洋舰队内当时很有一番西洋作风,这显然不是一些现代论者的想象力所能及的。

    结论

    19世纪的舰船上,由于还没有专门用来烘干衣物的设施,洗净的衣物只能依靠自然晾干。当时军舰内部空间狭窄,且蒸汽化舰船上还装备了大量机器设备,为防止水汽在舱内散发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出于担心水汽散发,会导致机器锈蚀起见,晾晒衣服均在舰船的甲板上露天进行[29]。

    通常的做法是晾晒在舰船的栏杆、天幕柱上,也有直接将很多衣服串联在旗绳上,升起到桅杆高处的。采用这些方法,晾晒衣服时,舰船甲板上自然就是四处衣物飘飘,蔚为壮观了,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特殊的景象在当时各国海军中是通例。近代中国向英、德购买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等军舰回国时,随行的外交官即记述了洋员琅威理在航行途中曾多次命令各舰集中晾晒衣服,诸如“十六rì……早,督船旗令各船晾晒吊床”、二十六rì,早督船令各船晾晒衣服”等[30]。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命令,就是尽量考虑了保持舰上整洁,避免各自为事。

    为更好的说明晒衣服是当时世界海军的通例,下面列举一些各国海军舰船在甲板上晾晒衣物的照片:

    上图是美国海军“巴尔的摩”号巡洋舰,舰首和前桅杆舰密密麻麻晾晒着衣物

    rì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

    rì本海军巡洋舰“吉野”,舰首主炮附近晾晒着衣物

    德国海军炮舰“胡蜂”的主炮炮位

    俄罗斯海军巡洋舰“留里克”

    如果对海军史没有了解,那么军舰上突然出现大量衣物的情况,的确可能称为怪现象,然而仅仅凭靠着这种一己的观感,就将海军史上一个阶段的特殊惯例,作为某一支海军**的象征,其荒唐程度实在令人叹止。针对北洋海军“主炮晾衣”而作的批评,正是基于这种一己之见的无限发挥联想。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失败原因来自诸多方面,不能将所有的责任归结到“人”的层面。而为了证明这一点,不加考证、不做辨析,把一切仿佛可以证明北洋海军“人”的层面存在问题的不确实材料都引为信史,就更不是历史研究所应持的客观态度。

    通过对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这一细节问题的考辨,可以发现,这种影响极广的说法完全是出自一厢情愿的夸张编造,充满谬误,与史实相较,立刻原形毕现,不应当再作为信史采用。连带而及的,长久用来证明北洋海军军纪涣散的证据一朝被证明为是谎言,建立在这个证据上所作的结论,其可靠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1]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三),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版,第79-80页。

    [2]有关“定远”级铁甲舰的详细技术情况,参见: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现代舰船杂志社,2006年11月版,第8-29页。

    [3]1866年意奥利萨海战中,奥地利舰队以船头对敌的横队阵线战胜了持纵队队形的意大利王国舰队,从而对此后的海军战术、舰船设计发生深远影响。1894年9月17rì中rì两国海军进行的大东沟海战,中国北洋舰队采用的便是奥地利海军借以大败纵队队形的横队战术。利萨海战的资料参见:《简明世界战史辞典》,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266页。[英]罗伯特·杰克逊著,张国良译,《战列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1月版,第40-43页。[英]理查德·希尔著,谢江萍译,《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171-176页。

    [4]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现代舰船杂志社,2006年11月版,第143页。

    [5]据rì方资料记载,东乡平八郎在1890年5月13rì至1891年2月13rì间,担任的职务是吴镇守府参谋长。见“統合戰爭辞典”,http://www007.upp.so-net.ne.jp/togo/human/index.html。另见:孙克复、关捷主编,《甲午中rì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第318页。

    [6]王家俭,《中国近代海军史论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版,第39-43页。

    [7]外山三郎著,龚建国、方希和翻译,《rì本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月版,第15页。

    [8]罗尔纲,《晚清兵志》(二),中华书局,1997年12月版,第17-18页。

    [9]有关《整建月刊》的创办和内容等情况,参见,蔡鸿干,“《海军整建月刊》的前前后后”,载于,文闻编,《旧中国海军秘档》,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0]田汉,“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载于:海军整建月刊社编,《整建月刊》,第一卷第一期,1940年4月15rì出版,第5页。

    [11]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现代舰船杂志社,2006年11月版,第30-42页。

    [12]外山三郎著,龚建国、方希和翻译,《rì本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月版,第32页。

    [13]李鸿章,“寄海署”(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一rì辰刻),《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十三。

    [14]丁汝昌,“致刘芗林、龚鲁卿”(光绪十七年五月十九rì),戚俊杰、王记华编校,《丁汝昌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155页。

    [15]丁汝昌,“复刘芗林”(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七rì)戚俊杰、王记华编校,《丁汝昌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156-157页。

    [16]方伯谦,《益堂年谱》,手稿影印本。

    [17]新見志郎,“鎮遠定遠下駄に履き”,“三脚樯”网站http://www.d3.dion.ne.jp/~ironclad/wardroom/Nagasaki_riot/nagasaki_riot4.htm由上海图书馆章骞先生翻译。

    [18]新見志郎,“鎮遠定遠下駄に履き”,“三脚樯”网站http://www.d3.dion.ne.jp/~ironclad/wardroom/Nagasaki_riot/nagasaki_riot4.htm由上海图书馆章骞先生翻译。

    [19]“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续)编者按,海军整建月刊社编,《整建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1941年3月15rì出版,第5页。

    [20]小笠原长生,rì本weblio辭書网站,http://www.weblio.jp/

    [21]小笠原長生,《聖將東鄉全傳》,聖將東鄉全傳刊行會,昭和25年再版,第74頁。

    [22]关于“平远”舰武备安装,以及由船政调拨至北洋等舰史,参见,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现代舰船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84-93页。

    [23]丁汝昌,“致刘芗林、龚鲁卿”(光绪十七年五月十九rì),戚俊杰、王记华编校,《丁汝昌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155页。

    [24]钱刚,《海葬》,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3月版,第125页。

    [25][美]约翰·罗林森著,苏小东、于世敬翻译,《中国发展海军的奋斗1839-1895》,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1993年1月版,第168页。

    [26]苏小东,“北洋海军管带(舰长)群体与甲午海战”,载于戚俊杰、刘玉明主编,《北洋海军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426页。

    [27]高鲁炎,《大清帝国海军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4页。

    [28]“就依法治军有关问题访军事科学院王安研究员”,《解放军报》,2006年3月2rì第9版。

    [29]戴平,“东乡平八郎的目光”,《文汇报》,2006年9月20rì。

    [30]石巍、董华武,“‘一摸一看’引出的军事胜败话题”,《解放军报》,2006年8月10rì,第12版。

    [31]“中**舰博物馆”网站http://vm.rdb.nthu.edu.tw/cwm/ming/2408_b.html

    [32][rì]福井静夫,“军舰七十五年回想记·世界巡洋舰物语”,《福井静夫著作集》第八卷,光人社,1994年6月版。译文见:章骞,“悲壮的航迹——‘宁海’和‘平海’号轻巡洋舰”,《军事历史》杂志,2005年5月刊。

    [33]新見志郎,“鎮遠定遠下駄に履き”,“三脚樯”网站http://www.d3.dion.ne.jp/~ironclad/wardroom/Nagasaki_riot/nagasaki_riot4.htm由上海图书馆章骞先生翻译。

    [34]关于水汽在舱内对人健康的损害,参见[法]勒罗阿,《水师保身法》,江南制造局光绪刻本。

    [35]余思诒,《航海琐记》,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本,2000年版。

“承先启后”——“海陵”级装甲巡洋舰

    [[[CP|W:582|H:205|A:L|U:http://file1.www.uu234.com/chapters/20101/28/1124156634002961958660184856170.jpg]]]图为“海陵”号装甲巡洋舰同rì本“吉野”号巡洋舰的线图比较

    “海陵”级装甲巡洋舰(自建):1897年完工,排水量4125吨,航速20节,主炮6座单装152毫米炮,副炮4门120毫米炮,装甲材质为克虏伯装甲、水线装甲带为75-100毫米、火炮防盾为75毫米、司令塔为150毫米。

    “海陵”级装甲巡洋舰是中国自制的第二级装甲巡洋舰,由法国造船大师白里安设计,由北洋船政局和福建船政局及江南制造总局建造,该级舰共五艘,分别为“海陵”、“南平”、“南凯”、“武威”、“广胜”,其中“海陵”属北洋水师,“南平”、“南凯”属南洋水师,“武威”属福建水师,“广胜”属广东水师,因制造地不同,外形及尺寸略有差异。

    中rì甲午战争后,rì本不甘心失败,处心积虑的要同中国再战,而中国自大东沟海战后,朝野上下“痛感巡海快船(巡洋舰)之不足”,遂决心发展巡洋舰扩充海军,在这样的背景下,“海陵”级装甲巡洋舰应运而生。

    同中国自制的第一级装甲巡洋舰“平远”不同,“海陵”级装甲巡洋舰没有再盲目的模仿法国人白劳易所发明的蚊子船型装甲炮舰的设计,而是根据中国海军目前所面临的实际需要设计的一级主战巡洋舰。根据当时的北洋船政大臣孙纲的要求和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尽快建成入军的愿望,白里安在“海陵”级装甲巡洋舰上采用了大量现有的成熟设计,并借鉴了1896年下水的法国“达萨斯”级装甲巡洋舰的部分设计方案,象“海陵”号的152毫米主炮布局方式,几乎和“达萨斯”号一样,后来曾有人指出过“海陵”号的火炮炮位布置过密的缺陷,在后来发生的多次战斗中也的确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但该级舰的xìng能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很多人经过研究后认为,“海陵”级装甲巡洋舰虽然不能说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装甲巡洋舰,但无疑却是最适应当时中国海军需要的战舰。

    在当时的中国,北洋水师虽然在甲午海战当中战胜了rì本联合舰队,但这支中国海军最强大的舰队的多数舰艇已显得陈旧,加上航速过慢,防守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都显得力不从心,更别说同敌人在海上进行舰队决战了,而“海陵”级装甲巡洋舰的出现,恰好适应了当时中国急需加强海防的现状,因为这种吨位相对较小的装甲巡洋舰的火力和防护要远远强于中国海军以前装备的无防护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甚至于超过了rì本海军的很多主战舰艇,而且“海陵”级装甲巡洋舰的速度也比较快,既可以防守海岸线,又可与敌舰队进行海上主力决战。以rì本的“吉野”号快速巡洋舰做比较,“海陵”的航速略慢,火力则足以同其相当,而防护则强于“吉野”,有人认为,假如“吉野”和“海陵”在海上相遇,“吉野”则未必会是吨位稍小的“海陵”的对手。只是由于rì本的“吉野”和“高砂”两舰皆毁于甲午海战,“海陵”失去了与其一较短长的机会,对此后世的军史爱好者常常引以为憾。

    在“海陵”号及其姊妹舰入役中国海军后不久,中rì丁酉战争爆发,“海陵”级装甲巡洋舰首次参战,值得一提的是,该级舰的首次战斗不是发生在中国海军的主力北洋水师中,而是在南洋水师。“海陵”号的姊妹舰“南平”号和“南凯”号在南洋水师提督林国祥的带领下一直打进了rì本的东京湾,取得了光辉的战绩,而随后,她的另两个姊妹“武威”号和“广胜”号在纪伊海战和琉球海战当中也表现出sè。不甘寂寞的“海陵”号也很快在管带李鼎新的带领下投入到了战斗当中。

    由于rì军占领朝鲜全境,威胁中国本土,而清朝陆军屡战不利,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北洋船政大臣孙纲(也就是后来的华夏共和国第一任大总统)决定率领一支清军和朝鲜军队的jīng锐部队在牙山湾登陆,袭扰rì军后方,以期扭转战局。“海陵”号装甲巡洋舰作为护航舰同“金元”号装甲炮舰一起参加了这次行动,由于清军的登陆行动为rì军查觉,登陆部队在抢滩时遭到了rì军的攻击,“海陵”号在管带李鼎新的指挥下,先用舰炮火力压制了rì本陆军的炮兵火力,使清军和朝鲜军队顺利完成了登陆行动,接着同“金元”号一起抗击前来进攻的由“千代田”、“高雄”、“金刚”、“大和”四舰组成的rì本舰队,经过激烈的交战,一举击沉rì舰“千代田”、“金刚”、“大和”,重创“高雄”,取得了“牙山湾海战”的重大胜利,“海陵”号因而名声大噪,为世界海军所熟知。

    “牙山湾海战”后,“海陵”号追随北洋水师主力又多次参战,丁酉战争结束后,“海陵”号同“开远”舰一起护送中国使团前往rì本东京参加“七国和会”,见证了“东京和约”的签订和rì本多国被肢解的伟大历史时刻,因为正是从那一天起,rì本不再成为中国的威胁了。

    清朝覆亡,华夏共和国成立后,“海陵”号及姊妹舰也都加入了共和国龙旗海军,“海陵”号后来调入越洋舰队(原大清广东水师),后来又调入南洋舰队,并参加了“华俄战争”中同俄国海军的战斗,“海陵”号装甲巡洋舰及其姊妹被编入第三分舰队,担任侦察寻敌任务,在著名的“巴士海战”中,“海陵”号及四艘姊妹舰因为追错了方向,很晚才到达战场,未能赶上战斗。

    在华俄战争结束后,“海陵”号仍然在中国海军中长期服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退役,后被拆毁,部分遗物保存于中国海军博物馆。

    作为中国自制的第二级装甲巡洋舰,“海陵”级装甲巡洋舰起到了关键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级舰的制造为中国造船工业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让中国一点点的摆脱了仿造外**舰的历史,正是从“海陵”级装甲巡洋舰开始,中国的造船工业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使中国海军后来又拥有了“海昌”级装甲巡洋舰、“龙乡”级战列舰,“龙昶”级战列舰和“永丰”级早期战列巡洋舰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战舰。很多人认为,“海陵”级装甲巡洋舰出现的意义对中国造船工业的影响等同于亚洲第一巨舰“龙扬”号战列舰的诞生。

    如今的中国海军博物馆的展示厅里,还有“海陵”号的铁锚矗立在那里,静静的向后人述说着她昔rì的历史。

“破浪飞剪”——“海昌”级装甲巡洋舰

    [[[CP|W:576|H:270|A:L|U:http://file1.www.uu234.com/chapters/20102/1/1124156634006392018633734895185.jpg]]]“海昌”号装甲巡洋舰(自建):1901年完工,排水量7216吨,航速20.5节,主炮2座双联203毫米45倍径炮,副炮8门152毫米45倍径炮、6门88毫米炮,装甲材质为克虏伯装甲、水线装甲带为80-150毫米、炮塔为150毫米、司令塔为200毫米。

    “海昌”级装甲巡洋舰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以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名字命名的中国第三级装甲巡洋舰,也是一级大型装甲巡洋舰,该级舰共四艘,分别为“海昌”、“南昌”、“福昌”、“广昌”。其中“海昌”号和“南昌”号为北洋船舶重工(即原来的北洋船政局)所建,“福昌”号为福州船舶工业总公司(即原来的福州船政局)所建,“广昌”号为上海船舶工业总公司(即原来的江南造船所)所建。

    “海昌”级装甲巡洋舰无论从吨位、火力还是防护等各项xìng能,都远远超出了中国自制的第二级装甲巡洋舰“海陵”级装甲巡洋舰。而值得一提的是,“海昌”号采用了当时极为新颖的“飞剪式舰首”的设计。

    中国史书当中对“飞剪式舰首”是这样说明的:“此等船首似长而尖削之曲刃剪刀,在海上可劈浪前行,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式’。”

    所谓的“飞剪式舰首”,是和“垂直舰首”相对应而来,其样式为在垂直舰首水线上部外飘,并与下部垂线圆滑过渡而成,也就是说“飞剪式舰首”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垂直的下部与外飘的上部,而且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弧度,这是“飞剪式舰首”区别于“垂直舰首”的主要特征。

    “海昌”号装甲巡洋舰之所以要采取这样的设计,是因为“飞剪式舰首”相对于“垂直舰首”和“倾斜舰首”,抗沉xìng和稳定xìng更好,而且还可以获得更高的航速。

    相比起“垂直舰首”和“倾斜舰首”,“飞剪式舰首”因为舰首体积较大,因而拥有较大的浮力储备,且由于舰首外飘的角度随干弦的升高而不断变大,所以在舰首没入水中时,浮力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舰只“埋首”的问题,提高舰艇的抗沉xìng能和在高海况下的纵向稳定xìng。

    采用“飞剪式舰首”,其实是中国的技术工程人员对不同作战舰艇的不同功能多方思考论证后决定的。

    象在海战中,战列舰主要用于舰队主力决战,因此战列舰实际上就是一座能够移动的巨型海上炮台,只有在海上决战时才开赴战场,平时一般都呆在港口里,因此对于舰艇的适航xìng能及续航力的要求就要低一些,因而在中国的战列舰设计上,中国的造船技师们一开始选择了价格比较低廉,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一些的垂直舰首。

    而对于担负海上破交作战的大型装甲巡洋舰来说,战舰的适航xìng能必须要非常良好,而由于海上破交战的特xìng,使得装甲巡洋舰在大多数的时候,无需面对火力强大的战列舰,因此对于中弹毁伤的考虑也就相对放在了较为次要的地位,而且由于用于在海上追歼敌方袭击舰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对高航速的需要,因此中国的造船技师们选择造价相对昂贵,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的“飞剪式舰首”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高航速的特点在“飞剪式舰首”这个名称上更能体现出来。“飞剪式舰首”的设计其实与后世的“小水线低阻船体线型”的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配合外飘的舰首与干舷,使舰船在高速航行时也不会有严重的上浪,因此保证了舰船的动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转换为高航速。

    由于采用了“飞剪式”舰首,加长了甲板长度,干弦侧面积亦有所增大,因而“海昌”级装甲巡洋舰的吨位并不算很大,但是船体却显得大很多,因为受弹面积增大,海战中被敌炮命中几率较高,但由于该舰主要用于远洋作战,高速行进时中弹概率相对降低,而后来的战斗表明,这个问题并不明显。

    “海昌”级装甲巡洋舰是中国第一级采用“飞剪式舰首”的主战舰艇,在当时被视为“破冰之举”,也被后人看作是中国海军舰艇“飞剪首化”的开端,由中国海军造舰局长史司博士一力促成的中国海军舰艇“飞剪首化”其实也是从“海昌”级装甲巡洋舰开始的。

    “海昌”级装甲巡洋舰的出现,证明中国的造船工业已经真正摆脱了仿制外国舰艇的路子,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海昌”级四舰建成入役后不久,便进行了多次远海作战训练,并一度作为中国在新从俄国手中收回的库页岛的海上武装力量存在。多次的海上实战演练极大的提高了中国海军官兵的战技,也给中国的造船工程人员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1905年震惊世界的华俄战争爆发,“海昌”级四舰被单独编成中国龙旗大洋舰队第六巡洋舰分队,驻扎在库页岛,负责防御库页岛海上安全并监视宗谷海峡和靼鞑海峡。在蔚山海战中,俄国装甲巡洋舰“格罗姆鲍伊”号和“俄罗斯”号遭到中国海军重创后逃回海参崴,同在海参崴外海监视俄国海军的“海昌”级四舰遭遇,展开激烈炮战,俄舰再次遭到重创,后来在港内战列舰队的掩护下才逃进了海参崴港,“俄罗斯”号因为受损过重,被迫报废。

    蔚山海战结束后,俄国海军为了防止被堵在海参崴港内,将速度较快的装甲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开出港内,准备绕道津轻海峡南下,作为袭击舰攻击中国沿海地区,俄国舰队出发不久即被rì本海上jǐng卫队发现,并通报了中国海军,“海昌”级四舰奉命追击,击毁了俄国巡洋舰“瓦良格”号,取得了津轻海峡之战的胜利。

    在中**队收复海参崴,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后,中国海军主力南下台湾修整,“海昌”级四舰同中国海军其他的装甲巡洋舰一起集中编成第二分舰队,同战列舰队迎战由俄国海军名将马卡洛夫率领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即有名的“巴士海战”,在这场海战中,“海昌”级四舰同友舰一道,先分割歼灭了俄国巡洋舰,然后同战列舰队合力攻击俄国战列舰队,最终取得了巴士海战的辉煌胜利。

    作为一级划时代的优秀装甲巡洋舰,“海昌”级四舰在中国海军当中一直服役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装巡杀手”——“永丰”级装甲巡洋舰

    [[[CP|W:580|H:223|A:L|U:http://file1.www.uu234.com/chapters/20102/11/1124156634015012061544497667615.jpg]]]“永丰”号装甲巡洋舰(自建)1903年到1905年。

    正常排水量:13500吨。

    尺寸:全长144.8米、水线长139.6米x22.4米x7.5米。

    机械:2轴,三胀蒸汽机2台,燃煤水管锅炉,22200马力时速21节。

    装甲:克虏伯装甲,水线主装甲带下部180毫米、上部130毫米,水线首尾装甲带75毫米,主炮塔装甲正面最大250毫米、侧面150毫米,炮座装甲180毫米,副炮塔装甲150毫米,副炮塔炮座152毫米,前司令塔最大350毫米,后司令塔最大150毫米。

    武备:2座双联305毫米40倍径英国MK9型炮炮塔(每炮最大shè速约40秒1发,备弹100发),4座双联203毫米45倍径炮炮塔,16门88毫米35倍径反雷击炮,舰员约850人。

    “永丰”级装甲巡洋舰作为华俄海军军备竞赛的一个部分,是专门用来对抗沙俄自法国订购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并根据中国自身装甲巡洋舰的运用方针(重视舰队对决职能,弱化贸易战职能)而设计建造的一型装甲巡洋舰。该级舰为一艘。以1903年特别拨款案的经费建造,由于此时华俄两国局势的恶化,因此建造时间已经非常紧张,由华夏共和国海军造舰局长史司领导的设计小组rì夜赶工,只花了不到三个星期就完成了全部图纸。在“永丰”号装甲巡洋舰的建造过程中,大量运用现成子系统,以节约时间经费。主炮塔为国内根据图纸仿制的英制MK9火炮炮塔、副炮塔为华夏海军标准的203毫米炮炮塔(配备于多数装甲巡洋舰)。前后舰桥上则安装有最新式的巴尔和斯特劳德(Barrstroud)公司6英尺基线FA3测距仪,以及距离指示表、信号交换机。该级舰在“龙昶”号战列舰下水之后空出的船台上建造。

    “永丰”号装甲巡洋舰是第一艘拥有战列舰主炮的装甲巡洋舰,她建成后成为了华夏海军当中最为强大的装甲巡洋舰,后世的战史研究者们认为,正是从“永丰”号装甲巡洋舰开始,世界海军进入了“战列巡洋舰”时代。

    “永丰”号装甲巡洋舰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在装甲巡洋舰时代的最后rì子里,贸易战(破交与反破交)已经逐渐变成了装甲巡洋舰任务的一个部分,对决职能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象当时大部分的二流海军列强的装甲巡洋舰都是要参加舰队主力决战的。在舰队决战中,装甲巡洋舰将为战列舰队提供前卫侦察,遇到较弱的敌方军舰则歼灭之,遇到较强者则后退通报主力。在这种任务下,装甲巡洋舰之间的交战实际上不是贸易战那样可以选择退避的,此时对装甲巡洋舰来说,更重要的火力和装甲,速度则是次要。象沙俄海军的那种用19世纪的思路制造出来的“通商破坏型”装甲巡洋舰已经不适应时代了

    对决职能的发展形成了1900年前后直到装甲巡洋舰发展终结这一时期世界装甲巡洋舰发展的最终趋势。为了压倒对手而rì益强调对决职能(不一定会削弱破交和反破交职能)。在装甲巡洋舰发展史的最后的几年(1903-1907年),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德国的“沙恩霍斯特”级、“布吕歇尔”号,英国的“爱丁堡公爵”级、“勇士”级、“米诺陶”级、俄国的“留里克Ⅱ”号、美国的“田纳西”级、意大利的“比萨”级、“圣乔治奥”级这样的新型装甲巡洋舰开工建造,他们共特的特征都是火力加强,这一般来说体现为以下三点:1、主炮数量增多,2、主炮口径扩大,3、副炮口径扩大。对决职能的加强本质上是装甲巡洋舰之间火炮和装甲较量的体现。在火力加强的同时,就某些巡洋舰的装甲防护而言,也有进一步提高的迹象,比如,意大利的“圣乔治”级装甲带厚度由为203毫米,超过了以往一般的大型装甲巡洋舰的150-170毫米的最厚水平;“布吕歇尔”号的装甲带达到了160-180毫米,超过了“沙恩霍斯特”级的150毫米。

    由于贸易战更注重的是规模,而且当时华夏海军的主要对手沙俄海军的大型装甲巡洋舰航速普遍不高,无法在贸易战中形成威胁,因此对华夏海军来说,想要消灭这些俄国装甲巡洋舰,中国的装甲巡洋舰显然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火力。

    由于152毫米炮在增长了的交战距离上难以对全面防护的装甲巡洋舰造成有效伤害。而305毫米炮的shè速缓慢,象俄国海军shè速最快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305毫米主炮的shè速也需要90秒1发炮弹,其它军舰的shè速则更加缓慢。导致其命中低下,因此击沉甚至是击中中国装甲巡洋舰仍然要靠运气,所以中国的装甲巡洋舰利用自身的航速优势以及大量152毫米以上口径的速shè炮(俄**舰的一个普遍弱点是很多舰船的装甲防护面积较小)参与到战列舰对决当中,能够大幅度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这样的话,中国装甲巡洋舰即使付出一些代价,相对来说也是值得的。

    “永丰”号装甲巡洋舰在建成后不久即加入了华夏海军龙旗大洋舰队,她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和“开远”号铁甲舰一起追歼把rì本沿海闹得天翻地覆的俄国装甲巡洋舰“巴扬”号,在这场海上追击战中,“永丰”号装甲巡洋舰主炮的首轮齐shè就直接穿透了“巴扬”号装甲巡洋舰后部203毫米主炮的炮塔后座,引爆了俄舰的后部弹药库,俄舰爆炸后迅速沉没。这场海战的结果令西方国家的海军专家们大为吃惊,同时也让他们深受启发,而“永丰”号装甲巡洋舰也被西方国家的海军人员称为“装甲巡洋舰杀手”。

    “永丰”号装甲巡洋舰随后参加了举世震惊的“东方特拉法尔加海战”——“巴士海战”,在这场大海战中,“永丰”号作为中国装甲巡洋舰队的旗舰冲锋在前,在近距离内用她的强大火力先后摧毁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圣尼古拉斯”号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然后又同中国战列舰队会合攻击俄国战列舰队,给了俄国战列舰队以重创,俄国舰队遭受了重大伤亡,几乎丧失了战斗能力,结果最终在恐怖的“鱼雷之夜”中全部覆灭。

    由于“永丰”号装甲巡洋舰在巴士海战中的出sè表现,使西方国家意识到了拥有战列舰级别火炮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在海战当中的重大作用。在巴士海战结束后,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下水,其火炮布局就借鉴了“永丰”号装甲巡洋舰击毁“巴扬”号的经验;而随后英国“无敌”级战列巡洋舰也开始建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永丰”号装甲巡洋舰的影响。而“无敌”号的建造使得世界海军的发展进入到了战列巡洋舰的时代。

    由于当时中国zhèng fǔ的财政困难,设计优秀的“永丰”级装甲巡洋舰只建造了一艘,在华俄战争结束后,中国的军费预算出现了一定的紧缩,使得中国海军没有继续发展“永丰”级的后续型号(即战列巡洋舰),而是走上了另一条和西方海军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永丰”号装甲巡洋舰作为中国海军最为强大的装甲巡洋舰,一直服役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历史的先声”——“龙权”级战列舰

    [[[CP|W:574|H:203|A:L|U:http://file2.www.uu234.com/chapters/20103/9/1124156634037699404562660965006.jpg]]]排水量:轻载20300吨,正常22332吨,满载24000吨

    尺寸:全长184.00米、水线长178.00米,宽26.60米,吃水正常8.10米,满载8.41米

    机械:4轴,2套涡轮机,24台油煤混烧锅炉,49000马力时速24节

    装甲:克虏伯装甲,水线主装甲带下部260到310毫米、上部200毫米,水线首尾装甲带100毫米,主炮塔装甲正面最大350毫米、侧面230毫米,炮座装甲300毫米,副炮塔装甲150毫米,副炮塔炮座150毫米,前司令塔最大350毫米,后司令塔最大200毫米,防鱼雷纵舱壁装甲40毫米,穹甲水平部分50毫米、穹甲倾斜部分50毫米。

    武备:3座305毫米45倍径一零式炮三联炮塔,6座九九式152毫米45倍径炮双联炮塔,8门88毫米45倍径反雷击单装炮

    舰员约1050人

    名称:三零五公厘四五倍径一零式舰炮

    设计年份:1906

    服役年份:1910

    shè速:1.5发/分钟

    类型:药包

    弹头种类及重量:被帽穿甲弹及高爆弹386公斤

    初速:820米/秒

    shè程:25000米@30度

    名称:一五二公厘四五倍径九九式舰炮

    设计年份:不详

    服役年份:1899

    shè速:5到7发/分钟

    类型:药包

    弹头种类及重量:穿甲弹和高爆弹45.4公斤

    初速:810米/秒

    shè程:14000米@20度

    名称:八八公厘四五倍径一零式舰炮

    设计年份:1906

    服役年份:1910

    shè速:15发/分钟

    类型:整装弹

    弹头种类及重量:高爆弹头10公斤

    初速:800米/秒

    shè程:10000米@25度;14000米@45度;shè高9000米@70度

    该级舰共两艘,分别为“龙权”号突击战列舰,自建,1907年到1910年;“龙渊”号突击战列舰,自建,1907年到1910年。

    华夏共和国海军历经甲午,丁酉,己亥,华俄诸役,可说是身经百战,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舰船受损第一手资料以及分析报告,这些都是华夏共和国海军最最宝贵的财富。“龙权”级战列舰是综合往昔十余年战训经验,并根据华夏共和国海军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分析,立足于现有的成熟技术并进行可能的升级,最后将子系统进行合理搭配组合,建造出的一款适合华夏国国情的无畏型战舰。

    设计与建造:

    沙俄被彻底踢出太平洋之后,华夏共和国海军推定的假想敌就变成了美国亚洲舰队,英国东方舰队,德国东亚舰队,法国远东舰队。这些舰队大多是以装甲巡洋舰或者二级战列舰等快速战舰为主力。传统设计的战列舰,是很难消灭这些以“比更强的更快,比更快的更强”为宗旨设计的装甲巡洋舰。华俄战争结束后,中国zhèng fǔ的财政困难导致军费紧缩中的中国海军不比英国皇家海军,并没有充足的预算去设计各种不同用途的军舰去执行各项不同的任务。由于华俄战争中“永丰”号装甲巡洋舰的优异表现。华夏共和国海军造舰局长史司认为需要一种结合巡洋舰的速度,以及战列舰火力装甲的新式军舰来满足华夏共和国海军的实际需求。高速,可以增加捕捉战机的机会,掌握交战主动权,同时具有战列舰的火力装甲,更适应华夏共和国海军强调的“单舰优势”和“多用途能力”的要求。

    1903年简氏舰船年鉴中意大利设计师维托里奥.库尼贝蒂提出的“英国皇家海军的理想战列舰”,这艘17000吨的战列舰使用12门12英寸主炮﹑没有副炮﹑使用石油燃料的轮机使战列舰拥有巡洋舰级的24节高速﹑以及传统战列舰级别的重甲。

    这种革命xìng战列舰设计构想,给了史司很大的启发。尽管史司经过大致计算,认为该舰所需的吨位被大大低估,因此称库尼贝蒂是个“意大利马谡”,但这种设计理念却被史司认同。这时中国的情报部门转来了英国一种新式的叫“无畏”号的战列舰的详细情报,坚定了史司的信念。史司推定,至少在这种“无畏舰”大量服役之前,英国人是不会把稀有的“无畏舰”部署到远东这个次要方向来的,更何况苏伊士运河过不了这种战列舰,巴拿马运河还没有踪影,所以“龙权”级战列舰的交战目标仍然是老式的前无畏战列舰,以及列强在远东的众多的装甲巡洋舰,巡洋舰等。因此“龙权”级战列舰的设计指标最主要是要达到梦幻般的24节航速,8门305毫米45倍径火炮,以及战列舰级的装甲。

    设计建造这样一艘战列舰,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史司认识到,华夏共和国的冶金技术不如欧美诸国,工业能力也远不及西方列强,只有采用较大的吨位,jīng益求jīng的设计。通过优秀的设计来弥补制造技术上的不足,才能在单舰xìng能上超越西方。好在船坞船台的扩大都需要时间,史司及其领导的设计小组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设计。其间进行了大量的水池线形试验以选择出最优化的水下线形。在史司的亲自领导下,设计小组进行了严格的运算,jīng心分配每一部分的重量以减小船体的总纵弯曲。根据计算,同样布置6门火炮,采用三联装安装两个炮塔,要比双联装安装三个炮塔的方式,节约15%的重量。在当时采用三联装炮塔,无疑是要冒相当大技术风险的,但为了高速,史司别无选择!(写到这里,作者用笔尖戳了戳史司,猪脚念念不忘的三联装炮塔!)

    火力:

    “龙权”级战列舰的主炮本身以中国具备制造经验的最强火炮——305毫米40倍径MK9型火炮为基础。将其扩大化设计而成(仍是英国传统的缠丝炮管)。其间得到了维克斯公司工程师的指导。三联装炮塔以同样具备仿制经验的BVI式炮塔为初始设计模板开发而来,并参考了同期各国相关炮塔设计,克服了原炮塔炮座直径过大的缺点(S**44注:Formidable级炮座直径11.43米,KingEdward级炮座直径10.4米)。火炮布局是中国传统的背负式设计,因为中国并没有305毫米重型舰炮充足的产能,能像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乃至德国后来的“拿sāo”级和“赫尔戈兰”级战列舰那样,挥霍在无法发挥全部效力的火炮上。“龙权”级战列舰的主炮最大仰角为30度,以满足华俄战争中产生的大量对岸炮击任务的需求。每门主炮shè速40秒1发。由于太平洋地区的能见度比大西洋地区要好的多,“龙权”级战列舰安装有壮美的高耸桅杆,以利于捕杀在视距范围内的任何敌舰,同时强化了无线电通信能力。

    “龙权”级战列舰的152毫米副炮采用双联装电动炮塔,用于打击防护巡洋舰、鱼雷巡洋舰、驱逐舰等,副炮仍是和“龙昶”级战列舰一样的旧式152毫米45倍径炮,炮塔化布置使其shè界更为优良。另在舰面安装了8门新式88毫米45倍径炮,用于对付鱼雷艇,这些88毫米炮都具备高shè能力,以应付华俄战争中出现的轰炸飞艇带来的空中威胁。

    同样是沿袭自华夏共和国海军一贯的传统,自甲午海战邓世昌殉难之后,中国自建新造的主力舰一概不安装鱼雷,原因其一是对战列舰的少量固定式鱼**的实际效力存有很大疑虑,其二是减少危险xìng,其三是减轻重量。

    “龙权”级战列舰的首尾司令塔上各安装了一座德制3米基线测距仪,10000米误差65米,16000米误差165米,用于主炮测距。舰桥上两舷各安装1座巴尔和斯特劳德(Barrstroud)公司6英尺基线FA3测距仪,用于副炮测距。

    装甲:

    丁酉战争中,rì本“富士”级战列舰的12英寸主炮的6英寸炮罩被中国“龙扬”号战列舰的320毫米主炮击穿引起充填下濑zha药的备用弹爆炸,继而引爆弹药库。华俄战争中,多艘俄舰近距离被击穿炮塔或炮座引发弹药库爆炸,急速沉没,给华夏共和国海军官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史司根据以往战训,对弹药库及武器系统的装甲防护格外重视。由于动力舱段过长,仅保证涡轮机舱及蒸汽发电机舱等要害的装甲防护。占用空间巨大的锅炉舱的舷侧装甲被削弱,而通过内部小分舱达到间接防御的效果,一旦舷侧装甲被击穿,尽力将损害控制在一个小分舱的范围内。装甲厚度则参考了“无畏”号战列舰的布置。

    机械:

    中国从未有过设计建造功率如此巨大之涡轮机组的经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买!“龙权”级战列舰采用两套帕森斯式涡轮机,每套涡轮机包括一个高压轮机和一个低压轮机,四轴,直接传动,高压涡轮机驱动外轴,低压涡轮机驱动内轴。涡轮机发电机,电压225伏,功率2000千瓦。并列双舵。

    采用重油煤炭混烧锅炉,正常情况下燃煤,需要高速航行时,向炉膛内喷洒重油助燃,以获得更高的蒸汽蒸发量。煤炭存放于舰体舷侧以及穹甲上的煤仓中,重油则储存于双层底中

    龙权级与环球航行:

    “龙权”、“龙渊”两舰建成后,作为对美国大白舰队的回应,于1911年结伴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先后访问了新加坡、巴达维亚、开普敦、达喀尔、直布罗陀、君士坦丁堡、雅典、里斯本、朴次茅斯、威廉港、纽约、哈瓦那、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瓦尔帕莱索、旧金山、檀香山、横滨。

    1911年6月24rì两舰参加了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庆典的阅舰式。6月21rì,“龙权”与“龙渊”二舰同各国前来参加阅舰式的军舰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全部在朴次茅斯港外南面2.2海里处的斯匹赫德水域集结完毕。6月24rì,乔治五世国王偕王后在斯匹赫德水域校阅多国舰艇编队。据英方宣称,此次校阅参与国之多,舰艇之众,军容之盛,为英国历史之最。是rì上午11时许,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在第一海务大臣的陪同下,与各国所遣专使及本国阁员并皇家贵族,乘着大型豪华游艇3艘,自朴次茅斯港徐徐驶出。当3艘校阅艇驶出朴次茅斯港口时,英国皇家海军旗舰首先施放礼炮一响,接着,所有参阅舰艇按规定时间间隔,同时鸣炮21响。霎时,隆隆炮声响彻碧海,滚滚硝烟弥漫蓝天。英王乘坐校阅艇一一校阅军舰,每到一舰,该舰乐队高奏英国国歌和本国国歌,官兵肃立致敬。一俟奏乐完毕,官兵们一齐挥动军帽,三呼“Hurrah!”(万岁!)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神情怡然,频频挥手含笑答礼。壮观的海上校阅式进行了1小时20分钟。体型巨大,烟囱众多,桅杆高耸的“龙权”级战列舰吸引了众多目光,为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英国报纸称之为sailfish(旗鱼)。据军史砖家考证,后来英国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高速战列舰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中国“龙权”级战列舰的影响。

    总结:

    “龙权”级战列舰的设计受了库尼贝蒂概念很大影响,并参考了无畏号的设计。在设计建造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各国的技术,融入了华夏国海军自己独特的思考。可说是华俄战争之后,中英关系冷却,中德关系迅速升温,中国自身在自强求富思cháo的感召下,对无情的世界做出的独特回答。史司对“突击”“冲锋”这些个带有勇猛sè彩的词具有好感,所以他把这种与之前战列舰风格迥异的快速战列舰称为“突击战列舰”,又暗合古语“一夫突击,三军莫当”[S**44注:历史上德国人把他们的前无畏叫做战列舰(Linienschiffe),无畏舰叫大型战列舰(Groszlig;linienschiffe)]

    尽管以事后诸葛亮的观点来看,“龙权”级战列舰或多或少有些瑕疵,但如同史司在《华夏共和国造舰史1900-1949》中写的那样:“在设计建造‘龙权’级战列舰的过程中,我们遭遇了很多困难和纠结。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积累储备,知道怎么做会成功,怎么做会失败,以及为何成功?为何失败?这些经验教训海量的数据资料,才是奠定工业强国地位的基石,才是真正的王霸之资!”“龙权”级战列舰的设计建造,锻炼了中国舰船设计建造队伍,培养了一大批舰船设计的杰出人才,引进了国际先进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对后人来说,也许,这才是“龙权”级战列舰曾经存在的最大意义吧。

孙纲及家人的防身利器——蝙蝠刀

    [[[CP|W:348|H:281|A:C|U:http://file2.www.uu234.com/chapters/20103/20/1124156634046976486747690933940.jpg]]]

    刀名:蝙蝠

    设计:刀疯(书中被华夏共和国执政孙纲剽窃)

    制作:刀奴(书中的军情处冷兵器专家孙千策)

    华夏共和国执政孙纲给自己订制的一种防身刀具,并由当时著名的武术家黄飞鸿根据自己的“飞铊”绝技为孙纲设计了一套远近皆能的刀法,成为了孙纲的防身绝技。

    设计简介:

    这把刀不是工具,请不要用工具的眼光来衡量它,它的唯一用途是杀伤,是一件纯粹的武器。

    它是三段爪子的综合体,同时又是一个放大了的齿刃。

    齿尖的连线是一个外凸的弧形,这种外凸的弧形具有较大的劈砍攻击面。同时因为有三个翼尖的存在,使刀身在砍到目标的时候,先是翼尖刺入,进而两侧的刃扩大创面,这对于有厚重织物保护的**来说,攻击更加有效。

    刀尖位于手柄延长线上,使这把刀也便于穿刺。

    副刃开锋,不用改变握刀姿势即可反撩对手。

    后世的人评论说此刀身上的肋会增加阻力,而很多学者和专家研究后认为,在实际劈砍的过程中,这把刀因为翼尖的存在,切过目标异常轻松,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阻力,专家猜想这大概是因为肋的走向和切入目标的方向大体一致的原因,不过即便如此,在后世蝙蝠刀的改进版设计中,这个肋的高度已被要求降至最低。

    后人曾经这样概括蝙蝠:这是一把为了达到极致杀伤力而不惜累死制作者的一把刀。;

“快装毛瑟”——华夏1908式步枪

    [[[CP|W:519|H:535|A:L|U:http://file2.www.uu234.com/chapters/20103/26/1124156634052411061612500362845.jpg]]]1905年,德国开发出轻尖弹,轻尖弹的xìng能较圆头弹有革命xìng的提高,初速从640米每秒提高到875米每秒。中国仿自德国1888式步枪使用圆头弹的88式步枪xìng能迅速过时,换装新式步枪的工作刻不容缓。

    实际早在华俄战争爆发之前,华夏军械部门就意识到步枪xìng能的过时,但为了不干扰对俄备战步枪的生产,才维持被指定为标准步枪的88式步枪的生产。新式步枪决定仿制德国最新的使用轻尖弹的毛瑟1898步枪,子弹弹头重9.9克,初速高达875米每秒,表尺最小刻度高达400米,意即400米内弹道非常平直而无需更换表尺分划。这种革命xìng的新弹头大幅增加速度的不仅使弹道更平直,而且命中目标后有非常好的杀伤效果。高速弹头进入肌体后不稳定,更容易在肌体中变形,产生较大的伤口。而且流线型和高初速也使该弹有更远的有效shè程。当时的人还不会用流体力学来解释为什么高速弹头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较大的伤口,但实际效果就摆在这里,于是各**工部门都效仿研制这种革命xìng的新弹头。

    阿富汗和沙俄的战争中,英国援助阿富汗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的shè速给参加过阿富汗抗俄的中国秘密特遣队士兵留下很深印象。根据华俄战争的战训,要塞攻防中出现过受限于地形,近在咫尺仍然无法进行白刃战,需要进行步枪猛烈对shè的情况。

    定型测试中对各种不同型号步枪的对比研究表明,影响旋转后拉步枪shè速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上膛,而是重新装弹,如果能减小装弹次数,并且加快装弹速度,旋转后拉步枪shè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有来自最高层的指示,要求使用速换弹匣提高步枪shè速,于是在1908年定型了08式步枪,俗称“快装毛瑟”。

    每支08式步枪生产时仅配3个弹匣。两个弹匣放在弹匣袋里,剩下一个弹匣随枪携带。在战斗中士兵还需要另外携带一堆5发桥夹。在战斗中,如果是shè击远距离目标,并没有必要快速shè击,可以用5发桥夹从上面的装弹口慢慢装填,只有在近战紧急状态下才通过速换弹匣加快重装时间。因为可拆卸的速换弹匣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在士兵已经很重的装备里增加了额外的重量。

    08式步枪最早使用德国毛瑟1898步枪原装的S98/05“屠夫之刃”式刺刀,这在开阔地上是一种很恐怖的武器,但它在安装到步枪上后就很难在战壕里使用。后来逐渐被国内设计的各式刺刀取代。

    一战中大量出口俄国,又被德军大量缴获,德军直接拿来武装自己的一线军队,因为shè速较快,通常优先配备到西线,并且德国组织生产了不少配套的20发装速换弹匣。

    08式步枪xìng能诸元:

    口径:7.92毫米

    枪全长:1.250米

    枪管长度:740毫米

    枪口初速:875米每秒

    结构:旋转后拉枪机

    供弹方式:20发速换弹匣5发桥夹

    空枪重:4.25千克

    弹药:7.92x57毫米轻尖弹

    10式骑枪

    08式步枪装备骑兵之后,20发大容量速换弹匣受到骑兵的欢迎,在马上很容易完成这种cāo作,cāo作简便,同时也减少换弹次数,但08式步枪步枪又大又重,并不适合马上shè击使用。军械部门被要求开发一种骑枪,以装备骑兵、炮兵、辎重兵、工兵等。在1910年定型10式骑枪。

    主要改进如下:将将740毫米枪管缩短到600毫米;拉机柄下折90度,方便携带;取自毛瑟98步枪的兰格式表尺被简化成斜板表尺,并简化了一些shè程分划,最大表尺分划从08式步枪的2000米减小到1000米,最小表尺分划从08式步枪的400米减小到300米;根据最高层的指示,安装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枪口制退器,兼具一定的消焰作用。

    将740毫米枪管缩短到600毫米,发shè轻尖弹会产生过大的枪口焰,这实际上是膨胀比因素的影响,膨胀比=(枪管容积+弹壳容积)/弹壳容积,它是发shè药气体燃烧容积的测度。如果值太小,则膛口压力就会太大,枪的效率就会下降而且发shè时火光很大。对比测试中发现,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用大装药量保证了短枪管发shè的初速,却会发出强烈的枪口焰。

    作为一种减小后坐的手段,炮口制退器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但是由于反后坐装置的出现,曾一度失宠。制退器能使一部分喷出的火yao气体对称地向后反shè从而减少后坐量。这就会对武器形成一个正好与后坐方面相反的前推力。制退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会把向前的冲击波折向后方和侧方。对于shè手及其身边的同伴来说这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在分贝值接近医学上的听觉损伤值时,甚至造成危险。因此就必须在制退效率和shè手可忍受的噪声水平之间谋求折衷。

    长期使用骑枪的经验表明,枪口制退器对步枪shè击jīng度没有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此枪逐渐成为间战期间标准步枪。

    10式骑枪xìng能诸元:

    口径:7.92毫米

    枪全长:1.165米

    枪管长度:600毫米

    枪口初速:820米每秒

    结构:旋转后拉枪机

    供弹方式:20发速换弹匣5发桥夹

    空枪重:3.8千克

    弹药:7.92x57毫米轻尖弹

    --------------------------

    注:安装枪口制退器的手动步枪尽管稀少,但不是没有,瑞典毛瑟40步枪安装了一个枪口制退器

华夏超无畏——“龙晟”级战列舰

    [[[CP|W:589|H:353|A:L|U:http://file1.www.uu234.com/chapters/20104/1/1124156634057598007110660159423.jpg]]]xìng能参数:

    龙晟号突击战列舰,自建,1912年到1914年

    龙昕号突击战列舰,自建,1912年到1914年

    龙轩号突击战列舰,自建,1912年到1916年

    龙畋号突击战列舰,自建,1912年到1916年

    排水量:轻载28000吨,正常31000吨,满载34000吨

    尺寸:全长216.00米、水线长210.00米,宽30.00米,吃水正常8.50米,满载8.77米

    机械:4轴,两套齿轮减速涡轮机,24台油煤混烧锅炉,额定功率65000马力时速25节,过载功率82000马力时速26.5节,航程10节8000海里

    装甲:克虏伯装甲,重点防护,水线主装甲带350毫米;主炮塔装甲正面380毫米、侧面、后面250毫米、顶部130毫米,炮座装甲350毫米;副炮塔正面、侧面、后面装甲120毫米,副炮塔炮座120毫米;司令塔350毫米;防鱼雷纵舱壁装甲50毫米;主水平装甲80毫米;穹甲水平部分20毫米、穹甲倾斜部分50毫米;舰尾水平装甲100毫米,舰首水平装甲40毫米。

    武备:3座一二式350毫米45倍径炮三联炮塔(shè速2发/分),4座一二式152毫米50倍径炮双联炮塔,8门88毫米45倍径防空单装炮

    舰员约1300人

    背景

    1906年,在英国下水的一艘军舰震惊了世界,这就是“无畏”号,这是一艘被称为“让任何现有战列舰在一夜间过时”的战舰,当时各国战列舰的一般装备为双联装12英寸主炮两座,单装或者双联装8到10英寸准主炮6到12门,由于口径各异,自然让弹药供应以及着弹观察修正变得极为复杂。然而,“无畏”号首次采用了单一口径,12英寸主炮10门,这种统一了的主炮口径使其在海战中立于有利之地。“无畏”号的问世宣告了一个海军新时代——无畏舰时代的诞生,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更为炽烈的造舰竞赛,到了1912年,英国接连完成了4艘猎户座级新型战列舰,这型军舰将主炮口径从12英寸骤然提高到了13.5英寸,同时采用了将五座主炮塔全部置于舰艇zhōng yāng线这种更为合理的配置方式,而其他各种xìng能相对于以往的无畏舰亦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对于这种强有力的新型战列舰,英国的报界纷纷以“超无畏级”的美名冠之,因此,海军竞赛的焦点又聚集在这种“超无畏级”的竞赛上。

    太平洋东岸某国以“一年两艘!”的稳定速率不断增加无畏舰保有量,而英、德的无畏舰、超无畏数量则以几何级数增长。面对白热化的造舰军备竞赛,以及rì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华夏共和国也不能独善其身。现有的两条龙权级无畏舰以及四条龙昶级准无畏舰,已经无法应付严峻的安全形势。为了夺取西太平洋的海上霸权,达到“决战境外,有效吓阻”海军战略纲领,建造超无畏舰势在必行。海军提出了《海军军备充实计划》,要求建造8艘超无畏舰,以及与之配套的一大批中小型舰艇。由于经济形势良好,财政走出华俄战争之后困境,执政孙纲批准建造4艘,并在议会通过。

    设计

    华夏海军紧抓一贯的传统,永远将战列舰的设计目标放在世界第一的位置。其最初的“超无畏”战列舰便被设计成一种排水量超过世界任何一艘军舰,航速要比别国战列舰高,至于最主要的主炮口径、装甲厚度,目标当然也是世界第一。

    早先的龙权级在服役中暴露出一些缺点,最主要的是主炮的shè击散布偏大,这是由于三联装的炮口间距偏小所致。新的龙晟级将提高炮力,提高shè击jīng度作为最主要的攻关目标,火炮采用最新研制的350毫米,采用680公斤重的长重弹,威力超过猎户座级超无畏舰的343毫米火炮,也凌驾于美国纽约级采用的356毫米45倍径炮之上(弹重635公斤)。为降低炮弹齐shè时相互的涡流干扰,减小散布,增大了炮塔尺寸,将炮口间距提高到2.5米,极其有效地减小shè弹散布,扩大的炮塔尺寸也有利于提高shè速,避免采用重弹shè速降低的弊病。但炮塔尺寸的增长会带来炮塔防护面积增长的缺陷。

    舰首水下部分采用了此时极为新cháo的球鼻首设计,向两舷膨胀鼓出,利用船体水线与球鼻分别形成的波浪的波峰与波谷相遇而相互抵消,达到减小兴波阻力的目的。水线以上为华夏海军传统的飞剪首。

    装甲防御模式放弃了传统的全面防护模式,重新启用1874年英国英弗莱息白号上首创的重点防御模式(定远级),除了在次要部位细分隔舱之外,与后来美国内华达级不同的是,舰首尾仍然保留水平装甲,以避免在10000米左右的近距离交战中,大量主炮炮弹命中击穿或爆炸摧毁舰首尾隔舱舱壁,导致舰首尾浮力大量损失。

    龙晟布局的优点

    1、降低重心,提高稳xìng,增厚装甲。假如采用前二后一布局,2号炮塔要比1号炮塔升高一个炮塔高度,350毫米炮塔座圈装甲也要提升一个炮塔的高度。而采用后二前一布局,这部分极厚的座圈装甲的重量就可转化到炮塔防护上。

    2、增加主炮shè击jīng度,减主火炮shè击散布。降低了相邻两炮塔齐shè时炮弹间的涡流干扰。再加上新式炮塔炮口间距达2.5米(历史上金刚的炮塔炮口间距2.29米),获得优异的shè击散布。

    3、基本消除了两座主炮塔被同时击坏的危险。

    4、缩减主装甲盒的长度,减轻重量。副炮布置在舷侧,要在主装甲盒内布置数个副炮弹药库。现将其移出主装甲盒,由于将副炮弹药库布置在水下4米,当时炮弹不可能击中弹药库侧面,仅仅安装水平装甲即可(节约了两块350毫米装甲带的重量)。此外,副炮始终是防御上的弱点,无法做到和主炮同等级的防护,弹药库被引爆的可能xìng较大,而主装甲盒内部都是关系战舰命脉的弹药库和必要设备机械,布置在主装甲盒内部的副炮弹药库一旦被引爆,往往会如同炮弹的起爆药那样,引发连锁反应,最后引爆主弹药库,彻底葬送整艘战舰。而布置在主装甲盒之外的副炮弹药库一旦被引爆虽然会导致本舰重创,却并不会波及主炮弹药库,继而摧毁全舰。

    5、减少一半副炮的重量。原本需要布置16门副炮的火炮、装甲、机械构造,现只需布置8门。节约下来的重量用于强化全舰的装甲防护。

    6、副炮拥有巨大优越的shè界。

    7、减小了上浪对副炮的影响,副炮被安装在8.5米高干舷的首部中线和4.8米干舷的尾部中线(龙权级为4.5米干舷的中部舷侧,更易受上浪的影响)。此外减小了横摇对副炮的影响(但纵摇增加)

    8、船中部甲板受应力最大,至船首尾逐渐减小到零,在船首尾甲板开孔,所需的结构补强较在受应力最大的船中要少,节约的部分结构重量可用于加强防御或者船体强度。

    -------------------各种推定----------------------------

    1、主炮的方向shè界问题的推定。由于本舰具备的航速优势,前部只有一座三联装主炮塔并不会对实战产生太大影响。设计中也特意对上层建筑进行修形,增加了尾部炮塔的前向shè界。

    首先必须明确,华夏国对假想敌,在无畏舰数量上必然处于劣势地位。到1914年为止,英国将拥有32艘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美国将拥有10艘无畏舰,美国即将开始的两洋舰队计划:1916年到1919年,美国海军将再建成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0艘轻巡洋舰,50艘驱逐舰,68艘潜艇,3艘运煤船,2艘驱逐舰母舰,2艘炮舰,2艘运兵船。

    言归正传,各种战斗情况的推定:

    场景A:追击处于劣势的敌低速战列舰编队。由于本舰具有26.5节的高速,对敌战列舰编队形成5节以上的速度优势,处于劣势的敌战列舰舰队根本没可能从追杀中走脱,走折线形路线也能轻易追上并剿杀敌战列舰编队,在此种场景下,每舰以全部9门火炮对敌2到6门尾炮。

    场景B:追击敌方航速略有优势的战列巡洋舰。假如敌方撒腿就跑,那就没法了,只有直线追击。此时3门前炮对敌2到6门尾炮。由于本舰盔坚甲厚,敌战巡难以对本舰造成致命打击。而本舰一旦命中敌战列巡洋舰要害,则能造成致命伤害。

    场景C:堂堂正正的战列线对决。战列线对决几乎100%是同向战列线,异向战列线双方会急速交错而过,并且相对航速太快,战列舰火控很难发挥作用。由于本舰的航速优势,可以zì yóu挑选任意方向的有利阵位,占据敌战列舰编队的斜前方阵位,包抄敌方战列线。在堂堂正正的对决中,双方以全部主炮对全部主炮。

    场景D:被优势的敌低速战列舰编队追击。由于本舰具有26.5节的高速,对敌战列舰编队形成5节以上的速度优势。可以以折线形路线跑路,此时以9门主炮对敌2到6门首炮。假如走直线以最大的速度跑路,也可以以6门尾炮对敌2到6门首炮

    场景E:被敌航速相当或者超过的高速战列舰追击。6门尾炮对敌4到6门首炮

    场景F:追击处于劣势的敌航速相当或者超过的高速战列舰(如伊丽莎白女王级)。3门首炮对4门尾炮,劣势也并不明显。

    在一战期间出现场景E的可能xìng很小。此外,因为华夏海军实力和假想敌海军实力的巨大差距,出现场景F的可能xìng更是无限趋近于零

    2、主炮的高低shè界问题的推定。当主炮对8000米以外目标shè击时,此时火炮仰角为5.5度,炮弹从副炮塔顶上飞过,主炮可以使用12点和6点的shè向,1914年的战列舰正常交战距离为10000米到12000米,而rì德兰时的交战距离则达到12000米到180000米,之后的交战距离甚至上升到20000米开外。由于主炮仰角因素的存在,副炮炮塔完全不妨碍主炮正常shè击的shè界。

    3、副炮为炮塔结构,装甲厚度120毫米,并不受主炮炮口风影响。新型的152毫米副炮为50倍径身管,半自动滑动炮闩,黄铜药筒,提高了火炮发shè速度,并减小了发shè药诱爆的危险。

    4、一战时战列舰炮廓重视对抗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的敌驱逐舰/鱼雷艇群的围攻。华夏国海军战争脚本中并没有这一幕,而是占据主场优势的华夏建造的大量轻型舰艇去围攻假想敌,以尽可能削弱敌舰战力,为主力决战创造机会,本舰对轻型舰艇的防御下降到次要地位。此外主力舰建造周期长,产地少,补充困难,数量相较假想敌处于劣势,所以一吨多余的重量也不能浪费在航速、装甲、火力三大xìng能之外,把每一吨重量都用于战斗力的增加上。而大量刷轻型舰艇则简单许多,所以此战列舰副炮被jīng简到最低程度。以达到最高的xìng能指标。

    作者注:

    后世的胡德号,被俾斯麦打爆了紧邻主炮弹药库的副炮弹药库,诱爆了主炮弹药库,瞬间被炸毁。意大利罗马号战列舰被制导炸弹击中,在前轮机舱内爆炸,造成前部副炮塔弹药库起火,又诱爆了2号炮塔主炮弹药库,2号主炮塔被炸飞,折成两段沉没。科罗内尔海战中“好望角”号装甲巡洋舰被德装甲巡洋舰引爆了中部副炮弹药库沉没。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不过如此!皇家海军在rì德兰海战中损失了3艘战列巡洋舰,实际并不是因为这些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太薄导致弹药库被直接打爆,而是炮塔的防“闪爆”措施有缺陷。另一个明显的缺陷是舰炮使用的发shè药十分不稳定。类似的,美国战列舰“亚利桑那”号沉没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小型黑火yao存放处发生爆炸而引爆了前主炮弹药库。常规的战舰生存力分析不会考虑如此细微的问题。恰恰是设计中被人们忽视的细节决定了战舰的命运!(NormanFriedman语)

中国取得的德国殖民地

    [[[CP|W:555|H:330|A:L|U:http://file1.www.uu234.com/chapters/20104/10/1124156634065383982338147721566.jpg]]]德意志帝国殖民地由霍亨索伦王朝的德意志帝国在19世纪后期建立。德国统一之前,一些德意志政权也曾经短暂建立过殖民地。

    16世纪,奥格斯堡的银行世家安东·韦尔瑟(AntonWelser)和巴尔托洛梅斯·韦尔瑟(BartholomeusWelser)(韦尔瑟家族)就尝试在今委内瑞拉的地方建立殖民地。1528至56年,德意志人在委内瑞拉领土有一些特权(详见德意志开拓美洲)。1685年10月5rì,勃兰登堡得到今毛里塔尼亚海岸上的阿尔金岛(ArguinIsland),并在1701年成为普鲁士的殖民地,但在1721年3月7rì为法国所夺。

    17世纪,一些德意志邦国也短暂拥有过殖民地。勃兰登堡(亦即普鲁士王国)的勃兰登堡-非洲公司(Branderburgisch-AfricanischeKompagnie)得到阿尔金岛、普鲁士黄金海岸(后来并入荷兰黄金海岸,在今加纳)和圣汤玛斯岛(SaintThomas;今属美属维尔京群岛)。波罗的海德意志人领导的库尔兰(Courland)公国也在多巴哥岛和圣安德鲁岛(今冈比亚詹姆斯岛)建立殖民地。

    德国1871年由普鲁士王国统一,故比欧洲国家迟走上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道路。(1870年前,德意志邦国保持dú lì政治体制和目标;而德国统一前后的外交政策,包括奥托·冯·俾斯麦的政策,都集中于解决“德国问题”。另外,德意志人的海外贸易其实源远流长,早在汉萨同盟时期开始;德意志人也有移民传统:东至俄罗斯和罗马尼亚;西至北美洲;德意志北部的商人和传教士,也有兴趣到海外发展事业。

    1904年,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的赫雷罗人民解放战争,被德军法西斯打败。德军其后发动种族灭绝,杀害了数万名当地的赫雷罗人和纳马人(Nama;旧称Namaqua)。

    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青岛、rì本四国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布干维尔岛、瑙鲁岛、萨摩亚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防止这些地区落入英国手中,德国将包括rì本四国岛在内的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以1亿帝国马克的价格出售给了华夏共和国,这些土地后来成为了华夏共和国的属地。;

航空母舰的先驱——“飞捷”号水上飞机母舰

    [[[CP|W:592|H:401|A:L|U:http://file1.www.uu234.com/chapters/20104/14/1124156634068639337025828294862.jpg]]]“飞捷”号水上飞机母舰(原阿根廷海军“勃兰”号zhōng yāng炮房铁甲舰,曾用名“漫游者”号,后转送给土耳其海军,更名为“穆斯塔法一世”号。图为改装后):1880年下水,排水量4200吨,航速14节,火炮6门120毫米炮、4门47毫米炮、4门37毫米机关炮,装甲材质为钢面铁甲、水线装甲带为37-229毫米、zhōng yāng炮房为152-203毫米、司令塔为203毫米,搭载“飞云”水上飞机3架,观测气球4个。

    简历:丁酉战争爆发前,rì本为了扩充海军,在南美国大举购买现役军舰,以便对中国发动新的战争,先后从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购进了多艘巡洋舰,当时阿根廷海军想把这艘“勃兰”号铁甲舰也一齐卖给rì本,由于这艘老式铁甲舰舰型陈旧,航速又慢,rì本一开始没有考虑,但后来rì本海军接连失利,战事吃紧,情急之下将这艘老式铁甲舰购回,该舰行至菲律宾马尼拉时正值美西战争爆发,被菲律宾华侨义军所扣留,丁酉战争结束后以驻菲美军的名义转赠给了中国“北洋商贸集团”,被改装成了水上飞机母舰,更名“漫游者”号,作为商船的护航舰和守卫港口的堡垒,后来加入了北洋水师。

    己亥抗俄战争爆发后,“漫游者”号参加了著名的佐世保海战,打响了世界上第一场海空协同作战,从“漫游者”号上起飞的三架中国水上飞机用手榴弹轰炸了俄国巡洋舰“留里克”号,虽然没有取得实质xìng的战果,但干扰了俄舰的炮击,便利了友舰对敌舰的攻击,在战斗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创了飞机对水面舰艇攻击作战的先河。

    华夏共和国成立后,“漫游者”号加入华夏龙旗海军,更名“飞捷”号,曾驻守库页岛防备俄军,并参加了中国海军首次海上大阅。华俄战争时期被编入二线舰队作战,在华俄战争结束后,随同俄国战利舰一起被转送给了土耳其海军,更名为“穆斯塔法一世”号,在意土战争中,该舰的水上飞机用炸弹击伤了一艘意大利鱼雷巡洋舰。在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该舰驻守达达尼尔海峡频繁出动,给协约**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该舰从土耳其海军退役,后被拆解,部分遗物保存于伊斯坦布尔的海军博物馆。

    作为世界航空母舰的先驱,“飞捷”号水上飞机母舰被视为中国航空母舰的鼻祖和土耳其海军航空兵的摇篮,在世界海军史上zhan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战前完成现代化改造后的“龙昶”舰

    [[[CP|W:594|H:274|A:L|U:http://file2.www.uu234.com/chapters/20104/26/1124156634079015550312500387566.jpg]]]吨位:16000吨

    尺寸:全长143.2米,水线137.6米x23.5米x7.5米

    机械:2轴,三胀蒸汽机2台,燃煤水管锅炉,最大16000马力时速18.4节,最大载煤1900吨

    装甲:克虏伯装甲,水线主装甲带下部230毫米、上部150毫米,水线首尾装甲带75毫米,主炮塔装甲正面254毫米、侧面203毫米,炮座装甲120毫米到280毫米,152炮炮廓装甲150毫米,前司令塔最大350毫米。

    武备:3座双联305毫米40倍径英国MK9型炮炮塔,10门九九式152毫米45倍径炮,4门一零式88毫米45倍径高shè炮。

    舰员约750人

    改造目的:在第一次大战开始前夕,由于海军主力舰相对不足,华夏海军的领导者们为了最大限度开发现有装备的潜力,认为“龙昶”级战列舰有一定的改造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有效主力战舰缺乏的现状,而在华俄战争中立下大功的“永丰”号装甲巡洋舰则被判定为不值得改造。这一次的改造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远程炮战能力,使之能够在正面对决中(非追逐战)抗衡装备有305毫米主炮的英国第一代战列巡洋舰,并能在与列强部署在远东的前无畏舰、装甲巡洋舰的对战中取得压倒xìng的火力优势。改造后的“龙昶”级战列舰拟用于一些掩护任务。

    主要改造内容:改造主要围绕提高主炮远程炮战效能展开。废除之前复杂的火炮口径体系,拆除37毫米机关炮,47毫米炮,及老式的12门88毫米35倍径反鱼雷艇炮,多出的空间增加居住xìng。拆除后部司令塔,改为高炮甲板,增装4门一零式88毫米45倍径高shè炮兼反鱼雷艇炮。拆除原钢管结构的老舰桥,搭建了新式舰桥。调整桅杆上原探照灯的位置。在原前部司令塔顶部、二号炮塔、三号炮塔顶部增装仿制的3米基线旋转式国产测距仪(测距误差:10000米误差65米,16000米误差165米),原本安装于舰桥之上供主炮测距的的6英尺基线(1.8米)巴尔斯特劳德FA3测距仪改为供152毫米副炮测距使用,改装在舰桥两侧。同时安装了新式的“龙目”(仿制改进自英国“坡轮”系统)主炮火控系统。

    原英国305毫米40倍径MK9型炮xìng能

    shè速:1.5发/分钟

    弹头种类及重量:被帽穿甲弹及高爆弹386公斤

    炮口初速:778米/秒

    最大shè程:14260米@13.5度

华夏共和国海军1916年型驱逐舰小史

    [[[CP|W:579|H:575|A:L|U:http://file2.www.uu234.com/chapters/20106/9/1124156634117212231040990578799.jpg]]]1916型驱逐舰

    正常排水量1400吨,全长105.4米,水线长101米,宽10米,吃水3.5米,双轴,4台重油专烧锅炉,2部齿轮减速涡轮机,32000马力,最高航速35节,14节/4200海里,4门120毫米50倍径炮,2门37毫米马克沁机关炮,两座4联装500毫米鱼雷发shè管(早期)或两座3联装600毫米鱼雷发shè管,无备雷。两条深弹投放导轨,两座深弹抛shè炮,两具扫雷具。

    1916型驱逐舰改进型

    正常排水量1400吨,全长105.4米,水线长101米,宽10米,吃水3.5米,双轴,4台重油专烧锅炉,2部齿轮减速涡轮机,32000马力,最高航速35节,14节/4200海里,5门120毫米50倍径炮,2门37毫米马克沁机关炮,两座3联装600毫米鱼雷发shè管,无备雷。两条深弹投放导轨,两座深弹抛shè炮,两具扫雷具。

    1916型驱逐舰最终型

    正常排水量1400吨,全长105.4米,水线长101米,宽10米,吃水3.5米,双轴,4台重油专烧锅炉,2部齿轮减速涡轮机,32000马力,最高航速35节,14节/4200海里,4门120毫米50倍径炮,2门37毫米马克沁机关炮,两座4联装600毫米鱼雷发shè管,无备雷。两条深弹投放导轨,两座深弹抛shè炮,两具扫雷具。

    1916型驱逐舰是华夏对抗美国造舰计划的重要一环,主要用于对抗平甲板型驱逐舰。该型舰最终产量超过了100艘。本级舰没有在设计后发挥什么作用,渡过了平静的二十余年,多数根据超期服役计划参加过二战。

    本型舰是华夏海军第一级采用方形舰尾的船只,是遵循从小舰论证最终推广到大舰这样一条原则的试验品。方形舰尾的设想流体专家海军造舰局长史司博士很早就已提出,有传闻说是来自于华夏大总统孙纲的直接指示,但当事人均已故去已不可考,据称当年华夏海军造舰局曾制作过近千个木质水池模型,统计的试验资料重达数吨!

    本型舰采用新式的120毫米50倍径火炮,半自动炮闩,分装弹,弹头重21公斤,初速900米每秒,仰角30度时最大shè程15.5公里,单炮shè速11发每分钟。火炮被收容在两个厚度10毫米的钢制炮室中,炮室的旋转是电动液压式。驱逐舰首次采用炮塔结构,并且是动力驱动的,该型为开端型号,是华夏海军一个划时代的尝试。因火炮被炮室收容,炮手cāo炮不受风浪、雨雪等的影响,对维持恶劣天候下战斗力有很大的效果。同时炮室在海战时,可以防御四面八方的弹片及小口径枪炮的直击,炮手不直接暴露在敌弹威胁下,可以认为在心理上没有负担。同时还具有优越的火炮shè界。

    除了相对同级别舰适航xìng优越,居住xìng较好之外,火力更强大以外,本型舰却被认为是不太成功的设计。原因在于动力炮塔增加了系统复杂xìng,以及生产的麻烦程度。同时舰上炮位过少,容易造成同时丧失全部火炮,而动力驱动炮塔增加了更大的不可靠xìng,炮塔驱动系统也可能会在战斗中受到损伤,备用的人力驱动沉重的炮塔则过于笨拙。可以认为吨位更大的本型舰,在生存力上不比美国产量近300艘的平甲板驱逐舰更具优势。

    随后的改进型采取了折中方案,前部仍然保留了有利于恶劣海况下作战的封闭炮室,而在被认为受上浪影响相对较小的尾部,则用3个传统的可靠xìng高的人力旋转甲板炮替换掉了尾部炮塔,增加了火力以及提高了火炮生存xìng。

    最后的改良型,将机械部采取了交错单元布置,即锅炉、轮机、锅炉、轮机的布置,获得了更高的生命力。此型驱逐舰才最终完全压倒了美国之平甲板驱逐舰,可以称得上是划时代的驱逐舰。为满足海军中“小舰鱼雷党”增强鱼雷武备的强烈呼声,将原先的3联装600毫米鱼雷发shè管,以4联装600毫米鱼雷发shè管替换,为避免恶化稳xìng及适航xìng,撤去了尾部1门主炮。

    据称本型舰还有一个只存在于保险柜中的猴版,图纸因年代久远已遗失。一旦战争爆发则利用商船钢材批量制造的简化版,xìng能有大的下降,据留下来残缺不全的资料记载安装有3门120毫米50倍径炮,9到12管500或600毫米鱼雷,航速未知。

    本型舰没有采用后来英国式标准的前后背负式单装甲板炮设计,原因是史司认为首楼构造外加前部背负式,造成驱逐舰舰影过大,不利于夜战,同时仍未解决A炮位受上浪影响的问题。此外抬高了重心,降低了稳xìng。而舰船的稳xìng、适航xìng、居住xìng以及结构的强固,恰恰是史司所追求的重要指标,常常造成吨位额外增加。史司审核过船舰设计,多数配备有良好生活设施,在军官舱和指挥战位,大多配备功率强劲的冷气机和暖气机。人均居住空间也被jīng心考虑过,另外改良了冷库和医疗室。这些都是华夏海军界“不倒翁”史司长期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11649/ 第一时间欣赏崛起之华夏最新章节! 作者:银刀驸马所写的《崛起之华夏》为转载作品,崛起之华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崛起之华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崛起之华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崛起之华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崛起之华夏介绍:
一个刚下岗的银行小职员孙纲,无意中穿越到了甲午年,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和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免受日本侵略者的战火屠戮,他毅然凭借自己对历史和军事的一知半解,利用蝴蝶效应,撬动了历史的车轮,改变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仗舰倚天变甲午,首战丰岛,东乡归天!再战大东沟,伊东毙命!炮轰长崎,火焚马关,凶狂倭寇终叩首! 丁酉分日补天裂,艨艟巨舰,水下海狼,弹指间,倭寇灰飞烟灭!拼将热血染海疆,瓜分豆剖裂东瀛! 己亥篡清换天阙,自古谋国不谋身,千年帝制,终成历史,神洲华夏换新颜! 试手备御建华夏,炎黄儿女,富国强兵终成真! 铁血拒俄复故疆,海参崴大战,巴士海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左右逢源搏一战,笑看欧陆烽烟,为我华夏谱新篇! 大国博弈话二战,驱英逐美,灭苏吞澳,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战否? 本书通过一个穿越小人物的奋斗历程,全景展示从甲午到二战时期华夏民族大国崛起的宏伟历史进程! 群号:65748936崛起之华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崛起之华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崛起之华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